作文素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48:37

作文素质

作文素质范文篇1

望断巴山的奇峰,才刻得一座峰峦。

望尽巴河的流水,才刻得一条河川。

常依那塞上的老松,才有风涛的实感。

久驾那浪里的飞舟,才知洪波的腾翻。

胸有跃动着活的形象,茅石就能变化万端。

为使石头都有生命,巧取花纹思绪万千。

20年来,这首诗一直成为我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识社会、观察时代、了解人生的座右铭,也是激励我借助社会实践发展中学生作文素质的加油站。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周期短,人际关系多元化,要求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要将学生引入社会大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增长作文、做人的才干。

一、社会调查

当前,我们中学的作文教学要迅速破除“封闭式、单一型”,再不能让学生躲在教室里搜肠刮肚,异想天开,闭门造车,对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不闻不问,“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鲁迅诗句)而应搞“合作开放式、跳跃综合型”,使作文教学与社会、大自然、人生密切联系,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进行素质教育。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知识的发展和加强过程纳入农村社会生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改革与发展经验;调查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和邓小平“三个面向”指导下农科教“三结合”为当地经济建设培育实用人才的伟大创举,及其典型学校、企业和科研部门。

回校后,教师引导学生搞专题报告会或自由命题作文。还可请上级党史、地方志、文物管理办公室同志介绍地方经济概况、传统故事、英雄业绩、文化渊源、历史沿革、名胜古迹等。使学生了解家乡、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从而焕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壮志豪情。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写出听后感想并交流、展览,出墙报。

二、公益活动

教师可以村、屯为单位划分活动小组,利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或中秋节的晚上,举办篝火晚会。可请民间艺人表演拿手好戏,可请劳动模范、能手介绍勤劳致富奔小康经验体会。学生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这样做,不仅给朴实的家乡人民带来欢乐、信心,而且使学生增长了见识。

教师组织学生自愿成立社会服务组,定期到军烈属家和社会福利院擦玻璃、扫院子、掏厕所等。虽然苦点、累点,但学生们感到自己做得有价值、有意义。“劳动的欢乐、劳动的创造和发现自己的才能,这一切只有在劳动中个性得以发挥时才能实现。”(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语)

回校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写出作文。如:《烈士门前的怀念》、《我为孤寡老人献爱心》、《福利院里的笑声》、《难忘的篝火晚会》、《月儿圆》等优秀作文出台,受到师生们一致称赞。

三、环境考察

我坚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定期进行“少年环保知识讲座”。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浓厚的环境意识,自觉感受到家乡可爱、祖国可爱、中华可爱。

寒暑假,我组织学生考察了松花江、北老营、白沙滩、江心管、柳条通、古遗址、古城址等。在美丽富饶的东北松花江畔,留下了我与学生的坚实足迹。

回校后,我提议举办了环境征文竞赛。好作文出现了!如:《让松花江水更清纯》、《家乡的柳条通OK》、《江心管——家乡的明珠》、《北老营,我爱你》、《白沙滩游记》、《要妥善保护古遗址古城址》等。学生们纷纷表示,保护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四、参观游览

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是发展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一直把这一举措作为我的作文教学整体构想之中的一大板块,抓住、抓实、抓好。

我曾组织学生去过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吉林德欣有限公司、吉林德惠佐竹金惠有限公司参观。使学生们亲身领略到改革大潮中蓬勃发展的德惠市龙头企业的绚丽风采。我也曾带领学生去过在长春举办的“南湖灯展”和“西游记宫”游览。我还带领学生来到1998年8月18日在德惠市举办的“中国吉林绿色食品节”展览大厅参观。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令学生耳目一新。

作文素质范文篇2

望断巴山的奇峰,才刻得一座峰峦。

望尽巴河的流水,才刻得一条河川。

常依那塞上的老松,才有风涛的实感。

久驾那浪里的飞舟,才知洪波的腾翻。

胸有跃动着活的形象,茅石就能变化万端。

为使石头都有生命,巧取花纹思绪万千。

20年来,这首诗一直成为我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识社会、观察时代、了解人生的座右铭,也是激励我借助社会实践发展中学生作文素质的加油站。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周期短,人际关系多元化,要求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要将学生引入社会大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增长作文、做人的才干。

