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合作十篇

时间:2023-03-29 01:35:37

资金合作

资金合作篇1

有利于促进政府和部门职能转变。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整合支农资金提出了明确要求,整合支农资金有利于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有利于提高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益。中、省、市整合支农资金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近几年,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部门和领导认识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重要性,把推进支农资金整合作为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再添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提高支农资金投入的整体效益。

二、明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思路、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教育培训为平台,坚持以县为主、纵横结合,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深化资金和项目整合,逐步形成安排科学、使用高效、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支农资金整体效应。

二)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系统集成原则。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不改变现行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搭建沟通平台。使各部门的支农资金、资源、职能和信息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大系统之中,做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协同放大支农资金整体效应。

二要坚持规划引导原则。各乡镇要依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引导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有序开展。制定支农资金整合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三要坚持突出重点、板块开发原则。注重前后衔接。梯度推进,围绕整体规划。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期盼的事情作为重点。板块开发。

四是积极稳妥、注重绩效的原则。既整合又管理”要求。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按照“既积极又稳妥。将支农资金分配与整合工作绩效挂钩。

三、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和重点

一)整合范围

中、省、市、县财政安排的各类支农资金和农口主管部门按规定征收的事业性收费、基金全部纳入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除特大抗旱防汛、防火防疫、救济救灾等有特殊用途的资金和国家规定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外。

二)整合重点

1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整合。多渠道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和相关部门资金。统筹实施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土地整理、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水电路桥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配套工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突出抓好新城镇建设和农村新社区建设。逐步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电讯校医产综合配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2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抓整合。整合资金。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支持畜、果、药、菜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特色农业、绿色产业、生态农业发展。

3围绕农业产业化开发抓整合。整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资金、一村一品”专项资金以及与之关联度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扶持一批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围绕增收抓产业、突出产业抓龙头、依靠科技增效益”要求。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建设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4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整合。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土地整理、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围绕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劳务产业抓整合。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就业再就业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业科技推广资金和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按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要求。统筹实施农民培训。不断做大做强劳务产业。

四、支农资金整合模式

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探索。提高支农资金整合的效益,结合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投放渠道、投放规模、管理模式和我县实际。创新方式。重点采取以下四种模式:

一)要积极推进产业整合。按全县抓主导、区域抓特色的要求。支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养殖等农民增收项目,主要适用于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整合各类资金支持“一村一品”发展。扶持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要大力实施规划整合。主要适用于主导产业发展。集中中、省、市、县等方面资金及社会资金进行有计划的长期投入。包括汇生源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营盘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区、盘龙生态产业园和乾佑河生态农业观光带建设等项目。主要以规划为引导。

三)要切实促进板块整合。按照“群众为主、财政补助、乡村建设”原则。支持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农村沼气、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适用于新农村建设。采取以奖代补、补助资金、补助材料的办法。充分调动乡村建设积极性,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要准确推动内容整合。把投向相近、目标一致、不同渠道的支农项目资金分类进行统筹归并。把扶贫、人劳、教育、科技、农业、妇联等部门的相关项目整合在一起,主要适用于农民培训项目。农民培训项目上。发挥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提高农民素质和劳动技能。

五、支农资金整合的方法和步骤

一)要制定整合计划。依托经济、社会、自然资源优势。制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与方案,各乡镇要根据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按照市场需求与生产能力兼顾、龙头企业与基础建设同步、核心区域与辐射范围统筹、发展目标与要素供给统一的要求。合理确定每年支农资金的重点投向、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同时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资金整合总体规划分部门编制项目计划,确保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搭建整合平台。努力打造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整合平台;以扶贫开发为目标的区域板块开发资金整合平台;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的农业产业资金整合平台;以壮大劳务产业、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的农民培训资金整合平台;以促进区域经济突破发展为目标的产业园区建设资金整合平台;以西安第二生活区为目标的生态旅游建设资金整合平台。围绕整合平台。将与之关联度较大的项目和投向相近、目标一致、不同渠道的资金统筹安排,以规划为依据。确定支持项目。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筹集资金。

三)要统一申报入库。按照整体规划的原则。符合支农资金整合条件的建立整合资金项目库,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申报实行“自下而上、逐级申报”办法。有关职能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对乡镇申报的支农资金项目进行筛选、论证。统一储备和管理。经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的项目,由财政部门纳入整合资金项目总库。需要上报上级部门立项支持的由财政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从项目总库中择优选择,按照规定程序上报。未入库的项目一律不予上报。

四)要统筹安排实施。科学合理调度。经批准的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由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确保投资一项、成功一项、见效一项,县整合办要根据整合目标对各类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统筹安排。逐步做到支农项目申报、审批、实施的集中统一。最大限度发挥支农资金效益。

五)要纵横结合推进。采取归并整合、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下达资金控制指标和项目指南等方式。为开展支农资金整合创造条件;要建立财政部门与所有涉农部门之间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协调机制,县财政部门要按照“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办法。推进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推进项目资金整合工作上水平。

六、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活力。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做好支农资金整合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办公室设在财政所,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镇长任副组长、有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财政所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要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财政部门以管理资金为主、涉农部门以管理项目为主、监察部门以监督为主,着力构建“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分工明确、协同作业、信息畅通、高效运转”整合工作机制,为整合工作顺利开展和深入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二)健全制度。强化监管。对确定的重点整合项目。各包联领导每月要深入包抓项目建设单位一次,坚持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和联系制度。深入调查研究,协调解决整合工作中存在问题。财政部门要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对现行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为支农资金整合提供制度支撑。积极推进项目公示制、竞争立项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政府采购制、财政报账制、决算审计制、管护责任制、绩效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管理办法,建立由财政、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支农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安全、有效。

资金合作篇2

甲方:宿州市君豪工艺品有限公司

乙方:桃园镇浍光村村委会

丙方:     (担保方)  

为进一步落实好十万元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为目标,经甲乙双方协商,本着互利原则,签订本协议。

一.总则:本协议为投资入股合作协议,以甲方现有实体为基础依托,乙方投资入股,双方合作期间,甲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乙方不参与管理经营,年度按投资额保底6%计算收入分红。

二.利润分配:鉴于甲方经营项目为现代工业化生产出口项目,投入周期长,乙方分红按年度按投资额保底6%计算收入分红。

三.合作协议期限:2018年--月---日至2018年--月---日,合作期满后,双方根据意愿可重新议定续签合同。

四.其他约定:如甲方不能履行对乙方返还本金及分红时,担保人丙方自愿承担责任。

五.本协议一式五份,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三份。自双方签字确认后生效,未经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甲方:-------------------------------------------------------------------

