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1:13:11

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范文篇1

商务交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商务谈判,如交易中商品的价格、发货时间、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等都会涉及谈判,谈判不仅需要商务英语的使用规范得体,而且要求语言的使用符合对方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及饮食文化等,不能触到对方的禁忌,这样才能顺利进行交际,最终促进交易的完成。此外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企业间加深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发更多的客户。但是受高职学制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都过于重视学生商务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学,缺乏文化的教学,使文化和语言知识脱节。这在表面上看确实是集中全部力量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但是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培养出的人才只掌握了语言这个交流的载体,却缺乏引导交流顺利进行的内容,会说英语,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交流的不恰当严重时会影响商务关系的建立。因此不了解对方的国家情况、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文化风俗、商务文化,就无法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虽然通过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确实培养出了许多有非常高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日常的交往活动中,也可以轻松自如地和外国人交流,但是在商务活动中,因为对对方的国家文化了解甚少,导致贸易无法正常进行,或者给公司带来贸易损失的现象也很多。

2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从培养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人才出发。高职教学有别于本科的教学,高职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高职办学的特色。一切学科都需要跟岗位需求相结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开设了商务实训课程,努力使学生拥有实际操作技能,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也是从这一目的出发,包括语言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同时进行商务环境模拟。这是商务英语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只有语言能力过关,商务知识专业的学生才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但是这两点虽然具备了从事商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但却不能保证能够顺利开展商务活动,这是因为各种交际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以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不触碰对方的禁忌是根本保证,这就需要了解贸易国的文化和习俗。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对文化的重视性不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没有这方面学习的需求,高职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对英语的学习还是停留在过四、六级的需求上。虽然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也会给学生渗透一些文化知识,但却会有学生因此而反映教师教学不专注课本,课外知识导入过多。二是整个学生培养方案中没有英美文化这样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大纲教学就不会进行过多的文化知识的导入,了解文化差异是顺利进行交际的必要条件,只有交流顺利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贸易谈判、商务往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定要从教师和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根本来明确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商务文化的培养。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这类课程设置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商务宴请是贸易往来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活动,有利于促进商务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适得其反。简单的一次宴请会涉及许多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座位安排礼仪、餐具的使用礼仪、上菜的顺序、搭配酒类的习惯、餐桌上取食的礼仪、餐桌上交谈的礼仪、用餐后或用餐中离席的礼仪,以及劝酒布菜的中西方区别,等等。此外如果宴请的对象是西方人,那么就要注意宴会时间的选择,一定要在工作时间中进行,因为西方传统注重家庭和个人私有时间,占用他的休息时间,即使是商务宴请这样的活动也会给对方造成不快,同时也要注意按时参加宴会不要迟到。而在中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商务活动从业人员加班和应酬是工作常态,人们喜欢在酒桌上解决问题,开发客户,维护与客户的关系。因此了解这些差异,尽量避免给对方带来不快,是商务活动能够顺利展开的必要条件。

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了解了文化对于国际贸易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和原因之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渗透和导入,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学习的兴趣。那怎么来实现这个目的呢?下面针对目前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来给出一些解决方法。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思想和教学目的。要从根本出发,虽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教学倾向性会对学生的学习重心产生影响,因此想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重视文化的渗透和导入。其教学活动是根据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进行实用型商务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这一点,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商务文化的重要性,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才会渗透商务文化,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目前有的教师本身就不重视文化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因此要督促教师从自身做起,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将文化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文化的作用有所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周刊选读、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对其他国家的礼仪、文化、习俗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有声资料,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到文化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交际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分角色扮演,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教师还需要掌握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多地给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实现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既具有语言能力又具有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最后,要重视日常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导入。因为英语、商务和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相互联系,因此培养企业需求的实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就不能忽略对学生能力和文化的培养。所以我们需要培养既有扎实的语言能力,又有专业的商务词汇和表达,以及跨文化的知识多能型人才。我们对前两项都非常重视,也一直是教学的重点,而文化意识的培养就经常被忽略,而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交际和可持续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无法要求老师在短短的三年学制中能教授学生所有的文化差异,这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异在交际中会引起的误会和失误,引导他们意识到文化对于交际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和方向,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据研究大概有70%左右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方式来传递的。因为非语言交际传递的信息不直接,只有相同文化基础的人才能意识到,因此它所传递的信息甚至比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更有影响力,一个简单的手势或动作,如果触碰了对方的文化禁忌,就会引起误会,进而会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更不要说进行商务谈判与合作了。所以要重视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也就是不同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在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在日常教学中,高职学制只有三年,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跨文化信息的导入,但是可以让学生课后多花点时间去查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每节课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掌握了文化知识,如此在达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结语

文化导入范文篇2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因而学习语言时不可忽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不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确的交际;而没有文化内容,就无法进行真正的有意义的交际。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具有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的特点。这就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又要掌握能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我国的外语教学也在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培养出适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充分认识并重视文化差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不了解目的语相关的语用规律、民族习俗、心理观念、文化背景和词语内涵,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迁移,如果不能洞察其间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文化负迁移导致语用负迁移就会造成语用失误等现象,造成语言上的错误或跨文化交际的隔阂,对外语习惯产生干扰作用。

一、文化差异主要来自下面几个方面:

(一)有关社会准则方面

社会准则指人们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及风俗习惯。

如:称呼、问候、询问、道谢、告别、打电话等。如中国人常常这样打招呼“Hi,Whereareyougoing?”,“Haveyouhadyourlunch?”这是中国人常用的客套话,没有任何用意。而在西方人看来是触及到隐私的行为或是“要邀请他吃饭”。再如,人们告别时,英语常用:Bye-bye或Solong。而汉语则除了“再见”外,还有譬如“慢走!”“走好!”或“当心点!”“注意安全!”之类的话。若直译成英语就变成了“P1easewalkslowly!”“Becareful!”“Takecareofyourself!”。外国人听了一定会感到困惑:“难道只有慢走才礼貌吗?”这些不符合语用规则的交际语可能被误认为很没修养的表现或者不友好的表现。

(二)有关词语的文化内涵方面

要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因为同样一个词尽管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生发不同的联想意义。

