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0:01:45

思想政治教学

思想政治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思考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否则该学科将会被其他学科所替代,没有建立和发展的必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一、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研究

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学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各抒己见。总的说来,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

1、“一个规律论”

这里又可以分为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想领域。除此之外,还有以思想转换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形成发展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以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等等。

2、“两个规律论”

这种观点比较权威的高教《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1991年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依据人们思想活动规律而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其1999年版再次确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两个规律论"的观点在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

3、“三个规律论”

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虽没有明确提出,但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时,实际已经蕴含了这种观点。

无论是"一个规律论"、"两个规律论"还是"三个规律论",大多数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但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往往隐藏在现象之中,是在必然现象在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遵循的那种不变的程序或规则,所以,任何一个规律的发现无不依赖于对现象的研究。总而言之,在规律没有被揭示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规律为何种模样,因此谁也无法对规律本身进行研究。

二、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规律

(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是研究对象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要在实践中,用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立场、观点问题和各种思想问题,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表面上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观念与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的不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个实质的不协调,这就必须要回到实践中来,回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定要与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息息相关。关于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同志曾经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科学的对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了解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就必须考察该学科所特有的矛盾,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存在着多对矛盾,在诸多的矛盾当中,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的其他各种矛盾、起基础和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应该是什么?要找到这对矛盾就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去寻找,我们必须要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问题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排除,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发现新方法,不断地反复研究总结,不断推进和修正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矛盾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大系统",我们必须要研究这个"大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运行的,对运行环境进行时时调控,要对运行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并根据运行效果调整这个"大系统",以确保其发挥最大最好的功效。由此可见,作为一门实践性、实用性极强的应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应是研究对象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单单只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必须不断调节一定社会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的要求与人的实际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之间的矛盾,必须要寻找解决这对矛盾的方法和规律,使其更为科学化。

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育过程,还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其包括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要人们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分析人们的思想品德结构,研究人的思想变化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探究人的思想变化有何规律性表现。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要解决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因此,在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确定社会要求,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的思想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还要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哪些规律,反过来再利用这些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过程,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有其变化发展的规律,这理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自从1980年我们党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特别是1984年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等学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正规化的方式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以来,众多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以及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研究这些之前学者们发现的规律,要对这些规律进行积极地扬弃,对于对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新情况有益的,我们要积极地吸收借鉴,而对于那些明显已经落后,甚至错误的认识,要积极地进行改进和抛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僵化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今天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与时俱进的、进步科学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今天的思考又不能完全局限于这些资料,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只有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可能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而这些资料只是学科创始人初创学科时的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他们那个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那个时期的认识水平之上所作出的判断。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也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扩展,如果仅仅用以前的规律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肯定是有局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变化的主客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等,从而在前人探索的规律基础之上总结发现用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推动整个学科更加科学化。

三、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学范文篇2

本文作者:左莉工作单位:江西新余高专

多种方式对成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成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对待,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自己发现问题。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探索者转变。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多种教学路径的最大特点就是“参与性”,通过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由原来的“主角”转变为“配角”,而学生则由原来的“配角”变为真正的“主角”,从而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氛围。(二)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成人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且抽象、空洞,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及有争议的问题涉及甚少,这就易脱离现实,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兴趣下降。采用多种方式则可立足现实,立足社会热点、疑点问题,通过对现实科学、理性地分析,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增强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成人思想政治课教学抑制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对内容理解少,提不出问题。而教改之后则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分析、引导,增强学生在讨论中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师生之间得以互相启发,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多种教学方式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告别“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无法把全世界发生的事情在有限的条件下传授给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成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大信息量,并可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一个视频、一组数据、一张图表将思想政治课枯燥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吸引力,易于学生理解。(二)辩论式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辨论,比如:当前中国道德是否真正滑坡。通过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改传统的单向注入为双向和多向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们敢于、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教学气氛异常活跃,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舞台,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和探索提出新颖的观点或结论,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同时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三)师生交流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由于成人思想政治课中理论性的知识较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师生交流式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在讲授内容时适时引出,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而社会现象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的事情,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运用。这样就使枯燥思想政治理论变得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道德是由经济决定的这个问题时举例如瑞典人在大街上摆放自行车供行人免费使用,使用完后,再停在相应的摆放点即可,一年后自行车不仅一辆没丢有的还翻修一新;而同样在广州,政府在各警亭摆放雨伞供行人免费使用,一年后,雨伞所剩无几。这是否说明瑞典人的道德要比广州人的高呢?最初学生都认为瑞典人的道德要比广州人的高,后来通过给学生解释了道德的起源后,学生逐渐清楚经济对道德的影响,明白了中国经济和瑞典经济的差距是造成两国道德水平不同的原因。之后再进一步提出在延安时期为什么人们的道德会那么高的问题,同学们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延安时期是处于战时的非常状态。因此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师生关系。总之,成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只有做到扬长避短,才能使政治课教学如虎添翼,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学范文篇3

