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扶贫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4:25:55

移民扶贫

移民扶贫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山区生态环境,促进边远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生态扶贫移民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乡镇为主、群众自愿、政策帮扶。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帮扶,充分调动农户搬迁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好安置地迁入群众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不搞行政命令。

生态扶贫移民搬迁的基本原则是:自愿搬迁,科学安置,整合资源,有序推进。对需要实施生态扶贫移民的地方,坚持以自然村或聚居点为单位,引导整体搬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安置方式采用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有条件的乡镇规划建设移民新村或移民公寓,实施集中安置;鼓励有条件的山区农民自行购房或投靠亲友,向城镇转移;“三无人员”可由乡镇安排到敬老院。

三、范围和对象

生态扶贫移民实施范围包括北山、福临、开慧、白沙、金井、双江、高桥等7个乡镇。主要对象是:自然环境恶劣、生产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生活水平低和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群众。

(一)水库周边地区,生产资料匮乏或发展生产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利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及水源涵养的农户;

(二)居住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子女就学难,通讯、供电等基本生活条件恶劣的农户;

(三)政府列入自然生态保护(无人)区规划范围内的农户。

具体对象由县人民政府审定。

四、资金补助

县人民政府对生态扶贫移民按5万元/人的标准进行补助,各乡镇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等具体情况确定不同安置方式,可集中用于移民新村或移民公寓建设,也可根据移民意愿补助到户。对于建房特困户,可由民政部门另外给予扶助。

五、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县生态扶贫移民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全县生态扶贫移民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办,具体负责全县生态扶贫移民工程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扶贫移民工作;根据任务大小,或设立专门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是生态扶贫移民工作的实施主体,要根据全县生态扶贫移民规划制定本区域生态扶贫移民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确保生态扶贫移民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六、有关要求

(1)规范操作程序。要切实做好生态扶贫移民的宣传发动工作,严格把好移民对象的申报关、审核关,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选定安置点。实施生态扶贫移民的农户,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供全户的户籍证明和户主身份证复印件,经所在村村委会、乡镇政府和县农办逐级审核,张榜公示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县政府批准后,农户再与乡镇签订退宅还耕(还林)、经济补助等有关协议。生态扶贫农户搬迁后户口可以迁入安置地,也可办理农转非;不再保留原有房屋和宅基地,实施退宅还耕(还林)。

移民扶贫范文篇2

一、我县移民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通过2003、2004年移民扶贫工作的开展,已先后有2120户11733名贫困农民,告别了深山库区,迁到了各移民安置小区,开展了新的生活和新的创业。2005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移民扶贫步代,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总体要求,坚持“三个结合”(即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上级扶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移民扶贫与集镇建、示范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相结合)和“整体搬迁,分类安置”的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今年又将有2080户10785名移民到新的安置小区欢度春节。至此,全县将共建有土安置小区53个,安置移民3014户16780人;无土集中安置小区2个,安置605户3640人;分散安置542户2199人;敬老院安置39户39人。三年共计安置4200户22558人,将超额完成“三年搬迁两万人”的目标任务。

这次视察我们所到的10多处安置小区在建工地,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通过对广大移民户的访问和接触,以及召开座谈会、汇报会听取意见,了解到今年我县移民扶贫工作有如下几个新特点:

㈠各级党政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

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都将移民扶贫工作放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县委、县政府把移民扶贫工作作为全县“一号工程”来抓,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长和办公室主任,选派了得力的领导分管,明确提出了“高起点、高标准、创一流”的目标,并决定每年从财政拨出3个100万元用于移民扶贫工作经费、安置小区道路建设和沼气建设。从今年起,县委、县政府将移民扶贫工作列入了对乡镇、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各乡镇积极主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管,所视察的渣津、黄港、西港、黄沙、竹坪、黄坳六个乡镇都是党委书记或乡(镇)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黄沙镇因建点最多,今年搬迁的人最多,书记镇长都亲自上阵,黄坳乡党委书记不但着眼今年,而且着眼于明年,心中早有一盘棋。许多乡镇分管领导长年是半夜三更还在抓移民扶贫工作,许多节假日都顾不上休息,安置地乡村干部热心为移民户解决各种困难,把困难和问题解决、消化在基层。电力部门工作超前,哪里要建安置小区就提前将高压线、变压器安装到哪里;水电局党委书记卢佑章同志带着技术干部逐个安置点勘探寻找水源;交通局为新建安置点的道路修建已垫付资金200多万元;农业能源部门今年计划为移民户打沼气池820只,目前已完成600多只;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三年投入1070万元用于安置小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部门为移民户子女就近入学调整网点,调剂教师;文化、电信部门将有线电视、电话及时安装到移民户家中。

