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发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0:53:32

资金发放

资金发放范文篇1

据调查:10个试点村现有农户总数6125户26731,其中贫困户528户2010人;入社农户317户,占农户数的5.16%;入社贫困户92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4%,占入会农户的29%;互助资金总规模173.9万元,村均17.39万元;发放资金笔数279笔,逾期末收回20笔,发放资金数额231.3万元,逾期末收回38.8万元。运行情况较好的是村、村、村,较差的有村、村、村。

村级互助资金取得的成效:

1、加快了试点村支柱产业发展的进程。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使试点村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效果明显,10个试点村共培育形成27个农业支柱产业项目,为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产生了较好的促进、示范、辐射作用,如:乡村年出栏生猪50户以上的农户有11户,全村年出栏生猪1100头以上;镇村既是生猪养殖村,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农户有20户,全村年出栏生猪2900头,又发展了绿壳鸡项目,全村大部分饲养10羽以上,有规模化养殖农户4户;乡村63户农户组建了天禄农业种植合作社,其中有10户是互助社成员,种植了马铃薯150亩,碗豆140亩,亩产值比种水稻增加300元;镇村的葡萄种植、大棚蔬菜项目等。

2、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发展大户。村级互助资金解决了部分农户有种养项目没启动资金的难题,催生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发展大户。如村黄东海在村级互助资金借款5000元,加上自有资金承租30亩耕地,办起了家庭综合养殖场,有水面养鱼25亩、养线鸡170羽、养鸭370只、出栏灰鹅230羽,年均收入近7万元,2012年准备饲养母猪5头;乡村周祖荣家庭人口4人,养了10头母猪,2011年在村级互助资金借款1万元,盖起了2栋共400m2猪舍,自养母猪产下的猪仔,2011年养猪纯收入近10万元,正如他自己说的“如果没有借到1万元,我就只能建一栋猪舍”。

3、增强了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村级互助资金能够有效帮助部分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村“二委”有效开展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2011年10个示范村有6个村党支部被当地乡(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4、创新了财政扶贫资金对贫困农户的帮扶机制,培育了贫困户的信用意识,增添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信心。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与全国基本情况相比较:

资金和人口规模方面,全国互助社平均资金规模为29.1万元,县仅为17.39万元;入社率方面,全国农户入社率平均为44.4%,县仅为5.71%。

具体表现在:

1、农户入社率低,特别是贫困户入社率低。按照规定,全村贫困农户入社率要超过50%,且入社农户总数应达到50户以上。10个互助村没有一个村会员数在50户以上,农户入社率仅为5.71%,最高的是乡村9.82%,最低的为乡村仅为1.55%,贫困户入社率仅为17.4%,最高的为乡村30%,最低的为镇村0.01%。

2、资金占用费低。借款占用费率没有参照信用社贷款年利率确定,大部分年利率为9.6%。乡村发放借款没有收取资金占用费,2010年1月10日发放的借款到2011年元月9日才收取且未上缴乡财政,2011年发生的8笔的8万元借款未收取占用费。

3、借款重置率(以新还旧)高。大部分村的借款重置(以新还旧)率在60%以上,互助资金被少数人借用,影响互助资金的滚动运转。如:乡橫柏村2010年17笔借款中有11笔在2011年借款重置;村2010年16笔借款有12笔借款重置。

4、会员费交纳标准及资金总规模偏低,而户均借款余额偏高。农户交纳互助费金额,全国不分红试点村农户交纳的会员费平均为2.37万元,县仅为0.626万元,其中乡村收取会员费仅为0.14万元。全国中部地区互助社资金总额规模为25.97万元,户均借款余额为4204.14元,县10个村互助社资金总规模平均仅有17.39万元,户均借款余额却达8279元。

5、贫困户借款数量低。

6、操作不规范。

(1)会员入会不规范:

一是不愿意发展贫困农户入社。部分村干部没有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主观上认为贫困户发展潜力差,信用意识低,片面理解“农户加入互助社需要交纳互助金”,但忽视“贫困户加入互助社可免交或少交互助金”的规定。

二是个别村发展夫妻或父子同时入社,违反一户一人入社的规定。如:乡村杨成柱、胡信芳夫妻借款各1万元;杨成栉、黄辉连夫妻借款各1万元,违背一户一人入社的规定。

三是非贫困户入社不缴会员费,如:乡村有22个会员中有8个非贫困户中会员没有交纳会员费;镇村有1户非贫困户会员没有交纳会员费及资金占用费。

(2)替村委会或替人贷款。如镇村村干部钟成元,借款1万元用于村委会使用。

(3)有垒大户现象。部分村干部片面强调现在的几千元不好做什么也没有人借,农户借款普遍在1万元以上。如:乡村2010年17笔借款16笔为1万元;乡村14笔借款均为1万元。比较规范的只有镇村,2011年发生的27笔借款5000元以下的有22笔。个别村多名社员借款供1人使用,如:乡村谢华洲等4个分别借款1万元借给谢华桂经商用;镇村林德标等3人借款共3万元供林德标使用,张华生等4个借款共4万元供张华生使用。

