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4:07:05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篇1

教学目标与对象特点为基础,将传统教学,运用现代技术,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即为多媒体教学。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是多媒体教学的最优化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利弊

(一)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利

多媒体教学在该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多媒体所特有的动画以及背景音乐,能让原本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地轻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多媒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点,能够很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引发强烈的、积极的求知欲,使得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从调查中可以明显看出,多媒体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起到重要作用。多媒体的优势是图文并茂、有着大量丰富的感官材料,诸如形象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等等。从而能够营造一种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由学习的“知之者”变为“好之者’,;又从“好之者”变成“乐之者”。就能够实现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在这样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学生又极易受到情绪的的感染,从而拨动情感的心弦,自身的思想感情在此得到升华。

2.模拟生活,帮助理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在世界上,许多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达。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媒体的意义就是模拟生活,复现情境。单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想要把文本承载的意境表达出来传统的教学,是相当有难度的。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显得枯燥是传统的面授式的教学活动的缺点。多媒体教学中,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融入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并进行创新,仅用一张图表,或者一段动画便可明白无误的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里很多含蓄的不易表达的知识、不易描绘的图景、不易理解的哲理。比起教师单纯的语言描述,这样的效果完全是没有办法对比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核心内容深奥的汉语言方面的知识简单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过程也更加轻松。

(二)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弊

1.有碍于师生情感交流

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好与坏必须参考其中情感、交流和对话三个方面的活动情况。古语云生命在于体验,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交流深刻领悟文本,将其与内心相融合与灵魂发生撞击才能得到精神的升华。无论教学工作如何更新换代,教师的地位都是无法被取代得,他们是教学的研究者与开创这,是课堂的主导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入,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建立出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虽然身份不同但师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而沟通需要建立在人与人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人与机器。换言之,一堂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不能通过人与计算机的交流来完成的,还必须将重心放在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之上。那么再来看应用多媒体软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多数时间教师都在进行机械操作或是指挥学生如何观看可见,整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仅限于如此,没有真正的情感沟通,所以不能称得上是一堂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另外,多媒体课件玲琅满目,良莠不齐,粗制滥造的质量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为什么很多教师还热衷于使用多媒体课件呢,因为其能够简化教学,能够省事儿。教师将课堂所用内容全部做成课件,将书本内容导入课件内,整节思想政治教育课学生不再是看自己的课本做笔记而是眼睛不停的盯着大屏幕。屏幕上的幻灯片不断变换,老师也在不停的说着,而能够被学生吸收的知识却是非常有限的。更有的老师通过网络下载成型的软件,连制作过程都省略掉了。那么所谓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讲述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学问的传递上面都达不到教学的要求,而学生能够吸取的精华也就少之又少了。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完成知识的传授,而现代课程则变成了以多媒体没和弦,老师与学生都成为观众的尴尬局面。

2.教学过程程序化,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篇2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

主要体现在:部分医院领导片面强调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去进行,忽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没有将其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由此使得下级职能部门在执行的时候,也没有将隐性方式运用进去。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不高

当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不高,在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不足,素质不高的背景下,往往难以发挥其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方面的作用。

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良

其一,过度关注医院机制的商业性运作,忽视了医院公益性,医德医风评价不佳,形成不良的医院文化环境;其二,医院忽视良好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难以营造起有利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外在环境;其三,缺乏健全的制度基础,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不足。

二、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针对于上述提及的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我们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积极采取对应措施予以改善和调整。笔者结合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倡导积极从如下角度入手:

1、注重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树立

首先,从医院领导层面入手,积极开展专项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和教育,使得医院决策层开始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发挥领导在带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培养的作用;其次,开展大范围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各种宣传手段在医院内部营造健康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最后,正确认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

2、强化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

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推动。具体来讲,积极做好如下的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其一,强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培训,使得在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对于隐性教育方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积极实现自身理论水平的提升,为做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其二,实现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继续教育,明确的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范围中去,以此去发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