㈡移民户自愿主动,安置地热心服务。

视察中看到:广大移民户都盛赞移民扶贫是各级党委政府为老区人民办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是从根本上解决库区、深山区贫困群众生存出路的唯一选择。因此,大家都争着要求搬迁。不少至今未搬的山区群众,还埋怨县里指标分少了,乡镇对资格把得太严了,使他们要到明年、后年才能搬迁出来。大椿乡70多岁的移民老人吴典桥说:“原来住在杨津山里,与湖北交界,买包烟都要走7里路,小孩子上学了要翻7—8里路的高山,中午要带饭去吃,接个医生要走15里,现在买货30米,小孩上学只要10分钟,中午可回家吃饭,找医生看病也只要20分钟。过去是想致富没门路,现在出来外面,想干什么只要有力气”。移民扶贫同时得到安置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渣津东堰村一些老党员、老干部自发组成工作组,在20多天时间内,动员群众迁走荒坡上263座坟茔兴建移民安置小区,协助调剂好286亩集中连片的上等水田给移民户耕种;黄港月山村“两委”调田给移民户做到好坏搭配、远近搭配,还摊平50多亩河滩地分给移民户种菜。所视察的大部分乡村都为安置小区移民户划出一定的土地和荒山盖牛栏、作坟山。

㈢新建小区点多面广、质量好、速度快

今年我县新建的移民安置小区有35个,点多面广,可安置的人多。各乡镇都抓住机遇,争取指标新建安置点,使今年可安置的人数将达到2003、2004两年的总和;安置小区选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今年所建的安置小区均选择在“近路、近水、近田、近电、近医、近学”的适宜位置,在统一规划时均做到建房选址,田土调拨、公共设施、移民计生等同步考虑。今年建设的安置小区质量好、速度快。在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今年采取了“统一调剂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配套建设,由移民户自己选择按标准自建或委托建房”的方法,使所建安置小区的质量大大好于往年。我们视察的安置小区建房,全部浇注了房屋基脚圈梁,全部采用合格机制红砖或灰沙砖,全部用水泥浆砌墙体,按标号浇注楼面,而且速度普遍较快。目前除石坳乡、三都镇有两处因开工迟而进度慢点,其余的安置小区都已完成一层以上。

二、目前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三年来的移民扶贫工作,探索出一条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但是,今年来,由于我们的步子迈得较大,移民扶贫中自然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㈠配套建设欠帐太大,将影响“长期稳得住”。

视察中了解到,全县2003年所建的10多个安置小区,只有太阳升、庙岭、义宁与渣津长仑4个小区全部配套,其它安置小区的道路、排污等都未配套。2004年建的10多个安置点只有渣津东堰小区搞了路面硬化,其它全未配套。根据县扶贫办提供的数据,两年的配套建设资金尚缺口1200多万,其中道路交通726万,排污3010万,饮水110万,供电、绿化等100多万。今年全县又新建了35个安置小区,其道路、排污、饮水等配套经费肯定是个不小的数目。然而这些配套资金都是要靠“跑部进厅”争取的,能争取多少是个不定数。但是,基础设施不配套,移民户搬进来不仅住得不安逸,更重要的是影响生产和发展,影响“长期稳得住”,甚至影响今后的移民扶贫工作。如黄港月山安置小区的出口道路,因未硬化,今年就两次差点出现摩托车翻车、撞人事件;黄沙彭桥安置小区前临河道、后靠沙山,如不修好河堤和道路,不修好护山墙体,一到雨季就有可能出现河岸崩塌或山体滑坡。

㈡致富发展后劲不足,将制约“逐步富得起”。

我县的移民扶贫以有土安置为主。无土集中安置只是少数已通过外出打工积累了一定资金,有稳定收入来源,无需田土,乐意在城镇定居的移民。85%以上的有土安置移民,过去居住在缺乏生存条件的库区、深山区,正因为“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才告别过去世代居住的地方搬迁到外面。从视察访问和接触中了解到,他们搬出来后致富发展后劲不足,客观原因是因为缺资金、无技术,主观原因是整体素质低、陈旧观念多、适应能力差、致富门路少。我们的移民安置小区是采取“三自一补”的方法建设,政府只是适当补贴,移民自费部分占大头。一个四口之家,建新居要自己投资3万多元。只好靠东借西凑。从2003、2004的移民户看,不少人房子建好就负债累累,根本没钱装修,只好夫妻双双外出打工赚钱还债,因没文化只能干点苦力活,赚些钱少得可怜的辛苦钱,问他们对今后发展有何打算,他们茫然地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些未外出打工的移民户,在新的小区也是发展无路、致富无门。搞种养,因田土不足难形成规模;搞加工,既无钱投资又没有技术。有些移民户反映,初到生地,连小额贷款都贷不到。黄港南坪安置小区的移民反映兽畜严重,大桥关坑移民廖宗杭一家7口3.5亩田只收到19担,全都野猪糟蹋了。视察中与当地乡村干部交谈,都认为如何使移民“逐步富起来”是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㈢安置调拨耕地困难,将影响“整体搬得出”。

视察中我们了解到,通过近三年的移民搬迁,田土较多的乡镇都先后接受了一批甚至几批移民,耕地的调拨已越来越困难了,特别是随着国家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提高,许多人不愿把田地调出去,有些暂时外出打工无劳力耕种的都宁可将耕地抛荒闲置。加之我们对安置地的激励措施,因安置小区的增多而不能及时到位。安置地普遍反映:用于田土调拨费、“三通一平”和购买“村民待遇”的1000元补助太少。有土安置形式是实现“整体搬得出”的基础条件,耕地调拨困难将影响今后的移民扶贫工作。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移民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我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开发的任务很重,尽管近几年通过移民扶贫,使2万多人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但还有2.7万人仍居住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库区、深山区。为早日让他们享受到国家的移民扶贫政策,搬出大山、奔向小康,我们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移民扶贫步伐。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建议:

