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8:55:17

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范文篇1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培养;数学素养

对于大学数学教师而言,应当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传播,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死记公式、定理或者固化的解题技巧,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数学素养。

一、大学生数学素养的内涵概述

数学素养是后天环境教育产生的结果,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数学素养提升的重要前提以及基础性因素。大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类型较多,总体而言包括下列三种类型,即基本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经验性知识。基本知识包括数学原理、数学概念以及数学法则等;策略性知识要求学生懂得如何解答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解答数学题目的技能以及方法,包括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向学生传授数学策略性知识,能够提升学生解答题目的质量以及效率;经验性知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某种经验。总之,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是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基础。第二,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是数学教育之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体现在学生的能力与智力两个方面。能力主要包括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智力主要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数学能力的提升能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解决未知问题的技巧和技能。第三,数学思想。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体现数学思想。例如,数学归纳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局部线性化思想等。数学思想能够促使学生构建数学观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时的一种思维升华。第四,数学品质。数学品质是个体在心理素质以及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后天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发展起来的。数学品质主要包括个性、品德以及思想。衡量学生是否具备数学品质,主要是观察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是否具备浓厚的数学情感。如果学生对于数学充满兴趣以及热情,就可以认为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品质。此外,数学品质还包括社会意义层面上的个性特征以及个性品质,例如良好的数学动机以及优秀的数学品格等。

二、大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例如,相比于研究常量的初等数学,高等数学是研究变量的学科,其中极限的思想又贯穿始终。但是,对极限严格数学定义的理解涉及非常抽象化的“ε-N”语言。这就要求大学数学教师通过归纳类比、动态演示、几何描述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数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文化学科,具备了德育价值、素质教育、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多种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很有必要,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能促进学生传播数学文化知识。(一)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极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就有过研究。例如庄子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以及刘徽的“割圆术”。但是对此问题背后的现象,古代的中国人却没有深入的研究,更没有建立系统的学科。而西方的数学家们由于其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素养得到了保持与延续,这使得他们最终提出了极限,创立了微积分。可见,对于大学生而言,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民族素质。(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在天文学、力学、生物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分支中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的发明更加促进了这些应用的发展。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才能高效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只有具备较高的数学素养,才能对现实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同时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公民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吸收能力,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缺乏数学素养,也难以学好其他学科,比如化学、物理等学科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在大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促使其掌握数学研究方法、思想方法以及推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数学思想以及方法,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三)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此外,学习数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例如,微分和积分本质上是对立的,一个是表示局部概念,另一个是表示整体概念。但是,微积分基本定理却将二者和谐地统一在一个表达式之中,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思想。上述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过程中,关键是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这要求大学数学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不要一味地赶教学进度,照本宣科,日复一日重复多年使用的教案。这样的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此外,还要注重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精神的传播,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的独特认识,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意义,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与锻炼。最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直、诚实以及勇敢的品质。数学要求实事求是,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诚实以及正直的品质。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能够促使学生在困难面前形成勇敢自信的品质。(四)传播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促使数学文化得到传播。数学本身和数学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通过对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发现的过程以及背后人物的介绍,可以增加大学生学习微积分的兴趣。数学虽然是一门独立性学科,但是属于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数学课程需要传播数学文化,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三、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主要策略

应当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大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对大学数学教材的改革、启发学生思维以及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促使数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加强对大学数学教材的改革。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当高度重视数学教材改革。目前我国现行的高等数学教材品种单一,且偏重演绎推理,很难兼顾工科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大学数学教材的改革,成为当前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教材问题,应当注重和工程实际之间的联系。譬如对于工科学生,其教材主旨是“数学问题工程化,工程问题数学化”。直白地说,就是使工科数学通俗化、接地气,成为“下里巴人”。要避免对工科学生使用过于偏重理论的数学分析教材,这会让其误入歧途。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及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教材应当和现实生活相互联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建立较为形象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知识背后的深刻内涵。教材应具有典型性,在例题讲解中,详细叙述解题思路的由来以及解题方法的形成,加强数学原理分析,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另外,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知识也不可或缺,学生掌握数学思想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教授,促使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二)启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大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想要熟练掌握数学技能、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应当深刻理解数学公式、数学定理。该过程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以及启发,循序渐进,避免采取填鸭式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抽象思维。除此之外,还应当促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优化,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公式法则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正确的理解,促使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三)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创设必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采取问题情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适度原则。设置的问题不要太难,也不要过于简单,最好保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问题太难会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太简单又没法激发学生的潜力。另外,应当根据教材知识特点以及相关要求,对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必要的改进,帮助学生归纳数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更为深入,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四)数学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自身的素养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数学教育应符合时展的要求。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引进新型技术,使数学教学形式更加丰富。例如,运用多媒体工具或者计算机工具,提升教学的生动性以及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独自讲课,学生在讲台下低头睡觉。这样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教差,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教师应当充当学生的咨询者、启发者以及示范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升自身数学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五)课件以及板书相结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课件和板书相结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投影仪等工具在数学课堂得到广泛应用。将多媒体工具运用于课堂之上,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例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的过程当中,如果仅仅依赖于教师口头讲解定义中的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等步骤,学生较难理解。但是,如果运用PPT对于上述步骤进行动态演示,则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深刻理解定积分的定义。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但是,也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教学,应将多媒体和传统的板书相互融合。教师通过板书对定理公式推导,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理解每一步推导内容。板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思路发展的过程,它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应当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教学形式。例如,在讲解数学定理以及公式时,可以选择一边讲解一边板书的方式;在说明某些抽象函数或者动态变化图形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使得表达更为直观。这些形式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公式以及定理,深刻领悟到数学的思想和解题的技巧,做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索,实现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教师应在实际工作中勇于发现,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扮演好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使学生形成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艳贵,徐伟.核心素养理念下数学师范生培养的知识结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2):13-17+39.