(4)收入没有入帐。如乡村收取的资金占用费3648元仍滞留在经办人员手里。

(5)借款手续不完善。个别村有代签现象,如:村的借款申请书名字由经办人代签,借款人仅按手模。

(6)收益分配不明确。主要是办公成本及管理人员误工补助开支办法不明确,10个试点村中仅镇村开支了2010年误工补助及办公经费。

(7)公开公示不到位。大多数村没有按规定将有关事项公开公示,互助资金使用没有做到阳光操作。

(8)借款到期催收不力,产生了不良借款。如:乡村2010年1月10日发生的4笔借款3.8万元至2011年11月25日未予归还;镇村2009年借款10笔10万元至今未催收,且帐面占用费金额与应收金额相差较大。

(9)还款方式不规范。县里规定是整借零还,每三个月还一次,但大部分试点村是整借整还。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对互助资金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对互助资金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发动和动员不充分;能力建设不够;监管不到位。

启示:互助资金试点村要有一定的农业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要优先选择贫困程度较深的村,特别是选择山区贫困村;加强监管,把握互助资金项目的运行方向是项目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

1、提升能力建设的水平

要定期开展互助社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帮助互助社管理人员了解掌握互助社章程、制度和操作程序,熟练进行账务处理和监督。

督促村互助合作社开展社员培训,使互助社社员熟悉和了解互助社的章程、规章制度和互助资金的运作程序。

2、加大对村级互助资金的指导检查力度。

按照《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操作手册》的要求定期对村级互助社开展外部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3、建立激励机制。

资金发放范文篇2

自20**年9月民政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开展城市低保“百城万户”抽查活动以来,民政部陆续收到个别群众的回函及电话,反映被抽查户未领取低保金问题。近日,李学举部长在一封人民来信上作出批示,要求“高度重视低保工作中的漏洞,重视纠正不正之风”。为进一步加强基层低保资金发放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加强监督检查,采取切实措施堵塞低保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各地接到本通知后,要对基层低保资金发放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并将不定期地开展低保抽查作为一项工作制度。检查中如发现有编造、假冒低保户骗取救助金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对有关责任人要作出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机关。

二、要加强和完善基层低保工作的民主监督机制。基层实施低保制度必须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审核、审批低保对象以及发放低保金,要经过民主评议,及时张榜公布。没有设立低保热线电话的地方,要加紧设立。对于群众反映的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核实处理。

三、要重点规范基层低保资金发放的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规定,实行低保资金“按月发放”,凡未能按月发放的地方要尽快纠正。严格杜绝少发或拖欠低保金的现象。加快推行通过银行、邮局发放低保金的办法。各地要加紧完善基层低保管理工作的各项操作办法和规章制度,加强工作人员政策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基层低保管理服务网络,提高基层低保工作水平。

资金发放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以操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结果公平化为目标。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任务

(一)工作重点

检查年城乡低保资金发放情况,具体检查低保对象确定是否准确,程序是否公开、是否存在人情保、关系保现象,低保资金发放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有无滞留、手忙挪用、挤占、套取低保金行为,概括为“五查”。

一查保障标准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查看保障标准是否达到省政府规定的要求,并符合本地实际,能够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查看保障标准制定程序是否合法,是否经过认真调研测算,广泛征求意见,由政府正式发文,并向社会公布;查看保障标准是否及时调整,是否存在两个保障标准。

二查保障对象确定是否准确。查看各地是否组织家庭收入联合调查核算小组,准确核定家庭收入情况,并按照家庭收入的核定与家庭实际生活水平的评估情况确定低保对象;查看是否做到按标施保,补差水平达到省政府“民生工程”要求;查看有无人情保、关系保现象,是否做到该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一个不保。

三查操作程序是否规范。查看是否坚持个人申请、村(居)评议、乡镇(街道)评审、县级审批的工作程序,对评议、评审、审批情况是否进行“三榜公布”,是否做到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资金“三公开”,是否存在“隐瞒不报”现象。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是否邀请部分农民代表、人大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代表进行评议。

