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流失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9:08:05

学生流失

学生流失范文篇1

1.1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象的原因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出现人才潜流失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又包括外部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根据萨珀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生涯分为探索阶段和确定阶段。大学的学习期间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而实习期间属于职业生涯的确定阶段。在探索阶段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相关决策,在实习期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付诸实施,为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积累一些经验并做好心理准备。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造成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毕业之前的实习经历。杨效忠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历实习期之后,大学生降低了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甚至会怀疑自己的从业能力。王兴琼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发现,酒店的实习经历会直接降低该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看不到职业前景,影响从业的自信心。综上所述,酒店实习经历是造成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

1.2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1.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率为84.27%。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2.2调查问卷设计

针对酒店实习经历造成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论文,设计调查问卷。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工作情况的问卷的设计和样本选择参照史密斯等人提出的工作满意度五维度,即工作本身、晋升、薪酬待遇、同事关系、管理制度。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包括以下部分:实习期学生的基本表现情况、酒店实习满意度、实习酒店的基本情况、就业潜流失倾向;调查内容关于实习工作期间的工作情况(工作内容及强度)、福利待遇、工作成就感、晋升空间、领导能力及管理水平、人际关系、潜流失倾向等。本研究主要分析学生对酒店实习工作的满意度及造成潜流失现象的相关因素。

1.2.3数理统计方法

采用EXCEL整理调查数据,运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的分析。

1.2.4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对于实习工作:1分和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对于潜流失倾向,1分和5分,分别表示“极不可能”、“极有可能”。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酒店实习工作的满意度和流失倾向采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确定造成学生潜流失倾向的原因。根据均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列,数据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学生对酒店实习工作的基本满意度分析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为102份,这102名学生的潜流失倾向均值为3.65基本上会出现潜流失现象。实习工资、工作多样性、晋升与职业发展空间、工作成就感、工作负荷量这五个方面其调查分析的均值分别为2.13、2.15、2.19、2.45、2.53。其中最低的是实习工资,说明学生对实习工资不满意,因为酒店一般将实习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实习工作比较单调,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岗位固定,基本上不轮岗,每天的工作内容基本相同,如收拾客房等,如此单一重复的工作中让学生觉得十分乏味,此外,学生在实习时,一般安排的基层的劳动岗位,如餐饮部门的服务人员等,工作十分辛苦,由于酒店实习工作工作量大、工资低、工作单一,所以学生对酒店实习工作不太满意。此外,由于酒店业对从业年限和从业经验十分重视,所以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晋升的机会较少,晋升很慢。如果不能踏踏实实工作,等待晋升的时机,就会感觉晋升的希望不大,机会渺茫,职业发展前景不好。在本次调查中,学生最满意的三项是食宿条件、领导管理水平、人际关系,其分析的均值分别为3.72、3.09、3.03。因为学生实习的酒店一般都是四星级以上,所以不管是住宿条件和就餐环境都非常好,所以学生对“食宿条件”基本上都很满意。酒店的中层领导基本上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经验,能够理解学生的基层工作,所以制度的相关政策比较合理,关于人际关系方面,因为学生处于实习的状态和正式员工基本上没有利益冲突,所以感觉酒店的人际关系良好。学生在酒店实习满意度因素和潜流失现象的相关性分析满意度的各个变量和潜流失倾向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相关系数除了食宿条件之外,其他全是负数,出现负相关(显著性概率p<0.01)。由此可知,对实习工资、工作多样性等的满意度越低,其潜流失倾向越大。和潜流失倾向呈显著负相关的是实习工资、工作成就感、工作认可度、个人能力发挥、培训与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空间,这表明学生在酒店的实习经历对于将来的职业选择十分重要,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实习期间的薪酬待遇。如果学生十分喜爱酒店的工作,并且酒店给学生提供了发展平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择业潜流失现象。此外,酒店的培训机制、未来的发展空间,学生能否在工作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并获得充分的培训机会,这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影响也较大。此外,“工作多样性”、“工作负荷量”和“工作时间制度”这三个实习满意度较低的因素竟和潜流失倾向的关联系数不高,这说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对现实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工作的要求有所降低,比较现实,对工作强度要求有所提高,说明学生刚毕业时可以选择累一些的工作,只要酒店给予的工资合理,学生会从事该行业,降低流失率。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2.1严把学生实习关,安排好学生的实习工作

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选择实时酒店的时候应该慎重,和酒店签订相关协议,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促使学生认可酒店的实习安排。在学生实习期间,安排老师全程陪同,一旦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问题,老师负责沟通,减少矛盾的发生,降低学生对实习酒店的不满意度,从而降低人才的流失率。

2.2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酒店工作缺乏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明白酒店工作是构建服务型社会的一部分,以后绝大多数人都做得是服务工作,服务工作并不低贱。此外,还应让他们知道酒店的领导基本都是要从酒店基层工作岗位干起,要走上领导岗位必须得经得起基层较长时间的考验。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够理性地自我分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投身到酒店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来,酒店工作前景广阔。

2.3从酒店自身方面找对策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为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明确他们的晋升渠道。与此同时酒店管理者还要善于发现“奖励点”,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员工在酒店的工作业绩多少奖励不同的金额。此外,酒店还要建立健全酒店的福利保障制度,关心和改善他们的各项福利,以此来有效控制这些人才的流出,吸引外部人才的流入。

3结束语

学生流失范文篇2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潜流失;影响因素

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我国自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以来,各大院校开始纷纷设立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这为酒店管理业的持续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是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有些该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没有从事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到其他行业进行发展,甚至有些学生即使毕业后选择酒店管理行业但是也没有长期从事酒店工作的意愿而表现出极高的离职趋势,所以针对这一现象需要引起多方的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个人层面的因素