一、社会调查

当前,我们中学的作文教学要迅速破除“封闭式、单一型”,再不能让学生躲在教室里搜肠刮肚,异想天开,闭门造车,对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不闻不问,“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鲁迅诗句)而应搞“合作开放式、跳跃综合型”,使作文教学与社会、大自然、人生密切联系,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进行素质教育。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知识的发展和加强过程纳入农村社会生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改革与发展经验;调查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和邓小平“三个面向”指导下农科教“三结合”为当地经济建设培育实用人才的伟大创举,及其典型学校、企业和科研部门。

回校后,教师引导学生搞专题报告会或自由命题作文。还可请上级党史、地方志、文物管理办公室同志介绍地方经济概况、传统故事、英雄业绩、文化渊源、历史沿革、名胜古迹等。使学生了解家乡、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从而焕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壮志豪情。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写出听后感想并交流、展览,出墙报。

二、公益活动

教师可以村、屯为单位划分活动小组,利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或中秋节的晚上,举办篝火晚会。可请民间艺人表演拿手好戏,可请劳动模范、能手介绍勤劳致富奔小康经验体会。学生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这样做,不仅给朴实的家乡人民带来欢乐、信心,而且使学生增长了见识。

教师组织学生自愿成立社会服务组,定期到军烈属家和社会福利院擦玻璃、扫院子、掏厕所等。虽然苦点、累点,但学生们感到自己做得有价值、有意义。“劳动的欢乐、劳动的创造和发现自己的才能,这一切只有在劳动中个性得以发挥时才能实现。”(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语)

回校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写出作文。如:《烈士门前的怀念》、《我为孤寡老人献爱心》、《福利院里的笑声》、《难忘的篝火晚会》、《月儿圆》等优秀作文出台,受到师生们一致称赞。

三、环境考察

我坚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定期进行“少年环保知识讲座”。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浓厚的环境意识,自觉感受到家乡可爱、祖国可爱、中华可爱。

寒暑假,我组织学生考察了松花江、北老营、白沙滩、江心管、柳条通、古遗址、古城址等。在美丽富饶的东北松花江畔,留下了我与学生的坚实足迹。

回校后,我提议举办了环境征文竞赛。好作文出现了!如:《让松花江水更清纯》、《家乡的柳条通OK》、《江心管——家乡的明珠》、《北老营,我爱你》、《白沙滩游记》、《要妥善保护古遗址古城址》等。学生们纷纷表示,保护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四、参观游览

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是发展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一直把这一举措作为我的作文教学整体构想之中的一大板块,抓住、抓实、抓好。

我曾组织学生去过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吉林德欣有限公司、吉林德惠佐竹金惠有限公司参观。使学生们亲身领略到改革大潮中蓬勃发展的德惠市龙头企业的绚丽风采。我也曾带领学生去过在长春举办的“南湖灯展”和“西游记宫”游览。我还带领学生来到1998年8月18日在德惠市举办的“中国吉林绿色食品节”展览大厅参观。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令学生耳目一新。

作文素质范文篇3

一、教学生写"生活"。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做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我班学生刘龙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一个书包,里面有现金、活期存折、所有证件以及书本,显然是某个学生丢的。刘龙平时是个淘气的孩子,可他一到校就把捡到的书包交到我手里。我紧紧抓住这个好机会,立即给学生上了一节作文课,向学生介绍了这个书包的样子及里面所装的财物。学生一听都来了兴趣,一连串的问题提了出来,如:谁捡的?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的身边当时有没有旁人?……,刘龙同学都一一作了回答。就这样,师生在一种民主平等、主动求知的交流和评议环境中互问互答,共谈共评,不到半节课的时间,同学们既了解了刘龙捡包的全过程,又了解了刘龙同学的想法,对他有了更新的认识。当同学们都没有问题时,我说话了:"你们问刘龙同学在捡包时是怎么想的,钱为什么不自己要?他又是怎么说的?你认为他这个人怎么样?"学生们都一时无语,过了一会儿又都举起了手。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说明刘龙同学不占便宜。"另一同学接了一句"这就叫''''拾金不昧''''。"最后我给学生作总结:"同学们,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想不想把它写下来呢?"同学们异口同声:"想!"接下来就是"沙,沙,沙"的写字声了,直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还不愿停下手中的笔,再也没有咬笔头,皱眉头的学生了。经过这一堂作文课,学生们都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呀,真有意思。

