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1:24:34

文化设计

文化设计范文篇1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化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产品设计;;叙事设计;养生文化

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选择所需产品,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所属功能与感官上的刺激,还对其抱有文化感、体验感等精神层次的期望。如何帮助人们通过产品去体验感受文化,在使用中获得情感的需求与精神的共鸣,使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产生更深度联系,形成对文化的理解、自我的诠释是设计所重视的着眼点。随着生活节奏变快、精神压力的增大,“文明病”、“亚健康”等概念走进人们视野中,人们开始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健康生活意识渐渐觉醒。中华文化中的传统养生文化有着解决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方法,将养生文化与现代产品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传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能提高人民体质健康与生活水平质量,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一、叙事学理论概述

叙事是文学概念中的理论,所谓的叙事学是关于叙事、叙事文本、形象、事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的理论[1],重点在于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叙事概念包含了内容和方式的两个部分,其过程上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意义。叙事学及其理论与越来越多的学科交叉结合,不只局限于语言为媒介的叙事文本等研究对象。在设计领域,叙事理论已经在建筑学、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加以运用。(一)叙事设计。叙事设计与叙事学对应,也具有诉诸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特点。从本质上讲,叙事设计以叙事的方式重新整合了诸如对象,目的、限制等诸多设计因素,包括重建因素之间的联系和位置,形成付诸实践设计的一种系统性产品设计研究方法。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安排、表达一系列活动,以满足观众在物质、精神层面的双重需求,并建立沟通与交流,以唤起观众的内心感受,记忆和联想,进而形成对历史语境、人文精神、自我体验的感知和理解[2]。当叙事发生时,设计作品不仅具有事物本体基本功能外,也成为叙事的道具和场景与事件中心。目前对于叙事设计的研究,主要由叙事理论出发,对典型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叙事理论在产品中的相关方法。文献[3]以地域文化主题为设计的重心,从形态、色彩、材质和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叙事设计。文献[4]从静态叙事和动态叙事两个角度分析总结了如何运用叙事原理提出设计概念。提供动静态叙事流程及方法。文献[5]将产品的叙事因素分为形态与功能因素,从产品的形态、功能、体验三方面进行叙事设计。本文基于以上文献为基础,试将养生文化通过叙事设计方法进行产品设计的研究,挖掘优秀的养生文化内涵,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扬。(二)文化主题下叙事设计方法。文化主题下的叙事设计首先确定与用户使用场景对应的文化主题并将文化进行解构重组。其次解析旧事件及产品的关键问题后,通过文化元素进行新情境的构建。最后将重构后的设计元素按照产品的四要素进行情节设置,由形态叙事与功能叙事进行概念设计。1.叙事设计要素:文化主题下的叙事从主题、情境、情节三个要素进行构建。(1)主题要素:文化主题即是叙事设计中的“事件”,“事件”是意义的载体,即设计的核心。受众会根据产品所包含的“事件”对情境产生共鸣。设计师借助“产品”这一载体来构建“文化主题事件”。因此文化主题作为产品叙事设计的前提,要按照文化的特性进行设置。文化的特征要鲜明并且表述清晰,避免模糊和表达分散给受众带来不知所谓的意象表达。叙事的主题可参照文学写作方法表述情境,意图给予受众情感精神方面的关联。叙事设计确定文化主题后,进行该文化的元素提取解构,再通过重设计元素,以形态与功能叙事途径进行表述。(2)情境要素:文化情境是叙事设计事件中的场景或环境,由文化、产品、事件组成,关系如图1。受众与文化之间的沟通需要由作品所展现的情境来触发,所以产品将文化主题与“事件”间的情境进行论述时,需要设计师通过主观判断与客观分析。设计师主观上要观察、总结、感受文化主题(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意象、特征)、客观上要调研目标用户资料(行为、需求、情感)与产品的设计分析(形态、功能),从而架起文化与受众两者间的桥梁。情境的适当与否,在于设计师对于文化的挖掘程度与模拟产品在受众使用时的情境。(3)情节要素:产品叙事设计要通过产品的形态、功能来阐释文化内涵与意义,完成受众对叙事的体验。即通过设计来处理产品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因此文化主题的前提下,如何推动设计师预设事件的演变,其重要一环便是“情节”的设置。清晰合理地传达设计的内涵,在于产品各要素之间的情节构建。情节的目的,是让事件在受众使用产品过程中具有节奏感和层次。在设计阶段,对情节的设置需利用文化形态、内涵的关联、相似意象转化或者文化特有功能的体现。经过巧妙转化后,可以让产品叙述更加连贯和准确,能够令用户较为准确地接收设计师的预设故事和情境。2.叙事设计途径(1)形态途径:形态是指文化产品本身固有的造型、色彩、材质等属性。在叙事中,作为道具表达所构建的故事,把要传达的文化意象通过产品的形态供使用者感知,为使用者模拟出内心情境。如Aalto湖泊系列杯子,通过将湖泊的曲线作为杯子的造型元素,以传达产品应自然绿色为主的设计概念,如图2。(2)功能途径:功能是指文化产品所有的使用属性。受众在使用过程,通过自身行为促使叙事情节发生,从而将预设的情境表现引发,得到体验感。或通过时间轴下,产品自发在情节中推动作品事件变化,以达到超过设计对象自身表现的内容,获取更为丰富的意象拓展。受众在参与设计和体验过程中成为设计叙事的主角,受众创造行为能赋予作品新的内容,加深用户的体验和情感共鸣。如深泽直CD播放器设计,产品外观借鉴通风扇的造型与通过开关设定的连续动作——拉下线绳开关,CD转动,音乐随即播放。将儿时记忆中拉线情境设定融入其中进行叙事,如图3。3.叙事设计模型:文化主题叙事设计构建,由三部分进行。首先由叙事主题开始,分析用户使用场景即旧事件与旧产品后,获取用户的需求,以此进行下步叙事。其次通过文化概念与以往使用场景的联系后进行改进,重新设计情境构建。设计师将文化概念进行文化特征提取与筛选后解构,重新将情节进行构思,解构文化特征设计元素以及为新产品的设计元素加以联系。最后通过功能、形态叙事两种叙事途径转化为设计概念,最后应用于实践,如图4。文化主题叙事设计构建,由三部分进行。首先由叙事主题开始,分析用户使用场景即旧事件与旧产品后,获取用户的需求,以此进行下步叙事。其次通过文化概念与以往使用场景的联系后进行改进,重新设计情境构建。设计师将文化概念进行文化特征提取与筛选后解构,重新将情节进行构思,解构文化特征设计元素以及为新产品的设计元素加以联系。最后通过功能、形态叙事两种叙事途径转化为设计概念,最后应用于实践。

