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3:15:31

艺术教师

艺术教师范文篇1

劝说就是以语言方式和适当方法,综合运用多种信息,通过理性的阐述,以非强制手段达到影响别人观念或原有态度的活动。劝说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与技巧。

一、劝说前的准备

1.教师要了解劝说对象。虽然教师整天要与学生打交道,但平时教师看到的往往只是学生的表面现象,学生内在的东西常常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才能了解。进一步说,即使教师对劝说对象非常了解和熟悉(包括内心世界的掌握),由于每次劝说都有特定的目的,都是针对特定的问题而展开的,并且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意识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才能成功地实施劝说,所以,劝说前对学生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了解的途径可以有:

(1)通过劝说者(教师)自己的亲自观察来了解;

(2)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来了解;

(3)通过询问与劝说对象熟悉的同学、朋友了解:

(4)通过家长了解;

(5)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成长记录等材料了解。学生某一行为的出现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长期的历史原因,只有对学生的成长状况进行多角度的了解,才能与现实结合起来,全面地认识学生。

2.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劝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谈,实质上却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要以己之心服学生之心,就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不仅需要长期的心理锻炼与修养,也需要即时的心理应激准备。

(1)改变自身不良的心理品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素质,有的心理特征适合劝说,有的就不适合。如,有的教师从气质类型看属于胆汁质,遇事容易激动,耐不住性子,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在实施劝说时容易发脾气,这会严重影响劝说的效果。因此,劝说者要对自己的心理有充分的准备,有意改变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

(2)学习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教师可能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心理活动有感性认识,但如果没有系统的心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劝说效果不会明显。人的心理活动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教师只有掌握心理活动规律,才能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的劝说方式。

3.教师要学习与掌握劝说理论。劝说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实现劝说成功,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劝说是有法可取、有据可依的。劝说中有许多说理的成分,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还需要教师有辩说的技能,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说理知识与技巧,而是凭自己的感觉盲目行事,成功率肯定不高。

4.教师要设置舒适的劝说环境。劝说环境设置的好坏,对劝说的效果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说,教师应设置一个令劝说对象放松、舒适的环境,如校园中、教师家中或办公室(最好没有其他教师在场)。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要适当,尽量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二、劝说的导入

1.稳定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情绪动荡的状况下很难听进善意的劝告,就是勉强听进去,效果也不会好。稳定情绪的方式可以有:

(1)“避实就虚”。如果学生对要谈的事情情绪较大,教师在劝说前可以先谈一些与劝说主题无关的事情,以使学生的情绪逐步稳定。

(2)“冷处理”。教师不直接实施劝说,而是让学生对刚刚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或写在纸上。

(3)肯定学生的成绩或优点。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会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而身心放松,情绪稳定。

2.寻找共同关心的话题。也就是寻找“谐振点”,使老师和学生产生“共振”。只有寻找到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才能一步步地使学生与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实施劝说。

3.尊重学生的需要。在劝说一开始教师就必须有尊重学生的姿态,这样才有利于劝说继续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摆正自己的身份。教师与学生在劝说中是平等的两个主体,应容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主张。

(2)端正自己的态度。教师在劝说一开始就要有一种积极、赏识、关心、公正的态度,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3)采取商量、交流的方式。教师在劝说之前可以表明是在与学生进行商量、交流,学生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三、劝说中的策略

1.以诚待“生”。只要教师以自己的真诚之心对待学生,学生是不会无动于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劝说中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时劝说需要很长时间,甚至需要经过几次劝说才能奏效,因而需要教师有耐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2.以理服“生”。只有通过说理,让学生有理性的思考,才能最终做出判断,进而实现态度的转变。这里的“理”包括:

(1)人情之理。即日常的道德伦理。如果教师在劝说中给学生摆明这些道德伦理规范,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学生会有所思考的。

(2)思维之理。劝说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推理的过程,需要教师运用逻辑推理的力量,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最终得出可靠的结论,让学生信服。

(3)事实之理。教师在劝说中自始至终都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不能有丝毫的扩大或缩小,一旦背离了这一原则,教师的任何劝说都将苍白无力,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4)科学之理。如果教师在劝说中能适当地运用学生比较熟知的科学道理,就会让学生更加信服。

(5)心理之理。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学生正是由于不熟悉心理活动的规律而产生心理偏差,因此,教师在劝说中可以穿插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以便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3.以情动“生”。就是用情感的力量来感化学生。实践证明,在劝说中教师如果能烘托、渲染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对劝说是很有帮助的。要创造一个浓厚的情感氛围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1)教师表达的情感应真挚、诚恳,带有较强的感染性。

(2)教师应善于运用带有渲染氛围的话语,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意识。

(3)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应有与教师相似的情感背景,容易产生共鸣。当然,情感的渲染时间不宜太长,情感从根本上说是为说理服务的,只有学生在理智的状态下实现态度转变,这种转变才是牢固的、稳定的。

艺术教师范文篇2

艺术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艺术教育的成败。对于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称职的艺术教师,则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既有专业工作者的技能,也要具备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艺术教师毕竟是在与艺术打交道,专业艺术工作者与艺术教师无论在自身素质还是所从事的职业上,都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比如,都需要具有较强的创造性,都必须钟爱艺术,都必须懂得甚至应该精通艺术等。但即使是在这些最具相通之处,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像创造性素质的问题,专业艺术工作者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对艺术本身的创造与再创造上;而艺术教师的创造性,则不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上,而且更体现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上。衡量艺术老师是否称职,首先不是看他的艺术专业水平如何(当然,如果一个教师不具备一定的艺术专业水平,他也不可能成为一名艺术教师),而是要看他是否具备作为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看看他的教育教学水平怎么样,看他是否能够有效地将所掌握和理解的艺术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尤其对于普通学校艺术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然而,人们习惯上并不这么理解,而是认为,艺术教师不可能高攀成为专业艺术工作者,而专业艺术工作者低就为艺术教师则是顺理成章的,如果他不怕留下大材小用之遗憾的话。正是在这种不正常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在评价或培训在职艺术教师,培养未来艺术教师时,往往过分强调艺术水平而忽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忽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基本原理的学习,忽视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其后果是艺术教师没有突出教师的特点,艺术师范没有突出师范的特点;艺术教师的工作考评、职称评聘、在岗或脱产进修,均以艺术技能技巧娴熟程度为标准和目标,艺术师范学生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修养,难以充分地进入教师角色。