它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心理特征、地理环境等。例如:“龙”在中文中是神圣的象征,是中国人的图腾。许多关于龙的词语如龙的传人、中国龙、龙腾虎跃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对龙的崇敬与喜爱。然而在西方,圣经中的龙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经过文化转换后译为“FourtigersofAsia”而不是“FourdragonsofAsia”。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蕴含在语言体系中的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语义是非常

重要的。这种语义与语言教学不可分割,对言语交际至关重要。如果不能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在使用中就会产生语用失误。

(三)有关历史文化背景方面

各个国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中,背景知识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交际。如,在英语中,常说“He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这常使中国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他不吃鱼经常玩游戏就可靠”呢?实际上,“toeatnofish”出自一个典故。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酥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因此,此短语是表示“忠诚”的意思,而不是“不吃鱼”;而toplaythegame和toplayfair同义,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忠诚正直,很可靠。”可见,对文化不了解,很容易造成交际障碍。

(四)有关价值体系方面

中西两种文化对事物的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西方人强调个人即目的,强调个人的尊严、自主权、隐私权、自我设计、创造等。因此在课堂授课中,要对诸如金钱、个性、效率、守时、爱幼、尊老等概括了人类文化典型意义的内容进行价值观对比研究,避免负迁移造成的语用失误。如中国人经常在出门前提醒对方别忘记了带钥匙,这是对人的一种体贴;而对于主张“独立”的美国人看来这似乎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他甚至会想“AmIthatfoolish?”丝毫感觉不到中国人的关切和问候,反而会觉得反感。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时发生的语用失误是语用规则造成的“文化负迁移”,即本国文化中的语言知识与外国文化中的某些语言现象相冲突时,人们往往倾向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来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比,并按母语文化的主体认识及思维方式或价值标准加以取舍,以符合本国文化的模式。或者说在交际时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遵循的交际规范而造成语用失误,形成跨文化交际的隔阂。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文化导入,强调交际习惯方面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从而使学生了解交际双方的价值标准,避免交际过程中的言语障碍或失误的现象。文化导入方法应从效果出发。“导入”不是“灌输”、“填入”。“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会导致消化不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搞清他们的文化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化教学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阶段,加深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使语言学习充满了挑战和新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避免在语言交际行为中出现“文化休克”现象。

二、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遵循下面的原则:

1.相关性。课上所讲的文化要点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从而更好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脱离课文讲文化,其结果只能是鱼和熊掌均不可得。

2.适度性。文化导入要把握尺度,分清主次,有针对性。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文化体现在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因而,文化导入的程度应服从于语言技能培养的目的,不可喧宾夺主、大讲文化,把文化导入变成了专门的文化课。否则将悖离教学的目的。

3.实用性。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也极其复杂,因此,文化导入应针对教材内容,着重讲解课文中所出现的对于跨文化交际使用价值大的文化差异。譬如与日常生活交际密切相关的英汉文化差异。了解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语言的使用是为了交

际。如果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与日常所需密切相关、与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那么,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4.综合性。文化导入要避免主观随意,以偏概全,应尽可能作到准确、全面、客观。将所学教材内容、日常交际方式与文化要素、文化共性、文化差异作“融会贯通”、综合性的导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对目标语文化的各个方面从整体上有一个理性的、准确的把握。文化的导入与语言教学结合要自然,不要机械呆板。教师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备课时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设计课堂教学,揣摩具体教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外语的交际氛围。

(1)比较法。“有比较才会有鉴别”。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种中西方文化的信息,要求他们进行比较,发现母语与目的语之间语言结构与文化内涵之间的不同,尤其是目的语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如称呼、问候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等。在交际法教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扮演角色”的活动,模拟各种交际情景,使学生亲身体验文化间的差异,从而对彼此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并能更好地处理不同场合的语言行为,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进行有效的交际。

(2)专题介绍法。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但未出现的,而在英语国家中是很重要的文化知识,可由教师利用开场白的时间做专题介绍。譬如,在讲《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HolidaysandSpecialDays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圣诞节做个全面生动的介绍,包括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圣诞大餐、圣诞礼物等,并结合各种文字或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节日气氛,体会异域文化风情,使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讨论法。中西方不同民族在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会准则、道德标准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借助各种资料让学生有所了解,然后利用讨论的方式探讨对它的看法,促使学生进一步思索、讨论、归纳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和自身文化的特征,从而更清楚地对其文化有全面的理解和感受。

(4)视听法。在课堂上,可以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观看情景录像或电影,使学生在歌声中体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心声和文化风格;通过观看Video了解他们不同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等,增强学生对受不同文化影响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意识和敏感性。使学生不仅了解不同的场合讲目的语的人的言语行为,即说些什么、怎么说,还能了解到如何利用衣着、表情手势、体态、姿势和眼神等非语言行为来交流信息、传达思想、表达情感或体现各自的地位等。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上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使文化的导入融入到语言的教学中,促使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和本国文化有更深层的了解。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要想真正地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掌握足够的社会文化知识,以便在交际中能轻松自如,语言得体,避免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刘润清1论大学英语教学[M]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

〔2〕陈仲利,杨同福1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M]1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

〔3〕徐强1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1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1

文化导入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就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以及语言的使用方式均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文化的发展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丰富和发达。语言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语言是通过社会习得的,语言知识只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结构。可见,文化与语言紧密相关,互为补充。语言是传递文化的媒体.学习外语就必须学习文化。因此.外语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但是.我们的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理论和认识上的局限,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入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近来.随着对语言与文化关系认识的深入.人们对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2、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将学习跨文化的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语言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语言交际模式和各种习语是社会文化观念和交际习惯的体现.任何偏离习惯的行为都将改变原有的结构所表达的特殊信息.产生新的意义。所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文化传统的讲解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应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语言教学。因此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培养目的语文化意识应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之一,学生缺乏目标语言中的文化知识必然导致母语的文化负迁移的发生。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对比.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

3、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培养要遵循实用性”、阶段性”和“适合性”原则,又要兼顾时效性”和“趣味性”。