二、叙事设计下养生文化主题分析

养生文化历史悠久、领域较广,种类较多、意象丰富,与儒、道、禅、医等文化融合,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很高的价值与地位。大体可分为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两种状态,体现在视觉元素与语义元素两个方面。文献[6]通过分析养生文化提取文化因子,进行智能手表设计。文献[7]将养生文化进行归属,从人、产品、养生文化三者关系进行总结,得出养生文化在产品设计上有相当的价值与作用。文献[8]从艾草养生元素出发,转化为创意文化产品。基于以上文献研究,分析传统养生文化内涵提取文化元素,通过叙事设计方法,更有效地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在当今社会中,能解决消费需求并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通过产品实现人们在消费中对民族文化人性美、艺术美的追求,如图5。(一)养生文化主题。中华民族自古便有道法自然、贵生勿杀等养生思想。所谓“养”,指养育、培养、保养、调养、补养等,所谓“生”,指生命、生存、生长、生存活力、人体生命。养生的内涵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调养人体的生命,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7]。其中子午流注法是对中医养生及用药进行指导的一个规律与方法:每天24小时分为12时刻,对应于12地支和人体脏腑。每个时辰引导气血顺着当令经络,按照规律,循环活动。目的在于让人顺时养生,按照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健康生活。我们以养生文化中的子午流注养生理念进行文化元素的提取解构,设计产品的设计元素,如图6。(二)养生文化视觉符号。1.形态符号:文化元素中的形态,能够更加生动的体现养生产品设计的文化属性。玉自古以来便作为瑰宝,深得喜爱。儒家文化中将玉比作君子,重视修养的精神层次。中医文化中,如《神农本草经》等典籍进行休养的生理层次诠释。从养生文化产品形态进行外观设计时,可以采用文学中直观象征、隐喻、含蓄、明喻等手法进行设置,本次设计以直观象征手法从玉的造型提取元素运用产品中来凸显文化内涵,视觉形象将更加鲜明,更具象征性和文化性,能帮助使用者理解产品的使用方式与文化特征。2.纹样符号: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同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养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地支脏腑关系,以手太阴肺经为例,寅时三至五点时,肺经当令,血液经过肺而运往全身,此时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如果此时肺部不适,症状会更加明显。通过理解子午流注养生方法,根据时辰来断定病因,能够帮助自身进行调节来获得健康。3.色彩符号:色彩是视觉要素之一,有很强的表现能力,能最直观地影响受众感情变化与审美愉悦。在子午流注养生文化中脏腑与地支具有五行属性,不同的属性对应着不同的经络,如胆经对应着地支中的子时,子时在五行中为水属性,所以胆具有水属性。通过对典籍与图例进行对比分析,五行中的五种物质所代表的颜色分别为金—白色、木—青色、水—黑色、火—红色、土—黄色。了解五行在脏腑中的作用,观察代表颜色,能够让人选择合适的养生时间与方式来获得健康。(三)语义符号。1.历史背景:分析子午流注养生文化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提取隐形文化特征。子午流注文化是中医养生观中“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理论基础的典型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合乎天地,自然统一。2.寓意内涵: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养生文化的着眼点在于身心健康、延长寿命。修身养性,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蕴含着人本思想的关怀,寓意人要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子午流注时间养生所传达出的价值内涵以及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养生文化要顺应天时,传统舒适、自然健康。综上所述,养生是由健康、长寿的祈愿出发,探索发展人、自然、事物的联系中的平衡,以此构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代表了一种人类各方各面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下的养生主题及情境。探索和挖掘养生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叙事设计下的养生文化智能手环设计

(一)智能手环产品分析。随着健康中国政策、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智能手环便捷、智能的优点作为健康监测设备中的优秀产品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通过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其他设备同步,起到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这与养生文化指导人们进行保养健康行为的目的是一致的。对市场上的智能手环,从造型、色彩、功能、交互四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并得出结论。1.智能手环造型:分析市场上的智能手环形态,大致为圆形、矩形两种造型。2.智能手环色彩:市面上的手环,色彩多样。经过分析,多以黑色为主,附加其他颜色为辅。且颜色较为统一、单一。3.智能手环交互界面:智能手环显示屏因造型所限,可显区间略小,显示内容较少,以物理按键进行操作。因此设计时要对养生文化进行简化重构,整理适当的显示内容。4.智能手环功能:智能手环主要通过如运动监测、睡眠监测、心率监测等功能,判断使用者运动动作来得到相关数据,结合用户个人的体征经过计算,获得监测人健康与否的标准供使用者进行了解自身状态。结论:智能手环与养生文化主题大致契合,但市面上的智能手环对人们养护健康缺少引导,产品缺少文化内涵感与故事体验感。将产品由形态与功能以养生文化进行叙事,能有效地增加使用功能体验与产品文化附加值,以此获得受众喜爱。(二)养生文化主题智能手环设计实践。(1)文化主题:子午流注文化具有以人与天地相应,因时养生的文化内涵。其特征在于将时间和人体进行联系对应。掌握子午流注的文化理念,按照该文化指导的养生规则进行操作,能对人的健康起到很大作用。(2)目标人群:健康活动人群。无年龄范围。使用场景为日常使用。(3)设计目标:采用子午流注养生文化主题,通过叙事设计方法设计一款智能健康手环,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外,给用户带来文化感与养生体验。(4)主题提炼构思,如表1:3.设计方案(1)形态叙事造型:智能手环采用玉的形态,可以让受众感受到养生文化内涵。色彩:查看与转动的方式使用时间手环,手环上时间、经络、时辰会高亮,每个时间段呈现与五行相对应的颜色,供受众了解所在的时辰与属性。在产品造型中强调转动观察的语义,交互方式合理自然。(2)功能叙事:加入子午流注养生文化于智能手环中,第一受众可以通过产品最直观了解所表达的信息。第二受众可以再通过手环推送与手机等工具的养生信息,了解更多的养生方法供用户进行了解使用。(3)设计案例。传统养生文化强调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天时来调节自身的状态,达到养心修身的效果。以传统文化的特质使受众感悟了解运用传统养生文化的过程中,带来新的故事与情感,在保养身体的同时弘扬传播传统文化。

文化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品类创新;家具创新;铜文化;可持续;文化自信

随着消费水平升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场竞争从“客观”消费需要转变为“主观”消费需要,这是从量到质、从低到高、从物质到精神的消费需要转变。市场发展阶段的变迁促进了中国家具设计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竞争从“客观”的物质需要转变为“主观”的精神需要时,仅有好工艺和品质的家具已经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消费者渴求有独特基因和差异化体验的产品。“品类创新”常用于营销策略,带有浓重的商业概念,但其本身寻求突破的思维方式与市场差异化、需求细分化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中国设计离不开中国市场,品类创新离不开创造市场。本文将“品类创新”概念以铜材料为媒介导入家具创新研究,分析铜文化家具的设计研究价值并进行设计实践,验证品类创新思维在家具设计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为家具创新和市场消费带来更多可能性。

一、品类创新概念

(一)品类的基本概念

品类指目标顾客购买某种商品的单一利益点。每一个单一利益点都由物质利益和情感利益共同构成。商品是某品类的承载者,只有在消费者对某品类具有需求的情况下,才会购买归于该品类的商品。品类实际上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商品分类结果[1]。品类概念最初被广泛用于营销管理领域,AC尼尔森调查公司对品类的定义是“确定什么产品组成小组和类别”,这是基于市场或者销售管理角度的定义,而消费者习惯于将相似的产品进行归类,通常只能记住该类产品的代表性品牌[2]。2007年8月,里斯伙伴中国公司了《品类战略:中国企业如何创品牌》的报告,引起了中国企业的品类战略学习热潮,让品类的概念广为传播。

(二)品类创新概念

品类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在消费者角度品类往往是经由时间的积累形成较为固定的主观认知,因此品类创新核心在于寻找消费者的认知空缺,创造新的品类需求,并建立一个稳定而正面的认知过程。虽然品类创新是基于强调差异化和细分市场有意识地创造、开发出具有鲜明特征的新产品类别[3],但若过分追求标新立异而忽略顺应消费者的固有认知,会造成无效的品类创新。

