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9:35:28

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范文篇1

早期的高等药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很少涉及制剂工程及设备相关内容,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药品GMP认证制度的实施和日渐完善,制药工业对制剂工程和设备的要求日趋提高。在新的形势下,要求具有既懂得工程技术又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国家教育部早在1998年在药学教育和化工工程学科中增设了制药工程类专业。此类专业要求学生需具备药物制剂工程及设备相关知识,因此,开设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相关课程显得尤为必要,相关书籍也应运而生,而针对不同院校,由于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书籍进行讲授,书籍的选择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市面上该类书籍种类繁多,如何从繁多的教材和参考书中选取适合本专业教学的教材是首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市场上出现的相关书籍进行对比和遴选。

2各种制剂工程基本信息

制剂工程之类的教材及参考书主要由化工出版社出版,也有中国医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详细情况见表1。

3各种制剂工程教材特点

谢淑俊主编的《药物制剂设备》首先介绍和巩固制剂设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在机械、光电一体化等的基础上,分章介绍了各种剂型的基本设备,包括固体制剂生产设备、液体制剂生产设备、注射剂生产设备、蒸馏和制水设备、药材提取、浓缩与干燥设备、物料输送、滤过与均化设备及灭菌设备等,该书的特点通俗易懂、图文简洁,适合不同药学基础的读者参考,因此该书比较适合定位为高职院校教材。杨瑞虹编著的《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定位为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教材剂型种类比较完整,并增加了主要剂型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尽可能缩小学习与岗位操作的距离,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目前,该教材最新版为2010年第2版,内容密切结合现代化制剂生产和医疗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还简要介绍了较为新的GMP内容,因此比较适合职院学生使用。王行刚主编的《药物制剂设备与操作》分为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两部,固体制剂以片剂设备、胶囊剂设备与两种包装设备的结构、操作和维护维修等基本内容为线索进行论述,涉及高速混合制粒设备、沸腾制粒机、压片机和包衣机等片剂设备,软胶囊设备和硬胶囊充填机以及铝塑泡罩包装机和制袋充填封口包装机。同时还包含部分固体制剂设备操作与考核标准两部分附录内容。液体制剂部分主要介绍液体制剂相关设备,包括制水设备、水针剂设备、冻干粉设备、眼药水设备、13服液设备和空调净化及空气压缩系统设备的结构、操作和维护维修等基本内容为线索进行论述。该教材实用性强,其不足之处是尚未涉及GMP内容,适合作为高职专业学生使用。

李亚琴、周建平主编的《药物制剂工程》以GMP为基本理念,突出制剂工程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与新颖性,重点讲述制剂厂房设施、空气净化、设备构造及特点、生产工艺管理、质量监控、制药用水、日趋复杂的药品包装、文件系统及设计等方面,涵盖了制药企业的工业化大生产的全过程。将一些共性问题贯穿于各章节的始终,如注射液的澄明度与热原问题、固体制剂的异物污染与防霉防菌问题、卫生管理问题、新型设备的应用特点及注意事项、空调净化系统的设计及防污染问题、灭菌验证等,并根据制剂工程教学的特点,插入大量图示、图表,如关键岗位的SOP、批生产记录、工艺验证与设备验证等,使教材显得更鲜明、形象、生动。该教材还对关键岗位、关键设备及主要剂型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监控做了详细介绍,讲授了制剂工程中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其特色内容就是增加了质量监控内容,因为作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很适合高等院校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相关专业使用。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唐燕辉编著了三部相关书籍,分别是化工出版社的《药物制剂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制剂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制剂工程与技术》。《药物制剂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目前已经是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压片设备、制药用水生产系统、多效蒸馏水机等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并补充介绍了湿法制粒、干法制粒、中药浸膏喷雾干燥、高效包衣、水浴灭菌等新设备,该书内容成为很多书籍参考文献来源,但仍未补充足够的剂型所需是其不足。《制剂工程》系“十一五”规划教材,分生产和设计两大篇。生产篇共有四章,分别为固体制剂生产、液体灭菌制剂生产、中药制剂生产和生物制剂生产,学生通过该部分的学习既能掌握药物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又有工程实践的概念,工程特色明显。设计篇共有五章,分别为概述、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工厂及车间布置、通风空调和空气净化、非工艺设计基础。本书的特色是每一部分均能以GMP为主轴作为指导原则进行分类讲解,而且讲解翔实,很适合选用为制药工程或者药物制剂专业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制剂工程与技术》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固体制剂生产与工程技术,下篇为液体制剂生产与技术,特点为讲解比较详细,因为目标不同,本教材更注重具体剂型,GMP知识介绍较少。

刘红霞等主编的《药物制剂工程及车间工艺设计》分剂型介绍了药物制剂的生产工程技术、设备和现代化厂房的综合设计,特点是对厂房设计和GMP内容介绍详尽,但该书于2006年成书,GMP内容相对落后。广东药学院教授朱盛山主编的《药物制剂技术》目前为第2版,注重介绍制剂各单元操作、制剂生产工程、包装工程、制剂质量控制工程、制剂工程设计、工程验证和制剂新产品研究开发。内容翔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缺点是GMP分量不足,现被列为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任晓文主编的《药物制剂工艺及设备选型》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分为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软胶囊剂、口服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和乳剂,中篇分为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无菌粉针、冻干粉针以及脂肪乳剂,下篇为滴眼剂、酊剂、软膏剂、眼膏剂、栓剂、气雾剂、粉雾剂以及膜剂和贴剂等的制备设备、设备选型原则,以及对GMP建设车间的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作为剂型讲解的补充资料,遗憾的是本书尚不是推荐教材或规划教材。值得关注的是化工出版社出版的张洪斌主编的《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和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张绪峤主编的《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药物制荆工程技术与设备)2olo年1月再版为第2版,目前被列为制药工程专业推荐教材,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密切跟踪当时正在修订中的新版GMP,其介绍的GMP内容丰富及时,使读者能够及早了解最新GMP的特点。同时,作者对各种剂型设备及其进展也进行了详细讲解,加上随书有PPT和多媒体光盘,基本上每种机器具有动画讲解,所以很适合多媒体教学。张绪峤先生主编的《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目前列为普通高等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其前身为同名非规划教材,两个版本没有章节上的差别,规划教材讲解更为翔实,内容丰富,丰富的插图凸显编著者机械学功底,本书足可以作为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的权威参考书,但本书也有其局限性,即其插图二维图片居多,而且需要一定的机械制图基础才能看明白,对于药物制剂专业读者来说不利于自学用,同时,其GMP知识涉及较少,而且版本较老(2006年版)。