酒店行业发展对于毕业生的吸引力降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公众对于酒店业的神秘感消失,由于对酒店管理职业特点特征的深入了解,酒店职业的优越感开始在公众眼中减弱,进而直接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观,进而不可避免地造成酒店管理人才的潜流失。同时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有些学生选择专业带有一定盲目性和冲动性,甚至有部分学生受影视传媒等对酒店管理行业宣传的影响,而选择酒店管理专业,也有些学生是由于高考分数较低,被调剂到酒店管理专业。当这些学生经过两到三年的专业学习后,他们对本专业和行业发展有了全面清晰的认知,发现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就业领域,再加上有些不良的实习体验,就会导致学生们对于酒店管理行业产生排斥或否定的态度,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求职意向。当前毕业生大多属于“90后”,毕业生对于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估不能全面系统,虽然他们的性格充满朝气和活力,具有明显的个性与需求,但是他们在职业生涯没有意识到受制于人的要求,在思想层面缺乏一定服务意识、吃苦意识和耐挫精神,对于工作抱有不正确的观念,加之有些学生的工作态度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缺乏强烈的依附感和价值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学生不愿意到酒店进行就业。

1.2酒店层面的因素

虽然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主体是学生,但是需要酒店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就业平台,所以在酒店运营管理过程中,对于人才资源队伍的合理开发管理会对于酒店毕业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而酒店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人才潜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表现:酒店在招聘员工时往往重视应聘者工作经验和工作经历,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来对新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虽然酒店作为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行业,但是酒店行业也应该注意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容易造成成规和僵化的模式,不利于酒店行业新鲜血液的输入,进而影响到酒店发展。同时当前我国多数酒店都采用层级管理模式,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高效性、合理性的特点,但是却极大抑制了酒店管理人才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刚入职的酒店毕业生们会被安排到一线服务岗位,比如餐饮、客房等部门,这些岗位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节假日不能保证,尤其在前三个月毕业生的试用期薪酬要低出许多,这让学生们感觉到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进而让毕业生对酒店行业产生很大心理悬殊,从而对工作抱有不满情绪,甚至还会对低年级学生造成影响,让他们放弃所学酒店专业。同时他们必须服从领班、主管或经理的工作安排,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而当前酒店高层的有些管理人员学历较低,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能正确摆正与毕业生之间的关系,所以这种人员管理模式容易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造成不利影响。

1.3学校层面的因素

学校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不够重视,导致毕业生入职后从事基层服务工作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很多院校都给酒店相关专业命名为酒店管理专业,其中管理一词也容易让学生们对自己所学专业形成固有认知,认为自己专业只是从事管理而忽视了对于职业技能的重视,并且院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于学生职业观和职业道德观的教育,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基层岗位工作的锻炼,进而影响了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全局来分析,当前学校酒店教学过程中对于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行业需求不能有效贴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目标是培养酒店高技能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但是不同学校又有不同的教学侧重,大多学校侧重于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理论的教育,有些院校缺乏实训场地和实习基地,难以为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载体,进而不能让学生在类似酒店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因而,一旦毕业生在酒店进行实习后就会发现自己所学的内容与酒店需求具有很大差别,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选择。

2改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建议措施

2.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对于酒店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反复操作训练和三班倒等工作要求,所以针对这一现状,院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职业指导制度,合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就业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实际工作。学校在引导学生就业观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了解学生的才能与特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具体的酒店行业发展现状来为学生们提供最新职业发展信息,进而有效帮助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规划,要注意建立合理的交流沟通制度,合理纠正对于职业认知存在误差的学生,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还要注意做好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让学生明白酒店管理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部分,属于社会服务工作,但是服务工作并不低贱,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还应让学生们明白所有工作都要从基层做起,实现事业的发展要经得起基层考验,通过这种合理的心理辅导可以让学生理性地进行自我分析,及时调整好工作心态,进而投身到酒店行业中来。

2.2酒店行业要实施合理的人才策略

建立对于毕业生具有很大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合理设立酒店员工的双升轨道,让员工可以通过管理岗位实现晋升,也可以通过专业技能进步获得提升。酒店管理要注意实行学历、岗位和薪金挂钩的薪金制度,为员工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同时针对员工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要实行不同的人才策略,要注意发现不同员工的工作表现,尤其要针对毕业生的离职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及时有效预见毕业生潜流失的现象,对于员工提供更多关注,应根据员工的自身发展需求,适当给予他们表现机会。

2.3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毕业生管理体系

为控制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象,学生在酒店的实习过程是重要内容。酒店实习生管理体系是促进毕业生形成长期从事酒店工作的重要内容,实习生管理体系的建立要从酒店管理的硬软件设施、酒店与学校的合作和实习生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制定,针对实习学生对酒店薪酬和福利、工作环境与企业文化等的关注,对实习生的工作环节和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从岗位操作技能、服务礼仪、团队合作等方面结合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培训师傅的评价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实习表现。学校还要注意从具体实践来合理制定对学生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并在制作对实习学生的考核体系时,要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核定权重,确保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有效地考核。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店业也实现了迅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需要大量酒店管理人才,但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酒店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要从学生个人、酒店和学校等方面来采取措施,加大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才能降低人才的潜流率,最终促进酒店的发展。

作者:王瑜 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丹丹.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潜流失”和职业忠诚度[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135+140.

