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5:05:50

水产业

水产业范文篇1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的确立,使渔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逐渐增多,产品鲜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使水产品市场供给有了根本改观,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消息,从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而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从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水产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1999年贸易总量达265.32万吨,总额44.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量134.8万吨,出口总额31.4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扩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2,6%,我国城市居民"吃鱼难"已成为过去。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3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交配、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

水产业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㈠全市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抓住进入省级水产板块建设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加大兴渔力度,加快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和产业化建设步伐,促进水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㈡奋斗目标: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6万吨,比上年增长4.5%,渔业产值2.40亿元,比上年增长4.6%,水产业为全市农民年均增收贡献30元。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市年水产品总量达到3万吨,水产业总产值达3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33.9%和38.9%。

二、强化兴渔措施,加快水产业发展步伐

我市渔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六个转变”。即:由粗放渔业向精细渔业转变,由数量渔业向质量渔业转变,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由常规渔业向科技渔业转变,由生产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由唯利渔业向安全渔业转变。不断挖掘渔业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㈠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广渔业新技术。重点围绕生物养鱼技术、“三网”养鱼技术、池塘精养高产技术、种青养鱼技术、名特优养殖技术、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综合防治技术、生态渔业养殖技术等八大水产实用新技术,开展水产技术培训,每年对养鱼大户轮训一遍,提高养鱼农户的科学养鱼水平。同时,在薛集等重点乡镇选10-20个村,配合全省、市开展科技进村入户示范工程活动,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㈡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特色水产。在稳定大宗水产品生产的同时,积极引进和推广名特优新品种,突出重点发展两大特色水产:一是银鱼。我市目前已开发西排子河等10个湖库银鱼养殖面积10万亩,位居市之首。我市要打造银鱼品牌战略,引进开发银鱼深加工项目,注册商标,上精品包装,进超市,力争年创收入过千万元。二是南美白对虾。要以大河口500亩白对虾为基地,扩大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力争达到2000亩的养殖规模,年创产值300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建鲤、彭泽鲫、武昌鱼、鮰鱼、黄颡鱼、大口鲶鱼等名优水产品,使名特优鱼类达到68%以上。

㈢优化渔业资源配置,积极推进绿色水产品板块建设。市水产部门要做好全市水面渔业资源统一规划指导工作,优化渔业资源的配置。要抓住我市被列为“全省山区库区网箱绿色水产品板块”的机遇,加快我市水产板块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农户养鱼产量和效益。同时结合新渔区、新渔村建设,着力建设好以薛集、张集、竹林桥为核心区的绿色水产品板块群建设。

㈣实施“三改一建”,改善渔业基础设施。各地要利用冬春农闲时间,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实施以改造堰塘、精养鱼池、配套小水库、建设渔业基地的“三改一建”工程。有条件的重点渔区要做到水、路、电“三通”,鱼种池、饲料地、畜禽设施“三配套”,力争用3-5年时间,努力把我市渔业基础设施改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㈤加大执法力度,创造良好渔业发展环境。一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渔业法规知识,提高渔业法规的知情度;二是要开展核发水面滩涂养殖使用证工作,更好地规划、指导水产养殖;三是突出重点搞好汉江春季禁渔工作,保护汉江渔业资源永续利用;四是依法查处电、毒、炸鱼等违反渔业法规行为,维护渔业法规的权威性;五是抓好水产品的源头污染治理,加大水产养殖过程中的药残监控和跟踪督查力度。

㈥创新经营形式,发展休闲渔业。我市各类水库、堰塘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比较明显。要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典型示范等措施,大力开展垂钓、餐饮、水上游乐、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促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使休闲渔业成为我市渔业升级增效的新亮点。

三、落实优惠政策,推动水产业加快发展

㈠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对水产业发展的扶持。主要用于水产新品种引进、科技推广、无公害水产板块基地建设、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渔政执法装备建设等。对中央、省、市扶持发展的水产项目,市财政要按规定落实好配套资金。渔业的“三改一建”工程要纳入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