㈠加快配套建设进度,在“稳得住”上下功夫

针对现有安置小区配套建设欠帐多,资金缺口大的情况,建议除继续实施“规划时同步安排考虑配套建设项目”和“向上级争取配套资金”的作法外,应采取政府补助、部门扶助、社会捐助、亲友帮助与自己动手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在配套建设上,一要克服讲排场求形式的作法,制订出一个移民安置小区配套建设的适用标准。如小区绿化,就是宜栽花种草,那样将来养护也是问题,因为毕竟不是城市,而是农村贫困户的移民安置小区。要结合地方特色栽种经济林木,象西港就宜栽化红树,其它地方可栽柚子树、枣树、板粟树、石榴、山楂、银杏、桂花、香樟等,甚至可栽花椒、油茶、油桐树或培植大桑树。二要克服移民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能象渣津长仓小区那样大包大揽,连到各家的分岔小路都打好24公分厚的水泥路面,还请花匠栽好花种好草。政府只要统一解决出口大道,公共场所路面硬化,饮水、供电等大的配套,其余的小路、排水沟,只要提供一些水泥和技工工资就可,由移民户自备沙石、自当小工完成。政府帮扶要提高移民户的“造血功能”,否则会使移民户产生依赖思想。三要克服慢慢来的思想,不能让移民户在不安逸的地方一住几年。2003、2004年所建安置小区,春节前其主道和排污配套要基本到位,2005年所建小区明年上半年应配套到位。今后每年所建安置小区其基本配套项目的建设应列入当年目标管理进行考评。

㈡加大政策扶助力度,在“富得起”上做文章

实施移民扶贫战略,目的不仅是改变移民居住环境,落脚点是让移民户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改变生产方式,提高文明意识,实现逐步富起来的目的。因此,考核各乡镇各部门移民扶贫工作,不能光看移出多少人,安下多少户,而要考核对移民户的后期帮扶工作。建议除继续完善“四优先,五减免”政策外,一要将省市县单位部门的扶贫与移民安置小区的配套建设挂钩,已配套的小区可不安排挂钩单位,配套任务重,所需资金多的可安排“有钱”的单位挂。二要把示范村庄建设重点向移民安置小区安排,通过抓示范村庄建设,提高移民户的文明程度,促进移民安置小区两个文明建设。三是县里一些优惠政策应向移民安置小区倾斜。要鼓励移民户发展生产、创办企业。银行信用社贷款应允许移民户用住房抵押,以联户担保或干部担保。劳动就业局应有输送地、有计划地专门为移民户培训外出打工人才;农业科技部门应为移民户培训种养科学技术,确保每户或有1名外出打工赚较稳收入,或有1名明白人在家从事种养加工。四是要在移民户中培育看得见、可信服的致富典型,各乡镇都要在培养、引导上下功夫,在为移民户找致富路上想办法,以鲜活的典型带动移民户致富。

㈢加强关心管理力度,在“迁得出”上想点子

视察中,乡村干部反映,移民扶贫工作将越来越难做。怎么按照“整体迁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我县移民扶贫工作?参加视察的政协委员通过座谈,建议对近三年已迁移民户,一要加大关心和管理,使他们想到有人领导、有人关心,感到与安置地村民同等待遇。移民户从大山搬出来,初到之时肯定有许多不习惯、不适应的地方,乡村两级要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去关心、帮助移民户解决困难,帮他们度过一段不适应期,逐步与当地群众融为一体。二是引导他们按照当地的产业链安排和发展生产,寻找致富的门路。三是教育他们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争创“十星文明户”。对今后的移民扶贫工作建议:一是安置小区选点可适当小一点,便于田土调拔。二是房屋不要统一面积和规模,让移民户有选择。有钱的人口多的可选择面积大的,无钱的人少的可选小的。三是建沼气池应与建房同规划、同施工,便于节省劳力、资金,保证质量。四是在每个安置小区安排一处建牛栏场地,一般可按3—5户建一间12—15平方米的牛栏。五是前、后栋尽量错开,避免前一栋的猪圈、厕所正对着后一栋的大门。

移民扶贫范文篇3

一是精心组织,深入调查到户。

镇政府要成立了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村、村了解移民现状,了解移民在产业发展及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移民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按需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移民扶贫范文篇4

一、全面启动扶贫开发

新的一轮扶贫开发即将启动,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市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一体两翼“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

1、整村推进。要在精心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搞好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道路、桥梁、水利设施,饮水工程和生态村等方面的建设,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2、产业化扶贫。2010年,我县菊花产业试种获得成功。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我县扶贫产业建设,将在保持水梨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菊花产业,争取种植面积达到5000—10000亩。为了促进菊花生产,我们将采取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等措施,确保菊花增产增收。

