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6:33:59

药物

药物范文篇1

医院面对大量的门诊、急诊患者,就合理用药问题仅靠在发药窗口短暂的时间内医务人员很难做到将各类药品的使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向患者逐一解释清楚。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大量新药不断研制出来,另外,合资药、进口药品不断增加,多种药物合并使用的处方越来越多,致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商品名的使用,造成同一种成分的药品有多种名称,如甲苯恶唑辛制剂,就有萘福潘、平痛新、肌舒平等多种名称。处方中重复用药的情况屡见不鲜。如头孢氨苄和先锋Ⅴ号两种药合用等。另外,处方中药物互相拮抗的也时有出现,如降糖药甲磺丁脲与利尿剂氯噻嗪合用而导致后者抑制了前者促胰岛腺素的释放。

开设用药咨询服务以后,患者用药中的疑问,可直接向药师咨询,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提问,有针对性地给予详细指导,从而使患者得到了在医生那里难以得到的药物知识。这种药师与患者面对面的交谈,普及了药学知识,使患者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服药方法。这样既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还拓宽了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范围。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可以转变人们对药剂工作的错误看法。在人们的印象中,药师只是从事简单的“照方抓药”工作,对药房的工作要求也只是停留在不要拿错药,服务态度好的水平上。通过开展药物咨询工作,直接与患者面对面地解释与药物有关的问题,药学工作也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向药学服务型转变,提高了药师的地位,体现了药师的自身价值,改变了药师在患者与医护人员心中的形象。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的提高,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时间与方法等合理用药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开展药物咨询工作,可以满足患者的药疗需求。同时,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师或药师对各类新药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药物咨询服务可以将这种工作中出现的暂时问题得以及时补充和纠正。

展药物咨询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尤其在门诊量大的医院中,医师与药师每日接待的患者人次较多,工作任务繁重,与患者接触时间较短,不可能对每一位患者做到详尽周密的解释,患者有时对医师或药师的解释产生模糊概念,甚至根本没听明白,药物咨询服务可以更清楚、详细、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合理使用药品,不会因用药不当而影响治疗效果。

2药物咨询的内容

2.1儿童、老人和成人用药问题。儿童应慎用成人药首先,成人药物剂量大,小儿服用时要分剂量,难免会出现分剂量不准确的问题,剂量过大,毒副作用增大,剂量过小,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而某些药物如肠溶片是为了使药物不受胃酸、胃酶的破坏,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在到达小肠后才崩解产生疗效,这类药物不宜切开或研碎服用。胶囊剂若要分剂量,只能是将胶囊壳打开,将内含药物用目测的方法分。对于缓控释制剂,因内含不等速释放的药物颗粒(使体内药物浓度平衡,以达到长效的目的),若将其从胶囊内到出分量服用,会破坏药粒比例,影响疗效,同时也失去了保护、遮味和隔离的作用。其次,有些成人药物不适宜儿童服用,如常用的诺氟沙星,经动物实验证明对软骨发育有障碍,儿童和孕妇慎用。感冒通中含有双氯芬酸,对肾小管有损害作用,还可导致急性血小板减少及各种脏器出血,小儿排泄功能差,会导致无痛性血尿的发生。因此儿童应慎用成人药。老年人(65岁以上)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均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从而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也产生相应的影响。据文献报道,超过60岁的老年人用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因此,给老年人用药时需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学变化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就能合理用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低,一般开始剂量要小,为成人的1/2~1/3药量,然后视治疗情况缓慢增加。

2.2用药方法某些药物,如高锰酸钾片,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常用于皮肤、黏膜的伤口炎症及溃疡的洗涤,促进疾病痊愈,在配制坐浴用的溶液时,应告知患者,要用温开水将其充分溶解成粉红色溶液即可,该溶液不稳定,只能保存2h左右,故应新鲜配制,切忌用开水溶解,否则会分解失效;炉甘石洗剂用药前应充分摇匀,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疗效;硼酸粉15g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500mL溶解后湿敷用于消肿,还有中草药的“先煎后下”等这些在使用时需要特殊交待用法的药物应给患者介绍清楚,防止因使用不当影响疗效或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2.3药品的贮存药品都有其一定的储存条件,普通药品常温保存即可,而对于某些特殊制剂,如人血丙种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等生物制品需在2℃~8℃下保存。栓剂应在阴凉处存放,防止温度过高而变软变形,影响使用。叶酸、维生素A对光敏感,应避光保存,防止因光线的影响而发生氧化反应,加速药物分解。

2.4服药时间及次数希望药物在胃肠内发挥作用,或者为了使药物充分吸收,迅速奏效,均宜在饭前30min服用,如健胃药、止泻药、滋补药等;反之,要求在消化过程中发挥作用或是避免对胃肠道刺激,则需在饭后15min~30min服用。如助消化药和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等;催眠药宜在睡前10min~30min服用;抗过敏药如盐酸赛庚啶于7:00服用药效达15h~17h,而在19:00给药,仅能维持6h~8h;抗贫血药如富马酸亚铁片在19:00服用比在7:00服用的吸收率高1倍左右,故宜晚上服用;解热镇痛药应根据病情酌情服用,对于高热或高热持续不退者,可适当给予解热镇痛药降温,以防止损伤脑细胞,并及时就诊,不可多次给药,避免因使用不当掩盖症状,延误诊治。

为使药物服用之后,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就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和次数。大多数药物是每日服用3次,但由于药物的半衰期不同,在体内消除快的药物、给药次数要相应增加,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给药次数要相应减少。长期应用的药物,要注意蓄积中毒。另外还要考虑到每天发病的时间。例如,过敏性鼻炎在起床时比中午重,劳力型心绞痛及其他缺血性心脏病在醒后4h内最为多见等。因此,药物的服用时间(如饭前、饭后服等)须根据具体药物而定。如阿奇霉素应在饭前lh或饭后2h服用,治疗哮喘患者时、类固醇制剂应在下午服用。因为哮喘多在后半夜发作,其血清药物峰值在夜间出现,故对患者的治疗有益。

2.5联合用药问题涉及多种药物能否一起服用。多种药物配伍使用,可能表现为药理作用的协同或拮抗、不良反应的加重或减轻等。我院常用药物有上千种,还有几十种自配制剂。多种抗生素药品合用,多种止痛药合用,多种心血管药物合用屡见不鲜。如卡托普利和维拉帕米与地高辛伍用时,前两者均能显著降低地高辛的肾清除率及非肾清除率,使地高辛的生物半衰期明显延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产生中毒症状。

2.6药物说明由于有些药物有多种药理作用和治疗用途,或者一种药物有多种剂型,使用不同的部位能发挥不同的疗效。另外某些厂家的药品说明书较为简单,患者一时弄不明白,如甲硝唑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口服或注射,治疗厌氧菌感染;卡马西平除治疗癫痫外还治疗三叉神经疼痛等,我们都给患者分别解释清楚。咨询的内容还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西药能否一起服用,不要随便加大药量或减少用量,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3开展药物咨询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更加对自身保健的重视,到医院就诊除看病外,还想多了解一些医药知识,用药咨询处起到了对医生看病的补充,使患者掌握了科学服药方法,获得了对该病用药的知识,对于疾病的早日康复是非常有益的。

参与咨询的人员应具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还应懂得各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复方制剂的组成,体内相互作用,药品的保存条件等。做好用药咨询工作,必须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还要具有满腔热情地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深入浅出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药物范文篇2

【关键词】药物过敏反应危害防治

【Abstract】Allergyisacommonadversereaction,theincidenceishighandcausedgreatharm.Inordertoreducetheoccurrenceofallergicreactions,beforetreatmentshouldbeaskedindetailaboutthehistoryofmedicationincaseofallergicreaction,shouldimmediatelystop,andpromptlysentforhospitaltreatmentorrescue.Inordertoreducetheallergicreactionthebodyofthedrugthe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cannotbeignored.