3、实现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针对于当前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良的问题,应该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其一,积极从医院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开展大量文艺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的医院文化氛围,为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契机;其二,高度重视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到规定层次中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三,不断学习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将其融入到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前社会价值需求。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篇3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基础,不断加强全国人民的思想建设,帮助全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帮助企业员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己对企业的贡献,实现自己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特别是在十八大之后,企业员工更加要在企业党委组织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积极的发展壮大自己,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要在市场中立足就更加要不断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促进企业员工思想觉悟的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特殊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展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注重思想教育,强调教化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注重人的内心教育,注重思想方面的培养,通过思想教育来约束行为。通过各种禁求来实现对人的教化,通过教化再让更多的人遵守道德或及规则要求。具体地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培养人的礼仪行为。

(二)注重获利方式,强调义重于利

中国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涉及财富的各个环节流程中,均是有明确细致的基本要求的。每一个环节对“利”与“义”相结合都具体的要求,两者并重甚至要求“义”要重于“利”。具体的包括以下几方面:⑴是否要追求财富⑵财富怎样获取⑶拥有财富的使用及经营,从财富的产生到用掉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考虑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法律、公平和正义。这对企业员工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优化人格,促进身心健康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课程,也是企业员工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具体要求全体企业员工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接受系统性的培训教育;将大学生分配到各个部门,让他们去培训企业职工,作为“导师”的大学生给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员工配备录音机,成立帮扶对子,尽量使所有的员工都能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还要对教育接受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尤其是将此作为新入职的员工转正考核的必考条件;为了加深学习印象,也可以通过这种各样的方式加深印象,加深理解。还要求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在为人处世,生活作风上,渗透到工作中点点滴滴,这样对员工形成良好的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企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培训师的理论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这样才能够在培训过程中满足企业员工的要求,解决企业员工提出的问题。我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加强培训过程中员工的讨论和交流。员工在交流过程中会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自觉的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所以,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促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提高企业思想政治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

不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培养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是企业加强管理的前提,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只有所有员工都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所以,企业的思想政治老师培养非常重要,教师既要掌握现代的教育方法,也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员工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即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更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对员工教育的作用主要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员工的道德品质、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子江 单位:丰润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篇4

(一)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的基本要求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要求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只要是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都是值得提倡的,都应该得到肯定。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障。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念下提出的,要求必须坚持三个代表推行的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作用

1.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确立是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观念的确立为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2.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保障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开放和平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流动体制,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劳动之间,制度性的障碍被消除了。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三个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要求保障平等、和谐、互助互利的劳动关系,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

1.劳动的平等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使大学生形成了平等的劳动观念,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一切能够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劳动都是平等的。

2.劳动的合作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使大学生形成了合作劳动的观念,劳动者之间的合作是实现社会大生产的重要条件,合作劳动的观念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社会主义公平教育的理念

(一)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公平观念

公平是经济社会各种关系的重要体现,是人们对于社会以及发展的看法。和谐社会理念下公平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制度来实现的,制度的公平性保障了人人都可以平等去竞争,在进行社会资源分配时,主要是按照社会成员对其需要进行分配,没有绝对的公平。制度下的公平是指人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竞争中,而强调结果的公平,则是强调社会资源的分配时平均的,结果的公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谐社会理念就是满足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尽一份力,制度的公平来确保自身的权利不被侵犯。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生公平观念教育

在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制度公平保障了人们可以享受平等的权利,可以通过制度维护自身的权利,可以平等地参与到竞争中,避免不公平的竞争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公平观念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大学生对平等观念理解比较透彻,对资源分配的平等比较在意,而对制度公平却没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的制度公平,必须实现按需分配,强调多劳者多得。在和谐社会理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对公平观念的教育,让大学生对社会公平有新的理解,使大学生摒弃结果公平的想法,改善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只有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对大学生的公平观念进行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才能放平心态,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人生观与创新理念的教育

