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5:50:03

乡镇党政机构改革

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人员定岗定员的指导思想是:紧密配合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优化人员结构,发挥个人专长,保留工作骨干,提高行政效率。按照“工作需要、群众参与、竞争上岗、综合考评、组织决定”的原则和德才兼备标准,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务实的公务员队伍,以适应加快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员定岗定员的按工作需要,竞争上岗,综合考评,集体讨论。工资关系与行政关系必须在同一单位的原则实施。

二、组织机构

成立*乡党政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定员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担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黎斌、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黄国顺、乡党委委员、组织员胡展鸿为副组长,叶兰英、余新辉、汪丰良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胡展鸿任主任,具体负责全乡党政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定员工作。

三、机构编制

*乡党委、*乡人民政府行政编制为19人,核定后勤服务事业编1人,其中领导职数9人,科员9人,办事员1人。

四、机构设置与职位设置

根据乡党委、政府职责,我乡党政机关内设3个综合性办公室,具体职位设置如下:

1、党政办公室。(增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行政编制6人(其中股级职数1人,科员4人,办事员1人),具体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兼人工作科员、党政文秘工作办事员、纪检监察工作科员、组织人事工作科员、宣传统战工青妇工作科员、人武综治工作科员。

2、经济发展办公室。行政编制2人(其中股级职数1人,科员1人)具体为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兼计划、财统工作科员,农林水土工作科员。

3、社会事务办公室(增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行政编制2人,(其中科员2人,具体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工作科员,计划生育工作科员)。

五、定岗定员的步骤方法

1、分解职能,设置职位。根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在对本单位党政职能作出科学分析和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职位设置工作,包括绘制职位设置图,制定职位说明书,填写机构编制,职位明细表。

2、加强宣传,动员部署。根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制定定岗定员的实施方案后,在全乡机关召开动员大会,进行政策宣传和竞争上岗的动员部署。

3、公布职位,公开报名。在党政机关公布内设机构,职位标准,任职条件,以及竞争上岗的程序,办法和时间等事项,进行公布报名。

4、考试考核,民主测评。对报名竞岗人员进行必要的考试考核,并根据职位层次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进行民主测评,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员投不赞成票的,不能任用。

5、组织考察,决定任命。考察工作由乡党委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组织集体讨论决定副主任、职员、办事员等岗位人选。定岗定员后,填写的《职位拟任名册》报县委组织部。

六、具体要求

1、结合定岗定员工作,积极实施回避制度。要认真执行回避制度,对现有应实行任职回避的人员,一律要实行回避,同时应防止新的应回避现象发生。

2、定岗定员工作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编制工作纪律。严格执行用人标准,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严格按规定的职责比例控制,要出以公心,搞五湖四海,以好的作风选配作风好的人上岗,不循私情,不封官许愿,不拉帮结派,不借机打击报复。对违反者,要严格查处并追究领导的责任。

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人员定岗定员的指导思想是:紧密配合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优化人员结构,发挥个人专长,保留工作骨干,提高行政效率。按照“工作需要、群众参与、竞争上岗、综合考评、组织决定”的原则和德才兼备标准,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务实的公务员队伍,以适应加快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员定岗定员的按工作需要,竞争上岗,综合考评,集体讨论。工资关系与行政关系必须在同一单位的原则实施。

二、组织机构

成立湾里乡党政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定员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担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黎斌、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黄国顺、乡党委委员、组织员胡展鸿为副组长,叶兰英、余新辉、汪丰良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胡展鸿任主任,具体负责全乡党政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定员工作。

三、机构编制

湾里乡党委、湾里乡人民政府行政编制为19人,核定后勤服务事业编1人,其中领导职数9人,科员9人,办事员1人。

四、机构设置与职位设置

根据乡党委、政府职责,我乡党政机关内设3个综合性办公室,具体职位设置如下:

1、党政办公室。(增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行政编制6人(其中股级职数1人,科员4人,办事员1人),具体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兼人工作科员、党政文秘工作办事员、纪检监察工作科员、组织人事工作科员、宣传统战工青妇工作科员、人武综治工作科员。

2、经济发展办公室。行政编制2人(其中股级职数1人,科员1人)具体为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兼计划、财统工作科员,农林水土工作科员。

3、社会事务办公室(增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行政编制2人,(其中科员2人,具体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工作科员,计划生育工作科员)。

五、定岗定员的步骤方法

1、分解职能,设置职位。根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在对本单位党政职能作出科学分析和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职位设置工作,包括绘制职位设置图,制定职位说明书,填写机构编制,职位明细表。

2、加强宣传,动员部署。根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制定定岗定员的实施方案后,在全乡机关召开动员大会,进行政策宣传和竞争上岗的动员部署。

3、公布职位,公开报名。在党政机关公布内设机构,职位标准,任职条件,以及竞争上岗的程序,办法和时间等事项,进行公布报名。

4、考试考核,民主测评。对报名竞岗人员进行必要的考试考核,并根据职位层次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进行民主测评,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员投不赞成票的,不能任用。

5、组织考察,决定任命。考察工作由乡党委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组织集体讨论决定副主任、职员、办事员等岗位人选。定岗定员后,填写的《职位拟任名册》报县委组织部。

