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1:54:55

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范文篇1

1.历史沿革。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1987年,为无投资或忽视投资阶段,保险公司的资金基本上进入了银行,形成银行存款。

第二阶段从1987~1995年,为无序投资阶段,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甚至借贷,无所不及,从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第三阶段始于1995年10月,为逐步规范阶段。1995年以来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

2.存在问题。(1)资金运用渠道偏于狭窄。西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法定渠道则较为广泛,比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放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1998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有4个方面的法定渠道: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近两年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了新规定,如认购定向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等,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存在。(2)资金运用回报率过低,存在较大的支付风险。由于缺乏其他投资渠道,国内保险业的投资基本上都依法转入存款和国债等固定性投资工具上,因此银行存款、债券的利率以及国债的发行量决定着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近年来,伴随着多次银行利率下调,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每况愈下,规模收益持续递减。如果不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益,我国保险将会出现未来支付缺口较大的潜在风险。(3)投资环境不成熟,资产负债不匹配。保险公司的投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市场的发育程度。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不成熟、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保险公司选择各种投资工具,参与投资市场的运作。另外,保险资金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行为严重。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4)专业投资管理人才匮乏。保险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保险企业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这种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保险投资的决策和经营管理,也加剧了监管部门对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担忧。(5)不公平竞争问题。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如《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资保险资金除可以人民币和外币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外,还可购买企业债券、境内外汇委托放款以及股权投资。显然,外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显比内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广,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二、保险资金运用现有渠道分析

根据我国《保险法》及有关规定,保险资金运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存款具有安全性好,流通性强的特点,但其收益较差。特别是我国在经历了1996年以来连续8次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已低于保单预定利率,距离寿险公司的实际平均资金成本则有较大差距。

2.国债。国债作为安全性最好的债券,具有流通性强,收益稳定的特点,是保险公司投资的主渠道。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逐渐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更呈几何级数增长。在发行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我国国债的发行品种也逐渐丰富,期限设计日趋合理。

3.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是指银行或其他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机构一般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信用度较高,其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发行后可上市转让。目前金融债券主要有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发行的债券。企业债券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借债凭证。2003年6月,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国保险业投资范围,由原来只允许投资铁路、电力、三峡、电信、广东核电、中信等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扩大到自主选择购买经监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等级在AA以上的企业债券,投资比例也由原来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

4.证券投资基金。1999年10月,中国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向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投资比例上限为上年末总资产的15%,具体比例由保监会核定。与其他投资者不同,保险公司购买单只封闭式基金的比例可以占到该基金总规模的10%。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其他资金运用方式主要有股票投资、公司债券、不动产投资、抵押贷款、资金拆出、境外投资等,对这部分项目的投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目前,除国务院批准个别保险公司个别不动产项目投资外,尚未批准保险公司向这些方面投资。

三、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

1.完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即保险资金运用的政治经济环境的总称。证券、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构成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环境。一些保险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其保险资金的运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具有适宜的保险投资环境。因此,首先,我国急需完善涉及保险投资的法规。投资法规的完善,在于建立保证投资市场公平、有效交易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例如不动产交易法、证券交易法等,保证市场交易有据可依;其次,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国债市场应努力发展中长期国债或向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发行特种国债,扩大和增加中央企业债券品种、数量,要使债券成为保险资金的最主要的投资工具;再次,规范股票市场,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培养机构投资者;最后,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模式、投资渠道的创新。2.控制投资比例。保险投资必须绝对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这不仅关系到保险企业经营成果,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稳定乃至政治稳定。所以,既要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又要防范各种外部市场风险,世界各国在保险法中根据本国实际,在规定投资方式的同时,严格规定投资比例。针对我国保险投资结构的现状,建议今后应重点投资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投资比例由目前的不到30%,增加到50%左右;证券投资基金控制在10%以内(目前为5%左右);基础设施等不动产投资比例在10%左右;保持20%~30%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备赔款或给付。

3.对产险、寿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区别对待。产险公司通常都是短期的保险业务,保险基金在运用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基于这一特点,产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应主要坚持回避风险型的风险选择,主要选择那些短期性的投资项目,以保证其对流动性的要求。同时,产险公司应坚持投资分散的原则,投资分散的重点在投资项目时间的分散上。需要强调,在保持投资项目整体流动性基础上,也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流动性相对较弱,即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寿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期限一般都比较长,这部分资金对流动性的要求就较低,而对盈利性要求则比较高。同时,由于风险与投资收益、时间与风险一般呈正相关关系,要获取较高的收益,就必须冒较大的风险或选择期限较长的投资项目。同时,寿险公司在投资风险管理中也应坚持投资的分散性原则。另外,在保持投资项目整体具有一定盈利性的时提下,也应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期限短,风险小、收益低的投资项目,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4.建立内部风险投资监控体系。建立科学投资决策制度,一方面是使投资决策程序化和规范化,投资决策一般应由投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按程序进行;另一方面是投资决策的工作范围,投资决策应当建立在专家和专业机构确定的投资风险评估和现金流量的基础之上,同时对资金调度、投资策略、资产分配、资产管理采取专业化管理。比如,对投保保单,可分为一般帐户和特别帐户分类管理。根据保险给付情况决定的投资期限长短、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的承受力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并根据市场状况适时调整资本结构。

5.加强保险投资行为监管。外部风险管理主要是行业监管部门,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管制度,加强对保险投资行为的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保监会最重要的监管目标。从国外情况来看,保险监管层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的监管也主要从定期检查其偿付能力来间接控制,通常不具体规定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因此,根据险种偿付风险大小的不同,科学规定不同的偿付能力标准,增强监管标准的可操作性,是风险控制最基础的工作。

除实施保监会定期和临时性检查制度外,英国保险业实施的指定精算师监管方式,发挥精算师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作用,对风险控制也很有意义。另外还可通过独立的保险公司资产评估机构,对保险公司的资产状况给出评价。这一方面能够使信息更加公开化,便于监管层精简职能,更公正地监管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也方便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进行选择,客观上对保险公司形成方面的第三方约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发中心.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002-08-07.

