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22:13:03

新农村建

新农村建范文篇1

村企互动

在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中,无锡市探索走“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特色发展之路,全市排出700多个企业与700多个村一对一互动发展。村企互动,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在实践中展现顽强生命力。

村企互动是对国外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充分借鉴。总结国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新农村建设一般在小农场经营及小农经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是在小农经济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二是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扶持、社会的投入、农村的内生动力等三股力量强势推动;三是新农村建设需要努力推动城市力量、农村力量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其中以韩国最为典型,韩国在上世纪60年代组织实施“新村运动”的基础上,2004年又发起“一社一村”运动,1万多家企业向1万多个农村伸出援助之手,百万企业员工走向农村,为农民服务。村企结对,互动发展,推进政府、社会以及农村内生力量的相互融合,是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具体实践,是对国外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再创新。

村企互动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科学探索。从基层实践来看,村企互动一方面可以把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首要任务落到实处,通过企业将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物质装备、生产技术等要素导入农业领域,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另一方面可以为工业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发展新型乡镇工业;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村企结对,实现工农要素高密度的相互渗透,把工业的理念传递给农民,在工农互动中培育新型农民。

村企互动是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点。江苏是沿海发达地区,组织实施村企互动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省具有雄厚的经济优势,总体上已经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完全有能力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省现有18000多个村,规模以上企业4万多家。我省乡镇企业具有雄厚的反哺实力,苏南是我省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扎根于农村,产生于农业,与农民有着血缘、亲缘关系。全省拥有乡镇企业100多万家,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我省企业家一直有奉献爱心的传统,很多的企业家把向社会奉献爱心作为企业的文化,把反哺农业、回报农民作为企业的追求和目标。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

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村级经济,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壮大村级经济基础,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完善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

村级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江苏有不少名村,如南京市武家嘴村,无锡市华西村,徐州市马庄村,常州市五一村,苏州市蒋巷村,南通市中南村,连云港市宋口村,淮安市王嘴村,盐城市东南村,扬州市三笑村,镇江市双新村,泰州市河横村,宿迁市张油坊村等等。这些名村的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的发展首先源于村级经济的发展,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名村发展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发展壮大村级经济摆上重要日程。

农民合作经济是发展村级经济的有效途径。合作经济是村级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现阶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关键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首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发展生产力,而且要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重组和优化配置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才能使农村生产关系得到新的调整,使农村生产力获得新的释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是突破小农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现阶段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政府可以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向政府反映自己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国家直接扶持农民提供了新的渠道和载体。再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重要的市场竞争主体。我国农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市场竞争主体薄弱。培育和壮大市场竞争主体,重点是培育和发展产权明晰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来发展的春天。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立法形式推进农民的经济互助与合作,确立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新的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农业法制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民素质和培养新型农民,发展村级经济,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村官”

2007年5月22日,我省正式启动“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面向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选拔1011名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到苏北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并开全国之先河,全部列入乡镇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2008年又开始组织实施第二批大学生村官选拔工作。大学生当“村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大学毕业生中激起强烈反响。生活在城市的大学生步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寻求作为,城乡互动的画卷又被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元素。

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学生。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减免大中专院校种植、养殖专业学生学费,鼓励青年人学农务农。省委、省政府指出,要促进城市优质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引导城市企业、城市资金、城市人才下农村,优化配置城市与农村生产要素,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促进高效农业上规模、上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城市为中心,各种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都流向了城市,留在农村的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已成为一个重要瓶颈。许多名村发展的历程表明,凡是能够尽快致富的乡村,都是因为以各种方法和途径引进了人才,当来自城市的人才资源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资源结合起来,就汇聚成一股加快发展的洪流。建设新农村,一方面需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需要选派一批有头脑、有技术、有闯劲、年富力强的人才到农村去当领头雁,这是破解当前农村发展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新农村建范文篇2

