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单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6:17:17

医疗卫生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范文篇1

(一)*市进行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1996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2000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2000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2000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医疗卫生单位范文篇2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内部控制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这给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发展提供了条件。怎样管好用好国有资金,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使用是否落到实处,以及新农合资金是否真正解决基层广大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问题,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的作用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可以给自身设定的运营标准落实提供条件,在确保各项资产应用安全的情况下,提升单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精准性。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开展内部管理工作,可以实现单位资金的高效应用,防止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创造更好的综合效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的作用一般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单位财务运营情况进行约制和规范,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完备;第二、实现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运营情况的管控,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偏差现象;第三、确保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各项财务资源的安全平稳,避免出现贪污腐败以及私自挪用等现象;第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层级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标准和方针,给审计工作落实奠定基础,减少医疗成本的投放,提升单位综合效益。特别是现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意识淡薄、国家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等现状,怎样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加强管理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意识淡薄。结合当前情况,我国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运营发展中,过于注重自身运营效益的获取,不注重内部管理,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人才匮乏,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管理水平不高,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强,造成卫生资源不能合理有效利用,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使用过于形式化、机械化,要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内部预算编。制缺少合理性和执行力“凡事都必先预,不预则破”。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使得单位收入框架出现了明显改变。这也给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就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资金管理现状,没有完整可行的内部资金预算管理方案,从而在资金管理方面随意性较高。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三点:第一、缺少明确的发展标准,不能对单位经济情况实施科学规划,给单位内部预算的编制工作带来约制。从而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标准缺少清晰性、明确性,重要项目缺少验证,导致预算编制工作落实缺少凭证;第二、在开展单位内部预算编制时,没有对预算编制结果进行验证,导致所编制的内部预算不具备刚性,无执行力,使得预算执行环节存在较大随意性,预算管理如同形式;第三、预算编制方式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落实预算编制工作时,仅由财务部门进行数据汇总,并非要求单位内部所有部门都参与到其中,导致预算编制结果缺少全面性,合理性,无法用于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三)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由于区划调整工作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出现工作人员分散、服务地点分散、财产物资放置地点分散、工作流动性大等问题,因此,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落实内部控制工作时只停留在核查方面,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今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一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执行内部控制体系时仅由财务部门负责,相关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真正落在实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队伍的不稳定性,又给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意识。要想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更好发展,落实好内部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让真正懂管理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充分了解所处单位的人员构成情况、物资分布情况、资金运营情况。要将自身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单位内部管理上来,带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抓好本职工作,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以及财产物资的管护工作,监督和加强各项资金的使用以及效果评估,明确加大内部管理的必要性,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防止各项风险的出现。此外,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还要做好内部动员和渗透工作,让单位职工对内部管理的作用有所认识,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自主的参与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内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内部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应该结合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整体发展标准来进行,并在此环节上,采用规范的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资金应用情况进行预估,对全年资金应用加以考核和约制。熟悉各项资金的专门用途和发展方向,严格各项财经纪律,制定各项资金使用方案,将国家资金的使用真正落到工作的实处,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因此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规范的、全面系统的单位内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是保障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而规范的预算管理是由各个部门以及科室在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秉持由上至下的原则来实现编制,并非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层级一人决策。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层级应该在明确发展标准的基础上,设定规范的预算标准,并且借助科学的方式来落实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标准加以科学评估和细化,将其下发给各个部门,共同监管并结合预算需求来实现资金应用。(三)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各项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从上至下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增强资金运用的透明度和效益最大化,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在基层顺利进行,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真正落到工作实处,加强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底”工作,让新农合政策覆盖至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最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为此,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内部设定专业的内部控制部门,并且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做好职责分工工作,让各个部门和科室都参与到内部控制机制构建工作中,对各项运营工作加以规范和梳理,建立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防止资金风险的出现;其次,做好内部控制机制构建评估工作,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各项运营工作,特别是资金业务,加以科学监管,明确职责设定,有针对性的落实资金管理工作;最后,加强单位内部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绩效评估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建立的绩效标准,采用合理的评估方式,对单位资金应用情况加以科学评估。通过开展资金应用绩效评估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资金管理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资金管理,落实好内部控制工作,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消耗,还能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给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创造更好的效益。对此,这就要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结合自身运营情况,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水平的同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薇.关于强化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21).