水产业范文篇3

近年来,我区水产业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底,全区水产养殖面积亩,水产品总产量吨;渔业从业人员达人,渔业专业户户;渔用颗粒饲料加工厂座,年产渔用颗粒饲料吨;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个,年交易额突破亿元;渔业总产值1.2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9.2%。水产业已成为我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成为我区农村经济中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为加快我区水产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市水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渔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名特优产品,大力倡导发展休闲渔业,不断调整优化结构,逐步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水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目标任务: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6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2010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8万吨,名特优水产品达到70%以上,渔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

二、依靠科技,加快发展水产业

区农经委要加强水产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和病害防治,加强水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为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各镇办要进一步加快水产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积极推进水产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水产业科技管理水平。沿黄镇办要积极建立水产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点,邀请和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渔场、养殖户,积极开展水产科技下乡活动,开展水产职业技术教育和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渔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到2010年,全区水产科技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

水产管理部门、相关镇办要切实履行水产病害的测报、防治、水质监测、水产品质量监测、水产技术普及推广等职能,落实渔业执法和技术推广人员政策待遇,保证技术推广机构的稳定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三、放宽政策,扶持发展水产业

各镇办、各有关部门要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宜渔“三荒”(荒水、荒滩、荒地)资源从事水产养殖,深入贯彻落实《渔业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科学论证确认“三荒”的养殖使用权。严格限制水产养殖土地征用,确需征用的,征用单位除按征地补偿标准补偿外,还应按照规定缴纳开发基金,用于新增养殖池塘的建设和水产开发。承包、租赁、转让和拍卖宜渔“三荒”使用权所收取的资金,应专项用于水产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鲜活水产品“绿色通道”,改善水产品流通环境。各镇办、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对运输水产苗种、鲜活商品鱼的车辆要给予优先通行,尽量提供方便,除特殊情况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押鲜活水产品。

结合我区近郊游产业优势,在资金、技术、信息、政策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大力扶持发展渔家乐、钓鱼村等休闲观光渔业。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水产业发展后劲

区财政、农业、科技、发改统计等部门要切实增加水产业投入,积极倡导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水产业的投入。各镇办要结合当地实际,对水产业的发展做出合理规划,确定扶持重点,在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等支农资金以及科技发展资金等年度安排总额中给予倾斜。

从年起,区政府每年将安排一定的水产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水产良种繁育、病害防治网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水生野生动物增殖、保护以及名特优水产品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等。各镇办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相应的投入。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产业全面发展

进一步抓好苗种体系建设,争取全区水产良种覆盖率到2010年达到80%以上。

沿黄镇办、区农经委要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培育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2010年,全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沿黄镇办要大力发展以垂钓为主集观赏、旅游、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提高水产业综合效益。积极开展淡水水产品加工项目的引进,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广生态、健康的养殖技术,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提高现有养殖水面的生产水平。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水产业发展格局。

水产业范文篇4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3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交配、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

三是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渔业水域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加重,以及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保护渔业水域环境不仅是渔业部门更是全社会的重要职责,切实降低捕捞强度、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任重道远。

水产业范文篇5

一、工作思路

围绕鸭业、奶业、羊业三大主导产业,狠抓关键措施落实,扩建全国种鸭养殖第一县,建设全国肉鸭养殖基地县,实施全国波尔山羊繁育基地县,实现养殖强县、养殖名县的新跨跃,开创畜牧水产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全县猪牛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75万,2.6万,l75万;肉鸭养殖确保达到八千万,力争超亿只。农民人均养殖纯收入达到千元以上,规模养殖比重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

三、工作重点

全县建成5个10万只规模的种鸭场,种鸭规模突破60万;新建l0个百万规模的肉鸭养殖基地,10个507)-规模的肉鸭养殖基地;建成双千头、千头、500头奶牛场各l个,紧紧抓住国家对养猪业大力扶持的政策机遇,建成两个万头猪场、5个千头猪场。抓好大沙河万亩水面渔业开发、欢口百棚胡子鲶设施高效养殖。

