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3:13:42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范文篇1

1.1鱼塘清淤

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1.3药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同时可改善池底土质。

2放养健壮苗种

选择的标准:体质健壮,无畸型苗,且规格均匀。体表、鳍条或附肢无炎症,无烂鳃、白肝等异常病症。苗种游动(或爬行)灵活,无病态。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用显微镜对体表、鳃、肝等部位取样进行镜检,应无寄生虫或致病菌。对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来讲,应选购经过检疫不带病毒的虾苗。

3种苗放养前药浴

对鱼类可用15~20mg/kg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20min,具体视鱼类对药物的忍受力而定。蟹种放养前,在水温5~8℃时,用高锰酸钾20g/m3浸洗3~5min,或用3%~5%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用来杀灭河蟹体表上的细菌和寄生虫。虾苗进池后即用二溴海因等(浓度达0.3mg/kg)进行全池泼洒4食台或食场消毒

用250g左右的漂白粉对水,泼洒在食台或食场的周围,一般从4~9月每月2次;石灰轻消可有效地抑制致病菌,并可及时补充水体中的钙质,使水体常年呈偏碱性。这对养特种品甲壳类尤为重要。生石灰轻消方法:常规养鱼池一般每米水深为225kg/hm2,特种水产品(如鳜鱼、虾、蟹等)一般每米水深为75~105kg/hm2。

5选购优质配合饵料

要求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添加诱食剂及稳定维生素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要注意投喂饲料的科学性,不要投喂单一饲料,避免缺少某种营养元素而引起营养性疾病。如虾、蟹养殖中,除投喂动物性饵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外,还应保证充足的植物性饲料。

6采用生物调控水质

采用生物调控水质,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体质和抗病力。生物调控水质可采用种植水草、放养螺蛳、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可根据养殖品种选择相应的生物调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富含氧气,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如西菲利)等,它们在水体中能快速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成单细胞藻类可利用的无机营养盐,减轻有机废弃物的污染,而本身对养殖品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体中能迅速繁殖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通过食物、场所竞争及分泌类抗生素物质,直接或间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生物调控水质的方法可减少池水排换量,从而减少从外界水源带来的污染。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大排大灌换水的方法改善底质,效果不佳,会造成南美白对虾生长不适,应激生病。

7配套增氧机械

通过增氧机的打水作用,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使底质中的有机物和水中鱼、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等充分氧化分解成单细胞藻类所需的无机营养盐,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保持水质条件良好,从而避免诱发疾病的应激条件产生。

8掌握病害发病规律

掌握某些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病规律,定期在水体中施用药物或投喂药饵,杀灭病菌,减少致病因素,但需注意药物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并且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如银鲫的出血症,在发病季节每隔15~20d对水体消毒1次,并投喂药饵2~3d。

水产养殖范文篇2

1.1鱼塘清淤

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1.3药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同时可改善池底土质。

2放养健壮苗种

选择的标准:体质健壮,无畸型苗,且规格均匀。体表、鳍条或附肢无炎症,无烂鳃、白肝等异常病症。苗种游动(或爬行)灵活,无病态。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用显微镜对体表、鳃、肝等部位取样进行镜检,应无寄生虫或致病菌。对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来讲,应选购经过检疫不带病毒的虾苗。

3种苗放养前药浴

对鱼类可用15~20mg/kg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20min,具体视鱼类对药物的忍受力而定。蟹种放养前,在水温5~8℃时,用高锰酸钾20g/m3浸洗3~5min,或用3%~5%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用来杀灭河蟹体表上的细菌和寄生虫。虾苗进池后即用二溴海因等(浓度达0.3mg/kg)进行全池泼洒4食台或食场消毒

用250g左右的漂白粉对水,泼洒在食台或食场的周围,一般从4~9月每月2次;石灰轻消可有效地抑制致病菌,并可及时补充水体中的钙质,使水体常年呈偏碱性。这对养特种品甲壳类尤为重要。生石灰轻消方法:常规养鱼池一般每米水深为225kg/hm2,特种水产品(如鳜鱼、虾、蟹等)一般每米水深为75~105kg/hm2。

5选购优质配合饵料

要求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添加诱食剂及稳定维生素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要注意投喂饲料的科学性,不要投喂单一饲料,避免缺少某种营养元素而引起营养性疾病。如虾、蟹养殖中,除投喂动物性饵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外,还应保证充足的植物性饲料。

6采用生物调控水质

采用生物调控水质,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体质和抗病力。生物调控水质可采用种植水草、放养螺蛳、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可根据养殖品种选择相应的生物调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富含氧气,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如西菲利)等,它们在水体中能快速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成单细胞藻类可利用的无机营养盐,减轻有机废弃物的污染,而本身对养殖品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体中能迅速繁殖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通过食物、场所竞争及分泌类抗生素物质,直接或间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生物调控水质的方法可减少池水排换量,从而减少从外界水源带来的污染。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大排大灌换水的方法改善底质,效果不佳,会造成南美白对虾生长不适,应激生病。