[2]刘桂梅.探讨如何加强医疗卫生单位预算资金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

医疗卫生单位范文篇3

㈠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件,全面提高应对各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按照《*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㈡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卫生”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维护稳定”的方针,一旦发生紧急重大突发事件,能在第一时间获悉,以最快的速度,有序、有效地组织、实施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把突发安全生产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全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㈢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依靠各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职工,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把保障病人、学生、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其他危害。

预防为主、有效应对。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安全生产事件的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应对高效、有序。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市卫生局统一领导卫生系统突发安全生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直属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处置本单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突发安全生产事件预防、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依法规范、平战结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推进医疗卫生单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立科学民主决策的机制,完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运行机制,将平时管理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提高预防和应对安全生产事件的水平。

㈣编制依据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㈤安全生产事故概念

⑴火灾、爆炸、危化泄漏、触电事故;

⑵楼房及其它建筑物坍塌事故;

⑶其它在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的可能导致影响安全生产的事件。

医疗纠纷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按照《*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不在本预案范围之内。

㈥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直属医疗卫生机构内可以预见或突然发生的各类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安全生产事件。

各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应急预案,各单位应急预案是本预案的组成部分。

二、组织机构

㈠应急领导小组

市卫生局成立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沈俊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局法制科,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㈡应急指挥处理体系

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后,根据其性质、类别及严重程度,市卫生局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总指挥由局长担任,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对安全生产事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调动全系统力量和资源,负责安全生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应急办公室负责安全生产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提出预警建议和应急处理措施,为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报告

㈠报告主体及时限和程序

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组织力量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向市卫生局报告。市卫生局认为必要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㈡报告内容

受理主体在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包括信息来源、时间、地点、范围、性质、动态、影响情况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内容,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

四、安全生产事件的预警与应急响应

㈠预警启动

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实行三级预警制度。一般突发事件启动黄色预警;重大事件启动橙色预警;特大事件启动红色预警。根据不同级别的预警,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事件的预警级别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㈡应急响应

根据市政府批准的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1.一般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一般事件,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由发生安全生产事件的单位迅速组织人员救治,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2.重大和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对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由市卫生局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全力进行处置,及时控制事态,同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局长或分管局长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处置,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下列必要的应对措施:紧急调配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立即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同时分析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省卫生厅和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3.指挥协调

市卫生局应急预案启动后,局机关和事发单位立即进入应急状态,保证应急通讯畅通,保障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同时按照相关程序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情况。必要时成立现成指挥机构,迅速开展以下工作:

⑴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⑵对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⑶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到伤害的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

⑷迅速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危险源,划定危害区域,维持社会治安;

⑸抢修被损害的基础设施,保障事发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

⑹向市政府及时报告应急处置、事态评估情况和工作建议。

现场指挥机构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选择成立若干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责,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㈢应急结束

现场指挥机构和卫生局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向市应急委提出结束现场应急的报告,经市政府同意,终止实施总体应急预案,撤销现场应急指挥机构。

五、后期处置

㈠善后处置

市卫生局、事发单位会同市有关部门按照市政府应急预案规定和要求,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和现场清理与处理,灾后重建等事项,尽快消除后果和影响,保证事发单位尽快恢复正常医疗、教学、工作秩序。

㈡调查和总结

市卫生局组成调查组,及时组织对突发安全生产事件进行调查;对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件,请求市政府派出调查组。调查组应及时、准确地查清事件性质,查明事件发生原因,查实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总结应急处置工作,分析经验教训,提出防范、改进措施和修订预案的建议。属于事件的,应当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调查报告报送市政府。

六、组织纪律

㈠直属医疗卫生单位要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紧急重大突发事故,能快速反应,妥善处置。

㈡在处置紧急重、特大事故过程中,要讲究工作策略,注意工作方法,依法、及时、妥善、果断处置,防止因处置不当而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㈢事件发生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赶赴现场,靠前指挥,主要负责人外出的,由单位主持工作的其他负责人负责处理并报告市卫生局。

㈣对在应急处置重、特大事故中,不履行职责、违反工作纪律和因工作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医疗卫生单位范文篇4

为了进一步加强*区结核病防治工作,全面贯彻《*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计划》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市卫生局卫生工作要点和市结控中心下达的考核指标,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区结核病防治规划总体目标及各项工作,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归口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转诊到位率和疫情报告质量。

辖区各级医院建立肺结核报告转诊工作组织体系和制度,确定主管部门、主管人,做到疫情卡与登记本符合率达100%。

1.进一步加强*区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网络体系,加大管理和督察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报疫管理工作者、临床医师、放射医师的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法制观念和责任心。

