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8:49:07

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范文篇1

1兵团团场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及兵团各级对团场医疗卫生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团场医院的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师以上医院对团场医院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师以上医院经常到团场医院做医疗、服务指导,团场医院选派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师以上医院支持团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机制已经建立,并坚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兵团团场的医疗卫生事业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与职工群众的医疗保健和医疗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三是仍有患者不相信团场医疗卫生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或者对团场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服务不满意,造成许多负面影响。1.1市场原因分析。1.1.1职工群众盲目跟风。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大电视、网络媒体对医疗保健的宣传增多,媒体的宣传很多情况下是为了宣传某样保健品,或者某种治疗方式,有些很大程度上不系统,加之职工群众文化水平以及对医疗保健认识的不足等方面的影响,盲目就医。1.1.2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各团场医院、连队卫生室的发展建设状况参差不齐,多数连队医疗卫生条件十分简陋,基础设施较差,连队多是一些日常用药,如治疗感冒、发烧、咳嗽,以及降血压、降血脂等方面的药物,药品数量也十分有限;医疗器械欠缺,如连队卫生室没有大型医疗设备,中小型医疗设备种类也十分有限。1.1.3医疗卫生方面人才短缺,服务水平难以提升。团场医院医疗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团场医疗技术条件有限,医疗服务水平仍较低,难以满足职工群众的需求,一部分患者无法就地、就近治疗,加之大部分团场医院距离师以上医院距离较远,一些急性突发病的不到及时治疗而延误病情。1.2患者消费行为分析。一是在患者消费时不能直观地展示服务产品和它的使用价值,增加了医疗工作者与患者进行沟通的难度;二是患者在购买服务产品时无法预期其消费效果,无法估计其成本与收益,从而增加了患者的购买风险。

2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策略SWOT分析法

近年来,医患矛盾逐渐增多,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因病致贫现象仍存在,但由于医疗保障、患者消费行为、医疗行业竞争等因素影响,医疗卫生未达到预期发展效果,现通过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等四方面因素对兵团团场医疗卫生领域发展提出营销策略,进一步提高团场医疗卫生发展建设,建立和谐医疗卫生环境。2.1团场医疗卫生优势分析及对策。兵团团场近年来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职工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团场医院和连队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有所提高,电视、网络等的普及,使团场职工群众接收信息的范围增大,疾病预防能力有所提高。道路交通不断发展建设,职工群众看病更加便利。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医疗卫生优势资源的便利,提出营销策略。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群众更加注重身体健康,促进自觉就医。第二,提高人口素质。随着人们知识层面的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增强,更能学习、理解医疗卫生知识。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职工群众防病治病意识。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宣传。每年世界和国家有多个宣传日,如:母亲节、艾滋病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等等,相关部门以及团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服务室、连队卫生室等把宣传服务工作落实到位,真正做到宣传于群众,而不是为形式而宣传,从而提高团场居民对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增强职工群众防病治病的意识。2.2团场医疗卫生劣势分析及对策。兵团人口数较少,且相对分散,大多数团场处在沙漠边缘、西北边境线或是戈壁和盐碱滩中,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兵团27%的城镇人口有70%的卫生资源,而73%的团场职工群众却只有30%的卫生资源,存在明显的资源分配不均。团场医院及连队卫生室医疗设施的落后与不完善,加之医护人员水平有限,导致许多病症无法诊断明确,造成很多患者都倾向于到师级以上的而医疗机构去诊断治疗。因此,加强对团场医院及连队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团场医院及连队卫生室硬件的设备水平,促使团场职工有更多的医疗资源可有效利用。加强二、三级医院对团场医院、连队卫生室的对口支援力度,选派优秀的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团场医院进行工作指导。团场医院可选派优秀的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学习与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团场医务人员整体的医疗保健与服务水平,使职工群众在团场、连队等基层医疗机构可以诊治一般疾病,真正患有较重、较复杂的疾病再到上级医院诊断治疗,从而提高团场医院的就诊率、诊断率、治愈率,并且能够减轻上级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上级医院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2.3机会分析及对策。目前兵团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团场医疗卫生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促进团场医疗卫生的建设发展。一是各团场医院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二是发展“互联网+”现代医疗新思路,依托“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发展、标准化运行”的现代经营理念,提高团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各团场医院更加注重医患关系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各团场医疗行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4威胁分析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人民群众可以多方面学习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有的媒体注重对保健品的宣传,造成消费者对医疗卫生用品效果的质疑,加之医疗体制存在的缺陷和人民群众对医疗体制的不了解,以及媒体对负面新闻的大力报道,如医护人员收红包等,造成很多人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不信任,认为不给红包就不会认真看病,还有的认为医生过度检查。因此,增强医患的信任,广大群众学习医疗保健知识,熟悉医疗体制,尤为关键,3经济评估了解并掌握患者对团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满意,针对七团、八团、十六团、六团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多数患者对团场医疗卫生技术不满意,多数患者认为团场医疗资源缺乏。为更好更快发展医疗卫生,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因此,我们在进一步探寻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团场实际,因地制宜,提高团场医疗卫生技术,合理分配资源。

作者:张欢欢 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志龙,戴鑫,黎樊帅.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J].管理学报,2005,(2):217.

