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4:12:44

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范文篇1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宜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在数学技能解释、判断自然或社会现象及预测未来的同时也发展与创造数学本身。众所周知的欧洲十七世纪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无解的结论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图论。

4.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综上所述,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表象,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存在于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之中。数学素质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常常是潜在的,而不是急功尽利的,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时至今日,数学的知识和技术有逐步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种通用技术的趋势,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是高度社会化的,而高度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的基本语言和工具就是数学。由此可见,未来人的数学素质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

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从数学的发展史观上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力求讲精、讲透、讲话,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学阶段着重要领会的数学思想是:化归、函数与方程、符号化、数形结合、集合与对应、分类与讨论、运动与变化思想等,其次要加强数学基本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解与合成法等恒等变换方法,换元法、对数法、判别式法、伸缩法等映射反演方法。第三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数学中要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培养数学能力。现在公认的数学能。力主要是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数学学习与再创造能力等四种能力,根据现代科学需要,各阶段学生都要有学习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等信息科学的技能。

3.生理心理素质教育,人的心理素质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它包括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心理素质的发展必须与生理发展相适应。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完善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会思维策略的辩证应用。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家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原则 数学素质教育要成为提高全体国民身心基本质量的教育,即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公民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有大的更新。

1.认识数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受教育音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所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相吻合。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传统的经典数学知识(算数、几何)要进行必要的学习;二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普及与提高的现代数学也要逐步引入,如矢量代数、统计初步、离散数学等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所需渗入到中学的内容。同时,对所有内容增减不能违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要抓住思维发展的最佳期进行素质教育,借鉴国外数学教育发展中几起几落的教训,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学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2.明确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向性。过去几十年单一的教育模式,一度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局面,培养不出社会需求的各类各层次人才。

要根据社会需求的一般劳动者、科技工作者、数学工作者对数学的不同取向,实行数学教育的不同的素质要求与标准,具体他说,在普通教育阶段要按照学生的分流制定多种教学大纲组织分类分层的数学教学体系。

3.坚持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性。一般他说,知识可以由言传口授的方法传递给另一个人,而素质则不能用传递一一一接受的方法去传授和掌握,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其主体素质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是指导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掀起的以数学建模力特征的数学教改模式正好能弥补我国数学教育重理轻实的缺陷,是素质教育值得提倡的。

数学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应用数学;数学教育;应用探究

数学科目除了在数学领域有主要的应用外,在国民经济的核心问题上以及国家的安全问题中亦或是国家人才的培养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虽然,数学科目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的晦涩难懂,但是其却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的数学教学存在教学失调现象,数学教育在应用教学存在严重的偏差,片面的追求现代化的应用教学,完全忽略了应用数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目的,从而导致学生发展受到阻碍。

一、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挑战

(一)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面临就业挑战

长久以来,应用数学一直是数学教育中的重点,而且在就业方面也有良好的就业形势,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学校的数学教师也逐渐的出现了饱和状态,应用数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也逐渐降低。在当下的应用数学的毕业生在就业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很多毕业生无法找到满意的就业工作,间接的影响了大学生对应用数学专业的选择。

(二)应用数学的师范化教育意识薄弱

之前应用数学的数学教育其毕业发展趋向一直是教师行业,随着当下数学教育的发展,很多学生并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久而久之,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师也弱化课对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致使学生师范技能薄弱,无法在师范教师的招聘中脱颖而出。随着现代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应用教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还是沿用之前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师范教师就业标准。并且伴随着当下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应用作用的下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应用数学师范化的教育意识都逐渐的弱化,学生的应用技能逐渐成为应用数学教育中一个值得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社会对应用数学人才要求的标准提升

当下各行各业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的提升。这就对当下应用数学的教育提高了要求标准,既要求有专业的数学能力还要求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从而适应当下数学教学的人才需求。为此,应用数学的专业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积极的为学生开辟不同就业道路,让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更多岗位的人才标准,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其今后发展的就业平台。针对于以上发展计划,改善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培育模式,将是学校教学人员思考的重点[1]。

二、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应用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全面改革应用数学的教学目标

