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0:23:02

新农保范文篇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探索已达二十余年.早在1986年民政部就曾选取五省市的部分地区进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其中除山东、江苏、上海、广东为相对发达地区之外.河北省亦在试点省份之列。然而,旧有的1991年《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在实践中历经波折Ⅲ.因受多重客观因素影响几度在部分省市中断或者停办.其制度生命力几近枯竭。另一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5亿.而农村老年人口占到老年总人口的70%t2J并且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流入城镇.农村老龄人口抚养比正在以超常规的速度逐年递增。鉴于发展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示从2009年开始在各省、自治区10%的县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试点。逐步推广,在2020年之前,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河北省政府依照中央精神.于当年11月下达了开展本地新农保试点的相关文件.并确定了l8个县(市)为首批试点,2010年10月确定了第二批19个试点县通过37个试点县(市)的政策实施.2010年2月全省登记参保总人数为175.1万.实际参保率达到51.2%。在首批试点地区中。开始领取养老金待遇的农村老年人口达58.8万.实现发放率75.9%。9月底.农村居民参保率上升至92.27%,基金累计结余突破12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中有83.59万领取到了新农保养老金.基本实现了制度在试点区域的全覆盖[31。至今.新农保已涉及农业人口1251.73万人.占河北省农业总人El的25.24%.其中60周岁以上农业人口156.95万人.占河北省6o周岁以上农业人口的23.98%.整体覆盖面超过了24%的全国平均水平基于试图进一步检视和破解新农保试点运行中的现实问题及主要难点.笔者于2011年3月先后对河北省枣强县、怀安县、武安县、唐海县、邯郸县、大厂县等第一批试点县与广阳县、冀县、万全县和献县4个第二批试点县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这些试点县(市)如果按照财政收人进行分级,迁安市、遵化市、武安县、涉县、邯郸县和唐海县在总体37个试点县(市)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属于上等,肃宁县、怀安县、献县、大厂县和冀州居中等,万全县、广阳县和枣强县居下等水平,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试点调研.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4.28%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民生措施之后。新农保成为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对于逐步改变农民养老方式、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在对河北省新农保试点县(市)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制度内容的普及度、制度吸引力、制度执行力和制度公信力等多视角综合分析试点推进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问题.提出旨在优化制度设计和提升可持续性的若干对策建议.从而为促进新农保制度的良性发展提供理性决策。

二、新农保试点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分析

1.制度内容普及度较低河北省新农保政策实施以来.民众对新农保的理解认识程度依然不足。调查发现.对新农保非常了解的人群只占2.02%(4人).了解较少却占到了43.94%,而了解较少和一点不了解者超过54%。对于养老方式选择而言.希望社会筹资由子女照顾自己的人占63.13%.这一结果反映出农村居民的思想依然比较传统,偏重家庭养老的保守观念.对于完全的社会养老尚存顾虑。但是,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的急剧变化.昔日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日渐衰减.制度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

2.制度吸引力相对不足接受访谈的群众中.有78.28%的人参加了新农保。而45岁以下调查对象共56人.其中未参保24人,参保率为57.2%.低于整体参保率水平21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前者与45岁以上的群体相比(共计142人,未参保l9人),其未参保率远高于后者相应水平,二者相差超过29个百分点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新农保“自愿参保”的原则缺乏制度刚性的强制约束力:二是由于多数农民收入渠道狭窄且水平较低.其纳费负担能力受到相应制约:三是青年农民广泛认为领取养老待遇的等待期超过l5年有些过长.政策改革的不确定性与非稳定性增加了他们的顾虑.同时也弱化了参保动机。

3.制度执行力急需改善调研结果显示.未参保人员中有年轻农民24人、45岁以上人群19人.共计43人。未参保原因可细分为八类:有18.60%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新农保政策”,占2.33%的人群“错过了缴费时间”.选择“由子女负责养老”的有9.30%.还有6人反映“不在参保范围”.12人认为“自己还年轻”.4人表示“养老金太少无法养老”.7人选择“参加了其他养老保险.不用参加新农保”,其余反映“交不起费”。其中.前三项原因都与政府宣传和经办工作有关。占未参保原因的30.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农保制度的长远发展与服务经办能力紧密关联.前者有赖于后者的潜在推动力.后者是前者的强劲加速器。总而言之.进一步强化新农保经办服务能力已时不我待。理应成为制度后续改革中给予积极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4.制度公信力期待提升农民群体对新农保的评价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新农保的未来推进效果和进一步的扩面形势。凋研数据显示,多数农民对新农保制度充满信心。有60%的人群对新农保的评价普遍看好但也有超过30%的人群评价新政策的实际效果一般。还有10%左右的受访者反映根本不看好另一方面.选择最低缴费区间100元/年的参保者超过62%;选择每年200元档次的有37人,约占35.9%;前两者比重之和迫近100%:而选择较高缴费档次400元和500元的竟然为0这一结果既有些让人出乎意料.也折射出人们对于新制度的信任与期望程度。在看待养老金是否能够解决养老问题方面,有61.93%的人认为完全能或基本能解决.但也有超过三分之一者认为基本不能或完全不能解决养老问题。这反映出新农保政策与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和理解制度公信力不高的上述客观现象?本研究将主要原因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人们担心政策不稳定.不清楚以后会如何变化.持此种看法的人群占40.8%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始于1986年,历经试点探索时期(1986-1992年)、老农保推广时期(1992-1998年)、老农保停滞整顿时期(1998-2003年)、地方新农保探索时期(2o03—2009年)和2009年至今的新农保试行时期[51。因此。广大农村居民特别是年轻农民群体对新制度今后的走向及其波动性常常存有较大的疑虑第二,养老金水平偏低,难以起到养老保障作用。由于在地方财政补助和集体补助方面,只有43.69%的受访者反映直接享受到了补助,多数补助资金难以到位,因此试点地区养老金整体水平不高。试点县(市)中老人月基本平均生活费用约为296.3元.新制度规定的基础养老金为每月55元或60元161.后者仅占前者的18.6%左右.实际上已经低于农村低保线的标准,这直接导致占32%的农村居民表示难以真切地感受到可以从政策层面上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第三,顾虑新农保政策中的财政补助支持能否落实。调查发现.有49.51%的人群不清楚是否有补助,更有大约7%的受访者直接表示所在试点地区没有财政补助因此,一些农民疑虑中央的好政策到地方具体执行落实时会不会走样。

