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6:29:47

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范文篇1

关键词:文化企业养生作用

一个企业有没有生机与活力,首先要看其是否具有名牌产品和广阔市场;其次要看其内部是否具有凝聚力和令人振奋的企业精神;最后还要看其是否具有优秀的人才和管理。如果一个企业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那么,它就是有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反之,就是不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

一、文化与名牌

名牌是质量好,知名度与美誉度高,并带来持续利益的牌号,其附着体一为产品一为企业,当然名牌企业也是以名牌产品为支柱的。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必定是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创立名牌则无不与文化息息相关。

首先,从宏观上来说,要创造一种真正的名牌产品,永久的名牌,就必须调动全员积极性,把名牌意识,一流意识深深地烙在员工的脑海里,把生产名牌产品的技能和规范要求变成员工自己一贯的行为,建立创造名牌的文化氛围。没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作保证,真正的的名牌就不会出现。

其次,从微观上来说,名牌的创造过程本身,既是物质生产过程,又是精神生产过程。名牌从创意、设计、商标、质量入位,直到产生名牌效应,都体现着一种文化精神。因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从购买产品中获得物质享受,而且要获得精神文化享受。故此,产品品种、款式、工艺、审美等诸多方面,就要体现文化时尚,符合人们的文化追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名牌的创造是文化的结晶。其结果是,一种名牌便具有独特的文化形象。可口可乐不同于百事可乐,万宝路不同于红塔山,松下不同于索尼。这些风格独特,神采非凡的名牌产品,从设计、造型、颜色到包装,都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使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文化魅力。名牌的创造不唯在生产领域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销售领域与服务领域,顾客与社会环境领域,也要求相应的文化契合与互动。唯有如此,才能有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产生与久存。

二、文化与营销

一个产品没有市场或者销售不旺的企业,很难拥有生机与活力。搞好销售,首先要自己的产品过得硬,但更重要的手段要高明。现代社会是充满文化的社会,意欲征服社会中的人,也就必须用文化的手段。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或者迎合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与习俗,或者引导消费者改变文化价值与习俗,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寻找与开拓文化契合点,以使得成交成为可能。如前所述,消费者要购买一种产品,除了要满足他的物质需要之外,还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这种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有两方面:一是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要与消费者的内在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促销手段要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还是公共关系,都是打动人心的艺术。其中最有效而且应用最广泛的首推广告。丰田公司的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令无数国人倍感亲切;王姬的一句“孔府家酒,令人想家”使孔府家酒蜚声华夏。广告本身包含着许多文化的因素。广告心理、广告美学、广告语言、广告文化环境,无一不是文化的体现。而同时,广告又呼唤着文化。至于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则进入情感促销阶段。情感沟通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因此,文化资源的利用便势之必然。

商业竞争到了一定层次上,便是文化上的竞争。比起赤裸裸的价格竞争,商品竞争,渠道竞争,促销竞争,文化竞争更含蓄、更有技巧、更有意味,也更有效益。文化销售将成为促销的必然趋势和最高境界。

三、文化与企业精神

有了过硬的名牌产品和广阔的市场,这为企业的生存和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较强的凝聚力和适应环境的企业精神,企业优势就很难保持,也很难说具有持久的生机与活力。而没有持久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既使一时拥有名牌和市场,也会很快失去。因为产品和市场都是活生生的人创造的。在我们国家,一个象样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都拥有几千名,甚至几万名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和追求。如果没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把大家凝聚起来,企业的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心态和追求,它根植在心里而外化在人的外部情态和行为上,形成一种团体精神氛围。企业员工具有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积极精神状态,那么企业必定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如果企业员工精神萎靡不振,一盘散沙,无所作为,那么这样的企业何来活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凝聚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活力的源泉。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自于企业文化又沉淀为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凝合剂,使全体员工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以巨大的文化力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在一个和谐的利益共同体中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完善人格世界,实现精神的解放与升华。

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确立与培育时,要了解企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传统,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和启发。同时,还要吸收国外优秀企业文化的成果。因此,企业精神文化的培育是世界优秀文化资源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完美结晶。

四、文化与企业管理

从泰罗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以来,世界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近百年的沿革。从科学管理到行为学派,从现代管理丛林到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从理性和科学主义逐步呈现非理性化趋势:从人一一机一一技术系统逐步走向人一一机一一企业文化系统;在价值观上,也由经济人走向企业文化人,世界范围的这一系列变化,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但无论如何,它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而且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要求管理者改变传统的理性管理观念与方式,把工作重心转向文化建设和管理,即实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建立企业价值观体系。通过有效的建设方式把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内化为企业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本企业的文化规范。通过文化调控机制,实现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形象的全面优化。文化管理通过文化整合把企业机体的所有子系统协调为一个统一整体;同时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灵魂的慰藉,通过大家庭式的情感沟通,使得人们摆脱精神的孤寂,在工作中寻找生存的意义,获得精神的升华。当人们都带着这种健康的人格,饱满的热情去从事自己心爱的工作时,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便会油然而生。

企业的“企”,去“人”为“止”。没有人的企业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那些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这里的人还更指“人才”。人可以兴企,也可以亡企,而那些被称为“人才”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聚人才,留住人才,如何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企业文化通过文化整合,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自然便促进了人才的生长,调动了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如前所述,具备了以上几点,企业便会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而这几点都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益加剧,物质文明的高度增长,人们精神需要的不断觉醒和提高,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不可逆转,文化在企业养生中的作用便日趋明显和加强。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的传入和实践,人们对文化养生的认识便会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王方华等《文化营销》[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养生文化范文篇2

1现状分析

本项目为景观改造工程,它位于北京地坛公园内的牡丹园,占地约3•5hm2.现状:地上物有一组亭廊和一个公卫;南侧水池形式老旧,布局不美观;北部门球场利用率高;道路系统不完善,但面层铺装较好;植被茂盛,大树多,种类较丰富,主要有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三球悬铃木(Platanusorientalis)、早园竹(Phyllostachyspropinqua)、元宝枫(Acertruncatum)、银杏(Ginkgobiloba)、蝴蝶槐(Sophoraja-ponicaf•oligophylla)、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白皮松(Pinusbun-geana)、雪松(Cedrusdeodara)、海棠花(Malusspectabilis)、碧桃(Prunuspersica)、连翘(Forsythiasus-pensa)、木槿(Hibiscussyriacus)、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芍药(Paeonialactiflora)等(图1).

2设计理念及指导思想

2•1设计理念

中医药养生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时间养生”和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养生”达到“精、气、神”的“和合”[6].本项目设计理念定位为:突出和谐养生主题,将文化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时间养生、五脏养生等中医养生内涵与景观营造相结合,打造集养生知识宣传、养生习操、互动体验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2•2指导思想

中医养生博大精深,对于广大普通的游客,能够在游园过程中真正学到一些切实有用、简单易行的养生知识是最主要的,所以针对服务对象,项目指导思想为:针对大众,神形兼备,通俗易懂,知行统一.

3总体布局及设计内容

根据设计理念,并遵照五行方位,园区整体上以水溪和陆路为经络联系五脏(五行)“5个特色区域”———火区(心区)、木区(肝区)、水区(肾区)、土区(脾区)、金区(肺区),其间穿插时间养生、运动养生、环境养生等理念和内容(图2,图3).

3•1火区(心区)

从正南门进入园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和”主题的石雕壁画,用抽象的图案表达了“精、气、神”的“和合”(图4).如果把园区看成一个人体,道路和水溪就是人体的经络,5个景区就是人体的5个主要脏腑.按中医理论,心区位于园区的南边,整体色调以暖红为主[6].火区(心区)的主要景点有:致和廊、致和广场、涌泉、火焰雕塑.火区(心区)有一组长廊,名为致和廊,取《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意,它是整体园区“和”理念的体现之一.廊上挂对联“秋风橘井落甘露,春雨杏林别有天”,这是岳美中老先生的名联,既得景观之趣,又体现了岳老对中医的热爱.心主神明,故设置致和休闲广场,以养心神;心为君主之官,要有规有矩,故其地面铺设圆中有方;铺以红砖,并养有金鱼,体现神明活跃之性[6].心主血脉,火区(心区)的中心设一块形似心脏的景石,汩汩流水,喻指心之泵血,同时,线刻铺地“涌泉穴”寓意滋水涵木,体现中医学火中有水,水火既济的阴阳平衡理念.心在五行属火,故在此区塑以火焰雕塑,明艳的红色象征君主之火、阳明之火,3朵火焰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生生不息.火区(心区)周围植以红色花系为主的植物,如红花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Decaisneana)、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Pissardii)、碧桃、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点缀黄花的连翘,在嫩绿的垂柳(Salixbaby-lonica)下营造早春欣欣向荣的植物景观.