3、“雨露计划“。要搞好本县基地建设,做好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强与省、市职业技校协作配合,做好中高级技工生源选送工作,尤其是对深圳高级技工学院招生工作,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要办好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为更多的农民提供科技指导和服务。

4、社会扶贫。继续做好定点扶贫、党员结对帮扶和非公有制经济扶贫工作。

二、稳步推进移民工作

1、继续做好2010年扶持项目的实施、管理、验收和建档等工作,加快移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进度,使工程尽快发挥效益,促进移民地区的经济发展。

2、加强移民人口动态管理,做好2012年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工作,采取各形式做好移民人口核减工作,做好不漏减、不错减。

3、切实完成2012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核定到村组及无法核定移民人口项目实施工作,做好“二五”计划启动年移民工作,积极开展后扶方式的重点示范村工作。

在抓好扶贫和移民主流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兼顾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宣传报道和信息反馈。借助各级宣传媒体及时、准确地反映本地扶贫和移民工作,扩大扶贫和移民工作的社会影响。二是做好扶贫和移民各种文字材料和统计报表工作,按质按量完成报送任务。三是积极做好各类资料收集和整理归档,搞好本单位“软件“建设。四是做好省、市办安排的其他工作。

移民扶贫范文篇5

一、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县扶贫移民局党支部有党员21人(含退休党员5人)。支部结合扶贫移民工作的实际,通过强化党员意识、加强学习型机关的建设以及党员干部下基层等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能动性,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按照“五好”党支部目标要求,着力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目标考核被评为特等奖获得表彰,近几年在“三分类三升级”中党支部均被定级为先进党组织。

二、抓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提升党员及干部职工综合素质

党支部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学习制度,全面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学习制度上力求规范,做到全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并将周五定为例会学习日;在学习要求上注重效果,做到有考勤、有记录、有心得;在学习方法上形式多样,采取集中学与自学和适时交流讨论相结合,建立了使党员长期受教育的机制。要求党员必须做到“六个一”,即:精读一本好书、记好一本读书笔记、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上交一篇文章、进行一次党性分析、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同时,为了激发党员干部学习兴趣,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一是鼓励年轻干部学习上进。二是通过“移民政策宣讲”“脱贫攻坚培训”等学习宣讲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

三、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班子成员的整体政治素质、理论素质明显提高,整体合力得到加强;民主决策、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共同提高不仅成为班子成员的共识,更成为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并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实现了班子设置合理、制度健全、作风正派、互相尊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良好局面,达到了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群众基础好的目标,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二是持续深入开展“四项教育”。通过开展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法纪教育、警示教育及先进典型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法治意识。推动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上作表率,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县委决策部署、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上作表率。三是阵地建设到位。局党组把党员活动场所建设列入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布局之中,建立了党员活动室,为党员学习、活动提供了场所。落实支部办公室1间,配置了办公电脑、打印机、办公文柜、桌椅等。同时制作了党务公开栏,征订了党报党刊和有关学习资料,供党员阅览学习。四是争取党组支持,保障党建工作。支部开展支部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局党组的大力支持。自2015年以来,以每季度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安排落实党建工作经费。确保了党务工作和支部活动的经费开支,为机关党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移民扶贫范文篇6

今年,省市下达给我县的移民搬迁计划总数2375人,经调查,已确定移民搬迁对象527户2375人,其中集中安置376户1692人,分散安置151户683人;建房安置382户1719人,购房安置145户656人。到目前为止,已入住的有16户74人,完工未住的有18户74人,动工在建的有348户1571人,已购房的有55户250人,未购房的有90户406人。已落实了11个移民集中安置点,移民集中安置点的“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移民建房正在顺利实施。

二、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我县主要围绕通过破解三个方面的难题来推动移民扶贫工作的开展。

1、通过破解领导重视难的问题,加强对移民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从2004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开展了五年,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移民搬迁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到移民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因此部分乡(镇)领导产生了畏难情绪,开展移民搬迁的积极性下降。为使这项民生工作不落空,我们年初就主动向县委、政府领导汇报移民搬迁的重要性,取得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把移民扶贫工作列入了全县要办惠民实事之一,县里制订了《移民扶贫目标管理考评实施细则》,把移民扶贫列入全县考核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明确了各级的工作职责,落实了工作责任。县财政今年继续按500元/人的标准,足额配套资金118.75万元,其中23.75万元用于移民户建房补助,95万元用于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县移民扶贫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全县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通过破解整体搬迁、集中安置难的问题,加大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力度,确保了“两率”的提升。

(1)加大整体搬迁的力度。实现整体搬迁是移民扶贫工作的目的所在。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县有相当部分村小组、屋场未达到整体搬迁。为此,我县今年以已实施移民搬迁的迁出点为重点安排移民指标,并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实现迁出点整体搬迁。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对故土难离的老人和对搬迁后生活出路有顾虑的群众,加大宣传力度,一对一做工作,使其打消顾虑积极搬迁;二是加大贴息贷款力度。对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我们积极与农信社联系协调,通过联保的方式,为其解决移民建房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县扶贫办予以贴息扶持,使其有能力搬迁;三是加大敬老院安置力度。我们积极与县民政部门联系协调,对五保户老人,引导其敬老院安置。通过上述举措,今年,我县新增了8个移民迁出点实现了整体搬迁。