(三)品类创新概念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现在设计创新已然成为陈词滥调,企业和设计师并非缺乏创新意识,而是缺乏品类创新精神,本质更是缺乏探索精神和试错勇气。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的提升也促进了消费趋势的变化,企业和设计师一窝蜂地卷向“中国风”“实木风”,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传统家具工艺滥用到家具设计中,结果流于表面的哗众取宠,最终只能进入同质化的红海竞争之中。面对趋势仅仅是“紧跟潮流”,只会和许多其他追逐者一起卷进同一片浪潮,陷入同质化的怪圈,以获得短期效益而告终。而具有独特见解和观点、独特方法和手段、独特材料与工艺、独特风格和美学的新家具品类将应运而生,创造蓝海市场。家具品类按功能可分为坐卧、收纳、置物、隔断等,按空间可分为客厅、餐厅、书房、卧室等,按风格可分为中式、欧式、传统、当代等,按材料可分为木材、石材、金属、塑料等,其品类之繁多也代表创新方向无比丰富,充满开辟新蓝海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家具设计中形成品类创新思维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品类创新,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引导消费甚至是创造新的消费价值,也有利于促进产业多元发展。

二、铜文化家具的品类创新价值分析

家具品类创新的核心关键在于洞察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空缺与空隙,从传统中进行突破,在已知的范围寻求未知,并且在全球视野下进行当代化创作研究。中国的木质传统家具源远流长,在明代已经达到了巅峰,对现代实木家具设计有世界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到达无法超越的高度,木质家具可供品类创新、设计创新空间十分有限,并且非常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友好型设计创新成为趋势。2021年11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第一项重大协议,100多名世界各国领导人承诺到2030年停止并逆转毁坏森林,减少木材砍伐已是世界级话题。可持续性材料制作的新品类家具将成为未来需要。到目前为止,大量使用的家具主材仍是木材。还有什么材料既与人亲近又具有人文属性,可以带来不止是家具单品创作而是品类创新?铜,是人类发现并加以制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成为连接人类千年历史长河的文明符号,见证了人类历史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夏朝开始,将铜与锡的配比结合产生了硬度更强的青铜,我国进入青铜时代,以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和艺术。汉朝开始,中国广泛运用铜与锌的配比调和而成的黄铜进行更为广泛的艺术创造。中国的青铜时代成就了中国铜文化的世界性文明地位,如何通过当代家具设计继续传承中国铜文化并进行当代化发展呢?从中国文化自信、自觉、自强的角度出发,用黄铜做主材进行当代设计创作,以文明和文化的视角进行研究与表达中国生活之美,创造当代铜文化家具新品类,无疑是具有试验价值和突破意义的。

(一)铜文化家具的界定

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铜文化家具”区别于单纯由材质属性界定的“铜家具”,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由文化驱动设计的。文化驱动设计是中国独有的历史文明和传统价值所决定的,《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以治“器”,求文化中的设计。“器”以载“道”,得设计中的文化。不论是悠久的历史还是咫尺当下,铜早已被赋予了其本身之外的多重属性∶权威、高贵、独特、艺术、文化……它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二)铜文化的历史价值

铜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材料,其本身有着历史的厚重感,从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器—黄河流域的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出土的一件铜刀开始,中国青铜器的历史可以从公元前三千年多年算起,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三)铜文化的工艺价值

铜家具在历史上也有迹可循,商周出现了铜俎和铜禁这两种作为承受祭器的家具,“ㄇ”形和箱形家具作为最早出现的家具式样,后来成为几、案、桌、箱、橱的原型。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属于特权阶层,多用于祭祀或制作表示身份的礼器,装饰内容多为象征权力和地位的符号,因此具有庄重、神圣、威严的特点。在工艺技术方面,商代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多为整体浑铸,至春秋时期逐渐发展出分铸、焊接、失蜡铸造、镶嵌等多种工艺。战国时期及之后随着漆木家具的发展和进步,其他材料在家具制作中的开发和利用,铜材料更多地作为功能性构件或装饰使用,发展至清代其工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精细,铜饰件的运用可以说是明清家具极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铜文化的工艺价值使其具有其他材料与工艺无可替代的永恒性和不朽性,在历史长河中已经得到时间的充分考验。

(四)铜文化的现实价值

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比纯铜延展性弱但强度更高,耐腐蚀性强于青铜,具有和木材相近的细腻、温润,但结构强度和耐候性、抗腐蚀性远大于木材,其稳定性大大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减少因为损坏而造成的浪费,这也和中国人追求永恒的价值观相呼应。此外,铜离子具有很强的抗菌性,细菌在其表面不易存活,非常适合用作常与人体接触的家具材料。铜通过表面处理可以形成非常丰富的肌理与色彩变化,有极大的艺术表达空间。最重要的是,黄铜百分百可回收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砍伐,符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综上所述,铜文化家具品牌创新基础全面,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无限可能性。

三、基于品类创新的铜文化家具设计基础研究

家具学科是个综合性学科:从材料到工艺、从科学到艺术需要完整的系统支撑。家具设计在解决了所有技术难题之后才能进入自由的艺术发挥。品类创新的基础来自于对相关材料、艺术和工艺、技术的基础研究。黄铜的工艺与制作难度非常大,其独特的材料特性和工艺特性都十分难以驾驭,必须将精准的现代技术和精湛的手工技艺完美结合,通过多年材料基础研究才能攻克各种难题:切割、焊接、研磨、着色、固化等因素形成稳定的控制与应用,并能够实现产品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和稳定化,为品类创新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为此,笔者将基于品类创新的铜文化家具设计基础研究集中在以下三点:(一)如何把握铜文化本身具有的艺术属性和材料特性在当代家具设计上实现品类创新的内容需要?这要实现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保障,针对于此的基础研究必须紧盯材料问题,实现艺术性的掌握并科学运用材料,从而保证应用研究的高度需要。(二)如何掌握铜文化本身具有的科技属性和工艺特点在当代家具设计上实现品类创新的形式需要?这要完成先进技术与能工巧匠的高度结合,聚焦于此的基础研究必须紧盯工艺问题,实现创新性地掌握并巧妙运用工艺,从而保障应用研究的深度需要。(三)如何延伸铜文化本身特定的使用要求和表现方式在当代家具设计上实现品类创新的功能需要?这要达到当代设计与当代生活的高度统一,定位于此的基础研究必须紧盯市场痛点,实现需求性的创新品类,从而确保应用研究的广度需要。

