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6 17:31:58

医疗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范文篇1

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的人们更加注重健康与医疗,医疗和健康大大的增加,这是对医院的机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医疗机构的发展与转变进入全新的时代,高科技的医疗设备进入到医院,并运用到临床。越来越多高科技医疗设备被使用,这就加大了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医疗器械保养与维修,巨大的工作量带来了诸多困难,而且还浪费了时间。在这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工作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2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困境

2.1信息管理内容不全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大多数都存在信息管理内容不全面的情况,特别是在人员的使用上,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设备的保养,以及相关信息的存储,调用等内容的有关问题,造成了不良的后果。第一,在信息管理内容不全面的情况下,致使医疗机构各项数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传递的过程得不到保证,信息也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共享,虽然有相关的人员在做,但是明显速度太慢,更有丢失找不到,不便于医疗机构各项工作的展开。第二,在信息管理内容的不全面的情况下,医院产生的经济不能保证,病人治疗的结果不全面,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结果,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医院还会相应的承担事故责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2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的落后。信息化时代快速的发展,高科技技术不断的创新,新型的医疗设备不断出现,大量高科技和新新型的医疗设备运用到医疗卫生事业当中,这些高科技和新型的医疗设备的出现对医疗设备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在实际医疗设备信息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不足,没有认识到在医疗设备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引进了新的技术,可全新管理理念和新设备引入的管理方法明显跟不上要求,发挥不出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的作用,所以要提高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建设。2.3医疗设备耗费太大。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各医疗机构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能够给患者提供最大的帮助,更快高效的看病,医院的医疗设备都会超负荷运转,发挥其医疗设备的作用。这也就的使用上出现了问题,医院只注重对医疗设备使用,忽略对医疗设备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最为突出就是对医疗设备平时的日常保养与维修,医院只注重了对医疗设备使用的人才,日常保养与维修技术人员特别少。虽然在购买时厂家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但在很的程度上技术水平都达不到要求。出现了技术上的问题,只好花钱请厂家的维修技术人员进行维修保养。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很大的负担。2.4信息功能不完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信息系统功能不能最大程度的进行共享。一般情况下,每个大小医院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提出的要求不同,只要满足于医院自身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就可以,各个科室的重要信息往往都会记录下来,为此来满足各个科室的需要。但是没有按照医疗设备信息管理要求来做的医院有很多,医院往往只重视对设备的使用与维修。

3互联网+时代下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3.1构建合理管理系统。高科技的医疗技术的不断出现,新型医疗设备被使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就是必然发展趋势,而对医院的管理来讲就会更加严格。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利用了现代化互联网,物联网,是一种新型的设备管理系统平台。它可以随时记录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信息,使所有的信息得到汇总和共享,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3.2构建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将医疗机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合成,既是单一存在,还可以分开进行分析使用。因此,在快速的查询和结果的传送以及所有数据的合并时会变得更加高效便利。最大程度上帮助掌握医院的各种动态情况,有效提高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

4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做好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管理建设,全新的理念,不仅提高了医疗设备管理,也使我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进入到了新的时代。4.1管理系统明显增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出现,注重了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的现实用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现实用途作为先导,有效的控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使用医疗设备存在的各种问题,突出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信息化管理在每个不同管理环节都有自己数据和相关资料,使得不断地提高了管理质量,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新成绩。4.2大数据信息化应用。大数据信息化应用的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也很重要。第一,信息化管理对数据的合成,能使医院对医疗设备性能,周期的使用,检查结果是否准确,设备的使用寿命,医院有选择性购买什么样的医疗设备;第二,大数据信息的运用,医疗设备的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掌握设备使用情况,比如每天医疗设备开机的使用情况,检查的项目以及检查结果,这些信息的储存,确保了医院完全及时的掌握整个医院的各种动态情况,合理的安排各项工作。4.3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在医院各项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高效的运用,能够使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汇总和整合到一起,各种重要的信息得到了保存,使得在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得到很大的帮助,保证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医疗设备各项运作情况,为了下一次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大大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的各项管理水平。4.4综合管理效益的提升。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医疗设备信息化质量管理建设全面的推广,大部分的医院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中都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制定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定期对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性的检查,特别是对医疗设备中高科技设备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把医疗设备信息化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保证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为医院各项医疗服务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从而搞好医院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为医院提供了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也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做出了巨大贡献。

5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正在正在稳步推进。因此,科学合理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对各种数据信息保存与接收,然后合理的整合。另外,对医疗设备进行及时维修、维护和保养,从而提高医疗设备设备被最大程度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刘海红.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9).

[2]郭丽凤.浅谈医疗设备的信息化建设[J].医疗装备,2014,27(11):51.

[3]田燕青,浦怀,李胜位,等.浅谈医疗设备数字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J].河北中医,2010,32(11):1755-1756.

[4]梁擎宇,仇玉兰.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3):341-342.

医疗信息化范文篇2

一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工作。安排专项资金,购置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了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为实现省、市、县、镇计算机联网和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为参合农民建立了家庭成员基本信息、结算补偿金额等基础性数据,实现结算、报销、统计、汇总和县、乡(镇)合管办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费用审核的网络化管理。二是切实搞好信息录入和网络建设。信息录入和网络建设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点。为准确录入信息,促进工作开展,县合管办组织乡(镇)合管站工作人员进行参合农民的基本情况信息录入,对参合人数、个人信息等进行现场核对,保证了录入信息的准确无误;同时克服重重困难,在短时间内构建完成了合作医疗网络系统并实现县合管办、各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管理网络资源共享。三是启用了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X县一直把信息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依托“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电子政务平台,全面构建了全县合作医疗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了通过日常事务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三大模块,对合作医疗整个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四是实现了县合作医疗管理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县合管办多次组织各定点医院、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商和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接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适合本县合管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方案并顺利实现了系统对接;同时严格按照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及X县新型女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认真做好数据维护管理。五是加强对新农合信息系统有关人员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信息系统管理和操作人员队伍的素质,形成科学管理团队,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应用能力。县合管办先后多次举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培训班,对合管办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操作培训,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通过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为全县合作医疗的顺利实施,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所有住院参合农民的住院资料及清单上报、补偿费用计算等工作均可通过网络完成,县合管办稽查人员也可以通过合管网络平台直接审核后由定点医疗机构补偿兑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二是做到了实时监控,保障了资金安全。县合管办通过合作医疗网络系统实时监控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实时从网上审查参合患者住院资料、用药清单、费用清单、住院补偿情况等,发现有违规现象立即责令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改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

