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2:30:40

药物制度

药物制度范文篇1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专题召开全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动员部署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这是一项新制度、一件新工作,下面,我先讲三方面问题: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责任感

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也就是说,作为基本药物具备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四个功能。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且降低个人自付比例,用经济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首先使用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9部委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

当前,国家要求全国第一批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省从2月25日起第一批县市(30个县市)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县、新昌县是市第一批实施县。按照市统一部署要求,从今年7月1日起,我市与其他县市同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这项新的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6月25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卫生、发改、财政、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深入调研,前期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有关医疗单位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卫生部门已做了业务上的部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需要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实施新制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充分认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惠民利民的医改新举措。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医疗问题之一,也是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之一,更是群众对医改最期盼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的重中之重,确定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有关经济补偿由政府买单,将有效降低群众就医的经济负担,让群众最直接地感受到新医改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重大的历史性改革。

二是充分认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长远之策。医改工作曾经走过了过度市场化的道路,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养成了多开药、开好药的不良习惯,也使群众形成了多用药、用重药的不良用药习惯。是药三分毒,任何药都多少有副作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能有效规范开药和用药行为,有利于群众健康素质的提高。

三是充分认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切入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从表面上看,通过调整卫生总费用的支出结构,政府增加了卫生投入,群众减少了医疗支出;但从深层次看,通过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将促进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和卫生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来主要依靠“以药养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切断“以药养医”的不合理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健康水平为核心的新型医疗服务运行机制,把服务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真正体现基本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四是充分认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推进服务均等化的有效突破口。基层医疗服务人员“重医疗轻预防”的现象普遍存在,“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仅在于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民;更在于通过切断药品加成趋利机制,遏制过度医疗带来的不合理药品支出和浪费;还在于通过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医轻防的服务模式,加强疾病预防工作,使群众平时少得病,得病少花钱,最终达到根本性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的目的。

二、明确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握关键环节,注重统筹推进,逐步建立起一套体现公益、服务高效、运行顺畅的基本药物制度运行体系。主要有以下五方面任务:

一是明确实施范围

全市所有政府举办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及其下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即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和10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合计124个基层医疗机构。

二是明确实施时间

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三是明确财政补偿政策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后经费怎么办?财政补偿政策积极跟进,市财政采取预拨和结算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财政补助资金,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四是抓好“六个统一”

严格按照国家、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实行“六个统一”:

1.统一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施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307种+150种)。以国家基本药物为首选、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为补充,一般不得使用其他药物。在实施初期可使用现有库存药品。在过渡和完善期间可适当使用的其他治疗必需药物按省规定执行,一般控制在5%—10%。

2.统一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实施机构对除中药饮片外的所有药品均实行零差率销售;对现有库存的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按省集中采购价格销售;因特别情况准许使用的其他药品也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实施机构对药品价格实行公示制度。

3.统一网上集中采购。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麻醉、精神及免疫规划用疫苗、免费治疗的传染病用基本药物、计划生育药具、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外,统一实行省级网上集中采购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

4.统一集中配送。严格按照《2009年省国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做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标产品目录内药品的遴选工作,并选择生产企业或生产企业委托的中标配送商(含其配送合作伙伴)配送基本药物及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中标产品。

5.统一组织结算。市卫生局负责各实施机构的药品统一结算管理。建立药品结算制度,明确统一组织结算的付款流程、付款方式和合同签订办法。实施机构应根据药品验收相关证明和药品配送商出具的正规发票,在60日内与药品配送企业结算和支付药款。

6.统一实行基本医疗保险优惠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且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其中新农合报销比例在原来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引导农民、居民在基层就医,鼓励基本药物优先使用。

五是做好“三个结合”

1.增加基层卫生投入与建立基层卫生服务运行新机制相结合。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的投入,着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为基本药物制度和医改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原则上按“核定收支、差额补助、总量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对建设发展支出,按照“核定计划、专项补助、包干使用”的方式进行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补助和日常运转经费,逐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核定基层卫生人员编制与改革基层卫生人事制度相结合。按照省编办、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会公益类卫生事业单位性质,按“总量控制、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重新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数,探索建立与新形势下医药卫生工作相适应的基层卫生人事制度。

3.绩效考核与实施基层卫生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要制定出台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群众满意度等内容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办法。结合绩效工资实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将医务人员工作业绩与个人收入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进一步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配套改革,彻底改变以药品收入为导向的基层卫生分配制度。

三、落实措施,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取得实效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推进医改的关键。我市作为全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试点县市,更加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领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是新医改的“重头戏”。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市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工作,并下设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承担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日常工作。各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委要高度重视,把实施工作作为一件事关民生的大事来抓,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明确职责。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委要切实承担起本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责任,确保顺利实施,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继续给予必要的投入。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关于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继续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细化方案,确保完成基本药物制度的分工任务。

三是强势宣传。一方面,各新闻媒体、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委要做好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本政策、主要内容和要求,提升全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让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卫生部门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和应用技能培训,强化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的意识,规范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医务人员不但要带头执行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还要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引导工作,共同推动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实施。

四是加强监管。市政府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有关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全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要建立基本药物效益评价和考核制度,卫生、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经费补助挂钩。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委和有关部门要动态掌握实施运行情况,及时防范和妥善化解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特别要关注乡村医生的问题。

药物制度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探索,稳妥推进,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实施。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减轻群众药费负担。建立科学的政府补偿和基层医务人员管理制度,使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二、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实施范围