7配套增氧机械

通过增氧机的打水作用,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使底质中的有机物和水中鱼、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等充分氧化分解成单细胞藻类所需的无机营养盐,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保持水质条件良好,从而避免诱发疾病的应激条件产生。

8掌握病害发病规律

掌握某些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病规律,定期在水体中施用药物或投喂药饵,杀灭病菌,减少致病因素,但需注意药物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并且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如银鲫的出血症,在发病季节每隔15~20d对水体消毒1次,并投喂药饵2~3d。

水产养殖范文篇3

【关键词】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体制;法律制度

我国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养殖大国的形象,与此同时我国的水产养殖一定要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占得先机,这就必须要加强我国的水产养殖的管理,所以我们既要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的要求,同时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我国水产养殖业概况

据相关统计,一直到2010年我国的水产养殖的面积已经达到了764.5万公顷,其中的海水养殖达到了208.1万公顷,淡水养殖达到了556.4万公顷。影响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因素是水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危害主要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对污染物的排放问题以及养殖的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比如:在养殖的水域中投放的人工饵料融入水中和养殖的生物排泄出的废物:在鱼虾养殖的过程所使用的石灰等。所排放的污染物可能会增加水体中的化学和生化的需氧量,同时水产物的代谢物中的不能溶解的成分会沉积到水底,增加了有机碳含量以及底质氧化的还原能力,释放出硫化氢和甲烷,引起生物种类分布的不同。

2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管理现状

从管理角度来看,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的管理主要是依靠法律制度和水产养殖户自己的管理以及周围居民的监督。2.1行政管理层面。我国的水产养殖实施的是监督管理的机制。其中环保部门对全国的水产养殖实施统一的管理,同时县级政府对我国的水产养殖实施分工管理。经过调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行政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环保部门的责任和权力是保护环境,对水产养殖实行监督管理,但是实际情况,当经济和环境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会选择首先发展经济,虽然在短期之内,不会出现很多的矛盾,但是随着的推移,一定会激化出很多的矛盾。我国对水产养殖实行的是多头管理,我国的水产养殖受环境和政府的共同管理,这就造成了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分散,从而导致了监督和执法力度的力度不够。我国的渔业资源都具有跨行政区的性质,所以水产养殖的管理就会涉及到跨行政区的管理问题。2.2法律法规层面。我国关于水产养殖的法律结构主要是从法律、行政法规章、地方性规章等多个方面建立起来的。但是我国现在所使用的法律中,其中关于水产养殖管理的法律主要是中央级别的,在这些法律中,对于水产养殖都是一般的规定,法律还不够完善,所以造成了法律的实际操作性比较差。还有就是对于养殖业以及渔业资源的保护是法律的重点,然而和水产养殖相关的法律几乎没有。即便是有的法律对水产养殖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它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2.3水产养殖的管理层面。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质量,我国根据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范。比如:在2002年,福建省就制定了关于水产养殖的规定制度,其中就规定了对于水产养殖的药物使用,厂主一定要在技术人员的正确操作下进行,同时还要有药物的使用记录。与此同时北京和上海也颁布了水产养殖的管理规定,而且还对水产养殖的水以及生活污水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养殖设施设备,同时还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还改善了水产养殖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可的持续发展。

3我国水产养殖管理经验的启示

对于上面所提到的问题,主要反应了我国的水产养殖的管理现状很糟糕,我们一定要借鉴外国的经验,以此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3.1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挪威是世界上成立渔业部门最早的国家,它规定水产养殖的质量和环境的管理事务全部由渔业的管理机构的检查官员进行负责,而不是根据养殖和捕捞以及资源环保的分工来设置机构。这样的机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各个部门间的相互协调。日本也有一个类似的机构,它是由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上组成的,同时还选出了渔业调整委员会。这样的机构主要负责关于水产养殖的相关事情。但是我国的水产养殖属于行政部门管制,而且水产的饲料又是归农业部管理,所以我们需要在环保部门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这样就能加大各部门的环保力度。3.2完善法律体系。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当中,关于水产养殖的法律是没有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紧制定相关的法律体系。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借鉴美国的管理制度,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广泛的吸收具有各种知识的人员,尤其是生态学家。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于渔药的监督管理。在美国,其生产养殖的用药一定要严格遵守联邦政府的法律,尤其是对于水产养殖所排放的杀虫剂以及其他的污染物一定要由清除干净才可以使用。但是在挪威,厂主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相关的药品,如果有鱼生病了,厂主一定要经过专业兽医开方才可以拿到渔药。3.3充分发挥养殖户的主体作用。水产养殖的厂主是管理制度的践行者,也是主体,厂主一定要遵守相关的法律。其中作为水产养殖的主体,厂主一定要承担管理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挥厂主的主体作用。如果养殖户能够按照相关的要求去做,不仅可以提高水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定要大力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鼓励和支持水产养殖的技术创新,完善水产养殖的管理制度,保护水产养殖的环境,进一步的发展水产养殖的经济组织,同时还要发展多种的经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水产养殖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合成.树立现代渔业意识引领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渔业经济,2006(s):…3-9.

