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9:19:29

英美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篇1

“‘博客’作为一种网络交际工具,为现代外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的很多特点与现代外语教学的诉求不谋而合,成为现代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陈欣如,2007:41)“博客”这种新型的网络日志,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学习交流情景”(刘涛,2010:115)。因此对于“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蒋樟健,2010:47)的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本论文将积极探讨博客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英美文学博客,并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等内容及时更新于博客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博客内容,提前进行预习工作,就课堂内容对教师进行提问。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回帖解答。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不仅提问的学生本身可见,其他的学生也都可以进行浏览和进一步提问,这些问题的解答则可以供所有阅读博客的学生共同分享。因此博客的此种交流方式将有别于电子邮箱–电子邮箱在很大程度上仅局限于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动性有限。而博客这种“开放性”特点,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通过阅读教师对其他同学问题的回帖解答来增进学生自身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与提高。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博客在文本与多媒体可交互使用方面的特点,在保证英美文学电子文本材料输入的基础上,结合图片、视频、影视等多媒体辅助手段,一方面可克服纯文本材料枯燥无味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在增强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前提下,极大地增加他们了解相关文学作品及相关背景知识的兴趣。不仅如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及学生的需要,就某一相关内容,在博客中提供某些链接和网址。学生可以依照博客中提供的链接、网址,浏览、阅读相关的内容,并为教师介绍更多的相关链接与网址。而教师则可以进一步根据博客中学生所反馈的信息,不断更新博客中的链接与网址及相关文本、多媒体资料,从而可大大提升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英美文学博客,把自己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感受、课堂收获和所遇到的问题如实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中。这些内容,不仅教师可以进行阅读、回帖解答,而且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进行阅读和解答。因此学生英美文学博客的开通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教师则可以在解决学生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效果。同样,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在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同时,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也有助于他们克服英美文学繁重阅读量方面的困难。再次,教师与学生英美文学博客的共同开通,有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教师与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阅读与英美文学有关的博客内容,可以为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课前、课后阅读教师的英美文学博客中关于某些作品的选段、作者生平、社会背景知识等信息,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了解使得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活跃他们的思路并开拓他们自己的视野。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必然会有所提高。而学生通过阅读教师英美文学博客内容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的行为,必然会改善过去那种以教师授课为主、沉闷单调的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大幅度地增加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英美文学课程阅读量大、强度高的特点,教师可以阅读学生博客所反馈的意见,就学生具体情况提出建议的同时,不断地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篇2

主题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即关于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理论。在这一基础之上,教学强调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和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身处该环境中,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进而积极主动学习。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学习者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与外在信息发生冲突时,调整和重组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能力。

2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理解分析英美文学中各种类型、题材的作品,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任课老师在课堂授课中应注意以自己的讲授作为引导和启发,使得学生主动认识、整理、综合概括和分析欣赏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规则和原理,并在这一过程中高效大量地获取知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授课过程中,从而巩固所学新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将现有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主题,该主题可由数个话题构成,各个话题分别表述该主题的不同方面,是与主题比较而言更详尽更易于操作的内容。而话题又要通过若干细节,即关键词及短语来丰富和阐述。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现有材料的主题—话题—细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充分理解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同时掌握了材料中所运用的语言表述形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3主要教学过程

3.1正式授课前的准备活动所谓准备活动,就是任课教师在正式讲授内容之前,让学生进行一些与所讲内容密切相关的准备和预习,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所了解并启发其好奇心。准备内容可以是教师设定某一情景,让学生扮演某种身份,在某种特定环境中,解决一些问题。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尽量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

3.2以听力为主的语言活动此部分可以是对主题内容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思考,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片段,使学生在了解主题的同时增加词汇量和相关知识。听力完成后,还可以适当开展小型的讨论以加深印象。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篇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英美文学以其潜移默化式的陶冶和润物细无声般的滋养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英美文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文化鉴赏能力,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然而,由于文学教育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实用主义思想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下,认为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浪费时间又没有太大用处,对这门课的学习消极被动。

以致语言技能虽然提高了一些,但语言内容空洞、缺乏思想、更少个人见解,整体素质却下降了。此外,作为英语专业支柱课程的英美文学,在与语言学和专门用途英语等课程平分秋色的同时,课时不断减少,其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开始探讨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理论和观念,把英美文学课建设成为一门着眼于启迪思想、开发思维潜能的素质教育课程。