[2]赵宪军.农产品市场营销组合策略[N].湖北科技报,2004(005).

[3]刘文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医疗卫生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7):24-26.

[4]杨洪昌刘金星.服务营销理念的再思考[J].商业研究,2000,(3):120.

医疗卫生服务范文篇2

一、基本现状:

卫生系统作为服务窗口行业,高度重视行风建设,近年来,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重点解决行业不正之风和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纪律建设,医疗机构的总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一)不断完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全覆盖,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全面实施,服务模式逐步改变且不断提升。2011年开展“光明·微笑”工程和儿童两病救治,累计为2265名白内障患者、74名唇腭裂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治疗。共筛查和105例初诊先天性心脏病疑似患儿、24名先心病患儿、4名白血病患儿赴省内外定点医院进行治疗。为农村居民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224510份,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5%。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二级综合医院服务项目开展率达到95%,重点建设科室达标率达到70%。“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达到50%。

(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巩固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医保报销补偿等相关政策。二是进一步健全新农合制度,巩固新农合参合率在95%以上,三是逐步建立住院费用总额控制机制,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年人均5万元,提高了新农合保障水平。三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制度,落实医保支付政策,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了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长效机制,杜绝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杜绝吃、拿、卡、要、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21所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2011年我县乡镇卫生院门诊均次费用出现了明显的“两增两降”现象,即门诊均次费用为20.5元,住院病人均次费用257.7元,同比分别下降10.09%、24.4%;门诊病人数增加6.2%,住院病人数增加6.88%,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医改带来的实惠。落实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每年卫生局都要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廉洁行医等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2011年调查总体满意度评价平均在98.83%,群众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认为,虽然我县医疗机构在服务态度的改善和服务质量上的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没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一是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县城。全县医疗机构固定资产78%以上集中在县级医院,乡镇固定资产量不足全县总量的20%,全县最先进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县城三所医院,乡村两级医疗资源依然薄弱。二是人员、床位分布不均。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21人,其中乡镇在编432人,而实际在岗只有321人,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49名,有42名在县级医院,乡镇只占14.3%;全县编制床位1594张,乡镇卫生院床位520张,仅占到全县医疗机构总床位的32.6%。三是业务收入差距较大。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业务收入1.6亿元,而21所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只有1670万元。

调研中发现,县级医院人满为患,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有部分乡镇卫生院冷冷清清,大小病源都集中到了县级医院,乡镇服务人群萎缩。

(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在1998年至2007年间,卫生系统只补充卫生专业人员23名,致使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严重。自2008年县卫生局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安置“三支一扶”人员录用省招执业医师等方式,共补充卫生技术人才258人,人才短缺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未得到根本解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与需求比配相差很大。比如县人民医院现在编制699个,实际在编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6人,根据岗位需求急需补充70余人,其中护理人员44人。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差欠现象更加突出,有的卫生院只有一两个执业医师,医技人员稀少、护理人员不足,造成有编制有岗位有设备无人员的“三有一无”现象,严重影响了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三)医院管理水平不高。医疗机构的管理人才短缺,管理理念滞后,普遍存在未系统学习过现代医院管理知识,多数管理干部来源于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缺乏管理知识的培训。少数医院管理水平较低,个别医院内部管理松懈,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存在滥用抗生素、开大处方、滥检查等行为。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财政全额拨付后,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加之实行绩效工资制,有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缺乏竞争意识,“等、靠、要”思想、新的“大锅饭”和推托病人的现象客观存在,在患者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些卫生院由于管理松散,少数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规程不严,病历书写不规范,有的甚至不写病历;个别医务人员接受患者吃请,收受“红包”,对患者态度生硬,极个别服务态度恶劣,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整体形象。

(四)医疗环境不容乐观。2011年全县发生大小医疗纠纷37起,其中28起医院无过错,患者家属无理取闹,辱骂甚至殴打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造成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思想包袱重,工作积极性下降。也造成乡镇卫生院怕出现医疗纠纷而不敢接收病人、推诿病人的现象。在医疗纠纷期间中,家属恶意损害公共卫生设施,造成国家财产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医闹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医疗秩序,医患关系紧张。

三、原因分析:

1、财政投入不足。县医院、中医院实行财政定额补贴,增人不增资,2011年县医院补贴138万元,还不足离退休人员工资。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年人均15600元,财政预算补助人均8400元,余额则由单位承担,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城乡生活、工作条件、环境和收入的差异,导致乡镇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加上考研、外出、自然减员等多方原因,造成半数乡镇卫生院常规检查科目都无法开展,部分医疗设备闲置浪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服务不到位,病源萎缩,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下降,容易形成医、患互不信任的不良循环。