【Keywords】drug;allergyreaction;harm;preventandtreatment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意识也在提高,因此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过敏反应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是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接触致敏机体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反应的性质与药物的剂量关系不大,是致敏患者对某药的特殊反应[1]。

药物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用药瞬间、用药后数小时或几天,轻则会发生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紫癜等症状,重则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2]。且不可预知。因此,临床医生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病人的过敏史、做皮试,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严格执行药物使用禁忌,提高安全意识。另外,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所以为避免或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疾病的发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还应严密观察。

目前各种化学合成药使用相当广泛,新药种类不断增加,临床上药物过敏的病例也大大增加。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平均每7人就有1人患过敏反应,70年代增加到5:1,到90年代增加到3:1。而且过敏反应并非西药独有,某些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1常见的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有以下几类

1.1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1.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

1.3催眠药、镇痛药、抗癫痫药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

1.4各种疫苗、血清制剂狂犬疫苗、破伤风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

1.5其他类局麻药普鲁卡因、各种碘制剂、细胞色素c等。

1.6中药及中药制剂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青蒿、防风、丹参、毛冬青、益母草、鱼腥草、紫珠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

其中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约占用药人数的0.7%~10%,其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也最高,占用药人数0.004%~0.015%,且常有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其过敏反应的发病最急骤,危险性大,死亡率高,通常在用药后数秒钟发生,因此用药期间一定要谨慎。

2抢救措施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可疑致病药物,并同时使用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扑尔敏、地塞米松等药。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及时就地抢救,抢救措施如下:(1)让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大脑血流量,减轻脑损伤。(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小儿略减,可缓解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min皮下或静注0.5ml肾上腺素(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1次,同时静推地塞米松5~10mg,以减轻炎症对血管造成的损害。必要时,也可肌注异丙嗪25mg或其他抗组胺药。(3)经上处理后仍无好转,应立即大量补液增加血容量,同时使用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吸氧,人工呼吸等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

3小结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新药的开发越来越快,临床用药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飞速增长,但人们对药物大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小病”就自己进药店购买使用,这就给合理安全用药带来极大隐患。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更增加了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所以我们应多了解用药的一般知识,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一定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药物范文篇3

【关键词】景岳新方八阵熟地当归甘草人参

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家,其用药特色前人已论述很多,但是从药物应用频次的角度着手分析,还很少见。鉴于此,笔者借助计算机统计技术,对景岳《新方八阵》的常用药物作如下分析。

综观景岳《新方八阵》,共载新方186首,分为八个阵。其中内服方161首,外用方25首。因外服方中有的方如“百草煎”无法知道其确切的药物组成;有的方如“鹅掌风四方”则是方中附方,制用时又添加辅药辅料。因此笔者对新方用药的频次统计以内服方为对象。对于所分析药物的功效分类则是以《中华本草》中对药物的功效分类为依据的。

《新方八阵》161首内服方共用到药物158种,总的用药频次为1042次,其中补益药453次、利水渗湿药92次、理气药91次、温里药88次、清热药83次、解表药53次、化痰止咳平喘药34次、活血化瘀药29次。应用频次更低的依次是收涩药、化湿药、安神药、驱虫药、消食药、凉血止血药、解毒杀虫药、平肝息风药、泻下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和开窍药。在景岳新方用到的药物中,没有1味是现代临床常用的祛风湿类药,通常用的平肝息风药,景岳也仅用过牡蛎和僵蚕,且都只用了1次。活血化瘀药景岳用的频次也很低,最高的牛膝也仅有13次,其次川芎7次,红花、丹参各2次,桃仁、三棱、莪术各1次。景岳的这种用药习惯,除了受其学术思想影响外,可能与他临证经常遇到的病种也有一定关系。

在用到的158种药物中,补益药应用频次最高,占总用药频次的43.5%。其中,补气补阳药和补阴补血药频次大致相当,为242∶211,说明其组方用药是基于“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认识。而补气补阳药的频次略高于补阴补血药,则恰好体现了他生理上重视阳气,治疗上强调温补的学术特点。

新方八阵涉及的158种药物,应用频次排在前三位的是甘草(87次)、当归(57次)和熟地(49次)。人参应用频次也较高,计33次,而且被景岳称为“治世之良相”[1]1152~1153。分析如下。

甘草

新方八阵药物应用频次最高的是甘草,计有87首。因阵有16方,补阵和热阵各18方,散阵13方,和阵10方,寒阵7方,固阵5方,惟攻阵没有用甘草。

景岳认为甘草味甘气平,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生者性凉,炙者性温,可升可降,善于解毒。因此,景岳用甘草主要用其补中益气、补阴疗虚、清热解毒和调和诸药几方面。

甘草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景岳常用炙甘草与人参、白术等配伍,加强补气之功,与山药、五味子等配伍益气固脱。有特点的是景岳还常用甘草与熟地、当归等配伍,治疗阴虚,这是对甘草补益作用的发挥,也是景岳阴阳互济思想的体现。甘草生用有清热解毒作用,景岳常用它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解毒消痈。此外,景岳认为甘草与下药配伍则缓其速,因此在八阵之中唯独攻阵诸方不用甘草。

当归

新方八阵中有57首内服方用到当归,应用频次甚至高于熟地。八阵之中只有攻阵没用当归,在其余七阵中,因阵用当归有25方,补阵14方,热阵和散阵各7方,寒阵2方,和阵和固阵各1方。

景岳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能补血,气轻而辛,又能行血”[1],“为血中之气药”[1]1546。景岳用当归主要取其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和养营解表。在活血中又可分为活血调经和活血止痛两个分支。当归“佐之以补则补”[1]1546,“佐之以攻则通”[1],是其特性。营虚而表不解者,常配以柴胡、葛根解表。血滞致痢者,则恃当归为行血泻痢之要药。

景岳用当归也有禁忌,认为其气辛而能动血,故阴中火盛者慎用,当归性滑善行大便,故大便溏泻不固者也应避忌。

对当归各个部分的功效差异,景岳认为,当归头擅止血上行,当归身擅养血中守,当归尾擅破血下流,全当归活血而不走。但综观八阵之方,惟两首方写了当归的用药部位,六味回阳饮配当归身养血固脱,连翘归尾煎配归尾破血以消毒火。

熟地

景岳擅长用熟地,人称“张熟地”(《会稽县志》)。新方八阵共有49首内服方用到熟地,应用频次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只有攻阵没有用到。其中补阵应用的频次最高,有22方,其次为因阵11方,热阵7方,寒阵4方,散阵和固阵各2方,和阵1方。

熟地属补血药。景岳认为“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于多血之脏为最重要”[1]1541~1542。除了补血作用外,景岳认为其还有补阴的作用。熟地“产于中州沃土之乡,得土气之最厚”,“禀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1]1541~1542。

景岳主要将熟地用于补血和滋肾补阴两个方面。补血常与当归配伍;若血虚而兼气虚者,常与人参配伍;滋肾补阴常与枸杞、山茱萸等配伍。

分析熟地在七个阵中的应用情况可以看出,景岳用熟地最多的还是取其滋肾补阴之功。他说:“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1]而景岳用熟地最玄妙之处在于,用熟地配伍散剂(如柴胡)则发汗,即求汗于血也,用熟地配伍温剂(如附子)则回阳,即生气于精也。

