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乐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9:39:53

学生乐学

学生乐学范文篇1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使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教与学的主体是人,连接学生的纽带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在教学中,忽视了“情”,则“理”无从渗透,“乐”又从何谈起?所以老师的教学要注意使用创造性、审美性、情感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人际交流与沟通的基本前提,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基本前提,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只有尊重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智慧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才能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做人的尊严。

其次,老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如老师走进课堂时,衣着要整洁大方,面带笑容;讲课时语言和蔼可亲,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以情发声,用声传情,巧妙地运用仪态、眼神、手势、表情等无声语言艺术与学生交流。老师的这种调节、赏识、感化,不仅能去掉学生心理的压抑感和恐惧感,还能够激发起师生在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最后,老师的教育要充满爱心。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希望老师关心自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无时不想,无时不爱。只要老师用情感去影响学生,用语言去鼓励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幅度提高。

二、重视人本性教育,创造“乐学”的人文环境

人本性就是指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老师要重视被教育者的人格和意愿,特别是在这种人格与意愿还不成熟,还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和不足时,要尊重他们,要说服诱导而不是强迫他们接受老师的观念。即要把人当成人来培养,而不是当成一个容器,用来灌输知识,也不是当成一段木料,一块毛坯,用来加工成器物。如我在讲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有个学生当堂提出:“老师,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与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物体的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也越大。”当时我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启发全班同学:“这位同学提到的问题很好,他的观点正确吗?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一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小组间交流后再进行实验检验,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思维提出的一个错误问题,它也代表着一部分同学的疑惑。老师不能武断地否定这个问题,也不应该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应先表扬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再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开动脑筋讨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既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其次,重视以人为本,还应该创造多样的教育条件、教育机会和评价标准。只要你有勇气接受挑战,善于思考、辛勤耕耘,你就能抓住机会。因此,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育机会均等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学生。更新对教学本质的认识,更新老师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的认识。三、重视创新思维教育,促进“乐学”的积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具有发展力的民族。新课改后的教育教学必须把创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中,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学会批判地吸收。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先给学生讲牛顿的故事,用小牛顿的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事迹,激发起学生亲身体验与探究的冲动。而对牛顿在晚年研究神学,企图用神学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的规律,则引导学生去批判。

学生有没有创造精神,还在于老师有没有创造精神。老师的育人观念不改变,学生的学习仍然会处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之下,而难以自由地飞翔。如新课改后,我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辟出很小的一块设立“物理愚蠢园地”,主要是把我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滑稽可笑的错误写在上面,偶尔也登一点儿学生的,都是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融洽了师生关系。在课堂测试中,每隔五个题我会穿插一个让学生开心一刻的题目,如用最简单的方法说出你家的位置;有一只黑熊悄悄溜进了正在上课的教室,你该怎么做;怎样让同学相信你从火灾现场很轻松地走了出来等等。在试卷的最后我会画出一个方框,题目是:以下框内随意涂抹(100分)。在紧张的考试过程中,学生见到这样的题目都会心一笑,使紧张疲劳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这些题目既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又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回答好这样的题目也不是轻而易举的,答案是开放性的,雷同或模仿的答案都不会获得高分。所以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使它们互相配合好,才能比较完善地回答出这样的题目。也就是说,这些题目在回答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原创。在我看来,学生的学习优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已摸得很清,考试只是为检测一下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的怎样,没有必要搞得太紧张。我还引导学生勇于挑战权威,质疑权威,甚至否定权威,而不是一味地把教科书视为“圣经”,对老师奉若神明。如牛顿第一定律没有通过实验的检验,它一定能成立吗?欧姆定律、功的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在什么条件下成立?有没有局限性?以此引导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四、重视依法治教,保证“乐学”的社会环境

学生乐学范文篇2

【关键词】快乐;学习兴趣;英语课堂活动教学

【Abstract】“Interestisthebestteacher,”Onlywhenwehavestudentsinterested,hewillbehappytolearn,taketheinitiativetolearn.Soteachersshouldstrivetocreatearelaxed,happy,harmonious,equalclassroomlearningatmosphere.Classroomteachingactivitiesshouldabsorbthemeritsoftraditionalteaching,andatthesametimeintroducethetask-basedteachingactivitiestofurtherimprovethesystemofteachingEnglish.Thereforestudentscanlearnmore,independentandcreative.Meanwhilethemethodnaturallyhasalsointegratedwiththenewcurriculumideas.