3•2木区(肝区)

按中医理论,肝区位于园区的东边,以青绿色调为主[6].木区(肝区)的主体是一组曲屈的养生长廊,围合成一个草药圃(图5),名为悦和苑,是养生知识宣传及室外草药展示之所.“悦和苑”匾挂于肝区月亮门之上,“养肝之要,在乎戒忿”,所以名中取“悦”字,精神愉悦以使肝气得以疏泄;“和”字紧扣“精、气、神”三宝和合的主题,并与园中“望和亭”、“致和廊”、“明和仙域”等景观遥相呼应.曲屈的养生长廊,源于“木曰曲直”与肝的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长廊展示以彩绘创作、浮雕及展板为主体,宣扬中医养生文化.入悦和苑,映入眼帘的是长廊序,四字行文,押韵成趣.长廊序的左边是大型彩绘———时珍采药图.右侧是长廊入口,左右对联:“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体现了中医学顺养的养生原则.长廊墙壁上有中医养生适宜技术展示,包括拔罐、艾灸、刮痧、药枕、药浴等,以贴近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了中医药的保健技术.长廊拐角之处,立一尊针灸铜人,铜人采用明代官办铜人的型制,标示了361个穴位,游客触手可得穴位,与自身对照,增加了参与性和趣味性.沿长廊向北,依次还有彩绘壁画“生生之道”、木雕八段锦、木雕五禽戏、彩绘壁画“融合共进”、中医运动养生展板.养生坊门庭两边挂“健行天地兼修内外七分养,康度春秋融贯古今百岁生”的对联.养生坊是集养生保健、互动演绎及售卖为一体的综合区域,给大众传达养生之道、养生之法和养生之源.在养生坊,可邀约中医药专家介绍养生文化,设置若干中医传统养生体验项目,进行养生适宜技术体验及养生文化的实践.悦和苑的另一个室内建筑是药房茶社,药房茶社命名为杏林问茶,它具有3个功能:一是展示中医药文化底蕴.整体空间装饰为古中医药房,装饰物件有:牌匾、药柜、宝阁、柜台及制采药工具、医疗器具、著作等.二是中医药人文演绎及养生常识展示,即进行人文表演,如:开方、抓药、制药过程等.三是通过茶文化让人们了解“以养御治”的养生理念.草药圃草木丰茂,以应肝之升发,其色青绿,以应肝之主色.这里种植了40余种华北地区适宜生长的药用植物,主要有扁茎黄芪(Astragaluscomplanatus)、落新妇(Astilbechinensis)、沙参(Adenophoraelata)、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薄荷(Herbamenthae)、北仓术(Atractylodeschinensis)、铁线莲(Clematisflorida)、地黄(Re-hmanniaglutinosa)、旋复花(Inulabritannica)、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远志(Polygalatenuifolia)、芍药、华北耧斗菜(Aquilegiayabeana)、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东北土当归(Araliacontinentalis)等[7].草药圃内立有木制如意葫芦,象征“福禄吉祥”、“健康长寿”,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3•3水区(肾区)

肾是人生命活动的根本所在[6],按中医理论,肾区在整个园区的北边,道路铺设以暗黑色调为主.水区(肾区)设置了山石、瀑布、深潭、跌水、小溪,营造出宁静惬意的养生环境.瀑布之下,深潭之处,有“水中丹炉”矗立其中,取水中有火、阴阳并济之意.“火非水不藏,水非火不生”,二者是分不开的,与肾寓元阴元阳相符合.药王制药的雕塑位于瀑布一侧(图6),描绘了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读书制药的场景.孙思邈一生著作数十部,场景取最有代表性的《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放于前,同时手拿《大医精诚》长卷,体现其仁爱之心.旁边宣传牌展示了孙氏“养生十三法”,即: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腰常摆、腹常揉、摄谷道、膝常扭、常散步、脚常搓.为对应黑色(深色),水区(肾区)周围以常绿植物为主,如油松、雪松、青扦(Piceawilsonii)、华山松(Pinusarmandii)、沙地柏(Sabinavulgaris)等,山石周围也围绕着似自然生长的植物,有紫丁香(Syringaoblata)、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金银木(Loniceramaackii)、迎春(Jasminumnudiflorum)、棣棠(Kerriajaponica)等,形成“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景观效果.

3•4土区(脾区)

按照中医理论,脾区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6].脾和运动相关,所以这里设置了一个运动养生广场,作为群众运动健身的场所.“时间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土区广场周围摆放了“二十四节气”的主题地雕,并设立4个主要节气,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石墩,展示不同节气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养生知识[8].养生广场的中心渐渐升高,在3个抬高的斜面上雕刻了黄色的“水、云、火”纹,分别代表着“精、气、神”,欲表现“和合”的精髓(图7).土区周围以春天黄花的连翘、棣棠、黄刺玫(Rosaxanthina)和秋天黄叶的元宝枫为主,搭配海棠花、雪松,主要是在保留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植物景观改造.

3•5金区(肺区)

由土区向西南进入金区,即肺区.按中医理论,肺区位于园区的西面,以白色调为主[6].肺是人的呼吸器官,金区(肺区)以林木为主,通过高大的侧柏林、银杏林及点缀的七叶树,营造安静的“呼吸吐纳”的养生环境[9].林下开辟了动、静两个小广场.一是调息广场,适于练习静功,位于金区的茂林之中,是一个相对闭合的养生活动空间.按照五行理论,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所以肺阴与肾阴相互滋生,称为金水相生,广场上以“金水相生”景石为中心,设置有6个调息打坐台,滴滴答答流水不断的景石给练习呼吸吐纳的人们提供了视觉焦点(图8).二是导引广场,适宜导引运动.导引是指由意念引导动作,并配合呼吸对形体进行锻炼的运动.草地中的金石雕塑是肺区的标志,肺在五行属金,金石以河北曲阳黄石料制成,石上镌刻金区的简要说明.健身步道位于导引广场的边上,是按照中医足底按摩原理设置而成的.步道上铺有突起的卵圆形小石头,游客可赤脚行走其上,以按摩足底穴位和反射区,从而调节脏腑,强身健体.由金区向东就回到了南入口广场,结束了一个短暂的人体养生之旅.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看到各个区域内的宣传栏、养生箴言及穴位的铺装,听到悠扬的五行音乐,处处精致,处处用心,让游客在游玩、娱乐、休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和学习中医药养生文化知识.

养生文化范文篇3

关键词:养生文化;产品设计;绿色设计;可持续性设计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与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模式逐渐由功能型向精神型过渡。精神需求的内涵是产品给予人身心愉快的体验,这一点与我国古代的养生文化具有内在同一性。中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养生文化在产品中的运用有助于拓展产品设计的思路,充实绿色设计、可持续性设计研究内容。

1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概述

中华文化自古素有贵生、重生、便生的思想。养生文化也并非是人们生活中的思想与意识,它的理论价值在于融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1.1养生的内涵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内篇中。[1]所谓“养”,指养育、培养、保养、调养、补养等,所谓“生”,指生命、生存、生长、生存活力、人体生命。养生的内涵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调养人体的生命,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养生的目的在于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对于社会中的个体而言,健康是关系生命及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而对社会及国家而言,国民的健康则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和生命力的旺盛。因此,养生并非是一个虚无的概念,而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

1.2中国养生文化的主要特点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所有为生存而进行的活动都可称为文化。[2]人类为了生存而造物,这些物承载着文化的相关意义。首先,产品作为文化产物,它隐藏着人类的文化精神,养生文化就具有精神性。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是劳动人民宝贵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几千年积累的文化财富。[3]其次,养生与环境具有关联性。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能量、信息的交换,因此环境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4]人居环境中的物,即产品组成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自古注重环境养生。中国历代风水术中的风水经营术、相宅术、相地术,重视生气说、中和说、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吕氏春秋•季春纪》有对水质养生效应的论述,《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异论》有论述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不同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类型的记录,老子《道德经》(第八章)里的“居善地”可以理解为善于择地而居或择善地而居。由于人类对养生行为的重视,以及养生行为对于个体和社会群体产生的重要影响,产品的设计不可避免地与养生文化产生关联。这种联系并非是浮于形式上的,而是设计与设计内在产生关联。

2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

2.1儒家养生文化和产品设计的关联

中国古人崇高的养生的目标是天人合一。儒家认为“天,地,人”三才并立,人为天地之心。“故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5]儒家的精神内涵在于崇尚生命、重视修养、崇尚健康的养生思想,其重要意义在于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打下了思想基础。儒家养生的特点是通过自身仁义、道德等心性修养,推己及人乃至社会,从而达到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崇高人生理想。儒家通过礼治仁义来表达“和谐”这个理念,这也是整个造物文化中的最高境界。造物文化中的和谐既是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也是物本身造型、材料、技术的和谐。而这种和谐的需求是设计中最需要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这关系到设计的顶端价值。儒家注重修身养气、修心养性。产品设计中可以通过提升产品的养生文化氛围,诱导人们依此进行相应修养活动,并起到增加人的内涵的作用。例如,产品设计中用松、竹、梅岁寒三友和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图案象征人品的高尚;用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人品;用松、柏、桃等植物题材和鹤、龟等题材象征健康长寿;以虎、龙、马、鹿等题材象征生命健旺。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产品设计中融入这种境界可以提高人类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调节心理和生理的作用。伴随着社会成员对于身心健康的追求,儒家文化的传播,让设计中的儒家养生文化也有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2道家养生文化和产品设计的关联

道家注重养生,追求长生不死,是中国养生文化中的典范。道家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延年益寿。所谓延年益寿就是延长生命在现实世界的存在时限。[6]道家养生文化正是关爱人的生命和身心健康、关爱人的发展的文化思想。[7]当今社会,人是社会的主题,更是设计的主体,由此而来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成了设计界的金科玉律。而道家所谓的“人本”就是养生思想,以人为本中的“本”是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需要为本。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要求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把人的存在和健康发展作为根本。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8]这里就是指道家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以静养生、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因此,可以说古人早就开始了绿色设计的生活方式。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设计发达国家首先出现了绿色设计理论。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在他出版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fortherealworld)中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9]尽管在当时的商业环境中,绿色设计理论格格不入,但是如今看来,绿色设计是未来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10]其中Reuse是指重新利用,也是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与道家养生文化里“追求长生不死”相一致。我们把道家养生文化的理念运用到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关注人的身心健康,注重产品使用寿命的延长以及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从而达到人、产品、环境“延年益寿”的终极目标。