4各类教材的不足之处和建议

与该类教材息息相关的各种法规,如《中国药典》,新版GMP均为2010年版本,而《关于印发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于2011年8月2日才出台,尽管有些教材如张洪斌的《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涉及新版GMP内容,但是毕竟书籍出版的时候,新版GMP没有下达,其介绍的内容很多地方与新版GMP不符。同时,因为制剂工程一般要涉及公用工程部分,而公用工程部分所涉及的法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均为2010年版本,因此2010年基本上是各种法规政策的分水岭,而相关教材所涉及内容均未能准确体现最新法规要求,这就给任课老师授课增加了很大的难题,因此,所有制剂工程教材和参考书均急需再版。

药物制剂范文篇2

[关键词]GMP;实训车间;药物制剂;课程设计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化。通过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特色教育结合,突出药德、药技、药规是正逐渐成为我校制剂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GMP作为行业内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条讲解相关法规条款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因此,利用GMP实训车间现场教学,开设针对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的GMP实训课程,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充分利用校内的GMP固体实训车间,开设了药物制剂GMP实训课程。现对该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1药物制剂GMP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及意义

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贯穿于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行业强制标准[2],对于未来即将从事药品制剂生产、研发等工作的制剂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通过学习《药事法规》等理论课程,学生能对GMP相关知识内容有一定了解;但如何将这些法规条款与的制剂生产相结合,使其更好的掌握GMP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顺利完成职业对接,是GMP教育所存在的一个问题[3]。因此,利用校内的GMP实训车间,选择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开设GMP实训课程,将GMP的理论原理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实训模块,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GMP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4]。

2课程实施方式及考核

该课程实施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对药企进行调研,结合其他专业课程(药剂学、药事管理等)中与GMP相关内容,以及校内GMP实训车间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设计。课程模块以学生自主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进行,加强合作互动;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实训任务。实训最终选择了4个典型模块为学习情境,根据班级人数分组(不超过10人/组),由教师先对实训任务进行具体的讲解,学生根据实训的具体内容展开实际操作,并及时填写记录,完成相应实训报告。2.1制剂车间及设施管理。规范进出洁净区是每个生产员工的基本要求,学生需掌握洗手、消毒及穿着洁净服的方法。熟悉物料进出洁净区的相关要求。进入固体制剂生产实训车间后,通过自主观察和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洁净区的装修特点、设备摆放及人流物流走向。利用温湿度计、压差表、风量罩等设备对车间内空气净化系统进行再确认。要求绘制固体制剂车间布局图,并填写相应空气净化系统再确认报告。2.2物料管理。物料的规范管理及使用能防止污染和混淆的产生,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展示物料信息及各类标识,结合生产指令,选取特定的操作岗位,对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流转进行实训。实训期间要求设计相应标识、填写各类文件记录,完成相应实训报告。2.3清洁管理。药品生产后,必须通过清洁将残留污染源从生产循环中去除,使残留量不影响下批产品的质量。实训选择不同的设备和房间,模拟生产后的场景,指导学生完成整个清场操作。各小组之间通过目检或其他取样检测手段,进一步检验清洁的效果。使学生熟悉清场流程和清洁方法的开发。2.4GMP自检。制药企业可以通过自检,对GMP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和有效的评估,发现存在的质量风险,并采取措施。该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对指定实训区域进行自检,重点对厂房、设施、设备及各种文件记录等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按要求填写检查和整改记录,提出整改的方案。

3课程的教学效果及评价

该课程是一门实训课,因此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实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总结报告作为期末评价方式。对于部分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对每次实训进行打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程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30%(出勤、学习态度),实训报告40%(分4次),总结报告30%。平时成绩和实训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及实训的完成情况;总结报告则更注重学生对该课程的感想感悟,以及在实训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分析解决的能力,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等职业素质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对GMP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药企内的具体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提前熟悉的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形式,为未来的实习及工作做好了思想和知识上的准备,这是理论课程和参观药企所不能带来的优点。学生掌握了常见制剂生产与质量控制方式,未来的职场环境,为今后考取相关制剂岗位证书打下了基础。将药德、药规、药技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使其具有诚信的精神品格,也锻炼了学生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为未来选择其他的职业发展方向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崔英贤,陈新梅,林桂涛,等.GMP模拟车间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药学研究,2016,35(9):553-555.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S].卫生部令第79号,2011.

[3]吴佳新.高职制药技术类专业开展GMP实训教学的尝试[J].中国药事,2015,29(01):9-12.

药物制剂范文篇3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国家职业资格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本课程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时代教学主体、教学媒介、教学资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发展,如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三教”改革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近年来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实施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学情和信息化时代的变化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信息化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以及必需。生活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00后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和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力非常强,有动手实践热情,但耐心不够,只有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方式,适应当下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将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让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网络化学习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方便而多样,课堂内外联动可利于个性化和自定步调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手机端和电脑端上随时学、反复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和资源,既解决了传统课堂课时不够的问题,又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统一起来。

1.2制药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需要线上资源的补充

随着新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进步,现今制药设备发展十分迅速,更新换代很快,很多新的设备向智能化、一体化、国际化发展,慢慢和逐渐地代替现行的生产设备。学校现有的实训硬件条件无法跟上设备的推陈更新[1]。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的不断涌现以及剂型与制剂设计理论不断地完善,许多新型药物制剂层出不穷,传统的实训教学项目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需求。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及时更新和补充,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和短板,让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2药物制剂技术实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基础

为更好地开展实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我们结合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标准、实训内容、实训教学资源等基础资源进行改革、整合、开发。

