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提升年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1:47:47

文化提升年

文化提升年范文篇1

2012年医院经济和业务发展的主要指标确保比2011年提高20%以上,力争达到40%,医院日平均在院病人数稳定在500人左右,业务收入达到9000万元。为了实现以上目标,2012年要打好“三大战役”,抓好六项工作,落实十大项目。

打好“三大战役”:即打好创建“二甲”的突破战、学科建设的持久战和综合楼建设的攻坚战。

六项重点工作:即抓好文化建设、惠民品牌、质量安全、人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数字化医院六项工作。

实施十大项目:即实施创评项目、学科建设项目、综合楼建设项目、文化锻造项目、科教兴院项目、数字化项目、建设平安医院项目、惠民品牌建设项目、人性化服务深化项目和ORTCC项目。

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我们做好2012年工作的基本遵循。

“稳”就是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更加体现有利于群众身体健康、有利于提高医院综合实力、有利于改善职工生活,更加体现包容性发展。

“进”就是要善于抓住机遇,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提升医院文化上取得新成效,在学科技术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人性化服务上打造新亮点。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稳是前提,进是目的,互为条件,紧密联系,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

就我院来讲,把握这个总基调必须做到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从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从又细又精向又精又细转变,关键在加强学科建设。2012年,力争年内创建市级重点学科1个。

强化肿瘤科龙头地位,实现肿瘤科日均住院病人维持在90人左右,添加相应的治疗设备,实现肿瘤治疗手段的多元化。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关节外、脊柱外开展关节镜手术;

进一步提升显微外科专业水平,实现显微外科技术新突破;

神经外科实现自主显微镜下肿瘤切除;

培养心外科专业团队,为开展心外手术和治疗打好基础;

提高普外、泌尿外、妇科腔镜手术比例,打造医院微创治疗品牌;

加强普外科人才建设,提升普外科技术水平和品牌知名度,推动血管外科学科发展;

积极开展钬激光碎石技术,打造南部区域碎石治疗中心;

心血管内科初步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心电生理和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专业学科的配置,继续提高自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数量与质量;

神经内科在急慢性脑血管病、头痛、癫痫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年内以神经内科为主推出脑卒中单元;

呼吸内科在肺间质病、气道疾病(哮喘和COPD)、支气管镜等方面实现业务新突破;

消化内科提升胃肠病、肝病和内镜三个亚专科的临床服务内涵,胃镜室独立成科;

重点加强ICU建设与提升,以重症医学科ICU为龙头建设与配置NICU、CCU、PICU,实现规范标准运作,扩建新生儿病房;

年内加大镇痛专业发展力度,将镇痛与内五科无痛病房、产科无痛分娩、内镜无痛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舒适化医疗,建设标准化麻醉复苏室;

进一步理顺导管室运行机制,导管室独立成科;

耳鼻喉开展鼻咽喉镜检查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监测及综合治疗;

眼科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及眼底激光治疗,建立“二院视光学中心”;

重视和加强中医工作,建立相应机制,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搞好中西医结合,推进中医康复专业提升;

文化提升年范文篇2

2012年医院经济和业务发展的主要指标确保比2011年提高20%以上,力争达到40%,医院日平均在院病人数稳定在500人左右,业务收入达到9000万元。为了实现以上目标,2012年要打好“三大战役”,抓好六项工作,落实十大项目。

打好“三大战役”:即打好创建“二甲”的突破战、学科建设的持久战和综合楼建设的攻坚战。

六项重点工作:即抓好文化建设、惠民品牌、质量安全、人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数字化医院六项工作。

实施十大项目:即实施创评项目、学科建设项目、综合楼建设项目、文化锻造项目、科教兴院项目、数字化项目、建设平安医院项目、惠民品牌建设项目、人性化服务深化项目和ORTCC项目。

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我们做好2012年工作的基本遵循。

“稳”就是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更加体现有利于群众身体健康、有利于提高医院综合实力、有利于改善职工生活,更加体现包容性发展。

“进”就是要善于抓住机遇,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提升医院文化上取得新成效,在学科技术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人性化服务上打造新亮点。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稳是前提,进是目的,互为条件,紧密联系,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

就我院来讲,把握这个总基调必须做到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从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从又细又精向又精又细转变,关键在加强学科建设。2012年,力争年内创建市级重点学科1个。

强化肿瘤科龙头地位,实现肿瘤科日均住院病人维持在90人左右,添加相应的治疗设备,实现肿瘤治疗手段的多元化。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关节外、脊柱外开展关节镜手术;

进一步提升显微外科专业水平,实现显微外科技术新突破;

神经外科实现自主显微镜下肿瘤切除;

培养心外科专业团队,为开展心外手术和治疗打好基础;

提高普外、泌尿外、妇科腔镜手术比例,打造医院微创治疗品牌;

加强普外科人才建设,提升普外科技术水平和品牌知名度,推动血管外科学科发展;

积极开展钬激光碎石技术,打造南部区域碎石治疗中心;

心血管内科初步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心电生理和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专业学科的配置,继续提高自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数量与质量;

神经内科在急慢性脑血管病、头痛、癫痫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年内以神经内科为主推出脑卒中单元;

呼吸内科在肺间质病、气道疾病(哮喘和COPD)、支气管镜等方面实现业务新突破;

消化内科提升胃肠病、肝病和内镜三个亚专科的临床服务内涵,胃镜室独立成科;

重点加强ICU建设与提升,以重症医学科ICU为龙头建设与配置NICU、CCU、PICU,实现规范标准运作,扩建新生儿病房;

年内加大镇痛专业发展力度,将镇痛与内五科无痛病房、产科无痛分娩、内镜无痛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舒适化医疗,建设标准化麻醉复苏室;

进一步理顺导管室运行机制,导管室独立成科;

耳鼻喉开展鼻咽喉镜检查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监测及综合治疗;

眼科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及眼底激光治疗,建立“二院视光学中心”;

重视和加强中医工作,建立相应机制,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搞好中西医结合,推进中医康复专业提升;

文化提升年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品位的机关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网络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按照体现先进性、导向性和特色性的要求,认真研究探索和总结提炼具有财政特色的先进文化理念、文化内涵、文化精髓及表现方式,不断创新机关文化建设载体,拓展机关文化建设领域,丰富机关文化建设内涵,提升机关文化建设水平,以先进文化引领机关管理水平和干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明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推进财政“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活动内容

1、提炼文化理念,提升财政精神文化品位。文化理念是机关文化的精髓,在科学发展观先进文化的指导下,围绕“思想提神、素质提高、发展提速、管理提效、服务提质、形象提升”的机关文化建设目标要求,发动全县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征集提炼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理念先进、内涵丰富、颇具特色、积极向上的远安财政精神,使其成为全体干部职工认同和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成为培养其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的导航器。对征集的条文统一组织评比,优选十条授予建议者“十佳财政精神文化理念”金点子奖,并从此十条优中选优最终采用一条,对最终采用的条文另给予建议者“最佳财政精神文化理念”金点子奖。此项工作拟于4月中旬完成。