乙方:-------------------------------------------------------------------

资金合作篇3

摘要:本文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概念、背景、现状、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各种典型模式进行了归纳和剖析,进而指出,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没有农民金融上的互助,商业信贷和保险就很难在农村生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也将受阻。关键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农村合作金融;农村金融改革;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若干意见》,准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批准在农村可以设立村镇银行、信用合作组织、专营贷款业务的银行全资子公司。并允许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发起设立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的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2007年初,中国银监会核准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有限公司和四川仪陇惠民贷款有限责任公司2家机构开业,批准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梨树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和青海乐都雨润镇兴乐农村资金互助社等3家机构筹建。2007年2月4日,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2007年3月9日,百信互助社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社区互银行业金融机构,具有法人资格。从以上政府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当前,学界对农村金融的研究大多是从较宏观的战略层面展开的;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则多限于正规金融机构的改革方面,对新生的草根金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研究则较少见。本文通过对全国各种典型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模式进行分析,结合笔者开展“小井庄实验”的体会(本文作者是“小井庄实验”的策划、实施者——编者注),力求对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共性问题和基本发展规律作初步总结,为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在全国全面推开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一、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现状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由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合作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体系构成,虽然理论上看金融体系很完善,但实践中其功能和效率的发挥均不尽人意[1],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如下:图1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架构[2]这些自上而下形成的各种正规金融机构都是外生于农村经济(除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外),其本质上都是为了谋取金融利润,获取农业或非农业生产经营剩余,农民被排除了金融合作主导权,这和西方发达国家及东亚的农村金融体系截然不同。国外发达国家和东亚的农村金融组织主要是以合作社为经济载体,内生于综合或者专业合作社中,在初级的经济合作基础上形成的高级的金融合作,因为有经济上的结合、联系才可能产生更多的金融需求[3]。经过近几年政府对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视与支持,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经过国家注资后,农村金融需求较之从前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但是根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年12月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调查报告》和从农民角度反向推测,农村金融供给依然匮乏。从图2中可以看出,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借贷市场上依然占主导地位。根据国际通识,农村合作金融一般包括以下关键要素:(1)合作金融是以股份形式组建的,它可以是合作制,也可以是股份合作制。(2)坚持平等自愿、互助合作、互惠互利、一人一票制,不以盈利为唯一目标。(3)坚持区域性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原则,真正成为为入社社员服务的区域性金融组织[4]。从理论上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最主要的机构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我国农村信用社是由广大农民入股组建的,产权应该属于农民,但在实践中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早已异化,合作制已名存实亡[5]。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上已成为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管理方法和商业银行极为相似),几无合作内涵可言[6]。因此,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在绝大多数地区基本上还处于缺失状态。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初步分析根据对我国近年来新生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调查与研究,参考学界既有研究成果,我们可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内涵、运作方式及其存在的意义做一简单概括。(一)、概念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具有类似或关联生产模式的农民共同发起、拥有和管理,为了获取便利的融资服务或经济利益,按照资本入股、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的原则建立的互助金融组织,在社员熟悉的小范围内开展业务,它以股本参加的农民为社员,并以社员的股本为资金来源在社员内部发放贷款,合作社成员不管占有股份多少,都是一人一票;合作社设立的董事会和监事会,都是从社员中选举产生;定期召开股东大会,研究决定合作社重大事项[7]。(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与农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是为了适应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促进农民生产,方便农民生活的重要作用,对缓解农村金融流动性约束,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图3资金互助合作对农民的效应[9]如图3所示,其中对贫困户社员,非生产性支出为主要目的;对一般种养殖业农户社员,农业经营为主要目的,包括小规模种养业生产贷款;对市场型农户社员,主要是非农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料购销,包括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和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10]。(三)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社)社员权利义务结构如图4所示,社员参加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社)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拥有、管理和服务是金融合作组织的精髓,缺少哪一个,都将失去合作的意义。(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存在的意义由于农户经营兼有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所以,在商业金融机构看来,小农户的信用风险类似于工商业个体经营户,大农户的信用风险则类似于小法人企业,这就使得它们对农户的商业贷款必然要求较高的风险溢价和特殊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必然导致很高的贷款利率和交易成本。农业和非农业的较低经营利润率、农民日益增多的资金剩余和农村狭窄的投资渠道也都促使农民不敢或很少申请商业贷款,而转向熟人借贷。但是熟人间的借贷金额小、时间短、不稳定、非正规,只能偶尔满足应急之需。随着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和非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金融机构和私人借贷显然无法与之相适应,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从而应运而生,其发展壮大则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们认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发生、发展有其必然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1、拓宽了农民借贷渠道,促使农民开展非农生产经营。通过资金互助能够引导并促进农民生产经营和消费上的合作,形成综合合作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力。2、作为商业银行、国家财政、政策银行(包括信用合作社)与农民沟通的中介[11]。通过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中介、担保和监督,能够有效减少各商业银行(包括信用合作社)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建立起多种贷款保障机制;能够有效对接国家引导农村经济、扶持农业产业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转移支付资金和政策机制。3、能够及时有效地满足农民各种资金需求。在农民看来,资金互助合作社不仅是救急的“小银行”,而且还是他们抵制农村高利贷活动的坚强阵地[12];增强了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的安定,使农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4、能够较好地减少金融市场发育常见的三个主要制约因素: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适宜的担保、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高交易成本。(五)、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和其他正规金融组织的比较中国农村人口规模庞大,城市化进程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巨大,中国未来的城市经济发展难以完全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这就需要激发农民自己的创造力,鼓励农民自己创业,使他们自己成为“做大蛋糕”的一份子。但是,这是需要足够的金融供给为前提的,且与这种金融供给相对应的农民金融需求往往是小额的、分散的、缺乏抵押和担保的,而正规金融不是救济和扶贫机构,它天生就是为“有钱人”服务的,难以满足这种要求。也许新生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能担此重任。下表是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比较,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存在的意义。三、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主要模式目前,在全国很多地区已有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截至到2007年4月初,据不完全统计,吉林、青海、甘肃、河南省、福建省、江苏省、山西省、浙江省、安徽省等18个省纷纷开始尝试组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已经正式挂牌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数量达到30多家,典型的有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青海乐都县雨润镇兴乐农村资金互助社、甘肃省景泰县龙湾村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和甘肃岷县洮珠村岷鑫农村资金互助社,还有大量没有正式挂牌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根据对已成立的几种典型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调查,我们找到了其中的某些共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模式。(一)、生产合作社内生型模式此类型以生产合作社为依托,由生产合作进而发展出资金互助,具体又有两种:1、单独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此类合作组织特点是,资金互助组织比较正规,章程和组织比较健全,是在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上的联系比较牢固,对个人信用状况、生产经营情况比较易了解,能够掌握资金使用信息,风险较小。社员如果赖账,将被开除出合作社,机会成本大;即使资金偶尔出现逾期,社员之间也可以通过生产合作来互相支持[13]。因此,这种资金互助抗风险能力强,比较符合欧美国家合作社的发展路径。典型代表有中国首家资金互助合作社——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以下简称“百信互助社”),2001年7月,在姜柏林的指导下,田永海等8户养猪农民共出资3200元成立了“百信农民合作社”;合作社为了帮助解决社员生活或生产资金燃眉之急,在互助的基础上孕育出梨树县百信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根据调查,梨树县家庭经营资源相对丰富,种植业、养殖业相对规模化;这相对规模的商品化种植养殖,使农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了真实的合作欲望和规避风险的需求[14]。在“非法”经营数年后,终于在2007年3月9日,百信互助社正式挂牌成立,它依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设立,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同时它也成为中国首家资金互助社正式获得银监会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随后,银监会把百信互助社列为在全国6省(区)农村金融改革的36个试点之一;百信互助社按银监会规定进行了重组,目前,其注册资金10万元,发起人32户;经营业务范围是办理“社员”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办理同业存放,业务,向其他银行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符合审慎要求)等。2、不单独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没有明确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而是通过购销合作社所形成的资金盈余在个人账户上的积累额在社员之间互助使用。