[2]李绪兴,杨子江,阎彩萍.养殖水域污染成因及其生物防治.中国渔业经济,2006(s):…39-42.

[3]董双林,李德尚,潘克厚.沦海水养殖的养殖容量[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s3-2s8.

水产养殖范文篇4

根据初步的统计发现,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水产养殖中病害的种类有递增趋势,跨地区病害不断出现,对长寿区水产养殖的安全性产生了影响;病害的识别和防范难度增加,与陆地养殖不同,水产养殖由于环境的特殊性,许多病害往往不能通过病征提前发现,预防工作比较困难;病害流行范围增加,前些年由于水产养殖规模较小,病害分布范围也相对集中。十八大以来水产养殖户数量增加,各类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范围也呈现出扩大化趋势;病菌的耐药性增强,由于部分养殖户盲目滥用药剂防治病害,导致多种病菌出现耐药性,普通药物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2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原因

2.1水质问题引发病害。水质的优劣是决定无公害水产养殖质量和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却容易被养殖户所忽视。例如:没有做好养殖池的保护工作,或是养殖基底内的卫生工作不彻底,一些垃圾被风刮到养殖池内,导致池水受到污染。还有的养殖户不重视定期更换池水,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鱼的粪便、腐烂的鱼食都会沉到池底,导致池内微生物增加,水质降低。如果养殖户不能定期进行池水更换和池底清理,也会导致池水发腥、发臭,容易引发各种病害。2.2日常预防措施不足。日常管理不到位也是导致病害多发的重要因素。例如许多水产养殖户平常不重视池水消毒工作,也没有按照长寿区水产部门的要求定期进行检疫工作,病害预防工作不到位。而一旦出现病害,又盲目用药,向养殖池内投放各种药物,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使池塘内生态系统更加紊乱。

3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措施

3.1细菌性病害的防治。重庆市长寿区水产养殖过程中多发的细菌性病害有烂鳃病、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及细菌性出血病等。针对此类细菌性病害,应当以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为主。要做好池塘消毒工作,一般选择在秋末收获后,利用浓度较高的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另外考虑到重庆地区土壤偏酸性,因此可以通过撒播生石灰的方式,起到中和与消毒的双重效果。消毒后进行池塘暴晒,并晾晒约30d时间,对于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有很好效果;做好鱼苗鱼种的消毒工作,新引进的鱼苗在消毒后方可投入池塘,从根本上杜绝细菌性病害的出现。3.2真菌性病害的防治。长寿区区真菌性病害主要以水霉病、鳃霉病为主,发生在冬春两季。针对此类病害,通过减少鱼体的机械损伤和鱼体消毒以及向池水中泼洒水霉净,硫醚沙星等药物,可基本防治。如果病情较为严重,连续泼洒3~4次,可以提高病害的预防成效。3.3病毒性病害的防治。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是养殖水产感染病毒病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类水产病主要有病毒性败血症等。虽然病毒性病害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发病率较低,但是这种类型病害的致死率较高,需要重点进行防控。在进行防治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病毒病预防措施。清洁鱼池,并用精碘进行消毒。在发病季节之前,进行精碘二次消毒。在已发病池塘内投入内服药物采取中西药结合进行防治。3.4寄生虫病害的防治。清整鱼池,注意消毒和杀菌处理;苗种消毒。在发病期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并且用内服药喂食水产品。发病时进行杀虫处理。如果确定为寄生虫病害,还应当通过捕捞水产,检验其感染寄生虫的种类,进而根据寄生虫类型对症施药,采取内外结合方式,可以提高寄生虫病害的防治效果。

4结语

无公害水产养殖已经成为重庆长寿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技术,但是由于部分养殖户缺少养殖经验,或是对常见病害的预防、治疗不熟悉,导致水产养殖期间容易产生病害,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分析病害的发病原因,为养殖户提供了针对性的病害防治建议,对于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借鉴,维护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范文篇5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对策

我国西北地区虽然深处内陆,但有些区域利用自身水域优势,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为西北地区水产养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宁夏贺兰县利用黄河水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渔业,目前渔业生产面积已达到7000hm2,其中精养面积高达5600hm2、粗养面积600hm2、水系面积800hm2。水产品总产量高达4.14万吨、其中鱼产品总产量为4.11万吨、虾产品总量为240吨,河蟹总产量为55吨。渔业总产值高达4.5亿元。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原因,再加上人为因素,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每况愈下,也影响了水域生态环境,从而给水产养殖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加大了病害防控的任务。因此本文对西北地区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水平。

