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3:00:23

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篇1

一、考核目的

分配改革力度,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挂钩,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考核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坚持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考核理念,建立以社会效益为考核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考核体系。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将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工作人员收入待遇相挂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履行职责。

三、考核标准制定及考核主体

(一)考核标准制定

区卫生局依据《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试行)》,会同区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本区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标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制定本单位工作人员具体考核标准作为工作人员的考核依据。

(二)考核主体

区卫生局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统一考核,区卫生局委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隶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组织考核。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监督指导下,对所属工作人员、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四、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正式工作人员。

五、考核主要内容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内容

1、基本医疗服务:主要考核依法执业、基本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健康体检,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开展、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中医药服务、康复服务等情况。

2、公共卫生服务:主要考核市级确定的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

3、基本药物制度:主要考核药物采购、配备、使用、宣传、培训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情况。

4、社区医保工作开展情况:主要考核医保相关业务在社区的服务量及基金管理情况。

5、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主要考核财务管理、机构环境与管理、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协同服务与满意度等。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医德医风、服务对象满意度、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等内容。

六、考核方法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方法

1、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按照《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规定,市、区两级卫生和财政部门在12个月份完成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单项考核;为避免重复考核,本文件考核将直接使用公共卫生单项考核成绩,即,单项考核得分等于或大于80分者,该机构将直接获得本文件赋予的分值,80分以下者以单项实际得分除以80再乘以本文件赋予的分值确定得分。

2、区卫生局考核。区卫生局主要采取日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本区的绩效考核,省、市两级相应部门将组织不定期督查,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日常考核的基础上,每年12月上旬,区卫生局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现场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集中考核,区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并将考核结果(包括绩效分值)报市卫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要将考核结果报区卫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3、市卫生行政部门复核。每年12月中旬,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区考核结果,采取现场随机抽取机构进行检查的方式进行复核,原则上复核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抽查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复核比例不低于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0%,复核结果送市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方法

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由机构依据区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考核标准,结合自身情况,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区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七、考核结果使用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及使用

1、考核结果

考核实行百分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结果分为两个等次:分值80分及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定考核得分比,比例为实际得分除以80。

2、考核结果使用

(1)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合格的,核发相关补助;不合格的,将补助标准乘以考核得分比确定。

(2)与机构及个人奖惩相结合。充分使用对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节余出来的政府补助,奖励考核合格且得分位列本区前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对其及负责人通报表扬;对得分位列本区市后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直至解聘负责人职务。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使用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按照区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考核标准,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年度考核评优比例重点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工作任务的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考核结果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作为其考核期内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八、组织实施

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篇2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得了高速的发展,我国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得了不同程度的完善了发展,财务会计制度也是如此。在2013年,我国颁布了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制度变得更加的规范、严谨,同时这也对事物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是如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财务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特殊的行业性质,这也使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管理中,往往只注重医疗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国家财政补贴和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过程中,不需要担心成本费用等问题,这也就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具体表现为: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任用过于随意、不注重对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重视,从而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后。(二)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管理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再加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收入和支出过于随意,这也就使得在其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出现财务管理人员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在对相关票据审核和管理不规范,经常会出现利用白条赊账的现象,在原始凭证不齐全或者不合法的票据都能够获得批准;在报销方面过于随意,有些时候只要领导在口头上交代,不论是否有凭据都能够从会计人员手中支走现金;在岗位设置方面不合理,目前很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没有将会计和出纳进行分工设置,这样一来在财务管理中就无法形成相互监督和相关制约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工作处于失控的局面[1]。正是由于这些混乱的收支情况,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准确的把握自身的账目收支情况和经营状况。(三)资产利用率不高。在目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资金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在各种资产中又分为具体的明细类目。但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资产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再加上相关制度不够严谨,财务活动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资产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账目混乱、固定资产报废随意、私自挪用资产等现象,这不仅会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产的利用率被降低,还会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带来很多潜在的风险。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发展。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们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实际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属于经济活动,只要是经济活动就会和财务相联系,属于财务管理的范围[2]。因此,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提供科学的预算依据,还能够对其收支和分配等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对经营预算进行严格的控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营。在新财务会计制度颁布之后,财务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地位就更加的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对于其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然前提和重要保证。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财务规定,并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很具自身实际工作的需求,对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的设置和调整,并配备高素质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另外,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按照相关的规定办事,凭票报销,认真的做好单位的账目收支明细,妥善的保管好各项账目交易的原始票据。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当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档案,这样一旦出现财务纠纷或财务问题时,就能够直接找到责任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要明确各个岗位上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分工,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形成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有效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三)加大资产负债管理力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加大对资产负债管理的力度,能够有效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产的利用率,优化资产配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管理中,可以从负债和净资产这两个方面加强管理[3]。在负债管理中,不仅需要对单位资产负债规模进行严格的控制,还需要定期的对单位资产进行清查,严格按照报废手续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同时,还需要对债务账龄进行及时的分析,从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另外,在净资产管理中,需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金、事业资金以及财政补助结余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并按照相关的规定,做好统筹工作,合理的安排和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有效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之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应当要与时俱进,根据新财务会计制度中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限于从业务上获取,还可以依靠财务管理的优化和改革,通过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新形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意识,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陆红娟.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浅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9):938-939.