2.1修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

组织相关教师、教研专家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制药领域先进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设置情况以及岗位对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讨论、修改;将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重构实训模块,使实训内容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完成实训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要求。

2.2编写实训教材整合实训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坚持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减少复杂高难抽象的理论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原则,结合学院的实训条件,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人员,共同整理编写药物制剂技术活页式实训指导教材。本实训教材以剂型的制备工艺、GMP知识、产品的质量为构架,将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无菌制剂分为8个模块,一共27个项目,药学类不同专业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甄选合适的模块与项目,并对接的各工作岗位的先进技术和操作、2020版药典、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不同专业的课程标准等内容制作二维码,并有智慧职教平台、药育智慧智能教育云平台的相关链接,学生可通过手机扫一扫,实现自行学习,既保障了知识的传递,又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吸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3多元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学资源

(1)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是开展线上教学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习通教学平台应用到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教学中,根据实训教学目的和实训项目设置,挑选适合线上学习的内容,上传各种学习资源[2]。(2)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让学生更好地安排碎片化学习时间,我们采用南京药育药品生产GMP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学生可通过移动APP端,在家、宿舍、教室随时随地的访问这些实训资源;管理员和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实验记录,充分满足药物制剂技术实训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3)自主开发教学软件。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我们联合上海名迈公司,按照教学需要及实际SOP要求,自主开发固体制剂VR实训教学辅助软件。在真实全新的虚拟学习环境下,让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将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与实际的生产工艺、具体的制药设备、真实的生产场景结合在一起,达到与生产实际最接近的模拟实训,提供了学生在“学中做、做中考”的机会,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3,4]。

3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

药物制剂技术混合式教学方式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糅合、教学资源的多元化、考核方法的多样化。

3.1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成为学习组织者和主导者

以药学专业为例,药物制剂技术总学时112学时,理论和实训学时1∶1,安排在第二学年,教学采用自编实训教材。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采取“实训前导学、实训中教学、实训后总结”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3.1.1实训前导学实训前先将学生合理分组,各小组学生登录学习平台,领取工作任务单,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并设置知识题进行考核。学生可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平台上,教师和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或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和学习进度,及时发现教学难点,更新、补充与完善相关教学资源。3.1.2实训中教学实训中,教师根据提交的小组讨论及课前测试结果,对于那些课前线上了解到的共性问题,作为重点阐述内容,启发学生在实训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每次实训要求每位学生的根据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强化学生的操作规范意识和制剂质量意识,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安全生产的工作理念,培养良好的规范操作习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3.1.3实训后总结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应将实训过程拍摄制作小视频以及实训产品照片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根据实训产品、实训操作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操作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对实训状况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制剂成败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通过对每个学生实验产品进行评分,强调质量意识;通过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的真实记录与实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综合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成长

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价模式,改革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全面评价,实现“线上线下考核,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由实训预习情况、在线测试、主题讨论等组成;线下考核由课堂出勤率、小组讨论汇报、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实训考核等部分组成;职业素养评价贯穿整个实训过程。教学评价体系见表1。

3.3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拓展第三课堂

实训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内容新设创新模块,引入中药膏方、手工皂、口红、护手霜等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处方、选择辅料、确定制备方法,充分展现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并在开放性实训中实现自我管理。如“护手霜的设计与制备”实验,3~5个学生为一组,以小组为实训参加单位,查阅线上线下资料,自主设计护手霜实验方案,准备实训所需的材料、用具、仪器和设备,自行完成实训内容。实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成立“艾草工坊”,将实训内容与第三课堂、兴趣小组相结合,2018年与厦门春草堂药店合作“皂动你心飞扬个性”中药手工皂DIY大赛,2019年与百草社联合“珍草护肤养颜有方”护肤品制作大赛。以赛促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思维,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4成效

4.1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屡获佳绩,2018年学生的创意创新方案《手工药皂工作坊商业计划书》参加“学院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参加2018“金峰杯”首届漳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赛道(高职组)荣获三等奖。在全国医药行业各种竞赛中,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4.2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教学相长过程中教学团队教师教学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在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中名列前茅,团队老师参加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3个二等奖;参加食品药品行指委说课比赛、微课比赛成绩不俗;在学院微课比赛、说课比赛、课标比赛中成绩也是斐然。

4.3教学效果良好

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学生评教平均分达到92分以上;2019年第三方专业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漳州市卫生学院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5结语

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教学也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区域经济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贲永光,孔繁晟.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的特点与教学体会[J].广东化工,2020,47(16):220.

[2]王文婷,路芳.基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支持下对药剂学实训课程改革[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141-142.

[3]任蓓霞.高职院校药剂学实训教学初探[J].职业,2018(17):89-90.

[4]贾彦荣,周宝成,徐火英,等.仪器分析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应用与构建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3):303-307.

药物制剂范文篇4

[关键词]学习通;信息化教学;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是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和分类,熟悉常见剂型特点和应用,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具备初步的药物制剂设计、生产与有效储存的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受到分数以及地域的限制,学生普遍成绩较差,基础薄弱。课中,学生学习被动。如果教学课堂无趣,学生则是昏昏欲睡,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无人置身度外,所有人都参与其中,课堂教学达成预期目标的高品质课堂是每个教师的追求[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合理有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很有必要,也符合移动教学校园行的时代主流。为达到人才培养要求,专业课程标准和企业需求,实现和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基于中职学生具备使用信息化获取知识的能力,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手机APP——学习通在理实一体化课室进行本课程教学。教师用手机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用手机学,在看中学,做中学,考中学,提升专业能力,满足从业需求。现将基于学习通在药物制剂课程教学过程实例介绍如下。

1课前导学

教师制作课件,建立学习通课堂,分享学习资源(除了上传课程已建设成熟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PPT、练习题、电子教材、微课视频等资源,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在线题库、教学录像等资源),设计调查问卷;学生加入班级(可直接通过学习通扫码加入或班级邀请码加入,也可以直接微信扫描加入),完成课前问卷调查;在学习通移动端APP进行自主预习,观看课件微课视频,了解教学重难点(图1)。