(一)和谐社会理念体现了对大学生人生观建设的要求

人生观的形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必须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己任。尤其是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人格的完善,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创新精神的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运用新的方法处理问题,以创新的理念来迎接机遇和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篇5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界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界定,学术界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主要存在以下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种观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这种观点认为,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就是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一个体系,是由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组成的多侧面、多层次的规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诸成分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种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分广义和狭义来解释,“根据规律的定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可以得出,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并经过高度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中最根本的规律。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现象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第三种观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矛盾为出发点,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即由教育者的主体期望同受教育者客体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就是指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50。

由于人们的立足点以及思考方式的不同,而且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还有一些问题尚未明确,所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界定很难达成完全共识,但是相对而言,大家比较认可的是,从规律的定义出发引申出来的界定,“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诸因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本质的现象。可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有多少相互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或矛盾,就有多少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存在。”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究竟有哪些,对其如何进行分类,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学术界已对此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并形成了多种观点。有的学者直接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并做了层次划分;有的学者则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角度来描述,有的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角度来描述;也有的学者并没有直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而是从其他方面思考,间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概括

张蔚萍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可以概括为依据人们思想、行为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党的事业的需要来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目的任务、教育内容、方针原则、方法艺术、改进创新、队伍建设和组织领导,以保证无产阶级事业胜利进行。尽管思想政治工作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思想政治工作演变和派生而来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能代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概括

有些学者并不是讲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进行了概括。王建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有三条,即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陈秉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包括社会适应规律、要素协同规律、过程充足规律、人格分析规律、自我同一规律。张耀灿、陈万柏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三大规律: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层次的划分

有的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了层次划分,如李玉深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有外部与内部规律之分,外部规律可以概括为: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治所决定,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发展相适应,并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服务;内部规律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的规律,即灌输、疏导、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黎群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之分,基本规律就是主体思想与客体思想的作用和反作用的规律;具体规律有两类,一类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部非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另一类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事物相关联的规律。陈成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为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规律,简称为适应超越律。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很多,具有全局意义的有三条,即双向互动规律、内化外化规律、协调控制规律。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服从与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是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协调和控制多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规律;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规律;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相统一的规律。”51还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教育,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预期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是方向目标可控律、主体客体认同律、规范影响选择律、事理统一增效律、需要行为引导律、内化反复渐进律。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视角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思考和研究越来越深入,其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宽阔,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放在哲学领域去研究,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放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有的学者则分析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等等,现归纳如下:

(一)从哲学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有的学者从哲学视角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联的实在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首先和主要是在哲学生成过程中形成,它跟其他规律一样是人类的认识对象;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生成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认识活动,它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和发现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诸现象之间的本质关系或必然联系,即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践行和表象。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哲学品质主要有三点,在本体论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固有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在认识论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人脑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固有的本质联系的理论抽象,它具有主观性;从辩证逻辑学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联系的范畴和发展的范畴,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二者同构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完整的科学的认识。从哲学领域研究,得出结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在哲学那里就是这样被建构起来的:作为世界观意义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诸现象之间的本质关系或必然联系和作为方法论意义存在的由这种本质关系或必然联系所得出的认识结果——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从哲学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角度,有利于我们更好、全方位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二)从全球化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有的学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中,人和社会、人和世界、东方和西方的关系呈现出新关系质态,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应与时俱进,遵循自身特殊的规律。有的学者认为这些特殊规律主要包括四点,第一是动态平衡规律,即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全球与植根本土张力之间以“现代化”为支点保持的一种互动平衡。第二是和而不同规律,即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是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冲突与融合的矛盾发展过程。第三是开源引流规律,即一方面挖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优秀的、能够与现代文明相衔接的东西,将之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更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用当今全球思想政治教育之优秀成果丰富、扩展、淘洗、提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第四是整合超越规律,即本土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全球思想政治教育交流中互补共生、综合创新、批判构建,形成自己富有生机的个性特色,更好地在全球化时代起到规范社会活动、调整人际关系、升华人格境界之功能。

(三)从特定层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有的学者通篇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规律,如有的认为“情感互动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教育双方的信息传递也是双方情感互动的过程。采取适当方法积极引导情感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有的学者专门对“适应超越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认为适应超越规律就是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从受教育者的现有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发,又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践的时代要求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不断完善的规律。有的学者则重点谈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等等。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运用

尽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可以正确运用规律。如果遵循了规律,按规律办事,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那么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如何遵循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术界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有的学者认为充分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发挥其作用的首要前提,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必要条件;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重要条件,所以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要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篇6

1.1提高课堂知识有效运用的手段

在现有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没有把学生的自我需求融合到思想品德学习的过程当中去,只是一味地灌输、填充,而现代教学技术却能够弥补这些不足.例如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内容“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这一课时,可以播放2012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拍摄片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维护大自然生态运行规则、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利用效率.