纳入省统一规划并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

(二)实施内容

1.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自2011年12月1日起,村卫生室根据诊疗范围和服务功能,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再新购进非基本药物,库存药物全部按原进价销售。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机构,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2.实行基本药物统一招标采购及配送。村卫生室所用药物由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代购分发。各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村卫生室基本药品使用的指导和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做到合理、安全用药。

3.完善补偿机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根据“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按照《县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经费补助办法》(附件1)予以补助。

4.逐步推进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巩固一体化管理制度,将省统一规划建设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不改变乡村医生身份、村卫生室法人和财产关系,由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监管、统一绩效考核,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合理核定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编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加强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考核机制。县卫计局负责制定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县财政等部门负责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政府补助挂钩。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细化工作安排和具体实施方案,把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对所属辖区进行督导、落实。卫生部门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使用基本药物优惠政策的落实;财政部门要不断完善补偿机制,加大卫生投入,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使用基本药物优惠政策的落实;药监部门要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的监督。

药物制度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立足区情,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近期重点改革任务与制度建设目标相衔接,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确保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切实做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

二、目标任务

(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总目标

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用药。维护健康公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时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具体目标

1.年2月23日前。

2.年3月1日起。实现零差率销售,同时实行财政弥补。区人民医院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3.2011年。保证基本药物的供应充分、及时和合理使用,药品价格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降低城乡居民基本用药负担,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基本药物需求。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药事管理机构

一把手负总责,各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药事管理机构。确定专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强医师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鼓励医师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规范基本药物临床使用,发挥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的作用,为药物治疗的合理、平安、有效提供保证。

(二)严格药品推销、定价和使用

摸清库存数(包括品种、规格、数量、推销价、原零售价)实施零差率销售后,济源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峡窝镇卫生院在实施前要对现有库存药品进行盘点。库存药品一律按实际推销价格销售,并做好统计汇总工作,作为政府弥补依据之一。

各实施单位一律实行网上推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并由指定配送企业配送。

(三)强化药品质量监管

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验结果。加强和完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平安的监督。对基本药物定期进行质量抽验。建立健全药品平安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保证用药平安。

(四)加强价格管理

有计划进行价格检查,区物价局要加强对实施单位基本药物价格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五)建立并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弥补机制

区各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是以药养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目前。医疗机构收入将大幅减少。区财政局要按照《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法(暂行)要求,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确保实施单位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和医院的正常运行。同时在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依照“分户管理、分户核算”原则,对实施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六)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考核体系

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考核,区卫生局应以基本药物使用和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财政补助经费的拨付与考核结果挂钩。基层医疗机构应以服务质量、工作数量和医德医风考评为核心,对职工个人进行考核,个人工资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

(七)基本药物纳入“三大”医保报销范围

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报销比例按《目录(甲类药品)规定执行。区医疗保证经办机构要严格依照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进行结算。基本药物全部纳入《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和《目录(甲类药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提高10个百分点。

四、保证措施

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为推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履行职责,精心组织,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

区卫生、发展改革、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药监、物价等部门为成员,成立上街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1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领导小组”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贯彻实施。

(二)加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力度

宣传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各有关部门要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基本药物零差价和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等优惠政策。着力推动基本药物的使用,使基本药物真正成为病人就诊首选药物,让人民群众切实受益。

(三)强化部门责任。

保证资金到位;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证局负责基本药物医保政策的落实;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对基本药物进行质量监管;区监察局负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区卫生局负责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推销、配送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区物价局负责基本药物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弥补制度。并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其他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承担相关职责任务。

(四)加强督查指导。

层层抓落实,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医疗机构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医疗机构按规定配备基本药物,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基本药物。要多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善于发现好的经验,抓好试点,典型引路,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将政府督促指导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不时完善。

药物制度范文篇4

1实施初期面临的问题

1.1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相关政策尚不完善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涉及目录遴选、生产供应、招标配送、定价、使用、报销、补偿、监督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目前,从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等,但有关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依然不够完善,地方配套文件也较为滞后,缺乏指导性的具体规范和实施细则,例如如何保障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如何规范省级招标采购、如何引导和管理配送企业、如何保障补偿到位、如何加强监督管理等尚需中央和地方尽快采取相关举措,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可持续实施。同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卫生改革的重要环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人员绩效工资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完善等各项改革息息相关,因此当前农村卫生综合改革相关政策的完善程度也将影响基本药物制度在农村能否顺利实施。

1.2基本药物招标和配送机制尚不健全

调研中,一家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反映,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该地区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询价采购联合体的方式进行招标采购,即6~7位乡镇卫生院院长组成一组,一位院长任组长,其余几位任组员,在区县内实行询价采购。凡是具有资质的供应企业都可投标,价格最低者中标。乡镇卫生院联合体按照中标的价格实施网上采购,通过药品采购软件报送药品采购计划,由供应商或配送商确认后直接配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该地区由省集中招标采购,30个乡镇卫生院与省招标的15家配送企业签约,15家配送企业实施分工,负责不同种类的基本药物的配送。通过比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发现,该地区的307种基本药物中,有186种基本药物价格不降反升。另外,调研的另一省2个乡镇卫生院反映,省内成立了基本药物“三统一”办公室,负责推进全省基本药物的“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统一‘零差率’销售”。但是该省选择的配送企业数量有限,一般1家配送企业负责1个县的配送任务,配送费用仅占配送药品价值的5%。由于这2个乡镇卫生院地处边远山区,路途崎岖,配送难度较大,加之人口居住分散,药品所需数量较少,有的村卫生室1次仅配送200元的药品,造成配送成本较高、配送周期较长(一般3~7天),且配送种类不齐全,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常开展,甚至给群众看病造成困难。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重要环节。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但是目前西部农村地区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依然面临一些难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省没有统一、具体的招标采购细则和配套文件,也没有明确的招标采购数量,许多企业为了能够中标,一味的压低价格,结果既没有量的优势,也没有利润保障,中标企业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最终影响规模效应的形成,也影响基本药物的供应和配送。二是由省级统一招标采购,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由于各省都有药厂和配送企业,鉴于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招标的生产和配送企业都是本地企业,同时1个县由1家配送企业负责,容易形成垄断,缺乏公平竞争,也影响了配送效率的提高。三是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奖惩机制。对于一些基本药物由于成本高、利润低而不生产的“废标”现象和配送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尚需加强监督管理和实施奖惩机制。

