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0:39:35

主动性范文篇1

一、个体创新行为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个体创新是一个丰富却不易理解的概念,不同学者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定义,这些研究主要通过个人的特质、行为以及产出对个体创新加以概念化。Hurtetal.(1977)将个体创新定义为一种广义上愿意改变的意愿,而Jackson(1976)用人格量表测量个体的创新特质。tSlKirton(1976)认为个体存在于一个连续带之上,连续带两端分别为个体“将事情作得更好的能力(dothingsbetter)”和“以不同方式处理事情的能力(dothingsdifferenfly)”,即个体偏向于适应和创新之间的一种状态。Kirton指出适应者在现存的知觉框架(perceptualframes)中解决问题,而创新者的工作则是重建此知觉框架。另外,West(1987)所衡量的角色创新(rokinnovation)是指工作者与上一位工作者相比,个人于其工作上所作改变的量。Amabile(1982)在研究个人创造力时通过特定产品领域专家来衡量个体所制造产品的创意程度。

除了利用个人特质以及产出来定义个体创新外,还可以通过行为来定义个体创新。Kleysen&Street(2001)将个体创新行为定义为“将有益的创新予以产生、导入以及应用于组织中任一层次的所有个人行动”。有益的创新包括新产品构想或技术的发展、为了改善工作关系所作的管理程序的改变,或是为了显著提升工作程序的效率及效能所应用的新构想或新技术。

目前有关个体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智力、任务特质、工作环境以及领导行为等方面。而对于个体创新行为的心理动机因素尤其是心理授权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则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员工参与创新行为的意愿是否依赖于其心理授权程度。心理授权不同于性格特征,而受工作环境影响的多个认知或者状态,属于内在的任务动机,并产生对工作的积极倾向。在心理授权各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企业员工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行为当中。另外,由于主动性人格是在组织行为研究框架中提出的,目前关于主动性人格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工作绩效、工作和生活满意度、领导能力、职位升迁、组织变革和创业、离职意愿等方面,这些研究发现主动性人格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针对主动性人格特质与个体创新行为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把主动性人格特质作为创新行为激发过程中的调节因素鲜有涉及。因此,本文拟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

心理授权是认知的综合体,表现为企业员工受工作环境影响的多个认知状态并产生对工作的积极倾向。SprEitzer(1995)提取了来自于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以及教育学有关授权的不同学科的文献,提出了意义感、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性和影响等四个维度。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结合本研究的目的,以下我们将分别分析心理授权的四个维度以及主动性人格特质与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

中国当员工认为所从事的工作有趣且能充分体现他们的个人价值时,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更大的投入。每个个体都有一种从工作中寻求意义的基本动机,个体越认为工作有意义,就越有动力去投人工作。但是,这些意义是否能真正转化为员工的创新动力,则取决于员工个体对创新意义的感知。企业中的每个成员对于参与工作创新的后果有一定的期望,例如,获取知识、获得回报、增加技能、实现个体和团队绩效目标等。成员越认为这些期望能得到满足,就越认为创新行为是有效的,进而个体创新行为越容易产生。相反,当员工认为他们创新过程并不能实现期望的目标、没有过多的价值和意义时,就会导致团队成员创新动机缺失或社会懒惰等现象的发生,个体创新行为就会减弱。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一:心理授权的意义感有助于个体创新行为的形成。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效能感影响和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性和坚持性,自我效能水平高者倾向于挑战性任务,富有探索和冒险精神,意志力坚强,遇到困难能坚持下去;自我效能水平低者则相反。个人创新行为是将有益的创新予以产生、导入以及应用于组织中任一层次的所有个人行动。高自我效能感者能够主动并持续地进行这一活动,自我效能水平高者善于抓住机遇,主动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并敢于尝试,及时巩固和强化创新行为,善于将产生的新想法付诸于实践。而自我效能水平低者往往观念保守,思维模式较单一,缺乏自信,不敢尝试,已有的想法或观点也未能得到有效呈现。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二:心理授权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个体创新行为的形成。

自我决定性能够使得员工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和具有挑战性,从而满足员工的成就感、荣誉感。因此,自我决定性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员工具有自主性的时候,其完全能够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促进思想或者疑问在团队中的传播。因此,具有自主性的成员能够深化对彼此观点的理解和洞察,有助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新经验的积累等。Gist&Mitchell(1992)指出当员工在工作上获取更多的自主决定权时,他们自我能力的感受程度会增加。被授权的员工在工作中也能承担起责任并在工作时更加积极主动,而且更有效率(QuinnandSprEitzer,1997)。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三:心理授权的自我决定性有助于个体创新行为的形成。

影响是指个体感知到的能够影响战略、管理或者工作运行结果的程度(Ashforth,1989)。当企业员工能够有效地执行重要任务的时候,例如计划工作、协调员工或者管理人际过程,他们就会感觉到自身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并且认为自身对团队甚至组织有着重要的贡献。由此企业成员就会有必要的动机去做出恰当的工作方面的调整(Kirkman&Rosen,1997),而这种调整恰恰是个体创新行为所必需的。我们认为创新不是习惯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发生依赖于对结果或者共同目标的理解,如果员工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被动的执行,那么这样一系列的创新行动就不会发生,尤其是不会有更多的反思和行为上的修正。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四:心理授权的影响感知有助于个体创新行为的形成。

