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保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2:43:22

治理保护

治理保护范文篇1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变化趋势

清远市清城区位于清远市南部,是清远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2215mm;境内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与粤北山区的交接地带,兼有山区、丘陵与平原等地貌,地势大体上自东北向西南倾斜[1];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区内的矿业生产为清城区乃至清远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多年以来的矿业活动,也给清城区的矿山地质环境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破坏,造成植被破坏、排土乱堆、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和破坏,水土流失,淤积水库、地质灾害。

1矿山地质环境开发现状及问题

1.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区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钠长石、钾长石、高岭土、瓷砂、石灰石、花岗岩、河沙、水晶石、铁矿石等。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钠长石、钾长石、高岭土、瓷砂、建筑用花岗岩、河沙、建筑用砂岩。还有偏硅酸矿泉水和地下热水(温泉)。

1.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的有关规定,结合清远市清城区矿山的地质环境背景、开采矿种、开采方式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本次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含四类: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破坏。地质灾害。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表剥离、废土废石堆积、地下水疏干等活动,破坏了地面稳定并产生一系列与采矿活动密切相关的次生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的诱发以采场边坡和排土场最为严重。矿山实行露天剥离开采,大量剥离土堆积成山;而堆积物高陡,沿沟谷坡面堆放,结构松散,无防护措施,在强降雨诱发下易发生泥石流,成为诱发崩、滑、流地质灾害的重要隐患。含水层破坏。区内矿山全部为露天开采,主要为正地形山坡式露天开采和负地形凹陷式露天开采两种方式,正地形山坡式露天开采矿山均能自然排水,采坑底标高高于侵蚀基准面,地下水位基本不变。负地形凹陷式露天开采矿山,采坑底标高低于侵蚀基准面15~25m,采矿作业时,需要机械排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会有不同程度的地下水位下降现象。由于本区降雨量较丰沛,且均为山林地区,居民稀少,地下水位下降没有导致植被、农田干枯。因此,含水层破坏的地质环境问题在本区中不严重,已经得到自然恢复,不作为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清城区区内矿山自2000年开采以来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开采矿种4种,主要开采矿类为陶瓷土,其次建筑用花岗岩矿,砖瓦用粘土和建筑用砂岩开采较少。开采方式均为露天开采。露天开采好似实行“搬山运动”的露采剥离,采矿前需破坏地表植被并剥离表土,废土堆放压占土地资源,矿区大部分的山林土地已寸草不生,远看如同裸露的“石头山”。矿山的露天采坑、排土场及其它等明显改变了矿山的原地形地貌,其主要破坏形式是破坏原有植被面积和改变原有地形标高。土地资源压占与破坏。矿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土地资源带来了破坏和占压。露天开采破坏了地表耕植层;排土场的堆放,占压大面积土地的同时,也成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的诱因。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全区已对一部分矿山进行了简单治理。主要是对采场边坡及排土场进行分台阶放坡,种植树苗和竹子等,比较稀疏,坡面未种植草皮,冲沟到处可见,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有效阻止,其中,部分石场作为水塘的采坑周围进行了铁网围栏警戒。另外,部分矿山闭坑时间较久的矿山已轻微自然复绿,多生长杂草,而大部分矿山采场及排土场边坡均未进行治理,微型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时有发生[2]。存在问题。部分矿山企业“重矿产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企业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认识程度不高,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有待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的应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整治目标的要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资金投入不足。清城区矿业开发历史虽然只有十几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点多面广,而需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投入与实际收缴的费用差距很大,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3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总体上受环境条件、矿业开发方式、矿山环保意识与投入、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制度等因素影响。地质环境条件:包括矿产资源空间分布、地层岩性、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要素,它是控制矿山地质环境的基本因素。矿业开发方式:矿产资源开采方式、采矿方法等内容,亦是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矿山环保意识与投入:矿山环保意识越强,资金投入越大,环保设施越齐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可降低,反之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越大。

4结论及建议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是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合作加大对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规范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重视其中存在问题及变化趋势,并有效的引导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鉴于以上情况,需进一步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资,健全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管理体系,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技术保障体系,新建矿山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准入制度,持续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资,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力度,历史遗留的和重点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全面治理,全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

作者:吴育新 单位: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四〇队

参考文献:

治理保护范文篇2

一、工作开展情况

强化执法力度;联合执法工作组自成立以来,采取不定时、不定期、不分片的形式,在9月份对今年整治中的5座中型水库共进行了3次全面督促检查,经过督查和宣传,中型水库的养殖户直接倾倒畜禽粪便的现象现在基本得到遏制,在整治中,各中型水库管委会治理小组和水库周边的村委会人员都能发挥主人翁的意识,随时向执法工作组报告养殖户有关对污染水体的不法举动和行为,其间水库就发生一起群众主动拦截一辆运输粪便的不法车辆行为,水库治理小组现场对当事人进行了宣传、教育,最终业主主动将运粪车退回,表示不再车辆运肥。

确保整治效果;执法小组于9月11日至12日利用2天时间,分别对、水库、电站进行了水质取样检测,从检测结果看:水库库内水样PH值低于Ⅴ类,、水库CODcr值低于Ⅳ类,NH3-N值除低于Ⅳ类,其余4座水库均低于Ⅴ类,也就是除和在Ⅲ类水质外,其余3座中型水库水质均在Ⅳ类以上。另外,水库业主主动想办法,投入资金新建1万立方米干湿分离措施,主动解决粪便直排问题。

强化检查督促。为使中型水库和10座小(一)型水库整治工作达到同步,9月24日至26日,联合执法工作组分别对水库水质治理工作进行了督查。从督查情况看:10座小(一)型水库所属乡镇的领导小组大部分都能发挥主导作用和第一责任人意识,能根据全省、全市、全县大趋势和我县整治方案的节奏启动整治工作,分别采取了宣传、动员、劝解等方式方法,及时做好水库山塘周边养殖户的思想动员工作。其中行动走在前面的乡镇:一是敦厚镇政府采取了实际行动,把工作做在前面,对水库周边的禽类养殖户先宣传后清理,然后要求蓄类养殖户建立污水处理配套设施,不建立设施的养殖户必须撤出水库养殖,确保年底水质达标。二是万福镇政府采取逐个水库去找养殖户本人,宣传讲解国家的有关政策,劝解养殖规模小的户主主动退出养殖,规模大的养殖户必须建设污水处理的配套设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质治理的宣传动员高位推动不够。中型水库水质治理的宣传工作没有浓厚的氛围,业主还是存在等、靠、盼的侥幸心理,尤其严重的是等待政府对养殖业有补偿。

(二)、水质治理(省、市、县)要求的时限短,污染源已特别严重,从目前掌握的实际情况看,就是从现在开始不向水库水体投一次肥,年底再检测水质,从严重的污染程度看也达不到标。现主要是水库周边养猪场粪便直排现象比较严重。

(三)、各乡、镇负责治理的小(一)、(二)型水库大部分领导不够重视,仅把工作放在制定方案上,没有实质性行动,等、靠和观望思想严重。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建议产权单位要树立治理水质污染的第一责任意识,牵头部门加大督查,全力治理。