2、美化人文环境,提升机关环境文化品位。以健康向上、格调高雅为主题,加强工作环境的软硬件建设。一是加强“走廊文化”建设。利用一至八楼长廊,特聘书画名人,结合财政工作特点和廉政文化示范点要求现场作诗作画,装裱上墙,提升机关文化档次和品位。二是拓展阅览文化。充分利用机关图书室、阅览室资源,紧跟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更新图书内容,拓展阅读领域。三是丰富庭院文化。保持和巩固“省级园林式单位”荣誉与成果,适当增加投入,在现有庭院内不断丰富“奇石文化”、“花卉文化”和“休闲文化”。通过不断优化人文环境,达到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展现财政风貌的目的。

3、优化网版设计,提升机关网络文化品位。充分利用“远安财政网”、“财政编制与政务公开网”两大网络文化平台,进一步优化网页版面设计,把“职工文苑”、“文明创建”等版块作为提升机关网络文化品位的重要阵地,丰富文化内容,提升文化层次,创新传输方式,实行专人管理,提高更新速度和质量,使其渗透、溶合在网络文化之中,增强机关文化的辐射力,激发干部职工的参与欲望,使机关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4、丰富活动载体,提升机关行为文化品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组织开展干部职工喜闻乐见、参与面广、健康向上的各类活动,促进机关干部职工身心健康和行为规范。一是规范礼仪文化。充分实践对礼仪文化功能的多重把握,以解决突出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为重点,以开展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培训为抓手,切实加强个人礼仪、公务礼仪、社交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的普及教育,从不同角度实现礼仪对干部职工精神层面、行为表现和言谈举止的规范,外树形象、内修涵养,力使礼仪知识成为常识,文明行为成为常态,优质服务成为常事,努力把机关建成文明礼仪之局、身心愉悦之地。二是提升廉政文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活动载体,巩固和提升“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的成果和水平。三是丰富才艺文化。通过积极开展“职工健身达标”活动,适时开展文艺表演、演讲答辩、书画摄影等竞赛活动,展示干部职工才艺,活跃机关文化生活,增强队伍综合素质。

三、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文化财政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机关干部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求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主旋律,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机关文化占领阵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以高起点、高层次、高品位的机关文化为依托,用文化推动职能转变,靠文化塑造机关形象,以文化提升机关核心竞争力,以求最大限度地感召人,最大能量地引导人,努力在机关内部形成团结和谐、精干高效、务实创新、创先争优的实力团队。

文化提升年范文篇4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经济;政治;显性价值

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要“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总书记历来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到延安、北京、上海等地时,都走访了许多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主要是因为,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不同记忆,每个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各有各的特点以及独家记忆,具有不同的价值。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有着其独特的价值,这些价值同时也有助于上海城市软实力提升。

1显性价值

显性价值是红色文化对于提升上海软实力中最直接、最明显的一部分价值。它集中体现在为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城市的政治影响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是最为明显且可以快速把握的价值。显性价值是红色文化提升上海软实力中的重要价值。

1.1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

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带动旅游,既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够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一个城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物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史学习、红色文化传播价值之余,还能带动旅游软实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教于乐,在教中学,不仅能够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还能带动旅游,发展经济,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同时提升城市软实力。以笔者两次探访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著名红色文化资源———陈云纪念馆为例,就是以红色文化促进旅游软实力的最好例证。交通上,陈云纪念馆配套设施有庞大的停车场;周边有四部公交车,交通较为便捷。纪念馆内部公共设施设置合理,有着接待大批量参观者的接待能力。地处练塘镇,此处水系纵横,农业文明浓厚,有着农家乐、蔬果采摘、餐饮、垂钓等配套娱乐设施,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纪念馆出口位于练塘老街上,沿街有各种小吃和伴手礼……能让游客满载而归,流连忘返。打造红色之旅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整合,能够带动旅游软实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实现经济发展。除了一城的旅游资源外,通过整合省际旅游资源,则能够打造更多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在长三角地区,以Y701红色列车为代表的“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红色旅游之行,完全仿真模拟一大转场至嘉兴南湖红船的场景,将中共一大走过的行程串联起来,能使游客在学思践行中感悟红色文化,感悟上海的城市品格与吸引力;在全国范围内,也有诸多的案例。以遵义、井冈山为始末点的“长征之旅”,带动遵义市发展乡村旅游经营户5000余家、乡村旅馆3500余家、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近15万人,带动7万多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2020年3月,遵义在贵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1.38万人;井冈山则在2019年接待游客1932.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3亿元,旅游门票收入1.21亿元。此外,还有以西柏坡和北京为始末点的“赶考之路”,北京的“复兴之路”等路线。这些红色之旅在整合了跨区域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成果之上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带动城市经济增长,实现双赢局面。

1.2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提升城市政治影响力

政治影响力的提升也是红色文化对于上海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价值。这一价值是上海这座城市在中国国家范围内而言的,即这是一种国内影响力。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入海口,面向太平洋,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作为省级行政单位、全国仅有的四个直辖市之一,上海的政治影响力本就不容小觑。在这党的百年华诞之际,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与红色文化的传播则更能进一步提升上海的政治影响力。在政治影响力的内涵中,指的是个人或组织由于占有、运用一定的公共权力或与之相关的资源而具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依赖社会互动而实现,并通过操控他者的社会情境或其对此种情境的感知,增加他者按照自己的愿望行动的压力,可分为是非直属权力型政治影响力和直属权力型政治影响力。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由于其占有、运用了上海的有利条件而使上海被动接受了红色文化留下的宝贵资源,是一种非直属权力型政治影响力。而现如今的上海,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这些红色文化举足轻重的政治作用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提升城市的直属权力型政治影响力。

1.3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整合强化国际竞争力

强化国际竞争力亦是红色文化对于上海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价值。这一价值是上海这座城市全球范围内而言的,即这是一种国际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红色文化的助力支持,上海的国际竞争力正日益增长,在相关机构研究所的综合实力排名也在不断提高。上海这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正不断提高。从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能力而言,上海的经济实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上海解放之初,陈云同志就领导指挥过一场“不亚于淮海战役”的金融保卫战,稳固了上海经济与民生。根据2021年上海市政府颁布的“上海概览”,“上海至‘十三五’期末,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2020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达3.87万亿元,总量规模跻身全球城市第六位;上海证券市场筹资额、现货黄金交易量、原油期货市场规模等均位居世界前三。”其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话语权。随着党的四中全会“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提出,上海在城市治理水平、法治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开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连续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F1赛车等多项国际重大展览与赛事,坚持对外开放,吸引了更多国际目光关注上海,上海的营商环境也随之不断优化,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投行与国际金融。2001年6月15日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一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拥有八个成员国、四个观察员国及六个对话伙伴,开展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上海的国际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2隐性价值

