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1:01:11

乡镇农业

乡镇农业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资料室建设

随着经济的繁荣、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面对现实,积极响应党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逐步开展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让信息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应将现代化技术运用于农业科技资料室,不仅是将手工操作转为计算机操作,更主要的是它将信息服务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加速了网络化的进程,特别是顺应了读者对文献检索快、准、高、广的要求,资源共享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乡、镇农业资料室现状

随着经济的繁荣、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面对现实,积极响应党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逐步开展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让信息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乡、镇农业资料室工作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图书馆业务指导下的农业资料进行管理利用体系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党和国家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对我们公共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而乡、镇农业资料室又有着与乡党政机关、中小学图书室不同的特点,把乡镇农业资料建设好,对普及乡镇文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有着重大意义,而乡镇农业资料室面临如资金严重缺泛,资料少,信息不快,不易被农民朋友认识等现状。造成这些现状主要原因有:

1.1资料室的房屋建设破旧,没有专用的读书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1.2资料室仍然以印刷型文本形式收藏为主,造成慢、散、不全现象,而有的乡、镇资料室还只是形式,有名无实,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无资料室。

1.3数字化信息资料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又出现诸如声像、音响、多媒体等新形式的分类、管理等问题。

1.4农业资料室目前仍处在或基本处在原始状态下的文本检索状态,对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科研都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1.5声像、音响、多媒体等信息资料的出现,对建设新农村有着独特的意义。

因此,乡镇农业资料室的建设发展就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在网络条件下,数字化农业信息的大量涌现,给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检索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对农业资料室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我们建设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乡镇农业资料室建设的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网络信息,他们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的形式存在,电子型、数字型信息资源逐步占据网络时代的主导地位。随着网络信息数量的不断扩充,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与控制的要求日益迫切,将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于资料室,不仅是将手工操作转换为计算机操作,更主要的是它将服务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载体的多样性,数字化影像资料的大量利用,解决了长期以来依靠手工检索资料的难题,因而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尤其是满足农村读者可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就能搜索到所需的文献信息。

3乡、镇农业资料室特点

3.1农业资料载体特点

农业资料一般包括农、林、牧、副、鱼等几大学科。特别是各种动植物标本,由于专业种类繁多,农业文献资料类型多样化,资料室收藏不但有印刷型的纸质文献,还有非印刷品的实物标本资料,以及磁、光、电介质的资料如VCD、LCD和磁盘、光盘等。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料构成了农业资料室的专业文献收藏。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迅技术将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源进行综合数字化处理,不但使广大农村读者更有效利用这些文献,还能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彻底解决特殊文献难以实现的查检和存取难题,实现按需阅览和随机存取,同时还可提供多用户使用,不再受藏书量、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农业资料室网络化、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具有新的活力的。

3.2乡、镇农业资料室的特点

乡、镇农业资料室的服务对象不同于公共图书馆较集中于城区,而是主要面向广大农村,而农村读者居住较散,交通不便许多村社距乡、镇较远,且农村读者白天还要忙农活,他们主要是夜间学习。农业资料室还有一个特殊的收藏特点,即实物标本的收藏。这些标本不能像书刊一样借给读者,其定期展示的受益面也是有限的,所以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资料室更为方便简捷读者学习。

4乡、镇农业资料室的困境

4.1资料室工作人员网络信息服务意识不强,计算机操作技术欠缺。

首先,由于受传统文献服务方式的影响,资料室工作人员目前仍然偏重于手工检索和局限于资料室收藏的印刷型文献的查找,对于网络信息的利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计算机知识不够深入和全面,不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利用,仍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分类、加工、著录。

4.2资料室文献收藏形式单一,现代化设备不够完善。

目前,乡、镇农业资料室仍然以印刷文献形式收藏为主,绝大多数没有自动化系统。

5农业资料室管理的组织设计

5.1负责制定农业资料室建设的发展、目标、方案、制度和运行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其争取更广泛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促进农业资源共享,有计划地协调和控制管理职能,宏观调控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

5.2调控资源建设。根据各农业资料室所处的地理位置、特长、特点等因素,对信息建设进行合理的调配,解除资料室的后顾之忧,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切合实际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发展具有自己优势的信息资源。

6对农业资料室建设发展的设想

6.1进行资料室网络信息组织设计

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构筑一套农业网络信息技术系统模型。首先,建成单位农业信息网络数字资源库,向全乡、镇广大读者提供农业资料查询、信息资源开发,大众目录服务,开展网上读书、光盘数据库查询和提供文摘、索引、全文数据库及多媒体信息服务等。

6.2抓紧进行资料室资源库建设

抓紧进行资料室资源建设是实现农业网络信息组织优质服务的首要任务,资源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建立本乡、镇农业文献资源库上,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献资源库。

6.3注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将社会上大量分散的农业信息资源,经采集、分类、整理、加工、建库,形成大型的农业数字资源库,向大众提供服务。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为建设新农村服好务。

6.4进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给传统资料收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难得的机遇。网络信息资源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传统资源大得多的空间,拓展了资源利用和服务的渠道。进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可以使大部分读者不用走进资料室,就可通过网络得到大量宝贵的农业资源服务。

6.5资料室的知识更新

乡镇农业范文篇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乡以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始终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随着**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相继挂牌成立,**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进入健康的良性轨道。在组建方式上,主要是由农村的致富能人、经营大户或各类经纪人牵头组建,基本上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合作社理事会基本上是名义上、形式上的领导机构,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决策等活动多由合作社理事长,实际上是牵头人定板,社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机会很少;在经营方式上,除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外,其余的多是对成员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约定的价格收购,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的较少。