【Keywords】Happiness;Interest;Classroomteachingactivities

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是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这样就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智力特点进行“对症下药”的教育教学。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面孔与思维方式,而带给老师的是全新的挑战,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的过程。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做到“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在班级中,总能找到这样的学生,笔头功夫顶呱呱,笔试成绩遥遥领先,但一落实到张嘴讲,上台马上脸红,结结巴巴讲不出几句英语来,既胆怯,又有自卑感。还有些同学上课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常常要笑他们。究其缘由,主要是学生始终接受的是被动型英语教育,学的是“哑巴英语”。

针对这种现状,我采取了几项相应可行的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来激发同学们学英语,讲英语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并令学生们由衷得感到学英语是快乐的。

1逐步使课堂教学英语化,教学表情化、动作化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每节课我都使用英语教学,从简单的课堂用语开始,并逐渐增加句数。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上适应了英语授课,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在讲GAMES时,介绍一些新的词汇如SHOOTING,当我用手指作枪状,并伴有简单的英语解释,学生立即明白是何种运动——射击。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坚持值日演讲及每日一句等常规活动每天我让学生坚持做值日演讲,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话题广泛,形式多样,有猜谜,讲故事,唱歌,笑话,小品等等。生动形象,又具有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通过上台演讲体验到交际目的后的成功感和愉快感,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学英语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和毅力。此外,每天由每位同学轮流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上的每日一句,内容为格言谚语或常用的口语表达,直观醒目,通过逐渐的积累,学生的单词量扩大了,作文水平和口语水平也随之提高了。3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还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加入进来的。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真正一员,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因此我指导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积极合作,相互学习,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一切可利用的渠道查找、制作并讲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通过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创设情景,“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学到必修2-Module3Music时,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前分小组进行资料搜集,有lightmusic,popmusic,classicalmusic,countrymusic,jazz,hip-hop,etc然后通过小组活动进行presentation。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小组讲解时配以精美课件,有的小组有歌曲吟唱来伴讲,还有小组分门别类进行展示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并且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紧接着由学生担当评委进行点评,互相交流.主要由时间、内容、表述、参与度及附加值几个方面来进行评分,自然地引入了评价机制。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新版的英语教材内容新颖,与时代取系紧密、涉及面广,有人物传记、风景介绍、生物科学、戏剧小说等,人文科学氛围浓厚。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注意力保持短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我常用的有“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故事法”等.例如为了减轻学生开口说的心理压力,不搞每错必纠。我便经常采用竞赛法和游戏,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抢答的形式引进竞争机制,比赛的内容包括抢答单词、用词造句、即兴翻译、快速反应等,然后累计各组的分数,对得分最高的一组做出表扬和奖励。由此,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符合学生争强上进的心理特征。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得到老师表扬的加分的,崩提有多神气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在这一堂课里学到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意识,这会使他们受益终身。而单调的说教,其效果远远比不上互动交流。英语课堂不能仅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挖掘一切可以使课堂生动有趣的载体为课堂教学服务。

5应用情感英语教学策略,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现代师生之间具备的不应仅仅只是师生关系,同时应具有朋友的双重关系.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人格榜样,学生就会崇拜他,会乐于与之交往。正所谓

“亲其师而信其道”,就会对之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素质,一个善意的点头、一个友好的微笑、一句微不足道的夸奖等都有可能拯救帮助一个学生,我们应尽可能让他们有种成功的体验。反之,则有可能会扼杀一个学生的前途。因此,只有不断从教学水平和性格等多方面完善提高自我,从而加强教师的亲和力,增进师生彼此间的了解与沟通,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学生、培养学生。

综上,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听说习惯的逐步养成,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新课改下,更渴盼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英语课堂不应该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应该是学生为主体的大合唱。不应该是沉闷的,而应该是生机勃勃、充满欢声笑语的。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第十一章关于“教学原则”,江苏教育出版社