作为一个称职的艺术教师,他必须热爱艺术(不是因为要靠艺术赚钱,而为他懂得自己不热爱的东西是不可能让学生去热爱的),更热爱艺术教育事业(因为他深知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没有艺术,人类的艺术文化必须得到传承),他达到了一定的艺术专业水平,更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他具有一定的艺术理论修养,更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总之,艺术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否,首先取决于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其次才取决于其艺术水平的高低。

专业艺术工作者和艺术教师,从事的是人类神圣的精神文明事业,都从事着崇高的艺术教育事业,他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他们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艺术修养,也要具有较高的教育艺术修养,还要具有较高的教育科学水平。

而普通学校艺术教师和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师由于各自的教育对象的不同,普通学校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心理发展水平与专业艺术院校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因而,普通学校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显然要比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更加复杂。

二、不做旁观者,要做积极参与者

艺术能给人以愉悦体验和美的享受,艺术课程之所以备受学生的喜爱,也首先基于这一点。

但艺术课本身是不可能自发地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需要艺术教师能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艺术对象之间架起情感之桥。为此,教师首先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交往时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人说,艺术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作为一种资源而不是信息的传输者,因为学生只能在没有教师作为仲裁人或裁判员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其想象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否则,他不但不能为学生架设情感之桥,反而会在师生之间、学生与艺术对象之间开掘一条情感鸿沟。作为裁判,他就不能是学生艺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而只能是袖手旁观者;他就很难是学生艺术表现的热情欣赏者,而只能是权威评判人。教师若以旁观者姿态出现,就等于在暗示学生,他们之间必须保持着距离;教师若以权威者姿态出现,就等于在告诉学生他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艺术本是一种创造性的产物,就是人们欣赏艺术也补称为是一种再度创作活动。艺术的创造与欣赏本无所谓对与错,对艺术的理解如果有惟一正确的答案,就等于剥夺了学生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权利。因此,教师若以艺术权威自居,将不可避免地会把他自己的特殊表达形式强加于学生,而不是极力地为学生争取按照其自有的标准来评判艺术的合法权利。任何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或风格,都必须作为艺术主体、个人意向和需要的必然产物来加以理解和给予尊重,艺术教师必须记住这一点。

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一件属于师生共享的艺术品,双方不是一种艺术家与观众的关系。如果教师以艺术家权威自居,甚至把艺术据为已有,其教学过程就必然表现为一种严格的模仿与服从,而严格、刻板的模仿在艺术教育中是妨碍学生的自发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而遭到唾弃的。在这里,我不认同教师的艺术权威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作为指导者应有的评判与树立标准的权利,他可以给学生的艺术表现做出评判,而不是像坐在高高的法官席上用木锤所做出的对与错那样的评判;他也可以通过个人的示范和表演来树立标准,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确保学生并不因此而通过盲目的模仿来学习,艺术学习的途径主要不是模仿,而是自身的参与和体验。

因此,称职的艺术教师从不把自己确立为惟一正确的标准,不故弄玄虚或急于向学生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不急于要求学生仿效自己,并试图使自己成为学生顶礼膜拜的对象,而是提出一些并不一定有惟一,或正确答案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亲自探索与切身体验。当觉得有必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时,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指出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在责备一个无伤大雅的错误。

三、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能触类旁通

也许我们常常能听到类似某某歌星不能识谱,创作也需要别人记谱这样的小道消息。的确,专业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在综合素质很低的情况下还真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和“明星”,在这时我们没必要对这种怪现象作任何评论和分析。把它提出来,仅仅是想说明,对艺术教师的素质要求应该是比专业艺术工作者更全、更广、更高。因此,艺术教师可别指望也能有类似的“运气”。

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如果他只是对某一艺术形式中的某一方面精通,而在其他艺术只略知一二。甚至一窍不通,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艺术教师。真正称职的艺术教师,除了能熟练掌握所教科目的技能技巧与基本理论之外,还应该对所有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的掌握,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素养。

普通学校艺术教师既不同于艺术院校的教师,也不同于家庭艺术辅导教师,他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他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培养以艺术创造和表演为职业的艺术专业人才,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以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他教育的内容不是某一专业的高深知识和技能,而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普通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不是只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面其他方面比较薄弱的单项型教师,需要的是哪怕艺术专业技能并不突出,但能涉猎各艺术门类,整体艺术素质比较高的全能型教师。由于艺术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种全能型艺术教师就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否则就不可能对艺术有宽视野、深层次的理解,就不可能有效地排除艺术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之间的人为隔离。

四、懂得时尚,但不轻浮

称职的艺术教师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气质和风度,“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的风度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它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种不能轻视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因素,相比之下职业学校艺术教师更是如此。因为,普通学校艺术教师如果具有美的风度,其本身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能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与美的启迪,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

那么,什么才算是艺术教师的美的风度呢?首先,这种风度不等同于时髦的外表。由于受社会上一些所谓明星名人的影响,一些艺术教师对于自己应有的风度把握不准尺度,不能正确定位。纯粹追求外表的时髦,不是艺术教师正确的审美情趣,恰如音乐家舒曼所说的,一切时髦的东西总会变成不时髦的,如果一辈子追求时髦,就会变成一个被人轻视的花花公子。

其次,这种风度也不是在言行上刻意表现艺术学科的雍容华贵。有的教师尽管心里清楚艺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并不受到重视,但在言行上却不时表露出艺术与自身的“阳春白雪”之感,而对其他学科与教师则往往表现出一种“下里巴人”的蔑视,这是不对的。如果艺术教师有心要得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对艺术学科以及自己的理解与同情,那就必须具有谦逊的态度与善解人意的品格。夸夸其谈,把艺术看得高出一等,进而自我封闭隔绝也不行。否则,除了引起反感,加深隔阂之外,必将一无所获。