学生流失范文篇3

一、当前我县控辍保学工作情况

1、近两年我县初中在校生情况

近两个学年,我县初中在校情况如下表:

学年初学年末流失率学年初学年末流失率

一年级11068108362.1%888487101.96%

二年级13055121367.04%1053898166.85%

三年级13275121748.29%11667107308.03%

合计37398351466.02%31089292565.9%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近两年我县初中生巩固率呈上升趋势,但和省普九“初中生巩固率控制在3%以内”的要求,还有不小距离。

2、我县流失学生下特点

我县流失学生有以下特点:一是地区分布不均衡。流失学生较高的乡镇集中潮洛窝、石臼窝、林西大丁学区地区,学生年流失率在15%以上,而玉田镇、林头屯、亮甲店等乡镇学生流失很少,在3%以内,基本达到了省“普九”要求。二是随年级增长,学生的流失人数也呈递增趋势。三是流失学生绝大多数厌学情绪严重,有的是成绩太差,学习困难,也有相当部分中等学生,因为偏科,心理压力较大,从而中途退学。

3、控辍保学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几个学年,教育局一直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从县局到学校到教师层层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一是纳入目标考核。把各初中学校的巩固率做为对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凡巩固率达不到县局要求的,不得评为教育教学优秀单位,各学校也将学生的巩固率纳入教师班级量化,直接和教师个人利益挂钩;二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先后在教育系统开展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论文评选和素质教育案例的征集活动,部分学校采取学生评价教师的做法,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对教师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和教师切身利益挂钩;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努力研究和探索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四是建立学困生档案。要求各学校要关心厚爱学困生,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挖掘用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在校学习的自信心;五是扶贫控辍。用好上级划拨的扶贫款资助了7000多在校中小学生,基本实现了对贫困小学生的“两免”,对初中贫困生实现“两免一补”保证全县没有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学生。

二、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造成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复杂多样,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素质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原因:

1、社会原因

首先,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学生和家长认为反正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不如不上学。落后的观念,缺浅的眼光形成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使得一些家长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使部分学生丧失了求学的热情。

其次,在我县教育执法没有落到实处,控辍保学工作主要由学校去做,当多次家访无效,学校无能为力时,没有更有力的措施来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对于学生中途辍学,不能按《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对辍学学生的监护人进行处罚。像我县流失比较严重的潮洛窝、窝洛沽等乡镇,学生流失受当地服装厂影响较大,以石臼窝高庄子为例,仅该村就有大小服装厂近20家,需要大量工人,许多学生都流向附近的服装厂。一些用工单位招工时比较随意,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初中毕业,只要有人介绍,就招收。例如,我们到潮洛窝同庆服装厂准备和潮洛窝中学一名叫单飞飞的流失生了解情况,该厂以没有此人为借口,根本不予接待,我们只得无功而返。所以单凭教育系统的一己之力,很难做好此项工作。

2、家庭原因

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24名流失学生家庭,通过和流失学生家长接触,我们感觉到,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愿意孩子继续上学,也有个别家长或监护人因自身素质的问题,把不送孩子上学看成是自己的家事,别人无权干涉,对学校、教师的劝返工作抵触甚至无理刁难。分析学生流失的家庭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条件都较好,普遍存在对孩子的溺爱,所以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产生厌学情绪时,家长多不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对子女放任自流。例如我县散水头镇和林西大丁学区的许多流失学生闲散在家,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极为不利。

3、教育内部原因

近几年我县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最终辍学。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县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很大弊端。不可否认,我县实行多年的抽考制度,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调动各级工作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显示出来。面对抽考,教师承担着工作和教学成绩的双重压力,为取得好成绩,教师的压力又转加到学生身上。部分教师为追求教学成绩,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有简单粗暴的做法,从而使学生厌学情绪愈加强烈,辍学也就成其必然的选择。

二是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为提高教学成绩,一些学校急功近利,推行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在考试复习上,搞题海战术,甚至违反县局规定,利用节假日补课。有的学校学校干脆取消了学校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工作方法不当。有的学校还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全榜,存在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座位,个别教师歧视学生,对差生爱心不足,恨心有余,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教师在对待学生辍学的问题上,往往是发现学生辍学再去做工作,没有提前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造成工作的被动。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县初中生流失的现状,提如下建议:

1、大力宣传,营造依法控辍的社会氛围。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营造依法治教的社会舆论氛围。

2、强化政府行为,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教育执法的轨道。义务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基础的,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建议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用工单位必须招收具备初中毕业以上学历的学生。适时组织教育、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对各用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对未能让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的监护人实行必要的教育、劝说乃至惩罚等措施,使其履行好监护责任。

3、健全控辍保学责任制度,实行“三层两线”承包责任制。即: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村民;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层层鉴定责任状,强化乡镇政府控辍保学力度。建议县政府把乡镇政府的控辍保学工作纳入以乡镇政府的目标目标考核之中,乡镇政府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定期召开村委会会议,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对村委会的考核内容。

4、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形成合力。通过家访、举办家长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社会形势教育,提高家长素质,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方法。让家长了解当今社会用人既讲学历,又不唯学历,要想将来真正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出路和岗位,必须要有实际能力,具有较高的素质。而这些,必须靠学生时期扎实的基础知识换取,学生只有对今天的学习充满热情,才能对明天的社会充满信心。

5、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努力在初中学校营造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宽松环境。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明确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固然重要,但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科学安排课时,合理设置课程,学校要确保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各科教学要严格执行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

6、完善学籍管理,杜绝弄虚作假现象,有效遏制学生辍学。学籍管理中学校弄虚作假,县局摸不清底数是控辍保学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年,县局将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从源头杜绝各种违规现象,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主要措施有一是把小学六年级毕业生人数和七年级建籍人数相联系,有效控制小学至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流失。二是从2005—2006学年开始,七年级建籍开始实行电子摄像,防止学校想方设法不给学生建籍等弄虚作假行为。三是继续实行流失生月报制度。各学校要如实汇报各年级每月学生的流失情况,县局根据各学校上报情况,不提前通知直接不定期深入到学校,通过深入课堂数人数、和学生座谈、查看学校相关资料等方式检查核对各学校在校生情况。