四查规范管理是否到位。查看低保制度是否健全,配套政策法规体系是否完善;分类管理、动态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监督管理是否到位,符合省厅要求并体现自主创新性;社会救助信息网络是否畅通,数据录入是否完成。

五查资金发放是否足额及时。查看低保资金是否实行社会化发放,城市低保金每月发放一次,农村低保金从一卡通发放。查看配套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有无滞留、挪用、挤占、套取低保金行为,特别要注意有的基层干部以各种手段欺骗、控制低保对象,虚报冒领低保金的行为。

(二)工作目标

1、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分场对辖区内所有低保户要重新审核认定。当前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低保对象都要无条件的接受检查和审核。

2、通过治理核查,重点解决“人情保”、“关系保”,审批手续不规范,低保档案资料不齐全等问题,使低保对象总量降低。

3、通过这次治理核查工作,使我场低保工作达到“监管机制完善、审批手续规范、档案资料齐全、进出渠道畅通、分类施保合理、资金发放及时、服务便捷高效、改善条件、促进公开”的目标。

三、工作安排与步骤

全县城乡低保专项治理时间从4月13日起至8月30日止,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13日前)

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省里关于专项治理工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对低保金专项治理工作进行部署,按照县里的要求,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专项治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专项治理工作良好氛围。

(二)自查阶段(4月15日—5月31日)

坚持围绕主点工作内容,认真开展自查,找准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将矛盾和问题消除在基层。要认真自查,严格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要坚决清退,不讲情面。自查自纠情况于5月25日前报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督促整改阶段(6月1日—7月31日)

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处理意见,认真整改,并认真作好省、市、县的督查及迎检工作。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整改的,不再追究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对自查自纠不认真,查出问题不纠正,甚至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的一律严肃处理。

(四)检查评估阶段(8月1日—8月30日)

将活动的开展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于8月15日前上报县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场长付卯生同志任组长,总支书记袁先锋同志任副组长,熊开明、桂家尊、张立慧、钟丁巳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钟丁巳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场专项治理日常工作。切实加强对辖区内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

(二)精心组织,确保稳定。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严格按照低保政策法规办事。在工作中,既不能放宽政策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又不能限制符合条件的应保人员享受低保。对矛盾突出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妥善处理,防止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激化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资金发放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按照“确保政策兑现,确保资金安全,确保社会稳定”的要求,统一领导,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扎实工作,便民高效,公开透明,切实将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人口的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发放到移民手中。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移民后期扶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切实解决移民生活困难问题,增加移民收入,不断提高移民生活水平,逐步达到当地农民生活平均水平。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政策,在核定移民身份、资金管理与使用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维护移民合法权益,接受移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3.坚持资金直达移民个人账户;

4.坚持维护社会稳定。

二、直补资金发放范围、标准及期限

(一)发放范围。

符合《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17号)、《关于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的意见》及《吉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人口。

(二)发放标准及期限。

对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20*年6月30日前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自20*年7月1日起扶持20年;对2007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从其完成搬迁之日起扶持20年。

在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发放期限内,每年核定一次扶持人数。扶持人数核定登记后,对不符合后期扶持条件的人口不再纳入扶持范围,取消其直补资金发放对象资格,并停发直补资金。

三、发放程序与步骤

(一)组织准备。

1.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要在总结回顾前段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直补资金发放工作。

2.根据国务院及吉林省出台的政策,制定《*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接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实施方案》。

3.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4.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要开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专户。

5.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与银行协商资金发放相关事宜,签订《*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发放协议书》,并委托银行做好资金发放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公示确认。

1.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将各乡(镇)场的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名单在乡(镇)场、村人口集中的地方公示7天,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2.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要进一步核准原迁移民人数,并分省内外县市迁入及外省迁入移民分类造册,按省移民管理局核定给我县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额度,拟定发放计划。

(三)发放实施。

1.发放形式。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实行银行,直补对象“一人一折”。

2.发放计划。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将按照省财政划入的资金额度,按计划,及时、足额地发放到移民个人账户。有异议的直补对象,重新复查核实后再行发放。

3.发放程序。

(1)银行存折领取手续。在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下,以乡(镇)场为单位,通知直补对象领取直补资金存折。直补资金存折的领取凭直补对象个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与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复印件,由直补对象到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办理领卡(折)登记手续。需委托他人领取的直补对象,被委托人必须出具直补对象委托书(村书记签字、村长签字、村委会公章),被委托人凭其身份证和委托书及委托人的户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领取。

(2)资金拨付。县财政局接到省财政直补资金拨款后,将资金及时、足额划拨到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的直补资金专户;再由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按直补对象提出的资金拨付计划将资金准确、及时划拨到银行;银行按原迁移民花名册将资金逐人打入直补对象个人银行账户。