1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特点分析

(1)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复杂、种类较多。受西北地区区域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西北地区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复杂,种类较多。特别是8、9月份,病害情况更为复杂。8月西北地区是全年高温期,气温、水温较高,此时鱼类生长速度最快,但同时也极易发生各种病害。如8月鲤鱼容易感染细菌性败血症、疱疹病毒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疖疮病等,草鱼则容易感染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和出血病等。而到了9月,西北地区气温下降,温差增大,再加上此时鱼类养殖量还在增长,因此这一时期也容易暴发各类病害。如鲤鱼容易出现细菌性烂鳃病、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感染等,草鱼容易出现肝胆综合症、出血病等,鲢鳙鱼容易感染菌性败血症、打印病等。由此可知,在西北地区水产养殖业中,受各种因素影响,病害情况复杂,种类较多。目前已经确定的病害共有7种,其中有3种细菌性疾病、2种寄生虫疾病和2种真菌性疾病。不同种类的病害,大大增加了病害防控难度。另外以往病害发生时间较为集中,季度性较为明显。但随着鱼苗互换,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时间延长,几乎全年都会出现病害。(2)病害原因复杂,综合发病成普遍现象。不同水产养殖区域,由于气候和水体等不同,不仅增加了水产养殖病害情况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了病害原因的复杂性,各种致病微生物、寄生虫等都能带来病害,使得病害原因复杂,增加了防控难度。同时复杂的病害原因也造成病害朝着综合发病方向发展。各类水产一旦发病,则会出现多种病情,而一旦发病,则往往不可收拾。

2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控,西北地区中如贺兰县也设置了多个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测报站、鱼病门诊点,负责水产养殖病害处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防疫工作如病害测报、水生物检疫等也得以顺利开展,为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1)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基础设施不完善。在疫苗防治中,目前我国水产疫苗中,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的只有4种,获得生产批文的疫苗则只有2种,而且疫苗只能对一种病害进行预防,因此防治方面缺乏完善、有效的疫苗导致了基础设施不完善。其次是病害检测缺乏统一标准作为参考。目前西北地区在防控鱼类病害时,虽然经常对水体和病害进行检测,但是目前我国在水产检测数据上还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很多数据属于粗略数据,无法提供标准的参考依据。另外,水体监测时缺乏与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结合,这些都影响了病害检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缺乏有效、完善的水产养殖病害药物防控技术。目前药物防控方面,并没有专业的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控的药物。虽然水产养殖方面的用药种类较多,但是这些药物多来源于兽药、化工产品和人药等,真正针对水产动植物的药物还没有研发出来。另外,在对水产种类进行药物防控时,如何使用、使用多少剂量是科学、合理的,也没有统一标准,只按照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使用标准作为参考。(3)生态防控机制不完善。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的长远发展,需要开展生态防控机制。渔业生态防控机制主要对渔业生产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和调节,为渔业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科学、合理的生长环境,减少病害发生,促进鱼类健康成长。目前西北地区在病害防控时,主要采用的生态防控措施有根据载鱼量适当注入新水、对水体pH值、溶解氧等因素进行实时检测、采用ClO2消毒等。这些措施为鱼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组稿态环境,但是生态防控机制中的土壤修复、物质能量平衡、微生态制剂等主要的生态防控技术却并没有广泛应用。生态防控机制是一项系统的病害防控工作,需要多种技术一起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生态防控作用,因此目前西北地区生态防控机制并不完善。

3改善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现状的建议措施

(1)完善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体系,发展“互联网+现代渔业”。西北地区应完善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渔业”模式,实现水产养殖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首先应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产养殖体系,如打造“互联网+渔光一体”示范园区等,在养殖区内实现对水产养殖环境、水质条件、鱼类生长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等的科学检测。如图1所示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智能养殖体系的重要构成。其次在基于物联网智能水产养殖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类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养殖环境、水质条件等的检测和智能化控制,如在示范园区、养殖场内安装水质监测系统、摄像头、手机智能遥控投饵机、增氧机设备和温度控制设备等,实现水产养殖的精细化、智能化和远程控制管理。另外还应推广UML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各类病害的预警和诊断,对症下药,提前做好病害应对措施,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2)加快水产养殖专业药物的研发进度。水产养殖病害防控过程中,药物防控是一种有效的防控方法。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缺乏专业药物防控的问题,应加快水产养殖专业药物的研发,并将之应用到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中,真正发挥出药物防控的作用。药物研发时,应注意水产养殖环境、水质和饲料等对药物实效的影响,结合我国水产养殖特点和病害特点进行药物研发,满足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要求。(3)完善病害生态防控机制。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时还应坚持完善病害生态防控机制,提高水产动植物对生长环境的抵抗性和耐受性,减少因为环境刺激而暴发的病害现象。除了目前经常采用的生态防控措施外,西北地区还应引入微生态制剂,通过微生态制剂改善鱼类菌群结构,有效抑制各类有害生物的生成。另外运用微生态制剂还能净化养殖环境,减少污染物,增强鱼类抵抗力。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范文篇6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统一部署和省农委“关于开展**年度水产养殖业专业执法行动的通知”(皖农明电【**】42号)要求,我市定于9月初开展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渔业副主任为组长,水产技术推广站、渔政站、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组成的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姜晓天。副组长:陶洪明、薛兰升。成员:孙强、迟海虎、曲春娟、龙熙陵、汤二红。