3、行业监管不到位。卫生执法人员少、执法设备简陋,监管不到位。

四、几点建议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引进人才,实现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良性发展。建议县政府制定《县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加快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医疗机构的岗位需求,从社会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补充到基层卫生院工作,同时用人单位到大专院校自主招聘或引进高、尖、精人才,带动全县整体卫生队伍的提升。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建议县级医院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学科带头人到省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提高,学科带头人要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业务指导,层层提高技术水平,补充专业需要。乡镇卫生院重点加强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采取开展在职学历教育、离职进修、转岗培训等形式,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建议尝试以“定向培养、定期服务、增加津贴、政策倾斜”的方式留住有经验懂技术的成熟医务人员,对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聘任、业务培养、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解决城里挤、乡镇缺、流向不合理的问题。

2、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夯实医疗卫生服务基础。一是加大投入。一方面财政足额拨付医务人员工资,落实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加大乡镇基层设施建设投入,一些边远山区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中村、三坊、君埠、龙冈等乡镇卫生院用房严重不足,没有辅助用房,难以合理设置业务科室,一些医疗设备因无房摆放而闲置,检验设备不齐全,基本常规检查无法开展。二是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把城市卫生投入重点转向乡镇、村级卫生机构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薄弱问题,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使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三是简化流程,尽快实施新农合补偿“一卡通”,方便群众就医和及时得到补偿。四是建立医疗资源共享制度。建议120急救中心、县级医院的诊断结果等共享,县级医疗机构加强交流,开展疑难病症会诊,整体提高诊疗水平和治愈水平,造福群众。

医疗卫生服务范文篇3

隆化地区卫生服务建议的探索

重庆南川市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汪力

关键词:隆化地区卫生服务,探索,建议和发展

摘要: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最关心本部门本地区卫生事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屋满在上,知之在下,从文秘部落隆化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现状分析,找出成绩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的对策,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南川隆化地区既市主城区和近郊区,辖区有3个街道办事处,49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58408户,175870人,加上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在20万以上,是南川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把隆化地区的卫生工作搞好,的确任重而道远。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医疗卫生条件是经过民办银行贷款县和三分之一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后,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健网,初步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目标。通过实施公共卫生计划,积极开展合作医疗。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大幅度降低了死亡率。居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均有很大的提高。为经济建设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作出应尽贡献。

隆化地区是卫生资源密集地区,除市级医疗预防机构外,还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化,人民生活有了不断的提高,隆化地区卫生事业仍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卫生事业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有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不顺,工作重点不突出,卫生改革滞后,卫生投入不足等因素。根本的出路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步伐。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出三个认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适应新的形式要求和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水平”。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是社会的共同任务,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任务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卫生事业是小康建设的组成部分,如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妇死亡率,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等指标,都是小康水平的基本监测指标,淀部门要把卫生事业纳入小康建设规划,卫生部门要围绕小康建设打好总体仗,当代政府历来关心群众疾苦,要进一步加化公民意识,把保护人民健康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把群众生老病死等实际问题解决好,作为执政为民的实际体现。

隆化地区由乡镇化步伐加快行政区规划做了相应的调整,既撤销7乡1镇建制,新成立东城、南城、西城3个街道办事处,新的卫生管理不能有机会组合,形成合力不利于健全卫生服务网络,建立高素质的卫生服务队伍,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大病统筹的合作医疗制度,要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最好形成卫生所+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模式,即各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卫生所主管卫生服务,隆化医疗保障制度。

隆化地区卫生工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常住人口近20万。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卫生服务的重要要摆在基层,目前,乡镇卫生院亏损严重,村口卫生站和合作医疗都面临着很多困难。要集中精力把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好,彻底改变基础建设设施落后,卫生人才匮乏,医疗服务条件较差的状况,二是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控制传染病、流行病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医疗卫生服务范文篇4

一、乡镇卫生院机构设置

乡镇卫生院共有13间,太平镇、沈所和罗坝镇各有两间,马市镇等7个乡镇各有一家卫生院。马市卫生院和顿岗卫生院是中心卫生院建制,江口、花山和都亨是分院建制。

一般卫生院分三个组,即医疗组、防保组和妇幼组,其他为附属科室,包括药房、检验检查、后勤等科室。中心卫生院有条件的设有中医组和口腔科。

二、乡镇卫生院人员结构

(一)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299名,实有在职在编在岗240人,乡镇卫生院缺编59人,占20%。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按每万名户籍人口配置10名医务人员”补助人数为240人。

在职在岗在编人员最多的是城郊,有69人,最少的是深渡水,才2人。卫生院人员结构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取得上岗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有174人,占现有人员总数的72.5