三、完善新农保试点的路径与对策

根据试点区域实地调研结果和新农保现行制度内容的相关分析.本研究提出旨在促进河北省新农保制度健康发展与改革完善的几点建议

1.兼顾试点地区的创新经验与制度变革的长期稳定性务必防止和避免可能出现的新农保政策试点过程中的长期“试而不定”.坚决抵制个别地区以试点创新的名义肆意执行人为性扩大差距的不公平政策标准.进而客观上形成和助推制度碎片化的趋势。如果任由这种行为发展.忽视制度建设的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其必将无益于甚至严重阻碍未来全国性制度的整合以及城乡养老保障的整合统一。

2.强化公共财政责任适度向老年残疾人口倾斜目前.在河北省新农保试点的出资责任方面。省级财政与县(市)级财政出资责任相同甚至更低,这并不利于新农保资金的落实到位。对此,可以学习参照其他典型试点省份的有效经验.对于地方财力疲弱、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市县试点,省级财政应给予照顾性政策的保障。必要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应承担起“兜底”责任。特别是针对农村重度残疾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省级政府应将代其缴纳全部比例的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执行到位:在政策“出t:l”方面.省级财政还应适当增加老年残疾人口养老金待遇的补贴比例。研究表明.河北省的老年残疾人口估算规模约为259.11万人.列全国第六位嘲,其权益保障的制度任务相对繁重。因此在适当时机.还应优先考虑为其建立零支柱的非缴费性养老金计。

新农保范文篇2

到目前为止,我县参加新农保113400人,征缴新农保基金1226.3万元,参保率达90.1%,发放养老金人数18200人,发放金额600.6万元,发放率达94.7%。2010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医保13110人,征缴基金2062.6万元,住院统筹支付1012.71万元,统筹基金使用率87.3%;参加城镇居民医保23000人,征缴基金409.4万元,住院统筹支付291.98万元。统筹基金使用率85.2%;参加新农合212420人,征缴基金3186.3万元,住院统筹支出2598.69万元,资金使用率90.62%;大病医疗救助对象1862人次,支付医药费806.7万元,次人均救助4332元。

二、主要做法

(一)新农保工作

1、加强领导,高位推动。我县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社局。整合机构职能,将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更名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建制,定编7人,充分利用县社保局对社会养老保险事业业务熟、信息基础好的优势,将其职能从民政局划转到社保局管理,与社保局合署办公,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共建。二是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2012年要完成参保率90%以上的目标。将新农保试点工作纳入各乡镇“民生工程”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充实了工作队伍,从县民政局划转了两名农保工作人员,并从县有关单位选调4名文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年龄在3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县农保局。各乡镇也配备了2名以上农保工作人员,全县157个行政村都配备了一名农保协管员,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保工作经办网络。四是加强了基础设施配置,县政府要求县财政拨付开办工作经费10万元,用于县农保局新农保试点工作购置办公设备、印制表格等。至此,实现了“机构、人员、责任、经费”四个到位,为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精心组织,措施到位。一是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组织新农保工作组进村入户,通过印发调查摸底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农民群众对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充分掌握参保人员的基本情况,采集好参保对象基本信息,为建立个人账户奠定基础。二是广泛宣传动员,把宣传工作当作推进新农保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召开了由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全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新农保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各乡镇也及时召开了动员会议。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在县电视台开辟了“新农保政策解答”专题,利用农民回乡过春节的有利时机,在县电视台连续播出。印发资料宣传,先后印发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新农保养老金预测表》等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发到全县各家各户,并在县城街道悬挂新农保宣传标语,印发新农保工作简报。以养老金发放仪式为契机进行宣传,先后在、、、、、等乡镇举行了养老金集中发放仪式。三是加强业务培训,为提高新农保经办水平,县农保局对乡镇农保所工作人员以及村协管员组织两次业务知识专题培训,奠定业务基础。四是加强工作调度,县政府组织三个工作督导组,分片督导各乡镇新农保进度,并进行通报,对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度缓慢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促进了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健全制度,确保待遇发放。一是健全制度。根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和《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相关政策规定,县农保局制定了参保登记、保费收缴、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关系转移接续、统计管理等工作流程,下发了《新农保业务办理暂行办法》。二是规范资料。坚持依法依规、自愿参保的原则,对自愿参保的对象逐一进行登记、收集相关资料、办理相关手续,及时将每个参保对象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缴费金额、保险编号等各项要素准确齐全的建立到个人基础台帐上,整理、核实各乡镇上报的参保人员的档案资料。三是确保发放。在养老人员待遇发放的政策落实上,按照“三级审核、一榜公示、把好二关、不错一人”的工作原则,严把户口、年龄关。各乡镇每个月对变更的信息报县农保局审核,确保了待遇及时足额发放。

4、部门联动,加强沟通协调。新农保政策涉及年满16周岁的农业户籍人群,点多面广,人员情况复杂,县政府积极协调人社、公安、残联、民政、农业、国土、计生等多个部门和机构配合县农保局开展工作,确保新农保工作整体推进。公安部门负责提供农村户籍、人口统计数据和确定户籍性质,安排各乡镇派出所抽调人员积极配合、支持各乡镇的工作。县残联负责提供准确的农村重度残疾人数据,做好农村残疾人的等级认定工作,鼓励和帮助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参加新农保。县民政、农业、国土、计生等部门积极配合县农保局共同做好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低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制度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工作。一些村级经济比较富裕的村,还通过村集体统一出资的形式为本村农民集体参保,做到应保尽保。在养老金发放上,县农保局加强与信用合作联社的沟通联系,多次组织信用合作联社各经营网点负责人召开协调会议并签订合作协议,各乡镇农村合作银行经营网点确保享受人员可在当地每个服务网点及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二)“四保合一”工作