以后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盈余会越来越多,最终可能会在内部成立类似日本、台湾农协的信贷部。例如,梨树县郭家农民合作社在包括生产资料的采购过程中,通过对市场价与联合购买过程中与厂商达成的厂价或平价之间的差额的提取,来实现资金的积累。这样,使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原本流失给中间商的资金得以在合作社内部积存,通过积累的方式返还给农民。(二)、内生型集成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以合作社为平台,一方面在农民内部延长产业链;另一方面从外部引入信用、保险和财政支持,从而可以尽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梨树县太平合作社集工业合作、生产合作、消费合作和金融保险合作于一体,其运作的机制为:农民+合作社+信用社+保险公司+财政支持。根据调查,农村信用社通过合作社开展“股权信贷”,使过去“农民—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关系,变成“农民—合作组织—农村信用社”的股权信贷关系,把农村信用社和农民的利益连在了一起,互相牵动,互相促进。(三)、外因推动型资金互助合作模式。此类合作社大多是在外力推动下,通过复制别人已经成熟的资金互助组织经验而形成的,属外因推动型合作组织,社员间经济上的联系较弱或没有生产合作社的基础。在外力介入的过程中,当地村民对合作社的基本知识与理念、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与解决途径以及目前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走向有了深刻了解与认识,正是在这样的认识的基础之上,他们认同了合作之路是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在大部分新形成的资金互助组织属此类型,外因推动成了催化剂。典型的有:青海乐都雨润镇兴乐农村资金互助社,3月28日,在当地政府的促动下,青海省第一家挂牌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乐都县雨润镇兴乐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开业,该资金互助社共有发起人10人,其中从事金融工作的员工1人、农村小企业主3人、普通农民2人、种植大户3人、蔬菜经纪人1人;互助社拟注册资本36万元,将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业务;通过其社员的人员构成就很容易看出,这个合作社的社员之间在生产经营业务方面几乎没有多大联系,缺乏生产合作的基础。(四)公益型资金互助合作模式此类型合作社主要由社会公益组织倡导、发起,逐渐引导农民加入,其本质也是外因推动型的。其特点为公益性、扶贫性,没有生产经营合作为纽带,形式比较松散,内生性不够强。典型的就是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指导的安徽“小井庄实验项目”。受香港乐施会的委托,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安徽省肥西县小井庄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实验,通过学习、改造乐施会的“云南经验”,引导小井庄村民以入股的形式成立“小井庄社区发展合作社”,总股本分为社员基本股、公益股、投资股。每股基本股为3000元,由此筹集到的社区发展资金只向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不作其他用途,在合作社内部封闭运行。香港乐施会为这项为期两年的实验提供了资助,乐施会与合作社社员按2比1的比例投入股金。如果在实验结束后合作社运行正常,达到评估要求,乐施会投入的资金将赠送给合作社。贷款得到的利息会按2比1的比例在社区公益事业与社员之间进行分配,公益事业包括救助特殊困难户、修建水利设施和道路、提高卫生水平等。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由ngo组织倡导、发起的大量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以及安徽省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在30个贫困县“复制小井庄经验”所形成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都属于此类。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正在制订方案,试图将安徽现有的以及未来成立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向“商业可持续性”方面引导;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也已决定将2007年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的一半用于组建此类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四、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主要模式的优劣势分析(一)、内生型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上述(一)、(二)模式属于此类。其优势在于:首先,此类型的合作组织是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组织化程度,获取合理的市场交易利益,自我联合起来,组成自己的服务组织,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资本合作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其次,一般情况下,农民们要经过长时间的劳动互助、购销合作,才能发展到资金互助;这个过程正是农民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有利于农民合作意识、民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因而具有“超经济”意义。再次,具有其他各种金融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信息对称、低交易成本。最后,有成功的范例可循,典型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就有这样的组织,日本农业合作组织是“农协”,其经营的业务包括农村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农产品收购、农业信贷等多方面;“农协”的存在对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5]。不足之处是:这类组织很难发根于农业资源剩余匮乏的地方,一般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才能生存和发展;它对经济环境、人员素质等各方面条件要求较高,在我国中西部的许多贫困地区难以具备构建这种组织的条件。(二)、外因推动型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上述(三)、(四)模式属于此类。其优势在于:可迅速复制模仿、推广,适应性强——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可生存和发展,能够及时、有效地满足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待未来各种条件成熟时,各个资金互助组织进行联合,有可能形成更大区域的资金合作组织或合作银行;国外也有此类成功的典型例子,如法国的农业信贷银行、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不足之处是:首先,此类型模式具有“扶贫”性质,如果一味强调对农民“低息”扶持,就有可能使这类组织缺少足够利润积累,从而危及其可持续经营,限制其规模的扩大。其次,这类组织和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的业务重合性大,发展空间竞争激烈,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联保贷款、扶贫资金贷款、专营贷款公司贷款等都与这类资金互助组织的业务相类似。五、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还很不成熟,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概括起来,比较典型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一)、所有已成立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资金规模都太小,大部分都是几万元的规模,只有少数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具有几十万元互助资金,上百万元规模的资金互助组织凤毛麟角。由于资金规模小,业务量必然有限,与农民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二)制度、管理层面上还有诸多待完善的地方。大部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都是借鉴拷贝已成熟的资金互助社经验,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农民素质不同,那么规章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和操作风险的规避问题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在对安徽金寨县、太湖县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调查中,已经发现一些资金互助组织内部管理混乱,有章不循,合作性不强,内部人控制已露苗头,极有可能象当年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一样发生异化。(三)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外部生存环境依然不佳。虽然,银监会放宽了农村金融机构准入的条件,降低了准入的“门槛”,但降低后的“门槛”对我国农村现存的绝大多数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来说依然很高,达不到《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它们仍将长期“非法生存”。一些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对农民互助合作的意义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官民关系”;在我们调查走访过程中,有些基层干部质疑:“农民们都合作起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还要我们干什么?”甚至有个别基层干部把农民自发组织的互助合作组织戏称为“”组织。六、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对策建议(一)要拓宽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目前,我国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农村社区内的农民,二是财政的注入,三是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资助;很显然,农民本来就缺乏资金,外部资助是有限的,指望财政大量注入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三个渠道难以完全满足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资金需求。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金融政策上想办法,建议人民银行将其他金融机构寻找出路的资金以再贷款的形式直接批发给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如此可一举三得,一是解决了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出路问题;二是解决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资金需求问题;三是可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形成商业激励,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二)完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内部管理。要坚决贯彻“民有、民管、民享”的基本原则,加强指导和监督,促使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特别要强调其民主性、透明性,杜绝内部人控制,防止合作组织异化。在当前试点阶段,要坚持宁缺勿滥,切忌政府包办,一哄而上。要把试点工作做细、做实,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我们在安徽某县调查发现,该县以政府强力推进的办法,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把全县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建立起来了,结果其组建的组织合作性几近于无,变成了干部的合作,政府的合作,而非农民的合作了。(三)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法规,当前最紧要的是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修订,否则,一方面大量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非法生存”问题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也将置政府的法规尊严于尴尬境地。二是要加强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意义的认识,因为,归根结底农村基层的工作还是要靠他们去做。(四)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要想农民真正合作起来,必须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合作是自己的事”,并且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就需要政府采取多种手段,开展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使农民提高对合作组织的认识,激发他们合作的意愿,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参考文献:1.张德元.重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j].中国统计,2002(8).2.何广文、冯兴元、郭沛、李莉莉、杨菁、王虹、李晓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3.3.陆建平.国外合作金融组织管理体系的模式及其借鉴[j].财经问题研究,1999(11).4.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37.5.刘奇.三农问策─走出制度困局[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91.6.张德元.农信社应归位“合作金融”[n].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3(25).7.国风.农村经济创新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446-448.8.周立.资金互助与穷人生计──7省11家农民合作社调查[j].当代中国研究,2006(3).9.孙若梅.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3010.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3-56.11.温铁军、姜柏林.把合作金融还给农民-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07(1).12.姜佰林.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破解农村金融改革难题[eb/ol].中国合作金融网,2005-10.13.杨筱.股权合作信贷:农村金融的百信模式[n].中国经营报,2006-3-4.14.文杰.姜柏林和他的合作社[n].成都日报,2006-04-01.15.辽宁省农经考察团.对日本农协的考察报告[j].农业经济,2002(10).