2.3佛家养生文化和产品设计的关联

佛教养生是指身心健康、延长寿命、修身养性。虽然中国佛学与发源于印度及世界各国弘扬的佛学一脉相承,不过中国佛学有特殊的轨迹系统。中国佛学的特质就在于禅宗,禅宗精神也是被设计师广泛融入设计作品中的一种内涵。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之一。禅宗的思想是纯粹中国化的,又是大众化的老庄哲学。禅宗养生蕴含着对人本性的关怀的思想,追求空寂、淡远、无心、和合、闲逸的精神境界。禅宗主张空即是有、无即是有,与近来兴起的简约、质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极简主义是相通的。例如,无印良品的产品简单到极致,抛弃不必要的加工和包装,并采用可再生材料,坚持环保和关注使用者健康的理念。正因为其单纯、空白,才诞生了能够容纳所有人思想的终极的自由性。无印良品这种平实而谦逊的美学追求体现了一种天然、朴实的禅味缭绕的养生的生活方式(见图1)。禅宗养生要求人保持一颗平常心,遵循豁达、超然、闲逸、淡雅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养生智慧。特别是在当下追求物质利益的环境中,禅宗养生产品设计可以释放最深处的人性,让使用者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得到放松、清净,从而有益于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半食对碗”是由国内的上上品公司设计的,也是设计界的良好典范。半食对碗是永远无法盛满的容器,其视觉容积与实际容积的差别,配合了节食者的少食诉求,也传达着月盈而亏,花盛则败的道理。[11]半圆碗所表达的对于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的生命感悟,正是对禅宗养生“平常心”的理解,也是禅宗闲逸、淡雅生活的组成部分(如图2)。

3结语

养生,从身体健康与长寿的愿望出发,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人与天、人与人、人与自然等一系列复杂关系的平衡中探索与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养生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风尚,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包含儒家、道家、佛家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释、道都讲求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于是“天人合一”也成为中国人哲学思想的内涵。[12]这种思想深刻影响着人类的造物行为。探索和挖掘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及其发展的成果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有重要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志愿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敬浩.中国运动养生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周青,丁功谊.传统养生文化的产业化路径探析[J].中国文化论坛,2014(7).

[4]敖仕恒.中国古代养生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建筑创作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

[5]礼记•礼运[M].[6]温茂兴.从“医道相遇”透视道教文化对中医养生思想的影响[J].浙江中医大学学报,2006,03(4):327-330.

[7]邵秀玲.道家养生文化的人生解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6):44-47.[8]道德经[M].

[9]维克多•帕帕奈克(美).为真实世界而设计[M].周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0]乌春林.电动工具绿色设计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养生文化范文篇4

关键词:产品设计;;叙事设计;养生文化

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选择所需产品,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所属功能与感官上的刺激,还对其抱有文化感、体验感等精神层次的期望。如何帮助人们通过产品去体验感受文化,在使用中获得情感的需求与精神的共鸣,使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产生更深度联系,形成对文化的理解、自我的诠释是设计所重视的着眼点。随着生活节奏变快、精神压力的增大,“文明病”、“亚健康”等概念走进人们视野中,人们开始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健康生活意识渐渐觉醒。中华文化中的传统养生文化有着解决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方法,将养生文化与现代产品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传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能提高人民体质健康与生活水平质量,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一、叙事学理论概述

叙事是文学概念中的理论,所谓的叙事学是关于叙事、叙事文本、形象、事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的理论[1],重点在于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叙事概念包含了内容和方式的两个部分,其过程上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意义。叙事学及其理论与越来越多的学科交叉结合,不只局限于语言为媒介的叙事文本等研究对象。在设计领域,叙事理论已经在建筑学、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加以运用。(一)叙事设计。叙事设计与叙事学对应,也具有诉诸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特点。从本质上讲,叙事设计以叙事的方式重新整合了诸如对象,目的、限制等诸多设计因素,包括重建因素之间的联系和位置,形成付诸实践设计的一种系统性产品设计研究方法。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安排、表达一系列活动,以满足观众在物质、精神层面的双重需求,并建立沟通与交流,以唤起观众的内心感受,记忆和联想,进而形成对历史语境、人文精神、自我体验的感知和理解[2]。当叙事发生时,设计作品不仅具有事物本体基本功能外,也成为叙事的道具和场景与事件中心。目前对于叙事设计的研究,主要由叙事理论出发,对典型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叙事理论在产品中的相关方法。文献[3]以地域文化主题为设计的重心,从形态、色彩、材质和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叙事设计。文献[4]从静态叙事和动态叙事两个角度分析总结了如何运用叙事原理提出设计概念。提供动静态叙事流程及方法。文献[5]将产品的叙事因素分为形态与功能因素,从产品的形态、功能、体验三方面进行叙事设计。本文基于以上文献为基础,试将养生文化通过叙事设计方法进行产品设计的研究,挖掘优秀的养生文化内涵,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扬。(二)文化主题下叙事设计方法。文化主题下的叙事设计首先确定与用户使用场景对应的文化主题并将文化进行解构重组。其次解析旧事件及产品的关键问题后,通过文化元素进行新情境的构建。最后将重构后的设计元素按照产品的四要素进行情节设置,由形态叙事与功能叙事进行概念设计。1.叙事设计要素:文化主题下的叙事从主题、情境、情节三个要素进行构建。(1)主题要素:文化主题即是叙事设计中的“事件”,“事件”是意义的载体,即设计的核心。受众会根据产品所包含的“事件”对情境产生共鸣。设计师借助“产品”这一载体来构建“文化主题事件”。因此文化主题作为产品叙事设计的前提,要按照文化的特性进行设置。文化的特征要鲜明并且表述清晰,避免模糊和表达分散给受众带来不知所谓的意象表达。叙事的主题可参照文学写作方法表述情境,意图给予受众情感精神方面的关联。叙事设计确定文化主题后,进行该文化的元素提取解构,再通过重设计元素,以形态与功能叙事途径进行表述。(2)情境要素:文化情境是叙事设计事件中的场景或环境,由文化、产品、事件组成,关系如图1。受众与文化之间的沟通需要由作品所展现的情境来触发,所以产品将文化主题与“事件”间的情境进行论述时,需要设计师通过主观判断与客观分析。设计师主观上要观察、总结、感受文化主题(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意象、特征)、客观上要调研目标用户资料(行为、需求、情感)与产品的设计分析(形态、功能),从而架起文化与受众两者间的桥梁。情境的适当与否,在于设计师对于文化的挖掘程度与模拟产品在受众使用时的情境。(3)情节要素:产品叙事设计要通过产品的形态、功能来阐释文化内涵与意义,完成受众对叙事的体验。即通过设计来处理产品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因此文化主题的前提下,如何推动设计师预设事件的演变,其重要一环便是“情节”的设置。清晰合理地传达设计的内涵,在于产品各要素之间的情节构建。情节的目的,是让事件在受众使用产品过程中具有节奏感和层次。在设计阶段,对情节的设置需利用文化形态、内涵的关联、相似意象转化或者文化特有功能的体现。经过巧妙转化后,可以让产品叙述更加连贯和准确,能够令用户较为准确地接收设计师的预设故事和情境。2.叙事设计途径(1)形态途径:形态是指文化产品本身固有的造型、色彩、材质等属性。在叙事中,作为道具表达所构建的故事,把要传达的文化意象通过产品的形态供使用者感知,为使用者模拟出内心情境。如Aalto湖泊系列杯子,通过将湖泊的曲线作为杯子的造型元素,以传达产品应自然绿色为主的设计概念,如图2。(2)功能途径:功能是指文化产品所有的使用属性。受众在使用过程,通过自身行为促使叙事情节发生,从而将预设的情境表现引发,得到体验感。或通过时间轴下,产品自发在情节中推动作品事件变化,以达到超过设计对象自身表现的内容,获取更为丰富的意象拓展。受众在参与设计和体验过程中成为设计叙事的主角,受众创造行为能赋予作品新的内容,加深用户的体验和情感共鸣。如深泽直CD播放器设计,产品外观借鉴通风扇的造型与通过开关设定的连续动作——拉下线绳开关,CD转动,音乐随即播放。将儿时记忆中拉线情境设定融入其中进行叙事,如图3。3.叙事设计模型:文化主题叙事设计构建,由三部分进行。首先由叙事主题开始,分析用户使用场景即旧事件与旧产品后,获取用户的需求,以此进行下步叙事。其次通过文化概念与以往使用场景的联系后进行改进,重新设计情境构建。设计师将文化概念进行文化特征提取与筛选后解构,重新将情节进行构思,解构文化特征设计元素以及为新产品的设计元素加以联系。最后通过功能、形态叙事两种叙事途径转化为设计概念,最后应用于实践,如图4。文化主题叙事设计构建,由三部分进行。首先由叙事主题开始,分析用户使用场景即旧事件与旧产品后,获取用户的需求,以此进行下步叙事。其次通过文化概念与以往使用场景的联系后进行改进,重新设计情境构建。设计师将文化概念进行文化特征提取与筛选后解构,重新将情节进行构思,解构文化特征设计元素以及为新产品的设计元素加以联系。最后通过功能、形态叙事两种叙事途径转化为设计概念,最后应用于实践。

