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建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0:29:49

移民建房

移民建房范文篇1

移民建房工作是整个移民动迁安置工作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建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事关滩坑库区第一水平年无土安置移民能否实现如期搬迁。针对油竹新区移民建房量多面广、施工复杂、建房要求高之特点,我们将按照“三通先行,分批实施,把握重点,有序推进”的建房工作思路,扎实做好移民建房的各项工作。为此,我代表油竹新区管委会作如下表态:

一、确保组织到位。从讲大局的高度,重视移民建房工作,专门成立移民建房组织机构,克服新区工作任务重、人手紧之困难,统筹兼顾,调配精干力量从事建房工作,同时组建临时居委会,发挥临时居委会在建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建房工作的组织协调。实行建房分片负责制,并严格工作考核。做到建房工作无小事,事事有着落。

二、确保服务到位。能否为移民建房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对我们干部效能建设一项最有力的检验。要按照“三个一切”的要求,为移民建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在建房现场设立建房服务办,与有关部门一道为移民建房提供建材信息、技术咨询、水电配套等相关服务,帮助移民解决建房施工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移民放心在新区建好房。同时加快移民点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建房畅通工程,实现顺利建房。

三、确保管理到位。油竹新区移民建房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215幢2445间移民房建设,将形成60万m2的建设规模。同时,这不仅仅是在建设移民新村,更是在建设城市新区。如此工程,不仅需要严格管理,更需要科学管理。我们将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坚持条件成熟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有序推进建房。并做到质量、安全、进度同时抓,严格执行规划标准,加强对移民建房资金的使用管理,从建房的每一个环节着手,强化管理,把建房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

移民建房范文篇2

移民建房工作是整个移民动迁安置工作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建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事关滩坑库区第一水平年无土安置移民能否实现如期搬迁。针对油竹新区移民建房量多面广、施工复杂、建房要求高之特点,我们将按照“三通先行,分批实施,把握重点,有序推进”的建房工作思路,扎实做好移民建房的各项工作。为此,我代表油竹新区管委会作如下表态:

一、确保组织到位。从讲大局的高度,重视移民建房工作,专门成立移民建房组织机构,克服新区工作任务重、人手紧之困难,统筹兼顾,调配精干力量从事建房工作,同时组建临时居委会,发挥临时居委会在建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建房工作的组织协调。实行建房分片负责制,并严格工作考核。做到建房工作无小事,事事有着落。

二、确保服务到位。能否为移民建房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对我们干部效能建设一项最有力的检验。要按照“三个一切”的要求,为移民建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在建房现场设立建房服务办,与有关部门一道为移民建房提供建材信息、技术咨询、水电配套等相关服务,帮助移民解决建房施工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移民放心在新区建好房。同时加快移民点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建房畅通工程,实现顺利建房。

移民建房范文篇3

一、库区城镇移民建房的主要现状

从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移民建房纠纷看,库区城镇居民的移民建房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单位职工的移民建房;另一部分是街道居民的移民建房。他们在移民迁建中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情况。

在移民迁建中,作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移民建房这部分,移民建房多是由国家按单位原占地面积和改建情况无偿划拨土地,由单位出面与建筑公司签订建房合同,统一修建,房屋建成后职工集资以成本价取得该房的所有权。建筑公司提供技术和劳务,并获取相应的报酬。这是一种典型的集资建房方式。此处建房单位可看作是定作人,建筑公司可看作是承揽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可参照承揽合同的相关规定处理。

另一部分则是街道纯居民的移民建房。这部分街道居民没有工作单位,没有固定的职业,只是一个单纯的街道居民,不可能在单位集资建房,故他们的移民建房主要是在街道居委会指导下进行。

街道纯居民的建房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大联建”的建房模式。即街道居委会以自己的名义与开发商签订一个总的移民迁建安置协议,然后在该协议下开发商再分别与各居民户签订一份移民安置购房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通常是由居委会将居民所有的土地交给开发商,由开发商投资开发,房屋建成后根据居民原有土地面积及房屋面积开发安置该居民,居民取得相应的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安置剩余的房屋归开发商所有。这种建房方式一般称为“大联建”。这种情况实际是土地使用权人(主要是负责管理划拨给居民的街道居委会)提供土地,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资金和技术,以街道居委会(土地使用权人)名义进行开发,这正是我国实践中的合作建房形态之一。二是“小联建”的建房模式,即由街道居民联户自建。一般是由十几户居民联合起来,政府将居民所有的土地直接划拨给居民,由这部分居民共同出资修建房屋进行安置并对安置剩余的房屋的利益按投资比例分配;或是将该块土地交由开发商开发修建,由开发商自行投入资金和技术建房,房屋建成后,移民根据原有土地及房屋面积与开发商进行归补结算取得房屋的所有权,除安置原有移民外的其余房屋归开发商所有。这种建房方式称为“小联建”,实质上同于“大联建”的合作建房性质,只是合作的一方为自然人(即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居民)。