【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人格培养

一、引言

当代中学生大多数都不重视对思想政治的教育,认为学习思政课就是为了单纯娱乐来缓解学习压力,所以,在很多问题发生时,学生就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导致一些悲剧发生。由此可见,思政课是引领学生踏入社会的路标,是中学阶段必不可少的科目,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化对思政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不仅单纯学到思想政治知识,还要保证学生学好学精。

二、重视人格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思想政治教学的精髓就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但是学生对思政课的积极性会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形成,没有一个对思想政治的正确思维方式,自然也就很难培养出健康的人格。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其次要对教学方式做进一步创新,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的思维状态,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人格。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时间寻找身边的法律知识,根据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际案例带入到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切身体会,感受生活中存在的法律知识,可以先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些法律问题,然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情景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知识,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求知欲,增加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出健康向上的人格。思想政治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做好对学生思政课的教育,也是为学生引领了一条积极向上的前行道路。在中学教育阶段教师不能仅看重学生对语数英的学习,还要加强对学生思政课学习的重视,只有教师先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才会更加深入的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地位。

三、改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的人格培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观念,常常会让学生混入迷雾当中,对主要内容难以把握,也难以找到课本知识的要领,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完成不了学习任务,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在学生人格培养的方面,家长可能不能完全做到正确引导学生,这就加重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教学工作,但教师要明确思政课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认真细心。要想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人格培养,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讲授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灵活的运用到生活当中,这样就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融会贯通,从而真正的让思想政治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将单调的课本教学转移到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上来,借助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结构,为学生展示一些民族团结的视频,还可以播放一些抗战时期的视频,进一步体现,在危难时期民族团结共同作战的精神,以画面的即视感带给学生真实的体验,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精神观念,进而深刻理解课文《中华一家亲》的内在含义。由此可见,教师要适应新时代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找到与学生的沟通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传递更多的思想政治知识,要加强生活与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当前的中学教育模式下,大多数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教学观念还需要一定的改善,思政课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学生人格培养这一主要的教学目标,紧随教育的发展脚步,防止教学工作的实质发生偏离。

思想素质对于中学生来说极为重要,有一个良好的品行对学生未来立足社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应顺应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优化。此外,人格培养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意识到思想品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在生活中真正做一个有德行有品质的好青年。

参考文献:

[1]齐雯.人格素养培育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改革启示[J].华夏教师,2017(19):30-31.

[2]狄晓娟.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8(11):37-38.

思想政治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思想政治教学

1茶文化背景下新媒体融合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意义

1.1促进茶文化思想政治教学体系的构建。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下,茶文化日益没落。然而,新媒体的出现恰恰就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全新机遇。借助多样化新媒体形式,能进一步宣扬茶文化内涵及茶文化道德观念。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之际,可以积极应用新媒体设备去普及传统茶文化知识,借助新媒体力量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探索欲望,从而推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过于单调,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出现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不仅能丰富教学资源,还令教学内容变得更多元化。为此,引入茶文化势必会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不可替换的元素。1.2促使全球化负面影响的消解。随着全球化形势的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引入新媒体手段传播茶文化,会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去认知传统茶文化的道德观、精神价值,促使茶文化真正走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茶文化的“清新”与“豁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消解不良文化。将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此奠定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坚定地位。

2茶文化背景下新媒体融合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人文气息弱化,教学与实践脱离。大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在沿用传统式教育方法,即使融入茶文化和新媒体手段,依旧深受应试教育的冲击,导致思想政治课程中严重缺乏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实践相互脱离,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缺乏人文气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像一潭死水般沉静,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在讲台下毫不关心,导致教学效率与质量一落千丈。在茶文化背景下,新媒体融合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之际,相关教师依旧被教材所束缚,以“填鸭式”方式讲授课程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为实际课堂增添了一丝乏味。在应用茶文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深入挖掘茶文化下隐藏的道德理念,更没有结合人文主义思想,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止在表面层次,理论与实践没有真正的融合,不利于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真正认知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2.2文化载体单调,主流价值观倍受冲击。茶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传播,主要是依靠课堂进行传播,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渠道供应茶文化的宣扬。为此,高职院校中的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过于单调,学生只能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了解茶文化知识,课下很难真正接触传统茶文化知识。思想政治课程是所有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但该门课程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并不严格,只要学生修满学分就视为合格。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都会保持不以为然的态度,甚至认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可有可无,更别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去认同茶文化思政教育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播与发扬。同时,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就会陷入到“崇洋媚外”的沼泽之中,进而出现过度追求西方文化而忽视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象。