隐性价值是红色文化在上海城市软实力提升战略中的核心,是与软实力内涵最为契合的部分。软实力的概念最早由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约瑟夫观点的核心是软实力包含了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这些隐性价值虽不如显性价值的作用直接,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城市软实力,对于城市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1彰显城市精神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上海这座城市就展现出了独特的城市精神。中共一大能够在上海这座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召开,就初步展现其开阔的城市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浦东也得到了极大地变化。从曾经的农田到如今的金融中心,上海这座城市体现出了追求卓越与开明睿智的博大胸襟。厚植这一城市精神,上海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能够焕发昂扬奋进的城市精神风貌,在精神上提升上海的吸引力与软实力。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基础之上,上海将这一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精神:通过打造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网络集成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利用好网络,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民少跑腿,建设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切实提高人民幸福感,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文化层面,上海也彰显出了海纳百川而又大气谦和的宽广。如今,全世界的各种文明均进入了上海。在上海,能够找到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文化印记,或为外国人聚居区,或为展览馆,或为餐饮店。这些外来文化在中国落地生根,开出了不一样的花朵。在政府管理建成、文化融合的成果之上,上海这座城市提升了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城市软实力。

2.2凝聚城市品格和价值共识

2018年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强调“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这一城市品格是在红色文化滋养下,厚植于城市精神而彰显而出的城市品格。发扬这一城市品格及价值共识,能够助力提升城市软实力。红色文化能够凝聚城市品格和价值共识。红色文化,作为江南文化这一中华文化高原上的高原———海派文化上的高峰,三者共同作用,整合了红色文化资源,保存城市记忆和发展脚步,挖掘城市精神旨趣,从而凝聚了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及法治等价值共识。早在革命年代,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就体现了上海的开放与包容;建立中国共产党,则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敢为人先的创新这一鲜明的城市品格。上海因开埠通商,中西文化碰撞,自近代以来就是一座有温度,更重法律重规则的城市。通过法治建设,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使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人人自觉诚信做事、担当责任,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城市,提升城市总体公平性与正义性,让法保障全上海的权益。红色文化通过凝聚城市品格和价值共识提升城市软实力。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以及中国人民创造不屈不挠抗争史的集体记忆。通过红色文化提炼城市相关元素,凝聚城市品格和价值共识,能够占据城市文化制高点,从而发展以品格为形式的精神能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凝聚各种优秀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从而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城市。

3结语

文化提升年范文篇5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以发展为主题,大力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把融入中心、服务基层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传输快捷、覆盖全区的文化宣传传播体系;以奋发向上的优秀文化产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共享先进文化建设成果,在提升新市民素质的同时,增强地区的人文品质魅力,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以新目标引领文化发展

一个主题活动。以“繁荣•和谐•共享”为主题,精心策划举办第二届“和谐文化社区行”系列活动。

两个创建。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争创南京市新闻宣传先进区。

三个确保。确保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创建文明城区不丢分,确保创建“平安*”添光彩。

四个品牌。精心打造四个文化活动品牌。即:“贯彻*精神在*”、“小康*迎奥运文化之旅”、“*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成就巡礼”、“文化大讲堂•新市民素质提升在社区”。

“五建五送五走进”活动。积极推进文化关爱:建一个五星级文化站、建8个文化服务精品社区、建10个书香*家庭、建10个特色文化家庭、建两支特色文化队伍;为社区(村)送200场演出、送100场电影、送100场有奖竞赛、送100场培训、送10000册科技图书;和谐文化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外来务工人群。

四个实施。实施《*台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台区优秀文化产品创作计划》、《*台区有线电视用户发展竞赛计划》、《*台区免费文化活动计划》。

三、以新重点支撑文化发展

(一)有线电视高位发展

确保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作顺利开展;坚持有线电视网络与道路、住宅小区建设同步,制定、实施《*台区有线电视用户发展竞赛计划》,新发展用户6000户,建设有线电视地下管道10公里,新增专业网网点10个;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全年有效投诉为零;为3000户城乡低保户减免有线电视初装费、收视费各50%,为特困独生子女家庭减免有线电视初装费55%;确保全年安全传输无事故。

(二)群众文化繁荣发展

一是打造文化精品。积极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巩固、扩大国家一级文化馆成效,提高全区文化阵地、文化活动、文化培训全覆盖的质量。围绕《*台区优秀文化产品创作计划》、《*台区免费文化活动计划》的制定、实施,瞄准全国“群星奖”、省“五星工程奖”,创作高质量的文艺作品300件,确保有10件作品获市级以上奖。

二是打造文化品牌。围绕“贯彻*精神在*”、“小康*迎奥运文化之旅”、“*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成就巡礼”、“文化大讲堂•新市民素质提升在社区”等系列主题,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场;积极参加江苏省20*年少儿音舞节、第八届南京文化艺术节、南京市少儿艺术团队文艺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

三是推进文化关爱。围绕“五建五送五走进”活动,坚持和谐文化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外来务工人群;积极举办文艺汇演、文化擂台、书画笔会、摄影比赛、歌咏比赛、读书征文等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等活动,发散“文化*”魅力,增强“和谐*”的凝聚力、辐射力。

(三)新闻宣传跨越发展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加快建设双向传输宣传平台,围绕中心,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报道我区贯彻落实*精神和先进典型,在全区营造奋发向上大发展、团结拼搏争贡献的舆论氛围。开办“*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成就巡礼”专栏节目;组织采访、播出广播电视新闻稿件5000条以上,其中在市和市以上获奖8条以上,自办专题节目达6个,联办节目3个以上。积极向《*信息》、《江苏文化报》投稿,撰写调研文章,扩大宣传面。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以创建市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措施,不断提升新闻采编播人员素质,持续健全通讯员、监听监看员队伍和创优顾问队伍例会制度、业务研讨制度、创新创优制度等,充分挖掘新闻队伍潜力,千方百计提升新闻宣传质量,争创全市新闻宣传先进区,不断增强“和谐*”的影响力。

(四)文化管理规范发展

一是严格管理。坚决实施权力阳光系统工程,严格文化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照法规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街道文化站、“五老”监督员和行风监督员作用,放大“协管网”、“执法网”、“科技网”作用。加强文化娱乐场所和“小耳朵”查处力度,加强对印刷业的监督管理,认真开展“百日安全整治”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加强对娱乐场所、网吧的巡查;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禁毒活动;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全力优化人文环境,确保文明城市创建不丢分,争创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区。

二是优质服务。真诚为文化经营者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辅导、业务培训、信息引导,促进文化市场高起点、高质量发展。

