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成本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4:01:47

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范文篇1

[关键词]民营石化;资金筹措;成本管控

石油石化是我国各行各业经济建设与自身发展的重要物资保障,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在经济建设、民众生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石化企业在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民营石化发展迅猛,但在取得市场拓展、利润提升等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民营石化企业面临着由国有石化企业造成的垄断局面、同行竞争与自身成本问题,加强资金管理迫在眉睫。如何做好资金筹措以及资金成本控制成为现代民营石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头等大事。

1民营石化企业的生存现状

石油石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命脉,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激励了更多民营石化企业进入市场、壮大自身,同时,由于国有石化的客观性垄断让民营石化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与冲击。从我国石油行业的现状及特点来看,国有大型石化企业的垄断地位具有许多客观性与历史因素。而作为资金不足、规模较小、口碑不如国有企业的民营石化企业,都在夹缝中行走并寻找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对民营石化企业进行扶持,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有利于民营石化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法规,如实际零售价格协商确定、保护竞争、建立公共公正市场秩序等,有利于民营石化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在国家大力支持与维护石化市场均衡发展的同时,民营石化企业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资金筹措以及资金成本控制上,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使企业陷入发展困境,进而失去了与大型石化石油企业竞争的有利条件。

2民营石化企业资金筹措及资金成本控制问题

筹融资问题几乎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民营石化企业而言显得更加严峻与突出。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民营石化企业的资金筹措难题被再一次摆在台面上。具体来说,民营石化企业面临的资金筹措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民营石化企业筹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目前仍然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这一简单途径,而在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下,银行银根紧缩提高了民营石化企业的贷款门槛,这虽然是一个客观的现实问题,但也着实让民营石化企业陷入资金筹措的尴尬境地。其次,在使用银行贷款及与银行交涉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面对暂时性贷款偿还问题,银行往往会简单粗暴地进行断贷抽贷处理,而让一些仍有发展潜力与前景的企业无法渡过难关。再次,站在民营石化企业自身管理的角度上,也存在资金成本控制问题,例如在资金使用及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意识与质量意识,从而无法实现成本有效管理,造成资金浪费、管理效能低下。最后,资金结构不合理会在无形中影响整个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乃至企业的社会声誉。

3资金筹措及资金成本控制措施研究

笔者所在单位是石油及石化产品运输储存企业,主要向油站销售石油石化产品,进行国际、国内石油石化产品贸易。面对民营石化企业面临的诸多资金筹措及成本控制问题,石化企业应从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控制两方面开展工作。3.1优化民营石化企业资金筹措及管理。3.1.1努力营造宽松的银行贷款环境。目前,民营石化企业面临的资金筹措问题主要包括银行贷款问题与资金筹资融资渠道问题。对于银行贷款问题,第一,应当建立与商业银行有序而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加强沟通与信息互通,帮助银行更好地理解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与贷款问题,积极表现自身的发展潜力与前景规划,在获得银行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减少断贷、抽贷现象,争取获得银行的持续帮助,从而帮助企业渡过暂时性困难。第二,保证银行对国有石化企业以及民营石化企业利率水平的一致性。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利率市场化发展阶段,想要争取银行在利率上的支持与帮助,仍然离不开企业对自身诚信经营、管理优化的持续努力与坚持,从而获得银行在贷款利率上的下调支持。第三,企业应积极面对由于贷款偿还问题可能出现的不良信用记录,最大限度地避免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出现不良信用记录,也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和信息交换,争取获得银行理解,避免因为不良信用记录给企业造成后续贷款方面的影响。第四,在贷款期限谈判问题上,一方面,应当设身处地地为银行考虑潜在风险,制定一个更有利于保护银行免受贷款风险威胁的贷款期限,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贷款申请计划,争取以规范有效的申请计划打消银行的顾虑,争取在彼此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确保贷款周期与建设生产周期的一致性,避免企业承担不必要的负担与风险,确保资金筹措的规范性与科学性。3.1.2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民营石化企业面临的资金筹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金筹措渠道过于单一。银行贷款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难免陷入与大型国有石化企业贷款竞争的泥淖中。因此,民营石化企业必须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以更灵活和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满足企业现实的资金需求。在融资渠道拓展与选择上,存在以下一些渠道可供选择。第一,信贷加非信贷。所谓信贷与非信贷相结合,指在维持信贷基本面的同时,积极选择更多非信贷金融工具为企业实现融资。第二,间接增加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指融资双方通过金融机构或平台实现筹资。考虑民营石化企业当前及未来发展需求,企业应通过提升自身的生产力与竞争力,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实现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的筹融资科学结构。第三,加强与民间金融机构合作。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民间资金愈加充沛,民间金融活动也十分活跃。面对此问题,民营石化企业应当积极拓展民间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注入企业,避免与国有大型石化企业正面竞争,并不断开辟新的筹融资渠道。3.2优化资金成本管控。民营石化企业资金需求量大,在提升融资管理质量与拓展融资新渠道的同时,还应加强资金成本管控,实现开源节流、双管齐下。首先,要本着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一根本管理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落实具体管理工作,大力降低各项生产成本。根据民营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管控生产经营成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优化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同时压缩不必要的生产经营成本,一方面降低资金成本率,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为巩固和拓展市场奠定基础。其次,实现管理的统一与规范,增强内部信息交流互通,减少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管理滞后和管理与业务协调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并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与经营效率,对资金成本进行有效管控。最后,在筹融资管理上,还应看到不论哪种筹融资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资金成本。因此,作为民营石化企业,必须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规划筹融规模与筹资期限,切忌盲目扩大融资规模或为了避免眼前资金不足而盲目融资。融资失序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资金成本激增问题,甚至还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声誉。因此,企业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筹融资问题,避免出现资金不足或资金闲置现象,从而保证资金均衡,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与生产销售。3.3创新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内控及绩效考核。内部控制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民营石化企业建立以资金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直接提高资金成本控制的管理质量,还能通过内部控制这一管理手段,在企业各管理环节及流程上实现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因此,企业应从资金成本内部控制入手,提高整个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质量,切实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与企业品牌优势。绩效考核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辅助,在资金成本控制工作中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传统的绩效考核往往偏向于年末考核,这种一年一次的考核模式虽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但也失去了过程控制这一重要中间环节。因此,笔者认为以资金成本控制为核心的新绩效考核体系应当改变原有模式,将考核工作发展为常态化考核机制,同时加大考核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整改力度,争取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管理监督作用。此外,绩效考核也应加强与问责制度的配合度,尤其需要问责中层管理人员,促使中层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管理自觉性与主动性,增强防范问题风险的意识,避免风险演变为实际问题而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信誉损害。

4结语

在我国,民营石化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国有石化企业具有本质差别。其中,民营石化企业资金筹措一直是困扰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的突出问题,企业存在的资金问题也不局限于资金筹措,同时也表现在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上。只有实现资金筹措科学化、资金成本管控有序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企业摆脱资金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晔.石化企业股权融资探讨[J].现代商业,2018(19).

[2]刘红.浅议如何做好中石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6(18).

[3]陈京.大型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8(1).

[4]张玉楠.私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9(1).