2课堂教学

2.1签到。教师发起签到任务,学生手机终端签到,签到方式有普通签到、手势签到、位置签到、二维码签到。其中,普通签到还可以设置要求参与人拍照,二维码签到还有每10秒更换一次二维码功能。签到结果实时反馈,相比于传统纸质签到或一个个点到,简便高效(图2)。2.2课堂导入。课堂导入采用学习通中问卷&讨论功能进行设计。类似视频网站中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弹幕形式,实现课堂互动内容时实上墙,通过词云显示关键词,引入话题,改变传统课堂一言不发,沉闷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图3)。2.3课堂实施。教师在理实一体化课堂边讲设备边操作,通过学习通选人&抢答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利用类似社交游戏的模式升级提问形式,配合课堂随堂作业等功能,激励学生参与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教师讲解完之后,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随堂指导并拍摄学生错误操作视频,无缝对接上传至学习通,投屏让学生辩一辩错在哪些地方。在辩错过程中,学生个人智慧升级至集体智慧,在思维碰撞中巩固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课堂测试。用学习通课堂测试功能布置随堂作业。为避免学生厌烦,每节课一般只布置10道选择题,但设置提交作业及格线为70分。学生在手机交作业时,如系统识别其成绩低于70分则无法提交作业。而学生又不知道自己是哪道题做错了,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只好挨个核对答案,从而掌握知识。教师根据测试及时生成的结果对错误较多的进行重点讲解分析。2.5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全过程表现进行积分奖励。学生通过线上自评,互评,评教师教学。实现从结果评价到过程性评价,从单一评价到多元化评价。全过程无纸化评价,节省教学物力。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本节课学习情况,也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改变教学方式和手段(图4)。

3课后提升

教师将课堂实录上传至学习通,学生可以时时学,处处可学,温故知新。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通发起群聊,每个学生都是小教师,为大家解惑答疑,拉近师生距离。教师通过管理后台的数据纪实督促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完善教学监督。

4结语

基于手机终端学习通有以下几方面特色[2]:①在教学前,教师对学生相关知识的预备程度进行诊断性监测与问卷;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教学后,对学生相关知识学习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与问卷。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深度学习以及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②混合式教学理念:学习管理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教学手段的混合、学习方法的混合。③学习评价:数据让学习评价更加智慧,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定期,持续采集学生各方面学习数据,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学习通等信息化手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创新的教学平台,突破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身利用信息化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必能打造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季付涛.基于学习通的移动教学探索[J].科技资讯,2018(17):192,194.

药物制剂范文篇5

精心挑选见习地点,确定药剂学工业见习内容

明确了工业见习目标,下一步则需要精心挑选见习地点以便结合见习地点的特点制定切实合理的见习任务。见习地点的选择直接关系见习效果的好坏,笔者认为选择药剂学工业见习地点应结合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选择历史悠久的大公司或药企,这些制药企业往往具有品种多有新型的设备以及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等特点,选取这样的企业作为见习地点,不仅可以丰富药物制剂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了解药企的真实需求,为培养制药工程人才缓解企业人才紧缺或为制药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作出贡献。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09级药物制剂专业有38人,我们精心选取5个见习点,每个见习点侧重的理论知识点不同。以其中一个见习点为例:该见习点为中南华南地区首家粉针生产企业,也是广州首家头孢菌素粉针生产企业。该企业具有五十多年生产抗生素粉针的历史,现为广东省最大的粉针剂和水针剂生产企业之一。我们选取该企业为见习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灭菌制剂以及无菌制剂技术。同时,我们结合该企业生产的品种,确定该见习点药剂学工业见习的主要任务为掌握粉针剂水针剂干混悬剂等灭菌制剂的生产。确定好见习地点后,负责带教的教师应亲临见习现场落实见习具体事宜,根据各见习点特点,与见习点负责人沟通后制定见习主要任务并安排具体见习内容。如学生在去前述企业见习前,教师与药企负责见习的人员沟通,平衡好见习与企业生产的关系,落实好见习具体车间任务,并应根据药企规章制度,提前带领学生做好乙肝两对半青霉素链霉素以及头孢菌素类过敏检测,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工业见习。良好的见习地点切实可行的见习内容为提高药剂学工业见习质量提供依据。

综合多方因素,制定药剂学工业见习考评体系

药剂学工业见习是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药物制剂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层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制定客观的药剂学工业见习考评体系。一个综合客观的考试评价体系是完善药剂学工业见习效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保证工业见习效果,我们拟将药剂学工业见习成绩分为三个部分考评:即理论知识考试见习点指导教师评分以及见习报告评价。理论知识考试侧重考察药剂学以及药物制剂工程学相关理论知识点,见习点指导教师评分侧重考察工业见习期间学生对待工业见习的态度,而见习报告考评则侧重考察学生见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三部分的分配比例为50%,25%,25%。其中任何一部分不合格均视为药剂学工业见习成绩不合格。只有针对药剂学工业见习的特点制定综合客观的考试评价体系,才能够保证工业见习的效果。因此,应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客观合理的考评体系。

药物制剂范文篇6

1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组合教学法

在“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提出“理论学习-机械操作-参观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组合教学法。让学生把课堂的理论知识带到实践中去,从而形成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理论与实践相互映衬的动态教学新构架[6]。在理论教学中,我们提出采用多媒体、录像和Flash有机结合的组合教学方法。利用包括GMP车间、水针剂、片剂、颗粒剂及胶囊剂等多种剂型的洁净车间的录像,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促进学生对相关药物制剂的生产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Flash动画在展现药物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机械构造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设计编排了制剂设备大部分Flash动画,同时拥有国家SFDA在苏州主持讲解的新版GMP培训的全套资料,更加生动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制剂设备机械机构和工作原理。不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采用机械操作与药厂参观实践有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为促进药剂专业发展,我院购置了大批相关设备,如:包衣硫化床、压片机、胶囊灌装机、铝塑包装机等。同时,我院已和多家药企签订了产学研联盟合同,为学生提供了参观实践基地。已签订的药厂中,河南凤凰制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效益,将给学生带来震撼。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首先安排学生校内亲自动手操作制剂设备;然后,在药厂的参观实践中与药厂的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对于相关药物制剂的生产流程、设备选购、物流衡算、车间布局及人员走向等问题进行咨询与探讨。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组合教学法,可使学生感受到制剂的工业化操作进程,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实践教学与师生“主客体”互动的组合教学法

