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7:52:13

水产技术

水产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对策

我国西北地区虽然深处内陆,但有些区域利用自身水域优势,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为西北地区水产养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宁夏贺兰县利用黄河水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渔业,目前渔业生产面积已达到7000hm2,其中精养面积高达5600hm2、粗养面积600hm2、水系面积800hm2。水产品总产量高达4.14万吨、其中鱼产品总产量为4.11万吨、虾产品总量为240吨,河蟹总产量为55吨。渔业总产值高达4.5亿元。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原因,再加上人为因素,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每况愈下,也影响了水域生态环境,从而给水产养殖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加大了病害防控的任务。因此本文对西北地区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水平。

1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特点分析

(1)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复杂、种类较多。受西北地区区域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西北地区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复杂,种类较多。特别是8、9月份,病害情况更为复杂。8月西北地区是全年高温期,气温、水温较高,此时鱼类生长速度最快,但同时也极易发生各种病害。如8月鲤鱼容易感染细菌性败血症、疱疹病毒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疖疮病等,草鱼则容易感染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和出血病等。而到了9月,西北地区气温下降,温差增大,再加上此时鱼类养殖量还在增长,因此这一时期也容易暴发各类病害。如鲤鱼容易出现细菌性烂鳃病、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感染等,草鱼容易出现肝胆综合症、出血病等,鲢鳙鱼容易感染菌性败血症、打印病等。由此可知,在西北地区水产养殖业中,受各种因素影响,病害情况复杂,种类较多。目前已经确定的病害共有7种,其中有3种细菌性疾病、2种寄生虫疾病和2种真菌性疾病。不同种类的病害,大大增加了病害防控难度。另外以往病害发生时间较为集中,季度性较为明显。但随着鱼苗互换,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时间延长,几乎全年都会出现病害。(2)病害原因复杂,综合发病成普遍现象。不同水产养殖区域,由于气候和水体等不同,不仅增加了水产养殖病害情况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了病害原因的复杂性,各种致病微生物、寄生虫等都能带来病害,使得病害原因复杂,增加了防控难度。同时复杂的病害原因也造成病害朝着综合发病方向发展。各类水产一旦发病,则会出现多种病情,而一旦发病,则往往不可收拾。

2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控,西北地区中如贺兰县也设置了多个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测报站、鱼病门诊点,负责水产养殖病害处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防疫工作如病害测报、水生物检疫等也得以顺利开展,为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1)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基础设施不完善。在疫苗防治中,目前我国水产疫苗中,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的只有4种,获得生产批文的疫苗则只有2种,而且疫苗只能对一种病害进行预防,因此防治方面缺乏完善、有效的疫苗导致了基础设施不完善。其次是病害检测缺乏统一标准作为参考。目前西北地区在防控鱼类病害时,虽然经常对水体和病害进行检测,但是目前我国在水产检测数据上还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很多数据属于粗略数据,无法提供标准的参考依据。另外,水体监测时缺乏与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结合,这些都影响了病害检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缺乏有效、完善的水产养殖病害药物防控技术。目前药物防控方面,并没有专业的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控的药物。虽然水产养殖方面的用药种类较多,但是这些药物多来源于兽药、化工产品和人药等,真正针对水产动植物的药物还没有研发出来。另外,在对水产种类进行药物防控时,如何使用、使用多少剂量是科学、合理的,也没有统一标准,只按照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使用标准作为参考。(3)生态防控机制不完善。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的长远发展,需要开展生态防控机制。渔业生态防控机制主要对渔业生产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和调节,为渔业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科学、合理的生长环境,减少病害发生,促进鱼类健康成长。目前西北地区在病害防控时,主要采用的生态防控措施有根据载鱼量适当注入新水、对水体pH值、溶解氧等因素进行实时检测、采用ClO2消毒等。这些措施为鱼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组稿态环境,但是生态防控机制中的土壤修复、物质能量平衡、微生态制剂等主要的生态防控技术却并没有广泛应用。生态防控机制是一项系统的病害防控工作,需要多种技术一起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生态防控作用,因此目前西北地区生态防控机制并不完善。