2.李秀芳.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资金风险范文篇2

关键词:加油站;资金风险;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对油品经营的放开,民营加油站也深度参与其中。但是由于民营加油站自身原因:资金量少,信息化程度低,用工不严,运营激进,不可避免产生资金安全性的风险,因此必须将此风险列作加油站经营运作的重大风险之一。确定风险管理目标有利于加油站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加强对重点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和评估,梳理出对应的管理措施,是促进民营加油站健康稳定发展必要手段。

一、民营加油站资金风险管理的原则

(一)融合性原则资金风险管理应与油站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相结合,将风险控制点融入业务流程中,强调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总结并修正。(二)全面性原则资金风险管理应覆盖整个业务流程、操作环境和管理层级与环节,与资金运作有关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事、物全覆盖。强调全员参与,各司其职,树立资金风险防控意识。(三)重要性原则应对影响资金风险因素进行细分和分析,及时识别和应对需要重视的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去降低或规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四)平衡性原则权衡风险与回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资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手段多样,加大控制的力度,可能会导致经营效率降低,内部运行成本增加,管理者需要以最少的风控成本替代风险发生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民营加油站资金管理的现状及风险

对油站资金风险的全面分析,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通过分析资金运作链条,结合运营模式,有利于发现资金运营各环节中容易出现的控制漏洞,运用内部控制手段堵塞漏洞,降低风险,实现资金的安全管控。与其他行业相比,加油站行业面临更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大量的现金交易及大量的库存现金;油站网点数量众多、分散且地理位置各异;油站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综合素质不高;油站信息化程度低,油品进销存数据反馈不及时、资金流难以与销售数据及时匹配;市场竞争激烈,不恰当地运用赊销政策等,上述种种因素将不可避免产生如下各种风险。(一)现金停留期间被盗抢的风险。加油站目前现金结算比重依然很大,在一些偏远且网络不发达地区,绝大部分交易以现金形式进行,个别油站现金营业款占日营业额比例高达70%,如此巨量的库存现金即使放置保险柜中,若不能做到每天及时上交银行,将会加大被盗抢后的损失,降低库存现金是资金管理的首要任务。(二)油站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容易出错风险民营油站多个系统独立运作,如油品(POS)销售系统,便利店商品销售系统,发票系统,IC油卡充值结算系统和银行刷卡交易系统。系统间缺少关联,信息不共享,无法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的闭环运行,一笔业务分别在割裂的多个系统中操作,不仅导致操作效率低下,数据核对不准确,而且容易产生各种误操作乃至舞弊情况的出现。(三)现金折扣风险现金加油和油卡加油相比会存在一定现金折扣优惠,因此油站员工会冒充客户办理多种油卡,在处理现金客户加油时收取客户现金,同时用油卡为客户加油,赚取价差,为自己谋取不当收益从而损害企业利益。(四)人员招聘,选拔不严导致员工不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容易滋生弄虚作假,监守自盗行为,乃至于外部人员勾结,曝露油站资金情况,加大资金被盗抢的风险。(五)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赊销是一把双刃剑,为占领市场,发展赊销客户会加大坏账损失的风险。做大做强,走规模扩张之路是企业发展壮大战略之一,但是在未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前提下而随意新增赊销客户或擅自扩大赊销额度,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坏账损失。

三、加油站资金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降低库存现金被盗抢的风险,可根据客观情况作出相应的控制。针对油站分布距离银行远的现实情况,现金送银行不安全,需要与开户银行协商或聘请有资质的押钞公司提供上门收款服务,从而确保营业款安全、及时送缴银行,进而降低现金留存油站的金额,将被盗抢的损失降至最少;建立库存现金限额制度,明确超限额送缴银行的操作。对于现金交易量大或库存超限额的油站必须每天都安排银行收款,现金交易量少的油站可以降低缴存银行的频率。(二)加大操作软件的研发投入,实现油站和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数据及时传递。对于加油站现场而言,实现各系统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销售、收款和开发票系统间无缝连接,闭环运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记账,避免或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致性和准确性。对于上级管理部门而言,应该引入OA系统,将加油站现场各操作系统接入OA系统,实现各项信息实时共享、监控,随时掌握加油站资金、销售、各项库存情况,同时将部分开户、开卡、办券和采购的审批权限放置上级管理部门,加大跨部门内部牵制力度。(三)严把油品优惠卡开卡操作,设置分级授权。将开卡在审批权限放置管理部门,油站现场只是执行客户的开卡申请并提交开卡资料送审的操作,确保优惠卡开立的真实性,杜绝站内员工自行开卡的行为,降低员工套取现金折扣的机会。(四)严把油品赊销卡开卡操作。赊销客户资质审核不严,信用额度设置不合理,都会导致坏账发生,可以考虑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控制:1.事前审核:根据公司订立的开户政策,对于新开客户需要做好开户前的信用调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让客户提供担保、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关注客户资产质量、对外欠款情况、注册资本实缴情、客户盈利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从而给出合理的赊销额度和账期。2.事中监控:要通过销售日报表密切关注客户的赊销是否超信用额度,是否有超期欠款,一经发现超标情况立刻暂停该客户赊销业务,待客户回款后才恢复客户的业务。3.事后追责:对于超信用政策的客户,必须停止与客户正常的业务往来,敦促客户回款,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4.每年年度结束后需要对已授信的客户财务状况和付款及时性进行重新评估,及时调整客户的下一年度的信用政策。(五)大力推广非现金结算支付方式。除银行卡支付方式外,在网络通畅的站点增加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方式,另外也可以推广预付IC油卡的业务等交易方式,降低现金交易量。另外对于连锁型的加油站,需要及时加强区域间客户加油信息的归集及共享,避免赊销或预付IC油卡的客户利用油站间信息归集数据不及时,变相加大赊销额或恶意透支。(六)严把用人关。招聘时要切实做好背景调查工作,加强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能确保油站员工按照规章制度切实执行,从而减少员工舞弊可能。重要岗位人员的任用如站长和收银员,还需要不断加强法纪和风险教育,让其意识到资金安全的重要性,此类重要岗位还需要进行定期轮换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严厉追究油站员工“监守自盗”的法律责任。(七)加强财务部门对营业资金监督。财务部门对油站营业资金监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销售系统,确认油站上报销售收入和系统销售收入一致;其二,通过油站每天上报的销售日报表和资金结算日报表,确保销售收入等于资金结算收入,上述两份表格存在如下勾稽关系:销售收入=资金结算收入=“银行POS刷卡款\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款”+“IC油卡预存款”+“赊销款”+“现金营业款”,该现金营业款应该等于送缴银行款。负责审核报表的财务职员应该熟悉表内数据的勾稽关系,对异常数据具有职业的敏感性。重点关注销售收入和资金结算收入是否一致,现金长短款是否在公司规定的范围内,缴存银行的现金回单是否及时收到等。(八)建立严格在油品和商品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和赔偿制度。通过交接班库存管理制度,明确各班库存异常损耗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通过异常的损耗掩盖管理的漏洞或人为的操作,降低物资资金被侵占的风险。(九)完善加油站资金管理制度及流程。明确加油工只负责加油操作,所有收款业务由收银员负责处理,站长统筹管理并负责监督工作的落实;执行限额投币制度,百元现钞随时投入保险柜,收银柜现钞不超2000元;做好班结、日结资金交收登记工作,及时核对班结收入和资金收入差异,查找差异成因,及时发现问题,明确责任归属;及时整理好应上缴银行现金等资料并存放于保险柜中,以备银行或押钞公司上门收款所需;保险柜钥匙和密码需要由当班的收银员和站长分别保管等。(十)加强安保配套设施。在油站出入口、保险柜上方等关键位置加装监控摄像头;与当地主管派出所加强联系,安装报警器和直联派出所的报警系统,起到阻吓歹徒的作用;给加油站购买现金险,降低资金被盗抢后带来的经济损失,转移风险。(十一)强化油站内部控制,合理设置岗位,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1.加油和收款岗位分离。2.卡券和赊销业务申请和审批岗位相分离,油站现场只负责受理客户相关业务申请,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资料复核和业务审批开通,日常监控和预警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3.各职能部门各施其职,加强加油站现场监督工作。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监控和巡检工作;财务部门日常主要对油站的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缴存银行,应缴额和实缴额是否一致进行监督。财务部门还需定期对油站进行实地资金盘点,盘点时需暂停站面所有业务运作,盘点内容包括库存现金,油品和小商品,将实盘数和系统中对应的销售收入和油品、小商品库存数核对,确保现金长短款和油品库存差异在规定合理的范围内,对不合理的差异需要立刻上报管理层,并需要现场站长查找原因作出合理解释。另外,也需要核对小商品的库存账面数和实际数的差异,防止已实现但是没入账的销售,形成账外资金。