(五)文物保护延伸发展

做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确保文物保护“两个100%”;举办浡泥国王客逝600周年暨浡泥国王墓发现50周年纪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完善区、街道、村和社区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举办1期文物法律法规培训班;完成浡泥国王墓、邓愈墓、刘智墓维修工程方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开展20*年度“文化遗产日”和中小学生“20*南京文博之夏”夏令营系列活动,提高全民文保意识,配合全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好跟踪服务。

(六)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一是实施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和方法,培育文化产业项目,丰富文化产业项目信息库,积极争取省、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对我区文化企业的扶持,为重点签约项目的推进及重点招商项目的突破提供政策支持及相关服务。

二是积极筹备参加南京市重洽会、金洽会、文交会等,主动出击,捕捉信息,攻克难点,谋求大发展、大繁荣、大贡献,争取经济贡献额提升2个百分点。

三是积极做好*创意园挂牌部级动画产业基地及相关招商工作,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七)文化队伍持续发展

一是以教育为抓手,提升素质。在全系统宣传贯彻*精神,坚持每周党课、每月“文化大讲堂”等教育,打造学习型部门、创建“五型”机关,提升干部职工、街道文化(广电)站长和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服务大局意识,提高文化服务能力。

文化提升年范文篇6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英语校园文化

1.引言

自《高等专科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于1993年试行,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便开始向“实用为主”的标准倾斜,特别是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试行正式确定了高职英语教育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为目标,推动高职英语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就业与英语应用能力的对接。近几年来,许多研究均论证了英语应用能力在英语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作用,例如,王守仁(2016)在其研究中论述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各类英语文化活动的举办,推动高校的整体英语语言文化建设”。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32名高职教师和254高职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在高职英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旨在为高职英语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2.英语应用能力与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总的来说,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具体来讲可分为两点。第一,英语应用能力与英语校园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学家古德诺夫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它的发展与变化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研究所涉及的校园英语应用与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研究属于狭义层面。其主要体现在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英语应用作为高职英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它的扩大能够促进英语文化在高职校园内的扩展,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能够改善各类高职英语校园文化活动的可塑性,且英语应用群体的扩大能够推动高职英语校园文化向着更适应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目标进行动态转换,实现以局部促整体的辩证发展。第二,英语校园文化制约并影响着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语言文化的发展经历着语言输出——显性文化——隐性文化的过程,隐性文化指思维方式,显性文化指语言形式,语言输出指语言交流。这一层关系表明思维方式影响语言形式,而语言形式控制着语言交流,这一特征说明了较为完善的英语校园文化能够影响身处这一环境内的语言学习者的思维方式。随着文化影响力和周围语言环境影响力的加深,语言学习者会不自觉地受到周边学习者的影响,进而引发相似的语言学习行为——即语言形式。而语言输出的效果完全取决于语言思维和语言形式的影响程度,假设语言文化发展完善,则合理的语言输出仅在时间长短上存在差异。

3.研究问题与发现

3.1研究问题。本研究通过教师和学生问卷结果的对比,分析两种测试主体对“英语应用能力与高职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性”所涉及的若干问卷问题的意见统计,记录和分析了两种测试主体对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和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意见。与本课题相关的问卷问题有5类: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作用和重要性;英语应用能力提升方式;英语语言文化环境建设与英语应用能力提升;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3.2研究发现与意见。3.2.195%的高职教师和学生认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就业和日后发展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高效的合作学习环境的构建同样具有促进作用,这直接表明了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在高职教学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3.2.2教师普遍认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促进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并且同时超过8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能单单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应当多利用多元化的隐性教学因素,如校园文化的带动作用,集体间的合作学习模式等等。通过此项问卷调查可以发现,以利用隐性教学因素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方法得到了绝大多数老师的认可,但如何恰当的将多元化的隐性因素应用于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佐证。3.2.380%以上的高职教师和学生认为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和英语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同时只有约30%的教师和学生对当前的高职英语应用能力对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持乐观态度,这表明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急需要通过高效的英语教学来提高。同时高职院校的英语校园文化环境也应当进行改善,推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与英语文化建设的互助功能。3.2.460%的高职学生表示自己的英语学习状态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且80%的学生对于当前的英语学习环境不满意。总结与建议英语应用能力提升是高职学生教学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估也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然而,本研究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并未受到部分高职教师的重视,并且部分教师做过的类似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研究较少,缺乏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

[2]张倩.浅谈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论坛,2018.

文化提升年范文篇7

关键词:群众文化辅导;群众文化辅导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建设

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考验。为了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馆、文化站应该不断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工作。

一、群众文化辅导的意义

群众文化辅导能够大大提升群众文化素质,能够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具有非常关键的价值与意义。

(一)群众文化辅导能够大大提升群众文化素质

与学校不同的是,文化馆、文化站面对的是当地的全体群众,从年龄上划分,有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群体,可以说覆盖了当地所有的居民,甚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扩大服务范围,面向社会上更为广阔的群体[1]。文化馆、文化站对群众进行文化辅导,能够弥补学校教育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短板,能够使群众自发、自觉地接受文化艺术知识,长此以往,将会大大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辅导来说,更是非常有必要的。农村群众相对来说文化艺术素养较为薄弱,接受艺术熏陶和艺术辅导的机会也更少,镇文化站通过加大群众文化辅导,能够使更多的农村群众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从而大大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素质。

(二)群众文化辅导能够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各种文化不断交锋,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而群众文化辅导的过程中,文化馆、文化站会在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文化艺术的辅导过程中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渗透传统文化,提高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群众文化辅导的原则

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由于面对的群体十分复杂,需要提供的文化辅导形形色色,因此文化辅导工作是非常艰巨的。我们在此过程中,应该秉承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这几点原则,进一步优化群众文化辅导。

(一)教育性原则

群众文化辅导是对群众进行书法、美术、舞蹈、声乐、器乐等的辅导,是需要通过辅导来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使其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获得一定的艺术知识,因此具有教育性原则。

(二)实践性原则

在群众文化辅导的过程中,文化馆、文化站不仅会传授文化、艺术知识和技能技巧,还会组织大量的文化实践活动,如书画大赛、演讲比赛等。为此,群众文化辅导必须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多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

(三)差异性原则

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有的人在艺术领域则是一片空白。为此,在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差异性原则,要面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差异化的辅导。

三、群众文化辅导的实施策略

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应该创新群众文化辅导的方式,充分发挥群众文化辅导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群众文化辅导机制,推动群众文化辅导有序进行,不断扩大服务群体,使更多人获得文化服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群众文化辅导水平[3]。

