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规范化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1 18:09:40

医疗规范化管理

医疗规范化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规划化管理

随着越来越多大型电器设备、新型医疗设备的出现与引进,不仅大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所以如何做好医院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则俨然已经成为现如今各个医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正因如此,以下笔者结合个人从事医院设备维护的实践经验,对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展开粗浅的探讨,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广大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借鉴。

1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作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其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使用率与完好率,还有助于延长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经济效益。所以,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医疗设备、电器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对医疗与电器设备的选购以及购入后的验收,对医疗与电器设备的档案建立,对医疗与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对医疗与电器设备的检修。

2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2.1严格控制医疗与电器设备的选购与安装工作

在医疗与电器设备的选购上,我们必须要综合考虑社会、医院、科室、器械管理这4个方面的因素。即选购的医疗与电器设备是否真正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惠;选购的医疗与电器设备是否真正适合医疗的自身发展需求;选购的医疗与电器设备是否能够促进科室的长期发展;选购的医疗与电器设备是否“证件齐备、物美价廉”。也只有满足上述4个方面,才能够确保医疗与电器设备满足医院发展的切实需求。同时,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与安全,购买医疗设备时,从签订合同到安装设备,都要严格遵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去执行合同内容,验收医疗设备时,只有供方代表、使用科室负责人、设备科人员、医院审计部门全部在场时才能开箱验货,且一定要查验《医疗设备产品注册证》和与其相关的全部中文标识,查验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是否和合同描述一致,查验仪器设备及其附件是否有破损,查验主机、零部件数量是否与合同清单描述一致,查验仪器生产日期,安装调试后查验仪器性能、各项技术指标能否达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将其投入使用。

2.2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要想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做好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养工作,为其构建相应的完善制度,也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够落到实处,各项监督工作都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所以,医院设备的相关负责人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医疗设备、电器设备各项管理制度的构建之中,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首先,应该为医疗与电器设备成立专门的使用、维护、保养机构,并构建可行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各项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地开展。如,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安全检查制度、设备质量控制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备件资料保管制度、值班制度、各级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使每一名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都能够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防止因设备质量与安全问题而引发各种医疗事故发生;其次,医院设备科要做好计划,根据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每年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检查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防尘等是否符合要求;最后,做好医疗与电器设备日常维修记录,并要积极组织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维护保养的学习培训,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2.3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巡检检查工作

一般来讲,对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巡检检查工作往往都是与维护、保养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这是因为,对医疗与电器设备的巡检检查与维护、保养工作往往有交叉之处且同样重要。所以,要想切实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除了拥有丰富的维修、保养经验以外,还必须要做好巡检检查工作,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产生故障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电器设备所开展的巡检检查工作,主要就是对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情况等诸多内容进行的检查与校验工作。而因为从事医院后勤设备维修的技术人员相较于医院的医疗与电器设备,往往处于人员过少、工作负荷量过大的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后勤设备维修人员在检修与管理工作上的工作效率,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在开展巡检检查工作时,应采取抽检与电话巡检,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做好医疗与电器设备的巡检检查工作。主要可从两个方面抓起:第一,做好每日的检查工作。也就是说设备维修人员应该在下班前或者是交班前将设备的保养进行记录,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做好定期检查工作。由设备的保管人员、操作人员以及维修人员,共同参加定期对医疗设备、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制订相应的维护措施与维修计划。

2.4为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构建健全的档案

想要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离不开健全的设备档案。这是因为健全的设备档案,能够使医院在选型决策过程中更有依据,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医疗与电器设备的最佳性能。所以,应该为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构建健全的档案室,并且要经过普查,构建医疗设备、电器设备总账与科室分户账,并对其执行计算机管理,做好相应的登记、质量考核,确保账、卡与实际设备能够对号入座。同时,每一台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侧面都应该贴有标示牌,且标注好设备的编号以及实际使用科室的相应管理人员。针对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医疗与电器设备还应该建立专门的维修档案,对其的实际维修与保养情况进行记录,从而为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过程中提供有益的支持,也为今后设备的更新提高相应的依据。

3结语

总之,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更能够为病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环境。所以,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广大设备维修人员深入研究与探讨,从而通过更加科学的管理手段,让医院的医疗与电器设备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丛志强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宋飞.探讨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26):855.

[2]蒋元林,周耀崇,潘晓东,等.军队医院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1(10):127-128.

[3]于春华,于京杰,彭红.医院医疗设备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3(4):51-53.

医疗规范化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胃肠外科;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