综合分析**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认为发展机遇很多,前景广阔。一是有较完善的扶持政策。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拥有较丰富的农业资源。全乡已发展种植蚕桑3000多亩;年平均种植冬早蔬菜1.2万亩;生猪存栏18000多头5家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专业户10户;七彩山鸡、鸵鸟、野猪等特禽特畜养殖发展较快,这些初具规模的产业,迫切需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壮大。三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乡已有**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了一大批农户,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只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政策机遇和资源优势,加上政府的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真正做到使农民受惠、企业受益,要能够使合作双方在“双盈”的格局中得以发展壮大,逐步形成覆盖全乡的服务体系。

(一)依托农业特色产业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乡立足“党建领乡、农业立乡、个私兴乡、项目强乡、和谐稳乡、移民新乡,集贸活乡”的发展思路。“稳粮、壮蔗、强烟、扶桑、适菜”是**乡产业发展思路。继甘蔗、蚕桑、香料烟后,冬早蔬菜成为**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后续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冬早蔬菜生产势头喜人,蔬菜产业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依赖于蔬菜产业的发展,2008年底,下甸村芒俄村民小组村民周世林等自发组建了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5位芒俄籍中介人共同出资成立,共投资6万元,一期社员84人,从筹备到组建历时3个月。该合作社今后的建设目标是在3年内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500亩,辐射带动下甸村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通过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使种植结构达到合理规划和优化布局,做到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从而提高**乡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郎忠祥等3家冷库在下甸新城自然村的建立,辐射带动了121户526人种植蔬菜,以四季豆、无筋豆为主的蔬菜种植已经初具规模,**乡新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兴茂公司等多家企业和农户申报建盖蔬菜冷库工作的展开,其它村组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正在讨论酝酿中

(二)依托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合作社效益明显

**乡依托独特的热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冬季农业开发中把冬早蔬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开拓市场。在种植上因地制宜,采取适宜地块零星种植和优势地块连片种植相结合,同时加强与兴茂公司、李毅辉冷库、刘平冷库、郎忠祥冷库等企业的合作,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蔬菜产业的市场风险。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原料,降低生产成本;统一生产技术,提高蔬菜品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益,蔬菜平均价,特别是青椒的价格从2006年的0.50元/斤提高到2008年的1.50元/斤。

(三)依托市场机制的产销结合型合作社经营情况较好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产销结合型合作社,能够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了保障,使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合作社按职能实行分工负责制,种植户负责种植,贩销户负责销售,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卖菜难问题,达到了“卖得出、卖得好”的良好效果。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服务农民为宗旨,按法定程序组建,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生产问题由农民自己解决,产前、展中、产后服务则由合作社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乡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组为单位,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按企业行为运作,直接服务农民,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费用,增加农业效益,是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经营方式和基本组织形式;能够变盲目生产为有计划的按订单或合同生产、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可推动**乡农业由分散的自给式耕作模式向联合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

(三)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和提高农民素质。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职能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结合经营项目,根据生产需要和农时特点,传播新技术、新信息,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平台,能够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有利于培养农民参与、合作和民主意识。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的特点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每个农民都可以根据自已的经济利益要求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活动,逐步增强农民的参与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重视。

1、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供销企业的经营格局被打破,供销社在区域经济中地位越来越淡化,销售网络处于瘫痪状态,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多年闲置。

2、政府公共财政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明确的扶优扶强政策,农产品收购环节的流动资金难以得到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二是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享受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优惠政策。三是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缺少扶持政策,全乡种养殖户要求给予政策扶持的愿望非常强烈。

3、合作社内部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重组建、轻管理,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几乎成为**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性。组织机构未切实履行职责,在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实行民主管理、及时公布相关信息等工作做得不够好,削弱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有些社员对《合作社章程》内容不怎么了解,参与合作经营积极性不高。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习惯于采用单纯搞村务管理或以企业主的身份管理合作社,在经营上不能依法依法依规去经营,订货或销售签订书面合同的不多,习惯于传统的口头允诺。

4、土地流转问题影响规模生产和经营。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但由于分田到户进行的土地小规模生产经营,使土地生产经营十分零碎,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5、多数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吸引力不强。**乡的合作社大多数处于散小状态,内不联农户、基地,而只是季节性随意收购,外在销售上市场占有份额少,与农户利益关系不密切,实际上类似一般的小贩,更谈不上对农户基地的多项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其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组织农产品生产销售无论在数量和质量及其价格上都无优势可言。

6、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足。就**乡而言,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不少,但挖掘不够、提炼不够、宣传不够,缺乏品牌打造和市场培育。

四、建议和对策

1、明确供销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树立服务思想观念,搞好农资专业合作社购销经营工作,构建农资商品配送销售网络;盘活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结合实际,适时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2、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相关扶持、激励政策。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益性事业,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薄弱的乡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新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带动农民、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对农业开发项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以优先立项、优先扶持。

3、积极引导,不断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行。鉴于**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现状,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依法办社。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用法律来保护合作社和全体社员的利益,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社员的行为,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乡镇农业范文篇3

一、基础工作(自查得分10分)

1.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为成员的农业工作领导小组。

2.年初制定了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建设甜樱桃标准示范化基地和“千亩贡椒”基地,以点带面促进种销结构进一步优化,巩固原有农业产业规模。加大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电商平台建设,规范甜樱桃、花椒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管理,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体系。