%,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76人,妇幼保健人员26人,注册护士55人,药剂人员7人,检验人员10人;第二类是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有38人,占人员总数的15.83

%;第三类是其他技术人员(含后勤服务人员)27人,占人员总数的11.25

%,其中财会大专或初级资格以上人员8人,工勤人员19人。

编外分为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两类38人。编外医务人员24人,多数是近几年聘用的大中专毕业生,近几年通过参加全国执业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含考试合格正在办理中)有15人,编外非医务人员14人。

(二)在职在编在岗人员社保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身份分配的,社保只缴个人部分,共有176人;一种是合同工和工人招考为聘用制干部身份的,社保全额缴交,共有

64人。

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设备设施情况。卫生院业务用房共15569平方米,其中:危房1685平方米。需改造业务用房的卫生院有沈所、城郊、江口、都亨、澄江、深渡水等六所卫生院,改造面积为7048平方米;需新建业务用房的单位有马市中心卫生院,面积为约2000平方米;司前、隘子、城南、罗坝四所卫生院需要改造业务用房面积为约2400平方米。

现有医疗专用设备:

x光机9台,黑白b超9台,心电图机7台,全自动膜式洗胃机1台,尿液分析仪4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3台,血球计数仪2台,监护仪1台,手术床1张,图象记录仪1台,血细胞分析仪1台,高频电刀1台,麻醉呼吸机1台,无影灯1台,皮测胆红素1台。

四、乡镇卫生院运作情况

*县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246994人,年门诊量269590人次,年住院量8093人次,防保服务人口246994人。

业务状况较好的是城郊卫生院,业务收入在韶关市乡镇卫生院名列前茅,其妇产科和口腔科是该卫生院主要科室。卫生院业务状况大体上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业务较好的,有城郊、马市和隘子三间卫生院,能正常运作;第二类为业务一般的,有深渡水、都亨二家卫生院,由于在职人员少能保工资;第三类为艰难运作的,有花山、江口、司前、顿岗四间卫生院,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第四类为难于运作的,有澄江、罗坝、沈所、城南四间卫生院,拖欠社保住房公积金,拖欠不足额的工资。

五、乡镇卫生院存在问题

(一)卫生技术人员缺额大。现有执业资格的仅174人,占总编制的58.9%,无执业证上岗证人员较多,部分卫生院存在难以安排值班状况。可以说卫生院医疗技术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县卫生院发展的瓶颈。

(二)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保证不了服务区内群众“中病不出镇”,每年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仅报销总数的10%,远远满足不了乡镇群众医疗的需要。由于技术水平不高,业务状况往往是门可罗雀,与上级医院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比。

(三)以药养医的环境仍然存在,卫生院在公益性和市场性之间徘徊不定。过半卫生院自己养活不了自己。

(四)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大。在职人员培训比例不高。参加各种培训的比例过低,时间不长,继续医学教育缺乏经费支持和统筹安排。疗工作压力大。乡镇卫生院存在着诊疗水平有限,急救设备设施简陋、管理不严操作不规范等因素,稍有疏忽,就发现医疗事故。只要一出医疗问题,医疗业务一落千丈。如澄江、沈所卫生院,如今的医疗业务不到出医疗问题前的三分之一。

(六)省补人员面临较大缺额。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按每万名户籍人口配置10名医务人员”补助人数为240人。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在职在编人员240人,其中,持有执业资格的仅174人,三年后,即到2010年省将按实有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数拨款,加上近三年退休20人左右,缺额将达90

人。

(七)房屋、设备简陋,诊疗病人大部分还靠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而相应辅助科室形同虚设,不能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严重影响当地的卫生事业发展。

(八)公共卫生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承担广大百姓的预防保健,完全属于公益性质,在开展预防保健这项工作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五、乡镇卫生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的投入不足。以药养医的体制和房屋、设备简陋是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卫生院人员缺额大的主要原因是招聘实用人才难,吸引力不强。乡镇卫生院的不利因素,一是在山区工作的环境较差,二是收入较低,三是医疗技术水平难于提高。在韶关市春季人才招聘会上,市直单位招人门庭若市,乡镇卫生院则无人问津。

(三)缺具有执业资格人员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时,政策性照顾安排家属子女中大部分是非卫生技术人员,二是执业医师法的出台实施使一部分人员不符合条件参加执业医师资格和护士资格考试,部分人员多次参加考试不合格。三是卫生院校毕业生毕业时,能领取学历证书,但不能领取执业资格证书,毕业上岗一年后才可以参加执业资格考试。与师范类毕业生毕业时毕业证和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发放反差太大。

(四)卫生院的医疗业务性质存在风险。由于医术水平有限,影响诊断和治疗,如有医疗问题,在群众中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业务上一落千丈,几年都难于恢复名誉,恢复到正常业务。