在理论教学上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首先要使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与授课的“主体”教师之间产生交流与互动。从常规的教学方法来看,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角色,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缺点。在引入师生“主客体”互动的理论教学方法后,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角色频繁地发生着变化,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6]。如:在理论教学中,通过录像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触动。此时,使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产生自己的感悟,理解和学习的兴趣。在理论教学中,针对某些厂房或设备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客体”的身份转变成“主体”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教师要控制学生讨论的发展方向与进展,使教师与学生这种“主客体”的学习关系,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厂房布局、物料衡算等环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使学生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主体”,从而增强学生工程制图等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切磋,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才能。“主客体”角色的动态变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实践与虚拟仿真的组合教学法

结合我院办学特色,把培养高级药学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教学重心,重视实践教学的地位。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各种设备一应俱全;同时,由于GMP车间的高要求性增加了我们实践教学的难度。为此,我院准备引进药物制剂GMP实训仿真系统,利用先进的VR技术进行3D虚拟仿真教学。该系统模拟了GMP车间的每个仿真场景,高度真实地再现了相关的人员及物料流动情况,辅以颜色、声音、大小、状态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促使学生在学习时注意观察,增强理解,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先进的虚拟手段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利用仿真模拟技术教学之后,我们拟通过学院的大型制剂设备进行固体制剂、水针剂、胶囊剂、中药前处理等实践操作。利用这些现有的大型机器作为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实训场所,其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首先利用3D虚拟技术宏观上模拟各制剂生产设备及车间布局,使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各车间分解开来,对各制剂车间各主要设备进行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理性的认识。另外还定期邀请制药企业(如:新乡凤凰药业)的技术骨干来校讲课,为学生将来的就业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把3D虚拟仿真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组合教学法,能最大程度地优化整合资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史永利 刘兆敏 阎玺庆 单位:新乡医学院药学院

参考文献

[1]万春杰,王存文,张衍,杨艺红.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药学实践杂志,2011,29(2):158-160.

[2]岳春华.“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180.

[3]K.Nachimuthu,G.Vijayakumari.Awareness&AchievementofMultime-diainTeacherEduc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AsianSocialSci-ence,2016,2(5):693-696.

[4]B.Q.Pan.StudyonMultimediaArtTeaching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basedonInternetTechnology[J].MATECWebofConferences,2016,44(01079):1-4.

药物制剂范文篇7

以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08级药学专科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单位以医院药房和药品生产企业为主,各占47.4%和27.8%,其次为社会药店20.0%,其他单位4.8%。从就业单位看,在医院药房实习或就业的同学,普遍认为药剂学对实习或工作有较大的帮助,而在药品生产企业的同学,则认为有很大帮助。在对药剂学教学内容与工作结合的问题版块,调查结果则反映,主要集中在液体制剂、固体制剂、注射剂和半固体制剂这些常见剂型,与工作联系最大。以实习带教老师为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带教老师从事实习生带教的工作年限多为5~10年,对我校药学专科实习生的主要印象为实践动手能力强,但综合应用能力不足。而在工作中,他们主要从事合理用药(64%)和药品生产(35%)。对于药剂学的教学工作,带教老师建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约50%的带教老师愿意参与药剂学的教学活动。

2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在医学院校的专科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医院而并非药品生产企业,这个现象的产生和医学院校的用人单位以及实习单位(主要为医院)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医院药剂科的工作模式,转向以临床药学服务为主,药学专科的毕业生,在医院药剂科,则定位为基层初级临床药师。这就要求药师深入临床,提供与药物有关的直接的服务,如药物的正确使用,配伍禁忌,药学监护等内容。在教学中,笔者认为,专科层次的药学毕业生,是药品生产企业的中坚力量,就业定位在企业的高级工人这个层次,忽略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大背景。因此,在过去的《药剂学》教学中,笔者强调了与企业结合,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这在调查问卷中也能反映出来,用人单位对我校药学专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赞赏。但毕业生到医院药房以后,从事的主要是药品调剂、合理用药和药物咨询方面的工作,涉及到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等内容较少,这就使药剂学教学的内容要根据社会需求,改革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临床药学的部分,如各种剂型的不同特点、正确的使用方式、合理用药等,以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临床药学人才。

3课程改革建议

医学院校药学专科药剂学课程的改革,要从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就业方向为医院药房或社会药房的毕业生,在药剂学教学中,不能仅强调制备工艺、药品生产实践,而且对药物的使用特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新剂型等方面内容,亦需从广度和深度讲授,使这方面的毕业生就业面更宽,适应性更强。在医学院校药学专科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笔者建议,增加或强调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重点讲授不同剂型的特点和科学使用

在临床上,许多患者不同剂型的使用方法并不清楚,如有的患者会把膜包衣的缓控释片掰开吞服,甚至有患者认为栓剂的使用方法为口服。从药学服务的方向来看,在药剂学的教学中,强调各种剂型的特点和不同的使用方法,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更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全身作用的栓剂,使用部位在离肛门约2cm的地方,栓剂中药物在吸收时经过直肠中静脉和直肠下静脉及肛管静脉而进入下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50%~70%的药物可不经过肝脏,生物利用度是最高的,在指导患者用药的时候,就要强调使用部位在离肛门约2cm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告诉患者直肠用药。对于缓控释制剂,有骨架型缓释制剂、膜控型缓控释制剂和渗透泵型控释制剂。如果是膜控型缓、控释制剂,掰开使用破坏了缓、控释的膜,使缓、控释的作用消失,所以不能将制剂分成两部分来使用。目前临床上也有一些骨架型缓释片,可以掰开分次服用,对于这种情况,就要区别对待。药师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就可以在药学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某些新剂型,如透皮吸收制剂,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如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长时间维持恒定的血浓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一些需长期给药的患者,如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补充雌激素,透皮吸收制剂就是一种很好的给药方式。但人们对此剂型的认识并不充分,很多医生和患者在应用此药时,仍然以口服给药的方式多见。这时,药师不仅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还可以对医生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让医生对此剂型的原理有更深的了解,在患者的用药剂型选择上,有更科学的选择。由此可见,在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各种剂型的特点要进行重点讲授,结合各剂型的基本理论,才能在临床上科学地指导用药。