[2]丁丽云.《关于课改若干问题的思考》

学生乐学范文篇3

在小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或创作,如学生满怀情感的演唱歌曲。音乐素养涉及到学生对音乐内容的情感表达,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旨在使学生培养个性化的音乐认知。首先,教师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教学。其次,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形成。它不仅促进了学生音乐科目的学习,而且促进了思维模式的发展,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1.开展聆听教学模式,进行小组交流。音乐是一个倾听他人和自己唱歌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去歌唱,却领悟不到音乐的精彩。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只有懂音乐的人才能创造出美妙的作品,才能唱出自己的心声,表达出自己的深情。在聆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歌曲或音乐,让他们仔细聆听,为下一步走进音乐殿堂铺平道路。学生在听过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后,应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听后的感受,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爱上音乐,理解音乐。比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喜悦,带领学生们去想象孩子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奋勇前进的情景。最后,教师告诉学生们这首歌曲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划分学习小组,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迸发智慧的火花,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但大多数音乐课主要采用的是利用设备来播放音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各种形式呈现出音乐,教师可以在其中穿插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教给学生乐理知识时,很多学生对于五线谱的辨别能力不是很强,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先从简单的《生日快乐歌》让学生认识跳动的音符。从而熟记五线谱要从上往下看,看音的方向及位置等。鼓励学生可以利用简单的编曲软件,自己去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3.开展欣赏教学,享受精彩音乐。欣赏是一个享受美和学习美的过程。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在音乐教育的任何阶段,都有不可或缺的欣赏过程。只有在学会欣赏之后才能迈出下一步。作为音乐学习的早期阶段,小学生的欣赏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和引领。在欣赏课程的过程中,有许多老师只是让学生听歌。这自然是不够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教会学生如何去听音乐,欣赏音乐,如何欣赏音乐家的情感。首先,教师应该教授学生音乐的实际旋律和曲调。当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才能进一步探索。其次,教师应将音乐作品中包含的内容和情感呈现给学生,并运用情感来表达情感。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常,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不反感。小学生基本上都喜欢学习音乐。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这种特点,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让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巧妙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形式和内涵,从而有效地塑造学生独特的美感。

在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非常重要,这是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丁翀.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教师,2018(3):34.

学生乐学范文篇4

关键词:音乐欣赏;欣赏能力;音乐教学;方法途径

Abstract:Thearticlemainlystudiesandthediscussion,throughchoosesthecoursecontent,toguidethestudenttarget-orientedtolistentotheway,tostimulatethestudentassociationandtheimagination,methodwaysandsoonestablishmentmusicappreciationidealcondition,transfersthestudenttostudytheappreciatemusicfullytheenthusiasm,causesthestudentunifiesmusictheoryandmusicpractice,thusmakesthegoodteachingprogress.

keyword:Musicappreciation;Appreciationability;Musicteaching;Methodway

前言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使我们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音乐课教师,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还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一、要考虑不同学生在音乐感受能力上的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做到因人而异

我们知道,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一般来讲,文化素质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欣赏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对唐诗有研究的人,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熟悉外国文学的人,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他们都能很轻松地从音乐中探究出许多人生的哲理。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要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特别是对于文化素质、音乐基础较差的人,不仅要掌握欣赏音乐的手段、步骤、方法,还特别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对于这些人,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一般不需要做过多的探究,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而对于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朦胧的作品,那就要求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所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时,必须区分不同的教学对象,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

二、要学生在了解曲目背景的前提下,去反复听一首曲目,学会听门道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客观感情相吻合的过程。要想正确欣赏音乐,必须对音乐作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我们必须让学生对某一首曲子反复地听,一方面使学生凭着直感去准确细致地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创作意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最终准确把握乐曲感情的内涵。例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如果学生在事先了解作者晚年的凄凉处境、沙皇统治下的黑暗以及知识分子苦闷心理的情况下,再去反复聆听这首交响曲,就不难理解乐曲中巨大的悲剧性的内涵。又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标题“命运”,本身就有很强的哲理含义。但要真正理解领悟其内涵,就要先行了解贝多芬生活的时代,了解贝多芬坎坷人经历和他不屈不挠的个性,了解当时正是欧洲封建势力复辟、先进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品中对命运的抗争、搏斗、胜利,进而领悟出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哲理。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后,通过反复听这首曲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曲家在乐曲中形象生动的塑造,领略作品中和命运激烈搏斗的场面、英雄的沉思以及宏伟的欢庆胜利的场景的描绘。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从中听出门道,学会欣赏音乐。三、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手段上注重视听结合?