在移民安置中,无论是“大联建”还是“小联建”的建房模式,要么是“以地换房”,要么是“以房换房”。“以地换房”,就是按居民在旧城原淹没土地面积以一定比例(一般是1:1.3)换取住房面积,超出部分实行互补差价,该居民在旧城淹没时取得的房屋补偿款归居民所有。“以房换房”,则是按居民在旧城原淹没房屋面积换取新县城的住房面积,超出部分实行互补差价,该居民在旧城淹没时取得的房屋补偿款归开发商所有。

二、库区城镇移民建房呈现的主要特点

1、建房主体多元化。参与移民建房的主体除房地产开发企业外,还有其他企业或经济组织,甚至自然人。拥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也参与其中。另外,街道居民委员会作为开发主体更是城镇移民搬迁中的一大特色。

2、纠纷性质不易确定。目前库区城镇移民建房多以合作建房模式进行,故移民迁建中出现的各种建房纠纷,多是以合资、合作经营房地产、集资建房纠纷或联建纠纷名义出现的。有的名为合作建房,实为非法借贷或劳务合作或纯属土地使用权转让或为集资建房。这类纠纷,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不易确定和把握其纠纷性质,给审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先建房后办手续情况普遍存在。移民建房往往标的大,履约周期长,所需手续繁多,而移民迁建工作又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所以二者之间形成矛盾,产生冲突,往往建房过程中承建方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时时是先修建后办相关手续或边施工边完善相关手续,其结果必然导致房屋建成后,相关手续未能配套完成,遗留问题较多,易引发各类纠纷。

4、相应法律规定缺乏。移民搬迁安置建房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也非简单的合作建房,涉及移民搬迁的相关问题主要是执行国家有关移民政策。而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顾全移民工作大局,尽可能较快地完成移民搬迁任务,制定的政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审判实践中,发现某些移民政策与国家的法律发生冲突,人民法院在具体处理案件时存在较大困难。且目前对什么是合作建房,如何处置移民建房纠纷,国家既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也无详尽的司法解释可操作。

三、库区城镇移民建房中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

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建房特有的建房方式,在有利和加快移民搬迁,促进移民工作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弊端,因法律法规与移民政策发生冲突引发了不少纠纷,导致法院审理该类纠纷案件掌握的尺度不一致,具体适用法律时十分困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房产地开发商不具备法定条件,在发生纠纷时责任应如何承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但在移民建房中,某些开发商并未严格履行法定手续,特别是某些个人挂靠企业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相关部门因觉得移民工作应特事特办,而放松了对开放商的审核监管,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本就只是个皮包公司,无实际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导致在后来的移民工程建设中引发种种纠纷。如某些施工人施工后未获得报酬,却因开发商无资质而追讨无着。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就不应简单认定由开发企业承担责任,而应确定实际承包人负连带责任,以维护实际施工人的合法权益。

2、开发商在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将房屋卖与他人,对这类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按照《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商品房预售实行许可证制度。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应当向城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在移民建房中,开发商常为筹集资金而将尚未竣工的房屋(一般系其安置移民剩余的房屋)以市场价格卖与第三人,后双方为房屋所有权发生争议诉至法院时,法院不能简单以该开发商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为由而认定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而应根据契约自由原则、相关手续能否补办原则及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原则对合同效力进行认定。一是契约自由原则。即应尊重当事人之间所签署的合同或协议规定。只要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或协议无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强制性规定,就不应该轻率地判定合同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二是相关手续能否补办原则。房地产开发商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房屋所有权证》的情况下,将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因房屋建设涉及众多法律手续,如能补办,则判定有关当事人补办相关手续,而不能草率行事,判定合同无效,否则,就会给缺乏诚信的当事人以可乘之机。三是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原则。善意相对人的利益应受到法律保护,这既是建立诚信社会的需要,也符合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库区移民的房屋买卖并不是单纯的商品房买卖,房屋的性质不能简单认定为纯粹的商品房,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在移民建设中,开发商一般是以合作建房的形式取得该部分的房屋所有权,虽尚未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但仍应根据契约自由原则,只要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未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就应当认定该房屋买卖合同有效。这样既保护了库区移民等善意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符合新颁布的《物权法》第十五条之规定,即“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在审判实践中应严格区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不能把合同成立与物权变动等同起来。当然在确认合同效力的基础上,仍应当办理相关物权登记手续。

3、房屋所有权人在未取得房屋产权证时,将房屋转卖他人,该合同效力应如何认定?