艺术教师要想让自己的风度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教育的因素,就应该使自己的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协调融合。艺术教师的举止、言行、衣着等如果太浪漫华丽,就缺少了作为一个教师所应有的稳重与端庄;如果太朴实老成,就缺少了作为一名艺术教师所应有的活力与高雅。因此,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在穿着打扮上,要既能显示出自身的艺术审美素养,又不至于让人有浓妆艳抹之感;在言谈上,要充满情感,但不故作多情,富有幽默,但不滑稽可笑;在举止上,要热情,但不轻浮,要潇洒,但不夸张。另一方面,穿着不修边幅,邋遢不洁,言谈举止吞吞吐吐、猥猬缩缩,那更不是艺术教师应有的形象。

艺术教师范文篇3

课堂语言艺术的分类根据教学课程、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目的进行划分。教学课程不同,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也会有所不同,应该注意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教学对象由于年龄、学历、知识掌握不同,也应该使用不同的语言艺术表达方式;教学目的不同,教师使用的专业词汇和讲授方式也不同。

2课程语言艺术课程

语言艺术是教师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使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模式。课程特点彰显课程的内涵,讲授的语言艺术体现教师的水平修养。比如几何学中的马鞍图、超立方体,学生很难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研究图中内在的性质,而且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时候,数学老师可以将图形学、美术学、计算机等技术融入到数学概念的解释中,通过计算机构建动态图像或绘制仿真模拟图形,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目的差别

语言艺术教学目的差别也要求教师使用符合目的教育的课堂语言艺术。比如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就是教育目的差别非常明显的两种教育。成人教育基本上跟随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人们认识能力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面授、函授、电视、广播、多媒体、实践、自学考试等既广泛又灵活,而且越来越成熟,适应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需求的人的需要。而职业教育基本上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同时注意到了实践的重要作用,强调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在验证中发展能力,要求学生不但动脑,而且动手。教学结果有一定的成果或标准做参考,因此,其教学形式比较简单。因此,课堂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就使得两者在相同的教学形式上交叉。

4教学对象

语言艺术教学对象不同,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素养、教学表达方式,遵循的语言规则也会有所不同。根据教育对象的教育的目的划分,有幼儿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博士教育等等,这种教育性质的划分,也就将教育对象清楚的划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必须根据对象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执行不同的教育模式。另外,由于男生和女生的性格特点,可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在实施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不同的提问方式,不同的提问语气,照顾学生的情感状态,尽可能使教学达到最好的状态。

5课堂语言的艺术内涵

有关课堂语言的艺术内涵,很多学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调查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见解。王莉颖等人认为,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科学性、教育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五大特点。孙利认为教学语言艺术应该注意:情感艺术、表达艺术、提问艺术和情感艺术。丁敏认为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的特征是:形象性、审美性、启发性和教育性。而钱威认为教学语言应具备一般语言的共性要求,更应把握自身的个性特征:从教学目的任务看,教学语言要具有高效的教育性;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具有专业知识性;从教学对象看,教学语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从教学方法看,教学语言应有灵活的启发性。

6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课堂语言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课堂语言的准确、精炼和流畅性上。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用词恰当、发音准确、语言流畅、言简意赅。用词恰当,就是要求教师在讲授科学事实时,必须尊重科学研究结果,用准确的词汇和语言向学生解释相关的概念和内涵,不能胡编乱造,更不能无中生有。发音准确和语言流畅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保证学生清楚、明白地理解教师教授内容的基础,如果教师带有严重的口音或者说话结结巴巴,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和热情。有些乡村教师习惯于使用方言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的正确发展,甚至导致有些学生也不会讲普通话,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言简意赅,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教课时不要说一些废话、空话和大话。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教师,本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他却引用一大套的理论来解释和说明,这样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也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因此,课堂语言必须建立在规范性的基础上,作为教师必须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提高教学质量。

7课堂语言的系统性

课堂语言系统性要求教学语言层次清晰、结构合理、重点、难点突出。系统性包含逻辑性,可以说逻辑性和系统性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坚实有力的整体,使得教学富有立体感。怎样才能让教学具有系统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培养:一是讲课之前必须要做好有条理性的备课,讲课时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构建知识之间的层次结构,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讲课内容;二是对于交叉学科,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衔接和拓展,构建知识层次树,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同一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思考;三是教师讲课过程中遇到计算、推理、归纳问题,要做到概念清晰,判断准确,推理合乎规则。

8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讲课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师生之间碰撞思想的火花,讲课的关键是教师是否应用合适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生的潜力。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语言点亮学生的心灵,教师教学是为了开启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置疑问,设置悬念,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结果从不同角度做出评价。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富有问题性,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把握启发教学的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适当时机施教,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优美,还要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教师的热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教学必须要融入感情,使师生之间既有知识上的共鸣,也有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都有极大的影响,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设置合适的问题,使学生真正热爱学习。

9课堂语言的幽默性

幽默语言是教师知识、涵养、品德的集中体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生动、形象的情景,不仅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听课更加有精神,精力更加集中。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重“灌”轻“启”,因而造成学生思维僵化、肤浅。老师如果语言呆板、无力、抽象、缺乏吸引力,学生听课也会有气无力,有的甚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也压抑,沉闷。有人说,幽默的人可以唤起心灵的共鸣,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得愉悦。讲课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幽默语言不仅可以将事物穷形尽相,而且能够入木三分,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促进探究性、挑战性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体现教师的知识水平,也体现教师的生活态度和作风,引导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10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里都是高大的,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则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性作用。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辞,要注意使用合适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回答,努力做到通过合适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正能量,精神振奋,干劲十足;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感情流露方式,与学生之间融洽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要有一种理念,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都要给他们鼓励,选择合适的表扬方式,特别是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更要懂得鼓励他们,表扬他们。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艺术教师范文篇4