医疗废物特指医疗卫生单位在预防、医疗及保健等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废物,根据类型,可分成感染性、非感染性、毒性及其他等几类[1]。医疗废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若不进行科学规范处理,不仅影响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还会污染环境,造成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播,严重影响社会秩序[2]。医院是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关口,各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更是关键。本文探讨胃肠外科实施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胃肠外科的29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起对其进行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为研究时间,2016年6~12月为实施前,2017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废物分类合格数据和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情况。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将轮岗实习、进修人员排除在外。29名医务人员中男8名,女21名;年龄23~52岁;大专2名,本科及以上27名。1.2方法。实施前胃肠外科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严格整顿,加强改进。实施后胃肠外科对医疗废物实行进一步规范化管理。(1)建立专门的医疗废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培训,根据胃肠科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感染管理规章制定,以协助后期规范化管理开展。由专业人员担任医疗废物管理监督、指导者,确保各项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落实。(2)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第一负责人制度,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和实物上。如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识别标记管理,检查标记内容是否完整、错误,如日期、类型及注意事项等;专人记录、填写各类医疗废物的数量、种类及重量等,确保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及销毁等各环节都登记在册,并按照专门的档案管理保存。(3)医疗废物规范分类、处理:根据胃肠科常见医疗废物类型,常分为感染性、损伤性废物,其中各类针头如输液器或注射器针头、采血针及玻璃安瓿等均属于损伤性废物。而医用纱布、棉签、输液物品及患者自身的排泄物、血液等属于感染性废物。另外,还有过期、失效类药物性废物,或是药物包装盒等非感染性废物。在明确各类废物分类后,还需根据废物性质等予不同方法处理。如损伤性废物需集中放置在专门的锐器盒内,并注意锐器盒存放的剩余空间,当不足25%时应及时更换,并在锐器盒正上面、侧面做上明显的识别标记“损伤性医疗废物”,并贴上胶带以避免标记脱落、失色。针对玻璃类损伤性废物,应收集在有医疗废物包装袋的容器内,并以内衬双黄色区分。收集完毕后,将袋口、容器等封禁,避免运送过程中废物散出,感染、损伤医护人员。严格按制度处理感染性废物,如一次性注射器、棉签等。药物性废物上交医院专门管理药物的药剂科,非感染性废物交由后勤部门处理。(4)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根据科室情况,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如在早会、周会等,通过培训讲座,使医务人员详细了解、认识我科室具体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及运送情况,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素质。(5)按质量控制要求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由医院或科内专门的感染管理成员,对科室、个人的医疗废物管理质量进行考核,并按月、季度或年度进行总结,及时纠正不规范的管理问题。1.3观察指标。实施前后,根据医院胃肠外科医疗废物管理的考核标准,对医务人员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该医务人员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质量越好,反之越差。同时,还抽查管理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医疗废物分类的合格率情况。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χ±s)表示医务人员工作质量评分,用t检验;用卡方值检验医疗废物分类合格率,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后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为(95.03±1.54)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2.01±6.54)分(P<0.05)。2.2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医疗废物分类合格率比较。实施前医疗废物管理监督小组随机抽取了63份医疗废物放置情况,其中55例合格,8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2.70%。实施后随机抽取了65份医疗废物放置情况,63例为合格,2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08%(P<0.05)。

3讨论

有研究显示,医疗废物的管理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室或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及医疗水平[3]。高质量的医疗废物管理,不仅能使医院治疗、护理安全性更好,还可反映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为医院建立良好的外在形象,提升医院竞争力、影响力[4]。近年来,人们因生活压力增加,饮食、作息不规律,其胃肠类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使得来医院胃肠外科检查、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加,并产生了诸多的医疗废物。为避免科室医疗废物管理质量下降,特探索在科室内加强规范化管理措施,以确保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并降低相关风险事件[5]。管理实施前,科室主要根据医院感染防控规章制度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未能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其管理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此,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根据科室具体医疗废物品种、类型等情况,针对性制定符合本科室的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使得管理内容、环节更有效率及质量,为具体管理工作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及登记时,还设置专人管理、负责,使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及规范性,确保管理的各个环节安全有效,防止医疗废物对患者、医护人员及环境造成危害[6]。同时,规范化管理注重细节,如不同种类的医疗废物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识别标记亦有一系列管理规范,均提升了管理质量。研究显示,胃肠外科对医疗废物实行规范化管理后,医务人员的管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医疗废物分类合格率亦有所提升。综上,胃肠外科对医疗废物实行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改善医疗废物分类的合格率,提高医疗废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剑平.医疗废物可持续环境管理在临床医疗废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7):5-6.

[2]王艳,刘书绵.标识化管理对临床医疗废物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29-31.

[3]王荷芬.医疗废物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0):5917-5918.

[4]何光琴.负面清单在医疗废物监督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5):1-3.

[5]张二刚.加强医疗废物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医药前沿,2016,6(14):377-378.

医疗规范化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外来手术器械;植入物

规范化管理医院外来医疗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专业性强,流动性大,使用率高,处理时间短,管理问题日渐凸现[1]。植入物手术无菌要求高,在体内血供差,抗菌药物难以杀灭或抑制随之进入体内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感染在术后1年也会发生,威胁病人生命安全[2]。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应重视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的规范化管理。

1规范工作流程管理

1.1接收。根据手术通知单于术前1d告知器械供应商将外来器械、植入物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和供应商按照器械清单共同核对检查,确认无误且性能良好后,共同签名保存备查。为确保完成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灭菌后效果监测,应在急诊手术前3h内将外来器械、植入物送到消毒供应中心。1.2分类与清洗。被血液、脓液等液体污染后的器械如清洗不彻底,易形成生物膜,理化因子不易穿透,直接影响清洗效果[3]。因此应重视灭菌前的彻底清洗。清洗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参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分类清洗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用含酶湿布擦拭或用95%酒精及气枪干燥不耐湿器械,器械盒应彻底清洗干净。器械清洗时,应将其拆分到最小单位,打开所有轴节,如有干结的污物血渍,用40℃1:400多酶清洗液浸泡10min后用毛刷手工刷洗,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为避免精细配件丢失,应使用专用精密清洗筐清洗。为确保清洗消毒质量,便于跟踪追溯管理,整个清洗消毒过程均由机器实时记录并保存相关物理参数和运转要素资料。1.3包装。包装护士采用目测和放大镜检查器械清洗质量,主要检查关节、齿牙处清洁度,不合格应重新清洗。有锈迹应除锈,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清点数量,进行组装与摆放。外来器械和植入物多为金属材质,一般较多较重,体积过大,灭菌过程中容易产生冷凝水,湿包率较高。因此,包装时必须符合现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控制器械包在30cm×30cm×50cm以内,重量在7kg以内。采用专用盒子单独包装细小或特殊的器械,每个包内放第5类化学指示卡,包外贴上化学指示胶带,胶带标签标明外来器械名称、包装者、核对者、锅号锅次、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等,之后送灭菌区灭菌。1.4灭菌。外来器械和植入物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湿热物品选择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应生物检测并记录每批次植入物检测结果,阴性结果方能放行使用。紧急情况时,可在器械包旁放爬行卡,爬行卡监测合格后可提前放行。消毒供应中心应为手术室及时通报生物监测结果,并填写放行记录表。1.5发放。护士在确认外来器械和植入物包灭菌合格,无潮湿、无污染,有效期正确后,放于无菌物品运送车内,经无菌区送至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按要求做好记录。1.6回收。外来器械使用后必须重返消毒供应中心按规范进行清洗消毒,未经过清洗消毒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不允许带离医院,如要取走应拆除已经灭菌的未使用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包装材料,避免器械供应商再次异地使用产生不安全因素,带来医疗风险。