学生流失范文篇4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5年曾对高校就业机构、在校大三学生、应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对收回的299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表明,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的流失率在30%以上。赛迪顾问2008年的一项调研发现,国内软件行业的大学生人才流失率为23.6%,主要集中在销售岗位27%,技术岗位的26%和职能管理岗位的17%,其中小型企业人才流失率最高,近30%。

在笔者的调查中,成都阳关酒店招聘主任提到,不少毕业生只不过将用人单位作为落脚点或跳板,尤其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流失率相对比较高。该酒店2007年面向大学应届毕业生招聘了5名前台接待,但两个月的试用期没到,毕业生走得一个不剩。

走访中还了解到,四川大华企业集团于2007年底和2008年初相继在几所川内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校园招聘工作,共招聘33名应届大学生。截至大学生实习期结束,鉴于企业与员工的双向选择,有意愿留在公司只有销售6名、生产6名,品控2名,畜牧1名,大学生流失率达到40%。

类似的调查有很多,无不说明企业大学生流失现象的严重。关于大学生流失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大学生角度、企业角度和内外部环境角度出发,分析了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本文力图从思政工作的角度出发,分析通过思政工作干预大学生心理,从而影响其价值观和择业心态,以减少企业大学生流失的问题。

二、企业思政工作现状及其对大学生流失的影响

1、概念与范畴

思政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简称,是指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和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在传统思维中,很多人把思政工作理解成只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特有的管理手段。实际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相互渗透,具有许多共同点。但与企业文化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把视角放在人的思想道德的建设上。思政工作的根本性职能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塑造人格服务,具体职能则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任务,即:灌输、转变、调节、激励、落实等阶段。

2、现状调研

在调查中,思政工作缺失是许多民营企业、小型企业目前的最大问题。在笔者走访的25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尚未听说过企业还需要建立思政工作组织,引入思政工作管理;另有10家企业管理者知道思政工作,但认为思政工作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利”。由此可见,思政工作在许多企业还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也有一些企业,建立了思政工作组织机构,但并没有充分发挥思政工作对大学生流失问题的引导作用。在笔者所走访的企业中,有5家公司建立了在企业从事思政工作的组织,但是这些企业的思政工作组织更多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机构,并没有在管理中发挥其应有个的职能,很多时候更像是企业的一个活动中心和员工纠纷调解机构。

走访中,也有两三家企业似乎认识到了思政工作可能对企业人才管理能够带来较大的帮助,但其思政工作开展的方法、内容、频率以及心理干预时机的把握方面缺乏专业性,随意性较强。对于如何开展有效的思政工作,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

3、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那么,思政工作与大学生流失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呢?笔者在访问企业管理者的同时,也访问了这些企业的大学生员工。另外,联系到了一些已经离职的大学生员工,对他们进行了追踪访问。综合访问结果,笔者认为,积极有效的思政工作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心态,从而影响其职业心理趋向,降低流失率,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大学生员工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刚刚走出校门接触到社会,社会上的现实与其在大学校园内的感受完全不同,社会中很多阴暗的东西扑面而来。大学生们普遍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应、不理解。及时有效的思政工作引导,会让他们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大学校园与社会现实的差距与必然性,避免思想陷入误区,甚至影响其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是职场中人员众多,形形色色,素质参差不齐。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后,一般处于较低的职业层次,所接触的人员主要是基层管理者或者员工。他们的相对素质实际上与大学生不在同一层次。但是,成天与这些人在一起,还要接受其领导或指导,这时的大学生们,如果缺乏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很容易受到这些基层员工们熏陶,影响自身的人格塑造。

三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初次就业,没有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就业具有盲目性。往往把公司规模、工作条件、薪水、福利等作为选择工作的依据,而没有考虑工作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支撑和平台作用。有效的思政工作,可以很好的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引导,使其把早期就业的目标定位于寻求职业生涯发展平台和积累职业和专业经验,为自身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大学生员工因为年龄原因,心态和行为普遍容易出现波动。思政工作可以对大学生思想波动进行及时的干预,纠正其短期的认知误差,使其工作与生活回复到正常轨道。

很多人力资源专家和管理学者们对关于大学生流失的原因的分析中,多次提到大学生员工的人生观、人格和职业心态,甚至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偶然事件,是他们离职和流失的主要原因。如上述分析,这些原因的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思政工作缺失有关。所以笔者提出,企业思政工作与大学生流失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三、加强企业思政工作减少大学生流失的对策

西方国家曾因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视青年的人格教育,造成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现在他们已经非常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把员工的思想动态和思想表现,看作是与企业命运相关联的重要管理内容。我国企业必须借鉴国外和企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成功经验,汲取教训,加强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大学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减少大学生员工流失,充分发挥大学生员工在年轻、朝气、创新等方面的优势。

1、管理者重视思政工作

理念永远先于行为。目前我国企业思政工作缺失以及思政工作鲜有成效的现状,首先是因为企业管理者们根本都没有意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对策的关键首先是企业管理者们,无论高层还是中基层管理者,都需要树立“加强企业思政工作”的理念和意识,以此作为企业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重要补充,并将之贯穿于企业各专业方向、各层次日常管理活动之中。