医疗信息化范文篇3

由于我国医疗保险的信息处理依据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这就使医疗保险信息化手段缺乏法律的保护,而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疗保险信息化的发展,影响了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科学化的进程。因此,我们要加强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建设的法制化,使医疗保险信息处理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强医疗保险信息化的规划,使医疗保险的制度和政策实施与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同步

当前,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大多数地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不在同一个平台上,而是由不同的经办机构进行办理,这说明医疗保险体系的全面建立还不够完善,我们应该进一步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即把目前的城镇的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放到一个平台上进行信息化的同步设计,这对医疗保险信息化的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同步设计的好处是减少业务经办的成本,在信息设计过程中加入原本各自为政的信息经办人员。在信息化建设的细节中全面把握医疗保险的发展方向,制定政策符合医疗保险现状,提高医疗保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为医疗保险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形成医疗卫生的“信息高速公路”

所谓的医疗卫生信息的“高速公路”是指,各个地区的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之间、各个定点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专用信息通道,有效地利用这个“信息高速公路”进行网上报销、社区医疗服务、卫生系统联网、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疗监控等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保险金的风险,大大提高医疗保险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而且将彻底改变医院以及医疗保险的管理模式,医疗保险的相关工作将不再局限某个地区,而是很容易扩大到全省乃至全国。为下一步全国的医疗保险“一卡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快医疗保的各项指标的标准化

坚实脚步医疗保险的标准化建设包括医疗保险各项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技术。医疗保险各项指标体系标准化符合现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统一口径、统一编码、统一字段有利于医疗保险指标体系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严格执行国家的统一标准,对尚未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和医疗保险业务相关的部分,由相关部门制定全国性的统一标准。其次是要充分利用国际上现有的、流通的标准和方法,例如疾病的分类编码和病种编码等,做到医疗保险信息的标准化,也为实现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和医用材料目录的统一编码奠定基础。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化是指医疗保险管理应用系统和定点医疗机构、银行、税务等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指标、数据库结构、联网数据的接口要统一标准。整个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各个不同层次管理的独立性、信息访问的安全性、信息传递的保密性是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化的最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开展的,信息系统产品标准完全不统一,缺乏医疗保险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因此,必须加快系统技术标准化建设的脚步。才能为医疗保险的公平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联网步伐,提升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信息化水平

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社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服务站的就医人数逐年增加,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已经成为医疗保险管理的前沿。参保人员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不仅可以享受就近的、便捷的普通医疗服务,同时还可以享受相关的就医指导、相关疾病预防、自身健康咨询、购药后送药上门、康复治疗,为行动不方便的患病职工提供家庭病床等服务,让每个参保职工分享医疗改革的成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经验证明,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服务平台建设,应当提升和信息系统相关的各种硬件配置,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联网步伐,提升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联网速度,增强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仅能扩大参保人员的就医范围,而且将大大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六、打造信息化管理优质团队,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医疗保险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医疗保险信息化业务量将会成倍增长,同时决定了医疗保险的信息化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要想加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建设,首先要通过培训的形式提高信息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其次还要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等基础的素质教育。再次,要定期地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争取做到小问题自己解决,大问题可以协助专家解决,慢慢地使信息管理的人员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最后,要适当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因为医疗保险信息工作的业务量要远远超过其他工作的业务量,提升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不仅可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医疗保险信息相关犯罪的产生。

七、及时采用医疗保险信息化手段需要的先进技术

及时引进信息化手段需要的、能满足长期需要的信息技术是提高医疗保险信息化手段的必要环节。这些技术中既包括硬件的应用模式、硬件优化的相关技术,也包括和医疗保险各个业务相关的业务软件的相关技术。采用先进的硬件技术可以保证当服务器请求的并发量增大时,联网多台应用服务器之间可以动态地分配任务,实现负载或超负载的均衡,保证了整个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系统性能不会因为并发用户的大量访问而产生急剧下降的情况。另外,硬件和网络系统也同时具备了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即在并发量增大或减少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相关应用服务器数量,以便保证信息系统顺畅运行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已有的硬件资源。

医疗信息化范文篇4

【关键词】云计算;医疗;信息化管理;应用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迅速发展的学科技术带动了各行业的发展,而云计算正是因此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科学技术,其目前在医疗信息化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种科学技术是由IT系统转化而来的,可以根据人们(患者)的需求提供网络服务,而在医疗信息化管理中,云计算可以提供大量的运作信息,进而提高医疗活动的管理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支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应该重视云计算技术,不断优化其应用,使其具有更好的发展基础。

一、何为云计算

作为一种近几年来刚刚由网络信息发展而来的新型服务模式,云计算技术可以促进各行业的发展,许多信息化管理模式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都缺少不了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事实上,人们当前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都需要云计算技术来提供支持,通过云计算人们可以沟通并进行知识的交流,以便于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并且,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借助网络不断扩展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向云计算交付的数据来获得更多的使用权。此外,云计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各类软件,使人们获得更好的服务与使用体验。对于互联网而言,云计算可以被视为“商品”,其可以为人们提供基础设施扩建服务、软件扩建服务、网络平台扩建服务,利用移动终端、浏览器以及数字电视等设备可以即时处理各种工作,更有甚者可以利用云计算认证身份,以便于更合理地制定工作流程。医院可以利用云计算所具有的上述优势,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其管理效率,获得更高的利益。