当今社会对应用数学型的人才标准已经进行了改善,那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教学目标也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以此适应社会对应用数学型人才的标准。在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师范型的教学人才,但随着各个学校对数学教师数量的饱和,也就是说应用数学型人才再踏入社会后若是寻找师范性质的工作其就业岗位就会非常的困难,进而致使大量的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面临失业的危险。因此,当下的应用数学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师范型人才培养之外,加入其他领域的应用数学教学,培养多技能的应用数学人才,让学生在毕业后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业领域,还能间接的提升该学校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二)开展数学竞赛,提升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如今的高等教育而言,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事数学教育上的工作,还是从事其他领域数学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基于此,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实践的数学竞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数学建模竞赛、奥数竞赛等一些应用性强的数学竞赛。举办竞赛的意义除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外,还能展现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作用,使得应用数学更加的具体化、实际化[2]。

(三)建立以数学建模为主的应用数学教育

在应用数学的课程教学中,数学建模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数学教育的应用中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由于数学建模的应用性比较强,因此其存在多种解答途径,这就考验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学生针对自己的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具体化的运用中其思维模式容易受到限制,而且很难打破以往固有的思维方式。为此,教师应该采用活动课的形式开展数学建模课程中,并举办一些内部的数学建模竞赛,通过学生对竞赛经验的总结和感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究,可以得知,当下的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数都是从事数学教育方面的工作。但随着社会对应用数学人才标准的提升以及师范型人才的饱和,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将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基于此,就需要加强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实际应用,让该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实践技能,从而胜任社会的各项人才标准,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亦臣.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魅力中国,2013,(32):254-254.

数学教育范文篇3

大众数学(MathematicsforAll)是当今世界上数学教育中最响亮的口号。大众数学即数学大众化,它为大众所掌握和利用,成为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武器。大众数学不求高难度,但求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带有较强的普及性。显然,大众数学与我们的素质教育观是一致的。大众数学将从长期以来以传授知识,追求完整的知识体系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格局,转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众数学将降低数学课程严密的逻辑体系,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课程将是一种注意应用和生活的开放的体系。中师数学教育应如何适应这一改革呢?笔者以为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数学教育观

大众数学观下的数学教育首先面临的就是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学生了解数学之特点,明确数学之应用,体会数学之美妙,形成对数学的整体认识。作为中师毕业生,代数、几何各科考试合格,而对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家的业绩、数学的意义和用处、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等等这样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一无所知,这样的数学教育不应认为是成功的数学教育。未来的数学教育,要使学与不学数学的人,区别不仅仅在于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而且还在于是否具有运用数学的意识,是否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简言之是否具有数学头脑。

大众数学的教育观要求把数学作为教育“管道”中的“泵”,这一点对于承担启蒙任务的小学教育尤为重要。小学阶段就让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以至厌恶,不能不说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失职。

二、数学的应用意识

树立“数学为大众”的教育新观念,还突出地表现为应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众所周知,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三大特性,在现行的教材中,前两个特性体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后一个特性则显得薄弱和勉强。

数学的应用意识是指当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理论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美国一所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在从事这样的数学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观看洛杉矶奥运会100米短跑录像。他们的任务是通过统计来分析运动成绩与步频、步幅的关系。他们发现跑得最快的并非步频最高,跑得最慢的不一定步幅最小。英国的中学数学课竟要求学生走上街头,解决的问题是该地区车牌号是按什么规则编制的,这些事例无不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数学应用意识。

事实上中国古代数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数学无论从思想方法,还是成果上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现传本《九章算术》由246个数学问题及其答案和术文组成,按算法分属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前六章定的是实用名称,鲜明地反映它的应用属性。

三、课程教材

数学课程教材向以体系是否完整,结构是否严密作为取舍标准。然而一味追求其完整严密,以至于苛求,则会产生负面效应,会把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吓跑。学好数学,主要是抓住数学思想,形成数学观念,掌握数学技能,不应被那些无关宏旨,貌似深刻的问题所左右,以免浪费精力,由此想到在一些小学的数学习题中讨论0/5是不是真分数、X=3是不是方程,在一些中师的教材中讨论繁分数、带分数的定义,都让人有故弄玄虚的感觉。波利亚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用那些缺乏推动力、得不到什么收获的乏味的证明充塞着教本的每一页,会给最好的学生带来极坏的印象。数学的内容如此丰富,应用如此广泛,为什么不可以让它严肃的面孔露出些笑靥呢?抽屉原理、容斥原理、统筹法、对策论都可以十分生动的题材提前与小学生见面。教材的体例也可打破例题+习题的传统模式。可以是一组卡通片,一套漫画,一个故事,尽可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令人欣慰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已透出这种气息,我们应该怎样让中师生从中汲取营养呢?