3.及时上报各类材料、信息和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总结、信息12条,农业发展信息6条,农药残留检测报告360条,“瘦肉精”检测报告,畜牧防疫总结,林改资料,农机补贴资料,农经,“五个一”驻村农技员扶贫信息等资料全部及时准确上报。

4.按质按要求做好县相关部门下达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任务,通过发展标准化特色产业,提高甜樱桃、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使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去年增长9%。

二、产业发展工作(自查得分15分)

1.基地建设。今年来,我镇完成一个甜樱桃标准示范园建设工作,完成“千亩贡椒”园建设工作。

2.产品销售情况。农业是我镇的第一产业,我镇大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甜樱桃、李子、花椒的修剪、施肥等管理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大力发展甜樱桃、李子、花椒种植。2019年,我镇甜樱桃种植面积2.8万亩,销售达1.4万吨,产值3亿元,李子等小水果种植面积0.5万亩,销售达100余吨,产值2200多万元,花椒种植面积1.1万亩,产出鲜花椒1275吨,产值3600多万元。现全镇甜樱桃、李子、花椒种植已具规模,发展良好。为提升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整体水平,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在规划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加强项目间的协调发展,突出旅游型特色农业。

3.报表工作。及时上报农经报表,农业报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总结、信息12条,农业发展信息6条,农药残留检测报告360条,“瘦肉精”检测报告,畜牧防疫总结,林改资料,农机补贴资料,农经,“五个一”驻村农技员扶贫信息等资料。

4.技术推广。我镇诚挚邀请农业大学龚教授、吕教授对辖区内农户进行甜樱桃、李子、花椒等的管理技术培训。我镇组织全镇9个村水果种植农户分批到镇学习,并实地进行修枝、肥水管理等技术的指导。

我镇在全镇范围内免费下发各种种植技术生产资料,覆盖到9个村48个村民小组的农户,鼓励示范户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达63户,及时做好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2019年我镇新增加农业技术合作社5个。各个专业技术合作社积极发展网络交易平台建设,发展微商50多户,大量将我镇的甜樱桃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向网络市场。

5.粮食产量,耕地地力保护。保质保量的做好我镇产业产量的发展。全面做好我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发放工作,及时将补贴发放至农户手中。

三、农业农村改革工作(自查得分15分)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镇领到土地确权证书共计3073本,成功发证2755本,截至目前农户返还存在问题证书318本,其中农户信息不准确153本,土地面积不准确165本。因纠纷未颁证农户8户,第三方未打印土地证书农户78户,解决纠纷并及时确权5起。

2.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开展工作,对辖区内9个行政村进行了资金、资产、资源的全面清理并登记造册工作,完成清产核资系统的填报工作。

3.农民合作相关工作。为提升我镇农业生产水平,全镇大力推荐“农户+合作社”的农业模式,现我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家庭农场13家。我镇工作人员及时完成对空壳合作社的清理工作。并及时报送相关表册和对合作社做成指导。

4.农经、农业统计报表。每年及时按质按量报送农经、农业报表,无推拉现象。

四、新型经营主体工作(自查得分10分)

1.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技术培训。为进一步加强农户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我镇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现有职业农民63户,已达到全镇48个村民小组均有新型职业农民。

2.驻村农技员工作。我镇共有一个贫困村,一名驻村农技员,每年按质按量完成贫困户培训工作并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形成工作日志、信息、台账等相关资料,2015至今在贫困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

五、品牌建设工作(自查得分10分)

1.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工作。我镇积极动员合作社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现已有1家合作社申请到绿色食品,2家合作正在进行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申请工作。我镇正在积极申报甜樱桃地理标志,已拥有花椒地理标志。

2.特色产品推介会。我镇积极配合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县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本年6月5日由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带队在成都宽窄巷子进行甜樱桃推介,我镇推荐3家合作社和1家家庭农场进行参加,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自查得分10分)

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认真做好农残检测工作,按每月至少抽样30样品个的原则,特色产业出产高峰期加大抽查力度,对辖区内蔬菜、水果进行抽样检测,全年共抽去样本360个,经检测,均无不合格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确保了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

每月还定期或不定期对我镇各个专业技术合作社、农资销售经营店进行抽查,未发现有使用、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还每逢重大节日期间,我镇还会加大力度对各个农资销售点、专业技术合作社等进行节前巡查,未发现有违规现象。

持续深化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积极配合县农业局执法检查和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

七、农机、渔业及安全生产工作(自查得分5分)

我镇在本辖区开展沼气安全使用大宣传,做到不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农机生产也未发生一起安全事件,完成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入户真实性核查。

八、畜牧发展及污染整治工作(自查得分20分)

1.我镇建立健全村防专职人员,以龚俊文、牟仕新两位同志为村防专员,对全镇各村开展防疫工作。

通过秋防消毒、防疫工作,对全镇的畜禽圈舍进行了全面的消毒,消毒面达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强制免疫达100%,对全镇猪瘟防疫1932头、猪口蹄疫1932头、羊口蹄疫病146只,牛口蹄疫391头,禽流感10382羽。进行了全面的防疫工作,免疫畜禽密度达到100%,达到净化了养殖环境、消灭了病原、阻断动物病疫的传播和流行,全面完成了我镇秋季防疫工作。