[2]代鸿.应用型技术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8(6):35-36.

[3]王晓娜,丁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医学院校多元融合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217-219.

[4]柴瑞帅.大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方式[J].高教学刊,2018(2):93-95.

数学素养范文篇2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理解

(一)数学素养的涵义

目前比较认同从教育学的视野出发所作的“素质”涵义的界定,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努力由知识内化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心理品质”。先天素质(又称遗传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先天素质既然是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自然就无所谓后天教育与培养了。后天素质是后天养成的,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也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对于这种后天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心理品质,我们称之为“素养”。数学科学方面的素养,一般称之为“数学素养”。

(二)数学素养的要素

1.知识技能素养。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具有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教学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并且能长远起作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掌握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数学思维素养。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在训练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因此,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形式训练价值。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数学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素养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要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3.运用数学的素养。运用数学的素养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能把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去分析解决它们。

4.数学人文素养。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这种文化修养既涵盖养成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推理严谨,言必有据和条理化的思维习惯,也涵盖养成的数学意识——理解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懂得数学的价值。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现状与意义

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各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与活动中除了“知识技能”外,还特别明确强调“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厚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应对数学的内容、意义及方法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应有“居高临下”、“深入浅出”的数学能力。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将从事一线小学数学教学,文科方向学生也极有可能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的。这就对我们这些未来进行教学的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功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学习一些空间几何、多项式、微积分、矩阵、随机变量的统计、回归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应该让该专业的大学生形成一些他们所必备的观点、信念和素养,给学生以数学的滋养,从而奠定他们的数学知识底蕴和数学学识底线。在目前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数学专业课的课时虽然较多,但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解题能力的训练,过多的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对于数学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一些内容,却很少涉及,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美、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史等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缺乏,也直接的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相关调查显示,在影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众多因素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数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有着密切相关的作用,因此在目前小学大力开展对数学教师教学培训的形式下,师范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可以给小学输出高素质的教师,很快适应小学的教学。因此,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即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为学生将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科带头人打下基础,也能确保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文化功底和小学数学教育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能为学生毕业后的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三、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讨论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学数学,不做题,如进宝山而空返。”那么学习数学就只是一味的填鸭式的解题、做题吗?我们又将如何提高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教师必须跳出数学是纯基础性课程的囹圄,在遵循数学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增强其适应性。

(一)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多年来,数学教学类课程给学生更多的是单纯的教学法的知识,这样容易造成专业知识与专业教学知识间的断层,所以我们认为应该通过数学通识选修课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一种背景,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及数学教育本身的反思,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更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及数学教育价值观。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中,作为必修课的“大学数学”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应以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为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晓现代数学的几个主要领域,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这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最一般的要求。而作为理科方向学生的方向类课程,则在内容上应更为“精深”,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初等数论、等专业基础课及小学数学解题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方法等数学通识选修课。使学生在不失综合性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及较强的从事小学数学教育与研究的能力。数学通识选修课的设置是对高校数学课程的一个补充,还原了数学的文化特性,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突出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培养学生挖掘和提炼教学

内容中思想方法的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的概括。数学的知识内容始终反映着两条线,即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章节乃至每一道题都体现着这两条线的有机结合。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方法,同样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方法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突破往往导致数学知识的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任何一个规律,都经历着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三)增加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实践出真知”是一个永恒的真理。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实践活动成正比。经常参加与数学有关的实践活动,可以使观察、试验、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可以增加数学常规方法使用的频率,可以涉猎各学科、各行业中大量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可以获得学习“街头数学”的机会,全面、综合地提高数学素养。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教育实践条件,分散见习制度的常规化使学生每周均能进入小学的课堂,把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变成学生教育实践的需要,可以成为最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这样,在数学素养提高的同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数学素养范文篇3

【关键词】MM数学教育方法;小学数学;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强化为主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教育教学理念生成相应的数学教学方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MM数学教育方法”是数学教育领域内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其应用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中,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并且根据多元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效果。对此,本文以“MM数学教育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其在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中的应用路径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概念界定

1.MM数学教育方法。MM(Mathematicalmethodologyeducationpattern)数学教育方法,主要是指在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以数学思想为指导,运用多元化的数学方法,就数学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改革创新的一种教学方式。从本质上来说,“MM数学教育方法”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模式,而是集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于一身的综合性教学原则,在运用一般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及时借鉴吸收当前先进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构建与之相承接的数学教学模式,并且所呈现的具体操作步骤也有所不同。2.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主要是指在先天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实践等方式,使得自身的能力、认知、品质得以发展的综合修养。小学生数学素养涵盖多个组成部分,如问题意识、应用能力、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人文精神等。值得说明的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不是通过教师单纯教课得以发展的,而是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对自身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启发、探究、合作等途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升华自我能力的目的。