资金合作篇4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国家支持《__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为契机,以全县“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中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为抓手,以农业重点区域、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为依托,以切实提高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通过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提高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效率。

(一)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研究确定整合项目总体规划、审查确定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各镇、各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整合办)负责统筹安排项目申报立项、资金整合工作。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监管。各镇、各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责任跟踪问效。

(二)提高效益,促进发展原则。整合涉农资金的政策、制度以及具体措施的制定,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紧紧围绕全县主导产业,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通过规划引领、项目支撑、资金集中、连续投入的方式,使涉农资金向农业园区、合作社、种养殖业大户和基础设施薄弱的镇村集中。

(四)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原则。选择便于整合的领域先行突破,在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整合范围。充分发挥好整合平台的作用,积极探索整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整合的范围是中、省、市、县财政安排的所有资金(中省市财政有严格要求、明确使用规定的资金,防灾救灾、保基本运转、社会保障及个人生活补贴等特殊用途资金除外),包括跨部门、跨行业性质和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我县整合的重点是农业产业发展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类的涉农资金,整合具体范围如下:

(一)农业部门:蔬菜专项资金、现代农业园区奖补资金、畜牧业专项资金、农业专项资金、菜篮子专项资金、畜牧业大场大户补助资金。

(二)林业部门: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核桃经济林建设专项资金、核桃建园补助资金。

(三)水利部门:水利专项资金。

(四)扶贫部门:扶贫专项资金、农业技术示范推广资金、产业扶贫资金、异地扶贫搬迁资金、三无户建房补助资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资金。

(五)发改部门:以工代赈资金。

(六)财政部门: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村级事业“一事一议”县级配套资金。

(七)住建部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八)环保部门: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生态建设县级配套资金。

(九)人社部门:再就业培训资金。

(十)妇联:春蕾计划培训资金。

(十一)残联:残疾人培训资金。

涉农资金整合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

(一)规划整合

各镇、各部门要依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全县优势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需要,编制本地区、本部门行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集中连片、产业园区优先的原则,搭建整合资金平台,将各级财政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产业发展资金捆绑使用,形成资金的合力。对规划内的项目优先支持,充分发挥规划对整合资金的统筹作用。

(二)区域整合

将全县产业发展划分为3个区域,每年根据规划和项目落实情况,提出年度项目资金整合建设方案,做到一个区域一个重点,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坚持点面结合,其中酒房为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园区,酒房、两亭、九成宫、招贤、丈八、崔木及页岭一带为核桃、林业、畜牧产业发展园区,常丰等为大棚西瓜、食用莓类产业发展园区。涉农资金集中扶持各个区域的主导产业,通过集中资金提高产业发展规模。

(三)项目整合

各镇、各部门依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行业规划,省市投资重点,

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确定年度项目建设计划报县整合办。县整合办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年度资金整合计划,报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上报省市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一)制定行业规划

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县“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各涉农部门、县财政局依据行业规划向上级申报项目,安排使用涉农资金。

(二)建立项目库

各镇、各部门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需求,建立年度建设规划和项目库。凡需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都必须是进入“项目库”储存的项目,“库”外项目财政不予考虑;入“库”项目一律要履行前期论证、评审、立项、申报、审核等程序,并由政府组织财政和相关业务部门及专业人员队伍联合统一进行;“项目库”由财政与各涉农部门共同管理,所有入“库”的项目都必须严格按照项目指南的要求申报,特别要注明项目名称、申报单位、法人名称、实施主体及实施地址等内容,便于信息系统进行甄别、提示和“过滤”,避免同一项目多头要钱、重复安排资金的问题发生,确保项目质量和财政资金安全有效。每年7月底前,各镇、各部门提出下一年度项目建设方案,县整合办对项目进行筛选汇总,开展论证评审,编制完成下一年度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建立县级涉农资金项目库。年度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及项目库经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整合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后,各部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向上级申报下年度涉农项目。

(三)项目变更

县整合领导小组批准向上级申报的年度项目计划,各部门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和更改资金用途,确需调整的须报经县整合领导小组同意后,按原渠道报批。

(四)项目实施

涉农整合项目及资金计划下达后,各镇、各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公示制”,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款项支付

整合项目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按照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和按进度拨付的要求,由项目实施单位填写《财政专项资金支付审批表》,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县长审批后方可办理拨款手续。对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资金直接支付给中标企业或商品劳务供应商。对先建后补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已将资金支付给建设企业的,县财政局根据竣工验收报告可将资金支付给项目实施单位。

(一)机构保障

成立__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整合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实施。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财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单位为各涉农部门。办公室负责涉农资金整合的组织、协调、管理制度制定等。

(二)经费保障

县政府每年在县财政预算中增加对涉农项目规划编制、包装申报和资金整合的专项投入,保障项目整合相关工作经费。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部门,要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安排必要的项目前期费用;对积极主动配合整合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的项目管理部门,除依据财政法规安排规定比例的项目管理费支出外,可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三)制度保障

1.县领导小组定期联席会议。由县整合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主要研究确定整合项目总体规划、审查确定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及申报和其他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事项;如因工作需要,可由县整合领导小组组长决定临时召开联席会议。

2.整合工作协调会议。由县整合办牵头召集,相关项目单位及财政局相关股室参加,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整合工作协调会议。

(四)信息公开

县涉农主管部门根据拟整合的项目,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各镇政府政务公开栏、各村村务公开栏公布年度项目建设内容、地点、财政扶持政策及资金等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五)项目检查与审计

县发改局、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对年度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向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汇报项目检查情况。对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工作中,不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擅自申报项目或擅自调整变更项目实施计划的,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项目完工后,项目建设单位要将项目资料,提交县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出具项目决算审计报告。

(六)绩效考评

县财政局对财政投资3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考评,对项目建设质量优、支出进度完成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项目建设质量差、支出进度没有按计划完成的单位进行通报,被省市检查进行通报的单位,减少下年度项目和资金数量。