六、具体要求

1、结合定岗定员工作,积极实施回避制度。要认真执行回避制度,对现有应实行任职回避的人员,一律要实行回避,同时应防止新的应回避现象发生。

2、定岗定员工作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编制工作纪律。严格执行用人标准,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严格按规定的职责比例控制,要出以公心,搞五湖四海,以好的作风选配作风好的人上岗,不循私情,不封官许愿,不拉帮结派,不借机打击报复。对违反者,要严格查处并追究领导的责任。

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人员定岗定员的指导思想是:紧密配合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优化人员结构,发挥个人专长,保留工作骨干,提高行政效率。按照“工作需要、群众参与、竞争上岗、综合考评、组织决定”的原则和德才兼备标准,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务实的公务员队伍,以适应加快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员定岗定员的按工作需要,竞争上岗,综合考评,集体讨论。工资关系与行政关系必须在同一单位的原则实施。

二、组织机构

成立湾里乡党政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定员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担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黎斌、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黄国顺、乡党委委员、组织员胡展鸿为副组长,叶兰英、余新辉、汪丰良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胡展鸿任主任,具体负责全乡党政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定员工作。

三、机构编制

湾里乡党委、湾里乡人民政府行政编制为19人,核定后勤服务事业编1人,其中领导职数9人,科员9人,办事员1人。

四、机构设置与职位设置

根据乡党委、政府职责,我乡党政机关内设3个综合性办公室,具体职位设置如下:

1、党政办公室。(增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行政编制6人(其中股级职数1人,科员4人,办事员1人),具体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兼人工作科员、党政文秘工作办事员、纪检监察工作科员、组织人事工作科员、宣传统战工青妇工作科员、人武综治工作科员。

2、经济发展办公室。行政编制2人(其中股级职数1人,科员1人)具体为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兼计划、财统工作科员,农林水土工作科员。

3、社会事务办公室(增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行政编制2人,(其中科员2人,具体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工作科员,计划生育工作科员)。

五、定岗定员的步骤方法

1、分解职能,设置职位。根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在对本单位党政职能作出科学分析和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职位设置工作,包括绘制职位设置图,制定职位说明书,填写机构编制,职位明细表。

2、加强宣传,动员部署。根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制定定岗定员的实施方案后,在全乡机关召开动员大会,进行政策宣传和竞争上岗的动员部署。

3、公布职位,公开报名。在党政机关公布内设机构,职位标准,任职条件,以及竞争上岗的程序,办法和时间等事项,进行公布报名。

4、考试考核,民主测评。对报名竞岗人员进行必要的考试考核,并根据职位层次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进行民主测评,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员投不赞成票的,不能任用。

5、组织考察,决定任命。考察工作由乡党委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组织集体讨论决定副主任、职员、办事员等岗位人选。定岗定员后,填写的《职位拟任名册》报县委组织部。

六、具体要求

1、结合定岗定员工作,积极实施回避制度。要认真执行回避制度,对现有应实行任职回避的人员,一律要实行回避,同时应防止新的应回避现象发生。

2、定岗定员工作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编制工作纪律。严格执行用人标准,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严格按规定的职责比例控制,要出以公心,搞五湖四海,以好的作风选配作风好的人上岗,不循私情,不封官许愿,不拉帮结派,不借机打击报复。对违反者,要严格查处并追究领导的责任。

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范文篇4

一、蹄疾步稳,高质量完成市县党政机构改革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许昌市委编办高度重视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把完成改革任务作为检验“四个意识”强不强、“两个维护”坚定不坚定的重要标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全力推动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成立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市领导分别负责归口领域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市直部门成立机构改革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改革实施工作。同时,明确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别负责协调解决机构改革涉及的有关问题。二是全面调研,摸清底数。在市党政机构改革协调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按照中央、省委对改革的有关要求,对全市副处级以上行政机构的机构编制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摸底和梳理,做到核定编制数额明确、核定领导职数明晰、内设机构名称明了,为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工作提前做好了充足准备。三是因地制宜,搞好设置。赴省委编办多次汇报有关情况,坚持市、县两级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上级保持基本对应,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完善党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职能。在严格落实上级“规定动作”的同时,自主设置了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组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在政府办公室挂“郑许一体化发展工作办公室”牌子,在工业和信息化局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牌子,充分体现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实际需求。四是规范流程,稳妥推进。按照总体时间安排,倒排工期,集全办之力,打破科室界限,统一编组,规范流程,有组织、有纪律、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改革。全面贯彻“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加强请示汇报,制定“三定”规定模板,指导各部门科学制定“三定”规定,对新组建、职能调整较多的部门多次沟通对接,敲定“三定”规定初稿,经分管市领导审阅签字后提交市党政机构改革协调小组研究。五是紧盯节点,成效明显。严格按省委改革时限要求,审核并制定印发了46个党政机构“三定”规定,统筹调配行政编制1836名,优化调整部门职能职责,建立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科学核定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实现了党政机构职能上下畅通协调、左右有序衔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效落实,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效能。六是加强督查,落实要求。全市“三定”规定印发实施后,为确保职能调整、机构整合、人员履职等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市委编办组成3个督导组,重点对县(市、区)和市直新组建部门机构运行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着重解决个别单位履职失位越位、人员未明确到位等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夯实基层,扎实推进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