4.资金安全保障。为确保直补对象的资金安全,直补对象在领取存折后,直补对象个人凭相关手续到银行网点查询信息、更改密码。

5.在发放过程中,发现有异议的暂缓发放,经核实确认条件符合的再行发放;不符合条件的终止发放。

6.错误信息修正。直补对象信息有误,造成开立的个人储蓄账户有误,由其本人提出申请,经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审核后,提交银行修正。

四、保障措施

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人口后期扶持直接补助资金的发放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事关每位移民的切身利益和全县社会稳定大局。各乡(镇)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移民后期扶扶政策实施执行是属地管理。为此,各乡(镇)场要对本行政区划内的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重要责任人,要切实把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领导责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县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移民直补资金发放的组织、实施、协调等工作,确保移民资金发放准确无误。

1.县财政局负责将拨付的专项直补资金及时、足额划拨到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在银行开设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专户。

2.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为后期扶持资金的具体使用管理机构,负责直补资金发放的管理工作,制定发放方案,做好直补对象资格的复查确认工作,建立健全直补对象信息资料,做好直补资金发放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

3.银行负责直补资金发放工作,并明确发放乡(镇)银行网点,安排发放人员,制定直补资金发放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资金发放的安全,同时做好档案工作。

4.县公安局负责后期扶持对象的户籍管理工作,及时提供直补对象的“农转非”及死亡等户籍信息,配合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5.宣传部门负责围绕发放工作,搞好宣传报道,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6.县信访局负责后期扶持对象的信访工作,协助县城乡建设事业综合管理办公室和乡(镇)场做好上访对象的思想政治和政策解释工作。

7.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后期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严肃发放工作纪律,查处发放工作中的违纪问题。

8.县审计局负责后期扶持资金发放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

9.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做好领取移民资金移民资格的确认工作,深入各村为移民群众办理领卡手续的前期相关工作。将迁入我县的原迁水库移民及移民繁衍后代分类造册,核定人数。

(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移民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级各部门都要及时掌握、发现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应对措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资金发放范文篇5

第二条各镇、各单位要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将农户享受的惠农补贴资金数额和标准由镇、村分级公示到村和农户。要将惠农补贴资金打卡发放时间和项目公告到村民组,告知广大农户可随时领取补贴资金,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公开透明、及时准确。

第三条县直有关部门、农村信用社和镇村要共同做好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有关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工作,要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公告、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切实增强政策透明度,消除政策宣传死角,防止农民群众在政策理解上产生偏差。

第四条凡财政直接补贴给农户或农民个人的资金,必须采取“一卡通”的方式发放,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农民手中。

第五条“一卡通”存折由镇财政所直接发放,不得委托村组干部代领。由农户凭身份证和户口簿领取补贴存折,并由农户签字确认。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不得发放给任何人,确保“一卡通”存折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

对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由镇财政所妥善保管“一卡通”存折,并建立“一卡通”存折联系发放登记制度,通过电话、书信、到外出民工集中地发送等形式,想方设法与外出农户取得联系,切实减低未发率。

对偏远山区、行动不便的农户,镇财政所人员要服务上门,直接将“一卡通”存折送达农户。

第六条农民领取“一卡通”存折后,应当及时修改初始密码。初始密码经修改后,农户凭密码和“一卡通”存折(卡)到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领取惠农补贴资金。

农户修改“一卡通”存折初始密码,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农户本人修改密码,须凭本人身份证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修改即可。

(二)若农户本人长期在外,可由农户嫡系亲属(指配偶、父母、子女)凭身份证、户口簿和“一卡通”存折,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办理密码修改手续。

(三)对享受补贴资金的老弱病残农户,确实难以亲自办理,经本人书面委托授权,所在村委会证明、所在镇财政部门盖章后,由委托人凭书面授权委托书、人身份证件和被人身份证件(户口簿)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办理密码修改手续。

(四)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监护人凭身份证、经所在镇财政部门加盖公章的村委会证明、以及被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办理密码修改手续。

第七条农村信用社不得为镇、村从“一卡通”存折资金中抵扣税费和其他任何款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从“一卡通”资金中截留、挪用和抵扣任何费用。

严禁村干部收取存折集中支取惠农补贴资金,严禁村组干部代领补贴资金,严禁拖延发放时间,确保补贴资金直接兑付到农户手中。

第八条县纪检(监察)、农民负担监督、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的监督管理,并适时组织执法检查。