(一)整合制度,推进城乡医保一体化。我省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分属人社、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负责,分头管理,在政策衔接上存在一定的弊端。为尽可能避免一些制度漏洞,我县在实施医疗保险工作中开展了一些探索创新,将“多元制度并行”整合为“单一制度覆盖”,使责任更明确、要求更具体、工作更顺畅、管理成本更低。为此,我县医保制度实行六个统一:一是统一基金征缴、使用、管理办法;二是统一特殊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补偿办法;三是统一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四是统一费用控制和结算管理办法;五是统一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六是统一转诊转院及异地安置人员就诊管理规定。通过整合制度、统一政策,达到了信息网络资源的整合,提高了覆盖速率,实现“大数法则”的最大化,形成了医、患、保三方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最大限度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制度整合后,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我县加强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了《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专用帐户,将各级财政、集体扶持和城乡居民缴交的医疗保险基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统一存储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按照基金封闭管理的运行模式,严格执行“双印鉴制度”,做到了银行管钱不管帐,经办机构管帐不管钱,确保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同时各乡镇设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帐户,实行“两级审核制”,由县、乡每月审核、结算,防止多头管理带来的混乱和空档。定期将参保城乡居民的补偿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参保人员能够及时、公正受益。

(二)整合职能,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为确保医保工作更好地统筹开展,也为节约行政成本,我县将县医疗保险局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整合为县医疗保险(农医)局,并从副科级事业单位建制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建制。为加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制订了《县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职能划归县医保(农医)局,统一负责全县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的组织实施、管理审批与工作指导。同时,整合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与乡镇农医所人力资源,统一负责各乡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征缴与支付工作。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医保经办系统信息基础,形成统一的医保经办信息体系,县医保局对医保软硬件进行升级扩容,整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重复参保问题。“四保合一”体制的施行,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城乡大病救助有效地衔接,这一体制的摸索创新,为我县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既节约行政成本,又方便了群众就医和即时报帐,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好评。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中青年农民参保新农保积极性还不高。因为新农保缴费时间长,到60岁以后才能领取,一些中青年农民存在认识误区,担心政策不稳定,不愿按时参保。

2、新老农保合并难。上级尚没有出台具体的新老农保政策衔接操作办法,造成接轨困难。在上级没有出台具体政策之前,难以把新老农保合并操作,以免引起不稳定。但新老农保如果长期不接轨,既不利于管理,也给领取对象增添麻烦。

3、新农保省级补助资金应在年初预拨到位。县区在年初收取新农保参保人员保费后,省级补助资金如果不预拨到位,将影响参保人员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标语、条幅、上门讲解等多种宣传形式,教育引导新农保、医保参保人员熟悉政策,支持政策,使处于劳动年龄的农村居民树立新的养老观念,不断增强积累和自我保障意识,引导和鼓励农民自觉参保缴费。

新农保范文篇3

今天召开的全县新农保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局长宣读了《新农保实施细则》,志刚县长对推进新农保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都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改善民生、实现民和、确保民安是新一届县委、政府的根本宗旨。继去年底我县成为“新农保国家试点县”之后,今年月,又申报成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标志着我县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有理由为此而自豪。就做好新农保工作,我再强调五个确保到位:

第一,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养老难”问题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县上下务必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谋发展、促和谐的政治高度,积极行动起来,确保全面实现既定目标。

第二,确保政策执行到位。推进新农保工作,要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按照“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制度覆盖一步到位,参保率循序渐进、逐年提高”的方式,逐步达到农民老有所养的目标。要加强对乡镇和部门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严格按照《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准确核定参保范围,准确执行缴费标准,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要加强宣传力度,讲明政策、讲透道理、讲清好处,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保。

第三,确保保费征缴到位。要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等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全部计入农民个人账户,全部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要按照“以点带面,点面连动,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认真组织实施,脚踏实地地开展好新农保工作。要注意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干部家庭、经济较好的家庭积极参保,以身边人带动周边人,以身边事引导周边人。要注重解决特殊困难家庭和人员无力参保的问题,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补贴上给予扶持,坚决避免出现保富不保贫的现象,努力做到人人参保不留死角。

第四,确保资金运作到位。县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要从建章立制入手,积极建立新农保基金管理制度,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规范运作程序;县监察局、审计局要定期组织人员对农保资金筹集及拨付使用情况专项检查,从源头上杜绝改变资金用途和违法乱挤现象的发生;县乡农保经办机构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确保基金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支挪用,保证基金全部公平、有效地用在农民身上。要严格执行“事前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三公开制度,把基金运作置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保障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五,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刚才乡镇也表了态,讲得很好,说明大家对这项工作是重视的,但关键在于回去落实。要务必实现“两不误、两促进”,统筹推进新农保工作与下半年各项工作。乡镇党委书记要亲自过问,乡镇长要亲自负责,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完善方案,明确具体人员负责本辖区新农保工作,加快形成乡镇有机构、村村有专人、全方位覆盖的经办网络,为顺利推进新农保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顾全大局,协调配合,严格考核,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新农保范文篇4

一、务求为民造福办好事、办实事,统一思想认识。

完全解决困扰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为了切实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证差异。今年7月,县委、县政府克服财力缺乏的困难,决定每年由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积极申请部级新农保试点县,这是维护全县48万农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决策。经过多方努力,近期,这项广大农村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得到上级的批准,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这是继我县率先在全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实施的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各乡镇、各部门必需要深刻认识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严格依照中央、省市县的政策要求,扎实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确保全面优质完成工作任务。

(一)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建立新农保制度,使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基础上,又实现了养老不犯愁”这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群众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中,扶持力度最大、补助数额最多、农民得到实惠最直接的一项举措。

(二)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可以减轻农民子女的赡养压力”防止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家庭矛盾。同时,养儿防老”观念将逐渐淡化,有利于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有利于促进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既可以使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增加收入,直接增强消费能力,又可以解除广大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使农民愿意消费、敢于消费,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异,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效果。

(四)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综合中央、省市县财政对农民养老的补贴,每年资金约为1亿元,这些资金将全部计入农民个人帐或发到群众手中,这将为全县48万农民带来实实在实惠,可以说,这相当于为我县农民年增加纯收入1亿元,这是仅靠我县财力想办也办不到大事。因此,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珍惜这一机遇,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精心组织,合力推进,务必把这一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二、务求政策落实不走样、不落空,准确掌握政策。