要利用鲜艳色彩、生动图象,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学生积极参与。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留下足够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四、要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音乐想象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我们知道,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有深有浅,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音乐形象本身不同于视觉形象或文学形象。音乐形象只是描绘大致的情绪和图景,而不会做具体的细节描写。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

,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听一曲《黄河船夫曲》,学生会被其粗狂、雄浑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听一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能使人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春色、小桥流水、青青草地,牧童横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五、要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多方位创造音乐欣赏意境

学生乐学范文篇5

关键词:中职院校;钢琴教育;音乐素养;路径

一、中职院校钢琴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中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钢琴作为表演性较强的乐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该学科乃至音乐专业的学习兴趣。但是,在钢琴教学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中职院校钢琴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学不够深入。中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一些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认知比较模糊,而在钢琴教学中由于专业教学与音乐理论及视唱等学科的关联性较大,课堂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出现低级的错误;二是,钢琴教学的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受学生人数限制,“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钢琴教学只能采用大班教学,导致教材内容、教学环境、课堂学习时间安排、教学硬件等条件严重影响教学创新,导致集体授课变成“千篇一律”。在“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死板的课堂气氛下,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三是,在钢琴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职院校教师往往把培养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过于重视学生技能的培训,现阶段的中职院校中,学校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选择速成教学,很多老师为提高分类考试通过率,重视钢琴作品演奏,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探析

中职院校的钢琴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钢琴教师不仅要重视应用型专业技能的学生培养,也要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对中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重视技能培训,也要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和素质能力的提高。1.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较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必须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群体而言,学生的接受能力、性格特点以及学习层次有所不同,所以在音乐素养的培养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这将有助于整体教学的推进。而对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夯实其基础理论知识,有助于其提高对于音乐的认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时,学生得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充分发挥,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和理论素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钢琴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另外,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做到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沟通,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基础能力,从而做到“因人施教”,树立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在课堂上结合今后就业方向,模拟幼儿园教学环境,有效代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在学生之间进行分组,进行小组比赛,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有效的互动。2.加强教学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学前教育及幼儿教育的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学前类的教学,即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学习钢琴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教师在重视钢琴教学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类专业的重要性,提高教学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示范引领教学的同时,要变教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直到“能够教”,让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类钢琴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只要这样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因此,钢琴教育既是艺术的教育,又是思想的教育。而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指导,充分重视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认识到钢琴教学的重要性。3.加强钢琴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职院校的钢琴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普通高等院校的钢琴授课模式存在着差别。中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理论素养和基础知识比较差,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课的学习的同时,必须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对于学生钢琴技能的提高也是较为关键的。钢琴教学的最终目除了让学生能够比较流畅的进行钢琴演奏外,还要具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边弹边唱。因而,把钢琴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提高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实践演奏能力。一方面,钢琴教师在教学中要处于主导地位,指导课堂教学的开展。在实践操作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对钢琴课有着灵活把握,不断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中始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带动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钢琴的教学活动中去。

三、结语

在中职院校的钢琴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负责学生钢琴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教育,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并在教学中充分结合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注重教学法理念的灌输。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将会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有助于学生领略钢琴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钢琴教学的热爱,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蓉.中等职业学院钢琴教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及问题[J].北方音乐,2017(24).

[2]凌珂.高校钢琴教育及学生音乐素养初探[J].黄河之声,2017(20).

学生乐学范文篇6

关键词:音乐欣赏;欣赏能力;音乐教学;方法途径

Abstract:Thearticlemainlystudiesandthediscussion,throughchoosesthecoursecontent,toguidethestudenttarget-orientedtolistentotheway,tostimulatethestudentassociationandtheimagination,methodwaysandsoonestablishmentmusicappreciationidealcondition,transfersthestudenttostudytheappreciatemusicfullytheenthusiasm,causesthestudentunifiesmusictheoryandmusicpractice,thusmakesthegoodteachingprogress.

keyword:Musicappreciation;Appreciationability;Musicteaching;Methodway

前言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使我们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音乐课教师,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还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一、要考虑不同学生在音乐感受能力上的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做到因人而异