实用性是指文化输入的内容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教材内容相关,与日常交流中可能涉及的主要方面相关尽可能与语言知识教学同行.力争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输入的文化内容指导下使用正确得体的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阶段性”则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输入文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等诸多要素对文化内容进行恰当取舍尽可能适应不同英语层次学生的需要。适合性”主要指教师应选择适合适量的文化内容.适度地输入并讲解。适合就是尽可能聚焦于那些与语言知识学习紧密联系的、或与我国本土文化冲突较大的、或蕴涵在语言中对交际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信息.而省略那些不直接影响信息准确接受和理解的或超过了学习者现有理解力的、或脱离了学生已有信息网络而难以记忆的话言和非语言文化信息.适量则要求既要保证足够的文化输入而非初涉皮毛又不可将其作为教学重心输入过量。时效性”要求教师尽可能选取最新、最热门的文化材料,保证学生学习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效”。

“趣味性则主要包括文化内容本身的新颖性、趣味性以及输入过程的趣味性。针对我国目前在非母语环境中进行外语教学的现状教学中应该尽量利用真实有趣的文化信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出较为真实活泼的语言文化氛围,使学生兴趣高昂地于教学点滴之中感受英语文化特色甄别不同文化问的差异.促进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跨文化变际的能力。

4、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4.1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教师在备课时和上课时若具有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那高职英语课就不仅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就会变成具有很高欣赏品位的艺术赏析课。同时教师还可提高学生在教育观、文学修养、价值观、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2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教师利用教材之外,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具体而言.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方法:

(1)对比法: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像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如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定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和新近发生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由言论。比如对比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间观念、购物习惯等。进一步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

(2)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好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并列出famllytree.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Extendedfamliy(大家庭)、Nuclearfamily(核心家庭)、single~parentfamily(单亲家庭),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3)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我国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的环境、过程、方法还是教学检测手段、教学所需的时间空间和学生交际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目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例如.可以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创办英语角,英语沙龙,定期开展一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或定期组织一些专题讲座,邀请学校归国留学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进而学会去欣赏。

5、高职英语课中文化导入的建议

5.1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应教材应紧密结合

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如果在精读课堂上系统地讲解所有的文化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其实所有的精读教材里的文章绝大多数是选自英美报刊书籍,而每一个单元都侧重讨论一个关于语言、文化习俗等话题。因此.在讲解一篇文章之前应充分利用教材组织进行文化背景的导入,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文章的兴趣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5.2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度,不可喧宾夺主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与阅读能力为主的精读课变威文化知识课,不能为教文化而教文化。必须明确的是精读课中的文化导入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语言知识而服务的.它并不是专门的英美文化课。因此文化导入应注意适度的原则,切莫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5.3导入文化内容时应与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对比并求同存异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存在很多的差异.蒙学生学习英语时受母语文化的干扰。恰当地进行对比.不仅会有助于消除文化干扰.还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除此之外.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的优缺点因此.在跨文化教学中不应盲目的崇拜或妄自菲薄。而应重视文化间的差异.客观的比较求同存异。

5.4注重课外文化熏陶

学习和掌握西方文化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知识的积累。如,中国与西方的节日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有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而大多数汉族学生却对这些节日的意义和特点了解得不多。教师可在这些节日来临时让学生们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享。如有条件.也可安排几个小组制作相应的幻灯片并作介绍。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看一些英美原版的影视材料或听一些有关介绍英美文化的专题讲座。这样既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也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文化导入范文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原则;策略;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依据、原则、策略及方法

(一)文化导入的依据

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靠语言传承和传播。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导入和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相互尊重是基础。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比较客观的、无偏见的态度来审视异族文化,以平和的心态去吸收异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2求同存异是关键。“存异”相对“求同”来说不太好把握,对待与我们本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需仔细认知,提高鉴别能力。比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性。又如,“龙”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邪恶的象征。这两种价值观念就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

3去粗取精是途径。在中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必然有部分文化内容具有时代局限性,教师就要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摒弃落后的、不健康的文化信息,重视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信息的引导。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

1从词汇的角度入手,挖掘词语的意义及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词义,避免望“词”生义。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以单词“white”为例。英语学习者对“whitelie”就容易产生误解。难道谎言是白色的?显然说不通,正确意思是“善意的谎言”。同样道理,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费解。此外,汉语中的“白痴“(idiot);“白费事”(allinvain,awasteoftimeandenergy),其对应的英语词汇都与“white”无关。

2从习语的角度进行文化教学,能帮助学生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征,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比如,我们用成语“味同嚼蜡”表达“对事物了无兴趣或文章(讲话)枯燥”的意思,而在英语中用“asdryassawdust”(像锯末儿干巴巴的)。教师平时就要指导学生多收集素材,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从风俗习惯角度进行文化教学,可帮助学生增加对中西方人行为习惯差异的理解,从而减少交际障碍。比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呀”,西方人则说“Godblessyou”。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事实上在某些场合并不适用。如在餐桌上请客人吃饭喝酒一般都用“Helpyourself”;让别人先上车或先进门时应说“Afteryou”。西方人也很少用“please”表示礼貌的请求,一般只在“Couldyouplease…?”句型中使用。

(四)文化导入的方法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在教学实践中适时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并有意识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并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邀请外籍教师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和互动,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真正体验到中西文化差异。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作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报刊、影像、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以及语言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同时还可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写影评或者从电影中找出NativeSpeaker对话中的用词习惯和表达特点。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更多的英语文化信息,与NativeSpeaker面对面交谈,突破跨文化交际障碍。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方文化的资料,如报刊、图片或影视等,鼓励他们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制作英文名片;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陶冶情操。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读或者泛读英语教师应该多找一些原版文章。近些年,英语教育界不断提倡运用真文教学。原汁原味的AuthenticText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选择真文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英文原版小说、国外的英文报刊等以及网络上的电子原版文章。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面分析一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导入内容不够丰富

由于受教材中文化内容含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课堂输入的文化内容十分有限。有些教师仅在导入环节依照教参进行一点文化背景介绍,之后又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和语法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语言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因素。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导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输入成败的关键是确定内容及其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仔细挖掘教材,发现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主要从两方面着手:①词汇的文化内涵。②结合语篇有关内容引出相应的文化信息。教师要善于灵活取舍或不断补充、更新教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文化气息浓厚、反映社会发展和我国文明进步的语言材料,突出语言的时代感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手段单一

多数教师在文化教学中采取“旁白”的方式,学生缺乏自我体验,尤其缺乏对诸如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社会关系等深层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恰是导致语用失误,致使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文化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适当关注学生在文化输入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参与程度。可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其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训练,同时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在围绕主题展开的交际活动中,并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同时还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语言教学相脱节

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难,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却不简单。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均有所涉及,却未将二者有机结合,甚至可能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是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承,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要么是脱离异国语言的文化知识堆砌,偏离了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文化和语言在学生的思维中多为孤立的现象,学生很难体会到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了。公务员之家:

现代课堂英语教学倡导互动模式(Interactiveteaching),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要给学生全方位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的机会。教师应注意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比较、讨论、辩论等开放式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渗透,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中英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摘要:本文在阐述语言和文化之间关联的基础上,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策略及方法,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文化导入需要教学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需要硬件设施与教师文化素养的共同提高。本文所述原则、策略及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符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天虹.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3.