(二)、建议县政府要区别对待情况,如承包费偏高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而引起养殖中断连续性的,采取适当补贴或补偿的形式对待,有的放矢的做好整治工作,同时对提前主动退出租凭的,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治理保护范文篇3

(一)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分析。矿山的开采是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的产业,资源的开采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随着资源开采的速度加快,国家对生态环境理念的重视,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也成了一个重点的发展问题。近几年,我国的矿业开采管理法案正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并且在逐渐地深入到工程实处,但是矿山的开采工程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与不足,已经被破坏的矿山谁来治理?如何治理?以什么标准来治理?在这些问题上企业之间互相推卸责任,不利于矿山资源的开采和保护。生态文明理念的建立,为矿山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多的要求和完善的准则。“绿色矿山”的工程建设还面临着很多的阻碍,矿山的开采工程是为了盈利,要分出利益的一部分来进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企业所不愿意的。矿山的开采是不可逆的,只能将被破坏的环境进行重新整治,并且在之后的开采工程中严加防范来保护生态环境。(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面临的重点难关。现如今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面临的难点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环境保护以及矿山开采的制度与法律法规都没有完善,也没有提出矿山环境修复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没有明确的奖罚制度,相关政策不足,矿山开采的相关企业就不会对这项内容加以足够的重视,对于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就不会落实到工程的实处。其次,相关部门没有足够的重视。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并不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国家就有对矿山开采的明确要求,但是相关部门不够重视。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没有形成足够完善的监督制度,监督力度不够造成了矿山的环境仍然在恶化。最后,企业发展是以盈利为目的,企业的管理层过分要求盈利,过度开采,并不愿拨出部分资金用于矿山环境的治理,没有充分的生态环境理念,企业的行政管理已经不适合现如今的矿业资源开采,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将企业的发展调度到经济新发展态势中。

二、生态文明环境下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经济新态势下矿山开采企业需要进行转型发展。经济全球化为矿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随着矿业发展面向全球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传统矿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矿业的发展面临着转型和改革,矿山的开采需要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理念相结合,共同发展,企业改革需要从根本出发。矿山开采尤其是传统的煤炭资源,面临着新型资源的冲击,市场占比越来越低,价格也越来越低,企业发展受到冲击,需要进行改革与发展。生态文明环境的背景下,矿山开采为环境带来的伤害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不利于企业形象的建立,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与企业形象密切相关,因此,生态文明环境下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是改善企业形象的重要出发点,可以为企业改革提供最优的切入点。(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矿山环境进行整治。党的十八大和,都在反复提及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贴合我国的矿山行业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矿业的改革刻不容缓,矿山的开采活动为我国的大好河山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现如今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弥补曾经的伤害。生态文明环境下矿山的治理与保护,促使我国《矿山保护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的进步,在这一项工作中,一直存在着很多不完善,需要进行补充和更新。矿山的具体环境不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同,需要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现如今实施执行《矿山保护法》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不适合当下的矿山开采活动,也不适合当今的环境保护实际,需要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此举还有利于我国人民对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的了解与推广,将环境保护深入人心,充分发挥正确的大众舆论功能来进行环境的保护。

三、如何在生态文明环境下优化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及治理

(一)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在矿山环境的保护及治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矿业发展这样的大型工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需要进行管控,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为矿山的开采与保护提供更明确的规定;完善环境保护的奖罚制度,每年都树立对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的矿业企业典型,起到榜样作用,并且对表现优秀的企业予以政策上的支持。矿业的开采需要政府的扶持,这是关系到企业利益的问题。完善《矿山保护法》与《环境保护法》,树立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相关部门对于矿山的监管力度,对于矿山的调查与审核不能只是流于形式的审核,需要落实到工作实处,才能切实促进矿山环境的保护及治理。矿山开采需要许可证,许可证的发放要更加严谨,考虑该企业在之前的项目工作中是否把环境保护视为己任,是否做到保护矿山环境的要求,都要纳入综合的考察之中。在后期的监督中也不能松懈,面对不达标的企业需要及时处罚与强制整治,屡教不改的企业可以强行收回矿山开采许可证。(二)增强社会监督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及治理作用。大众监督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如何正确引导公众舆论,让大众监督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才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目标。运用社会监督进行矿山环境的监督,促进矿山开采者进行自我监督,公众的口碑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水准,将环境保护视为己任才能将社会监督落到实处。将环境保护的概念进行宣传与推广,将绿色生态文明深入每一个公民的心中,不仅可以促进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还可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强国的建立。绿色发展是我国接下来的发展目标,将会成为一个企业竞争的重点指标,生态的保护与整治不可避免地将成为一个企业发展的考察点,企业要将绿色环保的责任视为己任,通过建设“绿水青山”,来获得国家的优惠政策、公众的口碑、市场的竞争力与绿色的工作环境,同时收获自己的“金山银山”。(三)增强矿业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矿业环境的保护及治理要想落实到实处,需要矿业的企业管理层以及矿业的基层工作人员都做到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绿色环保观念,将生态文明与自身的利益切实结合起来,将生态重建的任务与企业发展相融合。矿山环境的保护可以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来增强资源的利用率。开采的步伐需要放缓,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是国家的目标,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问题。面对发展与环境的平衡,国家已经逐渐找到了平衡点,矿业的发展需要跟上国家的政策脚步,才能飞速前进。矿山开采企业面对改革开放需要从传统的企业管理进行改革与升级,企业的转型离不开管理层对于生态发展的重视,要有长远的眼光,看到绿色发展对一个企业的未来有多重要。与此同时,将绿色发展理念灌输给基层的工作人员,长期坚持绿色环保才能为矿山的开采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将环境治理落实在基层。(四)促进矿山行业的全球化市场形成。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是为了规范我国的矿业有序发展;增强矿业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是为了提升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公众监督对于矿山环境的保护及治理的作用,是完善我国社会监督与矿业稳定发展的需求;矿山的开采关乎矿资源的发展前途,关乎人民的利益,向全球化进步是机遇也是挑战,抓住机遇实施改革,才是矿业开采的正确之路。最后需要阐明的是要积极促进矿山行业的全球化市场形成,通过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矿业发展与全球化的市场相结合,通过市场化的调节,促进我国“走出去”的范围扩大,有利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矿业发展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促进矿业开采形成国际化流程,稳定全球的矿业供求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矿山开采活动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低保证,是刻不容缓需要实行的政策与方案,这一项保护与治理需要国家提供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与制度保障,这是矿山保护的基础要求;需要社会各界进行公开监督,将矿业活动进行公开化、透明化;需要矿山开采部门与开采公司进行自身的管理与完善,提升矿山产业的经济效益与专业化能力,从根本上进行矿山的保护与治理,确立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各项要求与治理方案落到实处;充分考虑经济新常态的内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综合发展,将生态文明与矿山开采融为一体,增强矿业的活力与未来。

参考文献:

[1]龚斌,师懿,陈姚朵,向东文,刘玉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绿色矿山内涵扩展研究[J].中国矿业,2017,26(08):81-85.

[2]李兴映.浅谈绿色矿山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金属通报,2016(S1):126-127.

[3]刘中兰,郝江军,苏雷.发达国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20(01):1-4+9.

