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2:29:19

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范文篇1

一、提供契机,促进主动学习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先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同学把课前准备的直径不同的四个圆,通过量、绕、滚的方法测量出各圆的周长,再用计算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各小组填好一张报告表,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胸。这样把学生推到探索新知的“第一线”,向学生提供探索的契机、设计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途径。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索问题,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创设情境,促进主动学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造情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我让一位同学上台来给全班同学当模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能否找到使这位同学左右完全相等的一条直线?先让学生找出眼睛、耳朵等的对称轴,学生发现鼻梁这条直线就是这位同学头部的对称轴,再找手、脚等的对称轴,然后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激起了大胆探索的兴趣,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运用迁移规律,促进主动学习

迁移规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贮存于大脑之中,而是最终要化为能力,去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这要通过迁移来实现。数学知识中相似点越多,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内容时要尽量揭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

例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就把以前学过的工作问题的应用题知识迁移到工程问题中来。我先出示了三道工作问题的应用题作为准备题,让学生在解答准备题时先复习运用下面的三个数量关系式: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解答好准备题后,我把题中的工作总量的具体数值去掉,变成了三道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时再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工作总量,把它看成一个整体,用单位“1”来表示,再根据第二个数量关系式得到工程问题的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学生理解了工程问题的特征就是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接着就引导学生利用数量关系式对照准备题的解题思路把三道工程问题解答出来。运用迁移规律教学,不仅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工程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而且有利于把数学知识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迁移规律,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运用操作实验法,促进主动学习

运用操作实验法可以让每位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来,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变“师生关系”为伙伴关系,减少压力,增强协调、合作的和谐气氛,也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好胜心,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可感、可知,生动有趣。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将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边操作边判断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并把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写成连乘式,再用数块数的方法说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都争着汇报不同的试验结果。教师用板书记录下各种结果:

长宽高

3×2×2

6×1×2

2×2×3

4×1×3=12(立方厘米)

3×1×4

2×1×6

12×1×1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的连乘积和体积的关系,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推理,不仅使学生理解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知道长、宽、高三个量,还牢固地掌握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五、运用自学辅导法,促进主动学习

所谓自学辅导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心理规律,以教科书为依据,借助参考资料、工具书等,学生独立或半独立地掌握新知识获得技能的课堂教学。它的基本程序是:基本练习--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新课--运用练习--当堂小结。

例如我用自学辅导法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例1:计算1/2+1/3÷2/3,

主动学习范文篇2

【摘要】大学是否有效地教导过学生如何学习与治学,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成绩很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跟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这一点对于大学来讲,教师可以改进,学生也可以改进。一方面教学要充满活力与艺术,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学会主动学习与思考,要学教互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与研究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与治学活力与艺术创新求知求用

人类知识的开启,文化的累积,社会的进步,都是不断学习和研究的结果。如何继承以往的文化和学术遗产,注意现代的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使文化与知识薪火相传,更以不断创新的治学活动,使其发扬光大,确实是教学育人应尽的责任。

教学是师生共同朔造自我的开端,因此,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学生,从师取友,读书阅历,是不可缺少的人生历程。在大学学习这一阶段,学生除了依靠教师的讲解,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建立思想。否则皆是依靠教师,就不能卓尔树立学生本人的成人理念,所谓“从人得者,俱非家珍”。因为学习或治学贵乎创新,没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就不可能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就。

作为教师,教学贵在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师生切磋,互相学习,才能决犹豫,出新意,发现新理论,提高思维判断能力。如周敦頣所云:“思者圣功之所本”(《通书?圣学》)。刘知几论思维判断的独得功夫,更为畅快明白:“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史通?自序》)。”这充分说明了治学或学习贵能思悟独得,当然这一根基,仍要建立在师生在教学中讨论和课后阅读资料上。元好问诗云:“鸳鸯绣罢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意谓所可公开的只限治学的结果,其自秘重者,乃治学之方法。古人是否秘法自重,是另一问题,然而教学与治学必重方法,故孔子云:“下学而上达。”钱穆以为“下学”即是“术”,《中庸》云:“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钱穆又认为:“行远,登高是目标,属于道,自迩、自卑则是方法,属于术。”可见钱穆的解释深得古人的深心(见钱穆著《中国学术通论》)。可见教学与治学贵乎有方法,盖由“术”以达“道”,由术以由体达用,非有“术”不可,可见方法的重要性。然而方法之难,一是在于因时、因地、因人,斟势酌理,言之不易;二则人事无常,变动不居,无一定肆应之方,究求甚难;三则术源于道,人各异“道”,人各异“术”,故无一致的方法;四则方法出于经验,经验不同,各人的方法因而各异,虽有方法,更难以传授,故元好问云:“莫把金针度与人。”实有金针不能相度的深意,故教学与治学方法,牵涉甚多方面,不是纯然的一种方法论,而应先从端正基本思想意识入手。教学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的活力,是一种艺术和热情,通过教学来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自悟能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力呢?下面,我们就从几方面来谈一谈:

1教学应首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学是一位教师精神与智慧的综合发挥,为激发教学活力,应首先从激发学生立志起,然后审己,明势,才能虚静,有恒与耐苦。因立志决定一个人的趋向;审查自己才能确定目标;明白未来趋势,以知作为;能虚能静,以作“照”“察”;才能有恒以收功;耐苦以求成。

教与学可以看成是一种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和活力。如果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教学效果就不会好——学生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下学习知识。既然教学有主动、被动之对比,那么教学的目标就是:第一提醒学生,学习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学习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学生比另一个学生更主动一些,他在知识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学生对他自己,以及对教师教的内容,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虽然严格说来,不可能有完全被动学习这回事,但还是有许多学生认为,比起充满主动的问与答,讲与听完全是被动的事。教师讲课起码必须要花一些力气,学生却只要听就可以了。学生被当作是一种沟通接收器,“接受”教师很卖力地在“给予”、“发送”的迅息。这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学的常规,实际上这种“接收”就好比是被打了一拳,或得到一项遗产,或是法院的判决。其实要想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接收”应该像是棒球比赛中的捕手,而教师应该是投手或打击手才对。

捕手在接球时所发挥的主动是跟投手或打击手一样的。投手或打击手是负责“发送”的工作,他的行动概念就在让球动起来这件事上。捕手或外野手的责任是“接收”,他的行动就是要让球停下来。两者都是一种活动,只是方式有点不同。如果说有什么是被动的,就是那只球了。球是毫无感觉的,可以被投手投出去,也可以被捕手接住,完全看打球的人如何玩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很类似。讲课的内容就像那只球一样,是被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类比的概念往前推。捕手的艺术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样地,教学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传给学生每一种知识迅息的技巧。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捕手与投手密切合作时,才会成功。教与学的关系也是如此。教师不会故意投给学生接不到的球,尽管有时候看来如此。在教学中,成功的沟通都发生于教师想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刚好被学生掌握住了。教师的技巧与学生的技巧融合起来,便达到共同的终点。

事实上,教师就很像是一位投手。有些教师完全知道如何“控球”:他们完全知道自己要传达的是什么,也精准正确地传达出去了。因此很公平地,比起一个毫无“控球”能力的“暴投”教师,他们是比较容易被学生所“接住”的。

这个比喻有一点不恰当的是:球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不是被完全接住,就是没接住。而一门课,却是一个复杂的物件,可能被接受得多一点,也可能是少一点;从只接受到教师一点点概念到接受了整体理念,都有可能。学生想“接住”多少理念完全看他在学习时多么主动,以及他投入不同心思来学习的技巧如何,即有没有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2明确教学目标:为获得知识而教,以及为求得理解而教

通过教学观摩,我们可以下一个肯定的结论:教师没有一定的种类,也没有完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就像一种天赋,教学是教师个人的特质,和技巧与练习的关系不大。作为教师最正确的方法是凭借一种方法来导引和激发学生学习。我们假设学生有自己的头脑,现在让我再假设学生想学好一门课。这门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学习的一本教科书。编著者、教师和学生通过这本书来沟通一些想法。要想成功地完成这门课,完全看教师和学生能接获多少书中想要传达的信息,并如何理解和扩展信息。

主动学习范文篇3

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物理教学,应以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把教会学生会学习作为一项教育目标,古人曾提出过闪光的教育思想“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在中学时代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并不断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的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是在当前不少师生仍然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而是热衷于题海战术,特别是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老师所讲的定律、公式就忙于做题目,造成基础知识不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良后果。在中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下面我谈一点平时怎样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做法,仅供参考。

一、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另一方面在平时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重,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即使上课讲了,学生也做了练习了,但一考试还是不懂,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诱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上《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这课时,教师可先在班级中发动学生进行猜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例如: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讲清在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主要是实验中用的控制变量法,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只研究液体密度的变化对液体压强的影响,至于液体压强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祥既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公务员之家