2.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2002(6)

3.李颖.对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13.

文化导入范文篇5

一、企业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位置

国内外专家对企业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与范围,有着不同的研究成果与表述,而较有共识的是:企业文化应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这就清晰地确认企业文化并不是作为精神、意识的虚无形态而独立存在,而是可以渗透在企业的运行过程、经营过程、管理过程以至产生物质成果过程当中。其中制度文化与企业的主体经营理念关系非常密切,在企业文化中占据非常大的分量,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这个重点。只有实现文化与管理的紧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走出只做表面文章、空提概念口号、满足表层“效果”的误区,而扎根于企业管理的沃土之中,突显其生命力。

经营一个企业,一是靠人才,一是靠管理,管理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套的完善的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果说,企业的体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提炼先进的管理理念,培育良好的管理行为,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必须“结缘”,才能使企业在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中实现持续发展。

二、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关系

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法治手段”,企业管理的运行是以企业的一系列制度、规则、章程的有效执行来维持的,具有显性、刚性的形态特点,员工一旦进入企业,就必须认真执行维护企业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没有可执行,可不执行的选择。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倡导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的确立是以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的培养和有效践行来实现的,具有隐性、柔性的形态特点,员工在企业中有认同或不认同,或逐步认同、或认同另一种理念的选择。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善于提炼、倡导、培育有本企业特色、对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有激励、导向、促进作用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与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并让员工感受到这种融合,对形成严谨而和谐的管理氛围、严密而高效的管理效果,推动企业发展、使员工受惠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在严格中感觉宽松,在压力中感觉自如,再鞭策中感觉激励,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产生润滑剂、粘合剂、催化剂的作用,使员工既有制度化的规范,又有价值观的导向,显性与隐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实现“刚柔并举”。这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一种目标,企业文化建设也因此发挥了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载体的作用。

公司在两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紧紧抓住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为企业管理提炼出管理理念,让员工所认知、认同、接受,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从“要我执行”变为“我要执行”,从“刻板执行”变为“创新执行”,实现了公司管理的高效、优质运行,公司管理水平也由此提高。

三、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的运行方式

企业管理由整体管理和分项管理组成,分项管理是整体管理的基础,整体管理是分项管理的统领。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分为整体导入和分项导入。

关于整体导入。*年初,在公司的年度行政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提出了“诚信、和谐、关注业主、关心员工”的经营管理理念,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员工达成理念的共识和价值观的认同,最终融合为全体员工的默契、习惯和氛围,从而使企业内部环境更加和谐,管理更加顺畅,内耗大大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企业文化理念的培养和形成,为公司同时进行的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念支撑。公司把主体理念导入公司整体管理模式的调整和优化(即业务流程再造)当中,企业文化成了业务流程再造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流程再造以前瞻性的眼光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超前设计,这本身就是提出了一种文化,新理念的要求;也就是说,没有新文化、新理念的支持,流程再造就会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而公司的每一流程又反映了企业文化的特征,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理顺了公司的管理流程,就是完善了公司的制度文化。

关于分项导入。更好地诠释“诚信、和谐、关注业主、关心员工”:对市场,诚实守信是我们的第一承诺;对企业,和谐协调是我们追求的环境氛围;在市场,顾客是我们第一关注的焦点;在企业,员工是我们第一关心的对象。把这个主体理念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在这一经营管理理念的引导下,按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管理、品牌管理以及对业主的回访服务等分解出具体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为公司各项业务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导向作用。

工作理念作为管理思想境界,具有引领作用和目标性的特点;工作模式作为管理行为习惯,是优化了的流程和手段。前者引导后者,后者实现前者。对每项管理提出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有利于引导员工培育、形成并规范有本业务管理系统特点的精神动力指引与工作行为准则,激发员工提高本业务系统的管理层次,打造管理工作品牌。

在项目管理上,导入了“用精品回报业主,靠诚信链接市场;用管理提高效益,靠团队实现目标”的项目管理理念。引导员工认识项目管理是公司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离不开建设优秀的项目文化,以优秀的项目文化激励员工为实现项目和公司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在局提出推进“三大文化”(项目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建设后,公司对“三项文化”建设的目标、措施、任务作了系统的分解,使项目部及员工知道“三项文化”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切实将局提出的项目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融入到项目管理、安全管理和廉政建设中。

四、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的具体成果

在业务流程再造中,公司按业务分类和参照国际工程公司部门设置模式调整组织机构,为公司按照现代施工企业的特性和适应市场运作的需要建立管理体系,提供了保证。同时,公司编制出版一系列的业务管理程序,把公司的各项业务纳入程序管理,使公司的经济活动按规则运行,并以此推动资源高效整合,显性、刚性形态的企业管理体制、管理规范初步形成。公司按照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的工作思路,将隐性、柔性的形态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培育起来,促进了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的形成,营造出和谐、顺畅、高效的管理行为、管理习惯和管理氛围,使业务流程再造“如虎添翼”,使管理流程的执行“事半功倍”。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催生了公司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生成又推进了公司的现代管理。