目前针对个性因素的研究几乎很少涉及主动性人格特质,Frese&Zapf(1994)则认为行动是目标导向行为,在目标设定和计划实施上,个体具有差异性,会形成个体独特的行动风格。旧主动性人格作为是一种主动改善当前环境或者创造一种新环境的行为,是对现状的挑战而不是被动地适应当前的情境(crant,1995)。但是这个概念得到较少的理论或实证关注,本研究试图基于国外已有的研究,来验证在中国这个以东方文化为主的情境中,主动性人格对于工作绩效的预测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五:主动性人格特质会促使个体创新行为的形成。

尽管心理授权作为多个积极的工作倾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过程会受到个体主动性人格特质的影响,主动性特质是个体自发地采取积极的方式,通过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去完成工作任务并实现目标的行为特征。Crant认为具有主动人格特质的个体是“相对不受环境压力的限制并且能够影响环境的变化;能够识别机会并且付诸行动;展现出主动性,采取行动,并且一直坚持到取得有意义的改变”。因此,主动性特质较高的个体较少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能够将控制作为对自己行动的激励(Eagly&Chaiken,1993)。㈣相反,主动性特质较低的个体的创新行为。更多依赖于企业政策和授权实践。因此,我们提出假设六:主动性特质对于心理授权与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所用数据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研究被试来自北京、南京、江西、重庆、兰州12个企业的员工,这些企业所涵盖的领域包括网络信息服务、汽车制造以及银行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174份,回收率为79.1%;其中有效问卷为1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3.6%。样本的分布情况如表1:

(二)变量的测量

心理授权问卷采用学者SprEItzer(1995)的原始问卷,有意义、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性和影响感知等四个维度,共12个衡量问项。个体创新行为的测量采用Janssen(2000)的原始问卷,共9个问项。主动性人格特质问卷采用学者Batemanetal.(1993)的原始问卷,共17个衡量问项。全部采用李克特7分制进行记分,刻度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不确定”、“有点同意”、“同意”、“非常同意”,所有问项均无反向计分。心理授权问卷和个体主动性人格问卷由企业成员填写,个体创新行为问卷由成员的同事进行评价。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学历、工作年限、年龄、性别等人口学变量等。

(三)研究程序

首先与参加研究单位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确定选取的员工样本。然后将相关问卷分发给部门成员和该成员的同事,所有的成员都事先进行了编号。回收问卷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以及Lisrel8.70进行统计分析。

四、数据分析

(一)相关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表2列出了各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及量表信度系数。尽管本文采用国外学者的量表,并经过了研究团队严格的翻译程序,但仍然有必要检验这些量表的信效度。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研究变量的CronBaeh’sa系数值在0.74-0.90之间,均不低于可以接受的0.70,说明这些变量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心理授权各维度之间以及他们与主动性特质、个体创新行为等总体上存在显著正相关。

在做验证性因子分析之前,我们先对量表进行了KMO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显示心理授权问项的KMO值为0.72,Bartleu球体检验结果Sig.=0.00(小于0.01),并运用最大方差法得出四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量为70.15%;个体创新行为问项的KMO值为0.892,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Sig.=0.00(小于0.01),并运用最大方差法得出一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量为60.54%。主动性特质问项的KMO值为0.812,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sig.=0.00(小于0.01),并运用最大方差法得出一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量为70.15%。以上结果均是比较理想的数值,构念结构与量表的理论维度完全一致,表明本研究的数据适合用来做因子分析。

在此后本文用软件lisre18.70分析测量概念的效度。心理授权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指标值有:x2/df=2.497,RMSEA=0.06;CFI=0.86,NFI=0.82;个体创新行为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指标值有:x2/df=2.870,RMSEA=0.02;CFI=0.91,NFI=0.89;主动性特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指标值有:x2/df=4.655,RMSEA=0.019;CFI=0.82,NFI=0.92。根据班特勒(1990)等的建议,x2/df值大于2并小于5则表示可以接受,RMSEA小于0,08时则表示比较理想,CFI、NFI的指标值大于0,9时,认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若大于0.8,模型则可以接受。因此,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具有一定的构念效度。中国

(二)回归分析

我们采用SPSSl3,O软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验证本研究的假设。本文对数据中的缺失值(MissingDate)均采用了平均值替代的方法进行处理,表3报告了运用层级回归方法对假设的检验结果。根据本文的研究设计,首先让控制变量进人回归方程,然后加入解释变量心理授权的四个维度。第三步放入主动性特质变量;第四步放入主动性特质与心理授权各个维度的交叉项。表3的最后一列标示的是模型4中变量的方差膨胀指数(VIF),所有的VIF都在普遍接近于1,范围在1-2之间,这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各个R2值以及AF值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回归模型的总体效果理想。