1.3基本药物利用尚不充分

调研发现,目前西部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普遍存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同居一堂的现象。究其原因,国家规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和省(区、市)增补的药物品种基本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但是目前基本药物品种的结构,严重影响了基本药物的利用。据一家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反映,约有1/3的原有居民常用药没有覆盖在基本药物目录内,如三九胃泰、三九感冒灵、吴太感康、乌鸡白凤丸等;约有1/3的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几乎没有被使用,如抗寄生虫病药、精神病治疗药等。一方面,基层医务人员对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和重要性没有真正理解,并且在目前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药品收入依然影响医务人员的个人收入,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收入;另一方面,居民用药习惯难以改变,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某品牌的药品,如果更换成其他药品,一时难以接受。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稍高,一些居民宁愿不报销也愿意去药店买到自己认可的常用药。同时,基本药物的实施也因各种原因正逐渐激化医务人员和居民的矛盾。

1.4国家基本药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我国大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50%~6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达80%~85%,药品的利润率高达28%[2]。如果政府按15%的药品加成率给予补贴,与基层医疗机构原有的药品利润相差甚远,因此补偿机制的完善成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正拟采取3条途径来补偿:一是增设药事服务费。目前,我国对药事服务费的定性以及药事服务费的收费模式和标准也都没有具体的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药事服务费存在很大的风险。由于药事服务费是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居民收取的费用,因此居民完全有理由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药品加成费用,抵触情绪将会增加,不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3]。二是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高、精、尖技术服务较少,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因此调整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显得不甚合理。三是增加政府投入,开展绩效考核。调研地区基本药物补贴主要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按照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7∶3的比例,支付在编人员工资,绩效部分按照年终考核统一支付。据反映,实施绩效工资后,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有所下降,对此有些不满;绩效工资所占比例较小,似乎出现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现象,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乡镇卫生院负债严重,原来依靠拖欠配送企业的药品回款维持运转,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尚未中标的企业开始追要债务,出现了“对簿公堂”的局面;配送回款周期较短,西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药品周转资金困难的现象。

2针对实施初期存在问题的建议

2.1完善政策制度,推进农村卫生综合改革

农村卫生是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对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是当前农村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各方应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在农村的可持续实施。一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居民就医提供良好的环境,也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利用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管网,规范农村医药市场,统一农村药品购销渠道,坚决打击贩卖假药的“游医”,平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周边零售药店的价格,减少不公平竞争,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基本药物。三是完善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定价、使用、报销、补偿、监督和奖惩等相关政策制度,使得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营造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良好政策环境。

2.2利用现代医药物流手段,规范基本药物招标和配送

2.2.1由国家部委牵头建立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的全国标准建议综合各方意见,制定标准,精简招标程序,并制定出统一、具体的招标采购细则和配套文件,在此基础上各省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细则中应包含价格、配送周期、报价周期、采购的品种和数量等内容,企业在知道用量有多大的情况下,根据利润率进行报价,使价格体系更趋于合理。同时有标准可依,可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市场,减少权力寻租、商业贿赂[4]。同时,招标过程中,不能“唯价是取”,将价格作为中标的唯一标准,应该充分考虑药品质量和配送实力。

2.2.2利用现代物流手段,提高基本药物配送能力现代医药物流是一种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体系,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流通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应配送环节中的过程,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现代医药物流通过全国性医药物流配送的网络信息化平台,达到对药品流通的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5]。当前,针对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路途崎岖,药品需求量小,可以试点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与配送企业联合配送,承担距离较远、份额较小的基本药物配送;也可试点由配送企业在县或乡建立中转站的方式,解决配送周期较长的难题。当然,目前西部农村地区5%的配送费用较低,配送企业积极性不高,一般配送费用为5%~10%,可以根据配送成本适当调高配送费用,由政府给予补贴。

2.2.3建立招标配送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奖惩机制药品招标配送是药品流通市场的命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加大对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中标而不生产药品的企业征收违约金并取消其参加药品招投标的资格;对能积极提供基本药物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等。对于配送不及时、配送周期过长的企业吊销配送资格;对配送能力较强、配送手段先进且配送积极性较高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

2.3适当调整药品目录,促进基本药物有效利用

2.3.1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药品目录基本药物遴选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权威专家和知名医师的投票决定,应该结合不同地方常见病、多发病等流行病现状,及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用药习惯,赋予地方一定的权限,合理调整基本药物目录结构,促进基本药物科学、合理利用。

2.3.2建立监督机制,规范基层医疗服务用药行为首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对于非基本药物的撤柜行动制定时间表,明确截止时期。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监督考核,对于逾期仍销售非基本药物的机构,减少政府财政补贴。其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基本药物的补贴,引导农村居民利用基本药物。再次,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使之熟悉基本药物目录,改变处方习惯,用基本药物逐步替代非基本药物。