2英美文学教学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要给予英美文学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的教师更应该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对教学和学生加大情感投入,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改变对这门课程的错误观念,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英美文学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1充分认识学习英美文学的重要性学习英美文学尤其是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最佳途径。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菁华主要存在于文学语篇之中。所以,英美文学作品可以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语料库,以其涵义微妙的词汇、别具匠心的句式、发人深省的篇章提高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学习英美文学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途径。英美文学的作家和作品无疑会反映英美文化的价值观、世界观和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感受到了解多元文化的乐趣,培养自己对文化的宽容精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日趋频繁的国际合作和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习英美文学是培养思辨能力,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正如王守仁教授所言,英美文学课程“是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这种思辨能力不仅有助于对知识的探求和应用,还有益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涉世不深的学生难免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挫折、甚至不幸。通过阅读经典,和伟人对话,可以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哲学多一份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轻言放弃。

2.2调整课程设置,扩大授课对象在过去十多年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科教育逐渐从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对英美文学教学的研究如果只集中于英语专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语言、文学和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同时限制了文学课程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认识人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功能的实现。此外,随着大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重点不应只局限于语言教学,而要向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质转移,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条件日益成熟。因此,英美文学教学在课程设置上要突破英语专业的限制,向全体大学生开放,扩大其授课对象,使之成为一门大众化的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在这个层次上,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经典文本的阅读和阐释上,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教学内容和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英美文学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契合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必要策略。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现状;教学改革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与教学要求的不断扩展,英美文学这门英语专业的必修科目重要性也在不断显现[1]。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课程之后,知识储藏会更为丰富,个人视野会得到开阔,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于意义。伴随高校英语专业的改革发展,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滞后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院校及教师作出针对性改革,以此为基点来确保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可以为英语人才的培养所服务。

一、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各国联系愈加紧密,交往变得更为密切,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应用率最高的语言之一,其重要性也得以不断凸现。在此背景下,我国很多高校的学生都选择英语作为个人专业,希望具备较高的英语能力,为个人日后就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校的教师就需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英美文学课程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可以掌握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与其它国家的人进行顺畅的交流,以此不断提高个人英语水平[2]。

(二)扩展视野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太注重学生的个人视野扩展,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存在视野不够开阔的现象,对于其英语能力的提高有严重的阻碍作用。但是,在学习英美文学课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西方国家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也会了解到当地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个人视野会得到进一步开阔,知识储备得到较好的扩充,自身英语学习能力、应用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3]。

(三)方便学生就业

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就业,但是,若是院校不重视英美文学专业教学,学生的综合实力无法得到提高,在就业中就会缺乏竞争实力。通过学习英美文学课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英语知识掌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会得到明显提高。这样一来,学生在就业中就会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便于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的工作。

二、目前高校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安排不合理

高校英美文学专业的具体内容十分繁多,但是很多院校并未认清这一现实,没有安排足够的课时,这样,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无法得到明显的体现,这会导致教学主次方面存在偏颇,学生难以吸收和消化相关知识。这样一来,高校英美文学专业自然无法得到有效开展,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教师素质较低

一些高校的管理者,认为英美文学专业的重要性无法与翻译、语言学等课程相比,因此,在选择教师的时候很少去对其进行综合考量,甚至安排一些兼职教师去讲解英美文学。由于教师自身素质较低,对于英美文学专业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较差,这就很容易导致英美文学专业课程的开展存在不科学之处,教师无法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体现出来。可以说,教师素质较低,对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实施存在严重阻碍之处,更会给学生的系统学习带来阻碍[4]。

(三)教学方法落后

很多英美文学专业的教师,对于课程的具体变化方向缺乏系统性把握,也没有对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这就导致英美文学专业的实际教学与课程发展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教师若是一直沿用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英美文学课程开展就会面临很多困难,学生的兴趣会被进一步削弱,这也就会造成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存在严重的缺失[5]。

三、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安排课时

高校若想真正实现英美文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保证英美文学专业具有足够的课时,而这需要院校给予英美文学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管理者,认为语言学、翻译、听力、口语等内容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需要重点把握的,而英美文学则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这就直接导致了英美文学在不受重视的前提下存在课时不合理的问题。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方面,语言学等课程固然重要,但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可以确保学生具备将听力、口语等教学内容活学活用的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才能掌握西方英美国家的语言习惯等,才能在与对方交流中体现出较强的适应性,避免交流不畅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学校必须为英美文学专业安排充足的课时。只有在具备充足课时的前提下,英美文学专业的教师才能确保将重点一一凸显出来,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才会真正被学生吸收,避免出现因课时不足造成出现知识填塞现象[6]。