结果显示,控制变量中,职位和性别对个体创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解释了个体创新行为的3.4%(F=4.83,p<0.01)。在回归分析的第二步当心理授权变量放人回归方程时,模型对于个体创新行为的解释能力增加了20.6%(AF=9.240,p<0.01)。即表示在去除控制变量的影响作用之外,心理授权除影响维度外,意义、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性三个维度均对个体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假设一、假设二和假设三得到了验证,但假设四没有得到验证。为了检验假设五,并且力求在检验调节效应之前,清除主动性特质本身可能存在的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在第三步当主动性特征放入回归方程时,模型对个体创新行为的解释能力增加了11.8%(△F=23.402,p<0.01),说明主动性人格特质对个体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因此假设五得到了验证。在第四步当心理授权各维度与主动性特质的乘积项进入回归方程时,结果发现乘积项的进入使模型对员工个体创新行为的解释能力显著地增加了8.9%(△F=6.092,p<0.01)。需要说明的是,除自我效能感维度外,意义、自我决定性和影响维度与主动性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都是负数,这意味着主动性特质得分较高(低)的员工,心理授权的意义、自主性和影响维度与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相应变得更弱(强),因此,假设六基本上得到验证。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中国企业基层员工作为样本,检验了员工的心理授权对于个体创新行为的解释能力,并验证了主动性特质在员工个体创新行为的决定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调节作用。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员工是否形成个体创新行为依赖于其心理授权程度。心理授权增加了个体创新行为形成的心理因素,当团队成员感受到充分授权以后,员工感知到的意义、效能感以及自主性会促使员工形成创新行为。由于心理授权的影响维度与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不够显著,造成这种结论可能是因为样本选取的原因使得影响维度的变异过大(SD=1.05,均大于心理授权其他维度),还有可能是影响维度会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例如Janssen(2003)发现,感知到的影响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要受到组织支持感的调节。该结论展示给我们重要的管理启示:为提高员工个体创新行为,员工应有相应的心理授权感受或者体验,确保使其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性以及影响。

第二,控制了员工的人口学特征和心理授权的影响后,主动性特质使模型对个体创新行为的解释能力显著地增加了11.8%。这就说明主动性特质是员工个体创新行为的一个重要的解释变量。Bate-manetal.(1993)也指出,主动性人格作为一种倾向性的特质结构,会影响个体采取行动来改变环境。尽管有学者认为主动性人格只是五大人格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由五大人格的亚特质组成的。但MajoretaL(2006)等五大人格九个方面亚特质加起来只能解释主动性人格中26%的方差变异,因此,主动性人格特质对于创新行为的预测效果对于企业员工尤其是创新性角色员工的吸引与选拔具有重要意义。

主动性范文篇2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兴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要.我平时收集英语在社会主义建设及科学技术中起重要作用的材料,做为自己向学生反复宣传的依据,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然而提高认识只是一方面,改课堂教育学,培养学习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有求知欲。因此自青少年接触英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利用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并巩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十一至十五岁的青少年,求知欲强.视觉与听觉发展很快,善于模仿,而且辩音能力相当准确,其灵敏度甚至超过成年人,这段时期是学外语的最佳年龄。因此,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青少年这一特点,引导他们模仿正确的语音,大量进行听说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碰到有些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时,他们的情绪十分激动,但也有的学生学习上不去,甚至视学习英语为畏途,究其原因主要是过不了“单词拼读”这个关。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同教师的教学有关。如果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读音规则,通过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记单词的读音和拼法,而不要让学生不动脑筋盲目地当个“录音机”,跟着老师重复,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就可逐步克服“单词拼读”的困难,从而为巩固兴趣,进一步培养学习词汇的能力打下基础、否则,学生死记硬背,前读后忘渐渐兴味索然,缺乏信心,就更谈不上学习毅力和能力了。

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以听说为主,带动读写最后达到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熟练掌握,为了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老师要在教材上下功夫,并应用幻灯,物或自制形象生动的图片,编出有情节内容的对话.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有较高的积极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争先恐后地用英语表达要说的话.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急于纠正,更不要批评加以指责,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大胆地说话,自己去找错误,教师发现学生更正错误后,再给予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每节课都安排五至十分钟左右的日常谈话,从入学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利用表情、手势、实物教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班次、学校;说我爱学校、同学、班级、老师等。一周学两三旬,细水长流,有计划地与课文配合,按几个单元进行。随着谈话量增加,内容逐渐丰富,由回答老师的提问到连续说话。谈话方式有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个别问,集体答;大家问,值日生答。

有的根据课文提问,而更多的是无无备的即席回答。这一问一答,来;回较快,在十来分钟的时间内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同时,由于练习的句子比较多,复习的内容涉及面就比较广。在操练过程中听得多,说得快,反应起来越灵敏。在培养学生听力和答题能力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通过课堂上以1日带新,滚雪球似地逐步增加口语。练习的内容与实践量,几个月就可以看出明显的效果(1)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大加强,敢于开口;(2)课堂的外语气象浓厚.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如在学习字母阶段,本来是枯燥无味的,加入口语后,学习兴趣大增。(3)由于操练中听得多,说得快.学生活动面广,反应越来越灵敏,不仅巩固所学.而且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埋伏,可以分散难点。

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要生动活泼,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机械性的句型模仿和一些单项性的练习,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使学生对某些知识从生疏到熟练,但很难使学生开动脑筋,做到举一反三。我根据教材分析,在初中一至二年级句子种类基本出齐的情况下,教师可借助语调、手势、表情,实物讲解初一的be动词句型,将一般问句、反意问句、特殊问句、选择问句都在口语中进行练习,只要求学生理解、听懂、能根据问题回答就行。到第一册结束时,老师可将这种句子归纳在起。实践证明,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比、分析总结出对话的规律,当堂做到朗朗上口。,以不同种类的句子进行连续说话,便成为学生基本口语训练的方式之一.