二、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也不习惯的,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的加以引导,要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分析解释。例如:《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提出的概念、定义和原理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对实验过程和现象也有所了解,并能作大致的分析,这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使之进一步理解,然后教师指出,并要求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应特别明确:谁是受力物体,浮力和大小,方向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浮力等,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的实质,而不致于去死背条文。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语言“译”成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例如将“钢的密度比铝大,比铅的小”,“译”成写成“P铅<P钢<P铅”;又如将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公式“译”写成“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等等。然后求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此外,物理课本中还常是一些物理术语,如“竖直”、“属性”、“状态”、“路程”等等,初中学生也是不易理解的,也需要教师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例如:“竖直向下”可理解为与水平面垂直,而学生易写成“垂直向下”则是物体垂直于与之接触的平面向下,象这种问题应通过学生的讨论,比较才能让他们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并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主动学习范文篇4

一、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能更为有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产生了兴趣,最后成为物理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节生动的CAI课,甚至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老师要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例如:在进行《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时,通过导入设计(以名曲《二泉映月》导入)、感悟设计(选朗读程度好的六位学生现场配乐《高山流水》朗诵,整体感知课文)、品析设计(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音乐,教师点拨,学生抓住文章描写音乐的优美词语理解和感悟)、积累设计(以《渔舟晚唱》为背景音乐,积累描写音乐的优美词句,完成作业,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让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要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语文,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的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以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在课堂上要时刻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东西或生字词时自己解决。例如:在讲一道口语交际题时,学生不理解“精神文明”是什么,就提醒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每课的生字词也一样,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如果有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做或偷懒,就罚他给大家讲个故事或背诵一首古诗(课外)。果然如此,以后语文课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我也从同学们的见识中增长了不少知识;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学生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不少同学在日记中提到:“语文课既轻松活泼,又学到了知识。”这样,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三、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法上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笔者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常根据实际,采用一些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如读写互动策略、原始阅读策略、自由发问策略。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把读与写割裂,读就是在教材里打滚,写就是完成单元写作任务,二者好象毫不沾边,这显然是违背了教材读写循环的阅读规律。而读写互动策略则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目的、读的升华、读的质量外化。

笔者在组织《钱塘湖春行》教学时,整个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朗读”、“从写作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和“尝试写作写景短文”三大部分。其中“朗读”部分,运用了“自读——范读——学读——比读——赛读——背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从写作的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部分,讨论了诗歌景物描写的顺序、观景的方式、所体现的季节等,从这些角度品读诗歌的景物描写特点。在“尝试写作写景短文”部分,要求学生以本诗歌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将这首诗歌该成现景短文,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这样从写作角度切入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意境、主题,是对读的有力升华。

四、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物理学家LAUE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的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主动学习范文篇5

【关键词】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导刊》载彭得昭《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求》一文,提出人的个体素质结构中的主要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等7种素质。其中的科学素质包括旺盛的求知欲(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能力)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科由于它所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即语文的科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能更为有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节生动的CAI课,甚至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幽默风趣的谈吐等。老师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例如:尝试把初中学生有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语文就在身边,再加上老师经常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例如:在进行《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时,通过导入设计(以名曲《二泉映月》导入);感悟设计(选朗读程度好的学生现场配乐《高山流水》朗诵,整体感知课文);品析设计(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音乐,教师点拨,学生抓住文章描写音乐的优美词语,理解和感悟);积累设计(以《渔舟晚唱》为背景音乐,积累描写音乐的优美词句,完成作业。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要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语文,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的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以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在课堂上时刻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东西或生字词时自己解决。例如:在讲一道口语交际题时,学生不理解“精神文明”是什么,就提醒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每课的生字词也一样,如果有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做或偷懒,就罚他给大家讲个故事或背诵一首古诗(课外)。以后语文课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我也从同学们的见识中增广了不少知识。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学生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不少同学在日记中提到“语文课既轻松活泼,又学到了知识”。这样,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三、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法上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笔者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常根据实际,采用一些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读写互动策略,原始阅读策略,自由发问策略。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把读与写割裂,读就是在教材里打滚,写就是完成单元写作任务,二者好象毫不沾边。这显然是违背了教材读写循环的阅读规律。而读写互动策略则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目的,读的升华,读的质量外化。笔者在组织《钱塘湖春行》教学时,整个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朗读”、“从写作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和“尝试写作写景短文”三大部分。其中“朗读”部分,运用“自读——范读——学读——比读——赛读——背读”的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从写作的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部分,讨论了诗歌景物描写的顺序,观景的方式,所体现的季节等角度品读诗歌的景物描写特点。在“尝试写作写景短文”部分,要求学生以本诗歌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将这首诗歌该成现景短文,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这样从写作角度切入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意境、主题,是对读的有力升华。