(2)加大集中安置的力度。移民集中安置是移民搬迁的成效体现。随着国家对土地政策的调整,移民集中安置难度越来越大。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协助乡(镇)政府落实集中安置用地。我们站在督促落实移民政策这个角度,积极加强与县土管、建设部门的协调,同时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协助乡(镇)抓好集中安置用地的落实。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做好移民户集中安置的思想工作。工作中我们户户上门做好移民户的引导动员工作,宣传政府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的优惠政策,宣传移民集中安置的好处、优点,使更多的移民集中安置。同时在安置点的选址上,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近水、近电、近路、近学校、就医方便”的原则,彻底改善移民生活环境;二是坚持做到避开泥石流、避开山体滑坡、高出洪水线,注重安置点的地质状况,确保移民户搬迁后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安置点的建设上,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拆旧建新的点上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内安排一部分移民建房;二是注重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在县城镇边上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的要求,搞好安置点的建设工作;三是注重移民建房质量的管理。每个安置点都落实了一名工程监理员,对移民建房质量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移民建房安全、顺利、不出现质量问题;四是注重发挥理事会作用。每个移民安置点都成立了移民搬迁建房理事会,理事会在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施工情况,参与宅基地征用、分配,协调施工过程中的水、电、路等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通过破解移民稳不住的问题,加强对移民发展产业的引导,确保了移民逐步能致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失业返乡,由于大部分移民属于无土安置,以致出现部分移民“回流”现象。为使移民在新的居住地实现“长期稳得住”的目标,我们在移民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温饱与长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做大县城、圩镇规模相结合。尽量把移民户安置在县城镇,引导移民经商、务工寻找创收的路子。今年,我县在县城镇安置的移民占60%左右。二是与发展产业相结合。政府协调山地流转给移民户,实行有土安置。我县的筠镇、乡、镇、乡积极为移民户协调解决部分山地,根据本乡(镇)产业特色,组织移民户发展脐橙、毛竹、油茶等产业,同时对移民户种果的给予1—2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为移民实现“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解决移民劳动力就业问题。移民大都是实行无土安置,除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打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岗位外,还有部分劳动力尚未消化。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在县工业园和部分乡(镇)办企业,有效地解决部分移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富城乡引进的福建裕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5年内开发3万亩中药材基地,劳动力需求量相当大;县里在镇建设九二工业基地,圩镇剩余劳动力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可以消化所有的移民劳动力。四是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结合乡(镇)各自的产业特点和企业需要,开展实用致富技术培训,增强发展后劲。其中筠、、以果业生产为主要培训内容,洞头、、中村、永隆、富城、站塘以缝纫、电脑、电子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培训,使每户移民户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在家创业的有门路,外出务工的有技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移民扶贫范文篇7

一、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实施情况

1.培训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XX市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扶贫和移民干部与移民和贫困群众共同努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群众自愿的培训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制订规划、工作到村、培训到户,基本完成了全县“十二五”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任务。截止目前我县“雨露计划”培训共完成1943人,发放补助资金174.8万元,其中职业教育培训526人发放补助资金106.45万元,转移就业培训999人,发放补助资金59.99万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18人,发放补助资金8.36万元;水库移民农业技能培训共完成252人,发放补助资金12.8万元。

2.主要工作措施和做法

(1)培训资源先整合。2014年我市将深山区移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培训整合在一起,让深山区移民的职业教育培训、转移就业培训的申请方式、补助资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培训统一标准执行,同时组织贫困群众的其他培训(如实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前就业培训)惠及我市的档立卡贫困户、省大中型水库移民。

(2)政策宣传广覆盖。通过印发培训相关的文件将培训政策宣传到各乡镇、村组;发放培训政策宣传手册将政策宣传到移民户和贫困户;利用工作人员下乡培训机会将培训政策宣讲到每个学员;同时还通过户外大型媒体广告、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方式宣传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政策。

(3)工作开展定任务。根据上级下达我县“雨露计划”培训、大中型水库移民培训任务情况,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将培训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对任务完成好的乡镇予以奖励,任务完成差的乡镇予以考评扣分的办法,激励培训工作高效开展。

(4)培训方式多样化。本着方便群众、提高培训实效的宗旨,切实做好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工作,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主要以送培训下乡、产业基地现场学习的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推介和引导贫困户、移民户参加职业教育培训、转移就业培训的方式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培训。

(5)学用结合重实效。及时收集工业园用工信息,并将最新的相关用工信息通过办班培训的方式印发给参训学员,同时还印发授课专家联系卡给参训学员,学员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相关问题可以随时向授课专家提问,并可以邀请专家上门入户指导和帮助。

(6)后期帮扶有内容。一是信息帮扶,市扶贫和移民办专门建立了三大信息库:专家储备信息库、就业创业信息库、用工需求信息库。为培训学员与专家教师建立渠道,为后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帮扶;培训学员与用工企业建立桥梁,帮助培训学员解除创业就业过程中的难题,还将参加培训的学员信息与工业园区用工信息对接,通知符合条件的学员参加应聘。二是资金帮扶,参加各类培训的贫困和移民人口,发展农业产业可以获得贴息贷款政策,对发展比较好、带动贫困和移民人口比较多影响比较大的种养殖个体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评比奖励。