1.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与农村群众联系不密切,应及时创新发展资源。现阶段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与群众之间联系还是不够密切,农村党组织成员的工作是与群众相关联的,并且新农村的发展与群众利益相挂钩,只有基层的党组织成员加强与群众的联系,积极与群众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群众的情况和心理,才能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国全力支持新农村的建设,人们群众的利益获得更加多元化,党基层组织就更加离不开与群众的联系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的代表者和领导者,要真正的为人们群众的利益负责,并为人民群众争取最大的利益,切实的帮助农民群众不断的获得全方位的提高。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都会存在保持原状的问题,传统的群众联系方式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当中已经远远不够了。而且基层党建当中的资源储备有限,需要尽快扩大资源的引进范围,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进行扩大,同时将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方案具体化,将所有的生产任务进行细致的组织和规划,加大与群众联系的力度,做到对群众的利益负责对群众的经济建设负责。现代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良好,越来越多的发展渠道和资源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基于此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状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了,因此一定要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做好基础维护体系的建设,从而实现农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城乡差距大,基层党组织应紧抓群众引导工作。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但是就目前的状态来说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缓慢。农业生产的方式极为落后,而且我国之前一直将主要的关注核心放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方面,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视程度非常小。即使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与城市的建设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但从最开始就拉开的差距在短时间之内还是很难追补上的,从而就形成了现在城乡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的局势。我国还有很多的山区、偏远地区处于经济贫困的状态,无论是从经济水平、生活质量、医疗水平、网络等等诸多方面都处于最低级别的建设。针对这种现状和问题,农村的基层党组织要紧抓群众的引导工作,要让农民群众清晰的了解城乡差距存在的原因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改善措施,增加农民群众的信心和动力,只要群众坚持跟着党的步伐和方针前行就会改变现状,取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党组织成员在开展群众引导工作的同时也要真正的按照所说的承诺切实的帮助群众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要让他们相信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益,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经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注意事项

1.加强群众联系,重视群众工作满意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群众有直接的关联,因此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要先从自身做起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积极主动的参加党组织相关先进思想的培训工作,打破传统工作理念的束缚,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同时要重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努力建设群众满意工程,是近几年中央重点强调的工作要求,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创新传统的教育视角、树立“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全新工作理念,进而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价值趋向认识的全面提高,尽可能多地获得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做好群众的工作才能让群众积极的跟着党组织的建设方针,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而努力,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2.为农民获得利益提供有效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党组织成员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为农民的利益获得提供保障。基层党组织成员是农民群众的代表人,要切实为群众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努力,只有群众看到了新农村建设为他们带来的真实经济效益,让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与党组织成员协作,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使新农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条件都得到质的飞跃。3.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干部培养工作。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人才流失、人才专业水平不足等。这些现实性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使得新农村的经济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根据目前的状况,在村党组织书记的选配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扩宽现有的用人思路和渠道,通过选调县、乡机关优秀干部、动员部分退休党员干部、吸引党员业主或军队干部返村工作等措施,丰富村党组织书记的人选,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长效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新农村建范文篇3

实现科学发展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前提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贫困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农村生产力不发达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城乡差距拉大、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权益得不到全面保护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农村实际,创新发展思路,实现科学发展。

坚持加快发展。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面对社会矛盾多发的态势,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社会矛盾,着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应深入体察农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村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城乡分配关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着力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协调发展。重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劳动就业、社会事业、行政管理等,调整和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合理有序转移;另一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把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培育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支撑力强的支柱产业。

坚持和谐发展。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应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和循环经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农村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美好家园,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的基本保证

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的过程中,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处理好农民负担问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农民负担已得到明显减轻,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也由重点治重、治乱转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反弹的新阶段。但是,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干部产生盲目乐观的思想,放松了对农民负担的监管;有的地方巧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以及各种集资、摊派现象有所抬头;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征地和安置补偿过程中,损害农民权益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等等。因此,必须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处理好土地纠纷问题。目前,有不少农民上访是由土地纠纷引起的。妥善解决农村土地纠纷,对于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解决农村土地纠纷,应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坚持政策连续性;坚持多渠道解决人地矛盾;坚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特别是在农村土地征用问题上,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新农村建范文篇4