二、“MM数学教育方法”在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中的应用路径

1.注重引导启发,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MM数学教育理念”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尊重学生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各项教学方案的生成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断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其数学素养的提升做好铺垫。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这一章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立体几何图形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将教室中的灯管、家里的沙漏、窗台上的花盆等实际事物带入课堂当中,让学生对这些事物进行仔细观察,从形状、点、面、结构等方面思考这些实物的特点。随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汇总于同一个表格中,通过比较、综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得出“空间几何”的概念,并且更好地理解“圆柱”“圆锥”的特点。通过这样引导启发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数学素养也随之提升。2.运用合情推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MM数学教育方法”的内涵,运用合情推理,根据小学数学教材中已有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正确结论,借助观察、类比、归纳、总结等方式对其结果或者相关内容进行处理,提出自己的猜想。通过合情推理方法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苏教版“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旧知识的巩固复习,引导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带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此为切入点启发学生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际检验的方式来加以论证。通过“观察——类比——联想”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达到横向和纵向的双重延伸,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点的内容,从而构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效果。3.渗透数学史志,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理解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概念讲解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史志的逐步渗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有效提升,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数学课程教育效果。例如,在苏教版《圆》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圆周率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资料,如刘徽、祖冲之、“π”的产生过程等,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来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从视频观看中,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学习圆周率知识,还会感受到数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探究真理的精神品质,这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MM数学教育方法”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构建研究、学习、教学三者同步进行的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数学的技术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为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在明确“MM数学教育方法”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断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运用合情推理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并以数学教材为蓝本逐步渗透数学史志,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朱凯.“应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素与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6(33):86-88.

[2]黄友初.学校教育中数学素养教育的构建[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02):86-90.

数学素养范文篇4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方法;大胆创新;课外实践

在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首次提到了“数学素养”一词,既而成为全国中学数学教师热烈探讨的话题之一。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贯彻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在实际生活遇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问题解决素养,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也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使用并可以自由探讨的一种交流手段。思维方式是数学的灵魂,在不断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树立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而把“数学素养”全面贯彻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要把培养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也是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重要的数学命题。在此,结合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浅谈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教。比如,在让学生记住大量的公式时,可以游戏比赛的方式或者生动的案例导引出公式等等。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事例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常列举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和图表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有着丰富的内涵与魅力。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特征,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突出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2.1突出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师要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意识与教学方法,转变以往只注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做到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集中就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的手段,这样不但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做到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去探索、分析和解决数学应用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技能,因为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方式。有时时候现代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非常吃力的,所以,教师要适当改编一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应用题解答,通过由易到难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解决应用题,以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素养。

2.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善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只有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才是建立学生数学素养根本的途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征,运用各种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要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动画及学生情感体验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也要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充实课外实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参与课外实践对于训练学生数学思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要教师在保证基本必需作业的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自己实际去操作和解决课外应用问题,从而锻炼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素质。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贯彻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在实际生活遇到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善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特征,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作者:吴立志 单位: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数学素养范文篇5

一、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提高数学素养首先要深刻领悟数学素养的涵义,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提高数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给数学教学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应用,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

在这种形势下,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不能胜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数学的要求等。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咨询者、质疑者、鼓励者。

三、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重视教材改革

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数学素养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严格的说,我国目前部分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按应试目的而设计的,忽视了实际应用。数学仅看成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它所强调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过习题来培养的,以致变成了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很多例题、习题又是多年不变,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形势,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新教材未出台之前,立足现行教材,充分挖掘内涵,渗透一些与市场经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内容则是必须和有效的,但教材内容调整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二是要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三是要更具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

3、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这样两个方面努力:①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们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在学习导数的应用,如生产效率、边际、弹性时,就不致于觉得过于抽象而无从下手了。

②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简单问题入手,师生共同创建模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学形式刻划和构造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创造的意识,随着能力和经验的增加,可通过实习作业或活动小组的形式,由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分析每种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修改意见,讨论是否有进一步扩展的意义。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中培养信心,纠正理解的片面性。比如下面实际问题的建模,学生就出现两种不同的模型。

问题:对于同样的航程,船在静水里往返一次时间和在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是否相同设船速为U,航程距离为5.水流速度为V,(其中U>V)。

模型1:

a.流水中船的上水速度为U-V,下水速度为U+V,则上下水平均速度为U+V+U-V/2=Ub.因为静水中船速为U,静水和流水往返行程均为2S。

得结论为船在静水和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相同。

模型2:

a.流水中船上水用时间:t上=s/UV下水用时间t下=S/U+V往返总时间t1=t上+t下=S/U-V+S/U+V=2US/U的平方-V的平方b.静水中往返总时间t2=2S/U-2US/U的平方C:比较∵U平方>U的平方-V的平方∴t1>t2得结论,船在静水中往返所用时间要短些。

对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是有效的,也弄清了模型1失效的原因是简单地采用算术平均值求平均速度所致。学以致用,必须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充分吃透和掌握,否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