3.培训效果

“十二五”期间我市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也取得显著成效,我市贫困和移民自我发展素质明显提高。这几年来扶贫和移民培训一方面为1600多名参与培训的群众实现再就业,就业率高达99%以上。另一方面,通扶贫和移民培训,培育了一大批农村种植、养殖能手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带动周边贫困和移民人口参与井冈蜜柚、红心猕猴桃、铁皮石斛、畜禽养殖、花卉苗木等本地特色产业的开发,帮助他们不断学习实用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收入,村民创业致富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仅2014年就带动我市贫困和移民人口发展种养殖合作社14个,兴办私营企业5个。

(二)“十三五”扶贫和移民培训面临的形势

1.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从中央到省、市、县在新一轮的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是要求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县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时期,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有利条件

一是随着国家层面对精准扶贫的力度逐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日益加大,项目资金将向农村倾斜,为做好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基础条件,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动力。

二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愿望逐渐增强,经过“十二五”扶贫政策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各种扶贫政策已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建设的积极高涨,盼发展、求致富的愿望强烈,为更好的开展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依托本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井冈蜜柚、红心猕猴桃、铁皮石斛花卉苗木产业化进程,大力实施科技发展种养殖业战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助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移民和贫困人口提升个人素质、科学发展的意识,为加快移民和贫困人口持续增收提供良好条件。

3.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培训意愿不够强烈。一方面由于受知识水平、经济条件和长期的生活习惯的制约,贫困和移民家庭由于受农村生产发展资源不足和自身经济条件有限的限制,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不愿耽误时间进行培训,而是直接选择工价较高的沿海一带打工;另一方面在家务农的群众普遍对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意识的欠缺,同时满足于自身多年的田间耕作经验及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深;还有一部分群众片面认为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只注重形式、走过场,对培训的效果存在质疑,严重影响了其对扶贫和移民培训的愿望与需求。

(2)干部参与不够主动。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工作从培训摸底、报名、开班、过程管理、补贴发放及后期帮扶都需要镇、村干部与群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互相衔接,才能及时高效完成培训任务,特别是当前要求“雨露计划”培训信息化操作,农村干部和群众素质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导致干部群众不愿主动摸底,组织培训过程中怕麻烦,更不愿参与培训过程的宣传、申请、审核、公示等管理工作,对待培训工作持消极态度。

(3)后期帮扶不够到位。通过培训引导我市移民户和贫困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实用技术等,最终目的还是促进群众进一步就业创业,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尽快脱贫致富,而地方产业的发展与扩大,需要技术人才、信息渠道、经济基础作支撑,导致群众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技术帮扶、信息帮扶、资金帮扶,虽然可以联系到专家,也可以获取就业信息,但是群众更渴望县里对后续的发展进一步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对资金上的帮扶需求更为强烈。

二、工作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提出的“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要求,围绕全省“五年决战同步小康”的战略部署,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导向,瞄准扶贫、移民对象,精准发力,提高贫困和移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加快贫困和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提升贫困和移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实现我县在“十三五”末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适应扶贫开发综合、攻坚、持久的总体特点,在进一步强化扶贫和移民培训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基础上,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促进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各方联动、合力推进的新格局。

2.坚持重点突出和讲究实效相结合

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发展条件和贫困、移民人口状况,以增加移民和贫困人口收入、增强移民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实施分类指导,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结合扶贫和移民的项目布局、投资计划,提高扶贫和移民培训的整体效益。

3.坚持强化引导和自主选择相结合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移民户和贫困户对培训与创业就业关系的重要关系,加快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创业就业能力,成为广大移民和贫困人口的普遍共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就业观念,切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振奋精神、克服困难,积极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的各项内容。

4.坚持移民和贫困人口为培训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移民和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广泛动员和有效组织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移民户、贫困户的内在活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增强自我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让我市绝大多数的移民和贫困家庭都参与到扶贫和移民培训当中,享受扶贫和移民培训补助和后期发展扶持,使职业学历教育、转移就业技能、农村实用技能等扶贫和移民培训方式成为移民和贫困人口发展的重要基石,明显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移民和贫困人口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推进贫困村、移民点生态环境趋于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发展100个农村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个体户,帮助99%以上移民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扶贫和移民培训规模

“十三五”期间我市扶贫和移民培训总体规模达到2725人次,其中“雨露计划”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子女500人次,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次,其他培训1000人次;水库移民培训移民家庭“两后生”子女25人次,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50人次,其他培训150人次。从2016年至2020年每年完成545人次的扶贫和移民培训规模。

四、组织实施措施

(一)注重培训针对性和实效

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有序转移,加强与财政、教育、人保等部门合作,整合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全面建立健全贫困和移民家庭劳动力资源台帐、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台帐及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台帐制度。督促工业园区企业与贫困和移民家庭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职业培训机构与产业园区企业签订定向培训合同。推行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提高培训效率。转变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强化培训实名制管理和培训机构动态管理,积极实施“品牌”项目培训,打造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新亮点。