三、调动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毅力

语言这东西一定要天天学,日日用,才能越学越好因此、贵在坚持,不少学生的情况都往往相反.或一曝十寒或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因此.不断了解学生的动态,听取学生的意见,帮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培养学习毅力,是学好外语的重要因素。

我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程度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培养他们毅力的主要方法。是: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具体困难.例如: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差,英语听不懂,课文读不出,学习又不甚得法。经过摸底把他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预习老师将要讲的内容一在预习时,给他们补缺(如单词读音规则,如何划分音节,怎样使用音标等)。到了课堂上,尽量给他们机会回答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鼓励他们张口,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有坚持学习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对于有些程度较好、聪明、容易自满的学生,就着重于不断提高对他们的要求。课上,让他们针对所学课文提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经常给他们难度较大的作业和问题,防止产生自满情绪,使之不断进步。

还有部分好学生反映教学速度慢“乞不饱”,这是因为课堂上给他们思维活动的机会不足,教师未能注意到刺激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未能充分开掘他们的学习智力。针对此情况,我在教学中往往为他们补充一些有利于启发思维的素材,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看图说话,复述课文。此外,我们还组织一些外语课外活动,增加课外阅读、听力练习、唱歌及演出英语剧等,补充营养,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对于那些学习不用功的学生,我也不轻易在班上批评,主要在课外从思想上启发他们认识英语对建设袒国的重要性,常与他们谈心,热情帮助他们克服思想障碍,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并经常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主动性范文篇3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经济管理科学,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验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舍弃另一方而独立存在。要想搞好会计实验教学就必须打好会计学原理的基础。但是,强调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并不丝毫意味着可以忽视会计实践这个主题。因此,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和财经类其他专业的学生应根据各年级的情况分阶段进行实验教学。第一阶段,针对学生初学会计学原理的情况,分别在“凭证”、“账簿”章节讲解结束后,着重课内实验,操练如何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等;第二阶段,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课程之后,模拟一个企业进行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作科目汇总表、结账、对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业务处理实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第三阶段,针对学生已完成大部分专业课,可进行有一定深度的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实验,主要锻炼学生处理业务的能力;最后阶段,针对毕业班学生对毕业后的工作处于既新鲜又担忧,更渴望接触实际的心理,可派其去单位进行两个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对一个工厂的信息流程的解剖,加深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实际认识,切实体会工厂内部的经济事务处理关系。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掌握更牢固,更重要的是能将枯燥的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现实,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布置弹性作业。

这里的弹性作业有两种,一种为可以不交的作业,另一种为学生自己选择的作业。第一种可以不交的作业我让学生做在准备好的自备本上,这部分作业主要是一些知识点的巩固练习,不要求学生交,我利用课余时间帮学生校对好答案后,“局部”抽查,这样做一举多得,既使学生得到了必要的练习,又让他们感觉这位老师比较有亲和力,比较为他们着想,也减轻了自己的工作量。第二种弹性作业是习题集上的练习,课本上每一章的内容在习题集上都有配套练习,但是一章通常要分好几次课讲完,那么练习也要分好几次布置,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另外为了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习题集上的练习由学生根据每堂课的进度自己完成,直至这一章讲完再统一收上来批改。这样一来,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多分几次完成作业,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还能有时间预习新课甚至提前完成作业。另外在布置作业时我喜欢用商量的口吻,如果作业较多的话,不要求第二天就交,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觉得老师不是独断专行的而是体谅他们的,以后对学生提要求的时候就给自己留了余地。通过这种充满温情的作业布置方式,使学生感觉到会计学习的过程是轻松愉快的不是严肃复杂充满负担的,同样可以取得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减少课后补课时间。

主动性范文篇4

关键词:培养、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要使学生按语言学习规律学好这门学科,我感到在英语教学中应抓住三个环节: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这是学生学好外语的前提;二要通过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教学的核心;三是图村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这是学好外语的保证。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彤成一体,自始至终贯彻于教学各个环环节。分别谈谈三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兴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要.我平时收集英语在社会主义建设及科学技术中起重要作用的材料,做为自己向学生反复宣传的依据,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然而提高认识只是一方面,改课堂教育学,培养学习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有求知欲。因此自青少年接触英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利用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并巩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十一至十五岁的青少年,求知欲强.视觉与听觉发展很快,善于模仿,而且辩音能力相当准确,其灵敏度甚至超过成年人,这段时期是学外语的最佳年龄。因此,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青少年这一特点,引导他们模仿正确的语音,大量进行听说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碰到有些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时,他们的情绪十分激动,但也有的学生学习上不去,甚至视学习英语为畏途,究其原因主要是过不了“单词拼读”这个关。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同教师的教学有关。如果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读音规则,通过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记单词的读音和拼法,而不要让学生不动脑筋盲目地当个“录音机”,跟着老师重复,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就可逐步克服“单词拼读”的困难,从而为巩固兴趣,进一步培养学习词汇的能力打下基础、否则,学生死记硬背,前读后忘渐渐兴味索然,缺乏信心,就更谈不上学习毅力和能力了。