3.2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内容讲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药剂学》(张琦岩、孙耀华主编)教材后面教学计划药学专业不讲授“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一章,而在目前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本科理论教材有关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这部分内容,以介绍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以及药物制剂稳定化的方法为主,没有涉及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药物的配伍禁忌这部分内容。在面向临床的药房工作中,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的配伍禁忌,都是非常常见的工作。如介绍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时,就要联系实际,临床上配置的青霉素或头孢类的输液,不能放置时间太久,以免发生水解,使药物失效,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上常见的静脉注射药物配伍表,也应在这部分内容进行介绍。学习了此内容的药师,在药房从事药物调剂的过程中,对护士就可以进行相关的用药咨询和指导工作了。目前很多大型医院都建有静脉输液调配中心,在此工作的药师,尤其要掌握这部分内容,才能更好地进行输液的调配工作。

3.3增加药物制剂包装的内容讲授

药物制剂的包装,在本科和专科教材中都很少提到。随着制药工业越来越先进,各种新颖实用的药品包装不断涌现。如单剂量包装的滴眼剂,带有锁扣功能的药瓶等。以单剂量包装的滴眼剂为例,从理论上介绍是单次使用,但在临床应用中,单剂量包装的滴眼剂,可以在24h内使用,为了方便使用,单剂量包装的滴眼剂,在使用过程中,滴头处的封口在旋开后就不要丢掉,可以作为瓶盖使用。带有锁扣功能的药瓶,在儿童用药中较为常见,其设计本意是防止儿童误服药物。但在使用中,很多成人也无法正确地打开带锁扣的瓶盖,这就要求药师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对药物包装的正确使用,能进行指导和示范。这些新的药品包装,在现有的《药剂学》的教材中,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但在实践中会经常碰到类似的问题,所以建议在药剂学教学中,增加药物制剂包装的内容讲授,这样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很快适应和胜任工作需要。

3.4聘请临床一线的药学专家讲学

在本调查结果中,有超过50%的实习带教老师愿意到课堂讲授他们从事的专业内容,他们的知识,源于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升华,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药剂学的教学中,如能聘请这些临床一线的药学专家来讲学,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可以促进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适应社会需求。而从学校教师的角度,也要深入实践中,让自己的知识积累跟上日新月异的学科发展。

4小结

药物制剂范文篇8

关键词:磁性微球;天然药物化学;化学研究;活性筛选;药物制剂

磁性微球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具磁性粒子与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具磁性载体[1]。根据原料形成时的方式不同,磁性微球可分为3类:核壳型(又可细分为磁性核型和磁性壳型)、混合型和多层型[2]。由于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磁响应性强、表面易功能化以及比表面积大等多种优点,因此,在生物医药与化工分离等领域,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3]。随着现阶段对磁性微球的深入研究,其在医药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与深度也在不断得到提升。本文综述了磁性微球在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磁性微球在提取分离、活性筛选、化学分析和药物制剂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1磁性微球在提取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磁性分离技术是指以超顺磁性颗粒作为吸附剂,借助外加磁场在复杂混合物溶液中高效分离的技术[4]。其突出的特点是将复杂混合物高效而快速地进行分离,并且不会残留有机溶剂。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深入,其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丹参为天然药物中常用的活血调经中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为丹参酮,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此外,丹参酮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徐秋生等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磁性PHEMA微球,并确定该种磁性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然后对分离时间与提取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磁性微球提取纯化法对3种丹参酮的提取率从5h的0.179%、0.093%和0.452%分别上升到0.5h的0.279%、0.176%和0.575%,分离时间缩短,提取效率显著提高,显示出磁性微球在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5]。李玉慧利用改良微乳液聚合法制备表面含羧基的磁性微球,将该种磁性微球作为载体分散于药物提取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识,对黄连和茶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磁性微球对小檗碱的饱和吸附量可高达121.4mg·g-1,合成的磁性粒子稳定性强,可重复利用并能够保持萃取效率稳定[6]。此外,王娟强利用磁固相萃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对黄酮类物质和聚合物添加剂进行分离,实现对天然植物薇甘菊的成分提取分离研究[7]。

2磁性微球在活性筛选过程中的应用

中药有效成分的传统研究模式通常按照先采用化学手段进行提取分离,再通过仪器进行结构分析,最终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药理活性实验从而确定有效成分。然而,这种传统模式需经过繁杂的分离纯化过程才能得到单一的有效物质,所以,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研究方法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细胞膜磁性微球“垂钓”技术是一种将细胞膜亲和技术与磁性微球技术联用的研究方法,该方法结合质谱分析可实现对天然药物或中药等复杂成分的快速分析,从而高效地发现其中潜在的有效成分[8]。余亚明等利用细胞膜磁性微球对黄精中的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同时,将该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细胞膜磁性微球用于活性筛选研究,其目标性强、分离周期短、分离过程简易,同时,其在实验过程中试剂用量和废液量产生少、经济环保,显示磁性微球对天然药物的活性筛选具有重要意义[9]。同时,特定的酶或蛋白质可吸附于磁性微球形成载体并将其用于混合物复杂体系的活性成分筛选[10]。郭嘉亮等以氨基磁性微球作为载体,制备一种新型的乙酰胆碱酯酶微反应器,然后,应用该反应器对天然药物千层塔的不同的提取部位进行酶抑制剂活性筛选,并对酶动力学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了以石杉碱甲为代表的一系列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11]。马瑞等利用酯酶连接的磁性微球从桑叶提取物中筛选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化合物,实验发现,中药桑叶中含有一种名为黄芪素的活性成分,同时,黄芪素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脂肪酶抑制剂[12]。赵玉梅等将神经氨酸酶固定于磁性微球的表面上,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广泛筛选,从中发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3,5-二-O-咖啡酰奎尼酸和3,4-二-O-咖啡酰奎尼酸等具有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13]。