一、乡村教师美育素养提升的时代诉求

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乡村教育能否抓住机遇成功转型升级成为其中的焦点。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灌输着“读书是唯一出路”的应试教育思维且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学校没有美育教师也几乎不存在美育课(音乐、美术等)。教师只重视成绩而忽略学生对于“美”的渴望,学生在学校里整天埋头苦学几乎感受不到“美”的存在。但是乡村学生真的只需要学习不需要美吗?事实上,他们需要,甚至比那些城市学生更需要“美”。乡村教师美育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也是以美“育己”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必要条件。(一)现实需要:乡村学校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育人目标。早在民国时期,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五育并举”思想,然而受到中国传统考试制度和选拔制度的影响,“五育”之间并没有得到相对均衡的发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的当前学校教育德智体美劳面临着“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不平衡问题。事实上,这种不平衡问题在乡村学校教育中更加明显,特别是美育更加不受重视。乡村教育的质量体现在重视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养[5],综合素养不仅仅是指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个人品格、道德水平、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发展,这些素养的提升不能缺少美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的育人价值。在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育人体系中,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可以辅德、益智、健体、促劳。美育也是一种无形的感化、浸润式的教育,它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和多么复杂的手段,有时只需要一个来自心灵的感应就可以体会到美的存在。美育也不局限于艺术门类,可以融合在各个学科之中,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6],例如语文的诗词之美、数学的几何之美、英语的语言之美等等。因此,乡村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美育的贯穿与融合,更离不开乡村教师“以美施教”“以美育人”能力的提升。(二)内在需要:实现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育己目标。乡村教师是新时代乡村教育转型升级的关键,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乡村教育发展的质量。当前,乡村教育除了要建设一批稳定扎根乡土的师资队伍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乡村教师的能力与素养。教师的能力与素养涵盖面很广,除了老生常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素养之外,还应该具备审美素养和审美教育的能力。因为“以美育人”的前提条件首先在于教师自身是否对于美有足够的掌握和判断美的能力,其次才能评判其是否具有“以美育美”的审美教育能力,如果教师自身对于美没有精准的把控能力,也就很难实现以美育人的育人目标。好的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根本所在,甚至可以说,好的乡村教师就等同于好的乡村教育[7],乡村教师的整体质量代表着乡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代表着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乡村教师美育素养的提升也正是教师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要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其前提条件在于教师是否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标准。提升乡村教师的美育素养,先达到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育己目标,再实现以美育人的乡村教育培养目标,其宗旨是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服务。(三)战略需要:助推乡村振兴达到全方位发展的战略目标。乡村振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教育振兴占有核心地位,教育可以制约或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优秀教师作为人才支撑,并且需要教师来培养更多乡村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使更多人才汇聚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力量源泉。正如陶行知先生认为,“地方教育及乡村改造的成败,是靠着人才为转移。所以培养乡村师资是地方教育之先决问题,也就是改造乡村的先决问题”[8]。乡村教师是乡村社会中公认的知识分子,其美育素养不仅是教师个人基本素养的外在体现,也代表着整个乡村教育面貌甚至整个乡村社会面貌,影响着乡村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密切相关。乡村社会的灵魂是乡村教师。乡村教师之于乡村的意义,不止于乡村教育,而是关乎乡村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全面进步[9]。因此,关注乡村教师以美育素养为代表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全方位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加快构建以美育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新篇章,进而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乡村的一份力量。

二、乡村教师美育素养提升的推进策略

艺术教师范文篇5

一、语言形象化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而一些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多半是由于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黯然失色。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你所讲授的知识,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教学风格、课堂气氛与教师的语言艺术密不可分。从课堂教学氛围而言,他们更期望灌入耳际的是老师形象生动、娓娓动听、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每一字每一句都能叩启他们的心扉,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把教学内容讲解得生动些,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印象清晰的概念。从生理角度来看,小学生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要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在他们的整个认知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形象是他们进行抽象概括的感性支柱,形象性能促使其抽象思维的深入与展开,使其顺利地登上抽象概括思维的另一新台阶。对于他们而言,一些具体的东西更具吸引力,更能唤起其大脑皮质的兴奋度。因此,教学中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鸟的天堂》时,有这样一句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我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以其他树代替榕树,让学生观察教室外树叶在微风中颤动的各种姿态。然后引导学生说:“绿叶有的轻轻摇摆,有的左右旋转,有的互相簇拥,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形象生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百花争艳的景象,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在百花园中的畅心漫游。

二、语言灵活化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形势常常由于意外情况而出现新的变化。如何应付千变万化的教学形势,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地调整教学语言、驾驭课堂教学呢?这需要教师具有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和语言艺术。灵活而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要求教师有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道,找出症结所在,因势利导,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点醒“梦中人”,三言两语地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症下药,冷静机智,耐心和蔼,善于点拨调控,妙语引入。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盲姑娘听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后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说,怎么从弹琴的声音中听出演奏的人来呢?”学生积极思考,但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就讲给大家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还没讲完,有的学生已经举起手:“盲姑娘就像钟子期一样,是贝多芬的知音。”课堂气氛活跃了,问题也解决了。

三、语言幽默化

幽默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使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幽默教学语言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实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富含哲理的语言,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得当,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幽默不等于开玩笑,幽默也不是恶语,也不是庸语。幽默的语言能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咀嚼课文的胃口,我在教《草船借箭》之前,先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周瑜的母亲姓什么?诸葛亮的母亲又姓什么?同学们一脸困惑。我故卖关子后告诉大家:周瑜的母亲姓纪,周瑜的母亲姓何。根据是什么?因为周瑜临死前哀叹过一句:“既(纪)生瑜,何生亮!”这不是说“纪”生的周瑜,“何”生的诸葛亮吗?那周瑜为什么这样妒忌诸葛亮呢?学了《草船借箭》一文,就明白了。一阵哄堂大笑,既增长了知识,又活跃了气氛。

四、语言真诚化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唤起学生内心对教师的好感,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真诚的语言,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信任你。有一次上课铃已响过,但黑板却不见有人擦,按道理,责问一番也是理所当然,更甚者可能大动干戈。但我只是说了一句话:“或许是上节课的老师拖堂了,值日生没顾得上擦。”于是我拿起黑板擦,三下五除二弄干净了。从那以后,上课不擦黑板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教学语言的出神入化,能唤起人们所有的灵性。正是由于这种神奇的语言,教师、学生、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言艺术上狠下工夫,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懂得运用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秀的课是教师用优秀的语言创作出来的。使用优化的语言,或创作出优课,也会培养出优秀的教师。