2.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医生、放射科诊断人员、社区站的全科医生及社会办医的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肺结核患者、疑似患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3.辖区各级医院要设立疫情报告登记汇总本,放射科、内科门诊、内科病房、检验科设立疫情登记本,放射科设立门诊和住院病人“X线诊断登记本”,内科门诊设立包括“初步诊断/印象”项的“门诊病人就诊登记本”。药房设立抗结核药品登记本。门诊医生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向患者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4.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与辖区各级医院的协调,搞好服务和培训,加大督导工作的力度和频率,采取月督导与季度督导相结合的方法,且每季度抽查比例不低于25%。完善疫情报告及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工作,做好病人追踪工作,提高病人追踪率和追踪到位率,确保辖区各级医院转诊到位率达到85%以上。

二.认真落实新指南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强化肺结核病人的管理,提高督导化疗质量。

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搞好与市结控中心的业务配合与沟通,认真落实DOTS治疗管理策略,提高DOTS质量,探索因地制宜的治疗管理模式,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全面推行双向转诊工作,明确职责和分工,做好与海河医院确诊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和追踪管理工作,完善*区肺结核病人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治疗管理工作,加强与市所门诊部的沟通,设专人负责结核病纳入社区管理工作,完成社区18项考核中结核病防治的督导管理。

三、统计监测工作规范准确,提高质量

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规范资料,使结核病防治资料档案化、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结核病管理的运行质量。登记本填写项目规范:初诊病人登记本、结核病人登记本与实验室登记本各项填写均相符。按时准确上报各种报表,加强网络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确保网报资料与“三本”、疫情本和病例项目一致性。

四、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全民对结防知识的知晓率

开展以“遏制节结核、健康和谐”为主题的结核病知识宣传活动。把重点放在学校和社区,进一步提高学校和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普及,使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切实提高全民对结防知识的知晓率。

加强培训工作,针对新指南的推行,加强结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请有关专家对专业机构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开展对社区站全科医师地培训工作。从而提高结核病人纳入社区的管理质量。

医疗卫生单位范文篇5

[关键词]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医疗卫生单位的运营及临床工作当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如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检查报告、诊断报告、病历、治疗情况、费用情况以及单位的各种管理资料等等,这些数据信息被集中、整理后,会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保存,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对这些文件进行管理与利用,为医疗卫生单位和临床工作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更加深入地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为医疗卫生单位和临床工作服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1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价值有很多,其不仅可以记录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情况,作为医疗卫生单位成长的历史见证,同时还可以促进医疗卫生单位技术建设、保证单位各项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单位文化建设。首先,通过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能够对大量的临床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归档,这能够为后续的临床分析工作提供大量的、可靠的、客观的信息资源。不论是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还是临床领域的工作人员,都能够通过对这些档案资料的利用,分析出治疗某种疾病的最佳方案,以增强临床工作质量,提高治疗有效性,缩减医疗成本,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以及应当避免哪些操作,来防止医疗风险等等。再者,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是一项全面记录、整理、组织、保存、分析各种信息数据的工作,这些数据信息的作用价值不可估量,特别是在即将做出发展决策规划的时候,这些数据信息将指导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层做出正确的思考与选择,保证各项决策的科学性,推动医疗卫生单位平稳、健康发展。最后,单位日常运营、临床工作当中所产生的各种图片、档案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资料,都能够用于医疗卫生单位文化建设,这会显得医疗卫生单位文化更加真实、近人,更加接地气,既能够促进单位整体人员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来,也能够让患者、群众真实了解到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情况、文化氛围等等,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对医疗卫生单位的重要性[1]。当前,在信息化技术向社会的全面渗透之下,我国已经有很多的医疗卫生单位实现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优化了档案信息的存储媒介,丰富了档案信息的存储类型,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不过,目前医疗卫生单位在档案管理过程当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层次上,仅应用了一些非常基础的技术,这就难以将信息化技术对档案管理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依然限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此必须要更加深入地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加深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对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卫生单位乃至医疗卫生事业来说,是非常之必要的。