1.2教学内容科学设置的有效途径

正如教育学家杜威所说:“在学校里学生思维训练失败的最大原因也许在于不能保证像在校外实际生活那样,会出现引起思维中经验使用的情况”.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以课堂为阵地,以老师说教为方法,以分数高低为目的;老师是主宰者,学生是被动者,重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活动的验证,重学习的实用而轻品德的修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又呆板又空洞,又乏味又无奈.班班通的实施能使教材中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走下课本,走进真实而又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通过事实再现,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感知.如在教学“社会责任主题”时,教师就可以编缉“汶川大地震后救援活动”的录像资料,从灵魂上震憾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爱国、爱民情感.从而使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情境中去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去创造,实现学生全面而又健康发展.

2现代教学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2.1信息主体的脱节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并不代表信息技术的全面运用,也不是满堂灌的教学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盲目追求现代教学技术的手段采用,过度依赖计算机等一些辅助教学技术,把大量的书本内容和教学资料放到PPT上面,课上仅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信息量太多、播放速度过快,超过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出现信息飞逝现象.这样用手段取代教学的教学方法,既背离了教学规律,也忽略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2.2教学情境的缺乏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总喜欢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情景,有些情景片面追求教学效果的实际,荒诞、流于俗套没有实际意义.教学操作过程也是机械化、流于形式的“花架子”,很少有实际的思维训练意义.譬如在教学“理想信仰”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前布置学生组成互动小组,将各自的理想写在黑板上,课上汇报课前实践活动的情况.但是,在课堂汇报时,却出现“冷场”,以致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上就会差强人意,适得其反.

3现代教学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模式应用

3.1设疑与实践的结合

现代科学技术走进课堂,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舞台艺术效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加提高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思维的开启一般都是从疑问、解疑开始的,巧妙设疑,就把握住学生急于解决问题、探究学问的心理,以主动代替被动,及时地将学生引导到主动、自我探索的状态,从而启迪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譬如在鼓励与表扬的教育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动画和音效.当学生答错时就给予纠正和鼓励,当学生答对时就给予赞扬.通过学生和教学机器的对话,适当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轻松地地获取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文本展示、漫画或简单动画,请学生想出好的灵感.

3.2循序渐进式引导教学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导者,通过不同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自我思考、进一步求知的好习惯.譬如在讲解《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一节内容时,思想政治课老师可以在这个课件的结尾增加延伸部分,搜集本校历届优秀学长、学姐的照片,再配上对于他们个人事迹的文字介绍,让大一新生观看,以起到一个模范、榜样的作用,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谈一谈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再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造成挫折的因素时,选择录像《唐山大地震》、新时期角色互动片《变形记》等片段,通过一些生活或者影视作品中的案例来展示造成挫折的多种诸多因素,比如个人挫折、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等.通过多媒体播放,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播放3D电影,可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并用,在生动的感官体验中思考.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科学利用网络资源的作业,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延续到课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较大的信息量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3.3在生活中体悟知识

将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把思想政治知识生活化、现实化,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中去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加形象的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再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去解决现实问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譬如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课堂上的素材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采集,课堂上的活动也应有学生去主演,老师最好做幕后的导演,所有学生只要参与和联系社会实际生活,这都要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就是真实生活的再现,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所以说班班通这个平台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感受生活的潜能,科技的神奇力量会像一支魔棒激发学生的智慧.