一般医家多畏熟地滞腻,不敢多用,或者用时每兼渗利。而景岳认为,补阴之法不宜渗,因此他所创制的左归丸等补阴之剂,均不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品。景岳不惧熟地之滞腻,在散阵、寒阵之中也常大胆应用,而且认为“熟地非多,难以奏效”[1],有时汤剂用量多则二三两,都每每收到良效,这也是其应用熟地不同于常人之处。

另外,景岳用熟地不主张炮制,他认为“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1],如果用姜汁、砂仁或酒掺杂其中,恰是散乱熟地静重之性,可谓画蛇添足。

人参

新方八阵中有5个阵33首方用到了人参,热阵12方,补阵10方,因阵6方,固阵3方,散阵2方。

景岳认为人参“气虚血虚俱能补”[1]1535,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1]1535,“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1]1535。这里说人参能补血,为一般医家所罕言。人参补气包括补气回阳、补中健脾、补气解表、托里排毒和补气固肾五个方面。

凡气虚所致的元阳虚脱等证,景岳常与附子配伍;脾胃气虚所致的食少便溏等证,常与茯苓、白术等配伍;因气虚所致外感邪气不解者,常与柴胡、葛根等配伍;气虚所致的久泄滑脱,常与五味子配伍。血虚之证,常用人参与熟地、当归等配伍,取其补气生精血之意。

景岳认为,阴虚用人参一定要辨清阴阳虚实。阴虚而火不盛者,宜用人参为君;阴虚而火稍盛者,适当佐用人参;阴虚而火大盛者,则需禁用人参。其对人参应用上的发挥,在临证颇有参考价值。

药物范文篇4

[关键词]曲妥珠单抗;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乳腺癌;Her-2基因突变阳性

1曲妥珠单抗药物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及特点

曲妥珠单抗:它是首个以Her-2作为靶点的一种重组DNA衍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化学分子式:C10H14N6O5,分子量:298.25536,其化学活性成分是曲妥珠单抗,为白色至淡黄色冻干粉末剂。对其采取稀释的方法配制成无色或淡淡黄色澄清或微乳光颜色的溶液,溶液制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配置完毕的溶液可以使用好多次,保证其浓度为21mg/mL,pH值约为6.0。已经配备结束的溶液超过28天后不能应用果断丢弃,禁止继续应用。供给乳腺癌患者静脉输注时应用,切记一定禁止静脉推注或静脉快速注射防止出现危险。输注前临床医护人员也应先目测观察有无颗粒产生和变色点异常现象。在输液过程中对于有自觉不适症状的乳腺癌患者应及时前去询问患者给予调缓输注输液速度的同时也应格外留意这类患者,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后果。另外这一靶向药物在配伍时还应注意使用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袋未观察到本品失效。不能拿5%的葡萄糖溶液来配伍,因为其可致使蛋白发生聚集反应。在稀释液中其含有1.1%苯甲醇的20mL灭菌注射用水(以下称稀释液)。溶剂为:灭菌注射用水,包含1.1%苯乙醇作为防腐剂,均为无色液体。其赋形剂包括:L-盐酸组氨酸,L-组氨酸,a,a-双羧海藻糖,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20。其次,曲妥珠单抗它是在无菌培养基中的哺乳动物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所产生的,在这一个过程中包括特定的杀灭病毒和消灭去除这两步操作步骤[1]。研究人员们在这一处理阶段过程中分别用的是亲和色谱法以及离子相互交换两种方法。

2曲妥珠单抗药物化学药理作用

本药品主要适应症为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时针对于患者已在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并采取蒽环类化学治疗药辅佐化疗和行放射治疗之后的单药辅助治疗,或者说是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环磷酰胺两种药物相结合的化学治疗方案然后后续添加本品和白蛋白紫杉醇组合连结起来辅助更好的为患者治疗。另外,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时作为单一药物治疗该患者在继往治疗过程中已经接受过一个或者多种化学治疗方案的转移性乳腺癌。在应用本药品治疗前,一定要进行Her-2检测,因为Her-2基因突变阳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靶点,通过静脉输注给药。对于乳腺癌患者依然选择21天一周期的用药策略,初始采用剂量为8mg/kg,随后按6mg/kg,轮回期限为21天。后续继续重复6mg/kg,患者在接受用药时临床医生工作者应严格将输注时间掌握在90分钟为宜。另外如果患者在第一次用药时无不良反应发生那么在以后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可以将输注时间掌握在30分钟。考虑到曲妥珠单抗具有心脏毒性副作用,建议在准备给患者应用前告知乳腺癌患者先行心脏彩超检查观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动态密切监测[2]。当心脏彩超检查完毕提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对于还未进行治疗前绝对值下降≧16%时,停止使用本药品至少4周,并且嘱咐患者每4个星期前往门诊做心脏彩超一次,确保乳腺癌患者在积极接受治疗过程的同时保证其安全性。

3曲妥珠单抗药物化学作用机制

曲妥珠单抗该化学药物,它是人类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可通过结合细胞外的Her-2邻膜表面部位来激活一系列的信号传达通路,进而抑制Her-2依赖性恶性肿瘤细胞的增长繁殖与生存存活,减少正常免疫细胞的凋亡以进一步维持人体免疫调节平衡[3]。Her-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EGFR,也称为Erbb)的成员,位于17q21的c-erbB2基因编码的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一种跨膜糖蛋白。Erbb受体是发育中的胚胎和成体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重要介质,它们不恰当的激活导致乳腺癌的发展与其严重程度息息相关,Her-2的固定构象,类似于配体激活状态,并显示Her-2在没有直接配体的情况下与其他Erbb受体相互作用捆绑。Erbb受体由约630个氨基酸组成的胞外区域组成,包含4个氨基酸结构域,分别为两个结构域单元的串联重复序列、一个膜跨区和一个胞质酪氨酸激酶[4]。配体与细胞外区结合,引起受体二聚化和细胞质激酶活化,进而导致下游信号通路的自体磷酸化和启动。当配基与相应受体相结合表达后,酪氨酸激酶也就可能被同源或不同源二聚体来诱导激活发生作用。HER2受体的胞外部位其他受体格外有所不同,前者有一种类似配基处于活跃状态的一种结构形象,在配基基因损伤缺陷的情况下允许其形成二聚体,当受体一旦被启动,信号传导通路一系列级联反应就可促进肿瘤细胞的长大和提高其存活。曲妥珠单抗靶向药正因本身带有的抗原具有这种可以特异性相结合的着位点,可与Her-2受体的胞外近膜区域结合,从而防止胞内酪氨酸激酶产生活化。其机制主要是通过阻碍Her-2受体二聚体的形成、受体通过内部消化作用被破坏增多、抑制胞外部位的脱落而完成。再者,激活自身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效应,杀灭肿瘤细胞抑制其活动。另外,本品还可通过下调血管内生长因子,抑制乳腺癌恶性肿瘤内组织血管及细胞的倍数生长。