2如何深入的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1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要求具有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作为基础,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现目前,虽然很多的医疗卫生单位都为档案管理工作配置了计算机等基本的硬件设施,但是仅是这样的条件还非常有限,不足以支撑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所以,当前应当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软、硬条件建设,搭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如购置性能更强的计算机以及扫描仪等设备,开通高带宽网络,更为重要的是要建设专业的、功能齐全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在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上,必须要考虑到实际的单位工作需求,以便捷、安全、高效、规范和具有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对档案的录入、存储、传输、分析等做出统一的格式限制和规定,为档案资料的跨平台利用奠定基础[2]。2.2全力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传统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以纸质媒介为主,所以安全方面的隐患较多,水患、火灾、空气过于潮湿等,都可能会导致档案受损,而且容易发生档案遗失的情况。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资料的存储都集中在硬盘当中,体积非常的小巧,安全性有所提升,不过其同样可能会因为环境或是其他因素而发生安全问题。为此,必须要强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保障,一方面要为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服务器打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控制好室内温度、湿度,注意防水、防火。另一方面,考虑到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涉及大量的患者隐私,为了防止患者隐私泄露,还更要加强对黑客、木马、病毒的防范,制定严格的上机安全规范,相关工作人员只能使用自己的工作号登录系统,不能随意插用来历不明的可移动存储设备,定时对档案信息数据进行异地备份,如果档案出现了意外丢失、损坏的情况,以便恢复数据[3]。2.3规范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标准医疗卫生单位的档案,必须要通过利用才能将其作用、价值发挥出来,而且是利用范围越广,其作用、价值发挥也就越大,所以不同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之间应当事先档案的共享。虽然在信息化技术的传输能力之下,档案信息数据可以非常快速的传输到任何地方,但是要真正的实现共享,却还需要首先规范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标准,这在前面的文章当中已经简单的提到。①应当规范医疗卫生档案业务技术的标准,医疗卫生档案业务标准是指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它包括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术语标准、资源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②还应当规范信息化网络标准,网络现有3种类型,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如今各医疗卫生单位处于各自的局域网之中,缺乏统一的网络使它们互联,这个问题必须要将其尽快的解决,以实现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档案信息数据传输共享;③要规范医疗卫生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医疗卫生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主要是体现在应用软件的通用性和统一性两方面,应从集约化、规范效应以及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出发,实现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4]。2.4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焦点,简单来说大数据指的是巨量数据的集合,通过一定的算法、技术,可以建立起数据之间的关系,哪怕普通看来这些数据之间完全独立,通过对数据关系的挖掘、分析,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具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来说都是较为重要的。以往对医疗卫生档案的利用都是非常直接的方式,很少会去分析档案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所以也获得不了更多的有用信息,当然仅仅依靠人力,也无法完成对巨量档案数据信息的分析[5]。而当前,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医疗卫生档案数据信息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全面分析,挖掘出其更多、更大的价值,如分析、预测患者就诊高峰,预测近段时间的用药,预测时间变化与各类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等等,以帮助医疗卫生单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保证医疗卫生工作的高效开展。

3结语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与时代环境条件下,必须要进一步更加深入地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技术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更深入地应用到医疗卫生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将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的作用、价值更好的发挥出来,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栗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安全问题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217-218.

[2]朱瑜,王冉,程喜.“互联网+”下档案信息化安全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1):73-76.

[3]邬家鹏.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兰台世界,2016(13):14-16.

[4]侯诚.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价值及地位[J].办公室业务,2016(7):39-40.

医疗卫生单位范文篇6

一、工作目标

2018年是落实精神的开局之年,行风工作的总基调是要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以保障全体人民健康为出发点,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增进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大力推动卫生计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以创建人民满意医院作为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全县医疗卫生单位行风的整体水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促进我县医疗卫生单位行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行风建设重点工作

(一)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落实行风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单位行风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年度工作报告制度、行风工作评估表彰制度。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行风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健全行风建设内部监控机制,要建立行风建设组织构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专职行风建设人员。

(二)加大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做到依法行医。持续加强医疗卫生单位行风建设,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各医疗机构建立医务人员服务行为规范和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用语及行为礼仪标准,实现医院管理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各医疗机构开展新入职职工行风教育培训,培训率达100%。

(三)聚焦重点环节,加强行业不正之风治理。持续深入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活动,严格落实“九不准”,专项整治医用耗材工作,加大行风案件查处力度,健全查办行风案件内部分工协调机制,将行风表现纳入干部任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工作中,实行行风一票否决制。对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实行零容忍和行风“一票否决制”。

(四)继续集中力量开展医用高值耗材专项治理工作。各医疗机构要认真梳理和解决高值耗材管理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各医院要以前一年度本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率、使用金额等情况,确定本年度高值医用耗材重点管理品种,每个类别不少于3个品种。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明确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要各尽其职,充分履行“一岗双责”,及时提醒所属人员规范、合理使用高值耗材。严禁生产经营企业直接向临床科室配送高值耗材,严禁高值耗材不入账、不入库进行“体外循环”。

(五)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纳入医疗质量考评范畴。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巩固前三年成果,建立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志愿者五项制度,要持续推进医院巡查工作。2018年,省里将继续开展医院巡查“回头看”工作,同时,组织专家对各市县医院巡查工作进行“机动式”抽查。