3磁性微球在化学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天然药物所含成分结构复杂且种类繁多,对其化学成分的准确分析是药物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磁性微球的研究日益深入,其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也越发重要。流式微球技术(Cytometricbeadarray,CBA)是一种以不同荧光强度的微球作为载体分析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使其被广泛用于医药研发、农药检测和食品安全领域[14]。肖昌彬等分别以聚苯乙烯微球和磁性微球为载体,利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麦芽中的曲霉素A,然后对比两种不同载体的检测结果,研究发现,在分离和洗脱过程中,聚苯乙烯微球存在离心时间长、清洗次数多、易被破坏等缺点,这使得分析效率下降。而磁性微球,因其可以在外加磁场下移动,使其易于聚集、清洗和分流,因此,采用磁性微球作为载体的流式微球技术更加适用于样品的化学分析[15]。此外,磁性微球还可用于化学药物的含量检测。张博等通过水热法与溶胶-凝胶法合成出新型功能化磁性微球,并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利用该新型磁性微球建立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用以检测左氧氟沙星含量。实验发现,血清中左氧氟沙星浓度在0.5~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0.7896x-0.4121,R2=0.9995,该方法可有效降低血清样品中基质的干扰[16]。刘帆通过葫芦脲对磁性微球进行修饰并结合紫外光谱检测,实现对血浆中的盐酸可卡因的含量分析[17]。季奋等借助磁性固相萃取并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准确测定了中药汤剂中马兜铃酸的含量[18]。因此,磁性微球在天然药物化学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磁性微球在药物制剂过程的应用

丸散膏丹是经典的临床用药剂型,虽被广泛应用,但其存在靶向性差、成分不明确、用药剂量大等缺点。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新型药物制剂已被研制并投放于临床用药[19]。磁性微球作为药物制剂载体,具有控释缓释、靶向给药、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20]。磁性靶向给药系统是一种利用磁性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将其富集于病灶部位,从而实现靶向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药物制剂可有效解决传统剂型存在的生物分布差、靶向性弱和毒性大等问题[21]。韩斌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磁性灵芝孢子微球,并以其作为载体装载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通过改变外加磁场,使该药物聚集在病灶部位,实验表明,磁性微球组在外加磁场诱导下5-氟尿嘧啶可富集于病灶部位,使得其在血液、心脏和肾脏组织中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实现了药物的靶向给药[22]。因此,采用磁性微球作为新型药物制剂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部分药物在进入人体后会被特定的酶分解,导致药物无法在病灶部位富集,从而使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以磁性微球作为载体装载药物可以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进而控制酶对药物的降解量,减少药物损耗,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减少给药次数[23]。陆婷婷采用一步法制备磁性微球并测定其释药速度,研究发现,体外释药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释药量为37%,第二阶段为48%,第三阶段药物释药曲线逐渐平稳,证实磁性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控释性能,可用于改良药物剂型[24]。高园等通过单针电喷技术制备聚已内酯磁性微球,并测定药物的释放速度,结果发现,在外部交变磁场刺激下,聚已内酯磁性微球的释药速度高于无磁场诱导时的速度[25]。通过研究发现,以磁性微球作为载体,可以研发具有不同功能的新型药物制剂。

5结语

药物制剂范文篇9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独立学院;药学综合实训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所在地江苏连云港,已形成以江苏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康缘药业、豪森药业四大药企为代表的医药产业群。连云港市医药产业的迅速崛起,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医药类独立学院是我国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之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是我校自2013年迁址连云港市办学以来的办学宗旨。我校结合办学宗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来建设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是对学生进入实习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培训,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安排突出课内外一体化、突出综合设计、突出自主创新等。药学综合实训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以临床前新药及仿制药制剂开发研究流程的各环节的基本内容为主线,以药品研发基本思路、药物制剂处方前研究、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研究、药物的质量研究、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药品注册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进行药物制剂研发的基本规范,完成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然后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原料药的合成、药物制剂的制备及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测等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各阶段的实施任务,构建课程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以满足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需求,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践为导向、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解决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践中职业技能得到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项目教学法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现将项目教学法的经验总结如下:药学综合实训课程设置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项目的选择、项目设计、具体实施、成果评价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1)项目的选择:项目选择一要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进行设计,二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实训条件和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选择,三要以《中国药典》的内容为依据,综合考虑药品的分析检测方法、原辅料和试剂的成本、采购的难易程度及在制备过程中药品的稳定性等因素,选择可以在规定学时内能够完成的药品作为实训项目。我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已经成功建立了依达拉奉原料药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及注射液和片剂的制备等教学案例。

(2)项目设计:通过项目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原料药的合成及质量分析、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分析等环节的操作技能,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如实训项目一: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备,内容包括:实训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分析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等)→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质量分析(保证制剂所用原料药合格)→仪器设备检查→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质量评价(保障制剂质量),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药学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和质量评价工作流程,更好地将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岗位职业素养。

(3)具体实施: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式,学生需要全程参与实训的各项准备和操作,教师要在实训项目开展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具体内容包括:指导教师提前向学生预告实训项目,讲解项目实训目的、要求、内容和做法,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撰写项目立项调研报告和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及大型精密仪器的操作使用规程→学生按照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原料药的合成与质量分析,模拟药品注册CTD资料格式出具原料药部分的相关资料。→学生按照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药物制备,按照制备工艺流程进行药物制备操作(包括中间体的检测,出具中间体检验报告单)。→依据药品质量标准成品进行成品的质量检验,并出具成品检验报告单。模拟药品注册CTD资料格式出具制剂部分的相关资料。

(4)项目成绩评定:依据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结合实训项目设计方案、项目立项调研报告、实训操作技能、原始记录完整性、团队协作能力、实训实验结果和CTD注册申报资料七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是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专业素质的有效训练途径,对于独立学院药学专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志阳,顾雪梅,杨雨微,等.基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独立学院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为例[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2),478-479.