2规范化管理要求和使用前交接流程

2.1规范化管理要求。应及时清洁器械供应商送达的医疗器械和植入物及其盛装容器。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使用前应由本院消毒供应中心遵照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完成清洗、消毒、灭菌与监测,使用后经清洗消毒方可交还器械供应商。应明确医院各部门、相关科室在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交接和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的责任。应要求器械供应商提供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与参数在内的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说明书,不提供者拒绝选用;为保证足够的处置时间,择期手术应至少于术前1d送达器械,急诊手术应及早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并及时处理。应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对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处置的专业培训。2.2使用前交接流程。手术科室提供手术通知单并提前告知消毒供应中心,需使用外来器械和植入物。消毒供应中心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收器械商提供的外来器械/植入物。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器械和植入物必须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说明书来完成。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器械和植入物完毕发放到手术科室使用,完成使用前的相关交接工作。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必须严格遵守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加强接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和使用后回收处理环节质量控制。建立健全交接登记制度,归档留存每批次生物监测结果和全自动清洗机清洗记录、BD试验结果、灭菌过程记录、化学监测资料3年。外来器械和植入物处理应实现质量追溯,可追溯文件可作为原始法律依据进行备案,实现有据可循有证可查,保证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质量,提高清洗灭菌质量,降低院感发生率,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郝爱枫.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1):117.

[2]李丽琴,唐宁娟,张颖.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质量管理[J].全科护理,2013,11(26):2459-2460.

医疗规范化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业务水平的提高,很多医院的基础诊疗设备和专科设备投入在增加,在采购医疗设备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形式多样化、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建立并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显得极其重要且必要。文章从当前地方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现状出发,归纳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最后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视角,提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的几个思路,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现状

由于医疗设备采购工作流程复杂、涉及的部门多、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周期较长,这就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对应的采购合同档案也就随之出现了较为常见的问题。

(一)部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

医疗设备采购过程经历了使用科室提出申请、设备科组织院内市场询价(金额较大的需外出招标)、报院领导班子审批决策等阶段。从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开始,就产生了对应的工作记录表格,表格需要按要求填写内容,报领导审批,在多个领导审批、使用科室确认签字、其他部门共同参与询价并签字确认的过程中,难免发生漏签字、忘记收集相关材料的情况,因此,在收集采购合同档案材料时,资料内容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收集难度大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包含的内容丰富,从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看,主要包括:采购合同、廉洁协议、医院内部送相关部门审核的内审合同、院领导班子的决策批示材料、招标(询价)记录表、使用科室的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职代会议案和决议批文、招标文件、成交通知书、评标报告等材料。这些档案资料内容丰富,经手的人多(涉及到医院设备科、招标办、院领导、经销公司等),每个档案资料产生的时间没有固定节点,而且有时经销公司提供的原始材料不完整,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收集档案资料的难度。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后不能封卷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属于医疗设备档案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整个医疗设备“生命线的开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例如某台直线加速器采购建档后,某天发生了故障,维修工程师到现场进行维修,更换了某个零部件,还填写了检测、维修报告单,那么该维修报告单、检测报告单就需要及时收入该设备对应的档案盒中。因此,医疗设备档案不能封卷,直到该设备报废。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检索查阅方法单一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之源,是医疗设备管理规划化、科学化的基础。一个全面、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库,对设备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为止,很多医院都尚未开展档案信息库建设,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利用率极高,因此,大多数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通过Exel表格来完成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内容录入、查找工作,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从长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来说,这样的查阅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档案意识不高

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档案不像医疗、科研等档案那样能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和采购效益,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领导、职工的重视,极少设有对应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专职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更加谈不上,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忽视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一些从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由于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或者在兼任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其他日常工作已占用大量的时间,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显得被动、不受重视,甚至出现许多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其实只是处于长期堆放的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更谈不上利用。

(二)归档范围不规范

在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中,从申购设备到医疗设备采购工作结束,经历了提出申请、委员/专家论证、设备立项、设备招标/询价、签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五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形成了大量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但是由于医院各职能部门不同、档案收集缺乏依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购置报告、审批过程材料、招标材料、医疗设备生产厂家证件材料、成交经销商证件材料以及授权书等资料的收集存在较大的困难,各个部门所收集的档案材料也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范围的不规范。

(三)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属于动态管理过程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不能封卷,因为该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医疗设备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将所收集的材料按规定进行整理,根据资料内容制作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经医院和成交经销商沟通无异议后,送到医院的合同审核部门审核合同内容,最终双方签订正式合同。从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医疗设备的价格、保修、付款方式、交货时限等信息已确定,但这并没有最终结束,后续将涉及设备的安装验收、维修保养、付款、报废等工作,所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形成后,不能封卷,这也给档案的保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口管理问题

医院档案室,负责管理全院的档案,各科室收集整理好的档案在规定时间内统一移交到医院档案室,这就涉及到归口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规定的时间内移交医院档案室,存在一定的利弊关系。利的方面,主要表现为档案统一在档案室管理,避免出现重复管理、多头领导。弊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医疗设备统一管理后,一方面查阅不便;另一方面,每个领域的档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归口管理后,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在借阅档案时对档案的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路

要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首先,要强化档案的管理意识;其次,要明确档案的归档范围;最后要不断完善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一)加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意识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即使是专职的档案管理员也很难做到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上,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应在意识上有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要强化医院上下的档案管理意识,通过经典事件、实例展现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定期汇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工作情况,统计好借阅的次数、内容等;最后,要加强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从专业角度提升专职和兼职档案员的意识。