资金发放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严格执行政策,认真做好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工作,确保原迁移民受益,维护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工作在市政府和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2、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部门配合的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是资金发放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具体负责本辖区的原迁移民资金发放工作。移民、财政、水利、监察、农村信用社等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资金发放工作。

3、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在核定移民身份、资金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维护移民合法权益,接受移民和社会的监督。

4、坚持后扶资金直达原迁移民个人帐户的社会化发放原则。

二、原迁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范围和金额

(一)发放范围

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的范围为已在我市登记核定的大中型水库农村原迁移民。

(二)发放金额

本次暂发原迁移民年7月至年12月6个月的扶持资金,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共3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7月12日前)

1、组建工作专班。市政府成立由市移民、财政、发改、水利、公安、信访、农村信用社等市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移民资金发放工作的组织、协调等工作。由市水利局、财政局各抽调25人、市民政局抽调30人、市发改局10人,共90人。以上各局抽调副局长一名,配合各村村支部书记组成发放专班,3人一组包点到村(原迁移民安置在50人以上的行政村,以上各局抽调人员1名、各乡镇干部1人、村支部书记1人),负责“一卡通”发放工作。各地要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全力做好资金发放工作。

2、召开后扶资金发放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和襄樊市会议精神,部署资金发放工作,培训从事资金发放工作的工作人员。

3、进一步核准移民人数。会后各地在三日内对已登记的移民人口进行一次再核实,对核定的移民人口进行一次再公示,对原迁移民身份进行一次再确认,对地移民人口审核确认意见进行一次再上报。各地将本地移民人口审核确认报告和分村人员花名册、汇总表各一式四份上报市移民局。

(二)发放阶段(年7月13日至7月20日)

1、各地移民人口确认报告和花名册、汇总表上报后,由市移民局负责审核。市移民局将省政府批准确认的原迁移民人口花名册转市财政局,并通知各乡(镇、办)。

2、省财政下拨的原迁移民后扶资金直接进入市财政局专户。市财政局按照省政府核定批准的原迁移民人口花名册,将原迁移民后扶资金一次性划拨到各地财政所所在指定的金融部门设立的原迁移民扶持资金专户。

3、各地组织民政办、财政所按照省政府审核确认的人员花名册,带原迁移民身份证和户口簿或者其他有效证明,到乡镇信用社办理原迁移民扶持资金“一折通”,实行“一人一卡”,原迁移民凭领取到的“一折通”到指定银行领取扶持资金。

4、对复审时因通知不到人而无法审核、因无户口无法审核、因搬迁背景复杂暂不能确定移民身份、因本人原因(或外县市在4月25日前未移交我市)未按规定时间在我市登记、登记后死亡人员,本次暂缓发放;外省迁入我市原迁移民和三峡水库在我市的原迁移民本次暂缓发放。

5、各地建立原迁移民人口台帐,各地财政所建立原迁移民后扶资金发放工作台帐。年终各地财政所分别向市政府、市财政局报送原迁移民后扶资金发放情况报告,市政府组织专班对原迁移民后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市进行通报。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后扶资金发放工作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市财政、移民、金融部门密切配合与协调,帮助、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各地要组织强有力的工作专班,精心组织,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负责地做好原迁移民后扶资金的发放工作,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确保原迁移民人口准确无误,确保按时完成发放工作,确保原迁移民切身利益不受损失。

(二)明确职责。市财政局负责原迁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预算管理,办理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监督检查。市移民局依据省核定我市的原迁移民扶持人数,配合市财政局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和预算报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各地对本辖区内原迁移民资金发放工作负总责,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

(三)核准人口。各地在人口核定确认中,要做到“三不、三负责、一追究”。“三不”即:不错登、不重登、不漏登;“三负责”即核实登记谁签字谁负责,谁审核盖章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一追究”即:对因工作不负责和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资金发放范文篇7

第二条各镇、各单位要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将农户享受的惠农补贴资金数额和标准由镇、村分级公示到村和农户。要将惠农补贴资金打卡发放时间和项目公告到村民组,告知广大农户可随时领取补贴资金,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公开透明、及时准确。

第三条县直有关部门、农村信用社和镇村要共同做好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有关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工作,要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公告、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切实增强政策透明度,消除政策宣传死角,防止农民群众在政策理解上产生偏差。

第四条凡财政直接补贴给农户或农民个人的资金,必须采取“*”的方式发放,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农民手中。

第五条“*”存折由镇财政所直接发放,不得委托村组干部代领。由农户凭身份证和户口簿领取补贴存折,并由农户签字确认。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不得发放给任何人,确保“*”存折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