2.今年我镇党委政府组织力量分村包片摸底排查,对辖区内畜禽养殖业规模、位置、排污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根据调查摸底我镇一定规模养殖总户数为1户,其中禁养区0户,限养区0户,养殖区1户,已全部完成禁养区圈舍关闭工作及部分圈舍拆除工作。

3.及时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至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我镇每天做到电话排查,每周在农贸市场进行抽查,未发现疫情。并及时将防疫档案资料进行归档上报。

4.全面做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防治工作。

九、项目工作(自查得分5分)

1.积极开展镇“千亩贡椒”基地建设工作,现目前即将完工。

2.积极配合农业农村局,建设镇甜樱桃标准示范园工作。

乡镇农业范文篇4

一、发展概况

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休闲农业发展。我镇依托风景带,重点打造休闲观光园和一系列乡村旅游前期基础性工作。

目前已在南侧实施了占地220亩的绿化休闲观光园,集垂钓、观赏、采摘、游玩于一体的中型休闲活动中心,共接待5000余人次,为了继续做好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今年我镇结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功申请了河道治理项目,批复资金6000万元。延续现状规划了随东村绿色有机蔬菜采摘基地、代垓村西瓜采摘园、王官屯葡萄采摘园,该项目全部位于两侧。是镇驻地到重要观光道路。目前已规划招标完毕,明年进行实施,项目完工后将是镇又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是我镇休闲农业发展的助推手。一期规划休闲农业占地1000余亩,镇政府配套奖励资金100余万元。

二、重要工作及政策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立足我镇农业生产特点、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结合我镇总体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明确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打造。同时建立服务机制,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项目规划等服务。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

二是创建推介品牌结硕果。以传承耕读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家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打造出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培育出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

乡镇农业范文篇5

镇坚持以人为本,依照市、区政府有关农业科技工作的安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科技兴镇”战略。一年来,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市、区科技局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镇以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为工作目标,培育电子农民,大力推行应用实用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增强了人民科技的意识,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推进科技服务工作过程中,主要做好如下三项工作:

一、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及时成立了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组员从农业办、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抽调组成,同时建立健全了镇农技“110服务站,全镇13个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了科技工作小组”形成了两级科技网络。镇委、镇政府把这项工作真正列入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工作计划”年,召开全镇科技工作专题会议4次,及时汇报、小结和布置科技工作,解决了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使科技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抓好科普培训工作

镇建立健全了镇、村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点和电子农务服务站,为了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并有专人管事。成立了瓜菜等协会,组成人员有80多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布置推行农业实用技术工作。为了科技服务工作抓落实,结合本镇实际情况,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各村建立科技工作宣传栏,定期出版宣传科技内容。利用各村广播站有线电视等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二是装置“农信通”收集、科技和市场信息,推进“三农”信息化。三是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对农民进行知识、法律、科技等教育。九是分专题、分阶段进行科技培训,如蔬菜种植、家禽饲养等技术。还聘请专家和农艺师为农民授课,进行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如防虫害、科学施肥、土壤改良、家禽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进行专门的现场讲解指导,让各农户在各阶段都能听到和看到适合自己的可操作实用技术。一年来,开展专门种植技术培训班5期(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参与的农民达525人,另是以会代培训7次,共培训2090多人次,并印发农业技术资料3500份。九是全镇成立了九个农技协会,培养科技致富能人多人,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运用科学技术发财致富。九是送书下村,为农民提供文化、法律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精神食粮。九是发挥“农信通”和广播作用,及时收播有关三农政策信息,宣传镇里的好人好事和运用科技发展经济的典型事例。九是为了保证科技信息的疏通,镇充分发挥农村技术员的积极性,组成科技服务联系人13名,深入到村、组为农民服务,使我镇科学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九是制定一套科技培训和科技普及工作制度,并鼓励农户遵守制度,使全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

乡镇农业范文篇6

XX镇地处三县(市)交界处,东接云梦、北端应城,三分岗地、十分湖汊、四面环水,是汉川市西北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湖区“口子”镇,全镇881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6**名。参与“双建双带”的党员687人,机关和镇直部门党员153人,农村党员534人。

近几年,我们按照镇委、镇政府提出的“紧紧立足湖区实际,牢牢把握发展重点,做大做强莲藕特色产业,恢复巩固粮食基础产业,挖掘升级水产优势产业,滚动发展畜禽后继产业”的总要求,不断转变思维和工作方式,坚持“示范、引导、服务”的宗旨,按照“建基地、建公司,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以我做示范,风险自己担”的基本思路,鼓励和动员广大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推广新技术,兴办大基地,开拓大市场,创办服务组织,筹建加工龙头,大力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镇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年,我镇年产莲藕1亿斤,粮食1000万斤,鲜鱼600万斤,绒毛蟹30万斤,畜禽30万只(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科技兴农为平台,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20世纪末,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我镇农民对莲藕种植有了一定认识。镇委、镇政府抓住时机将1999年定为莲藕宣传,推广年,通过“十调”(政策激励调、资金帮助调、轮作换茬调、人田移位调等)帮扶,吹响“莲藕之乡”建设高潮号角。