(二)提高教师素质

英美文学专业与其它英文专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该专业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具有不同国家的不同风貌、不同特点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切实掌握这些基本的文化内容。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对于英美文学课程开展十分重要。某高校为了保证英美文学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针对教师的素质进行了切实提高。该校在选拔相关教师时,对教师进行了全方位考核,除了要求教师本人的基本教学能力牢固、扎实之外,还要求教师了解和熟悉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政治、日常生活、娱乐等多方面内容,若是教师在英美国家有生活或工作经验更好。在选择教师的时候,该院校会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笔试,还会要求教师进行英美文学课程试讲,通过上述考核的教师才能入选。教师在入选之后,还会接受系统、科学的培训,并针对培训内容进行考察,还会安排专门的教学督导人员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分析与评分。这样,该院校英美文学教师素质提高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对课程开展质量起到了较强的辅助作用[7]。

(三)改革教学方法

英美文学专业的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实现该专业教学的整体改革顺利进行,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开展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英美文学课程需要重视的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师在授课之前抛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思考,也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讨分析。教师可以在课上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情况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共同讨论。这样,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就会对本课的内容有大致掌握,在学习过程中会变得更有针对性。

2、多媒体教学法

传统的英美文学专业教学,教师一般重视知识点的灌输,但很少注重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此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可发挥自身价值。教师让学生在课上收看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英美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也可以让学生收听英文歌曲。这样,学生在面对这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可切实激起学习欲望,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更加生动,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教学效果自然可以得到切实保证。

3、合作学习法

英美文学专业教学的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一个小组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作业等,让各个小组进行自主讨论。学生通过参与合作学习,就会对英美文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还加强了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8]。

(四)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评价,教师一般比较倾向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分析,却没有认识到学生日常表现的重要价值,这样一来,该课程的评价工作质量就存在严重疏漏,评价工作也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某教师在对英美文学课程进行教改工作时,对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进行了切实改革。该教师在新的评价工作中规定,学生的考试成绩占到课程评价的50%,课上表现要占到30%,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与主动性占到评价工作的20%。这样一来,该教师就将英美文学专业的课程评价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在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同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人能力、综合素质、学习态度等。在此评价标准体系之下,学生就会从以前的重视成绩转向重视学习全过程,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全面提高个人综合能力。该教师发现,在新型的评价体系带动之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各方面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教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结语

随着当今高校的不断发展,英美文学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变化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英美文学课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在此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专业若想实现深度发展,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得到切实关注。高校与教师需要认清英美文学课程的自身重要价值,并且针对其所存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教学改革措施。教师可以从教材、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教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质量。

作者:管英杰 单位: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祁继香.高职高专院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4).

[2]张洁.“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评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9).

[3]唐志钦.地方本科院校英美文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1).

[4]骆寒波,黄雪玲,李存晰.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创新教学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

[5]聂磊.高职高专英美文学教学探究[J].语文建设,2013(27).

[6]邓景茹.高职院校研究性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综合素质文学欣赏

一、英美文学教学与大专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专业素质以外,还应包括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多方面的素质,而文学课在培养、提高以上素质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文学作品的赏析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能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1.英美文学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是语言大师经过雕琢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精美凝练、典雅深邃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模仿语言的最好材料。学生在阅读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能够巩固他们已经习得的语言知识,进一步养成对英语的敏感性,从而增强他们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2.英美文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英美文学名著这些艺术珍品以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艺术技巧,荡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不仅孕育着我们的审美意识,培养提高着我们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审美经验,形成一种审美个性,构筑起学生诗意心灵世界。所以,英美文学教学不是讲解一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也不是对艺术特点作静态分析,而是把这些静态的材料放进文学的美的语境中引发出动态的、有生命的力量。让学生在哈姆雷特、麦克白的优美独白中体会生存和死亡,思考人生的意义;在罗狄克和施曼娜对爱情与责任的选择中,探讨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这样,英美文学教学才能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

3.文学作品不仅是语言综合运用的典范,更是一种文化的集中体现。英美文学作品无疑反映了英美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它们完全迥异于中国文化。通过英美文学教学研习异域文化,领略异域文化风采,可以开阔胸襟,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宽容精神。例如,威廉•福克纳的系列小说,描写了南方盛衰的历史及新旧文明的冲突,被称为美国内战后南方礼仪、道德、风俗、习惯、信仰与价值观诸方面的百科全书。