四、教学方法

有人认为:“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高明的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应该成为衡量教学方法优劣的指标,教师必须生动活泼地教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当教师讲些“活数学”或者把数学与哲学、美学及其它文化相联系时,学生就会表现出兴趣,缺乏文化气息的数学教学,学生会索然寡味,认为数学仅仅是计算和推演。优秀数学教师的教学大都有较强的文化气息,这一特点也是他们成功的因素之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方式中学习数学的未来教师,才可能以相似的方式成功地教学生。

斯托利亚尔讲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鼓励他们探索、争论和发现。以下两个例子可以给人们一些启示。

讲坐标系:在课堂上,用两根塑料绳拉成坐标架,指定一个同学为原点,然后让每个同学找出自己的坐标。

认识“一分钟”的概念:让学生在一分钟时间内,翻书页、写名字、跳绳、走步、拍手、感受一分钟的长短,而不是仅仅指出1分钟等于60秒。

数学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彝族;数学文化;数学教育

彝族是西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跨滇、川、黔等省而居,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本文对彝族数学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并对其与当前的彝族数学教育的关系做出思考。

1.凉山彝族数学文化概述

1.1计数法和进位制。垒石计数法,此计数法据传是一位部落首领首先用石子来记录每天猎物的数量,最初需要记的内容简单,因此石头没有大小之分,每个石子均表示“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记录的生活上的数字变得复杂,因此演变为对石头的标准有所选择:相对而言大的石头表示百位数,最小的石头表示个位数,介于二者之间的石头表示十位数,这也是彝族数学文化中十进制的产生过程,如:将三个大小不同的石头放在一起就表示数字“111”。除此之外彝族数学文化中还有源于计算家畜数量的大棒计数法、源于木匠记工的刻木计数法以及谷物计数法和结绳计数法。除十进制外,彝族数学文化中还存在二进制和四进制计数法,《西南彝志》认为宇宙清浊二气生成四象,变化为八面,从而有了彝族八卦。这里的由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八六十四即为二进制,在彝族民间还有一种容器:一斗等于4升,一升等于四小升,一小升等于四杯即为四进制。1.2四则运算。彝族对于加减运算在用石头计数和谷物计数时便已经掌握,主要通过用两堆谷物或石子将两个数摆出来,直接合起来求两数之和,取掉其中一部分求两数之差。而对于乘法运算,彝族人则有自己独到的思路。首先在很早以前彝族就有九九乘法表流传于民间,与汉族的九九乘法表几乎一致,只是排列顺序有所不同。而对于多位数相乘,计算顺序也有些许差异:彝族数学文化中的多位数相乘是将最高位对齐,然后用数的最高位从被乘数最高为开始,分别乘以被乘数,之后再从次高位从被乘数的最高位开始,分别乘以被乘数,以此类推,最终将所得数相加,得到两数之积。除法则主要涉及到的是整除的情况,将被除数分成相等的份数,当份数与除数相同时即可整除,得到商。而对于无法整除的情况,在生活中则将余数忽略不计。由此可见,彝族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为方法与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有相同点因生活习惯,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1.3彝族服饰、漆器、银饰中的数学文化。彝族服饰、银饰及器漆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借助大小不等的面、似是而非的形,使之既富于变化又和谐地组合在图案之中,并且隐藏着诸多的数学图形、函数及其变换。