(一)创新群众文化辅导的方式,充分发挥群众文化辅导的作用

文化馆、文化站在进行文化辅导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辅导方式,进行全方位辅导、驻点辅导和巡访辅导,通过多途径的辅导方式来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的文化辅导作用,提升群众文化水平。1.全方位辅导在进行文化辅导的过程中,要进行全方位的辅导,通过系统指导群众活动的策划、采风、创作、排练、展演,贯穿整个文化活动的过程,涵盖更广,从而强化群文辅导的作用。2.驻点辅导所谓驻点辅导,指的是在文化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派驻专业文化辅导员,以更深入、更精准地服务该区域的群众。3.网络辅导所谓网络辅导,指的是文化馆、文化站利用网络来开展的群众文化辅导,具体包括利用网站进行各类型文化艺术辅导,借助网络公开课为群众提供文化艺术辅导等,这不仅能够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学习文化艺术,还能够使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

(二)建立完善的群众文化辅导机制,推动群众文化辅导有序进行

因为面对的是整个区域的群众,涉及的工作非常繁杂、细致,如果没有系统、完善的文化辅导机制,群众文化辅导便无法顺利开展[4]。为此,在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群众文化辅导机制,要按照群众文化辅导管理机制开展各项工作,优化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都规范、准确、有序。比如,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针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文化馆和文化站应该建立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要广开言路,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积极与群众进行沟通,通过完善的沟通机制与反馈机制为群众提供更精准的文化服务,帮助群众提升文化艺术素养。

(三)不断扩大服务群体,使更多人获得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的服务范围应该覆盖整个区域,要使本区域内所有的人群都能够享受到免费的文化服务,都能够通过文化活动和文化辅导来提升自身文化素质。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的很多青壮年居民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数是老年人和儿童。因此,乡镇文化馆、文化站的服务群体越来越小。这不利于群众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为此,文化馆、文化站应该将文化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使更多的群众得到文化服务。第一,针对特殊群体加大辅导力度。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文化馆、文化站所提供的文化辅导是针对主动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的人群,而对于未参与进来的群体,尤其是特殊群体,则有所忽略。比如,留守儿童群体、残疾人群体等,他们很少主动参与到文化馆、文化站的文化辅导中来,所以针对这部分群体的文化服务偏弱。为此,文化馆、文化站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要主动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更为细致、周到的文化服务。比如,针对残疾人群,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类别进行辅导:听力障碍者可以更多从书法、绘画等艺术辅导入手;视力障碍者可以从音乐、演讲等艺术辅导入手;对智力障碍者可以降低文化辅导难度,为其提供简单可行的文化艺术服务。第二,利用互联网扩大服务群体。虽然文化馆、文化站的文化活动组织与文化辅导多为面向本地区的群众,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文化馆、文化站还应该不断扩大服务群体,面向全社会,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辅导,使更多的群众能够参与到云端文化辅导中来[5]。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群众文化辅导水平

如今,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形势下,群众接受文化辅导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想真正为群众提供精准的文化服务,促使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群众文化辅导水平。如今,在农村地区的文化站,人才匮乏已经成了普遍的问题。具有一定文化艺术水平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且由于编制、待遇等问题,还会导致人才的流失。这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发展。为此,应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人才建设[6]。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加大群众文化人才的招聘与考核力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来说必须要重视招聘与考核。一方面,要适当放开招聘渠道,面向全社会招聘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才的考核,制定详细的考评、考核细则,促使工作人员自我提升。第二,积极组织召开文化培训。文化艺术永无止境。文化馆、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这就需要文化部门为其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工作。在人才培养上,文化馆、文化站应该拓宽思路,创新方式,组织举办短期或中长期的培训或轮训,面向文化单位、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乃至文化站干部的轮训,开设文艺表演、舞蹈、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培训和优秀人才文化管理研讨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第三,扩充志愿者队伍,积极吸纳优秀的文化志愿者参与到文化辅导工作中来。如今,文化馆的免费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免费开放服务工作不断深入,参与到其中的群众越来越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越来越高涨,这为文化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文化站,人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扩充志愿者队伍、吸纳志愿者参与到文化辅导过程中,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吸纳文化志愿者的时候,要选择具有专业性的文艺骨干,这些专业的文化志愿者能够很好地协助文化艺术中心工作人员来服务人民群众,有利于推动群众文化的向前发展。

四、小结

在本文中,笔者作为一名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从文化辅导工作的意义和原则入手,对群众文化辅导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在新形势下,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升群众文化素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急迫。作为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辅导水平,积极开展文化辅导工作,将服务面进一步扩大,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易晓梅.“互联网+”时代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J].大观(论坛),2020(10):101-102.

[2]薛学帮.群众文化美术创作辅导工作的创新方式分析[J].参花(上),2021(04):145-146.

[3]孙晓惠.发展群众文化的基层舞蹈辅导的创新方法[J].艺术大观,2021(06):90-91.

[4]陈筱丹.新时期文化馆在群文辅导工作中的价值作用探讨[J].参花(上),2021(01):135-136.

[5]孔倩.创新群众文艺辅导新形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大众文艺,2020(22):9-10.

文化提升年范文篇8

根据上述目标思路,今年全局文化体育工作要始终突出“两条主线”、不断健全“三大体系”、着力推进“六抓六促”,切实加快全区文化体育提升发展。要始终突出“两条主线”,即一是突出巩固和深化体育创强成果,切实在统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发挥体育场馆功能、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重点是加快艮北区块区体育馆等项目设计,建立区体育场运作机制。二是突出巩固和扩大文化创建成果,切实把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验收组反馈意见建议作为今年重点工作,在整体规划、设施建设、强化考评和人才队伍等方面下功夫,尤其是要力争全区所有街道、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全省三类地区标准。要不断健全“三大体系”,即一是加快建设公共文体设施体系,进一步夯实设施基础,促进设施的开放普惠、融合共享,实现文体设施的全覆盖、全惠及、全辐射。二是大力构建公共文体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完善服务机制,体现特色,培育中心城区主导型文化形态,切实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生活需求。三是继续深化公共文体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制度基础,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场馆功能。

今年全局文化体育工作要着力推进“六抓六促”,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抓项目促建设,夯实阵地网络。围绕设施建设,要突出“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依据《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社区建设配套标准,统筹谋划,优化布局,整合资源,重点抓好专项规划的实施和落地,制定文化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实施意见,细化年度实施计划、项目和进度,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片、东站新城片、九堡新区片和丁桥新区片建设,深入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和新农村小康健身工程,实现上下联动、纵横并举、立体覆盖,着力打造15分钟文化体育生活圈,全力构建“两带、两中心、三次中心、四片”区域文化体育发展新格局。围绕构建与中心城区相适应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编制《“十二五”期间区文化体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全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特色文化培育、群众文化活动、人才队伍建设等作出前瞻性、整体性、系统性规划。二是坚持项目带动。依托东站枢纽、运河整治与开发、地铁等大项目建设,发挥新塘地块整村拆迁优势,加快推进夏衍电影文化街区、艮北区块“艮北文化园”、区级体育馆、剧院、文化广场和丁桥片区体育馆等项目设计与建设,进一步推进钱塘江景观休闲带、运河健身休闲带建设,切实加强与项目建设主体、项目属地街镇的联系和沟通,提前介入,主动参与,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三是坚持创建带动。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省级文化先进区创建成果,重点是推进各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严格创建标准,强化进度督查,注重管理创新,提升硬件水平,力争全区所有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达到全省三类地区标准。扎实做好省、市级东海文化明珠的复查及综合文化站评估工作。