数学素养范文篇6

关键词:数学文化教育;学生;数学素养

1数学文化与数学素养

1.1数学文化。不同人对数学文化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观点很具有代表性,部分人认为数学文化作为文化学的一个分支,展现出了数学核心理念、数学现象以及数学价值,还有部分人认为数学文化是数学史、数学教育与文化学的交叉。目前,对于数学文化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1.2数学素养。结合现有文献理论来看,不同学者对于数学素养有着不同的认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对于数学素养认识的不断加深,认为数学素养主要是指对数和量的运算能力。数学素养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针对的是学习者,学习者可通过大量的数学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随着数学素养内涵和知识技能的不断丰富,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很多数学事件,可结合具体的数学方式来让学生有思维、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注重对逻辑思维的素养。

2将数学教学融入数学文化的必要性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于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插入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并用数学语言来论述数学家的经历,讲述过程中要注重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借助名人经历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以及在解决问题时的严谨性和条理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2.2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高校开始注重实践性68的训练内容。对于非数学系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有一定难度,甚至想逃避学习数学。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高校数学教育需加强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理论运用到不同专业领域中。例如,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高等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理论来进行建筑设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掌握经济学的运算规律,数学家华罗庚就因此帮助五粮液集团研制出了低度酒,发现了煤矿创造的经济价值。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数学文化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中的应用

3.1从数学内容入手实施数学文化教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数学文化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数学文化所形成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来讲解数学文化知识,深入探索数学思想和数学内涵丰富的文化形式,让学生体会数学精神,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将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相融合,形成全面的数学教育观念。3.2将数学文化引入数学课堂。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知识,树立全新的数学观念。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授大量的数学知识和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外,还要将数学文化引入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了解到数学课程的意义后便会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能够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仅停留在传统教育的模式里,要以任务驱动模式来开展教学,包括提出问题、分析任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论证、完成数学结论,等等,并将结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数学方案。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微积分时,很多学生不愿意面对繁琐的公式和习题的演算,但又对微积分背景下的阿基米德和牛顿的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故事导入的模式,将数学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促进课程开展。3.3组织与数学文化有关的特色活动。数学教学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特色的教学活动,比如开设数学文化公共课,组织数学游戏竞赛,开展数学与生活展览活动,邀请专业的数学专家到校进行讲座,观看与数学相关的主题电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改变数学很难这一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给学生讲授一些非形式化的数学知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色教育情境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4从数学文化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历史比数学理论和抽象思维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很多教师不愿在课堂上讲解大量的数学历史,而数学历史却是最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某一数学概念和发展过程的有效方法。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注重树立数学观念,数学的发展是依靠猜想、证明、判断而不断前进的,数学的学习也是一个反复探究和不断修正的过程。3.5将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为了对数学中的抽象化知识点进行系统性介绍,供学生们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数学实验的方式,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去呈现数学问题,将抽象化的数学问题直观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难题。通过数学实验可以完成数值计算,让学生从繁琐的公式和计算数据中解脱出来。数学建模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将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育相融合,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内涵和价值,提高教学效果,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结语

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注重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学生可接受的认知规律范围内建立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难题,积极借助数学文化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建昕,毛俊超,李长文.数学素养视域下比值审敛法的课堂教学实践[J].大学教育,2020,(03):86-88.

[2]陈冬.关注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J].中学数学,2020,(02):65-66,68.

[3]惠宇.重视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以知识点“黄金分割”为例[J].中学教研(数学),2019,(10):30-33.

[4]李媛,戴栋焱.有效渗透数学文化的“数列的概念”的教学实践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21):28-29.

[5]张明明.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6]唐卉.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数学文化素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12):2-3.

数学素养范文篇7

关键词:数学文化教育;培养;高职学生;数学素养;应用

当前社会经济中,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学的重要性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愈显愈烈,网络、电视、广播等信息媒介所输出的信息与数据中,与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有关内容的信息量层出不穷。当前世界每一项高新技术的发展都或多或少有数学的支撑,高新技术的本质为数学技术,已逐渐发展为人类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尤其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现阶段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初中、高中阶段所学习的知识进入社会后几乎不再使用。实际上,数学文化教育在学生数学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还与国家在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方面密切相关,必须重视起来。

一基本概念阐述

(一)数学文化教育。所谓数学文化教育,指的是在数学教学的活动中,以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为根本,利用数学的方法、思维和数学知识,同时将科学、文化和教育等等内容融合,促进学生行为观念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与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数学文化教育开展能够满足高职学生应用意识提升需要,高职学生毕业后需从事非常多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工作,有着非常多与数学有关问题,如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建筑设计方面,可应用黄金分割定律思想;在高等数学绪论介绍时,引入黄金分割概念。第二,数学文化教育开展能够满足学生理性思维提升需要。数学有非常多的具体知识,一般生活中很少用到这些方面知识,高职学生数学文化学习后能够创新自身的思维,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支撑学生未来发展。第三,数学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本身相对枯燥和乏味,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很难感受到乐趣,长此以往,降低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于取得理想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教学中适时给学生讲授数学文化,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二)高职学生需要具备的数学素养。第一,数学知识维度。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数学知识基础成绩低,数学和英语薄弱,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相对较为薄弱。第二,数学能力维度。高职院校学生无法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熟练使用,面对问题,很多学生无法有效分析解决。第三,数学认识维度。在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认识中,数学抽象难懂,而且在他们的印象中,数学与社会实践联系不紧密,所以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必要的兴趣与信心。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中,任何高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有数学知识的支撑,高新技术的本质就是数学技术,国家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数学技术竞争。因此,人的发展与整体的提升,就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注意增强自身数学思维。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实施路径