二、云计算的应用——医疗云

云计算在医疗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云”上,其体系结构与云计算的各个服务类型是相对应的。医疗云体系可以分为5层,第一层为用户,主要包括:①患者个人;②医院等医疗机构;③医学科研机构;④医保社保中心;⑤保险公司;⑥居民医疗卫生健康档案中心。第二层为用户访问端,即软件,主要包括:①浏览器;②数字电视;③移动终端设备。第三层为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即SaaS),主要为医院、管理者以及公众提供可以进行操作的统一的界面。第四层为操作系统与应用开发平台(即PaaS),可以再分为资源管理、平台管理与运行环境,其中平台管理的对象是用户,运行环境的管理对象是应用程序,资源管理的对象是资源的安全。第五层为基础服务与基础设施(即IaaS),其中基础服务包括:①存储服务;②计算服务;③备份服务;④网络带宽服务;⑤其他服务。基础设施则包括:①网络设备;②储存器;③服务器;④其他。

三、应用

(一)建立档案,共享信息。首先,云计算可以利用医疗云体系中的计算与储存功能项医疗信息共享到不同科室与不同医院,医护人员只需要得知秘钥便可以调阅加密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患者健康资料,这样即使患者在别的医院或者在国外的医院,也可以获得患者的实时资料,这种云计算的应用方式大大节省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时间与金钱。其次,医护人员可以将针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或护理体会保存在“云”中,或是将复杂、罕见的特殊病理的症状、治疗方法、主要事项保存到“云”中,通过云共享其他的医护人员也可以获得相关信息,通过资料的汇总,医护人员可以采取更加恰当的治疗与护理措施,以免患者的治疗被耽误。值得注意的是,云计算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不必的使用软件操作,由世界先进团队进行维护,不必担心患者及医院的私密资料泄露,不必担心病毒的侵入与资料的丢失,用户端操作难度很低,使用非常简便。(二)医保的全国结算。我国各地都有较大的人口流动,许多异地就职的人无法及时转移医保,而我国在医保结算上又做不到异地使用,为了避免两地奔波,也为了省时省力,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支持全国的医保结算,即在全国建立一个医保结算网络,实现患者跨区域治疗。(三)构建云管理平台,实现对医疗活动的有序管理。医疗服务在开展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药品与医疗器械的使用,若是处理不当便会引发医患、护患纠纷,因此医院应该基于云计算来进行药品与医疗器械的管理,从药品出库到使用的整个过程都使用智能终端进行扫描管理,以便收集使用信息,分析使用情况;使用完毕后的器械消毒处理也可以基于医疗云平台进行管理,实现对医疗器械的最合理配置。对于其他医疗资源,可以利用医疗云来平衡,患者以网络挂号替代排队挂号,可以节省排队时间;管理者可以通过医疗云中患者的反馈来解决医患之间的矛盾。通过应用云计算技术,医院得以更好地调配人力与物力的资源配置。(四)节约投资。云计算可以提供硬件租借服务与在线软件服务,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减少软件的购置费用与硬件的成本投入、维修费用。云计算可以支持医院进行各种类型的IT治疗管理,医院在最大程度应用资源的同时投资成却本大大降低,从间接角度获得更多的利益。

四、结语

云计算技术在医疗信息化管理中有着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医院可以基于云计算构建医疗云,对药品、器械以及日常医疗服务进行信息化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医疗成本,还能提高医疗工作的开展效率,并为医院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震,吴智崧,曹娟.基于云计算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器械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2(10):35-36.

[2]吴智崧,肖蒲,范愉涛.基于云计算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器械信息化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J].电子商务,2012(09):34-35.

[3]孙红.云计算及其在医疗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24):122-124.

[4]王丛.云计算在医疗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6,8(15):98+103.

医疗信息化范文篇5

1设备维保存在的问题

本院设备报修主要为电话报修,设备科设专用座机由专人接听全院报修电话,并记录报修信息,接电话的人员再协调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存在以下情况:(1)临床人员对于设备的编号、型号描述不清,故障现象存在遗漏;(2)设备科电话长时间未接通的情况,持续占用报修人时间;(3)设备维修人员遗漏报修内容,影响维修工作处理;(4)无法跟踪具体设备历史维修信息;(5)维保情况无反馈;(6)无法实时掌握医院设备可用和维保状况,对维保工作及时调整;(7)纸质文档记录,统计分析等事务性工作繁重,易出错。

2微信平台设备管理系统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移动终端微信平台的设备管理系统。

2.1系统开发环境

该系统的开发环境见图1。

2.2系统特点

基于手机微信移动端的跨区域、多角色实时设备管理:手机微信终端便携、实时在线,基于微信服务号开发的设备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定向推送到位、设备科与多个设备使用部门跨区域、多角色在线协作。基于二维码索引的设备身份电子档案、实时数据记录:每台设备具有唯一的电子档案,微信扫一扫即可查询设备状态、历史维修记录,实时修改、更新设备电子档案数据记录,避免数据遗失漏报,真正做到账实一致,实现“设备身边管设备”。

2.3微信报修流程

(1)打开微信,点击“+”,点击“扫一扫”,扫描机身二维码。(2)按照报修界面,录入“故障信息”,例如可以录音、拍照、填写密码,联系人和联系电话。(3)确认无误,点击“提交报修”,报修信息会以“微信信息”的形式推送给当前故障设备的维修工程师。

3系统界面

手机终端显示的界面见图2,系统在Web平台显示的界面见图3和图4。4优点与不足(1)通过应用微信平台报修系统的搭建,可以使医疗设备的管理信息化,从过去简单维修管理上升到维修管理质量体系的层次。(2)实现设备维修档案的无纸化存档。巡检、维修、质控等流程均可通过手机实时进行云端数字化存档。(3)院外维修管理:通过厂家工程师对设备二维码扫描、拍照留存工单和备件单,解决了众多设备维修存档混乱局面,并且可以对历次维修错误代码、更换备件加以数据分析,有效避免前次未解决的二次维修,节省开支。(4)借助平台可完成对厂家及第三方售后维修的评价。维修及时性,能力,更换配件数量、价格,服务满意度等各方面都有可评价的依据。(5)通过设备保修管理,解决了传统电话保修无记录、无人应答、保修信息不全、无法全局监管调配等难题。为设备及时恢复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支出。(6)通过对设备档案的数字化存档,加强工程师责任心。在手机端对巡检、维修、质控等工作实时开展,避免了漏签、漏查等漏洞产生,加强痕迹管理,质量管理。(7)对应于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18号总局令《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本单位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责任。通过维修设备平台信息系统的建立,可有效配合上级各类医疗器械检查提供清晰、翔实的痕迹资料及数据,从而有效加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8)维修知识、技能资源共享,有利于工程师维修能力培养,增加工作责任心,加快个人成长期;有利于培养整个维修团队获得标准化工作方式;增强团队互动、协作、交流、沟通。但仍有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如何界定与保护信息共享中的信息知识产权;与院内网络交互中的信息安全等。