2、建立健全思政工作组织

组织机构是开展任何活动的基本保证。大多数企业目前缺少专门的企业思政组织机构,有的附属于基层党组织,有的附属于工会。这样,给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传递的信息是思政工作是一种附属的工作内容,所以,没有人真正重视它。走访中,成都三泰电子公司的做法给了笔者一个启示。公司在人力资源部下设置了“思政科”这样一个机构,专门负责企业员工思政的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员工爱厂如家,近三年员工累计流失率也不到10%,大学生员工在公司都能找到很好的位置和平台。企业实践中,因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政工作具有较强相关性,宜把思政工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结合进行来考虑机构的设置,这样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态并适时进行思政干预

人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因此大学生员工们的思想也会经常因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但变化不一定都是有利于员工成长的。所以,思政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动态了解每一位大学生员工的思想状态及其变化趋势。一旦某位甚至某些员工的思想出现不良趋向的波动,则企业思政工作人员应及时对他(或他们)进行思政干预。通过采用互动交流、人格激励、动因分析等方法,使其心态趋于平和,行为趋于理智,回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轨道。

4、定期开展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企业建立了规范的思政工作组织机构,就应该把思政工作纳入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即除了动态的收集员工思想活动状态并及时进行思政干预以外,还要定期开展有效的思政互动活动。活动时注意尽量不要采用流于形式的诸如思想工作会议、思想汇报、办公室谈话等活动,这些乏味的活动会降低员工对思政工作的兴趣和配合程度。有效的方式是将这些定期活动与娱乐活动、庆祝活动相结合。比如四川红旗电子仪器仪表总厂把传统的文化活动丰富并提升为“文化艺术节”,于2007年6月策划并组织了“首届红旗人文化艺术节”大型活动,潜移默化的对全厂员工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员工在娱乐中提升了自己对人生、事业、职业和工作的认识。

5、思政工作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

要想思政工作发挥最大管理效果,企业还需要把思政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一是企业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任人唯贤的用人环境,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平竞争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二是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积极塑造具有凝聚力的、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培育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价值观达到认同。三是建立学习型组织,适时组织业务培训即增加员工学习、个体成长的机会。员工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员工知识得到不断更新,自身技能不断提高。四是加强团队建设,为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给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能得到更多的提升机会,能有发展,实现自我。同时要注意减少企业对个人过强的依赖性,这样每一个员工更能够理智看待自己对企业的贡献,珍惜自己的职业平台。

【参考文献】

[1]姜荣国: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解析[DB/OL].中国管理传播网,2006(2).

[2]吕仙:民营企业职业适应期大学生流失分析与对策[J].2008(5).

[3]冯宇:企业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06(2).

学生流失范文篇5

关键字:农村基础教育学生流失解决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问题是全国实现小康的关键,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如今,农村教育状况虽然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重点探讨生源流失问题。

一、学生流失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高,支付子女上学的费用可谓一大开支,经调查表明,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失学的第一因素。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赖以生存和依附的经济实体,是与社会发生交换、收入、支出关系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在学生是否接受教育方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及这种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主要是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儿童是否受教育和受多大程度教育的支配和决定作用。3、打工潮流的干扰。由于国家允许并鼓励个体劳动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打工人员需求增多,再加上读书回报周期过长的影响及教育自身原因,使得大批初中甚至小学生纷纷拥入打工仔行列。4、人口压力。一般农村家庭平均有2.3个孩子,家庭规模大,子女多,要同时供养几个学龄儿童,往往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从而影响子女的入学。

(二)教育自身的弊端。1、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但相对于城镇及发达地区,仍然普遍偏低,办学条件在不同地区的农村也不平衡。2、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支待遇较优,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因此伴随着办学条件差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教师工资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有些贫困县市却经常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民办教师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待遇总体不高。因此,教师队伍流失严重。3、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一种办学倾向已偏离了我国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这一正确轨道。虽然“减负”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现实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仍有待减轻。4、单一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多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因此课程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由此造成一旦升学无路,即使在本地致富亦无术。

失学问题不仅造成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阻滞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

二、学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坚持。人类社会进入“地球村”时代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各种竞争变成了面对面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各类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知识差距”。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以深厚的教育积累为基础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教育积累是以教育投入为基础的,投入越多,回报就越丰厚;反之则越少。

(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我国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尽合理。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重点关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弱势人群。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就地区而言,西部比东部、中部严重;就城乡而言,农村比城镇严重;所以要实行倾斜政策,向不发达的农村倾斜,同时向弱势人群倾斜,向女童倾斜。因为农村还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所以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破除旧的传统习俗;优化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家长培训,双向交流,优化家庭环境;实行倾斜政策,为适龄学童提供经济补助确是一些有益的做法。

(四)提高认识,依法治教。1、提高全体农村公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和灵活性,由于义务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其义务性和强迫性是以往的教育所没有的,因此在农村要加强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的宣传教育。2、依法治教。义务教育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强迫教育。事实说明,仅仅依靠说服教育是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的。因此,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自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并且各地区也颁布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应该说,从立法角度看,我们的义务教育立法体系还是比较完整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屡屡出现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执法,严格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公务员之家:

学生流失范文篇6

关键字:农村基础教育学生流失解决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问题是全国实现小康的关键,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如今,农村教育状况虽然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重点探讨生源流失问题。

一、学生流失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高,支付子女上学的费用可谓一大开支,经调查表明,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失学的第一因素。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赖以生存和依附的经济实体,是与社会发生交换、收入、支出关系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在学生是否接受教育方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及这种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主要是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儿童是否受教育和受多大程度教育的支配和决定作用。3、打工潮流的干扰。由于国家允许并鼓励个体劳动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打工人员需求增多,再加上读书回报周期过长的影响及教育自身原因,使得大批初中甚至小学生纷纷拥入打工仔行列。4、人口压力。一般农村家庭平均有2.3个孩子,家庭规模大,子女多,要同时供养几个学龄儿童,往往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从而影响子女的入学。