法院曾受理黄某与田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黄某将其所有的单位移民房(尚未取得产权证)卖与田某,田某按合同约定交付了大部分房款并实际居住使用。合同同时约定,余款5000元田某在取得房屋产权证时给付黄某。后因房价上涨,黄某以卖房时未取得房屋产权证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该房屋买卖合同。对该房屋买卖合同,法院究竟如何认定其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但在移民搬迁中,房屋建设与产权办理并未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因为这类移民迁建安置合同与其他合同相比,履行周期长,涉及众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深入延续于整个合建过程之中,而为了移民工作大局的需要,政府往往是要求将房屋修建好后先让移民入住,随后再完善相关手续。在这种移民的大背景下,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房屋所有人未取得房屋产权证,即将房屋转卖他人的情况。如遇房价上涨,原卖房人往往以自己卖房时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为由主张原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如严格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规定认定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势必损害购房人的合法权益。针对此类纠纷,法院应严格审查该房屋买卖合同成立要件,只要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符合契约自由原则,且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或协议无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强制性规定,即应尊重当事人之间所签署的合同或协议规定,不轻率地判定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移民建房范文篇4

移民建房工作是整个移民动迁安置工作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建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事关滩坑库区第一水平年无土安置移民能否实现如期搬迁。针对油竹新区移民建房量多面广、施工复杂、建房要求高之特点,我们将按照“三通先行,分批实施,把握重点,有序推进”的建房工作思路,文秘写作网扎实做好移民建房的各项工作。为此,我代表油竹新区管委会作如下表态:

一、确保组织到位。从讲大局的高度,重视移民建房工作,专门成立移民建房组织机构,克服新区工作任务重、人手紧之困难,统筹兼顾,调配精干力量从事建房工作,同时组建临时居委会,发挥临时居委会在建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建房工作的组织协调。实行建房分片负责制,并严格工作考核。做到建房工作无小事,事事有着落。

二、确保服务到位。能否为移民建房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对我们干部效能建设一项最有力的检验。要按照“三个一切”的要求,为移民建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在建房现场设立建房服务办,与有关部门一道为移民建房提供建材信息、技术咨询、水电配套等相关服务,帮助移民解决建房施工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移民放心在新区建好房。同时加快移民点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建房畅通工程,实现顺利建房。

三、确保管理到位。油竹新区移民建房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215幢2445间移民房建设,将形成60万m2的建设规模。同时,这不仅仅是在建设移民新村,更是在建设城市新区。如此工程,不仅需要严格管理,更需要科学管理。我们将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坚持条件成熟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有序推进建房。并做到质量、安全、进度同时抓,严格执行规划标准,加强对移民建房资金的使用管理,从建房的每一个环节着手,强化管理,把建房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

移民建房范文篇5

1、移民扶贫推进了城镇化建设

今年,省市分配给我县的移民搬迁计划是2298人。我县根据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和深山区地质灾区移民的不同经济状况以及搬迁意愿,实行镇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鼓励移民对象到县城或乡镇集中安置,经济贫困的移民户,允许在县城或镇购二手房分散安置。目前,已将移民搬迁计划落实到各有关乡(镇)、村、组,其中地质灾害避灾移民1630人,深山区、库区移民668人,落实集中安置1782人,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11个;移民建房完工932人,动工在建842人,尚未动工524人。

2、集中安置点建设规模效益突出

今年将新建的11个集中安置点中,有10个安置点建在镇拓展的规划区。以周田镇地质灾害移民安置点为例,在兴建安置点的同时,在点内建中学、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配套一应具全。在镇上建设集中安置点,镇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上了新的台阶,市场人气兴旺,不仅为移民户的后续脱贫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

二、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目标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扶贫工作,在年初就把移民扶贫工作列入今年重点做好的十件惠民便民实事之一。县乡两级及时调整了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乡(镇)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扶贫专干集中精力抓。每个集中安置点有一个副职领导抓。工程监理员对移民建房质量全程抓。

2、搞好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工作

为积极稳妥地做好今年移民工作,准确掌握移民户的所思所想:一是深入搞好调查摸底工作。对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的农户居住状况、居住人口、家庭经济状况、安置意向等情况进行摸底,对安置方式、安置点的接收能力和建设条件等开展调查。二是做好政策宣传发动工作。在开展调查摸底的同时,利用政策宣讲、开展咨询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移民搬迁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在宣传发动上做到“四到户”:一是工作人员上门到户,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宣传资料发放到户;三是政策宣讲到户;四是群众疑虑解答到户。

3、坚持三条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

一是群众自愿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政府进行引导,实行自愿搬迁,自找安置地,自筹建房资金。二是整体搬迁原则。以自然村或居住点为基本搬迁单位实行整体搬迁。三是梯度安置原则。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梯度安置办法,对移民户采取了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新建集中安置点与购二手房、投亲靠友、进敬老院分散安置相结合等多种安置方式。在分散安置中,有在县城、镇购二手房的,有投亲靠友的,他们自己选择安置地,经移民办审定后,列入移民搬迁范围;在已迁出的条件较好的地方购买比较廉价但安全能用的房屋。以实现整体搬迁的目的。