2.以彝族数学文化为背景的彝族数学教育

2.1彝族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据调查,当前的彝族数学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汉区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彝族学生惧怕数学,数学学业成就普遍偏低,小学阶段还好,特别是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差,连带影响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学业成绩。因而出现一种怪现象:以往高中分科时选文科的学生比选择理科的学生多出好几倍,有些学校一个年级文科八九个班,理科才一两个班。由此可见,数学已经成为彝族教育事业最大的绊脚石。2.2彝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及策略。彝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彝族本土的数学文化在彝族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将彝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同等对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没有考虑学生的民族特点。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中小学的数学课本中所出现的情境大多体现的是高大上的城市生活,对于生活在大山里的彝族中小学生而言有些陌生,造成书本上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严重脱节,使其难以建立所学理论和社会经验之间的联系。因此,建立民族数学文化与学校数学之间的联系,将彝族数学文化融入彝族数学教育,开发与民族数学文化相联系的本土教材,实现数学知识的情景化和生活化,在彝族数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数学文化,发挥民族数学文化的传承功能,另外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发现彝族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文化和分析彝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境,思考将彝族传统优秀的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以提高彝族数学教育质量的目的,下一步将研究如何开发具有依序传统数学文化的特色教学资源,将彝族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主要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拥凤,彭乃霞,张瑛,冉红芬.民族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兴趣[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01):74-77+81.

[2]杜皓,姚闳耀,冯建新.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现实之困与出径之思——基于民族数学理论的视角[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10):76-79+90.

数学教育范文篇5

一、创新题的引入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尤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科技时代,一个良好的社会人必须具备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因此,让学生懂得用现成的方法解决现成的问题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而学习的更高境界是学生自己提出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样首先必须改变那种只局限于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被动、封闭的意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选择数学创新题作为一个切入口,创新题的引入,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问题的探索

创新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探索的过程,每当我们把某样东西说成是新的时候,我们真正谈论的是现有元素独特的存在方式,而具备“封闭”题“创新”的意识的学生,事实上就有了创造意识,这种意识驱动下的实践自然会使创造得以发展;同时,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想这样的“创新”会在中考中更显示其生命力。

三、数学创新题的特点

虽然至今为止,对开放题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创新题作为数学题的一种新形式,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封闭题还是具有其独特而明显的特征的,它具有非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四、数学创新题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创新题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创新题强调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封闭式的例题——习题式的数学教学仅停留在分类介绍技巧和方法的水平,指向知识、技能、原理和它们的适用性,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某个结论或方法的记忆;它重视的是学生计算、演绎等严格推理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数学实践,寻找相似性等非形式推理的能力的培养,而数学题开放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把数学教学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全面的培养。

2.数学创新题强调了数学教学的思维性

封闭的数学题教学面向事实性的知识和程序性的技能而不是强调高层次的技能,而数学创新题作为一个教学思想强调反映学生高层次的能力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学生在解答开放题的过程中,以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对问题作出富有个人意义的解释和理解,经历一个从现实条件到用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化过程,不断检索或修正、提出解题设想并尝试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数学创新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关键性思考,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数学创新题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创新题教学与封闭的数学题教学的另一不同点是数学创新题侧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而不是问题的答案,侧重学生获得解答的过程,因为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其产物,而且要注意其过程,注意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分析。

4.数学创新题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育范文篇6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2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这些教学实际使我深深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3寻找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教学环节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联系因此得到较好的体现。

4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我就找了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依照圆柱制作起来,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

5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教育范文篇7

一、合理设计数学游戏内容

数学游戏的分类。数学游戏可分为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运动三个部分。其中,区域活动分为基于角色的区域游戏和自治区域游戏。按照这样清晰的分类,教师可以对不同游戏场所和环境的数学游戏设计进行调整,避免游戏场所分布不均和游戏材料使用上的错误,使游戏更适合数学教学。材料制备的低结构。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在提供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多采用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具有趣味性、机动性和通用性等特点,它是一种具有很强弹性功能的操作材料。例如,区域活动中“比较”的重点是物体的重量。如果将无纺布水果放在角色活动中,由于无纺布物体的重量与实际物体不同,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认知错误。因此,不仅要丰富材料种类,还要注意投入的适宜性。调整游戏的难易性。掌握数学知识需要反复练习和实验,让幼儿熟悉和理解,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容易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可以调整数学知识认知和操作形式的难度,将游戏材料分为“简单、普通、困难”三个难度等级,让幼儿自由选择,尝试挑战。这样既能照顾到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又能让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得以提升。