二、专科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的作用

在专科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之一。有了兴趣,学习也就会充满乐趣,效果也会明显。现在专科英语专业的教材多为实用性内容,这些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多,触动心灵的少,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作品则不同。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文学作品不仅有大量活生生的语言现象,更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悬念。即便在文学欣赏初期,学生在追寻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英文水平,了解了英美文化。在提升学生英文水平方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学生可以通过作家的文学作品了解他们经常采用了一系列的写作手段,如用典故、双关、倒装,等等修辞手法。在语篇层面上,读者会自然而然地从总体上把握文本,避免了语言层面的局限,渐入欣赏佳境,为最后的审美层面作好铺垫与过渡。在审美层面上,读者会在语言和语篇的基础之上,对欣赏进一步深化,在总体上和宏观上对文学文本有所感悟。

三、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合理选择教材

有效的教授英美文学的关键之一在于文学作品的选择。“如果一篇文章在语言和文学层次上都非常难以理解的话,那么它对我们并没有多少益处。”相对于本科英语专业而言,专科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弱,课时较少。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偏重于近现代的英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所推崇的科学、民主和创新精神对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英美文学课程的开设将对学生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2.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然而,文学欣赏不单纯等于语言的学习,它远远超出了学习语言的范畴。如果我们单为读者提供一系列的文学选段阅读,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其语言,而不是作品中那些有趣的故事,实际上我们从某种程度上误读了文学。针对专科英语专业的特点,英美文学的教学方式更要注意灵活多样。首先,老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不应只注重作者和作品内容的介绍,而应该更多地帮助学生学会对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要鼓励学生通过解读文字的过程去理解文章的内涵。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可能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各不相同,老师应时刻牢记“对某部作品的正确理解并不仅仅只有一种”,要容忍并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积极地讨论,学会独立地、创造性地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建立一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由于专科课时的限制,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以实用性英语课程设置为中心,英美文学课程所占的比重很小,这势必对课堂上进行系统地学习英美文学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我们可以把英美文学的教学引入到英语专业教学的各类相关课程。

3.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写阅读心得的好习惯

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读者通过阅读,受其熏陶。写阅读心得和读书笔记,有助于读者及时总结自己的思考,积累第一手资料,为将来的写作打好良好的基础。同时,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成为一门素质培养课,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另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学方式还可以以学术讲坛式的方式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英美文学教学当然实以知识传授为主,但授予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也相当重要。不同的方法适用解读不同的作家和作品。而不是从一而终地用一种固定不变似乎统领一切的分析方法来讲授性质不同的流派和作品。在生动运用批评视角里展示每部作品的特色,要告诉学生解释可以是不同的,这是读者的理解,作品的本义和读者的理解有时并不等同,这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英美文学教学是拓展学生素质,提高人生境界的重要手段。如果在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造,那么文学教育必将在大专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andraMckay.LiteratureintheESLClassroom[A].Christo2pherBrumfit&RonaldCarter(Ed).LiteratureandLanguageTeaching[C].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119-193.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篇6

经济全球化进程在逐步的加快,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不同种族不同群体之间的距离,不同文化间也在频繁的进行来往活动。学习英美文学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西方文化,其实,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英美文学有着很好的机遇,很多的名著都被拍成了电影,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等,人们喜欢上了这部电影,就会对原著产生阅读的兴趣;要知道,文学书籍的思想精髓是电影无法取代的。在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方面,主要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进行改革:

一是对英美文学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设置一些有效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只是将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在高年级阶段,并且,英美文学课程也不是以必修课的形式而存在;这样,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中其实就处于一个比较边缘的地位,人们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就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英美文学课以必修课的形式存在。另外,在高校低年级阶段就需要开设一些英美文学的基础性课程,比如北美文学史、欧洲文学史等等,这样就低年级阶段时,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审美价值等等。同时,还可以将大学高年级英美文学课程进行细化,比如增加一些英美文学选读课、英美诗歌选读课等等,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

二是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法不断的丰富,积极应用一些现代教学策略,提高英美文学课的质量:在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需要积极的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的优势给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实现课堂效率提高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的辅助于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视听、短剧表演等等,此外,还可以将其他形式的活动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比如图片、音乐以及影视片段等等。多媒体技术可以立体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信息和知识,使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的生动,让同学们容易理解。如果学校具备一定的条件,还可以建立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网站,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采用远程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网上解答学生的难题,将一些学习任务布置在网上等等。通过采用这些方式,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英美文学的学习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让同学们的学习也变得有声有色。