(六)建立卫生计生系统征信体系,加强行风信息化建设。2018年,信息化建设成果在行风建设中广泛应用,建立行风评议平台,评议范围覆盖所有地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建立用药和医用高值耗材公开公示制度。

(七)加强宣传引导,树立行业清风正气。加大对卫生计生系统正面典型的宣传力度,重点推动卫生工作者的人文教育,加强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充分展示广大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良好风貌,树立行业良好社会形象。坚决查处那些影响卫生形象的人和事,时刻警示广大卫生职工规范自己的言行,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打造一支党政放心、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队伍。

三、时间步骤

本次整治活动从2018年6月15日开始至2018年9月3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6月15日-30日)。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和职能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充分利用宣传资料、黑板报及媒体等宣传平台,对医疗卫生行风评比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行风工作的认识,积极投身到行风评比的活动中去。

(二)行风建设提高、改进、创建阶段。(7月1日-9月14日)。各单位要对照本方案的目标任务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整治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检查评比阶段(9月15日-9月30日)。县卫生和计生局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行风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考核评比活动。对整治工作力度大、效果明显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对整改不及时、工作滞后、变化不大的单位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责任人予以追究。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县医疗卫生单位行风专项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广泛、深入地开展,县卫生和计生局成立县医疗卫生单位行风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行风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具体日常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相关目标管理之中,并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等方式,组织院内相关科室人员进行检查评比,并与科室(村卫生室)年终考核直接挂勾,确保工作有安排、措施有保证、重点有突破,形成整体推进,逐步深入的良好态势。

医疗卫生单位范文篇7

[关键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会体系;改革策略

现如今,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新的社会背景中不断调整经营模式,针对财会体系适时补充和更新,确保会计工作有序开展。这不仅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且还能提升医院管理效果,由此可见,文章探究该论题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论题探究的现实意义十分显著,具体介绍如下。

1必要性分析

实际变革的过程中,应确保变革工作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迎合时展要求。首先,变革理论体系以及所在环境。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以往具有公益性,主要隶属于国家,其产生经济效益的贡献主体为政府,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这一性质也随之改变,即商业性越来越突出,这类单位在市场中的定位渐渐改变。受市场快速变化、深化改革的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模式,企业化模式成为主要引导,在此期间,我国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但这与单位财会体系、单位性质存在冲突,因此,应完善相应的理论体系,促进会计体系越来越健全。其次,渗透竞争机制。医疗事业单位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后,能够与时俱进地创新会计体系,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效果,进而能够提高行业竞争实力,提高这类单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后,顺应市场运行规律。由于这类单位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因此财务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内容应参照市场制度,迎合市场运行规律。[1]

2主要内容

首先,完善考评系统。之所以要完善考评体系、健全考评系统,主要是因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经营期间需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设置合理化考评系统,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比各个组织,完成组织全面性评价任务,最终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这不仅能够对员工起到行为约束作用,而且还能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员工在岗位工作中贡献个人力量。其次,组织系统培训工作。由于财务工作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各项工作相对专业、系统,因此担任工作的岗位人员应符合岗位员工需要,并且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应适当增强,以免实际工作中出现不法经济现象,进而影响会计工作发展阻力。财会体系发挥应用作用的同时,务必做好员工培训工作,补充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岗位工作经验,大大提升员工的医德素养,避免会计工作出现失误。最后,完善投资评价体系。大部分医疗事业单位将闲置资金存入金融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的灵活性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应适当改变领导者的投资观念,树立正确投资观念的同时,完善投资体系,以此降低投资失误率,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这也是优化会计工作管理效果的基本表现,有利于提高单位经济利润空间。