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坚持“三个结合”“两个兼顾”和“一张蓝图”,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改革成果惠及民生,改革创新富有特色。第一,坚持“三个结合”。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市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小组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统筹协作,注重协调配合,把握关键环节,在深入推进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同贯彻落实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增强政治意识;二是将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同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的要求结合起来,提升政治站位;三是将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同解决乡镇和街道自身迫切需要结合起来,坚定政治自觉。在整个改革期间,许昌市委编办多次召开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座谈会,传达市委及市委编委领导指示精神,商讨解决改革难题,有力推动了各县(市、区)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进程。第二,坚持“两个兼顾”。这次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始终将“两个兼顾”(既兼顾规定,又兼顾需要)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和有力抓手,取得了突出成效。在确保乡镇和街道规定限额不超、规定机构必设的前提下,同时兼顾乡镇和街道特殊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下沉编制上,既兼顾省委要求,又兼顾地方实际;在下沉编制过程中,既保证省委要求能够不折不扣执行,又兼顾各县(市、区)实际情况,不搞“平均数”。在扩权强镇上,既兼顾放权能力,又兼顾承接能力,既要确保县(市、区)直相关职能部门能够依法下放、应放尽放,又要保证乡镇和街道能够接得住、用得活、管得好、有监督。第三,坚持“一张蓝图”。许昌市始终坚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绘就的改革蓝图开展工作,坚持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职能转变、扩大管理权限、理顺条块关系、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人员编制下沉和治理重心下移等方面下功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简约高效、上下统筹的改革原则,督促指导各县(市、区)紧紧围绕改革的根本方向和主要任务,科学制订改革方案,落实落细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改革进程,确保改革目标不变、改革方向不偏、改革力度不减,确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许昌市105个乡镇和街道的“三定”规定、机构挂牌、职能调整、班子配备等改革任务按时保质完成。通过“减县补乡”,1800个事业编制均已调整到位,乡镇(街道)党政机构及其职能得以整体重构。

三、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市县乡权责清单全覆盖

建立权责清单制度,规范政府权力,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性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更是公权力的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许昌市委编办以优化完善权责清单制度为抓手,充分发挥权责清单在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制度性作用,多措并举将其打造成部门阳光履职清单、社会群众监督清单。一是结合实际,做好市级权责清单梳理调整工作。党政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后,鉴于机构改革新组建部门职责调整幅度较大,许昌市组织各部门优化完善权责清单,依据机构调整情况,深入研究市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注重理清“两个关系”(理清政府的外部关系,包括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清政府的内部关系,包括政府间纵向层级关系和横向部门关系),大力推动权责清单与部门“三定”规定有机融合。在2018年权责清单的基础上,依据机构改革和法律立改废释等情况,梳理和细化市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在横向上明晰部门间职责边界,在纵向上明晰层级职责边界。通过全面系统梳理,分三批印发了31个部门共计3514项行政职权事项并在市政府网站、市委编办网站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规范标准,统筹做好县(市、区)权责清单工作。省委要求制定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打通权责清单制度建设“最后一公里”。面对这一全新的工作课题,为确保工作质量,市委编办赴禹州市、襄城县分别与6个乡镇(街道)、20个政府部门进行座谈,分别制定出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基本事项目录、放权赋权事项目录和《乡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模板,提供给县(市、区)参考,确保清单标准统一、格式统一、要素齐全、制度规范。乡镇(街道)权责清单的建立,依法明确了乡镇(街道)行政权力和责任范围,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和协调机制。23个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镇(街道)获得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构建了“委托+交办”的放权赋权模式,稳步推进放权赋权工作,确保权力下放工作放得下、接得好。

四、从严从紧,全面实施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范文篇5

农村税费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乡镇富余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深入贯彻省第四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市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税费改革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编办作为税改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撤并乡镇的协办任务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办任务,至2006年3月,各项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涉及编办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2005〕++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2005〕++号)文件精神,在2005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2002〕++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2002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2003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2004〕+=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2005年10月,就2005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2006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2002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2002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性服务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2002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2005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助性、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审时度势,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七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使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八是应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乡镇精兵简政,以巩固改革成果。在历次改革中,部分乡镇出现走过场,明改暗不改,精简内设机构,整合事业机构,难以真正到位。因此,应以刚性的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力度,防止有关部门以资金、项目审批等方式干预,要严格控制新机构的成立,防止有关部门把机构设置情况纳入检查、达标、验收内容。

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范文篇6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号)文件精神,在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年10月,就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性服务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助性、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审时度势,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范文篇7