3改善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现状的建议措施

(1)完善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体系,发展“互联网+现代渔业”。西北地区应完善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渔业”模式,实现水产养殖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首先应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产养殖体系,如打造“互联网+渔光一体”示范园区等,在养殖区内实现对水产养殖环境、水质条件、鱼类生长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等的科学检测。如图1所示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智能养殖体系的重要构成。其次在基于物联网智能水产养殖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类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养殖环境、水质条件等的检测和智能化控制,如在示范园区、养殖场内安装水质监测系统、摄像头、手机智能遥控投饵机、增氧机设备和温度控制设备等,实现水产养殖的精细化、智能化和远程控制管理。另外还应推广UML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各类病害的预警和诊断,对症下药,提前做好病害应对措施,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2)加快水产养殖专业药物的研发进度。水产养殖病害防控过程中,药物防控是一种有效的防控方法。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缺乏专业药物防控的问题,应加快水产养殖专业药物的研发,并将之应用到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中,真正发挥出药物防控的作用。药物研发时,应注意水产养殖环境、水质和饲料等对药物实效的影响,结合我国水产养殖特点和病害特点进行药物研发,满足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要求。(3)完善病害生态防控机制。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时还应坚持完善病害生态防控机制,提高水产动植物对生长环境的抵抗性和耐受性,减少因为环境刺激而暴发的病害现象。除了目前经常采用的生态防控措施外,西北地区还应引入微生态制剂,通过微生态制剂改善鱼类菌群结构,有效抑制各类有害生物的生成。另外运用微生态制剂还能净化养殖环境,减少污染物,增强鱼类抵抗力。

参考文献:

水产技术范文篇2

造成水产养殖病害分为外界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生物、环境和人为三大因素。内在因素主要为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是引发疾病的内在原因。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内因是关键。根据水产养殖业发生病害的特点,以及病害发生的三要素:病原、环境、宿主,发明了检查和消毒水产苗种技术和免疫预防技术,通过这两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成活率;第二,环境调控技术,这项技术不仅为水产动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体环境,同时抑制了病原滋生和繁殖的能力和机会;第三,如果水产动物发生病害,一定要及时、科学地使用正确的水产药物,尽快的控制水产动物的病情,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的内涵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来做深入的分析。首先,生态指的是三个生态位,一是气水界面,即水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界面,这个界面上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居住的地方,气体交换也在这一界面上进行;一是泥水界面,即最底层的水与表层淤泥接触的界面,这个节目上主要是分解者居住的地方物质的转换也在这一界面进行;一是水产动物的肠道,这个是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最后生态防控的“控”,控的意思是指通过使用针对性药物或疫苗控制生态系统中危害水生动物健康的病原,也可以说是控制病原性疾病,与“防”补充。

2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的措施

2.1定期消毒

要想养殖水产生物,就要先把水养好,要想养好水,就要先养好泥,由此可以看出,清洁养殖环境的重要性,这是养殖成功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清理不干净的地方和消毒。清理的方法是保持水底淤泥的厚度在十厘米到十五厘米,然后在阳光下暴晒,也要注意堵住漏洞,这样才能改善底层的质量。

2.2对苗种的消毒要彻底

苗种的质量决定了养殖的质量,在选择好要放入水中养殖的苗种后,一定要对它们彻底的消毒因为苗种本身也有病原体,如果不消毒,还是会把病原体带入到养殖的水中。

2.3施肥方式要科学

在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要保证科学施肥。在把苗种准备好之前,一定要把生物饵料培养好,生物饵料的营养对于水产生物来说,是任何人工饵料都不可取代的,因为生物饵料可以帮助水产生物增强体质,放养之后食用生物饵料的水产生物成活率更高。