(二)明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范围

1.医疗设备申请阶段:大多数医院的设备采购申请都是由年度计划采购和临时紧急采购组成。不管是年度采购计划还是临时采购申请都是由设备的使用科室提出,从使用科室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医疗设备请购表格、配置及技术参数要求、可行性报告、提请职代会审议的议案等。从设备科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各科室申报项目的汇总表格、召开论证会议的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现场照片、参与论证的专家委员投票、会议讨论的原始材料、上报院领导的请示报告等。从医院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院领导会议讨论结果的决策批示。从其他相关部门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大型医用设备购置许可、同意增配大型医用设备的批复等。所有这些涉及到设备购置的档案,都必须存档留存。

2.医疗设备采购阶段:医疗设备采购部门根据采购活动管理权限,整理需要采购的设备的主要参数及配置要求,通过媒体方式公开招标信息,组织召开招标会议,上报招标结果。其中,院内的档案包含:招标议价记录表格或书面记录、上报院领导会议的招标情况报告、院领导的决策批复等。投标公司的提供的档案包含:投标文件(报价表、厂家证件、授权书、经销商证件、产品配置清单、产品介绍等)、外出招标的还需要提供中标通知书、评标报告等。

(三)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只有科学地整理设备档案,将其有序存放、系统排列,才能提高档案的调取、利用效率。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现在大多数还只是由专职或兼职的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随着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手工的登记、查询效率低,为此,档案归档时应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库,为后续的调用、查阅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便于档案的管理。另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现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保管形式,一是保管在医院综合档案室,二是直接保管在设备科。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趋向于统一移交医院综合档案室保管,这样更有利于专职档案人员的培养、形成更加系统专业的档案管理库。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各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成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为医疗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系统齐全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框架,才能用详细的医疗设备分析报告为医院购置医疗器械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用详实设备的申请审批手续资料、招议标记录、招标承诺资料等为招标采购的法制化、规范化提供重要的保证;用合同规定的保修期限为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提供技术依据,为保证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韦双莉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

[2]鲍薇.浅析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黑龙江档案.2014(2).

医疗规范化管理范文篇5

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管理的必要性

2015年7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家、省卫计委分别取消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改为备案公示制度,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和应用,作为一种创新实践,具有探索性特征,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包括:①技术风险。医疗新技术因其创新性和探索性,存在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医务人员对技术应用不熟悉等情况;②管理风险。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调配合,在临床应用过程及医疗保障环节,需要磨合、完善,必须全面、系统地管控,以达到预期实施目标;③法规风险。开展医疗新技术面临管理法律法规滞后,必须通过科学严谨的程序规避法规风险;④伦理风险。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可能带来医学及社会伦理问题。构建医疗技术规范化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医疗技术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速学科建设,扩大医院辐射能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南京鼓楼医院重视医疗技术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制度和体系[2]。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2.1建立规范化制度,健全体系框架。2.1.1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积极探索和创新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方法,遵循“围绕临床工作需求,细化分类分级,突出管理核心”的原则。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基础上,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3]。2.1.2构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可以构建院科两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体系,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技术管理委员会下可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库。设置医疗技术管理办公室或指定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科室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技术管理。医疗机构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查及监督工作。2.1.3建立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对重点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对本机构医务人员的技术培养[4]。如成立腔镜培训中心,配备多台腔镜模拟操作系统,动物腔镜手术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前来授课等。2.2强化临床应用管理,构建评估体系。2.2.1重点加强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医疗新技术发展是医疗机构创新驱动的核心竞争力,医疗机构应重点加强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包括准入管理、过程管理及评估管理等。开展医疗技术评估,实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是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保护患者利益,维护医务人员实施技术的合法权益,是不断提升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的有力手段。2.2.2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评估体系。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包括医疗新技术准入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等,利用定量及定性指标加强对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医疗技术评估是新技术临床准入和应用推广的基础,是医院实施激励、扶持措施的前提也是项目推广的依据[5]。2.3加强过程监督控制,持续质量改进。2.3.1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医疗新技术开展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其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特征,实施风险远大于一般医疗活动,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新技术的同时,要加强对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确保患者人身安全。如对批准医疗新技术开展的前5例应按医疗机构相关规定到医务处备案。在开展医疗新技术前要加强医患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等,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记录,产生不良事件时及时处理并上报等。2.3.2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档案管理。医疗技术档案具有真实性、实用性、保密性、专业性的特点。医疗机构应重视并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档案管理,完善对医疗技术应用管理中的相关资料及患者随访记录,进行留档保存,便于随时查阅,总结上报。应以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档案管理体系,由指定部门负责部署、监控及协调技术档案的开展,指导临床科室规范开展医疗新技术。2.3.3对医疗技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管理模式,是指医疗机构制定禁止类医疗技术和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录,禁止类医疗技术不得开展,限制类医疗技术经医疗机构准入后开展,清单外技术由科室做好技术档案记录后可开展。医疗机构可以全面梳理本机构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机构《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目录,对存在多重身份的医疗技术进行统一、分类的管理[6]。2.3.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医疗技术授权及动态监管。设计开发“医疗技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加快信息传递、加强技术监管、规范评审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管理成本。医疗机构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授权及动态监管,建立医疗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手术分级管理信息系统、不良事件直报系统等[7]。2.4实行公正评选,加大经费投入公平公正的奖励是提高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技术创新的增强剂。因此医院成立“医疗新技术”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医院内医疗新技术申报材料审查、评议和评选工作,每年组织对提交的医疗新技术项目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设有专门的评选指标。医院为鼓励医疗新技术开展,合理加大对医疗新技术临床研究经费投入及保障,并扶持新技术的开展。如腔镜手术补助,晋升前强制进修培训,进修后待遇提升,腔镜及配套设备,医保政策的支持;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改善硬件条件;加强人才培养,满足医疗新技术人才需求。

3小结

医疗技术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基础。医疗技术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医疗服务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降低医疗技术带来的风险,有利于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内涵建设,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这就提示着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医院医疗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指标多依据经验设置,主观性强,各指标权重设置未经过科学验证,下一步将依据对医疗新技术内涵的理解,以及对目前医疗新技术开展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建立医院医疗新技术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8]。

[参考文献]

[1]吴伟刚,张京京,汤传芹,等.医疗技术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院,2012,16(12):66-69.