二、叙事设计下养生文化主题分析

养生文化历史悠久、领域较广,种类较多、意象丰富,与儒、道、禅、医等文化融合,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很高的价值与地位。大体可分为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两种状态,体现在视觉元素与语义元素两个方面。文献[6]通过分析养生文化提取文化因子,进行智能手表设计。文献[7]将养生文化进行归属,从人、产品、养生文化三者关系进行总结,得出养生文化在产品设计上有相当的价值与作用。文献[8]从艾草养生元素出发,转化为创意文化产品。基于以上文献研究,分析传统养生文化内涵提取文化元素,通过叙事设计方法,更有效地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在当今社会中,能解决消费需求并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通过产品实现人们在消费中对民族文化人性美、艺术美的追求,如图5。(一)养生文化主题。中华民族自古便有道法自然、贵生勿杀等养生思想。所谓“养”,指养育、培养、保养、调养、补养等,所谓“生”,指生命、生存、生长、生存活力、人体生命。养生的内涵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调养人体的生命,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7]。其中子午流注法是对中医养生及用药进行指导的一个规律与方法:每天24小时分为12时刻,对应于12地支和人体脏腑。每个时辰引导气血顺着当令经络,按照规律,循环活动。目的在于让人顺时养生,按照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健康生活。我们以养生文化中的子午流注养生理念进行文化元素的提取解构,设计产品的设计元素,如图6。(二)养生文化视觉符号。1.形态符号:文化元素中的形态,能够更加生动的体现养生产品设计的文化属性。玉自古以来便作为瑰宝,深得喜爱。儒家文化中将玉比作君子,重视修养的精神层次。中医文化中,如《神农本草经》等典籍进行休养的生理层次诠释。从养生文化产品形态进行外观设计时,可以采用文学中直观象征、隐喻、含蓄、明喻等手法进行设置,本次设计以直观象征手法从玉的造型提取元素运用产品中来凸显文化内涵,视觉形象将更加鲜明,更具象征性和文化性,能帮助使用者理解产品的使用方式与文化特征。2.纹样符号: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同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养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地支脏腑关系,以手太阴肺经为例,寅时三至五点时,肺经当令,血液经过肺而运往全身,此时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如果此时肺部不适,症状会更加明显。通过理解子午流注养生方法,根据时辰来断定病因,能够帮助自身进行调节来获得健康。3.色彩符号:色彩是视觉要素之一,有很强的表现能力,能最直观地影响受众感情变化与审美愉悦。在子午流注养生文化中脏腑与地支具有五行属性,不同的属性对应着不同的经络,如胆经对应着地支中的子时,子时在五行中为水属性,所以胆具有水属性。通过对典籍与图例进行对比分析,五行中的五种物质所代表的颜色分别为金—白色、木—青色、水—黑色、火—红色、土—黄色。了解五行在脏腑中的作用,观察代表颜色,能够让人选择合适的养生时间与方式来获得健康。(三)语义符号。1.历史背景:分析子午流注养生文化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提取隐形文化特征。子午流注文化是中医养生观中“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理论基础的典型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合乎天地,自然统一。2.寓意内涵: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养生文化的着眼点在于身心健康、延长寿命。修身养性,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蕴含着人本思想的关怀,寓意人要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子午流注时间养生所传达出的价值内涵以及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养生文化要顺应天时,传统舒适、自然健康。综上所述,养生是由健康、长寿的祈愿出发,探索发展人、自然、事物的联系中的平衡,以此构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代表了一种人类各方各面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下的养生主题及情境。探索和挖掘养生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叙事设计下的养生文化智能手环设计

(一)智能手环产品分析。随着健康中国政策、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智能手环便捷、智能的优点作为健康监测设备中的优秀产品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通过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其他设备同步,起到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这与养生文化指导人们进行保养健康行为的目的是一致的。对市场上的智能手环,从造型、色彩、功能、交互四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并得出结论。1.智能手环造型:分析市场上的智能手环形态,大致为圆形、矩形两种造型。2.智能手环色彩:市面上的手环,色彩多样。经过分析,多以黑色为主,附加其他颜色为辅。且颜色较为统一、单一。3.智能手环交互界面:智能手环显示屏因造型所限,可显区间略小,显示内容较少,以物理按键进行操作。因此设计时要对养生文化进行简化重构,整理适当的显示内容。4.智能手环功能:智能手环主要通过如运动监测、睡眠监测、心率监测等功能,判断使用者运动动作来得到相关数据,结合用户个人的体征经过计算,获得监测人健康与否的标准供使用者进行了解自身状态。结论:智能手环与养生文化主题大致契合,但市面上的智能手环对人们养护健康缺少引导,产品缺少文化内涵感与故事体验感。将产品由形态与功能以养生文化进行叙事,能有效地增加使用功能体验与产品文化附加值,以此获得受众喜爱。(二)养生文化主题智能手环设计实践。(1)文化主题:子午流注文化具有以人与天地相应,因时养生的文化内涵。其特征在于将时间和人体进行联系对应。掌握子午流注的文化理念,按照该文化指导的养生规则进行操作,能对人的健康起到很大作用。(2)目标人群:健康活动人群。无年龄范围。使用场景为日常使用。(3)设计目标:采用子午流注养生文化主题,通过叙事设计方法设计一款智能健康手环,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外,给用户带来文化感与养生体验。(4)主题提炼构思,如表1:3.设计方案(1)形态叙事造型:智能手环采用玉的形态,可以让受众感受到养生文化内涵。色彩:查看与转动的方式使用时间手环,手环上时间、经络、时辰会高亮,每个时间段呈现与五行相对应的颜色,供受众了解所在的时辰与属性。在产品造型中强调转动观察的语义,交互方式合理自然。(2)功能叙事:加入子午流注养生文化于智能手环中,第一受众可以通过产品最直观了解所表达的信息。第二受众可以再通过手环推送与手机等工具的养生信息,了解更多的养生方法供用户进行了解使用。(3)设计案例。传统养生文化强调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天时来调节自身的状态,达到养心修身的效果。以传统文化的特质使受众感悟了解运用传统养生文化的过程中,带来新的故事与情感,在保养身体的同时弘扬传播传统文化。

养生文化范文篇5

太极拳是一种融哲理,医理和拳理于一身,并且有强身简体,娱乐表演等多种功能的传统武术拳种。他以中国古典哲学,中医学为理论基础,以各家拳法为技术基础,于明末清初得以成型,人民对太极拳健身价值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随着人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树立,独具民主特色的太极拳已成为大众化、全民性的传统健身项目。太极拳的开展和普及既可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又可终身受益,对于培养人们体育健身观念具有长远意义。

1太极拳理对养生的阐述

太极拳理包括的方面众多,众多拳家在自身的练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得予以总结,使太极拳理内容丰富,内涵深远,也使学习者收益终身。

1.1“根”的健身作用

“千变万化有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陈鑫:《陈氏太极图说》);“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其根在脚,发于腿”(武禹襄:《十三势说略》)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太极拳中“根”的重要性。

太极拳除少数腾空动作以外,绝大多数动作都是在下肢的支持下完成的。在移动过程中,也要先使重心平稳过渡,脚下不能晃动,在这种支撑状态下,太极拳形象的比喻为“根”,意即脚如“树根”般深入地下,使身体这棵大树获得稳定。[2]

有研究证实,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的增强老年人的下肢平衡力,改善下肢的柔韧性即关节灵活性。发展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耐力,这对老年人预防下肢肌肉萎缩和各关节的活动障碍有积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太极拳锻炼有助于加强老年人的双腿稳定能力,降低因摔倒而导致受伤的可能性。参加太极拳锻炼的60岁上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摔倒的可能性分别下降了30%和25%。[3]说明注重下肢运动的太极拳,确实能够延缓老年人腿的衰老。

1.2心静体松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家将“心静体松”视为太极拳练习的第一要求。留意各家拳谱关于“心”“体”的表述比比皆是:“神舒体静,刻刻存心”(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心贵静,神宜舒”(武禹襄:《太极拳解》);“心静身正,以意运功”(《太极拳全书·陈鑫太极拳论人类语录》);“心静神舒”(李福荫:《廉让堂本太极拳谱序》)等。以上文字记载,虽各不相同,却反映出共同的内容,那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应心神合一,心无杂念,使肢体放松,和谐的完成每一动作。

2太极美学对太极养生的影响

目前,对传统太极拳健身的科研众多运用西方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采用实验对照的方法,而对太极拳健身文化的研究并不多,太极拳健身的科学解释应该是中西结合的理论结果,东方的传统文化不可缺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太极拳的产生,发展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1儒家文化影响的太极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兼以各家并存。《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分为《易经》和《易转》。太极拳的“太极”二字见于《易经》,“意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医学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太极拳理正是阴阳对立。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理和拳法。其

2.2“气”是太极拳美学的标准

“气”在武术领域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无法指出他具体的存在,但它在太极拳中的表现很重要。世界上生息的万物就是“气”演绎变化的结果,《十三势歌》曰:“气启蒙身躯不少滞”。太极拳讲求意气相连,形随以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陈氏太极拳名家陈鑫指出“太极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其秒全在根。”[1]要求刚柔相济,这种相济并非简相加或反复交替,而是将刚与柔巧妙揉何在一起,做到“刚终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运化无方”[2]

2.3“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的太极美学

“天人合一”思想的提出最早便是孟子。他主张天与人相通,人性乃“天之所予”。庄子也主张“天人合一”,他认为道是宇宙根本,人便以道为本。在天人和一的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将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并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思想逐渐形成稳定的思维模式,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太极拳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就是把天人合一的思想渗透的拳理和拳法中逐步完善的。

以上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太极拳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他在漫长的进步过程中日臻完善。人们也对太极美学开始注意和重视,为其所吸引。习练者为追求其中之美而持之以恒,太极拳的保健作用也在潜意识当中慢慢发挥功效。练习的人逐渐体会和掌握太极美学之精华,使自身处于一种身心娱乐的氛围之中,观赏者亦可以得以美的享受,使太极拳的保健作用得以广泛的发挥空间。

3太极拳与大学生健康体育

当前一起独特的方式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的目光,各大高校均有习练太极拳的学生。它主要从三个重点来影响身体健康:心静体松,动作连贯圆活,意气形合一。心静体松前面已经讲过,而动作连贯圆活是指动作变换圆活不滞,太极拳始终走的是弧形曲线,圆形的动作路线贯穿始终。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练气的过程。即“意义顺气,意守丹田”这样既可以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逐渐把呼吸练的柔和,细长均匀,从而练成丹田呼吸。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丹田呼吸可以扩大胸腔和腹腔,促进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吸收,起到健身作用。

大学生长期静坐练习,属于体育锻炼,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而太极拳以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运动特点不受场地,器材,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意于开展又能延续到社会,适应于成年人直到老年人的终身增强体质,所以太极拳黑适合在大学中开展和普及。