四、结语

总之,加油站经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结合内外部环境,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资金管控制度,将资金管控制度融入油站日常管理和运作当中,全员参与,落实岗位责任制,树立资金管控意识,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王金凤等.石油销售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1(07):16-18.

资金风险范文篇3

关键词:企业;资金风险;把控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不断增长。在“资金为王”的现代社会,为了保证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资金管理,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资金风险把控工作。企业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因此,企业应当重视资金风险把控工作,确保内部资金安全,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资金动力。

一、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筹资方式欠缺合理性。对于企业而言,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资金链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有些企业在开展业务时,不具备坚实的内部资金链,需要在实际中通过筹资方式获得资金。一些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如果选择了不合理的筹资方式,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资金风险。比如,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量举债筹资,虽然为企业发展带来了一时资金,但是企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利息;这些企业在发展中,一旦业务项目没有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很可能无法偿还债务本金,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破产风险、法律风险等,还会降低企业信用,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预算估算管理缺乏科学性。预算估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对内部的资金进行预算估算,进而合理分配资金。同时,科学的预算估算也能很好的降低企业内部资金挪用、滥用等风险,实现企业资金使用的最优化。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估算管理制度,缺乏对资金的管制与约束。例如,一些企业没有严格按照预算估算进行财务管理,也没有对预算估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企业内部存在较大的财务漏洞。一旦这些漏洞被发现,就已木已成舟,不能及时补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当以更高要求,开展财务资金预算估算工作。(三)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财务人员作为企业资金风险把控的一线人员,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资金风险管控的质量。随着新经济时代下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不断加强,财务人员应当具备更高水平的业务素质。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还应当具备财务风险把控能力。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都不具备良好的风险把控能力,存在职业技能偏低、预估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风险。

二、加强资金风险把控的措施

(一)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筹资决策中的核心问题[2]。因此,企业在筹资之前,应当选择合适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风险。笔者认为,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应当对企业综合能力进行合理的预估:一方面,企业应当估算发展业务所必须的资金量;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合理计算内部的资金偿还能力,根据偿还能力合理筹资。企业在自己的综合实力之上,确定筹资金额,避免因偿还无力造成的资金风险。同时,企业也应当对项目预期收益进行合理评估,避免资金无法回笼,造成内部资金流通不畅导致的资金风险。目前,企业在筹资时,可选择的方式比较多,例如企业自我积累、借款筹资、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每种筹资方式都有自己的利弊,而把控资金风险,就是从众多的筹资方式中,权衡轻重、得失,进而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在满足企业内部资金链需求的基础上,实现风险把控,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二)完善资金预算估算。完善资金预算估算,是企业在筹资、用资的过程中,通过预算估算工作,确保资金用到合理的地方,减少资金占用挪用滥用风险,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一套完善、科学、行之有效的资金预算估算制度,应当包含资金范围、资金调度、销售收入、补贴收入、资本支出(土地、房屋、设备、工程款)、材料支出、薪资支出、经常费用、异常情况说明等内容,需要资料提供部门、会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共同配合。同时,企业在制定资金预算估算制度时,还应当设立一套配套的监督考核制度,通过有效的监督,强化责任落实,确保资金预算估算制度的落实,进而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三)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的财务人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风险。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影响了企业资金管理工作质效,因此,企业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措施,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做好培训工作。通过内部培训、职前培训、专家培训等方式,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其次,做好招聘工作。企业应当在招聘时,就招聘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人员,打造一支专业的财务人员队伍,从而从根本上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最后,做好考评工作,企业应当设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人员考评机制,通过考评和奖励,强化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时,企业财务人员也应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多和有经验的同事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多在工作之余钻研一些专业的财务知识,通过长久的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能力。

三、结语

企业资金风险把控,是企业顺利开展生产经营的保证,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财务管理中,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完善预算估算和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方式,不断提升内部资金把控水平,进而降低企业资金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丽.浅谈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J].冶金财会,2009(10):26-27.