各县成立相应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

二、督查方式

督查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选择部分养殖场、苗种场

(共4页第1页)

进行现场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其中对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机构以听取情况和查阅资料的方式为主。

三、督查内容

(一)开展养殖用药拉网式排查

对养殖水产品开展重点抽查。检查采取现场存贮药检查、用药情况询问调查和产品抽检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内容重点为: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己烯雌酚等禁用药物和环丙沙星、磺胺类、红霉素等限用药物。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用药企业依法实施处罚;对使用限用药物的产品和企业,要加强监管,督促企业必须在休药期满后上市销售。

(二)检查养殖场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水产推广机构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能,切实贯彻落实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次执法检查,加快推动本地养殖场建立健全生产日志、药品出入库和使用记录、产品标签、产品销售记录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本次执法行动要重点检查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出口生产基地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水产养殖场所,适当检查小规模养殖户。对未建立相应制度的企业要求限期进行整改。

(三)检查水产养殖许可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办理情况

对于养殖场地无权属争议纠纷且符合省和当地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的养殖场都应办理水产养殖许可证;在取得养殖证的养殖场从事苗种生产的需办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四)检查苗种生产、养殖场相关档案建立情况

检查养殖单位《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填写情况,要求内容真实、数据完整,要有总结、分析材料。主管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对国家现行养殖生产管理制度了解。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养殖场限期整改。

(五)指导养殖生产者依法生产

各县要结合检查,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规章,增强依法生产的自觉性。各县水产站要充分发挥本地本单位技术推广人员、水生动物防疫员、病害测报员的作用,在制订、推广新标准与新技术方面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和帮助生产者建立科学的操作规程,传授合理、规范的用药知识。

(六)督促水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市场准入

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要在本次行动中,进入本地重要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督促批发市场加强进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产地证明、经营台帐等制度,并对经销者的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要帮助有条件的市场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督促暂时缺乏条件的市场委托有资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水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四、有关要求

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提高行政能力和保障消费者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的重要性,切实组织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动各项要求。本次专项执法行动从**年9月1日开始,9月1-5检查各县专项执法行动方案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情况;6-14日检查养殖场、苗种场相关证件办理、档案建立情况;15检查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水产流通环节。各县渔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本地技术推广、渔政、质检等机构力量,积极与工商等部门协调,采取联合或综合执法方式,制定养殖用药排查、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样检测方案,细化行动措施,逐项检查落实各项工作。

水产养殖范文篇7

造成水产养殖病害分为外界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生物、环境和人为三大因素。内在因素主要为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是引发疾病的内在原因。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内因是关键。根据水产养殖业发生病害的特点,以及病害发生的三要素:病原、环境、宿主,发明了检查和消毒水产苗种技术和免疫预防技术,通过这两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成活率;第二,环境调控技术,这项技术不仅为水产动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体环境,同时抑制了病原滋生和繁殖的能力和机会;第三,如果水产动物发生病害,一定要及时、科学地使用正确的水产药物,尽快的控制水产动物的病情,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的内涵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来做深入的分析。首先,生态指的是三个生态位,一是气水界面,即水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界面,这个界面上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居住的地方,气体交换也在这一界面上进行;一是泥水界面,即最底层的水与表层淤泥接触的界面,这个节目上主要是分解者居住的地方物质的转换也在这一界面进行;一是水产动物的肠道,这个是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最后生态防控的“控”,控的意思是指通过使用针对性药物或疫苗控制生态系统中危害水生动物健康的病原,也可以说是控制病原性疾病,与“防”补充。

2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的措施

2.1定期消毒

要想养殖水产生物,就要先把水养好,要想养好水,就要先养好泥,由此可以看出,清洁养殖环境的重要性,这是养殖成功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清理不干净的地方和消毒。清理的方法是保持水底淤泥的厚度在十厘米到十五厘米,然后在阳光下暴晒,也要注意堵住漏洞,这样才能改善底层的质量。

2.2对苗种的消毒要彻底

苗种的质量决定了养殖的质量,在选择好要放入水中养殖的苗种后,一定要对它们彻底的消毒因为苗种本身也有病原体,如果不消毒,还是会把病原体带入到养殖的水中。

2.3施肥方式要科学

在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要保证科学施肥。在把苗种准备好之前,一定要把生物饵料培养好,生物饵料的营养对于水产生物来说,是任何人工饵料都不可取代的,因为生物饵料可以帮助水产生物增强体质,放养之后食用生物饵料的水产生物成活率更高。