4结语

太极拳精华也不可能被每一个人完全掌握,太极拳练习这虽然很多,但大多数都限于老年人。很多人对太极拳存在误解,认为他只是轻稳慢均的一种拳术表现形式,对其内涵不甚了解。发挥太极拳养生功效必须从实际出发。

(1)从小抓起,太极拳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他同样适应于青年人,而且青年人的参与更加有利于太极拳的发展与普及。

养生文化范文篇6

[关键词]文化企业养生作用

一个企业有没有生机与活力,首先要看其是否具有名牌产品和广阔市场;其次要看其内部是否具有凝聚力和令人振奋的企业精神;最后还要看其是否具有优秀的人才和管理。如果一个企业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那么,它就是有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反之,就是不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

一、文化与名牌

名牌是质量好,知名度与美誉度高,并带来持续利益的牌号,其附着体一为产品一为企业,当然名牌企业也是以名牌产品为支柱的。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必定是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创立名牌则无不与文化息息相关。

首先,从宏观上来说,要创造一种真正的名牌产品,永久的名牌,就必须调动全员积极性,把名牌意识,一流意识深深地烙在员工的脑海里,把生产名牌产品的技能和规范要求变成员工自己一贯的行为,建立创造名牌的文化氛围。没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作保证,真正的的名牌就不会出现。

其次,从微观上来说,名牌的创造过程本身,既是物质生产过程,又是精神生产过程。名牌从创意、设计、商标、质量入位,直到产生名牌效应,都体现着一种文化精神。因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从购买产品中获得物质享受,而且要获得精神文化享受。故此,产品品种、款式、工艺、审美等诸多方面,就要体现文化时尚,符合人们的文化追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名牌的创造是文化的结晶。其结果是,一种名牌便具有独特的文化形象。可口可乐不同于百事可乐,万宝路不同于红塔山,松下不同于索尼。这些风格独特,神采非凡的名牌产品,从设计、造型、颜色到包装,都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使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文化魅力。名牌的创造不唯在生产领域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销售领域与服务领域,顾客与社会环境领域,也要求相应的文化契合与互动。唯有如此,才能有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产生与久存。

二、文化与营销

一个产品没有市场或者销售不旺的企业,很难拥有生机与活力。搞好销售,首先要自己的产品过得硬,但更重要的手段要高明。现代社会是充满文化的社会,意欲征服社会中的人,也就必须用文化的手段。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或者迎合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与习俗,或者引导消费者改变文化价值与习俗,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寻找与开拓文化契合点,以使得成交成为可能。如前所述,消费者要购买一种产品,除了要满足他的物质需要之外,还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这种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有两方面:一是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要与消费者的内在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促销手段要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还是公共关系,都是打动人心的艺术。其中最有效而且应用最广泛的首推广告。丰田公司的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令无数国人倍感亲切;王姬的一句“孔府家酒,令人想家”使孔府家酒蜚声华夏。广告本身包含着许多文化的因素。广告心理、广告美学、广告语言、广告文化环境,无一不是文化的体现。而同时,广告又呼唤着文化。至于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则进入情感促销阶段。情感沟通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因此,文化资源的利用便势之必然。

商业竞争到了一定层次上,便是文化上的竞争。比起赤裸裸的价格竞争,商品竞争,渠道竞争,促销竞争,文化竞争更含蓄、更有技巧、更有意味,也更有效益。文化销售将成为促销的必然趋势和最高境界。

三、文化与企业精神

有了过硬的名牌产品和广阔的市场,这为企业的生存和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较强的凝聚力和适应环境的企业精神,企业优势就很难保持,也很难说具有持久的生机与活力。而没有持久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既使一时拥有名牌和市场,也会很快失去。因为产品和市场都是活生生的人创造的。在我们国家,一个象样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都拥有几千名,甚至几万名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和追求。如果没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把大家凝聚起来,企业的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心态和追求,它根植在心里而外化在人的外部情态和行为上,形成一种团体精神氛围。企业员工具有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积极精神状态,那么企业必定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如果企业员工精神萎靡不振,一盘散沙,无所作为,那么这样的企业何来活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凝聚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活力的源泉。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自于企业文化又沉淀为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凝合剂,使全体员工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以巨大的文化力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在一个和谐的利益共同体中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完善人格世界,实现精神的解放与升华。

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确立与培育时,要了解企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传统,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和启发。同时,还要吸收国外优秀企业文化的成果。因此,企业精神文化的培育是世界优秀文化资源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完美结晶。

四、文化与企业管理

从泰罗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以来,世界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近百年的沿革。从科学管理到行为学派,从现代管理丛林到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从理性和科学主义逐步呈现非理性化趋势:从人一一机一一技术系统逐步走向人一一机一一企业文化系统;在价值观上,也由经济人走向企业文化人,世界范围的这一系列变化,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但无论如何,它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而且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要求管理者改变传统的理性管理观念与方式,把工作重心转向文化建设和管理,即实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建立企业价值观体系。通过有效的建设方式把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内化为企业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本企业的文化规范。通过文化调控机制,实现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形象的全面优化。文化管理通过文化整合把企业机体的所有子系统协调为一个统一整体;同时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灵魂的慰藉,通过大家庭式的情感沟通,使得人们摆脱精神的孤寂,在工作中寻找生存的意义,获得精神的升华。当人们都带着这种健康的人格,饱满的热情去从事自己心爱的工作时,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便会油然而生。

企业的“企”,去“人”为“止”。没有人的企业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那些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这里的人还更指“人才”。人可以兴企,也可以亡企,而那些被称为“人才”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聚人才,留住人才,如何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企业文化通过文化整合,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自然便促进了人才的生长,调动了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如前所述,具备了以上几点,企业便会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而这几点都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益加剧,物质文明的高度增长,人们精神需要的不断觉醒和提高,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不可逆转,文化在企业养生中的作用便日趋明显和加强。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的传入和实践,人们对文化养生的认识便会不断深化。公务员之家

参考资料:

[1]王方华等《文化营销》[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养生文化范文篇7

[关键词]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

2009年12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项殊荣为桂林乃至广西经济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桂林辖区内的永福县距离桂林市区45公里,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在社会热议如何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时,笔者也在认真思考,并萌发了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下创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的构想。

一、关于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思考

随着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投入建设,桂林旅游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模式将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社会各界纷纷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出谋划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桂林市经济学会会长颜邦英提出了“中心说”,认为桂林应该发展成为中国南方、华南的旅游中心,以及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旅游经营和管理示范中心、旅游教育培训中心、旅游研究中心、旅游交流与合作中心等。阳国亮在颜邦英“中心说”的基础上,增加了将桂林建设成世界旅游集散中心、世界著名生态旅游休闲胜地、旅游文化产业与发展示范区、旅游区域合作与交流示范区、生态环境优化试验区等设想。笔者赞同以上专家学者的观点,并大受启发。笔者认为桂林在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时应该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构筑自己的核心地位,形成强有力的辐射效应。

正如社会各界热议,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离不开这些内容,如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等。从更微观的角度思考,笔者认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本身就是一个“中心”,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建设若干个旅游示范区(图1)。建立示范区的根本目的是对周边更广大的区域或是同类地区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中心”作用,应重点建设对同类地区有较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区。在推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同时,引导更多的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既然是“综合”的,就应该体现多元性、多样性。既然是“国家”层面的,就不应该局限在桂林城区,而是以桂林城区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县域乃至周边城市。在整合旅游资源中,创建各种专项旅游示范区,如度假、娱乐、商务、会展、农业、工业、文化、乡村、生态、森林、温泉、漂流、体育、科技、修学、红色等旅游示范区。比如,恭城是广西第一个获准通过的部级生态示范区和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位一体”(恭城模式)生态农业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推广,可以打造成为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或乡村旅游示范区;龙胜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民族风情浓郁,可以单独或联合柳州三江县共同打造民族风情旅游示范区;永福是闻名遐迩的“福寿之乡”,福寿文化独具魅力,同时又是“养生产业示范基地”,可以打造成为养生旅游示范区。根据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以此类推,建立特色鲜明的旅游示范区。

二、永福创建养生旅游示范区的可行性分析

(一)养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1、养生旅游的内涵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身体、性命以达长寿。我国有着丰厚的养生文化积淀和历史悠久的中医中药产业,是发展养生旅游的基础。我国的养生旅游以2002年海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广西南宁中药养生旅游为起点,随后在四川、山东、安徽、黑龙江、河南等省市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全国时尚旅游亮点。周刚在《对养老旅游及其可行性研究》中提出,养生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一种,是以养生为目的来选择景点,安排内容和进展,考虑节奏快慢的一种旅游活动。这里的养生是泛指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善化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对养生旅游的理解,笔者比较赞同张跃西的观点。张跃西认为养生旅游是融合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方式为一体的一种体验式旅游形式。他进一步澄清了养生旅游与健康旅游的区别,认为养生旅游可以涵盖健康旅游和医疗旅游,养生旅游与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密切关联并双向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健康旅游以医疗卫生产业作为依托,是单向的支撑关系。他将养生旅游的范畴由原来的保健康复为主的健康旅游扩大为系统养生旅游,产品内容有自然养生、人文养生和产业养生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温泉养生、生态养生、滋补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艺术养生、理疗养生、国药养生、休闲养生以及茶饮养生等。

2、养生需求催旺养生旅游市场

追求健康、长寿是全人类的心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的质量,越来越期盼能够健康快乐、延年益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进展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居住环境的恶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加,一点一点吞噬着人们的健康,“亚健康状态”不同程度存在。据统计,1995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占我国人口总数的6.20%,2009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上升到了1.13亿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47%。如何安度晚年,实现健康老龄化,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迫切问题。今天的养生不仅仅限于追求长寿,而是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不管年轻或年老,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长寿,科学养生意识逐渐增强。为满足现代人追求健康的心理,养生产业随之崛起,养生旅游应运而生。养生旅游是一种以养生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很好地融合了养生文化与旅游业,适合各个年龄层面的旅客。现代人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使养生旅游迅速成为旅游新时尚。