二、教学生学会表达。

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们抱怨:"没少让孩子读书,积累句子,可这孩子怎么还是不会表达呢?"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选材再好,观察再仔细,表达不清还是没有用。这种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的人已经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的需要了,只有能言善辩,既能办好事又善于表达的人才方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如果平时只让学生读、欣赏,而不教会他们去表达,那么他们只会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会有大的提高。我国小学教学目的明确规定要让学生达到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理解只是前提,运用才是最终目的,理解了并不一定会运用,从理解到运用是一个质的飞跃,要想从理解上升到运用,还需要加强训练。

我认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这不是教学生写八股文,因为选入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编者之所以把它们编入课本中,不仅仅是因为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学习人家的写法。语文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工具性,例如:有的文章过渡句或过渡段很突出;有些文章的标点符号很典型;有些文章结构清晰;还有些文章的修辞方法运用生动准确;……,教师就应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会写的目的。我在教学《我们的军长》一课时,根据文章对话形式多样的特点,让学生也采用这几种形式写一段对话;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根据这篇文章省略号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准确的特点,让学生也仿写一段话,用上省略号。慢慢地,学生把学到的表现形式、手法不自觉地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学生的写作新思维,发挥创新精神,才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

学生掌握写作新思维是写好作文的重点,小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因为思路打不开。针对这个问题,我积极改革一件事只有一个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辅导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我在指导内容为跳绳比赛的习作时,就鼓励学生这样去想。一节课后,一篇篇见解独到、灵活多样的作文便跃然纸上:有的写了训练跳绳时的苦、累、汗,体会到了训练很辛苦;有的写的还是训练中的事,可写的是怎样思考和练习,摸索出了跳好绳的门道;还有一个同学写了自己被磕伤,受到同学的关心、帮助,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有的则写的是比赛的经过和最后的胜利,总结出比赛胜利的结果,明白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通过这种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应试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四、通过作文辅导,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人们说话、作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很多作文辅导都是由教师先辅导写法,直到学生的感受和认识都符合他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才算合格,结果学生只能用教师的语言写教师的思想,埋没了自身真实的想法,背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文贵于真",不是自己的思想学生怎能写得好呢?一位教师是这样辅导学生作文的:该学生写了跟爸爸去钓鱼时,因受到殷勤的款待而非常得意,其原因写在了文章的最后:因为爸爸是行长。在这篇文章中孩子的世界观显然是不对的,不值得提倡,但由于这是受其家庭的影响所致,本无可厚非,因为他所写出来的是他的真实思想。而这位教师却狠狠地批评了他,不得以这个孩子又只好在作文的最后一句"因为爸爸是行长"后加了一句"这样很不好,我以后再也不跟爸爸去钓鱼了。",这就给人一种很是牵强的感觉:前一句还是自豪无比,接着马上又来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以后再也不跟爸爸去钓鱼了"。我想这并不是孩子的思想真的转过弯来了,可能只是出于老师的压力才这样写的。试想,在以后的作文中,他还敢再写自己的真实感想吗?

作文素质范文篇4

所谓素质作文,就是把作文训练当作培养学生的一种素质。余秋雨先生在《(题型写作教程)序》中说:“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看,写作实际上构成一个现代人人格素质的重要部分,没有足够的写作能力就很难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尽管从事传统意义上的写作的现代人仍然很少,但他们必须具有一种准确表达自己、广泛地与他人沟通甚至能够把自认为重要的事情说得娓娓动听的能力,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写作。是的,在一个已经可以用电脑写作的时代,写作的真正涵义不应该继续停留在它的原始字面上了,它不再是一种被称之为‘摇笔杆子’的差事,而是一种个人与外部世界进行文化沟通的素质。”叶圣陶先生在《中学作文指导实例·序》中也曾说过:“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对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与余先生一样,叶老这里说的作文是。为了需要,实际上也是在强调作文是一种技能、一种素质。

笔者认为,素质作文概念的提出,有其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意义。从理论上说,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为目标,自觉地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片面地应付升学考试的现象,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难的问题。从实践上说,它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写作文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