第一,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对数学文化教育观念有正确的认识。要想提高数学文化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有数学文化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例举及其他能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式,给学生传达一个信息——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不仅能够借助数字拓展和开发人体大脑,而且其严谨和周密的态度能够提升人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对数学精神和思想展开深层次探究,积极更新教学观念,落实数学文化教育,具备数学生活与数学探究精神相结合的能力。学会使用自身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握数学文化,促进自身数学文化知识的丰富,将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效融合,使用数学精神和思维解决问题,更新数学文化观念。第二,数学教学内容中渗透数学文化。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适当穿插一些运筹学、三次分割等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在导数讲解中,可穿插牛顿、不赖你等实例。在微积分教学中,选择性地择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模型案例,并加以补充和案例背景说明。线性代数教学方面,将密码学的一些案例穿插进去。通过穿插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培养。第三,公共课教学中凸显数学价值和作用。在数学学科方面,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其应用价值低。教师需要利用数学文化教育,借助典型案例,深刻告知学生数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如将数学理论与建模思想和社会实践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利用抽象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对数学应用价值有充分全面感受。在导数应用教学中,列举符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价值,提高学习兴趣。

三基于高职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数学文化教育应用原则

(一)价值原则。数学文化教育应用中,教师不仅要进行数学知识概念的讲解,而且需要在学生数学思维中做好数学本质、数学应用等方面渗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各个领域的价值和作用,对数学文化教育对数学学习的作用有清楚了解。虽然数学文化内容相对广泛,涉及面广,必须注意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关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好数学文化素材的收集和选择,有目的性地筛选一些与学生数学知识有密切联系素材,与学生学习经验以及学科内容等建立联系,提高学习效率。(二)典型性原则。数学文化素材多,教师在内容和材料选择方面需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特点,能够发挥促进课堂教学作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从学生生活情境方面出发,最好选择一些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案例选择方面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学生从思想上感受到启发和熏陶,方便学生找到相对应模型和事物,提高知识学习兴趣,对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有更为清楚的认识。(三)趣味性原则。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会给学生学习行为产生激发和强化作用,使知识学习更具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不仅能够从不同角度感受数学知识的美,同时还能够凸显人和事。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网络媒体的使用,确保内容直观、生动。如穿插一些数学人物故事,提高学生在相关知识方面印象。(四)多样化原则。数学文化教育的多样性能够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方便。数学教学中要将数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达到数学文化渗透的目的,就必须通过选择多样化的且能够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开展教学。(五)可接受性原则。学生认知程度对教学方法和内容有较大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所选择的数学文化素材不能超出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在数学文化教育的应用中,以学生认知程度、年龄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熟悉的、可被学生所认知的数学素材开展教学。要将学生放在主体性地位,且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认知规律保持一致,让学生在发展自身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自己。

四基于高职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数学文化教育应用策略

(一)经验积累策略。数学文化教育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学生的亲力亲为,让学生切身体验与参与到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积累数学经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所谓数学经验指的是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所获取的诸多公式化套路化的数学知识,凭借这些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数学教学开展中的新内容。教师还可以使用“历史发生原理”,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确保所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创设能够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共鸣的情境。学生在数学经验积累中可增强自身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二)多领域多层次多角度的渗透策略。事物之间存在联系关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各个领域中所渗透的数学知识,不断反思和回顾,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文化本质,实现数学系统内在之间的有效联系,增强学生数学素养。高职院校以数学文化教育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将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数学生活等相联系,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学文化教育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目标。