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以听说为主,带动读写最后达到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熟练掌握,为了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老师要在教材上下功夫,并应用幻灯,物或自制形象生动的图片,编出有情节内容的对话.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有较高的积极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争先恐后地用英语表达要说的话.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急于纠正,更不要批评加以指责,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大胆地说话,自己去找错误,教师发现学生更正错误后,再给予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每节课都安排五至十分钟左右的日常谈话,从入学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利用表情、手势、实物教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班次、学校;说我爱学校、同学、班级、老师等。一周学两三旬,细水长流,有计划地与课文配合,按几个单元进行。随着谈话量增加,内容逐渐丰富,由回答老师的提问到连续说话。谈话方式有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个别问,集体答;大家问,值日生答。

有的根据课文提问,而更多的是无无备的即席回答。这一问一答,来;回较快,在十来分钟的时间内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同时,由于练习的句子比较多,复习的内容涉及面就比较广。在操练过程中听得多,说得快,反应起来越灵敏。在培养学生听力和答题能力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通过课堂上以1日带新,滚雪球似地逐步增加口语。练习的内容与实践量,几个月就可以看出明显的效果(1)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大加强,敢于开口;(2)课堂的外语气象浓厚.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如在学习字母阶段,本来是枯燥无味的,加入口语后,学习兴趣大增。(3)由于操练中听得多,说得快.学生活动面广,反应越来越灵敏,不仅巩固所学.而且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埋伏,可以分散难点。

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要生动活泼,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机械性的句型模仿和一些单项性的练习,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使学生对某些知识从生疏到熟练,但很难使学生开动脑筋,做到举一反三。我根据教材分析,在初中一至二年级句子种类基本出齐的情况下,教师可借助语调、手势、表情,实物讲解初一的be动词句型,将一般问句、反意问句、特殊问句、选择问句都在口语中进行练习,只要求学生理解、听懂、能根据问题回答就行。到第一册结束时,老师可将这种句子归纳在起。实践证明,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比、分析总结出对话的规律,当堂做到朗朗上口。,以不同种类的句子进行连续说话,便成为学生基本口语训练的方式之一.

三、调动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毅力

语言这东西一定要天天学,日日用,才能越学越好因此、贵在坚持,不少学生的情况都往往相反.或一曝十寒或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因此.不断了解学生的动态,听取学生的意见,帮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培养学习毅力,是学好外语的重要因素。

我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程度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培养他们毅力的主要方法。是: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具体困难.例如: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差,英语听不懂,课文读不出,学习又不甚得法。经过摸底把他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预习老师将要讲的内容一在预习时,给他们补缺(如单词读音规则,如何划分音节,怎样使用音标等)。到了课堂上,尽量给他们机会回答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鼓励他们张口,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有坚持学习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对于有些程度较好、聪明、容易自满的学生,就着重于不断提高对他们的要求。课上,让他们针对所学课文提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经常给他们难度较大的作业和问题,防止产生自满情绪,使之不断进步。

还有部分好学生反映教学速度慢“乞不饱”,这是因为课堂上给他们思维活动的机会不足,教师未能注意到刺激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未能充分开掘他们的学习智力。针对此情况,我在教学中往往为他们补充一些有利于启发思维的素材,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看图说话,复述课文。此外,我们还组织一些外语课外活动,增加课外阅读、听力练习、唱歌及演出英语剧等,补充营养,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对于那些学习不用功的学生,我也不轻易在班上批评,主要在课外从思想上启发他们认识英语对建设袒国的重要性,常与他们谈心,热情帮助他们克服思想障碍,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并经常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主动性范文篇5

一、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他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显示了学生对知识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根本就不想主动去质疑去探究。基于这些,我平时在上课时,总是积极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全面系统的研究教材、解读学生,正确引导学生,把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转化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去探究和创新。

1、创设激情导入,带领学生进入精彩信息世界。

对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电脑,由于他们刚接触电脑不久,对电脑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很高,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他们主动去学习的习惯。通过情景创设,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课堂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去用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颜色的填充,以便能顺利地帮助动物王国找回颜色。

2、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

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那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在上某些课程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有些同学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同学抓到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尽量避免教学中的面面俱到。给学生留出发挥创造的空间,也是教学中的一种残缺美。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任务的选择与设计要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的特点,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有得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操作技能。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教育教学,所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经过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后,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例如在上“网上导游”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供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根据问题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参与到课堂中,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背景下的学,而不是盲目的在网上冲浪。另外,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下,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条件,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探索,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生活实例

通过完成基本任务,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科结构体系的建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方法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比较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提高。