四、工作措施

1、小区建设规模化。着力抓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五统一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力争全县每个镇新建l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新增养殖大户2000个。

2、科技突破效益化。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推进畜牧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重点推广果鸭套作、肉羊高效育肥、三元杂交猪综合增产、奶牛优质高产、胡子鲶设施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等技术,切实提高养殖新技术的入户率、到位率、转化率,科技含量比重在养殖业增产增效中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3、畜禽防疫法制化。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狠抓“防、检、消、控、杀”等各项措施落实,坚决做好禽流感、五号病、猪蓝耳病等人畜共患、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应防密度达到100%,力争做到重大动物疫病不发生,确保不流行,确保“放心肉”工程落到实处。

4、畜牧生产标准化。全力推进养殖标准化生产,努力做好无公害畜禽产品的申报与市场转化工作,积极申报桂英*全国知名的种鸭品牌;加强畜禽无公害产地、产品的认定和认证,全县建成无公害畜禽产地12个以上。

水产业范文篇6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的确立,使渔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逐渐增多,产品鲜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使水产品市场供给有了根本改观,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消息,从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而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从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水产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1999年贸易总量达265.32万吨,总额44.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量134.8万吨,出口总额31.4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扩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2,6%,我国城市居民"吃鱼难"已成为过去。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3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交配、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

三是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渔业水域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加重,以及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保护渔业水域环境不仅是渔业部门更是全社会的重要职责,切实降低捕捞强度、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任重道远。

水产业范文篇7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的确立,使渔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逐渐增多,产品鲜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使水产品市场供给有了根本改观,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消息,从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而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从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水产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1999年贸易总量达265.32万吨,总额44.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量134.8万吨,出口总额31.4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扩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2,6%,我国城市居民"吃鱼难"已成为过去。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3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交配、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

水产业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抓手,全面建设科技进步、资源富集、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保障有力的现代水产业。

(二)总体目标。到2011年,全市水产发展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水域放养面积11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50万吨;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其中渔业产值45亿元,二、三产业产值25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水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逐步把我市建设成水产经济强市,把沙洋县、钟祥市建成全省水产大县(市),京山县建成全省特种水产大县,东宝区、掇刀区建成全省生态渔业示范区。

二、发挥资源优势,壮大产业规模

(三)着力建设两类核心基地。切实加快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对现有的苗种生产基地实行改造升级、扩规提档、品种更新。到2011年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华草龟原种基地、全省最大的罗非鱼良种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龙虾黄鳝繁育基地和全省最大的湘云鲫鱼种生产基地。力争建成1个部级水产良种场、3个省级水产良种场。全市苗种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鱼苗产量达到80亿尾,鱼种产量15万吨。切实加快水产精养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和潜在的水产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集中连片、高产高效的水产精养基地。到2011年,全市利用低湖田、低洼地新建精养鱼池15万亩,改造精养鱼池和塘堰35万亩,精养鱼池总面积达到50万亩。加强精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池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的生态型渔区。

(四)全力打造五大特色板块。以创建水产大县(市)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板块规模,提升板块档次,创造板块优势。在全市逐步建成60万亩的虾蟹板块、30万亩的名优鱼板块、20万亩的生态渔业板块、10万亩的生态龟鳖板块和1000家休闲渔业的城郊都市渔业板块。力争到2011年全市水产板块养殖总面积达到120万亩,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市渔业产量产值的85%和90%。

(五)大力培植六大支柱产业。加速实施“一鱼一产业”发展战略,走差异化竞争发展的路子,建设六大支柱产业,产量产值占全市渔业产量产值的80%以上。依托永兴中华鳖养殖协会、盛昌公司等发展生态龟鳖产业,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创全国第一;依托湖北楚玉食品有限公司及客店罗非鱼、淡水白鲳繁育基地等发展热带鱼产业,面积达到3万亩,产量创全省第一;依托鲸源渔业公司苗种生产基地发展高效鲫鱼产业,面积达到30万亩;依托湖泊、低洼冷浸田发展虾蟹产业,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小龙虾养殖面积50万亩;依托湖泊、中小型水库发展优质鳙鱼等四大家鱼产业,面积达到80万亩;依托库区发展网箱?鱼产业,规模达到2万口。