二、抓品牌促特色,丰富城区内涵。围绕品牌培育、特色提升,要在“三个加快”上求特色:一是加快培育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在民间文化品牌上求特色。按照王国平书记关于“全力把广场打造成的潘家园”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本地人常到、外地人想到,交易有序、特色鲜明、人气集聚、群众满意”为总目标,完善市场运行总体方案,切实在市场招商、管理运作、活动组织、宣传推介和服务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管理科学、服务高效、交通顺畅、环境整洁、经营文明,切实把市场打造成为面向全市、全省和全国的民间文化跳蚤市场,成为交易最兴旺、游客最喜欢、影响力最大的的潘家园。在市场启动后,要着眼于凝聚市场人气、培育市场品牌、提升市场特色,尤其要抓好市场运行模式转型、举办机制转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民间协会组织的作用,大胆探索和创新促进市场转型的思路、路径和办法,促进民间文化跳蚤市场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挖掘、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上求特色。城区转型发展的过程,也是全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十分重要的时期。坚持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相统一原则,依托东站枢纽、地铁一号线、运河综合整治、丁桥大型居住区等一批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带动,在城东彭埠区块、门外区域城东旅游休闲景区、笕桥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及笕桥中央航校旧址保护中,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申报、展示和保护工作。挖掘、整理和编辑《门外历史文化》、《老街文化》、《农居文化》、《钱塘江段文史汇编》。举办“文化遗产日”、名人名居等纪念日宣传活动,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区非物质遗产展厅的展示、宣传和教育功能,举办民间剪纸艺术展、民间钱币展、区民风民俗展等。三是加快区域多元文化特色建设,在打响“一社一品”上求特色。积极推进“一社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通过开展文化特色社区(村)创建活动、十佳特色文化品牌评选活动、“一社一品”展示活动等,提升特色文化。立足特殊的地理位置,突出“山、水、名人”文化主题,深入挖掘和培育乡土特色文化,继续开展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研究,收集整理历史文化碎片,促进历史文脉的传承。结合夏衍电影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弘扬夏衍精神为主题,开展纪念夏衍诞辰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实施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不断扩大名人名居效应。

三、抓管理促发展,发挥文化功能。坚持资源整合、功能提升,重点抓好“两中心”(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的管理运行,推进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积极探索和创新“政府主办”和“市场化”运作两种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运作模式。主要在“一强化两中心”上下功夫:一要强化文化引领功能。依托区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的“一中心、一广场、一市场”,通过政府引导、特色培育和品牌建设等途径,大力发展特色民间文化,培育和形成以区文化中心为核心,涵盖文化活动、艺术培训、图书阅览、电影娱乐、旅游休闲等内容的文化综合体。依托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等,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积极引进民间资金、人才、项目等,提升中心品牌效应,大力培育和发展健身经济、赛事经济和演艺经济,形成包括健身、休闲、培训、竞赛、演艺等内容的体育文化综合体。通过推进城市中心区公共文化综合体的培育和建设,实现中心城区片与东站新城片、九堡新区片和丁桥新区片的文化互动,着力培育多元文化形态相互融合、中心城区主导型文化形态引领的公共文化发展新格局,从而加速农民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居住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转变,形成与中心区相适应的城市精神和市民意识。二要推进“两中心”管理创新。坚持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运行模式。进一步加强区文化中心内部管理,创新运行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强化后勤保障,充分发挥区文化中心市民阅读、文化培训等功能,积极探索融合化、综合性、共享型的区级文化中心管理新模式。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区体育中心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整合消防、机控等设施资源,特别是要本着提高场馆利用率、减少运行成本的原则,创新区体育场管理模式,制定管理运行方案,切实提升场馆利用率、满意度。三要强化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管理运作。制定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管理办法,实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进一步拓展内容、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切实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四、抓活动促惠民,注重群众参与。坚持把文化惠民作为文化体育工作的全部落脚点和出发点,为群众提供方便、畅通、快捷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大力推动文化普惠共享。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双千场”为目标,普及繁荣基层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广场文化年”活动,确保实现每月每个社区、村都有1场文体活动、放映1场电影。创新组织形式,把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与举办今年元宵节活动相结合,举办元宵节专场。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团队展示月、社区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月活动、服饰风情节、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二是以“五进五送”为载体,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送体质健康测试”进村社、进大项目、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的“五进五送”文化活动,促进文化惠民。三是以“三上三边”为阵地,不断提升群众性体育竞赛水平。围绕“三上三边”(山上、水上、广场上,西湖边、运河边、钱塘江边)的群众性体育健身阵地,精心策划与组织环西湖、运河、钱塘江等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推进群众体育经常化、规范化、系列化。积极举办、承办国际、国内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各类体育竞赛。

文化提升年范文篇9

(1)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资源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一旦旅游资源被赋予某种文化内涵,其知名度及影响力就会随着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播而迅速提高。很多地方借助名人效应提高了其知名度,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地。比如绍兴的鲁迅文化旅游、诸暨的西施文化旅游、宁海的徐霞客文化旅游等等。

(2)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旅游目的地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具有吸引游客的魅力,而且通常时间越久远,其吸引力越强,这充分体现了文化对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作用。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十二五”时期的开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蕴含着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又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挑战。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推进诸暨市旅游业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期。那么,要想进一步加强诸暨市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就要更加强调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在提升旅游品位中的重要性。在此之际,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诸暨市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2科学文化旅游

2.1明确诸暨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

认清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是实践科学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该地发展旅游业的思想基础。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没有明确的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也就失去了科学文化旅游的内涵。根据2001年编制的《诸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2~2020年诸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是: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吸引国内旅游者为主体,充分利用“四名资源”(名胜、名人、名品、名居),立足五泄山水风光,突出西施名人文化,发挥珍珠产品优势,开发斯氏居民古建,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把诸暨市建设成为以风景名胜为依托、历史文化为特色,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社会经济平衡发展,旅游形象特色鲜明的全国重要旅游胜地和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市。至2010年,诸暨市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指导,以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契机,科学制定了诸暨市旅游业2010年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这进一步为打响诸暨旅游品牌,提升诸暨旅游文化品位奠定了基础。

2.2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管理从更高的层次讲也是一种文化,对于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诸暨旅游业从1984年起步,至今走过了26年的风雨历程。在这26年中,诸暨旅游管理体制经受了多头管理阶段、统一管理阶段、政企分设阶段、统一管理阶段等4个阶段,终于形成了目前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即将诸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机构合并,既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又代表政府行使旅游行业管理职能。这一模式,形式上与第2阶段相似,实质上有根本区别,即诸暨旅游业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实施行业管理,一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为诸暨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体制上和组织上的保证,奠定了大旅游、大投入、大产业的基础。