2.4做好应激管理的工作

养殖者应该把应激管理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中,因为应激管理是养殖的最重要的技术。应激因子主要有三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环境突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后或者换季的时候,都是水产生物容易生病的时期,这个时候更加有必要加强应激管理。

2.5对养殖水增氧

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水底容易滋生微生物,就会导致水中氧气的缺少,会引发水产生物的疾病。增氧最好的方式就是底层微孔增氧,这一方法要根据水的溶氧能力来确定增氧的时间。养殖前期在阴雨天的时候增氧,从半夜到凌晨;在养殖中期,晴天的时候早上增氧两小时,午后增氧2~3h,阴雨天就从晚上十点开始增氧,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养殖后期就是尽可能多的做增氧工作。

2.6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监测

水产养殖中有两种疫病应该引起重视:鲤春病毒病和锦鲤疱疹病毒,这种病毒一旦被水生动物感染,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好它们,所以预防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对水产生物养殖者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养殖者一定要配合当地的渔业部门做好监测工作,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2.7大力推广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的新技术

随着时代进步,我国已经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也开发出了一些新技术,比如,安全用药技术、水质调节与监测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效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功率,值得大范围的宣传推广。

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对养殖水产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了解病害发生的情况,以及时监测和治理;也可以保护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治理;还可以提高水产品的安全质量,响应了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总之,生态防控技术是对养殖者的一大福音。

作者:张宏成 裴利军 郭盛 李炜 单位:马彦淖尔市水产管理站

水产养殖范文篇8

关键词:益生菌;水产养殖

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抗生素在医学领域作为抗菌药物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水产养殖方面也备受人们青睐,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人们发现抗生素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在水产养殖中,它会破坏水生动物肠胃里面的菌群,还会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让水生动物体内产生抗药性,降低抵抗力,还会由于药物的残留而引起中毒反应,中毒反应会给人类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威胁。在漫长的探索与实践中,益生菌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曙光。

1益生菌的概念

益生菌(英文名probiotic)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生命有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益生菌定义为“活微生物,当适量使用时,对宿主的健康有益”。益生菌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改善水质的调节剂、控制病菌感染的控制剂以及促进生长的饲料添加剂。益生菌能净化并改善水质,减少养殖水里面的总菌群数量或者孤菌数量,减少细菌感染,进入水生动物体内不仅不会破坏原有的有益菌群,还会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补充体内缺少的一部分微生物,使水产动物及水环境达到生态平衡的状态,并且不会让水产动物体内产生药物残留,还会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

2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由于应用在水产养殖中的益生菌不同于人类和动物体内的益生菌,所以一些科学研究人员建议将应用于水产动物的益生菌称为“一种活的微生物辅佐剂”。2.1益生菌在水生动物体内的作用。2.1.1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益生菌是特别好的免疫系统激活剂,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巨噬细胞和干扰素的作用性,通过产生免疫调节因子,刺激了水生动物的免疫系统,增加了吞噬作用,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益生菌中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维生素、亚麻酸等,这些物质对激活免疫系统有直接的作用[1]。益生菌在人类和动物身上的作用研究表明,人类和动物的免疫指标如免疫球蛋白、白细胞、抗体等都和益生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1.2减少有害菌群。益生菌进入水生动物的消化道以后,首先占据了对它有利的上皮细胞,产生了一个对有害病菌不利的生长环境,逐步形成一个优势菌群,与有害病菌竞争的同时释放出特殊的抗菌素,抗菌素能够有效地抑制或杀害有害病菌群。有研究发现,益生菌分泌物的最大功能就是抑制有害病菌的附着能力,使益生菌本身竞争的时候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从菌体分泌方面来研究益生菌的作用机理是现在比较热门的方向。2.1.3提供水生动物生长需要。益生菌不仅可以合成消化酶,帮助水生动物进行食物消化,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它本身也含有很高的营养物质,如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提供水产动物的生长需要。2.2益生菌在养殖水体中的作用机理当养殖水体因为天气或各种原因,水质变得较为浑浊时,使用相应的益生菌就可以使水体变得清澈,有相关研究表明,使用了益生菌的养殖水体要比从未使用益生菌的养殖水体水的透明度增加10cm-20cm。当养殖水体比较浑浊的时候,使用光合细菌就可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2]。光合细菌在光照和氧气提供的不同条件下,都可以利用水中的有机物,很快分解水中的有毒物质,并能完全分解水质中饵料的残留,从而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此外它还含有多种抑制病毒和促进免疫系统的因子,在水产养殖中是一种多功能的添加剂。