资金合作篇5

一是政府财政要进一步下定决心,持续加大新农合资金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健康发展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体现在资金筹集上,应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表示201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财政补助标准由2013年的280元提高到人均320元,这充分展示了中央政府加大医疗保障投入的决心,也说明了随着国家财政实力增强,中央政府具备了加大农村医疗保障投入的能力。另外,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实力的持续增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财政资金统筹,安排好专项资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支持,确保所承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农民要确保个人参合资金投入能够足额到位。参合农民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最终受益者,应承担起合作医疗制度的主体责任,每年按时足额缴纳参合费用。另外,广大农民群众应该认识到,在农村家庭中一旦某个成员发生重大疾病,受拖累的不仅是患者本身,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在经济上将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各级政府要对广大农民群众加大宣贯力度,切实改变其传统医疗风险意识,同时增强农民群众的费用意识,务必确保2014年全国平均个人参合资金投入达到90元左右。三是努力发挥乡镇集体企业对新农合资金支持力度。随着沿海经济产业逐步向中西部省份转移,各地农村创办的集体企业也越来越多,更多的农民群众实现了在乡镇集体企业就业,为乡镇集体企业支持农村医疗保障事业奠定了现实基础。乡村集体企业所使用的土地等财产权本身属于集体所有,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以及为当地农民群众谋福利,本来也是乡村集体企业创办的初衷。因此,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出台引导政策,切实拓展出乡村集体企业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资金支持的可用渠道。四是基于市场化资本运作手段,推动参保资金保值和增值。对于已经完成农民医疗补偿后的上年度结余参保资金,可以借鉴社保基金运作模式,在充分确保医疗资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运用市场化资本运作手段对结余资金进行增值运作,为后续医疗保障资金的总量增加开辟一条新途径,具体方式可以多样,如在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或购买风险较低的商业基金等。总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应在确保政府资金和农民个人资金的稳定投入的基础之上,可灵活运用政策引导乡镇企业支持,基于资本运作推动结余资金增值等多种手段,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增加资金筹集总量,提升农民医疗补偿水平。

二、建立动态灵活的资金筹集机制

随着各级政府财政实力的持续增强,以及农民个人经济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可以尝试引入类似商业化保险模式,分别建立政府财政收入、农民经济收入与筹资额度紧密衔接的动态筹资机制。一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构建农民经济收入与年度参合费用的匹配模型,确保农民筹资水平与农民个人收入水平成比例,筹资标准能随收入的增长而自动增长。当前总体上,全国农民的个人筹资比例为其经济收入的为1%~2%,但对于特困地区农民来说,由于个人经济收入资金总量少,对筹资标准变化的感知强烈,应该将其浮动区间设在0.9%~1%之间更为合理;对于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地区农村,地方政府可以从提高当地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出发,适当提高农民个人筹资水平。二是各级政府也应建立财政收入与年度农村医疗保障资金的匹配模型,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医疗费用的上涨情况等因素持续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支持水平。2014年1月至6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8.8%,中央政府对农民个人的资金支持2014年较2013年幅度增长了14.29%,基本保持了财政收入与医疗保障资金的合理匹配增长。

三、推动资金筹集层级排序改革

资金合作篇6

一、主要目标

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行政村(居)覆盖率达100%,农业人口参合率100%。

二、实施步骤

㈠制订方案(10月20日-10月25日)。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村负责人及合管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联系人:周士军。

㈡宣传培训(10月26日-10月28日)。全面、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广播和告全县农民朋友书,全方位、多层面地宣传推行农村合作医疗目的、意义及合作医疗相关的知识,在全镇范围内营造浓烈的工作氛围;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学习贯彻省、市、县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会议精神。组织开展筹收业务知识培训,明确筹收要求和工作步骤。

㈢组织筹资(10月29日-11月20日)。镇合管办统一组织筹资工作,各村为筹资主体。各村按照筹资目标任务数,按年人均70元标准,以每个村(居)为单位,由村主任具体负责筹资工作,筹资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干,对筹资工作进行督导并协调化解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在资金筹收过程中,以户为单位开具全省统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款收据。镇合管办将以村为单位做好人员花名册。各村以花名册为基础按户筹收。各村花名册由各村卫生室在电脑上进行审核录入,负责筹资的人员每天将筹收的资金和名单报镇合管办,镇合管办必须由专人做好登记和统计工作。11月25日前镇合管办将所筹资金和参合人员名单统一上缴县合管办。

㈣督查总结(11月21日-11月30日)。由镇合管办牵头定期检查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情况,对筹资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对工作进度快,完成任务好的村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进度慢,未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村依据实际情况予以一定的惩罚。

三、工作要求

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积极组织,快速实施,确保顺利完成资金筹收任务。

一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加大合作医疗宣传力度,扩大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知度,强化农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风险规避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消除他们的思想疑虑,坚定他们的参合信心,从而为资金筹收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要落实各级责任。镇长是抓好合作医疗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责任,逐级分解任务,认真研究问题,定期排查不足,落实推进措施。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要走上工作一线,要组织村干部逐家逐户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动员农民主动参合,帮助筹集农民个人缴费资金。

资金合作篇7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对此我局高度重视,在4月16日参加全省的财政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庚即组织州农业畜牧系统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认真学习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办发[2015]28号)和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办函[2015]76号)文件,领会精神,明确整治行动工作的范围、重点和时间要求,同时以农牧函〔2015〕28和35号文件下发各县和局属各单位,要求认真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把握时间节点,按时报送各阶段的自查报告、简报信息,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涉农资金实施情况

(一)2013--2014年无公害蔬菜及特色水果项目资金实施情况

1、《西高原无公害蔬菜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60万元,主要推广和引进根菜类、茄果类、白菜类、葱蒜类四大类蔬菜新品种各2个,开展大田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州种植的品种;推进我州魔芋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在康定新建魔芋基地1000亩;在康定、泸定、丹巴、九龙4县开展野生蔬菜地理分布,种群数量面积,生态环境,濒危状况,利用状况,经济价值,威胁其生存等主要因素的调查,采集野生蔬菜活体标本和根际土壤标本37份送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实验室分析化验,图片影像资料260份。支出60万元。

2、《西高原特色水果新品种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60万元,主要开展对泸定红樱桃品种进行分析鉴定;葡萄//花生/大蒜(葡萄套作花生间作大蒜)立体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以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三大集成技术的标准化葡萄园区建设;名、优水果引进,带动休闲、观光“农家乐小水果园”发展;支出54.07万元,结余5.93万元。

(二)2013--2014年藏猪、藏鸡选育及规模化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资金实施情况。

《藏猪、藏鸡选育及规模化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160万元,主要用于藏猪方面开展藏猪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开展圈舍改扩建;建立选育基础群系谱;开展藏猪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开展藏猪选育群性能鉴定;开展藏猪鲜肉、风干肉营养成分分析;开展藏猪养殖技术培训;扶持藏香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加强藏香猪产品开发;藏鸡方面开展藏鸡品种选育相关工作;开展藏鸡种质特性研究;开展藏鸡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藏鸡肉、鸡蛋的营养成分分析;开展技术培训;扶持藏鸡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藏鸡扩繁场的建设;加强藏鸡产品开发,支出117.7万元,累计结余67.76万元。

资金合作篇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个人资金筹集工作由市政府统一领导,财政、卫生、民政、宣传、农业、教育等有关部门做好配合,各乡镇、街办、各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农民个人资金的收缴工作。各乡镇、街道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抓好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农民个人资金足额按时筹集到位,把合作医疗这件惠及百姓的事情办好。