(二)永福具有丰富养生旅游资源

永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享誉中外的中国长寿之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彩调的发源地和“东方神果”罗汉果的原产地,蕴含着人世间最吉祥的福寿文化,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民风民俗,在创建养生旅游示范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福寿文化源远流长

永福县素有“福寿之乡”美称,2007年被评为中国首批长寿之乡。永福县有近2000年历史,永福的“福寿”文化起源于永福县城凤山顶上的清代“福”字石刻和百寿镇著名的北宋“百寿图”石刻。“百寿图”于南宋绍定已丑年(即公元1229年)由一批书法家创制和石刻家镌刻而成,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大寿字内镶嵌100个不同字体的小寿字,取长寿百岁以上之意。据史料记载,该县最长寿的老人廖扶高寿158岁。目前,永福县70岁~99岁以上老人有19599人,其中百岁以上老寿星36位,每10万人中有百岁老人13.33人,超过目前世界公认的每10万人有7名百岁老人的世界长寿之乡评定标准。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永福县人均预期寿命为75.24岁,高出全国人均预期寿命3.24岁。2006年以来,永福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桂林永福国际养生旅游福寿节。养生旅游福寿节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深入挖掘和开发福寿文化的重要载体。永福的长寿现象吸引了社会各界纷沓而至,前来调研探究的人们络绎不绝。公务员之家

2、养生自然资源丰富

永福地处亚热带交界,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4.1%,有“生活在树上的城市”之美称。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优越,长年身居其中,自然延年益寿。永福县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拥有丰富的保健养生食疗资源,有黄芪、金银花、灵芝、板蓝根等药用植物资源、药用动物资源和药用矿物资源2741种。永福除利用好丰富的自然养生产业资源外,还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广西首个千亩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就在永福三皇乡创建。目前,永福共建有西红柿、罗汉果、优质米、柑桔等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30多个,无公害生产面积达30多万亩,拥有罗汉果、西红柿、柑桔、优质米等6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

永福空气清新,据桂林市环境监测站测定,2008年,永福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在三个评定标准中,该县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许多地方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5~12万个,比正常值高出50~80倍。永福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享有“健康之水”、“营养之水”和“长寿之水”美誉。优质水资源是永福人长寿的要素之一。永福境内的水质具有小分子团,呈弱碱性、氧化还原低、矿物质含量丰富,矿化度优于国家天然矿泉水标准,水中含有硒元素四个特点。经勘测,永福县许多河流与泉水的PH值在7~8之间,最符合人体内弱碱性环境,可使身体更有效抵制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从而使人健康长寿。

永福的土壤含硒也是使人长寿的重要元素。永福土壤为富硒土,硒含量为1.1mg/kg,为全国平均值0.29mg/kg的3.3倍,其土壤总体硒含量处于植物生长和人体吸收的最佳状态。永福生产的罗汉果、优质米等农副产品天然富硒。在这样的土壤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含硒量都比较高,经常食用有益人体健康。

3、“养生产业基地”招牌做人

世界养生大会首块“养生产业基地”招牌为永福所获,足以证明永福悠久的养生文化和丰富的养生资源不仅得到世人的认同,而且在发展养生产业方面潜力巨大,可以作为示范来学习推广。永福要打好这张金字招牌,把养生旅游与养生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旅游来推动养生产业的发展,以养生产业与旅游互动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把永福打造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休闲养生之都。

三、创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

(一)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规范

永福的养生旅游发展应有一个中长期规划与设想,并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保障。永福旅游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逐步向成长成熟阶段发展,比较适合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政府主导性战略是指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引导、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旅游资源的配置达到或接近最优状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抓好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在政府主导下,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对永福养生旅游的现状作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制定出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指导养生旅游科学、有序地发展。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运作,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措施,并将永福养生旅游的发展纳入到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加以考虑。

(二)以制度创新推动养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

制度创新是推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关键,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传统旅游业走向现代旅游业。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相关制度应对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同样具有效力并起指导作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建设包括旅游休闲发展相关制度(如旅游产业政策)与配套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建设,具体涉及旅游休闲相关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标准等规范的创新建设。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分开的管理体制,使行业行政性管理与自律性管理各得其所,形成市场、政府、社会之间的平衡机制,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指导协调区域旅游发展的综合委员会、互动合作机制。二是政策创新,包括旅游休闲相关的消费政策,诸如带薪休假制度、出入境管理制度、文化发展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旅游休闲产业政策,诸如空间布局政策、结构优化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旅游用地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等,以实现旅游发展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获得综合效益。三是法规、标准创新。通过制定、完善地方与部门层面的各种法规,推进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旅游基本法的制定。制定有关示范区与示范产品建设、开发与管理的标准,并通过不断完善提升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四是建立专家全程参与建设的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公务员之家

(三)加强养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

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特色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产生永久吸引力的根本。永福的福寿文化,是旅游资源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养生主题为中心,以福寿文化为支撑,以旅游项目为载体,努力用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构建特色鲜明的养生旅游品牌。积极探索养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养生旅游与福寿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养生旅游与山水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在养生旅游中丰富民俗文化的内涵。利用养生文化的深厚根基,将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扬传统文化为主旨,建立永福养生文化旅游景区;坚持传统与现代并重,既充分挖掘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又合理利用现代的方法手段,使传统养生文化能适应现代的需要,从而推动养生文化产业化。养生文化产业化的实质就是把养生文化融合到旅游业中去,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使养生文化资源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进入旅游市场,充分发挥其内在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旅游产品一刻也不能停止宣传促销,海南旅游的突破口就是攻势持久的宣传促销。永福的旅游营销不能依靠盲目炒作,要讲究方式方法,突出“养生”主题。要大力加强信息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书籍、光盘等各种传媒,通过举办福寿节,不断提高永福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生博物馆,展示长寿之乡的养生文化、长寿资源以及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物品,演示绿色长寿食品的制作方法,介绍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政府和有关组织还可以组织讲师团到各地去宣讲永福的养生文化、普及养生保健知识,增强人们的养生意识,从而唤醒人们对养生产业及养生旅游的兴趣。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推介,广泛、持久地宣传永福的长寿生态环境和健康长寿养生产业,让国内外更多的人知道永福长寿之乡,懂得来到这里养生、疗养、度假以获得健康长寿。

养生文化范文篇8

关键词:乡村旅游;养生度假;实现策略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旅游形式不断创新,催生了新型的旅游品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养生观念不断提高,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作为新的经济支撑应运而生。因城市消费者养生需求而生的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突破了传统产业的约束性,对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具有深远影响,加强了城乡居民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农村地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有助于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和劳动力就业,而且对于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城乡融合的发展背景下,乡村养生度假旅游作为新型的经济形式,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路径,有效拉近了城乡距离,对于农业结构的积极转型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幅提升,对生活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左右,独生子女政策催生了大量独居空巢老人。退休后的中老年人群,不但拥有充分的资金和闲暇时间,同时受传统养生观念的影响,滋生出大量对健康养生旅游类产品的需求,为康养度假小镇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破坏严重,高速的生活节奏使人们不断处于高压状态,很多人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出现了双重“亚健康”,产生了“逃离城市”的想法,继而产生了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当前,我国的乡村养生度假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乡村养生度假旅游规划缺乏整体性。我国幅员辽阔,广大农村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天然的旅游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现实情况是,政府科学指导的缺位、旅游专业规划的缺乏使得许多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没有整体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契合程度不高,难以实现目标与制度的协调发展。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有些乡村养生型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过度开发本地区稀有旅游资源,将其打造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大大损害了乡村养生度假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无论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国家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与其他产业密切配合;要在宏观上整体把握旅游资源开发,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从战略目标上看,要让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的各系统高效合作,各自发挥重要作用,才能提升地区旅游业发展质量。(二)乡村养生度假旅游管理机制不完善。相对于我国的乡村养生度假旅游而言,国外起步就比较早,大多是政府政策作为其重要引导。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有着不同于其他旅游方式的独到之处,温泉放松、中药养生等赋予了乡村养生度假游独有的特色,旅游费用也相对较高。从整体发展来看,养生旅游资源存在局限性,开发手段缺乏多元化。随着人造温泉、中药养生的普及,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景点蜂拥而至,难以形成地区旅游指向标。有些乡村养生型旅游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缺少统筹规划,旅游环境比较差,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在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景区管理过程中,因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不高,缺少相应的培训,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制度建设上,体系不够完善,难以体现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品牌效应。(三)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和其他产业融合度不够。目前我国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处于初级阶段,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产业单兵作战、单打独斗,忽视了和农村其他产业的链接与融合,系统化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一方面,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与传统旅游业、中医药健康产业之间缺乏相互渗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产业资源开发途径比较单元化,资源配置不合理,这些对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在规划地方养生度假旅游资源时,往往忽视旅游市场发展规律,过度挖掘旅游资源,这种竭泽而渔的开发模式严重损害了旅游的可持续性。此外,旅游资源的开发忽略了城乡产业的融合互动,难以满足本地区人们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旅游消费者与旅游提供者没有进行科学交流,引发了旅游产品的冲突,各类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与城乡融合的发展规律不符。