(2006年7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是在全县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农村牧区多项改革同步推进的新形势下,按照省、市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贯彻落实好省、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求,扎扎实实抓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对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县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传达了《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人员分流实施意见》和《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对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乡镇机构改革是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市委都作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搞好这次改革的关键,就是各乡镇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负责人,要把思想统一到区、市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确保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要充分认识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抓好乡镇机构改革,是落实中央机构改革总体部署,确保政令畅通的必然要求。在去年6月初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中央对推进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乡镇机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是乡镇机构改革。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市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乡镇机关直接面对农村牧区和农牧民,在整个党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系统中处于基础位置。乡镇是否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通过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将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超编严重、机构庞杂、效率低下等现象,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乡镇干部队伍,提高乡镇机关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还是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保证乡镇工作正常运行的现实选择。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全县全部免征农业税,单此一项,就减少财政收入万元。收入减少了,如果机构人员得不到相应的精简,财政支出得不到减少,那么乡镇还要想方设法向农民伸手要钱,农民的负担还会出现反掸。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应农业税费取消后乡镇面临的新形势,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进行乡镇管理体制创新,保证乡镇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乡镇基层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二)要充分认识我县乡镇机构改革面临的任务。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从月份确定改革方案到组织实施,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且改革内容多、难度大。对我县来说,改革的任务主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撤并乡镇。按照省的要求,本次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撤并乡镇,进行区划调整。我县由过去的个乡镇(含胜利农场)减少到个镇,撤并比例为%。二是精简规范乡镇机构,特别是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按照这次改革要求,乡镇党政机构只设置三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事业单位只设置三个中心,即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电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01年,我们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时,虽然也按照省、市的要求进行了改革,但改的并不彻底,在三个中心外,还有其他事业单位,这次我们都要进行精简撤并。三是乡镇人员定岗和分流安置工作。目前,我县共有乡镇行政事业机构个,涉及行政事业人员人。从现编制看,全县乡镇的行政编制超编人,事业单位编制超编人,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超编。按照这次改革要求,对超编人员要进行分流。四是清退非正式人员。全县苏木乡镇聘用、临时雇用人员,在这次改革中,都要一律清退。五是减少领导职数,我县乡镇原有领导职数为个,实际配备人,按规定减少到个,需要分流安置的领导大约人。从上述的五项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县的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二、严格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月初,市委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严格按照省、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一)要切实转变苏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也是关键所在。要按照这次改革要求,把转变乡镇机构职能摆在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位置,使乡镇党委、政府适应农业税费改革取消后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上来,通过职能的调整与重新定位,使乡镇政府从催粮催收等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研究制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落实好中央对农村牧区的扶持政策,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民增收;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法律型、效率型政府的转变,高效率地为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二)要切实规范乡镇机构编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是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根据职能需要,对我县乡镇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调整、精简和规范,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乡镇党政机构设置,要坚持原定三个机构数额不变;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坚持原核定的数额不变。乡镇党政领导职数总的要减少,原则上按每个乡镇名配备。

(三)要分类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涉及范围广、人员多,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难点。要按照这次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逐步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实现由“养人”为主向“养事”为主转变。要合理区分乡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管理性、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管理性职能要收归政府,公益性职能要进行强化,经营性职能要坚决推向市场。

(四)要认真做好人员定岗和分流安置工作。精兵简政、分流人员是机构改革的难点。各乡镇要坚持“先竞岗、后分流”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定岗和分流工作。所有乡镇无论是否存在超编,都要通过竞争上岗,对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重新定编定岗,做到“定编到人、定岗到人、分流到人”。对此,各乡镇必须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编制方案,在核定的机构、编制、人员和领导职数限额内进行人员定岗,严禁超编制、超职数配备人员。要千方百计拓宽分流渠道,不断探索、创新分流方式,把乡镇分流人员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相结合,把精兵强将派到农村经济建设第一线,鼓励分流人员自主创业,切实做到减事、减人、减财政支出。要吃透政策,最大限度地用好政策,切实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帮助分流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做到“无情分流,有情安置”,维护大局稳定。

(五)要大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为重点,进一步配强配优领导班子,切实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队伍。在乡镇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调整中,要坚持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竞争上岗、实行聘任制等做法,逐步建立一个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同时,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彻底解决部分机关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法律观念淡薄、作风浮躁、办事拖拉等问题,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切实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确保我县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按时完成

乡镇机构改革事关全局,工作难度大,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和纪律性都很强的工作,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站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估计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不移、有序推进,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的总要求,严守“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这两道“底线”,妥善化解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平稳进行。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按照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负总责,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将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落实。乡镇党委书记是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的指导、督促、检查和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要认真搞好组织实施。改革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做好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及人员定岗分流等工作。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规定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建立责任制;要制定工作台账,加强工作调度,密切掌握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协调好工作环节的衔接;要加强工作督查,抽调一批懂政策、精业务的人员,组成督导小组,对改革工作进行督导,切实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妥善处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推进有序,确保全县乡镇机构改革月底前完成。

(三)要处理好改革与工作的关系。目前正值年初时节,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时间紧、头绪多。而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乡镇工作人员都面临着竞争上岗,所有临时聘用人员将要被清退,乡镇干部思想不稳、包袱沉重、压力巨大,势必对当前我们的各项工作造成很大影响。要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们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做到机构改革和各项日常工作两不误,真正达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停、发展不慢”的目标。要通过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铲除各种体制性障碍,理顺各种关系,引入新的竞争机制,激活乡镇活力,调动起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全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范文篇8