二、在数学游戏中创设生活场景

数学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目标;内容;原则

数学是一种“语言”,可帮助人类理解和解释宇宙的法则。它存在于人类生活的自然、艺术、建筑、音乐、科学等各个方面。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数学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最有特色的一部分。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是利用一系列数学教具,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操作探索,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相关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儿童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方面的数理逻辑能力,从而提高儿童的数学素养。

一、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与生俱来的数学性心智,即精确的建立心智。幼儿出生后便展现出普遍的对数学的爱,可以从幼儿的富有秩序感的动作中看出来,幼儿没有有意识的推理,幼儿就能够察觉到关系模式:物品与物品之间,物品与人类之间,人与人之间。因此,数学性心智就是一种力量促使我们去组织、分类、量化我们的生活经验。并且,蒙台梭利认为,人类具有的精准、完美、计算的人类倾向以及秩序、细节、感官精致化的敏感期支持着幼儿数学性心智的发展,这些发展的驱动力与数学的特质是一致的。蒙台梭利相信,如果能按照幼儿的这种自然特性创设具有秩序与精确特性的环境,就能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目标

蒙台梭利在对幼儿数学性心智认识的基础上,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提出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即引导幼儿掌握数的概念及四则运算法则,学习一些有关的几何体、时间、空间等粗浅的知识。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愿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内容包括算术、代数和几何三大部分。具体包括数字0~10、十进制系统、连续数数、加减乘除基本组合的记忆、大数的理解、分数、平方和立方的概念以及几何与代数的导入。其中以算术部分为主,算术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几组教育内容:第一组是数字1~10。利用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去熟悉0~10数字的量以及名称。在这一组教育活动活动中,幼儿探索量、符号以及与符号相对应的语言。了解数字的顺序及零的意义。主要包括的工作内容为数棒、砂纸数字、数棒与数卡、纺锤棒箱、数卡与筹码、数字记忆游戏等。第二组是十进制系统。这一组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理解个、十、百、千数位的概念,数字的组成以及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主要包括的工作内容为量的介绍,如珠子、符号的介绍:数卡、数字的组合、换位游戏、使用珠子进行十进制四则运算、邮票游戏、点的游戏、应用题等。第三组是连续数数。数数是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这一组工作主要是引导幼儿能够连贯的数数。主要包括的工作内容为十几板的介绍-珠子、十几板、十几板以及珠子、几十板以及珠子、直线数和跳数等。第四组是加减乘除基本组合的记忆工作,用10以内的数字进行四则运算,达到速算。主要包括的工作内容为加法蛇游戏、加法长条板、加法练习表、减法蛇游戏、减法长条板、减法练习表、乘法串珠、乘法板、乘法练习表、个位除法板、除法联系表等。第五组是通往抽象的道路,这一组工作变得越来越抽象,进行有关更大的数字的了解,帮助幼儿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来进行较大数用纸和笔进行运算。主要包括的工作内容为算珠小立架、百万箱、算珠大力架和试管除法等。第六组是分数,通过使用分数嵌板教具,帮助幼儿了解分数的构成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