[4]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J].华北国土资源,2017(03):4.

治理保护范文篇4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保护与治理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需求是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矿产开采企业需要加大生产。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由于粗放的采矿方式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了影响,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还对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在矿产资源开采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降低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更好的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1矿山地质环境和治理工作存在问题

1.1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与治理体系不完善。在矿产资源开采中,很多矿产开采企业没有对地质环境保护进行重视,在地质环境管理和治理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遭到了破坏,不利于矿产开采企业稳定发展,所以在矿产开采企业发展中,需要对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和治理体系进行完善。1.2缺乏对矿山环境的动态监测。在矿产资源开采中,由于采用比较粗放的开采模式,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缺乏动态监测,导致不能及时和提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遭到了破坏。1.3地质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不完善。在矿产资源开采中,地质环境保护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遭到了破坏。在矿产资源开采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非常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环保和国土资源部门相关的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各自的责任划分还不够明确,从而导致没有形成完善系统保护体系,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产生了一定影响。

2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途径

2.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在矿山资源开采中,为了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中,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更好的指导矿山进行合理开采。在矿山资源开采中,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可以对矿山企业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配备相关的执法力量,对矿山开采进行依法执行,提高矿山开采的安全性,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2.2提高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在矿产资源开采中,为了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需要提高矿产企业的环保意识。一是,在矿产资源开采中,需要加强矿产企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让员工全面了解可持续发展原则,从而在工作中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二是在矿产资源开采中,为了更好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需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矿山开采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2.3构建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体系。在矿产资源开采中,需要构建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体系,从而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在矿山资源开采中,需要制定相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体系,对保护体系进行严格执行,对于不执行相关地质环境保护体系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但是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匀,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环境保护体系合理性,需要对当地矿山进行实际考察,然后制定相对应的地质环境保护体系,从而更好的促进矿山资源合理开采。2.4开展矿山开采与保护的监督工作。在矿产资源开采中,需要加强矿产开采监督工作,从而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在矿山资源开采中,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对矿山开采企业进行合理监督,如果发现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开采,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整治,从而达到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的。2.5提升开采技术的先进性。在矿产资源开采中,为了更好的对矿山资源进行开采,需要不断提升开采技术的先进性。一是,在矿山资源开采中,需要根据开采环境,来选择合理的开采方式,提升开采技术先进性,从而更好的降低在矿山开采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可以建立封闭式的厂房,减少粉尘排放量等等。2.6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投资。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需要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资金量。为了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废气旧矿山加强保护,制定相关政府,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更好的对对废旧旧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

3总结

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中,需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合理治理和保护。同时在矿山资源开采中,需要不断提升开采技术的先进性,从而更好的降低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宁娜,杨如军,李双青.无人机遥感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实践[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5(5):24-28.

[2]李亚涛.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恢复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48):214-215.

[3]刘云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2):118-119.

[4]贾升安,李春阳.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6(6):257.

[5]邢燕秋,杜真.地质环境背景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影响及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2):126.

治理保护范文篇5

关键词:植物保护技术;病虫害;综合治理

吉林省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腹地,为京哈铁路上重要的节点城市,部级生态示范先进市。德惠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境内具有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野生植物42科77种,德惠市对于植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坚决落实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1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视程度迅速提升,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党中央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表明了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社会各界都具有承担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责任及义务。植物在生态系统当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其可以与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在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吸收的同时,还可以释放大量氧气,赋予地球生机盎然以及丰富多彩性[1]。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其周期生长特点有关,同时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病虫害得不到及时治理,其危害范围会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也会得到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空间也会受到巨大的威胁。植物对于人类生存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在生物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改善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不断落实的背景下,社会群众的植物保护意识也得到明显增强。植物在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当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是植物一般都具有生长周期性特点,在不同生长发育期都会受到环境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产生病虫害,对植物健康生长产生阻碍作用,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植物的大范围死亡。为了提高植物保护水平,应当对植物保护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相关研究进行加强。

2德惠市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现状

吉林省德惠市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境内森林资源进行积极保护。为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推进森林资源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德惠市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县级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11〕111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德惠市保护发展森林资源2020年目标责任制:到2020年年末,林地保有量达到218.93km2,森林蓄积量达到274万m3,森林保有量达到132.92km2,森林覆盖率达到4%,营造林面积增加8.61km2。德惠市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落实保护发展植物资源的同时,在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植物保护技术方面的问题

德惠市响应国家植物保护的号召,大力开展植物保护工作,可是所取得的保护效果却不尽人意,这一问题的存在与植物保护技术过于单一和片面具有莫大的关系。譬如,在进行植物保护工作时会存在继续沿用传统植物保护措施的现象,过于依赖人工治理和化学治理的方式开展病虫害治理工作[2]。因此,植物保护工作中存在治理过程复杂以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问题。在植物保护工作中频繁使用化学药剂,严重破坏了土壤以及水文环境,同时还增加了植物抗药性。有关绿色防治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其进展缓慢,相关研究成果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2.2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德惠市环保部门以及社会群众高度重视植物保护工作,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但是,纵观德惠市植物保护与病虫害综合防治融合发展情况,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面仍然存在滞后的问题,对防治效果以及植物保护水平产生了消极影响。在实际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中,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的共同点和差一点不够了解,因此存在混乱和不当应用相关技术的问题,由此导致病虫害防治效率难以得到提应用相关技术的问题,由此导致病虫害防治效率难以得到提物保护与病虫害综合防治,坚决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改善植物保护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参考文献

[1]熊伟.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6):45.

[2]库德热提·巴吾东.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13):125,127.

治理保护范文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甘肃省天水市

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枯水引水率大、洪水含沙量大、河床冲淤变化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在治理过程中,水利部门应通过降低叠梁闸高度、增加引水流量和扩建冲砂闸及管理叠梁闸和控制冲沙闸的方式进行治理,同时应通过生态护岸和培育食藻虫体的方式做好水环境保护。

1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及其应用过程中,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河道治理效果不佳,枯水问题、洪水问题及河床冲淤问题都将会对河道造成严重影响,对农田灌溉等带来困难,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洪水灾害发生。而如果水环境保护效果不佳,水体和周边生态环境都将受到污染,进而对周边植物生长及居民身体健康产生影响[1]。基于此,水利工程单位一定要足够重视河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确保农田灌溉效果,最大限度避免水灾水患情况发生;同时使水环境得到良好保护,防止由于水环境污染对周边带来不利影响,以此实现水利工程的良好应用与发展。

2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现状

天水市处在渭河中游,两岸灌溉面积约26667hm2,已建成的小型饮水枢纽共368处,其中引水流量大于0.5m3·s-1、属无坝引水方式的有41条。在原设计中,导水堤较短,为防止推移质泥沙入渠,设计引水口高程比该河段主槽河底高程高0.5~1.0m,导水堤与河岸形成的引水渠设计流量略大于灌渠的设计流量。这种引水枢纽布置,对于一般河道而言比较合理,但对于多泥沙河流而言,往往发生引水困难、掉岸及取水口淤积的问题,且在应用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成本。因此,为有效解决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饮水枢纽存在问题,水利部门需明确其原因与解决对策,以此实现良好的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