资金成本范文篇2

资本成本是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旦理解错误或是计算错误,都将导致项目的决策错误,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然而现行资本成本概念的界定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从表面上看,企业在实际使用资本时是先将其转化为货币,然后进行投资或购买实物资产等。从这一意义上讲,外在形式上资本与资金可以统一表示为货币,因而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似乎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从深层次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内涵的不同

西方财务理论对资本成本内涵的描述:《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给出的:“资本成本是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回报率”。“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tsprojectinvestmentinordertomaintainitsmarketvalueandattractneededfunds(为维持其市场价值和吸引所需要的资金而在项目投资时所必须达到的报酬率)”;或者“Thecostofcapitalis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nvestmentinordertoleavesharepriceunchanged(资本成本是企业为了使其股票价格保持不变而必须获得的投资报酬率)”(LawrenceJ.Gitman,1991)。可见,资本成本是投资者所要求的预期报酬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投资项目的风险补偿。

MM定理对资本成本内涵的描述:“任何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而是取决于将其预期收益水平按照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进行资本化”。这其中的“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指的就是资本成本。

然而理论界和实践中,资本成本往往被理解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成本,即为了取得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价值耗费,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对资金成本这一概念的描述,而非资本成本,反映出理论界和实践中对二者的混淆;资金成本的概念仅是基于表面上的观察,是从资金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分析的是资金使用者的融资成本,并没有充分考虑资金投入者的回报要求。

对于资本成本含义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资本成本的实质是机会成本。根据《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的定义,“机会成本就是对大多数有价值的、被舍弃的选择或机会的评价或估价。它是这样一种价值,为了获得选择出来的对象所体现更高的价值所做的放弃或牺牲。”在企业实践中,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某一企业或项目,就不能再投入另一个企业或项目。由于投资于此项目而丧失了投资于另一个企业或项目可获得的潜在收益,这就是投资者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不应低于其机会成本。而投资者的报酬率对企业来说,就是资本成本。可见,资本成本的实质是机会成本。例如,某公司有A、B两个项目,A项目的报酬率是11%,B项目的报酬率也是11%。该公司为如期进行项目投资,与银行达成了贷款500万元的协议,利率为8%。在这种情况下,若该公司选择了B项目,则对其进行投资收益评价时的适用资本成本应是被放弃的A项目的报酬率,即11%,这是选择B项目进行投资的机会成本。如果被选择的投资项目不能提供11%的报酬率,就必须放弃这一项目。在B项目投资收益的评价中,虽然贷款利率对企业利息费用有影响,但它对项目决策来说是非相关因素。第二个层次,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要求报酬率的高低,而这又取决于企业投资项目风险水平的高低,即资本成本归根结底是由投资风险决定的,而不是由融资活动决定的。

三、风险考虑的不同及其在计算公式中的具体体现

从二者使用的不同期限看,资本一词在这里与资本市场中的资本一词是相通的,是指为公司的资产和运营所筹集的长期(大于等于1年)资金。从资金成本定义对资金筹资费和占用费的强调可以看出,我国理论界的资金成本其实相当于西方财务理论中企业发行的短期(小于等于1年)融资工具(即货币市场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等)的成本,与资本成本具有不同的使用期限。

由于使用期限长,资本资产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即风险,并且其长期性又决定了资本资产的风险要大于货币资产的风险。货币资产由于期限短,其风险可以忽略,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筹资费用和占用费用来对其定价。而资本资产的定价则必须考虑风险的大小。西方企业在融资决策中就主要使用风险定价的资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国理论界过去一直都忽视了资本定价中的风险因素,在我国理论界缺乏风险报酬意识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时侧重使用建立在筹集费和占用费基础上的资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普通股为例,在资本成本计算中,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计算方法通常包括资本资产估价模型(CAPM)、债券收益率加权风险报酬率和折现现金流量模型等方法。而资金成本的计算通常仅简单表示为用资费用与实际筹资额之间的比率,没有体现风险因素。

四、二者混淆的不良后果

(一)不利于资本的合理使用

由于企业融资的资金成本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仅是从融资者角度出发,因此资金成本必然小于已考虑风险的资本成本。若以资金成本来代替资本成本,即用资本使用者决定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来计算属于资本提供者的企业价值,在实践中会高估项目的净现值,导致投资过度和资本浪费。我国曾经出现过的投资过热现象也与此不无关系。特(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别是在当前依然存在严重的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加大资本使用者处置所筹集资本的自由度,并且认为这一处置过程和投资者是无关的。

(二)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资成本的制约。对债务融资而言,债务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对股权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要遵循“啄食顺序理论”,即公司偏好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偏好低风险的债权融资,发行股票则是最后的选择。这是因为公司的管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经常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债务成本往往低于股权融资成本。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而在我国,绝大多数非上市公司都偏好于上市募股融资,而上市公司则配股积极、增发踊跃。由于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较弱,上市公司分红派息压力较小,外部股权融资成本成为公司管理层可以控制的成本,因此国内债务融资的顺序明显排在外部股权融资之后,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其比重占绝对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资金成本的概念来解释资本成本,即资本成本被定义为企业为了取得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价值耗费(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则容易使人忽略了那些成本形式不明显的资金使用成本如权益资本的成本,导致了管理者认为权益资本成本为零而忽略了使用权益资本的效率,并在筹资方式上放弃债务筹资,一味地通过发行新股或配股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的各种资金需求,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难以优化。

(三)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市场参与者具有强烈的资本成本意识,投资者能够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在投资者具有强烈的资本成本报酬意识的条件下,其所要求的资本成本对于公司管理者就具有了硬约束性。如果公司管理者大肆进行股权融资,而实际支付的融资成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达不到具有同等风险的公司的资本成本,就会出现原股东回报率下降的情况,股东就可以利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东大会上否决再融资提案或撤换管理层;或者“用脚投票”,在股票市场上出售公司股票造成该公司股票市值下降从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敌意收购,以此形成对公司管理者的有效约束。这样,公司的实际股权融资成本与股权资本成本将趋于一致,同时,公司的债权融资成本也将与债权资本成本趋于一致。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股权资本成本要比债权资本成本高出一个风险溢价部分,由此股权融资成本高于债权融资成本,公司融资自然应首选债权融资。然而,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不能很好地约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资决策,在这种软约束机制下,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就会小于其股权资本成本(投资者要求获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为零,从而使投资者的利益遭受损失,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

五、结论

综上所述,资本成本作为企业取舍投资机会的财务基准;作为企业根据预期收益的风险变化,动态调整资本结构的依据;作为资本市场评价企业是否为股东创造价值、资本是否保值增值的指标。资本成本应从资本的提供者即投资者的角度提出,它体现的是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对资本风险报酬的尊重,而资金成本只能反映企业单方面的融资成本。在我国财务理论界应使用资本成本的概念,即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资者所要求的预期报酬率。

资金成本范文篇3

目前在我国财务学的融资决策研究中,既使用资本成本概念,又使用资金成本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在令人莫衷一是,造成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混乱,并在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引发了不良影响。本文将分析它们的根本区别并探讨两者混淆所带来的危害,希望能够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一、我国财务理论中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

关于资本成本,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是《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给出的:“资本成本是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回报率(《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第一卷第470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可见,按照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解释,资本成本既是投资者所要求的回报率即预期收益率,同时又是有条件约束的资金使用者的融资成本。

而资金成本,属于我国财务理论研究中特有的范畴。“所谓资金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为筹措和占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筹资费和各种形式的占用费等,是将盈利和资金的一部分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体现着资金使用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刘恩禄、汤谷良:《高级财务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43页)”。从资金成本的这一定义看,是单纯从资金使用者角度考虑融资成本。

两者的计算方法也完全不同:以普通股为例,资本成本的计算通常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以及债券收益加风险报酬法;而在我国财务学界,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汤谷良、王化成:《企业财务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95页)。从上述我国资金成本的定义出发,还有一种经常被引用、直接以定义计算普通股资金成本的方法,即把股票投资股利(率)和股权融资交易费用(率)简单相加的结果作为普通股资金成本。

二、从定价理论看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根本区别

从定义上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都是企业发行融资工具的代价,也即决定企业融资决策的价格指标。这一共同点启发我们应该到定价理论中去探讨它们的根本区别。