二、宣传发动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2010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其中各级政府财政补助120元,农民个人缴费30元;推广门诊统筹补偿,取消现行家庭账户补偿模式的要求。为进一步扩大筹资规模、提高补偿报销比例,给参合患者带来更大实惠,确保参合率不因个人缴费额增加而下滑。各乡镇、街办、各有关部门要大张旗鼓地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工作,特别是宣传今年提高筹资标准开展门诊统筹将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受益面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卫生部门要做好各种宣传资料的印制等文字材料的准备工作;各定点医疗机构要通过农民就医的机会讲解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宣传合作医疗政策,动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宣传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的优势,开展专题讲座、典型事例报道等宣传活动;农业部门及各乡镇、街办要通过新农村建设等渠道做好新农合的宣传发动;教育部门要利用在校学生做好宣传,动员农村学生及其家长参加新农合。总之,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使合作医疗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三、有关要求

1.以户为单位整户参合每人缴纳30元参合费(低保户、五保户除外)。

2.各乡镇、街办和村委会要层层落实责任制,指定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同志专人具体负责参合费收缴工作,有条件的由村卫生所人员配合完成。力争做到乡不漏村、户不漏人,全面覆盖我市农村地区。

3.各乡镇辖区内转制村,有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居民,以户为单位写出申请,注明自愿放弃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各乡镇、街办参合人数以09年实参合数为基数,参合率要达到100%。

5.根据并民〔2004〕87号文件精神,农村中的五保、低保人员参合时不收参合费,由各乡镇、街办摸清五保、低保人员底数,报卫生、民政部门核实后其参合费由财政部门从大病救助基金专户划拨到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6.各乡镇、街办或各村的收缴人员向农民收缴参合费时要认真填写参合农民缴费登记表以及合作医疗证的缴费记录,填写参合者的姓名及身份证号要与户口本或身份证核对准确、不得有误,以免给报销医药费带来不便。新参合人员同时应交付近期一寸照片2张。

资金合作篇9

关键词:金融改革 农村金融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

近年来,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因股改大量缩减农村服务网点,农村信用社正向商业银行转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则主要是吸收储蓄。农村金融的这些变革,没有真正解决占据农村主体地位的农民资金需求,特别是居住分散、小规模经营的纯农户,因筹措资金难而错失致富良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情况下,谁来满足农民融资需求?江苏省盐城市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引导各地从农村自身挖掘潜力,积极稳妥推进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建立农民互帮互助平台,探索出了一条专门为纯农户提供最直接、最贴近、可持续的农村融资服务新渠道,在江苏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一、盐城市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运营机制

盐城市开展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名称叫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一定区域内入社农户为主体并为社员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互农民合作组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经县(市、区)农经部门批准,在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法人注册登记(目前,正准备参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试行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该市的试点探索,经历了从农民实践中来、到农民实践中去、再完善提高的过程。2005年,阜宁县硕集镇农民自发成立了“富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首开盐城市农民从事资金互助合作之先河。2006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及时启动了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探索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2006年10月在亭湖区便仓镇正式开展试点。2007年7月,盐城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扩大试点。2008年开始,加强规范建设,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制定下发试点监管、财务会计、示范章程等规章制度,实施常态化监督管理。在盐城市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不仅数量增长迅猛,而且其运行状态也较好。目前,盐城市已有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134家,覆盖90%的乡镇;共吸收13.89万农户入社,吸纳互助资金18.42亿元,入社农户借款余额15.1亿元。试点以来,累计为社员融资60多亿元,实际引导农民增加“三农”投入100多亿元。

概括起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主要有四种较为成熟的服务方式:一是与本乡镇一个或几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即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社社合作”共赢方式。建湖县钟庄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与该县为农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让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逐步加入资金互助合作社,目前具有双重身份社员的借款余额已达8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得到发展。二是与“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壮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大丰市新丰镇温氏集团是一个“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养鸡企业,该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与温氏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农户凭与温氏集团合作养殖合同加入资金互助合作社,可申请5万元以下的借款,养殖规模迅速壮大。三是与农民经纪人联保小组合作,促进农产品流通。东台市溱东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吸收该镇87户农民经纪人人社,农民经纪人自愿组成19个联保小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与联保小组签订合作协议,核定借款额度并给予利率下浮优惠。四是支持“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发展,助推设施农业规模化。建湖县上冈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支持南庄村炕孵产业、打响“南庄”品牌,支持同心村38个农户借款218万元发展大棚蔬菜,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村。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最大优势在于根植基层,专门为一家一户、面广量大且居住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创业增收和脱贫致富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与农民贴得很近,地缘人脉优势明显。其主要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一制四性”:一是服务宗旨坚持“为农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依托“三农”又服务“三农”,发起人都是当地农民能人,成员以农户为主体,以服务一家一户的本社农民家庭为载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二是服务对象实行“社员制”。遵照“先入社成为社员、后进行互助合作”原则,吸纳社员互助金,开展融资活动,并严格遵循在社员内部进行的原则,禁止向非特定对象吸纳和融通资金。社员人社必须符合规定条件,具有本地农民的身份证明,履行申请、审批、认缴基础互助金、登记手续,发放社员证。实行每半年或一年发展社员一次,平时不得随意增加社员。三是办社性质坚持“合作性”。严格按合作制原则和《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要求办社,实行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四民主义”。坚持民主管理且成员地位平等,建立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组织架构。在盈余分配上按合作精神实行盈余惠顾返还。基础互助金收益平时不分配,年终进行分红。四是服务取向坚持“互”。不以盈利为目的,严格禁止资金高利率进高利率出。合作社向社员收取的资金占用费不高于当地农村信用社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支付给社员的互助资金利率相当于银行同期同档次存款利率。五是服务范围坚持“区域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社员和融通资金,严格限制在一个村或几个村,最多不超过一个乡镇范围。其业务服务范围与吸收社员的区域范围相同,并不得对单位和城市居民提供服务。

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

实践表明,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是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丰富农民专业合作内涵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资金资源,优化农村资金配置的重要平台;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微型创业和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虽是资金上的“小合作”,对农民却是“大服务”。集中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增加农业投入,有效地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盐城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有60%的资金投放于高效现代农业,极大地缓解了农民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资金不足的瓶颈。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番茄种植大户加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后,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融入资金17万元,以每亩500元的租金自主流入130多亩土地,发展番茄设施栽培种植,每亩获纯利1万多元。2011年又带动农户扩展大棚番茄千亩,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新增投放100多万元,有效地促进了高效农业规模化。

2 支持农民创业,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针对农村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大了小额农业信贷产品的供给,较好地发挥了“拾遗补阙”的作用。盐城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有近35%资金投放用于农民投资创业,为农民投资创业搭建了融资平台。阜宁县东沟镇某村民前后4次累计向东沟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融入互助金20万元,进行草帘收购,变废为宝,解决了500余人就业,从业农民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该户自身年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亭湖区便仓镇便仓村某农民家境贫困,入社后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借款1万元,在便仓小街办起了一家食品店,经营十分红火,走上了致富之路。大丰市西团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共帮助回乡创业青年30多人,累计融资120万元。

3 投放农民生活,有效地解决农民生活燃眉之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对农民生活急需的小额资金予以扶持,占比约为5%。大桥镇针对农民春季缺少生活资金的实际,通过村协理员,向农民社员现场投放1000~3000元的小额短期生活互助金,全镇13个村累计解决这类小额互助金近30万元,解决了农民生活急需。秦南镇某农户女儿患肾病,急需5000元入院治疗,该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及时借款解决。