5结论

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结合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用好成了关键。本研究介绍了医疗设备报修与移动互联网关联起来的设备管理系统。首先,其对设备服务的标准设立了概念,明确了设备的管理状态,使设备的使用、维修、更换配件等情况更加清晰;其次,其对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也有着关键的作用,如果出现设备处理不及时或者没有处理等问题,相关领导可通过查看遗留数据,找到相关责任人;再次,使工程师在日常维修过程中更加明确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步骤;最后,对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切实可行的补充。

作者:卢德玮 刘立芳 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郑树森.医疗健康大数据与精准医学[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学术年会[C].2015.

[2]周丹,在线医学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学术年会[C].2015.

[3]GeistP,HardestyMJ.Negotiatingthecrisis:DRGsandthetransformationofhospitals[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2011.

[4]ElkinPL,LiebowM,BauerBA,etal.Theintroductionofadiagnosticdecisionsupportsystem(DXplainTM)intotheworkflowofateachinghospitalservicecandecreasethecostofservicefordiagnosticallychallengingDiagnosticRelatedGroups(DRGs)[J].IntJMedInform,2010,79(11):772-777.

[5]王芳茹.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与管理模式建立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42.

医疗信息化范文篇6

关键词: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指医疗保险的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及外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和运作自动化、智能化?从而达到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的目的。

1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积极意义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不仅是医疗保险发展和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增强竞争力

由于原始的管理体制?无法做到及时跟踪掌握?导致医疗保险的管理繁杂?效率低下。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将会大幅度降低医疗保险的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将带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作业?管理者能动态收集全社会的医疗情况和信息?变医疗保险的终端管理为医疗保险过程环节的控制管理?及时发现医疗保险中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

1.2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医疗保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由医疗保险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我国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着地区差异大和发展极不平衡等问题?从总本来看?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全国除了为数不多的城市建设相对比较好的以外?大多数城市权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我国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水平足以满足信息管理的需求。目前我国医疗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内各地区中的发展极不平衡?主管领导医疗信息管理知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高?信息管理人员水平提高缓慢?流程规范化管理及监督力度不强。规范化管理欠缺及对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医疗保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医疗保险改革的中心思想是用低廉的费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医疗卫生费用增长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对于医院和医疗保险系统都是个很大的挑战。

2.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肠

首先,对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数据交换频繁?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狭义上的社会保障至少包括医疗、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五个险种、劳动力市场和其它综合业务。广义上的社会保障则是涵盖卫生、民政?社区服务和公安户籍管理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从整个系统建设参与单位来看?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劳动局、卫生局、民政局、药监局、技术监督局、财政局以及金融部门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其次,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多依赖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涉及面广、金额大、业务量大、政策性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只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由于应用系统过干复杂使得系统实用性很差?最终也会严重影响社保改革的进程。

另外,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信息化是潮流?但信息化绝对不是一毗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由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业务纷繁复杂?在数据上既包括参保人员的数据、参保企业的数据?又包括各险种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在应用流程上既有横向并联又有纵向串联?同时系统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加快对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经考核选拔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各级信息主管及管理人员。在医学院校设立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专业?在职人员要增加信息管理的继续教育?结合新时期特点尽快完善专业学习内容和继续教育大纲。信息管理人员除专业教育外?还要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等素质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相关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在制作方面一定要遵循国际的信息交换标准?以保证信息统一和共享。

尽快使医疗保险信息形成合理化流程。医生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应按时完成病案的每一个环节?在严格把关后?将完整病案及时提交病耗室。检验和检查科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患者的报及时送往有关科室。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应该更新领导者的管理观念?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发展。领导者应具备现代管理者的素质?树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强医疗保险信息化、规范化和标谁化建设?以医疗信息管理为核心。

注重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从人工操作正逐步被计算机操作所代替。进行信息处理的法律依据不足?出现信息技术超前、相应的法律法规滞后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医疗信急管理科学化向纵深发展。充分体现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内容的特色。随着社会的变迁?疾病种类繁多?抗病耐药繁杂?使得中医药的辩论治脱颖而出。因其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效果?故这些信息值得保存和研究。因此?可根据中医药诊治疾病的特点制定一套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编码系统这对发展相国医学有重要的作用。

医疗信息化范文篇7

1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项目概述和意义

1.1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项目概述

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信息化巡视病房系统、信息化护理系统、信息化静脉输液系统。让医务人员临床诊疗时,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条形码或二维码扫描技术,使用移动设备第一时间将患者的诊疗数据进行采集、核实、输入和查阅。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建立了从医生站、护士站到病床之间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该平台的应用让患者诊疗信息能够及时、完整的串联起来,让医务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病情的诊断进展,在医疗流程和诊疗信息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应用到医院日常诊疗过程中[1]。

1.2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项目意义

在国外发达国家医疗信息化系统已被大量使用。而在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厂商开发了此系统并尝试在部分医院进行试点运行。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国家对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改革逐渐往“互联网+诊疗”方向发展,在疫情防控期间也促使信息化技术与医疗诊断技术结合在一起,为改变老百姓“看病难、排队慢”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持。

2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2.1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架构在医院EMR(电子病历)上,通过中间数据服务器为医院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全面的数据交互平台。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采用WebService技术,系统交互采用SOAP协议,网络结构采用“WS(无线交换机)”方式,以无线网络为依托,用手持数据终端及应用条形码实现将网络信息点延伸到临床以及移动着的医护人员身边。