1、关于机构:党委机构的设置以2002年9月市委、市政府(吉字[2002]52号)批准的《县党政机构改革方案》为主要依据,即县委工作部门设置6个(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农工部);常设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1个(编委办公室,与人力社保局合署);直属机关工委与组织部合署;老干局、信访局分别归口组织部和县委办管理。2010年我县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设置以2010年6月市委办、市政府办(吉办字[2010]93号)批准的《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为依据,即政府工作部门设置26个(包括监察局),特批机构1个(扶贫和移民办),共27个工作部门。除以上机构外,乡镇政府机构18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14个,其中党委管理单位6个。

2、关于人员编制及实有人数:县乡两级行政编制1508名,其中县直党政群编制488名,政法专项编制469名,乡镇机关编制551名;截至2011年2月,党政群机关实有人数合计1362人,其中县直党政群484人,政法系统454人,乡镇机关424人。14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事业编制114名,实有人数66人。

二、关于事业单位及编制情况

根据2010年12月底机构编制统计,全县各类事业单位486个,总编制7542名(财政预算6845名,经费自理697名),实有总人数7744人(财政预算6421人,经费自理1323人)。

1、关于全县学校及编制情况:全县乡镇中小学单位37个,县城中小学及职业学校单位13个,学校单位共50个;省市编制、教育、财政核定我县教职工总编制3854名,到2010年12月底教职工实有3626人;2010年井冈山经贸学校调整为市县共管,以县为主,划转编制111名,实有教职工66人。

2、关于卫生医疗单位及编制情况:全县乡镇卫生院按一乡一院设置,共18个单位;省市编办核定乡镇卫生院总编制474名,到2010年12月底实有人数509人;县城公立医院4个,总编制455名,实有人数434人。

三、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

我县乡镇机构改革是从2005年起步,每年都把乡镇机构改革列为机构编制工作的任务目标,由于种种因素,实际落实情况甚微。2010年12月,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了《市编委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吉办字[2010]166号),要求在2011年1月底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为落实通知精神,应付市里的督查,经编委领导同意,县编办拟出了《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实际没有下发,更没有去实施,乡镇机构设置还是维持原状,即乡镇机关按2002年党政机构改革方案设置;乡镇事业单位按2003年事业站所改革方案设置,事业站所设置情况是:七个乡镇按7个站所设置,其余11个乡镇按6个站所设置;改革后将农技、农机、农经、水产、水管、兽医单位整合设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将乡企站、劳动保障服务站、统计站单位整合设立社会事务综合管理站,保留乡镇文广电站、民政所、计生所和国土所,按7个事业站所设置的乡镇增设林业工作站;目前社会事务综合管理站仍属乡镇政府管理,除此外其他站所都陆续明确调整为县相关主管部门管理。

四、关于编办及编委工作情况

县编办在去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维持现状,其定位是列党委序列,为县委工作部门,作为县编委的常设办事机构不变,与人力社保局合署,定行政编3名,现配主任1名、副主任1名、股长1名,除编办工作外,三人都兼有人力社保局的工作或分工,没有专职人员。编办下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股级),配有1名工作人员,负责业务工作,也兼有其他工作。编委会议根据讨论的议题和其他工作情况需要适时召开,编委主任确定召开时间并主持会议,讨论并决定本级权限范围涉及机构编制的事项,提交的议题平时由编办收集整理,开会前归纳整理列出;近2—3年内每年编委开会为1—2次不定;编委会工作由编委会工作规则加以规定。

五、关于今年机构编制的工作要点

按照市编办下发的工作要点,今年有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1、统筹谋划“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把“十二五”规划要求贯彻落实到今后五年的机构编制工作中,明确任务和目标要求,为今后五年工作谋好篇、布好局。

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范文篇9

推进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机构改革的文件,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站在新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通过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消除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把全面完成市县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推进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虽先后进行过两次机构改革,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病仍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党政机关机构设置的基本框架,仍然带有相当程度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存在着许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弊端。一是机构设置层次过多,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本来由一个部门可以办的事,分由几个部门办,难免发生扯皮,降低效率。二是职能和事权划分不合理,一些应由下级政府和基层办的事过多集中到上级机关,基层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三是政企、政事、政社不分,政府包揽了许多本应由企业、市场、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管的事,制约了经济发展。四是法制化程度低,行政随意性大,执法队伍过多过滥,重复执法、处罚问题不少。加之监督不利,越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这些弊端必须通过推进机构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才可能消除。

(三)实施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促进xx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我市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吃财政饭”人员过多,财政不堪重负,使我们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去培育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一些机关还有临时工、合同工等编外人员,为了解决这些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容易发生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加重基层、企业和农民的负担;容易出现不规范行为甚至违法乱纪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投资环境。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机构改革,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增创体制新优势,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体制,为我市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实施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各级机关干部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总的来说,我市各级干部队伍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人浮于事的现象在市县乡镇机关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部门还很严重。二是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对现代行政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缺乏创新能力。三是部分机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法制观念淡薄、作风浮躁、办事拖拉,甚至政治堕落,生活腐化。这些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确保改革措施准确到位和改革目标的如期实现