[2]钟秀和,张武军,李礼安,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系统的构建[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3):66-68.

[3]赵雪源.规范医疗技术档案管理,提升医院内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5(15):162-162.

[4]苏义,杨国斌,刘秀玉,等.医疗临床技术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3,32(11):23-25.

[5]韩琳,颜世洁,贾怡蓓,等.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3):169-171.

[6]魏琴,杨凤娥.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医疗技术监管实践[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5,15(3):24-26.

[7]刘家权,朱军容,宁翠萍.浅谈医疗安全的盲点及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05,106(8):8-9.

医疗规范化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外来器械;;消毒;规范化管理

1.手术室外来器械存在的问题

(1)器械公司清洗不彻底:目前医院外来器械由器械公司提供、清洗以及保管,但其工作人员缺乏对清洗、保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专用清洗设备,加上这类器械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而公司清洗只是对器械可见部分进行简单清洗,未经过干燥,也忽略了对器械内部的清洗。(2)忽视了对器械性能的检查:器械包化学指示卡书写的不规范性或者没有放置,器械包重量方面、体积方面严重超标,包装材料不符合相关要求,质量得不到保证。(3)器械使用前处理不当:医院对于外来器械在使用之间没有进行洗涤、消毒以及灭菌处理,这是因为器械公司的器械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医院的治疗需求,不能在治疗提前一天送达医院,送入医院后手术室没有时间进行清洗,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进行快速灭菌等处理。(4)器械交接工作的不完善性:器械公司送来的器械在科室、床号等方面的信息不全,部分运送人员是勤杂人员,不能进行规范性的交接,没有对器械公司送来的器械进行详细性的记录等,造成交接管理的混乱性[2]。(5)监控方面:手术室护士没有对外来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管,器械在送达医院的时间上较为随意,这影响了医院对外来器械的接受流程的规范性操作,夜班护士再加上急诊常会忽略对外来器械的接受、清洗以及无菌消毒等工作。(6)器械存放及运送:器械公司没有严密监管器械的存放及运送制度,不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目前器械在清洗、质量检测方面存在问题,对送来的器械仅采用目测以及隐血试验进行检测,难以判断清洗质量[3]。

2.医院对手术室外来器械的消毒以及规范化管理

(1)医院科室明确外来器械的清洗流程:外来器械的清洗流程包括清洗、消毒以及灭菌,急诊手术所用的器械在接受后进行全面性的检查,之后给予清洗、灭菌,再使用在手术治疗中。若手术延期或者取消,对于这部分器械需要拆开后良好与运送人员沟通,并让其取走。(2)外来器械包的标识:外来器械包内将化学指示卡规范性放置,要求指示卡书写简洁、清晰,尽量缩小器械包的体积以及质量,减少灭菌过程中出现的湿包情况[4]。医院需要建立不良事件监控小组,加强对手术室外来器械的监管力度,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护士长为组长,院感监控护士、器械班护士以及骨科专科护士为成员,严格检查外来器械的正常使用情况,确保其质量安全性。建议器械公司与医院对器械包的化学指示卡大小、颜色等统一制定与管理,降低混淆情况的发生,提高对器械的管理。(3)外来器械的分类、存放:护士按照相关要求对手术器械进行分类,即临时外送以及长期存放,临时外送的外来器械:急诊手术通知器械公司将器械送至手术室去污区;长期存放的外来器械:严格按照本院对外来器械的存放标准定点存放外来器械。院方与器械公司认真核对后,院方对器械需要清洗、消毒、灭菌,专科护士整理器械进行打包、灭菌备用,术后再仔细清点、清洗,并与运送人员认真核对,双方签字确认,做好交接工作,器械公司运送人员将器械运走。医院对器械公司送来的器械安排专门场地进行放置,保证无菌环境,安排专人看管,以防损坏或者丢失情况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医院手术室以及供应室需要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方式,规范性制定器械公司手术器械的交接流程,术前医生根据手术的需求与器械公司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将器械送至医院,保证术前的清洁工作,供应室工作人员与器械公司运送人员清点手术器械数目、类型等,并检查其使用情况,确定无误后双方签字重新对外来器械进行清洗、打包、消毒、灭菌以及生物学检测,待其合格后与手术器械清单一起送至手术室,保证手术室的正常使用,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达到无菌要求,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质量要求。(5)交接工作的规范性:院方在与器械公司进行器械交接工作时要确保器械的数量、质量以及种类等的无误,并要求双方签字确认。对于不同的手术器械,由于性质的不同其清洗灭菌方式也存在不同,需要合理选择有效的灭菌方式,彻底性灭菌,减少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影响医患之间的友好关系。对于电钻等器械在使用之前需要观察其是否有漏电情况,确保其正常使用。对于体积较小的器械需要仔细清点,防止遗漏情况,及时找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5]。(6)医院与器械公司做好沟通,保证器械在手术前一天送至医院,使医院有时间对外来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在接收外来器械方面需要安排专人,确定器械信息。医院需要加强对手术器械质量的监控力度,定期进行自查,包括器械清洁程度、手术助理的术中配合、送货时间、接收交接情况、器械完好性、供货单位名称、高风险医疗器械的名称在病历上的及时、完整性的记录,规格、生产日期、产品注册证号等,可从病历中对器械有源可循,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6]。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对手术器械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外来器械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医院的一个常规工作,但是需要对外来器械进行相应的管理,以减少外来器械的污染性,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风险,确保手术安全。器械的清洗以及质量管理在医院临床治疗中是非常重要一个环节,需要进行全程监控,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需要建立外来器械的管理流程,包括采购、验收、接收、清洗、消毒、灭菌、使用、再次清洗、灭菌、归还、清点等,详细记录各个环节,控制手术器械的无菌性,及时提供给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做到规范性、标准化、安全性,提高医院的治疗质量,达到患者的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邝晓红.手术室器械实行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4):63-64.