2.2移动医疗系统项目总体优势

(1)移动医疗系统主要涉及临床的应用服务,电子病历是整个临床的基础,因此移动医疗系统所涉及的移动查房、移动护理和移动输液将更加紧密的与现有的医生病历系统、护理病历系统进行结合、互动。(2)系统接口优势,基于整体的架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实现后续移动医疗系统应用),将避免后续与医护工作站繁琐的接口。(3)跨平台技术,提供了基于WindowsMobile、Wince、Android、IOS等平台的医疗信息化系统。(4)具备离线自动操作技术,当某种原因造成网络或者服务器无响应时,平台会将当前的数据本地缓存,待网络或者服务器恢复响应时自动将数据上传。

3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功能特点介绍

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化巡视病房系统、信息化护理系统、信息化输液系统三部分。

3.1信息化巡视病房系统

3.1.1系统介绍信息化巡视病房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保持与整个信息系统网络实时连接,能够实现与医院现有HIS、EMR、PACS、RIS、LIS等系统的无缝集成,确保医生在查房时能够快速的调阅患者的既往病历、检验检查、影像报告等资料,同时也支持医生查房时可进行查房记录的书写与操作,查房医嘱的及时下达等多元化操作。(1)移动查房车:移动查房车目前主要是通过查房车架子加上电脑加上UPS电源组成(系统平台为Windows),相对体积较大,但是在查房时录入医嘱、书写查房记录、携带其他资料等相对方便。(2)平板电脑:采用Android系统、IOS系统一般目前都是比较先进的平板电脑,平板电脑比起昂贵的查房车相对有价格优势,但是在操作性方面,如需下医嘱、写查房病历等时没有移动查房车方便。3.1.2功能特点信息化巡视病房系统根据医生查房时主要进行患者资料查阅和医嘱处理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因为查房时间有限而无法当场全部记录查房内容的问题,为医生提供一系列简便高效的应用服务。(1)病人列表:根据用户权限显示登陆的病区,在权限允许下支持切换病区。以床头卡或列表方式显示所选病区所有病人的基本信息。支持根据床位号和姓名快速定位患者。(2)床边调阅病历资料:支持在床边调阅历各种患者各种临床资料,包括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单、检验(检查)报告单等。(3)医嘱处理:支持在床边调阅患者长期医嘱单和临时医嘱单,支持床边开立医嘱,并实时传输到护士工作站,便于护理人员对医嘱的及时获知和执行。(4)一键式的离线处理:在无线信号较差的情况下,系统支持离线操作,将数据进行本地缓存。事后在信号好的区域将数据一次性上传。3.1.3功能应用优势(1)提高查房效率。当医生查房时,遇到有病人反应身体有不舒服现象时,可以通过信息化设备实时对病人的医疗数据进行查阅,并开具对病情有针对性的医嘱,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既减轻医生负担,又及时解决了病人的病情,提高了查房时候的效率。(2)实现医疗护理的实时互动。系统支持在床边下达医嘱,护理人员实时接收医嘱通知并及时执行医嘱,优化了医嘱流程,避免因为医嘱反复转抄带来的医疗差错,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提高临床诊疗安全性。(3)支持查房信息的快速记录。系统通过便签和录音功能,支持对重点患者查房信息的快速记录,为查房后病程记录的整理提供原始材料,避免记录遗漏。同时录音功能还可以记录医生与患方的谈话内容,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能够进行举证。

3.2信息化护理系统

3.2.1系统介绍信息化护理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保持与整个信息系统网络实时连接,护理人员使用PDA设备对患者腕带上专属条形码或二维码进行扫描,可以对患者诊疗情况,用药情况等进行实时核对[2]。当值医生能实时查询到患者的检验报告、过往病例等数据,为医生快速正确做出诊疗结论提供了保障。系统采用Android系统或WindowsMobile系统,以WebService技术实现数据交互,采用面向对象和XML技术。在硬件上,采用带有CCD扫描头的高级企业级应用PDA设备。3.2.2功能特点(1)采用GUI操作方式,这种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可以将病区进行模拟地图化,同时标注每个患者标识,直观的表示患者信息,在患者需要提供护理需求时能第一时间到达患者病房。(2)与患者腕带配合使用,具有扫描患者腕带条形码进行患者确认和选择的功能,避免混淆患者。同时可以对有特殊病情或者危重病人进行特殊标记,避免因护士交接班产生问题,造成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3)方便将患者体征录入,患者体症记录方式,提供数字输入和图形输入两种输入方式,直观高效。患者体征数据记录后自动通过网络传到EMR上,避免了护士在传递体征数据时因事发生延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而且记录数据时可以图形化的显示该患者历史检查数据,为护士了解病情情况提供了便利。(4)具备与EMR和HIS等后台系统数据交互功能,对患者住院时发生的情况实施监控记录,遇到疑似问题第一时间通知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也可以快捷的查询或者提交病人病情、医嘱、费用等信息。3.2.3功能应用优势(1)患者住院身份唯一性。每一位患者在住院时都会佩戴印有专属条形码的腕带,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各种诊疗活动时都会扫码确认,既保证患者身份信息准确,又能快速的将该患者的护理诊疗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住院工作站的数据库中,方便医生、护士调阅查询和记录。(2)减少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和记录差错。护理记录记录是一个繁杂又严谨的工作,耗费了护理人员大量精力,而信息化护理系统通过无线化办公,让护理人员脱离手写护理记录的工作,既节省了人力又减少因为笔体原因带来的记录错误。(3)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诊疗质量。传统查房,医生将全部住院病人巡查完,才能将住院病人的当天医嘱、诊疗方案告诉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再去执行输液、配药等工作,耽误了病人的治疗时间,而且医嘱实际执行情况住院医生无法第一时间知晓[3]。信息化护理系统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住院医生在查房的时候就可以实时将患者医嘱信息发给护理工作站,在查房的同时,护理人员就在进行相应的工作,而且医嘱执行情况在系统里能实时查询到,并且准确记录谁做的、给谁做的,护理人员与患者形成了一对一服务关系,大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4)条形码管理方便快捷,这里主要分为患者身份信息管理和药物管理。早些年患者住院时只在床头贴一张住院人员信息表,住院患者身上没有任何标记,而住院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有时候会发生住错病床的情况,从而发生输液输错人,送药送错床的事情。而条形码腕带就解决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前扫码确定患者身份,准确执行护理工作,减少了治疗错误事件的发生。药品条形码管理,既方便了药库对药品的实时出入库管理,也方便了护理人员对药品使用记录登记,加强了医院对于药品管理工作的力度。