2.3统筹协调,加强旅游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

(1)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把旅游发展规划作为重点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市域范围内各单位牵头编制的不同区域与不同主题的旅游规划,必须符合《诸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根据《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和绍兴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由市风景旅游管理局为主负责全市旅游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凡不同区域、不同主题的旅游规划必须报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审核备案,在评审通过并经相关程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建立旅游规划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旅游规划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各项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工作,并逐步实行旅游规划会审制度。

3请暨市旅游文化开发分析

3.1注重名人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是古越文化发祥地之一。勤劳聪慧的诸暨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女西施在这里出生长大,著名书画家王冕以及杨维桢、陈洪绶、余任天等都以其文化成就享誉海内外。

2006年,“西施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诸暨市委、市政府充分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做好西施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为诸暨市旅游文化品味之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比如诸暨市不仅建立了“西施传说”保护机制,把“西施传说”的传承和保护、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而且还编纂了《西施传说》、成立中国西施文化研究中心、建立西施传说故事传讲人才库以及搭建西施文化的展示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并通过举办西施荷花会、西施文化珍珠节、美食节等各种节会,向世人宣传了西施文化,这对于提升西施文化的品味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6年“艺术全才”余任天纪念馆落成,旨在大力弘扬和传承区域名人文化,打造和提升文化品牌,丰富诸暨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该纪念馆不仅仅是诸暨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永久性的文化设施,将涉及今后余任天的艺术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从而扩大诸暨和“余任天纪念馆”在浙江、在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诸暨旅游文化品位,扩大其知名度与影响力,诸暨市在余任天纪念馆旁建造了“三贤”馆。据了解,三贤馆因山就势,依势而建,建筑外观造型美观、古朴、精致,具有文化品位,和西施故里旅游区的局部风格相协调,这势必成为西施故里旅游区的景观亮点之一。展馆展出大量“三贤”留存于世的艺术作品,让观众充分领略三贤的艺术才华,领略诸暨独特的旅游文化。

3.2山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1)定期开展诸暨五泄山水文化旅游节。如以“山水、人文、活力”为主题的2009第3届诸暨七彩五洩山水文化旅游节,旨在向游客介绍诸暨市的山水旅游胜地,其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立足资源优势,充分考虑长三角旅游需求,坚持打好“文化牌”、“生态牌”和“休闲牌”,以此拓展旅游空间,提升景区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此届山水文化旅游节突出了务实性和参与性的特点,使观光旅游、文化娱乐、度假休闲、生态体验、体育健身等旅游产品真正惠及消费者。

(2)定期举行五泄观瀑节。每一届五泄观瀑节都有效地挖掘和利用了独特的五泄景区自然景观、浓厚的人文底蕴等旅游资源,从而打响了“五泄山水”旅游品牌,扩大了诸暨市旅游和城市的对外知名度。2009年,观瀑节以“弘扬民族文化,感受生态文明,提升诸暨形象,促进旅游强市建设”为主题,并以此为载体,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进一步把诸暨市的旅游品牌推介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全方位提升诸暨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作出积极的贡献。

(3)斗岩、汤江岩景区凭借其“亦景亦营(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善先进的设施、一流的服务,以及景区融体育锻炼、理论培训、户外旅游于一体的经营理念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而且其还被认定为2009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浙中片区“种文化”活动B组比赛项目的主赛场,这有效地扩大了斗岩、汤江岩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从而为宣传诸暨市山水文化品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由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等组成的斯氏民居是诸暨市一处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着重展现了江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发展变化过程。据周迪清编著的《江南巨宅千柱屋》介绍,斯氏民居古建筑群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整个建筑群有完整的清代古民居建筑14处之多,与这些建筑有机结合的石雕、砖雕、木雕装饰工艺更具地方特色,堪称民间艺术瑰宝,是一处研究我国江南地区清代民居建筑史难得的珍贵实物资料,被广泛誉为“江南巨宅”。2001年6月,斯氏民居被列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斯盛居,俗称千柱屋,是斯氏民居建筑群中的核心建筑。

诸暨市政府充分重视斯氏古建筑群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在2001年编制的《诸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坚持将斯宅旅游区和东白湖旅游区结合开发旅游产业,建立东白湖——斯宅休闲度假旅游区,使“东白湖——斯宅”旅游区的文化品位大大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成立统管旅游开发的领导小组,编制总体规划,加大资源的保护力度。并充分利用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结合历史文化、民居生态、民俗风情,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当地乡政府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导当地群众保护民居,吸引游客。组织所在村村民对3处文保单位进行杂物清理,组建巡防队日夜巡逻;筹资55万元,修建消防池,购买消防设备;对斯盛居近70户住户的线路进行整改,线路外套上铁管,确保用电安全。此外,当地乡政府还积极配合市政府以斯盛居和华国公别墅为重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文保点进行维修,使斯氏民居破旧之处基本恢复原有风貌。

3.4重视国内外旅游文化交流

(1)通过举办各种节会让国内外了解西施文化及诸暨旅游。其中,西施文化节是集文化、生态、经贸、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节会,是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旅游商机的节会,其向游人吟唱着西施文化的无穷魅力。节会既彰显了古城文化,又做足了名人文章,已真正成为诸暨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一个传递魅力的盛大舞台,让中外游客真切感受到魅力诸暨旅游特有的文化内涵。

(2)2009年7月,杭州西博会组委会正式确认诸暨成为2009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分会场。“共赏江南美景,共品古越文化,共同推进旅游事业发展”成为诸暨市文化建设和创建旅游强市建设的载体之一。“以荷为媒”与杭州联合举办四届杭州西湖·西施故里荷花会,开辟诸暨市“荷文化”休闲旅游线路。杭州、诸暨两地深度合作,为诸暨市接轨杭州都市经济圈,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文化品位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西博会亚大民间艺术节巡演诸暨期间,印尼、泰国、土耳其、波兰等国的民间艺术家带来浓郁的异国特色的文化艺术的同时,诸暨市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也走出国门得到了发扬光大。其中,诸暨市的《汉服表演》节目闪耀杭州西湖国际狂欢节,受到了各方一致好评,荣获最具特色节目奖。作为西博会系列活动之一,七彩五泄山水节期间邀请的专家、学者、新闻界、艺术界人士对诸暨的五泄山水文化价值进行重新论述,“大美诸暨”为诸暨旅游营销理念的深入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3)诸暨旅游部门力争抓住机遇,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一通道让诸暨走向世界,让参加世博会的中外宾客感受西施故里诸暨独特的古越文化和“美文化”,组合包装西施故里“美之旅”精品线路,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主动邀请取得世博会门票的旅行社来诸暨踩点。针对世博会设计的西施故里“美之旅”精品线路、全面落实宣传资料,统一部署对世博会的宣传营销,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促进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步伐,从而进一步扩大诸暨旅游业在国际中的地位及影响力。