药物制剂范文篇10

1药剂学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的侧重点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技术科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现代药剂学除了基础药剂学以外,还包括有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化学药剂学,分子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和医院药剂学等。而一般本科院校药剂学的基本课程内容主要有药剂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药物剂型与辅料知识,制药设备;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理论,药物制剂稳定性理论,给药系统理论等;近十年来药剂学发展迅速,新技术和新剂型,如固体分散物技术,微球、微囊技术,脂质体技术等;新剂型包括缓控释制剂(骨架型、渗透泵、膜控释靶向制剂(磁性微球、微乳、基因靶向等),经皮吸收制剂,生物技术制剂(长效注),射微球、口服纳米粒等)知识和内容也成为药剂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1-2]。药剂学课程作为本科院校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等均作为专业必修课,分别在高年级阶段开设药剂学课程;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同,对于药剂学和其相关课程的开设时间也有所不同[3];如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于药剂学课程的掌握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药学专业熟悉和掌握的内容份量和程度比中药学专业更多和更深,药学专业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药剂学,而中药学专业一般开设课程时间为大三上学期;制药工程专业与药学专业对于药剂学课程内容的重点要求也有所差别,制药工程专业对于药剂学学习更多侧重于制剂及其设备的开发和技术,因此对于该专业开设药剂学课程时间主要集中在大三阶段,而且该专业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药剂学相关的课程,如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4-5]。因此针对此类学生的课堂教学重点以增强学生对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熟悉掌握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2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几十年来药剂学发展极为迅速,药剂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短。而本科药学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普通药剂学也即药物剂型概论,主要是讲述各普通剂型的特点、质量标准以及制备工艺等,使学生掌握普通药剂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生物药剂学,主要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等,使学生掌握生物药剂学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这部分内容在生物药剂学和药理学教学内容中均有交叉。高等药剂学,主要内容包括物理药剂学、制剂工程、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基本理论。这部分的内容既有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也即是物理药剂学的主要内容;也包括了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这三部分的内容从理论上来说由浅入深,与有些相关课程内容又有交叉[6-7]。如何提高学生掌握药剂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我们思考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于药剂学课程内容的第一部分,推行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与授课结合、围绕学生重点关注的实际问题进行开放式教学手段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药剂学课程的后两个部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心,通过采用让学生提取预习相关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以本学科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为导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在前一次课程结束之前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教学内容,并介绍本学科老师在该方向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成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下一次课程的课题教学中,在讲述相关理论和主要内容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以及与本节学习内容的结合点,最后采用老师总结的方式强化该章节的学习内容。我们发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方面将学到的知识与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另外一方面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加强了与专业老师的交流沟通,也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校药剂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成绩一直在药学学科名列前茅,生源质量良好,学生素质逐年提高,可能与本学科对于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思考和改革有一定的关联性。

3因材施教的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体会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的本科院校,药学专业已经创办了近四十年,培养了大量的药学专业人才,在本省乃至全国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近十年来,药学专业在以招收高中毕业四年制本科生为主的基础上,每年还承担了为地方培养两年制的专升本的药学专业人才。而最近几年我校药学专业的招生划入一本招收,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提高,学生的数理化基础也较为扎实,但这类学生在药剂学课程授课以前,除了相关的药剂学基础课程学习以外,对药剂学的课程内容了解不多。我校招收的专升本学生,部分来源于本校的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毕业生,还有部分生源是本省高职高专的药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少量学生是以化学为主要方向的师范类专科生,还有极少数是其他来源的专科毕业生;学生来源不同,专业背景也不同;而我校药剂学课的授课老师一般情况下承担本科药学专业的学生教学,但我校也有药物分析专业专科学生,有些老师承担了专科生的药剂学课程教学。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做好不同生源的本科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工作值得思考。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我们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模块、不同阶段方式的创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我们的思路是对于专升本的学生,根据这类学生大多数具有专科阶段的药剂学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在专科阶段对于药剂学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各种制剂的基本理论和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以及制剂制备的基本实验技能,因材施教,以其具有基本药剂学的概念和理论及实验基础,我们在药剂学第一部分的模块化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老师辅导为辅;每一次课程尝试让学生讲述课程内容的形式,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评的教学模式;而在课程内容的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内容涉及到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剂型,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很多关于物理化学、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等与物理学基础、化学基础以及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而专升本学生的数学及物理学基础比四年制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此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讲授内容采取督促学生提取预习,授课时请学生首先提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老师再将重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介绍,在授课时针对理论性的内容及公式推导等难点及重点环节,采取反复强调,逐步阐述的方式,同时课后布置练习题强化对学习内容的领会和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学习成果。而对于四年制本科药学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数理化基础普遍较好,前期的课程中也学习了药剂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根据这样的背景情况,我们采用以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为主的学习模式,通过同步性的实验教学和引导性的科研教学为导向,提倡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传授课程内容的同时,将药剂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的内容结合到模块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专业名词的英文也要求学生熟悉掌握,为学生阅读专业论文以及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这种模式的教学,要求老师必须掌握课程教材之外的前沿动态,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授课安排上,内容讲授进度和顺序编排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和掌握程度,交叉穿插糅合。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发现学生学习药剂学的兴趣提高,不少学生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药剂学作为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学效果也有所改善。

4结论

如何培养药学专业学生成为专业性和技术型的复合专业人才,药剂学科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因此,在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并不能固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互动互学,教学相长;根据不同的学生背景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均有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同时也对任课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得到了相得益彰的良好体会。

作者:孙黎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云.基于创新教学的药剂学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238-239.

[2]崔福德,侯雪莲,杨丽,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24(3):20-22.

[3]崔纯莹,崔国辉.药学专业本科生药剂学课程内容改革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4):21-23.

[4]陈亚,柯丽萍.因材施教提高药学函授教育质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3-24.

[5]陈钢,杨帆,罗娇艳,等.“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医药导报,2014,19(1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