3茶文化背景下新媒体融合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

3.1应用新媒体优势,推进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利于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素养及道德品质。在茶文化背景下,将新媒体手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社交软件频繁出现,无法避免一些不良思想的蔓延,这就意味着社会主流价值观会再三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化功能日益薄弱,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抓住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机遇,应用新媒体的迅捷性和时效性,积极将传统茶文化精髓灌输给学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学校发展为出发点,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缺失问题,通过增强人文信息来深入研究茶文化内涵。探索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融通之点,善于应用传统茶文化丰富马克思主义精神,最终将两者的融合产物通过新媒体形式向学生呈现。例如,有的高职院校就将茶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唯物论融合在一起,最终通过视频动画等影音效果呈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促使学生深入认知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另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要融入茶文化,还需要在导入茶文化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新媒体价值,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时推广茶文化内容,或者通过微博等平台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针对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讨论。应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刷新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日益朝向主流价值方向发展。3.2培养优良教师队伍,营造新媒体思政教学氛围。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传统茶文化早已与我国民族精神相互融合。如果不经过系统性的研究,很难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全面认知。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教师需要从茶文化入手,不断更新自身的传统文化理论体系,致力于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多加参与传统茶文化知识培训活动,并应用新媒体来获取更多网络资源,系统性分析茶文化知识,以此提高传统文化修养,为日后的思政教学奠定坚定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关键前提,是整体教学工作的核心力量,教师队伍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准。高职院校需要不定时更新教学设备,积极引用全新的新媒体设施,并督促教师及时掌握最新设备的应用技巧。抓住互联网发展趋势,应用网络和新媒体等方式创造全新的授课模式。相关思政教师完全可以在思政教学课堂上播放茶道视频,吸引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并且乐于深度探索茶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在了解茶文化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作为传道授业的解惑者,高职教师需要以开阔的眼光学习知识,努力提高媒介素养。依托新媒体技术展开慕课和直播教学等,构建全新的茶文化思政教学体系,将分散的传统茶文化知识和碎片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高度融合在一起,为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保驾护航。3.3优化课程结构,展现茶文化思想。茶文化内容较为丰富,将其渗透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不仅能对思政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还会鼓励部分学生提高个人修养。以循序渐进原则推动茶文化的融入,通过茶文化熏陶学生思想素质。站在茶文化角度去管理思想政治课程,实现两者的密切融合。努力打破单一课程结构,令学生真正感受到的茶文化的魅力。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及项目,在课堂之外积极举行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各企业的合作,创建“爱心茶室”项目,并通过项目去检验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质量,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茶文化知识与思想政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方便学生后续的思想政治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令其自身道德修养日益完善。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灵活性与互动性完全可以被应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中。相关教育者如果能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建思想政治教学网站,通过微博和论坛等传播中华茶文化,鼓励学生抓住课余时间参与项目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意识。

参考文献

[1]覃文俊.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将茶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21-22.

[2]李天贺.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孙喜英.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思想政治教学范文篇5