4、整合移民资源,做好集中安置

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建设是移民扶贫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移民安置点的选择,是移民安置工作的关键。首先,在安置点的选址上,坚持“近水、近电、近路、近学校、近医”的原则,彻底改善移民生活环境。其次,在安置点的建设上,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内安排一部分移民建房或把移民集中安置点列为新农村建设点。三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在县城和镇边上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分户建房的要求,搞好安置点的建设工作。

5、加强了对移民搬迁的监督管理

一是制定了移民搬迁补助标准。符合移民搬迁政策的每人补助3500元。二是做到“三公开”。即补助标准和补助到户资金公开;各项优惠政策和安置方式公开;移民新村建设补助到户资金公开;三是坚持移民标准。严格按照赣市府发[2004]27号和会府发[2005]72号文件规定执行。认真审查每个移民条件,对移民对象全部实行乡村公示,乡镇审查,县移民扶贫办审查备案的操作程序,全部建档立卡,确保对象真实准确。四是严格兑现移民建房补助。做到省下拨的移民扶贫资金和市、县配套资金,统一划入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由县移民扶贫领导小组审批,县财政、审计监督资金使用,移民补助除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外,其余全部通过“一卡通”直接补助到移民搬迁户手中。五是发挥理事会作用。每个移民安置点都成立了移民搬迁建房理事会,为确保移民建房质量,乡镇移民安置点选派能人代表监督移民建房的质量,监督配套资金的管理使用,让移民户的新房建的安心、住的放心。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强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做好基础设施、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安置点生产生活环境。

2.加快移民搬迁建房进度,确保全县移民春节前搬迁入住。

移民建房范文篇6

今年,省市下达给我县的移民搬迁计划总数2375人,经调查,已确定移民搬迁对象527户2375人,其中集中安置376户1692人,分散安置151户683人;建房安置382户1719人,购房安置145户656人。到目前为止,已入住的有16户74人,完工未住的有18户74人,动工在建的有348户1571人,已购房的有55户250人,未购房的有90户406人。已落实了11个移民集中安置点,移民集中安置点的“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移民建房正在顺利实施。

二、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我县主要围绕通过破解三个方面的难题来推动移民扶贫工作的开展。

1、通过破解领导重视难的问题,加强对移民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从2004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开展了五年,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移民搬迁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到移民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因此部分乡(镇)领导产生了畏难情绪,开展移民搬迁的积极性下降。为使这项民生工作不落空,我们年初就主动向县委、政府领导汇报移民搬迁的重要性,取得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把移民扶贫工作列入了全县要办惠民实事之一,县里制订了《移民扶贫目标管理考评实施细则》,把移民扶贫列入全县考核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明确了各级的工作职责,落实了工作责任。县财政今年继续按500元/人的标准,足额配套资金118.75万元,其中23.75万元用于移民户建房补助,95万元用于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县移民扶贫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全县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通过破解整体搬迁、集中安置难的问题,加大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力度,确保了“两率”的提升。

(1)加大整体搬迁的力度。实现整体搬迁是移民扶贫工作的目的所在。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县有相当部分村小组、屋场未达到整体搬迁。为此,我县今年以已实施移民搬迁的迁出点为重点安排移民指标,并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实现迁出点整体搬迁。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对故土难离的老人和对搬迁后生活出路有顾虑的群众,加大宣传力度,一对一做工作,使其打消顾虑积极搬迁;二是加大贴息贷款力度。对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我们积极与农信社联系协调,通过联保的方式,为其解决移民建房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县扶贫办予以贴息扶持,使其有能力搬迁;三是加大敬老院安置力度。我们积极与县民政部门联系协调,对五保户老人,引导其敬老院安置。通过上述举措,今年,我县新增了8个移民迁出点实现了整体搬迁。