4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基因突变阳性乳腺癌临床应用

乳腺癌是现阶段女性同胞中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目前世界癌症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现在被认为是一种多种拥有属性的疾病,包括各种生物因素和相关的临床结果。肿瘤细胞中是否有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激素受体表达决定了治疗过程和预后[5]。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乳腺癌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预后并不可观,并且更有可能转移[6]。就目前来看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被认为是一种侵袭性亚型的癌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较差的结果,但Her-2靶向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治疗选择。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药物是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针对Her-2胞外区域的不同区域。在第三阶段试验中,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的联合使用,与曲妥珠单抗、安慰剂和多西他赛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18.7个月,95%CI,17~22)有了显著改善(12.4个月,10~14;危害率[HR],0.69;95%CI,0.59~0.81)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中位生存期(57.1个月vs40.8个月;HR,0.69;0.58~0.82),无化疗或生物治疗[7]。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可以使用抗体药物结合物(ADC)曲妥珠单抗(T-dm1)进行治疗,这是标准的二线治疗[8]。T-dm1包含3.0~3.6分子的曲妥珠单抗,一种微管抑制剂,通过不分裂的硫醚连接剂与曲妥珠单抗结合[9]。T-dm1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作为二线治疗或以后的两个三期临床试验进行了测试[10]。在关键的emilia试验中,与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和卡培他滨联合用药相比,T-dm1能显著改善局部晚期Her-2阳性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mPFS(9.6个月vs6.4个月;HR,0.65;95%CI,0.55~0.77;p<0.001)和MOS(30.9个月vs25.1个月;HR,0.68;0.55~0.85;p<0.001),并且无新增的不良反应出现。这均证明了与继续单抗治疗相比,双抗联用可在二线治疗中有更大的获益。研究发现,Her-2这一基本信号通路的启动可抑制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水平,它在降低表达水平的同时反而增加雌激素受体(ER)的磷酸化作用,即使在缺乏雌激素存在的情况下仍可继续运转;而Her-2另一种介导雌激素受体(ER)信号通路激活的方式则是在干扰雌激素受体(ER)与其共抑制子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同时招募雌激素受体(ER)的共激活子,从而达到激活ER介导的转录通路的目的[11]。在细胞水平的研究中,学者们将Her-2靶向阻滞剂转染于对三苯氧胺抵抗的人体中与机体共存的乳腺癌恶性细胞,发现这种内分泌抵抗作用得到了翻转,因此从而证明了Her-2这一传导通路在乳腺癌细胞产生内分泌耐药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12]。由此可见,不仅是Her-2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诱发形成内分泌的耐药,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ER)同样可通过下游信号通路增加Her-2的抗药性。之所以给予采用内分泌药物支持治疗对于身患Her-2分子分型基因突变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是因为雌激素受体(ER)信号传导路径与Her-2基因突变阳性这一条信号途径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作用关系。而且至关重要的是,如果研究者们恰在相同统一时间内同时阻断并扰乱雌激素受体(ER)与Her-2相关的信号途径,那么就极有可能足以将内分泌的药物治疗所造成产生的耐药特性给完美克服[13]。在现如今的临床医生实际工作当中习惯于采用组合药物的方式给予乳腺癌人群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案。比如说将芳香化酶抑制剂与曲妥珠单抗靶向药联合采纳起来治疗Her-2基因突变阳性晚期乳腺癌,经研究数据表明,来曲唑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基因突变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总有效率为26%,临床收益率为52%;另外,研究人员表示在给予两组患者曲妥珠单抗联合阿那曲唑片与单用阿那曲唑片治疗后,两种药物相结合治疗组的临床总获益率对于单用一种药物治疗组更具有略胜一筹的效果。临床上就目前那些已经明确确诊诊断为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以曲妥珠单为首要基础的外加联合化学辅助治疗手段无疑依旧是现临床工作人员们常常选择的治疗方案。第二种治疗Her-2基因突变阳性乳腺癌的单克隆抗体,帕妥珠单抗,其关键点在于对于控制并阻碍Her-2基因突变阳性和Her-2基因突变强阳性发生不同源二聚体化发挥出了较强的优势性,并且其与曲妥珠单抗之间相互掺和来弥补各对方的不足,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可进一步产生更有效更强大的双重抑制作用扩大两者之间共同的优势从而使其对患者的益处发挥到极致。然而对于患者来说更为可观的一点是因为帕妥珠单抗的分子结构相对于曲妥珠单抗来讲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其由于分子结构渺小的缘故这就使得可以突破血-脑屏障进行自由顺利出入,因此对于那些晚期女性乳腺癌且已有脑转移伴随症状的患者来说是一福音,常常是临床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第一选择靶向治疗化学药物。另外针对于那些及早发现早期就确诊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帕妥珠单抗仍然备受欢迎选择此药给予适当处置同样获得了良好一致的评价。研究发现,对于在早期就确诊的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乳腺癌女性患者,在确保安全下选择曲妥珠单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佐帕妥珠单抗靶向药临床疗效明显高于曲妥珠单抗靶向药物自身或者说曲妥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的临床疗效,然而在积极配合临床医生接受治疗的患者即使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也不至于令人过于紧张担忧,整体治疗效果可见显著。再者当乳腺癌患者只是单纯确诊诊断乳腺癌而还未发生伴随其他部位的转移比如脑转移时,那么及早给予应用帕妥珠单抗这一靶向药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断其向中枢神经的蔓延进展,不仅更加显著的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拥有更长远的生存期限来维持家庭的完整,同时也使患者拥有更好的心态去接受挑战并在抗癌路上走的更远[14]。经结果证实,在不论期别的早晚在自身伴有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帕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相辅相成强强联合治疗方案越来越彰显着不可逾越的一线地位。

5小结

药物范文篇5

[关键词]曲妥珠单抗;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乳腺癌;Her-2基因突变阳性

1曲妥珠单抗药物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及特点

曲妥珠单抗:它是首个以Her-2作为靶点的一种重组DNA衍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化学分子式:C10H14N6O5,分子量:298.25536,其化学活性成分是曲妥珠单抗,为白色至淡黄色冻干粉末剂。对其采取稀释的方法配制成无色或淡淡黄色澄清或微乳光颜色的溶液,溶液制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配置完毕的溶液可以使用好多次,保证其浓度为21mg/mL,pH值约为6.0。已经配备结束的溶液超过28天后不能应用果断丢弃,禁止继续应用。供给乳腺癌患者静脉输注时应用,切记一定禁止静脉推注或静脉快速注射防止出现危险。输注前临床医护人员也应先目测观察有无颗粒产生和变色点异常现象。在输液过程中对于有自觉不适症状的乳腺癌患者应及时前去询问患者给予调缓输注输液速度的同时也应格外留意这类患者,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后果。另外这一靶向药物在配伍时还应注意使用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袋未观察到本品失效。不能拿5%的葡萄糖溶液来配伍,因为其可致使蛋白发生聚集反应。在稀释液中其含有1.1%苯甲醇的20mL灭菌注射用水(以下称稀释液)。溶剂为:灭菌注射用水,包含1.1%苯乙醇作为防腐剂,均为无色液体。其赋形剂包括:L-盐酸组氨酸,L-组氨酸,a,a-双羧海藻糖,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20。其次,曲妥珠单抗它是在无菌培养基中的哺乳动物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所产生的,在这一个过程中包括特定的杀灭病毒和消灭去除这两步操作步骤[1]。研究人员们在这一处理阶段过程中分别用的是亲和色谱法以及离子相互交换两种方法。