资金风险范文篇4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资金风险;内部控制

一、引言

资金风险一直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不仅关系到房地产项目的顺利进行,也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安全和生存安全,是评价房地产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标准。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开发周期长,资金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资金贯穿于房产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整个项目将面临停工、甚至烂尾的风险。2016年以来,随着一线城市“地王”频现和二线热点城市的火爆,土地成交价格不断刷新历史新高,“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此起彼伏,并且在金融杠杆的作用下,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迅速上升,识别和控制资金风险再次成为房地产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房地产企业资金风险及成因

通过分析房地产企业资金风险的成因,将资金风险归结为投资过程的资金风险、开发过程的资金风险以及销售过程的资金风险。

1.投资过程的资金风险

投资过程的资金风险是指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发生决策失误或者受到某些突发情况而导致资金收回困难的不确定性。房地产项目一般由投资决策开始,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收益和投资目标的实现。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根据项目的市场定位、开发周期、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资金筹集能力,有针对性底进行土地购买。同时,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盈利预测,制定资金筹集计划,合理配置资源,完成开发任务,实现预期收益。但是,项目开发的成败、市场反馈是否能达到预期,是受到项目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市政规划、政策导向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的。例如:一个房地产企业拟购买一个地块,其所处位置为城市郊区,地理环境优越,且临近交通主干道,交通优势明显。该房地产企业经分析评估,果断把握机遇购买了该块地,进行别墅开发。但在开盘后,却没有如预期所料受到市场的追捧,反而成为了冷盘。经过仔细调查,原因为:在政府规划中,该地块附近要建设一座变电站,因担心受到辐射及磁场等影响,市民没有对该楼盘表现出兴趣。该投资因未对周边规划设施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和尽职评估,造成了企业重大投资失误,发生了投资过程的资金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

2.开发过程的资金风险

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过程也是一个筹集资金的过程,需要对持续的现金流管理和风险加强控制,从筹资和现金流两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开发过程的资金风险是指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大,需求时间较为集中,存在资金链断裂等不确定性。筹资方面,房地产企业需要获得持续的资金流入,以满足开发对资金的不断需求。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保证资金筹集渠道的畅通与稳定,并支付适当的资金筹集成本。例如:某房地产企业正在开发一个项目,资金需求的数量大且需求时间较为急迫,按照预先制定的筹资计划和筹资工作准备,预计可以满足需求。但是由于资金提供方的原因,该笔融资延迟了时间,而该房地产企业未事前做好其他备选方案或者防范预案,此时,房地产企业就面临筹资不稳定带来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不仅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将面临停工、烂尾的风险。现金流管理方面,房地产企业在取得筹资之后,应对已到位现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若管理不到位,一方面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另一方面还会出现资金闲置、资源浪费的情况,过犹不及,从而增加企业的总整体资金风险。例如:某房地产企业面临多项目同时开工的情况,虽然筹集了足够的资金且已全部到位,但是由于相关人员对项目开发周期不熟悉等原因,在配置和使用资金时不够合理,出现了紧急的项目资金短缺,非紧急项目反而资金富余、闲置,同样使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风险。还有一种情况,即资金到位的时机不合理,如果资金到位过早,也容易导致大量资金闲置,造成不必要的筹资成本支出,形成另外一种未能合理计划与配置的资金风险。

3.销售过程的资金风险

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过程也是资金回笼的过程,主要指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资金回笼未达到预期,且超过房地产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对企业后续发展也将产生不确定的影响。例如:某房地产企业在开盘之后,为了促进去化库存,或考虑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在未对成本进行详细测算的情况下,盲目跟随促销策略,降低价格、减少收入,使自身利润收窄。该情况看似完成了售楼的工作,但是回收的资金不能覆盖投入的成本,实质上直接造成了企业亏损、效益降低,增大了企业偿债压力和可持续经营的压力,形成销售过程的资金风险,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同样是非常不利的。

三、内部控制措施及建议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为一体,内部控制应以风险为导向,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对风险的预防与管控。房地产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规避资金风险,提高防范资金风险的能力。通过分析、识别资金风险的成因,房地产企业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措施,对资金风险进行规避和有效抑制,或将资金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阀值之内,以确保资金安全。上述三个过程的内部控制措施及建议如下:

1.建立健全投资决策机制和评估机制房地产企业在投资过程的资金风险主要是指投资决策的失误导致资金投入的风险增大,资金回收难度增高。为了应对这种风险,房地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各种决策和评估机制,规避风险:一是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从制度设计上规避可能发生的决策失误,并实施问责与追责;二是建立前期投入资金预算制度,科学分析与测算,在保证项目开启和资金投入风险之间寻求平衡,追求资金效率和投资效率;三是结合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经营历史和经营特点,开发投资项目的评估模型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类型设定不同的风险阀值,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期在项目池中遴选出好的项目,从源头上保证投资资金风险的最小化。

2.科学编制筹资计划和资金分配计划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的资金风险,应适时拓展筹资渠道,以保持筹资的稳定性、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根据投资计划、工程计划、采购计划,以及各项进度、节点等,设计筹资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工程付款计划,科学设计筹资节奏和资金使用,做好紧急情况预案,既保证资金需求,又减少资金静止成本,总体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3.建立成本测算及盈利预测机制房地产企业进入销售过程,是一个成本利润回收的过程,也是资金回笼的阶段。建立成本测算及盈利预测机制,盈利预测机制中包括定价策略,准确测算收支,不仅有利于沉着应对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避免定价过低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偿债风险,实现企业利润,同时也是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内部运营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因此,房地产企业既要避免盲目促销而稀释回流资金,又要合理运用营销手段,做到有的放矢,促进资金的高效回笼,最大程度降低资金的回收风险。

四、总结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回暖,房地产企业对于资金风险控制越来越重要。通过分析资金风险的成因,将资金风险归结为投资过程的资金风险、开发过程的资金风险以及销售过程的资金风险,我们建议房地产企业应该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投资决策机制,降低决策风险带来的资金安全;因地制宜编制筹资计划和资金分配计划,提高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的能力;开源节流,通过建立成本测算和盈利预测机制,以及定价机制,规避资金风险,促进房地产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

作者:鲍海平 单位: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资金风险范文篇5

关键词: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控制

1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失真。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第二,监控不力。大中型企业中,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往往是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第三,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2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投资风险分析。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现象,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一个企业的风险会传导到另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风险可能会使其他部门遭受损失,产生风险传导的连锁效应。因此,本文所讲的组织风险传导是指风险在组织内部的多个相关利益单位之间进行传递和影响。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最终破产也是不足为怪的。

第二,资本运营分析。在资金营运方面,企业集团流动资产中,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的问题。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将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第三,收益分配分析。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外,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一,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按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对外担保权、对外投资权应进行严格地限制,而且应配备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第二,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企业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理念,建立健全以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决策制度。资金筹措包括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诸如趋势预测、销售百分比、定性预测等资金量预测方法。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分散筹资风险,做好事前控制。