四、激发主动学习欲望,指导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1、利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现象:某些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把学生带到电脑室,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玩,玩游戏、上网,教师一概不理。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根本找不到目标,有些学生甚至还养成了只喜欢上网、玩游戏的习性;或者教师整一节课,按照课本“照本宣读”,引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某些操作练习,这样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更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2、利用竞赛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主动性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主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兼具创新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中阶段开展的化学教学活动,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掌握,达到强化学习能力的目标。基于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的方式,对知识深入理解。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作为推动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学习动机主要是指在学习方面给学生以激励与引导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其学习主动性的目的。首先应当明确一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乃至欲望的关键,是“疑问”。也就是说,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自身具有的引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通过“设疑”达到“激趣”的效果。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原电池工作原理》这一章节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以下信息:A女士口中有两颗质地为金属的牙,一颗是金牙,另一颗是不锈钢牙,自从镶了这颗不锈钢牙,头晕、头痛、心情烦躁乃至夜间失眠的情况就一直困扰着她,直到一位化学教师来拜访她,病因才被揭开……至此,教师便可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化学教师究竟是如何确定A女士的病因的。用设疑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后续主动对知识进行获取这一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基础。

二、构建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化学思维

构建问题情境的作用,主要是为师生间搭建有效沟通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应用问题的方式,在问题情境中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的情况,明确其是否准确掌握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例如,在对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进行讲解时,教师便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虽然有机物的组成往往以有机物分子为主,但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性质方面存在极大差异,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方式,确定问题答案。问题在引导方面具有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主动思考的状态,通过对所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推动学生化学思维及能力的快速发展。

三、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都应当对各种活动加以设计,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学习”和“以活动促发展”。想要将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具有的作用进行充分呈现,以下几方面内容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其一,用探究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与原电池相关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选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对探究实验加以设计,使学生在亲自观察、动手和体验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解决例如“铜表面有气泡出现”或“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等问题,接下来的问题探究、实验设计等环节,自然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其二,对探索性实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所设置的“科学探究”板块,完成实验的设计工作,然后再引导学生以实验所提供要求和信息为依据,主动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与探究。在对金属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行讲解时,教师便可以围绕着钠与水相遇产生的反应设计实验,并鼓励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延伸,通过自主研究和论证的方式,确定金属在与水相遇时,所表现出反应的内在规律。教师还可以在课堂里对交流及讨论进行组织,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甚至师生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具有的群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践结果表明,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

四、结语

高中阶段开展的化学教学活动,重点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提供给学生用于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够主动完成发现、分析和解答问题等一系列活动。对教师来说,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活动的关键是创新教学策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操作的方式,对所学习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生思维,教学效率自然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耿正.独立思考自我探究提高发展———浅析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学周刊,2017(31).

主动性范文篇7

一、人事任免工作主动性不够的原因

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的主动性主要指人大常委会能依照法律规定,相对独立地开展人事任免工作,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一种特性。造成当前地方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主动性不够的因素,分析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权力分配的有限性。虽然法律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作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处于全权和核心的地位,其人事任免职权相对独立。但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党在各项事业中均处于领导地位,人事任免更不例外。地方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事项事前是均需同级党委研究同意,并按法律规定由相应提请人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提请。不久前中共中央通过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委向人大常委会推荐干部人选,人大常委会“应当认真贯彻党委推荐意见,带头依法办事,正确履行职责”。这种权力分配体制,实际是将人大常委会定位为党委意图的执行机关。这种定位必然使人大常委会的人事任免工作带有很大的程序性。加之我国尚处于改革和探索时期,地方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还未有制度化、具体化、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地方党委对人大工作的支持程度往往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不少地方党委在思想上难于真正树立起人大是代行人民当家作主权力机关的观念和应有的法制观念,只是把人大当作履行程序的虚设机构来对待,单纯要求人大常委会必须绝对服从。而忽视了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的法定性和严肃性,忽视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行使权力上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经常趋于被动。

二是法律规定的缺陷性。《地方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作了一些规定,但是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对于人事任免工作,法律规定仍有一些空档,直接影响了人大常委会工作主动性的发挥。一是法律没有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达到一定人数可以联合提名;二是法律没有规定是否可以实行差额投票进行任命;三是法律没有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于确定的推荐人选是否可以另外投其他人的票。这些法律规定上的缺陷,决定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于党委推荐的人选,只有“通过”或“不通过”两种选择,而别无第三条路可走。相比之下,地方组织法对人大会选举活动的规定就比较具体、详细,比如:县、市、省三级人大代表10人、20人、30人以上联名分别可以提出候选人,代表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可以另选他人等。这些规定为代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留下了自由空间,使代表的投票选举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三是自身运作的软弱性。在实际的工作中,人大常委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着人大常委会在人事任免工作中的主动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存在偏差。一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把人大常委会不同意党委推荐的干部视为不与党委保持一致,视为没有很好地贯彻党委的意图,怕影响自己的“大好前程”,怕丢掉“乌纱帽”;一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任免干部反正是党委说了算,只要推荐过来,就同意任免,“不说二话”。二是人事任免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为了加强人事任免工作,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探索、研究、制定了一些制度和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普遍存在操作弹性较大的问题,如怕有与党委争权之嫌,对任前的考察、调查没有作太多太具体的规定;对任后的监督采取的办法不是很多,且缺乏刚性,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人大常委会要在人事任免工作中显示较强的主动性,一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二、增强人事任免工作主动性的途径

增强人事任免工作的主动性,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做好人事任免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常委会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在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㈠创新体制,营求互动。