[2]刘艳.手供一体化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C]//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2011.

[3]陈萍,张芳.消毒供应室参与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和包装对质量管理的效果探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0):1595-1597.

[4]丁菊芬.探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95-296.

[5]周芳芳,周春燕,张亿琴,等.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协作行眼科精密器械成本管控效果研究[J].护理学报,2018,25(15):18-20.

医疗规范化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档案;管理

档案是卫生行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记录,里面记录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情况,对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并加强党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党建档案的重要性,使档案在医疗机构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医疗机构当前的发展情况,对如何提高党建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进行了阐述。

1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档案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主要是为百姓服务的重要机构,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党建工作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其在医疗行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结合党建工作在医疗机构实施的概况,加强对医疗卫生体质改革,紧紧抓住党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卫生行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改进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行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行业,对确保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党建档案是医疗卫生行业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医疗卫生行业内部,存在着对医疗卫生行业认识程度不足、党建档案不规范和不完整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党建工作内容不明确,存在片面性,党建档案建设不规范和不全面;第二,党建工作内容划分不明确,没有及时对档案进行记录,导致查阅不方便,有价值的档案没能得到收集和整理;第三,医疗机构基层党支部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档案收集效率不高;第四,医疗机构还在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导致党建档案特色不突出。

3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方法

3.1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完善党建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意识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强化党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意识。其次,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档案管理人员明确党建档案的目的,熟知条目建立的流程,为党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前提条件。最后,建立健全的党建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对医疗机构的党建档案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制定出一套科学、系统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档案管理制度,增强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减少档案管理工作的随意性。

3.2设立科学合理的归档科目

医疗机构人员需要对党建档案进行科学分类,确保档案分类的清晰性,在大科目下进行小科目分类,方便档案查阅,从而有助于党建工作的总结和检查。同时,党建机构人员工作时还需要细心、仔细,加强对医院日常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确保党建档案资料的齐全性和完善性。机构人员可将党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作为医疗机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确保党建工作档案的规范性,充分发挥党建档案的重要参考价值。

3.3重视党建工作特色档案收集

医疗机构是广大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机构,需要注重党建工作的特色化管理,将党建工作作为提供健康服务的特色机构,党建工作的一切工作内容都需要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和“为患者服务”而展开,将党建档案管理作为医疗机构中的特色档案管理。为了更好地展现档案的特色性,组织医务人员需要在基层开展义诊活动,加强对医疗结构档案的宣传,确保档案管理的优质性。

3.4建立电子档案

医疗机构要想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必须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将科学技术融入档案管理中,建立电子档案,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强化现代化管理手段,推动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电子档案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相对于纸质档案具有记录方便和准确率高等特点,能够及时记录医疗机构中活动的影像。医疗机构人员需要结合医院党建档案的实际情况,建立电子党建工作档案,确保档案信息记录的及时性和时效性,促进档案检索的便捷性,使电子档案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资源共享。

4结语

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行业,需要意识到党建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并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特点,将档案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信息资源,为党建工作提供翔实的史料和重要的依据,以期保持党建的特色,保障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孟理偲 单位:恩施州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顺新.浅谈基层医疗机构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和利用[J].办公室业务,2013(10).

[2]徐秀萍.小议医疗卫生机构档案规范化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4(7).

医疗规范化管理范文篇8

1.1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低下,制剂室硬件条件不尽如人意

随着GPP、GMP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实施,国家对医疗机构制剂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是,从总体来看,青岛市的23家医疗机构制剂室多数达不到GPP的规范要求。从笔者走访及调查来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剂室的总体设计不尽合理,多数医院的制剂室是利用旧房改造而成,面积达不到GPP的要求,与所配制剂的数量和品种也不相适应;二是制剂室的设备落后、陈旧。由于医疗机构制剂仅用于本医院临床使用,不适合规模化生产。目前青岛市各医院生产的制剂以溶液剂等普通而且容易生产的制剂为主,而适应其生产的自动化设备较少,现有设备达不到自动化要求;三是各家医院制剂室对洁净区的人员控制不严格,洁净室的辅助房间也普遍缺乏,容易造成污染。另外洁净服的设计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没有按照规定将工作服、无菌工作服和洁净工作服进行区分,容易造成对制剂的交叉污染。医疗机构制剂由于设备陈旧和落后,导致制剂的质量标准往往是不规范的。有的制剂甚至都没有标准的含量测定方法;抗生素类的制剂也没有效价测定;一些中药制剂只是按照临床的经验处方配置,并没有标准的测量方法,不能保证微生物的含量是否合格;陈旧的仪器设备也不能对原辅料实现全检;因此对制剂的质量缺乏适时有效的监控。很多制剂室没有制定生产标准或者制剂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按生产标准进行配制;原料进货后不做检查或原料达不到药用标准等,这些问题都导致制剂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

1.2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多、定价低、经济性差

青岛市28种医疗机构制剂剂型用途广泛。但目前的制剂普遍实行“保本微利”的定价原则,所以价格普遍较低。但低价不能准确反映医疗机构制剂的劳动消耗,使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目前,生产普通制剂和消毒制剂的过程中,大多数剂型需要利用大量的纯化水设备来保证制剂的质量,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以及气能。因此,医疗机构制剂虽然规模小,但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并不低,伴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国家对医疗机构制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医疗机构制剂在质量提升的同时检验成本也随之急剧上升。而且由于医疗机构制剂只能应用于本院,其针对性较强而需求量小,导致医疗机构生产的制剂经常会出现因生产批次少、产量低致使设备闲置的问题。这些就造成了医疗机构制剂经济效益低下。