月日随市委新农村建设考察团一行,带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课题。对、、、等市县乡村进行了考察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了解了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一些有益经验,实实在地说,收效很大,但回过头来,光看人家不行,自己怎样做,值得深思,照搬照抄?还是别出心裁?想通过考察学习,结合我乡的实际,认为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把握好“主人、主体、主导”关系,而且要明确新农村建设“为了谁”谁来干”怎么干”问题。

一、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民认识问题

直接的答案十分明确,新农村建设为了谁?这是一个主人的问题。当然是农民,但深层次答案并不简单。通过十二天的考察学习,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新农村建设群众的思想工作必须做好,群众要有积极性,考察的一些村当中,有经济实力强的各种基础建设村里全包,如的兴城四家村、寿光的三元朱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非常强,建一个村部50多万元,不用群众拿一分钱。的石城县大坝新村、益兰花村,经济较落后,资源困乏,但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有特点,得到中央的肯定,关键是思想工作做得好,农民参与积极性高。做法是通过民间理事会解决新农村建设,做得很好。理事会成员由村中德高望重、奉献意识浓、组织能力强的五老”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组成。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认为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教育群众,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要改变群众无政府状态,目前我市农民(包括我乡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有许多偏见,认为新农村建设,国家和政府要给群众多少好处,一切都由国家和政府掏腰包,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问题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等活动,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即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又是主体,通过建立理事会制度,使村屯很多事通过理事会来解决,坚持走群众路线,既要尊重群众意愿,又要有政府的主导作用,让农民群众无异议、满意。

二、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问题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这是一个“谁来干”问题。农民最担心的自己会全部成为买单者。过去有不少类似“人民某某人民办”口号,新农村建设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为此,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广泛参与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党委领导就是要解决各级干部的思想问题,思想和思路必须统一。政府主导,就是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实、抓投入。农民主体就是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能指望政府包办一切。社会参与就是解决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人的出人,有智的出智,有钱的出钱。当然,发展生产必不可少,要千方百计让农民增加收入,凡是典型投入必须慎之又慎,避免政府投钱,个别人满意,而多数人不满意,虽然政府在主导上有“鸡”随“米”走的情况,但“米”必须是引导性的投米是让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好,调动农民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决不能什么事都由政府包办。

三、抓好新农村建设主导问题

也不是靠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事,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这是一个“怎么干”问题。新农村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等不得,又急不得。推动新农村建设,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前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首要的问题规划必须先行,根据各村屯情况的不同,经济发展不同,做出既适合于本村,又体现出本屯特点的规划,让村民理解和把握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不失时机地把握和利用好上级政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让群众早日享受到阳光普照,抓住中央的政策能解决一件就先解决一件,享受改革带来的好外,同时又不脱离实际,不改变群众好的传统生活习惯。

所有的事由村里全部包办,虽然没有像“四家村、三元朱村”那样的经济基础。但我也不能完全按大坝新村和益兰花村那样完全用农民腰包里的钱办自己的事,要多掌握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多渠道、多方面争取资金、物质和社会帮助,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积极行动起来。

结合实际,努力开创我村新农村

建设新局面

有幸随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新农村建设考察团对、等四省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走访农户和座谈讨论,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信心,学到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感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所考察村屯,既有比较富裕的村,也有经济比较落后的村,但他们的新农村建设干得有声有色。

回来后,我们村党支部就考察情况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新农村建设必须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必须更新观念、主动迎上。做为横道河子文华村双河社作为市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社,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繁荣农村经济,解决农民“钱袋子”。充分利用好现有耕地,进行科学种植,增加单产,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畜牧业,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养牛、羊、猪等;搞毛皮动物养殖:狐狸、貉、獭兔、貂等;鼓励支持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创业,增加收入;利用现有的玉米皮资源搞艺术品加工(拖鞋、地毯、壁挂、兜、筐、各种垫件等),还能出口创汇,增加收入。要走一条在建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搞建设的新路子。