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具体表现为:1.与中学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复。经过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比对可以发现,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都与中学政治教学内容中的理论重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内容更是大面积雷同。教学内容的重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且早已熟知的理论观点,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公共学科间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如民主政治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有过详细论述,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也有类似的原理性内容。虽然这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但是完全没有必要重复教学。(二)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还不够完善,这集中表现在:1.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大学生对我国新课程的设置内涵和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课改的要求和作用并不完全理解,他们只是在任务性地完成教学和学习。教师主导课程,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学生盲目学习,习惯性被动,师生交流和日常联系不足,学生实践性学习少,没有自主体验等。这些都严重削弱了课改的贯彻力度和执行强度,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缺少一级学科地位,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加强与改进,更加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三)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失去链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学生就一直在接受思想政治的专业教育。进入大学后,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已经基本定型,很难再接受新的思想,这导致他们更加容易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新时期,高校的招生政策改革和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让很多学生选择放弃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使得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失去了链接。(四)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单一,其具体表现为:1.重理论,轻实际。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正确地运用到社会中、生活中,正确地认识与分析社会热点和社会疑难点。而现实中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理解与分析,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思想政治理论。这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和实证说服力的薄弱,势必将学生误导,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2.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目前,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与创新性探索。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强制性的教学与学习、没有引导与启发,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下,怎么能够独立思考与求索?(五)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缺乏实践性目前,在课改氛围下,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在逐步改善自身的教学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仍严重不足。当代的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激情、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明确、参与性强的一代,面对社会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如果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他们很容易出现理解片面和过激的行为。社会本身就比较复杂,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阶层,他们对社会经济文化的认识本来就不同。因此,要完全强化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性,在思想与行动上统一他们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社会。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一)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设计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时,要充分贯彻课改方针,加大课改的实行力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课改意识,严格监督教师教学情况,加大师生交流。此外,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特点和原则,确定重点学科地位,摒弃统一式教学,对一笔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性学习。对于教学内容重复问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将重复内容进行提问式教学讲解,还可以随机进行重复理论知识的抽取式学习,进行跳跃式讲解等,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起步上让学生摆脱厌烦心理,不重复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方法的设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比较多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灵活运用。1.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以学生提问,教师答疑为主,同时将教师的谆谆诱导穿插其中。在这里,教师就是学生的朋友,跟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平易近人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完成教学内容与学习,会得到更多的感受与收获。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是最完美的教学,也是教师应该积极追求的教学模式。2.演讲式教学演讲式教学也是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一种表现。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社会热点等,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此法有两种含义,一是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二是由教师进行演讲式教学,通过演讲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3.辩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它完全摆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枯燥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在此,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实践进展,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和旁观者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学生旁观者点评,最后由教师评讲。通过辩论,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矫正。4.案例式教学该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5.角色互换式教学在角色互换时,教师可以选取课程中的几个教学内容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制备教案,自己登台讲授,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并在学生教学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该内容的教学进行研讨,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其自信心,更能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好与重视。(三)教学手段的设计1.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教学普及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比较丰富,教学信息量巨大,教学直观性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板书教学,不同的课堂感受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创作一个思想政治学习的平台,建立较完善的网络课件。如在自己的校园网站上传相关的理论课程课件和课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自主答题与测评,这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利用网络资源来弥足自身学习中的不足。

作者:牛娴单位:河南大学

思想政治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亲和力;提升策略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充分符合当今社会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即教学亲和力的提升,以此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感染力,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亲和力的相关概述

亲和力一词的最早来源和本意是指生物学科及化学学科领域中不同原子之间的相连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理念的不断变革,亲和力一词也逐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以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理念为核心,不断推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对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亲和力,我们可以理解和定义为:广大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和任课老师以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为理念基础,通过更加完善化的教育及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融入度,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足够的亲和力[1]。因此,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亲和力的导向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成长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三、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亲和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对思想政治教学亲和力的提升是社会环境的总体需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亲和力的建立和培养是实现良好的师生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和主动的感受以及认知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使教育情感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发挥,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与发展,社会经济形态也不断发生着各种改变,从而使得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社会的自由度和包容度等都不断的得以加强。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其信息的获取面积及渠道也会越来越广泛,给其价值的选择和取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都发生着改革。因此,当今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必须不断满足当今新时代下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教育需求,不断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充分贯彻以亲和力为导向的情感化教学模式,建立起更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在情感上认同和信任老师,加强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引导力。(二)对思想政治教学亲和力的提升是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学发展规律之中的必然要求和首要条件,是保障师生良好沟通和有效交流的客观规律需求。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之中,只有通过任课老师的情感渗透和教育感化,才能够与学生群体之间建立起更加和谐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进而使学生对于任课老师的引导产生认同心理,实现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无障碍的沟通。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作为指导学生思想发展与提升政治素养的重要科目,只有更加符合课程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形式,才能够不断促使思想政治教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从而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和提升。除此之外,高职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有部分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理论性知识,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只有通过任课老师更加具有亲和力的情感教学,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配合任课老师的教学指导,不断深化对教学知识理论及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2]。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亲和力的缺失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受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国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普遍的更加重视对学科理论性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对于实践教学则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知识的获取都局限在了课堂理论教学的层面之中,教育及教学的形式也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的开展。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当今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与现状,进而导致了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使思想政治教学的亲和力逐渐丧失。(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之中,对教材的科学利用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亲和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内容依据。但是,在我国当今的高职院校之中,很多的任课老师只是单纯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很少甚至没有根据教材原有内容进行深化内容拓展教学的习惯,严重限制和局限了学生的学习知识范围。此外,受传统教育及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任课老师仍然在教学过程中秉承着“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乏味,学生一味被动的接收任课老师说讲述的知识,缺乏对自主学习的思考,长此以往,也严重阻碍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建立[3]。(三)部分任课老师个人综合素养较低。任课老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重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任课老师的师风师德、专业水平、个人风貌等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教师品行及个人风格的效仿逐渐形成自身的道德风貌。因此,可以说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任课老师的个人综合素养的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学科教学的成败,甚至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导向与优劣。尽管近年来,随着教育及教学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加之信息技术发展下教育信息的加速化分享与传递,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个人学科综合素养正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部分任课老师在综合素养方面仍然较为欠缺和落后的现象,这部分任课老师专业学术能力、授课教学水平等都不够达标,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正确教学引导。