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方法与原则

1.进行数学教育的基础。蒙台梭利认为,幼儿进行数学教育需具有感官上的区辨力和精准的语言。日常生活教育和感官教育为幼儿数学教育奠定了基础,当幼儿利用数学教具进行工作的时候他的手和心智已经预备好了,可以理解数学的概念。日常生活教育的很多活动和数学密切相关,如做“倒的工作”时需要去测量,需要去判断需要倒多少、怎么倒,才会满而均匀。当在折叠布时会看到不同的几何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还有幼儿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动作的协调性得到发展,为进行数学四则运算、写数字、拿串珠奠定基础。通过日常生活的活动可以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精准的,如当擦亮物品时我们中间做一些停顿,看看是否被全部擦到了,还有没有未擦到的地方。进行洗的工作也会检查地上、桌上是否有水,是否需要擦干。感官教育也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做了间接的预备。如感官教育目标有很多跟数学有关的,如粉红塔、棕色梯、圆柱体都是以10为基础的。尽管感官上不去数,但会帮助幼儿间接理解10的概念。还有一些感官教具本身就有几何的意义,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几何做预备,如平方、立方、面积、体积,等等。感官教具也帮助幼儿发展区辨能力,寻找相同与不同。如色板与声音筒工作,等于做算式时的工作,如2加2等于4。幼儿所进行的排序的工作实际上去创造出秩序,颜色可以按照从浅到深或从深到浅就像从0~10也可以从10到0排序。通过感官教育幼儿也学习到许多精准的语言,如“这个比这个多”,“这个比那个的少”。感官教具红棒是对数学区数棒的直接预备,数棒在地垫上的排列方式跟红棒一样,幼儿可以直接创造出数棒梯。通过感官教具已经帮助幼儿发展出精准的能力,同时检查做的结果。在进行建构三角形组我们会问幼儿三角形的不同,还进行检查看看是否一样。感官区的很多教具带眼罩进行排序,取下眼罩去检查做的结果。这些方面的预备幼儿一直会延续到数学领域,幼儿会检查他工作后的结果正确与否。一般来说幼儿在2岁半~3岁之间进入儿童之家进行日常生活教育和感官教育,为数学教育做预备。2.进行数学教育的具体方法。数学具有抽象逻辑性,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创造了一套可以把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数学教具,引导幼儿在教具操作中具体形象的掌握数概念。在具体使用这些数学教具的过程中,教师需遵循一定的教学方法,即先从具体形象的教具开始引导幼儿认识量,然后是量对应的符号,再给予幼儿量和符号结合的体验,引导幼儿形成数概念。第一步是具体教具。首先帮助幼儿从感官上体验数的量,如数棒工作,首先从具体的数数棒开始,数棒是没有任何符号只是一个教具。在数棒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具体的量。第二步是跟幼儿介绍量对应的符号,如当幼儿通过数数棒掌握了量后就会接着介绍符号,如用砂纸数字来介绍符号,幼儿能够完全理解数字0~9的概念。第三步量跟符号的结合,再次是帮助幼儿链接量与数的对应关系,如将数卡跟数棒相对应,将量跟符号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掌握量和符号的之间的关系。第四步是幼儿进一步去体验量和符号的结合,当幼儿基本上掌握量和符合结合后示范进行四则运算。3.数学教育的原则。(1)每个数学教具都体现出一个教学活动的重点,帮助幼儿一步一步的建构数学知识,当幼儿掌握了前面的知识之后才会掌握下一步。(2)给幼儿充分的操作和重复的机会。科学教育学就是使学生有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若幼儿对教具感兴趣,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指导,然后给予幼儿独立重复操作的机会,有助于幼儿更好的对教具进行探索,促进幼儿的发展。(3)由简单到复杂。允许幼儿从简单的活动过渡到复杂的活动,从而在稳固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4)重视幼儿数学学习过程。蒙台梭利数学工作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在幼儿通过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为幼儿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五、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法的启示

1.注重幼儿感官经验的丰富。亚里士多德说:“凡是人的智力无一不是来自感官的学习。”蒙台梭利认为,早期数学学习是一种典型的感知经验性学习,而不是抽象的、理性的学习。丰富的感官经验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幼儿数学教育必须以具体化的抽象来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强调“亲历学习”,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物化、具体化到教具学具上,让幼儿运用全身的所有感官尤其是双手,去看、去摸、去摆、去拼、去搭;调动自己的左右脑去分析、综合、推理,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不再是一种“接受学习”,而是一种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的“发现学习”,从而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和概括水平。2.注重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任务不在于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获得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使幼儿能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后续学龄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3.尊重幼儿发展性需求蒙台梭利认为0~6岁的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儿童能够自己创造自己,发展出自己的人格,适应他所处的时代与文化。这种儿童发展观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关注幼儿,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

六、结语

目前,我国幼儿数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从重视计数到重视数学逻辑能力的培养,颁布的《纲要》和《指南》为科学领域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指明了方向,但在现实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教学操作材料乏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蒙台梭利数学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可借鉴的经验,我们可根据我国的国情,吸收借鉴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教育研究组编译.吸收性心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数学教育范文篇9