本文作者:杨彦花工作单位:渭源县清源一小

第二篇

(一)合理准确,维系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语言作为一门专业性的语言,科学严谨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教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能力,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围绕着这个目的所实施的教学语言自然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很多时候在表述的过程中都要用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语言,如果教师在使用语言的时候颠三倒四、张冠李戴、模棱两可,必然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与法同行》时,其中很多的语言表述在严谨性上的要求就颇高,我国的根本法律、基本法律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国的根本法律只有一部,就是《宪法》,一切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依据,而基本法律则包含很多,像是《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等,如果教师在表述的过程中不注意严谨性,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误区。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如果教师在语言上不够准确严谨,在语言的运用上就有可能犯错误,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科学性。

(二)贴近学生,实现教学的生活性

有人说,学习语文很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学习数学很重要,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实实在在的用处,就算上街买菜,也会用到数学知识;学习英语很重要,面对全球化的趋势,英语是我们走向国际的必备工具……然而,说来说去,很少有人会提起思想品德学科,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思想品德唯一的功能可能就是考试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思想品德学科真的那么不实用吗?事实上,思想品德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人们之所以会对思想品德学科产生如此大的偏见,与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只知道照搬课本上的语言表述,空侃大道理,使得思想品德学科显得那么高不可攀。为了避免思想品德学科被束之高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在选择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平易近人,让思想品德学科充满生活气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而种具有生活性的语言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共同富裕”时,笔者就列举了近年来我国所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并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惠民政策到底能给广大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使得学生意识到,课本上所说的共同富裕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在一年又一年的不断实践中逐渐被实现的目标。

(三)形象生动,彰显教学的灵动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依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换句话说,相较于抽象性的知识,形象生动的知识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有些内容还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而这部分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较弱的初中生来说往往会构成一些理解上的难点。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把一些抽象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变得更加直观化,这样无论是对于学生理解力的提高,还是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具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例如,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性地采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式来阐述较为抽象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视频等进行教学语言的辅助,还可以利用一些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来增加教学语言的立体化、生动化,这样通过各种手段,使得课堂上的教学语言不再显得那么干瘪无趣,使得平面化的知识变得更加立体直观。

(四)诙谐幽默,体味教学的趣味性

幽默是一门艺术,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而已,掌握这门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体系中,思想品德学科承担的是政治教育功能、德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思想品德学科这一系列的功能就决定了这门学科在内容上具有相当的严肃性。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人生阅历和经验都尚显不足的年龄段,很多时候,这些严肃性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会显得过于沉闷,而如果教师在思品课堂上能够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原本严肃且略带沉闷的话题,可能在教师一两句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衬托下会立刻变得有趣起来。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与诚信同行》这课的内容时,就在上课的一开始,给学生来了一段模仿秀,模仿了一段小品《卖拐》的片段,看到教师声形并茂的幽默表演,学生都乐了,一瞬间,原本略显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语言是人们进行表达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教学活动中,语言在沟通教与学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教师而已,能否用好语言这门艺术,会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语言艺术的运用,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通过妙语生花的语言让思品课堂变得熠熠生辉。

本文作者:陈祥伟工作单位:江阴市峭岐中学

第三篇

一、具有示范性

1.力求规范性,克服方言化。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国家普通话的要求,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教师应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发音,用心学习普通话,克服方言土语的干扰,加强语言的基本功训练,尽量做到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2.力求逻辑性,克服随意化。教师语言应准确,必须使语言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根据思维逻辑准确运用概念,避免前后矛盾的语言。如有的教师表扬幼儿时喜欢说“:今天表现最好的有……”其实,一个“最”字表达的是独一无二的意思,但教师却随意地在“最”后面说出了好多个名字。因此,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力求逻辑性,避免因为随意而出现语言错误。3.力求纯洁性,克服粗俗化。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与思想品德、文化素质等密切相关。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他的语言应该是纯洁、文明、健康的,应该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情感。反之,粗俗的语言只能给幼儿带来负面的影响。作为教师应避免使用“滚出去”、“猪脑子”、“笨死了”等不文明的语言,要尽量使用醇美的语言去引导幼儿,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体现人性化

1.尊重幼儿。孩子虽小,但他们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说话时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平时与幼儿说话时应尽量注意保护孩子的“面子”。如小班的幼儿偶尔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尿了裤子不愿意告诉教师,怕教师说:“你怎么会尿裤子?”这样一说,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就会笑话尿了裤子的幼儿。如果教师能照顾孩子的感受,不用带有责备的质问,而是蹲下来亲切地、轻声地说一句:“没关系,我们悄悄地去办公室换上干净的裤子。放心吧,我会替你保密的,小朋友们不会发现的。”我想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有顾虑了,他们还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2.平等交谈。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即要求教师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教师收拾玩具时,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而不是用强制性的“必须要这样做”、“那样可不行”、“不许”、“不能”等语言,否则会阻碍幼儿主动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3.因幼而异。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不同幼儿的接受能力,力求因幼而异。比如,对性格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和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躁的幼儿,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要适中,使幼儿的急燥情绪得以缓和。再如,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要多使用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而对稍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儿则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使幼儿感到教师的话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是值得听的。

三、力求艺术化

1“.趣”化。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能够贴近幼儿的心理。如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因为空洞无物、枯燥乏味、呆板无力的语言会使幼儿昏昏欲睡,毫无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特点,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2“.激”化。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励、支持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幼儿。如在进行科技活动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说:“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的力量,会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当幼儿提出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3“.诗”化。富有诗意,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明快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出神入化。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教师就拟人化地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是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教师告诉幼儿:“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儿点点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学会了穿鞋子、叠衣服的本领。4“.简”化。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求简。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应使用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范围较小的语句,如当幼儿不愿意吃胡萝卜时,教师如果说:“胡萝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给身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们都要吃胡萝卜。”这样的话,孩子们很不容易理解,自然效果就会不尽如人意。但如果简单地说:“胡萝卜很有营养,吃了对小朋友的身体有好处。”孩子们就会对胡萝卜有新的认识。教师语言应力求简单、直白,尽量不用让幼儿感到困难的长句、复合句、并列句或功能句等。