3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3.1枯水引水率大

天水市重要的农田灌溉时期刚好处在河流枯水期,且由于河流属于多泥沙形式,所以其枯水流量通常都非常小。渭河干流流域的麦积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在普通枯水年的枯水月份中,其枯水平均流量仅在6.8m3·s-1左右。而在该站上游,仅天水市的干流引水口引水设计总流量就超过15.0m3·s-1。由此可见,在各个引水枢纽中,枯水引水率可以达到50%以上[2]。而要想实现枯水引水率的增加,必要的措施就是让引水口位置的高程低于这一河段中的主槽床高程。所以,在以往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关于引水口位置高程一定要超过河床高程的这一规定并不合适。

3.2洪水含沙量大

在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中,洪水中含沙量过大,便会引发引水渠道淤积现象。在多泥沙形式的河流处于洪水期时,每立方米水中的悬移质含量大多达到几百千克,甚至会达到1000kg以上。这些泥沙都有较细的颗粒,且呈现出高沙水流情况,所以并不容易造成淤积。但是,因为高含沙水流所产生的作用,在洪水期通常会有大量的推移质泥沙产生,这些泥沙的颗粒比较粗,很容易形成淤积。因此,在多泥沙形式的河道无坝引水枢纽布置过程中,避免推移质大颗粒泥沙进入渠道是一项重点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便需要提升引水口的高程,这与取水量提升过程中引水口高程的降低之间产生矛盾。所以在后续的引水枢纽布置过程中,这一矛盾需得到有效解决。

3.3河床冲淤变化

在多泥沙的河流中,大多数的河床都由冲击形成,其组成物质具有较小的粒径,且较为松散。在这样的河流中,若要选出足够稳定的引水口,通常十分困难。稳定的引水口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河床能够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冲淤平衡状态,涨水冲,落水淤,丰水年冲,枯水年淤,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比较好的冲淤平衡状态。但是这样的冲淤平衡通常都非常脆弱,在挑水坝与河堤修建等人为活动和引水口状态不稳定的干扰作用下,主槽易产生变化,进而对取水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设置引水枢纽的过程中,水利部门应科学预估此类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4河道治理措施

4.1降低叠梁闸高度

为了有效提升枯水期的引水率和避免丰水年中的河道冲刷情况或由于河道治理所形成的主槽冲刷过深引起的引水口掉岸情况,应将叠梁闸设置在引水口位置,并按照实际的河道情况,设置叠梁闸底板为河床最低位置0.5~1.0m以下。当水位正常时,叠梁闸板将会处于比河槽最低点高出0.2~0.5m的位置[3]。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将引水口引入到设计的引水流量中,同时可有效避免推移质泥沙进入引水渠道。即使在洪水期,大量推移质泥沙也不能进入引水渠道中。在枯水期时,为有效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可以临时将1~2块叠梁闸板取出,有效降低叠梁闸门高度,进而提升引水率。

4.2增加引水流量和扩建冲沙闸

通过设置叠梁闸高度,可有效避免大量推移质泥沙进入引水渠道,但是因为多泥沙形式的河流中具有宽浇型的水流形式,因此叠梁闸门的高度不能过高,且在枯水期时需要适当降低闸门高度,以此提升引水率。在洪水期时,依然会有一些颗粒较粗的泥沙进入引水渠道内。为了避免引水渠道中的泥沙淤积,就需要加大引水流量和提升流速,可借助冲沙闸将其排走。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来适当加大叠梁闸、冲刷闸及引水渠道的尺寸,保障引水渠道的流速大于进入到引水渠道中的泥沙流速。

4.3管理叠梁闸和控制冲沙闸

在具体应用中并不需要频繁操作叠梁闸门的高度,仅仅在河床冲淤变化较大或在枯水期需要临时引水时才可以将其加高或降低。因此,在管理叠梁闸门的过程中,可在引枯水的过程中将其降低,此时需对河流中的实际来水情况做好监视;洪水期过后,尤其是大洪水过后,应检查河床的冲淤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叠梁闸,使叠梁闸比河床高程略高。也就是仅在对引水渠道进行清淤的过程中,才可以关闭叠梁闸,其他任何时间段内,叠梁闸都应处于开启状态,这样才可以确保引水口能够自动进水[4]。在此过程中,通过操作冲沙闸,便可合理控制农田灌溉的用水量。

5水环境保护措施

5.1生态护岸

在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为达到良好的生态防护效果,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做好护岸优化工作,其中最基本且有效的措施就是生态护岸。生态护岸,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理想化地整体布置与效果构建,让护岸结构具有足够的协调性优势,并对其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实现生态护岸作用的进一步提升,在水环境保护中,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等应进一步优化其整体的稳定性,如做好护岸土工布等的科学处理,防止土工布处理效果不佳,影响植物的生长。同时,应恰当选择与搭配,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植物出现不适应情况,让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生态护岸中发挥出充分优势。

5.2食藻虫体培育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天水市渭河干支流中的水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这是因为附近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氮磷元素,进而导致水体中的氮磷元素超标,大量藻类也由此滋生。基于此,在具体的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可通过培育食藻虫体解决此类问题。随着食藻虫体的不断生长,能有效抑制水中的藻类繁殖,为其他水生生物营造更大的生存空间,进而让水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5]。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在水体中构建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中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将逐渐恢复正常,河道中的生物多样性特征也逐渐体现。通过实践发现,培育食藻虫体并不会对其他生物产生较大侵害,这与我国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安全标准十分符合。

6结语

在当今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中,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工程的应用情况可知,河道治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不有效治理,水患问题及农田灌溉问题都将愈演愈烈。因此,水利部门一定要加强河道治理工作,并根据工程实际,采取足够科学合理的措施来确保河道治理效果。在此过程中,水利部门也应在环保部门的配合下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生态护岸及培育食藻虫体来解决水环境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最大限度避免水环境污染问题对水体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正新,何慧,郭春香.优化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3):18-19.

[2]李四强.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2):24-25.

[3]李王芳.分析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J].低碳世界,2021(1):15-16.

[4]梁金媚.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探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2):42-43.