2曲妥珠单抗药物化学药理作用

本药品主要适应症为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时针对于患者已在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并采取蒽环类化学治疗药辅佐化疗和行放射治疗之后的单药辅助治疗,或者说是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环磷酰胺两种药物相结合的化学治疗方案然后后续添加本品和白蛋白紫杉醇组合连结起来辅助更好的为患者治疗。另外,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时作为单一药物治疗该患者在继往治疗过程中已经接受过一个或者多种化学治疗方案的转移性乳腺癌。在应用本药品治疗前,一定要进行Her-2检测,因为Her-2基因突变阳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靶点,通过静脉输注给药。对于乳腺癌患者依然选择21天一周期的用药策略,初始采用剂量为8mg/kg,随后按6mg/kg,轮回期限为21天。后续继续重复6mg/kg,患者在接受用药时临床医生工作者应严格将输注时间掌握在90分钟为宜。另外如果患者在第一次用药时无不良反应发生那么在以后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可以将输注时间掌握在30分钟。考虑到曲妥珠单抗具有心脏毒性副作用,建议在准备给患者应用前告知乳腺癌患者先行心脏彩超检查观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动态密切监测[2]。当心脏彩超检查完毕提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对于还未进行治疗前绝对值下降≧16%时,停止使用本药品至少4周,并且嘱咐患者每4个星期前往门诊做心脏彩超一次,确保乳腺癌患者在积极接受治疗过程的同时保证其安全性。

3曲妥珠单抗药物化学作用机制

曲妥珠单抗该化学药物,它是人类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可通过结合细胞外的Her-2邻膜表面部位来激活一系列的信号传达通路,进而抑制Her-2依赖性恶性肿瘤细胞的增长繁殖与生存存活,减少正常免疫细胞的凋亡以进一步维持人体免疫调节平衡[3]。Her-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EGFR,也称为Erbb)的成员,位于17q21的c-erbB2基因编码的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一种跨膜糖蛋白。Erbb受体是发育中的胚胎和成体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重要介质,它们不恰当的激活导致乳腺癌的发展与其严重程度息息相关,Her-2的固定构象,类似于配体激活状态,并显示Her-2在没有直接配体的情况下与其他Erbb受体相互作用捆绑。Erbb受体由约630个氨基酸组成的胞外区域组成,包含4个氨基酸结构域,分别为两个结构域单元的串联重复序列、一个膜跨区和一个胞质酪氨酸激酶[4]。配体与细胞外区结合,引起受体二聚化和细胞质激酶活化,进而导致下游信号通路的自体磷酸化和启动。当配基与相应受体相结合表达后,酪氨酸激酶也就可能被同源或不同源二聚体来诱导激活发生作用。HER2受体的胞外部位其他受体格外有所不同,前者有一种类似配基处于活跃状态的一种结构形象,在配基基因损伤缺陷的情况下允许其形成二聚体,当受体一旦被启动,信号传导通路一系列级联反应就可促进肿瘤细胞的长大和提高其存活。曲妥珠单抗靶向药正因本身带有的抗原具有这种可以特异性相结合的着位点,可与Her-2受体的胞外近膜区域结合,从而防止胞内酪氨酸激酶产生活化。其机制主要是通过阻碍Her-2受体二聚体的形成、受体通过内部消化作用被破坏增多、抑制胞外部位的脱落而完成。再者,激活自身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效应,杀灭肿瘤细胞抑制其活动。另外,本品还可通过下调血管内生长因子,抑制乳腺癌恶性肿瘤内组织血管及细胞的倍数生长。

4曲妥珠单抗治疗

Her-2基因突变阳性乳腺癌临床应用乳腺癌是现阶段女性同胞中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目前世界癌症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现在被认为是一种多种拥有属性的疾病,包括各种生物因素和相关的临床结果。肿瘤细胞中是否有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激素受体表达决定了治疗过程和预后[5]。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乳腺癌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预后并不可观,并且更有可能转移[6]。就目前来看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被认为是一种侵袭性亚型的癌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较差的结果,但Her-2靶向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治疗选择。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药物是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针对Her-2胞外区域的不同区域。在第三阶段试验中,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的联合使用,与曲妥珠单抗、安慰剂和多西他赛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18.7个月,95%CI,17~22)有了显著改善(12.4个月,10~14;危害率[HR],0.69;95%CI,0.59~0.81)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中位生存期(57.1个月vs40.8个月;HR,0.69;0.58~0.82),无化疗或生物治疗[7]。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可以使用抗体药物结合物(ADC)曲妥珠单抗(T-dm1)进行治疗,这是标准的二线治疗[8]。T-dm1包含3.0~3.6分子的曲妥珠单抗,一种微管抑制剂,通过不分裂的硫醚连接剂与曲妥珠单抗结合[9]。T-dm1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作为二线治疗或以后的两个三期临床试验进行了测试[10]。在关键的emilia试验中,与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和卡培他滨联合用药相比,T-dm1能显著改善局部晚期Her-2阳性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mPFS(9.6个月vs6.4个月;HR,0.65;95%CI,0.55~0.77;p<0.001)和MOS(30.9个月vs25.1个月;HR,0.68;0.55~0.85;p<0.001),并且无新增的不良反应出现。这均证明了与继续单抗治疗相比,双抗联用可在二线治疗中有更大的获益。研究发现,Her-2这一基本信号通路的启动可抑制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水平,它在降低表达水平的同时反而增加雌激素受体(ER)的磷酸化作用,即使在缺乏雌激素存在的情况下仍可继续运转;而Her-2另一种介导雌激素受体(ER)信号通路激活的方式则是在干扰雌激素受体(ER)与其共抑制子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同时招募雌激素受体(ER)的共激活子,从而达到激活ER介导的转录通路的目的[11]。在细胞水平的研究中,学者们将Her-2靶向阻滞剂转染于对三苯氧胺抵抗的人体中与机体共存的乳腺癌恶性细胞,发现这种内分泌抵抗作用得到了翻转,因此从而证明了Her-2这一传导通路在乳腺癌细胞产生内分泌耐药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12]。由此可见,不仅是Her-2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诱发形成内分泌的耐药,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ER)同样可通过下游信号通路增加Her-2的抗药性。之所以给予采用内分泌药物支持治疗对于身患Her-2分子分型基因突变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是因为雌激素受体(ER)信号传导路径与Her-2基因突变阳性这一条信号途径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作用关系。而且至关重要的是,如果研究者们恰在相同统一时间内同时阻断并扰乱雌激素受体(ER)与Her-2相关的信号途径,那么就极有可能足以将内分泌的药物治疗所造成产生的耐药特性给完美克服[13]。在现如今的临床医生实际工作当中习惯于采用组合药物的方式给予乳腺癌人群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案。比如说将芳香化酶抑制剂与曲妥珠单抗靶向药联合采纳起来治疗Her-2基因突变阳性晚期乳腺癌,经研究数据表明,来曲唑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基因突变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总有效率为26%,临床收益率为52%;另外,研究人员表示在给予两组患者曲妥珠单抗联合阿那曲唑片与单用阿那曲唑片治疗后,两种药物相结合治疗组的临床总获益率对于单用一种药物治疗组更具有略胜一筹的效果。临床上就目前那些已经明确确诊诊断为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以曲妥珠单为首要基础的外加联合化学辅助治疗手段无疑依旧是现临床工作人员们常常选择的治疗方案。第二种治疗Her-2基因突变阳性乳腺癌的单克隆抗体,帕妥珠单抗,其关键点在于对于控制并阻碍Her-2基因突变阳性和Her-2基因突变强阳性发生不同源二聚体化发挥出了较强的优势性,并且其与曲妥珠单抗之间相互掺和来弥补各对方的不足,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可进一步产生更有效更强大的双重抑制作用扩大两者之间共同的优势从而使其对患者的益处发挥到极致。然而对于患者来说更为可观的一点是因为帕妥珠单抗的分子结构相对于曲妥珠单抗来讲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其由于分子结构渺小的缘故这就使得可以突破血-脑屏障进行自由顺利出入,因此对于那些晚期女性乳腺癌且已有脑转移伴随症状的患者来说是一福音,常常是临床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第一选择靶向治疗化学药物。另外针对于那些及早发现早期就确诊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帕妥珠单抗仍然备受欢迎选择此药给予适当处置同样获得了良好一致的评价。研究发现,对于在早期就确诊的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乳腺癌女性患者,在确保安全下选择曲妥珠单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佐帕妥珠单抗靶向药临床疗效明显高于曲妥珠单抗靶向药物自身或者说曲妥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的临床疗效,然而在积极配合临床医生接受治疗的患者即使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也不至于令人过于紧张担忧,整体治疗效果可见显著。再者当乳腺癌患者只是单纯确诊诊断乳腺癌而还未发生伴随其他部位的转移比如脑转移时,那么及早给予应用帕妥珠单抗这一靶向药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断其向中枢神经的蔓延进展,不仅更加显著的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拥有更长远的生存期限来维持家庭的完整,同时也使患者拥有更好的心态去接受挑战并在抗癌路上走的更远[14]。经结果证实,在不论期别的早晚在自身伴有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帕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相辅相成强强联合治疗方案越来越彰显着不可逾越的一线地位。