3.3信息化输液系统

3.3.1系统介绍信息化输液系统以无线网络为依托,利用条形码扫描识别技术和手持工作站终端(PDA端)对输液病人、输液药品自动识别确认,精确控制输液药品输入情况,并自动定时呼叫医护人员的信息化系统。既减少了输错液的风险,又能及时呼叫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而且一旦输液患者在输液时身体感觉不适,需要帮助时可以一键求助。信息化输液系统分为服务端、PC端、PDA端、智能输液泵四个部分。PC端包括:自动更新、病人接单管理、自动医嘱拆分、病人与输液标签打印、无线呼叫管理、工作量统计。PDA端包括:输液信息录入、输液核对。智能输液泵:精准输入药品的计量。3.3.2功能特点(1)通过扫描输液患者身份条形码确认患者身份信息、需要输液的药品情况、输液床位(座位)号,通过扫描药品条形码,确保了患者、药物信息的匹配,既方便了护理人员对输液患者的及时准确护理,又减少了输错液的医疗事故。(2)通过信息化系统控制智能输液泵,让它完成输液药品配比,并精确控制输液速率,减少患者因为输液过快产生不适感觉,也减少因为输液过慢增加了患者就诊时间,提高输液患者满意率。3.3.3功能应用优势(1)提高患者输液体验感和安全性。全信息化的患者药品电子核对,减少人工核对的错误,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减少了他们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呼叫系统也能第一时间通知医护人员患者的需求情况,减少患者通过大声呼喊医护人员的情况,改善了就诊环境。(2)精准控制患者输液情况。由于每一位患者病情不同,身体情况不同,所输药品种类、浓度、输液速度也都不一样,智能输液泵可以根据PDA端录入的输液信息对输液患者进行智能药品混液配比,精确控制输液速度情况,提高患者输液时的舒适感,也节省了输液时间。

4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疗信息化管理也是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政府对信息化医疗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居民对信息化医疗建设的迫切需求推动着它快速进步。信息化医疗建设不仅提升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患者就诊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所以信息化医疗建设是国内医院发展的新方向。

引用

[1]张伟,席军林,何丽.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医疗项目开发[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10):14-17.

[2]孟令涛,向鸿梅.医疗管理视角下移动医疗平台发展困境对策及安全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1):138-139

医疗信息化范文篇8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大型医院;大数据

随着现代医院的建设、发展,大型医院的医疗设备数量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智能化设备被引进,有力地促进了临床、科研的发展。同时,医疗设备管理的发展也齐头并进,朝着财务与业务融合、成本精细化管理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向演变。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为规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管理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管理和监督。《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0版)》中提到了与设备管理相关的“大型设备阳性率”和“大型医用设备维修保养及质量控制管理”两个监测指标。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功能全面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

一、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医疗设备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如何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规避医疗设备引发的医疗事故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工作。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仅局限于固定资产管理,面临多重困难,主要体现在:设备体量庞大、品类繁杂,传统的手工统计效率低、易出错;设备报障流程复杂,常常无法精准定位故障设备,不能形成闭环管理[1];设备维修工作无完整记录,损耗计算不清;设备使用率、使用次数、使用时间不明,效益分析不足;对于闲置设备不具备有效的监督提醒机制;在医院各部门间没有建立设备共享机制,流转和调配困难。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疗设备管理的发展,限制了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降低了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针对这些问题,医疗设备管理有必要向信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实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常态化跟踪及管理[2]。

(一)促进医院运营管理精细化

高效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采集的医疗设备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可全程追溯的特点,系统具备提供准确且实时的一手数据及分析结果的能力,例如统计分析设备运行效率、维修成本、使用率和产生的效益等,有助于落实医疗设备的绩效管理,并为医疗设备的购置、更新、淘汰提供科学的定量评估。信息化管理还能推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落地和增效,提升工作效率。大型医院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由信息网络部门、医学工程部门、临床医技科室、医务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制定管理制度、监控设备运行、参与管理决策[3],并且须要根据医疗设备管理中各个层级的要求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加强专业培训[4]。

(二)助力医学工程发展

通过记录设备的核心质控及评估指标并实时监控医疗设备运行状况,管理部门能及时了解设备当前状态,建立智能预警机制,对维修进行闭环管理[5];在日常巡检中进行预防式维修,使医疗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设备故障时精确、快速确定故障点;在故障发生后追溯、总结故障原因。使用二维码、电子标签等作为设备信息载体,借助物联网技术,自动盘点全院设备状况,实现设备定位、轨迹跟踪、使用追溯等,做好维保计划和巡检规划,有依据地进行设备调度,实现设备的共享。

(三)提升临床科室业务能力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常态化管理能够对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多维度统计。临床科室可通过分析了解医疗设备的运行时段等情况,从而精细化调配每台设备,减少设备超负荷运行或长时间闲置的情况;通过分析患者等待时间、扫描时长等业务数据,优化医技人员排班,改善检查流程,最终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预约等待时间。

二、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设计

结合医疗设备管理的要求和业务流程,围绕设备的购置、采购验收、运行维护、维修、报废评估等建设一套基于数据采集和系统互联、业务流程完善、采集指标齐全、数据融合交互、运行安全稳定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图1),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智能化管理,提升医院的运营水平。平台主要分为平台应用、数据采集和交互系统三大部分,平台的应用可供PC端和移动设备访问使用。

(一)数据采集层的设计

在设备效益和效率分析过程中,数据采集方式根据数据来源可以分为数据抽取和硬件采集两种。数据抽取主要是指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获取相关信息,如从PACS/RIS获取设备基础信息、患者登记及检查报告信息、预约时长等,从HIS获取医生、科室、医嘱项目、收费项目、床位等信息。这些数据主要用于分析设备的效益、医疗服务质量等,并根据不同维度进行展示,为医院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除了从信息系统获取数据,还可以借助辅助硬件采集相关数据,主要针对大型医疗设备(CT、MR、DR等)、生命支持类及可移动医疗设备(呼吸机、监护仪等)。通过图像识别、设备协议解析或物联网标签等形式获取设备工作过程中的真实数据,将其作为信息系统数据的补充,用于医疗设备管理中的相关分析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