三是要提高英美文学课程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学修养: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十分关键的一个因素就在于自身;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多阅读一些英美文学名著,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学修养;学校也应该将教师的培养作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来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比如选拔教师出国进修、与其他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等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对学科前沿动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应用到课堂中去。在每次英美文学课之前,教师都应该对教案进行认真的准备,对教学材料进行大量的搜集,增强教案的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学习文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及时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关注英美文学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不断的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结语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篇7

在199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中,英美文学课被列为选修课,而在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英美文学课则被规定为专业知识必修课,从而使正在趋于边缘化的英美文学课重新确立了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该大纲明确规定“: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并能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的品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英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信息。因此,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英美文学课程具有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分配不合理现阶段英美文学的课时分配大体有两种:一种是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课同时开设,均开设两学期,每周2学时;另一种是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课分别开设,均开设一学期,每周4学时。但无论哪种课时分配方法都有弊端。首先,英美文学课的总课时不宜均等。英国文学较美国文学的时间跨度大,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也更为丰富,课时设置平均必然造成英国文学课时不足,而形成英美文学两门课程一紧一松的状态。另外,英国文学是美国文学的源头,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而两课同学期开设极易割裂这种关系,对学生的理解不利,所以第一种课时分配不合理。再次,文学课的信息量较大,要留给学生充裕的课余时间完成文学作品的阅读,所以每周4课时的课时分配也不合理。

(二)师资力量薄弱在教学中,部分高校的文学课聘请外籍教师,部分高校的文学课由中国教师担任。外籍教师的流动性较大,且各外籍教师的文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理解,有时难以从观念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难免造成文学理解上的障碍;而大部分中国教师文学功底不够深厚,英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对文学课教学有畏惧心理,信心不足。另外,在大部分高校中,文学课通常只有一到两名教师担任,没有形成一个学科团队,教师通常处于“单枪匹马”的状态,导致教学科研方面的进步缓慢。

(三)教材陈旧目前英美文学的教材种类繁多,大多数由英美文学史和文学选读组成,但真正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却凤毛麟角。首先从内容上看,大多数教材都只涉及二战前的英美文学作家及作品,对20世纪中后期及21世纪的作家、作品不是只字未提,就是简单略述。另外,大部分教材都太过注重作家生平的介绍,作家的写作特点及作品的人物分析等内容相对较少,对文学流派的介绍也只是一笔带过,尤其缺乏对文艺批评理论的讲解。而且,现行的教材在文学术语的介绍方面缺乏系统性,布局支离破碎,很难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此外,教材中文学选读部分很少有完整的作品,大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学生在学习时很难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因此在英美文学课的作品分析部分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篇8

英美文学是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众多,作家的风格纷繁多样,以及不同时期的复杂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这门课一直是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渗透与发展,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各个领域与世界接轨带来的压力,正在高校的学子们为了在即将开始的人生中一展雄姿,眼界放得更宽,胆略变得更大,英语是他们必然要攻克的堡垒,然而他们所瞄准的英语已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读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18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原著上了。他们的时间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为了就业,他们要学法律英语、商务英语、经贸英语;为了考研,他们可选的方向有语言学、翻译学、英美文化以及英语教育等等。虽然他们的专业仍然是“英语语言文学”,他们的学位仍然冠为“文学学士”,但在实际中花在文学阅读上的时间已经大打折扣,他们的精力不得不用到对考研、出国和就业等问题的考虑上,使本来已经很少的文学学习空间被挤占到更为可怜的地步。除了文学的特殊爱好者以及立志要考上文学研究生的学生外,能完成外语专业规定的阅读量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英美文学教学自身的因素,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使之不能适应当今的形势和教育对象的要求所致。为此,本文欲就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作些探索,以求教于方家。

二、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者们关注英语本科生文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角度有别,但所提出的问题都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问题一: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当前从事英语文学教学的一大障碍就是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殷企平教授在最近一次题为“文学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的发言中指出,文学课有面临边缘化甚至被抛弃的危险。文学有可能成为一件“饰物”。殷教授的担心不是空谷来风,相当数量的老师撰文主张利用文学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像《英美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报告》,《英语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培养》,《文学教学课对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等。