那么,如何实施素质作文呢?它首先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还要懂得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理论;其次,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要求的作文训练。但不论在哪一年龄阶段,作文教学的内容都要立足于培养能力,教学方法也要有利于培养能力。具体他说,实施素质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积极鼓励,培养兴趣

兴趣是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也是学生作文活动的强大动力。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写作时大脑就能形成兴奋中心,这时暂时神经联系最容易巩固,对事物的反映也最清晰,思维活动也最积极、最有效,作文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以应有的鼓励,在每一次作文中都应该找出一些优点并给予适度的表扬。在受到表扬后,学生容易感到兴奋,因为他体会到了自己辛勤劳动的价值。长此下去,学生就会自然地产生对作文的兴趣。

第二、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训练

指导学生作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否则势必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具体的训练实践中,要着重考虑是不是切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真正感觉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第三、形式多样,不千篇一律

在进行作文训练时,应力求形式多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体裁、题材的要求进行训练;不仅要有课堂作文,还要有课余作文;不仅有大作文、主作文,还应有小作文、辅作文,甚至是片断练习;不仅有命题作文,还可以有半命题作文,甚至让学生自己命题,等等。在具体的作文活动中,还可以采劝一体多练”、“一事多练”等形式。“一体多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里就某一种文体集中进行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体裁的写作规律:“一事多练”是指就某一题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或运用不同体裁来写作,这样便于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注意的是,不论进行哪一种形式的训练都要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第四、平时积累,有意引导

作文素质范文篇5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德育中的心理素质最为重要。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关系到学生能否主动、正确、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能否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过去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只传授“套题”功夫,考试前让学生背熟一些优秀例文,考试时便按作文题“移花接木”,把内容搬进试卷,抄袭现象严重。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了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缺乏必要的过硬的心理素质。

一个人的先天禀赋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才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决定因素,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摆在首位。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1)多写日记

学生平时用“日记”的方式把一天天的生活见闻、感觉,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描述下来,发展其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技能。养成学生常动笔、爱动笔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写作,一改以往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

(2)独立完成

作文课要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思考,每次作文都要作好充分准备,上课写作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发现抄袭要重写。这样学生便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实事求是的品格,自己应该做的事自己做,并把它做好。

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儿童来说尤为突出。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儿童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坚持做好几点:

(1)愉快感染

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教育学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地提高学习质量。

(2)诵读品味

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经常挑选好文章,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体会美的含义、美的写作方法和美的精神境界。

(3)精心评讲

每次评讲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读一遍,然后组织学生评议,进而教师总结,让学生学有榜样;特别要关注差生的作文,对他们的一些好词好句、好的开头、结尾都应给予表扬并登记入册,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1)把握素材

语文的精髓是文章,文章的精髓是生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打开联系生活的通道,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提高创造力;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一事一物、一情一景,把握好作文素材。

(2)以师为范

作文素质范文篇6

关键词:灵性作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1什么是有灵性的作文

我理解的灵性作文就是用一个又一个新奇的点子去丰富作文的效果,为作文添加有创造性的美,并享受这个过程。

2灵性作文对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和意义

2.1有助于教师改善语文教学方式和质量。艺术是一种精神表达,它与语言艺术本身是相通的。灵活的作文,首先要求教师是一个富有精神或善于发现灵性和精神启迪的人。有的老师会写会画,有的老师会唱歌跳舞,有的老师擅长表达,有的老师喜欢“动”。但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他们可能没有发挥这些优势。然而,在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将文字符号构成的语言艺术与舞蹈、绘画、手工艺、表演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上了一堂富有个性、令人难忘的好课。虽然有些老师不是专业语文老师,甚至与普通老师教语文完全相反,却能善于发现和启发学生的心灵闪光;他满口方言,普通话极差,但在他的智慧提炼下,他的学生都豁然开朗,会读一篇有声有色、波浪形的文章。“放飞自我”的灵性作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学改变了“实施素质教育”从一个纯粹的口号变成实际行动,这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培养的道德、知识、体育、美育和劳动品质,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在语文中,尤其是反映语文综合素质的作文中,可以理解为学生认识自己和生活的能力等。从这个意义上讲,灵性作文正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主题。2.2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胜利和自我超越意识。这种主张也充分体现了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思想,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挖掘潜能,产生巨大的动力,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2.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观察学校、家庭和社会。这种命题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真、善、美,追求良好的品德和情操,从而产生自豪感和幸福感。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2.4有助于中学生“放飞自我”,丰富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作文中引导学生预测未来,大胆想象幻想的命题。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它对下一代想象力的发展非常重要,也符合当今世界作文教学的新趋势。引导学生的目光走向明天和未来,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对未来充满责任,用创造的欲望去冲击他们。2.5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目的是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旅游,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为作文找素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持久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追求知识情趣。2.6让语文成为“学科语文”,成为其他学科的推动力。引导学生理解各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命题。有意识地使学生意识到汉语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工具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各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相连,摆脱作文的神秘感,提高作文的趣味性。由此可见,作文和教育、素质教育是密切相关,灵性作文引导学生写的真实感受,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出来的内容是自己的眼睛看,心的感觉,充满了生活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充分发挥作文对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塑造作用。作文与怎样做一个人在一起,通过作文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认识美好的事物,热爱美好的生活。通过作文发展学生的智力,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通过作文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和培养智力因素,使语文教学能有效地开展智力教育。