新农村建范文篇5

新农村建设为了谁?这是一个主人的问题,直接的答案十分明确,当然是农民,但深层次答案并不简单。通过十二天的考察学习,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新农村建设群众的思想工作必须做好,群众要有积极性,在我们考察的一些村当中,有经济实力强的,各种基础建设村里全包,如辽宁的兴城四家村、山东寿光的三元朱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非常强,建一个村部50多万元,不用群众拿一分钱。江西的石城县大坝新村、益兰花村,经济较落后,资源困乏,但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有特点,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关键是思想工作做得好,农民参与积极性高。他们的做法是通过民间理事会解决新农村建设,做得很好。理事会成员由村中德高望重、奉献意识浓、组织能力强的“五老”、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组成。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我认为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教育群众,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要改变群众无政府状态,目前我市农民(包括我乡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有许多偏见,认为新农村建设,国家和政府要给群众多少好处,一切都由国家和政府掏腰包,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问题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等活动,让农民真正认识到他们即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又是主体,通过建立理事会制度,使村屯很多事通过理事会来解决,坚持走群众路线,既要尊重群众意愿,又要有政府的主导作用,让农民群众无异议、满意。

二、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问题

农民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这是一个“谁来干”的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最担心的是自己会全部成为买单者。过去有不少类似“人民某某人民办”的口号,新农村建设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为此,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广泛参与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党委领导就是要解决各级干部的思想问题,思想和思路必须统一。政府主导,就是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实、抓投入。农民主体就是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能指望政府包办一切。社会参与就是解决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人的出人,有智的出智,有钱的出钱。当然,发展生产必不可少,要千方百计让农民增加收入,凡是典型投入必须慎之又慎,避免政府投钱,个别人满意,而多数人不满意,虽然政府在主导上有“鸡”随“米”走的情况,但“米”必须是引导性的,投米是让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好,调动农民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决不能什么事都由政府包办。

三、抓好新农村建设主导问题

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这是一个“怎么干”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事,既等不得,又急不得。推动新农村建设,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前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首要的问题规划必须先行,根据各村屯情况的不同,经济发展不同,做出既适合于本村,又体现出本屯特点的规划,让村民理解和把握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不失时机地把握和利用好上级政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让群众早日享受到阳光普照,抓住中央的政策能解决一件就先解决一件,享受改革带来的好外,同时又不脱离实际,不改变群众好的传统生活习惯。

我们虽然没有像“四家村、三元朱村”那样的经济基础,所有的事由村里全部包办,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按江西大坝新村和益兰花村那样完全用农民腰包里的钱办自己的事,我们要多掌握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多渠道、多方面争取资金、物质和社会帮助,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积极行动起来。

中央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有大量资金投入,但我们的国情地域广阔、农民人口众多,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平均到每个人头就不多了,积极引导农民参与,要切实把发展自主权还给农民,坚持既尽力又量力而行,引导、帮助和支持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双手积极、稳妥、扎实地建设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防止一哄而起、大拆大建,真正把中央的惠民政策变为农民群众的福祉,切实把事情办好,让农民舒展疑虑的眉头,不让百姓吃亏。

结合实际,努力开创我村新农村

建设新局面

有幸随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新农村建设考察团对江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四省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走访农户和座谈讨论,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信心,学到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感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所考察村屯,既有比较富裕的村,也有经济比较落后的村,但他们的新农村建设干得有声有色。

回来后,我们村党支部就考察情况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新农村建设必须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必须更新观念、主动迎上。做为横道河子文华村双河社作为市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社,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繁荣农村经济,解决农民“钱袋子”。充分利用好现有耕地,进行科学种植,增加单产,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畜牧业,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养牛、羊、猪等;搞毛皮动物养殖:狐狸、貉、獭兔、貂等;鼓励支持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创业,增加收入;利用现有的玉米皮资源搞艺术品加工(拖鞋、地毯、壁挂、兜、筐、各种垫件等),还能出口创汇,增加收入。要走一条在建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搞建设的新路子。