吃透政策,这次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依照全县的统一部署。掌握原则,精心组织,不折不扣地将新农保政策落到实处。这里,就政策的关键之处作以强调:

(一)坚持原则。低水平起步,筹资规范、待遇规范、政府补贴规范等要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和财政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广覆盖”就是要千方百计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依靠普惠性的基础养老金、实行缴费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自愿参保,最大限度的将农民纳入新农保保障之中。有弹性”就是政策设计灵活,包括设定不同的缴费档次和补贴标准,既给农民选择的空间,也为财政补贴留有余地。可持续”就是要加强农村社会养老安全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确保各级财政有能力支付,广大农民能够接受,新农保基金能够保值增值,个人账能够做实,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县新农保的目标任务是2010四季度及2011年新农保参保率达到80%2012年实现全覆盖。

(二)严格规范。这5个缴费档次基本符合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农民的接受能力。各乡镇、旅游区管委会要严格按照5个档次规范组织农民参保缴费,由农民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5个档次中的任何1个档次缴费,也可以根据不同年份的收入情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多缴多得,少缴少得。养老金领取方面: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80元,个人账养老金依据自己缴费多少和年限长短,有高有低,多缴多得。对我县而言,截止今年9月30日,凡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不需要缴费或补缴,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但同时未满60周岁的家庭成员,需依照规定参保缴费。个人账养老金方面,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每月领取规范为个人账全部贮存额除以139个月。

(三)掌握政策。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于新农保与老农保的衔接问题,中央已作出了明确规定:新农保试点县,凡已参加了老农保、年满60周岁并且已经领取老农颐养老金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了老农保、但未满60周岁并且没有领取老农颐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按新农保的缴费规范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再享受相应待遇。

三、务求试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强化组织保证。

县委、县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保证农民利益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实施新农保制度。关系到全县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力求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县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负责全县新农保的组织、协调、指导和实施工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也要及时成立相应机构,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一线抓,村“两委”班子要迅速行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真正把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调配合。新农保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发改委要将新农保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新农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县财政局要将新农保补贴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保证新农保试点工作运行经费足额到位。县民政局、人口计生局、残联要积极做好农村低保、独生子女、双女、重度及中度残疾人群的确定工作。县公安局、国土局、农业局、统计局要积极配合县人社局、各乡镇做好农村各类人员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县人社局要加强对县乡村三级经办人员的政策培训,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工作实施无差错。同时,要紧紧依托乡镇做好农村适龄人员参保登记、审核、征缴、发放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征缴管理向农村延伸的服务网络,方便广大农村适龄参保人员缴费参保。县政府将把推进新农保试点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列入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由政府领导带队,组成8个督导组,对各乡镇工作进度情况进行动态督促检查,对工作认真负责,措施到位,落实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并予以奖励。对工作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要在全县通报批评,各乡镇主要领导要写出书面检讨,必要时要戒勉谈话并限期完成。

(三)强化宣传动员。新农保是一项新事物。特别是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自觉踊跃参保缴费,思想观念转变还存在一定困难。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切实把宣传动员摆在突出位置,用农民最容易接受、最直观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政策。只有宣传工作到位了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其他后续工作才干快速跟进。宣传动员中要做到两讲清”两算账”两讲清”即:讲清新农保是一项惠民政策,而不是摊派任务;讲清所交费用可以继承,而不会人财两空。两算帐”即:算清不交不补、少交少补的帐;算清子女不参保,父母就不能享受的帐,切实协助群众解惑释疑。要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近距离、面对面宣传,使群众清楚明白地看到自己履行多少缴费义务,可以享受多少养老待遇,切实把新农保的意义讲透、把政策讲准、把内容讲清,让农民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自觉主动参与新农保。

新农保范文篇5

关键词:新农保;试行;问题与对策

一、抽样调查样本情况介绍职称论文

1.基本情况。秦都区是陕西省新农保省级试点县区,全区总人口48.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91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0.86%①。按照《咸阳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行办法》的规定应参保人数9.54万人,60周岁以上人口2.08万人。秦都区已积极部署新农保启动工作,2010年全力筹措安排新农保配套资金1600万元,用于全面开展全区新农保工作。

2.抽样样本。本次调查主要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展开,在该区随机抽取6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调查20个农户以及该行政村的新农保代办员1人,调查总计125个农户。本次调查采取面对面的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125份问卷,收回125份,有效问卷121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6.8%。

二、新农保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新农保宣传不够。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有19%的农户对新农保的概念不知道,在知道新农保概念的这81%里,非常清楚新农保制度的也仅有10%,其他的虽然知道也是一知半解。正是由于新农保宣传不够,导致部分农户对新农保政策理解不透,直接导致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见表1)。特别是部分尚未达到60周岁要缴纳一定参保费用的农户心存顾虑,一方面,他们担心现在新农保政策还在试点阶段,政策不稳定,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农户担心现在所缴纳的费用和以后能享受的养老金不相符,存在等待观望思想。

2.新农保代办员代办水平参差不齐。新农保代办员是直接与农民对话的第一线新农保工作人员,他们关于新农保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程度对于新农保的顺利推行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次调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新农保代办员进行了调查:一是对新农保主要内容的理解,这个方面包括新农保的基本模式、覆盖范围、资金筹集、待遇计发与领取和基金管理等关于新农保政策的基本方面,参与调查的5位代办员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都能较准确的回答和解释;二是对一些农户争议较大的细节问题的解答,如如何理解捆绑式缴费,新农保政策中有没有关于丧葬费的规定,到底交多少保费又可领到多少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发现新农保代办员代办水平参差不齐。

3.农户的逆向选择问题。新农保试行办法中规定,新农保的缴费标准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档,同时规定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为:选择300元缴费的,地方政府在30元补贴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加补10元;选择400元缴费的,地方政府在30元补贴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加补15元;选择500元缴费的,地方政府在30元补贴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加补20元。也就是说,缴费越多,政府补贴也就越多。可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富裕的农户才可能选择较高档次的缴费标准,这样就会出现农村部分富裕的农民缴费越多,得到的地方政府补贴也越多,最后得到的养老金也越多,即越富裕的人得到越多的养老金的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