3总结

“灵性”缺失,世界便会扁平。“灵性”能使人们发现身边的小美和小智慧,使生活不再单调,心灵更加丰富,工作更加方便。相应地在语文教学当中,灵性的作文能激发老师的教学灵感,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沈建林.初中作文活动化教学[J].新课程(中),2016(8):187-187.

[2]熊文强.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意义及现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6(2).

[3]论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升[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文素质范文篇7

当代著名诗人梁上泉的诗《匠心》这样写道:

望断巴山的奇峰,才刻得一座峰峦。

望尽巴河的流水,才刻得一条河川。

常依那塞上的老松,才有风涛的实感。

久驾那浪里的飞舟,才知洪波的腾翻。

胸有跃动着活的形象,茅石就能变化万端。

为使石头都有生命,巧取花纹思绪万千。

20年来,这首诗一直成为我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识社会、观察时代、了解人生的座右铭,也是激励我借助社会实践发展中学生作文素质的加油站。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周期短,人际关系多元化,要求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要将学生引入社会大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增长作文、做人的才干。

一、社会调查

当前,我们中学的作文教学要迅速破除“封闭式、单一型”,再不能让学生躲在教室里搜肠刮肚,异想天开,闭门造车,对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不闻不问,“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鲁迅诗句)而应搞“合作开放式、跳跃综合型”,使作文教学与社会、大自然、人生密切联系,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进行素质教育。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知识的发展和加强过程纳入农村社会生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改革与发展经验;调查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和邓小平“三个面向”指导下农科教“三结合”为当地经济建设培育实用人才的伟大创举,及其典型学校、企业和科研部门。

回校后,教师引导学生搞专题报告会或自由命题作文。还可请上级党史、地方志、文物管理办公室同志介绍地方经济概况、传统故事、英雄业绩、文化渊源、历史沿革、名胜古迹等。使学生了解家乡、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从而焕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壮志豪情。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写出听后感想并交流、展览,出墙报。

二、公益活动

教师可以村、屯为单位划分活动小组,利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或中秋节的晚上,举办篝火晚会。可请民间艺人表演拿手好戏,可请劳动模范、能手介绍勤劳致富奔小康经验体会。学生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这样做,不仅给朴实的家乡人民带来欢乐、信心,而且使学生增长了见识。

教师组织学生自愿成立社会服务组,定期到军烈属家和社会福利院擦玻璃、扫院子、掏厕所等。虽然苦点、累点,但学生们感到自己做得有价值、有意义。“劳动的欢乐、劳动的创造和发现自己的才能,这一切只有在劳动中个性得以发挥时才能实现。”(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语)

回校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写出作文。如:《烈士门前的怀念》、《我为孤寡老人献爱心》、《福利院里的笑声》、《难忘的篝火晚会》、《月儿圆》等优秀作文出台,受到师生们一致称赞。

三、环境考察

我坚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定期进行“少年环保知识讲座”。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浓厚的环境意识,自觉感受到家乡可爱、祖国可爱、中华可爱。