近年来,我们立足于实施“效益农业、品牌农业”战略,发挥我镇品牌、网络、质量上的优势,依托镇农技部门和科技馆的平台,不断创新农产品种养殖模式,更新农产品品种,革新农产品生产技术,全镇基本形成三大规模农业块:一是以共产党员陈金轩、陈连华等200多名农村党员采取良种良法、无公害生产和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建“3735”、新“鄂莲1号”、“湖南泡子”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2.5万亩。二是以机关共产党员王望来,以及村党员杨先国等100名党员实施藕稻、藕油、蒜稻、麦稻、季节蔬菜等模式,建粮食“二优培九”、大蒜“金香1号”等高产优质示范基地1万亩。三是以汉北河沿线农村党员为重点,建樱桃谷鸭等家禽养殖基地和千头牛养殖基地各一个。四是以部门党员刘琼林为代表依托,东西汊湖、邬家海、鄂家海等精养渔池,建1万亩中华绒毛蟹养殖基地和2000亩鳜鱼等优质鱼养殖基地。XX东西汊湖水产养殖场,是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刘琼林、刘家华等集体承包的,现有水面1.5万亩,总投资300万元,主要以养殖中华绒毛蟹为主,每年投放蟹苗100多万只。20**年养殖场产四大家鱼10万斤、成蟹30万斤,总产值达600多万元。带动渔民300多户增收,渔民人均收入300元。

二、以销售网络建设为重点,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我们立足“水乡念水经、藕镇兴农业”的思路。通过政府指导、资金扶持、市场引导,加大对莲藕经销公司的扶持力度。我们提倡党员干部带头办藕行、跑销路,有力拓展了我镇莲藕销售渠道。农村党员凡在镇内成立藕行可享受相应的减免手续和费用,有一定规模且销售量过200万公斤的销售人奖现金2000元,年终可优先考虑评模评先。如红庙村农民党员王再庭、吴门村党员王国志等所办凉亭藕行和隆盛藕行年销售近500万公斤,先后被评为镇特等劳模和孝感市致富带头先进个人。一是培植产销额达500万公斤的藕行2个,50—100万公斤的藕行9个。二是大力支持组建农贸运输公司,农资运输车队13家。三是大力构建莲藕销售网络。开辟了以广州、深圳、北京为轴心的30多个销售窗口,网点遍布10多个大中城市,全镇拥有100多名销售人员和22名莲藕经纪人。莲藕年平均外销量达1亿斤。

三、以加工企业为龙头,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支持藕行壮大发展的同时,我们协调做好百信藕业、精米加工厂、凉亭藕行等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对接。走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使我镇更多农副产品经过加工实现转化增值,缩小“剪刀差”。百信莲藕食品有限公司是我镇镇直部门党员刘贵昌引进香港百信药业投资建成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总投资500万元,以生产纯藕粉、盐渍藕段、小藕片为主,年产值达1000万元,产品远销广州、江苏、出口日本、美国。公司现有莲藕基地3000亩,可辐射周边3万亩莲藕面积(包括刘格、杨水湖),带动5000户藕农征收,藕农人均收入可增长100—150元,直接、间接增加就业人数200多人。初步完成了莲藕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夯实了我镇农业产业化基础。

四、以科技体制改革为中心,大力构筑科技惠农新“基地”

一是通过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支助一点、科技部门自筹一点的方式不断加大对科技应用的推广力度。近几年,我镇莲藕品种更换了5种、3次革新生产技术,3次调优种植模式。二是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建设。20**年5月,我镇原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共产党员卢秀清同志,虽年近七旬,仍发挥余热,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原农技站的基础上,创办了全孝感地区第一家公办民助科技馆。把科技馆办成我镇预测市场信息的平台,科技下乡的载体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试验基地,以及培养乡村科技人才的摇篮。镇科技馆的创建是我镇“双建双带”基地建设的新亮点,也是我镇“双建双带”工作向社会化、市场化迈出的坚实一步。去年孝感汉川两市科协分别在我镇科技馆召开现场会。现在我镇科技馆下设四个协会,分别是:汉川市XX镇优质莲藕生产协会、汉川市XX镇古渡香优米生产协会、汉川市XX镇梭角生产协会、汉川市XX镇水产生产协会。网络农村科技人才200多人。三是以科技馆为载体,不断加大我镇农技培训力度。20**年科技馆共培训农民2批次,培训人员达160多人,其中党员人数近93人。另外,农技员协会成员常年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搞好科技跟踪服务。20**年,我镇科技培训准备分三个阶段,一阶段对种养殖大户进行重点培训,二阶段对扶贫脱贫对象进行专题培训,三阶段全面推广。目前,第一阶段正在进行中。

五、以“信贷资金帮扶”为途径,加大“金融+基地+企业”模式建设力度

“信贷帮扶”是一项惠农政策,为了认真落实好,镇确定目标,以机关党员和信用部门党员为重心,想千法设百计搞好帮扶。

乡镇农业范文篇7

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乡以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始终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随着**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相继挂牌成立,**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进入健康的良性轨道。在组建方式上,主要是由农村的致富能人、经营大户或各类经纪人牵头组建,基本上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合作社理事会基本上是名义上、形式上的领导机构,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决策等活动多由合作社理事长,实际上是牵头人定板,社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机会很少;在经营方式上,除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外,其余的多是对成员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约定的价格收购,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的较少。

综合分析**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认为发展机遇很多,前景广阔。一是有较完善的扶持政策。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拥有较丰富的农业资源。全乡已发展种植蚕桑3000多亩;年平均种植冬早蔬菜1.2万亩;生猪存栏18000多头5家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专业户10户;七彩山鸡、鸵鸟、野猪等特禽特畜养殖发展较快,这些初具规模的产业,迫切需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壮大。三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乡已有**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了一大批农户,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只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政策机遇和资源优势,加上政府的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真正做到使农民受惠、企业受益,要能够使合作双方在“双盈”的格局中得以发展壮大,逐步形成覆盖全乡的服务体系。