5小结

药物范文篇6

本文作者:孙美珍何倩工作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

因此,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开展药物咨询以后,一方面患者用药的疑虑可直接面向药师咨询,药师可根据患者的咨询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指导。这种药师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既普及了药学知识,使患者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服药方法,也有利于提高药师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得到患者用药的反馈信息(如药品不良反应和质量),还能促进药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解答患者用药咨询咨询内容:药品名称、适应证、用法、用量、药品不良反应、毒副作用、药品的批号和有效期、药品价格、是否进入医保目录等。根据不同患者用药情况和要求进行解答咨询内容:①讲明服药的注意事项。②老人与儿童正确的用药方法。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谨慎用药问题。④叮嘱患者务必遵照医嘱用药,不能随便减少或增加药量,不能随便使用代用药或停服药物。⑤药物与食物的关系。⑥如何妥善保管家庭备用药品。向医师宣传用药知识采用"药讯"等方式,介绍正确用药方法,用不同形式和方法与医师取得联系,及时沟通,内容包括多方面:新药介绍、老药新用、抗生素选择与联用、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以及合理用药信息等。如某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不退,白细胞计数高,有青霉素过敏史,痰培养结果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钠高度敏感,开始选用头孢哌酮,皮试结果呈阳性,后改用左氧氟沙星等治疗皆效果不佳,药师详细了解患者情况之后,建议试用与头孢哌酮侧链化学结构差异大的头孢曲松钠(罗氏芬)配成浓度为500μg/ml的稀释液进行皮试,结果呈阴性。在医护人员密切监护下缓慢静滴,未发现有过敏反应。用药3日后热退。尽管用头孢曲松钠对该患者治疗存在一定风险,但由于患者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不敏感,通过药师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头孢曲松钠与头孢哌酮的侧链结构差异较大[2]。由于每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抗原决定簇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单凭某一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试阳性结果就简单地停止应用所有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将使患者失去合理用药和及时治疗的机会。解答护士用药咨询如临床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多巴胺20mg+呋塞米20mg静滴过程中,出现黑色沉淀。药师解释如下:盐酸多巴胺是一种酸性物质,其分子带有两个游离的酚羟基,易被氧化为醌类,最后形成黑色聚合物[3],在碱性条件下更为明显。呋塞米注射液呈碱性,与盐酸多巴胺配伍后溶液呈碱性,使多巴胺氧化而形成黑色聚合物。为保证用药安全,建议临床用多巴胺时,不要与呋塞米配伍使用,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指导公众用药药师在减肥、补钙、补充营养、高血压、肩周炎、风湿病等方面给予科学的用药指导,避免受虚假广告的影响。通过药物咨询,可发现处方中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避免重复用药。本院门诊病人常同时就诊几个科,发现病人同时所用药物,常出现药物配伍不当的情况,有时两个科的医师处方会出现同类抗生素或作用相抵抗的抗生素,对上述情况,药师给予纠正。通过药物咨询,使病人正确认识药物的剂量、疗程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性。慢性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均通过咨询受益。通过咨询,可发现或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向临床反馈。如服用甲硝唑的患者,同时饮用较大量的酒后,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等,均及时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通过咨询,能发现病人与医师不配合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如药品包装特殊造成病人使用困难;药瓶标贴所注明的药物用法时过于专业化而使病人不理解;又如用药方案复杂,造成病人记错用药方法或病人不了解药物使用中的注意点等。药师均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业务的扩大和改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剂科主动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建设的需要。临床药学在本院还处在尝试阶段,要想真正把此项工作做好,还必须加强同临床医护人员的联系,相互信任与合作,添置必要的书籍与软件、门诊用药咨询系统等。

药物范文篇7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药科技促进政策医药行业作为高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而国外纷纷出台了促进本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法律与法规,如美国的《国家创新法》、欧盟的《建设创新型欧洲》、日本的《医药、医疗器械创新5年战略规划》、英国的《英国研究与发展国际合作战略》、德国的《高技术战略》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颁发了多项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引导政策,2009年的新医改政策更加重视医药科技创新活动与广大群众用药的安全问题。从1999年开始,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与医药产业研发活动的法律与政策,如《医药科学技术政策(2002~2010年)》《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为促进药品上市前研发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倡导“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在国际和国家科技促进政策的宏观环境下,大大激发了国内医药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国内外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分析

国外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欧美国家医药研发市场专业化分工程度比较高,这与政府提倡专业化分工服务市场和积极的科技引导政策密切相关。2004年3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表了《创新/停滞新医疗产品的关键路径上的挑战与机遇》白皮书,提出“核心路径计划”,呼吁通过全国的努力推进新药研发上的关键环节,改进研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工具。2009年,欧盟发起了一项创新药物研究计划,将在7年内出资10亿欧元,而大型制药公司则提供等值资助以提供人员和设备。该计划的最大目标即是预测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核心路径计划”类似。欧盟创新药物研究计划,其实质就是为欧盟创新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活动,以促进企业药物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加快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发展。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市场份额的一成以上,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多个领域,专业化分工需要加强合作的问题日益突出。英国良好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服务体系,促进了英国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的发展。目前已拥有270家生物技术中小企业,约占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的1/3,且在不断衍生。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分工的问题,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临近,对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可以为生物技术专业化公司提供管理、市场、法律、财务等服务;在集群的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内,具有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为生物技术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国内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医药研发活动是复杂的,不可能由单一的制药企业全部完成,客观上促成了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研发专业化的开展,制药企业不得不与众多临床研究服务组织(CRO)或者其他机构合作,并进行技术交易。国内外制药企业为了协调更多的CRO组织,尽量缩减信息传递等额外产生的成本,将更多地依赖于各种研发服务机构。目前,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药物上市前研究的服务市场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渗透力,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姚晨等[1]通过查阅ClinicalTrials.gov网站数据库登记的有关内容,以2007年5月8日前所登记注册临床试验的检索结果为分析数据,发现在中国由制药企业赞助的临床试验有97个,其中58个是国际多中心试验,外国制药企业让中国参与更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刘雪梅等[2]经过调查发现,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共注册94个试验,其中71个为各种基金资助。中国中心注册试验总数不多,但97%为非赢利性机构资助,商业机构资助仅占3%;目前在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ICTRP)首批一级注册中心注册的中国主持的临床试验383个,仅占5%(383/8102)。由此可见,基于国外跨国公司专业化服务市场的渗透,以及我国新医改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引导政策,我国药物上市前研究的服务市场有待推进和大力发展。