四、做到多样性

艺术教师范文篇6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根据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完善学校艺术学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我校在艺术方面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与活动成效,扎实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学生为本坚持教研教改;以教育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普及力度,提高普及质量。根据学校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符合实际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活动会,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推动学校艺术工作的整体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标,新理念》以及学校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

2;积极配合学校研究工作,完成电子教案等教育任务,认真履行学校教务工作,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提前备课。

3;落实好学校艺术类的各项活动,加强对音乐指导,使教师在每一次训练中有所得,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有所获。

4;健全完善教学的建设,落实好三条措施。

1每月一次的备课检查,要求每位老师课后要有备课反思记录。

艺术教师范文篇7

批评是每一位老师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与"人不怕表扬"正相反,"批评不讨人喜欢"。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被人批评是一件让自己面对别人的时候难堪的事。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主观上希望通过批评促使学生能克服避免犯错及改正错误的思想行。的确,批评包含有品评、判断、指出好坏的意思,它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励人、鞭策人、教导人。然而我们说话的方式往往与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必须讲究方式方法,领悟批评是一门艺术。

一、批语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有时,教师会用"你总是怎么样怎么样","你从来"、"根本"等这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心理觉得受冤枉。所以在选定评语之前,教师要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教师不致于"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将犯错误学生的所有行为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学有违纪行为而在班会上批评全班同学。对学生而言,针对某一件确实有的行为的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二、批评要平等和气,委婉含蓄。

教师批评学生时,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示都是要不得的,会使学生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条件,时间、场合,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某某同学,可以点事不点名,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既成全了被批评学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班主任满怀爱心,满怀理解,用平等和气的态度点明学生的错误,真情感化着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

三、批评要用词得当,言语由衷。

批评时,不要唠唠叨叨,长篇大论,语言要简洁明了,言语千万不可含讽刺、嘲笑、污辱的意思。批评时语言难听,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学生也许会针对那些刺耳的字眼辩驳起来或耿耿于怀,而忽视老师本来要批评修正的那件事,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文明,用词得当,在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明智的教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对自己所说出的评语当一回事,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发自肺腑之言。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期待他受评语的影响而有所改进。教师批评学生表达了教师关切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有责且乐意帮助学生去解决。积极有益的批评就是促使师生双方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合作。

四、批评要侧重引导,灵活转化。

一般的批评多半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未指明"对的"应是如何。如果学生听了你的批评而没有任何行动,又有何意义呢?这样的批评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真正懂得批评的人侧重引导,侧重的正而不是误。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批评的问题。

艺术教师范文篇8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艺术;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指出:“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与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成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又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改革和实施,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确立起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更注重知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发挥指导作用,特别是当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化之后,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话语权中,充分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艺术来催化课堂教学效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作为整个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原因是一堂课能否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能否取得成功,固然要看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和手段,而除此以外,在新课程背景下,还必须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受一定的时间限制,特别是在教室的话语权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倘若没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艺术,那他就难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也难于掌握教学的节奏,难于应变与控场。这样,哪怕是再好的教学内容,也不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取得教学的成功。如何提高教学的组织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一堂成功的课犹如一首欢快的乐曲,按照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个课的节奏体现出跌宕起伏,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另一方面涉及教学内容的难易,即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优秀教师们都很重视教学艺术节奏的作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强调了课堂教学节奏变化的重要性。已故语文特级教师斯霞的教学,也是非常讲究教学艺术节奏的,她认为:“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很低沉。”甚至认为:“教师讲话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声调太高了,太尖一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语言太快了,像放连珠炮一样,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磕睡。”这都表现了优秀教师对教学艺术节奏的自觉追求。

二、掌握导入和结束的艺术

上好一堂课,就如同写一篇文章一样,既要有好的开头,又要有好的结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为整个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它的重要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为讲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而导人的主要方式有:衔接导人法、悬念导人法、情境导人法、激疑导人法、演示导入法、实验导人法、实例导人法、典故导人法、审题导人法、直接导入法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不同的一导人方法。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求开始引人人胜,而且要求结尾精彩,让学生回味无穷,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避免虎头蛇尾。常见的结尾艺术表现方法有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等多种方式,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提倡让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掌握课堂教学的应变艺术

艺术教师范文篇9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文化艺术活动,总体上看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缺乏正规的组织引导和提升,无论是开展艺术活动的规模和水平都不能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从教师艺术活动本身来看,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人员十分有限,大多是一些原来有一定基础爱好的艺术骨干分子,而且艺术活动的方式单调,层次也不高。从高校组织和方式看,主要是高校工会或者社区依照每年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了一些带有提高性质的辅导活动。然而,高校包括高等艺术院校在内的教育机构却很少参与面向社会、面向群体的艺术教育活动。这种状况对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人格完善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是十分不利的。

二、加强对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的途径

加强对高校教师艺术教育重点应从提高领导重视程度、运用各类艺术手段的教育效果等几方面入手。

(一)领导要重视

根据目前教师艺术教育的现状,要努力建立一种以高校领导机构为主导,各级管理部门与工会相结合的教师艺术教育机制,促进教师艺术教育事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高校领导机构要从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教师艺术教育工作,并适当地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从事教师艺术教育的机构要与地方的、社区的群众艺术团体加强联系,通过辅导活动来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分子的艺术素质。同时大力发挥学校电视台、校报在开展教师艺术教育,提高教师文化艺术素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二)运用各类艺术手段的教育效果

艺术教育比照艺术的门类大致划分为语言艺术教育、实用艺术教育、表情艺术教育、造型艺术教育、综合艺术教育等五类。在实施时要考虑到各类艺术教育的特点,取长补短,配合运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1.语言文学艺术