(一)依托农业特色产业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乡立足“党建领乡、农业立乡、个私兴乡、项目强乡、和谐稳乡、移民新乡,集贸活乡”的发展思路。“稳粮、壮蔗、强烟、扶桑、适菜”是**乡产业发展思路。继甘蔗、蚕桑、香料烟后,冬早蔬菜成为**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后续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冬早蔬菜生产势头喜人,蔬菜产业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依赖于蔬菜产业的发展,2009年底,下甸村芒俄村民小组村民周世林等自发组建了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5位芒俄籍中介人共同出资成立,共投资6万元,一期社员84人,从筹备到组建历时3个月。该合作社今后的建设目标是在3年内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500亩,辐射带动下甸村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通过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使种植结构达到合理规划和优化布局,做到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从而提高**乡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郎忠祥等3家冷库在下甸新城自然村的建立,辐射带动了121户526人种植蔬菜,以四季豆、无筋豆为主的蔬菜种植已经初具规模,**乡新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兴茂公司等多家企业和农户申报建盖蔬菜冷库工作的展开,其它村组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正在讨论酝酿中

(二)依托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合作社效益明显

**乡依托独特的热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冬季农业开发中把冬早蔬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开拓市场。在种植上因地制宜,采取适宜地块零星种植和优势地块连片种植相结合,同时加强与兴茂公司、李毅辉冷库、刘平冷库、郎忠祥冷库等企业的合作,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蔬菜产业的市场风险。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原料,降低生产成本;统一生产技术,提高蔬菜品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益,蔬菜平均价,特别是青椒的价格从2009年的0.50元/斤提高到2009年的1.50元/斤。

(三)依托市场机制的产销结合型合作社经营情况较好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产销结合型合作社,能够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了保障,使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合作社按职能实行分工负责制,种植户负责种植,贩销户负责销售,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卖菜难问题,达到了“卖得出、卖得好”的良好效果。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服务农民为宗旨,按法定程序组建,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生产问题由农民自己解决,产前、展中、产后服务则由合作社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乡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组为单位,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按企业行为运作,直接服务农民,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费用,增加农业效益,是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经营方式和基本组织形式;能够变盲目生产为有计划的按订单或合同生产、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可推动**乡农业由分散的自给式耕作模式向联合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

(三)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和提高农民素质。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职能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结合经营项目,根据生产需要和农时特点,传播新技术、新信息,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平台,能够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有利于培养农民参与、合作和民主意识。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的特点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每个农民都可以根据自已的经济利益要求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活动,逐步增强农民的参与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重视。

1、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供销企业的经营格局被打破,供销社在区域经济中地位越来越淡化,销售网络处于瘫痪状态,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多年闲置。

2政府公共财政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明确的扶优扶强政策,农产品收购环节的流动资金难以得到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二是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享受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优惠政策。三是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缺少扶持政策,全乡种养殖户要求给予政策扶持的愿望非常强烈。

3、合作社内部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重组建、轻管理,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几乎成为**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性。组织机构未切实履行职责,在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实行民主管理、及时公布相关信息等工作做得不够好,削弱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有些社员对《合作社章程》内容不怎么了解,参与合作经营积极性不高。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习惯于采用单纯搞村务管理或以企业主的身份管理合作社,在经营上不能依法依法依规去经营,订货或销售签订书面合同的不多,习惯于传统的口头允诺。

4、土地流转问题影响规模生产和经营。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但由于分田到户进行的土地小规模生产经营,使土地生产经营十分零碎,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5、多数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吸引力不强。**乡的合作社大多数处于散小状态,内不联农户、基地,而只是季节性随意收购,外在销售上市场占有份额少,与农户利益关系不密切,实际上类似一般的小贩,更谈不上对农户基地的多项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其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组织农产品生产销售无论在数量和质量及其价格上都无优势可言。

6、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足。就**乡而言,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不少,但挖掘不够、提炼不够、宣传不够,缺乏品牌打造和市场培育。

四、建议和对策

1、明确供销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树立服务思想观念,搞好农资专业合作社购销经营工作,构建农资商品配送销售网络;盘活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结合实际,适时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2、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相关扶持、激励政策。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益性事业,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薄弱的乡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新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带动农民、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对农业开发项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以优先立项、优先扶持。

3、积极引导,不断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行。鉴于**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现状,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依法办社。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用法律来保护合作社和全体社员的利益,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社员的行为,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乡镇农业范文篇8

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乡以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始终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随着**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相继挂牌成立,**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进入健康的良性轨道。在组建方式上,主要是由农村的致富能人、经营大户或各类经纪人牵头组建,基本上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合作社理事会基本上是名义上、形式上的领导机构,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决策等活动多由合作社理事长,实际上是牵头人定板,社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机会很少;在经营方式上,除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外,其余的多是对成员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约定的价格收购,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的较少。

综合分析**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认为发展机遇很多,前景广阔。一是有较完善的扶持政策。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拥有较丰富的农业资源。全乡已发展种植蚕桑3000多亩;年平均种植冬早蔬菜1.2万亩;生猪存栏18000多头5家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专业户10户;七彩山鸡、鸵鸟、野猪等特禽特畜养殖发展较快,这些初具规模的产业,迫切需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壮大。三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乡已有**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了一大批农户,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只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政策机遇和资源优势,加上政府的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真正做到使农民受惠、企业受益,要能够使合作双方在“双盈”的格局中得以发展壮大,逐步形成覆盖全乡的服务体系。