(一)从是否应考虑风险因素看

在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定价理论一直作为贯彻其中的轴心,推动着整个金融理论的发展。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定价理论的轨迹正是沿着商品价格-资金价格(利率)-货币资产价格-资本资产价格这样的路线向前发展。与普通商品相比,金融资产最大的特点是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资本资产的风险性远远大于货币资产。因此对金融资产定价时,其风险就成为人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其中,货币资产由于期限很短,可以忽略其风险,直接以筹集费和占用费来定价。但资本资产的定价就必须考虑其风险的大小。西方公司企业在融资决策中就主要使用风险定价的资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国理论界过去一直都忽视资本定价中的风险因素,在我国理论界缺乏风险意识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时侧重使用建立在筹集费和占用费基础上的资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从是否体现出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看

委托理论认为,在公司企业中,公司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公司管理者需要的是他们个人收益的最大化,而这种个人收益最大化却可能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冲突。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以保护股东的利益。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投资者就能够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对公司管理者形成硬约束。一旦公司大肆进行股权融资,而其实际支付的资金成本(筹集费与占用费)达不到具有同等经营风险公司的资本成本时,就会出现原股东回报率下降的情况,后者就可以利用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东大会上否决该再融资提案或撤换管理层,或者“用脚投票”,撤资转向其他的投资项目造成该公司的股票市值下跌,从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敌意收购,以此形成投资者对公司管理者的硬约束。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必须支付一个最低的风险报酬率。这时股权资金成本将被迫等于股权资本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就会趋于一致。

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投资者就无法约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资决策。在这种软约束机制下,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筹集费与占用费)就会小于其股权资本成本(投资者要求获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为零,从而严重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这时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就会成为完全脱节的两个概念。

鉴于我国公司治理机制还很不健全的现实,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资本成本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中保护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机制,而资金成本则体现了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的特征。

三、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在我国混淆的原因及其危害

(一)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混淆的原因

1.我国设立资本市场时只注重资本市场架构的建设而忽视了相应财务理念的引入。

我们出于为国企解困的目的引进了资本市场架构和投资学体系,但却忽视了与之配套的现代财务管理思想,包括资本成本理念的更新。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建立,实现了低端信用的债权融资制度向高端信用的股权融资制度的迅速切换。然而,正是这种忽视市场内在发展逻辑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造成了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并存与混淆。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期的指导思想存在一定失误。

资本成本是现代公司制的产物,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必须考虑资本/投资者的必要报酬。

1992年以前,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都是资金平衡表体系,没有资本、净资产等概念。1992—1995年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国有企业普遍展开了按照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计价的清产核资工作。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开始实行资产负债表体系,也就有了第一笔净资产。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第一笔净资产即资本是1992年以后才问世的。我国财务界接触资本概念才不过10余年的历史,对于代表资本所有者必要报酬的资本成本就更加陌生了。由于改革的初期主要是考虑向企业下放经营权,因此存在削弱股东权利和作用的倾向。因此,在这一历史局限性下,代表投资者必要报酬的资本成本迟迟不能正位,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的混淆自然就在所难免了。

(二)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所产生的危害

在现代财务理论中,资本成本是公司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的交汇和依据所在。而资金成本只能反映企业单方面的融资成本。在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混淆的情况下,如果将资金成本用于企业投融资决策,就会带来严重失误。

1.如果企业在融资决策时使用资金成本,就会出现股权资金成本远远小于债权资金成本的现象。

据《2003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在深沪股市2002年分配方案中实施现金分红的668家公司中,现金股利支付率在25%以下的公司有120家,其中每股现金分红低于0.05元的上市公司就达184家之多。这样,以该年证券市场平均市盈率40倍来计算,流通股投资者的平均回报率只有0.95%,还不到同期国债利率水平的一半。即使加上股权融资交易费用,流通股的股权资金成本也奇低,远远小于债权资金成本。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袁国良、郑江淮、胡志乾:《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仇彦英:《企业过度偏好股票融资有副作用》,《上海证券报》2001年5月29日)(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2.由于企业融资的资金成本远远小于资本成本,如果将资金成本混同于资本成本,在实践中就有可能误作投资项目决策中的折现率,从而高估项目的净现值,导致投资过度和资本浪费的后果。我国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的投资过热现象不能不说与资本成本意识淡漠有密切关系。

3.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还给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本来同一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都具有相同的经营风险等级,因而都应该具有相同的资本成本。但按资金成本计算,则溢价的流通股资金成本就远远小于非流通股的资金成本,。用被大大低估的流通股资金成本作为股票定价的折现率,就会高估股票的理论价格,使国有股减持在定价方面迟迟不能取得进展。

再如,由于资金成本并不考虑投资人的回报,国有股股东就缺乏对公司管理者的约束动力。在资本成本缺位的背景下,由于国有股的产权代表是政府机构或其授权的国有持股公司,其具体人在法律上并不拥有剩余索取权,因此他们虽然有权力选择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但不必为资本收益承担任何后果。这也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难以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与国际接轨,摒弃资金成本概念是我国财务理论界的紧迫任务

资本成本体现的是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对资本风险报酬的尊重。而资金成本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财务概念,在其诞生及之后的一个时期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资本市场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从此企业的价值就不再与历史成本有关,而是取决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时,与风险程度相匹配的资本成本就应该取代资金成本成为投融资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面对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昆淆带来的危害,财务理论界也应该尽早摒弃资金成本概念,全面接受资本成本理念。

[参考文献]

1.汪平,《财务理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第1版。

资金成本范文篇4

资金成本是资金所有权与资金使用权相分离的产物。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在筹集和使用资金时所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两部分。本文主要讨论用资成本。一般来说,资金占用费在借人资金的筹措上表现为利息;在自有资金的筹措上表现为股息或期望的投资报酬。

一、资金成本实际上是一种预测成本

计算资金成本的目的在于,通过成本大小的比较来规划筹资方案,从而为将要实施的投资方案提供资金。因此,规划方案在前,实施方案在后。作为规划筹资方案的一种有效手段,计算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成本,有利于降低其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因此,资金成本计算是规划筹资方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计算结果即为预测数。如借款成本预测不是基于现行银行借款的利率成本,而是基于筹资方案实施时的资金可得住、利率走向及利率期限结构等因素的预测。又如对债券筹资,它不以债券现时的贴面成本而定,而是视公司债务未来到期时,收益率与能否偿还本金的风险大小等主要因素的预测结果而定。再如对于股票筹资成本,它着眼于投资者希望付出多大的成本(股票发行价)以及对于股票未来收益的期望值是否得到满足等因素而定。

作为预测成本,应该有一定的预测基础:(1)它可借助于历史数据为参照来完成;(2)有些变量可以借助宏观经济分析来预测,如利率走势、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等;(3)有些变量是可借助于其它媒体来取得,如股票风险系数大小等;(4)有些变量相对稳定,如税率等。

二、资金成本与资金时间价值的关系

作为让渡资金的使用权而向企业索取成本,从出让人看属于投资收益,与资金时间价值有关。作为利润再分配的基本形态,资金成本是一种投资收益;而时间价值是指不考虑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或报酬率。从量上看,资金成本作为投资收益要考虑投资报酬因素,而时间价值则无须考虑。当资金所有者出让资金,其投资风险与市场平均风险一致时,资金成本即为时间价值;而当所有者出让资金,其投资风险与市场平均风险有偏差时,则其资金成本应为平均收益率加上投资风险报酬率。

三、资金成本的分类

1.按具体项目和内容,可分为具体筹资项目的资金成本和综合资金成本。项目筹资成本可细划为借款成本、债券筹资成本、股票筹资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等。这些成本是指为具体的投资项目而支付的代价。因此,主要用于项目投资效率的分析与决策;而综合资金成本则是对上述各项具体成本,按比重加权来计算的成本,是针对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综合成本而言的。因此,综合成本很难作为具体投资效益的决策依据,而只是企业总体效益的分析依据。