对于英语文学课的本质目的,孙琳等在《谈英美文学教材的选编问题》中总结如下:“可以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郭英剑总结了四个层次:“学其语言”、“学其文学”、“学其文化”和最高层次的“学习人类之文明”。这些观点都表明,通过文学课学习语言充其量只能是其目的之一。

文学作品是表层文本与深层文本之间的并存与互动,文学语言与其它语言的区别不是“正式”与“非正式”,也不是“优雅”与“通俗”。读文学作品不能只关注其中的语言,而是要读出表层文本中的语言与深层文本中主题的关联。这种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索绪尔的所指与能指的对应关系,而是文本在一个动态的“能指链”上滑动的过程。在索绪尔那里,能指与所指是一张纸的两面,是静态的共存关系。而文学语言,可以作为一般语言来读,即是表层文本。在这一层面上,语言才呼应索绪尔及其它结构语言学家们的观点,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体,也只有在这一层面上才具有语言的正式或非正式特征,有雅俗之分,有文体之分。由于表层文本的掩护,我们不容易看到深层文本意义,因为“表层结构隐含或遮蔽了深层的、更难到达的、因而也就更难得到社会认可的意义层面”。

问题二:读而不批的现象。文学教学的目的第一步是让学生阅读原作,第二步是让学生产生相应的阅读反应。但如果将文学内容作为语言教学的素材,文学课就会在“阅读欣赏”的招牌下,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只进行文学阅读而没有相应的批评活动。而批评行为恰恰是人类更高一级的智力行为,首先表现为记录我们阅读作品时的直接反应,但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对英语毕业生的统计中显示“14%的人表示如果重回大学学习将选择文学课;46%的人认为文学课应当成为选修课”,其中又仅有“6%的人认为毕业论文应侧重文学内容”。这些数据显示出文学教学只会与6%的学生的阅读反应有联系。三、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对策

基于以上谈到的英美文学课的种种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teacher-centered”教学法也毫无例外地主宰了英美文学课堂。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是演讲者,他作为知识的源泉,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源源不断地灌入到学生头脑中去。不可否认,教师讲解是传输知识的一种方式,但是就文学课来说,它不仅仅是语言艺术的形式,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还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浓缩,文学知识的吸收更有赖于接受者的参与、交流和体验。从本质上看,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人生的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记录,读者的理解只有靠交流——把个人的人生投入进去与作者进行交流时才能实现。因此,文学课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唤起学生的感受和参与热情,而不是处处用透彻的讲解去代替学生的思考。

文学是一种资源、财富和修养。一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不管以后从事何种工作,最起码的文学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英语的工具性变得愈来愈迫切的今天,更要提防不能让英语的职业技能取代英语的人文思想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发文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文学阅读的初级阶段,采用多媒体文学课件,用丰富生动的音、画、影、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到了提高阶段,采用Internet开展自主化学习,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开放广阔的文学世界中去。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教材的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

术的结合的改进,英美文学课一定会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愈加突出起来,本文着重分析了该课程的现状和定位,探讨了教材和教学的改革。并指出:文学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教材的框架,引入与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课时效益,把灌入式、传记式或评论式改为启发式和自主式教学。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定位教学改革

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人文教育的今天,本科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学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少人针对文学教材提出观点,也有人要把文学批评理论引入文学课堂。从这些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学者们严肃的思索,但其间的分歧也很明显,因此,有必要进行沟通,甚至是迅速地整合,以形成本科英语文学教育的共识,更好地进行文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黄源深.思辨缺席[J].1998,(7).

[3]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篇9

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英美文学课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英美文学课程应当承担更多的教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性、自豪感和认同感。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和西方文化的同时,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并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和教育。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当前,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中国文化知识和素养。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一般只选修《大学语文》一门中国文化课程,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缺乏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解。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一个不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大学生,很难深入地理解异域文学和文化。著名学者王守仁教授曾于2010年撰文《转变观念,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主张新时期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要主动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注重“从学习理解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的单向接受向分析比较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转变”[2]。