(二)加大培训引导力度

充分利用下乡实地调研、送培训下乡、参训人员座谈会等多种活动,邀请农村中的创业人才、致富能手、成功企业家到现场,有针对性地对移民和贫困人口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就业意识宣传教育,认识培训对创业就业的重要性。同时对贫困村、移民点已经出现的创业带头人,具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做大做强农民创业群体。大力培育农村致富能人,发挥经济能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贫困和移民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

(三)积极做好培训摸底和监测

认真做好扶贫和移民培训的前期摸底工作,掌握我市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的规模、工种和实际需求,积极做好培训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工作,全面、系统、准确、动态的反映培训实施情况和参与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重视基层组织配合

加强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的基层组织配合,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我县移民户和贫困户技能提升、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让镇村干部认真重视此项工作,将其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做好培训摸底、申请工作,主动配合做好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并纳入乡镇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内容,同时进一步健全培训奖惩制度,对任务完成好、工作配合好、培训成效好的村组予以适当奖励,并加大其产业扶持力度。

(五)扎实推进培训帮扶

以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站为载体,为我市移民户和贫困户搭建三大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我县农业专家、工业园区各企业的衔接工作,做好三大信息库对接工作。建立培训回访制度,组织农业专家、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组等工作人员对已参加培训的村组、农户不定期回访,对于培训后产业发展又好又快的农户予以奖励;对于发展有困难的农户,采取结对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发展中的技术和资金等难题。进一步推进扶贫和移民培训后期帮扶,带动资源、产业、项目、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移民扶贫范文篇8

一、目标:

1、争取扶贫和移民资金2800万元,实施好项目计划;

2、实现脱贫325人,确保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

二、任务:

1、启动实施“精准扶贫”。以26个贫困村,10802贫困人口作为我县精准扶贫对象,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按照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的“五定”要求,每村编制帮扶规划,每户制定帮扶计划。建立扶贫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动态监测扶贫对象变化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扶贫到户的精准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全面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效。

2、着力加强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村庄整治为重点,从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村容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着力打造好11个新农村正式点和14个自建点贫困村建设。

3、稳步推进原有避灾移民搬迁点,深山区移民搬迁,重点污染区(镇头)的移民搬迁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在建项目的督促检查力度和建成项目的后续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措施,力争今年申报4个进景区约1000人的移民搬迁项目。

4、转变观念,推进转移培训方式改革。瞄准贫困户和水库移民,推进扶持“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改革短期技能培训补助方式,对获得政府法定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或资格证书的扶持对象给予一次性补助,规范实施程序,抓好宣传引导,培育典型示范,帮助更多农村家庭贫困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就业能力,2014年完成400人的培训任务。

5、加强水库移民的管理。提升移民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完成移民人数动态管理数据收集,确保直补移民个人资金及时到位。

6、加大水库移民后续扶持工作力度。实出三个要点:一是抓好10个移民示范村的建设,做到规划先行,重点是村庄整治,兼顾产业发展;二是做好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的试点工作,今年要完成许村镇的移民解困工作;三是扶持1-2个产业发展的示范点。

7、大力强化项目资金的监管。全面认真开展扶贫和移民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自纠,严格督促抓好问题整治,扎实做好接受全国扶贫和移民资金审计检查和省纪委的专项检查工作。健全制度规范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管理,完善使用和监督机制。

8、加强移民信访稳定工作。健全来信来访处理机制,对合理诉求依法依规解决到位,对不合理诉求耐心解释到位。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机制,注重从源头减少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第一线。高度重视移民稳定工作,确保“大事不出,事态可控,问题可化解”,完善维稳应急机制,提高维稳应急能力,确保库区移民安置区社会总体稳定。

三、措施

1、多措并举建立大扶贫格局:强化落实社会扶贫工作制度,协调、指导好4个省直单位,11个市部门,56个县直单位开展扶贫工作;强化对外联络工作,调动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展;强化行业扶贫,及时掌握国家机关部委出台的行业扶贫规划,做好对口衔接,逐项抓好落实。

2、加强宣传调研工作:拓宽宣传渠道,围绕扶贫和移民工作体制、制度,创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探索,破解难题,切实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出好点子,把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推进实际工作的指导力量,大力推广我县扶贫开发,水库移民工作的成就、经验和先进典型,凝聚做好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正能量。

3、强化工作目标考核,健全和完善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对机关股室工作人员实行综合考评和单项争先考评,考评结果与干部评先,使用及绩效奖挂勾。

移民扶贫范文篇9

(一)积极对上争取,全面强化项目检查力度。一是全面完成了2014年度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市级定点扶贫资金项目的建设工作。二是2014年度市级整村推进扶贫资金项目、市级危房改造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50%,预计将在2015年5月全面完成。三是在县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由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等县级部门组成县级扶贫开发项目竣工检查验收组,对2012—2013年度扶贫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对在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项目实施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并报送整改报告,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完善的单位,不予拨付项目余款。