五数学文化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数学素养的实际应用

(一)在高职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需要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在数学文化素养培养方面必须确保一定的针对性,包含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以及理解等方面,并非每节课内容都与数学文化教学有关。第一,在课前预习方面。当前新版教材中数学文化方面资料非常多,可以将其中一些有较强趣味性和简单易懂知识布置成学生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所需要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拓展学生数学文化知识面。教师还可以提前向学生发放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报刊等查找资料,提高学习主动性,对学习过程有大致了解,感受到文化熏陶。第二,课堂渗透。数学教学中涉及较多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发散性思维的有关内容,这些内容在学生数学文化素养培养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导入相关知识讲解,如在解析几何讲解方面,向学生讲解笛卡尔建立解析几何概念在数学发展方面的影响等。第三,翻转课堂。在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方面,翻转课堂能够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翻转课堂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查找内容的方式展开小组分享教学。如在“储蓄的计算”知识讲解中,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和存款利率等计算方法,可让学生在学习中介绍自己知道的一些政策,在教师的带领下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亲身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还可以通过考试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考试考题设计方面,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数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同时对学生数学心理发展有足够的重视。(二)在选修课程中的应用。第一,在数学问题中渗透数学文化,如尺规作图、黄金分割、勾股定理等。第二,在数学典故中渗透数学文化,如田忌赛马、韩信点兵、《九章算术》等。第三,在数学观点中渗透数学文化,如“类比”“转化”“数学机械化”等。(三)在社团活动中的应用。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价值和作用,开展丰富的教学文化活动,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学会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实现对学生精神生活的丰富,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直观体验,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满足数学文化教育渗透需要。数学文化活动的开展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热情和主动性,具体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数学游戏竞赛。数学不仅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同时还具有极高的趣味性,数学游戏与其他游戏相比,更多则智力性游戏,灵活性高,必须要动脑筋思考。高职院校可开展一些与数学书本知识有关的游戏和竞赛,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数学知识。第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对学生专业知识要求不是十分严格,在从物联网工程、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选择建模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建立团队撰写论文,注意对其适当简化后变为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能够使学生团队协作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拓展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数学素养。第三,数学文化故事。就讲述比赛而言,数学发展中出现过许多数学家,可以运用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教育学生。在故事讲解方面,不能局限在数学史,还可以向着数学与文学、数学与美学等方面发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数学文化教育的开展能够增强高职学生数学文化素养。在信息时代,数学学习时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发挥积极的作用。未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在数学传统文化以及数学教育现代化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学习平台,更好地满足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增强学生数学文化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福珍.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151-153.

[2]江玉民.谁说理科不能文——高职数学课堂开展数学文化教育的对策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2):15-16.

[3]董延亮.高职数学文化教育与高职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6):215.

[4]刘昌喜,林敏,郭挺.高职院校数学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113-116,120.

[5]吴晓红.高职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提高的有效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242-243.

[6]顾莹燕.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的探讨[J].黑河学刊,2015(11):102-103,114.

[7]刘洋.基于数学文化的高职数学教育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1):130-131.

[8]李蕾.高职院校数学文化教育:内蕴、价值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16):91-94.

[9]吴亭亭.高职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7-69.

[10]黄琳.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1):27-27.

[11]刘昌喜.基于数学文化的高职数学教育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6(2):62-65.

[12]郇潇.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0):142-142.

[13]罗庆丽,孙少平,赵玉姿.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2019(3):85-86.

[14]胡大刚.浅谈高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商情,2018(27):210.

[15]熊钊刚.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2):197.

[16]熊钊刚.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1):160.

[17]高玉芹.高职学生数学素养调查及PISA测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11):150-151.

[18]陈丹丹.高职学生数据素养在数学课堂中的培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6):259-260.

数学素养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数学素养;提升策略;要求分析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已经在竭尽全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授数学课本中基础知识早已经不再是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工作的唯一任务,数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对高中生的全面教学和全面培养,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素养,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素养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数学素养的内涵分析

在高中数学新课标当中,数学素养被定义为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文化素养,数学素养包含着非常多元化的内涵,诸如,数学信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文化、数学意识、数学双基、数学能力等等,这是一种具有典型综合性的能力,数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素养会是一个非常艰巨且漫长的教学任务.

二、如何全面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素养

1.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其目标不仅仅是为了给高中生传授更多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学习与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当中,帮助和引导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2.树立数学素养观念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素养,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数学知识还是在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高中生数学素养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习惯,并且要高度重视起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进而保证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高中生都能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全面激发起高中生的数学兴趣,让他们真正爱上学习数学.

三、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其数学思想是非常之多的,其主要包括归纳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建模思想等等,其数学学习方法也非常之多,诸如换元法、消元法、图想法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的思维方法,比如综合法、观察法、演绎法、比较法以及联想法等等,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逐渐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素养.首先,数学教师要积极向高中生渗透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进一步加大对高中生在思想方法等方面的训练.然后,数学教师要积极创造和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让高中生在亲自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己探究与摸索数学思想方法.综上所述,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培养高中生数学素养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作者:刘强 单位:江苏省口岸中学

参考文献:

数学素养范文篇9

特别是内蒙古属于西部民族地区,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与东部地区的教师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内蒙古的蒙古语授课初中数学教师对中外数学史的认识程度如何?数学史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蒙古语授课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将教学内容与数学史结合?是否有意愿学习提高数学史知识?……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了解。因此,通过调查蒙古语授课初中数学教师的现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合理的建议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对象和问卷设计