四、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物理学家LAUE有句名言:“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主动学习范文篇6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情境融洽师生的关系

一、尊重学生、调动兴趣

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就必须研究、掌握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实把握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也就说,我们应该以设定恰当的学习自由度为基础,实现对学生的尊重。如果一个教师不信任学生、不尊重学生,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哪怕是无意的刺激,其后果都是很严重的,将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终生怨恨。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就会结出爱的果实,恶的语言结出恶的果实。

二、情促教、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情感交流的过程。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把满腔的爱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学生喜欢数学老师,也就自然而然地喜欢这门学科了。为此,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亲近。

三、创设恰当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良好的课堂气氛来自于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巧妙地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师生的合作与情感交流;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则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但是,我们常常发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是非常困难的。

四、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钟情,让学生在清新的感知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学习方法,真正领略到数学知识的精彩,美妙和趣味。

五、用爱心和关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励功能是数学评价功能中心的一种,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改进人的行为,激发人们向更高的目标发展。激励,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求。有了激励,人的心理和生理就得到了满足,积极性就得以调动。激励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也可以是一个赞许的表情或动作,重要的是要表达赞扬、理解、尊重、体贴的情感,同时,使被激励者感受到传达的情感信息而得到满足,进而产生奋进动力,向更高目标努力。

六、让学生品尝成功

一旦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欢娱,并巧妙地加以利用,帮助学生实现“参与――成功――参与”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持续保持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热情的鼓励,都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一般来讲,对儿童的评价应该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这样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能够“掌握”,激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七、深入钻研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便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的适度,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炼而不啰唆,简明而又准确尽量做到无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使他们对所学习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使他们想学习。

八、重视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

九、掌握学生认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生年龄比较小,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初级阶段,思维水平比较低,对事物认识只能凭借直观,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理解问题的程度、水平有较大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其认识方法去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十、善于创设问题增境,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要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得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为了达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注意及时使用评价语言。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我们只要对儿童多留意、多帮助,儿童的闪光点是随处可见的,对儿童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选择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言进行鼓励。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我们也从某种恰当的角度,使评价语言变得适合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长期坚持这样的思路组织教学,就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明显增强,学生的发展日趋多元和和谐。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首先自身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解释、探究。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兴趣,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每一位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同时要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通过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当学生喜欢你的课,格外想听你的课时,学生就会喜欢你教的数学了。

参考文献:

[1]郭炳坤.注重情景创设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通讯.2005.1

[2]陈金南.漫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J].小学数学教学.1995.5

主动学习范文篇7

1、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用开放性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如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教学,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成两片(如图1),要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将两块都带去?如果只带一块,那么应带那一块?为什么?学生思考或回答问题时,已感受到:两角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判定方法。

2、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弦切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弦切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圆周角的定义三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对比体会弦切角定理的证明.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第五,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法技巧。

3、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如图2)已知⊿ABC作一直线DE交AB于E,使新作的⊿ADE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多少条?这种类型的试题是给定结论来反探求结论的条件,而满足的条件并不唯一,这类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巧妙设计而成,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归纳能力。

4、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主动学习范文篇8

辩论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将辩论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化思维品质,学会表达自我,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例如,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1.2.3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非常富有挑战性。结合现今信息社会,智能手机已经深入人心。一方面,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科技开启智能生活,出门只需要带上手机,到哪都能运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扫一扫,没有现金依然能走遍天下。另一方面,如果长时间与手机相处,又缺乏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负面影响。教材中只提到了“网络成瘾症”,而且只是作为教学补充资料阅读,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何况教材还是2003年教科版的教材,当时只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没有智能生活。因此,我们就“中学生运用智能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进行辩论,将对这一问题持相反意见的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发表各自的观点,阐述理由批驳对方的观点,加深对“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认识。学生们热情高涨,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自罗列出学生运用智能手机的种种利弊,体现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火花激情迸发。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打断双方,引导学生一体两面,辩证地认识智能手机的作用,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沉迷于信息技术工具,要合理地使用它们。实践证明,“中学生运用智能手机利与弊”辩论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欲,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敢于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这堂课,学生对“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认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了深化。