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亲和力的提升策略

(一)更新和改变教学观念。当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和紧跟时展的需求导向与潮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及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创造与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和构建出更加科学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广泛化和深入化的理解思想政治教学知识中的智慧,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对此,提升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亲和力,应该首先立足和围绕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服务导向,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核心内容,使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进行实现自我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之中,任课老师要摆脱以往只关注于理论教学的方法理念,要不断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和渗透,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和运用,使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中学习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来指导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任课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给学生布置课下的实践任务和作业,促进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全面化的素质发展。(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变革,是不断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亲和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对此,主要包括以下教学方法和模式种类[3]:首先,是案例教学法,任课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和挖掘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案例,并将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进行形式化的展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紧密联系。其次,是情境教学法,思想政治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带动和引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不断的沟通、讨论和交流中实现自我思想的表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亲和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亲和力的提升是思想政治教学成效不断提升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近年我们对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亲和力的方法及途径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和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短板及不足。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策略的研究与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亲和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30):102+105.

[2]马云天.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话语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基于新媒体视角[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3):177-179.

思想政治教学范文篇7

(一)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的教育。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尤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广东省6所高校进行调查显示,在回收的1338份问卷中,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主体”,583人认为应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403人认为应由“学生主导,教师参与”,237人认同“学生为主体”。在回收的38位教师问卷中,有25位认同“学生主导”或“学生为主体”,可见大多数教师看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加需要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强,就业形势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提前适应社会和职业生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果教育者处于进行10改造、控制和驾驭的强势主导位置,必然会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就是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从属和被动地位,在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校外实践中充分重视和满足学生的利益及情感诉求,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权,让学生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不是单向性的活动,而是在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多边互动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得以构建,也充分发挥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强素质提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简单地获取思想观念,而是制造精神动力并促进其转化为具体实践。实践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理论功底薄弱,但在社会活动实践方面表现出尝试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带着理论困惑走向社会,又带着现实课题回归课堂,实现了思维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跨越。”[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理论的内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同时也培养了高职学生优秀的品质,在实践中提升了各种能力和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及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多种具体社会问题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能自觉抵制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与他人团结、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协作意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注重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过程的积极性,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强国、教育兴国的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三)重实践促发展,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建设不足,往往着重于“工具人”的培养,偏重于职业和技术。高职学生也显得相对功利,学习目标在于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而顺利就业,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甚至存在逆反心理。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增强实效性,这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少受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外在性施加、当局者的社会需要,而不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当局者意志、维护社会稳定的说教,只具有社会价值,个体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价值”[2]。这种狭隘而片面的观点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现实生活及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决定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也是实践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不讲实效,只讲形式,也就失去了实践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发挥状况也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进程和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规律,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制订相应的实践内容、实践手段、实践途径和评价方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随着学生兴趣的增加、主体性的发挥及能力的增长、素质的提高,会使受教育者对他们一度反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为改观,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的基本原则

(一)对应性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有层次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的教育环境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发展也具有层次性,这就需要在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问题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与实践方案实施的对应性。其一,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学校特点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2005年3月,中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于高职院校等专科学校,文件要求开设2门必修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现更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件要求在课程实施时“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本科、专科教学的特点和内容要求”。这个文件指出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实际,对应所设课程开展实践教学。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但思维活跃,且动手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少讲理论,以实践为主,在实践中灌输理论知识,这样才更能为高职学生所接受。同时,高职院校在录取分数线上有不同批次,因此在生源上也存在差别。即使同一所学校,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录取线也可能会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准备充分,面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的“微调”,甚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其二,应针对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贯穿于学习阶段的全过程,然而高职学生的思想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年级的学生面临的问题不同。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方式、学习任务和方法、独立处理事情等问题感到迷茫,因此需要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针对新生入学后存在的问题,可以选取“认识自我”、“我的困惑”等为主题的实践内容,解决学生最迫切的思想问题。渡过了适应期,他们的自立感、自信心明显增强,开始用自己的思维观察、分析和处理社会问题。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思想容易波动,观察、分析问题往往不够理性,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所以在大二阶段要引导学生学好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视自己、正视社会和周围的一切。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面临走向社会的阶段,他们更加关心社会,更加注重实际。这一阶段要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择业观念,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报效国家。