治理保护范文篇7

一、过去两年以来工作进展情况

20**年以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决议》,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全力推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减排目标超额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生态建设实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两年来,市政府始终坚持将宣传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全面加强了全市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中青年后备干部教育;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为载体,以新闻媒体宣传为主阵地,围绕污染减排、“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生态市建设和“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等工作开展大力宣传,并在市各中小学全面开设环境教育课程,进一步加强了对公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实行了“重点排污企业法定代表人向社会公开承诺制、违法排污企业公开曝光制和作出公开检讨”的“三公开”制度。对群众关心的环境质量进行公告,不断扩大公众对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市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使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以落实决议为牵引,深化组织推动实施。20**年,市政府以《决议》为依据,以生态市规划为基础,结合市政府五年主要工作安排,编制并下发了《慈溪市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五年规划(20**-2011年)》。两年来,市政府将实施《慈溪生态市建设规划》、《慈溪市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五年规划(20**—2011年)》和各年度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全面整合,通过每年层层签订《生态建设任务书》,切实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通过把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列入了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效益和谐新慈溪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慈溪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任务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及各年度的《慈溪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考核意见与考核评分标准》,有效开展了对各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情况的跟踪督查,并就督查情况及时通报,进一步加大了考核力度,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

(三)以循环经济为核心,调整产业布局结构。为从源头上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20**年,市政府实施“管理工程”,不断加强产业引导,持续优化三产结构。引导工业结构逐步从低加工度、低级化转向高加工度、高级化,产品结构从低技术、低附加值为主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提高产业层次、产品档次和国际竞争力,资源利用从低效、污染向高效、环保转变。重视节能降耗,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新建项目准入,制定了《慈溪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若干规定》,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认证,20**年新增清洁生产审核企业4家,新增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企业17家,走资源节约化、生产清洁化之路,提高产业的竞争力。2008年,市政府进一步深化推进污染减排工作。通过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监管减排”、“源头减排”,全面落实减排指标,2008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净削减219.89吨,比上年削减4.29%,二氧化硫净削减394吨,比上年削减5.86%,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最终数据以上级减排办核定为准)。在“结构减排”方面,慈溪杭州湾沿海49.5MW风电场建成投用,33台风力发电机并网试发电,预计可满足我市近四分之一居民的生活用电;在“工程减排”方面,实施燃煤锅炉脱硫改造工程,25家企业完成脱硫设施改造,废水中水回用率提高到80%以上;完成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金轮热电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外脱硫改造。在“监管减排”方面,35家重点排污企业接入污染物在线监监控系统,其中21家实现省、宁波、慈溪三级联网。四是以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为抓手;在“源头减排”方面,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和环保审批前置制度,坚决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布局不合理的项目,全年共否决重污染或选址不合理项目110件。

(四)以污染整治为突破口,遏制环境污染势头。20**年,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百日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一是全面排摸了辖区内的污染源;二是部门联合执法,集中打击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各镇(街道)向社会公开工作目标、主要对策及重点任务,依靠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20个镇、街道建立了共计3763人的“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队伍,并组织开展活动53次;四是加大了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镇级污水管网配套建设的力度;五是积极探索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长效机制,确保了农村环境持续有效的改善。此次行动,为掀起生态环境治理保护高潮打下良好的基础。2008年,组织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和无证无照专项治理工作。共检查企业3100余家次,作出行政处罚233件,罚款567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257件,受法院委托对204家未履行环保处罚决定的单位实行强制执行,6名当事人被司法拘留,切实维护了环保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重污染行业整治实现了跨越式突破,杭州湾漂印染基地和电镀园区已建成投入运行,分散于全市各地的36家漂印染企业已进入漂印染基地,实现了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处理。13家集中整治的电镀企业已整合成5家,并全部完成搬迁,做到废水分质汇集、集中处理。宗汉、新浦铜熔炼污染整治工作已于2008年9月通过宁波市污染整治办的“摘帽”验收。开展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启动了横河镇相士地轴承企业油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推广以水代油等技术开展油污染治理,基本完成全市51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轴承企业的油污染专项整治。分批对全市小印花加工业进行有序取缔,全市共取缔小印花39家。继续加大了对废塑料行业的规范与打击力度,全市42家废塑料加工企业(户)被责令限期整改,14家污染严重的加工户被立案查处,全市五个重点镇(街道)的废塑料加工户己从3264户减少到2047户,减少了37.3%,信访案件由20**年的247件同比下降到152件,下降了38.5%。已编制完成《慈溪市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环境整治方案》,对废塑料行业的进一步治理作出了部署。目前,桥头镇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已启动实施,完成了原废塑料交易市场的规范化整治任务。饮用水源地上游污染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启动梅湖水库上游污染综合整治,开展饮用水源上游5个村、5个单位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了12个村不同模式进行生活污水治理的试点项目。观海卫镇开展了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搬迁试点工作,匡堰镇、桥头镇已全面取缔上滩头片区内的餐饮业,基本完成了梅湖水库清淤工程,并启动了梅湖水库上游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市民喝上“放心水”。加强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整治,完成了5家镇级以上医疗单位的医疗废水整治工作,全市746家医疗单位均与宁波市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签订了定点回收合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任务,通过全市1000余名污染源普查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全市17290家污染源普查任务。环境信访调处能力全面提升。市环保局针对环境信访案件连年高发的严峻态势,努力改进和加强环境信访工作,积极畅通信访渠道、规范工作行为、创新调处方法,倡导环境信访查处“四不准”工作标准,即不准把矛盾上交、不准袖手旁观、不准督办不力、不准查而无果,努力化解集体和越级上访,全年共受理调处群众环境信访1983件,调处率达100%。

(五)以水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为支撑,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从20**年开始,市政府全力实施了“碧水”、“蓝天”、“绿色”、“清静”“四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继续推进市域污水治理工程。北部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东部污水处理厂工程累计完成90%工程量,东部、北部污水处理厂工程湿地进入招标程序;东部、西部地区集污干管及主干线泵站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乡镇管网工程C6包累计完成73%工程量,C7、C8包累计完成25%工程量。大力推进引水工程。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慈溪段全线贯通并具备通水条件,拓疏面宽80米的八塘横江17.6公里,完成投资9800万元,市域内形成较为完整的南北引水通道,具备接纳外来水条件;姚江引水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并通过试运行。扎实开展骨干河网建设。东部三塘横江、潮塘横江二期等拓疏工程有序推进,新二江、周家路江疏浚工程和周家路江至长岭江贯通工程全面完成。圆满完成镇村河道整治五年规划目标。2008年完成镇级河道整治及重点村三类河道整治102条、长178公里,累计完成镇级主干和二类河道整治335条、长684公里,完成重点村河道整治村297个;累计建成生态河道86条(段)、长222公里,宁波市级水环境整治示范村5个,新增沿河绿化60余万平方米。继续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市环卫作业中心和粪便处理中心建成投用,镇级粪便沼气处理中心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建设,东、中部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基本完成,管线铺设工程全面完成。

同时,有效开展了新一轮城河治理。20**年,按照“治理整体化、截污彻底化、两岸景观化、沿岸生态化、项目公司化、管理制度化”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力保城河水质不出现富营养化。湖里头江、纤绳路江综合治理工程正有序推进,中江河道疏浚工程通过竣工验收。2008年启动实施引水环通、城区河道疏浚、城区污水管网铺设、污染源整治、河道两岸违章整治等五大工程。引水环通工程方面,抓紧开展前期调研及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下姚江引水冲释城河引水调度》课题调研,制订城河河网水系引水配置环通工程方案,编制完成《慈溪市河道水体流动规划》;城区河道疏浚工程方面,周家路江北段及华陀殿江、三灶江等河道疏浚基本完成,宗汉街道范围内的西六灶江等三条Ш类河道疏浚全面完成,白沙路街道范围内Ⅱ、Ш类河道疏浚有序推进。中心城区集污管网工程全面完成,日处理能力3万吨/日的教场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污染源整治工程方面,全面实施小印花、横河轴承油污染、漾山路江污染源、城区“五小”行业和原经济开发区二、三产业等“六大”整治工程。河道两岸违章整治工程方面,对虞波江-六灶江、华陀殿江-三灶江河道两岸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共完成拆违109户、面积15490平方米。