(二)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

设备的申请、论证、采购、合同签署等流程通过原有的办公系统和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完成设备采购后,在管理系统中完成安装验收环节,录入设备信息,按照院内设备编码原则生成唯一编码,并完成二维码打印和贴码。根据设备的价值将设备信息推送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或低值物资管理系统。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故障排查、维修派单、预防性维修、设备保养、定期巡检等多种服务[6]。对设备维修设施及备件进行统一跟踪管理,达到对成本进行核算、对使用情况进行精准把控的目的。平台的设备监控和统计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设备信息进行数据清洗、标准化,围绕设备的使用效率、效益和绩效考核指标等建立不同的数据分析应用,供临床科室和管理部门使用。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实际使用中有丰富的场景,例如在设备调配方面,可显示设备实时位置以及设备开关机状态,在应急调配时可即刻找到可用设备;在设备采购中,根据医院现有设备的配置情况以及系统采集的数据,分析设备效益、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回报周期,并对同类设备进行横向对比,评估设备配置是否出现冗余或使用率不足。

三、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一)全生命周期管理

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全面整合各项信息,对医疗设备实现系统性管理,将医疗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数据合理汇总、分析,为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引进业内认可度较高的新兴技术、新型业务并做好试点评价工作。为了新技术、新业务的成功落地,医院还须加强对所需专业人才的聘用和培养[7],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8]。

(二)多系统数据融合

设备管理平台要高度集成化,可根据需要与院内HIS、PACS、HRP、财务等系统进行连接,实现医疗设备信息的互通。以物联网为基础,实时采集医疗设备使用信息从而实现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测;可利用积累的监测数据建立设备预防性维修模型,为每台设备定制个性化预防性维修或巡检方案[9]。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医疗设备的性能、运行状况以及检查结果等,然后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使用规范、采购规划和报废评价体系[10];可将大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给维修工程师及临床医技人员,助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三)网络及数据安全

目前,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仍处于萌芽阶段,须要不断地探索和优化相关工作,同时要注意当今医疗信息化领域备受关注的安全问题,为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2],凸显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规范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防止出现医疗设备信息安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相继出台为医疗大数据时代提供了法律保障。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结构要具有高度安全性,符合现代医院管理总体架构的需求。为了保证设备信息安全,医院须要准备数据备份办法和容灾系统服务器;严密管控用户权限,细致划分用户角色,对每个用户的使用轨迹进行监控和追溯;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库及堡垒机的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加强数据处理、传输、存储等环节的安全防御[4]。

四、结束语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要立足于医院的设备管理现状,并将其纳入医院的顶层规划中,在充分调研医院的设备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以国家及行业标准为抓手,合理推进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亓玉龙,胡海瑞,李新云.互联网+时代下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1,23(11):77-78.

[2]李培伦,李静云.浅析互联网+时代下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11):66-67.

[3]曾锦清,杨东.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信息化建设要点[J].医疗装备,2019,31(11):64-65.

[4]陈薇,欧阳昭连,周平,等.在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4,33(2):211-216.

[5]韩梅,韩力,于囡.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模式[J].医疗装备,2019,32(20):59-60.

[6]徐阳,雷贤忠,徐阳旦.医院设备设施管理平台的应用与分析—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19(5):36-39.

[7]徐陆明.探究互联网+时代下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1):160-161.

[8]种银保,郎朗,黄燕.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3):86-87,90.

[9]林东明.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21(13):52-53.

医疗信息化范文篇9

〔关键词〕医院设备及耗材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措施

目前,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提升,医院信息系统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其所彰显的效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现阶段我国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会拉低我国医院医疗设备以及耗材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同时会影响医院档案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想要促进我国医院的发展,就需要针对医疗设备以及耗材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实践进行探究,处理好医院医疗设备以及耗材档案的各类管理问题。

1医疗设备以及耗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以及耗材档案是医院各种医疗运行的衍生物,其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可以采用纸质版、电子版等形式记录下相关的数据信息。这类数据信息内容都会以其实际的工作活动需求为基准,所以,不管是何种形式、何种内容,这些资料都具有极强的原始性,可以有效保证其事件发生的确凿性[1]。另外,档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医院工作的历史以及发展的实际状态,可以成为医院发展的宝贵的历史材料,作为历史以及法律凭证。对此,需要采用信息技术对医疗设备以及耗材档案进行管理,确保其管理工作开展的价值以及效用。我院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多亿的设备资产,有上万种在用的耗材品规,每年有五亿多的耗材交易量,因此,需要庞大的数据档案。

2医疗设备以及耗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1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低下。现阶段,在我国大多数的医院中都会使用计算机,其计算机内的管理信息系统数量比较多,种类也比较齐全,但是很多人员都不能较为充分地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迫切性,使得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不会将医疗设备以及耗材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其中。2.2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开发水平滞后。目前,我国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速度比较缓慢,其实际的发展也存在滞后性,医院档案管理软件存在一定的漏洞缺陷。计算机档案管理根本无法满足医院的实际发展需求,导致医院的信息系统无法高效地连接,同时缺少可兼容性以及可扩张性等,需要对其进行升级更新。