4 增加金融供给主体,有效地促使涉农金融机构不断改进金融服务。资金互助合作社是对现行农村正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一种补充,增加了农村微型金融服务供给主体,打破了农村资金融通单一的局面,它的出现推动了金融单位改进服务,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改善服务质量。比如,阜宁县东沟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成立以后,当地农村商业银行明显感到竞争的压力,立即增加了服务人员。阜宁县农村商业很行增加了该镇对农村的贷款额度,改善了服务质量,农民由此也得到了实惠。可见,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兴起,有利于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促进农村信用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5 遏制高利贷交易,有效地引导民间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由于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民间资本规模不断壮大。盐城市率先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为民间资本提供了一条从“地下”转入“地上”的合规渠道,促进了农村资金的合理流动,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民间借贷的利率,客观上挤压了农村高利贷的生存空间;民间资本可依托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这个平台,遵循供求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向“三农”急需资金的领域和环节自由流动,推动农业和农村健康发展。

6 强化农民诚信意识,有效地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贴近农民、了解百姓、方便农户,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它既有经济功能,又有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既是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又是农民在统筹城乡发展强力推动下,向城镇居民、市民转变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特别是提高诚信意识、整体推进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的民主管理平台。调查中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普遍反映,社员逾期还款或者恶意逃避金融债务的情形极其罕见。此外,如果农村信用社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共享农民信用信息,会降低农信社搜集农民申贷人信息的成本,提高农民从农信社获得贷款的概率,优化整个农村社区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中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办社宗旨不突出。一是一些社偏离“为农性”、“互助合作性”的办社宗旨和目的,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盲目扩大规模,直接或变相高息吸纳互助金,把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办成准商业银行;二是发起人基础股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本)分红普遍较高,有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本回报率高达10%以上,远远高出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这与合作社“资本报酬有限”的根本原则相悖;三是互惠性不够突出,使用互助金的相当规模社员未能分享到合作社的二次盈余分配,或即是少数社员分享到一点红利,也未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二次返还盈余比例的要求。

2 内部管理不严格、运行不规范。134个合作社中,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严格、运行规范的占80%~90%,有10%左右运行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在审批设立时,由于对主要发起人的任职资格把关不严,选的不是明白人牵头当家,对办社方向、内部管理制度了解甚少。二是组织机构和决策体系不完善。多数资金互助组织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监事会、理事会制度,但可操作性不强,其设立、运营与《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资本制与内部治理制度差距较大,无法保障资金互助组织金融活动的健康开展。三是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多数资金互助组织尚未建立信贷管理基本制度、风险控制制度、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加之整体人员业务素质偏低,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经营风险隐患较大。部分资金互助组织没有财务报表,贷款审批、发放、回收均由资金管理小组组长一人经办,无复核监督程序;部分资金互助组织委托乡镇财政所会计人员代为管理账务。

3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外部生存环境依然不佳。虽然银监会放宽了农村金融机构准入的条件,降低了准入的“门槛”,但降低后的“门槛”对我国农村现存的绝大多数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来说依然很高,达不到《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它们仍将长期“非法生存”。同时,没有享受到同等的金融机构待遇。《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社区互银行业金融机构。但现实中农村资金互助社却享受不到金融机构的同等待遇。比如,农村资金互助社没有系统内调剂,没有安排同业拆借和人民银行再贷款,这都直接影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不可能像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样开展业务。另外,财政扶持空白。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效农业项目等都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奖补范围,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则不在财政奖补范围,市县乡财政在这方面的扶持也是空白。一些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对农民互助合作的意义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官民关系”。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有些基层干部质疑:“农民们都合作起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还要我们干什么?”甚至有个别基层干部把农民自发组织的互助合作组织戏称为“”组织。

4 监督管理滞后。一是政策资源缺失。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个新生事物。它不是按照银监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经银监机构批准、工商部门登记成立的,也没有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在工商部门登记。因此,像业务监管、工商监管、税务监管以及法律地位等很多问题,都将随着实践的深化,有待上级部门出台具体的政策文件加以明确。二是监管机构不全。目前盐城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监管模式是“县区农经部门审批、民政部门登记、金融办监管”,还没有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相关的监督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也没跟上,难以系统性地开展检查指导、业务培训、工作交流等。三是抗风险能力不强。由于各县(市、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加之很多工作关系没有理顺,还没成立县级联合社。联合起来抗拒风险的能力还没形成,联合起来开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优势还没发挥出来。

5 资金来源严重不足。目前农村资金互助社自有资金规模普遍太小,业务量相当有限,与农民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互助社本身多属需求主导型,有贷款需求的社员所占比例很高,总体贷款需求额大于社员存款额。同时,互助社仅以其法人财产作为存款支付保证,与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银行机构相比,存款利率没有体现风险溢价,社员一般不会将大额款项存入互助社。另外,缺少银行机构融资支持,互助社预期支付能力不确定,面临运营成本和流动性支付风险双重压力。这说明农村资金互助社只有在符合审慎监管要求条件下,从外部融入资金,才能满足贷款需求,吸引更多存款。但由于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政策,这项业务还无法开展。贷款需求主导型的特点与融资政策不配套的现实交互作用,使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受到限制,发展受到制约。

6 没有专门的合作金融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民的信用合作组织都是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规模更大,所占比重更高,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合作金融组织法。如《德国合作银行法》,日本的《农林中央金库法》、《农业协同组合法》等。从德美两国合作金融的发展看,是先有合作金融法律,后有合作金融组织,而且合作金融法律随着信用社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和充实。这为合作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合作金融依法设立和经营,监管机构依法对其进行监管,实现资金的有序流动,充分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缓解了农村的信贷约束。从我国现存的立法来看,尚未颁布《合作金融法》,政府只通过一些决定、决议来指导合作金融发展。2006年10月31日通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意味着国家已经意识到鼓励农民建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然而,在这部法律中并未提到农民信用合作的问题。

四、促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引导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一方面,要把完善股东治理结构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不仅要严格执行“农民社员或单个农村小企业社员每个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股金总额的10%”的规定,而且应进一步明确“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第十大股东的两倍”,不仅要杜绝个人绝对控股,也要防止个人相对控股。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三会”制度,努力形成既各负其责,又相互制衡的权力配置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二要严格控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范围和规模。单个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资金融通活动不得超出镇域范围,超范围融资投放的要严厉查处;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应当划分为若干片区,分别组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要严格控制单个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规模,每个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吸收的互助金原则上不得超过1000万元,单个社员使用互助金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5万元,合作社之间不得拆借资金。三要进一步增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为农服务功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定位应是“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其目标市场则主要是小额农业信贷市场。在合作社向社员投放的互助金中,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不得低于70%,一般不向农村工商企业投放互助金。四要逐步规范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可暂时默许社员出资获得较高的利润率、社员互助金获得略高的利息率,以调动社员投入股金和互助金的积极性,优先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满两年的,应当督促其贯彻“资本报酬有限”、“惠顾返还”等合作社原则,以解决农民贷款贵的问题。

2 加大政府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免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税金等相关费用。从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利息税、营业税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免交成立所需要的一切费用及金融监管费用等。5年后可以考虑免征利息税及金融监管费用,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减半征收。二是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由于农业保险业务的高风险性导致利润低甚至亏损,商业保险公司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纷纷撤出农村市场,加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业务范围比较集中,所以风险特别高。政府补贴入社农户的保费,让他们买农业保险,就能起到农业欠收或者绝收时,使农户能及时还款。三是加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合作。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有利于解决商业银行及信用社由于对分散农户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高而不向农户放款的问题,又可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利润;商业银行向农村资金互助社批发资金,增加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实力;在农村资金互助社担保下,商业银行及信用社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贷款可以简化手续、降低贷款利率,逐步扩大贷款担保金的杠杆率。四是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贴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为鼓励和支持农民生产与资金互助组织的健康发展,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必要的专项补贴。