3有效措施

(1)强化财务控制。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财会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强化控制财务内部的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岗位所需的员工数量和质量,同时,做好全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的分配工作,并且上岗人员还应具备上岗资格,考取合格的上岗证书。由于财会工作项目较多,进而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务必各司其职,避免出现一人多职现象,细分后的财会职业主要有会计、收费员、收纳等,各岗位员工应互相监督、共同约束,这对财务收支行为规范具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财务收支还应明确化显示,各项收支还应具体核算,每一阶段的收支还应以告示张贴的形式公开公布,这也是接受监督、答疑群众的基本表现。[2](2)完善财会体系。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想优化会计管理效果,促进会计工作有序开展,务必制定适合的财会制度,针对性完善财会体系,进而能够借此计算单位财务收支,掌握单位财务管理现状。财会体系完善后,企业资金结构会越来越优化,资金分配工作能够合理化进行,在此期间,还可以适当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总结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会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确保单位向良好方向发展,全面维护单位经济效益。由于现有的财务制度缺乏完善性,即使现有财务工作在落后制度的引导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比于西方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并且财务工作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因此,财会体系建设工作应持续进行,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充分发挥财会管理的积极作用。(3)补充财务报告。现如今,市场变化日呈多元化趋势,财务信息随之增多,要想缩短财务信息的获取时间,提高财务信息的应用效率,应适当补充财务报告,促使各项财务支出精细化显示,分析财务报告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单位财务情况,据此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决策。如果财务报告未相应补充,那么单位财务收支不能具体显示,进而单位经营业绩不能准确获取,长此以往,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经营管理工作会陷入无序状态,单位经济盈利状况也无从得知。从中能够看出,要想深化财会体系改革,应适时补充财务报告,及时、准确地获取财务成果。(4)加强财务管理。大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识相对淡薄,进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仅以形式化进行,监督部门和管理部门并未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工作任务,进而员工也会潜移默化地被影响,财务岗位的工作人员自然会以松懈状态处理工作内容,面对复杂的财务工作常常应付了事。面对财务管理的现实问题,应首先提高领导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各部门应养成配合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会计部门还应接受监督,确保会计工作公开化、透明化进行。(5)成立专业的会计队伍。深化财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成立专业的会计队伍是极为必要的,专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工作经验相当丰富,这类人员面对复杂的财务问题能够协作配合、高效完成。成立专业化队伍的过程中,应为这类员工组织系统化培训,促使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掌握基本工作流程,了解岗位工作流程,同时,员工能够根据会计管理制度执行各项工作。这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而且还能降低财会失误率,促进财会工作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单位还可以应用以老带新的培训制度,即财务工作经验较多的老员工培训新员工,这不仅能够拉进彼此间的距离,减少陌生感,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有利于增强员工间的凝聚力,新员工会在短时间内融入工作状态,处理财会工作时保持冷静头脑、健康心态。并且不会出现财务管理失误的现象,一旦有财务管理失误问题发生,员工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3]

4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想获得良好的经营效果,应深化财会体系改革,通过强化财务控制、完善财会体系、补充财务报告、加强财务管理、成立专业的会计队伍等措施促进财会工作有序发展。这不仅能够降低财务管理的工作阻力,而且还能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树立良好形象,有利于大大优化财务体系,优化财务体系管理效果,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迈向新的发展台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文静.浅谈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会体系的变革[J].商业文化(下),2011(11):159.

[2]唐群.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4):213.

医疗卫生单位范文篇8

关键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

一、引言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是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设置的重要公共部门之一,旨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问题以及满足群众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公益性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普通上市公司或企业区别很大的一点,事业单位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其经营本身并不以盈利为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对于资产管理的需求日渐迫切,完善和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刻不容缓。

二、资产管理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安全完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来源很大一部分出自国家财政部,财政部门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上报的需求直接拨款,同时,单位还可以组织非税收入购置资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有很多普通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加强资产管理,对于防止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贪污腐败具有重要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无故流失,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和利用率。(二)有助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虽然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但是,有效的利用单位所持有的资产,基于当前发展需要的同时,追求未来永续的发展才是长久之计。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有助。于整合零散、闲置的资产,提升单位的资产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资源无用的现象,使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三)有助于建设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需要更规范的流程、更科学的方法去应对自身庞大又复杂的资产现状,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可以更好的避免模棱两可、滥竽充数置办资产的情形,争取实现账实相符,增加资产管理的透明度,真正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宗旨。