药物制度范文篇5

第一条为提高药物非临床研究的质量,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必须遵循本规范。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人员

第三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配备机构负责人、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和相应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备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具备所承担的研究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

(二)熟悉本规范的基本内容,严格履行各自职责,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与所承担工作有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及时、准确和清楚地进行试验观察记录,对实验中发生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任何情况应及时向专题负责人书面报告;

(四)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着装,遵守健康检查制度,确保供试品、对照品和实验系统不受污染;

(五)定期进行体检,患有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不得参加研究工作;

(六)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上岗资格。

第五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负责人应具备医学、药学或其它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相应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机构负责人职责为:

(一)全面负责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组织管理;

(二)建立工作人员学历、专业培训及专业工作经历的档案材料;

(三)确保各种设施、设备和实验条件符合要求;

(四)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并按规定履行其职责;

(五)聘任质量保证部门的负责人,并确保其履行职责;

(六)制定主计划表,掌握各项研究工作的进展;

(七)组织制定和修改标准操作规程,并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八)每项研究工作开始前,聘任专题负责人,有必要更换时,应记录更换的原因和时

间;

(九)审查批准实验方案和总结报告;

(十)及时处理质量保证部门的报告,详细记录采取的措施;

(十一)确保供试品、对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十二)与协作或委托单位签订书面合同。

第六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应设立独立的质量保证部门,其人员的数量根据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规模而定。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的职责为:

(一)保存非临床研究机构的主计划表、实验方案和总结报告的副本;

(二)审核实验方案、实验记录和总结报告;

(三)对每项研究实施检查,并根据其内容和持续时间制定审查和检查计划,详细记录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等,并在记录上签名,保存备查;

(四)定期检查动物饲养设施、实验仪器和档案管理;

(五)向机构负责人和/或专题负责人书面报告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六)参与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保存标准操作规程的副本。

第七条每项研究工作必须聘任专题负责人。专题负责人职责为:

(一)全面负责该项研究工作的运行管理;

(二)制定实验方案,严格执行实验方案,分析研究结果,撰写总结报告;

(三)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的规定,及时提出修订或补充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建议;

(四)确保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明确所承担的工作,并掌握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五)掌握研究工作的进展,检查各种实验记录,确保其及时、直接、准确和清楚;

(六)详细记录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七)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方案、原始资料、应保存的标本、各种有关记录文件和总结报告等归档保存;

(八)及时处理质量保证部门提出的问题,确保研究工作各环节符合要求。

第三章实验设施

第八条根据所从事的非临床研究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设施。各种实验设施应保

持清洁卫生,运转正常;各类设施布局应合理,防止交叉污染;环境条件及其调控应符合不同设施的要求。

第九条具备设计合理、配置适当的动物饲养设施,并能根据需要调控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通风和照明等环境条件。实验动物设施条件应与所使用的实验动物级别相符。动物饲养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不同种属动物或不同实验系统的饲养和管理设施;

(二)动物的检疫和患病动物的隔离治疗设施;

(三)收集和处置试验废弃物的设施;

(四)清洗消毒设施;

(五)供试品和对照品含有挥发性、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等物质时,应设置相应的饲养设施。

第十条具备饲料、垫料、笼具及其它动物用品的存放设施。各类设施的配置应合理,防止与实验系统相互污染。易腐败变质的动物用品应有适当的保管措施。

第十一条具有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处置设施:

(一)接收和贮藏供试品和对照品的设施;

(二)供试品和对照品的配制和贮存设施。

第十二条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实验室;使用有生物危害性的动物、微生物、放射性等材料应设立专门实验室,并应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第十三条具备保管实验方案、各类标本、原始记录、总结报告及有关文件档案的设施。

第十四条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环境调控设施。

第四章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第十五条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放置地点合理,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进行检查、清洁保养、测试和校正,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

第十六条实验室内应备有相应仪器设备保养、校正及使用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检查、测试、校正及故障修理,应详细记录日期、有关情况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

第十七条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实验用的供试品和对照品,应有专人保管,有完善的接收、登记和分发的手续,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批号、稳定性、含量或浓度、纯度及其它理化性质应有记录,对照品为市售商品时,可用其标签或其它标示内容;

(二)供试品和对照品的贮存保管条件应符合要求,贮存的容器应贴有标签,标明品名、缩写名、代号、批号、有效期和贮存条件;

(三)供试品和对照品在分发过程中应避免污染或变质,分发的供试品和对照品应及时贴上准确的标签,并按批号记录分发、归还的日期和数量;

(四)需要将供试品和对照品与介质混合时,应在给药前测定其混合的均匀性,必要时还应定期测定混合物中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浓度和稳定性,混合物中任一组分有失效期的,应在容器标签上标明,两种以上组分均有失效日期的,以最早的失效日期为准。

第十八条实验室的试剂和溶液等均应贴有标签,标明品名、浓度、贮存条件、配制日期及有效期等。试验中不得使用变质或过期的试剂和溶液。

第十九条动物的饲料和饮水应定期检验,确保其符合营养和卫生标准。影响实验结果的污染因素应低于规定的限度,检验结果应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第二十条动物饲养室内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及杀虫剂等,不得影响实验结果,并应详细记录其名称、浓度、使用方法及使用的时间等。

第五章标准操作规程

第二十一条制定与实验工作相适应的标准操作规程。需要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标准操作规程的编辑和管理;

(二)质量保证程序;

(三)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接收、标识、保存、处理、配制、领用及取样分析;