根据上级有关机构改革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这次我市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组织结构,理顺工作关系,加强机关制度化建设,加强基层工作和巩固基层政权,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职责清晰、管理科学、精干高效的党委部门运作机制。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涉及各级党委、政府和机关各部门的职能调整以及干部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和关键,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市级和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县(市、区)机构改革任务。

(一)机构调整和编制精简必须切实到位

精简机构和人员,是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这次机构改革,我们必须按中央和省的要求,以及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确保机构和编制精简目标到位。市级机构改革,对确定不再保留的部门,要摘牌放下,不搞过渡;对合并的单位,要采取设置一些内设科室的办法,使他们真正合到一起,尽量不搞一个机构多块牌子,避免可能造成事实上的分灶吃饭、分摊办公;不能将一些行政机构改为事业单位后又赋予行政管理职能,做表面文章;对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多数不再保留,少数保留的,一般不设实体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由有关职能部门承担。各部门内设机构总体上要按精简25%左右的要求,进行综合设置。乡镇机构改革,要严格按照省的要求,综合设置机构,要将过多、过散的“站、所”等事业单位合并成综合性的“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合理配置教育和农村医疗资源。

这次我市机构改革,市县乡镇机关人员编制将分别精简28%、23%和12%,力度是前所未有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和科学指挥系统。我们不能单纯地就编制论编制,而要把精简编制与转变职能结合起来,通过精简编制促进各级、各部门转变职能,并根据各级、各部门职能调整情况确定编制精简比例;要把精简编制与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结合起来;要把精简编制与行政经费预算和建立编制约束机制结合起来;要把精简编制与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各级、各部门编制精简了,各级的领导职数也要相应精干,中央和省已作出示范和榜样,我们也应做到。

(二)转变政府职能要有重大突破

转变政府职能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也是关键所在。以往的改革实践表明,如果政府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不作调整,各方面关系就难以理顺,机构和人员就减不下来,行政效率就无法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真正建立和完善。机构改革要取得实效,必须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转变政府职能包括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职能、社会保障职能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同时,不断改善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将经营职能转移给企业,不与民争利,给予企业发展空间,实现政企分开。包括四个方面:⑴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现行的审批事项,审批范围广,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批来批去,既贻误时机,又往往造成市县乡镇各级部门之间争权扯皮,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一定要从原来的搞审批、分指标转变为加强宏观管理,做好服务,以此实现职能转变。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要结合“三定”,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予以规范,并公开其办事程序,接受社会监督。⑵切实做好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解除企业与主管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另一方面是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今后政府部门不得再直接兴办和管理企业。⑶不再保留工业经济部门和行政性公司。工业经济部门代表政府管理企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是市场经济,情况更为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难度更大,对企业的管理要求必须与之相适应,特别是行政性公司亦官亦商,更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这次我市机构改革,不再保留行政性公司和工业经济部门,不再采取设行业管理办公室等过渡方法。⑷完善企业监管方式。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企业,要把精力集中在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管。通过政府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派驻财务总监或派出代表参加企业监事会等办法,加强监督。

转变政府职能,还要在政事、政社分开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大力推进事业和机关后勤工作社会化、企业化,合理划分政事范围,进一步将机关辅助性、技术性和服务性的事务交给事业单位,以减轻机关负担,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进一步完成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脱钩工作,同时,要依法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监管,规范其行为。

(三)理顺各方面关系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界定好市县乡镇和同级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是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次机构改革,要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着眼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和构建现代行政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市县乡镇上下级之间,同级党委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党委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以及群团机关之间的职责分工。规范党政之间的工作关系,减少党委机关与政府部门相重复的业务工作,将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弊端。调整后的机构职能,要在“三定”中予以明确。机构改革后,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该谁主管的事要真正负起责任。只有把权责明确下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部门相互扯皮的问题。要合理划分市与县、县与乡镇的职责权限。市县乡镇党委工作部门的职能关系,要进一步理顺,一些可由下级党委部门管理的事情,要尽量下放或移交。从政府角度看,属于全局性的区域经济调整、经济秩序、社会发展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事务,由上级政府决策;属于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事务,主要依靠县(市、区)和乡镇管理,上级政府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要以完善乡镇政府功能为出发点,调整县(市、区)主管部门派驻乡镇机构的管理体制,由乡镇与县(市、区)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的机构,应尽量以乡镇管理为主,公安、财政等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也应加强乡镇对他们的监督。只有坚决下放事权,才能理顺关系,把多方面的积极性更充分地调动起来。

(四)分流人员要妥善安排

精兵简政,分流人员是机构改革的难点。这次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比例大,任务十分艰巨。分流目标一定要达到,决不能打折扣。这次机构改革,对各级党政群机关实行一次性定编定岗、人员逐步分流的办法。人员分流时间总体上为三年。但各级各部门要立足于尽快尽早完成人员分流任务。要按照“带职分流、加强培训、充实基层、优化结构”的原则,开辟人员分流的多种渠道和途径。从我市情况看,机关人员分流的途径主要有组织学习培训、加强和充实企事业单位、办理退休或离岗退养、自谋职业等等。只要我们各级领导积极并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机关富余人员的安置就可以妥善解决。人员分流事关机关干部的切身利益,为此,市县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研究制订若干优惠措施,鼓励干部走出机关,各部门要认真执行,各部门还可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千方百计把工作做细做好。尤其是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大家认清改革的重要意义,坚决服从全局利益,听从组织安排。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每位同志都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做到留的安心、走的愉快。