三、对策建议

1.积极组建市、县两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市、县两级要建立健全新农保经办机构,乡镇要在社会保障工作站(所)配备足够的专职人员,村要指定新农保代办员。要切实保障新农保经办机构的组建和人员的配备,不但要保证新农保经办业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经办,更要求正确经办[1]。

2.强势宣传,营造气氛。充分利用不同的场合,如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专栏宣传、利用网络宣传、深入基层一线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大意义,运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做好政策宣传和引导示范,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努力营造一种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保的氛围,有计划、有步骤的加快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2-3]。

3.养老金领取金额借鉴商业保险缴费表。针对农户对“交多少领多少”存在较大困惑,建议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基数的归集借鉴商业保险缴费表,一目了然。

表2是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制成的,但表中相关数据并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因此,表中数据只是养老金领取金额的一个参照值,实际值由于要加上利息等因素,应比表中的金额大一些。另外,表2列举的是新农保60~69周岁养老金月领取金额,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对纳入国家和省级试点的县(市、区),符合领取基础养老金条件的农村居民,可增设两个档次加发基础养老金,其中70~79周岁加发10元,80周岁及其以上加发20元。即70~79周岁的新农保参保人每月在60~69周岁养老金月领取金额之上再加10元;80周岁及其以上的新农保参保人每月在60~69周岁养老金月领取金额之上再加20元。

4.养老金领取资格借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区分男女。鉴于我国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要求,建议新农保养老金领取资格借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区分男女,根据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设定新农保养老金领取年龄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4]。

5.有选择的鼓励与养老金补贴的普遍上涨。这项主张主要是针对农户的逆向选择问题,建议保留新农保试行办法中规定的“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的相关政策,意义仍在激励农户多缴多得,以使新农保政策真正达到农民老有所养的目的[5]。但需要附一条件,即每个行政村的前20名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给予补贴,这可以有效的遏制农户的逆向选择,同时也不会加大农户的收入差距。另外,还要注重基础养老金的普遍上涨和地方政府对个人缴费补贴的基数的上涨。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朝华,丁士军.新农保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广东粤西农户的调查.经济纵横[J].2010(5):9-12.

[3]陶纪坤.旧农保与新农保方案对比研究兰州学刊[J].2010(6):90-94.

新农保范文篇6

当前,我国新农保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还表现在“一对矛盾”、“一个背景”、“一段历史”和“一个参照”上。

一对矛盾。这里的矛盾表现为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需求与其参与能力较低的矛盾。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8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9.54%。计划生育政策、社会发展以及人口流动等因素导致的结果是,我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在未来二三十年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与城镇居民不同,农民没有退休制度,也就没有退休金,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上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从1979年的160元上升到2009年的5153元,上升幅度高达31.17倍,但同一时期,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从405元上升到17175元,上涨41.41倍,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从1979年的2.53上升到2009年的3.33。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低。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绝对贫困的现状使得他们很难通过参与养老保险来解决养老保障的后顾之忧。需求的迫切性与收入的低水平这对矛盾成为新农保的现实考验。

一个背景。这个背景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前提下出现的人口流动大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几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1982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仅为65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660/0。1990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几乎翻了两番,达到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86%。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数量每年以600—800万人的速度递增(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6)。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14533万人,其中95.8%是年龄在16岁至50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力,约为13923万人。诸多研究证明,劳动力外出就业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增加的主要途径。但人口流动伴随而来的是留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也对传统的带有属地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冲击。此外,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感情越来越低,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甚至从未在土地上耕作,不愿意也不太可能返回乡村并依托传统农村土地养老模式。新农保制度正是在这种基于工业化城市化转型过程中的人口流动时代大背景下产生起来的,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能脱离这一背景。

一段历史。这个历史是指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史。新农保制度并非是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的第一次试点,而是在既有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被称为旧农保)基础上开始的。我国政府从1986年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于1992年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尽管试点工作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不少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总体来看,覆盖广大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旧农保制度主要强调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方针政策,实质上成为一种强制个人储蓄行为,失去了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作用。按照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农民每月交费2元、4元,交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9.4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20元,其保障水平可见一斑。如果再考虑银行利率下调、物价上涨、行政管理费支出等因素,农民所能领取的养老保障金就会更少,农村养老保险将毫无意义。实际上,由于制度自身的不完善,加上管理混乱、体制不顺、基金运营和监管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旧农保制度并没有受到农民的欢迎,旧农保的发展面临危机。2003年之后,新农保制度在各地开始试点,“以政府倡导和扶持为特征的准商业保险”的烟台模式、“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社区保障为核心,商业性保险为补充”的苏南模式、“以政府扶持和有限补助为特征的行政支持”的青岛模式、“以政府高补贴为特征的福利社保”的苏州模式等多种新农保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这一格局也暴露出新农保制度的碎片化问题。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132号,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新农保制度开始全面推进。由此可见,新农保的发展中一个不可磨灭的历史是旧农保,未来新农保的进一步推广,必须考虑到如何与旧农保的衔接,让中央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有连贯性,让参保人放心。另一方面,要让新农保得到广大农民群体的欢迎,也必须考虑旧农保被社会各界所广泛质疑的原因。只有这样,农民才不会对新农保的未来发展怀有戒心,新制度的推广也才能真正被认可。

一个参照。这个参照就是是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动因源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人口形势的变迁(赵耀辉,徐建国.2000)。经过三十年的改革,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度模式转变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虽然社会各界对这种制度模式存在较大的争议,但这种统账结合的模式在客观上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未来发展选择的制度取向。新构建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必然是统账结合的模式。新农保正是在这个参考模式下选取了统账结合的资金箸集模式,这种选择同时也是考虑未来制度衔接的需要。但是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给刚刚诞生的新农保带来的不仅仅是制度模式的参考,制度发展中的问题也给新农保敲响了警钟。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中,转轨成本的存在,使得当前的制度仍然是空账运行,做实个人账户仍然是当前政策的核心问题(孙祁祥,2001)。2000年开始,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工作首先在辽宁展开,之后在辽宁经验基础上,黑龙江、吉林的试点工作也逐步推行。此后,做实个人账户的工作一直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在2005—2009年连续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及要“扩大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所以,从整个国家来看,既有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已经出现了空账问题,如果正在试点并逐步推广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产生新的资金缺口问题,这将是制度设计者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制度设计中必须尽力避免的。新农保制度的模式选择要以城镇养老保险为参考。