(六)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继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出台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与管理办法以及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对禁养、限养、非禁养区的管理与治理力度,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52家,完成限养区和非禁养区内15个畜禽养殖场生态化改造,新建畜牧小区5个,实施排泄物治理工程的慈龙畜业有限公司养猪场成为污染治理示范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启动农户标准三格式化粪池和污水的规范收集改造。建成公厕粪便集中处理中心10座,在建9座,总处理能力达到415吨/日,城区粪便处理中心建成投用。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关闭或搬迁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取缔保护区内餐饮经营点,完成梅湖水库清淤工程,开展饮用水源上游5个村、5个单位生活污水治理,启动梅湖水库上游污染综合整治。实施12个以整村或自然村推进并以不同模式进行生活污水治理的试点项目。扎实推进联镇带村建设新农村。在沿山线、中横线成片连线推进环境整治,新增宁波市级全面小康村6个,326个庭院整治示范村完成复评工作,预计新增环境整治村35个。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397亩;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基地建设。20**年,新建了3个万亩以上的大型绿色产业基地和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启动了绿色畜牧小区建设,基本完成了列入省“811”环境污染整治的11家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粪便无害化治理任务,。

(七)以生态创建为抓手,夯实全社会创建基础。20**年,申报全国环境优美镇2个、省级生态镇2个、宁波市级生态镇3个、宁波市级生态村34个、宁波环保模范(绿色)单位44个、省级绿色社区2个。2008年,有4个镇创建申报省级生态镇,有3个镇、56个村申报创建宁波市级生态镇、村,配合上级部门对32家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创建单位和8所学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0个村编制了部级生态村创建规划。慈溪国际大酒店和慈吉小学力争创建部级绿色饭店和绿色学校,杭州湾大酒店荣获部级绿色饭店。2009年,稳步推进了“两创工作”,有效开展了“两创”指南手册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宣传手册的编写工作,并继续开展了抓“两创”工作生态建设典型示范项目工作,对“两创”典型示范项目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广泛收集项目,现已完成初稿。

(八)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建立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一是把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实施“审批”和“评优”中的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环境治理保护管理网络,完善环保机构内部配置,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素质和技能。建立在线监测系统,提高监控自动化率,21家省控企业与省监控联网,与宁波市监控联网企业已达64家。分解落实总量控制目标责任,按时完成总量控制目标。二是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建立了环保部门牵头,工商、卫生、公安、供电、司法、监察等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环境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切实提高了环境执法效率。三是着力延伸经济手段,全面实施“绿色信贷”机制,将企业环境信用等级作为贷款发放的重要依据,从资金链上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做到企业不环保银行不放贷,充分发挥了金融杠杆对环境保护的调控作用,在实践绿色信贷中谋求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

三、主要问题及剖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望,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突出表现在:一是生态宣传和环境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干部较狭隘地把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等同于环境卫生和环境整治,造成在工作上缺乏高度和全局整体意识,个别职能部门、镇街道参与力度不够、主动性不强、工作不到位,造成本系统、本单位无生态建设亮点工程的支撑。二是局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废弃矿山生态治理进展较缓、治理率低,废塑料回收加工污染、鞋业边角废料焚烧、部分河道水发黄、发黑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市域水环境质量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不配套现象突出,生态环境治理面临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三是慈溪经济快速发展给污染减排带来较大压力。考虑到经济发展产生的新增污染排放量,需要削减的污染物数量较大,污染物减排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现象较为普遍,水环境质量潜在的危害较为突出。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普遍,公厕“二次”污染严重,建筑垃圾随处倾倒现象突出。畜禽养殖禁养区关闭和污染整治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五是环保队伍力量有待加强。市镇两级环保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环境执法力量、监管力量明显不足等等,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加以解决。

四、下步计划与措施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生态建设氛围。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视角、全方位的宣传,扎实开展生态理念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力求生态建设宣传教育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努力提高全体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成全市上下人人关注、支持和参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一是继续推进“蓝天工程”。坚持从构建长效管理制度着手,加强对重点大气污染企业的整治,确保废气达标排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抓好重点企业的脱硫治理工作。积极推进油烟净化治理、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城市道路二次扬尘治理和废弃物焚烧整治等工作,有效防治废气、恶臭污染,确保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大于300天。二是继续推进“碧水工程”。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更换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标志牌及警示标牌,按照“一规范、二取缔、三整治”部署要求,全面取缔保护区内排污口和污染源。继续推行以总量控制为基础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水环境污染企业监管,确保废水达标排放。进一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污水管网建设。着力推进城河治理,按计划推进曹娥江引水工程,做好引水通道大塘江入口等相关引水通道的整治工作,启动实施虞波江、漾山路江流域综合治理,有序轮疏清淤中心城区7条Ⅰ、Ⅱ河道,清淤整治15条Ш类河道,继续抓好引水环通流动和村级河道清淤疏浚及小流域治理工程,续建华胜路等10条污水管网铺设工程。三是继续推进“宁静工程”。重点对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进行集中整治和控制,着力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交通干线噪声同比降低0.5分贝,为广大市民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四是继续推进“洁净工程”。加快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分类收集和密闭运输,加强建筑垃圾中转站监管和餐厨垃圾管理,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力争使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8%以上,确保危险废物零排放。五是继续推进青山绿地工程与绿色生态工程。加大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和“青山白化”治理力度,加强对生态市建设基础工程的统筹安排,力争在人均公绿、森林覆盖率、主要农(水)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等指标上有所突破,着力将一些重点项目建成生态精品亮点工程,提升区域环境质量,为2010年创建省级生态市打下良好基础。

六是扎实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城市的工作。切实抓好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做到组织、规划、目标、任务、资金、机制“六到位”。开展农村环境保护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力争在以点成线、多点成面上出成果。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作,完成饮用水源上游黄杨岙等8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抓好生态系列创建镇、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公厕粪便处理中心服务范围外的村庄公厕生态化改造,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治理保护范文篇8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范围越来越广,而随之而来的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也就日渐凸显出来。而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以及社会的进步。所以,笔者主要针对于此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以此有助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的问题

1.1矿山基层管理部门与企业业主的环保意识较薄弱

一些地方政府对资源开发比较注重,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对于基层各级矿山管理部门来说,仅仅对业务管理比较重视,而对地质环境的管理与监督有所忽略,这就造成业主重视生产与利润,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资金投入不够重视等。

1.2环境保护的工作监管机制不完善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环保、安监以及国土等行政部门。缺乏完整的职责划分,分工不够明确,无法形成合力等,因此应该做好执法机制的联合工作,才能积极保护矿山地质的环境[1]。

1.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存在着不健全的法规体系,执法能力较低

当前我国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另外,对于基层矿山地质环境的执法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首先,存在着不健全的地方矿山地质环境执法机构,很多省市缺少单独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执法机构;其次,执法人员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与素质水平。如在评测矿山环境过程中,不能积极突出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等。另外,在环保执法检查过程中,对工业污染过多重视,而对矿山地质环境有所忽略等,不会运用生态环境的要求实施执法检查等。