[2]杨玉敏.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4):170-171.

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篇3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各项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为了保证政府投入资金的安全、完整,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迅速抢得先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从整体出发,加强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为了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每个科室都要参与其中,参与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财务管理的重要经济意义,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日常管理的头等大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发挥其应有作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财务管理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长远目标,对日常工作的运行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指导性。但是,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是把它当作一项普通的财务工作,甚至停留在文字阶段,并未真正的组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根深蒂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普遍较低,日常工作以归纳、整理各种单据的、编制凭证和出具报表等基础性统计工作为主,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很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有效地开展。(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无法满足岗位需求。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占较大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地处偏僻的县城或者乡镇,经济效益较差、专业人才短缺。近年来,政府通过公开招考或者公开招聘等方式吸引了一部分专业人才,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活环境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低等因素导致很难留住专业人才,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落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做到专人专岗,通常是由一人兼任多个岗位,导致无法正常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例如,有些单位的医护人员兼任出纳、会计工作,会计兼任办公后勤等工作,没有专人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取决于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而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素养较低,无法满足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需求。从而导致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混乱,财务风险较高。(三)各项经费支出和报销手续不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对固定,大多有抱着铁饭碗的心态,使得员工们责任心较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纪律涣散,而且有些单位的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导致财务人员在单据审核时不认真,各项经费报销手续不规范,支出去向不细化、责任人不明确。例如,有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在日常差旅费或者油费报销中,只是将发票作为唯一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未将支出项目做详细的列举说明,使得财务人员在日后的会计核算中无法准确把握经费支出去向,导致费用管理混乱,不能为财务预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此外,有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流程不合理存在管理风险。由于一些单位的人员配置较少,且主要负责人一贯坚持“一把抓”的思想,任何经费的支出、财务费用的报销一般只需经过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章后即可到财务报销,而主要负责人由于工作繁忙不能亲自进行逐笔审核,导致报销审批不严格,内部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运行,经费支出异常增大,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安全和经济效益。(四)缺乏健全的预算执行和监督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需要完善的预算执行和监督机制做支撑,但是,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制度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未按照预算工作要求制定明晰的预算指标,也未要求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整,使得实际支出和单位预算相差甚远,加剧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支出的供需矛盾,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增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人作为本机构各项经济事项的第一责任人,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把财务管理作为本机构的大事来抓,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范围,规定权利、义务,并由专人负责贯彻落实。在日常工作中,以财务科为依托,加强各相关科室间的联系配合,对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交流、研讨,加以改进完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形成共同学习、共同管理的氛围,不断增强全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自觉意识。(二)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发挥财务管理对提升单位经营业绩的作用,必须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引进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现有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整体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各岗位各环节的业务需要,邀请专业老师开展相关培训,让财务人员能够学到先进财务管理知识和经验,更新财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三)规范经费支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层层审核机制,规范各种支出审批制度,完善费用报销管理。第一经办人应当对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各层级分管领导、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对经济事项的合规性进行复核,最后由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批准,通过层层审核、层层把关,及时有效地发现中间环节存在的问题,防止超支或虚报等现象。同时,对于经费的支出要进行细化,对具体内容要做详细的列示,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人员具体了解经费的使用去向,从而在财务核算时更加精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四)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预算执行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制定财务预算方案,并将其有效的运用到财务管理当中,明确各项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去向,具体到相应的经济事项上,防止各项财务预算指标超支。同时,要严格预算责任制,将责任人具体细化到科室和个人,保证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与预算指标发生偏离时,及时找到责任人并分析原因,做出相应调整,从而更好地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支撑,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五)加强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提升日常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必须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考核标准,成立负责人为组长的财务管理考核组,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各个科室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考核体系,将各科室和人员完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进行量化和打分,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大家自觉地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财务管理规定。从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资金利用率,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四、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全民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但是随着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以及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素质的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必将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健康长远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符芬.浅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财会学习,2018(29).