在探究思考中深化主动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让他们在探究体验中获取真知。例如,在教科版《网络技术应用》“5.1图像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中,我提供了两张相似的图片,让他们“找不同”。我鼓励全班学生进行竞赛,尽快找出两张图片间的细微区别。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又一个学生举手告诉我:“老师我找到了。”“老师,我想用Photoshop中的工具把它们圈出来。”……当学生找到不同后,我再鼓励他们思考:“如何让两张图片变得相同?”这下学生有事可做了,马上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自主探究起“选框”“填充”“魔术棒”等工具来。有的拿起课本仔细研究,有的借助于我提供的课件上的“技术支持”,有的和同伴互相讨论……通过竞赛、探究思考等活动,教师将直观、形象的活动过程移植到枯燥的常规教学中,使得Photoshop工具箱的使用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喜欢。在教师层层深入的提问下,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等一系列的过程,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实践中内化主动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

作性很强的学科,而要让学生掌握其操作,并运用自如,教师就要下一番苦功夫,让学生在做题时不感到疲惫,在实践中精神百倍。例如,在讲解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4.2表格信息加工——Excel中的数据筛选方法”时,如果用书本上的成绩案例教学生各种筛选的方法,学生会缺乏积极主动性,不太想听。于是我就采用了可能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案例。题目:有一个企业家的儿子被人绑架了,罪犯要求家属拿50万赎人,警方接到此案,迅速展开调查。根据多方调查、取证,警方锁定了以下犯罪嫌疑人特征(见“犯罪嫌疑人档案.xls”),掌握了如下线索:1.根据敲诈电话,罪犯是男性。2.听口音,罪犯应该是江苏南部或浙江一带的人。3.据学校门卫讲,接小孩放学的人身高在1米7到1米9之间。4.据另一位目击者称,曾听他的同伙叫他的名字,其中有一个“军”字。5.作案者年龄在30岁以上(包含30)。6.经过调查,此人姓张。要求:根据警方提供的线索,用excel对“犯罪嫌疑人档案表”文件进行筛选,帮公安部门找出罪犯。运用此案例,能培养学生学会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很多学生觉得警察破案很了不起,现在帮警察破案,学习起来很有动力。上述线索1包括了自动筛选的内容,线索2、3包括了“自定义筛选”中的“或”“与”两种筛选条件,线索5包括了“自定义筛选”中的“大于或等于”筛选条件,线索4、6包括了“自定义筛选”中的“始于”“包含”两种筛选条件。学生在帮助警方破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筛选的各种方法。通过这个活动过程,学生获得的对数据筛选的各种方法的体验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主动的、不容易忘却的。

在综合性活动中强化主动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安排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选定某一个学习项目,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作学习,从而在实践中通过体验、内化、探究习得知识,并有所创新,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综合性实践活动一般包括选择主题、制订计划、活动探究、制作作品、成果交流、活动评价几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最终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例如,教科版《网络技术应用》第四章《建立主题网站》采用分组选题的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Frontpage或Dreamweaver等软件创作一个有个性或有意义的网站,同时让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下面以某一小组学生的活动为例:①选择主题:这组学生对眉毛的研究特别感兴趣,所以他们决定选择“中国眉妆研究”这个主题进行探究。她们决定按照朝代的顺序从古至今进行研究。②制订计划:进行小组分工,比如运用搜索引擎搜集资料,可以每位学生负责1~2个朝代的研究,组长负责汇总。③活动探究、制作作品:学生利用学习课件和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小组协作完成。具体过程包括自主学习课件内容、制作站点、网页布局、制作网页等。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小组成员一开始的方案可能需要调整和修正,一些技术问题需要问老师,此时教师需要给予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全程参与并体验学习活动,所以学生除了可以系统地掌握建立网站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使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增强。④成果交流、活动评价:学生通过在线投票系统对优秀作品进行投票,互相交流和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并通过网上问卷进行自评和互评。综合性活动可以让学生全程体验学习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信息获取、加工、交流、创新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与创新等能力。