(二)可操作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就会失去实践教育本身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践性要坚持可操作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原则等在实践中应构建一套科学的方法论体系,解决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每一阶段应当运用什么方法以及如何应用的问题。在实践教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难于操作或无法操作。也就是说,没有把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不符合客观规律,没有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或者现实情况出发,实践方案设计不合理,从而导致实践结果不令人满意,也就无法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体作用。要设计一个操作性强的实践模式,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完善的管理方法,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需求,有计划地把实践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实践内容应具体明晰、可量化、易执行、能落实,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要做到可操作,必须制定全面详细的实践方案,有明确的操作要求、条件和操作程序,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操作过程需简单便捷等,还要照顾到可能出现突发情况的方方面面。同时,实践方案的实施需要相关人员的配合。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更准确量化评价指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改进。一个可操作性的实践评价体系,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要克服评价经验化、单一化的局面,构建一个动态的、立体式的评价网络,这才有利于全面地评价学生并作过程化的研究。

(三)系统性原则

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不12是靠一朝一夕、一兵一卒能完成的,需要领导重视、多方配合、全员关注等多方的努力。在回收的1338份问卷中,对于“您所在的学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吗”的调查,有334人认为“不重视”,186人认为“无实践教学安排”。对于“您所在的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单列吗”的调查,有316人认为“没有单列”,573人表示“不清楚”。对于“您所在的学校有专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经费吗”的调查,200人认为“没有”,979人认为“不清楚”。这些数据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在某些环节方面,存在着断裂和盲区。尤其在高职院校,由于学校致力于培养职业人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尴尬的地位。高职教育忽视人文价值取向,工具化问题日益严重,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备受冷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恰恰有利于提升高职教育的价值,在以技术知识为中介的过程中,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实现职业价值的升华。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促使实践活动顺利地开展,必须全方位着手,坚持系统性原则,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层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从实践平台来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需要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相互配合。从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来说,不是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单枪匹马完成,而应由思政部组织,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系等部门共同实施,协助落实。而从实践活动本身来说,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理念和思路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样,教学条件和环境的改善等各个方面。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三、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的途径

(一)培训与提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成效。然而在高职院校,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轻视和忽视的倾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不良影响。加强党员和各级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培养一批信仰坚定、敬业负责、教育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知识广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对于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践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说,积极有效的指导是顺利进行实践活动的前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内容进行选择和包装,科学安排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之贴近生活实际,得到学生的认同;另一方面,教师和专门工作人员在策划、组织、实施和调节实践活动的同时必须带头践行自己宣传和提倡的精神,做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坚持以主体为思维坐标、以活动为思维原点、以价值为思维向度,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关系的理解,从思维方法、思维结构、思维程序的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活动的前瞻性、选择性、创造性、反思性、综合性。”[3]因而,党员和各级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要加强培训和自身建设,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规律,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分析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搞好课堂、校园及校外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创新。

(二)丰富与发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发展性评价

大部分高职学生在高中时成绩平平,不受重视,考上高职后又感觉低人一等,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失落情绪和自卑心理,在学习上有情绪化倾向。可以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真实体验、自主探究来提升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学和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的探究法,以创设情境为基础的角色扮演法,以生活实际或兴趣热点问题为依托的问卷调查法,以普及基本知识为目的的知识竞赛法,以陶冶情操和提升能力为重点的参观考察法等,都可以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来。在实践形式上可以是讨论、辩论、参观、时事演讲、模拟法庭、模拟教学、读书研讨和撰写提案等。同时,学生实践的过程要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去。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以注重学生实践为导向,倡导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学生的实践态度与实践能力是思想政治课程考察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包括学生的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临场应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科学探索精神。根据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成果质量综合考虑,考核评价尽量做到客观、公平和公正。评价方式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同时,考核评价也要兼顾不同学生的特点,这就需要从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出发选取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途径。例如,对于每年的“两会”焦点中同学们所关注的问题,可以开展辩论、演讲、撰写小论文和提案等实践方式,让学生关注现实、了解国策,这些不同方式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优势特点。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既要公平公正地评价勤奋好学型学生的能力,也要让懒惰厌学型、“不务正业”型、低分高能型学生看到自身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