第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率性、收益性。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述作用。如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也可以通过建立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由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第四,推行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中采用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资金安排,增强现金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科学预测预算年度现金收支、结余与不足,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

第五,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企业要积极开展存货和应收款项的清理,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长速度,加快存货及应收款项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努力推进精益生产,加快生产环节的物料流转速度,减少过程积压。做好销售预测,坚持以销定产,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合理库存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现金回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第六,建立预警监测机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从资金供给、资金投放、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认真分析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资金风险范文篇6

关键词:企业资金;风险防范措施;财务创新管理

一、突出资金风险控制,降低债务违约风险

成立资金风险管控领导组。定期研究全公司投融资计划,平衡资金收支,解决运营供需矛盾;对内协调产销资金周转,对外协调银企合作,确保资金链安全。建立信贷资金(债务)风险排查和应急预案机制。定期对每笔借款、信贷业务、担保业务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掌控风险点、风险环节,排查风险因素,做到提前预警。严格遵守集团公司“资金管控十条”规定,增强法人意识,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债务违约应急预案,有组织、有步骤、有方法地协调解决债务违约事件,降低债务违约风险。确保资金管控到位、调度合理、营运畅通、有序,把保利息支付、保资金链安全防在首位,将债务违约行为设定为资金管控“红线”,定期报告。建立逾期违约惩罚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全面强化资金管控,确保资金有序衔接

加大债务风险监测、管控力度,对负债率高的企业实施负债率和负债规模“双重控制”。避免因各种还贷和付款周期资金短缺而造成的正常生产经营困局和投资风险。着眼与全年各时间段的现金需求量和现金净流量,参考合同付款、收款约定条款,结合合作银行续贷合同审批、付款等环节因素,制定并完善科学、合理、周全且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还本付息模式,实现资金有序衔接、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三、打好旧欠清收战役,盘活存量资金效益

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资金管控十条”措施,清欠工作继续执行“列明细、定比例、回现款,硬考核、真兑现”的管理办法。完善年度旧欠清收实施方案,重申集团旧欠清收四条规定,一是年度清欠任务未完成的单位,扣发当年班子成员奖金;二是以前年度预付账款、应收账款请受不利,不予新核增信贷资金;三是清欠数据存在舞弊,暂停该单位有关一切资金审批;四是发现和掌握违规动用资金并造成重大资金风险损失,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对事实认定的违规违纪使用资金问题要立案处理,要件件落实、件件回应。对重大违纪要公开处理,并向上级部门请示报告。

四、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助力精细化发展

以资金预算为切入点,树立“花钱必须有预算,没有预算不能花钱”的理念,构建“年预算、季平衡、月计划、周安排”资金预算体系。在资金预算编制上,要求各单位本着“量入为出,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的原则,准确全面核算,细化预算编制,严格控制各项预算资金支出。在资金预算执行上,认真编制资金预算月度计划及资金支付周计划,按照规定程序报上级单位审核后执行。同时严格执行“保重点、先急后缓、按比例、分批次”的原则,预算资金优先保证刚性支付。严格审批预算资金支出,对未纳入预算的资金、超预算资金一律拒付,杜绝资金浪费,保证资金合理、统筹调配,确保维持生产经营最低现金流量。做好融资预算审批,流程控制,结果监督,严格投资计划,防范资金风险。经营企业要全面实施成本预算管理,对标历史同期和成本领先单位,完善成本分析方法,合理确定降本目标,做好全过程控制,细化成本核算,明确成本考核责任,提高预算实施效果,完成降本降费指标。强化可控费用预算审批,合理安排行政开支,深层次控制浪费,严格“三公经费”支出,力争完成可控费用压缩目标。完善资金预算,特别是资金预算的编制与审核、执行与调整、分析与考核的管理。以资金管控为核心,找到着力点,防住风险点,提高财务管控执行力,真正做到制度落实到位,预算管理到位。实现资金预算逐步由统计型向管控型迈进。

五、不断完善财务分析制度,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在细化经营分析和资产分析的基础上,要强化成本费用分析,不仅要纵向分析、横向分析,更要运用要素分析、因素分析、对标分析、弹性分析等分析手段,多角度,深层次进行剖析,落实成本精细化管理。煤矿成本分析要结合产能、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相关因素,与历史同期比较,与行业先进企业比较,找出差距。依据成本构成要素,找出成本控制关键,发现问题。挖掘降本降费潜力,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使财务分析成为财务活动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参考。

六、强化财务核算基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会计工作质量评价和会计岗位规范操作实施,落实会计工作和岗位操作的长效机制。强化领导,分级组织、逐级验收、全员参加、人人达标。分类管理、突出重点、规范为主,整改为要。对存在风险较大的单位重点督导风险管控,对基础工作薄弱单位重点督导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对重点环节、重大问题、重要岗位管理下管一级。既要规范具体事项,也要梳理工作中的问题,查找工作漏洞,完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财务管控的长效机制。坚持促进工作、防范风险的原则,规范日常财务工作。全面强化财务三基工作,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会计体系建设,深化财务战略实施的指导思想,举办形式多样的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竞赛,通过人人参与,层层选拔,考核个人业务能力和团队协同能力,夯实企业会计规范化管理基础。

七、开展银行账户清查,强化存款票据管理

进一步加强银行账户监管,对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和授权;加强银行承兑汇票统一保管,逐步取消纸票,全面实施电票,对承兑汇票的统一保管和使用作出新规定;加强规范和执行“三重一大”重的大额资金使用的决策流程。

八、加大闲置资产的盘活处置力度,实现资产高速、高效运转

充分利用和盘活企业闲置资产,提升企业资产效率。组织系统的闲置资产调查活动,摸清资产底数,完备资产统计台账,明确账实情况;多措并举,提出闲置资产盘活处置方式,通过合理调剂、资产租赁、修理复用、拍卖变现、申请报废等手段盘活闲置资产,促进现有资产高速、高效运转。

九、落实财务决算问题整改,促进整改成果转化价值

要高度重视财务决算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关注函、警示函和问题通报,认真自查,提高认识,积极整改。深抓企业经营和管理问题,制定措施,着力推进,限期解决。通过财务决算整改工作,强化并建立业务风险管理机制,防范贸易企业营运风险。推动内部规范运作,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十、加强税务风险防范,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以国家“放管服”改革、营改增由点到面推开及减税降费为契机,仔细研究国家各项税收法规及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务风险防范,做好税收筹划,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节约税收费用。建立健全“税企共治”制度,完善税企对话交流机制、重大问题协商机制、税务风险防控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涉税风险。