1.4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资金的短缺

作为矿山地质环境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违反了生态环境规律,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与利用等。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资源与环境破坏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等[2]。其中环境污染主要有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等。而资源与环境破坏主要有地形地貌破坏、植被破坏、矿产资源破坏以及土地占用与水土流失等;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以及煤层自燃等。当前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煤矿矿山的开采造成沉陷问题,以及建材矿山对地形地貌造成破坏等,已经属于首先治理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方面的资金比较短缺,特别是关于老矿山、闭坑矿山等。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已经面临枯竭,但是企业方面的负担也比较重,这就造成企业无力恢复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2保护与治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合理对策

2.1综合治理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环境

首先,应该开展综合勘查工作,对矿区环境的地质问题进行积极查明,对开发过程可能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其次,在矿山建设阶段应该遵循“三同时”制度,对矿山建设用地的审批应该严格把控,积极开展评估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与评价环境影响的工作;再有,在矿山生产阶段,应该对采选活动加以规范,将环境破坏问题进一步减少,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治理;最后,在闭坑阶段,应该对矿坑废水的污染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进行根治与处理,加强“复垦还绿”的力度,做好矿山土地的复垦综合治理工作,对耕地进行恢复与增加,以此达成复垦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平衡[3]。

2.2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好政策方面的引导

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下来,还要积极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协调,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具有法律的保证。与此同时,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过程中还要积极遵循法律法规,积极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还需要完善“谁复垦、谁使用、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在业主复垦国家征用被破坏的土地后,得到使用权,政府需要进行登记,对复垦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一定的保护。

2.3增加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

首先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基金,一方面,对征收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矿山占用费与排污费等税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费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的建立;其次,矿山的生产也可以从矿产品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以此用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资金的建立;再有,作为国有财政来说,应该抽取公共财政资金中的部分资金,用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转向资金,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财产等;最后,在一些地区与矿业行业中,借助矿产品价格的调整,将其用作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的资金,并提取一定比例的矿产品的收益,将其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设资金[4]。除此以外,支持与鼓励企业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投资,以此有助于资金不足问题的解决。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建立起来。作为国家政府来说,应该积极保护废弃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发挥示范作用,进行相关优惠政策与资金的建设。针对乱采乱挖导致的环境破坏,应该主要凭借地方政府为主体,对地方积极性进行激发与调动;而作为新建矿山,应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保证金制度,对土地复垦规定进行强制执行,主要让企业承担相应的治理资金。借助政府的示范引导作用,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进行制定与推行,以此营造良好的多渠道投资的环境与氛围。

2.4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

首先,建设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借助覆盖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与保护等方式,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的修订工作,使之能够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标准相符合。最后,可以将三部门标准化机构的协作机制建立起来,主要是环境保护、安全监察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而能够在征求意见阶段使矿山地质环境标准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相符合,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的协调性与配套性[5]。与此同时,通过运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优势,对社会公众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广泛搜集,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实效性,能够满足当前我国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要求。

3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矿产地质环境问题已经日益严重起来。作为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资源之一,矿产地质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作为国家与相关部门来说,应该加强对矿产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重视,积极采取科学的措施,改善我国的矿产地质环境。主要从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综合治理、完善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以及建设矿产地质环境的标准化体系等方面入手,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广泛听取公众的呼声与建议,能够进一步地促进矿产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的实施,以此为我国的资源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与保障。

作者:贾升安 李春阳 单位:青海省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申健,李巧刚,杨少华,王惠芬,刘晓晓.华蓥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评估及治理建议[J].城市地质,2015,(S2):88-89.

[2]刘祥.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电子世界,2016,(01):106-107.

[3]葛正斌.益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5,(01):44-46.

治理保护范文篇9

关键词:土壤;环境保护;治理策略

土壤的生态环境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正是由于土壤圈生态环境状况会影响到整个生态体系,所以需要协调土壤圈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态体系保持平衡、稳定的发展状态。而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一旦发生,就会破坏其本身生态圈的平衡,使其生态系统遭到很严重的破坏,进而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结合土壤污染问题的具体特点,加强对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并运用科学的治理方案和策略来解决一系列土壤污染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1简述土壤环境污染的现状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索取和需求越来越多,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带来诸多污染问题和破坏环境的隐患。目前,国内某些区域的土壤生态环境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其中颇为严重的就是农业用地。我国农田面积和规模都很庞大,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管控不严,各种化学肥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污染物质导致土壤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往往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新的污染源和污染问题就出现了,使土壤污染呈现出极为复杂和难以治理的局面。这种污染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健康生长,还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极为不利的。土壤环境污染的种类多种多样,污染来源也有很多,源头防范和控制的难度是很大的,不同污染问题交替出现,也会衍生出新的、复杂的污染问题。在这种土壤环境下,栽种的农作物产品质量可想而知。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好土壤环境污染的诸多问题,就会给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家安全带来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2形成土壤污染问题的具体影响因素

土壤被污染,主要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主要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物污染等。具体而言,工业土壤污染的产生,多是由于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以及废渣。同时,在农业生产中,由于过度地使用化肥、农药,也会增加有机污染。农业生产中的污水灌溉、重金属以及土壤中含有的致病原体、寄生虫等,都是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来源,其中生物污染最为严重。

3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的科学治理策略

3.1完善和优化治理方案,提高监督监管水平。保护环境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就受到了更多人的密切关注,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很多土壤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都在开展治理和改善工作,通过对具体污染严重程度的调查和分析,将不同区域的不同程度污染问题进行集中统筹和管理。要想解决当前较为严重的土壤污染和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就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治理方案。为此,环保部门应该担负起主要职责,针对土壤污染问题的主要来源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并在污染问题发生之前就要制定健全的防范预防性机制,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针对各类复杂的污染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在总体治理方案的规划和设计中,还要求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环保审查和监督监管机制,不仅要对环保部门的执行力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对相关企业的治污排污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加强监督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监督监管水平。这样才能够确保治理方案的各项策略和举措得以落实和顺利推行,进而对土壤的污染问题进行合理处置,对于企业排污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一系列污染,都能够有效地进行防控。3.2健全治理体系,提高防治工作管理水平。第一,应做好组织结构的优化管理工作。环保单位和机构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和应有的积极性参与到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中,此时就要协调好各个单位和机构的统筹管理和分工分配,要形成集中统筹的规范化管理体系,让各单位都能够在该体系下团结协作,形成默契的配合,共同为治理土壤污染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要针对土壤生态环境的一应保护性工作做出应有的科学部署和规划,切实完善治理策略和行动方案,合理分配和安排各单位机构在其中的职能和工作事项,从而健全整个治理体系,切实提高防治各类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的管理水平。第二,推动机制创新和改革,合理优化治理策略。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工作职责,针对当前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科学的对策来创新优化治理的策略,并对环保机制进行革新,强化环保举措的执行能力,提高对各类土壤污染问题的应对水平。机制的创新在于转换管控模式,不能一味地惩罚企业,惩罚不是目的,而是要督促相关企业提高科学处理排污的能力。各地区政府和环保部门也要针对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土壤污染开展治理工作。第三,完善法律体系。解决土壤污染这种极为复杂的问题,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是阻碍当前环保工作的关键。因此国家要切实依据各地区的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和具体特点,开展综合性的分析,从全局角度来思考应对策略,从而完善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各项环保举措和治理策略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环保部门的执行力度,使整个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犯法必惩。第四,加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基于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在积极改良的基础上,需对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污染风险等严格评估和修复。还要对土壤污染中的重金属、土壤样品、肥料和有毒物质等严格检测,确保其符合一定的标准,保证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层次结构的形成,在该情况下,不仅能对污染的土壤风险有效评估,严格控制污染土壤,也能促使其满足技术规范。比如:在修复工作中,对土壤的保护效能进行评估,加强对土壤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治理。第五,加强对目标的考核。根据主要的管理责任目标,要为其制定有效的评价方法。因此,相关部门要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需求,并对其定期评估。政府也要加强对责任人员的关注,给予人员更大认可,使人们认识到污染问题的重要性,在这种执行条件下,不仅能促进土壤环境的保护力度,也能实现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4结语