(四)动物房和实验室的准备及环境因素的调控;

(五)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校正、使用和管理;

(六)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

(七)实验动物的运输、检疫、编号及饲养管理;

(八)实验动物的观察记录及实验操作;

(九)各种实验样品的采集、各种指标的检查和测定等操作技术;

(十)濒死或已死亡动物的检查处理;

(十一)动物的尸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十二)实验标本的采集、编号和检验;

(十三)各种实验数据的管理和处理;

(十四)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十五)动物尸体及其它废弃物的处理;

(十六)需要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其它工作。

第二十二条标准操作规程经质量保证部门签字确认和机构负责人批准后生效。失效的标准操作规程除一份存档之外应及时销毁。

第二十三条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修改、生效日期及分发、销毁情况应记录并归档。

第二十四条标准操作规程的存放应方便使用。研究过程中任何偏离标准操作规程的

操作,都应经专题负责人批准,并加以记录。标准操作规程的改动,应经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确认,机构负责人书面批准。

第六章研究工作的实施

第二十五条每项研究均应有专题名称或代号,并在有关文件资料及实验记录中统一

使用该名称或代号。

第二十六条实验中所采集的各种标本应标明专题名称或代号、动物编号和收集日期。

第二十七条专题负责人应制定实验方案,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查,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批准日期作为实验的起始日期。接受委托的研究,实验方案应经委托单位认可。

第二十八条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研究专题的名称或代号及研究目的;

(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和委托单位的名称及地址;

(三)专题负责人和参加实验的工作人员姓名;

(四)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名称、缩写名、代号、批号、有关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

(五)实验系统及选择理由;

(六)实验动物的种、系、数量、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来源和等级;

(七)实验动物的识别方法;

(八)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的环境条件;

(九)饲料名称或代号;

(十)实验用的溶媒、乳化剂及其它介质;

(十一)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给药途径、方法、剂量、频率和用药期限及选择的理由;

(十二)所用毒性研究指导原则的文件及文献;

(十三)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和频率;

(十四)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十五)实验资料的保存地点。

第二十九条研究过程中需要修改实验方案时,应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查,机构负责人批准。变更的内容、理由及日期,应记入档案,并与原实验方案一起保存。

第三十条专题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专题的运行管理。参加实验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实验方案和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向专题负责人报告。

第三十一条所有数据的记录应做到及时、直接、准确、清楚和不易消除,并应注明记录日期,记录者签名。记录的数据需要修改时,应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的理由及修改日期,修改者签名。

第三十二条动物出现非供试品引起的疾病或出现干扰研究目的的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隔离或处死。需要用药物治疗时,应经专题负责人批准,并详细记录治疗的理由、批准手续、检查情况、药物处方、治疗日期和结果等。治疗措施不得干扰研究。

第三十三条研究工作结束后,专题负责人应及时写出总结报告,签名或盖章后交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审查和签署意见,机构负责人批准。批准日期作为实验结束日期。

第三十四条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研究专题的名称或代号及研究目的;

(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和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三)研究起止日期;

(四)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名称、缩写名、代号、批号、稳定性、含量、浓度、纯度、组分及其它特性;

(五)实验动物的种、系、数量、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来源、动物合格证号及签发单位、接收日期和饲养条件;

(六)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给药途径、剂量、方法、频率和给药期限;

(七)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剂量设计依据;

(八)影响研究可靠性和造成研究工作偏离实验方案的异常情况;

(九)各种指标检测方法和频率;

(十)专题负责人与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员姓名和承担的工作内容;

(十一)分析数据所采用的统计方法;

(十二)实验结果和结论;

(十三)原始资料和标本的保存地点。

第三十五条总结报告经机构负责人签字后,需要修改或补充时,有关人员应详细说明修改或补充的内容、理由和日期,经专题负责人认可,并经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审查和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七章资料档案

第三十六条研究工作结束后,专题负责人应将实验方案、标本、原始资料、文字记录和总结报告的原件、与实验有关的各种书面文件、质量保证部门的检查报告等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整理交资料档案室,并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编号归档。

第三十七条研究项目被取消或中止时,专题负责人应书面说明取消或中止原因,并将上述实验资料整理归档。

第三十八条资料档案室应有专人负责,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三十九条实验方案、标本、原始资料、文字记录、总结报告以及其它资料的保存期,应在药物上市后至少五年。

第四十条质量容易变化的标本,如组织器官、电镜标本、血液涂片等的保存期,应以能够进行质量评价为时限。

第八章监督检查

药物制度范文篇6

一、加强组织协调

区级“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监督执法工作由区农林水利局牵头协调,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区动物防疫监督所、各镇(街、场)动物防疫机构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等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和协调配合,形成监督执法工作合力,确保能够及时、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共同做好监督执法工作。

二、强化应急响应

(一)疑似样品应急响应程序

区、镇相关部门在开展牲畜“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监督抽检时,一旦检出疑似样品必须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再一次进行确认,并对疑似生猪和同批牲畜进行标记留栏隔离。初步确认阳性后要按照执法规范程序采样委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确认。同时,立即报告区农林水利局,并由区农林水利局组织监督执法人员对经销商进行询问、制作笔录,查清阳性牲畜来源。

经调查,疑似阳性牲畜产地为我区养殖场的,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要立即组织区动物防疫监督所、有关镇(街、场)动物防疫机构前往养殖场,对存栏的同批可疑阳性牲畜按照规定程序取样,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养殖投入品进行查扣、取样,制作询问笔录、作证据保存,并将可疑样品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确认。