对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由镇财政所妥善保管“*”存折,并建立“*”存折联系发放登记制度,通过电话、书信、到外出民工集中地发送等形式,想方设法与外出农户取得联系,切实减低未发率。

对偏远山区、行动不便的农户,镇财政所人员要服务上门,直接将“*”存折送达农户。

第六条农民领取“*”存折后,应当及时修改初始密码。初始密码经修改后,农户凭密码和“*”存折(卡)到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领取惠农补贴资金。

农户修改“*”存折初始密码,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农户本人修改密码,须凭本人身份证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修改即可。

(二)若农户本人长期在外,可由农户嫡系亲属(指配偶、父母、子女)凭身份证、户口簿和“*”存折,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办理密码修改手续。

(三)对享受补贴资金的老弱病残农户,确实难以亲自办理,经本人书面委托授权,所在村委会证明、所在镇财政部门盖章后,由委托人凭书面授权委托书、人身份证件和被人身份证件(户口簿)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办理密码修改手续。

(四)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监护人凭身份证、经所在镇财政部门加盖公章的村委会证明、以及被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办理密码修改手续。

第七条农村信用社不得为镇、村从“*”存折资金中抵扣税费和其他任何款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从“*”资金中截留、挪用和抵扣任何费用。

严禁村干部收取存折集中支取惠农补贴资金,严禁村组干部代领补贴资金,严禁拖延发放时间,确保补贴资金直接兑付到农户手中。

第八条县纪检(监察)、农民负担监督、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的监督管理,并适时组织执法检查。

资金发放范文篇8

第二条各镇、各单位要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将农户享受的惠农补贴资金数额和标准由镇、村分级公示到村和农户。要将惠农补贴资金打卡发放时间和项目公告到村民组,告知广大农户可随时领取补贴资金,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公开透明、及时准确。

第三条县直有关部门、农村信用社和镇村要共同做好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有关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工作,要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公告、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切实增强政策透明度,消除政策宣传死角,防止农民群众在政策理解上产生偏差。

第四条凡财政直接补贴给农户或农民个人的资金,必须采取“一卡通”的方式发放,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农民手中。

第五条“一卡通”存折由镇财政所直接发放,不得委托村组干部代领。由农户凭身份证和户口簿领取补贴存折,并由农户签字确认。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不得发放给任何人,确保“一卡通”存折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

对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由镇财政所妥善保管“一卡通”存折,并建立“一卡通”存折联系发放登记制度,通过电话、书信、到外出民工集中地发送等形式,想方设法与外出农户取得联系,切实减低未发率。

对偏远山区、行动不便的农户,镇财政所人员要服务上门,直接将“一卡通”存折送达农户。

第六条农民领取“一卡通”存折后,应当及时修改初始密码。初始密码经修改后,农户凭密码和“一卡通”存折(卡)到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领取惠农补贴资金。

农户修改“一卡通”存折初始密码,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农户本人修改密码,须凭本人身份证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修改即可。

(二)若农户本人长期在外,可由农户嫡系亲属(指配偶、父母、子女)凭身份证、户口簿和“一卡通”存折,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办理密码修改手续。

(三)对享受补贴资金的老弱病残农户,确实难以亲自办理,经本人书面委托授权,所在村委会证明、所在镇财政部门盖章后,由委托人凭书面授权委托书、人身份证件和被人身份证件(户口簿)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办理密码修改手续。

(四)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监护人凭身份证、经所在镇财政部门加盖公章的村委会证明、以及被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到农村信用社开户营业网点办理密码修改手续。

第七条农村信用社不得为镇、村从“一卡通”存折资金中抵扣税费和其他任何款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从“一卡通”资金中截留、挪用和抵扣任何费用。

严禁村干部收取存折集中支取惠农补贴资金,严禁村组干部代领补贴资金,严禁拖延发放时间,确保补贴资金直接兑付到农户手中。

第八条县纪检(监察)、农民负担监督、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的监督管理,并适时组织执法检查。

资金发放范文篇9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农民的补贴政策,并要求逐步实行金融机构电子化发放,由于在广大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涉农补贴资金由农村信用社发放基本上成为了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也认为这是一项光荣神圣的任务,是服务“三农”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证明,实行涉农资金“一折(卡)通”发放,有效防止了资金被挤占挪用,提高了资金发放的效率,减轻了基层政府机构的工作压力,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群众,农村信用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得到提升,是一项多方共赢深得民心的举措。但是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长期性工作,面对整个社会最庞大的群体,农村信用社在发放涉农补贴资金的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些还相当突出,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关系到党的惠农政策能否落到实处,更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关系到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果。为此,笔者深入湘西州*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并以*县为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县发放涉农补贴资金基本情况。