3现有的益生菌品种

3.1水生动物体改良剂。3.1.1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喜欢生长在偏酸环境中的需氧菌,利用糖分和氨基酸等其他有机物产生发酵,可以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为其他有益的菌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酵母菌含有大量动物所需要的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能促进消化酶的活性,让水生动物体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挥更好的作用。3.1.2芽孢菌:芽孢菌是一种以孢子的形态生存在消化道中的益生菌,它是所有益生菌中最稳定的一种,具有抗酸、抗碱、抗高温、抗挤压的特点,它能产生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大量的淀粉酶和蛋白酶,促进水产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还能分解木聚糖等,提高水生动物自身的抵抗力。3.1.3乳酸菌:乳酸菌可以通过分解碳水化合物生成包括乳酸在内的各种有机酸,将肠道内环境的PH值降低,从而将其他有害菌群或杂菌的生长抑制,使得肠道内的菌群达到平衡。乳酸菌合成的维生素B族等有效物质,能中和水产动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到目前为止。乳酸菌是应用最早且范围最广的益生菌[3]。3.2养殖水体改良剂。3.2.1光合细菌:光合细菌是一种功能较全面的独立营养菌,在光合作用的时候,光合细菌可以利用水中的光和热,将乳酸当成基础,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同时还能分泌出大量的维生素、生物活性激素等有利于水生动物生长的物质,还可以对水质的调节起一定作用。3.2.2气单胞菌:通过大量分泌一些活性物质,比如抗甲藻因子,从而抑制养殖水体中藻类的生长。

4不足及展望

现阶段,能应用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益生菌种类太过于单一,如果投放在污染严重的水质中,效果并不理想。除了稳定性极高的芽孢菌外,其他的益生菌都存在加工过程中失活的现象。众所周知,益生菌的活性是检验益生菌质量的指标,它作为饵料的添加剂,必须拥有一定的活性。今后希望应用最先进的基因技术,在了解益生菌在最佳使用方法的前提下,培育出耐酸、耐碱、耐挤压、耐高温的优良益生菌种,利用各种探针技术,探讨益生菌的计量、周期及最佳搭配使用方法与禁忌,解决益生菌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失去活性的问题。希望以后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下,优良的益生菌种能够大量生产并投入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冰玉,侯双迪.益生菌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14):160-160.

[2]陈研.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J].农家参谋,2017(19):60-60.

水产养殖范文篇9

关键词:水产养殖;冷水鱼;病害;原因;建议

为及时掌握我省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分布情况,提高疫病风险防控能力,避免发生重大疫情;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鱼病检测工作方针,及时掌握水生动物养殖病害发生情况,控制疫病流行,减少养殖生产损失,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省鲑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2017年度选择我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重点地区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

1监测主要方法

1.1监测点设置和监测时间根据青海省水产养殖品种的区域性分布特点,选择海西州格尔木市、西宁市大通县、海东市互助、化隆、循化县、黄南州尖扎县、海南州共和、贵德县和海北州门源县28个监测点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以一个养殖场为一个监测点。1.2监测品种和面积2017年根据青海省“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部署,选择主养品种作为测报品种。截止2017年12月份监测面积33.7hm2,其中网箱25.3hm2,池塘8.2hm2,淡水工厂化0.16hm2,网箱监测面积占全省鲑鳟鱼网箱养殖面积的75.18%。1.3监测方法依托1市8县水产站(渔政站)病害测报员,每月不定期到各个监测点进行调查、了解水生动物病害发生情况,根据养殖种类、发病时间、目测镜检结合,解剖并进行相关试验确定病害种类,采取防治措施,同时将检测结果及相关数据汇总至我站。1.4计算方法发病率﹦发病面积÷监测放养面积;死亡率=本月死亡数量÷月初存塘量(每月初监测面积的存活数量);经济损失=平均死亡率×产量×系数×价格,系数=实际每月监测月份数/12。

2监测结果

2.1病害种类2017年1~12月监测品种共发生3种疾病(见表1,分别为烂鳃病、三代虫病、水霉病。其中全年每月监测疾病种类(见表2)中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分别占全年疾病种类的14.29%、42.86%、42.86%(图1)。在所有疾病中,细菌性烂鳃病、三代虫病和水霉病为鲑鳟鱼主要疾病,对鲑鳟鱼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2发病率及死亡率2017年监测品种病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见表3)。虹鳟年平均发病率0.5433%,年平均死亡率0.1321%。6、7、8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由细菌性烂鳃病、三代虫和水霉病引起。2.3病害发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017年监测品种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95.184万元(表4)。其中寄生虫疾病损失最大,占损失的97.58%。

3病害发生原因分析

3.1病害检测手段落后我省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缺乏病害诊断的仪器和技术人员,养殖鱼类发病时不能及时进行正确诊断,也不能掌握最佳治疗时期和精准用药,延误治疗时机。3.2疫病防控意识有待提高我省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普遍没有“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控观念,在日常的养殖生产过程中不注重管理,操作技术不规范,病害防治措施不到位,使得一些在正常养殖条件下不会发生的病害也时有发生。3.3水生动物苗种产地检疫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养殖企业存在自繁自育,在苗种培育和流通过程中不注重水生动物苗种产地检疫工作,忽视病菌的带入,致使病害发生、流行和传播。