2.按计算过程及时点看,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1)筹资前的企业现有资金实际账面成本。其计算的意义在于:为将要发生或预测的成本与已发生的付现成本进行比较,以判断其效益好坏。(2)筹资时的项目预测成本和综合预测成本。由于它是在原有基础上,追增筹资而确定的成本,亦称“边际资金成本”。它主要用于为新增项目投资的效益优选提供依据。边际资金成本是成本计算的重点,有关资金成本的计算,大都是针对边际或增量成本确定而言的。(3)筹资后的账面成本。它是筹资后,就原有规模筹资和新增筹资部分综合计算而确定的成本。

四、资金成本计算的对象

一般认为,资金成本计算只涉及长期资金项目,而不考虑短期资金来源项目,其主要理由是短期资金将在一年内偿还。这种看法有失公允。长期资金肯定必须考虑其成本,而是否考虑短期资金成本,应具体看短期资金用途而定:如这些资金被用于非但定性资产占用,则不予考虑;如这些资金被用于恒定性的流动资产,则应予考虑。“恒定”与“非恒定”两者的差别在于:恒定性资产占用要由恒定性借款方式(如周转借款)来满足;而非恒定性资产占用主要由免费的应付账款、定额负债(又称视同自有资金)来满足。因此,不是所有的短期资金都不计成本,也不是所有短期资金项目都要计算成本。需要计算成本的短期资金应是流动资金减去免费短期资金的差额部分,也就是恒定性资产占用部分。资金成本计算对象的另一个问题是,当资金能带来剩余价值时就成为资本。一般来说,对权益资本成本有不同的观点。经济利润中的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总和;而会计利润中的成本只指显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明显的、外在的,须要实际支付的成本或费用。隐性成本则是隐含的、不涉及真实的市场交易的成本或费用,它不引起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由于权益资本成本是隐性成本,会计上将

隐性成本作为沉没成本,而经济上却认为隐性成本不是沉没成本而应该是利润扣除要素,从而造成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差别。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的实际权利已由企业法人执行;投资者即股东拥有的只是收受股利和分配清算资产的权利。因此,企业与股东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企业主体以企业及企业利益为中心。权益资本对企业主体而言与债务资本一样都是外部资本,都要计算资本成本并从利润中扣除。

五、资金成本的计算与应用

1.资金成本有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两种。资金总成本是指为筹措并占用一定数量资金而付出的全部代价,用绝对数来表示;资金的单位成本是指筹措和占用资金所负担的成本同筹集资金数额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2.分析企业资金来源的经济性。资金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决策筹资方式的依据。

(l)银行贷款资金成本。通常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贷款资金成本,R为贷款名义利率,N为一年内支付利息次数,Y为所得税率。

(2)债券资金成本=债券到期收益率×(1一所得税率)

3.分析每百元资金成本的盈利能力,反映和对比资金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范文篇5

加权平均某项资金来源在投资该项资金来源

=Σ(×)

资金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的个别资金成本

例1:设长城公司拟投资建设C项目,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各500万元。股东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为40%,借款利率为10%。项目建设期为0,生产经营期为10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85万元。试对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

加权平均500500

=×10%+×40%=25%

资金成本10001000

净现值(C)=285×(P/A,25%,10)-1000

=285×3.571-1000=17.74(万元)

根据285×(P/A,r,10)=1000,(P/Ar,10)=3.509,求得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25.6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C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内含报酬率大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故该投资项目可行。

笔者分析研究后发现,以上决策过程和结论是错误的,举例分析如下:

[例2]设上例长城公司的C项目系由A、B两个配套项目构成,A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每年现金净流量为80万元;B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自有资金投资,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05万元。试分别对A、B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判断。

净现值(A)=80×(P/A,10%,10)-500

=80×6.145-500

=-8.4(万元)

净现值(B)=205×(P/A,40%,10)-500

=205×2.414-500

=-5.13(万元)

500

根据(P/A,r,10)==6.250,求得A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9.62%;

80

500

根据(P/A,r,10)==2.439,求得B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39.59%。

205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A、B两个项目的净现值都小于0,内含报酬率都小于其资金成本,故A、B两个投资项目都不可行。这与例1的结论正好相反。

表1投资项目决策分析表单位:万元

项目A项目B项目C项目

投资总额5005001000

建设期(年)000

生产经营期(年)101010

资金成本10%40%25%

每年现金净流量80205285

净现值-8.4-5.1317.74

内含报酬率9.62%39.59%25.68%

可行性决策不可行不可行可行

为什么就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呢?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上。资金成本是按年计算的每期用资费用(不考虑筹资费用)与所筹资金总额之间的比率。在筹资决策中,通常假设用资费用按期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所以,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与按照各种资金来源的个别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完全相同。

[例3]假设上例中长城公司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银行现向长城公司提供两个贷款方案,甲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10%和40%的利率分别提供2笔金额为500万元的贷款,共计贷款1000万元;乙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25%的利率提供贷款1000万元。问长城公司应作何种选择。

(1)如果利息按年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支付利息=500×10%+500×40%=250(万元)

乙方案每年支付利息=1000×25%=250(万元)

两个方案每年支付的用资费用都是250万元,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都是为25%,从筹资的角度看,两个方案完全一样。

(2)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500500

=+=288.5(万元)

还本付息额(P/A,10%,10)(P/A,40%,10)

乙方案每年1000

==280.03(万元)

还本付息额(P/A,25%,10)

甲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8.5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0.03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比甲方案少8.47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3)如果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500×(1+10%)10+500×(1+40%)10

=500×2.5937+500×28.926

=15759.85(万元)

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1000×(1+25%)10

=1000×9.31323

=9313.23(万元)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15759.85万元,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9313.23万元,乙方案比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少6446.65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可见,在等额分期还本付息或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条件下,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年现金流出量并不等于(一般要小于)按个别资金成本加权计算得到的年现金流出量。

表2筹资方案还本付息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年限

方案12……910

按期付息

到期还本甲方案250250……2501250

乙方案250250……2501250

等额分期

还本付息甲方案288.5288.5……288.5288.5

乙方案280.03280.03……280.03280.03

到期一次

还本付息甲方案//……/15759.85

乙方案//……/9313.23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只适用于按期付息到期一次偿还本金的筹资方案决策,而不适用于投资方案的决策。因为投资决策需要考虑时间因素,按资金成本将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换算成同一时点的价值(通常为现值)。根据前面的举例可知,同一现金流量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要大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累加,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要小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累加。所以,不能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来判断投资项目经济上的可行性。

一个项目投产后,回收的现金首先要用于偿还负债的本息,然后才是回收的投资成本,向股东支付投资收益。当企业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于多种渠道时,决策者应站在股东立场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一个投资项目的优劣以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的大小或股东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而不是按投资总额计算的净现值(或净现值指数)大小或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即应采用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和股东内含报酬率指标来进行投资决策。

设Z1为负债投资额,Z2为权益投资额,I1为负债资金成本,I2为权益资金成本,X为每年全额现金净流量,X1为负债的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r为股东内含报酬率,则:

Z1

负债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X1)=

(P/A,I1,n)

股东净现值=(X-X1)×(P/A,I2,n)-Z2

Z2

根据(P/A,r,n)=计算股东内含报酬率r。

X-X1

如上例C项目的股东净现值和股东内含报酬率分别为:

负债还本付息500500

===81.37(万元)

现金净流量(P/A,10%,10)6.145

股东净现值(C)=(285-81.37)×(P/A,40%,10)-500

=203.63×2.414-500

=-8.44(万元)

500

根据(P/A,r,10)==2.4554,可计算得股东内含报酬率r=39.30%。

285-81.37

资金成本范文篇6

关键词:零营运;流动;资金管理;收益;风险;途径

0前言

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成为90年代以来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卓有成效的方法。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企业理财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因此,“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对我国企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营运资金的管理问题