(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

人事制度改革,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通过改革,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要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扩大公开选拔的范围,在市县乡镇工作部门中实行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认真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要加强激励和监督。对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考核考察制度,真实地反映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选拔任用干部,必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有关规定措施,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逐步实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的工作规范化,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要按照《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强化对干部任期全过程的监督,督促领导干部廉政、勤政。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严肃纪律,保证机构改革顺利实施

这次我市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机构变化较大、人员变动较多的一次,改革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直各部门领导,务必统一思想,周密布署,狠抓落实,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一)要切实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

这次我市机构改革力度大、任务重、要求高,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序进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市领导按工作分工负责指导、协调其分管部门的机构改革工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一把手要负总责,并组成专门工作班子,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按照朱总理提出的“不动摇,不走样,不变调”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在机构改革期间,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要保持良好的思想状态、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本部门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与安置、正常工作的秩序负责到底。要正确处理机构改革和工作的关系,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人员妥善安排,国有资产不流失,工作正常运转。对保留和更名的机构,要从转变职能入手,理顺各方面关系,精简内设机构和人员,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对撤销的机构,原班子成员要切实负责,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机构撤销后的善后工作。对撤销而主要领导又调走的机构,由该机构行政职能归并后的单位或新组建单位的领导班子指定班子成员负责文件传达、人员安置、财物移交等善后事宜,决不能出现无人负责、人心不稳的局面。对合并的机构,要把原有职能分别交给有关部门,人员原则上随职能划转,并做好有关国有资产和文书档案的登记、移交以及人员安置工作。对新组建的机构,由筹备领导小组负责。

(二)有关部门要互相协调、密切配合

机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联动性、综合性很强,尤其是组织、人事、财政、宣传、法制、档案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做好有关工作。其他部门也要以改革大局为重,保证整个机构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机构编制部门是各级党委、政府负责机构改革的职能部门,工作辛苦,矛盾集中,协调难度大,各部门要充分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工作。市县机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认真负责,努力工作,切实做好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主动给党委、政府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当好参谋和助手。

(三)要抓紧做好机构改革的“三定”工作

今天动员大会之后,市直机关各部门要迅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机构改革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尽快拟定本部门的“三定”方案。《xx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确定设立的机构、参(依)照公务员管理和由党政部门改为事业单位的机构都要重新进行“三定”。各部门的行政编制、内设机构都要按规定精简。市直各部门对本部门职能定位、科室设置和编制、领导职数配置以及人员定岗分流等,要抓紧提出书面意见,在7月25日前呈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市委、市政府审批后,要立即组织实施,务必于9月中旬前完成定岗定员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并做好人员分流工作。9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将对各部门进行机构改革检查验收。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领导,要尽快进行乡镇机构改革的动员部署,确保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与市级机构改革同步完成。同时要尽早做好县(市、区)机构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尽早进行调查研究,尽早研究制定方案,尽早组织实施,确保县(市、区)机构改革工作于今年年底完成。

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范文篇10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安排部署全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全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大举措。乡镇是我国最基础的政权组织,是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意愿和要求的入口。随着农村工作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乡镇政权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乡镇政府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增强社会管理能力。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才能不断加强和巩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执行力、组织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真正把基层政权打造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相继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这些强农惠农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能否持续发挥作用,关键在乡镇一级党政机构。因此,只有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高乡镇党政机构履行职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抓生产、搞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迫切需要。中央实施“十一五”期间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规定以来,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膨胀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就需要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因此,只有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领导职数,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进一步压缩乡镇不必要的支出,不断提高乡镇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从而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认真做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一)要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新形势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这次改革的重点。在改革中,各县区要结合各乡镇的实际,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乡镇转变职能的重点,力争在政府职能的转变上取得新的突破。一是要明确乡镇的职能定位。根据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乡镇要重点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全面履行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三农”工作。要结合不同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针对经济发展状况、城镇化程度、地处边境和少数民族聚居,以及扶贫工作任务较重等不同类型乡镇的特点,进一步明确转变职能的重点,切忌搞“一刀切”。二是要突出经济工作的重点。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扶持典型进行示范引导上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做好乡村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新型农村服务体系、村镇规划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措施,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三是要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确保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指导,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四是要努力为乡镇职能转变创造条件。各县区要加大对乡镇的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增强乡镇履行职责的能力;要依法赋予乡镇行政管理权和自主决策权;要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不得列入考核范围。