我们知道,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一般来讲,文化素质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欣赏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对唐诗有研究的人,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熟悉外国文学的人,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他们都能很轻松地从音乐中探究出许多人生的哲理。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要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特别是对于文化素质、音乐基础较差的人,不仅要掌握欣赏音乐的手段、步骤、方法,还特别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对于这些人,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一般不需要做过多的探究,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而对于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朦胧的作品,那就要求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所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时,必须区分不同的教学对象,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

二、要学生在了解曲目背景的前提下,去反复听一首曲目,学会听门道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客观感情相吻合的过程。要想正确欣赏音乐,必须对音乐作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我们必须让学生对某一首曲子反复地听,一方面使学生凭着直感去准确细致地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创作意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最终准确把握乐曲感情的内涵。例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如果学生在事先了解作者晚年的凄凉处境、沙皇统治下的黑暗以及知识分子苦闷心理的情况下,再去反复聆听这首交响曲,就不难理解乐曲中巨大的悲剧性的内涵。又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标题“命运”,本身就有很强的哲理含义。但要真正理解领悟其内涵,就要先行了解贝多芬生活的时代,了解贝多芬坎坷人经历和他不屈不挠的个性,了解当时正是欧洲封建势力复辟、先进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品中对命运的抗争、搏斗、胜利,进而领悟出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哲理。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后,通过反复听这首曲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曲家在乐曲中形象生动的塑造,领略作品中和命运激烈搏斗的场面、英雄的沉思以及宏伟的欢庆胜利的场景的描绘。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从中听出门道,学会欣赏音乐。

三、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手段上注重视听结合?

要利用鲜艳色彩、生动图象,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学生积极参与。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留下足够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四、要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音乐想象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我们知道,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有深有浅,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音乐形象本身不同于视觉形象或文学形象。音乐形象只是描绘大致的情绪和图景,而不会做具体的细节描写。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

,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听一曲《黄河船夫曲》,学生会被其粗狂、雄浑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听一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能使人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春色、小桥流水、青青草地,牧童横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五、要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多方位创造音乐欣赏意境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运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美的语言在审美活动中,更加烘托出美的基质,因为美的语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可以联系起他们切身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向往的艺术境界。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去感受音乐,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所以,老师首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要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生动准确简练组织语言、运用语言。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们可用朗诵的语调,平静、委婉地描绘春、江、花、月、夜五者结合的美妙意境。让学生置身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带来的美感。又如:欣赏圣桑的《天鹅》,也可以感情为线切入和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在良好的聆听气氛中,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渲染,会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美的语言是诗的语言。做为音乐教师,在欣赏音乐中应具有诗人的审美气质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学会释放情感的智慧,以情带情,创造音乐欣赏的意境,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总之,21世纪是一个创造的年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年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开动脑筋,研究教学,努力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音乐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学生乐学范文篇7

结合教学实践和《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让学生乐读,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充分地、真正地读。

听过特级教师武琼的《黄河象》一课,在授课前的初读时,武老师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读,读完的坐下”,当学生们陆续坐下后,有一个后来据班主任说是最差的学生站在那里自己结结巴巴又读了五分钟。此时,听课的老师们有点替武老师急,而武老师并没显示出不耐烦,认认真真地听其读完坐下,并给予了表扬。那个学生显得很兴奋,从来不回答问题的他一节课发了三次言,最后一次还非常正确课后,武老师在做讲座时说:这个学生知道自己是差生,能勇敢地站着坚持读完,这本身就是好学和诚实的优秀品质,如果你武断地让他坐下,很难想像这个“差生”将来会怎样。可以这么说这个学生的信心和发展正是武老师开头的让其充分地读、真正地读得来的,他注意到老师信任他,鼓励他,才信心倍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去。

我想,每个学生的发展都需要“这个”,老师不要打断他,不要以讲代读,不要停留在浅层次的、形式的读上,这样不仅读不好,读不进,使语文教学仍停留在“高耗时,低效率”怪圈里,所以,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只有读进去了,才能为真正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乐读