营运资金,从会计的角度看,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会计上不强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而只是用它们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财务人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认识;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可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及未交利润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必须研究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营运资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周转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金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2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

3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4来源具有多样性。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仅短期筹资就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

财务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着重于投资,即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要了解“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要首先了解营运资金的重要性。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零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极限式的管理,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的管理模式。“零营运资金管理”属于营运资金管理决策方法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能使企业处于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同时企业承受的风险也大,即所谓的高盈利、高风险。具体表现为:

1丰富的收益。一般而言,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于固定资产,短期投资的盈利低于长期投资。如工业企业运用劳动资料(厂房、机器设备等)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通过销售转化为应收账款或现金,最终可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通常将固定资产称为盈利性资产。与此相比,流动资产虽然也是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除有价证券外,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只是为企业再生产活动正常提供必要的条件,它们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盈利性。又因为短期负债对债权人来说偿还的日期短、风险小,所以要求的利率就低,而债权人的利率就是债务人的成本,因此,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小于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

把企业在货币资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减少基本无报酬的货币资金和报酬较低的短期有价证券,将这些资金用于报酬较高的长期投资,以增加企业的收益;同时减少存货可使成本下降;减少应收账款可降低应收账款费用以及坏账损失。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可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而且短期负债的弹性大、办理速度快,能及时弥补企业流动资产的短缺。显然,由于降低了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就可以使企业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盈利。

2潜在的风险。从风险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大于流动资产。由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更易于变现,其潜在亏损的可能性或风险就小于固定资产。当然,固定资产也可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将其变为现金,但固定资产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手段,如将其出售,则企业将不复存在。因此,除了不需用固定资产出售转让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固定资产未到迫不得已时(如面临破产)是不会出售的。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较低。企业在一定时期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相对越小;反之,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少,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另外,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同样也可能导致风险的增加。一般来说,短期筹资的风险要比长期筹资要大。这是因为:第一,短期资金的到期日近,可能产生不能按时清偿的风险。例如,企业进行一项为期三年的投资,而只有在第三年才能会有现金流入,这时企业如果利用短期筹资,在第一、第二年里,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企业的投资项目还没有为企业带来收益。但如果企业采用为期五年的长期筹资的话,企业就会从容地利用该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来偿还负债了。第二,短期负债在利息成本方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采用长期筹资来融通资金,企业能明确地知道整个资金使用期间的利?

根据上面的观点,“零营运资金管理”原理的应用将使用权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首先,企业有延期风险,即企业在到期日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如果企业需要延期,但会由于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而不能延期,如当短期负债到期时,企业的经营善变坏,以至债权人不肯延期;或在延期时,正好赶上国家经济不景气,市场上资金私有制,而无法继续延期;其次,短期负债利率的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企业无法预测资金成本,也就无法控制利息成本;再次,企业为了减少应收账款,变信用销售为现金销售,可能会丧失客户,从而影响销售的增长。

尽管存在着高风险,但“零营运资金管理”仍不失为一种管理资金的有效方法。“零营运资金管理”在具体操作上,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着重衡量营运资金的运用效果,通过营运资金与总营业额比值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业绩和水准。由于“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尽可能地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营运资金在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重越少越好。这就是“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含义所在。“零营运资金管理”强调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益。如果资金过多地滞留在流动资金形态上,就会使企业的整个盈利降低。简而言之,“零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将营运资金视为投入资金成本,要以最小的流动资产投入获取最大的销售收入。

三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资金成本范文篇7

目前在我国财务学的融资决策研究中,既使用资本成本概念,又使用资金成本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在令人莫衷一是,造成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混乱,并在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引发了不良影响。本文将分析它们的根本区别并探讨两者混淆所带来的危害,希望能够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一、我国财务理论中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

关于资本成本,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是《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给出的:“资本成本是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回报率(《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第一卷第470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可见,按照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解释,资本成本既是投资者所要求的回报率即预期收益率,同时又是有条件约束的资金使用者的融资成本。

而资金成本,属于我国财务理论研究中特有的范畴。“所谓资金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为筹措和占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筹资费和各种形式的占用费等,是将盈利和资金的一部分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体现着资金使用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刘恩禄、汤谷良:《高级财务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43页)”。从资金成本的这一定义看,是单纯从资金使用者角度考虑融资成本。

两者的计算方法也完全不同:以普通股为例,资本成本的计算通常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以及债券收益加风险报酬法;而在我国财务学界,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汤谷良、王化成:《企业财务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95页)。从上述我国资金成本的定义出发,还有一种经常被引用、直接以定义计算普通股资金成本的方法,即把股票投资股利(率)和股权融资交易费用(率)简单相加的结果作为普通股资金成本。

二、从定价理论看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根本区别

从定义上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都是企业发行融资工具的代价,也即决定企业融资决策的价格指标。这一共同点启发我们应该到定价理论中去探讨它们的根本区别。

(一)从是否应考虑风险因素看

在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定价理论一直作为贯彻其中的轴心,推动着整个金融理论的发展。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定价理论的轨迹正是沿着商品价格-资金价格(利率)-货币资产价格-资本资产价格这样的路线向前发展。与普通商品相比,金融资产最大的特点是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资本资产的风险性远远大于货币资产。因此对金融资产定价时,其风险就成为人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其中,货币资产由于期限很短,可以忽略其风险,直接以筹集费和占用费来定价。但资本资产的定价就必须考虑其风险的大小。西方公司企业在融资决策中就主要使用风险定价的资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国理论界过去一直都忽视资本定价中的风险因素,在我国理论界缺乏风险意识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时侧重使用建立在筹集费和占用费基础上的资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从是否体现出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看

委托理论认为,在公司企业中,公司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公司管理者需要的是他们个人收益的最大化,而这种个人收益最大化却可能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冲突。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以保护股东的利益。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投资者就能够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对公司管理者形成硬约束。一旦公司大肆进行股权融资,而其实际支付的资金成本(筹集费与占用费)达不到具有同等经营风险公司的资本成本时,就会出现原股东回报率下降的情况,后者就可以利用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东大会上否决该再融资提案或撤换管理层,或者“用脚投票”,撤资转向其他的投资项目造成该公司的股票市值下跌,从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敌意收购,以此形成投资者对公司管理者的硬约束。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必须支付一个最低的风险报酬率。这时股权资金成本将被迫等于股权资本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就会趋于一致。

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投资者就无法约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资决策。在这种软约束机制下,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筹集费与占用费)就会小于其股权资本成本(投资者要求获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为零,从而严重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这时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就会成为完全脱节的两个概念。

鉴于我国公司治理机制还很不健全的现实,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资本成本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中保护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机制,而资金成本则体现了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的特征。

三、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在我国混淆的原因及其危害

(一)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混淆的原因

1.我国设立资本市场时只注重资本市场架构的建设而忽视了相应财务理念的引入。

我们出于为国企解困的目的引进了资本市场架构和投资学体系,但却忽视了与之配套的现代财务管理思想,包括资本成本理念的更新。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建立,实现了低端信用的债权融资制度向高端信用的股权融资制度的迅速切换。然而,正是这种忽视市场内在发展逻辑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造成了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并存与混淆。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期的指导思想存在一定失误。

资本成本是现代公司制的产物,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必须考虑资本/投资者的必要报酬。

1992年以前,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都是资金平衡表体系,没有资本、净资产等概念。1992—1995年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国有企业普遍展开了按照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计价的清产核资工作。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开始实行资产负债表体系,也就有了第一笔净资产。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第一笔净资产即资本是1992年以后才问世的。我国财务界接触资本概念才不过10余年的历史,对于代表资本所有者必要报酬的资本成本就更加陌生了。由于改革的初期主要是考虑向企业下放经营权,因此存在削弱股东权利和作用的倾向。因此,在这一历史局限性下,代表投资者必要报酬的资本成本迟迟不能正位,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的混淆自然就在所难免了。