(二)教育自身的弊端。1、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但相对于城镇及发达地区,仍然普遍偏低,办学条件在不同地区的农村也不平衡。2、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支待遇较优,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因此伴随着办学条件差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教师工资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有些贫困县市却经常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民办教师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待遇总体不高。因此,教师队伍流失严重。3、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一种办学倾向已偏离了我国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这一正确轨道。虽然“减负”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现实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仍有待减轻。4、单一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多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因此课程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由此造成一旦升学无路,即使在本地致富亦无术。

失学问题不仅造成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阻滞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

二、学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坚持。人类社会进入“地球村”时代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各种竞争变成了面对面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各类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知识差距”。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以深厚的教育积累为基础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教育积累是以教育投入为基础的,投入越多,回报就越丰厚;反之则越少。

(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我国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尽合理。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重点关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弱势人群。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就地区而言,西部比东部、中部严重;就城乡而言,农村比城镇严重;所以要实行倾斜政策,向不发达的农村倾斜,同时向弱势人群倾斜,向女童倾斜。因为农村还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所以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破除旧的传统习俗;优化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家长培训,双向交流,优化家庭环境;实行倾斜政策,为适龄学童提供经济补助确是一些有益的做法。

(四)提高认识,依法治教。1、提高全体农村公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和灵活性,由于义务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其义务性和强迫性是以往的教育所没有的,因此在农村要加强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的宣传教育。2、依法治教。义务教育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强迫教育。事实说明,仅仅依靠说服教育是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的。因此,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自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并且各地区也颁布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应该说,从立法角度看,我们的义务教育立法体系还是比较完整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屡屡出现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执法,严格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学生流失范文篇7

一、当前我县控辍保学工作情况

1、近两年我县初中在校生情况

近两个学年,我县初中在校情况如下表:

2003—2004学年2004—2005学年

学年初学年末流失率学年初学年末流失率

一年级11068108362.1%888487101.96%

二年级13055121367.04%1053898166.85%

三年级13275121748.29%11667107308.03%

合计37398351466.02%31089292565.9%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近两年我县初中生巩固率呈上升趋势,但和省普九“初中生巩固率控制在3%以内”的要求,还有不小距离。

2、我县流失学生下特点

我县流失学生有以下特点:一是地区分布不均衡。流失学生较高的乡镇集中潮洛窝、石臼窝、林西大丁学区地区,学生年流失率在15%以上,而玉田镇、林头屯、亮甲店等乡镇学生流失很少,在3%以内,基本达到了省“普九”要求。二是随年级增长,学生的流失人数也呈递增趋势。三是流失学生绝大多数厌学情绪严重,有的是成绩太差,学习困难,也有相当部分中等学生,因为偏科,心理压力较大,从而中途退学。

3、控辍保学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几个学年,教育局一直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从县局到学校到教师层层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一是纳入目标考核。把各初中学校的巩固率做为对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凡巩固率达不到县局要求的,不得评为教育教学优秀单位,各学校也将学生的巩固率纳入教师班级量化,直接和教师个人利益挂钩;二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先后在教育系统开展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论文评选和素质教育案例的征集活动,部分学校采取学生评价教师的做法,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对教师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和教师切身利益挂钩;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努力研究和探索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四是建立学困生档案。要求各学校要关心厚爱学困生,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挖掘用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在校学习的自信心;五是扶贫控辍。用好上级划拨的扶贫款资助了7000多在校中小学生,基本实现了对贫困小学生的“两免”,(免杂费、课本费),对初中贫困生实现“两免一补”保证全县没有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学生。

二、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造成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复杂多样,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素质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原因:

1、社会原因:首先,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学生和家长认为反正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不如不上学。落后的观念,缺浅的眼光形成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使得一些家长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使部分学生丧失了求学的热情。

其次,在我县教育执法没有落到实处,控辍保学工作主要由学校去做,当多次家访无效,学校无能为力时,没有更有力的措施来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对于学生中途辍学,不能按《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对辍学学生的监护人进行处罚。像我县流失比较严重的潮洛窝、窝洛沽等乡镇,学生流失受当地服装厂影响较大,以石臼窝高庄子为例,仅该村就有大小服装厂近20家,需要大量工人,许多学生都流向附近的服装厂。一些用工单位招工时比较随意,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初中毕业,只要有人介绍,就招收。例如,我们到潮洛窝同庆服装厂准备和潮洛窝中学一名叫单飞飞的流失生了解情况,该厂以没有此人为借口,根本不予接待,我们只得无功而返。所以单凭教育系统的一己之力,很难做好此项工作。

2、家庭原因

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24名流失学生家庭,通过和流失学生家长接触,我们感觉到,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愿意孩子继续上学,也有个别家长或监护人因自身素质的问题,把不送孩子上学看成是自己的家事,别人无权干涉,对学校、教师的劝返工作抵触甚至无理刁难。分析学生流失的家庭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条件都较好,普遍存在对孩子的溺爱,所以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产生厌学情绪时,家长多不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对子女放任自流。例如我县散水头镇和林西大丁学区的许多流失学生闲散在家,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极为不利。

3、教育内部原因

近几年我县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最终辍学。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县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很大弊端。不可否认,我县实行多年的抽考制度,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调动各级工作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显示出来。面对抽考,教师承担着工作和教学成绩的双重压力,为取得好成绩,教师的压力又转加到学生身上。部分教师为追求教学成绩,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有简单粗暴的做法,从而使学生厌学情绪愈加强烈,辍学也就成其必然的选择。