文化提升年范文篇10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路径

自2008年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博物馆,文化生活水平也得到提升。在信息时代下如何提升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使更多人能够接受、感悟到博物馆历史文化的熏陶,是目前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博物馆应采取相应的办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形成合理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绩效

(一)加强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国家对公众文化生活的重视,对于博物馆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博物馆要合理使用资金,将资金应用在实处,在不影响参观藏品的前提下,要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为观众提供休息厅、餐厅、咖啡厅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还能使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感受到博物馆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增加博物馆的亲和力,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收藏、陈列、研究已经不再是博物馆的代名词,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是为了参观学习、休闲娱乐,所以,为满足公众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需求,博物馆要加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公众在走进博物馆之后能够带着愉快的心情感受博物馆中历史文化的积累,进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提升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影响力。(二)对博物馆内硬件设施进行优化。在博物馆内收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物,而且博物馆的人流量比较大,为避免出现堵塞拥挤的情况,博物馆在展厅内很少放置供休息用的椅子,而且大量的历史文物使本就不大的博物馆地点更显拥挤,所以,博物馆应该对于馆内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增加展厅的空间,使观众有足够的空间对展厅内的文物进行欣赏。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场所,要注重学习环境的打造,环境要充满教育、人文与关怀,比如灯光要柔和不刺眼、不昏暗,而且要建设图书阅览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要以管内藏品相关的图书为重,在观众参观博物馆时对文物的来源、意义等问题可以随时查阅,满足观众学习文化的需求。同时,博物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所提供的服务要满足来参观的各类人群,比如安排儿童座椅,提供沙发、矮桌、坐垫等,为老人、儿童、残疾人士提供无障碍的服务。

二、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一)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博物馆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教育部门,参观博物馆是成年人在离开学校之后更新知识与观念、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方式,所以,博物馆中的文物讲解师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在博物馆中,文物讲解师已经不仅仅是对文物进行简单介绍的讲解人员,更是对文物相关文化传播、提升观众素质的重要媒介。所以,提升博物馆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至关重要。博物馆可以安排相应的培训,主要在于提升博物馆从业人员对于博物馆文物的认知方向,作为文物讲解员必须对自己讲解的文物有足够的认识,了解与文物有关的典故、背景、意义,以便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回答观众各种各样的问题。另外,要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道德素养的培训,在博物馆中,文物属于特别贵重的国家资产,要求博物馆从业人员平时在保管过程中要倍加小心。同时,通过培养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灌输,避免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博物馆是无论什么年龄都可以进去参观的公共场所,所以,在博物馆中参观人的年龄差距比较大,这就要求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讲解能力要强,在对文物讲解的过程中,要能让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听懂、听明白,从而达到让观众学习文化的目的。(二)成立专门的志愿者机构。自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加上公众对于历史文化的探索欲望日益增强,导致博物馆中参观的人日益增多,而且年龄差距很大,不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还有几岁的小孩子,单单靠博物馆从业人员很难保证参观秩序,这就要求博物馆成立志愿者机构,招纳对文物感兴趣的社会人士或者在校学生来博物馆做志愿者,通过博物馆从业人员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保证博物馆内观众的有序性。另外,志愿者可以协调各个展厅的人流量,对于人流量比较大的展厅,志愿者可以引导观众先到人少的展厅进行参观。志愿者还要具有一定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采取相应的办法。(三)加强博物馆之间的密切合作。各个博物馆之间要建立合作关系,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多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主题,在文物藏品、科学研究、人才队伍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博物馆不论藏品多丰富、种类多齐全都不能做到穷天下之珍。在这种资源短缺的背景之下,各个博物馆之间要加强交流,不断合作创造共享机制,使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在公共教育、文物研究、文物欣赏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另外,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我国博物馆文化的稳定发展,吸取其他博物馆完善的管理方法,做到优势互补,从整体上提高效率。通过各个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做到博物馆服务行业的延伸拓展,大型博物馆馆藏丰富,但是由于空间有限导致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而一些小型博物馆馆藏过少不足以支撑一个完整的展览,通过大型博物馆与小型博物馆的合作,可以提高大型博物馆中藏品的利用率,还可以带动小型博物馆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各个博物馆之间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共同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通过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举办很多高质量的展览活动。比如在举办宋代瓷器展时,可以联合各个博物馆,将馆中具有宋代特色或者符合主题的瓷器集中在一起,共同展现宋代瓷器业的辉煌,并向公众展现瓷器的传承与嬗变,传播宋代时期的璀璨文明。

三、扩大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一)提供特色的文创产品。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根据自身拥有的文物资源创造出来具有文化创意的商品,主要特点是可以传达文物藏品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工艺技术、审美情趣等。将商品的属性与博物馆的文化属性结合在一起,公众在购买博物馆文创产品时不仅仅当做纪念品,更是对文化的传播。所以,博物馆要抓住公众的参观习惯和消费习惯,在博物馆展厅之间设立博物馆商店,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更能保证博物馆在免费开放之后的经济收益,从而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宣传博物馆藏品、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常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会接受大量的文化知识,而在走出博物馆之后,对于博物馆中的文化信息很难形成有效的记忆。而符合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可以加强观众的印象,通过文创产品,观众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文物,可以有效地传播文物的价值和文化。另外观众会将文创产品以纪念品的方式送给身边的家人朋友,无形中也对博物馆进行了宣传,从而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既有利于公众对文化的吸收,又能确保博物馆的收益,在博物馆与公众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二)加强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可以建设数字博物馆展厅,提升博物馆公众文化服务能力。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将博物馆中的文物和藏品利用计算机处理加工,变成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屏幕浏览的数字文化。而且,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有利于对文物信息的保存,改进博物馆文物收集、保护、管理、展示的方法,比如在文物展示过程中,可以利用3D投影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环模投影系统等,给观众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另外,博物馆可以在网络上建造数字平台,网络平台为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利,网络平台可以将博物馆丰富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公众,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博物馆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和网络手段,可以更加便利地对博物馆进行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到博物馆。利用微博、微信、各种新闻软件在如今信息时代中传播信息快速、全面的优势,在网络上对博物馆进行宣传,可以激发公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而且优秀的宣传方案、方法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将博物馆打造成城市地标性公共地点,既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又可以提升博物馆在当地的重要地位。

四、结语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要从人文角度出发,完善馆内基础设施建设,为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提供良好的氛围,加强对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与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观众服务。同时,博物馆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将馆内文化数字化,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范秀萍.博物馆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探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153-156.

[2]翟宏友.浅议基层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J].博物馆研究,2016(4):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