在确定了各项业务管理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后,各业务管理系统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标准,明确了自身的工作目标,并按局“争港工第一,创建筑一流”和公司“建设水工工程施工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的要求,提出本业务管理系统争创同行一流管理水平。如: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人才优势充分发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项目成本过程可控,提高了盈利水平;材料、分包集中采购,确保了预期效益;资金集中管理,极大改善了经济运行质量;规范合同管理,规避了法律风险;资源、信息共享,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优化船机结构,增强了竞争实力;实施经营策略和诚信履约,培育了主业地域市场和扩大主业市场占有分额;实施科技战略,打造了优质品牌等。业务流程的有序运行使公司逐步实现按现代施工企业管理模式运作。通过管理创新,使公司达到低消耗、高效益的目标,加快了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公司对业务流程再造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了“高效整合资源优化流程管理”的公司管理工作品牌,获得“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一等奖”,正申报国家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公司在施工企业管理杂志上发表的《资源整合推动持续快速发展》、《以文化力打造企业品牌》等文章,引起国内多家管理科学研究机构及论坛广泛关注,被确定为征集、交流论文。公司《强化施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整合管理》、《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经验材料,在局*年度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交流。公司选定采购管理、QS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作为*年创管理工作品牌具体项目。公司召开了第三届青年管理论文、技术论文交流会,相关部门、项目部撰写了《采购业务中流程管理的瓶颈与展望》、《项目QS成本核算报表编制及成本管理工作》、《QS制度及其在“四航二”的应用》、《项目的合同管理》、《创新安全理念全面提升项目部安全管理水平》、《7S架构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等一批管理论文交流,获得一批管理工作品牌成果。这些成果是各业务部门在管理工作导入文化理念,又以文化理念引领管理水平提升的总结。

文化导入范文篇6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元音乐文化;导入;价值

在目前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在各个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学质量及水平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在音乐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音乐教学的实际实施过程中,音乐文化的导入具有较高的价值及作用,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十分有利,因而音乐教师需要注重音乐教学中的多元音乐文化导入,并且要积极实现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使音乐文化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实现更理想的音乐教学,并且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

一、多元音乐文化概述

我国音乐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有着十分丰富的音乐资源,这些音乐资源不断融合使得音乐文化得以形成。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在各个方面的融合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其中音乐文化方面的交流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音乐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使得多元融合的音乐文化得以形成。在音乐文化融合得以实现的背景下,可使音乐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在促使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使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保持尊重及认真学习的态度。对于多元文化融合而言,其具体就是指不同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融合,这主要是由世界不同民族多样性的音乐文化决定的,这种多元音乐文化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及掌握音乐知识有利,可促使学生的音乐水平得以提升,因而需要音乐教师对这一方面加以重视。

二、音乐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价值

在目前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多元音乐文化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践应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因而多元音乐文化导入也就十分有必要。就目前高校音乐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导入的实际情况而言,其表现出的价值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多元化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导入,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的提升。在目前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实现音乐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需要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而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导入可使这一目标得以有效实现。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多元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可使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从而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参与,保证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为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其次,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导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为能够实现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使学生对音乐知识能够充分理解及掌握。在将多元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中的基础上,可使学生对各种音乐文化加强认识及了解,在学生了解及认识这些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实现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有效提升,促使其更好地发展。再次,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这也是规定的教学需求及要求。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有效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知识能够充分地认识及了解,而在音乐文化合理导入的基础上,可使学生能够认识音乐文化元素,实现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还能够有利于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有效发展[1-2]。

三、音乐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中的多元音乐文化导入未被充分重视。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对于多元化音乐文化的融入,首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未能够充分重视多元文化的导入。在目前高校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及音乐技能的教学,对于音乐文化的融入缺乏认识,未意识到音乐文化在学生音乐素质及音乐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及意义,也就对音乐文化的导入缺乏充分认识,对音乐文化的导入投入力度较小,从而导致音乐文化的导入缺乏基础。(二)音乐教学中音乐文化导入方式不合理。对于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导入而言,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导入方式及途径,在保证导入方式及途径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够使音乐文化导入得到满意的效果。但是,在目前的音乐教学活动实际开展中,由于很多学校及教师仍选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往往都是运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多元化音乐文化的理解及掌握,也就无法使音乐文化的应用价值及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影响音乐文化导入的效果及质量,与音乐教学要求不符合,不利于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三)教师音乐文化素养比较差。为能够使音乐教学中音乐文化的导入更好地实现,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从而使音乐文化的导入具有较好的师资力量及支持,进而使音乐文化的导入能够取得更满意的效果。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内的音乐专业教师并不具备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对于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缺乏掌握,自身的音乐文化水平及素养比较差,在音乐文化的导入方面也就很难充分投入其中,从而导致音乐文化的投入缺乏较好的师资力量及支持,对于音乐文化的导入效果也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3]。

四、音乐教学中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导入策略及途径

(一)转变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就目前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其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只包含传统音乐,为能够使这一情况得以改变,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其中,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需要使教师及学生能够对多元音乐文化有正确认知。在当前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对西方音乐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较好的学习,还需要对其教育模式及传播模式进行研究,选择其中的精华部分,并且要将这些精华部分与我国音乐教育实行有效融合,实现传统音乐教育改革及创新,从而使学生能了解不同的音乐传播方式及教育方式,并且可以真正接受,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同时,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学生形成多元音乐文化理念,可吸收不同音乐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从而能够在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方面积极参与,实现更好的音乐教学。(二)创新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对于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导入,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及方式,从而使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导入具有更好的基础与支持,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语文教师可进行探究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让学生交流与探讨,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对多元音乐文化在课堂中的导入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持,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多元音乐文化,也就能够使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具有更好的支持与基础。其次,在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歌唱比赛及器乐比赛,利用这种比赛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多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加强了解,并且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了解,实现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再次,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相关音乐知识讲座,而讲座的主题就是多元音乐文化,通过开展这些讲座,使学生能够对多元音乐文化加强认知,并且能够使多元音乐文化能够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实现有效融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及要求。此外,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多元音乐融合小组的构建,在构建音乐融合小组的基础上,不同小组之间可进行相互交流及探索,对多元音乐文化能够共同进行研究,从而使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合能够得以更好实现,进而使音乐教学能够得到更满意的效果,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实现学生音乐素质及能力的有效培养。(三)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对于多元文化的融入,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从而使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具有更好的师资支持及保证。在专业教师队伍得以构建的基础上,可使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在课堂中的融入有更好的理解及认识,可以为学生解答各个方面的疑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多元音乐文化,因而学校需要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加强投入力度。基于此,学校应当注意对音乐教师的基础教育培训,不但需要注意提升其音乐理论知识水平及能力,并且需要注重教师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师能够在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方面更好地投入,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多元音乐文化,在此基础上使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能够得到更满意的效果。同时,学校需要积极引进复合型音乐教育教学人才,使师资队伍得以充实,实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提供更好的支持及依据,进而实现学生音乐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得到更理想的发展[3-4]。