[2]张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审计报,2017-06-23.

[3]沈中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7(30).

[4]吕晓梅.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7).

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篇4

一、工作目标

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目标,在严格制止发生新债基础上,从年起,用2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债的有效机制。

二、工作原则

(一)明确责任。市政府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清理化解工作负总责,财政、卫生、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二)据实清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统一部署,扎实安排,认真细致摸清本单位债务底数,必须做到账目清晰、债务形成缘由充分、相关原始资料齐全,不得虚报乱列,确保锁定的债务真实可靠。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抓好督促落实。

(三)有计划化解。在全面摸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底数的基础上锁定债务,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确定化债的先后顺序,逐步化解。优先偿还手续齐全、脉络清晰、容易确认、没有纠纷的债务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欠医务人员等个人和工程业主、设备供应商的债务。

(四)公平、公正、公开。凡是锁定债务都要按照统一政策化解,坚持程序、过程、结果公开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各项债务情况,接受监督。各有关部门要对上报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进行审核和认定,确保数据合法、真实、完整和准确。

三、债务化解范围与统计时间

纳入此次债务化解范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政府举办的苏木镇卫生院(含国营农牧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化解范围的债务,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长期债务,主要包括发生于业务用房、辅助用房建设维修和医疗设备购置等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直接相关的债务。债务计算时间原则上截至到年12月31日。年1月1日至本实施意见印发之日形成的债务,由我市参照本实施意见进行化解,不纳入中央及自治区财政补助计算范围。

为全面掌握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债务情况,此次清理核实的债务统计时间分为年12月31日以前、年1月1日—年12月31日和年1月1日—年9月19日三个时间段。

四、偿债资金来源

(一)本级人民政府筹措。化债以本市为主,从以下渠道筹集偿债资金:一是统筹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二是中央及自治区财政安排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奖代补”资金和用于支持化解债务的专项补助资金;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的收支结余;四是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任务、核定收支”后超收资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偿债;五是通过统筹有关非税收入途径筹集资金;六是社会捐资赞助的偿债资金。鼓励有条件的苏木镇积极筹资用于偿债。

(二)上级财政补助及支持。中央及自治区财政对按期、如实、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任务,并建立制止发生新债机制的旗县(市、区)给与补助。中央及自治区财政以卫生财务年报反映的截止到年12月31日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为基数确定补助总额,根据人口、财力等因素对各地进行适当补助。盟级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所属旗县(市、区)的化债工作。我市将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工作,按期、如实、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任务,建立制止发生新债机制。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与上级部门多联系、多沟通、多汇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和补助资金。

五、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本市实际,认真制定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实施方案,成立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清理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并上报上级医改办、财政、卫生部门备案。

(二)组织清理债务。先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行清理以往形成的债务,并向市财政、审计、监察、卫生部门上报债务明细表。

(三)公示上报债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债务,在全市范围进行公示,公示的内容包括债务发生的时间、用途、数额、债权人、债务人、举报电话和受理部门,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对群众有异议或有举报的债务,要及时予以查实。对人为违规造假行为,将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四)组织核实债务。由审计、财政、卫生、监察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报并经公示后无异议的债务逐笔认真清理核实,剔除不实债务,锁定实际债务,查明债务形成原因

(五)建立债务台账。根据锁定的债务,按照举债主体、债务来源、债务用途对债务进行分类,逐笔登记造册,记录债务详细资料,建立完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台账。

(六)剥离债务。经公示无异议且审核认定符合化解范围的全部债务,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剥离出来,上划市政府。

(七)设立化解债务专户。市财政要在预算中特设专户,单独列支用于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支出,相关资金不作为预算安排正常卫生支出的基数。

(八)实行直接支付和债务销号制度。已上划市政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实行直接支付。由市财政从化解债务特设专户中直接支付到债权人帐户,严禁直接使用现金或支票兑付。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工作实行偿债销号制度,逐笔登记债务偿还信息,做到偿还一笔、登记一笔、销号一笔。

六、工作阶段要求

(一)年10月31日前,成立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领导小组,制定《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实施方案》,上报相关部门备案。

(二)年11月1日—11月10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市财政、审计、监察、卫生部门上报债务明细表。