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将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我们集合中西方学者、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的聪明才智,为解决诸多严重的当代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心理危机、信仰危机、家庭危机,社会犯罪、政治腐败等,提供思想资源和智力支持。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可能性中、西文学和文化之间有源远流长的交流史,二者之间有差异也有共通之处。中国文学和文化曾经、现在和将来依然会对西方文学和文化产生影响。范存忠、钱钟书、方重、吴宓、梁宗岱、陈诠之、季羡林、戈宝权、乐黛云、周发祥、赵毅衡、钟玲等学者奉献了一批新见迭出、视野宏阔、分析精当的学术力作,如李岫主编的《中外文学交流史》(1999)、李岫《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2001),张弘《中国文学在英国》(1992),葛桂录《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2002)、《中英文学关系编年史》(2004),范存忠《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2010),赵毅衡《远游的诗神: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1985)、《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2003),张弘的《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2002),钟玲的《美国诗与中国梦:美国现代诗里的中国文化模式》(2003)、《史耐德与中国文化》(2006)、《中国禅与美国文学》(2009)等。因此,在英美文学课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因素渗透,是有所依据、完全可能的。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可行性与三种策略笔者从自己讲授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策略一:从中西文学的影响关系入手,寻找中国文化影响英美文学文化的例证,并加以阐发。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无可辩驳地表明,“欧美许多大作家和思想巨子,如伏尔泰、孟德斯鸠、莱布尼茨、列夫?托尔斯泰、歌德、席勒、爱默生、梭罗、庞德、奥尼尔、哥尔斯密、黑塞、卡夫卡、布莱希特、克罗岱尔、谢阁兰、圣琼?佩斯、亨利?米修……等等,在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接受了中国文化的滋养。”[3]下文将以儒家思想对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影响作为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超验主义不仅融合了美国的清教主义、浪漫主义文化,东方的印度哲学、波斯诗歌等,还接受了中国的儒家思想,为美国文学、文化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4]吴伟仁教授编写的《美国文学史及选读》是英语专业普遍使用的一套经典教材。《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册第三章“浪漫主义时期”介绍了美国两位重要的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和梭罗,并且收录了爱默生的《论自然》(Nature)第一章、《论自立》(Self-Reliance)和梭罗的《瓦尔登湖》(Walden)第二部分《我的住地与生活目的》(WhereILived,andWhatILivedFor)。在《我的住地与生活目的》中,梭罗引用了商朝成汤王澡盆上所镌刻的引自中国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5],并把洗澡和精神追求相类比。此文还引述了《论语》第14章中孔子与卫大夫蘧伯玉之使者的谈话。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应阐明爱默生、梭罗等所受到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解释儒家思想在西方历史和当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力,向学生介绍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基本内容和不同种语言的翻译、儒家经典名言的英译,《四书》、《五经》在全世界的传播情况,并结合目前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建立、“汉语热”、“国学热”等现象,向学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进行现代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策略二:根据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发散思维,联想中国文学文化中相关的事件、人物和作品。众所周知,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作家常常会表达出类似的真挚情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诗作。英语专业教师在面向学生讲授英美诗歌时,可根据诗歌的主题、类型、意象等展开丰富的联想,向学生传输中国文化。例如,在讲授18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Burns)的《一朵红红的玫瑰》(ARed,RedRose)时,可向学生介绍汉乐府《上邪》,因为这两首诗中都使用“海枯”“、石烂”的意象来表达坚贞的爱情。在向学生介绍英国17世纪重要诗人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的名作《悼亡妻》(“OnHisDeceasedWife”,1656)和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爱伦?坡(AllanPoe)的《安娜贝尔?李》(“AnnabelLee”,1849)时,可联想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075),因为这三首诗词都艺术地表达了诗人对已亡故的妻子的无限怀恋,成为了悼亡诗中的经典。在讲授17世纪英国诗人安德鲁?马威尔(AndrewMarvell)的《致羞涩的少女》(“ToHisCoyMistress”,1681)、罗伯特?赫里克(RobertHerrick)的《致妙龄少女,莫误青春》(“TotheVirgins,ToMakeMuchofTime”,1648)等及时行乐诗时,可启发学生阅读、对比几首中国古代同类诗歌,如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的第15首、唐代杜秋娘的《金缕衣》、李白的《将进酒》等。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些中外及时行乐诗的创作动机、社会背景、艺术风格、人生体悟和社会观察。策略三: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注重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为契机,向学生传输中国历史文化。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篇10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美文学课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英美文学课的开设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培养非常关键。英美文学教学是学生了解英美传统文化、社会、经济体制等背景的重要途径。通过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扩大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在贵州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加之少数民族特殊的语言文化背景使少数民族学生思想保守,英语语言基础不高、难以接受异域文化,文学功底差,学习兴趣低靡使得英美文学课的教学难度倍增。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英语人才,发展贵州,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至关重要。因此,从英美文学课入手,培养贵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文化意识及审美情趣是该专业课的最终目标。