(二)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所产生的危害

在现代财务理论中,资本成本是公司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的交汇和依据所在。而资金成本只能反映企业单方面的融资成本。在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混淆的情况下,如果将资金成本用于企业投融资决策,就会带来严重失误。

1.如果企业在融资决策时使用资金成本,就会出现股权资金成本远远小于债权资金成本的现象。

据《2003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在深沪股市2002年分配方案中实施现金分红的668家公司中,现金股利支付率在25%以下的公司有120家,其中每股现金分红低于0.05元的上市公司就达184家之多。这样,以该年证券市场平均市盈率40倍来计算,流通股投资者的平均回报率只有0.95%,还不到同期国债利率水平的一半。即使加上股权融资交易费用,流通股的股权资金成本也奇低,远远小于债权资金成本。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袁国良、郑江淮、胡志乾:《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仇彦英:《企业过度偏好股票融资有副作用》,《上海证券报》2001年5月29日)(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2.由于企业融资的资金成本远远小于资本成本,如果将资金成本混同于资本成本,在实践中就有可能误作投资项目决策中的折现率,从而高估项目的净现值,导致投资过度和资本浪费的后果。我国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的投资过热现象不能不说与资本成本意识淡漠有密切关系。

3.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还给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本来同一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都具有相同的经营风险等级,因而都应该具有相同的资本成本。但按资金成本计算,则溢价的流通股资金成本就远远小于非流通股的资金成本,。用被大大低估的流通股资金成本作为股票定价的折现率,就会高估股票的理论价格,使国有股减持在定价方面迟迟不能取得进展。

再如,由于资金成本并不考虑投资人的回报,国有股股东就缺乏对公司管理者的约束动力。在资本成本缺位的背景下,由于国有股的产权代表是政府机构或其授权的国有持股公司,其具体人在法律上并不拥有剩余索取权,因此他们虽然有权力选择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但不必为资本收益承担任何后果。这也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难以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与国际接轨,摒弃资金成本概念是我国财务理论界的紧迫任务

资本成本体现的是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对资本风险报酬的尊重。而资金成本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财务概念,在其诞生及之后的一个时期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资本市场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从此企业的价值就不再与历史成本有关,而是取决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时,与风险程度相匹配的资本成本就应该取代资金成本成为投融资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面对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昆淆带来的危害,财务理论界也应该尽早摒弃资金成本概念,全面接受资本成本理念。

[参考文献]

1.汪平,《财务理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第1版。

资金成本范文篇8

摘要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角度探讨上市公司选择何种筹资方式更为合适,即筹资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比较了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筹资成本,通过计算比较债务筹资的两种筹资方式——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各自的筹资成本,得出上市公司利用企业债券筹资方式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最低。

关键词资金成本股权筹资债务筹资企业债券筹资

采用股权筹资方式究竟是否合理,其资金成本如何,是否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宏观经济状况,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发达,市场监管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过分倚重股权筹资并非好事,股权筹资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确保其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利影响,最突出的现象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筹资资金的配置效率方面,股权筹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一些上市公司将股权筹资募集的资金用于无效率的企业规模扩张,偿还债务,存放在金融机构以获取利息收入,甚至将资金用于盲目投资。这些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筹资资金的运用方面尤为显著,在配股后几个月内更改配股资金用途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针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将从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角度出发,探讨上市公司采用何种筹资方式最为恰当。本文探讨的上市公司满足下列条件:其规模一般较大、信用状况良好,具备使用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相应条件,同时假设该公司处于盈利状态,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正面作用。

1资金成本的重要性

所谓资金成本就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成本。每一个资本都有其特定的资金成本。例如,利用债券筹资必须支付相应的利息,利息支付可以是固定利率的,也可以是变动利率的。股票筹资必须支付相关股利,且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的资本收益预期会随着股票的市场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资金成本在现代企业中是关系到企业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的重要问题。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资金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的主要依据;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参考标准;资金成本是确定最优资金结构的主要参考。

资金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资金成本可作为项目投资的折现率;资金成本是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与此同时,资金成本是评定企业经营成果的依据,凡是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这个水平的,则应认为是经营不利,这也是向企业经营者发出了信号,企业必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比较

2.1股权筹资

2.1.1普通股资金成本分析

普通股资金成本率=预计下一年股利/(股票发行总额-发行费)+预计股利的年增长率

从资金成本角度考虑,发行普通股的资金成本较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投资者购买普通股股票既没有取得固定收益的保证,也不能抽回投资,所以普通股股东的风险最高,当然也相应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即股利。由于投资者要求较高的投资报酬,即预计下一年股利较高,导致普通股资金成本上升;二是普通股发行成本较高。观察普通股资金成本公式不难发现发行费较高,导致分母较小,从而使整个分式比值较大,即普通股资金成本率较高。

2.1.2优先股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优先股资金成本率=优先股票面总额×年利息率/(优先股票面总额-发行费)×100%

从资金成本角度考虑,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一般虽低于发行普通股股票筹资的资金成本,但高于发行企业债券或取得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低于普通股的筹资成本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优先股股东按照股票面值和固定的股利率取得股利,风险较普通股股东小,所以其投资报酬也较普通股低,使得优先股的筹资成本低于发行普通股筹资成本;二是优先股的股利支付是确定的,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高于优先股股利率时,发行优先股筹资就可以提高普通股股本收益率,普通股股东可获得财务杠杆的好处,增加每股税后盈余。

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高于发行企业债券或取得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是由于:一是发行优先股筹资费用较发行企业债券筹资或取得银行借款的筹资费用要高一些;二是主要是由于优先股的股利是在所得税后利润中支付的,而债券利息或借款利息都是在所得税前利润中支付的。这是发行股票筹资相对于债务筹资方式最不利的地方;三是优先股股东的求偿权在债券持有人之后,导致优先股股东的风险大于债券持有人的风险,这使得优先股的股利率一般要大于债券的利息率。

2.2债务筹资

2.2.1企业债券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企业债券资金成本率=债券年利息×(1-所得税率)/(债券面值-发行费)×100%

发行企业债券的筹资成本较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债券利息在所得税前利润中开支的,属于免税费用,这样可使发行债券筹资的实际成本降低,而发行股票筹资向股东支付的利息,属于利润分配的内容,是在所得税后的利润中支付的,属于非免税费用。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者的双重课税的问题。故发行企业债券筹集的资金成本较主权资本筹集方式的资金成本低;二是发行债券筹资也可使股东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当公司赢利时,可以增加每股税后赢余。这点与发行优先股筹资和借款筹资是一致的;三是债权人的求偿权先于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使债权人风险相对于股东风险较小,从而导致其资金报酬率较低,即对于筹资者而言,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

2.2.2借款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借款资金成本率=利息×(1-所得税率)/(筹资总额-筹资费)×100%

借款筹资资金成本也较低。原因有:借款属于直接筹资,筹资费用较少;借款利息在税前开支,属于免税支出;借款筹资可使股东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债权人风险较小,使筹资者的资金成本较低。

2.2.3融资租赁资金成本分析

融资租赁资金成本无特定计算公式,因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总的来说,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筹资,其资金成本较高。出租人是通过租金获取报酬的。因此,租金总额比租赁物价值要高,而且一般来说,融资租赁的利率较债券或借款的利率都要高很多。所以,融资租赁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但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筹资,承租企业可以享受较多的税收优惠。根据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视同自有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内计提折旧。而折旧费是可以在成本中列支的,故而可以省税。但总的来说,融资租赁成本较债券或借款的利率都要高很多。因此,在下文讨论何种债务筹资方式资金成本较低时不再讨论融资租赁方式筹资的筹资成本。2.3小结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有着较大的规模,恰当的资产负债率,信用状况良好,具备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相应条件。同时,公司处于赢利状态,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赢余。当然,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其他诸多因素,诸如筹资风险、借款限制性条款和股东控制权的因素。但企业作为“理性人”,其筹资方式的选择最根本的依据是筹资成本的比较。故从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出发,上市公司更适合用债务筹资方式募集资金。