(2)加大集中安置的力度。移民集中安置是移民搬迁的成效体现。随着国家对土地政策的调整,移民集中安置难度越来越大。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协助乡(镇)政府落实集中安置用地。我们站在督促落实移民政策这个角度,积极加强与县土管、建设部门的协调,同时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协助乡(镇)抓好集中安置用地的落实。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做好移民户集中安置的思想工作。工作中我们户户上门做好移民户的引导动员工作,宣传政府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的优惠政策,宣传移民集中安置的好处、优点,使更多的移民集中安置。同时在安置点的选址上,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近水、近电、近路、近学校、就医方便”的原则,彻底改善移民生活环境;二是坚持做到避开泥石流、避开山体滑坡、高出洪水线,注重安置点的地质状况,确保移民户搬迁后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安置点的建设上,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拆旧建新的点上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内安排一部分移民建房;二是注重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在县城镇边上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的要求,搞好安置点的建设工作;三是注重移民建房质量的管理。每个安置点都落实了一名工程监理员,对移民建房质量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移民建房安全、顺利、不出现质量问题;四是注重发挥理事会作用。每个移民安置点都成立了移民搬迁建房理事会,理事会在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施工情况,参与宅基地征用、分配,协调施工过程中的水、电、路等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通过破解移民稳不住的问题,加强对移民发展产业的引导,确保了移民逐步能致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失业返乡,由于大部分移民属于无土安置,以致出现部分移民“回流”现象。为使移民在新的居住地实现“长期稳得住”的目标,我们在移民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温饱与长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做大县城、圩镇规模相结合。尽量把移民户安置在县城镇,引导移民经商、务工寻找创收的路子。今年,我县在县城镇安置的移民占60%左右。二是与发展产业相结合。政府协调山地流转给移民户,实行有土安置。我县的筠镇、乡、镇、乡积极为移民户协调解决部分山地,根据本乡(镇)产业特色,组织移民户发展脐橙、毛竹、油茶等产业,同时对移民户种果的给予1—2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为移民实现“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解决移民劳动力就业问题。移民大都是实行无土安置,除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打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岗位外,还有部分劳动力尚未消化。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在县工业园和部分乡(镇)办企业,有效地解决部分移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富城乡引进的福建裕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5年内开发3万亩中药材基地,劳动力需求量相当大;县里在镇建设九二工业基地,圩镇剩余劳动力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可以消化所有的移民劳动力。四是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结合乡(镇)各自的产业特点和企业需要,开展实用致富技术培训,增强发展后劲。其中筠、、以果业生产为主要培训内容,洞头、、中村、永隆、富城、站塘以缝纫、电脑、电子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培训,使每户移民户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在家创业的有门路,外出务工的有技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移民建房范文篇7

1、今年上级下达我县移民搬迁安置任务1967人,(其中深山区移民100人、生态移民25人、以工代赈移民600人、地质灾害避灾移民1242人),根据移民群众的需求,结合各乡镇上报移民建房用地征集情况,在移民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在22个乡镇中的115个村委会、145个村小组(居住点)实施移民搬迁。整体搬迁涉及108个村小组(居住点),整体搬迁率为75%。今年涉及移民搬迁安置的437户1967人,其中集中安置350户1573人,分散安置87户394人。集中安置率为88.6%。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18个,完成4个移民集中安置示范点建设,其中省级移民安置示范点1个。

2、截止11月30日为止,我县移民户搬迁入住349户1574人,占移民总数80%,动工在建88户393人,占移民总数的20%,下拨移民资金546万元,约占下达资金的60%。

3、完成170户773人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和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

4、顺利完成自愿搬迁户的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作,2012年上级下达我县移民搬迁指标1242人,地质灾害移民实际搬迁389人,一部分避灾移民选择土坯房改造项目,其余不愿搬迁或者已经离开隐患点。时至目前有68户347人已搬迁入住。

二、工作成效

1、改善了移民群众的生存条件。今年移民搬迁涉及的437户移民户散居在22个乡镇中的115个村委、145个村小组(居住点)的深山区、库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结婚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实施移民搬迁,普遍实现了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方便了就医就学,极大地改善了移民搬迁户的生存环境,收到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拓宽了移民群众的致富门路。移民户由深山独居、散居,到走出深山,进城入镇,改变了生活环境,再通过各级组织的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使移民户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素质;发挥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的优势,利用到企业务工或自己经商办厂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家庭收入,加速了脱贫致富步伐。

3、壮大了乡镇的圩镇规模。今年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18个,其中有15个集中安置点建在各乡镇的圩镇及其周边,共安置移民266户1197人。大量的移民迁入圩镇建房,既壮大了圩镇规模,又搞旺了圩镇的人气;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又增加了移民户的发展机会。如蔡江乡因移民扶贫工程的实施,圩镇规模扩大了近一倍,圩镇人口增加40%多,圩镇经济飞速发展,圩镇面貌日新月异。

4、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移民搬迁扶贫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党和政府为群众办的最优惠、最实际、最突出的一件实事、好事。县乡村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广泛宣传移民政策,尽心尽力帮扶移民群众;各级组织和各个部门同心协力为移民群众解决困难,提供服务,移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在新居对联,亲友聚会,日常交谈中都盛赞移民政策和干部党员好,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

5、促进了和谐农村可持续发展。移民扶贫工程是深山区困难群众改变生产生活环境,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将深山区群众搬迁出去,不仅使他们平等享有社会公共资源,拓展了发展空间,提供了参与社会竞争机会,还消除了人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山区的自然面貌得到有效保护,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主要做法

1、以政府运作为平台,着力破解移民用地难的问题。今年,我们用近三个月的时间对所有移民搬迁点和移民集中安置点进行实地调查,在争取移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视移民集中安置建房用地的准备情况,合理分配各乡镇的移民搬迁指导性指标。分配移民指标时将今年新点能整体搬迁、移民建房安置用地已落实列为优先安排,只要能做到整体搬迁并落实了建房用地的,不受指标限制,予以重点安排移民指标。如石上镇的移民点能做到整体搬迁,肖田乡落实了移民建房用地,我们就优先保证并足额地安排了移民指标。