六、关于加快发展乡镇卫生院的建议

(一)逐步配强配齐卫生技术人员,保证老百姓“中病不出镇”。每年通过向社会上招考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健全人才吸引机制。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使高学历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二)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使乡镇卫生院从自食其力以药养医转到政府养医。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工作方针,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落实省委[2007]9号文精神,“从2007年起,对全省乡镇卫生院按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与建设。”“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事业费主要由县(市、区)级财政负责,省和市级财政给予支持。”

逐步改造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逐步购置、更新设备设施。

(三)逐步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按功能将乡镇卫生院明确划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加强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规范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和岗位设置。严格准入条件,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对不符合执业资格人员,要逐步分流、清退。

(四)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村公共卫生基本项目,卫生院设置防保机构,配置专门人员,承担区域内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规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和诊疗行为,为农民提供能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等诊治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范文篇5

一、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我县共有6个县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县人民医院、县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合疗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15个乡镇(中心)卫生院,下设村卫生室123个,诊所14个。卫生系统现有干部职工336人,其中在职人,在职职工中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9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占2%,中级职称84人,占29%,初级职称203人,占69%,按学历结构分,本科36人,占12%,专科148人,占51%,中专86人,占29%,高中及以下23人,占8%。全县共有乡村医生291人。

(二)资产情况

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共有资产389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464万元,占38%;土地及房屋价值922.2万元,占24%;医疗仪器设备价值936.16万元,占24%。房屋及建筑面积30124平方米,共负债1050万元,人均负债达3.13万元.

(三)经费收支情况

20*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收入共计2897.53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拨款785.07万元,27%;医疗收入949.39万元,占33%;药品收入933.43万元,占32%;其他收入229.64万元,占8%。人均创收6.29万元(剔除财政拨款部分)。支出共计2753.78万元,其中人员工资1210.87万元,占44%,人均工资为3.6元;药品购置773.14万元,占28%;其他支出647.26万元,占23%;设备购置122.51万元,占5%。人均支出8。62万元。

(四)主要卫生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坚持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55万元,新建房屋18337万平方米。目前全县共开设病床320张。二是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杜绝了霍乱的传入和控制了大宗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2007年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分别为0和0.7‰以内,均达到省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三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全县各医疗单位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医院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持续开展行风评议。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态势

近年来,卫生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从2007年起,我县在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管理办法,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去年为49.58%,县医院为34.73%,保持全市最低水平,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情况得到初步遏制。

(二)开展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规范了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我县从2007年启动医疗药品集中采购以来,预计让利患者300余万元,达到了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采购成本、遏制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的目的,受到了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欢迎。

(三)推进了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县一些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以“定岗定责、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绩效优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

(四)推行了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公开查询业务,增加了医药收费的透明度。从2006年起,县卫生局规定医疗单位都要公开医疗收费标准,县级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创造条件开展收费电脑查询,随时接受病人的监督。

(五)配合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狠抓了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县卫生局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看病费用贵、药品回扣等热点问题,下达了“八规范”、“八不准”,对违反者,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医务人员违禁者,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取消或降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多年积淀下来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县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国家明确医疗卫生单位是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医疗单位优质低价搞好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技术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而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又相对不足,不能保证“福利”给医疗卫生单位造成的成本亏损。另一方面,医疗卫生单位生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它的各种生产要素(如药品、医疗用品以及后勤服务等)无不取决于市场。纵然不以赢利为目的,为维持医疗卫生单位正常的运转,也必须倾向于至少保本经营。而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保本经营或保证医疗卫生单位的正常运转,就必然与国家赋予医疗卫生单位“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缺乏活力。医疗机构之间和医务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少数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弛,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滑坡,医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大。三是医疗卫生机构部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医疗卫生单位有一种“救世主”的高姿态,居高临下面对患者,医生说一不二,患者完全听命于医生的摆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病人选择医院”、“让病人选择医生”,这种改革使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病人来医院,不单纯是为了接受治疗,而是通过货币的变换来享受医疗服务,他需要得到“放心、及时、方便、有效”的优质服务。这些,需要医疗卫生单位改变服务理念。

(二)技术力量薄弱。一是医疗技术人员总数不足。根据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陕西省财政厅关于陕西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我县卫生队伍应有578人,但县标准编制只有425人,目前实际在岗人员338人,总体缺编84人,离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相差240人,这种态势无法满足全县21万人民的就医需求,二是技术人员不足导致提供的医疗服务有限,同时人员一人多岗,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无法正常休息。三是能应用现代检验设施的技术人员不足。多数卫生院选购有B超、Ⅹ光机等设备,现有人员中学影像专业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致使部分卫生院难以开展医疗服务。

(三)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我县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人员欠缺。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

(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四、加快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认真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卫生、人事、编制、宣传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努力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体制改革。一是确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选好院长是搞好卫生院的关键。院长人选可采取民主推荐、公开竞争的形式产生;也可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考或招聘等多种形式产生。要真正选拔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二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旧的用人观念和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和聘任制,同时,根据用人数量确定各类人员比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大学本科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及业务技术骨干,要适当提高待遇。