二、我国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的发展走向与发展趋势

(一)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的未来发展走向。目前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应该结合体验性经济的特点,深度挖掘传统养生文化的社会价值,充分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为此,政府在规划乡村养生度假旅游资源时,要对其发展走向进行科学调整。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基,是旅游业产业发展的精髓所在。中国物质资源比较丰富,产生了大量优秀文化,养生文化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理念中,要做到养生长寿,除了要遵循生命有机体基本的规律外,更需要借助外界环境促进个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其中,休闲旅游作为一种很好的康养方式,可以让人们在大自然的悠闲放松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其健康素养。另外,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满足,人们希望通过旅游的手段获取健康,继而实现养生的目的。从整体看,养生度假型旅游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身心健康需求而开展的旅游相关活动,是传统养生理念与其身心健康需求相契合的旅游活动。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要坚持统筹发展“养生”与“旅游”,不仅要满足游客的养生需求,还要满足其娱乐休闲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普遍亚健康的状况。鉴于此,人们积极探索减压方式,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天然的康养特色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诉求。乡村养生度假旅游要想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树立科学的价值取向,对养生度假型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创建科学的乡村旅游模式。(二)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的发展思路。针对我国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存在的规划缺乏整体性、管理机制不完善、产业融合度不够等问题,为保证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要以城乡融合作为重要依托,统筹发展旅游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城乡融合主要是指将城市的金融资本、技术资本和农村的人力资本有机结合起来,在城乡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各个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在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中,就要坚持城乡一体化战略,将人才、技术、资金纳入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中,确保人才、技术、资金的有序流动,借助城乡融合推动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发展。既然城乡融合推动了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就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强化品牌建设,借助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三、推动我国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要从整体上实施规划设计,加快城乡融合的发展,根据地区特色,打造独居一格的旅游资源。要想实现乡村养生型度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积极引领、企业的深度参与。乡村景观经过时代更替,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景观欣赏可以为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陶冶情操,让其与自然和谐相处,减轻其精神方面的压力,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实现保健、治疗的效果。(一)为促进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政府的指引作用必不可少。一是要发挥政府在促进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发展中的指引作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引导具有重要关系,如今我国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要积极对其进行布局、规划,这要求政府提供积极的政策指引,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政府要从宏观角度制定科学的扶持政策,按照当地的发展实际,积极实现地方特色养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养生旅游项目的有序管理。当前我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为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各级地方政府从本地区乡村旅游现状作为重要切入点,对旅游新模式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官方宣传,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游客。政府在指导过程中,要对不利影响予以规避,根据市场的具体发展要求进行积极主动的引导。二是要完善公用配套设施,深化产业融合。旅游产业综合性比较强,要满足娱乐、住宿、休闲等多方面的需求。养生度假型旅游主要注重“养生”。因此,要积极健全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舒适放松的休闲体验。在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新产品的建设中,要将养生资源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疗养中心、温泉会所等基础设施,提升养生旅游的地域特色。除此之外,要根据目前的智慧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特点,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旅游体验。乡村养生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统筹发展旅游经济。乡村旅游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如果统筹不当会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对城市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影响。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发展,还要重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实现其健康发展。(二)发挥养生文化资源的核心作用,强化互动交流。一是要在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中融入创新元素。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要在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养生品牌。鉴于此,各地区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养生资源,包含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养生作为重要主题,注重传统养生文化的有机渗透,对养生旅游产品就行积极开发。二是要在乡村养生型度假旅游中融入文化元素。乡村人文资源包括乡村文化、民间习俗和传统节庆等。乡村人文资源主要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与天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体现了乡村的发展面貌,是养生旅游开展的重要基础。乡村的生活习惯、对自然的敬畏以及民俗活动等,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人文资源,要让游客充分参与到民俗活动中,带领游客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实现养生旅游与传统文化的双赢。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特色文化的联系性比较紧密。如今,许多乡村旅游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对文化内涵的挖掘程度不够,难以形成鲜明特色。与此同时,在养生度假型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保护,要保留古老村落的文化价值。要想实现双赢的发展目标,就要强化对古村落的保护,注重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结合养生旅游市场需求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管理,要充分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形成良好的旅游氛围。要对新鲜文化元素进行挖掘,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旅游需求。如果乡村本身有著名的地理标示性产品,可以通过产品对饮食疗法进行开发,有些长寿村通过应用长寿文化、积极发展食养、中医等健康养生,根据民俗的特点,对田园长寿文化进行开发。农业养生,以乡村作为重要物质依托,分为田园、村庄和自然三大板块。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以田园为主,以村庄为次,以自然为补充,实现田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勇前.城乡融合战略视野下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的发展取向与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2018(5):33-35.

[2]廖静娴.乡村养生度假型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7(4):142-144.

[3]李丽,杨艳丽.东北地区寒地黑土核心区休闲农业研究——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6-140.

[4]唐雪立,李晓东,杨慧.湖南省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4):58-60.

[5]付玉霞,庞超,李永利,等.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以耿村故事的文化旅游开发为例[J].企业经济,2016(3):134-139.

养生文化范文篇9

【关键词】岭南;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学;教学研究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和探索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套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养生命、维护健康的一门实用学科。中医养生学是一门古老的中医分支学科,它充满活力与生机。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基础课程,是为适应大健康背景下国家大力鼓励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深受学生喜欢。广东高校大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广东本省,学生的成长与生活深受岭南中医药文化的浸润和培育。广东某校通过在中医养生学课程中导入岭南中医药文化,使在校大学生接受岭南中医药文化方面的知识,把这些具有岭南特色的岭南中医药知识运用到中医养生实践中,指导岭南人民的养生活动。这对于他们增强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和热爱、主动接受民族文化及岭南中医药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中医养生学学科的不断健康发展,努力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立足岭南本地、突出岭南特色的实用型中医养生人才,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中医养生学教学的体会,就岭南中医药文化在中医养生学教学中的导入进行探讨研究,以期为推动岭南中医药文化在广东高校中的推广普及积累经验。

一、岭南中医药文化的特征

岭南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以广州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为主要区域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形态。岭南中医药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分支。岭南中医药文化既有传统医药学的共性,又有其地方特性。当代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曾经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但因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历史上开发的先后,各个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医学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岭南医学就具有地方与时代的特色。长期以来,中原医学文化一直被视为中华中医文化的基础和主干。岭南文化既承袭了中原文化的传统精髓,又融入了自身的创新成果,因此颇具地域特色。岭南中医药文化在中医养生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岭南中医药文化植入广东高校中医养生学课程的路径

(一)引导学生精读岭南中医药养生经典,打牢理论功底。岭南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自晋代以来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医家,流传于后世的医学典籍相当丰富。岭南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许多医药学家结合时宜、地宜,写下了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医学著作,如晋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葛洪的《抱朴子》《肘后备急方》,唐代李暄的《岭南脚气方》,清代萧步丹的《岭南采药录》等,如葛洪在养生学方面造诣颇深,其养生思想更是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教师在中医养生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精读《抱朴子•极言篇》等经典著作,让学生深刻理解“治身养性,务慎其细”的著名养生理论,从而为中医养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岭南特色,优化中医养生课堂。借助现代信息传媒技术手段和网络时代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可以收集很多与中医养生学、中国传统文化、岭南中医药文化相关的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料。教师应充分应用传统媒体与当今新媒体相结合的方法来优化中医养生学课堂,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如在进行中医音乐养生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花间蝶》《雨打芭蕉》《彩云追月》《赛龙夺锦》等广东名曲。学生在欣赏这些熟悉的地方名曲时,不仅理解和掌握了中医音乐养生的内容与方法,而且也增强了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进行了一场美育教育。(三)开拓创新,在中医养生学教学。中增加岭南特色实训内容实训教学是中医养生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医养生知识的理解,培养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比如在进行药膳养生教学时,让学生动手进行药膳制作,可以达到既辨识食材、了解食材的加工及药膳的配伍、制作过程,又可以切身体会到岭南饮食文化的药膳同源思想和注重养生保健的特色。五指毛桃煲土猪骨汤是岭南人熟悉和喜爱的一道家常靓汤,也是岭南人日常生活中制作的祛湿健脾的中医养生良方。在中医养生学的实训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这道汤。五指毛桃是地道的岭南药材,广泛分布于粤东山区,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之功效。学生在掌握这道养生汤的制作和相关知识后,也加深了对岭南道地本草的学习和认识。(四)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借助岭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练就中医养生实战能力。中医养生学是一门理论丰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校学生在中医养生学课程学习时,重在学习,贵在实践。因此,在进行中医养生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借助岭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练就中医养生实战能力。例如,在进行体质养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同学进行体质测试,进行针对性的中医养生指导。岭南地区多湿多热,湿热体质学生较多,可以让学生针对性运用岭南道地药材制作养生药膳、糖水、祛湿香囊等进行养生治疗。通过一系列的实战训练,借助岭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练就学生的中医养生实战能力。中医养生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方法的学科。中医养生文化的研究对象是人的长寿和健康,但人的长寿与健康往往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而不仅仅是人体本身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中医养生学》教学和中医药文化推广研究时,不能仅仅把视野锁定在人体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哲学、政治、地域等诸多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在广东高校中医养生学课程中进行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导入研究,既可以继承中医药博大精深的学术精髓,又能吸纳岭南中医药浓郁的地方营养。这对于推动岭南中医药文化在广东高校的传播与普及、丰富和完善中医养生学内涵、促进高校中医养生学教学改革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鲲鹏.《中医养生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C].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学术年会暨服务老年产业研讨会论文集,2014:269-271.

[2]霍秀媚.“一带一路”倡议与岭南文化的传承传播[J].探求,2018,3:96-101.

[3]邓铁涛.邓铁涛医话集[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91:64.

[4]钱凤娥,张朔玮,张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0(3):93-95.