第一,分析数学概念的发生过程。当我们在了解某个数学概念的时候,可以先对数学史有一个掌握。如:对数的概念,在人类认识上,还没有对其有一个认识,随着物品的不断增多,有了数的概念,也能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记录。后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了对等分问题进行表示,出现了分数,也为后期的小数提供更大条件。同时,为了在这种发展意义上表现相反含义,产生了负数。基于数学史的掌握,我们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认识到数学是基于生产和实际发展的,在逐渐演变下,其过程更漫长。但是,在当前发展下,还需要对其创造与完善,保证能获得更完善的数学体系。第二,对定理、推理以及应用过程进行分析。当对《勾股定理》知识学习的时候,也会了解到一些数学史。我国在古代已经对勾股定理进行应用。在西方国家,毕达哥拉斯也对其提出,对勾股定理做出验证。如:演绎了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千百年来,很多学者对其都进行了验证,也表明勾股定理具备的实用性。后期,经过相关的收集和整理,发现能证明勾股定理知识的方法为500多种。第三,对历史名题的分析。名题在数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反复训练和验证,能获得一定目标。在数学史中,其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真实的,符合现代的实际发展需求。在历史上,很多数学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期间,都渗透了他们的思想,也展现出数学教育的作用。比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欧拉将七桥看做一个布局,并将其转化为图形。该问题实际上是比较抽象的,当利用数学方法对其解决后,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也方便对知识的理解。第四,对数学史中的数学悖论进行分析。悖论涵盖数理、哲学以及逻辑学等,其存在的论点较多。悖论能使人们对其产生认识,其涵盖更多真理。因为我们在高中学习中,思想认识还存在较大限制,经常会产生错误认知,所以,能广泛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当对数学研究期间,数学悖论基于一定规范,无法对其矛盾进行解决,可以在新的规范中对其解决。数学悖论也能促进数学的丰富性,维护数学的进步和发展,我们也能对其产生更为科学认知,以保证各个理论的完善性。数学史上,其存在的数学危机表现为三个方面。当我们更详细的掌握其发展背景、具体过程以及数学成果的时候,将产生重要影响,也能我们的数学发展提供有效动力。第五,分析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我们认识数学内容和数学知识的体现,也能对数学方法进行概括,是基于数学规律形成的理性认识。同时,在数学思想下的数学方法为一种具体化形式,其具备的本质是相同的,其差异化也需要基于不同角度对其分析。在日常的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对数学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保证我们认识到数学的本质,也能分析其存在的数学思想。在整体上,主要为归纳法和类比法。对于归纳法,其能对我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也能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精神。当学习三角形内角、定理的时候,我们可以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并利用量角器对其测量,分析其关系。所以说,在数学史中,直接使用的信息很多,根据相关内容进行规划,能满足教学发展需要。

2间接融入数学史

将历史因素作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利用历史进行启发,该方法为教学法。是基于对数学史的融入,基于严格的历史方法和演绎方法之间来实现的。其具备的主要思想为,当我们具备足够的学习动机后,根据我们的心理特征对其讲授。不仅要引导我们认识到问题的解决需要,也要基于新的知识,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上对其完善。当利用发生教学法对一个概念进行讲解的时候,我们需要全方位的掌握主题历史,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保证在学习中能基于从简到难的原则分析问题。发生教学法的使用,是将数学史作为依据,重点分析概念、思想与其发生期间的动机,与当前的新课程标准一致。新课程标准指出,需要为我们创建合理的教学情景,并基于对问题的思考,为其设计出数学认识过程,保证我们在逐渐学习中丰富自身的学习资源。发生教学法的应用,渗透了丰富的数学史,也能根据问题过程,按照一定原则为其创建合理情景。

3总结

基于分析可以发现,在我们学习数学知识期间,对数学史充分应用,能对其获得更多兴趣,也能有效参与到数学教育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

[1]张阳开.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应用现状探析——“第五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讨会”之回音[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02):95-98.

[2]李星云.论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03):137-140.