三、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化进程

(六)突破性发展水产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水产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建成以风味鱼加工为主的漳河渔业加工园区、以综合加工出口为主的沙洋渔业加工园区、以鱼糜制品加工为主的长湖渔业加工园区、以小杂鱼及冻鲜鱼加工为主的**城郊渔业加工园区、以水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南湖渔业加工园区和以特种水产品加工为主的京山渔业加工园区等六大加工园区。力争到2011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亿元以上企业3-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产值达到18亿元。

(七)超常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培育湖北楚玉食品有限公司等1-2家创汇过5000万美元、加工转化水产品5万吨以上、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左右的加工龙头企业,把湖北楚玉食品有限公司建成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省最大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盛昌公司、钟祥南湖渔场、铜钱山健康养殖基地、永兴中华鳖基地等养殖龙头企业。积极支持新农渔业合作社、杨家桥水产物流中心等流通龙头企业。力争到2011年建成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

(八)加快发展水产合作经济组织和水产品市场。不断建立和完善水产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渔户”的经营模式,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成10家养殖水面达2万亩,渔民过1000户的大型水产专业合作社。重点建设30家水产专业协会。加快发展水产品批发市场,建成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繁荣水产品流通领域。

(九)着力打造精品名牌。坚持“品牌立业、优质取胜”的发展方针,突出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全市各大中型湖泊水库、大型精养渔场要逐步实行商标注册,实现重点品种带牌上市。着力扶持和培育“长湖牌”虾蟹鱼、“漳河牌”天然鱼、“金星牌”泥鳅鳝、“老柳河牌”生态鳖、“盛昌牌”中华龟、“楚玉牌”系列鱼制品、“长湖牌”鱼糕、“绿水牌”小龙虾等特色品牌,力争打造2-3个省级名牌。

四、加速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水平

(十)提高水产科技含量。牢固树立科技兴渔的理念,大力推广资源富集、生态良好、高产高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升水产科技含量,使全市养殖水面的平均产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使黄鳝、罗非鱼等品种的繁育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重点推广全价颗粒饲料养殖技术、生物鱼肥使用技术、测水养鱼技术、生态立体养殖技术等,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模式,其中网箱养殖鳅鳝1500亩,种青养鱼30万亩、三网养鱼10万亩、猪?沼?渔结合20万亩、鱼?鸭结合10万亩、鱼?鹅结合5万亩,积极发展鳜鱼养殖面积1万亩。围绕主推品种、运用直推技术,大力开展水产技术培训和水产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在全市培育5个水产科技入户示范镇、50个示范村、500个示范户。

(十一)巩固水产科技推广体系。以市、县(市、区)两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为基础,建立技术推广、疫病防治、质量监测三位一体的技术服务机构。完善乡镇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成职能到位、责任到人、服务到户的水产技术推广网络。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将水产科技推广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五、强化执法监管,推进健康发展

(十二)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树立健康养殖理念,转变水产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循环水产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健康养殖技术规程,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力争2011年无公害水产品生产面积达到95%以上,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标识100个。加强水产品检疫、鱼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对水产养殖疫情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水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和规范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水产品包装标识制度。逐步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十三)提高渔业行政执法水平。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深入开展“一江多库”(汉江、漳河水库、高关水库、惠亭水库、石龙水库等)春季禁渔工作,建立水产资源保护和修复机制,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养护行动纲要》,强化以长湖、漳河等大型水面为核心的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实施滩涂水域养殖许可制度,保护渔民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电、毒、炸、偷、抢鱼等违法行为,保护水产生态环境,维护水产生产秩序。加强渔船、渔港管理,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将渔政执法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人员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