四、基于品类创新的铜文化家具设计应用研究

基于黄铜材质本身的特性,笔者在应用过程中设定了2个研究标准:寻求设计的永恒性和制作的不朽性平衡统一。永恒性指的是设计精神要达到的水平高度,不朽性指的是物质制作要达到的水平高度。以此作为品类创新的基准线,从源头便要求创造与制造的应用研究都能够达到世界级水平。为此笔者制定十大原则并遵循:一、跨文化:不受地点与地域等因素限制而可自由使用;二、跨时代:不受流行与时间等因素限制而可长久使用;三、跨风格:不受形式与风格等因素限制而可轻松使用;四、跨环境:不受空间与环境等因素限制而可随意使用;五、环保性:不增加环境负荷并与环境友好而可健康使用;六、安全性:通过操作简单而又稳固可靠的设计制作令消费者可放心使用;七、耐候性:不受温度与湿度等因素限制而可稳定使用;八、耐久性:不受人为与自然等因素限制而可安心使用;九、持续性:通过高附加值设计、高品质制造、高差异化体验而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十、永恒性:令受众能对家具本身及其周边关联事物保持长期关注并通过深度体验将品牌设计理念传递到消费者内心深处而形成品牌忠诚度[4]。铜文化家具可以降低使用者更换频次,减少使用者反复购买,既可使用一生也可传承给后代。基于品类创新的家具创新应用研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因此,笔者将基于品牌创新的铜文化家具设计应用研究集中在以下两点:(一)如何发挥铜文化的历史价值寻求当代家具设计的永恒性,从而支撑品类创新的市场高度?笔者首先从四个维度柔化铜文化家具设计应用的精神边界:跨文化、跨时代、跨风格、跨环境,从而可以不受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历史、环境差异限制,使用现代设计语言、国际表达方式向全球输出基于品类创新的中国铜文化家具价值和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价值,将中国文化自信通过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的形式传递给全球消费者。(二)如何发展铜文化的工艺价值实现现代家具制作的不朽性,从而支持品类创新的市场强度?笔者在六个角度强化铜文化家具设计应用的硬性指标:环保性、安全性、耐候性、耐用性、持续性、永恒性,从而保证品类创新的铜文化家具相比较传统实木家具更具有优越性、独特性、健康性、友好性、实用性,从而产生市场美誉度、用户忠诚度和品牌黏度,形成市场差异化竞争,创造市场新消费,走向蓝海战略。

五、基于品类创新的铜文化家具设计实践

笔者基于品类创新和铜文化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家具创新设计实践,持续探索铜文化家具在新时代的应用与表达,并在铜文化家具品类的概念中以生活功能为单元进行细分展开深入的设计实践:

(一)客厅家具

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综合性空间,需要满足家庭成员不同的使用需求;作为一个对外的展示空间,需要体现用户的审美品位和生活品质,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个文化空间,需要承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传承。客厅家具在以空间划分的家具品类中涉及的种类最为多样,笔者在客厅家具中的设计创作也最为丰富,以下仅列举部分代表性作品。1.云龙椅椅子在家具设计中最具挑战性,它如同建筑、雕塑,可以永存,可以成为载入史册的作品。一把好椅子的诞生并不容易,它与人最为密切。家具设计所面临的各种难题都在其中:材料、工艺、结构、功能、力学、美学、科学等,并且还要求它在360度的视角下都要优美和谐。更难的是通过不同的材料、工艺创造出不同的美学和体验。“云龙椅”在黄铜的材料与工艺应用上独具匠心,将设计、技术、理念、人文融入在动与静、虚与实、疏与密、直与曲、刚与柔的艺术表现中,技艺精湛,巧夺天工,不仅成为了具有艺术收藏价值的中国当代设计作品,更是在金属家具品类和家具设计行业中独领风潮,影响广泛,并成功引发铜文化家具新品类的快速发展。“云龙椅”从2011年诞生并获得中国家具设计奖金奖至今,一直深受业界的推崇和消费者的喜爱,并被国际设计评论界权威夏洛蒂和彼得·菲尔夫妇(Charlotte&PeterFiell)编著的《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创意新浪潮》收录其中,已然成为当代中国原创家具设计中成功的经典代表和品类创新的极致体现。“云龙椅”是深度专注铜家具细分市场的专业化研究结果,从铜材料的基础研究到铜工艺的应用研究,从先进技术设备到能工巧匠的精细化生产,全方位创新产生了极具特色化的文化性产品,打破了传统家具的边界,展示了当代中国原创家具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切认识和超前的审美理想,是具有先锋精神的作品,如图1。2.夫子椅从传统官帽椅创新而来,它既传统也当代,具有文人风骨,潇洒自在,适合喝茶、看书休闲使用。在传统家具的形制之上“脱胎”,在传统材料的工艺之上“换骨”,另辟蹊径,在时间性与空间性、精神性与物质性之间进行创作。大胆运用黄铜,手法写意,体现出不凡的艺术气质和文化风骨,令其成为具有艺术收藏价值的中国当代设计作品,如图2。3.合椅两条互相独立的曲线相互交错形成拥抱的形态以形成与人的亲密关系,隐喻了中国传统百年好合的美好观念,更在其之上寻求灵动的创意表现,在“分”与“合”的依存关系中进行结构性创作,以“合则成体”的思想求“天作之合”的造物,赋予作品独特的文化价值,令其既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性又具有经久耐用的实用性。表达了人与人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都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支持的精神意念。这把椅子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结构与工艺的统一、力学与美学的统一、功能与意念的统一。它没有中式符号,却有着浓厚的中式风格和精神,用另一种更为新颖的方式来表达中国文化,成为更为简约的中式风格,如图3。4.正屏风屏风是中国传统家具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空间使用上非常重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这个屏风的巧妙之处在两点:一是阴阳的应用,二是榫卯的应用。两面上大下小的镂空图案形成阴阳交错互相衬托,一步一变,视觉丰富。结构上它很精妙,看不到任何连接的焊点,完美无瑕,使用中国传统木家具的榫卯结构原理,既可以灵活拆装也可以完美无痕的欣赏,如图4。5.颂案来自于宋代的美学主张和唐代的建筑结构,极简而不失变化,轻灵而不失稳重。两侧板与顶面板并无相连,保持彼此的距离,遥相呼应,欲言又止,它们之间靠着一根横梁连接支撑,以少胜多。台面更为有趣,可以造景造境,非常适合玄关、厅堂使用。Song系列作品,在中国传统建筑、雕塑、音乐、绘画、书法、诗歌之上寻求设计的方外之境。以中国传统文化催生当代设计,用巧妙的结构与精湛的工艺创造“空”“灵”之美,如图5。

(二)茶室家具

在五行中,金生水,水生木,是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铜材料在茶文化中的应用由来已久,《诗经》中有“铜壶煮茗,如仙琼玉浆”的说法,铜壶从春秋时期就成为了皇宫贵族饮酒煮茶的日用之物,铜文化和茶文化在历史上轨迹的重合让铜在茶家具中的应用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且铜相较于木材有更强的防水性能,长期接触水的情况下不会腐烂、变形,具有天然优势。2020年笔者以“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为理念创作了TANG系列铜文化茶家具。1.TANG茶桌一极简而富有建筑感的外形有着沉静内敛的气质,构建出清雅幽静的茶境,适宜静心品茗。为服务于茶事加入了导水功能,将废弃茶水倒进激光切割的镂空铜盖板内,可通过茶盘底部排水孔引入柜体隐藏的水箱。茶桌中间设置可移动的功能模块,以供储物收纳或养绿植,让使用体验更自由和丰富,也为茶空间的情境制造增加了多变性与灵活性,充分满足茶家具所需的功能属性与文化属性,如图6。2.TANG茶桌二整体呈舒展的长条状,造型更为轻盈通透,采用非对称性结构,四块桌面、四条错落有致的桌腿,静中有动,分中有合,虚实交错,巧妙地构成与维系茶桌的稳定性,同时减少对使用者腿部的阻挡让坐姿更为轻松自在。铜作为较活泼金属,可以和各种元素反应,呈现出变幻莫测的色彩和肌理效果。这款茶桌在悬浮的两个桌面板上施以铜锈色处理,如同天然木纹般具有不可复刻的唯一性,其肌理效果也产生更为特殊的触觉与视觉,令艺术气息更加浓厚。比起增加功能性,更侧重结构的探索和艺术表现,是延展了铜文化家具可能性的作品,如图7。