1.3医疗机构制剂创新开发能力不足,缺乏人才

目前,青岛市各家医院中的制剂品种存在相互重复的现象,几乎每家医院都在做易于生产、品种简单、不需要太大技术含量的普通制剂。有的制剂品种几家甚至每家医院都有生产,普遍缺乏特色制剂。在人员配备方面,各个制剂室普遍缺乏专门从事制剂生产和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制剂室只有一名甚至没有专业的高学历的药学人员,科研开发能力明显不足。从事普通制剂生产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少,经常是在几名药学人员的指导下,由一些非专业工人或实习生来生产和加工,这种生产方式不适应愈来愈细的现代医院临床药学分工的需求。

2医疗机构制剂的规范化管理

2.1建立区域性制剂中心

根据青岛市各医疗机构制剂室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了保证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和病人用药安全,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制剂中心,该制剂中心可以是由几家医院共同投资或政府扶持建设,设立专门的部门,由指定的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统一管理,集中调配。制剂中心的设置不仅可以解决各家医院制剂室发展状况不一致、资金投入缺乏、设备陈旧和使用率低、技术人员不足、制剂质量标准不高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解决部分医院领导不重视、各家医院制剂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标准不规范等软件方面的问题。目前,尽管已经有几家医院投入大量资金改建甚至重造了制剂室,并更换了新配置、新仪器,但由于本院对制剂的需求少,致使仪器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一个地区性制剂中心的创建,可以调动整个地区的各项卫生资源,避免重修和再建造成的资源浪费,易于统一管理和运作。同时,也可以集中本区域的药学技术人员和技术力量,致力于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可以定期将制剂相关人员集中起来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整个青岛市的医疗机构制剂实现规范化和创新化发展。

2.2开展与生产企业间的合作

医院虽然在长期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对很多疗效显著的医疗机构制剂都进行了长期的临床检验,但是由于新药申批的手续复杂,而且要完成各项费用高而又繁琐的药物试验,一般医院的开发能力不够,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所以只能以医疗机构制剂的形式在本单位临床使用。因此,对于一些具有确切疗效的医疗机构制剂,医院可以派相关人员与本地或者国内的制药企业洽谈合作,由医院提供药方,制药企业提供充沛的资源,双方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将一些市场潜力大的制剂开发为社会化生产的新药。由于医疗机构制剂都经过了长期的临床验证,安全可靠,而且具有确切的疗效,为新药的研究、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发挥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社会监督作用

因为医疗机构制剂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者要致力于研究并解决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制剂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医疗机构制剂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修改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决策,使医院资源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给医疗机构制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必须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时抽查检验制剂质量,对制剂室进行访问。还要动员和加强社会公众和媒体对医疗机构制剂进行监督,及时曝光不合格的制剂,确保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

医疗规范化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论证;规范化管理

1引言

为解决临床科室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与申购论证专业知识不足的矛盾,规避部分临床科室设备采购计划申报及采购论证存在随意性的廉政风险,通过创新采购论证方法,规范采购论证流程,以提升大型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益。由于繁忙的临床诊疗工作业务,一线医护人员无法对交叉学科的新技术及新产品进行实时关注和了解。科室申报人员不能准确、全面地对设备型号参数进行充分、科学、客观地论证,甚至会遗漏一些关键性的指标及参数。新建公立医院已购置及验收投入使用的设备数据积累不够,可提供参考借鉴的采购论证档案资料不多。使用科室在采购计划申报中过于重视自身需求,与医院整体发展规划脱节,脱离采购成本核算,盲目扩大不必要的采购需求;其次,在科室申报的具体论证上,设备参数和预算价格脱离市场调研,容易导致采购偏差。科室在采购计划申报和选型论证中选择的专家基本都是以科室主任为主,申报时专家在论证栏签字同意就可以代替充分深入的论证报告,甚至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1-7]。部分临床科室对设备采购工作不够重视,设备采购计划设备随意性大,我院在2018年底组织申报2019年预算项目时,科室申报项目总金额超出预算两倍多。通过组织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专家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论证,才有效地解决了项目立项和优先分级的问题,确保医院有限的采购资金可以得到合理科学的使用。采购论证,主要指讨论与审核使用科室所申购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适宜性,包括采购立项选型论证、进口产品论证、招标文件论证等。针对目前深圳市新建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论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8],通过创新采购论证方法,规范采购论证流程,提高采购论证效率,以保证采购论证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运行,大大提升了大型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益。

2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论证的重要意义

(1)做好采购论证工作,确保大型医疗设备项目的采购质量,实现医院效益最大化。采购论证是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中关键的一环,选型论证及参数论证质量决定招标标书的拟定、产品型号的选择,招标评审的结果以及影响后期设备使用的成本。通过专业、科学、全面的采购论证,有利于提升设备采购的招标质量,降低设备后期运维的成本。对采购项目进行成本评估、价值分析,深入、细致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保证资金决策的准确性,实现采购预算合理化、采购效益最大化,推动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10-13]。(2)做好采购论证工作,有助于发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作用,保障医疗安全。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了解设备的功能需求及配置要求,通过对使用科室提交的参数进行论证把关,确保论证参数没有不符合法规的倾向性,同时使参数准确、全面、合理体现使用科室的科教研实际需求,提高采购效率,有效规避廉政风险,保障医疗安全。(3)做好采购论证工作,有利于健全内控制度和规范设备档案管理,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满足医院医、教、研工作需要,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向更高更快发展,大型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既要做到合法合规,又要注重效率和追求效益,需要医学工程部与使用科室、纪监审部门等通力合作,通过采购论证,督促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9],加强立项、预算、调整、审批及招标等环节控制,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积极探索实践,从设备采购计划的制定开始纳入程序性的管理,提升采购计划编制依据可靠性、审批程序合规性、所列价格合理性、采购设备数量合理性,采购方式与供货商选择合理性,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确保采购计划的高效执行以及后续采购程序的质量,提升医院医疗设备规范化与专业化管理水平。详见图1医疗设备项目采购档案资料记录表。