借助于内蒙古2014国培项目蒙古语授课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对来自内蒙古多个地区的蒙古语授课的21个初中数学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相关信息统计分析如下男教师共8人,其中教龄在1—5年的有1人、6—10年的有1人、10年以上有6人。女教师共13人,其中教龄在1—5年的有3人、6—10年的有1人、10年以上有9人。在21名教师中,专科学历的有3人、专升本学历的有6人、本科学历的有12人。自主设计问卷调查,所用的问卷是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跟同学交流、参考相关问卷、征求蒙古语授课初中教师意见等过程来编制的。问卷从蒙古语授课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家的认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数学教学过程对数学史运用方面、获得数学史的途径、数学史的作用、是否想了解更多的数学史方面的知识等角度来设计相关问题。在调查过程中,要求教师自己独立完成答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下第一题选择A项9人、B项7人、C项1人、D项4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42.8%、33.3%、4.9%、19%;第二题选择A项13人、B项8人、C项0人、D项0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61.9%、38.1%、0%、0%;第三题选择A项11人、B项9人、C项1人、D项0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52.4%、42.9%、4.7%、0%;第四题选择A项10人、B项10人、C项1人、D项0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47.6%、47.6%、4.8%、0%;第五题选择A项5人、B项11人、C项5人、D项0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23.8%、52.4%、23.8%、0%;第六题选择A项0人、B项9人、C项6人、D项6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0%、42.8%、28.6%、28.6%;第七题选择A项0人、B项8人、C项6人、D项7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0%、38.1%、28.6%、33.3%;第八题选择A项5人、B项11人、C项5人、D项0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23.8%、52.4%、23.8%、0%;第九题选择A项0人、B项2人、C项18人、D项1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0%、9.5%、85.7%、4.8%;第十题选择A项13人、B项7人、C项1人、D项0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61.9%、33.3%、4.8%、0%;第十一题选择A项3人、B项2人、C项7人、D项9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14.3%、9.5%、33.3%、42.8%;第十二题选择A项6人、B项6人、C项8人、D项1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28.6%、28.6%、38.1%、4.7%;第十三题选择A项0人、B项15人、C项6人、D项0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0%、71.4%、28.6%、0%;第十四题选择A项3人、B项15人、C项1人、D项2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14.3%、71.4%、4.8%、9.5%;第十五题选择A项10人、B项10人、C项1人、D项0人,按百分比分别对应47.6%、47.6%、4.8%、0%。下面分析一下所设计的问题。问题1是问教师有没有读过课程标准,调查结果如下就一次占42.8%,共9人;很多遍占33.3%;没有占4.9%,共1人;其他占19%,共4人。这就说明有些蒙古语授课初中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对数学史教学要求不怎么了解,没有仔细阅读分析课程标准。因此,他们也不是很清楚应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具有严谨性的特征,不是随便说一个数学趣味故事就是在运用数学史知识。因此,建议即将要从事数学教育的工作者和已经在岗位上的教师仔细研究课程标准。问题2、3、4属于调查数学史教育意义的认识,调查结果如下问题2问数学史是否会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问题3问知道知识的来源是否很重要,问题4问史料是否会发展理性精神和创新知识。问题2当中选择很会占61.9%;共13人、有可能会占38.1%。问题3当中选择很重要占52.4%,共11人;重要占42.9%,共9人;一点点重要占4.7%,共1人。问题4当中选择很会占47.6%,共10人;有可能会占47.6%,共10人;不会占4.8%,共1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数学教师们对数学史的教育意义持积极态度,但是对真正的数学史教育意义了解得不够彻底。他们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一点一点地发生着变化,尽管在现实的教学中运用得不是很好,但是有这种意识已经跨出了一大步。这点很值得提倡。问题5问教师是否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史知识对数学材料进行教学,调查结果如下选择没有必要占23.8%,共5人;很有必要占52.4%,共11人;有必要,看实际情况占23.8%,共5人。从这里看出,蒙古语授课初中数学教师对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史的认同度较高,不过还是有23.8%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同一个数学教师交谈中得知,数学教师结合数学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数学教师们的认同度比较高,但对数学史教育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清楚。问题6、7、8、9、10、11是用来调查教师对数学史知识的掌握情况,问题6问教师知道多少个中国数学家、问题7问知道多少个外国数学家、问题8问《九章算术》的作者、问题9问《几何原本》的作者、问题10问微积分的创立者、问题11问三次数学危机知道几个,调查结果如下问题6选择1—3占42.8%,共9人;3—5占28.6%,共9人;5以上占29.6%,共6人。问题7选择1—3占38.1%,共8人;3—5占28.6%,共6人;5以上占33.3%,共7人。问题8选择赵爽占23.8%,共5人;刘徽占52.4%,共11人;祖冲之占23.8%,共5人。问题9选择笛卡尔占9.5%,共2人;欧几里得占85.7%,共18人;牛顿占4.8%,共1人。问题10选择牛顿和莱布尼茨占61.9%,共13人;费马和笛卡尔占33.3%,共7人;欧拉占4.8%,共1人。问题11选择0占14.3%,共3人;选1占9.5%,共3人;选2占33.3%,共7人;选3占42.8%,共9人。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主要是辅助数学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数学史知识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初中数学知识的发展历史,如了解与初中数学知识相关的定义、定理和思想方法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熟知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等。以调查的结果来看,这些问题在这些教师培训过程都有提到过,但是有些教师还是会答错。如果培训教师没讲过这些数学史知识,也可能正确率比这个还低。所以说蒙古语授课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这有可能还间接地影响数学教学。问题12问教师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数学史知识,调查结果如下问题12中选择在大学期间的课程占28.6%,共6人;选工作后自学占28.6%,共6人;在职培训占38.1%,共8人;其他占4.7%,共1人。从以上数据中得出,蒙古语授课初中数学教师在在职培训中获得数学史知识的占38.1%,说明在职培训是教师获得数学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有28.6%的教师是从他们以前大学期间的课程和工作后自学获得数学史知识的。问题13、14、15是用来调查教师对数学史看重程度,问题13问受高等教育期间开有关于数学史方面的课程有没有必要,问题14问教师是否在空暇时间去看数学史方面的书籍,问题15问教师是否愿意参加有关数学史的讲座和培训。调查结果如下问题13选择很有必要的占71.4%,共15人;选择有必要,看实际情况的占28.6%,共6人。问题14中,选择完全会的占14.3%,共3人;可能会的占71.4%,共15人;不会的占4.8%,共1人;选择其他的占9.5%,共2人。问题15中选择很希望的占47.6%,共10人;选希望的占47.6%,共10人;选不希望的占4.8%,共1人。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知道,大多数教师希望提高数学史知识,他们也知道数学史的重要性。但是有些教师由于工作太忙碌或各种原因往往会忽略掉学习数学史。希望蒙古语授课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努力改变这一现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史在数学教学当中的作用。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蒙古语授课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教师对数学史的认识不深,虽然教师认识到结合数学史讲授教材的必要性,但对数学史教学意义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数学史的运用仍处在初级层面,还没达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2.教师的数学史知识掌握欠缺,教师主要通过在职培训获得数学史知识。大多数教师平日里忙于教学和管理,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数学史知识。建议如下1.数学教师本身要有自己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数学史观。教师要转变观念,全面了解数学史在教学当中的意义,加深对数学史的认识,通过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结合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2.数学教师的素质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具有的数学素质是多方面的,仅就数学史而言,至少应有围绕教学目标,明确引入数学史的具体计划,确定引入数学史的环节,善于加工数学史知识,教学中可用数学史讲数学,也可用数学讲数学史,还可把数学史和数学教学方法论、数学哲学、数学文化融合起来[1]。要想有这种水平,教师必须有开发与应用数学史的教学科研能力,还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不仅要有运用数学史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依据数学史料进行教学开发的科研能力,边实践边学习,以科研促教学。3.在受高等教育期间的数学史教育也是获得数学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那时候会认为数学史课特别枯燥,不知道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如果给学生讲一讲定理或定义的来源和背景,学生们会特别爱听,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不过,现今高等院校里的老师和学生不怎么看重数学史课程,应该让上级领导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数学史知识融入数学课,强调数学史的重要性。还可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寻找与课堂有关的史料并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和课堂演示等,旨在让学生开阔眼界、对数学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传胜,李红婷,韩振来.数学史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现路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04).