新农村建范文篇6

一、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当好新农村建设“宣讲员”

建设新农村,宣传舆论要先行。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职能,当好新农村建设的“宣讲员”,着力在全社会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浓厚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强化荣辱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激励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墙报、专栏、标语、广播、文艺节目等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始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始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始终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戒除陋习,保持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努力营造以实干为贵、以奉献为美、以廉洁为荣的党风政风,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扎根基层、奉献人生”的价值观,树立全面发展、务求实效、集体利益至上的政绩观,树立“群众是衣食父母,干部乃人民公仆”的地位观,树立“村官虽小、责重如山”的权力观,督促党员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三是强化党纪法规教育。要围绕《党章》、两个《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党纪法规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带头遵纪守法,严格依纪依法办事,敢于批评坏人坏事,敢于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既要用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鼓舞党员干部振奋精神、积极进取,也用堕落受惩的反面典型警示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当好新农村建设“裁判员”

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两个主要角色,两者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如何统一两者的思想,规范两者的行为,协调两者的行动,确保干部遵纪守法,政府依法行政,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纪检监察机关要当好新农村建设的“裁判员”,通过保障农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对基层干部行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

一是深化民主选举,保障村民的选举权。一个团结战斗、务实进取的村班子,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组织保证。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意识,珍惜自身权利,牢牢把握村级事务的主动权。在村民委员会换届中,要督促推行“海推直选”、“自荐海选”等选举方式,确保村民选出一批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强、责任心强的能人作为自己的当家人。

二是拓展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抓好村务公开既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充分发扬基层民主的直接需要,也是充分调动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证。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村委会利用村务公开栏、公告、群众大会等形式,公开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党的惠农政策以及各种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做到日常工作定期公开、重要事项及时公开、财务收支详细公开,切实解决群众“想知道的看不到、看得到的不明白”的问题,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

三是完善民主决策,保障村民的参与权。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协助各级党委制定、完善村委会议事规则。在决策程序上,实行村“两委”拿方案、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票决、征求村民意见、群众监督执行的决策机制,切实做到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宜以及重大项目建设、重要资产处置、重要事项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必须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四是健全约束机制,保障村民的监督权。纪检监察机关要在村委会增设纪检员,强化党内监督;村委会要聘请廉政监督员,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健全乡镇党委(纪委)负责人同村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警示谈话制度,强化上级监督;广泛开展村干部述职述廉、勤廉承诺活动,强化群众监督。通过对村干部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与监督,保障村民监督权的正确行使,促使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规划能够付诸实施。

三、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当好新农村建设“督察员”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加大投入,涉及到人、财、物的方方面面。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当好新农村建设“督察员”,以监督促落实,以落实促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实行市场运作、阳光操作,加强工程监理和安全质量监督检查,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派驻监察和跟踪督察,对重点项目建设要开展执法监察,对招投标和资金运作等那些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重点督察,促进和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提质、保廉。

二是加强对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采用“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办法,重点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民政救灾救济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社会事业经费等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贪污、挪用、挤占等现象发生。要切实加强对“三减免、三补贴”等惠农支农政策性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党员干部的廉洁情况纳入责任制考核范围,统一安排部署,强化责任追究,特别是对一个地方(部门)工作起关键性作用的“一把手”要重点考核,加强督促。对执行有力,廉洁高效,推进工作进展顺利取得成绩的,要给以表彰奖励;对执行不力,服务意识淡薄,损害群众利益,推进工作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得力的要予以责任追究。

四、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当好新农村建设“护航员”

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都是新农村建设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惩处职能,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当好新农村建设的“护航员”。