数学教育范文篇10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学前教育研究者必须研读的重要资料,它于2012年由教育部颁布。文件中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指南》指明了学龄前数学教育的方向,但具体的内容需要实践者来组织和完成,如何透过《指南》中的要求,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实质,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指南》中的数学认知领域的内容侧重于我们常说的数与形,这两个领域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形状和空间知识是儿童认识和了解周围世界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3]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更多考虑的是幼儿的智力开发和数学概念的形成,注重潜能的培养,为今后更加复杂的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数学内容并非固定不变的,各地区的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和组织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本研究主要从数与形这两方面进行探究,探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贵州苗族地区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发展途径,试图从幼儿数学与生活、游戏及其他领域的整合方面进行研究。

二、幼儿生活中的数学

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包括教师已开展的相关活动的延伸、幼儿自发的数学活动以及幼儿与家人、同伴等互动的数学活动。在拉尔夫•泰勒看来,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照以下基本原则:“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提供给学生的经验,要使他有机会实践该目标蕴含的行为……”[4]幼儿教师在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时,可以充分考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将活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使幼儿能形象直观地实践相关内容。“做中学”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亲自实践,幼儿参与到事物发展的状态中,了解周围事物的发展情况,真正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主人。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在生活中能积累较多的数学经验,如果我们能将数学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则更加有利于幼儿数学概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2]同时,幼儿在生活中越多频次接触数学活动,数学的发展会越好,在一个准确数量化的生活环境中,幼儿能更早地接触到数数、计算等,并能使用这些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5]从小培养幼儿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改善现实,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游戏中的数学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幼儿天性好动、好玩,游戏的性质符合幼儿的天性,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游戏相关。苗族地区因其地域特点和生活环境,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游戏活动,如斗鸡、跑电、四角板、打花猫、捉菁鸡、星星月亮太阳等。民族民间游戏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能促进幼儿情感、生长发育、智力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6]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特色且具有教育价值的游戏,将数学内容融入其中,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幼儿更能在“玩中学、玩中发展、玩中进步”,传统民族民间游戏的价值不言而喻。笔者到苗寨调研,与孩子们交流时,发现刚开始部分孩子会害羞,但当提到平时玩的游戏时,很多孩子变得兴奋起来,绘声绘色地给笔者描述每种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在游戏面前,幼儿能表现出最自然的状态,畅游于游戏中。

四、数学与其他领域的整合

幼儿教师普遍认为数学知识是最难进行整合的,不仅因为数学知识体系本身逻辑性、系统性的特点,而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数学越难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2]如何有效地将学龄前数学与其他领域进行整合,一直是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一)数学与艺术领域的整合《指南》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划分为五大领域,并非强行将知识切割为五个部分,而是从不同角度和方向阐述幼儿在学龄前期间必须掌握的能力。数学与艺术的整合,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苗族文化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数学教育方式的重要途径。苗族文化蕴含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配色,式样丰富的苗族银饰,技艺精湛的苗族工艺,别具一格的苗寨建筑等,艺术价值均蕴含于其中。擅长纺织、蜡染、刺绣等工艺的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在幼儿园中开展与苗族文化相关的活动时,数学能够很好地与艺术整合起来。如《蜡染》,染布的过程中,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测量水的温度,如何才能调出合适的温度的水;如《家乡的房子》,幼儿在画家乡的建筑时,首先要了解清楚家乡的建筑由哪些形状组成,每个形状应该如何合理地安排在自己的画作中。苗族文化中还有很多特色,幼儿园可以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充分挖掘和运用当地特色的教育资源。(二)数学与语言领域的整合苗族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积累了非常宝贵的财富,“苗族古歌”作为苗族文化的瑰宝之一,蕴含了包括劳作、生活、儿歌、教育、建筑、习俗等丰富内容。计算、数数、几何空间图形等内容在苗族古歌中也能找到,如《十二个蛋》《测天量地》等。[7,8]苗族古歌中的诗歌一般篇幅都比较长,对于幼儿来说,难度相对较大,古歌中有许多对唱对答的方式呈现的诗歌,幼儿教师可以截取其中一段,融合数学知识内容,并进行改编。

总之,苗族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苗族地区的幼儿园来说,虽然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无法配备完全价格较高的玩教具,但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制作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玩教具,形成独一无二的课程。因地制宜,不仅能从小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幼儿学以致用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立民.浅谈幼儿园课程整合理论及应用[J].鸡西大学学报,2009(1).

[2]赵振国.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基于教师的视野[J].学前教育研究.2012(7).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刘珊,陈亚萍.浅谈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挖掘与改编———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为例.[J].民族论坛,2014(9).

[7]田兵.苗族古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