*县位于湘西中部,辖12个乡镇,总人口13.85万,农户总数29000余户,全县只有农信社、农业银行、农发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四家金融机构,除农信社外,只有邮政储蓄银行在部分乡镇有分支机构,农信社网点最多,存款、贷款总额均位居县内各家金融机构之首。自2005年首次粮食直补资金以来,的项目不断增多,目前全县所有的财政涉农资金都是通过农信社发放,累计资金60余万笔近3亿元,其中仅2009年前5个月就82367笔5105.24万元,为确保国家支农补贴资金安全足额到达农户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涉农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由于涉农补贴资金项目多,涉及到多个部门,资金未完全归口,没有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各部门配合不协调,责任不明确,从而影响了发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主要表现在:数据采集和更改不及时,信息质量不高,一个资金项目数据信息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才能发放成功;发放方式不统一,导致一人多户,一户多折现象普遍存在;宣传解释不到位,广大村组干部和农户甚至部分涉农单位对涉农补贴资金的内容、具体的发放程序和有关要求不够了解,对“一折通”发放方式认识不够,造成很多误解。

(二)帐户信息准确度低,安全隐患大。据调查,大部分涉农资金专户开户时农户的身份信息完全是由财政及相关部门提供,农信社受自身电子化建设滞后制约,很多网点当时不具备网络身份核查功能,无法对身份信息进行核实,账户开好后,存折又是由财政及政府相关部门发送到农户手中,取款时也没有要求持身份证明,由于个别部门在履行职能时没有完全尽职,导致农户身份信息准确性不高,很大一部分帐户名称和身份证号码有误,导致无法挂失无法加密等多项业务的办理,给农户资金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农信社只能发现一户修改一户,费时又费力。

(三)农户取款成本高。绝大多数农民都居住在山区,交通不便,办理一笔业务往来交通费约5至30元不等,还要耽误一天工,而各种补贴金额却较少,一般补贴总金额在500元以下,再加上涉农补贴发放的次数多,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部分农民每次一发钱就立即前来取款,还有的钱还未发放就来取款或者取了一次又来取二次,花费了高额的交通费用和浪费很多工时。

(四)农信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没有补偿,亏损经营压力大。一是凭证等办公用品耗费巨大,2008年度,共耗费涉农、低保等存折12780个(成本10560元),取款凭单17万余张(成本15300元),存折打印机打印损坏6台(购价15000元),还有大量的色带、打印纸等;初步统计以上费用占全社印刷品及电子耗材成本费用的40%以上。然而信用社在办理此项业务时,从来没有收取1分钱的存折工本费,大大加重成本费用负担。二是对信用社其它业务经营造成了较大影响和冲击。部分黄金存款客户流失,特别是单位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存取款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部分与信用社常有业务往来的存款大户因办理存取款时要长时间排队不如以往方便而转向了其他银行开户,剩下来的业务也比以前次数减少。通过调查发现;这些留下来的客户已改为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资金分散存放;贷款发放及回收当日不能即时到位,借款人持信贷员办理开出的贷款发放及收回单据大部分要到第二天才能入帐到位,借款人为在信用社贷款而等待不安,为还清贷款而来回跑路怨气很大,反应强烈。三是信用社承担了过多的压力和责任,成为各种矛盾和意见发泄的主要对象。由于农户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较低,对农信社发放涉农资金理解认识不够,把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归到信用社,把对政府的一些不满情绪发泄到信用社,责骂和刁难一线员工,对因自身原因导致的密码遗忘、磁条消磁、存折遗失等不理解,甚至有个别心怀不良的人趁人多挤乱借资金差错或有假币故意制造事端,被识破后在营业间吵闹及辱骂信用社员工,加上高强度的超时服务,造成临柜员工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重,信用社的社会形象也受到影响。

三、改进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的措施及建议。

(一)制订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日常工作处理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各级财政、归口管理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的职责。各相关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数据采集的标准,数据受理、处理、反馈的时间,账户挂失及信息修改的程序,使流程保持高效畅通,减少积压。

(二)加强宣传,搞好协调配合,确保资金安全和服务到位。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村组干部要高度重视农户数据信息的采集,保证信息采集的质量,要加强对涉农资金的政策宣传,对发放的项目及标准及时公告,让农民群众心里明白;信用社要加强资金的管理,及时和财政部门对账,防止款项被擅自挪用,要加强农户身份信息的核查,对身份信息不符的凭相关证明进行修改和重开户,提醒农民妥善保管“一折通”存折,引导农民使用密码,防止资金被冒领和盗取,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在发放补贴时注明具体的补贴名称,方便农民知道得到了什么补贴,从而减少农民的查询时间,提高取款效率,使员工轻松,农民满意。