考虑到新农保制度的社会属性,其未来的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制度运行目标的惠农性原则。新农保制度建立的初衷是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传统的土地养老以及子女养老的模式在老龄化的背景下出现危机,人口流动的大背景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危机。新农保的推进就是要应对这些危机,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旧农保的定位也是提高农民养老保障,但这一制度并未得到农民的广泛认可,关键原因在于这一制度推行中农民是缴费主体,制度运行并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农民的养老保障并未得以实现。所以,新制度的推广必须建立在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目标上,坚持惠农性原则。不同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地选取不同制度模式,但不论是哪种模式,在制度设计、制度运行等环节上都必须建立在惠农这一基本原则上展开。

第二,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原则。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关系到政府的信用问题,也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问题。如前所述,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决定了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新农保的推广不能脱离这样的现状。为了确保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目前的做法是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政府的支持与参与是制度运行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在这一保障下,制度设计要避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空账问题,对制度的正常运转产生冲击。

第三,制度选择的差异性原则。新农保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制度的发展要考虑到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我国各地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最高的上海市和最低的甘肃省分别为11440.26元和2723.79元,收入之比高达4.20,收入差距近9000元。即使是在同一地区,不同农民个体之间也出现分化,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在这种背景下,实行全国统一的新农保制度模式是不现实的,需要各地区因地制宜,选取适合自己经济发展水平的制度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强调制度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放松制度的统一性。相反,中央政府对新农保的定位应全局考虑,协调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给予不同政策支持力度。这也正是《意见》出台的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四个前提以及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再来看我们当前的新农保制度。制度的建立目标是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但制度目标的实现以及制度的推广与完善仍受到各方面的冲击:

第一,财政压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无法充分有效提供.必须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以“税收——转移支付”等方式提供(徐通,2008;林义,2003)。加之农民低收入水平现状,为确保新农保制度的顺利实施,政府的参与顺理成章,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中应该承担立法责任、财政责任以及监督责任,这是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意见》明确了新农保在筹资上将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方式。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010的补助。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这每年30元的地方补贴,即使完全由省级统筹,对一些地方财政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最低的甘肃省为例,2008年乡村总人口数为1783万人,根据统计数据可以测算出15—64岁人口数为1269.48万人。《意见》中提出的参保资格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这里考虑到缴费年龄限制以及外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因素,我们可以保守地认为至少有70%以上的人口将参加新农保。据此,甘肃省政府的补贴额将达到26659.1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左右。这个比例似乎并不大。但如果考虑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中,地方政府还需要为新农合补贴60元,那么仅此两项,就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如果不由省统筹的话,按惯性会分解到县级。对于西部数百个吃财政饭的贫困县来讲,这样的财政负担将近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地方财政的压力可见一斑。

第二,个人的支付压力。考虑到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的差异,《意见》对个人的缴费规定是“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这样的考虑可谓“用心良苦”。但是,这样的缴费水平对一些地区的居民而言仍然是望而生畏。还是以甘肃为例,2008年的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723.79元,200元的缴费水平就相当于7.34%的缴费率,看来也只能选择100元。而这100元的花费对这些省份的许多偏远地区居民而言更是“不堪重负”。特别是那些生活窘困的老年人而言,《意见》要求“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他们最需要帮助,但新农保制度并不能满足他们需求。所以,配套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缓。

第三,基金保值增值压力。《意见》明确:“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实行省级管理。”可见,当前,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县级管理仍然是现实的选择。虽然《意见》没有给出具体的投资规定,但可以想见的是主要的投资品种就是银行存款和国债。为控制通货膨胀,近年来国家多次调整利率,目前的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相比并不高,银行存款的收益率近乎为零。与此同时,农保基金被挪用的案例却时有发生。新农保的基金如何能保值增值,仍将是新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点之一。

我国新农保的推广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四个前提、三个原则和三大挑战,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新农保制度会得到进一步完善。正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相信新农保制度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会让农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参考文献]

[1]耿永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应坚持的几项原则[J].现代经济探讨,2009,(11).

[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雒庆举,吕鹏博.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路径选择研究[J].经济评论,2008,(3).

[4]吕鹏博,雒庆举.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对比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9,(3).

[5]米红.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5).

新农保范文篇7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正在推行中的保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是其重要方面。本文从建立该项制度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着重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作相应的探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农民享有国民待遇的体现。

【论文关键词】新农保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新农保是以自愿为前提,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的原则,实行个人账户储蓄积累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国于1991年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正式列入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范围,1992年开始启动,农保是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农保运行近二十年来,集体补助所占得比例非常少,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也基本是一句空话,至使农保发展比起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非常落后的,它已不能满足中国农村养老的需要。

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农保试点,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农保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新农保规定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目前新农保管理工作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本文作者有幸在试点区参与了新农保启动工作,发现其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变化,仍实行原来的财务制度,只是将新农保所收基金单独存放,以此与旧农保区别。

一、当前新农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农保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农保基金收缴与发放管理、农保基金结余及农保基金保值与增值管理。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收缴与支出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农保基金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净保费,即个人交纳的保险费与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之和;基金运营的利息收入等;对农保事业的各类捐赠款项;有关法规规定的其他收入。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支出。按县级农保基本方案的规定,保险金支出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养老金。保险对象从60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到55周岁或50周岁开始领取。继承保证金。保险对象在10年保证期内死亡,由其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续领取至10年的养老金。退保金。保险对象因迁移、农转非或缴费期间身亡等原因退保时支付的保险金。丧葬费。无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保险对象,未开始领取养老金或在10年保证期内死亡时支付的保险金。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农保基金和其他社会险种基金不同,它具体包括责任金及调剂金。责任金是保险费扣除管理费之后的净保费与其应付利息的积累额,是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保险对象的负债,是对保险对象承担的责任,它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保险金支出的来源。调剂金是基金运营中高出应付利息的部分、捐赠及其他收入等,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调剂责任金出现的亏损,弥补管理费的不足等。而且调剂金指标还可以反映基金收益状况,为领导分析、研究问题提供依据。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要求