(二)全面推进定点扶贫,充分凝聚社会力量。坚持县为主体,做好市、县级部门定点扶贫的联络协调服务工作。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及县属企业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监管。2014年县级对口联系乡镇的单位183个,其中:县级部门(单位)105个,乡镇政府机关18个,重点企业60个。定点扶贫挂职干部725人,帮扶贫困户972户2818人,落实帮扶资金717万元(含物资折款)、帮扶项目39个。市级定点帮扶单位7个,帮扶贫困户95户196人,落实帮扶资金50.7万元(含物资折款)。深化民间扶贫,充分发挥种子基金、扶贫开发协会作用。拓展公益扶贫,抓好“栋梁工程”、“爱心包裹”等学生扶贫助学,2014年全县共捐赠爱心助学包裹资金6.72万元,资助学生87人。

(三)抓好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扶贫解困”。2014年市上下达我县“扶贫解困”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为7070人。现已完成扶贫解困7070人,占下达任务的100%。

(四)稳步开展贫困村村级互助社资金退出工作。我县2007年试点实施社会扶贫贫困村村级互助社,现存8个村。针对当前部分互助社管理松散,农户入社率低,农户对这种小额资金需求不大,互助社作用不明显,互助资金难以发挥效益问题,根据省扶贫移民局、省财政局《关于印发〈省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退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对全县贫困村互助社资金予以全部退出,将互助资金用于该村发展其它扶贫项目,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运作效益。

(五)全面夯实扶贫基础,着力实施精准扶贫。在认真分析县情,搞好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印发了《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指标体系》、《县扶贫开发建档立信息采集系统培训手册》等相关培训资料。经乡镇申报,省、市、县审核,最终确定镇村、乡村、乡村等21个贫困村,9330户贫困户,25298个贫困人口,贫困户、贫困村识别录入系统管理工作已全面完成。

(六)扎实推进水库征地移民安置和移民项目建设工作。按照国务院471号令和国家发改委“先移民、后建设”要求,水库坚持移民政策,配套实施地方政策,移民安置工作顺利推进。2014年,共完成水库淹没区、枢纽区和渠系区工程征地1920亩;完成移民安置协议签订114户,其中规划内103户;完成移民集中安置点场平、地下管网铺设,正在修建移民集中安置房,预计春节期间完成;完成库区文物古迹、燃气、电力、通讯等专业项目清理;完成库底清理消毒;“两桥一路”其中东风桥预计本月底完成,力争明年初启动两岔河桥建设,库周公路控制性工程已完成,即将全面铺开建设。

(七)顺利完成水库移民集中安置点变更和移民阶段性验收。受城乡建设发展变化、移民搬迁安置意愿变化的影响,本着“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和“以民为本、尊重民意、统一规划”的原则,将原规划的移民相对分散安置在水库上游,调整为现在集中安置在水库下游紧靠“温州商城”处,距离县城城区约500m。此项工作于今年4月12日获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以《水库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变更报告(审定本)〉的批复》批准。今年全面加大对围堰线下移民实物补偿、补助和建设征地工作,完成了库底清理和防疫卫生标准检测工作。围堰截流阶段的移民安置得到省、市移民部门和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于8月21日获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代“水库截流阶段移民安置验收委员会”行文通过验收。

(八)有效落实移民和移民各项工作。积极为移民争取后扶资金,确保了移民的稳定。足额按期兑现了移民后扶直补资金,积极协调支持移民就医、就业、子女入学,积极对上争取后扶项目资金,帮助移民改善基础设施和支持发展致富。目前,我县移民无一例信访上访事件。电站移民与当地群众和睦相处、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他们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在老翁镇和镇大力发展和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砂仁产业总面积达4000多亩,促进了我县农产业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力度不够,扶贫体系发展不平衡。

(二)项目实施乡镇在扶贫资金报帐方面进度较缓,造成了部分扶贫资金滞留。

(三)由于县级财政吃紧,造成移民资金划拨较缓,未按时完成移民投资计划,制约了水库工作的推进速度。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创新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

(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乡(镇)、部门、县属企业扶贫开发工作长效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

(三)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会同县财政部门,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确保按时完成扶贫资金报账进度。

(四)协调落实好移民政策。

(五)做好水库有关移民规划变更。

移民扶贫范文篇10

力争全年争取到位扶贫移民项目资金2000万元;完成2013年度58个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完成1000万元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争取启动一个连片扶贫开发建设项目;培训贫困劳动力300人次;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减少贫困人口任务;抓好移民后期扶持和移民直补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二、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整村推进。12月底前全面完成5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抓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结合县本级财政配套资金,认真搞好“双百”工程,即:100亩蔬菜基地、200亩花卉基地1000万元项目的实施;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启动2013年连片扶贫开发建设项目。

三是抓好移民搬迁。完成500人地质灾害区、深山区、生态区移民搬迁工作;抓5个集中安置点50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三、工作措施

1、打牢工作基础,促进持续发展。始终坚持把项目争取作为扶贫移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落实,认真研究国家扶贫移民政策,把握国家扶贫新动向,加强向上联系,为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创造条件。

2、坚持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确保全年工作有序推进。

3、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责任落实。坚持把完善工作机制作为促进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绩效考评,确保工作落实。一是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二是建立健全重点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作落实。三是坚持重点项目通报制度,加快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