寒暑假,我组织学生考察了松花江、北老营、白沙滩、江心管、柳条通、古遗址、古城址等。在美丽富饶的东北松花江畔,留下了我与学生的坚实足迹。

回校后,我提议举办了环境征文竞赛。好作文出现了!如:《让松花江水更清纯》、《家乡的柳条通OK》、《江心管——家乡的明珠》、《北老营,我爱你》、《白沙滩游记》、《要妥善保护古遗址古城址》等。学生们纷纷表示,保护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四、参观游览

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是发展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一直把这一举措作为我的作文教学整体构想之中的一大板块,抓住、抓实、抓好。

我曾组织学生去过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吉林德欣有限公司、吉林德惠佐竹金惠有限公司参观。使学生们亲身领略到改革大潮中蓬勃发展的德惠市龙头企业的绚丽风采。我也曾带领学生去过在长春举办的“南湖灯展”和“西游记宫”游览。我还带领学生来到1998年8月18日在德惠市举办的“中国吉林绿色食品节”展览大厅参观。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令学生耳目一新。

作文素质范文篇8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作文教学规律,改革作文教学,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应解决下面五个问题。一、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矛盾1.坚持发展认识能力和发展的适度原则。大纲一方面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强调了认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认识能力的培养作了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适度的要求,如在写作中要逐步做到:有具体内容,有中心,有条理,要展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认识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学生课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上,而不是局限在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2.坚持作文以写为重点。小学生作文属练习性质,是练习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更应以写的指导为重点,特别是用词造句写作基本功的训练。二、作文能力和应试能力的矛盾小学生作文,应该是充满童真童趣又不乏稚气,是小学生用自己内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是他们个体观察、思维、表达的产物。但这种作文在考试中不易得高分。考试中得高分的作文往往是那种立意深刻、内容丰富、语句精练的范文式的作文,绝大数同学只能望文兴叹。但是这种应试作文,诀窍就是套作作文书刊上的作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1.让老师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而摒弃套作的指导方法,真正按作文教学规律办事。2.改革作文考试方法,少考命题作文,多考非命题作文,少考大作文,多考小作文。把套作碰运气的机率降到最低限度。3.改进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方法,对老师的作文教学,除了看学生的作文成绩外,更要以作文课堂教学、学生平时习作和语文活动来评价老师的工作。三、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要求、进度之间的矛盾从道理上讲,作文是最具个性化的。古语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方式、习惯上的个别差异是很大的,反映在作文上,应该是各有特色,即使是对同一事物,兴趣不同、能力不同、认识方法不同,感受也不同,写作也应该是大异其趣的。从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说,作文教学应该是开放系统,采用个别化的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但是,现在采用的仍是班级教学,用的是统一的大纲、教材。为了淡化学生个性差异与统一教材的矛盾,在教学中要坚持统一与不统一相结合。统一,即要有基本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要求;不统一,即要加强选材指导,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同时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做到同中求异,自由发展。此外,要提倡写生活日记和小练笔,开展作文竞赛活动,让学生有发展个性、展示个性的机会。一、读多写与减轻负担的矛盾多读多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鲁迅在逝世的前一年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多看和练习--这就是写作的诀窍。小学生的作文更是如此。据美国学者研究,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效果一样;又读又写,写作能力提高很快。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更是强调多读多写,在阅读量方面,除了用于教学的《课本》外,还配套增编了《自读课本》,阅读量比部编教材增加一倍以上,背诵量更是增加了好几倍。作文方面,除了每个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外,还增加了小练笔;此外,造句练习也是成倍增加。尽管今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了一些调整,学生的学习负担似乎仍然比以往部编教材重。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之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如何理解义教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学习负担?写作是一种技能(阅读也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依靠足量的训练。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完成大纲规定的任务,义教人教版教材赋予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合理的,问题是教学中如何操作。任何学习,离开主体的主动性,合理的负担也会感到不堪重负;有了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负担也能坦然承受。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合理负担,坚持多读多写不动摇。除了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除了课堂作文外,还要鼓励课外多练笔。2.挖掘作文中的乐学因素,使学生爱写。3.提高读、写的教学水平,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二、作文教学科学化和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作文教学科学化已摆在我们面前,如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写作规律安排作文训练的序和量,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等等。可是,无庸讳言,教师素质和作文教学科学化存在尖锐矛盾。为了使教师的素质能逐步适应作文教学科学化的要求,应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1.首先是教师的语文素质,特别是提高下水文的写作能力。几年来,全国小语会两次组织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示范作文的写作竞赛,旨在通过开展活动促使老师加强练习,提高写作水平。实践证明,写得好的老师,他带的学生也大都写得好。2.其次是要努力学习作文教学科学:如朱作仁、张田若、吴立岗的论著,李吉林、郭根福、徐水森、陈胜利等的成功的教学经验。3.开展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在实验中学习、提高。4.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如幻灯片、投影片的制作,多媒体的运用等。