(三)书房家具

书房是既是深思自省之处,也是与文友相互切磋之地。历史上铜器是文人书房的重要陈设,南宋时期,铜器开始作为鉴赏审美的对象进入了文人生活空间,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描写理想书斋环境提到“摩挲钟鼎”[5],便是玩味古铜器之意。这也是铜材料的阶级属性发生了变化的体现,铜从代表权力地位的礼器走下神坛,开始为世人所用。在晚明,铜器已经与琴、酒、石、香一同被列为文人之物,铜炉焚香、铜瓶插花日后成为文人书房的风尚。无论何种空间,何种情景,历史上铜与生活都紧密连接,共同构成铜文化的绵延不绝。陈继儒在《幽远集·十七令》中写“金石鼎彝令人古”[6],这里的“古”是铜所特有的历史沉淀带给人的幽远和隽永感,也是驱使笔者始终在铜文化的永恒观念之上寻求不朽的造物表现,创造跨越时空的精神之美的原因。1.TANG书桌整体造型大气沉稳,大方中正,具有极简主义的特征,简洁之中蕴含着许多可考的细节。横平竖直的边框搭配机器连续折弯加工而成的铜波浪板,一方面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另一方面在视觉上形成疏与密的对比,组合出有序的节奏感,其凹凸产生的光影明暗变化也打破了大片暗色铜带来的单调沉闷。桌面由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铜拼接而成,经常使用的书写阅读区域通过拉丝黄铜镀钛的工艺处理,能够耐磨抗污,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如图8。2.TANG书架采用扁平化拆装结构,便于运输、安装、使用,符合现代设计与制造观念,具有良好的设计效率、制造效率和使用效率。连接各个模块的结构完全隐藏在铜板之中,所见之处没有外露的金属连接件,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巧妙的结构设计和成熟的加工工艺缺一不可。平直的框架和弧形层板是折弯工艺的不同运用,增加了造型的变化,灯带隐藏在层板中,光照在铜背板上突出铜的光泽质感和细腻的纹理,如图8。

结语

品类创新要基于材料的独特性和工艺的完美性,使其达到其他材料和工艺无法达到的优越性和独特性,并在市场中独树一帜,形成蓝海战略。铜文化家具温润细腻,从温文尔雅的“气韵”,上升到气定神闲的“气度”,彰显手工技艺与先进技术的完美融合,充分体现出中国造物美学的精神和意趣,也反映出基于品类创新思维下产生的更多可能性和创造性,丰富和发展了家具品类,为用户带来更耐用、更有价值的文化消费体验。本文分享了笔者多个基于品类创新的铜文化家具设计研究成果,为更多新家具品类的创新研究和开发提供思路和参考,倡导以中国文化为原动力,做面向世界的创新设计,为人类美好生活向往提出中国方案,做出中国贡献。

参考文献

[1]曹琳.奢侈品品类创新的机制与案例研究[J].经济经纬,2013(05):90-94.

[2]张云.品类创新:寻找心智的空缺[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2(01):55-58.

[3]饶志俊,周志民.品类创新:打破同质化的新视角[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12):62-64.

[4]温浩.温浩:广州美术学院家具研究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探索[J].设计,2021,34(18):54-60.

[5](宋)赵希鹄.洞天清录[M].黄宾虹,邓拓编《美术丛书》初集第九辑[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249.

文化设计范文篇4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以时间长轴来衡量城市,其城市设计中的各元素总是处于一种永无止境的动态积累中,任何一种场所的设计,环境的设计,都是一种“制约中的再创作”,要设计城市整体性环境,就要具备整体性思维,就要求设计师能将设计的场所环境纳入城市一定的区段、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整体环境中,并通过运用轴线组织的方式,将它们相联系,并根据此场所与环境在城市整体性环境的重要性,来决定突出处理还是协调其它环境。例如:法国巴黎,在城市设计中,就充分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各城市空间。在巴黎中心区,若干以历史建筑物为主题的城市轴线,及以轴线设计来结合的文化广场与街道,这些城市元素在空间上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巴黎城,卢浮宫协和广场、香榭里大街、凯旋门广场、德方斯中心所构成的轴线,是巴黎的精华。而构成这轴线的每一个广场的环境设计,都与主轴线密切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个空间序列的高潮。综合上述,城市设计中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说明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比局部的好坏重要得多。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城市设计正是通过对城市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城市总体的考虑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性环境的统一。

文化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满族传统家具;设计;用材;造型;装饰

满族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年前肃慎及后来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1]。1583年东北地区女真各部被努尔哈赤征服,建立八旗政权,1616年建都赫图阿拉,1635年皇太极继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洲族,1636年定都沈阳,1644年顺治进京称帝,部分满族人扈从入关,散居全国各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式改为满族[2-6]。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是其发源地。满族是一个善于博采众长、融汇创新的民族[7-8],民众勇猛、聪慧、质朴、勤劳,在漫长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民族特点、地域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传统家具作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极具研究意义。满族传统家具吸收鲜明的明式家具艺术特征,与周边朝鲜族家具、蒙古族家具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如今,满族传统家具可在东北地区贵族墓葬壁画中看到相关图像信息,也可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看到满族传统家具实物,然而,散落于民间的满族传统家具越来越少,只有少量收藏于博物馆。

1用材特征

满族传统家具就地取材,外观浑厚简朴。用材以东北地产木材为主,金属、石材、兽骨、螺钿、绣品等为辅。满族传统家具与明式家具用材明显不同,明式家具因两广、海南、云南等省出产硬木,加之国外进入中原地区优质硬木,因此,明式家具用材以黄花梨为代表的硬木为主。满族因地处东北,当地不出产硬木,因此,多以本地产出柴木为主,例如榆木、楸木、桦木、榉木、梨木、枣木、椴木、松木、水曲柳、栗木、椿木、胡桃木、樱桃木、梧桐木等[9]。由于清代多位皇帝数次北巡瞻仰先祖遗迹,多次对损毁家具进行仿制修复,虽然造型工艺修旧如旧,但用材常用优质硬木。这导致沈阳故宫博物院遗存的满族传统家具可见紫檀木、黄花梨、红木、鸡翅木等硬木所制,而流传于民间及其它地方博物馆收藏的满族传统家具少有硬木。满族传统家具所用木材因家具功能不同也有所区别,其民间留存的椅子、凳子等传统家具多用柞木、榆木等韧性较好树种,柜子箱子等储藏类家具,多用榆木、楸木等,案、桌、几等类家具多用榆木、柏木等[9]。

2结构特征

满族传统家具品类较齐全,同期明式家具拥有类型几乎都具备,如桌、床、椅、几、箱、柜、案、屏风、座屏、灯架、盆架等生活常用家具皆备。这些家具与同期明式家具相比,大多尺寸较矮,与朝鲜族、日本等传统家具尺寸、结构近似。满族传统家具尺度与明式家具差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满族地处白山黑水之间,冬季较长,且温度极低,连续数月温度持续在零下20度左右,甚至低于零下30度,因此,火炕取暖是这一区域各民族传统取暖方式,席地而坐是这一区域的主流起居方式[10,11]。(2)由于东北地区冬季长且酷寒,为较好保持室内温度、节约燃料,该地区建筑相较于山海关以南建筑普遍低矮,建筑矮小也导致室内家具型体不宜过大。(3)与朝鲜族、蒙古族、日本等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因为地理区位与起居方式相似,所以这些民族家具在结构方面,虽各具特色,但存在共性,突出表现在大型储藏类家具多带有支架或腿足。