(三)深化与合作:继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回收的1338份问卷中,对于“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的主要环境因素”,626人选择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参加问卷调查的师生中,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比例最高,其次是“校园”、“实习实训基地”,少部分人选择了“课堂”和“其他”。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它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各个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基础上开展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虽然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高职院校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但实际上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尽人意。一些高职院校对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忽视实践基地建设,存在削减学时、形式主义及合作不深入等问题,导致实践基地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也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强,他们渴望在实践基地获得各种职业信息,提升未来就业的机遇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建设更应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其一,从学校层面来看,相关责任人要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增加实践教学学时。要完成实践内容、取得满意的实践效果需要实践教学时数的保证。实践教学时数得不到保证,必定会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必须积极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拨出专门的经费,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建设多个相对稳定的长期实践基地,从而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当然,实践基地的选择要结合学校和所在地方的实际,结合专业特点,积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研究性及教育意义,同时也方便实践操作的基地。只有领导重视,各相关部门配合默契,形成合力,社会实践活动才能顺利、深入开展,收到良好效果。其二,应继续深化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变学校单方面主动为双方主体互动,增强实践效果。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不仅仅是提供教育、实践场所,而应发挥其自身主动性,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例如,可以把实践基地作为考核评价主体对学生实行考核,以促进学生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同时,在学生“走出去”的同时,也可以把实践基地指导老师“引进来”,来校讲座、办展览,或是共同策划和组织一些实现双方共赢的文化活动等,以增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四)关注与思考:探索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虚拟平台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践领域。高职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们了解网络,也更愿意亲近网络环境。这对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带来了便利和机遇,但是网络污染和负面信息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小的冲击。如何引导和帮助他们正确运用网络和建设高尚的网络文化是当前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在加强网络监督和管理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优化网络文化。首先,在网络上应积极宣扬红色网络文化,建设红色理论专题,旗帜鲜明地宣传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主动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用健康、积极的思想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把网络建成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使之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全面服务学生的重要平台。其次,对于网络上曝光的一些社会问题和腐败现象,可并设立网上论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开展网上互动。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应当积极开设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工作等相关问题的健康教育、法律园等专栏,让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从而满足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的需要。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博客,使用QQ、MSN等聊天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也可使用校园聊天室、校园网络论坛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五)重视与联动: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创新平台

思想政治教学范文篇8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内的社会实践环节,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实施方式可以有多种。

1创新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

主题演讲。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布置演讲的主题,学生的研究学习合作制作课件,公开演讲。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典型的、新颖的资料,并且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还要制定恰当的评分标准,做好演讲过程的指导,演讲结束后的学生评价与老师评价。情景模拟。情景模拟前如何选择案例,分工与合作,构思情境,学生分角色扮演,实际操作等,整个过程教师的组织与指导非常重要。课堂辩论、讨论。从辩论题目的设计、辩论过程的组织、辩论的形式、过程的指导等等,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有精心的安排和组织。课内实践教学在课外的延伸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教学活动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从课堂实践到课外实践,课堂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启发和布置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或者到社区、乡村等地方进行调查研究,提炼,总结,回到课堂内再次进行讨论交流,把课内外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2课外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参观考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决定实践教学单位,教师要做好选择。教师还要做好教学设计,参观考察前要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参观过程中学生要做好记录,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提高认识,学生写好参观考察报告交给老师。社会调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和将来职业的需要,教师设计多种选题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或社会调查,调查范围可以涉及城市、乡村,内容可以涉及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专业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任何一个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讲授的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①与各系部、专业课程合作,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把专业知识的教学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系部、专业课程合作,与学生组织合作,结合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挂职锻炼、“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等社会服务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实践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锤炼意志、提高能力。

二、规范管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只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整体性的规范化管理,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长效机制建立发展。首先,规范管理实践课程。安排实践课时、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等都要规范。其次,规范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项目。包括选题、前期调研与可行性的论证、总体规划、监控与管理等。最后,规范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估。实践教学的评估可以有多种方式,包括动态评估与静态评估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自我评估、相互评估与老师评估相结合,还可以其它多种考评方式的综合运用,如校外考评与校内考评相结合,以校内考评为主;处罚性考评与奖励性考评相结合,以奖励性考评为主;个体考评与团队考评相结合,以团队考评为主,努力使评估具有客观性、严密性、准确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第二拓宽指导教师来源渠道,教师来源要多元化,注重教师的邮线工作经历,可以让教师“走出去”,获取实践经验。也可以“请进来”,请外面的一线有实践经验的人员给学生最直接的指导;另外也可以聘请兼职教师,校企合作,从企业事业单位中聘请行政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指导教学或专业理论教学,要突出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三,建立教师激励与保障机制,注重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物质保障。政府加大、学校保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投入,努力多渠道筹资与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基地建设与维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类型可以划分五种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包括行为养成性实践教学基地、认知类实践教学基地、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性实践教学基地、体验性实践教学基地。

思想政治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伴随着科技技术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普及,新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并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并注。新媒体具有传播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点,契合当前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现实需要,进而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和社交沟通的主要渠道,无形之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素养。