2、以深入调查为总抓手,着力破解移民对象实的问题。移民扶贫是关系群众利益、政府形象的民生工程。为把这项好事做好做实,我们从移民对象的调查入手,把调查、确定移民对象作为基础性工作花大力气抓紧抓实。今年,对涉及的115个村委145个移民搬迁点上的437户移民户,我们做到每点必到,户户见面,进村入户与移民群众座谈并争取他们对搬迁、安置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

3、以集中安置为突破口,着力破解移民安置与新农村建设相吻合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村工作的总抓手。移民扶贫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这一工作大局。为此,我办努力在移民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探寻结合部,找准切入点,使得两项工作相得益彰,互为促进,新农村建设为移民扶贫拓展了空间,移民扶贫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亮色。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在工作思路上明确提出要把当年的移民集中安置点列作次年的新农村建设点;二是在规划移民集中安置点时保持适度规模,一般要求达到30户100人左右,使其与新农村建设的布点要求相对接;三是在引导移民户建房时使用新农村建设推广的户型设计样图,使整个安置点规划合理,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经济实用;

4、以社区化管理为切入点,着力破解移民后续管理和扶持问题。从深山区、库区、地灾区搬迁至集中安置点的移民户来自不同的村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风俗习惯,但都有着共同的诉求,都有着共同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于2009年选择在青塘知青移民新村实施社区化管理新模式,由该新村的移民户民主推选出懂管理、负责任、有威望的移民户为社区管委会成员,成立了社区管委会(理事会)、负责解决移民户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本社区的公益事业、纠纷调解等,同时为解决后续扶持问题,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为该社区注入17万元社区发展循环资金,实行“民管、民用、民受益”的原则,为移民户发展生产,种、养、加工及做小本生意,因资金短缺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一举措确确实实解决了移民后续扶持问题。通过几年年来的试点,发现该模式确实行之有效。

5、以移民建房进度为考核点,着力破解移民建房进度不平衡的问题。为确保移民户能在当年年底完成建房并搬迁入住,我们制定了每个月的移民工作进度并通报全县,实行对进度考核奖先罚慢制度。分别在7月底、10月初、11月中旬等三个阶段进行了考核并兑现奖罚,大幅度调整了各乡镇的移民指标,体现了做好做差不一样的移民工作考核制度。

6、以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为结合点,着力破解移民安置与城镇化发展相得益彰的问题。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将具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且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移民户,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到圩镇或进城,既符合深山区农民走出深山进城入镇成为城里人的愿望,又彻底避免了“二次移民”的可能;既彻底解决了他们行路难、用电难、上学就医难等问题,又拓宽了投资创业、务工就业的门路,同时又达到了做大做强圩镇、城镇规模,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目的。为此,我们一是采取分散安置的方式,鼓励、引导一部分具有发展潜力和就业能力的移民户直接进城安置;二是在乡镇圩镇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将移民户导入小城镇。今年进县城购房安置的达25户112人。

7、以移民群众逐步能致富为落脚点,着力破解移民扶贫与产业化建设相结合的问题。深山区农民不但要搬得出,更关键的是搬出来以后要稳得住,并逐步能富得起,移民是手段,致富才是目的。为此,我县坚持移民扶贫工作与产业化建设相结合,一是移民实施异地搬迁后,对原有的山林土地依法流转,引导有开发能力的专业户、移民户进行集中连片种植经济作物及林木,搞规模化经营,如青塘镇西迳村上雷枫移民搬迁点,由几户移民户将全村原有的近千亩山林进行承包经营,组织专人管护,山林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二是根据移民户自身特长,在新居住地采取租赁、承包等形式,运用移民扶贫优惠政策,发挥移民新村近交通,信息灵的优势,依托当地资源,发展规模化种、养业等多种经营。如东韶乡富源坪移民集中安置点的移民户就规划利用琳池垦殖场的闲置地发展种养业。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我们为移民扶贫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移民工作进度不平衡,移民建房进度悬殊。

2、移民集中安置点建房用地难以解决。虽然以县政府办的名义出台了《县移民扶贫安置建房用地管理办法》,但移民安置建房用地紧张的局面仍未有效解决。

4、移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

5、移民整体搬迁和有土安置难度大。

五、2013年工作打算

1、科学制定规划。实施移民扶贫是帮助深山区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并逐步走上安定富裕生活的成本最低、办法最好、见效最快的一条有效途径。2013年,我们力争向上级移民扶贫部门争取2000人的移民搬迁计划,为我县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且生产、生活环境相当恶劣的农户改善居住、生产、生活条件。为此,我们一是组织人员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切实搞清移民点、安置点和移民搬迁对象;二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分乡镇移民搬迁安置规划;三是同步制定劳动力转移、务工就业、产业发展等相关配套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并一以贯之地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2、提升工作水平。为巩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将继续推行结对帮扶、责任到人等有效方式,密切关注并尽心尽力为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技术、就业、资金等服务,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环境;并在抓移民建房进度、加强工作督查力度的同时,注重移民建房的质量和集中安置点的规模,即要求新建的移民集中安置点必须达到30户以上的规模,力争当年的移民安置点能成为次年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3、狠抓精品示范点。2013年,我们将选择在黄陂沙子嵊、石上张公山、肖田赣江源移民工作基础较好,安置规模较大的乡镇狠抓1至3个移民安置精品示范点建设。从规划、设计、主面等各个环节着手,突出实、持、親,同时整合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使该集中安置点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精品示范点。