(三)年11月11日—11月20日,完成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报债务的公示工作,并将公示结果上报上级医改办、财政、卫生部门。

(四)年11月21日—11月30日,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完成债务清理核实工作,建立债务台账和债权债务数据库,并上报上级医改办、财政、卫生部门审核,债务数据与卫生财务年报数据不符的要说明具体原因。

(五)年12月1日—12月15日,完成债务认定工作,将认定的债务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剥离到市政府。

(六)年12月16日—2013年10月31日,全面完成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把清理化解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把工作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确保政策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为切实做好清理化解债务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清理化解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清理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上下齐心、目标明确、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各苏木乡镇、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对债务清理、核实及化解工作负总责,对有关债务化解文件及数据审定签字后上报,并承担债务数据真实性、偿还资金安全性等相应责任。

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篇5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管理;对策

从本质上保障,只有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的完善性才能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贯彻落实新医改政策。当前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对其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在新时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考核意义重大,这不仅符合新医改的基本要求,满足时展的现状,并且也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毋庸置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较为特殊的行业,属于政府拨款,但是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前处于自负盈亏的现象,而采取绩效考核可有效改善这一现状。

二、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绩效考核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就目前而言,国家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定位是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从某个角度分析,虽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可以带来项目资金,但是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其服务项目内容与支出范围受到限制。且从性质上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属于事业单位,因为地方财力的影响,财政补贴经费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于自负盈亏的发展局面。而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缺乏对绩效考核管理的重视,仅仅偏颇于经济利益。除此之外,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者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绩效考核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还有部分领导因为不愿暴露自己在经营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拒绝实施,或者不愿紧跟时展的要求进行创新,导致观念与理念过于陈旧。(二)缺乏全面的管理科室设计。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科室设置不足,无法保证内部考核的有效进行,如果聘用第三方考评机构,那么则会受到资金的影响。根据分析,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并且行政管理科室设置不全,这样一来则真正制约了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三)考核结果应用不足。在前几年我国实施基层药物制度之后,国家财政部门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新医改,其中按照文件要求得知,需要做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并且还要从根本上保障绩效考核的结果能够与专项补助资金相互挂钩。但是从事实上分析,因为在发展过程中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大,采取联合考核的方式比较困难,虽然可以实施但是大多趋于形式化,并无法真正达到考核的基本目的。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培训。在新时期积极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培训意义重大,需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相关领导者的认识,并且通过当前的绩效考核管理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新与发展。(二)优化绩效考核结果与工资分配的关系。为从根本上让职工将传统经济利益第一的观念加以改善,则需要积极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要尽可能的将职工的切身利益与医疗质量相互关联,还要真正将患者的满意度等各项考核指标相互关联,这样才能真正符合新医改的基本要求,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三)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法。绩效考核方法的完善性从根本上关系到了绩效考核管理实施的有效性,需要在新时期将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做真。当前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匮乏,且管理科室设置不全面,虽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了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但是因为没有人员执行而形成形式化。因此在进行绩效考核管理中要积极聘请第三方考评机构,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减少绩效考核管理的不足与缺陷。(四)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将行政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将领导意思进行转变成为了当前的关键所在,还需要运用考核结果。其中卫计委需要联合同级财政以及人社部门开展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将考核结果应用到资金分配之中,便于绩效考核工作及时得到开展。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以及管理者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或者将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方案相互结合,加强对其认识与关注。

参考文献:

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篇6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加强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促使我国不断对医疗改革工作进行深入的实施,导致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随着我国对新会计制度进行落实,从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存在大量的问题,从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不断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分析,以及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确保通过对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对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行大幅度提升,从而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

1新会计制度的分析

在社会的新形势下,中央财政部门在2017年10月24日对《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进行印发,导致目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财会〔2010〕26号)进行执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对新会计制度进行执行,不再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执行。同时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能够进行顺利的过渡,我国逐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新制度,以及《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规定进行补充,促使在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不断对财务机构的管理进行强化,从而对新会计制度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

2新会计制度与原有会计制度衔接的要求

因为自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必须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以及补充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等工作。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原本的账目对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进行编制,并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对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进行编制。第二,按照新新会计制度与补充的规定,对2019年1月1日的新账科目进行设立。第三,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对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与预算结余科目余额进行登记,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科目的预算,对科目进行结余,将未入账事项登记为新账科目,以及调整相关新账科目的余额。第四,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对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进行编制,将其作为新账科目的各会计科目的初期余额。第五,根据新账科目的各会计科目的初期余额,以及按照新制度与补充规定,对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进行编制。并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根据新会计制度,以及补充规定要求及时的更新与调试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确保对数据正确的转换进行实现,从而能够保障新旧制度的有序衔接。