3债务筹资方式选择

3.1企业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

企业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是企业采取债务筹资方式发生的利息成本和发行费用。企业债券筹资成本主要包括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息以及相关费用,主要有承销费、公告费、印刷费、评审费、法律咨询费、资产评估费、债券托管费等相关费用。在不考虑债券折价和溢价发行,利息偿还方式的情况下,企业债券筹资成本率为(用kb表示):

kb=(i×R)(1-T)/(R-B)

其中,i为债券票面利率,R为债券发行额,B为债券发行费用,T为所得税率。

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比较简单,主要是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和借款的手续费。同样在不考虑银行借款利息偿还方式,回存条款的情况下,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率为(用kc表示):

kc=(i×R)(1-T)/(R-b)

其中,i为借款利率,R为筹资额,b为银行借款手续费,T为所得税率。

3.2债券筹资和银行借款筹资的资金成本比较

上市公司符合经济学上“理性人”假设,其必定选择相对资金成本较低的筹资方式,本文现比较企业债券筹资和银行借款筹资的资金成本,从而分析上市公司采用何种债务筹资方式更为恰当。

kb=(i×R)(1-T)/(R-B),其中的R,i为债券发行额和债券票面利率,B为债券发行费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可视为固定费用“C”,一般与发行额大小无关,包括印刷费、公告费、评审费、法律咨询费、资产评估费等费用。另一部分是变动费用“V”,主要是承销费,其一般随发行量变化且提取比例随发行量变化逐渐趋小,用α表示(0<α<1),由此债券筹资成本可细化为:

kb=(i×R)(1-T)/(R-C-αR)=i(1-T)/(1-α-C/R)(1)

同时,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为:

kc=(i×R)(1-T)/(R-b)=i(1-T)/(1-b/R)(2)

将(1)式除以(2)式得:

kb/kc=(1-b/R)/(1-α-C/R)(3)

通常情况下,银行手续费较低,即b趋向于0。则(3)式改写为:

kb/kc=1/(1-α-C/R)(4)

上式中,C为固定费用,一般为常量,而α值随R值的增大而减小,故R值越大,α值越小,C/R越小,分母值越大,而kb/kc就越小,即债券筹资相对于银行借款筹资而言资金成本变小。筹资额越大,即筹资规模越大,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也低,即产生了较大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说,随着筹资规模的扩大,债券筹资出现规模效应,且筹资规模越大,规模效应越强,与银行借款相比,其具有明显的规模成本效应。

大量实证分析亦表明,企业筹资规模及企业的大小与债券筹资比重呈正相关,而与银行借款负相关。大型企业基于规模经济考虑选择债券筹资,而小企业因为债券市场高昂的发行费用而只能寻求银行借款。

3.3小结

筹资规模是比较企业债券和银行借款筹资资金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企业债务筹资方式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研究表明,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在1亿以上时,其规模效应就能显示出来,也就是说小企业及发行规模较小的企业利用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是比较高的,更适合于选择银行借款筹资。而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最终取决于企业本身规模的大小,故企业规模是决定债务筹资方式的最终决定因素。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规模较大,在债券市场上一般发行规模也较大,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上市公司更适合利用债券方式筹资。

4结论

通过比较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不难发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假定其具备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相应条件,且处于赢利状态,同时不考虑资产负债率等限制性因素),利用债务筹资比利用股权筹资更节约资金成本。原因有:因为债务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存在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债务筹资在企业处于赢利状态时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赢余;由于债权人的求偿权先于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债权人风险较小,导致其资金报酬率较低,即对于筹资者而言,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

因此,上市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资金成本的角度考虑,应使用债务筹资方式募集资本。

参考文献

1潘敏.融资方式、金融契约与公司治理机制[J].经济评论,2001(5)

资金成本范文篇9

加权平均某项资金来源在投资该项资金来源

=Σ(×)

资金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的个别资金成本

例1:设长城公司拟投资建设C项目,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各500万元。股东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为40%,借款利率为10%。项目建设期为0,生产经营期为10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85万元。试对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

加权平均500500

=×10%+×40%=25%

资金成本10001000

净现值(C)=285×(P/A,25%,10)-1000

=285×3.571-1000=17.74(万元)

根据285×(P/A,r,10)=1000,(P/Ar,10)=3.509,求得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25.6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C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内含报酬率大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故该投资项目可行。

笔者分析研究后发现,以上决策过程和结论是错误的,举例分析如下:

[例2]设上例长城公司的C项目系由A、B两个配套项目构成,A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每年现金净流量为80万元;B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自有资金投资,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05万元。试分别对A、B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判断。

净现值(A)=80×(P/A,10%,10)-500

=80×6.145-500

=-8.4(万元)

净现值(B)=205×(P/A,40%,10)-500

=205×2.414-500

=-5.13(万元)

500

根据(P/A,r,10)==6.250,求得A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9.62%;

80

500

根据(P/A,r,10)==2.439,求得B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39.59%。

205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A、B两个项目的净现值都小于0,内含报酬率都小于其资金成本,故A、B两个投资项目都不可行。这与例1的结论正好相反。

表1投资项目决策分析表单位:万元

项目A项目B项目C项目

投资总额5005001000

建设期(年)000

生产经营期(年)101010

资金成本10%40%25%

每年现金净流量80205285

净现值-8.4-5.1317.74

内含报酬率9.62%39.59%25.68%

可行性决策不可行不可行可行

为什么就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呢?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上。资金成本是按年计算的每期用资费用(不考虑筹资费用)与所筹资金总额之间的比率。在筹资决策中,通常假设用资费用按期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所以,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与按照各种资金来源的个别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完全相同。

[例3]假设上例中长城公司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银行现向长城公司提供两个贷款方案,甲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10%和40%的利率分别提供2笔金额为500万元的贷款,共计贷款1000万元;乙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25%的利率提供贷款1000万元。问长城公司应作何种选择。

(1)如果利息按年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支付利息=500×10%+500×40%=250(万元)

乙方案每年支付利息=1000×25%=250(万元)

两个方案每年支付的用资费用都是250万元,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都是为25%,从筹资的角度看,两个方案完全一样。

(2)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500500

=+=288.5(万元)

还本付息额(P/A,10%,10)(P/A,40%,10)

乙方案每年1000

==280.03(万元)

还本付息额(P/A,25%,10)

甲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8.5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0.03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比甲方案少8.47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3)如果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500×(1+10%)10+500×(1+40%)10

=500×2.5937+500×28.926

=15759.85(万元)

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1000×(1+25%)10

=1000×9.31323

=9313.23(万元)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15759.85万元,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9313.23万元,乙方案比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少6446.65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可见,在等额分期还本付息或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条件下,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年现金流出量并不等于(一般要小于)按个别资金成本加权计算得到的年现金流出量。

表2筹资方案还本付息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年限

方案12……910

按期付息

到期还本甲方案250250……2501250

乙方案250250……2501250

等额分期

还本付息甲方案288.5288.5……288.5288.5

乙方案280.03280.03……280.03280.03

到期一次

还本付息甲方案//……/15759.85

乙方案//……/9313.23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只适用于按期付息到期一次偿还本金的筹资方案决策,而不适用于投资方案的决策。因为投资决策需要考虑时间因素,按资金成本将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换算成同一时点的价值(通常为现值)。根据前面的举例可知,同一现金流量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要大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累加,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要小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累加。所以,不能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来判断投资项目经济上的可行性。公务员之家