作文素质范文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所谓灵性作文是指学生的智慧与灵气外化的才能,它能借助文字呈现出新意、具体、独特的情感思想。但当下,由于学生受电子产品影响颇深,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文时都缺少灵性,造成文字所蕴含的文化有所欠缺。那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灵性呢?“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生们应该立足生活,不仅从“课内”汲取老师给予的养分,更应该从“诗外”了解生活的真谛。而这时候老师就需要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1激活灵性,使学生“心动”

如果我们想激活学生的语言灵活性,我们必须有源头活水,而作文中活水的来源是古老的,唯一的答案是阅读。阅读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那么什么更适合阅读呢?我认为阅读应该打开两个窗口:古诗阅读的窗口和古典作品阅读的窗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指出:“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而且是投入和创造”,因此,在古典阅读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将现有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写作中的灵性,由此展现更加美好的作文心境。我国独特的唐宋诗歌被称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四声调的语调和挫折,连词的回声响亮,重叠词的声音苍翠,对句的节奏和谐„„音乐和形象丰富的语言特点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背诵。通过“口头背诵,唯心”的语言意识的影响,学生的语言实践逐渐受到影响,有助于语言风格的形成,由此在潜移默化中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无形的积淀中慢慢形成胸有成竹的底气。比如学生们以前写过关于雪的文章,大多是“雪如鹅毛从天而降”,或者“像棉花,像柳花”等等。但这一次,它让雪焕然一新。例如,引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展现雪的气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雪的奇景壮观;“深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写出了的造势盛大。再说古典作品,自然会想到中外名著。这对学生来说是合适和可接受的,通过童话、寓言、科幻作品等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生活的关注;借助阅读散文和简单的诗歌,感受语言的美,获得最初的情感体验;阅读成长过程和经验的作品,净化心灵,似乎能与许多受过教育的人交谈;阅读科普书籍,体验科学的发展过程和严谨的文本结构。

2调动灵性,使学生“笔动”

灵感“潜能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很少有人能“触发”出来,并能自觉地“掌握”。这是灵性远离某个环境,成为一种被动的水,无根的木。写作将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用我的笔迹我的心,调动学生的灵性。灵感来自生活和实践,生活越丰富,实践越充分,就越有可能产生“灵性”思想。学生周围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以至于学生们忽略了它,在他们的作文中没有什么可说的,由此可见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发现和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现实生活,教他们仔细观察,仔细思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自己读过的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它们运用到写作中,做到“我想说什么,我想说什么”。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们会发现平凡事物所蕴含的哲学,体会到细微事物所反映的奇妙。其次,形象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写作提供了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写出好的作文。此时,教师应适当分配学生表达自己的愿望,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突破课本要求的局限,自由选择教材,选择内容,自主选题。在教学中,我分三个阶段进行训练。在原始阶段,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作,满足于其能开始写作,并敢于把它写出来即可;提高阶段,渗透写作技巧,将写作技巧运用到内容上,在写作中尝试布局和修辞表达;在上升阶段,将内容与写作技巧结合起来。通过这三个阶段的训练,让作文成为学生传达情感和思想的手段和手段。

3留住灵性,使学生“行动”

灵性的保持需要教师积极改变评价机制,创造各种条件,保持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能力。灵性的巩固决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要求我们好好照顾它,为学生继续精神生活奠定人文背景,因为精神需要滋养,精神需要滋养。在批改作文时,要尽可能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语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如果老师用批判性的眼光和批判性的语气盲目地批评作业,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语文是一件很难接触的事情。因此,鼓励评论保持学生灵性创作的积极手段。并且鼓励学生创造,让他们的精神在创作中继续和深化,是培养他们创作热情的唯一途径。通过建立学生作品展示平台,及时展示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重要保证。教师要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征集论文,推荐优秀作品参加评选,这样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有形的鼓励和无形的支持。

4总结

新时代是讲究个性,注重全面,追求创新的时代,激发学生的灵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进行创造,这既是学习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灵性的作文能激发老师的教学灵感,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宏云.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7).