3医疗设备以及耗材档案信息化管理措施

3.1强化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力度。合理使用医院网络资源,将资源共享性能发挥到最大值,将设备及耗材档案信息资料填入档案室的数据库中,在归档纸质文件的过程中还应将同版本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处理,放置到该单位的档案数据库系统内,同步性运行[2]。3.2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想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速度,需要针对该医院的自身经济能力等进行分析,从实际出发,合理使用现有的医疗设备,并依照相应的原则去购进较为先进的技术系统,合理使用档案管理软件。3.3构建医疗设备及耗材档案管理体系。依照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标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并赋予档案管理体系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特性。其所选定的设备及耗材档案管理软件应具有实时浏览等性能,方便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让数据信息可以更为高效地存储,方便检索浏览,从根源上满足我国医院文档一体化的管理需求。3.4医疗设备及耗材信息资源共享。档案的价值是使用,合理使用医院内部网构建医疗设备及耗材档案信息网站,提供各类检索等服务,开展医疗设备及耗材档案信息咨询,让医护人员及相关采购人员更快更准确地对医疗设备及耗材进行了解及使用,进一步开发使用医疗设备及耗材的档案信息,提高档案服务质量。3.5医用设备及耗材档案信息管理措施。医院在购进医疗设备时,所产生的纸质文字材料被称为设备档案,设备档案所包含的内容比较齐全,分别是各类设备申请材料文件、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合同签订、设备的操作使用说明、人员的培训记录等的原始凭证。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从立项申请到报废,时间周期比较长,中间环节比较复杂,参与人数比较多。所以,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既耗时又耗力。只有构建医疗设备器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增强医疗设备管理的科学性,以最快的速度对医疗设备的资料产品进行调研,使用较小的人力物力取得较大的经济成果,提升采购的主动权利,增加医疗设备器械的管理效益[3]。所谓调研,就是广泛收集有关准备购置的某类设备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减少采购时间,降低采购成本。利用设备及耗材档案信息管理协助制定医院器械维护、维修,为诊疗工作提供合格的技术装备。

医院在医用卫生耗材使用管理中,将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结合,在对医用卫生耗材进行多属性、多角度、多层次的科学分类编码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子系统、医用耗材网上申领子系统:医疗设备科医用耗材一级仓库管理、临床使用科室医用耗材二级仓库管理,增加医用耗材成本分析控制管理、医用耗材供应商管理子系统、医用耗材全程监控等管理子系统,形成智能化人机交互式,新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下医用卫生耗材全程监管模式,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使信息流贯通供应链全程,优化院内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效率。对全院耗材的使用进行集中管理,实现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更好地管理产品资质等材料,及时发现过期的证件,将此类材料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中[4],以便可以随时查找、调用。当证件时效到期时,系统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杜绝安全隐患。另外,库房中库存的医用耗材主要是使用科室较多,使用量较大以及应急储备的医用耗材,为临床工作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库存量设置预警功能,一旦库存量低于设定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采购员备货。

医疗设备以及医用耗材的数量以及品种都比较多,且应用的频率也比较高,是医院开展各类医疗护理工作的基础。医用耗材管理工作的开展会影响医院管理工作的运转,同时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医院以及患者的自身利益。需要赋予医疗设备以及耗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征,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技术,确保信息化技术使用的系统性以及透明性,构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监控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其实际的管理流程,提升其实际的工作效率,避免各类意外事故。

[参考文献]

[1]杜俊燕.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几点看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204.

[2]白香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4):40.

[3]赵晓蕾.探寻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研究[J].价值工程,2014(27):176-177.

医疗信息化范文篇10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体会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创新,先进的医疗设备维修体系是助力医院未来发展的必要保障,结合当前的应用实际来看,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已经逐渐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医疗设备应用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从医疗设备的采购到后期的维修管理,都需要有科学技术作为支撑。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稳定发展,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迎了新的发展思路,为了全面提高医院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节约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全面提高医院设备管理水平。

1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1.1创造资源数据库。在进行医疗设备后期维修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维修工作开展对数据信息的根本要求,在医院创建一个具有高性能的DBMS兼容数据模式,并与构造完全的数据库结构相融合,数据库的构建会对医疗设备维修信息管理的情况产生影响,不利于后续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进行数据库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全新的射击目标,满足各项医疗设备服务功能开展的实际需求,助力数据库性能的有效发展,同时还可以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不断完善和修改数据内容,数据库还需要保持共享性、保密性和完整性,通过数据库的应用,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数据储存空间,为后续数据储存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不同组织的用户进行使用,因此需要保证数据内容的完整性。1.2管理系统的设计。在现代化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可以将系统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用户的子系统设计,二是管理员系统设计。用户子系统主要是为医患人员进行服务的,在进行数据查询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设备申请进行维修评估,通过计划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使用管理,维护管理、计量管理等多个模块来完成。使用人员需要经过系统化注册,并且验证登录之后才能够进行使用,因此需要保证申请模块的开放性,而管理人员登录则需要,对设备的管理模块进行开放,方便各科室主任有计划地进行数据查询,并且能够结合患者的具体查询需求开展后续的管理工作,管理员子系统主要目的是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更新和完善,因此,需要具备所有模块的访问权限。1.3报修单信息化管理。医疗设备的维修需要凭借报修单,因此,报修单的管理需要信息化发展,首先由临床科室主任通过计算机的使用来申请保修,填写电子化报销单的各项内容,包括设备的具体名称、实际编号以及上报的科室。并且描述故障产生的具体现象,在输入完保修内容之后,点击保存,形成医疗设备报修单,通过网络传输的形式交由维修人员进行审理。然后设备科通过临床申请的维修单来安排维修工程师,分析报销单的具体内容,根据故障描述来审核设备状态,通过查询设备的保修期来判断是否进行院内维修,对可能采取的维修费用进行具体化评估,将评估结果直接反馈到设备的使用科室。在一切审核完成之后,由主管工程师进行设备故障排除,维修完毕后需要填写维修记录,对故障识别原因,故障排除情况进行记录,如果是院外维修,需要维修单位提供维修报告,由工程师跟进维修进度,保证设备使用状态的稳定性。

2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体会

成立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临床科室与设备科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对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器械故障进行网络申报,同时申报成功的机器将会自动生成维修单号,保存到工程师的工作日记中。通过网络查询对科室设备的维修状态进行了解,结合以往的维修记录制定出统一的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缩短维修时间,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临床科室对设备管理科的服务满意度。医疗器械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还有利于工程师绩效考核管理,通过相关制度的推行,维修任务报告单的填写是日常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与工程师维修数据的统计和维修经验的累积有着密切联系,能够有效预防工程师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3总结

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方式,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能够建立起完整的信息互联网络,改善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医院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信息化管理也开始提出实时性的发展要求,当前医院的信息储量十分丰富,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也需要进行创新,想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就需要在后期的维护管理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

参考文献

[1]陈严阵,李兰权,丁度吉,等.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体会[C].//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68-71.

[2]张超群,吴向阳,杭建金.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