二是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为提高教学成绩,一些学校急功近利,推行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在考试复习上,搞题海战术,甚至违反县局规定,利用节假日补课。有的学校学校干脆取消了学校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工作方法不当。有的学校还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全榜,存在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座位,个别教师歧视学生,对差生爱心不足,恨心有余,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教师在对待学生辍学的问题上,往往是发现学生辍学再去做工作,没有提前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造成工作的被动。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县初中生流失的现状,提如下建议:

1、大力宣传,营造依法控辍的社会氛围。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营造依法治教的社会舆论氛围。

2、强化政府行为,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教育执法的轨道。义务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基础的,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建议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用工单位必须招收具备初中毕业以上学历的学生。适时组织教育、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对各用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对未能让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的监护人实行必要的教育、劝说乃至惩罚等措施,使其履行好监护责任。

3、健全控辍保学责任制度,实行“三层两线”承包责任制。即: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村民;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层层鉴定责任状,强化乡镇政府控辍保学力度。建议县政府把乡镇政府的控辍保学工作纳入以乡镇政府的目标目标考核之中,乡镇政府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定期召开村委会会议,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对村委会的考核内容。

4、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形成合力。通过家访、举办家长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社会形势教育,提高家长素质,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方法。让家长了解当今社会用人既讲学历,又不唯学历,要想将来真正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出路和岗位,必须要有实际能力,具有较高的素质。而这些,必须靠学生时期扎实的基础知识换取,学生只有对今天的学习充满热情,才能对明天的社会充满信心。

5、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努力在初中学校营造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宽松环境。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明确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固然重要,但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科学安排课时,合理设置课程,学校要确保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各科教学要严格执行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

6、完善学籍管理,杜绝弄虚作假现象,有效遏制学生辍学。学籍管理中学校弄虚作假,县局摸不清底数是控辍保学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2004—2005学年,县局将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从源头杜绝各种违规现象,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主要措施有一是把小学六年级毕业生人数和七年级建籍人数相联系,有效控制小学至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流失。二是从2005—2006学年开始,七年级建籍开始实行电子摄像,防止学校想方设法不给学生建籍等弄虚作假行为。三是继续实行流失生月报制度。各学校要如实汇报各年级每月学生的流失情况,县局根据各学校上报情况,不提前通知直接不定期深入到学校,通过深入课堂数人数、和学生座谈、查看学校相关资料等方式检查核对各学校在校生情况。

学生流失范文篇8

为进一步巩固我区中小学校“普九”成果,加大依法控制学生流失的宣传力度,切实控制学生流失,把我区学生流失率降到最低水平,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在全区开展了“动员流失生返校月”活动,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坚持改革控流,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各校通过不同的课改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年安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564人,中学508人,安置率百分之百,解决了随迁子女入学难,易流失的问题;截止九月末,小学无一人流失,初中流失共30人,其中城市中学有7人,流失率为0.1%,农村中学有213人,流失率为1.4%,均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城市流失率不得超过1%,农村流失率不得超过3%的标准。在“动员流失生返校月”活动中,教育局及各校领导和教师分组深入村屯、社区走访,使78名濒于流失的学生返回校园,返校率达到79.1%,“控流”工作落到了实处。

2、丰富模式,培养人才。我区针对农村中学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办学模式等展开了研究与探索,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分流班,培养专业人才。十二中、叶赫中学和石岭中学充分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挖掘社会潜力,帮助学生选择和联系适合他们发展的职业学校。

3、加强管理,奖惩结合。教育局加大对“控流”工作的检查指导。在学期初进行的教学常规管理检查中,派专人对控辍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同时,把“控流”工作纳入学校目标考核中,小学、初中学校的巩固率作为对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学校也将学生的巩固率纳入教师班级量化考核,做到奖惩分明,出现因教师、学校行为导致学生辍学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本、全面提高”的办学宗旨,扎实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总之,“控流”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学生流失范文篇9

关键词:中职生流失原因对策以学生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在一所学校里,坚持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服务,就是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和最好的实践。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的流失现象比较普遍,对一个学校发展和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影响更为严重,学生流失多,不但影响学生本人的成长,而且造成国家投入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在多年的学校教育管理中,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控制学生流失率,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失的问题。

一、流失的原因

按理说,学生在我们职业技术学校就学以后,取得了职高学籍,既可升高等职业学校,又可直接胜任技术工作,今后不愁找不到劳动就业岗位;并且国家也很重视,给了学生较多的生活补助,那么一些学生为什么要辍学,要流失呢?经过分析,校方的原因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教育管理滞后;2、教师尽责不力;3、学校设施不足;4、课程开设不尽合理等。总起来说,主要矛盾方面是学校的工作没有到位。

二、应对的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研究了相应的对策:以学生为本,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在校安心读书创造条件。

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四种:1、学习目的不明确,为了父母读书;2、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3、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有压力;4、生活适应能力差,影响学习。

(一)教育学生的对策

1、对待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校政教有关人员特别是班主任,要能及时察觉苗头,对症下药,一帮一地明确学习目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职业学校就是交了钱,玩上三年就行了,可是一进学校要完成各科学业,达到工作能力的要求,就畏难了,懒散的思想受到冲击,要辍学。我们的思想教育要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入手,对他们多做进步的肯定的激励,让他们认识到知识能改变命运,今后参加工作的美好之处,以及没有生存本领的危险,让他们进入自觉学习的轨道。