(二)确认样品应急响应程序

确认样品含“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后,区动物防疫监督所应立即报告区农林水利局,并按相关规定开展相应的处置工作。

确认阳性牲畜来源为我区养殖场的,区农林水利局立即启动执法程序,开展追踪溯源、依法立案查处,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负责会同区动物防疫监督所及时跟踪查处情况,并及时反馈查处情况。

确认阳性牲畜来源为外地养殖场的,区农林水利局应先电话或传真方式报告市农业与林业局,并在24小时内以正式文件向其报告,由市农业与林业局协调牲畜来源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追踪溯源,依法查处。

(三)确认阳性牲畜无害化处理程序

在养殖场发现阳性牲畜的,由区农林水利局依据《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对阳性牲畜和同群牲畜进行处理;在屠宰场发现阳性牲畜的,《检测报告》送达区经贸局后,由区经贸局对同批牲畜做出无害化处理决定,由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和区动物防疫监督所负责现场监督无害化处理过程。

三、依法严厉查处

经调查,发现有关单位或个人涉嫌违法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违法行为的,由区农林水利局依法移送公安部门立案查处,追究刑事责任。

经调查,发现有关单位或个人涉嫌违反《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的,按照执法程序和工作职能,由区动物防疫监督所负责依法查处。

经调查,有关单位或个人涉嫌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执法程序和工作职能,由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依法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及相关工作建议函告工商、经贸等相关部门。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分工,加强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环节的日常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养殖环节投入品的生产经营秩序。区、镇动物防疫机构要加强对养殖场(户)日常监管,督促养殖场(户)建立健全用药记录档案,指导养殖场(户)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诚信和纪律机制。

(二)严把“瘦肉精”检验关。各镇(街、场)动物防疫机构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驻屠宰场检疫组要严格落实《区“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监督抽检方案》的要求,确保养殖环节年均抽检率达到存栏量的1%,屠宰环节年均抽检率达到屠宰量的2%的要求得到落实,区动物防疫监督所要加大监督抽检力度,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要加大监督抽检频率,严防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流入市场。

药物制度范文篇7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扩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自2011年6月1日起,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满足群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监督管理,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健康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减轻个人用药负担,确保群众使用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基本药物。

(二)坚持统筹兼顾。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突出重点、稳步实施,保证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正常运转,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三)坚持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

(四)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保基本、保稳定的原则,抓好关键环节,积极稳妥的推进全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三、工作目标

自2011年6月1日起,在全市1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82处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包括国家307种和省增补药物216种),并实行零差率销售。逐步实现基本药物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保证基本药物的足额供应、合理使用,满足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减轻群众费用负担,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

四、工作任务

为确保全市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从现在开始,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组织领导下,卫生、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以下工作:

(一)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广大乡村医生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准确掌握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积极组织做好实施工作。

(二)搞好调查摸底。市财政、卫生等部门组织人员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核定乡医人数,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定编定岗和竞聘上岗工作。

(三)科学测算经费。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由市财政局、市卫生局依据核定的乡村医生人数,确定财政补助数额。

(四)召开启动会议。经过积极准备,市政府召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实施工作。

(五)盘点库存药品。各镇街组织对本辖区内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现存药品名称、库存数量、采购价格等进行核实,填写《市村卫生室现存药品统计表》。市卫生局明确库存非基本药物使用限期,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日起,不得再购入非基本药物。

(六)实施网络建设。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采购微机和软件,统一进行宽带联网接入和软件安装,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七)加强工作督导。由市医改办牵头,组织财政、卫生等部门,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进行现场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制度不断完善。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认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好贯彻落实。各镇街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措施,明确责任,组织做好实施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工作目标。

药物制度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保障基本,稳步全面实施。真正为群众提供防治必须,负担得起,使用放心的基本药物,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稳步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实施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配备使用和医保报销等环节的配套衔接,确保制度有效,可持续运行。

(三)统筹兼顾,激发发展活力。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保障全县村卫生室正常运转,调动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四)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机制。有序推进村卫生室管理,运行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实施新机制的有效方式。

三、工作目标

2012年10月31日上午8时起,全县所有非营利性村卫生室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统一采购、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按全省统一招标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四、实施范围

经县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非营利性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五、工作任务

(一)明确村卫生室职能定位

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为所在行政村(居委会)居民提供规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协助专业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主要包括:在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下,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协助做好预防接种及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二)规范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

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必须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版)规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177种非目录药品。不得擅自配备和使用非基本药物。对超出服务范围和能力的患者要做好转诊及后续服务工作。

(三)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全县所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全部药品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得加价销售,不得接受药品折扣,非基本药物全部退出村卫生室,对原库存非基本药物给予两个月的过渡期(2012年1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止)。过渡期内村卫生室对盘存的药品按实际进价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从2012年1月1日起,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不得销售,各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

(四)执行基本药物报销政策

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

(五)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

村卫生室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网上采购计划申报审核,统一采购、配送,货款的统一结算工作。不得收取任何服务费用。村卫生室每月5日前向乡镇卫生院上报下个月的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做好药品验收、保管工作和销售记录,并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所采购的药品货款上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不得通过其他渠道采购药品,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的采购周期应与乡镇卫生院采购周期相同。

(六)做好乡村医生培训

县卫生行政部门要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教材,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指导正确使用基本药物,提高乡村医生管理使用基本药物水平。

(七)加强监测和信息服务

村卫生室要积极参加基本药物制度监测工作,按时上报监测数据,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公示药品品名、数量、单位、采购价和零售价,使广大患者明明白白就医。