二、英美文学知识对学生四项综合技能的影响

语言技能包括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大技能,即,听和读为语言输入技能;说和写为语言输出技能。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注重这四项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语言修养、文化意识的培养及文学修养。事实上,语言技能和语言文化、文学修养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一)英美文学的学习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提高

英美文学课的教材一般是《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作品选读》及《文学批评原理》,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分析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语言知识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须借助于看与读,英美文学课所用的教材、教师的讲义都是全英文;加之教学对象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略高于非专业的学生,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几乎都是英语。这样学生上课时不仅要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课还要做相应的笔记。如果教师将学生所记录的英美文学知识笔记作为评定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不仅检测了学生听课的情况,而且也迫使学生注意去听,促进了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口语技能是语言输出技能之一,需要积累一定量的语言技能输入。文学作品的内容、词汇丰富,极大地吸引了学生读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了英语词汇量和积累了口语素材。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角色扮演英美小说、戏剧等的精彩情节,背诵诗歌,体会诗歌优美的韵律和意象,朗读剧本等。教师对文学作品内容讲解后,学生可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主题在某一种文学批评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展开讨论。在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即可了解英语文化、学会对比分析西方文学作品,还可以锻炼英语听说能力,英语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英美文学的学习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英美文学选读教材选的阅读材料都是英美著名小说家、戏剧作家、诗人的经典作品。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可以使其了解课文大意,课前预习对作品的基本了解与课上教师的讲解相结合,特别是教师对作家生平、创作风格、社会创作背景的介绍,能激发学生反复阅读该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增加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尤其是课堂上教师对作品重点段落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精读重点段落可以准确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语言特点以及综合评价作品的叙事技巧和主题思想从而加深对该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理解和思考性的阅读能力。通过课前的泛读和课上的精读,学生不仅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阅读四个层次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即字面阅读能力、推断阅读能力、批判性阅读能力和欣赏性阅读能力得以提升。进而激发了学生阅读英文文学作品的兴趣,运用这四种阅读技巧自觉地加强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三)英美文学课可促进学生英语书面交际能力的提升

英美文学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推动作用。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也是艺术语言的表现,是语言大师千锤百炼的语言。它具有典雅深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和进行模仿写作的最佳模版和语言材料。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分析、欣赏与模仿,学生可创造出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朴实自然的佳作。英美文学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每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欣赏。遇到重要语句、短语的搭配和词的修辞用法时,教师不仅对它们进行讲解,还会训练学生对精彩的句子和修辞加以记忆,模仿,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英语词汇和优美的表达方式。教师让学生从文学作品的人物、主题等方面入手写故事梗概、读后感、文学赏析和评论、读书报告等能培养其英语写作思维能力。文学作品的内容也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独立自主地思考能力进行自由创作。在这样长期坚持不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英美文学课教学中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在英美文学课上的文化习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本民族文化、汉语文化及西方国家传统文化的差异,增强文化意识,有助于他们在用英语进行写作时对英语语言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减少英语写作交际中的障碍,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因此,英美文学课在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思维能力、创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贵州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选择、讲解著名英美文学大师的文学作品

1.英美文学大师的作品有代表性质和极强的感染力,贵州英语专业学生对之熟悉度偏高,有的学生已经阅读过相关的中文版本,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部分,符合贵州学生的英语水平。

2.教师适当在课堂上介绍文学史和作家流派。每一部文学作品都体现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环境。文学史的介绍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英美文化。此外,在给学生介绍英美文化知识的同时,列举贵州一些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和汉语文化知识进行对比学习,加深对三种文化的理解和差异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根据学生英语水平,教师推荐一些学生感兴趣,时代和文化差异小,可读性和代表性强的作品供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根据文学原著改编的电影,让学生分析原著与电影的差异,从而体现文学作品的魅力,加强了英美文学课的生动形象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是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语言综合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要实现对一篇文学作品的真正理解,就必须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即,文学作品的分析、讨论等。教师作为指导学习的人,应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三)改进考核方式

英美文学课教学效果传统的检查方式为闭卷考试,学生往往在期末时死记硬背文学史和英美文学常识以应付一张试卷,这样的考核方式忽略了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因此,结合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笔记记录和讨论的情况给出期末的综合测评,学生才会对每一次文学课上的教学活动积极认真的准备和有效地完成,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能力,保证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