农保基金的增值要求是指农保主管部门对各级基金管理机构基金运营收益提出的基本要求。基金运营收益是指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单位管理的所有基金的总体收益率。按规定农保基金只能存入国有银行或购买国债用于保值增值,不得使用基金直接投资以及进行拆借、抵押、担保等。农保基金的增值要求由1994年的年复利12%,几经变换,至1999年的2.5%后,一直至今未变。2.5%内的利息计入责任金,高出2.5%的部分计入调剂金。

二、新农保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保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迎接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但当前农保基金在使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老化

目前,农保使用的仍然是1992年出台的(试行)财务管理方法。基金管理、增值渠道、经费来源等方面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保事业的发展。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对象范围小。在投保的对象上只局限于农民,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打破了城镇户口与农业户口的界限,农保的服务对象应加以调整,服务领域也应拓宽。在模式的设置上采用了诸多商业保险的做法,如最低保证兑现十年等,社会保险特征不明显。

(2)养老金的领取水平低。新农保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50%,确保同一地区参保农民将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是相同的,这体现了新农保制度的基本性、公平性和普惠性。目前新农保规定基础养老金为55元,但本人所在地在东部地区,基础养老金为30元,如果老龄农民只有基础养老保险金,保障水平仍然很低。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达不到预期目标。新农保暂没涉及此内容。

(1)基金运行层次低。根据有关规定,农保基金主要由县级单位负责运营,所以运行层次低,范围小,其经济效益也可想而知。2006年2月25日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中报道了云南省红河哈尼千方彝族自治州原民政局罗理诚挪用6000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农保基金由县级运营这也是罗理诚一个基层民政局长能够有权调用6000万元农保金的直接原因。

(2)投资渠道少、利率低且不稳。按规定农保金目前只限于投资于国债和存入银行,从表面上看,这种投资是安全的,而实际上却存在着贬值的风险。农保在建立之初,银行存款利率比较高。资金依靠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获得利息,基本能实现养老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正常运行。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从1997年以来,我国连续多次下调利率,使存入银行的农保基金已经很难保值,更谈不上增值。其次,国债现券的收益率也在逐渐降低,农保基金投资于国债也会面临亏损。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放管理不规范

(1)基础管理不规范。由于农保工作初期有些地方工作措施不规范,加之近几年乡镇撤并、村班子换届,致使部分地区出现投保缴费记录不一致。农保开始之初,参保手续简单,由当时的各村农保经办人员(一般为村会计)按印象填写缴费记录卡和缴费明细表,许多人的年龄和实际不符,这就导致现在的许多参保户拿着与原来登记的年龄不符的身份证前来办理领取手续。造成新旧农保衔接非常困难。所以基础管理必须规范。

(2)退保范围大。按规定农保户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办理正常退保:保险对象的户口由农村户口转为转为非农村户口;保险对象户口迁移而迁入地还未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险对象在缴费期死亡的。以上情况之外的退保者为非正常退保。正常退保的个人交纳与集体补助扣除管理费后本息全部返还参保户;非正常退保人员个人交纳本部分扣除管理费后返还个人,集体补助部分不予退还,计入基金。1999年9月农保由民政部门转移到劳动部门时许多参保户以农转非为借口大量退保。

4、借支基金弊端大

根据规定,农保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平调、挪用、截留保险基金。但由于农保初始阶段需要大量投入,国家财政拿不出专项补贴,为此民政部发出民办函[1994]22号文件"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费用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基层管理机构在起步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解决这个问题。对少数没有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地区,经上级部门批准,可以从基金中借支。这个规定导致许多地区以此为借口对农保基金进行借支,并进而发展到挪用农保基金以及临时调用农保基金现象仍存在。笔者所在的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2005年底农保基金结余686万元,但各项被违规资金就占了80%以上,还不包括被乡镇截留的农保金。虽然各有关部门出台了大量的清欠文件,但没有任何效果。

三、解决新农保险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新农保目前尚未涉及基金保值、增值等问题,以下对策仅供参考。

1、加强基金管理,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实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1)提高农保基金运营层次。要在保证基金的安全、完整的前提下,探索基金市场化动作的路子,使基金保值、增值。适当提高农保基金运营层次,将农保基金的运营由县提高到省直至劳动部或财政部。可参与国际国内大型投资公司的市场动作,可借贷、可参股、控股;或将基金投放到国家大型、特大型建设项目上,诸如正在实施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及西部大开发的一些大型、特大型开发项目等。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可化解基金风险,还可获得高额的回报。

(2)稳定并适当提高利率,实行复利底线政策。农保个人帐户结付利率紧跟着银行利率变化而大幅度调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真正使农民群众通过储蓄积累式保险来达到养老的目的,就不能一降再降利率。应设定一个复利底线,记帐利率与实际增值利率的差额由各级财政兜底,确保农保基金收支平衡。

2、完善农保发放流程,实现新农保与旧农保的顺利衔接。

(1)查核对农保档案。彻底清查旧农保的缴费卡、明细表及缴费手册,对投保人的缴费证记载的投保数额、缴费时间、缴费人身份证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对。做到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确保彻底摸清投保缴费底数。凡两表一证投保缴费记载情况一致的,由县(区、市)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在投保人缴费证上签字盖章。对不符的,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在清查完毕的基础上与新农保结合。

(2)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农保工作行为。特别是对基金、业务、财务管理等方面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逐步将新农保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根据业务相应建立业务科、财务科、档案室等。基金的发放由档案室的同志核对档案、业务科负责计算领取标准、财务负责发放,并由专人进行审核备案。

(3)严格退保手续。对农保的退保问题,要向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学习,只有参保户死亡才允许退个人缴纳部分

4、杜绝借支基金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在还处在试点时期,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更要紧跟新形势,让这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能真正惠之民,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整。农保基金是农民的血汗钱、保命钱。政府应从政治的高度,从稳定大局的高度,从对农民根本利益负责的高度,严格基金管理,杜绝借支基金,确保基金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述智、张仕平:关于当前农村养老问题及其研究的思考[J].人口学刊,2001(1)

[2]王国军: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思路[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1).