养生文化范文篇10

[关键词]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

2009年12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项殊荣为桂林乃至广西经济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桂林辖区内的永福县距离桂林市区45公里,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在社会热议如何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时,笔者也在认真思考,并萌发了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下创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的构想。

一、关于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思考

随着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投入建设,桂林旅游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模式将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社会各界纷纷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出谋划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桂林市经济学会会长颜邦英提出了“中心说”,认为桂林应该发展成为中国南方、华南的旅游中心,以及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旅游经营和管理示范中心、旅游教育培训中心、旅游研究中心、旅游交流与合作中心等。阳国亮在颜邦英“中心说”的基础上,增加了将桂林建设成世界旅游集散中心、世界著名生态旅游休闲胜地、旅游文化产业与发展示范区、旅游区域合作与交流示范区、生态环境优化试验区等设想。笔者赞同以上专家学者的观点,并大受启发。笔者认为桂林在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时应该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构筑自己的核心地位,形成强有力的辐射效应。

正如社会各界热议,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离不开这些内容,如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等。从更微观的角度思考,笔者认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本身就是一个“中心”,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建设若干个旅游示范区(图1)。建立示范区的根本目的是对周边更广大的区域或是同类地区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中心”作用,应重点建设对同类地区有较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区。在推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同时,引导更多的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既然是“综合”的,就应该体现多元性、多样性。既然是“国家”层面的,就不应该局限在桂林城区,而是以桂林城区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县域乃至周边城市。在整合旅游资源中,创建各种专项旅游示范区,如度假、娱乐、商务、会展、农业、工业、文化、乡村、生态、森林、温泉、漂流、体育、科技、修学、红色等旅游示范区。比如,恭城是广西第一个获准通过的部级生态示范区和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位一体”(恭城模式)生态农业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推广,可以打造成为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或乡村旅游示范区;龙胜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民族风情浓郁,可以单独或联合柳州三江县共同打造民族风情旅游示范区;永福是闻名遐迩的“福寿之乡”,福寿文化独具魅力,同时又是“养生产业示范基地”,可以打造成为养生旅游示范区。根据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以此类推,建立特色鲜明的旅游示范区。

二、永福创建养生旅游示范区的可行性分析

(一)养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1、养生旅游的内涵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身体、性命以达长寿。我国有着丰厚的养生文化积淀和历史悠久的中医中药产业,是发展养生旅游的基础。我国的养生旅游以2002年海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广西南宁中药养生旅游为起点,随后在四川、山东、安徽、黑龙江、河南等省市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全国时尚旅游亮点。周刚在《对养老旅游及其可行性研究》中提出,养生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一种,是以养生为目的来选择景点,安排内容和进展,考虑节奏快慢的一种旅游活动。这里的养生是泛指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善化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对养生旅游的理解,笔者比较赞同张跃西的观点。张跃西认为养生旅游是融合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方式为一体的一种体验式旅游形式。他进一步澄清了养生旅游与健康旅游的区别,认为养生旅游可以涵盖健康旅游和医疗旅游,养生旅游与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密切关联并双向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健康旅游以医疗卫生产业作为依托,是单向的支撑关系。他将养生旅游的范畴由原来的保健康复为主的健康旅游扩大为系统养生旅游,产品内容有自然养生、人文养生和产业养生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温泉养生、生态养生、滋补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艺术养生、理疗养生、国药养生、休闲养生以及茶饮养生等。

2、养生需求催旺养生旅游市场

追求健康、长寿是全人类的心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的质量,越来越期盼能够健康快乐、延年益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进展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居住环境的恶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加,一点一点吞噬着人们的健康,“亚健康状态”不同程度存在。据统计,1995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占我国人口总数的6.20%,2009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上升到了1.13亿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47%。如何安度晚年,实现健康老龄化,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迫切问题。今天的养生不仅仅限于追求长寿,而是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不管年轻或年老,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长寿,科学养生意识逐渐增强。为满足现代人追求健康的心理,养生产业随之崛起,养生旅游应运而生。养生旅游是一种以养生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很好地融合了养生文化与旅游业,适合各个年龄层面的旅客。现代人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使养生旅游迅速成为旅游新时尚。

(二)永福具有丰富养生旅游资源

永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享誉中外的中国长寿之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彩调的发源地和“东方神果”罗汉果的原产地,蕴含着人世间最吉祥的福寿文化,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民风民俗,在创建养生旅游示范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福寿文化源远流长

永福县素有“福寿之乡”美称,2007年被评为中国首批长寿之乡。永福县有近2000年历史,永福的“福寿”文化起源于永福县城凤山顶上的清代“福”字石刻和百寿镇著名的北宋“百寿图”石刻。“百寿图”于南宋绍定已丑年(即公元1229年)由一批书法家创制和石刻家镌刻而成,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大寿字内镶嵌100个不同字体的小寿字,取长寿百岁以上之意。据史料记载,该县最长寿的老人廖扶高寿158岁。目前,永福县70岁~99岁以上老人有19599人,其中百岁以上老寿星36位,每10万人中有百岁老人13.33人,超过目前世界公认的每10万人有7名百岁老人的世界长寿之乡评定标准。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永福县人均预期寿命为75.24岁,高出全国人均预期寿命3.24岁。2006年以来,永福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桂林永福国际养生旅游福寿节。养生旅游福寿节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深入挖掘和开发福寿文化的重要载体。永福的长寿现象吸引了社会各界纷沓而至,前来调研探究的人们络绎不绝。

2、养生自然资源丰富

永福地处亚热带交界,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4.1%,有“生活在树上的城市”之美称。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优越,长年身居其中,自然延年益寿。

永福县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拥有丰富的保健养生食疗资源,有黄芪、金银花、灵芝、板蓝根等药用植物资源、药用动物资源和药用矿物资源2741种。永福除利用好丰富的自然养生产业资源外,还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广西首个千亩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就在永福三皇乡创建。目前,永福共建有西红柿、罗汉果、优质米、柑桔等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30多个,无公害生产面积达30多万亩,拥有罗汉果、西红柿、柑桔、优质米等6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

永福空气清新,据桂林市环境监测站测定,2008年,永福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在三个评定标准中,该县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许多地方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5~12万个,比正常值高出50~80倍。

永福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享有“健康之水”、“营养之水”和“长寿之水”美誉。优质水资源是永福人长寿的要素之一。永福境内的水质具有小分子团,呈弱碱性、氧化还原低、矿物质含量丰富,矿化度优于国家天然矿泉水标准,水中含有硒元素四个特点。经勘测,永福县许多河流与泉水的PH值在7~8之间,最符合人体内弱碱性环境,可使身体更有效抵制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从而使人健康长寿。永福的土壤含硒也是使人长寿的重要元素。永福土壤为富硒土,硒含量为1.1mg/kg,为全国平均值0.29mg/kg的3.3倍,其土壤总体硒含量处于植物生长和人体吸收的最佳状态。永福生产的罗汉果、优质米等农副产品天然富硒。在这样的土壤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含硒量都比较高,经常食用有益人体健康。

3、“养生产业基地”招牌做人

世界养生大会首块“养生产业基地”招牌为永福所获,足以证明永福悠久的养生文化和丰富的养生资源不仅得到世人的认同,而且在发展养生产业方面潜力巨大,可以作为示范来学习推广。永福要打好这张金字招牌,把养生旅游与养生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旅游来推动养生产业的发展,以养生产业与旅游互动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把永福打造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休闲养生之都。

三、创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

(一)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规范

永福的养生旅游发展应有一个中长期规划与设想,并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保障。永福旅游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逐步向成长成熟阶段发展,比较适合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政府主导性战略是指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引导、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旅游资源的配置达到或接近最优状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抓好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在政府主导下,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对永福养生旅游的现状作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制定出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指导养生旅游科学、有序地发展。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运作,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措施,并将永福养生旅游的发展纳入到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加以考虑。

(二)以制度创新推动养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

制度创新是推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关键,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传统旅游业走向现代旅游业。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相关制度应对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同样具有效力并起指导作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建设包括旅游休闲发展相关制度(如旅游产业政策)与配套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建设,具体涉及旅游休闲相关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标准等规范的创新建设。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分开的管理体制,使行业行政性管理与自律性管理各得其所,形成市场、政府、社会之间的平衡机制,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指导协调区域旅游发展的综合委员会、互动合作机制。二是政策创新,包括旅游休闲相关的消费政策,诸如带薪休假制度、出入境管理制度、文化发展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旅游休闲产业政策,诸如空间布局政策、结构优化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旅游用地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等,以实现旅游发展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获得综合效益。三是法规、标准创新。通过制定、完善地方与部门层面的各种法规,推进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旅游基本法的制定。制定有关示范区与示范产品建设、开发与管理的标准,并通过不断完善提升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四是建立专家全程参与建设的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公务员之家

(三)加强养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

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特色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产生永久吸引力的根本。永福的福寿文化,是旅游资源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养生主题为中心,以福寿文化为支撑,以旅游项目为载体,努力用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构建特色鲜明的养生旅游品牌。积极探索养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养生旅游与福寿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养生旅游与山水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在养生旅游中丰富民俗文化的内涵。利用养生文化的深厚根基,将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扬传统文化为主旨,建立永福养生文化旅游景区;坚持传统与现代并重,既充分挖掘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又合理利用现代的方法手段,使传统养生文化能适应现代的需要,从而推动养生文化产业化。养生文化产业化的实质就是把养生文化融合到旅游业中去,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使养生文化资源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进入旅游市场,充分发挥其内在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旅游产品一刻也不能停止宣传促销,海南旅游的突破口就是攻势持久的宣传促销。永福的旅游营销不能依靠盲目炒作,要讲究方式方法,突出“养生”主题。要大力加强信息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书籍、光盘等各种传媒,通过举办福寿节,不断提高永福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生博物馆,展示长寿之乡的养生文化、长寿资源以及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物品,演示绿色长寿食品的制作方法,介绍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政府和有关组织还可以组织讲师团到各地去宣讲永福的养生文化、普及养生保健知识,增强人们的养生意识,从而唤醒人们对养生产业及养生旅游的兴趣。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推介,广泛、持久地宣传永福的长寿生态环境和健康长寿养生产业,让国内外更多的人知道永福长寿之乡,懂得来到这里养生、疗养、度假以获得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