3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论证的方法

(1)医疗设备采购选型论证采取科级和院级两级论证。科级论证主要由申购科室根据工作的实际,对申购的设备提出功能及配套性需求。科室需召开科内可行性讨论会,对设备购置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成本效益、人员、场地等进行充分论证,同时要充分体现科室民主决策,并讨论确定排序、先急后缓。院级论证由医学工程部按设备的预算价格及类别,组织院内院外专家对产品技术参数、配套及价格等进行论证。论证评价要分不同类别对待。如:科研类设备项目;常规及更新补充购置设备项目;效益类设备项目。(2)医学工程部根据两级论证结果,通过与使用科室深入沟通、市场调研及专业分析,在满足使用科室合理需求的基础上遵法依规编制招标参数[14]。医学工程部与申请科室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使用科室的真实需求、设备配置要求、项目规划等;根据与使用科室沟通了解的信息,对设备的市场价格、用户评价、售后服务等进一步考察调研;对市场上的同档次产品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参考借鉴同行医院的同类项目,借助互联网调研平台搜集产品资讯;按“遵法依规、突出核心、放宽通用技术;有据可查、易于验证”原则进行编制招标参数。

4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论证的流程

4.1选型论证公告及邀请。①医学工程部在医院官网公告,公示论证的设备名称、数量、主要配置、以及售后服务要求等,欢迎符合条件的厂家或供应商报名参加论证;②参加论证的厂家或供应商主要来源于使用科室推荐、从医院官网获取信息报名及医学工程部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品牌厂家或商的邀请等;③论证公告后,参加论证会议的厂家数量以报名截止时间登记为准。4.2厂家货供应商报名参加论证会。(1)厂商报名登记,并资质预审合格。要求提供资质:封面(项目名称、公司、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鲜章);法定代表人授权函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加盖鲜章)(由授权人参与时提供);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登记表(在国家相关网站查询打印件加盖公章);以商或经销商参与,须提供针对本次论证的相应产品的生产厂家原件授权函(生产厂家直接参与除外);产品检测报告等相关证书(复印件加盖鲜章)、产品参数介绍彩页等;设备配置清单、报价单及产品售后服务承诺书(加盖鲜章)。(2)明确参加论证项目及人员。(3)医工部通知论证会议时间、地点及要求。4.3参加论证专家及代表。论证会一般由主管副院长、使用科室负责人、医学工程部负责人、相关临床科室副高以上专家组成论证小组,医院纪检派员监督,医院招标办列席指导。一般论证小组人数为三人以上,项目大的五人以上。4.4论证会流程。①厂家代表签到、抽签确定论证排序;②根据抽签排序,按照登记的项目,厂家代表逐一通过PPT讲述介绍产品性能、设备配置、售后服务及报价;③专家询问及质量、价格评议;④医学工程部根据专家评议推荐,汇总论证推荐排名。4.5论证会议后。根据论证结果,医学工程部收集相关产品资料、编制技术参数,科室及主管副院长签字后,提交招标办进行后续招标文件拟定等招标工作。4.6论证设备项目。一般单价≥30万、总价≥100万设备项目进行论证,其他设备项目采取使用科室选型论证,推荐三家具有品牌竞争力的产品,医学工程部审核通过后、参考科室推荐拟定技术参数,使用科室确认签字、主管副院长审批后报招标办拟定招标文件。

5实践效果及分析

通过统计临床教学训练模型、视频脑电图系统与脑功能检测系统等设备采购项目论证数据发现,相比于原有的采购论证方式,采用新的“科级+院级”的双重采购论证模式,能有效节约采购资金10%~40%,详见表1,为医院有效节省采购预算成本,提高采购效益。实践表明,充分发挥医学工程人员与采购人员的主体作用,建立一套符合医院发展特点、具有规范性、完整性及合法合规性的采购论证管理模式,可实现设备采购项目效益最大化与效率最优化。

6结论

医疗规范化管理范文篇10

一、加强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的需要。病历档案中详细记录了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医生医生对疾病诊断、治疗、转归,可以为患者的病情观察、临床治疗等提供重要的指导。此外,在临床研究中,病历档案还是第一手资料,科研人员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病历,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可以让科研人员结合临床实践,提升科研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想上述工作得以良好开展,就需要加强病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确保病历档案的完整、真实。(二)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事件频发。医院在处理这些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时,可以通过病历档案,向患者介绍疾病诊疗过程,让患者了解其中的各项内容。与此同时,病历档案是法院处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通过分析病历档案内容,理清医患间的法律责任。这就需要医院必须要加强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从而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证据。

二、加强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促使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向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升病历档案管理意识。意识指导行动。要想保障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医院需要加强教育,使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对待日常工作中每各环节。第一,加强医院领导的认识。医院领导人员要充分认识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平时重点强调,从而在医院中做好带头作用。第二,提升病历档案管理者的认识。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响应医院领导的号召,并且大力宣传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比如通过座谈会、板报等多种方式来开展病历档案管理宣传工作,从而提升相关人员的意识。第三,此外医生、护士等也要认识到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医生在病历书写的过程中要字迹清晰,把握重点等,护理人员也要配合医生做好相关工作。(二)建立健全病历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医院病历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档案工作的档案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病历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医院中成立专门的档案室,并且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当其熟练掌握病历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后才可以上岗,从而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得以良好实施。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医院开始实施电子档案管理,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将电子档案管理和纸质档案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份病历档案的均有两份样本。医院实施定期考核制度,对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且将考核成绩同个人奖金、升职等项目结合起来,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提升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中,医院还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坚持与时俱进。比如在医院中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实施网络化管理,从而促使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来执行,进一步提升病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同时还能有效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促使医院将多余的人力、物力用于其他工作的建设中,推动医院的良好发展。(四)加强病历档案的整理。在病历档案的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整理,检查病历填写是否符合规范,患者的基本信息是否正确、完整,比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还有患者的治疗情况,比如诊断、转归、住院时间、手术信息等。此外,病历档案不能随意涂改。当所有信息均核对无误后,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当各项审核均通过后,将病历档案按照顺序装订,并且放置在制定的病历架上。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