42018年病害流行趋势预测

根据2017年监测品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预测2018年青海省冷水性鱼类病害发生仍以寄生虫病为主,细菌性疾病和其它疾病相继会发生,但不会大面积爆发。

5控制病害的措施与建议

5.1加强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HDPE网箱要加盖网衣,以防水鸟啄食鱼类,造成鱼类受伤引发各种疾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清洗网衣,改善水质环境,降低养殖密度,保证箱内外水流正常交换;需更换的网衣和工具用生石灰水消毒再经过暴晒后使用;做好水质监测和器具的消毒工作;尽量减少对养殖鱼类的人为刺激和干扰,避免人为操作不当造成鱼体机械损伤,以防擦伤导致疾病发生;做好雨季防洪和高温季节防缺氧工作;做好上游杂质污染、生物污染处理工作。5.2合理投饵根据水体环境要求,按照我省《虹鳟网箱养殖技术规范》标准,结合不同饲料厂家所提供的投饵率表进行投喂。5.3规范用药疫病一旦发生,需要药物治疗时,要选用国标渔药,并按照说明书要求科学用药。5.4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生物安全管理疫病防治措施,加强养殖日常管理,做好养殖场各项生产记录及出入人员、车辆、运输工具、养殖工具等的消毒和登记记录。病死鱼按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疫情扩散。加强对养殖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树立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防病意识,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推行科学合理用药,提高病害检测技术和诊断能力。加强水生动物苗种产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水产苗种引进前后申报审批制度、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和检疫工作,杜绝从疫区引种和未经许可自繁自育经营销售苗种,以便从源头切断病原传染途径。

参考文献:

〔1〕冯东岳,王立新.我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工作开展情况〔J〕.科学养鱼,2009,(8):48-49.

〔2〕温周瑞,汪亮,雷晓中.水产养殖动物病情预测预报方法浅析〔J〕.科学养鱼,2011,(3):48-49.

〔3〕方苹,陈静,倪金俤,袁锐.2015年江苏省水产养殖病情监测分析〔J〕.水产养殖,2016,(9):11-15.

〔4〕吕永辉.当前我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科学养鱼,2015,(7):1-3.

水产养殖范文篇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加,我国水产养殖的面积也在不断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水产养殖的病害也在不断加多,这给水产养殖户和水产品的安全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些比较集中的地方甚至危及到了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目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一些常见病在一些地区仍在流行和大规模发生,比如草鱼出血病、虾病毒性疾病等。草鱼出血病目前在我国东北、华中以及华南地区都有发生,这种病症的死亡率超过了50%;一些新的养殖对象的疾病不断出现,如黄鳝、鲟鱼、河蟹、大鲵等,这些水产动物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研究发现这些新的养殖对象很有可能被多种病原生物所感染,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在稻田养殖小龙虾就很容易发生病毒感染,从而造成大规模的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损失;水环境污染是导致水产养殖病害频发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一些地区的水系或者是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这使得水资源十分短缺,加上一些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滥用药物,使得养殖池塘的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较为普遍,这严重地破坏了池塘的生态环境,直接导致水产养殖灾害的不断发生。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的现状十分严峻,预防和控制的效果不容乐观,需要政府部门不断的引导,同时也需要养殖户的高度重视。目前水产养殖防治的主要技术包含了免疫、药物和综合防控等技术。药物防治技术目前是我国水产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同时我国在水产疫苗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现阶段商品化的进程仍旧比较缓慢,因此需要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不断地推动水产疫苗的商品化进程。综合防控技术主要是将环境调节、免疫以及养殖技术等进行综合集成,然后应用到水产养殖的病害预防和控制之中。未来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主要趋势应当是以免疫预防为主体,生态和综合预防措施相互结合的水产病害的预防与控制体系。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前景探讨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水产大国,水产养殖的品种繁多且分布于大江南北,水产品的产量也处在世界首位。但总的来讲,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技术水平各地参差不齐、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及新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水产养殖中出现的病害问题也不断加剧,目前水产养殖病害已经成为了水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未来水产养殖的前景主要会表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的趋势:针对重要养殖对象开展疾病预防,进行疫苗的研制与技术研究现阶段我国针对少数重大水产养殖病害进行了疫苗的研究,如草鱼出血病、海水鱼弧菌病等,但和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实际需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未来我国水产养殖不仅仅要建立水产动物重要疫苗的研制体系,同时还要建立专业的疫苗生产设施,从而能够更加广泛地服务于广大水产养殖户,减少因为水产养殖病害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建立水产药物的研究平台,创新新型水产药物我国水产药物一直是沿用兽医学和人类医学的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水产养殖对象的专用药物的研究平台和技术体系。所以建立水产专用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技术体系能够有力地突破药物筛选的模型,使得水产药物的研发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减少水产养殖病害,服务广大水产养殖农户增产增收。

针对水产养殖病害,养殖户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