六、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十四)加大对水产业的资金投入。各地要积极出台支持水产业发展的政策,集中资金搞好水产项目建设,对国家和省级水产发展项目,要按规定落实配套资金。各级发改委、财政、科技等部门要逐年增加水产良种繁育、水产基地建设、水产品质量监测、春季禁渔、渔政装备、渔业科技等方面的投入。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精养鱼池建设、水产品加工企业、水产合作组织要积极安排信贷资金,适当简化手续。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产业建设。

(十五)加大对水产业的政策扶持。各地要建立加快现代水产业建设的激励机制,对集中连片开发达万亩以上的养殖示范区、获得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和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要给予奖励。市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对水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全力支持水产业快速发展。国土资源部门要结合水产业发展实际,科学调整用地规划,保证水产养殖用地执行农业用地政策,对水产企业在土地征用方面给予优惠;交通部门要积极支持水产基地道路建设,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水利部门要将水产基地的涵闸、泵站、排灌渠道的建设和改造纳入项目建设规划,对水产养殖用水执行农业水价;供电部门要加强养殖区内电网设施建设,对水产养殖用电按农业电价执行,水产加工企业用电按国家目录电价执行;商务部门要对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和基地给予必要的支持;供水部门对水产加工企业用水要按普通工业水价执行;工商等部门要营造良好的水产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对水产品加工企业要在证照办理、规费收取等方面给予优惠。

水产业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抓手,全面建设科技进步、资源富集、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保障有力的现代水产业。

(二)总体目标。到年,全市水产发展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水域放养面积11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50万吨;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其中渔业产值45亿元,二、三产业产值25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水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逐步把我市建设成水产经济强市,把沙洋县、钟祥市建成全省水产大县(市),京山县建成全省特种水产大县,东宝区、掇刀区建成全省生态渔业示范区。

二、发挥资源优势,壮大产业规模

(三)着力建设两类核心基地。切实加快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对现有的苗种生产基地实行改造升级、扩规提档、品种更新。到年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华草龟原种基地、全省最大的罗非鱼良种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龙虾黄鳝繁育基地和全省最大的湘云鲫鱼种生产基地。力争建成1个部级水产良种场、3个省级水产良种场。全市苗种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鱼苗产量达到80亿尾,鱼种产量15万吨。切实加快水产精养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和潜在的水产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集中连片、高产高效的水产精养基地。到年,全市利用低湖田、低洼地新建精养鱼池15万亩,改造精养鱼池和塘堰35万亩,精养鱼池总面积达到50万亩。加强精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池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的生态型渔区。

(四)全力打造五大特色板块。以创建水产大县(市)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板块规模,提升板块档次,创造板块优势。在全市逐步建成60万亩的虾蟹板块、30万亩的名优鱼板块、20万亩的生态渔业板块、10万亩的生态龟鳖板块和1000家休闲渔业的城郊都市渔业板块。力争到年全市水产板块养殖总面积达到120万亩,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市渔业产量产值的85%和90%。

(五)大力培植六大支柱产业。加速实施“一鱼一产业”发展战略,走差异化竞争发展的路子,建设六大支柱产业,产量产值占全市渔业产量产值的80%以上。依托永兴中华鳖养殖协会、盛昌公司等发展生态龟鳖产业,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创全国第一;依托楚玉食品有限公司及客店罗非鱼、淡水白鲳繁育基地等发展热带鱼产业,面积达到3万亩,产量创全省第一;依托鲸源渔业公司苗种生产基地发展高效鲫鱼产业,面积达到30万亩;依托湖泊、低洼冷浸田发展虾蟹产业,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小龙虾养殖面积50万亩;依托湖泊、中小型水库发展优质鳙鱼等四大家鱼产业,面积达到80万亩;依托库区发展网箱?鱼产业,规模达到2万口。

三、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化进程

(六)突破性发展水产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水产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建成以风味鱼加工为主的漳河渔业加工园区、以综合加工出口为主的沙洋渔业加工园区、以鱼糜制品加工为主的长湖渔业加工园区、以小杂鱼及冻鲜鱼加工为主的荆门城郊渔业加工园区、以水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南湖渔业加工园区和以特种水产品加工为主的京山渔业加工园区等六大加工园区。力争到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亿元以上企业3-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产值达到18亿元。