3.4构建灵活多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要突出主题实践活动的效果,让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中,形成全面素质的提升,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并突出实践教育,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课程搬到户外,让学生在情感活动中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想法,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融入进去,从而形成坚定的思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譬如,对于一些畏惧困难,耐心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针对性的中长跑比赛活动,这是因为在中长跑过程中会出现乳酸堆积、呼吸困难、耐力下降等困难阻碍任务的完成,在出现困难时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最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任务,让学生享受到克服重重困难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

4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篇7

目前,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潮,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在人格和道德方面进行教育。高等院校的学生,一旦缺少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迷失自己。所以,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可以获得帮助,养成很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让学生把日常知识和理论知识正确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影响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很多落后思想甚至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使得高等教学受到约束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很灵活,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避免让不好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不够重视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有些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很漠视,有的学生甚至以为思想政治课就是讲道理,即随意的谈论理论知识。在课上他们往往不能积极投入,对很多问题很冷漠。甚至有些大学生,存在逆反倾向,即莫视道德,诋毁理想,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

(三)教学方法、结果测评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道德理论作为核心内容,即通过硬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这种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模式。

三、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建议

(一)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去学习

(二)寻求思想政治教学创新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作为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其积极、主动去参与到教学中,这样就能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

(三)信息化技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信息化为手段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符合学生的特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大多是依靠一些辅导资料来获取主要的信息,在讲课的过程中,再把这些资源渗透进去。这样的教学信息往往缺乏一定时代感召力,带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指引下,教师将很多网络资源进行了整合,容量之大、速度之高带来了信息的高速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的教育资源,使得教师能够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校园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的工作,它要求学校有关部门要分工明确、运作规范、落实责任制,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全面利用网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搭建网络交流和教育平台,服务广大学生。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开展网络交流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可以利用qq、Email、BBS、Blog、微博等手段进行交流,让广大学生及时反映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利用网络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也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讲课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教育;思想;历史;实践

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希望都寄托在他的青年身上,所以作为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他的青年都会提出很多要求。从1990年开始从未间断地提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行教育、法制教育。”[3]怎样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的角度比较多,但最为重要的应该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决不仅仅只限于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求教师“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到社会尊敬的人。”[1]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现行体制与大学教师的具体情况,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要加强大学教师的模范作用。

首先,对学校的党政领导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学校的党政领导要率先建立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因为党政领导不单只是学生注重的对象,也是全校教职工注重的对象。如果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最终必将导致整个学校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过关,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8]。

1998年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提到:“二十年来改革和建设的历程说明,面对新时期的艰巨任务和可能遇到的风险,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广大干部在新的形势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必须努力造就一支由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教育文化干部和其他战线干部组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3]如果说这里只是笼统的提出要加强各行业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那么,2000年《中央“三讲”教育联系会议办公室、教育部党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深入开展“三讲”教育的实施意见》就专门针对高校领导班子提出了建设性建议,要求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指导,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建设,使高等学校“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4]

其次对专职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素质要求。如果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就存在缺憾,显然难于对学生理论水平的积累起到积极作用。而相对来言,青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不加强或没有正确地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作为引导,很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他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知识分子的贡献,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全社会都要参与,科学家和教育家更应奋勇当先,在全社会带头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3]要实施科教兴国,知识的传播是最为重要的。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来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3]因此对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1]而这三点希望的实质也就是他在1990年提到过的:“我们相信,我国知识分子一定会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努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贡献全部聪明才智,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2]

二、注重历史的学习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放弃对自己民族历史的学习,而且只有在学习自己民族历史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形成爱国主义情感。一个人一身的学习形式可能是多样化的,“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些教育都很重要,对于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都会起重要作用。在所有这些教育中,都应该重视和贯穿历史的学习。不了解、不懂得祖国的历史文化,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是很难自觉、牢固地树立起来的。”[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以使他们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我一直强调,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高级干部尤其要带头这样做。领导干部应该读一读中国通史。这对于大家弄清楚我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增强唯物史观,丰富治国经验,都是很有好处的。”[5]从本质上讲,历史教育可以提升个人修养、塑造人格、坚定信念,所以有史学家说:“对个人来说,知识或历史的最主要价值无疑是它能在个人经历以外的更广阔的领域内认清自己,同时可以从较长远的观点来看这渺小的、褊狭的现在,从而使他能够在不那么直接的和受局限的经历中,来判断包括他个人在内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6]