医疗卫生服务范文篇6

第二条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开办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信息向上网用户提供医疗卫生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三条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性服务是指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非经营性服务是指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医疗卫生信息。

第四条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

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属于医疗行为,必须遵守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只能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

第五条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所提供的医疗卫生信息必须科学、准确,注明信息来源。登载或转载卫生政策、疫情、重大卫生事件等有关卫生信息时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医疗卫生及健康相关产品的广告信息,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审批的内容进行登载,不得扩大功效或宣传治疗作用。

禁止制作、和登载含有封建迷信内容的信息和虚假信息。

第六条任何经营性或非经营性医疗卫生网站以及登载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在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经营许可证或办理备案手续之前,应当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第七条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的网站,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书。内容包括:网站类别、内容、服务性质(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网站设置地点、预定开始提供服务日期、申办机构性质、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负责人及其身份证号码、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2、申办机构资质证明。

3、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

第八条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材料lO个工作日内通知申办机构在规定期限内补齐,逾期不补齐或者所补材料仍不符合要求者,视为放弃申请。

第九条初步审查合格后,正式受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正式受理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网站。获准同意的网站,应在其网站主页上同时标明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的经营许可证(或备案)编号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号。

第十条已获准开办的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开办者主体或者域名、地点、内容等需要变更的,应向原审核同意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未经卫生部批准,任何医疗卫生网站,均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名称。

第十二条卫生部将依据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相关的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实施监督管理;指派专门机构和人员定期对开展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的网站及其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在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中,如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如不改正,按照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款和卫生行政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卫生行政部门建议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关闭网站。

第十四条本办法公布前,已开办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自本办法公布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补办手续。

医疗卫生服务范文篇7

关键词:医疗卫生;均等化;城乡差异;泰尔指数

一、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一)安徽省医疗财政支出数量不合理。安徽省医疗财政支出严重不足。2015年,安徽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约为480123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69%。到2016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约为5022323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9.46%;同年,全国卫生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平均比重为7%。这一数据表明,安徽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是财政总支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安徽省政府也非常重视城乡居民的民生。然而,尽管近年来安徽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不断增加,支出比例仍然较小。目前,发达国家的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6%~8%,发展中国家约为2%~6%,而安徽省2016年政府医疗卫生支出仅约为全省GDP的2.08%,明显比例较低。(二)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非均等化。2013年安徽省城市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为5.65张,是农村的2.24倍;2014年和2015年,不均等化现状略有恶化,城乡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的比值分别上涨到2.26倍和2.27倍。到2016年,情况有所好转,比值下降到2.14。然而,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等化依然较为严重。2016年安徽省城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是农村的2.01倍;2016年安徽省城市每千人口的注册护士数是3.36,而农村却只有1.13。除此之外,城乡之间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先进程度也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差距。(三)安徽省城乡居民健康水平非均等化。人民健康水平是衡量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最终效果的有效工具,一般可以用人均期望寿命、新生婴儿死亡率等指标来进行评价。根据《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6.01岁,农村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3.17岁;2014年城镇居民死亡率为5.89%,农村居民死亡率为6.13%。由此可见,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缺乏获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实力,医疗服务利用率也比较低,使得他们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居民。

二、安徽省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程度测算

本文拟选取医疗保健支出和医疗卫生资源两个指标进行测算。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是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基础。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是否公平,一般可以从医疗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等方面加以比较。本文选取了2007年到2016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以及城乡拥有的医疗机构的床位数与卫生技术人员数。从需求方对健康的消费支出水平和医疗资源的供给情况两种行为来衡量医疗服务均等化程度。(一)安徽省城乡间居民健康消费支出不均等性测算。泰尔指数经常作为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或者称不平等度)的指标。本文中使用泰尔指数的公式T=Pu*ln+Pr*ln(1)来表示安徽省城乡居民健康消费支出差距的泰尔指数。其中,Pu代表安徽省城市内人口数量占全省人口数的比重,Pr代表安徽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数的比重。Xu和Xr分别代表安徽省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消费金额占全安徽省医疗卫生消费金额的比重。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7年城乡间居民健康消费差距的泰尔指数为11.89,到2016年的1.00,整体上下降了10.89,十年间安徽省城乡间居民健康消费支出差距下降了91.61%。这说明安徽省在2007年到2016年间,安徽省农村和城市之间居民在健康消费支出差距上逐渐减小,城乡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上有了稳定的发展,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均等化程度的改善。但在安徽省城乡间居民健康消费差距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差距依然存在。安徽省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仍然不均等,需要政策上的调控与支持。(二)安徽省城乡间医疗卫生资源不均等性测算。从表2中泰尔指数的测算可知,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非常不公平,主要是城乡间医院与卫生院床位数存在差距,以及注册护士数量城乡之间的差距。床位数的泰尔指数大于注册护士的泰尔指数大于执业医师的泰尔指数。从2008年到2016年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距的泰尔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床位数的泰尔指数从2008年的36.52下降到2016年的21.14,下降了42%。注册护士的泰尔系数从2008年的21.80下降到2016年的13.95,下降了36%。执业医师的泰尔系数九年间从11.06下降到5.54,下降了50%。由此可见三项指标的泰尔系数下降幅度都比较大,其中执业医师的泰尔系数下降幅度最大,但三项指标泰尔系数的绝对值依然很大,安徽省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均等性仍然存在,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仍然不尽合理。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想要实现均等化,首先需要城乡间医疗卫生资源在分布上没有过高差距,而医疗卫生支出是一种关乎民生的刚性需求支出,其差距是衡量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均等性的重要体现。政府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方,而医疗卫生支出作为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的表现。近年来,安徽省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消费的泰尔系数低于医疗资源供给三个指标的泰尔系数,说明城乡居民在医疗卫生需求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均等性仍然存在。