人事任免工作,是人大常委会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人事任免不仅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改革步伐,而且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此,人大常委会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要主动理顺与党委的关系,争取党委对人大工作的支持,求得工作中的互动。一是要争取党委重视和支持人大常委会的推荐。对于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职位,人大常委会可以推荐合适的人选交由党委统一研究,党委决定后,再由提请机关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二是差额配置领导人选。一个职位,党委可以配置两名拟任人选,交由人大常委会选择决定任免。三是党委研究拟提交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前,主动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意见。对人大常委会提出异议的人选,党委应按规定慎重处理,防止负面影响。四是充分尊重人大常委会的表决结果。如果表决结果与党委意图不一致,党委也应尊重民意,认可结果,不应指责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选择。

㈡健全法律,避免盲动。

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要有完善的规定。一是要明确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提名权。即参照人代会选举要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组成人员联名达到一定人数可以提出候选人。二是要明确差额投票的规定。为增强人事任免的主动性,宜规定设置差额,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无记名投票表决。三是要明确可以另选他人。

㈢严格程序,防止被动。

一是要坚持任前考察。人大常委会要行使好任免权,有必要对拟任干部进行任前考察。但这种考察应有别于组织部门的考察;考察重点应放在拟任干部的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和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情况,不应当是德、能、勤、绩面面俱到。考察的方式,可以参与到组织部门的干部考察中去,也可以在人大常委会党组听取汇报后,再就有关重点问题或不够清楚的问题单独组织调查。考察情况应形成书面材料,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阅。

二是要坚持任前审计。人大常委会为了保证所任命干部的廉洁性,对其在原岗位工作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是非常十分必要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拟任干部都要审计。笔者认为,审计的对象可以限定为原在经济部门工作的干部和换届时拟留任的部门正职。通过审计,对拟任干部把好廉政关,以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清廉从政的良好形象。

三是要坚持任前公示。各级领导干部生活在群众中,他们的德才状况,群众最清楚。而干部考察过程中征求群众意见的面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行拟任干部公示制,不失为一种让群众都有反映情况的机会的好方法。笔者认为,“一府两院”至少在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前1个月,向人大常委会提交人事任命议案,人大常委会在会议召开前通过新闻媒体,对这些拟任干部进行任前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㈣强化监督,发挥能动。

一是要举行颁发任命书仪式。举行颁发任命书仪式,目的是为了增强任命干部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和公仆观念,增强他们权力来自人民、掌权应为人民的意识。目前人大常委会对任命书的颁发,除换届时专门召开颁发任命书大会外,平时个别任命的往往由常委会主任向被任命者个别颁发,也有的在常委会投票结束后向被任命者颁发。笔者认为,个别颁发显得不够庄重、规范,常委会会议上颁发尽管比较庄重,但由于时间仓促,对被任命者的审议意见不能及时告知,常委会也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所以,可以考虑在常委会会议后的主任会议上,向任命干部颁发任命书,这样既有一定的气氛,又能将常委会会议上的审议意见经过整理后,向任命干部通报,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促进任命干部履行好岗位职责。

主动性范文篇8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锄禾》,导入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二、充分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多媒体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感知。

如《会摇尾巴的狼》,利用图片,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狼怎样耍种种手段伪装自己,欺骗老山羊,最后暴露了自己的凶恶面目;一条是老山羊怎样一步一步识破狼的伪装,认清狼的真面目。这两条线索一前一后,就可以以五次对话设计成课件,把内容进行提炼浓缩,一次一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读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习自主性,在教师的鼓励中引导学生自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与提高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来学习。

三、利用多种感观,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增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是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可占80%左右,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过程学生接受最易途径。

如:《骄傲的孔雀》,孔雀一次又一次与湖中的鸟儿比美,它的动作、神态通过电教媒体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骄傲”一词立刻体会。再把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骄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鸟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在相互交谈中,他们彼此取长补短,弥差补缺。最后,师生用质疑,答辩的形式,明白了道理,这样得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我调控与评价,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学习中发展,形成能力,有利于记忆的发展。

四、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主动性范文篇9

新课程标准改革从任何的科目上看,都有一定相互关联的新思想产生,新课改后有着最大变化的是师生之间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转换。近几年我国全面实施新课改,素质教育也被人们广泛的提及,但是有些初中政治教师还保留着原有的教学观念,没有办法达到新课改真正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尤其对一些老教师来说,他们从心理上不能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仍然没有完成其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之间角色的转变,出现只重视考试成绩和教学进度的现象,忽略每个学生个体之间在思想上的差异性,这些习惯俨然成为了初中政治课堂实施新课改思想的阻碍。政治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如果还只教授死板的知识,就会导致初中政治课堂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有效教学