3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1资产类。在新会计制度中,对“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无形资产”等科目进行设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科目核算内容大致一样。而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转账时,需要在新账的相应科目中直接的转入原账的科目余额。而且新会计制度对“应收账款”科目进行设置,此科目主要对原账的“应收医疗款”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包含,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账时,可以在新账的“应收账款”科目中,转入原账的“应收医疗款”科目余额。同时新会计制度中,对“库存物品”、“加工物品”科目进行设置,原有的科技制度只对“库存物资”科目进行设置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转账时,能够在加工存货的金额中,将原账的“库存物资”科目余额,转入新账的“加工物品”科目。并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原账的“库存物资”科目中,对了属于新会计制度规定的工程物资、受托物资进行核算,应当将原账的“库存物资”科目余额中属于工程物资、受托物资的金额,分别转入新账的“工程物资”、“受托资产”科目。3.2负债类。在我国所实行的补充规定中对“待结算医疗款”科目进行设置,因为此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的“待结算医疗款”科目核算的内容大致一样,所以基础医疗机构在转账时,需要将原账的“待结算医疗款”科目余额转入新账的“待结算医疗款”科目。而且在新会计制度中,对“应缴财政款”科目进行设置,此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的“应缴款项”科目核算的内容大致一样。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转账时,需要在新账的“应缴财政款”科目中,对原账的“应缴款项”科目余额进行转入。

4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措施

4.1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确保通过对一套标准的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建立,以及对精细化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设计,从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行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与财务的实际情况,对具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制定,以及对相应的会计管理岗位进行设计,从而确保对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优化。同时需要在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身上,对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进行贯彻与落实,促使财务工作人员能够严格的对制度进行遵循,不断对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明确,以及对日常的账目进行规范,对每一笔的收支进行明确的记录,对相应的档案管理进行做好,从而更加利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4.2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强化。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运行的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合理性不仅属于关键,也属于机构绩效考核、制度管理的重要依据,所以在新会计制度下,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强化,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在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合理的分析往年的财务收支,以及根据机构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对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表进行制定。并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结合政府的考核需求,以及新会计制度的工作内容,对与政府考核相符合的财务考核标准进行制定,确保通过对预算计划进行严格的遵循,从而对全盘的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不断大力推广新会计制度,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定位、绩效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预算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做好,以及对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进行实现,必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进行保障。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对财务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促使对财务的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做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实现。

参考文献

[1]吕微.试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7(14):132.

[2]杨玉敏.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4):170-171.

[3]胡海玲.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浅析[J].财讯,2017.

[4]刘汝琼.试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6):60.

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篇7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第三条卫生部对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第二章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

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内容包括:

(一)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各产生地点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二)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的产生地点、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制度及从产生地点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要求;

(三)医疗废物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送及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有关交接、登记的规定;

(四)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操作程序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五)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

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

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三)负责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四)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

(五)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六)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月汇总逐级上报至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半年汇总后报卫生部。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逐级向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6小时内逐级向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6小时内向卫生部报告。

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理知识等,制定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

第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

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四)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五)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六)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七)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九)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第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第十三条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第十四条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第十五条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第十六条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第十七条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第十八条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第十九条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二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第二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五)易于清洁和消毒;

(六)避免阳光直射;

(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第二十二条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第二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第二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第二十五条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第二十六条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第二十七条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二)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三)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第二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一)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四章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

第二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第三十条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二)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三)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

(四)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五)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第三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第三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所辖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第三十四条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和抽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的工作状况;

(三)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登记资料和记录;

(四)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五)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上报及调查处理情况;

(六)进行现场卫生学监测。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或者抽查中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存在隐患时,应当责令立即消除隐患。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发生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三十七条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等工作,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的;

(三)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四)未对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

(五)未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的;

(六)自行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医疗卫生机构,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四十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使用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不符合要求的。

第四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医疗卫生机构内丢弃医疗废物和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三)未按照条例及本办法的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

(四)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的。

第四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的,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处罚。

第四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无正当理由,阻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篇8

一、坚持保障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总体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要求。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积极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让群众实实在地感受到医改的成果。

二、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要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