3涂饰工艺特征

满族传统家具用材多为柴木,工匠常灵活地采用多种工艺技法来弥补其用材局限性,家具表面涂饰是主要方法。满族传统家具多采用透明涂饰,家具也多呈现原木色,工匠在油漆涂饰前,先对家具构件中的疤疖、开缝、虫洞等瑕疵进行填修。为使家具表面呈现统一协调的色泽,一般其所用填充材料与被填木材色彩相同或相近。满族工匠常采用黑、红、黄色等粘土为基材,然后用植物油或水调和后,填补家具构件的缺损,这种工艺在周边其它少数民族传统家具制作中也可见。另外,大漆涂饰与雕饰部分的金漆涂饰在满族传统家具中也可见,鉴于所用基材的色泽差异与涂饰用材区别,加之涂饰材料在漫长岁月中氧化,因此,满族传统家具呈现出丰富多彩色泽,但以黄、棕、黑等颜色为主。

4造型与装饰特点

4.1造型特点

满族传统家具造型粗犷厚重、虚实结合,构件造型在变化中遵循对称与均衡之美,突出表现在案椅类。满族民众性格豪放,与同期明式家具多以对称造型相比,满族传统家具常出现均衡造型(图1),翘头案牙角装饰,左侧装饰主题是一只兽,右腿对称位置装饰主题却是一只鸟。沈阳故宫藏品“皇太极御用座椅”靠背与扶手采用两只天然鹿角制作,也呈现出均衡的造型特点(图2)。满族传统家具“厨”“柜”等大型储藏类家具常采用抽屉与柜门模式进行正立面造型与功能分割,在统筹规划使用功能同时,关注门与抽屉设计的尺度、位置、形状、数量等。满族传统家具受明式家具造型影响显著,尤其体现在腿足造型,例如内翻马蹄、方腿、圆腿、三弯腿等在满族传统家具中皆常见。此外,满族人独特的半渔猎、半农耕生活模式还孕育衍生出多种仿生动物腿足设计的异形腿(图3)。满族传统家具腿足一般与地面都有一段距离,无腿箱柜通常置于支架上,特别是箱柜等大型储藏家具,这种形制有利于火炕均匀散热,可避免家具在高温干燥环境下开裂变形。中原地区唐代家具经典壶门造型在满族传统家具造型中亦较多见(图2-图3)。

4.2装饰特点

满族传统家具装饰图案丰富,且与满族刺绣、萨满文化、满族剪纸等相互渗透[12-13],使满族传统家具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貌。动物、植物、文字、宗教纹饰、山水风景等在满族传统家具中均可见。动物纹样常见有龙、鹤、喜鹊、蝴蝶、雉鸡等。植物纹样常用松、竹、梅、莲、石榴、桃子、葡萄、树木等,这些纹饰大多寄托满族人民福寿绵长、子孙繁茂等生活祈望[9,13]。文字装饰常见有回字纹、顺字纹、福字纹、禄字纹等,这类纹饰一般具有顺利吉祥、多福多财等寓意,在一些宝座后屏风与坐具背板处,可见整段文字装饰。宗教装饰纹样常见鸟纹、日月纹、星辰纹、云纹等,这些纹样经常与山水风景一起出现。此外,由于近代受西洋文化影响,西方油画审美和构图方式在满族传统家具中也见其踪迹。根据满族传统家具装饰工艺与用材,可概括为雕刻装饰、镶嵌装饰、石材装饰、金属装饰等四种装饰类型。雕刻装饰:因满族民众多在炕上席地而坐,其家具雕饰常会出现于炕桌腿部与箱柜等正立面处,这与视点相关,如图1-图3所示,但其遗存的储藏类家具侧立面也可见雕饰精美者。由于满族传统家具常用柴木物理强与明式家具所用黄花梨等硬木相比,其木雕工艺、雕刻精细度、题材丰富度等都有所局限。因此,工匠在雕刻中多用浮雕、线雕等工艺。由于普通柴木在透雕工艺中易崩茬,满族传统家具中透雕面积一般较小,或采用小料雕饰,雕刻完后再组装到家具。这导致满族传统家具虽采用多种雕刻技艺,造型灵动、凹凸有致、呈现出较强半立体状态,却呈现出粗犷厚重的风貌。镶嵌装饰:满族传统家具镶嵌装饰根据材质不同可细化为以下几类:(1)以高丽纸等媒介绘制各种装饰图案,可见于屏风装饰(图4)。(2)以满族刺绣作品装饰于家具界面,可见于座屏装饰(图5)。满绣常以家织布为底,用红、黄、绿、蓝、白等丝线按照预先绘制的图案绣制,绣品常用于服饰、日用品等,具有题材广、风格多、情趣妙、寓意深等特点,精美的满绣装点于家具两者交映生辉,形成满族传统家具独具特色的一种类型。(3)螺钿装饰,以珍珠贝、玳瑁或鲍鱼等水体动物壳,精细打磨抛光后加工成一定形状粘贴于家具表面,为使镶嵌的螺钿片状材牢固贴附于家具表面,工匠会以漆涂饰螺钿镶嵌位置甚至整件家具,漆饰干透后进行精打细磨,使粘贴于家具表面的螺钿纹样呈现,绚丽的螺钿与深沉的木质形成强烈质感对比,为朴实厚重的满洲传统家具增添了灵动(图6)。(4)瓷板画装饰,这类装饰主要出现1932-1945年清末至伪满洲国时段,多见于伪满满族贵族家庭(图7)。(5)玻璃画装饰,主要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普通百姓家庭[14]。石材装饰:满族传统家具常用优质浅色带纹理的石材为原料,将其加工成预期形状,固定于椅子靠背、桌面等显著位置。浅色天然石材带有自然纹理,与色泽厚重的家具木构件对比,装饰效果清新脱俗(图8),具有极佳视觉效果,且所用家具案面部位常有承重、耐磨乃至防水等特殊需求,厚重坚固的石材完美兼容了多重功能需求[16-17]。金属装饰:满族传统家具受明式家具“金属饰件,增生风采”审美影响,注重金属饰件在家具中呈现形式(图5)。满族传统家具中出现金属饰件主要有包角、拉手、铰链、锁片等形式。根据满族传统家具相关实物遗存可查状况,可分为赫图阿拉时期、沈阳故宫时期、顺治入关后京作家具、顺治入关后东北地区满族传统家具[18]。根据其历史发展脉络发现四个时期家具品类型制、装饰用材及特点、造型等方面有显著变化(表1)。

5结语

文化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地域文化;室内设计;研究

室内设计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着地域文化,但是,我国的地域建筑的室内设计工作仿佛遇到了瓶颈期,一方面,建筑行业的室内设计人员想通过建筑装修向世界展现我国的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建筑行业的室内设计人员又要将现代流行文化融进地域文化,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二者不冲突呢。就需要我们对此进行全面的探讨,希望为地域文化下的室内设计研究贡献微薄的力量。

1关于地域文化以及室内设计的内涵简述

1.1地域文化的含义。划分出来的领土都可被称为地域,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地域特指一个民族所居住的领土,那么可想而知,地域文化就是指当地呈现出来的地区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将此地域的特色表现出来。1.2室内设计和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在室内设计中,现代流行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相互依存的设计模式一直都是室内设计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当下的经济文化全球化已然威胁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一个地域的建筑特色是其独有的文化信仰,室内设计师有责任将其发扬传承,除此之外,在保留地域文化的同时,又要够将现代流行文化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就显得很不容易。