六、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一)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在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单位,在不改变乡村医生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实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六统一两独立”的一体化管理。即:统一规划和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由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进行业务技术指导,通过以乡带村,促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体发展。

(二)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

健全以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补偿基础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1、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安排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量由村卫生室承担,年终按实际完成工作量实行绩效考核后划拨兑现。

2、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可收取一般诊疗费补助。一般诊疗费标准(不含药品费)暂定为5元/人次,其中,患者就医时个人支付1元,新农合基金统一支付4元。乡村医生收取一般诊疗费后,对一般诊疗费已包括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收费或变相收费。乡村医生应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服务态度,扩大服务人群,增加业务收入。

3、政府实行定额专项补助,年补助总额180万元,由卫生局制定补助办法,考核发放到位。

村卫生室每年1200元村医补助经费按原渠道执行。

(三)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政策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是对于符合条件未参加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五七工”、“家属工”办法参保的对象,可给予办理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险;二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又未参加以上保险的的村医,可对照条件符合政策规定的可享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四)规范绩效考核制度

积极推进村卫生室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指标应结合村卫生室承担的服务总量、质量、效率和群众满意度等内容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结果应与乡村医生的奖惩及补助挂钩。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和定额补助经费,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考核,并经县卫生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定后,70%按月考核划拨,剩余30%,年终考核后一次性拨付。

七、实施步骤

全县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准备阶段:10月8日至10月15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召开动员培训会,宣传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的相关政策,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二)盘点清查库存药品阶段:10月24日至28日,各乡镇(场、区)卫生院组织专班对村卫生室的库存药品进行全面盘存清查,登记造册、测算基本药物相关数据,并报县卫生局备案锁定。

(三)启动实施阶段:从10月31日开始,在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非基本药物全部退出村卫生室。

(四)总结评估阶段:11月1日至30日,县医改办牵头对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一体化管理进行总结评估,完善有关制度,建立长效补偿机制。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是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各乡镇(场、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和医改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确保顺利实施。

(二)明确工作责任

县医改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县的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县医改办负责牵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有关具体工作;县卫生局负责制定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纳入管理范围,加强监管;县财政局负责落实村卫生室建设、设备添置、定额补助经费;县人社局负责将村卫生室村医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研究解决村医社会保障问题;乡镇(场、区)卫生院要按县卫生局委托要求,强化对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管,做好对村卫生室工作的绩效考核,并明确至少2名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的监管,检查、考核和日常事务。

(三)强化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创新宣传方式,普及基本药物知识,正确引导群众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提高群众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信赖度,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药物制度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深入贯彻中央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要求,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保基本、分步实施的原则。真正为公众提供防治必需、负担得起、使用放心的基本药物,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的原则。实现基本药物生产供应、招标采购、价格确定、配备使用和医保报销各环节的配套衔接,确保制度有效、可持续运行。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激发发展活力的原则。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四是坚持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机制的原则。有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行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实施新机制的有效方式。

(三)工作目标。

一是保证基本药物的足额供应和合理使用,从制度上实现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满足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二是确保基本药物价格合理下降,提高群众受益水平,减轻群众药费负担。

三是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权益。

四是合理界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建立科学的政府补偿和人事分配制度,转变“以药养医”运行机制,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四)先行实施范围。根据省政府要求,临邑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实施范围。市政府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一并于3月25日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主要任务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初步建立起配套衔接、有效运转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供应保障和医保报销制度体系;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补偿机制,完善政府投入补助政策;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配套改革。

(一)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先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诊疗范围和服务功能,全部配备使用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和我省216种增补药物,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按照规定合理使用,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按规定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比例。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与管理,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二)规范基本药物价格,实行基本药物统一招标采购及配送。

10月1日前,为招标采购及配送工作的衔接过渡期。过渡期内,先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所需基本药物仍按原招标采购和配送渠道进行配备;并根据省物价部门公布的基本药物最高采购限价(含配送费用),参照原招标价格等,按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再新购进非基本药物,其库存药物全部按原进价销售,取消药品加成。过渡期结束后,基本药物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

(三)提高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比例。根据基本药物的报销政策,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属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目录中的基本药物,全额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属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乙类目录中的基本药物,纳入支付范围的比例不低于90%,并逐步提高纳入支付范围的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提高10%。

(四)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和实行绩效工资等因素,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事分配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资补偿机制。对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负责按国家规定核定其收支范围与标准,核定其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行。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等方式进行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为保证制度顺利实施,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和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对先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县临邑县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在省级政府补助的基础上,市级政府给予10%补助,其余部分由县级财政负担。

(五)加快改革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

1.市机构编制、卫生行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别负责制定落实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和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核定政府设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政府设立的乡镇卫生院编制主要依据农业人口数量,并综合考虑各自经济和财政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地域面积、交通状况、卫生服务利用率等因素,根据上级规定,按人口的一定比例核定。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占总编制的比例,合理确定全科医生、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护理人员编制数。乡镇卫生院编制以县(市、区)为单位核定,实行总量控制、统筹管理、动态调整。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每乡镇设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并按规定将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于6月底前,上划至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

3.政府设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按照省编办、卫生厅、财政厅、民政厅《转发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确定的标准核定。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编制范围内,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的设岗方案,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职正式人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行合同管理。对分流人员要区别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妥善安置。

5.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其正式聘用到岗的工作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综合考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核定其绩效工资总量。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占60%,奖励性绩效工资参照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考核结果发放。

6.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负责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最终的考核结果与政府补助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对内部职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