移民建房范文篇8

一、确保道路运输畅通。邓林农场移民安置区二期工程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动工,大量施工材料需经部分通村公路运送,沿途经过的各镇(办、区)、村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工程运输车辆通行。

二、净化施工环境。在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移民建房、学校、土地整理等工程建设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或阻碍施工单位施工。

三、规范移民建房秩序。移民安置住房按照统一规划,在规定的区域内由移民自主建设,移民可在我市建设部门把关筛选产生的队伍中自主选择队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揽工程;移民自主购买钢材、水泥、砖瓦、预制楼板、砂石等建筑材料,建材供应商不得以非法手段强卖建材产品,不得借机哄抬物价。

四、严格土地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移民安置点规划内土地。规划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移民生产用地范围内不准擅自建房,不准抢种树木及种植农作物,不准开荒种地。违规修建的房屋必须限期拆除;抢占和擅自开垦耕种的土地必须无条件退回;现已承包或转包的耕地,要依法解除合同。

移民建房范文篇9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市长热线的批办件已收悉,制氧机厂戴某反映,妙智集镇移民点/居民点建房距离其厂宿舍太近,影响居民光线一事,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曾多次协调处理此事。现将妙智集镇移民点/居民点建设过程以及协调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年,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开始实施省第三期移民建镇工程,我们将移民建镇中心村选址在妙智社区4组和9组,作了详细的总体规划,规划面积41000平方米。山区政府批准同意了妙智中心村规划方案(府字号文件)。当时,移民建镇中心村只需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即可。为进一步加快集镇建设步伐,配合支持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安置好拆迁户,以及减少土地、人力、财力的浪费,我们将妙智移民建设中心村建设同集镇居民点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年6月市政府批准同意将此处作为妙智居民点规划选址,面积100亩(厅抄字[]3号文件)。为此,我们按要求重新作了建设规划,建设规划方案正在报批中。

今年4月底,制氧机厂少数职工就将这一问题反映到市、区有关部门,市规划局、执法局多次派人来我镇调查处理此事。妙智移民点/居民点靠江氧厂宿舍一排房屋,已建成6家,房屋高度为11.2米,已建6家房屋离其宿舍最窄处9.1米,最宽处9.9米,房屋高度与间距比平均达到1:0.92,基本上符合规范要求。市规划局和执法局的处理意见是,由于江氧厂职工反映这一问题,靠江氧厂宿舍前一排房屋在此问题未协调处理好之前不得再建,妙智移民点/居民点未完善的手续必须尽快办理。我们严格遵守了市规划局、市执法局的处理意见,这一排未动工房屋一律没有再建,并积极完善妙智移民点/居民点规划,用地等相关手续。

江氧厂少数职工反复反映此事,其主要目的就是不希望在其宿舍前建房。为协调周边关系,妥善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将在手续完善后的建房中,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保证达到间距比和采光要求。同时,也恳请市、区有关部门从妙智移民点/居民点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妥善处理,使此事得到圆满解决。

移民建房范文篇10

经调查,目前全县有436个地质灾害潜在危险点没有消除,涉及除梅林镇外的18个乡镇,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危害程度为较大级的有12个(潜在威胁人口10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点),一般级的424个,威胁总人口2194人,潜在经济损失1891.3万元。

二、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县土质灾害的特点是点多面广,长期存在,并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分析地质灾害隐患形成及长期存在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客观原因是地质环境的影响,我县43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貌大多为山地及高丘陵,岩土类型主要有岩浆岩类和变质岩类,地形切割较强烈,地势陡峻,一旦降大雨很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凹陷等地质灾害。主观原因是形成地质灾害隐患的重点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防治措施不到位。近年来,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还是以告知避让为主,专门治理这块的内容比较少,目前只有县矿管局2008年向上申报的茅店镇茅店村岭背滑坡治理项目,该项目中央下拨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现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0%左右。今年,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县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11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了防灾预案,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措施都还只能治标不治本,地质灾害隐患无法彻底根除,导致我县的灾害隐患点长期存在。

2、干部群众防灾意识不强。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导致一些干部群众防灾意识不强。在农村,一些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相信风水,不相信科学,喜欢坡脚建房,甚至切坡建房,不断地造成新的隐患点。同时,由于一些干部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在建设一些公共基础设施时,没有优先考虑到可能会产生地质灾害隐患,导致出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如现在的储潭中心小学建在了山脚下,今年就变成了新的灾害隐患点。