三、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上层领导缺乏管理意识。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政府大力拨专款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导致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对资产成本控制的意识极为缺乏,上层领导的决策往往优先考虑购置设备的先进程度甚至忽视所需的购置成本和旧设备的处置方案,盲目引进高科技,不考虑整体的匹配程度,这种“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直接带来的影响是资产的闲置与浪费,这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极为不利。其次,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不用心爱惜设备,缺乏责任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现象时有发生。(二)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但是,不少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够严密,关于上层决策的执行力度还是不够的。在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全面、不够完善的环境下,上层领导“重购置、轻管理”的理念,单位没有严格具体的资产配置标准,使采购人员在采购时随意性较大,同时,财务部门给予购置资产的预算限制较小,这些综合起来造成了一个很致命的现象——采购项目、设备资金的挪用。此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管制度约束力不足,对采购部门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不能及时发现资金挪用的情形;对资产管理缺乏规范性的约束,导致资产使用率低下,闲置资产、资产浪费现象屡屡发生。(三)财务部门会计审计工作不到位。有些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会计账目只设置总账目和二级明细账目,缺少详细登记单位所有资产内容的固定资产三级明细账,这将导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登记、盘点周期很长,甚至存在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会计账目外的情况,相关财务部门对本单位资产的增减掌握不及时、了解不详细,资产底数不清晰乃是大忌,轻则使资产无人管理,重则使部分下级人员有机可乘,造成资金挪用、资产无故损坏、报废丢失的严重后果。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对废弃资产的管理仍需加强。现今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对那些废弃闲置下来的固定资产处理不用心。我国有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但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往往在政府规定的相关报废资产审批通过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资产的变卖或其他类型处置,给财务部门进一步审计登记工作增加难度,还有可能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四)资产管理工作缺少专业人员。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从事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些从不懂财务知识的后勤部门转来,他们的工作内容是表面上的“看管资产”,对于深层次的整合分析管理工作无法胜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单位账实不符的现象发生。同时,单位对员工入职后的再教育也不积极,未及时组织关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培训、学习,员工的不专业、专业员工的知识更新不及时,使得很多下来的工作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影响工作进度和完成程度。

四、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资产管理意识,将资产管理工作真正落实。管理学中说到,不同管理层级所需的技能及其占比是不同的,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用来对抽象、复杂的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技能,意识就是其中之一。上层领导在一开始就宏观的考量本单位的性质、国有资产的范畴与之相适应的配置,全方面、多方位的研究在资产管理上进行整个组织各个部门的沟通协作,在采购项目之前,除了设备专业技术的领先程度外,多衡量它的功能性及性价比,注重成本自身的内部控制。高层领导一旦重视资产管理,中层、基层也会加强对资产使用的责任感,将资产管理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二)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对于一个组织来讲是尤其重要的,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在采购设备时,严格监督资产成本内部控制,有效的防止资金挪用现象的发生。监管制度应该覆盖整个资产管理范围,除了监督采购部门对购置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要监督对新旧设备的安排处置,新设备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使用,旧设备是否按规矩正确的处置,监督人是否尽其力,物是否尽其用,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资产闲置现象的发生。(三)坚持会计原则,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迅猛发展,资产规模急剧扩张,结构的复杂性、管理的难度都不能同日而语,对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是很好的解决办法。资产信息化管理重点强调的是动态化管理,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信息管理可以使财务部门从繁杂的纸质账本中解放出来,极大的减少了财务部门会计审计的工作量,可以及时的登记资产增减,有效的减少了资产闲置问题的发生。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实现信息共享,在系统给予严密的权限设置下,每一位用户都可以也只可以看到自己权限范围内有用的信息,这种情况下更有利于审计监督工作的进行。(四)开展资产管理学习研讨会,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管理人员的能力大小、专业强弱直接影响了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资产管理人员上的安排多选择资历较深、专业能力较强的员工,减少岗位人员的变更频率。同时,周期性的开展资产管理方面的学习研讨会,及时更新员工的知识,还可以制定适当的员工考核奖惩机制,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单位带来最大化的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只有在坚持会计原则的基础上,加强成本内部控制,配合严格的监管制度,通过资产信息化动态管理,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提高认识,科学管理,那么,资产的保值增值就不是问题。为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兰卡.医疗卫生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5).

[2]马军雄,何艳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初探[J].财政监督,2015(17).

[3]段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

医疗卫生单位范文篇9

新形势下做好医疗卫生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医疗卫生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制度下医疗卫生单位的性质应该是社会公益性与福利性的统一,这一本质属性就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市场竞争越激烈,市场经济越继续,就越要做好医疗卫生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要确立思想政治工作是医疗卫生单位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理念。

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医疗卫生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把医疗卫生单位建设成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医学阵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新时期医疗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和方向。

要参与医疗卫生单位发展的工作大局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游离于医疗卫生单位发展的大局之外,要确立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中心工作同步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规范参与医疗卫生单位中心工作的内容、范围和途径,参与贯穿于医疗卫生单位决策酝酿、形成和实施的全过程,单位中心工作转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跟到哪里,贯穿于中心工作的全过程。

要强化领导的责任意识医疗卫生单位领导要从全局的高度,提高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单位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背景,进行总体构想,从发展思路、内部结构、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各个方面,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实施。