结束语

主动学习范文篇9

一、摸清情况,建立学困生档案

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馈效果以及出现的的学困原因。了解学困生,建立学困生档案很重要,比如是从何时赶到学困的?是因为某些知识掌握不好引起的后续性学困?还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暂时性学困?还是学校、班级、家庭中的地位情况等等。只有真实地了解了学困生的现状,才能预测学困生的发展,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学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学困生往往自卑感强,常常轻视自己,低头做人,但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如何让他们抬起头来?首先要树立信心,把认为自己智商低、头脑笨的念头打消。我们在教学中明确的告诉学生: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智力只是一个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齐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意志、信念、动机兴趣等非智力的因素,“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华罗庚小时候贪玩,成绩一般,初中就辍学了,后来靠自己的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终于在数学王国里取得辉煌的成就。还有爱迪生,小学名次属于倒数几位,是信心,意志、毅力勤奋促使他的发明一项接着一项,成了大发明家。这样的例子鼓起了学困生的信心,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原动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素质教育既要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又要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故因材施教,我在教学中设置大量的基本问题,引导帮助学困生解决,使其树立信心,在学会中会学,同时让优秀生与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建立友谊,从中认识自我,增添学习的勇气。

三、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兴趣,必定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导致学困现象的发生,故要想方设法激发学困生的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从心理学可知,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与教师的的感情密切相关。学生认为你对他好,他就会认真听课学习,这一点学困生尤为敏感,正所谓“听其师而信其道”。因此,要常置身于学困生中,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进步,使他们意识到老师是爱每一个学生的,是他们的朋友,这样的学困生才肯与老师交心,课堂教学往往能激发学困生的高度热情,点燃其心智火花,给迷茫者以希望,给彷徨者以勇气,给松懈者以力量,调动其学习兴趣,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对他们的简单提问不能厌烦,要耐心的讲解,对学困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困难,应主动帮助解决。

2.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探索

学困生往往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按照章节、课时提出的具体明确的要求:掌握什么是知识,解决哪类问题,并及时检查和矫正。课堂教学要注意运用实例和模型来讲解数学知识,如我曾让学生把方程x²-2x=0,x²-2x-1=0,2x²-5x+3=0的根与系数分别进行比较,猜想其中的规律,有的学困生也才出来啦,并能根据课本利用求根的公式证明才出规律。这样通过探索知识,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

3.让学困生在成功中进步

学困生同样存在着闪光点,教师要创造条件和环境,促使表现和转变,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曾一学年度很少考试及格。但偶尔在课堂上回答出问题,即便是简单的问题,我就当即给予表扬。从此他上课认真听讲,学习也不断进步,进入“认真——成功——更认真”的良性循环中。成绩也逐渐上升。最终考上了重点中学。

主动学习范文篇10

关键词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导刊》载彭得昭《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求》一文,提出人的个体素质结构中的主要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等7种素质。其中的科学素质包括旺盛的求知欲(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能力)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科由于它所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即语文的科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能更为有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节生动的CAI课,甚至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幽默风趣的谈吐等。老师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例如:尝试把初中学生有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语文就在身边,再加上老师经常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例如:在进行《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时,通过导入设计(以名曲《二泉映月》导入);感悟设计(选朗读程度好的学生现场配乐《高山流水》朗诵,整体感知课文);品析设计(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音乐,教师点拨,学生抓住文章描写音乐的优美词语,理解和感悟);积累设计(以《渔舟晚唱》为背景音乐,积累描写音乐的优美词句,完成作业。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要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语文,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的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以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在课堂上时刻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东西或生字词时自己解决。例如:在讲一道口语交际题时,学生不理解“精神文明”是什么,就提醒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每课的生字词也一样,如果有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做或偷懒,就罚他给大家讲个故事或背诵一首古诗(课外)。以后语文课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我也从同学们的见识中增广了不少知识。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学生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不少同学在日记中提到“语文课既轻松活泼,又学到了知识”。这样,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三、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法上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笔者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常根据实际,采用一些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读写互动策略,原始阅读策略,自由发问策略。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把读与写割裂,读就是在教材里打滚,写就是完成单元写作任务,二者好象毫不沾边。这显然是违背了教材读写循环的阅读规律。而读写互动策略则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目的,读的升华,读的质量外化。笔者在组织《钱塘湖春行》教学时,整个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朗读”、“从写作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和“尝试写作写景短文”三大部分。其中“朗读”部分,运用“自读——范读——学读——比读——赛读——背读”的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从写作的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部分,讨论了诗歌景物描写的顺序,观景的方式,所体现的季节等角度品读诗歌的景物描写特点。在“尝试写作写景短文”部分,要求学生以本诗歌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将这首诗歌该成现景短文,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这样从写作角度切入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意境、主题,是对读的有力升华。

四、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物理学家LAUE有句名言:“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