土壤生态环境的发展状态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土壤污染问题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愈发严重,已经引起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所以制定了多种政策和策略来排除和消灭污染源,切实解决污染问题,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恢复以往的生态平衡状态。在以往的经济建设中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我们要吸取教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维护土壤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对于造成污染的个人和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依法惩治,并不断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优化治理工作的能力和力度。

参考文献

[1]谷庆宝.关于土壤环境污染及控制指导值制订问题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16,42(4):14-18.

[2]邵霞晖,陶伟良,许菲,等.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策略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6):135,140.

治理保护范文篇10

关键词:大气环境;新形势;保护;治理

在时代的发展当中,由于汽车、冰箱等科技产品的普及,工业工厂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在工厂运作的时候,不仅会排出大量污水,对水源形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多数工厂在作生产任务时,更会排出含有颗粒状的工业废气,从而严重地污染了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污染虽然听起来是一个较大范围的概念,但是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会导致城市、乡镇等地区出现雾霾现象,通过呼吸空气严重地损坏人们的呼吸道、肺部的健康,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现象,长期下来甚至极有可能患上癌症,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大气污染还会引发酸雨现象,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更会造成水源、土壤酸化,出现林木衰亡、鱼类死亡等严重后果[1]。目前,由于大气污染,南极的臭氧层上空已逐渐出现空洞问题,形成全球变暖,对动植物的生长更为不利。因此,为改善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文中根据保护与治理大气环境的现状,详细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对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有效方案。

1大气环境污染成因

大气环境形成污染主要有两个因素,分别为自然影响和人为因素。自然影响主要是由于森林中存在大量树木,在高温的环境下极易产生自燃现象,树木被烧毁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其中包含了90%左右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还包含了10%左右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化物及微粒物质等有害物质[2]。在燃烧中的颗粒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对大气产生污染。火山喷发这种自然现象也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因为喷发时会从地底下带出数量庞大的火山灰及火山气体,火山喷出的物质中多数含有会引发酸雨的硫磺和氯气等有毒气体,随着喷发时产生的冲击力,会将此种气体与大量火山灰喷到高空中,再随着风向飘散到远处,对高层大气形成不良影响。但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生活废物等都是造成大气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在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促使一大批工厂随之而起,但是在建设期间多数没有注意到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致使工厂在执行生产任务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关的废气排放处理措施,致使工业废气尽数排放到大气中,通过生态循环对大气环境形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3]。机动车产生的尾气也是导致大气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汽车、摩托车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多数人仍缺乏环保出行的理念,仅顾自身方便,上下班都选择开车出行,致使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排放量越来越大。还有人们在日常生活时,常会使用空调、冰箱等家电,该类家电不仅会大量排出二氧化碳,甚至还会产生含氯的氟利昂,对臭氧层起到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而人们日常用煤炭进行生火做饭,焚烧农作物秸秆、随意丢弃固体废弃物等行为,也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物质、二氧化硫等形成大气环境污染的有害气体。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在改善大气环境措施中,向来都提倡先保护,再治理的方针,因此,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显得至关重要。以下提出几点对于加强大气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对工业产区进行合理规划,将工厂密集处与城镇生活处进行明确划分,且在修建厂区时,需将位置选在风向频率最大的下风处,减少工业废气被吹向居民生活地点的次数。例如北方城市普遍会提供供暖设备,在修建较为大型的供热站时,可将其选址定在郊外,并严格计算排气烟囱的高度,还可以适当地采取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对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当烟囱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排放废气含量会形成明显的扩散和稀释的状态。

(2)加强绿化环境建设工作,在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建筑规划数目过多,绿化存在面积较小的现象。在制定保护大气环境的方案时,应注重扩张城市绿化规模,可在道路两旁加强植树的数量,在城市规划中适当地腾出位置进行公园的修建,在公园中大量种植树木、花草等绿化植物,从而加强调节气候、吸附和滤除灰尘的作用,有助于将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进而减少污染现象。

(3)政府相关部门可规范对汽车限行的制度,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减少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汽车出行的次数,不仅可有效缓解路面压力大,道路交通拥挤等问题,还能够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起到对大气环境的保护作用。对汽车生产行业,应加强对研究汽车尾气净化控制工作的扶持,协助相关工作部门强化净化尾气的研究工作,从根本上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3大气环境治理措施

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已被污染的大气环境进行治理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工作。针对如何治理大气环境,在下文中提出几点相关的措施。

(1)加强对各项减轻污染环境的关键技术研究,例如有毒工业废气净化技术、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电站锅炉烟气排放控制技术等。通过脱硫、抑尘、吸附、净化的技术升级,可有效地将大气中含硫气体进行脱硫,对有机气体进行净化、对大颗粒尘粒进行增重使其沉降等,进而达到对已被污染的大气进行净化的作用,减少大气污染程度。

(2)对工业污染源进行治理,例如工业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为达到生产目的,会大批量地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二氧化硫及大颗粒的有害气体,且生产企业为节省成本,随意将工业废水排入河流中,从而通过生态循环系统造成对大气的污染。因此,有关部门需加强对工厂排放废弃物的监管。督促其完善自身的废气排放设施,以及监督其购置相应的污水净化设备,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进而减少排入大气中的有毒成分。

(3)由于对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通过人们的共同参与,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播放公益广告、举办公益活动、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对人们进行环保意识的传播,使人们能够在各种传播方式的耳濡目染下,加强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性的重视,并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居住环境的合理建设,建议人们积极开展植树活动,增加居住绿化覆盖率。并在居民区内设置相应的废物处理地点,提倡人们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垃圾焚烧,避免随意丢弃固体废弃物,形成土壤及水源的污染,从而减少了经循环系统造成的大气污染。

4结语

在新形势下实施大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不仅仅是依靠相关环保部门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工业产业、居民、相关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参与及配合。首先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可实施制度,并严格实施监管工作;再者需要工业企业的高度配合,减少自身对大气环境污染程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废气、废水排放工作;最后需要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强对群众宣传环保意识的工作力度,确保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对大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当中。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有效地实施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建设一个具有美好环境的生活家园。

作者:刘燕 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参考文献:

[1]邢延峰.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护策略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146.

[2]张秀红,李路娟.加强环境保护监测的策略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