五、音乐专业各个方面教学中的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

(一)歌唱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音乐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任务,因而需要在歌唱教学中实现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演唱表达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及内涵,而为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生对音乐作品充分理解,这也是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成功演唱的基础。在将多元音乐文化融入歌唱教学、学生在理解各种不同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需要演唱的相关音乐作品更好地理解及把握,可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及把握,为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演唱提供支持。同时,将多元音乐文化在歌唱教学中进行有效融入,可保证学生结合音乐文化进行演唱,使学生的演唱更加富有内涵,实现学生演唱水平的有效提升,使歌唱教学得到满意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需要依据歌唱教学中的不同演唱内容,对不同音乐文化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够使音乐文化更适用于实际教学需求及要求。(二)音乐创编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除歌唱教学之外,音乐创编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这也是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培养中比较关键的一个方面,在音乐创编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对于学生音乐创作质量及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教师能够将多元音乐文化在音乐创编教学中进行有效融入,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作为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创作或者对原有音乐作品实行二次创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对各种音乐文化充分理解及掌握,在学生掌握这些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作品的创编过程中,将这些内容更好地融入作品中,使音乐作品更加具有文化底蕴,也就能够让作品的质量得以有效提升,满足音乐作品创作的实际需求,实现学生音乐水平的有效提升。(三)音乐鉴赏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对于多元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入,音乐鉴赏中的融入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有利于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当前音乐鉴赏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有充分的了解,需要对音乐作品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加强认识。在音乐作品的鉴赏方面,对于有些音乐作品而言,其中会涉及音乐文化的内容,而对于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文化基础。在多元音乐文化有效融合的背景下,可使学生对各种音乐文化更好地理解及掌握,也就能够更好地进行音乐作品鉴赏,对音乐作品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使音乐作品鉴赏教学得到满意效果[4]。

六、结语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教学质量及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融入音乐文化元素,实现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为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提供基础与支持。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应当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加强重视,并且要积极实现音乐文化的融入,使音乐文化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雁.高校音乐教学改革过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方法分析[J/OL].黄河之声,2019(22):66.

[2]张小东.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及融入[J].北方音乐,2019,39(22):135-136.

[3]牛飒飒.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职音乐课堂教学浅析[J].北方音乐,2019,39(21):183+185.

文化导入范文篇7

关键词:文化导入;高职英语教学;重要性

作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学好语言并进行有效交流往往是学习者心之所求的主要内容。但在交流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有正确的语言知识构架外,相关的文化知识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换言之,英语学习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注重英语语言文化的输入和熏陶。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当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将英语语言文化传播视为重中之重。

一、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高职学生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高职学校学生的普遍情况往往是英语基础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老师课堂教授也通常会遭遇学生无心学习的尴尬。在这种境地之下,教师更加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单纯的认为学生只要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和基本的语法规则,通过相关的英语等级考试就万事大吉。因此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枯燥的课堂讲授中完成,教学方法日趋单调,课堂氛围也乏善可陈。学生的学习激情逐渐消退,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慢慢冷却。因此,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此时事实地进行文化导入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通过导入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有意识的把本国文化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提高中英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加深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了解一国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既能直接的让学习者阅读文化但同时也受其制约。中西方文化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在语言、习俗等各个地方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只有完全了解这两种文化上面存在的共性,并区别出各自的特性,才能进行高效的语言交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练习更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并加强西方文化知识的导入。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则更应该有意识的去了解相应的西方文化传统、生活习性、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真正营造出一种双语学习的语境,强化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高职英语教学当中进行文化导入要讲求其原则,主要应遵循实用、适度和阶段性三大原则:

(一)实用原则

所谓实用即要求教师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学习的语言知识紧密相关。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与普通高中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专业性上。因此,以学生相关专业为切入点,导入与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关的文化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也可以使原本十分抽象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变得更为具象,加强学生对于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度。

(二)适度原则

文化内容涉及面广,庞杂且繁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导入的时候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在实用的基础上做到够用。对于有代表性的内容要精讲细讲,而一些非主流的文化知识则可以选择少讲或不讲。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做到举一反三,增强跨文化意识。

(三)阶段原则

任何学习都讲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简单的单词短语出发,逐步扩展到句子和篇章,让学生一点一点体会所学内容当中的文化含义,享受学习的过程,体味中西方文化交融之下的学习乐趣。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文化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在课堂上的还有在课堂外的,下面具体列举说明:

(一)词汇习得法。学生词汇量的多少是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教师在进行词汇课教学的时候务必要做好相关词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的讲解。这样除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记忆,更方便学生准确理解单词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法。在课堂教学上,多样化的课堂情境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就拿最简单的见面问候来说,中文见面一般会问“吃饭了没有”,而美国文化中则更常说的是“Howareyoudoing?”。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设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多参与交流和讨论,从而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消除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疑惑。

(三)课外习得法。英语学了课堂教学,类似英语角,英美文化选修等第二课堂的习得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了解文化的一个平台。在上述第二课堂中,学生一方面可以面对面的与外教进行交流,找到自己在用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更可以通过交流切身体会和了解异国文化和风俗。此外,一些英美文化的选修课、文学和戏剧的鉴赏活动,更能让学生通过详细系统的学习,了解异国文化特点,为自身的英语学习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影响着语言的交际活动。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导入文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播,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英语这门语言转换成实用工具。而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文化,让原本十分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日后英语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用性。

作者:沈斓 单位: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文化导入范文篇8

关键词: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教学研究

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研究,不仅需要遵循一定的导入原则,同时也需要在导入方法加强重视,从而充分发挥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对学生外语学习的辅助作用,提高学校的外语教学质量。