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感受出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如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脱险记》,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团团围住”等词(这些还不仅仅是词语,而是与文章内容密切联系),此时,于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处理(自己解释或让其他同学解释或自查资料解释),而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直到四遍过去,于老师感到时机成熟,才找了部分同学根据读书时自己理解的意思去和老师一块做动作,原来明白的此时更深刻地领会了,不明白的也豁然开朗。于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在“读进去”“有所悟”的基础上稍加引导,就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更明白了词语所在句子在文中表现的情感(杂草的蛮不讲理和小稻身陷入危险的无奈)。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适当指导,使其善悟

我们提倡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而教师的作用就要体现在参与、指导、引导、评价上,“放手”并非不管不问,教师参与进来,就要指导、引导、疏导,再加上适当的评价,就会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

如在《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中,“收”的时候,老师不去直接说怎么读,重在让学生从老师的示范中去感悟、去领会。“放”的时候,经常说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就怎么读”一句极普通的话对学生有多么神奇,他深知“感有万端之异,言有万态之殊”,只有让他按自己的想法读,他才能融入文章之中,揣摩调整自己的朗读,使自己的感情流露与文章所蕴涵之情融为一体。

学生乐学范文篇8

一、电子琴合奏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

一是合奏课可以培养小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学生充满爱心,同情心,关心身边的一事一物并在音乐中体现,养成富有责任心与道德感的习惯。例如,《我有一只小羊羔》,弹奏时要求有强烈爱心与责任心的体现,若没有这样亲切温柔的情感,把乐曲弹成凶巴巴的,定让人大跌眼镜。二是合奏课可以培养集体观、大局观、合作观。弹奏电子琴合奏就像踢足球,讲究的是配合,讲究的是集体观大局观。如果单枪匹马表现个性,绝对是个人主义影响了全局。三是合奏课曲目广泛,有中华民族的经典乐曲,有外国流行的名曲,能“移风易俗”,了解多元文化。四是电子琴合奏可以让同学们乐观向上,养成了能经历成功失败的平常心,快乐成长。

二、在电子琴合奏中应该注意的六个合奏原则

第一,挑选生源原则。要训练一个颇有规模的电子琴合奏班,生源很关键。我挑选的学生要求:(1)音准、节奏感、乐感好,这是要挑选出的学生的首要条件。(2)有弹奏基础,最好有学过键盘乐器,那么学生对触键、运指、跳、连、断奏都会有清晰的概念。(3)对电子琴丰富的功能较熟悉,这样在排练曲目中,效率就提高了。如果没达到以上三点尤其前两点要求、则会训练成效低、影响合奏效果。第二,确定声部人选的原则。小学各年级学生弹奏水平参差不齐,电子琴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达八、九级水平,或都是初学者。出于对电子琴热爱,被选上的学生要使他们对自己的弹奏能力都有进一步提高,我要求他们不出差错地进行演奏训练,提高他们对作品的兴趣。第三,合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要有合奏精神。团体协作,步伐一致、平等友爱、进步团结。声部定好后,一般不去变,鼓励他们课后熟悉其他声部,但这原则在每一次排练中要贯彻始终。从单声部到多声部、从一个人到全班使每声部成员看指挥,步伐一致中以弹好自己声部为己任,以合奏声音平衡为天职。要使成员牢记:一个完好的合奏,肯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都很重要。每个成员要精诚合作,共同进步,千万不可单枪匹马开足音量,压过其他声部,因为那样效果肯定是单一,不丰满,乏味的。弹奏中尤其要告诫旋律声部同学切不可为了炫耀自己开满音量,不顾其他声部,一边倒。因为这样的组合效果肯定是低质量的,会使同学陷入学习的误区:合奏曲成单声部作品,交响曲成旋律歌曲,电子琴合奏成为只有右手弹奏!实践这个原则中应强调看指挥用心去弹奏,用心去聆听作品,使同学们全身心都渗入音乐中,全身心地兴奋投入,半点马虎不得。让他们学会做学问,追求美、追求艺术的严速学风。第四,创造性原则。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自觉地为乐曲声部使用不同音色节奏、实践的前提是在老师的乐曲处理指导下自由地发挥创造力,鼓励他们多实践,能自己选音色、创造节奏为歌曲服务。这个方面同学们有各自特点,可以尝试地选择其中好的,在非常熟悉曲子中,尝试一新组合新体验。它往往有新发现,好的保存之。但这个尝试适可而止,忌走极端!合奏最主要目的还是为歌曲内容服务,用心歌唱。一切技巧与内容是统一的,离开了曲子,都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第五,歌唱性的原则。要求同学在追求美、表现音乐中整个身心歌唱地演奏。这个原则也是学习音乐者的初衷和目的。给同学们排练曲子中,我强调歌曲的内容、情感、风格,发挥同学的想象,调动班级同学的不同音乐情绪:欢快、抒情、低沉、跳跃……整个身心歌唱、整个身心地投入,耳、眼、手、脚、全身动起来。同学们在排练古今中外不同曲目中,接触不同情感,运用不同手段,在表现音乐中全身心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在努力学习、表现和创造音乐中,他们的音乐情感会自然地流露,音乐创造的遐思会自由地飞翔。第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则。前五原则与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密切相关,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宜直观教学、兴趣体验、求新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情感丰富、艺术形象鲜明的作品容易感染小学生。