一是疏通信访渠道,化解矛盾纠纷。要健全乡村两级信访工作小组,配齐配强信访联络员,做到有人干事、网络健全、信息畅通。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纪律、定期排查分析信访问题、信访工作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奖惩有章、程序到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属于违背新农村政策的要及时纠正,属于工作方法问题的要及时改进,属于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坑农、损农的,及时予以立案查处。

新农村建范文篇7

一、要借引外部推力。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优化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提高识人选人用人的能力,巧借优质外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要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选配党政干部。当前与今后欠发达县市组织部门工作的重点就应放在主攻两区(园区、城区)建设、促进赶超发展的工作中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凝聚党政人才。着力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识人选人用人机制,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使其在开放经济、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创新经济、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

二是要围绕提高干部素质提高强化培训。要强化县乡党政干部多方位、深层次的教育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如推行干部自主选学积分制,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部门提供所需进行更新和加强培训的内容“菜单”,让干部自已选择培训科目,自由“点菜”,从而增强干部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培训当中,要着重提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种能力,即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科学发展,带头致富的能力、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能力,提升党政干部建设新农村的操作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多面手,。

三是要围绕创新创业促进人才资源开发。树立人才促村兴业的理念,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有效机制。重点构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才工作跟踪督导制、人才工作奖惩激励制、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制、专业技术职称聘用分开制等机制。建立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员返乡创业机制,如**有许多在外地创业成功的“物流经理”党员和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促使他们积极反哺新农村建设,使创新创业人才与当地镇村干部一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二、要调动内在动力。村干部、农村党员和实用人才是建设农村各项事业的中坚和骨干。要充分整合这三支队伍的力量,发挥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创造性,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进行。

一是发动农村实用人才引路“闯”。农村实用人才是创新和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不竭力量,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永动机”。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挖掘农村实用人才这一农村“第一资源”,从新农村建设实际出发,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政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立激励实用人才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发展经济实体,积极创新创业,携手其共建新农村。

二是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干”。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党员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先锋。要发挥好农村党员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营造党员干事创业的宽松平台。积极开展党员“双带”活动,在基层党组织争优创先活动中建功竞赛,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要在推行农村党员服务承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中,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纳入承诺和岗位职责范围,增强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要积极探索支部加协会模式,建立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延伸基层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从而做到农村各生产要素的最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党员牵头和示范作用。

三是教育村干部服务“促”。要教育村级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干部的转变。结合当地正在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如创建基层党建“红旗单位”活动,实施村干部服务素质提升工程,建强支部堡垒,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使村干部“有址办事”,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推行“村官答疑会”制度,想方设法解决资金、技术、政策、法律、信息等方面难题,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转变村干部作风,增进村干部的亲民感情,深入基层察民忧,进村入户访民情,不断提高村干部的为民本领,加快助推群众奔小康的步伐。

三、要激发潜在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与和谐是灵魂。要让农民自己来管理和处理自己的事务,真正实现农民当家作主,通过激发农民内心潜在的干事热情和构建长效的新农村建设运行保障机制,早日让农民过上殷实宽裕的小康生活。

一是用民主制度管理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依法治村和实行村民自治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规范村级组强决策程序,建立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民主理财议事会管理制度,实现村干部“替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确保村民的事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办,执行点题公开承诺制、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离任审计制,定期开展“民主听证会、民情分析会、村民议事日”活动,让农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新农村建范文篇8

二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创建各级文明单位相结合。从6-8月安排8场文艺演出,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和“文明礼仪”教育,全面提高广大农牧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三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培养新型农民相结合。截至目前,该场组织各相关部门利用科技之冬、远程教育网络、职业技能等方式培训农牧民1560余人。

四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把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着眼点放在“一好”建立一心为民的好班子上,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建范文篇9

一、建设新农村取得的成绩

溪口镇樟树村位于溪口镇北部澧水之滨,人口589人,耕地450亩,2008年村人均收入4100元。**年来,该村通过整体推进,全村进出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通过不断探索农村经济发展路子,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一定成绩。生态村创建工作,成绩斐然,村民居住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取得突破性进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到加强,农民思想观念正在逐步更新。