任何事物、任何思想,从宇宙之大到细菌之微,从悠久的历史到短暂的瞬间,从行为的表现到心灵的隐秘,都可以用语言来表现,具有超时空的极大自由。因此在进行语言艺术教育时,要引导高校教师体会语言之美,体会美的语言所构成的美的形象,所展现的美的世界,所提示的美的精神,从而也使自己变得更美些。

2.实用艺术教育

实用艺术,属于表现性的空间艺术,如工艺、书法、建筑等。这一类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

3.表情艺术教育

表情艺术,是表现性的时间艺术,主要有音乐、舞蹈等,它直接抒写人的内心情感,也最能打动高校教师的情感。

4.造型艺术教育

造型艺术属于再现性的空间艺术,主要有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深厚意蕴经过一定的审美引导,就可以引起高校教师强烈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收到感化心灵、沟通情感的效果。转5.综合艺术教育

综合艺术有戏剧、电影、电视等。由于它吸取了各种艺术手段的长处,并加以综合运用,就能比其他艺术更加灵活地把社会、人生呈现在高校教师的面前,而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能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引起直接的强烈的感受,其审美教育作用非常广泛。

(三)与专业艺术教育区别对待

高校教师艺术教育毕竟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它是通过实践和学习对高校教师的审美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它的目标是解决在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中,其心理状态、审美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对专业知识不成正比,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的发展的问题,是要改善高校教师的生存质量的问题。高校教师艺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家,不是单纯地训练吹笛子、弹钢琴、画画、书法和跳舞的技术,它是要通过这种技能、知识和修养,提高审美境界。

(四)丰富实践活动

高校教师的审美欣赏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精神境界的美化,只能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艺术基础知识,懂得一些艺术规律,只能指导艺术实践活动,而不能代替这样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真正体会艺术精神,也必须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你要领略自然关,就必须投入自然的怀抱你要想认识社会美,就必须置身生活的潮流你要想欣赏艺术美,就必须进入艺术的殿堂。如果不亲身进入这种令人愉悦的实践活动,就无法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无法完成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首先,要做到制度化,保证艺术教育活动经常持久。如举办一年一度的教师文化艺术节,结合“五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举办文艺庆祝活动第二是要形式多样化,吸引教师广泛参与,如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工艺作品展,开展演讲、朗诵、歌咏、舞蹈、器乐、体育、健美等表演竞赛,并组织征文等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不同的展示舞台。

(五)发挥文化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

高校教师中间不乏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分子,学校要鼓励他们组织诸如音乐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合唱团等文化艺术社团并在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在场地、器材、经费上给予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他们扩大文化艺术骨干队伍,把文化艺术活动的种子扩大到广大教师中来,由此构成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的整体氛围。

(六)优化社会美育大环境

艺术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培养高校教师的优良素质,还必须优化社会美育大环境。

1.创设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整洁的街道、绿地草坪、环境雕塑、宣传报栏、绿树如茵、鲜花盛开、洁净的水面泛舟都给高校教师以美的愉悦和陶冶。

2.加强电视传播媒介、文化读物的制作与管理

高品位的电视节目、艺术情趣,优秀的文化读物能提高高校教师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从而抵制各种消极、不健康的文化垃圾的传播。

3.加强公共场所的文化设施

如多建一些高雅的音乐厅、展览馆,历史、自然、科技博物馆,让高校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学校广场建立伟人雕像和具有激发人向上的雕塑作品,接触象征着人类文明、民族精神、人生楷模的艺术精品,产生对艺术的崇尚和对美好的追求。

总之,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物质比较丰裕,高校教师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加强艺术教育在客观上已成为高校教师的精神需要和历史的必然。

[摘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但是,目前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现状却并不乐观。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提高领导重视程度、运用各类艺术手段的教育效果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校教师艺术教育艺术教育途径

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和造就具有相当艺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艺术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管理、教育水平等诸多方面,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方面,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那么,目前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现状如何?究竟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加强对高校教师艺术教育呢?

参考文献:

艺术教师范文篇10

关键词:教学艺术;体育教师;提高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既要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学中的各种规律、原则,又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艺术性。体育教学是向学生系统传播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思想和体育精神,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术和身体机能水平,以及认知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教育过程,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和途径。体育教学艺术的形成也就为体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在排球运动中,由于有其自身的运动特点,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的集体项目,因此,在排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该项目的运动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艺术,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排球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基本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塑造良好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最终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1.体育教学艺术概念及本质

1.1体育教学艺术的概念。体育教学艺术,这一术语是教育学和教学论研究成果不断向体育教学领域渗透而逐渐形成的产物。根据体育教学所表现的具有创造性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综合的表现方式特点,体育教学艺术是指体育老师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和特有的艺术审美原则,按照一定体育学科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特点,综合运用一套特定的策略和技巧,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进行的创造性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1.2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从它的概念可以看到,既包括了体育教学的规律、教学原则和审美原则,以及体育教学特有的美学内涵,它也包括了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在特定的条件下取得理想效果而进行的体育教师独具风格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换言之,体育教师为达到特定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活动就是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