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前,停止受理和审批新设相关机构及机构升格、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等事项;停止新进人员、提拔管理人员职务、新聘任专业技术人员职务。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先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县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承担起推行实施的责任。要成立以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机构和工作班子。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和工作分工落实责任,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实施机制,把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确保政府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级政府切实搞好资金测算,调整支出结构,保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政府补助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实行“先预拨、后结算”等方式,即财政部门实行足额预拨,年底进行考核结算。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确保政府补助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

(三)抓紧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各县(市、区)确保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及时拨付到卫生行政部门,确保公共卫生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长效机制,为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调研指导。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切实加强对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及改革进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制度逐步完善。

药物制度范文篇10

一、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财政社〔2012〕126号《关于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财政补助标准的通知》要求,省财政对村卫生室补助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4500元,县财政对村卫生室补助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2500元。2019年县级资金按115个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7000元(含省级4500元)列入预算80.5万元(年终按省级补助卫生室个数扣减省级资金),年终以130个村卫生室测算,县财政安排预算资金32.5万元。中央、省级资金由中央、省级测算下拨。

二、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自治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19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绩效评价小组于8月13日正式对该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主要采取查阅项目支出凭证、账簿及问卷调查等形式,结合指标体系中的样本指标开展现场评价。

(一)现场评价抽样选点情况。

绩效评价小组首先对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帐户“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项目支出财政拨款凭证、会计账簿等行了查阅,提取了相关会计凭证和发放资料,深入到项目实施单位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对实施的“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项目进行了现场询问、采取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现场评价。

(二)项目总体评价(包括项目评价得分表)。

通过对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资金管理、资金的发放及其他档案资料的查阅,评价小组认为,“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项目支出运行情况总体良好,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自治县2019年基本药物绩效考核方案》要求,按照5:2:3的比例进行补助,即:“5”为目标考核(常规工作+基药管理),“2”为辖区服务人口,“3”为基药销量。实行年终考核全部划拨补助的方式进行。

通过对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账务查阅,财务处理相对规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报账资料中未附考核评分明细表,只有汇总表;二是部分乡镇只有只有资金分配表,无其余相关资料;三是村卫生室维护中建议附维护前和维护后的对比照;四是无公示照片。

三、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决策。

1、绩效目标情况。

县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9年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到位资金180.1万元,使用132.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1.1万元,省级资金58.5万元,县级资金32.5万元。均下拨至村卫生室,用于办公经费、材料支出等。

2、决策依据情况。

根据财政社〔2012〕126号,2019年县级资金按115个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7000元(含省级4500元)列入预算80.5万元(年终按省级补助卫生室个数扣减省级资金),年终以130个村卫生室测算,县财政安排预算资金32.5万元。政府批准并由财政下达80.5万元,年终预算调整扣减48万元,实际安排32.5万元。除县级配套以外的中央、省级资金均由中央、省级测算划拨。

3、资金分配情况。

根据财政社〔2012〕126号,2019年县级资金按115个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7000元(含省级4500元)。

(二)项目管理。

1、资金到位情况。

2019年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共到位180.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1.1万元,省级资金58.5万元,县级资金80.5万元,到位率100%。

2、资金管理情况。

各乡镇卫生院年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村卫生室考核细则,每季度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督导。

3、财务管理情况。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项目实施单位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账务处理及时,会计核算规范。

4、组织实施情况。

(1)项目组织架构及实施流程。

县级主管部门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进行考核,县级主管部门抽查20%的村卫生室进行复核。

(2)项目管理情况。

各乡镇卫生院年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村卫生室考核细则,每季度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督导。

(3)项目监管情况。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使用,制定考核细则,严格按照考核表进行量化评分,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资金拨付,切实督促乡镇卫生院做好统一网上采购工作,并督促村卫生室从乡镇卫生院购进基药,大部村卫生室均能按要求做好基本药物使用工作。

四、项目绩效情况

(一)目标完成。

1、目标任务量完成情况。

2019年财政拨款收入中央资金41.1万元,省级资金58.5万元(川财社〔2016〕94号,川财社〔2016〕178号)部门预算安排96.5万元(2015年村卫生室运行经费16万元,2019年村卫生室运行经费80.5万元),总额为196.1万元。

2、目标进度完成情况。

2019年账面反映支出总额为132.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1.1万元,省级资金56.5万元,县级资金32.5万元。实际支出为145.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1.1万元,省级资金58.5万元,县级资金45.7万元,收回资金50.8万元(收回部分为县级配套资金)。

(二)项目效果。

初步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资金补助实施方案,规范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廉价性,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为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而努力。

通过对2019年“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项目评价,按照评价指标体系标准,经问卷调查显示,该项目总体满意度为82.61%。得分95.93分。

五、存在问题

1、村卫生室不能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报销,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同时开展基本药品“零差价”的同时,大多数村民会选择在当地卫生院或者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疗,以便进行新农合的报销。

2、未建立村医最低基本工资待遇保障机制,目前仅凭医疗收入很难维持正常运转,大多数村卫生室在生存和发展上都面临较大困难。

3、村医与当地“一村一幼”教师收入相差太大,大部分乡村医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外出务工上,收入的巨大差距使乡村医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认为从医不如从农、不如外出务工,极大的限制了乡村医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加大了年轻村医队伍的流失。

六、相关建议

1、合理用药,规范处方书写,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学习,严格使用基本药物,保障可持续的基层运行新机制。

2、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真正建立农村卫生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养老机制,解决好村医的待遇问题,才能切实维护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