从民族感情的角度出发,只有有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刻的认识、认同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民族情感,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论述道:“对干部群众和学生必须认真进行中国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的教育。没有这些知识的武装,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难以确立起来的。”[3]

相对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来说,更注重革命史的教育。“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注目的古代文化,但近代以来却屡屡“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但我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因此“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创业史。”[2]

三、注重实践锻炼

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不能脱离实践,事实也一再的证明脱离了实践的理论最终是站不住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多半属于理论教育,很少能参与到实践中去锻炼自己。所以针对此不止一次地提到,一定要有社会实践。“事实证明,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该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2]

对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古时候,有刺股悬梁、穿壁引光、积雪囊萤、燃糠自照等勤奋好学的故事,主要是要教育青少年树立好学上进的志向。如果方法不对或不适当,也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这方面的教训不少,要引以为戒。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3]

除了注意到由于青年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问题外,在此之前实际上还认识到另一层更为深刻的问题,即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7]针对这些问题,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大会讲话时特别提出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十分注意研究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事实上由于中国大学在长时间里都存在教学与实践的脱节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加以改变,所以一方面要求部属、省属高校大力拓展实践教育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性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高等教育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要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大部分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得到提高。”[2]

参考文献:

[1]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500-501.

[2]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61-488.

[3]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332-589.

[4]中央“三讲”教育联系会议办公室、教育部党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深入开展“三讲”教育的实施意见[N/OL]./topic/zxhh/WXP/DNFGWJ/QT/1023.htm.

[5]中共中央总书记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J].史学史研究,1999,(3):1.

[6]西方现代历史哲学文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240.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篇9

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力的强盛,我国也逐渐加强了对教育上的重视,目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处于不断深化阶段,现如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制和管理方法。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接班人,这也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高校中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力度提出更高要求。关于高校中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我国的党中央、教育部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对辅导员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意见》中强调了我国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特别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工作队伍包括学校内部的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课或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高校内部辅导员、班主任以及校领导等。其中辅导员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线工作者,他们也担负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职责,并且需要确认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目前我国树立了较为完善的辅导员制度,规定了辅导员的基本工作,对他们的职能定位较为明确,规定辅导员在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对辅导员的能力及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辅导员队伍需要熟悉了解政治理论、有精湛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与此同时还要纪律严明、作风正派,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时积极参与。在我党的领导下,拥护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习积极学习课堂知识、积累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为我国培养未来的四有青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辅导员自身素质问题

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不仅需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状况等,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取培养社会的栋梁之才,与此同时辅导员需要认清自己的基本工作职能,随社会的发展和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需要有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上述工作需要耐心、细致的去完成、去落实,而且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众多,导致辅导员连最基础的管理工作都不能一一落实,导致工作积极性往往没有那么高,他们自身的工作理念和认识目标都会迷茫,则他们会失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识,即使开展了,也很难在实际工作中一一落实。

(二)高校制度问题

(1)聘用制度不合理。如今我国辅导员聘用的传统方式是从本校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拔,或是从其他高校中直接选取高学历的毕业生经过笔试、面试后聘用。但这种聘用方式往往只看重专业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忽视了其政治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能力也不能凸显出来。(2)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辅导员这一职位需要负责的事情特别多,而且又是与学生接触的一线教师,因此工作很多、很杂,与其他领导的工作相比更加的繁杂,需要付出很大的工作热情和耐心才能做好,但与此同时,薪资较少,平时晋职称的机会相比之下小很多,所做的工作也没有得到校方的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大多数辅导员要求自我的提高会努力争取评职称,但评职称会按照规范的考核体系进行评定,一般靠的学术论文或是实验研究成果来评定,这使辅导员除了忙于日常管理事物基本就是写论文、搞科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受到重视。