1.乡镇卫生院要按照自治区卫生厅等7部门印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暂行)》(新卫农卫发〔2006〕11号)和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通知》(新卫农卫发〔2008〕10)的要求,严格遵循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对服务能力已经超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范围,特别是一些服务人口多、服务能力已经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可将其转为公立医院,或将超出功能定位的资源整合到县级医院;也可以对其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偿。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负责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和住院诊疗,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护理,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双向转诊、康复服务等,并通过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形式,不断扩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开展政府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承担辖区内居民的健康保健管理等工作。村卫生室(牧业医疗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3.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具备条件的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提供基本医保目录内的中医民族药,并提供中医民族医适宜技术服务。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管理。自治区机构编制部门组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标准,会同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行政部门深入调研,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和编制。

2.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实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合理设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岗位,确保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占总岗位的90%以上。

3.地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基层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收支管理,严格成本核算和控制。

(三)充分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

1.依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推进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将一般诊疗费纳入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参保(合)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其中,从年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住院统筹”的补偿模式,将门诊服务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并提高门诊报销的比例。同时,提高参合农牧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2.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积极开展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成本。

(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

1.依据卫生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卫人发〔2010〕98号)等政策精神,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制定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综合考核和激励制度,建立基层工作特殊津贴制度,切实提高县以下卫生人员的待遇。

2.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对考核优秀、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全额拨付财政补助经费;对考核不合格的,要扣减相应的财政补助经费并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提供服务的资格。

(五)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后,要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要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人员竞聘上岗紧密结合。各地制定人员分流、竞聘上岗等相关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机构的意见。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养培训机会,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加强政策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落实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引导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三、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一)补偿范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牧业医院、国营农牧场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补偿渠道。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建立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各地要按照核定的编制人员数和服务工作量,参照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核定工资总额。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服务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并逐步调整到位。按上述原则补偿后出现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进行绩效考核后予以补助。

1.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年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建立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卫生、财政部门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绩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费用由事发地的地、县财政承担,自治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人员培训和人员招聘所需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财社〔2009〕66号)合理安排。

2.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收费项目,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为8元/人次,其中:个人承担1元,医保基金承担7元。由自治区物价、卫生、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下达收费标准,并制定实施细则。

3.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在年度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并建立起稳定的补助渠道和长效补助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结余要按规定留用或上缴。有条件地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医疗服务等收入全额上缴,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

(三)落实补偿责任。各地(州、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办法,统筹考虑本级财政和各项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就由本级财政负担的补助资金,认真落实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和医保政策,建立起稳定、长效、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保障基本药物制度按计划进度顺利实施,改变“以药养医”的格局。

四、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

(一)对村卫生室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继续执行乡村医生补助500元/人/月,其中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补助800元/人/月标准。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范围。

(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在核定村卫生室(牧业医疗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力和服务人员数量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由其承担,并落实相应经费。

(三)各地要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各地在推进医保门诊统筹工作中,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牧业医疗点)的门诊服务纳入基本医保的报销范围。

(四)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开展多层次、多途径的在岗培训,定期选派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至村卫生室(牧业医疗点)指导工作,鼓励和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五)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并将其中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和责任制度。各地要把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建立新机制作为当前医改的一项重点工作,尽快建立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上下联动,定期督查的推进机制。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卫生部门要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的责任,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制等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承担起相关职责,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抓好落实。

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篇9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推行,我国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支撑我国医疗体系的基础卫生组织,主要以解决基层民众的就医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其财务管理水平也一直颇受关注,财务管理影响单位效益和卫生服务水平的重点工作,所以,尽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状况是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具体实施层面:首先,要确立一个完备的内部管控制度;其次,吸引和培养符合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努力把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最后,落实好内部的监督和审核工作。这样三管齐下,才能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做出实质性地提高和探索。