(一)多加开展政治教学中的互动性

新课标改革主要的变化就是教师、学生之间扮演的角色,新课改思想要求学生主动地参加到教学中来。政治教师不能只是盲目灌输课本知识,而应在教学中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那么就需要培养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想,从思想上达到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讨论正确的处事方法,也可以以一件政治时事为论题,鼓励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与此同时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但是初中政治教师应更容易接受多样化的思想,并能使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兼容性,并非是学生的思想如果与老师不同,就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如果政治课堂缺少一定的包容性,不能吸纳、兼容多样的观点,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不能自由地徜徉在广阔的思想中。这里的“包容”指的是正确的、客观的观点,如果学生有一些偏差的极端思想,教师应该首先对学生勇敢发言的行为进行鼓励,给其一定的肯定,然后运用较为委婉的语气对其思想加以正确的指导。这样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对其思想有着正确的引导,这种互动的教学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二)以学生为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班级中每个学生个体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政治教学课堂上,应该充分地观察并顾及到不同学生之间不同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对不同的初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一少部分学生思想觉悟比较高,对问题也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教师应以启迪教育为主,然后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主动性;反而对于叛逆心理强的学生,教师就应多用情感交流的教学手段,解决学生心理上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其多加关爱,安慰并关心学生。但是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应明辨是非,在原则上不能有丝毫的退让,自身树立起良好的思想观念,以身试教,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通过合作式的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政治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从而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形成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合作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个体之间性格的差异,合理进行分组,通过小组讨论,使其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但是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一定要注重小组中的明确分工,调动起全体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由不同学生承担记录数据、收集材料、发言总结、汇报、做实验等讨论环节,给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体验到自己的作用,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政治教师应通过合理的小组讨论机制强化初中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明白自身对小组讨论结果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尊重小组其他成员的建议和看法,逐渐树立起互勉互进的集体意识。最后,政治教师不能站在讲台上,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给予指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讨论内容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束语

主动性范文篇10

真心诚意的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党支部书记每天同工人工作在一起,只有尊重、理解、关心工人才能赢得他们的信赖,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我单位年轻工人多,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平时工作都是在野外进行电力施工,危险性大,更需要组织的关心、帮助和照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及时表彰鼓励,引导职工追求上进。对思想行为上有进步的人及时给予表彰,是对人的尊重和爱护。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揭示这种尊重的重要性,并帮助职工去获得这种尊重。我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及时表彰鼓励,引导职工发奋进取,较好的促进了一些年轻人的成长进步,促进了队上的工作。职工王X,个性较强,性格倔强,不容易与队上其他职工搞好关系。我抓住这类职工一般有钻研精神、自尊心强的特点,主动找他谈心,有针对性的做工作,及时发现他工作上的成绩,思想上的进步,做的好就及时表扬。同时,也个别指出他个性强,心胸不够宽广的弱点。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王X同志积极主动的进行改正,并主动向党组织靠近,去年年底,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关爱职工凝聚人心,努力帮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去年3月份,职工XXX的妻子被车撞伤,造成盆骨粉碎性骨折,一连4个多月卧床不起。由于他们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孩子又小,家庭生活一时陷入了困境。了解到他家里的困难后,我立即组织队上四名女同志轮流帮他买菜、做饭、带孩子,并安排XXX同志陪妻子在医院治疗。通过积极治疗,XXX的妻子身体康复很好,一家人又回到了往日充满欢笑的家庭中。自此事后,罗广斌同志工作更加努力,急、难、险、重活都抢在先,干在前,他的干劲,也带动了队上其他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因为我们心里想着职工,职工心里装着企业,所以整个工作队伍士气旺、凝聚力强,连续三年获得了“优秀党支部”的光荣称号。

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坚持以理服人。

“理”就是道理。道理有大有小,有对有错,政工干部的责任,就是要不断的宣传真理,用革命的道理去教育群众、启迪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思想水平的差异以及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上的矛盾,职工中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经常发生。在解决这些矛盾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理育人,以理服人。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说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对头,效果就好;方法不对,不但做不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可能还会造成新的矛盾。因此,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切忌发火和训斥。压服的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甚至导致矛盾激化。只有耐心说服,晓之以理,诚心帮助,职工才会对你心悦诚服。二是要学会“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职工之间发生矛盾时,或者职工发生某方面的较大问题时,他还没有冷静下来,情绪异常激动暴躁,领导不能“趁热打铁”,必须在他冷静下来后再循循善诱。因为人的情绪异常激动时对别人的话很难听进去,生硬的批评容易造成更大的思想问题。特别对于那些性情急噪、心胸狭窄的人,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显得更加重要。三是要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说理方法。对于爱面子的职工,通过个别谈话帮助就能解决问题的,就不要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对于个别表现较差的职工,批评前要充分肯定他的成绩,使他感到领导并没有把他看死,激起他前进的勇气;对表现较好的职工,不能以功掩过,一好百好,而要从关心爱护出发,从严出发帮助他认识问题,找出差距,更好地起到榜样的作用。

当然,以理服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必须把说理教育与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做思想工作时,职工必然会提出这样那样的一些实际问题。对不正当的要求,说服教育是必要的,但正当而又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给予妥善解决。把说理教育与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关心职工的疾苦,既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又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不断创新,

增强实效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认为,做好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总的思路是:把握方向,服务大局,联系实际,探索创新。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在工作内容和方法上积极创新,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积极效果。

构造网络,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合力。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企业的“细胞”,只有抓好“细胞”工程,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进班组、入人心”。为此,我以党员为核心,组建了渗透班组的政工网络。全队3名党员分别承包3个班组,建立党员承包责任区,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班组,具体到人,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队抄表班由7名女同志组成,担负着全厂1200多处电力计量点的抄表、维护和管理工作,由于工作量大,人员少,部分同志曾有过情绪低落的时候。自从开展党员承包班组活动后,我利用休息时间到职工家里去访谈、慰问,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对症下药的做工作,使该班组的士气有了很大转变。去年,我承包的抄表维修班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厂里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