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观点,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信念,在现实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伴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和迅速发展的社会相比之下,仍然存在着落后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强制灌输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许多大学生只是应付而难以提高教学效果。(二)教学方式滞后。面对思想活跃、积极、进取的95后青年大学生思想,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师仍然将教学重点集中于课堂上,而却对大学生课后的实践表现情况却甚少关注,这就使得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失调的情况。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其他教学方式所占比不高,这也不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三)教学评价单一。教学评价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模式,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主要采取结果性评价,简单的以期未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只会导致大学生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忽略了学习过程。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担负着健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教学创新上下功夫,将课程教学和社会时代结合起来、将理论讲解和情感交流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深受广大青年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一)更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理念。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教学为主,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难以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主动更新自身教学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科学审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教育目的与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与教育结果之间的内在关联,树立起“开放、平等、服务”的新型教学观念,鼓励青年大学生主动发言、提问,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者、组织者作用,根据课堂学习状况进行教学调整,引导青年大学生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高质量的学习、探究和交流。(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不断拓展自身教学空间,充分利用诸如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最大限度的吸引广大青少年,并且激发其课堂学习兴趣。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一多式、参与式以及实践式等教学方法,从而增加青年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高校应构建一个良好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在拓宽教学空间和渠道的同时使积极向上、健康的文化覆盖在新媒体平台之上,进而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健康成长。(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交流平台。应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只是教与学,同时更是育人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应该成为青年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更应借助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在课后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情感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真诚的关心,进而愿意将自己内心的迷茫与困惑向教师进行倾诉。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向学生进行理论传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去感染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贯穿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全过程。

三、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整体上的把握,更要充分借助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而更好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从而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潘小宇.“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56.

[2]刘丽.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及创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51-52.

[3]史楠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学园,2017(19):16-17.

思想政治教学范文篇10

(一)从当前总体发展来看,部分高职学校“以学生为本”的全员育人环境还没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而在现实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行政管理相分离,没有真正地结合起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在相当一部分教师中,存在着“分工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管理分割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思想政治教育势单力薄。主要表现在教师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教师还缺乏以教育引导服务为中心的学生教育管理意识和氛围:更没有形成“以学生为本”的全员育人环境,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部门的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差,学生的意见很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层次办学变化的需要。

(二)部分高职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还不同程度存在薄弱环节。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个别教学系在专职辅导员配备上还存在缺口;二是专职辅导员虽然定位明确,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陷于事务性的工作,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三是实务培训还需加强。辅导员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的上岗和岗后培训,特别是辅导员相当一部分都是外聘,更需要培训和锻炼;四是班主任工作管理及考核机制还需完善,个别班主任工作责任心不强、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不少专业课教师甚至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很多班主任对思想教育简单的理解为管好学生,只要学生不出事、不闹事就可以了。

(三)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高职院校中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生各有不同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只有深入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和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有针对性。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和教育工作比较笼统,没有结合三年制、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难简单量化。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又不是用一时一事来衡量的,其结果的呈现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注重眼前效果,有着明显的功利性,如组织或参加一项活动,往往以取得名次或成绩为直接目的,而忽视此项活动隐含的教育意义,缺乏对学生思想和精神上的教育和引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存在形式主义和敷衍了事的现象。一些任课教师则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教学和育人脱节,缺乏全员育人的观念。一是学生对两课的学习没有兴趣,教师上面讲,但是下面许多学生存在着厌学、逃课、上课睡觉等问题,任课教师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遇到了难题,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有些任课教师对两课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二是如何针对三年制、五年制学生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尤其五年制第二学期开设的哲学课,学生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二对策与思考

(一)创新学生教育管理观念。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一切潜能,使其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基本需求和实际困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注,对他们合理的生活、学习需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关心学生,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对于学校来说,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所有领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职责,各级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要建设一支理论水平较高、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学院的所有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承担起育人的使命和任务。只有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高度重视,统筹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工作重点为:一是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转变工作作风,更新观念,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二是牢固树立“三个一切”的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大力倡导、切实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

(二)加快专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需要重点解决:一是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按照比例进行配备,形成以专职辅导员为主、班主任为辅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职责分明;二是制定专职教师从事兼职班主任的有关规定,提高专职教师从事兼职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三是逐步提高专职班主任待遇和健全考核机制,对于屡次出现问题或缺乏责任心的班主任引进淘汰机制;四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加强专题研讨及培训。

(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建议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针对三年制、五年制学生年龄特点,教育方式要灵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他们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学生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传统的教育形式越来越不适应他们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善于借助学生的热情和活力,变过去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教育为平等探讨、双向交流的教育方式,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形成教师指导、学生具体组织实施的局面。教育手段要多样。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生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