新农保范文篇8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最东部,距县城98公里,与“国酒之乡”省市镇隔河相望,有“美酒河”之称的赤水河绕流境域,是第一镇,素有“东大门”之称。全镇辖15个村,1个社区,129个村民小组,人口4.5万。截止2013年,镇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总人数共计15617人,目前全镇已享受新农保养老金人数达5124人。

二、新农保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细化任务。自今年新农保工作启动以来,按照县下达2014年新农保目标任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反应。一是成立2014年新农保工作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小组成员,形成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抓的良好局面。二是组织召开新农保专题工作会,全面详尽的安排部署今年新农保工作,同时对村级经办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再培训。三是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将目标任务细化到人头,逗硬目标奖惩,调动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宣传,注重实效。按照镇党委、政府年初部署要求,我镇采取一系列宣传措施。一是利用逢场天在场镇上集中发放新农保政策宣传资料,为群众解读政策条款,设立专门的业务咨询台供群众咨询提问。二是利用本地电视台、广播网络、短信等平台宣传参保流程、政策等,受到广大群众好评。三是督促联村干部、村组干部进村入户传政策、收保费,将政策带入深入田间地头,让群众更透彻理解新农保政策。

(三)自查自纠,整改落实。一是村级自查。按照县局要求,我镇及时将“个人权益记录单”发放到各村,收到个别群众反映多缴少扣现象,问题主要集中在马跃村。2012年马跃村副主任主要负责新农保工作,因其个人原因被劳动改造,造成手中仍有部分新农保资金未及时上缴,涉及金额3000元左右,涉及参保人员10人左右。其他村、社区不存在多缴少扣现象。经查,新农保资金一次性补发385元已全部发放到位,未发现少补、未补现象。二是镇级自查。由镇纪委牵头,对我镇自2011年开展新农保工作以来所涉及工作人员进行一一询问、调查,未发现镇干部挪用、截留新农保资金等违法犯纪现象。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征收难度大。由于镇毗邻省、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家中主要劳动力很大部分外出务工,加之本地群众个人认知问题,认为退休金较低,存在抵触情绪,征收压力较大。

2、下达任务偏大。镇是劳务输出大镇,缴费主力,既“中人”大多外出务工,嫁往省的人也较多,公安数据库常年未更新,人员数据信息不准确,造成我镇人口虚多的假象,故下达任务偏大。

3、票据管理难度大。社保专用票据一式四联且未装订成册,发放到村容易遗落,管理不便。

新农保范文篇9

万年县自2012年启动新农保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新农保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宣传效果不如预期理想,业务部门对基层指导力度不够,对一线工作中的困难了解不够,各个乡镇工作开展进度不一。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是一项新事物,年轻适龄参保人员对政策的了解不足,高龄参保人员又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经济能力参保,导致参保缴费工作推进缓慢。

2、外出务工和困难群体缴费难。据元江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统计,我县外出务工人员总计74277人,为16-59周岁的适龄参保人员,由于多为省外输出,联系十分困难,部分人员的参保由父母代为缴纳,但部分人员无法查找、联系,影响了新农保工作的推进。

3、工作人员缺编、设备紧张。由于工作量大,业务办公场所狭小设备紧张,原有工作人员已无法适应现有工作业务的岗位设置和要求,特别是信息系统和宣传人员十分紧缺,但由于单位性质不明确,所以新农保各项工作受到影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业务繁重、推进缓慢。

4、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一,工作流程有待完善。少数群众户籍信息不完整,补办、代办工作程序繁琐,制约群众参保进度。

二、对策建议

1、认真总结2012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县乡业务部门要通过加大宣传,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新农保政策,从而自愿自觉参保;着力转变工作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取消工作中捆绑式、“强制式”条款和措施。利用我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过年过节的机会,通过人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法和措施,给群众算帐对比,让广大适龄参保人员吃透政策,让群众自愿、自觉、明白参保。

2、加强新农保经办人员业务能力建设。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模式、政府购买劳动力和运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提高新农保经办效率,降低新农保经办成本;合理衔接业务部门同金融机构的分工,灵活服务参保群体,争取协调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服务成本。同时,要完善单位人员编制和办公设备配置,明确岗位职责,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良性有序发展,提高新农保工作效率,在工作中探索信息化管理的新方法。

3、优化政策设计。因地制宜优化筹资、待遇调整、补贴政策模式,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合理的财政补贴模式,逐步提高财政直接补贴居民参保费用的标准,从而完成新农保对农村适龄人群全覆盖;完善新农保基金预算制度,加强财政状况的长期预测,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推进力度,认真做好涉及人员的认定和统计工作造册,及时兑现相关政策,确保养老保险工作顺利推进。

新农保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

(二)基本原则。并轨工作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总体原则组织实施。一是从我县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与我县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

二、目标任务

自2012年4月1日起,我县新农保与国家新农保制度并轨,5月份全面完成并轨工作。

三、方法步骤

(一)召开会议并出台文件。5月20日以前召开全县新农

保与国家新农保制度并轨工作会议,出台我县新农保与国家新农保制度并轨相关文件。各镇、经济开发区也要召开相应工作会议进行部署。

(二)组织培训。5月25日前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县、镇两级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培训;各镇、经济开发区对相关工作人员和各村经办人员也要进行业务培训。

(三)实施时间。5月底以前完成县级新农保与国家新农保制度并轨后的养老金发放工作。

四、制度衔接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前,已参加原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相关待遇衔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算。

(二)在与国家新农保制度并轨前,已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其个人账户积累资金继续累存,并按新标准继续缴费直至领取,领取时按新标准执行。对已开始领取的人员,其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仍按原标准发放,基础养老金按新标准执行。

(三)新农保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参保信息管理。认真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建立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二)加强经办能力建设。要按照“机构、职责、人员、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