一.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

学研究需要遵循的原则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系统性的原则。因为英美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导入英美文学的时候,需要有秩序的导入,不能随意导入。例如可以按照文化内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类别来导入英美文学。另外在为学生讲述这些英美文学的时候也应该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按照由简入难,由浅入深的顺利来教导学生。其次是真实性原则。老师在向学生讲述英美文学的时候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真实的体现英美知识。例如电影录像、文学文本以及互联网超文本资源等,尽量全方位、多感官的来体现英美文学所变现的外国社会现象,让学生可以真实的最大限度的感受到英美文学的价值。最后是对比性的原则。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相似点又有不通点,在学习英美文学中我们可以找出不同文化在词汇、语言和文本中的不同表现,找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通过对差异的学习来了解外国文化、外国文学。

二.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的研究

英美文学中的文化导入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导入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电影录像、网络资源等,也包含纸质文本、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度文化交流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的预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课后辅导阶段来对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进行研究。

1.预备阶段。预备阶段中既包含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两个方面。老师可以借助微课、PowerPoint等软件来制作课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网上查找英美文学的相关资料,包括照片、视频、文字资料以及音频资料等,不仅包含英美问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也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准备的课件中不仅有标题、摘要,还有重点、参考文献、讨论等等。同时老师也可以让生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自己在网上或者书本资料中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老师也可以给学生准备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2.课堂教学阶段。在课堂教学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英美文学学习,我们以文学作品《红字》为例,来为大讲述学习的方法。首先是分层学习法,我们可以把对《红字》的学习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进行系统的学习。例如第一层次是语言和结构的学习,包含书中的词汇、语法等内容。第二层次是作品风格,包含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语言特色等。第三层次是对主题的学习,及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对人物的刻画,对风景的描写来体会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任性以及思想。通过对以上三个层次内容的学习,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各个层次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列表比较法,通过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比较来体现英美文化的内涵。例如可以通过语法、宗教、价值观等来分析同时代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的表层结构逐渐深入到作品所表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最后是采用真实交流法,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语境,从而在这个语境中为学生讲解作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根据语境的设置,来真实的再现作品中的内容,激发师生之间以不同的角色来保持文化间的互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文学的了解,更好的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在设置语境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设置。例如把作品中的文字和旁白、图案和插画以及视频和动画等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课后辅导阶段。课后辅导阶段主要是运用网络工具来表现出文学课的文化含量。比如老师可以在网上建立一个个人网页,把上课的内容和过程到网上,一方面是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另一方面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方便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师也可以利用邮件、微信等方式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方面进行指导,也可以回答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批改学生完成的作业等。同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网上的一些文学论坛,在论坛上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文化感想,从而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知识的了解。学生也可以在课下上网查资料,或者是观看有关英美文学方面的电影、录像等,从而加深对英美文学的理解,加深对英美文化的认识。

文化导入范文篇9

关键词:中英文;中国文化;文化介绍

近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各方面迅速发展,国内外经济、文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境内英语语言学习者在不断增加,过去甚至有了要超过学习母语意愿的倾向。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文化上不和谐的状况,比如说中国人在日本与外国人谈论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能的。而这也应该引起英语教学相关工作者的注意。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我国的英语教育不单单是应该教导学生与英语相关的文化,还应该要强调我们现如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我国近些年新修订的英语教学大纲之中也有提到我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但虽然在这个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的给我们指出了中职英语工作的教学目标,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还是比较普遍的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中西方文化之间并不相等的现象。

一、中职英语教学之中的中国文化教育为何会面临困难

(一)学校和社会方面。目前情境下,我国对中等教育的偏向,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现如今的教育逐渐向学历更高、范围更广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学校文化建设不足,也没有必要的生态基础去帮助将中国文化引入中学教育体系之中。首先,目前许多中学缺乏对中职英语基础的重视,这对它的形象有很大的影响,使得身处其间的广大英语教师们也逐渐失去了英语教学的热情,而这便使得这些学生们对英语中华文化性渗透学习的可能性非常有限。现如今许多中职教师的工作热情低迷主要是因为他们身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社会与学校方面对于中职英语基础课程的不重视使得他们职业上升空间狭窄,也很难有进修的机会,于是在日积月累的忽视中也逐渐失去了他们最初教学的初心,不再怀着百分三百的热情去教导学生,更何况是提高他们的英语文化素养。其次,一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单词的发音和语法的教学,对学生们的英语语言文化的基本素养重视程度比较缺乏。(二)学生。中职学生普遍有这样的认知: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他们需要拥有一定的输出中国文化的相应语言表达的能力。可是在他们拥有输出中国文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前还是有最大的问题——对中国文化了解较少。他们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缺乏,让他们感到根本无力讨论相关话题,更谈不上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甚至有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一些相关的重要中国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的来历,等等。这些都使得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无法进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然而,他们都下意识地把这种后果的产生原因归因于他们翻译技巧和相关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缺乏,这种认知将导致更多的学生更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学习,而逐渐忽略了他们对于自身跨文化学习能力的成长与提升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策略

(一)学校应首当其冲。中等职业学校里的一些管理人员,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我们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等基本的文化课程之中的必要性,学校领导层一定要重视指导和支持我们教学管理教学工作,加强对校园的传统文化相关方面的建设,让学生们更加能够在校园氛围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具魅力并慢慢地改善他们的文化特性。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大鼓励教师经常性的去改进自我,让老师主动将中国文化融入教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学习热情与进行自我完善。(二)学生和老师亦不可旁观。作为英语教师和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者,教师应具有专业的文化素养。首先,作为中等职业的英语老师应该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我们去学习英语外国文化的必要之处,同时我们也应该应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使用英语的国家文化的两者的差异和特点。然后从他们的习惯,生活方式,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等,各个方面去深入了解他们的英语文化。其次,我们在此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大胆创新,激发学生们对于自主学习的兴趣。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说任务型的教学方法,选择一些学生们都感兴趣的,又同时可以与我们的中国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充分地去调动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课堂教学本身之外,还可以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带着学生离开课堂,并通过讲座第二堂课等形式帮助英语教学课堂进行更好的补充。通过这些活动,我相信学生将会受到深刻的影响。相信学生们可以把中国文化学习,从他们兴趣驱动到真正提高他们自己的文化表达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水平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并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国文化的渗透作用,达到继承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效果。此外,在选择教材时,除了选择具有浓郁中国文化内涵的教材外,教师在课堂上的文化讲解和具体实践也是不可或缺的,这能够帮助学生一边学习中国文化,一边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提高他们用英语去表达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除了利用课堂书籍和教科书外,教师还可以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材料组织教学,丰富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1-4]。

三、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发展需要具有国际眼光和全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让学生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是文化间交流的必要性,而这也将有助于中国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发展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何丹.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研究[J].科技风,2019(35):38.