十一、规范贸易资金、对外担保、对外投资管理,防范诉讼风险,确保企业正常经营

资金风险范文篇7

关键词: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控制

1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失真。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第二,监控不力。大中型企业中,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往往是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第三,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2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投资风险分析。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现象,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一个企业的风险会传导到另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风险可能会使其他部门遭受损失,产生风险传导的连锁效应。因此,本文所讲的组织风险传导是指风险在组织内部的多个相关利益单位之间进行传递和影响。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最终破产也是不足为怪的。

第二,资本运营分析。在资金营运方面,企业集团流动资产中,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的问题。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将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第三,收益分配分析。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外,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一,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按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对外担保权、对外投资权应进行严格地限制,而且应配备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第二,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企业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理念,建立健全以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决策制度。资金筹措包括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诸如趋势预测、销售百分比、定性预测等资金量预测方法。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分散筹资风险,做好事前控制。

第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率性、收益性。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述作用。如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也可以通过建立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由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第四,推行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中采用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资金安排,增强现金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科学预测预算年度现金收支、结余与不足,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

第五,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企业要积极开展存货和应收款项的清理,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长速度,加快存货及应收款项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努力推进精益生产,加快生产环节的物料流转速度,减少过程积压。做好销售预测,坚持以销定产,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合理库存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现金回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第六,建立预警监测机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从资金供给、资金投放、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认真分析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资金风险范文篇8

一、风险表现

1.资金使用违规,存在“流失”风险。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单位和个人法规意识淡薄,纪律观念不强,近年来经济违法违纪案件有所增多,涉案金额不断增大,给部队造成极大的损失。一是人员职务犯罪。极少数财务人员面对收入的反差和利益的矛盾,心理不平衡,意志不坚定,钻资金监督不力、内控制度不落实的空子,大肆侵吞资金:有的挪用公款,填进股市、“黑洞”;有的瞒上欺下,擅自缴存、转移资金,挥霍一空;有的甚至收不入账,据为已有,贪污资金;有的与不法人员勾结,骗取单位资金。二是违规存储使用。一些单位和个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无视法规制度和财经纪律,违反规定存储和使用资金:有的单位为高额利息所动,违规在非国有商业银行甚至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设账户、存储资金,这些金融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能由于经营不善或者实力不济出现支付风险;有的个人为高额回报所动,违规将资金借给其他单位或者合伙做生意,而这些资金大多有去无回,造成资金流失。

2.资金管理不善,存在“占用”风险。一是资金存储结构不合理。一些单位不顾资金周转的实际需要。大量存储定期存款。活期与定期存款比例失衡;有的甚至将维持性周转资金存为定期,使越来越多的资金由活期转为定期,由短期转为中长期,由“动态”变为“固态”,影响了单位的资金周转保障。二是资金监管工作不到位。有些机关事业部门为了小集体的局部利益,部分事业经费的分配不纳入财务部门统管。直接对下分配。导致一些应该纳入预算的资金被无偿占用。

3.资金运行低效,存在“贬值”风险。一方面,由于供应渠道不够畅通,拨款方式不够科学,资金调剂不够合理,保障重点不突出、时效性差,资金利用率低。甚至拨款和使用脱节,造成一些单位大量资金闲置,而一些单位急需的资金又迟迟不能到位,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尤其是各级机关大量结余资金长期闲置,不能及时转化为部队建设的保障力。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随着物价不断上涨,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部队存量资金逐渐贬值。

二、防范措施

1.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资金监管队伍建设。人是事业之本,加强资金监管人员的管理,是管好资金的根本。一是要把好选人用人关。各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人要选好资金管理人员,不仅要把负责任、有能力、思想好、素质高的人员选到资金管理工作岗位上,还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人员的法纪教育和业务培训,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对资金管理规定的认识,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应对风险挑战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有条件的单位,可实行会计委派制,将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从而减少资金管理过程中单位领导的行政干预,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行为。二是要注重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是资金安全运行的保证。要结合部队理论学习和教育整顿,通过典型事迹学习,引导广大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积极进取意识,做到坚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职责。利用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促进各项管理规定的落实,自觉抵御资金安全风险。三是要加强对资金审批权力的约束。事实表明,少数单位违规运作资金,单位领导参与或者授意进行的占了较大比例。因此,必须规范领导理财行为。提高资金管理使用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防止滥用职权。要强化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责任意识,明确各级领导在资金监管中的责任,对于在资金管理上出现问题的,必须加大惩处力度,追究决策者的责任,给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敲响警钟,做到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不想、不敢、不干”。

资金风险范文篇9

中国保险业资金运用是随着中国保险业发展而发展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单一投资阶段(1980年至1987年)。保险业处于恢复时期,经营主体多为综合性保险公司,产寿险也尚未分业经营,产险资产和寿险资产并没有分开管理。此时保险资金投资形式单一,基本上以银行存款为主。

第二阶段为自由发展阶段(1987年至1995年)。尽管仍未实现产寿分业经营,但投资渠道却大为放宽,保险资金全面介入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投资等领域。这一时期保险投资处于探索阶段,在经验缺乏、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宽松的背景下,出现了很多不良资产,影响了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也直接促进其后《保险法》对保险投资的严格限制。

第三阶段为严格限制阶段(1995年至2002年)。1995年10月《保险法》的实施,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制,加大了监管力度,保险资金运用步入规范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原有的综合性保险公司完成了产寿险分业经营,资金进行了分账管理,寿险业管理的资产逐步超过产险业,成为保险投资的主导力量。尽管其间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开始允许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债券现券交易,1999年5月允许保险公司购买AA+以上的铁路、电力等企业债券,10月允许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但投资渠道狭窄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加之管理经验不足和金融衍生工具的缺乏,保险资产的规模矛盾和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第四阶段为专业经营阶段(2002年至今)。随着《保险法》修订并实施,投资范围进一步放宽。2004年8月,中国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2004年10月,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2004年,国家允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并将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的比例由20%提高至30%。同时,保险公司和保监会都非常重视资产管理的专业化。保监会成立了专门的资金运用管理部,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均成立了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业的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的风险分析