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问题

药物创新过程中分工的研究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3]在《对国民财富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中提出了分工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产业分工,是个人间分工与企业间分工的宏观表现。当前,新医改提出的医药科技引导政策目标,进一步强化了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分工进程。国内药物创新活动的加强,促进了药物研发专业化分工的出现,进而为药物上市前研究产业链出现奠定了基础。国内学者对医药创新系统性问题、协调合作和研发产业链构建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思路和成果与新医改政策目标相一致。金泉源等[4]认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研发队伍不稳定、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阮梅花等[5]认为,医药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机构、相关行业中的利益集团与行业中每个人、每个团队和组织加强合作。郭宗儒[6]提出了药物研发中的模拟创新,即研制药物的作用靶标是已知的,由于首创性药物未必充分优化,为模拟创新留有研发的空间,为上市前产业分工提供了思路。解育静[7]提到国内创新药物的来源地有3个方面,科研单位与制药企业合作,由制药企业出资,科研单位研究,共同报批新药。张晓兰[8]认为,我国新药研发需经历“三重门”,新药研发的主体是企业,从研发到产业化是企业发展的思路。蒋毅等[9]认为,我国应加强政府监管的规范性,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任正华等[10]探讨了专业化分工对于创新药物研发的意义,并提出了以产业链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创新药物研发模式。区域医药研发分工水平和收益不同区域医药研发分工水平的深入发展,是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方向相一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为了保证全国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实施,实行计划手段,一方面压低原辅料价格,另一方面抬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西部低廉的原辅料流向东部,导致了区域经济的收益分配不合理。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发展战略,强化了东西部的产业分工,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上的中西部市场主体主要提供原辅料,而东部的分工主体则主要侧重于技术研发与最终产品提供,这使得医药制造业分工主体在分工水平和收益分配上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虽然近年来政府提出发展中西部、开发大西北、振兴东北等宏观经济政策,但业已形成的医药制造业分工水平和收益分配不同的局面,使得东西区域药物创新水平迥异。基于新医改背景,实现药物上市前研发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由药物研发专业程度较高的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是减少东西部药物创新水平差异的有效举措。在国际医药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通过国际医药创新分工,各国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节约成本,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国际化。近年来,一种新药全球平均研发成本由过去的5亿美元上升至12亿美元,为降低成本,许多欧美制药企业纷纷把新药开发中的非核心部分剥离出来,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中国因为相关人才密集、成本低廉,成为外资企业首选地之一。据专家介绍,一方面,中国拥有大批高素质且工资低的科研人员,一个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国内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每年薪水大约为8000~10000美元,不及美国的1/4;另一方面,原材料、能源和其他配套设施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中国的药品研发成本约为美国的一半。因此,国际制药巨头们都将新药研发的非核心部分交予我国外包研发组织或制药企业来完成,真正核心业务仍集中在自己企业内部完成。要扭转我国制药企业在研发产业链上的被动局面,积极促进我国药物上市前研发产业发展,为我国药物创新活动添加活力。我国药物研发分工协作体系薄弱我国医药研发分工协作体系薄弱,主要表现为医药制造业内创新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不足,以及支撑医药产业创新的创新服务体系薄弱。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不足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医药研发产业链条上的企业缺乏不顾内部资源与要素禀赋优势,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缺乏与技术相匹配的分工协作体系,使得医药研发产业重大药物创新领域难以取得突破;二是外资企业以合作或合资形式进入我国大陆地区,形成其内部固定的分工协作的上下游外资企业。虽然可使得被引进的外资企业在当地快速进入正常运作状态,但是其分工协作体系对当地企业而言相对封闭,对我国当地的企业医药创新活动关联十分有限,不能形成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目前我国支撑医药产业创新的创新促进体系薄弱。医药产业创新促进体系是由促进产业创新的要素交易平台、创新中介服务系统以及政策支持体系等构成。产业创新促进体系是产业分工深化的产物,由于产业分工发展较为深入,这一体系将对产业创新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虽然新医改提出科技创新的政策目标,但我国药物研发产业创新体系作为产业创新分工的组成部分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成果、资本要素、人力资本等的创新要素市场效率不高,不利于药物研发产业整体创新效率的提升。医药企业要充分抓住新医改政策的机遇,加强企业间药物研发的分工与协作。

药物范文篇8

1改革药分实验考试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以前的实验考核基本上都是全班在一个实验室做同一个实验内容,以实验结果作为主要评分指标.存在片面性。对实验理论考核有余.而对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考核不足.难以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高度重视和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对此.本课题一改往El实验考试的弊端.赋予药物分析实验考核以崭新的内容和含义.主要作用如下。

1.1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

改变过去那种把实验结果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做法.把基本操作考试、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使学生养成重视实验操作、尊重实验结果、规范实验报告的正确实验态度.在平时学习中重视实验课程.激发学习的自觉性。

1.2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通过尝试着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考核内容以抽签方式确定,内容不同等措施,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应用能力的范围更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操作技能。

2方法与结果

2.1内容安排

2.1.1分组

校内药学专业2009级药学大专班学生270名.分9组.3O人一组.每组30分钟考核

2.1.2抽签

三项考试内容(滴定、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打印成纸条.每项10张,每组学生随机抽取,抽到哪项考核哪项,并当场交实验报告。

2.1.3评分

每项考核有专门的打分表.针对该考核内容制定.操作占分70%报告占分30%。每位老师同时为5位同学打分。

2.2结果

抽取其中60人作成绩分析.以满分为100分计.最低分为55分最高分100分,平均成绩为93.65分,详见下表。

药物范文篇9

1临床资料

化疗药物外渗病例来源于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7~68岁,平均(49•51±6•24)岁。疾病类型:乳腺癌15例、食管癌12例、肺癌8例和其它肿瘤5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9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16例。

2原因分析

2•1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大,可以造成血管损伤,输液血管出现瘪陷、硬化,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等。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根据对血管损伤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坏死,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红霉素、长春酰胺和长春新碱等;第二类是刺激性药物,指化疗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路径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变态反应,如环磷酰胺、羟喜树碱等;第三类是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后不对组织产生不良反应〔2〕。同时,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导致化疗药物外渗,与输注药物的浓度、酸碱性和渗透性也存在相关性。

2•2患者因素

①频繁活动。患者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甚至烦躁,活动频繁,容易造成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药物外渗。②血管因素。肿瘤患者常需要多次化疗,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可导致血管壁变薄和弹性下降,容易造成药物从穿刺部位渗出。尤其是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退化,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加,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增加。

2•3技术因素

①血管选择不当。血管穿刺部位选择在关节或骨隆起部位,导致穿刺针固定不牢。选择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这些部位感觉迟钝,早期渗漏不易及时发现,容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出现肌腱挛缩〔3〕。选择血管较细,药物刺激后血管收缩,血管内壁压力增加,导致药物外渗〔4〕。②静脉穿刺技术不够熟练。护理操作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一次性穿刺成功,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穿刺时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或针尖斜面未能完全进入血管腔,导致药液渗漏皮下组织。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多次输液选择同一部位,认为造成血管损伤。