(一)依托农业特色产业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乡立足“党建领乡、农业立乡、个私兴乡、项目强乡、和谐稳乡、移民新乡,集贸活乡”的发展思路。“稳粮、壮蔗、强烟、扶桑、适菜”是**乡产业发展思路。继甘蔗、蚕桑、香料烟后,冬早蔬菜成为**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后续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冬早蔬菜生产势头喜人,蔬菜产业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依赖于蔬菜产业的发展,2009年底,下甸村芒俄村民小组村民周世林等自发组建了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5位芒俄籍中介人共同出资成立,共投资6万元,一期社员84人,从筹备到组建历时3个月。该合作社今后的建设目标是在3年内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500亩,辐射带动下甸村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通过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使种植结构达到合理规划和优化布局,做到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从而提高**乡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郎忠祥等3家冷库在下甸新城自然村的建立,辐射带动了121户526人种植蔬菜,以四季豆、无筋豆为主的蔬菜种植已经初具规模,**乡新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兴茂公司等多家企业和农户申报建盖蔬菜冷库工作的展开,其它村组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正在讨论酝酿中

(二)依托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合作社效益明显

**乡依托独特的热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冬季农业开发中把冬早蔬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开拓市场。在种植上因地制宜,采取适宜地块零星种植和优势地块连片种植相结合,同时加强与兴茂公司、李毅辉冷库、刘平冷库、郎忠祥冷库等企业的合作,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蔬菜产业的市场风险。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原料,降低生产成本;统一生产技术,提高蔬菜品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益,蔬菜平均价,特别是青椒的价格从2009年的0.50元/斤提高到2009年的1.50元/斤。

(三)依托市场机制的产销结合型合作社经营情况较好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产销结合型合作社,能够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了保障,使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合作社按职能实行分工负责制,种植户负责种植,贩销户负责销售,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卖菜难问题,达到了“卖得出、卖得好”的良好效果。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服务农民为宗旨,按法定程序组建,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生产问题由农民自己解决,产前、展中、产后服务则由合作社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乡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组为单位,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按企业行为运作,直接服务农民,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费用,增加农业效益,是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经营方式和基本组织形式;能够变盲目生产为有计划的按订单或合同生产、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可推动**乡农业由分散的自给式耕作模式向联合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

(三)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和提高农民素质。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职能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结合经营项目,根据生产需要和农时特点,传播新技术、新信息,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平台,能够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有利于培养农民参与、合作和民主意识。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的特点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每个农民都可以根据自已的经济利益要求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活动,逐步增强农民的参与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重视。

1、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供销企业的经营格局被打破,供销社在区域经济中地位越来越淡化,销售网络处于瘫痪状态,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多年闲置。

2、政府公共财政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明确的扶优扶强政策,农产品收购环节的流动资金难以得到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二是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享受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优惠政策。三是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缺少扶持政策,全乡种养殖户要求给予政策扶持的愿望非常强烈。

3、合作社内部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重组建、轻管理,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几乎成为**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性。组织机构未切实履行职责,在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实行民主管理、及时公布相关信息等工作做得不够好,削弱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有些社员对《合作社章程》内容不怎么了解,参与合作经营积极性不高。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习惯于采用单纯搞村务管理或以企业主的身份管理合作社,在经营上不能依法依法依规去经营,订货或销售签订书面合同的不多,习惯于传统的口头允诺。

4、土地流转问题影响规模生产和经营。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但由于分田到户进行的土地小规模生产经营,使土地生产经营十分零碎,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5、多数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吸引力不强。**乡的合作社大多数处于散小状态,内不联农户、基地,而只是季节性随意收购,外在销售上市场占有份额少,与农户利益关系不密切,实际上类似一般的小贩,更谈不上对农户基地的多项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其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组织农产品生产销售无论在数量和质量及其价格上都无优势可言。

6、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足。就**乡而言,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不少,但挖掘不够、提炼不够、宣传不够,缺乏品牌打造和市场培育。

四、建议和对策

1、明确供销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树立服务思想观念,搞好农资专业合作社购销经营工作,构建农资商品配送销售网络;盘活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结合实际,适时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2、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相关扶持、激励政策。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益性事业,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薄弱的乡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新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带动农民、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对农业开发项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以优先立项、优先扶持。

3、积极引导,不断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行。鉴于**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现状,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依法办社。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用法律来保护合作社和全体社员的利益,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社员的行为,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乡镇农业范文篇9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些重点、难点的水利设施要抓紧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要在小麦高产园内达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

(3)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在小麦高产园、林果产业园和蔬菜产业园内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并且有条件的根据济源的土质和气候条件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品种;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如生产适合不同产品需求的面粉,蛋糕厂,新鲜蔬菜清洗场,脱水蔬菜。

(4)搞好农业科技服务:定期邀请省内或国内知名的农技专家给农民授课,讲解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并且注重培养自己的“土专家、教授”;例如,我们镇现在种植了大量的核桃,许多农民现在对核桃的种植知识几乎为零,更谈不上如何去开发市场,开发新产品了,现在对于核桃种植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就及其缺乏,需要市里和镇里及时的结合邀请国内专家来我镇讲课并开设培训班,市里的农技服务部门要定期上门为农民做技术指导,使这项民心工程真正发挥出最大效益。定期召开相关生产领域的农业经验交流会,请种植或养殖大户宣讲自己的成功经验,更好的带动周围农民走向富裕。