(二)要进一步理顺责权关系。通过这次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努力实现以责定权和权责对等。一是要进一步理顺县、乡、村的责权关系。今后,凡规定由县级以上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得转嫁给乡镇政府,应该由县级政府部门完成的行政事务,要严格实行以县为主、乡镇协助的体制,确需乡镇协助或委托乡镇完成的工作,要赋予乡镇相应的事权和财权;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选举、村务公开、资产财务的指导和监管,确保广大农民群众民主权力的合法行使。二是要进一步理顺乡镇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近年来,随着乡镇事业站所的逐步上收,各级各部门对乡镇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反映也较为强烈。在这次改革中,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乡镇事业单位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巩固基层政权、确保乡镇高效运转的高度出发,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乡镇事业机构的下放和整合上,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必须确保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三是要规范派驻机构人员管理。县级派驻乡镇的机构是乡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单位和人员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抓好派驻机构的人员管理也是乡镇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上级部门派驻乡镇的机构要自觉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领导干部的任免要事先征求乡镇的意见,党群关系仍实行属地管理。县乡党委、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管理办法,切实把这些队伍管好用好,发挥好作用。

(三)要进一步规范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在这次改革中,乡镇党政机构的设置既要注意与县级部门工作的衔接,又要结合乡镇党委、政府的特点和实际,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确保乡镇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一是要规范党政机构的设置和整合职责。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形成“机构设置统一规范、职责配置科学全面、人员分工合理有序、工作运转便民高效”的运行新方式。各县(区)要对现有机构、职能进行清理和有机整合,把工作职责细化到相应的综合办公室,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整合力量,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在实施过程中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设置过渡机构。二是要规范群团组织的设置。乡镇群团组织作为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有关规定或章程设置乡镇的人大、纪委、人民武装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各综合办公室要积极支持配合群团组织的工作,确保群团组织作用的发挥。三是要进一步规范为民服务机构的设置。根据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各乡镇要全面建立和完善为民服务工作机制。在这次改革中,乡镇服务平台的架构要统一设置为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统一集中到为民服务机构,实行“一站式”服务和“窗口式”办公,推行办事制,方便群众办事。

(四)要进一步规范乡镇事业单位设置。乡镇事业站所是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一是要坚持政事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打破部门界限,综合设置乡镇事业单位,集中力量、降低成本、拓宽服务面。乡镇事业单位设置总数不超过7个。除已明确的农业综合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广播电视、村镇规划建设、社会保障、财政所等6个事业机构外,各县区可根据各乡镇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增设1个事业机构,但所设置机构不能只是按系统单项职责简单地进行拆分。乡镇农、林、水机构整合的问题,是这次改革调研过程中比较集中反映的一个问题。省委8号文件明确要求综合设置,这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是全省“一盘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但不论怎么改,服务“三农”的功能只能增强,不能减弱,特别是一定要保证农、林、水等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抓落实。乡镇事业单位综合设置后,不准在规定的限额之外再设置各类事业站所,原来设立的在这次改革中要一律撤并,坚决杜绝“两张皮”的现象。二是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为农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新办法,实现农村公益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进一步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五)要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合理设置人员岗位,科学配备人员编制是确保乡镇高效运转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次改革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确保乡镇机构高效运转。一是要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各县区要在市编委核定下达的人员编制总额内,综合考虑人口、国土面积、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重新核定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在领导职数上,中小乡镇领导职数控制在9名以内;大乡镇控制在11名以内;人口超过10万的乡镇,符合条件的党委书记可按副县级配备;严禁超职数、超机构规格配备干部。二是要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机构编制管理各项政策和规定,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改革中,各县区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执行确定的机构设置限额,一律不得突破;要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坚决守住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的底线。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由省实行宏观管理及总额控制,市负责分配下达,县区负责具体核定和管理,严禁县区挤占、挪用乡镇的人员编制,严禁县区长期借调、借用乡镇人员。同时,机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强对人员编制的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严禁超编进人,妥善安置超编人员。各县区要以这次改革为契机,严格实行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定编定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等管理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落实。机构编制部门要指导乡镇做好乡镇机构的工作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乡镇机构的服务协调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服务“三农”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今后,乡镇补充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干部、安置退役士兵士官等都必须在编制限额内进行,严禁超编进人,乡镇领导干部调整交流也必须在规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内进行。要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落实《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各项规定,坚持凡进必考,严禁企事业单位人员未按公务员考录标准、条件和程序选拔,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同时,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乡镇工作,充实乡镇人员,优化人员结构,切实解决乡镇人员老化的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机制,严格控制人员编制的增长,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量。要妥善安置超编人员,对暂时无法安置的人员,要通过自然减员等多种渠道逐步进行消化。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今年全市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必须在今年11月底前基本完成,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确保改革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县区、各乡镇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党委书记是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严格按确定的时限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考虑得更充分,把工作措施安排得更周密,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市、县(区)委编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认真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不违规、不走样。

(二)要严肃纪律,加强督查。各县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得各行其是,更不得搞变通。要严格组织人事纪律,严禁借机构改革之机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严格财经纪律,严禁违反规定发放奖金补贴和纪念品,严禁私分变卖乡镇资产。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次改革中,县、乡一律不得处置原站所的办公场所等固定资产,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带头执行好改革的各项规定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严禁以下发文件、项目资金审批和工作考核评价等方式干预乡镇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各级纪委、组织、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机构编制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切实管好机构、管好编制、管好领导职数,要将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纳入县区、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对改革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