(七)超常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培育楚玉食品有限公司等1-2家创汇过5000万美元、加工转化水产品5万吨以上、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左右的加工龙头企业,把楚玉食品有限公司建成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省最大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盛昌公司、钟祥南湖渔场、铜钱山健康养殖基地、永兴中华鳖基地等养殖龙头企业。积极支持新农渔业合作社、杨家桥水产物流中心等流通龙头企业。力争到年建成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

(八)加快发展水产合作经济组织和水产品市场。不断建立和完善水产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渔户”的经营模式,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成10家养殖水面达2万亩,渔民过1000户的大型水产专业合作社。重点建设30家水产专业协会。加快发展水产品批发市场,建成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繁荣水产品流通领域。

(九)着力打造精品名牌。坚持“品牌立业、优质取胜”的发展方针,突出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全市各大中型湖泊水库、大型精养渔场要逐步实行商标注册,实现重点品种带牌上市。着力扶持和培育“长湖牌”虾蟹鱼、“漳河牌”天然鱼、“金星牌”泥鳅鳝、“老柳河牌”生态鳖、“盛昌牌”中华龟、“楚玉牌”系列鱼制品、“长湖牌”鱼糕、“绿水牌”小龙虾等特色品牌,力争打造2-3个省级名牌。

四、加速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水平

(十)提高水产科技含量。牢固树立科技兴渔的理念,大力推广资源富集、生态良好、高产高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升水产科技含量,使全市养殖水面的平均产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使黄鳝、罗非鱼等品种的繁育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重点推广全价颗粒饲料养殖技术、生物鱼肥使用技术、测水养鱼技术、生态立体养殖技术等,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模式,其中网箱养殖鳅鳝1500亩,种青养鱼30万亩、三网养鱼10万亩、猪?沼?渔结合20万亩、鱼?鸭结合10万亩、鱼?鹅结合5万亩,积极发展鳜鱼养殖面积1万亩。围绕主推品种、运用直推技术,大力开展水产技术培训和水产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在全市培育5个水产科技入户示范镇、50个示范村、500个示范户。

(十一)巩固水产科技推广体系。以市、县(市、区)两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为基础,建立技术推广、疫病防治、质量监测三位一体的技术服务机构。完善乡镇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成职能到位、责任到人、服务到户的水产技术推广网络。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将水产科技推广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五、强化执法监管,推进健康发展

(十二)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树立健康养殖理念,转变水产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循环水产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健康养殖技术规程,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力争年无公害水产品生产面积达到95%以上,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标识100个。加强水产品检疫、鱼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对水产养殖疫情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水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和规范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水产品包装标识制度。逐步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十三)提高渔业行政执法水平。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深入开展“一江多库”(汉江、漳河水库、高关水库、惠亭水库、石龙水库等)春季禁渔工作,建立水产资源保护和修复机制,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养护行动纲要》,强化以长湖、漳河等大型水面为核心的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实施滩涂水域养殖许可制度,保护渔民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电、毒、炸、偷、抢鱼等违法行为,保护水产生态环境,维护水产生产秩序。加强渔船、渔港管理,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将渔政执法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人员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

六、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十四)加大对水产业的资金投入。各地要积极出台支持水产业发展的政策,集中资金搞好水产项目建设,对国家和省级水产发展项目,要按规定落实配套资金。各级发改委、财政、科技等部门要逐年增加水产良种繁育、水产基地建设、水产品质量监测、春季禁渔、渔政装备、渔业科技等方面的投入。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精养鱼池建设、水产品加工企业、水产合作组织要积极安排信贷资金,适当简化手续。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产业建设。