尽管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工作在近几年取得明显成绩,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是与发展目标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保险资金运用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准确分析和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而造成的投资收益变动的风险。目前,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90%以上的资金投向利率敏感性产品,利率水平的变化对保险投资业务有重要影响。由于债券已实现充分市场交易,流动性很强,市场价格波动大,其价值受升息影响也最大。利率风险成为了固定收益证券(特别是国债)面临的主要风险。据估算,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债市价格将下跌5-10%。而且,升息周期的缩短也使财政、银行、企业等发债主体发行长期债券的意愿愈加减弱,市场上长期债券的供给会进一步减少,增加了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难度。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力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受证券发行人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规模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最小,其它依次是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而投资回报率正好相反。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品种日益丰富,保险资金投资债券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2005年末,我国1.4万亿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国债为3591.76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25.47%;金融债券为1806.04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12.81%;企业债券为1206.05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8.55%;次级债为820.7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5.82%。其中,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增幅大大高于国债的增幅。虽然增加持有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对改善保险业的投资效益有益,但在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保险业在增加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投资时,更要关注信用风险。

3、汇率风险

在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平安保险等公司境外成功上市后,保险外汇资产已达100亿美元,成为保险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投资中,汇率变化将引起投资收益的变化。当投资以外币表示资产时,就要承担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要认识到的是,汇率的波动还会对保险上市公司资产帐面价值产生影响。由于记账货币的原因导致的账面数据变动以不同币种表示时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升值可导致以人民币计算的每股净值小幅减少,但同时也使以美元表示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利润以较高幅度上涨,从而改善在海外上市中表现出的财务数据状况。

4、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风险

保险业务是一种典型的现金流运作业务,保险公司是资产和负债的集合体,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表现在某个时点资产的净现金流与负债的净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资产损失。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暂时的不匹配,只会影响保险公司日常赔付、投资的减少和财务的稳定性;而长期的不匹配则会导致保险给付危机,甚至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破产。在寿险业中,主要表现为市场上缺乏与寿险长期负债相对应的长期资产,导致寿险公司资产和负债失配。在产险业中,主要表现为公司为套取现金而急于抛售手中的资产产生流动性风险。

5、股票投资风险

2005年2月,保险资金获准直接投资国内A股市场,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直接和间接投资股票额度达845.6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6%。应该看到,股票市场的高收益率与高风险是对应的,加之股票市场变化原因复杂且动荡不定,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保险公司资金直接入市与高回报等同起来,因为股票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很高,投资收益率的波动也很大。

三、建立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制度

保险资金规模的扩大、投资渠道的增加、运作方式的改进,以及保险资产管理面临决定着新的环境、新的形势,进一步规范全行业的政策执行能力和投资运作行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必须采用新的办法,建立和完善新的制度。

1、改进保险资金管理,探索新的模式

加快保险资产管理改革,大力推进资产运营的专业化,组建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机构,打破原有的体制框架,形成了新的管理和运营格局。目前、保险资产管理由原来公司内部的分工逐步变成公司外部的合作,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建立保险资金管理的基本框架,确定委托人与受托人主要职责,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建立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的机制。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人,主要负责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确定资产战略配置,分析市场运行情况,选择专业投资机构,督促投资机构履行职责。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受托人,应当根据委托人的要求,优化投资组合,防范投资风险,有效地配置资产,确保安全增值;同时要按照委托合同规定,及时向委托人报告委托资金运行情况,主动接受委托人的监督检查,建立委托人、受托人职责明晰、分工合理的新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种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做到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相分离,能够形成投资操作、风险评估和内控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将有助于切实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率。

2、改善资产管理公司治理,搭建新的运作平台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越来越被国际资本市场和全球投资人看作是改善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的一个重点内容。毫无疑问,完善公司治理是增强保险资金运用行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现保险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规范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行为,基础和关键都公司治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建立不久,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服务理念、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保险资产公司作为受托人,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公司治理,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以优化股权结构为基础,以加强董事会建设为核心,以形成内部制衡机制为主要内容,从保险资产公司专业机构的特点出发,搭建有效运营的组织构架和运作平台,建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

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投资缺乏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一是缺乏符合国际惯例的计算公式;二是计算收益往往只考虑了当期的利息收益,而不包括资本增值收益和再投资收益;三是计算业绩只考虑回报,不考虑资产风险;四是业绩计算和考核以年度为单位,不考虑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导致短期行为。保险行业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防范化解资金运用中的各类风险。

4、加强投资人员管理,增加新的运作资源

制度再好,关键在于落实。建立和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制度,目的在于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积极参与金融市场改革,主动推进保险资产管理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化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一切在于人才。目前,保险资产管理的人才资源问题十分突出,需要在全行业实行开放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大力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大力培养已有的专业人员,迅速提升整个行业的人员素质和运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松男:金融分析:投资,融资和衍生创新[M]·复旦大学出版社

[2]屈丽丽:合规管理:把风险消融在管理层[N]·中国经营报·2005-12-24

资金风险范文篇10

(一)人员不足形成的风险。多年来基层行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目前县支行会计、国库、支付和反洗钱等合署办公,按制度要求和业务需要,岗位设置至少需要7人,同时《河北省国库会计管理基本规定实施细则》规定国库岗位“四个不能兼”、“四个不得参与”,要求国库岗位至少配备6人,而有的县支行综合业务部仅配备5人,造成岗位设置不合理,一人多岗、相互兼岗或“一手清”等现象普遍,很容易引起工作效率不高或违规操作等风险。

(二)人员素质偏低形成的风险。基层人民银行国库队伍整体素质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一是年龄结构偏大,据调查石家庄辖县国库人员50岁以上的占1/4,部分人员已接近退休年龄。因国库业务不断更新,部分年龄偏大的人员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对国库电子化一知半解,戴着老花镜比猫画虎做业务,很容易出现国库差错风险;二是基层国库培训方式相对落后,基本沿用“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用什么教什么,致使新上岗人员不能全面掌握国库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技能,国库内控的有效性也随之下降;三是个别国库人员不注重政治业务学习,责任感缺失,专业技能差,对工作得过且过,国库内控制度执行不严,导致工作质量不高。这些现状对国库资金安全造成较大的风险隐患。

(三)法规制度缺失风险。一是国库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自颁布实施30年以来,从未修订补充,内容陈旧,程序不细化,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改革,不利于国库职能的发挥;二是制度建设滞后存在的风险隐患。如TIPS系统仍然沿用TCBS上线前的《国库信息处理系统税收缴库业务处理暂行办法》,其中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应现行国库业务处理的需要。