3、对农村切坡建房管理不严。我县43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属崩塌、滑坡隐患点达430个,占99%,泥石流、地面塌陷隐患点只有5个,占1%。而造成崩塌、滑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切坡建房,也就是说90%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都是由切坡建房所引起,如现在的12个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形成有9个是由切坡建房所导致。分析农民切坡建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农村农民建新房不愿拆旧房,普遍存在建新房不拆旧房、一户多宅的现象,导致越来越多的空心房、旧房占据着大量的宅基地,能建新房的平地越来越少,逼得一些没宅基地的农民在山脚下切坡建房。第二,政府对农村建房审批把关不严。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由于乡镇的土管人员较少,乡镇驻村干部、村干部充当着农民建房把关的第一道哨卡,由于没有一套简易评判农民建房选址的标准,导致乡村干部没有办法从源头把好关。而且据我们了解,有的乡村干部唯钱是图,收了钱就放任农民去建房,至于建在哪里、是否符合建房标准根本不管,从而不断造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产生。第三,对农村建房缺乏合理规划。比如,我县修建居龙滩水电站时,共移民1172户,其中大部分移民位于大埠乡境内,约有653户。在安置移民时,当时政府没有充分考虑要从长远出发,从源头上杜绝地质灾害隐患,这些移民户在新址修建的房屋,仍然多数为人工切坡建房,切坡高一般为3-20米,坡度50-70度。且安置新址所处岩土类型主要为岩浆岩类,结构较松散,如不采取防治措施,在汛期降雨作用下极易引发崩塌、滑坡,造成人员伤亡。

三、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县地质灾害的特点和成因,我们认为,必须按照“属地管理、分类实施、疏堵结合”的原则进行防治,特别是要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既要立足于消除现有的436个隐患点,又要立足长远从根本上杜绝新的隐患点的形成。

“疏”就是采取措施消除已有的436个隐患(危险)点。

1、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领导为组长,农工部、城建局、国土局、矿管局、水利局、水保局、民政局、城建局、发改委、扶贫移民办等单位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建议设在农工部或矿管局,全面负责协调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要明确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的防治责任。矿管局、水利局负隐患监管的责任。农工部、城建局、国土局、矿管局、水利局、水保局、民政局、城建局、发改委、扶贫移民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争资争项,落实项目资金。按照属地管理、“谁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各乡镇主要负责隐患防治的具体工作,是第一责任人,特别是对436个隐患点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落实具体的责任人。当前汛期,要对所管辖的隐患(危险)点进行巡查,该避让的要动员农户避让,后一步要包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

3、分类实施,消除隐患。一类是比较容易治理的隐患点,建议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比如切坡建房高度在6米以下的,可补助一定资金鼓励群众修筑护坡、护墙、护桩,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对比较难治理或治理成本太高的隐患点,则要实施整体搬迁,易地安置农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4、制定计划,整体搬迁。整体搬迁是解决隐患(危险)点的根本出路。建议对需要整体搬迁的隐患点,制定搬迁方案,争取2-3年内完成。一是要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鼓励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到小城镇或县城购房定居,政府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二是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消除灾害隐患点作为考核乡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每年每个乡镇必须整体搬迁若干个隐患点,并列入乡镇绩效考核任务,以此逐年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是要捆绑涉农项目资金助推整体搬迁。目前主要八块项目资金可以捆绑,包括:农工部的新户型奖补资金,只要在新农村建设点上建房的,单独一户奖补3000元,集中连片10户以上每户奖补5000元,集中连片20户以上每户奖补10000元。城建局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2009年开始实施,分3年规划逐步完成,目前还有两年补助期,危房修缮每户补助1500元,重建每户补助1万元,今年大概有800万元的补助资金。发改委的以工代赈易地搬迁试点项目资金,该项目资金要求必须整村搬迁,补助标准为4800元/人,其中补助搬迁户个人为3000元/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1800元/人。2010年该项目安排在白鹭乡,共452万元,计划搬迁任务数为942人。目前,只要在白鹭乡的隐患点都可以享受这一政策。发改委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项目资金,安排的年限为2008-2015年(8年),每年安排50人,补助的标准为3500元/人,项目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7.5万元,搬迁户只要在退耕还林村都可以享受。扶贫移民办的库区、深山区移民的项目资金,2010年安排在阳埠乡,补助资金人均3000元,地质灾害补助每户4000元,直补给移民个人。民政局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资金,每户救助15000元。水保局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项目,该项目在我县桃江项目区有一个点,安排的期限为2009-2013年,2010预计有项目资金200多万元。矿管局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资金。每年都有这样的项目可以向上级争取。这八块资金如果能捆绑起来的话,一年大概有2000多万元资金可以用于隐患点的整体搬迁。

“堵”就是要采取措施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新的灾害隐患点。

1、深入开展防灾宣传,增强农民防灾的意识。要以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让农民自觉地不去切坡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