(十五)加大对水产业的政策扶持。各地要建立加快现代水产业建设的激励机制,对集中连片开发达万亩以上的养殖示范区、获得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和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要给予奖励。市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对水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全力支持水产业快速发展。国土资源部门要结合水产业发展实际,科学调整用地规划,保证水产养殖用地执行农业用地政策,对水产企业在土地征用方面给予优惠;交通部门要积极支持水产基地道路建设,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水利部门要将水产基地的涵闸、泵站、排灌渠道的建设和改造纳入项目建设规划,对水产养殖用水执行农业水价;供电部门要加强养殖区内电网设施建设,对水产养殖用电按农业电价执行,水产加工企业用电按国家目录电价执行;商务部门要对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和基地给予必要的支持;供水部门对水产加工企业用水要按普通工业水价执行;工商等部门要营造良好的水产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对水产品加工企业要在证照办理、规费收取等方面给予优惠。

水产业范文篇10

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市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进一步加大对水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全面加强水产业质量安全监管,提升水产业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能力,促进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支持规模化特色水产品原料基地建设

1、积极推动主要水产品原料养殖的标准化和本土化。推广良好农业规范(GAP)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方式创新;加强优势水产品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发挥区域特色优势,重点建设一批鳗鱼、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符合我市水产业特色的规模养殖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布局合理、生产稳定、产品优质的水产品基地。对通过GAP认证的养殖企业,从支农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加大对规模化、工厂化水产品原料基地的扶持力度,对属于现代渔业(包括省项目)池塘改造的养殖企业的工厂化养殖(包括高位池、薄膜保温反季节养殖),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全市每年补助总金额控制在30万元以内。

二、实施扶强扶优战略

3、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各商业银行要将支持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满足水产品加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水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国内外订单生产所需流动资金,应积极予以支持。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应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把中小型水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

三、加快水产品质量保证、检测、认证体系建设

4、强化质量监管。引导企业严格按照国际规范构筑质量保证体系,对水产品生产加工进行全程控制和管理,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水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对水产养殖、加工、出口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达到国际标准。对通过出口卫生注册的水产品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通过美国FDA或欧盟注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通过国外官方组织的水产品出口企业体系检查的,所发生的迎检费用给予适当补贴,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诉讼,凡在应对诉讼过程取得胜诉的,每胜诉一例给予5万元奖励补贴。

5、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检测设施投入,加快以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为依托的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建设,将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方案列入年度建设计划。加大对水产企业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培训,提升检测水平,完善企业的自检自控体系,对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免费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费用给予补助。

6、支持企业争创品牌。积极鼓励水产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注册商品商标、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指导申请国际商标注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申请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各类产品认证,对通过认证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对水产品出口企业通过国家“出口免验”,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水产龙头企业产品新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且上年度向我市税务部门缴纳税款1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企业同一年度内多个产品获得认证的、最高奖励限额不超过20万元);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商标”、“知名品牌”等称号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新取得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

四、为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7、加强科技攻关。积极支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技攻关,重点研究鳗鱼的健康用药和南美白对虾的本土化养殖等困扰我市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加强对出口水产品国外技术性壁垒的研究,由检验检疫部门牵头,建立研究小组,及时向企业发出WTO/TBT通报和警示,提供应对策略咨询,帮助企业有效应对。

8、支持科技创新。鼓励水产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水产品加工技术,推动企业实行科研开发、养殖、加工、营销一体化经营。对评为福州市级以上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项目引进,以及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养殖企业以及管理规范的育苗场,从科技专项资金中安排150万元予以扶持。

五、规范行业管理

9、加强水产品加工行业协会、鳗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规范从业行为,参与源头安全整治、药残普查监控和异地养殖基地的备案管理,搞好兽药统一配送、信息咨询、价格协调、纠纷调解,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等工作,提高水产品进出口组织化程度。对水产行业协会在开展社会化服务中所需的业务费、药残普查监控经费、异地备案基地原料驻点监管经费等给予适当补助。

六、落实服务保障措施

10、保障用地、用水、用电需求。国土资源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对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用地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水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生产经营需征用土地的,报批费用按合理标准收取。供水部门对从事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企业使用原水实行农业用水水费标准。供电部门对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和个人用电电价按省物价局审批确认的价格执行,同时要保证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正常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