(三)高校教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权责不明

权责不明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缺失的主要原因,虽然党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辅导员的具体工职能和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且强调了辅导员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直接管理者。但是如今有些学校没有将教育部相关规定落实到实处,也没有使辅导员明确其责任和权利。

三、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措施

根据以上的问题,本文从学校角度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辅导员自身找准定位、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评价机制、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等相关措施以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优化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一)从学校角度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

提高认知、找准定位是辅导员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前提。高校领导需要加强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从学校层面重视师资队伍的力量,在教学体制改革中融入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一项,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改善辅导员聘用、考核、评职称等一系列体制体系,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对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做出指示,使辅导员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辅导员自身提升素质

辅导员自身应该遵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所做出的指示,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和定位,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爱,在学校期间增强学习能力,汲取社会经验,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完善评价机制

校方需要完善考核体系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价机制,这套专业机制是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建立的,评价工作不仅对辅导员的基本知识、日常管理能力做出考察,还要对辅导员的基本素养,所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做出基本考察,并且可以让学生对辅导员工作做出评价,让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成为平等的关系,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完善培训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篇10

一、“互联网+”时代下中职生思想政治概述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日益兴盛的时代,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通畅。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在互联网两面性的引导作用下,中职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愈加复杂。部分中职生受互联网开放性、多样性的引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新思潮、新观念的形成。一方面,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淡薄,聚众打架、吸烟、逃课、早恋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些学生借助于社交软件结交校外社会青年,枉顾校规校纪,最后走向了成长的歧途,这对自己对家人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影响当代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互联网成为了他们长久的陪伴,这表现在低头族人数越来越多,手机不离手已经成为了墨守成规的准则,中职生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世方面也就显得略有不足。

二、当代中职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职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思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职院校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和学校方面的诸多重视。但是饮水思源,归根到底,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教师是决定因素。但当前的教育部门,只是片面的强调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学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究竟该如何改善呢?目前学校的思政老师数量较少,且水平参差不齐,别科老师兼任现象时有发生。大部分思想政治老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也没有深入学习过相关专业,在授课技能和备课水准上存在较大缺陷。2.校园网络监管不到位。中职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他们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校园管理又相对开放,自身缺乏警戒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反映学生们思想动态的网络信息监管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学生们借助于互联网这个平台,各类活动、互动十分频繁。校园公众号、校园新鲜事、学校贴吧、微博微信等校园官方互动平台屡见不鲜,学生活跃在多个社交软件上,借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在这样一个多方互动的大环境里,学校对这些社交软件了解、关注度不够,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监管学校网络的最新动态,各种互动平台缺乏相应的的制度规范,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们处在一个混乱的信息社会里。这一方面使得学生暴露在不正当信息的视野下,也使得高校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引导。3.中职生缺乏实践。学生们的思想变换不应该是以思想为依据,而是应该表现在行动上。以行动来反映、佐证思想,从而达到纠正中职生思想,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向上的良好作用。然而,目前的中职院校多是以教授技术为主,忽略了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培养。这表现在中职院校职业技能课安排量过大、学生课余时间少、比赛活动、校园实践、文化宣传等课外活动十分少见。学生们的思想被束缚,被动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起到正确的引导功效。

三、提高中职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1.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要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好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二者协同发展的。尤其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中职生来说,正确的教师引导对于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作用匪浅。因此,中职院校要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定期的引进优秀的年轻老师,不断给教师团队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保证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选拔。通过与兄弟学校互动交流、展开教师讲课评比、外出学术交流等形式,不断丰富教师自身的技能,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将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发展壮大。2.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第二点则是学校要加强校园管理。一方面,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学校的网络舆情监督,实时关注各种互动平台,了解学生们最新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并第一时间进行引导,给予学生所需的帮助。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适量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运动会、演讲比赛、爱心帮助等等调动学生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塑造学生们健康向上的思想,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结束语中职学生的思想变化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只有以健康向上的思想为引领,学生才能够成长为一个对国家、社会、家庭、自身有用的人。因此本文针对中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两大措施,以期促进学生们的思想积极健康,为学生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林德酉.“互联网+”思维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70-72.

[2]冯凌.“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6,(2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