2.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

2.1按照体育过程进行分类。2.1.1备课的艺术。一堂成功的体育课,备课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以系统、整体的观点把握好教材内容与单元计划或者教学计划和目标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次,再进而考虑让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和实现怎样水准的目标问题。要从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运动负荷以及体育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科学地设计好它们的范围和比例关系。比如,场地器材的设计和合理运用怎样才能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2.1.2体育课堂教学开端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始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精神饱满,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思想和注意力全要引入上课情境之中,这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影响非常重要。有时,教师的口令发出后学生行动迟缓,吵闹声混杂一团,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一定的教学艺术手段,控制类似问题的发生,比如用洪亮而有节奏的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采用一些简单的集中注意力的队列练习等。另外教师的仪表和素质也都非常重要。2.1.3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艺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堂组织必须科学、合理,使整个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各环节紧扣,衔接自然流畅,把学生引向学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到有趣,并且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另外,对队列队形的变换形式、顺序、方向等,都要进行合理的构思。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应注意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交替规律和调节及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和节奏才能按预期的目标进行。2.1.4调节控制课堂教学节奏的艺术。体育课堂教学节奏是一个动静相互交替的综合性节奏,它的控制要注意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灵活掌握、快慢错落有致、易难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1.5课堂教学结束的艺术。体育课堂教学,既要有良好的开端艺术,也要有良好的结束艺术,这也是衡量体育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主要标志。如每节课教师都讲究恰到好处的结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等等。这样就能对学生的课余锻炼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也能显示出精湛高超的教学训练水平。体育课结束的素质练习安排,也能体现出体育教师上课的水平高低,也能反映本节课亮点的重要环节。2.2按照体育教学内容表现方式进行分类。2.2.1体育教学讲解的艺术。体育教学中的讲解,是教师应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了解排球运动技术动作的做法和教师的意图,从而使学生对动作技术有初步的印象并上升为理性知识,为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动作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2.2.2体育教学示范的艺术。体育教学中教的是动作,学生学的也是动作,有动作就有示范,这种艺术形式要求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准确、优美、熟练,让学生体会到人体美的存在,同时要注意示范要有明确目的。首先要给学生建立动作形象、形成概念、引起兴趣,示范按常规进行,其次要使学生清晰了解怎样学的动作示范,使其了解动作结构、顺序、要领、难点等。最后在纠正错误的动作示范时,注意着重突出要纠正的错误所在。2.2.3体育教学的语言艺术。体育教学语言起着讲解、组织、教育的作用,它既有一般的教学语言特点,又有体育专业语言特点。因此,体育教学语言首先应符合一般教学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如教师讲解应注意速度、节奏、音调高低、音量变化及重音层次等;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技术的要领,讲解时还应形象生动,运用恰当的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动作形象。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着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工作的精神,教师应精神饱满、乐观、耐心、热情,语言动作要富有表情,以此感染学生的情绪,切不可把平时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语言粗鲁恶劣地对待学生。其次,体育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其专业科学性。专业科学性具体表现在运用语言时应形象、简洁、富有启发性;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多练,要有针对性、选择性.总之语言要具体、有趣味,做到科学艺术性。2.2.4场地器材的使用艺术与其他科目教学不同,场地器材的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证。体育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本校场地大小布局、器材多少的基础上,再掌握本次课同时上课的班级,可供本版教学使用的场地器材,以便对场地器材进行统筹规划,力求做到充分利用、合理布局、方便教学、保证安全、美观卫生。

3.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艺术的策略

3.1体育教师要有发展性思维。发展性思维要求体育教师进入教师行列的理想是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发展性思维的根本是体育教师的教学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学生发展的前提是教师的发展,教师对自身的认识要从“教书匠”转变为体育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体育教师要认识到其教学识要从“教书匠”转变为体育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体育教师要认识到其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为了成为一个发展型的体育教师,他个人要不断的研究,学会终身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3.2体育教师要确立体育教学艺术的形成自觉。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艺术形成自觉的确立,首先要对自身的体育教学艺术有充分的了解。与他人比较和自我反省是了解体育教师自身教学艺术水平主要手段。“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与他人比较,可以认识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不断的学习他人刁一能不断的使体育教师自我取得进步。体育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体育教学艺术进行反省。反省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艺术理论的层面上系统的查找漏洞,其教学艺术理论水平便会提高。理论的扬弃指导实践层面上的创新,体育教师就会不断的超越自我。体育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开展与专家、与其他教师、与学生的合作。3.3体育教师要开展行动研究。《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把行动研究定义为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是实践理论化和理论实践化的有效手段。实践理论化的过程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艺术进行比较、分析、提炼和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理论得到丰富。体育教师学习了体育教学艺术理论之后,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的运用、检验,这就是理论实践化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学艺术的形成过程。同样,专家学者与中小学教师合作进行“理论—实践”研究,这种研究对专家学者而言也是理论的实践化。体育教师只有经常性的开展行动研究,才能防止体育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才能将体育教学艺术内化为自身素质。3.4体育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体育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意味着体育教师应善于对实践问题进行的理论思考,并且具备一定的实践理性。体育教师是教学理论主体的同时也是教学实践主体。体育教师培养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前提是充分扩大自己的教育视野,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体育教师在形成体育教学艺术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反思意识和能力,应富有创造性的运用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育反思,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反思性教学是一种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体育教学艺术发展的途径。3.5体育教师要参与教学观摩与研讨。体育教师共同参与培训,互相学习的行为有助于营造体育教学艺术形成的良好氛围。吸收、借鉴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对体育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形成大有裨益。教学观摩与研讨是体育教师学习他人的重要途径。观摩过程中能接触不同体育教师个性化特征明显的体育教学艺术,是参与体育教学观摩活动的重要原因。被观摩的体育教师会得到鼓励,集中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与此同时,观摩的体育教师会从学生的角度加深对体育教学艺术的认识。体育教师之间的研讨,能产生浓厚的学术氛围,他们在平等交流观点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观点。研讨同样会激励体育教师不断的学习教学理论,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使他们的体育教学艺术在合作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

4.结论

4.1体育名师的教学艺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体育教师的执教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4.2体育名师的教学艺术可以分类如下:按照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分类:备课的艺术、体育课堂教学开端的艺术、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艺术、调节控制课堂教学节奏的艺术和课堂教学结束的艺术。按照体育教学内容表现方式进行分类:体育教学讲解的艺术、体育教学示范的艺术、体育教学的语言艺术和场地器材的使用艺术。4.3体育教师要提高体育教学艺术,有5点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发展性思维,要确立体育教学艺术的形成自觉,要开展行动研究,要进行反思性教学和参与教学观摩研讨。

参考文献:

[1]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2.

[2]骆秉全.美与和谐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7.

[4]胡成志.浅析体育课的教学艺术[J].安徽体育科技,1998.

[5]张加军.论体育教学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2004(4).

[6]杜吉元.浅论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艺术[J].科教文汇,2007,(11):92.

[7]马鸿韬.体育艺术基本理论体系构建———“体育艺术”概念辨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5).

[8]陈敏.浅谈体育教学艺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5):148-151.

[9]朱定远.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艺术[J].当代体育科技,2015,26(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