(四)支付凭证潜在的风险。财政预算拨款凭证是人民银行国库为同级财政办理预算支出的支付凭证,其性能与银行转账支票基本相同,但在实际工作中,拨款凭证印制、使用、管理存在着很多漏洞多:一是拨款凭证由财政部门自行打印,凭证印制格式落后,易复制,真伪识别难;二是凭证使用管理漏洞多,没有纳入重要空白凭证管理范畴,领用、使用不登记,凭证作废随意撕毁,不回收、不登记,更不作任何账务处理,潜伏着很大的风险隐患,严重影响着国库资金的安全划拨。

(五)软件系统及网络风险。一是TCBS系统没有强制签退操作员功能,若操作员临时离岗未退出系统,系统不能将操作员强行签退,致使系统长时间处于操作界面,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二是系统操作日志内容过于简单,操作日志作为国库核算系统的“黑匣子”,通过查看日志是发现操作风险的有效手段,应该全面记录业务操作情况;三是县级国库核算系统作为一个终端,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却没有与人民银行局域网从物理上进行隔离,存在着安全隐患。

(六)监督检查乏力风险。一是事后监督模式落后。目前县级国库事后监督仍采用原始的手工监督,很大程度上靠事后监督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责任心,监督行为带有随意性、粗放性,不能有效发挥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作用。县支行国库事后监督绝大部分是兼职人员,而且,由于人员老化、年龄较大的职工因知识结构及老眼昏花等原因,难以胜任国库业务系统操作方面的工作,被安排在国库事后监督岗,其所能做也就是凭证账表装订,漏章补盖漏字补签,不能真正发挥事后监督的作用;二是监督检查不到位。部分分管行领导深入国库一线检查工作较少,定期检查有时也是让别人代查,自己签字了事;国库部门负责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存在坚持不够好或发现问题隐瞒不报等情况;上级行及其它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多数是事先发通知再实施,很少采用突击检查方式,难以了解真实情况;责任追究施之于宽,虽然各种检查发现了问题不少,但真正因此受处罚和追究的甚少,致使违规问题时有发生,重复出现。

二、国库资金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国库岗位设置的合规性。遵循相互制约、协调配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设置国库岗位,做到以岗定人、分工合理、职责分明,要害岗位不交叉,兼岗符合国库内控制度的要求。按照国库制度和国库核算操作规程相关规定对国库各岗位人员进行岗位授权,国库重要岗位人员至少2年轮换一次,并对重要岗位国库人员实行强制休假。

(二)国库制度完善和落实到位情况。以“核算零差错,资金零风险”为目标,是否健全和落实国库内控制度、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规程,建立和严格执行国库主任、部门负责人、国库主管和经办人员目标管理责任制,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高核算质量,形成人人有职责、办事有规程、工作有检查、考核有目标的内部制约机制。

(三)国库凭证控制。国库凭证的多样性和外来凭证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国库核算质量和引发资金风险,要评估是否按规定使用国库会计凭证,对外来凭证认真审查真实性和有效性,国库凭证的传递是否遵循准确及时、手续严密、先外后内、先急后缓的原则,严禁由客户传递,并执行交接签收制度。财政拨款和凭证等支付凭证要视同重要空白凭证严格管理。

(四)重要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印章、个人数字证书、重要空白凭证是否分别专人保管。1.各种业务印章由专人分别入保险柜保管和使用,日间营业时随用随拿、人走章收,营业终了打乱保险柜密码;2.个人数字证书由本人妥善保管,用毕收回,严禁出借;3.重要空白凭证专人保管,纳入表外科目核算,入库、领用、使用、作废等认真登记,每日核对账实相符。

(五)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国库各操作人员能否严格执行国库各业务系统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序时、准确地办理资金的清算、收纳、退付及库款的支拨等业务,国库重要事项由国库主管审批,杜绝账务处理“一手清”,确保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划分、留解、入库,退付及拨款准确、安全办理资金清算。

(六)事后监督的有效性。评估是否设置专职国库事后监督岗,未参与国库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最晚次日上午对上一工作日的国库核算业务进行全面审查,逐笔核对凭证及附件、往账清单、日终业务汇总核对单等,确保账、表、凭证相符。

(七)内外账务核对相符。是否每日将凭证、账、表等进行勾对,确保账账、账簿、账表等相符;是否按月与财政、税务、集中支付行进行账务核对,签署对账结果,对账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切实处理。

(八)系统及网络的安全性。各级别操作员是否使用自己的用户身份上机操作,按照分配的权限范围进行操作,对自己用户口令的安全负责,口令设置要复杂,按月更换,业务处理完毕或临时离岗必须及时签退用户,调离时冻结其用户代码。国库核算系统网络应与内联网实行物理阻隔,防止内联网侵害造成核算系统网络无法联接或恶意攻击。

(九)检查监督情况。是否坚持国库主管每月、主管行长每季、国库主任及纪检部门每半年或不定期突击对国库工作进行全面实地检查,监督检查应突破简单的账平表对,要把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涉及资金出口的业务进行重点检查,突出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达到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的目的。

(十)人员素质管理。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发挥其应有作用,关键取决于国库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针对短期内不能解决县支行人员不足、年龄结构老化问题的现实,必须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国库队伍素质。

三、国库资金风险评级

国库资金风险评级是指管理者根据风险评估内容,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确定国库资金是否受险以及风险程度,根据风险评估分析对国库资金风险情况作出A、B、C、D四级定量评级。设置评级定量项目为15项:(1)国库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过硬,能熟练准确办理国库各项业务;(2)岗位设置及授权合理、相互制约、责任明确;(3)能认真执行总行及上级行制定的国库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4)结合实际,健全内控制度,落实到人;(5)国库凭证真实性和有效性,传递手续严密;(6)将财政拨款和退库等支付凭证要视同重要空白凭证严格管理;(7)印章、个人数字证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符合制约原则,遵循“谁保管、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8)业务操作规范,账务处理无“一手清”现象;(9)资金支付把关严密,符合国库资金清算相关规定;(10)事后监督人员熟悉业务,并能在事中对资金支付进行适当控制;(11)按日进行内部账务核对,按月与相关部门对账;(12)操作员口令密码安全意识强,离岗及时签退;(13)审查系统日志,是否有异常操作;(14)网络实行物理阻隔,计算机网络正常。

四、国库资金风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