2如今室内设计所呈现出的地域文化的特性

2.1建筑物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建筑物外部特点。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往往体现在其饮食、生活习性等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住房的室内设计特点,室内设计能够很完整的体现我国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建筑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文化特色为设计的依据,进而体现我们民族色彩。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装修时,不但要结合此地区地域的文化特色,还要与建筑物的外形设计理念吻合,通过二者的结合来突出此地域的文化特色。2.2地域文化特色应该在室内设计中合理运用。民族文化是独一无二的,祖先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性以及文化都是经过时间的洗礼保存下来的,所以,室内设计师将地域的文化特色加进其住房的设计中,是为了避免地域文化在文化交融的时代随波追流。2.3室内设计不可违背地域文化和特色。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当地民族的文化特色是首要的,但是,建筑物是用来居住的,室内设计师也要充分的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适合得才是最好的,与此同时,室内设计师又不可过度的追求地域文化,而忽略了地域环境的重要性。将此地域的环境优势融进室内设计中,可谓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保护。

3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标准

3.1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标准。一个地域的文化就像是一个民族的标签,其能够经历时代的变换保留下来,就说明它是值得我们去传承的,将地域文化保留下来不单单是对地域文化的尊重,我们要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传承下去,那就像是民族的信仰。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我们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筛选,也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室内设计师在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室内装修时就应该在了解地域文化之后,对其进行优劣选择之后,将优质的地域文化体现在室内设计中是他们的责任。对于外来的现代流行文化,室内设计师也要持此态度,不可以让现代流行文化取缔地域文化,此工作对室内设计师的自身素养的要求就比较高。3.2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应与现代流行文化兼容。东方建筑有着东方独特的建筑美,欧洲建筑亦是如此。显而易见,二者的建筑理念大不相同,地域建筑也不例外,各民族会依据本民族的地域文化进行建筑设计,但是,在保留以及传承地域文化的同时,更应该借鉴现代文化,单纯的将地域文化融进室内设计是不可以的,假若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工作时采用“闭门造车”的工作模式,那么这种弊端往往就会体现在此地域文化的落后上,优质的地域文化值得我们去继承,但是,相对落后的地域文化就需要用优质的现代流行文化代替,这样两种的文化兼容不但可以确保地域文化的传承又可以避免此地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落后。

4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运用中的操作方式

4.1新型的设计元素有利于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超前的科学技术手段为室内设计提供了方便,室内设计师能够将自己的设计理念用科学的手段体现在房屋设计中,通过此种设计理念,地域文化不但可以体现在室内设计中,还能够被很好地传承下来,也不会被时代的新兴文化取缔。4.2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应该体现在室内设计中。民族都有的图腾符号是地域独有的文化代表,这对于室内设计师来讲,似乎是有利的,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符号如若能够体现在室内设计中,不但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还能够在侧面反映出当地民族的特色以及对当地文化的敬仰,与此同时有利于扩大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力。

5结束语

如今室内设计行业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室内设计师在保护传承地域文化的同时需要将现代流行文化体现在室内设计中,这样有利于防止较为落伍的地域文化阻挡民族前进的脚步。基于此,室内设计师也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巧,用优质的设计方法维护地域文化的传承,尽可能发挥出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最大程度的提升室内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斌.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当代室内环境设计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2]赵杰.不同地域文化对室内设计领域的影响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许振中.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文化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文化广场建筑设计规划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

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

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

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

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

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

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

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化设计范文篇8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化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原创手绘;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创新

在现阶段的商业社会条件之下,不同产品的产业链附加值均以设计环节所占利润较高,因此,各企业也纷纷注重产品创新的价值。以山东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为例,就突出了对于设计的重视。从设计的角度分析,原创手绘属于核心,尤其是通过对原创手绘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打造出可塑造品牌的IP、可引领时尚潮流的效应,以及建立起可持续推进的市场产品模型。以下就从这三个层面对主题做出讨论。

一、形象式创新,打造可构建地方品牌的IP

在山东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中,要达到对原创手绘的创新应用,应该紧紧抓住形象式创新,从打造可构建山东地区文化品牌的知识产权。具体而言,在创新应用过程中,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依据“思路决定出路”的新思维,在原有山东地域文化特色基础上,做出一些形象方面的塑造,既能够突出地域化的原有特色,又可以使原来的已经在市场中产生了审美疲劳的形象获得活力。比如,以泰山为例,选取作为山水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路径,先进行泰山形象的塑造,为了为其增加附加值,使其具备旅游文化产品的持续吸引力,就需要从泰山与历史上的帝王的联系,封禅传统的联系,西方汉学家的联系,伟大人物的联系等,撷取可塑造山水旅游文化的要素;再通过要素提炼形成旅游文化产品形象的设计。再如,山东地区因历史、地理、文化等有诸多原始形象IP,因此,要注重多重形象的打造,而不是单一的地域形象。所以,可以将这种可构建地方品牌的IP分散到不同的区域,使原创手绘发挥出既能综合地域文化,又能够显示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以此形成多个品牌IP。如孔子、泰山、崂山、温泉等都可以通过原创手绘,使其具备符合现代千禧一代的新形式,赋予形象以新特征,同时,在原始IP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市场的创新动力,进一步在手绘基础上,塑造动画形象、生产故事性的系列文创产品,将旅游文化产品的输出转变成一种具有原创精神的形象输出,从而在市场上建立人人皆知的品牌IP。

二、包装式创新,引领旅游文化产品潮流

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属于产品的第一大生产环节,因此,在创新应用原创手绘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原始旅游文化产品的保护,实现“在一定基础上的创新应用”。比如,在实践层面,有诸多旅游文化产品很难实现产品本身的创新,如海螺、鱿鱼、蛤蜊、茶叶等产品,虽然属于旅游者的特产首选,但在工业加工附加产品变形与有效保存条件下,很难获得创新突破。所以,需要针对此类旅游文化产品(注意饮食文化在旅游文化中所占比例极高),从包装的形式上寻求创新应用的切入点。比如,以崂山自产的茶叶为例,除了各种形状的创新之外,可以通过原创手绘在包装层面,以崂山的风景、文化人物、历史传说、民间故事、风土人情等选取一些核心要素,手绘出形象,再利用形象附加到包装之上;再如,可以借助原创手绘增加故事性、写意性、审美性内涵,使文化产品本身有内容可寻,有可持续探索的特征。另一方面,作为山东旅游文化产品设计这一关键环节,需要将手绘作为一种手段,明确创新应用的目的在于引领旅游文化产品潮流,从而以时尚的视角对产品包装创新进行剖析。比如,除地域性的文化附加之外,也可以考虑通过原创手绘增加时尚感的方式牵引潮流。如山东旅游文化最重要的在于文化的古老性,因而可以通过将新时期的头花、服饰等形式进行引入,以古老文化融入现代人的衣、食、住、行,就可以更好的激活产品,为其增加时尚性与潮流感。如果能够成功的形成设计层面的“爆款”,或许能够更好的带动其它产品向时尚潮流层面的转型与发展。

三、淘汰式创新,通过主要特征形成模型

商业社会中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创新虽然能够通过创新达到文化重建与利润最大化,但同时由于创新本身的属性,也存在着1/2的失败可能,因而创新本身就是一个淘汰过程。所以,在现阶段以山东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为对象,实现原创手绘的创新应用,就有必要承认这个事实,抓住淘汰式创新的本质,从而形成山东省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环境,从而在整体的创新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创新与淘汰突出地域性的主要特征。因为按照《艺术哲学》的作者泰纳的意见,只有抓住了文化产品的主要特征,使其获得集中,才能达到模型的构建。也就是说,在构建典型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方面,要发挥原创手绘的作用,使其获得创新应用,就需要在大量的原创手绘作品中进行一层一层的筛选,比如,通过举办原创手绘大赛等,在较大范围内吸收设计创新,这种大赛也可以拓展到全国甚至全球的范围。另一方面,原创手绘甄选完成后的初步模型,可以进一步通过现代设计软件的再塑造,使手绘设计趋于完善,最终形成创新产品,占据旅游文化产品市场的一席之地。

四、结语

总之,原创手绘只是山东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它具备设计基础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在创新应用过程中,需要为设计实现的手段搭建发挥作用的场景,包括打造品牌IP的框架、设计环节向各环节的降格运用,以及通过竞赛式的甄选达到淘汰式创新的目标,以主要特征集中化快速实现模型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郭盈,朱宏轩.关于产品设计平面表达形式的探讨[J].包装工程,2017(5).