1新会计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1.1对基层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自身地区偏远,自身发展水平低,加上基层的生活条件可能比较艰苦,所以就造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大面积缺乏的局面,并且这个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尤其在乡镇卫生院等单位更为普遍。财务市场人才竞争激烈,能够分配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质量的财务人员数量少,就造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持续低下。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的大多是一些非财务专业的人才,上岗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和系统的财务培训,仅仅是有一些日常的额基础记账经验,在新会计制度改革到来之际,往往不能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中国基础医疗卫生机构逐年增加,2019年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4390个,与上年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751个,同比增长1.1%(见图1),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急剧增长,对基层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相对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制度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以及工作能力都必须有一个大幅度地提升,财务软件以及电子化的设备必须同时掌握,这就要求在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1.2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内部管控力的要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的资金来源大多是政府拨款,因此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开支消费是不需要工作人员去考虑营利问题的,在新会计制度实行之前,很多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是没有做好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对日常开支没有进行严格地把控,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违反制度的行为,比如票据整理不规范、财务记录不规范等行为,对报销制度没有能严格把控。因此新会计制度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建立明确科学的规章管理制度,以此来约束和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1.3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是我国医疗管理体系的最基层单位,因此,相比于一些大城市的机构来说,管理疏松的问题时有发生,尤其基层的一些卫生院的资产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无人重视的状态。新会计制度当中明确了基层卫生院必须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要求从简化核算的角度出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资产进行统一的清晰的核算。尤其是对外采购的一些大型设备以及往来的车辆,包括药品等资产,一定要严格记账,包括药品库存量偏大的问题,流动资金占比大,不利于资金周转,增加储存管理费用等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和改正。

2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策略

2.1招收财务管理的人才

高素质和专业化的人才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先要考虑的是招收和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的人才。首先,人才的外部招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吸收专业能力强的财务工作者充实财会工作队伍,可以在招聘方面出台一些针对性的吸引力更大的措施,包括职业调整晋升、专门岗位的设立或者是福利待遇等方面,给出一些丰厚的待遇来吸引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其次,对现有的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专家座谈以及付费培训等方式来提现有的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对内部的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工作,包括软件以及设备的使用等要定期开展讲座培训,使得人人都可以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设备使用能力;最后,应该对现有的一些财务工作者和财务工作人员出台一些相应的监督和激励制机制,特别是内部的激励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在公平科学合理的物质激励奖励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精神激励,提供一些有助于员工个人长期发展的精神激励措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激励机制的时候,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以及法律意识,要提高财务工作者依法办事的意识。人才队伍的完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2加强财务预算的管理

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它在全面预算体系中有重要作用,首先,财务预算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财务预算到全面、综合地协调医疗机构内部各部门、各层次的经济关系与职能,使之统一服从于未来经营总体目标的要求;其次,通过财务预算,可以建立评价财务状况的标准。将实际数与预算数对比,可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偏差。在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面,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在做预算编制时,要做好充分地调研,对每个部门每天乃至每月的开支收入要有一个充分的考察和调研,建立预算编制时要秉承公开公平科学合理的准则,要切实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财务管理状况,要从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个维度展开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要对往年的财务收支表进行合理分析,以此来做参考,计划出今年的科学的财务预算表;其次,对基层医疗卫生本机构内的所有的资产进行一个管理和盘点,对出入的车辆人员以及设备等做一个备案,包括药品的使用,设备的批发以及支出都要有一个科学的盘点,要确保资产的往来有案可查,有表可循,以此来控制全盘预算的有效进行;最后,对财务预算的调整和使用过程以及落实过程要有一个明确的监督、落实责任人逐项审批闭环跟踪,达到严格严控各项流程的效果。使得财务预算使用上能落实到各责任人,避免预算支出的随意性,避免财务腐败。在强化预算编制的前提下,预算编制能够有效落实,发挥出预算管理的实际作用。

2.3提高收支和结余管理

收支结余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工作的基本流程,收支和结余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必要步骤。在新会计制度下,提高收支结余管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财务收入方面,要做好资产管理的核算和清点工作,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是核心,对本机构的药品进入以及大型医疗设备乃至车辆人员的进入等,包括政府的财政拨款等都要分别进行单独核算,每日的收入支出项目必须当天合算,要做到正确无误;其次,财务支出这一块要秉持节俭的原则,所有的设备人员财产的支出要以节俭为原则,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要登记在案,对进出本机构内的医疗设备和大型医用车辆和药品,要做到每日单独核算,要做好控制与检查;最后,结余管理工作方面,要形成良好规范的收支结余管理意识,提高对结余工作的重视程度,尽量不造成节约沉淀,否则,不利于基层医疗管理机构的资金运转效率的提高,对日常的节约工作,要做到每项考察登记在案,尽可能做到收入结余为正,如果出现收支结余为负的情况,也要及时上报,对自己的结余工作进行系统盘点和核算,确保准确无误。