(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民增收幅度大。

为加快经济发展,该村突出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果园增收篇,坚持因地制宜,建成1080亩优质蔬菜、水果示范园,目前全村有优质金秋梨808亩、无公害蔬菜200亩。涌现了如王常富的水果种植大户,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因此人均增收达500元以上;二是养殖增收篇,通过积极落实国家扶持生猪养殖发展的种种政策,鼓励规模养殖发展壮大,发挥大户的带头作用,全村生猪养殖规模已达239头;三是商贸劳务增收篇,本镇居民在商贸流通领域的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务工经商,有序组织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以此促进劳动里向高收入层次转移,全村目前在外务工经商达45人,有效带动了本村其他产业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大力事实民心工程,改善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基础落后制约经济的发展现状,通过向上级争取,村民义务投工投劳的方式整修了全长3公里的村组公路,为后期路面硬化工作做好了准备。进一步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固定电话线路架设已入组到户。移动通讯也实现了全面覆盖,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建成了整洁、宽敞的村办公楼,结束了村支两委无办公场所的历史,在县生态建设办的帮助下,生态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稳步向前。

(三)、民主管理日渐完善,文明村风悄然形成

制定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先后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村干部管理制度,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村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各类普法材料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中,使之家喻户晓。努力让村民更全面地了解村里各项工作制度。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开展党内民主示范工程。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与落实,使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得到切实贯彻,坚持党管农村与村民自治原则的统一,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村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结合,组建了村民联防队,维护全村社会治安秩序,让全体群众安居乐业。通过以上努力、群众对村干部的满意度达95%以上。“真抓实干,构建和谐新溪口”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个干群团结,村民和谐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因自然条件限制,建设基础薄弱等原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因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专业速度加快,专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减少。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资存在操作困难,无法筹集到投入村级公益事业的必须经费。镇、村两级财政普遍拮据,国家通过才力投入新农村建设,树立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辐射带动更多的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一)、经济发展步伐有待加快

对比新农村建设各个先进村,不难发现樟树村经济发展步伐略显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发展进程缓慢,产业发展无真正的龙头企业带动,规模效益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二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发展公益事业;三是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不明显,且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劳务收入。各收入所占村经济收入比重一直高于20%,最高时达到30%以上;四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扶贫力度有待加大

实现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理应服务于这一目标,经调查发现,樟树村存在着较严重的贫富差距,农村贫困户人数不少,全村达8户31人,占总人口的5%。加大扶贫力度,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财力投入力度,辐射带动一方致富。

当前农为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专职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大幅减少。通过一事一议存在操作性困难,无法筹集到投入村级公益事业的必要经费,镇村两级财力普遍吃紧,通过国家财力投入新农村建设,树立新农村建设典型,辐射带动更多的村投入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

(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制约发展瓶颈。

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彻底改变基础落实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围绕改善发展环境,努力解决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住房难、就医难,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发展的后顾之忧。要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山区发展的快慢,群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大小,根本上取决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高低,必须将改善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发展的重要棋子,才能切实增强抵御灾害、保障生产、取得丰收的能力。

新农村建范文篇10

创新领导机制。一是从制度上确保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经常召开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听取汇报、专题研究,确保把主要精力放在新农村建设上,体现在工作效果、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上。二是选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广开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严把选举程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环境,确保把优秀人才选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热爱新农村建设工作、基层经验丰富、工作大胆创新的站所干部选调到村担任党总支书记,通过创新领导机制,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驾驭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管理机制。一是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在没有党员的村小组,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做到每个村民小组都建有党支部,形成党总支负总责、党支部牵头、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格局。二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补换发、林权改革,还是烤烟合同、农村低保,只要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三是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四是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为载体,抓基层、打基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基层调解网络。对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等不稳定因素,早排查、早发现、早解决,确保农村稳定。

创新服务机制。一是投资60万元建设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让基层群众分享经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二是加快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和服务,开展就业指导、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集中力量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