[2]徐学敏.“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2):238-239.

[3]杨.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J].海外英语(上),2020(1):101-102.

文化导入范文篇10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敬语;教学

一、引言

《基础旅游日语》是笔者为所在大学开设的、跨学科的外语公选课。授课时间9周,周4学时,共计36学时(含2学时结课考试)。授课对象多为日语零基础的本科同学。全课程以一位中国导游陪同日本游客在国内某市旅游进行串联,教师自编讲义,内容涵盖预定、迎送、导览、就餐、购物等地陪业务主要环节。在日本,旅游业作为服务业,是敬语使用频率最高的职场之一。本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零基础,所以笔者尽最大可能将课程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点减到最少,但仍不能回避敬语教学。本课程“敬语”教学的能力目标为:初步了解敬语,能简单使用部分行业常用敬语。这一设定远低于授课时间长的公共外语课《日语》。然而,敬语教学仍是本课程一大难点。大部分零基础学员对“敬语”有明显的陌生感。“为什么同一个意思需要两种说法?”“敬语到底是被发明来干什么的?”“罗嗦!”。这些疑问、抱怨在学员中频频出现。对敬语的畏难心理也影响了后续学习。应该如何帮助学员克服畏难心理,做好敬语教学呢?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对日语和日本文化的陌生感。虽然中国人大多知道古代日本与中国交流甚多,深受汉文化影响,但对现代日语与中文的“同源”现象却不甚明了。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政府仍然强调保护与传承日本传统文化,所以现代日本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汉文化的“影子”。日本人在日常会话中频繁使用敬语,便是一例。人们在表达时,基于谈话对象社会地位或社会角色,选择敬语,以表明自己谦恭的态度(参考表1)。零基础学员既不了解日语的使用场景,也不了解、理解这种“尊你卑我”的会话规律。(二)现代汉语的简约化和单一化趋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社交的普及,现代汉语——尤其是00后、10后等“新生代”汉语口语,表现出较明显的极简化、单一化趋势。极简化是指省略传统表达的大部分词、字。如将“生日快乐!”简化为“生快!”,将“把男(女)友引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简化为“见家长”,将“到异地发展”简化为“漂”等。单一化是指淡化传统汉语用词因人而异的趋势。笔者曾在某国际会议,亲见年轻主持人称呼到会嘉宾时不带职务、直呼其名,有失礼仪。而在我们的日常会话中,“劳步”“华厦”“舍亲”等尊敬语和自谦辞早已退场。学员对母语的把握水准直接影响他们对外语的理解。日语初学者在日常会话中如果有明显的简约化和单一化倾向,会增加他们理解、记忆“敬语”的难度。

三、教学改进:跨文化传播理念导入

不同民族的文化间既可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也存在作为文化的共性。笔者基于文化的这一特征,以中日语言文化的共性为基点,重新梳理了敬语的教学思路,寻找改进之策。(一)先中文后日语,利用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敬语的功能。敬语并非日语独有,古汉语中存在大量表敬或表谦的用语①。中日交流源远流长,日本语言文化中存在着大量模仿古汉语、借鉴汉文化的现象。现代日语的敬语来源自日语古文中的敬语,而后者的一部分是对中国古汉语的模仿。对零基础学习者而言,这种日汉语言的“同源”现象,是学习的有利条件。笔者在讲解“敬语”功能时,尤其强调此点。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一义多辞”现象在汉语中也很常见(参考表2)。敬语就是专属于正式场合、高规格谈话对象的语言组合。如果日语初学者在开始本课程学习前,已熟知汉语的“一义多辞”,能从不同词汇组合中体会语者在立场、态度上的微妙区别,就能很快理解日语敬语。下面以表示“感谢”的不同语言来举例说明。由于“同源”的影响,大部分日语敬语都)可在中文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所以教师在向初学者讲授敬语时,应该先帮助他们“回忆”汉语表达的“一义多辞”的特征,再帮助学员把他们对一组语气层层加强的汉语的理解“迁移”至日语,找到一一对应的日语译文。讲解中,使用类似表3的对照表能加快教学速度。(二)突出“职业特性”,优先讲解高频敬语。即使作为公选课,《基础旅游日语》也带有鲜明行业特征:旅游接待业作为服务行业,大量使用敬语。笔者认为,即使受到课时数的限制,不能详尽讲授敬语,还是应把时间优先分配给旅游接待中的高频敬语。通过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些高频敬语,强化临场感,培养语感。当敬体表达和一般性表达在讲授时间上相冲突时,应将时间优先分配给敬体(参考表4)。此外,教师应将前者优先纳入考试范围。(三)优先讲解可避免词形变化的句型。祈使句是旅游行接待业职场的高频句型,它包含鼓励对方和劝止对方等两种类型。其一般性表达和敬体表达大不相同(参考表5)表5中,“一般性表达”组由于涉及到动词“乗る”的词形变化,其讲解较“敬语”组复杂,而两者在语气相差不大,应优先讲解“敬语”组。

四、结语

公选课《基础导游日语》的总学时少,学习强度低,显然不能期待初学者乃至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借助这门课程成为真正意义的日语导游。反思该课程最初的教学目标——“语言技能习得”,这一设定没有完全体现课程的真实价值,应增补“获得文化体验”、“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等描述。自从智能翻译软件问世以来,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交流困难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它同时也将外语教育推入新的时代。此时此刻,外语教师和专业译者更应牢记:语言的本质是交流的工具而非交流本身,文化才是交流的核心。不断加深对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的理解,将跨文化传播理念导入外语教学,我们将得到教学的新思路和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伦.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

[2]杨宁.浅谈基础阶段日语教学中的敬语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3]吴少华.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敬语教学方法初探[J].外语教学,2002,23(1).

[4]陈为民.旅游日语与敬语服务[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