2、对待学习困难的同学,教师要进行重点帮助,(实际上到职业学校来读书的学生多数是基础差,文化底子薄的)加强个别辅导,学习任务要适应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太高和过急,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应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多采用情感教学,快乐学习,把抽象的课程尽可能的化为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采取“社团活动”“角色表演”“合作学习”“任务研究”等。学习快乐没有负担,自然就安心读书了。

3、对待家庭经济困难者,学校有义务帮助他们,生活困难的可以先将国家的生活补助款预支给他,还可以为他联系社会爱心助学;班主任负责监管困难学生的生活情况;要建立奖学金制度,鼓励学生获奖;还可以开展勤工俭学的活动;对于家庭特别困难,欠缴学校款项的,不能催逼,学校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以专项困难补助金加以解决。要使学生在无后顾之忧情绪中安心读书。

4、对于生活适应能力差的学生,班主任和生活管理人员要关心细致,利用寝室管理和学生小组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的伙食团要有丰富多样价廉物美的饭菜,甚至可以给特殊的学生开小灶,等。总之,是要让学生生活无忧,身体健康,学习有劲。

(二)校方改进的举措

学生流失率升高,主要矛盾在学校方面,如今职业学校扩大了招生人数,增加了班次,但是教育管理跟不上,学校设施不足和课程开设不尽合理,教师也不尽是高素质,事业心也不尽强,导致学生学习无序,学习困难,学习乏味,学习干扰严重。而以上问题只要重视,是能够尽快解决的。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讲效率。由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办学育人,教育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首先要投入到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中,人力资源的配置因学生的需要而设岗,让学生既来之则安之,让教职员工的工作成效与奖励直接挂钩。例如,在学生开学之前就要备齐教科书,教室、寝室布置完善等等。

2、讲职责。教育成果往往是综合性的,靠多部门协调努力来完成的,校长、主任、班主任、后勤人员任何人的职责不明或不尽职,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建立健全职责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班主任的职责就应该包含控制学生流失的标准,学生的评教是对教师考评的重要依据,学生给学校的意见要作为长效的监督方面。

3、讲素质。每个教职员工都要认识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确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此为目标来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心理素质。大到为毕业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小到为学生捡去操场上的石子,更不要说具备让学生获取真才实学本领。又例如,科任老师发现学生生病,及时送学生到医务室,班主任及时赶到,与校医一道及时护送到医院,学校及时预交医疗费,有了这样的默契配合,使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关怀。

学生流失范文篇10

关键词:中职生流失现象原因对策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2007年再扩大招生50万人,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01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经大体相当。但是中职教育本身的发展,特别是规模的迅速扩张,也提出许多新问题,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尤其是学生流失现象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恶疾,而高流失率则影响和制约着中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就流失现象形成的原因、流失的负面影响以及应对流失问题的策略和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流失现象的形成

中职学校流生现象由来已久,但目前由于受高校扩招和普高升温的影响,中职学校招生困难,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中职的社会形象受损,从而使学生流失更为严重。据统计,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率均在15%以上,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和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率高达30%以上。下面以九江地区的中职学校(含承担中职教育任务的高职院校)为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流失比率还是较大的。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但五年制高职生流失相对较少。中职生流失现象在今天看来,究其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社会方面的原因。虽说中职生年龄尚小,与社会接触还不算多,但社会观念及流行的思潮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思想。首先。在社会上职业教育地位不高,公众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甚至存在偏见。其次,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不够理想,许多人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尽管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帮扶,出台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在这些社会偏见和陈旧观念的影响下,中职生思想压力大、学习劲头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普遍存在自卑感,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从而导致学生流失。

2家庭方面的原因。目前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主体是工人和农民的子女,也是弱势群体的后代。以笔者这些年所带的班级为例,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家庭特别贫苦的农村或者是被初中学校淘汰下来的春季生。对于农村的贫困家庭来说,一年几千元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是一个沉重负担。尽管政府每年至少要拿出164亿元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所有来自农村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享受到每学年1500元的基本生活补贴,但对特别困难的学生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所以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决定着一些学生的去留。而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的春季生都是初中成绩差,表现差的“双差生”。这些“双差生”大多是因父母亲长期在外打工或父母亲离异导致无人管教。这类学生很容易染上各种不良习气,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甚至被学校开除。

3学生自身的原因。从现有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看,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也比较差。再加上一方面由于基础差,对文化课没兴趣学,对专业课又学不懂,厌学情绪严重,从而导致流失。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中职生品行不良,常常违纪,给学校和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经常受到学校教师的批评和处分,于是产生退学念头。

4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中职学校由于“差生”多,学生管理的难度加大,而部分“差生”进入学校后,不但不认真读书,反而无事生非,在学生中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影响极坏,使其他学生无安全感,不能安心学习,这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其次,职业学校大都是从普教改制而来的,在教学模式上未能走出普教模式,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开设不合理、教材选用不恰当、专业特色不突出、学生动手机会少等诸多教学问题,学生普遍感到学不到东西,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致使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这是中职生流失率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最后,由于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就业压力增大,由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而竞争力不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使得就业压力也就成为了中职生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流失现象的影响

1对流生个人而言。影响了他们的终身发展。流生离校后,除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在社会游荡。学校教育无法涉及,家庭教育也很难有效。一部分流生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无形中会给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

2对学校而言。失去一个学生就失去了一份信任。学生大量流失势必给原本不足的教育资源造成更大的浪费。由于过多流生的产生,使得许多班级学生数严重不足,又因专业不同等原因不能并班,使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单位成本大量增加,学校经济效益下降,办学经费更趋紧张。

3对社会而言,中职生流失现象与教育的终极目标背道而驰。大量流生的产生不仅加深了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还严重束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产生了众多的新一代素质低下的国民,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如果把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简单地抛向社会,这将不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控制流失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