一个项目投产后,回收的现金首先要用于偿还负债的本息,然后才是回收的投资成本,向股东支付投资收益。当企业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于多种渠道时,决策者应站在股东立场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一个投资项目的优劣以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的大小或股东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而不是按投资总额计算的净现值(或净现值指数)大小或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即应采用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和股东内含报酬率指标来进行投资决策。

设Z1为负债投资额,Z2为权益投资额,I1为负债资金成本,I2为权益资金成本,X为每年全额现金净流量,X1为负债的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r为股东内含报酬率,则:

Z1

负债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X1)=

(P/A,I1,n)

股东净现值=(X-X1)×(P/A,I2,n)-Z2

Z2

根据(P/A,r,n)=计算股东内含报酬率r。

X-X1

如上例C项目的股东净现值和股东内含报酬率分别为:

负债还本付息500500

===81.37(万元)

现金净流量(P/A,10%,10)6.145

股东净现值(C)=(285-81.37)×(P/A,40%,10)-500

=203.63×2.414-500

=-8.44(万元)

500

根据(P/A,r,10)==2.4554,可计算得股东内含报酬率r=39.30%。

285-81.37

资金成本范文篇10

一、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分析

(一)企业筹资的定性分析。企业筹资有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这就呈现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结构。企业筹资必须达到综合资金成本最小,同时将财务风险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资本结构。在实际中怎样才能合理确定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

1、从企业的销售收入状况确定:销售收入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企业,可以提高负债比重。因为企业销售收入稳定可靠,获利就有保障,现金流量可较好预计和掌握,即使企业筹资较大,也会因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获利稳定而能支付到期本息,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相反,如果企业销售收入时升时降,则其现金的回流时间和数额也不稳定,企业的负债比重应当低些。企业的销售收入规模决定企业的负债临界点。负债临界点=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率/借款年利率。企业负债筹资规模若超越这个临界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和破产。

2、从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面确定:长期负债大都是用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借款的抵押品,所以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可以揭示企业负债经营的安全程度。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以2:1为安全。只有企业固定资产全部投入正常营运的企业,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维持1:1的比率关系。

3、从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确定: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使企业的控制权分落他人,则尽量采用债务筹资而不采用权益筹资。相反,如果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太愿意承担财务风险,则应尽量降低债务资本比率。

4、从行业的竞争程度确定:如果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或具有垄断性,销售收入和利润可能稳定增长,其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重可较高。相反,若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程度强烈,企业利润有降低的态势,应考虑降低负债,以避免偿债风险。

5、从企业的信用等级方面确定。企业进行债务筹资时贷款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的态度往往是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了债权人的态度,放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应以不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为限。

从以上筹资的定性分析中可概括出:(1)如果企业在新建或处于不稳定和低水平发展阶段,为了避免还本付息对企业的压力,应采取偏重所有者权益的资本结构,包括内部筹资、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筹资等。(2)企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则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借款等负债筹资的方式,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偏重于负债的资本结构。

(二)企业筹资的定量分析。企业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筹资的数量依据。因而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量。企业资金主要被占用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上,所以在资金需要量预测时,应分别加以测算。企业固定资产的资金需要量比较稳定,较易把握。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主要是对流动资金需要量进行测算。主要方法如下:

1、趋势分析法。计算公式为:预测期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量×(1+增长速度)n.式中,n为基期到预测期的期数,一般是年数。趋势预测法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假定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已掌握,并将持续到预测期;第二是假定相关财务变量虽有变化,但不会改变这种趋势。

2、销售收入资金率法。公式为:计划年度资金需要量=计划期销售收入×(报告期资金占用额占销售收入的%-报告期资金其他来源占销售收入的%)。

3、产值资金率法。产值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资金形式表现的产品总量。算式为:计划年度资金需要量=计划年度总产值×上年产值资金率×(1-计划年度资金周转加速率%)。式中,上年产值资金率=[(上年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上年实际总产值]×100%。

4、资金习性法。按资金的变动与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分为不变资金和变动资金,根据资金数量与产销量关系的规律测算资金需要量。其数学模型为:y=a+bx.式中:y为资金需要量;a为不变资金(即产销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这部分资金保持不变);b为变动资金(指随产销量变动而成同比例变动的那部分资金);X为产销量。资金习性法的关键是利用真实的历史资料,正确区分不变资金和变动资金。方法有:

(1)高低点法。先根据历史资料算出b=(最高资金占用额-最低资金占用额)/(最高产销量-最低产销量);再分别把求出的b、报告期的x和y代人y=a+bx,求出a;最后根据计划期产销量x及求出的a和b代人y=a+bx,算出计划期资金需要量y

(2)回归分析法。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用回归直线方程求出a和b,预测资金需要量。回归直线方程组:

Σy=na+bΣx

Σxy=aΣx+bΣx2

先根据历史资料列表,分别算出Σx、Σy、Σxy和ΣX2,n为期数;其次把算出的Σx、Σy、Σxy和Σx2,以及期数n都代入回归直线方程组,解出a和b;最后把a和b的值,以及计划期的产销量x代入模型y=a+bx,测算计划期资金需要量y.

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分析

(一)降低企业筹资成本。资金成本指企业为筹措和使用一定量的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包括两部分:一是用资费用,企业在使用资金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如支付给投资者的报酬,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二是筹资费用,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为获得一定量的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如代销证券的佣金、印刷费、广告费、注册费和手续费等。资金成本有绝对数和相对数两种表示法。相对数用资金成本率表示,资金成本率=[用资费用/(筹资总额一筹资费用)]×100%;绝对数指企业的筹资费用与用资费用的总和。

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进行筹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一个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要高于其资金成本率,该项目才是可行的,否则是不可行的。那么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降低筹资成本?

1、以较低个别资金成本筹资。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即个别资金成本,包括银行借款、债券、优先股、普通股和保留盈余等各项个别资金成本。计算个别资金成本,通常即用上述资金成本率公式。在应用该公式计算个别资金成本时:借款和公司债券的成本应考虑扣税因素,即再乘以(1-所得税率);普通股和保留盈余的资金成本率都要在公式之后乘以普通股年增长率。

2、以最低综合资金成本筹资。企业从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进行筹资时,必须计算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也叫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它是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对各个个别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公式为:

Kw=ΣKjwj

式中:Kw指综合资金成本;Kj指第j种个别资金成本,Wj指第j种个别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权数)。计算方法:先分别算出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权数);其次将各种资金的比重乘以相应的个别资金成本;再把它们的积相加,得出综合资金成本。通过计算,选择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结构进行筹资。

3、充分利用表外筹资,降低资金成本。表外筹资是指企业的筹资不在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而其形成的费用及取得的经营成果却在利润表中反映出来,如经营性租赁筹资、应收帐款筹资、代销商品和来料加工等。表外筹资不涉及负债的增加,不支付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减少了企业的筹资成本。

(二)控制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筹资而造成财务困难的风险。企业控制筹资风险的方法:

1、要充分认识引起筹资风险的因素:(1)资本供求的变化。资本市场供给宽松时,较易筹集资金;若资本市场供给较紧,筹集资金较难,这时要谨防风险的产生。(2)利率水平的变化。应注意因资金成本的升高而带来的受益下降。(3)获利能力的变化。筹资时应坚持资本受益率高于资本成本率的原则。(4)资本结构的变化。注意因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综合资金成本升降。

2、要合理权衡财务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财务杠杆利益指利用债务筹资这个杠杆给企业所有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但是企业债务筹资的规模是有限制的,应结合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把筹资量控制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许可的范围内。从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行业的合理资产负债率上限:第一产业为20%左右,第二产业为40—50%左右,第三产业为60—70%左右。若超越各该比率就是超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