三、基于调查问卷的需求分析

安徽省现阶段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化问题,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实施有所改善,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的泰尔指数还是较大,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还是有很严重的不平等问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可以获得安徽省本省居民对于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感受,反映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得到供给上的满足。本次调查研究以合肥市为例,为了获得较全面完整的受访对象群体,我们走访了合肥市城市和农村的医院和诊所,包括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城市医院)、惠民诊所(城市诊所)、肥西县医院(农村医院)和桃花镇卫生院(农村诊所)。本次发放问卷共400份,有效问卷400份。(一)“看病贵”问题有待改善。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9%的城市居民和17%的农村居民认为医药价格非常高,有5%的城市居民认为药物价格比较低,却没有农村居民认为医药价格低。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安徽省城市和农村居民对于医药价格的接受程度还是有所差别的,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对医药价格的接受程度要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安徽省在2011年响应国家政策,采取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颁布了《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2011版)》,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在基金承受能力之内最大限度地保障参合农民受益最大化,以减轻农村居民“看病贵”的负担。尽管如此,根据调研结果,安徽省农村居民“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急需改善。(二)“看病难”问题仍需改进。调查显示,有23%的城市居民最近医疗点在小区范围内,而只有17%的农村居民在本小区或是村庄内有医疗点。只有9%的城市居民距离最近的医疗点有30分钟以上的车程,而这一数据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提高到了33%。这一结果说明,农村居民如果需要看病,要花费比城市居民多得多的时间,因此当意外发生时,可能出现无法得到及时救助的情况,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即我们所常说的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四、促进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医疗卫生服务范文篇8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目前,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卫生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对保障农村居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资源短缺,服务质量不高

我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相对于城区来说,乡镇及农村卫生资源匮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由于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数量分布不足、诊疗条件欠佳、专业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欠缺等原因,导致群众对这些医疗机构的信任度降低,群众倾向于选择县级及以上医院治疗就诊,从而造成县级以上医院就医的拥挤和农村基层医疗资源的闲置的并存局面。

(二)投入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施、设备短缺、落后

基层医疗卫生,特别是一些乡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服务能力低,面临着“小病看不到、大病看不了”的尴尬局面,造成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不灵。村医务室对医疗设备的投入主要依赖医生和其家庭的收入,资金的有限性限制了其对医疗设施的投入。而乡镇卫生院虽然属于差额预算拨款单位,但由于补助很低导致一些乡镇卫生院连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都无法全额保证,更谈不上对医疗设备的更新和添置。因此,由于资金缺乏,投入不足,导致村医务室和一些乡镇卫生院房屋和内部布局均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就医环境差,必要的诊疗设备和高精尖设备缺乏。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差,生活待遇不高,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农村普遍存在医疗骨干人才短缺或断档、重医轻护现象,既缺少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技术过硬的学科带头人,又缺少业务骨干。基层医疗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并且医护人员长期得不到专业的培训,专业技术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同时,由于政府对基层医护人员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工资待遇较低和工作环境差等问题,使得一些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向城市流动趋势加剧,基层医疗队伍流失严重。因此,农村整体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医疗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群众不得不选择到大医院看病。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有待完善

总体来说,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相对顺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户对新政策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民对政策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监督机制不健全,基金管理透明度不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没有落实;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不完善,卫生院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仍十分缺乏,服务能力低,满足不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同时还存在报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补偿机制不合理、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等问题。

二河北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升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支持

1.政府应该在政策法规上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给予鼓励和支持。尤其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政府应在政策、技术上给予优惠和帮助。农村整体的卫生资源配置比较匮乏,特别是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稳定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加强卫生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农村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2.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财政资金投入。财政支持适当向基层卫生倾斜,一定程度上校正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严重不足,使得群众更多享受政府卫生投入带来的好处,获得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保证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从而建立科学的医疗发展模式与适应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