要确立职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受益者的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主题活动,帮助医务人员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从业观,在深化改革、做好医疗工作过程中调和予盾,理清情绪,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要确立思想政治工作是必须长抓不懈的工作思路。形成齐抓共管的组织网络要建立起一个以党组织为领导、专兼职政工干部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立体式的组织领导体制,使思想政治工作不留盲区、不留空白,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良好氛围。

强化思想教育先行的工作思路思想政治工作有个长期蓄积的过程,需要进行长期而艰苦不懈的努力。一是要超前教育。对职工思想热点、难点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把握职工思想变化的脉络,实现在思想教育上由滞后向超前转变,变事后教育为事中教育。二是要强化导向教育。开展一些经常性的形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典型示范教育和激励教育等,用身边人身边事,更具说服力和感化力。三是要创新教育。充分利用新型教育媒体,如微博,网站,论坛等形式,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职工的兴趣,开展针对性教育。

医疗卫生单位范文篇10

想要每一个人都服从管理,那么就要看这个人所需要的是什么,在管理上能否使这个人对于工作和管理。许多的管理和规定制定时,是本着为管理者服务的理念,是本着扩大资本的理念,与医疗卫生单位的基层、个人可以说是关系不大的,一味的想要扩大利益而疏忽个人的意愿,这样会造成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产生,在人事制度中,围绕医院的基层个人的切身利益与要求去完善管理机制,增加薪酬奖励,让员工觉得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才能使每个医务人员乐于奉献,把薪酬福利管理的思想贯彻到医院的实际人力管理中去,围绕单位的基层个人的切身利益与要求去完善管理机制,使每一个新进员工都有十足干劲,这样的医院才能在创新和发展上走得更远。

二、医疗卫生单位薪酬福利管理

1.医疗卫生单位薪酬福利管理概念。医疗卫生单位薪酬福利管理,就是指单位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对工作完成较好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医疗卫生单位薪酬福利管理是指对员工的奖赏,单位的每一位员工都有这样的机会,主要解决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增加其积极性。2.医疗卫生单位薪酬福利管理作用。医疗卫生单位薪酬福利管理使医院能够稳定发展、工作秩序井然的重要管理工作。薪酬福利管理在中起着引导的思想作用,薪酬福利管理将其中一些正能量的、有积极性的价值观传递给医务人员,可以使医务人员在思想上先得到统一和认同,有一致的价值观念,这样医务人员在工作上才能拧成一股绳,一起向更高的成绩冲刺。3.医疗卫生单位薪酬福利管理。医疗卫生单位薪酬福利管理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单位中专门进行薪酬福利管理的相关部门进行的,一般来说,医疗卫生单位的薪酬福利管理中都有一定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条例,管理人员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单位管理计划,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医疗卫生单位的相关管理条例。让医务人员积极为医院做贡献。使医院更好地发展。

三、薪酬福利管理在人事制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薪酬福利管理提升医疗卫生单位的核心凝聚力。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制度管理以薪酬福利管理为核心是最有效地管理方式,将薪酬福利管理深入单位员工的思想建设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卫生单位核心凝聚力。医疗卫生单位管理包括对文化的管理、人才的管理,这两方面的管理想要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将文化管理和人才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管理上做好两方面管理的协调工作。2.薪酬福利管理增强工作效率。薪酬福利管理的强大使得员工自然而言的想要为医疗卫生单位服务,把医院的利益放到前面,个人得失放到后面,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把以薪酬福利管理贯彻到医疗卫生单位的实际人力管理中去,才能使每个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更高的积极性,在工作中有更高的工作效率。薪酬福利管理想要对医务人员有更深远的影响作用,就应灌输给医务人员薪酬福利管理的相关内容。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医疗卫生单位在强化薪酬福利管理的影响力时应该考虑到网络对人的影响力,以网络为传递媒介,将薪酬福利管理传达给每一个医务人员,这样能够扩大薪酬福利管理对员工的影响范围,达到思想管理工作的目的。

薪酬福利在对于员工的工作、学习、奖惩各种方面的提高都有正面影响。根据医务人员个人的情况对其分析和了解,使其在合理的岗位发挥最大的水平。医疗卫生单位对于员工来说,是在生命中走过的很长一段人生经历,不管员工能走得多远,走得多高,医疗卫生单位都应对其一视同仁,在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上和生活上给予帮助。医务人员在与医疗卫生单位中,完成各种工作的要求离不开各种规定和管理,只有一个合理的管理体系才能促使医疗卫生单位与医务人员之间有一种和谐稳定的关系。对于医务人员个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实施、特殊情况特殊实施,使每一个医务人员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疗卫生单位的综合水平,使医疗卫生单位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国祯.薪酬福利管理[J].金山企业管理.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