资金发放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计划生育奖励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计划生育奖励对象手中。根据《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发放对象和发放标准

(一)自愿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从发证之月起至子女满十四周岁止,每月各奖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5元以上。

(二)对符合条件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而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以下简称“自愿放弃二胎生育”),除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外,分别再一次性给予1000元以上奖励。

(三)对2004年12月以来符合生育政策生育两个女孩后,及时、自愿采取绝育措施的农村政策内双女绝育家庭一次性给予500元以上奖励。

第三条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的途径和方式

(一)奖励对象是农村居民和城镇无业居民的,其计划生育奖励费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财政部门委托金融部门以存折形式进行发放。

(二)奖励对象有工作单位的,其计划生育奖励费由所在单位发放。

(三)奖励对象是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经营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或在核定其经营管理费时,以减免相应金额的办法予以解决;自愿放弃二胎生育的夫妻的计划生育奖励费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财政部门委托金融部门以存折形式进行发放。

第四条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城镇个体工商户(指“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所享受的奖励费资金由其户籍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列支,奖励资金由县级财政或县乡两级财政负担,其中由县乡两级财政负担的,县级投入比例要在50%以上,并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实行定期支付;单位在职职工所享受的奖励费资金由其本单位负担。

第五条由财政负担的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实行“四权分离”,即人口计生部门对奖励对象进行资格确认;财政部门负责筹集拨付计划生育奖励费所需资金;金融部门负责将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给奖励对象;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计划生育奖励费的发放和管理实施全程监控。

第六条由财政负担的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原则上一年发放两次,时间分别为每年的5月和9月。两次发放期间新增奖励对象的奖励费,从批准之月起,在下次发放时予以补发。

第二章奖励资金发放与管理

第七条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职责:

(一)在每年的4月底和8月底前完成奖励对象资格确认和奖励费(奖金)所需资金测算(测算时段:本年度1-6月份为一个时段,7-12月份为一个时段),并将计划生育奖励费发放相关资料报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同时,将《计划生育奖励费资金拨付申请书》报财政部门审批。

(二)根据本年度的奖励对象总数在每年11月底前测算出下一年度奖励对象总数及奖励费所需资金,并及时提供给财政部门。

第八条县(市、区)财政部门职责:

(一)要设立“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专户”,省、市、县、乡投入的计划生育奖励费资金必须全部纳入该专户。

(二)确定一个金融机构负责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发放,并与其签定奖励资金协议。

(三)对县人口计生部门报送的计划生育奖励费发放相关资料和《计划生育奖励费资金拨付申请书》进行审核,无异议后,向县(市、区)发放机构下达拨款和委托发放通知,并于5月10日和9月10日前把奖励费资金拨付到发放机构。

第九条金融发放机构职责:

(一)设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费专户”,负责为奖励对象免费建立个人帐户、办理并发放个人储蓄存折。存折由奖励对象个人保存、设置密码、自由支取。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支取。

(二)财政部门的奖励费专项资金到位后,金融机构要按照奖励费发放花名册,在于

(三)奖励资金发放完毕后,打印出奖励费发放对帐单,交县(市、区)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门存档。

第十条监察部门职责

监察机关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计划生育奖励费(资金)的管理和发放情况每年组织一次专项审计。

第十一条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管理过程中的其它未尽事宜及具体问题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协商解决。

第十二条单位职工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办法:

(一)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实行随工资逐月发放。

(二)自愿放弃二胎生育的奖励资金采用以下办法:

工作单位都在同一个县(市、区)的,由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督促双方单位加以落实。

双方工作单位不属同一个县(市、区)的,由奖励对象(女方)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分别向女方单位和男方单位发出通知,并向男方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人口计生部门通报。

(三)计划生育奖励费落实情况每半年向当地乡(镇、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通报一次。

第十三条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终止和追缴。

凡领取《光荣证》后又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子女的夫妻,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经发现,应及时上报。由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收回《光荣证》,并填写《退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终止、追缴奖励费登记表》,每月汇总上报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停止发放奖励费、追缴已享受的全部奖励费,并上交县(市、区)计划生育奖励费专户。

第三章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计划生育奖励费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奖励费落实情况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第十五条人口计生、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宣传、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奖励资金发放到户到人。

第十六条发放机构要建立严格的资金发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确保资金发放及时、准确、无误。

第十七条在计划生育奖励对象资格确认和奖励资金发放管理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回其已领取的奖励资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弄虚作假,出具不实证明的;

(二)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奖励资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