作文素质范文篇10

一、当前作文教学效益低下的原因

当前作文教学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应试教育的“幽灵”仍在“作祟”。其表现如下:(1)重主导,轻主体,包办多,自主少;(2)重形式,轻内容,理性多,情趣少;(3)重虚构,轻生活,模拟多,写实少;(4)重共性,轻个性,统一多,能动少;(5)重结果,轻过程,指责多,肯定少。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对策

崔峦同志指出作文教学要“从教学目的上划清提高素质同应付考试、追求高分的界限”,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进作文教学”。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根本出路。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肤浅看法。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传统作文教学把学生作文看作是应试工具,专注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写“八股文”,得“高分数”。大量的机械训练和僵化的教学模式,已使作文教学陷于套用某种模式或范文的境地。因此作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作文教学观——素质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素质)、练习观(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生活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为生活服务)、人文观(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差异,塑造完善的人格)、民主观(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和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训练,主动发展)——从提高素质的高度来改进作文教学。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前提。

2.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

目前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专制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文体结构和写作要求→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技巧→模仿范文进行习作),教师总是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学生只能奉命而作,依样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之后,学生思维受束缚,个性受限制,思维遭定势,作文无生气。孰不知,习作如创作,也需要一种自由的习作氛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其次,要减少命题作文,多一些只给范围的开放性较强的作文,减少束缚,增加作文的自主性。

3.投身生活,接受生活馈赠

有些教师忘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错误认为“只有课堂才是习作的殿堂,课本才是习作的源泉”,不准也不敢让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他们一味采用封闭的教学模式,专注于模仿范文,套用“路子”,让学生在一个预先划定的框框里施展“拳脚”,创造“吹牛”作文。这种脱离生活这个在课堂的“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无异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孰不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因此,八方教学必须打破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把学生引入校园内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让学生在投身生活、观察生活之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接受生活无私的馈赠。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为民服务等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次,要拓展语文实践活动天地,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学生文社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和各种校园游艺活动;第三,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寻找生活场面,选取精彩镜头,勤记观察日记,积累作文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4.从读学写,在积累上下功夫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正是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首先,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使学生从读学写,“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体会迥异的写作风格,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抄优美词句,建立“语言宝库”,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5.为读者而写,激发习作欲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让别人认同的心理。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苦思冥想、奋力“创造”的结晶,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长期以来,他们的作文得不到教师(唯一的读者)的认可,因而写作激情逐渐消退,最终失去习作兴趣。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罗伯特·希尔里奇博士在《儿童作文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课堂作品出版法”。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将作文制作成“学生的书”,在班级、学校或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传阅,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读者群(特别是同龄读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和认同感,激发写作的欲望。这种方法启示我们,教师不应只把阅读作文、评讲作文作为自己的专利,应该提供作文交流机会,建立作文园地,出版作文小集,满足学生的认同感,鼓励学生变“为教师而写”为“为读者而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公务员之家

6.自主作文,为情而造文

自主学习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因为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只有具有个人的意义,内化为个人的需要才能被学生主动地接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太多的人生体验,学生有太多的成功和失败、喜悦和苦恼急于“倾吐”;同时,在阅读教学中作文辅导的强化和课外读物的广泛涉猎,也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知识和语言材料。这些都为“自主作文”提供了可能。如果把作文课上成“自主作文”课,就能成为学生倾吐情感、为情造成文的写作实践课,“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也说能得以实现,教师也就无须喧宾夺主、越俎代疱,大讲写作方法,逼着学生说假话。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发展性和主体性,树立“自主作文”意识,一改过去一手包办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使学生“爱作文,练作文,能作文”。首先,作文训练要减少命题,只给学生作文任务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描写;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寻找题材;第三,应提供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互批互改,自批自改。当然,“自主作文”并非“放任作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削弱,训练计划的安排、训练目标的调控、训练过程的组织、训练难点的指导、训练结果的评估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

7.分层施教,殊途而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