学生乐学范文篇9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如:在低年级音乐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歌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哄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的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不谈学生的表现好与否,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么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就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感是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时,我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水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美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听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因为,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演出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每个小朋友都会产生情感表现,行为表现的冲动。于是,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让每个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六、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学生乐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培养想象能力;课堂教学;音乐课堂

人在学校接受学习的阶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以及大学阶段,其中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是进行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是非观念薄弱的特点,同时也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所以我国非常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并且随着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普及,我国小学教育更注重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还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因此以小学的音乐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重视小学音乐欣赏中培养想象能力的意义

任何事情的产生于发展都有原因,不是凭空捏造的。同样,在探讨培养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也不是无稽之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的大方向。首先重视小学生音乐欣赏中培养想象力,有利于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到作者在创作音乐时的思想情感,因为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不是凭空创作出来的,都是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中的想象力,就可以使学生真正透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热爱音乐。其次,小学生年纪较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大,思维也比较新奇,能产生许多成年人都想不到的独特想法,重视小学音乐欣赏中培养想象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培养小学音乐欣赏中培养想象能力,不仅有利于音乐鉴赏,而且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使之融会贯通。最后,重视小学音乐欣赏中培养想象力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情境代入,鼓励学生想象

在了解完为什么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的想象力时,接下来要探讨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在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的想象力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整个班级的发展方向具有引领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音乐教学的观念,重视对音乐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只有教师重视了,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针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应该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代入法,教师通过营造一种情景,把学生代入情景中,使学生能够真切的感觉到音乐。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赏析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月光曲》时,可以先向学生讲一个关于这个作品的创作故事,有一年的秋天,音乐家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天晚上他在散步,听到从远处的小屋中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奏的曲子正是他所作的,出于好奇,贝多芬走近小屋,听到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好难弹啊,她只听过别人弹过几次而已,根本记不住该怎么谈,更不用说学会了,又听见姑娘说,如果可以亲耳听一次贝多芬是怎样谈的该多好,只听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响起说,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我们又太穷,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听到的,姑娘看青年难过连忙安慰说她只是随便说说的,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门进去了,然后坐在钢琴前弹奏起那位姑娘刚才弹过的曲子来,一曲弹完,姑娘听得入了神,十分激动的说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只说,您爱听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这时,一阵风从窗外吹进来,把小屋里的蜡烛吹灭了,窗外的月光洒在琴键上,显得格外的清幽,琴声响起,兄妹二人就像看到一轮明月缓缓从海面升起,忽然又刮起了海风,吹起了海浪,给人不一样的视听盛宴,第二首曲子弹完之后,贝多芬飞奔回旅馆,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月光曲》的创作故事。教师通过给学生讲授这个故事,有利于使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了解音月中蕴含的深意,不至于在鉴赏音乐中摸不着头脑,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体会到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三、发展思维,提供想象空间

在小学的音乐鉴赏中,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不是主要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才是主要方面,在音乐鉴赏中,学生应该要主动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教师也要充分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例如,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自行欣赏,然后在小组讨论,最后抒发自身的感受,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而不是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要怎样去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定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中,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力的提高。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重视小学音乐欣赏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进而提高音乐的创新力,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董文佳,谢梓莹.浅谈在通识音乐教学层面中欣赏教育的作用[J].艺术评鉴,2016,1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