[2]曹广福.关于数学教育的一些认识———谈谈数学教师素质[J].数学教育学报,2004,(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数学素养范文篇10

一、在导入时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通过比较让学生产生测量的需要,提出“用一个合适的角来测量”的问题,激发学生寻找这个角的需求,引出对1度角的规定及量角器的原理教学。这样的导入设计,表面上看是为后面教学作铺垫,实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将自己已有的一些知识经验和现实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比较,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导入中进行比较,能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在概念教学时比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在小学阶段有许多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描述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容易混淆,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概念教学时进行比较,求同存异,会增加这些概念的辨识度,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如在教学完《比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理清了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即a÷b=a:b=(b≠0),也让孩子明白这三个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再如,通过进行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的比较,找出差异,避免了记忆时的混淆,同时学生也在比较中展开、剖让数学素养在“比较”中生长析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由此可见,在概念教学中恰当运用比较,不仅使概念的本质更加明显,而且能够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使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小学的数学概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还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计算教学中比较,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知识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决定着教师要在计算教学中充分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领悟算理、归纳算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如:在进行三位数减两位数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迁移已有知识,归纳出三位减两位数的算法,设计了三次比较。第一次比较:根据问题情境列出算式435-322后让学生与复习题的算式86-29进行比较,发现今天研究的计算是三位数减两位数,导入新课,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让学生明确要研究的问题。第二次比较:当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尝试用列竖式计算出435-322后与复习题86-29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并根据已掌握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归纳出三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第三次比较:在学生尝试用笔算完成例2的计算后,让学生将例2的435-85与例1的435-322进行比较,发现:例1和例2算式相同,都是三位数减位数;列坚式的方法也相同;但计算方法不同,435-85计算时不退位,而435-322需要连续退位。再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交换律后,问:为什么只有加法和乘法有交换律,而减法、除法没有交换律?学生在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加法、乘法都是求几个数的和,乘法是加法的简便算法,因此,只有加法和乘法有交换律,而减法、除法没有。在第一个例子中,学生经过三次比较,在已掌握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完成了三位数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归纳,并能迁移到多位减法中。学生通过第二个例子中的比较,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交接律的认识,也让学生对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更是归纳出这些概念的共性特征及原因。由此可见,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比较不仅能完成知识的教学,也能让学生的归纳能力在计算方法、运算定律总结中得以提升。

四、在计量单位教学中比较,建立学生的单位表象

在小学计量单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计量单位的进率、换算,忽视了对计量单位表象的建立,出现了考试一帆风顺,运用一塌糊涂的现象。给定参照物,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比较是让学生建立计量单位表象的有效途径。如:克、千克的教学时,通常会采用1分的硬币、500克的袋装食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参照物让学生进行比较;米、厘米的教学时又会以大拇指的指甲壳、展开的手臂等作为参照物让学生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