(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

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卫生工作投入和建设,满足农民卫生服务需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主要依靠中央、省项目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对达不到用房规定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和扩建。同时,还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更新投入。合理制定医疗设备配置规划,补充先进的、必要的新式设备,彻底解决农村卫生设备短缺落后的问题,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就诊需求。

(三)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技术能力

制定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提高现有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可通过岗位培训、到省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等方式,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技术骨干。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人员工资待遇,吸引并鼓励更多优秀的医护人员自愿到农村去。通过政府和个人共同负担经费的模式,为基层卫生机构定向培养大学生,优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结构,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技术能力,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卫生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卫生服务范文篇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黑龙江省综合经济水平〔3〕,在全省经济水平低、中、高3类地区共抽取9个县为样本县,每类地区3个样本县,再在每个县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个自然村,每村随机抽取30户家庭。以户为抽样单位,以经常或久居本地≥7岁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9741份,收回有效问卷9740份,有效率为99.99%。年龄最大为92岁,最小为7岁,7岁~为194人,24岁~为3803人,41岁~为4216人,58岁~为1417人,75岁~92岁为110人,平均年龄为(45.04±13.08)岁。其中男性为5313人,占54.55%,女性为4427人,占45.45%。男女性别比例为1.20:1。

1.2方法由经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以户为单位,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入户进行面对面调查和记录,对年龄较小的调查对象(7~15岁)通过询问本人和监护人方式调查,调查数据均纳入统计分析中。调查表采用“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调查表”和卫生部专家组统一设计的“新型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调查表”〔4〕相关条目,主要涉及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是否参加新农合和卫生服务需求利用情况3个方面共43个条目,其中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了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等17个条目,卫生服务需求利用情况包括了2周患病、就诊、治疗和住院等方面的25个条目。对农村居民2周患病未就诊、1年内医生诊断应住院而未住院排名前3位的主要原因给出7个选项,要求调查对象按主次程度选出排前3位的未就诊原因。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调查问卷资料进行双录入,应用SAS8.1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黑龙江农民参合率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52%,高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93.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个样本县中,参合率最高的县达到97.64%(1033/1058),最低的县为88.28%(972/1101),男、女性参合率分别为95.12%(5052/5308)和93.78%(4150/4425)。

2.2黑龙江农民2周患病率及1年内因受伤住院率黑龙江农村居民2周总患病率为13.53%(1317/9740),低于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全国水平(17.7%)〔5〕。在9个调查县中,2周总患病率最高的肇源县为16.29%(175/899),其次是明水县为15.18%(156/872),最低桦南县为10.87(136/1115),不同县农民2周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05,P<0.05)。2周患病率在7~15岁年龄组中最高为21.74%(5/23),其次55~岁组为21.86%(331/1183),15~25岁组最低为4.10%(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320,P<0.05)。调查人群中1年内受伤住院人数为150人,住院率为1.55%(150/9740),不同年龄、县(区)农民1年内因受伤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黑龙江农民2周患病就诊率及未就诊原因(表1)农村居民2周就诊率为42.28%(557/1317),高于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15.2%〔5〕,9个县农村居民2周患病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11,P<0.05)。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是否有存款的农民2周就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医疗卫生服务范文篇10

一、把握大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试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新要求,强调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是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新使命。近期,国家卫生部面向全国、全社会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征求意见稿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提出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是明确的、带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基本原则。今年12月4日,国家卫生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意见》,又进一步提出了深化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卫生协调发展,统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建设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同时也提到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和要求。由此可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是指导我们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航标。近几年来,我市围绕着力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以及针对城乡困难群众推行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应该经都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制度保障。这次我市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城市,必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我市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要结合*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建立起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可及、全面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为全区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有益的做法,推动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二、抓住重点、攻坚克难,推动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按照试点工作的要求,2009年年底前,我市要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打下基础。开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工作环节多,涉及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调整。我们一定要在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体上讲要把握两条质量控制点,突出五个重点。

把握两个质量控制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公共医疗的公益性质。要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方案设计、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加大政府投入,从有利于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出发,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突出基层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提供均等、可及、全面的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

突出五个重点。一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要通过开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进一步总结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经验,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完善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结合*市实际,确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筹资、运行、评价和监管等机制,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三是建立基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机制。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包经费,按照城乡每人每年9元的公共卫生经费标准,组织提供和购买自治区确定的三级公共卫生服务包。通过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的筹资模式,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各级服务包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通过推行绩效考核,形成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四是形成开展试点工作的良好氛围。开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践证明,凡是政策宣传广泛、到位,措施细致周到,任何一项新的工作就进行得比较平稳顺利。否则,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开展政策宣传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到开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意义和政策,积极支持、广泛参与,使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健康发展。五是建立调研和总结机制。作为试点工作,就是要为全面推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依据。这就要求我们边工作、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认真研究改进措施,不断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