2.4提升医疗资金利用率

在新会计制度下,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应该分开管理,分别核算,目的是规范医疗用药的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在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杜绝药品供应的负效应,强化自我管理机制,降低药品收入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治疗水平,在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不合理的药品及设备费用支出要严格把控,还要适度的负债经营,适度的负债经营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和运转周期,提高医疗机构的资金利用率,但负债经营要应遵循适度以及可控的原则,对融资成本偿还能力都需要经过论证,每项资金的支出决策都应该得到相应回报,决不可盲目负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资金利用率,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适度负债的前提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地调研,对负债情况是否能承担要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析,一定要把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另一个方法是控制和降低医疗成本。不合理以及浪费医疗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形成成本降低意识,对控制成本无章可循。首先可以尝试引入岗位效能工资机制,在本机构内引入工作能力方面的竞争机制,采用科学定岗,因需设岗的办法,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员工的表现实行按能力给予薪资的措施,分门别类进行绩效考核以及薪酬发放形式,对每个科室的医疗支出进行独立核算,对医疗服务的各项销售成本进行分门别类地核算和分配,核算每项成本所占总成本的比重,确定科学的分层,层层落实,确保每个科室每个部门的支出在一个合理的可控范围之内,使目标成本成为每个人的责任成本,对医疗机构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都要出台对应的资金利用制度,在无形资产方面,可以引入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医术和治疗方法开展专门的讲座和培训,在有形资产方面,坚持每项费用和支出的单独核算,避免财务管理漏洞,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建立一个财务管理计划,设立一个独立的监管部门落实实施后续工作的开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在给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财务预算、绩效核算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能直接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挂钩,制度的公布和实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工作标准,对基层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内控制度乃至资金审核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和准则。在新会计制度下,只有不断招收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加强内部的预算以及收支节约管理水平,充分提升医疗资金的利用率才能充分做好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韦凯.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探析[J].当代会计,2019,(04):69-70.

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篇10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监督;内部监督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监督制度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制度极其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规范要分为两方面来看待,一方面是财务手续的不健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中的审批不够规范,大额的支出没有经过开会讨论就随意支出、盲目投资项目,没有充分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就随意投资造成了财务方面的严重亏损或者开支无度,随意的挥霍浪费、没有及时进行账款结报,甚至有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干部一年来积攒了上万元的白条、在进行财务报销时的凭证不够规范,收款收据以及内部收账不入账的现象经常发生等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账目还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会计方面的账簿以及科目的设置不严谨,经常发生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账以及有总账但明细账不足的情况、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些工程或者项目的开支不记账、未能计入总账之中等等一系列的情况都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生严重的影响。(二)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足,没有完善有关管理制度。由于大多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远离城市,导致其内部的人员相对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处于相对匮乏的局面,甚至在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中,并没有专门的负责会计方面的人才,仅仅是由财务人员担任,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方面的工作很难保证质量。尽管国家针对于此种情况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职责进行完善、规范,但是依旧存在着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落实这些政策的情况发生。此外,会计操作的人员对于上级管理人员出现违规违纪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处事,任由这些情况的蔓延,并没有进行及时的纠错,这些都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监督制度的措施

(一)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财务支出时,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和审批制度的规范来执行,严格按照《会计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管理制度、会计内部的控制制度以及财务牵制方面的相关制度规定,在进行财务支出时,必须按照“三有”的原则进行支出,有对于支出项目有合法的原始凭证,支出的项目必须合理,以及有专项的负责人签字,例如项目的经办人、单位负责人或者主管的领导签字,坚决杜绝领导代报,以及白条抵库、白条报账的情况发生,严格按照财务制定的财务预算进行拨款,不能挥霍无度。(二)强化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活动,并完善规范其日常运行的流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方面有关从业人员在进行聘用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并完善对会计方面的有关人员正式上岗前的培训及教育工作,从根本上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业务素养,通过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律、会计方面相关的知识,达到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明辨是非以及遇到问题时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如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会计监督与管理方面的需求。通过对会计从业有关的人员进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的行为,对他们的成长机制进行不断的改革以及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队伍的稳定性,才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方面的有关的工作的连续性以及持久性带来巨大的帮助。最后通过对会计有关的从业人员的正常工作的方法以及行为进行保护工作,才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监督的氛围,才能保证会计方面的从业人员对《会计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工作落实,严厉杜绝出现一切越线情况的发生,坚决打击一切违法违纪以及腐败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监督制度不断完善,保证整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

三、结束语

综上,会计监督机制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只有严格会计监督机制才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稳定发展,只有切实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建设,才能满足人们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利弊分析[J].管理观察,2016(06):162-164.

[2]林淑惠.新医改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8(11):155-157.

[3]李瑞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管理研究[J].纳税,201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