乡镇农业范文篇10

一、**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乡以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始终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随着**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相继挂牌成立,**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进入健康的良性轨道。在组建方式上,主要是由农村的致富能人、经营大户或各类经纪人牵头组建,基本上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合作社理事会基本上是名义上、形式上的领导机构,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决策等活动多由合作社理事长,实际上是牵头人定板,社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机会很少;在经营方式上,除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外,其余的多是对成员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约定的价格收购,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的较少。

综合分析**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认为发展机遇很多,前景广阔。一是有较完善的扶持政策。20**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拥有较丰富的农业资源。全乡已发展种植蚕桑3000多亩;年平均种植冬早蔬菜1.2万亩;生猪存栏18000多头5家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专业户10户;七彩山鸡、鸵鸟、野猪等特禽特畜养殖发展较快,这些初具规模的产业,迫切需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壮大。三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乡已有**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了一大批农户,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只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政策机遇和资源优势,加上政府的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真正做到使农民受惠、企业受益,要能够使合作双方在“双盈”的格局中得以发展壮大,逐步形成覆盖全乡的服务体系。

(一)依托农业特色产业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乡立足“党建领乡、农业立乡、个私兴乡、项目强乡、和谐稳乡、移民新乡,集贸活乡”的发展思路。“稳粮、壮蔗、强烟、扶桑、适菜”是**乡产业发展思路。继甘蔗、蚕桑、香料烟后,冬早蔬菜成为**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后续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冬早蔬菜生产势头喜人,蔬菜产业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依赖于蔬菜产业的发展,20**年底,下甸村芒俄村民小组村民周世林等自发组建了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5位芒俄籍中介人共同出资成立,共投资6万元,一期社员84人,从筹备到组建历时3个月。该合作社今后的建设目标是在3年内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500亩,辐射带动下甸村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通过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使种植结构达到合理规划和优化布局,做到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从而提高**乡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郎忠祥等3家冷库在下甸新城自然村的建立,辐射带动了121户526人种植蔬菜,以四季豆、无筋豆为主的蔬菜种植已经初具规模,**乡新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兴茂公司等多家企业和农户申报建盖蔬菜冷库工作的展开,其它村组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正在讨论酝酿中

(二)依托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合作社效益明显

**乡依托独特的热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冬季农业开发中把冬早蔬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开拓市场。在种植上因地制宜,采取适宜地块零星种植和优势地块连片种植相结合,同时加强与兴茂公司、李毅辉冷库、刘平冷库、郎忠祥冷库等企业的合作,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蔬菜产业的市场风险。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原料,降低生产成本;统一生产技术,提高蔬菜品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益,蔬菜平均价,特别是青椒的价格从20**年的0.50元/斤提高到20**年的1.50元/斤。

(三)依托市场机制的产销结合型合作社经营情况较好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产销结合型合作社,能够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了保障,使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合作社按职能实行分工负责制,种植户负责种植,贩销户负责销售,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卖菜难问题,达到了“卖得出、卖得好”的良好效果。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服务农民为宗旨,按法定程序组建,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生产问题由农民自己解决,产前、展中、产后服务则由合作社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乡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组为单位,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按企业行为运作,直接服务农民,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费用,增加农业效益,是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经营方式和基本组织形式;能够变盲目生产为有计划的按订单或合同生产、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可推动**乡农业由分散的自给式耕作模式向联合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

(三)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和提高农民素质。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职能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结合经营项目,根据生产需要和农时特点,传播新技术、新信息,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平台,能够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有利于培养农民参与、合作和民主意识。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的特点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每个农民都可以根据自已的经济利益要求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活动,逐步增强农民的参与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重视。

1、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供销企业的经营格局被打破,供销社在区域经济中地位越来越淡化,销售网络处于瘫痪状态,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多年闲置。

2、政府公共财政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明确的扶优扶强政策,农产品收购环节的流动资金难以得到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二是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享受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优惠政策。三是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缺少扶持政策,全乡种养殖户要求给予政策扶持的愿望非常强烈。

3、合作社内部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重组建、轻管理,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几乎成为**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性。组织机构未切实履行职责,在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实行民主管理、及时公布相关信息等工作做得不够好,削弱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有些社员对《合作社章程》内容不怎么了解,参与合作经营积极性不高。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习惯于采用单纯搞村务管理或以企业主的身份管理合作社,在经营上不能依法依法依规去经营,订货或销售签订书面合同的不多,习惯于传统的口头允诺。

4、土地流转问题影响规模生产和经营。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但由于分田到户进行的土地小规模生产经营,使土地生产经营十分零碎,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5、多数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吸引力不强。**乡的合作社大多数处于散小状态,内不联农户、基地,而只是季节性随意收购,外在销售上市场占有份额少,与农户利益关系不密切,实际上类似一般的小贩,更谈不上对农户基地的多项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其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组织农产品生产销售无论在数量和质量及其价格上都无优势可言。

6、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足。就**乡而言,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不少,但挖掘不够、提炼不够、宣传不够,缺乏品牌打造和市场培育。

四、建议和对策

1、明确供销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树立服务思想观念,搞好农资专业合作社购销经营工作,构建农资商品配送销售网络;盘活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结合实际,适时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2、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相关扶持、激励政策。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益性事业,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薄弱的乡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新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带动农民、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对农业开发项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以优先立项、优先扶持。

3、积极引导,不断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行。鉴于**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现状,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依法办社。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用法律来保护合作社和全体社员的利益,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社员的行为,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