[2]于连杰.产品设计专业手绘表达改革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3).

文化设计范文篇10

马克吐温普说过:"正确的广告常常可以使微不足道变成举足轻重"。在当代社会里,甚至人们要吃什么、喝舒适以、穿什么等等都受到广告的摆布。广告已经构成了大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广告无处不在。从三个层面看广告的本质。一是传播层面,将广告作为一门传播科学和艺术,着重探讨广告作品的艺术价值、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研究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者、受众通过广告媒体建立特定关系;二是经济层面,将广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着重研究以广告活动为纽带、营销策划为轴心、市场经济为舞台、塑造品牌形象为目标的现代广告运行模式;三是文化层面,将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着重研究以广告作品、广告活动、广告要素中折射出的美学价值与文化理念,聚焦于文化和广告的辩证关系。从行业角度看,广告设计是一种职业,是基于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随着广告行业发展所形成的一个新职业。从艺术角度看,现代广告设计属于视觉造型艺术的范畴,是一种大众文化艺术,是视觉传达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广告目的而作出的一种行为和方式,通过广告媒介和辅助手段,主要是用视觉语言的形式诉求来实现广告的目标。广告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和发明,是一种商业创意,它带有辅导的性质。基于广告设计自身的规律,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某种功能性,商业性、文化性、科技性与艺术性一体化,突出现代人之追求。

二、文化元素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1、文化元素是广告设计的重要特征作为文化学研究对象的"文化",实际上包括了知识、信仰、风俗、语言、科技、物质文明等十分广泛的领域,所有的这一切,都与广告的产生、发展、广告的制作,传播及其功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在这种宽泛的文化定义下,广告设计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表现文化现象现实活动。现代广告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广告设计师和消费者都是具有一定社会审美意识的群体,由于传播范围的不同,广告的受众群体在各个方面也会有差异性。需要广告设计者注意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区域范围内消费者的宗教、文化、生活习俗和对色彩,图案数字,动物和植物的喜好等,疏忽一个都会对广告效果产生相当的影响。广告还体现了企业厂商及广告设计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价值取向。在宣传产品或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输出着某种文化意识,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引导着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在推进社会物质发展的同时,也提高和唤醒了人们精神文化的不断提高和审美判断意识。创新是广告的生命动力,推动着广告设计的社会市场进程,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因此,文化的推广是广告设计的重要特征。

2、文化元素对广告设计的影响广告是生活的一部分,汲取一切周遭事物为题材发挥创意,无处不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本身就是一种传递品牌或社会事业的信息形式。因此,流行文化只能通过广告才能施展开来。通过依靠消费者对某个产品品牌的名牌效应,激发其购买欲望,调动社会服务为社会事业行动起来。地域文化也是广告设计的创意制作的一种文化艺术。同是一个产品,在不同的媒体,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创意,创意是永远发掘不尽的,包括反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许多广告以此为创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异。在广告制作的初期,设计师就要考虑其本身是否能够符合某些区域的特定的文化,从而来判定该广告是否成功。现代广告设计是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化,全球市场的广阔行,它便体现出民族文化的规定性。它是根据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同民族文化,其广告文化表现出差异性。因为民族文化构入广告活动的各个方面,形成特定的广告理解、广告意识、广告传播、广告接受等。广告语言中成语的运用、俗语的运用、双关语的运用、对偶句式的运用、古诗词的运用等,就明显地具有民族文化的特点。广告向人们展示着一种超前的文化形象。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而是采用文化艺术手段,通过这种视觉媒介向消费者传递最新最直接最易认知的视觉信息。使消费者更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形成信任链,产生固定的企业消费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迎合消费者心理"雀巢"咖啡的广告宣传无疑在传达信息方面还是在迎合消费者心理上都是较为成功的,喝茶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的传统,但"雀巢"咖啡却闯进中国消费群体的购买市场中,一举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言简意赅好记好理解大众能够迅速牢记的广告语"味道好极了"以及它的广告形象画面:喝"雀巢"咖啡,你就能够得到一种高品位、高档次的生活。这与越来越追求高品位追求精神生活的中国各阶层消费群体来说都是一种视觉上的勾引和冲击,让消费者很想尝试一下这种口味,从此大部分中国的大部分消费群体已经离不开咖啡的存在,这就是广告的带来的超前文化。这种超前文化从视觉的角度,利用"图底关系",把要宣传的东西凸显出来,同时借助于摄影、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给人造成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种身临其境之感往往会被消费者误认为身同其境。

3、实例分析水井坊酒包装以浓郁传统的东方文化内涵和简约洗练的现代设计手段,是酒业拥有包装专利最多的产品包装之一。一个成功的广告不仅传递着产品信息和服务咨询,还不断提高并唤醒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兴趣和判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享受和文化视野,酒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深厚的中国民族文化在其中,采用内烧花工艺白酒酒瓶,将单纯的白酒产品进行了艺术化升华。并且其内置六面井台在突出水井坊本身文物价值外,也寓含着锦官城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水井坊。此举获得了国际大奖"莫比乌斯"包装广告奖。更将水井坊的广告宣传效果达到了一个顶峰。水井坊广告包含了中国五行相生的文化元素,金,酒瓶使用金属瓶盖以及铜制铜钉;木,酒瓶下垫以木质基座,可作烟缸使用;水,火,酒乃"水之形,火之性";土,中国的白酒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不同于现代社会发明的各种现代技术的蒸馏酒,不同之处就在于窖泥中微生物的神奇作用,窖泥是特殊土壤培养后的产物,白酒缺此不可。包装设计体现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有机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设计。把具有水井坊的锦官城六处著名景点:武侯祠、杜甫草堂、九眼桥、合江亭、水井烧坊、望江楼彩绘图烧制在井台六面,纯属手工艺术制作,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寓含着锦官城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水井坊。

三、现代广告设计文化发展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内涵和形态也会不断变化,广告设计中的文化表现也必然会不断改变。广告设计除应注重创意创新外,更应立足于社会的认知感和消费需求,使人们对广告有感受、有互动。因此,社会文化与消费需求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融合将成为一种设计趋势,同时对于文化艺术又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而新媒介、新知识的出现也为我们社会文化的再设计提供了多样性,更加扩展和深化了整合的趋势。广告设计师需要不断追求具有生命及永存的风格,追求具有国际化语言和我国民族内涵的设计,具体结合产品自身的文化优势,这样才能使广告设计与文化完美结合,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广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