3护理干预

3•1加强化疗宣教

化疗前,责任护士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态和对化疗知识的需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讲解化疗的目的、化疗药物作用的机理和毒副反应,尤其是药物外渗导致的严重后果。其次,教育患者化疗药物输注期间,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如输液时尽量减少活动的机会,化疗前准备好方便袋或痰盂,便于呕吐时使用,减少去卫生间的机会,切勿压迫输液肢体,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最后,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如注射部位不适等,尽早发现,及时报告。

3•2加强病房巡视

教育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并正确认识到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的严重后果,加强化疗期间的病房巡视。我们每15~20min巡视一次,主要观察患者穿刺是否疼痛、水肿和药物外渗,以及输液血管有无苍白、发红等。其次,做好交接班,详细交接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液时间、输液通畅和患者有无不适症状等情况。

3•3提高专业技能

①合理选择血管。静脉化疗宜选择皮下组织丰富,血管固定,管腔大,中心静脉血流快的血管,可迅速降低液体的渗透压,保护血管的完整性〔5〕。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静脉使用计划,让静脉有修复时间,降低血管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血管。②提高穿刺技术。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如果穿刺失败,要更换血管,从而有效避免药物从前一次穿刺部位渗出;患者血管脆性如果较大,使用力度要小,针与皮肤成15~25°夹角,缓慢平行进针。③减少血管壁机械损伤。对于呕吐频繁的患者,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防止针头脱出造成药物外渗;拔针时应先拔出针头,再用干棉签按压,可以避免针头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按医嘱正确配药,等药物完全溶解后再使用,可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

药物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分别以“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最小成本分析”和“河北”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90年1月至2014年12月相关资料,并且剔除重复发表和与文章实际内容不符的文献,最终筛选出河北省内学者发表的有关药物经济学的文献78篇。

1.2研究方法

运用Excel办公软件,将78篇文献资料按“文献数量”“第1作者分布特征”“文献研究主题”“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进行分类,并逐篇分析。其中文献研究主题一般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其他研究,而药物经济学常用的评价方法为成本-效果分析法、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

2结果

2.1文献数量

据统计,河北省内学者有关药物经济学的文献发表数量总共78篇,其中在2007—2011年间药物经济学文献发表数量最多,见表1。

2.2作者分布特征

2.2.1作者区域分布特征

作者分布地区石家庄36篇,占46.1%;唐山和邢台各8篇,分别占10.3%;保定7篇,占9.0%;廊坊5篇,占6.4%;邯郸和承德各4篇,分别占5.1%;沧州3篇,占3.8%;秦皇岛、衡水及张家口各1篇,分别占1.3%。

2.2.2作者机构分布特征

第1作者分布机构在医疗机构的有61篇,占78.2%;高等院校11篇,占14.1%;药品监督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健院等机构共6篇,占7.7%。

2.3文献研究主题

1990—2014年河北省内药物经济学相关文献中,应用研究72篇,占92.3%;理论研究仅2篇,占2.6%;其他研究4篇,占5.1%。2.4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评价1990—2014年,河北省内有关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文献总46篇;其中成本-效果分析和最小成本分析38篇,占82.6%,成本-效益分析仅为8篇,占17.4%。

3讨论

通过对78篇文献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近年来药物经济学在河北省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可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3.1文献数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与前10年相比,河北省内药物经济文献发表数量上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但与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等省份相比文献数量还是较少[1]。

3.2作者分布特征

河北省作者分布机构以医疗单位为主,说明河北省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是以医院临床医师和药师为主体,其原因可能与医院较易取材相关[2],且医院中医师、药师晋升和科研绩效考核也与文献发表有关。也说明,研究药物经经济学人员较单一,缺乏与其他机构研究者的交流。同时,作者所分布区域较集中,主要位于石家庄。提示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可能与所在区域药师、医师数量以及人口数量密切相关[1]。

3.3文献研究主题

应用研究包括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发、医院药事管理等方面,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最终运用与具体实践[3],主要是对具体药物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本研究中其占总研究文献数量的50%以上。说明河北省在某些疾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面相对完善,但是研究模型和方法比较单一,还有待向多元化发展。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主题中,只有2篇为理论研究,说明有关理论研究的文献较少[4],即与药物经济学相关的概念性研究较少,缺乏对药物经济学的深入研究。

3.4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评价

河北省药物经济学现阶段仍以成本-效果分析和最小成本分析为主,可能原因为其可操作性强、周期短、数据分析简单、涉及经济学专业问题少[3]。成本-效用分析方法中,效用是经济学及心理学概念,是从患者的主观角度来对药物效果进行评价[5],该分析方法及结果不够客观、准确,因此一直较少使用[6],这也是该方法在河北省内乃至国内少见的原因之一。成本-效益分析是以货币形式体现,而将临床指标转化为货币形式,需要较多药物经济学专业知识[7],而河北省内发表药物经济学文献中医疗机构人员居多,对其来说这种方法使用难度较大,因此导致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较少使用。

4建议

针对河北省内药物经济学发表文献数量较少、研究单位单一、应用研究较窄、理论研究较少、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加强《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推广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11版)于2011年4月9日正式,该指南将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不仅为我国药物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标准和依据,还可以指导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8]。虽然,我国没有将其制定为药物经济学评价强制标准,但是能够规范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2],因此建议加强对《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学习和推广,尤其是河北省内各县市,从而改变河北省内药物经济学研究数量少、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

4.2加大对药物经济学的教育力度

4.2.1重视药物经济学教学

高校一方面应建立适合现阶段药物经济学发展的统一教育标准,只有建立统一的教育标准才能加强优质师资培养、优秀教材建设以及药学、医学本科教育中药物经济学教育的力度[9];另一方面,应设置系统课程和标准计划培养以及使用和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应用性教科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药物经济学[10],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减少河北省内药物经济学的应用研究较窄、理论研究较少的问题发生。

4.2.2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由于药物经济学研究方面广泛[11],涉及学科领域多,需要专业人员学习的知识也较多,而这些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因此需要对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在药物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得以提高,研究工作趋于标准化、科学化[10],从而减少应用研究较窄、理论研究较少问题的发生。

4.3建立交流平台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研究人员需要对药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12],因此需要在医疗机构、高校和医药企业间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这不仅有助于学者及时交流先进理论知识、医疗技术[3],而且还能增强其横向合作,实现优势互补[13],从而减少研究主体单一的问题。综上所述,近十年来,虽然河北省内药物经济学相关文献研究数量相对于1990—2001年明显增加,但文献中还有研究作者区域集中及研究方法、研究主体单一等问题。当然,河北省内药物经济学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本研究没有对其进行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国强 郑盈盈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参考文献:

[1]林海,许明飞,祝菁菁,等.我国2003—2012年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10):865-869.

[2]马向芹,罗飞,温祁,等.近三年我国药物治疗方案经济学评价文献分析[J].中国药事,2014,28(5):536-541.

[3]赵雪梅,赵洋,高天.2007—2011年国内药物经济学文献评价及现状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3(1):39-41.

[4]曾力楠,梁毅等.《中国药房》杂志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22):2019-2022.

[5]何小星,李昌煜.国际药物经济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3(1):1-15.

[6]于小婷,李斌,杨松,等.国外药物经济学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14):1249-1252.

[7]杨菊.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和建议[J].中国药房,2014,25(26):2401-2403.

[8]刘国恩,胡善联,吴久鸿.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11年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1,6(3):6-6.

[9]李湘,杨成密.国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现状[J].中国药房,2011,22(22):2023-2025.

[10]吴晶,吴久鸿,刘国恩.2009—2010药物经济学学科发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1,6(7):5-15.

[11]苏炜.3种抗菌药物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