3 构建监管体制,切实防范风险。在地方党政领导下,成立市、县(市、区)两级引导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农工办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政府办、工商局、财政局、人民银行、银监局、审计局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市政府负责制定办法,包括管理细则和监管标准,配套政策和监管措施,退出的条件、方式、程序等,各县(市)组织落实,并承担对试点单位具体管理职责,其中县农工办负责对试点单位的管理、协调,县工商局负责核发试点单位营业执照,县人民银行负责对试点单位的监测、指导,县审计局负责对试点单位的审计监督,县(市、区)农村信用联社负责对试点单位的业务辅导。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监管,要体现和适应其特点,在监测指标体系设计上不应视之以现代商业银行。对少数管理混乱或者呆坏账比重大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应当责令其整改,该停的就停、该关闭的就关闭。

资金合作篇10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风险管理 新资本管理办法

一、相关定义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资本由农民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信贷为社员提供,合作制性质明显,是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金融力量。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运作机制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做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既是农村金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关键所在。结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阶段性特点,当前要特别注重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资本管理是现代银行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方法之一,国外很多银行以及国内的大型银行都已开始应用了这一先进的管理办法,但是将这一管理方法在国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系统中的应用还处于空白。虽然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商业银行开始了经济资本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IT系统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在规模实力、人才等方面与四大商业银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一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真正实施了这一管理方法。不过资本管理办法代表着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

2011年7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农村银行机构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指导意见,对农村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资本管理框架,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了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快推进资本协议的实施,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2012年6月7日,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资本管理办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在过渡期内根据现在资本状况、资本结构、筹资渠道等实际情况,达到《资本管理办法》提出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当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后,有助于明确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有利于运行机制的健全和改进,从而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成为管理、决策科学,运行高效,信息透明的现代金融企业。

2、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首先,通过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独立性,这样有利于加强风险管理数据采集的资料和风险改进计量技术,合理利用风险模型,优化风险控制流程,有利于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其次,有利于增强市场风险管理意识,正确划分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最后,通过引入流动性覆盖比率风一些列流动性指标,可以确保表外风险暴露的最低资金来源,避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3、有助于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形象。通过资本管理的实施,加强了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可以缩小农村银行和先进银行才差距,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真正成为广大社会公民心中信赖的好银行。

4、有助于培养专业管理人才。通过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可以使农村金融机构现有的风险管理人员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使他们拥有先进风险管理理念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三、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影响

1、影响资本充足率。从现实情况来看,假如按新的资本协议计算得出的资本充足率,比按现在的测算方式计算的结果减少了几个百分点。因此,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大部分的资本充足率都将达不到监管标准。

2、影响发展方式。实施新的资本管理方法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在组织资金时更要选经营择成本低、稳定性高度资金,适时加强对自己结构的管理和相关监管指标的测算,保持存款规模增长和整体经营需求相适应。

3、影响资金运用。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资金运用只有贷款和资金市场债券业务。当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有效调整自己运用结构,将资金投向以零售业为核心的轻资本业务,更确切地收缩大额贷款和自己业务将受到限制。

4、影响收入结构。当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了新的资本管理办法后,机构组织里的每一笔业务的拓展都要计提相应的资本,这其中既有信用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当然还有操作风险资本也要计提,将影响到收入来源。最后,还会对监管方式产生影响。

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的主要难点

1、思想认识不足,资本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处于粗放式的金融模式之中,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尤其是在资本管理方面仍然停留在对股本金管理层面,对风险资本概念,风险资本覆盖率等意识淡薄。

2、风险管理框架不完善,评估程序滞后。多年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直依靠前台业务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经验进行决策,这些方法比较粗放,缺乏说服力。目前还没有建立与风险资本管理相关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能力不足,迫于市场压力,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开始探索使用理财等工具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但是受制于相对薄弱的风险管理能力,资金错配等潜在风险和问题也不容忽视。还有体制结构中,资本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体系薄弱普遍存在。

3、IT支撑不足,导致数据真实性存疑。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缺乏有效支持数据采集和新型处理的科技支撑系统,现有的业务信息系统远远不足以覆盖《资本管理办法》要求的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范畴的资本充足率的测算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经验判断为主的阶段,指标数据的真实性亟待提高。目前情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缺乏在数理的基础之上的一些衡量相关风险的计量工具以及计量模型,从而无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控,进而对未来风险的预测能力严重不足。

4、专业人才缺乏。《资本管理办法》中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数据处理、模型搭建、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对该项工作有序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实施资本管理办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熟悉风险管理操作的人才,但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缺乏具备数理、统计、计量的理论知识和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业中覆盖面最广、职工人数最多的金融组织,但是农村信用社同时也是职工素质普遍较低的金融组织。以农村金融较为发达的广东省为例,全省信用社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1%左右,珠江三角洲地区虽好一些,比例也不超过30%。

5、历史数据缺乏。在实施资本风险管理过程中,一个前提条件是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做支持。然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综合业务系统和信贷风险系统运行时间较短,对各项历史数据的积累较少,没有完整的数据库。目前各农村合作机构的数据积累仅仅是对业务经营数据的积累,对计算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率等方面的数据积累几乎空白。无法对数据全面分析和未来走势研判的需要,制约《资本管理办法》中有关指标的计算。

五、农村银行机构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对策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快转变银行发展方式。《资本管理办法》有助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模式走向质量扩张的内涵式增长之路。为实现长远发展,农村金融机构要及时转变经营思路,制定资本长期发展规划,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将全面风险管理意识贯穿于全部业务和全体员工之中。加强领导,争取监管部门支持。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需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工作,促进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此外,要结合实际进行差距分析,全面规划,制定本机构实施规划,积极争取监管部门的支持。

2、提升治理水平,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和评估程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本来发展水平较低,即使设置了六年的资本充足率达标的过渡期,时间仍较为紧迫。需通过自身建立成熟的风险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资本达标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尽早实现目标。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不平衡,资产规模等各方面大批存在差异性,那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需要结合自身规划,逐步达到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3、强化基础建设,运用各类计量工具。首先,完善法人治理机构,进一步明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职责分工,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加强数据收集的基础性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确保数据收集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再次,建立新的与实现资本管理办法相适应的规则和制度。最后,将相关的数理和计量模型运用到经营管理中去,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优化。加快新型科技改造,奠定系统计量及模型搭建的基础。准备分类,提高数据质量《资本管理办法》坚持资本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明确了隔离资本工作的合格标准和资本调整项目。

4、加强培训,储备专业人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首先要根据银监会要求配齐风险部门人员,主要是招聘熟练掌握高等数学、会数理分析的人才,引进专业人才,改善人才结构,并且不断储备有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建立专业化队伍。

5、积极行动起来,填补历史数据。各农村合作机构高度重视对历史数据的积累,对近年的有关信用数据进行填补,主动学习和借鉴国有商业银行历史数据积累中的经验,尽快建立适合自身的数据库体系。

六、结语

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当前改革的鲜明写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和判断,加强对当地市场潜力的挖掘,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规划,积极地完成资本管理办法的成功过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