2.4做好应激管理的工作

养殖者应该把应激管理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中,因为应激管理是养殖的最重要的技术。应激因子主要有三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环境突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后或者换季的时候,都是水产生物容易生病的时期,这个时候更加有必要加强应激管理。

2.5对养殖水增氧

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水底容易滋生微生物,就会导致水中氧气的缺少,会引发水产生物的疾病。增氧最好的方式就是底层微孔增氧,这一方法要根据水的溶氧能力来确定增氧的时间。养殖前期在阴雨天的时候增氧,从半夜到凌晨;在养殖中期,晴天的时候早上增氧两小时,午后增氧2~3h,阴雨天就从晚上十点开始增氧,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养殖后期就是尽可能多的做增氧工作。

2.6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监测

水产养殖中有两种疫病应该引起重视:鲤春病毒病和锦鲤疱疹病毒,这种病毒一旦被水生动物感染,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好它们,所以预防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对水产生物养殖者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养殖者一定要配合当地的渔业部门做好监测工作,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2.7大力推广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的新技术

随着时代进步,我国已经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也开发出了一些新技术,比如,安全用药技术、水质调节与监测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效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功率,值得大范围的宣传推广。

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对养殖水产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了解病害发生的情况,以及时监测和治理;也可以保护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治理;还可以提高水产品的安全质量,响应了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总之,生态防控技术是对养殖者的一大福音。

作者:张宏成 裴利军 郭盛 李炜 单位:马彦淖尔市水产管理站

水产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水产养殖;臭氧杀菌;消毒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养为主”方针的提出,对中国海淡水养殖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养殖水产量迅猛增加,已超过捕捞水产量,而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中只有中国达到这种程度。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对于病毒和细菌的都是采用的“预防为主”策略仿真,更有一些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水产品和当地水质大量的抗生素残留,影响人类健康。同样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大力推广增氧臭氧消毒技术,对于推进水产养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实现微生态为主化学为辅助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1-3]。

1水产养殖现状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水产养殖日益成为农业科技转型的热门。以江苏省金湖县为例,目前,该县拥有22万亩的水产品养殖面积,每年水产品的产量总值将近5.2万t,每年的水产总产值近11.5亿元。网箱养殖面积达57万m2。该县现已建立14个无公害生产基地,2个水产养殖示范场获得部级认证,面积共有约9.1万亩。目前,该县主打的水产品种已基本注册为无公害水产品牌。该县打造的白马湖河蟹等水产品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已经销往全国各地。由于高效率大规模养殖技术的不断推广,利用该技术的水产养殖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加,所带来的效益也在逐年增加。在养殖面积和效益逐年提高的同时,水产养殖细菌病毒也在呈现增长趋势,病毒类每三年就呈现一次有规模的爆发,而该病菌所导致的鱼类疾病经常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找消除养殖使用器具和养殖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4-5]。

2臭氧消毒技术进展

臭氧常态下是一种淡蓝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其分子式为O3;臭氧极其不稳定,在水中易分解。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和杀菌能力,杀菌速度较快,在水中氧化能力居第二,使得养殖水中对鱼类有害较大的亚硝酸亚、氨态氮等被氧化为SO4-2、N2等无机物,同时会将无机物降解为无毒物质,降低水中耗氧量。臭氧直接破坏了病菌的细胞器、核糖核酸等,破坏了病菌细胞膜内结构,使得病菌逐渐失去活性直至死亡。自臭氧被发现以来,就很快被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消毒剂被广泛应用在众多领域,如餐饮,水处理,医疗等。国外的臭氧技术经过较长的实践发展,技术水平、生产水平都较高,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都比较完善[6]。臭氧技术的开发应用最先是在欧洲开始的,主要集中在一些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到九十年代,臭氧技术在欧洲的应用已较为广泛,在当时是最集中使用臭氧技术的地区,应用臭氧技术的水厂达到了两千多家。臭氧技术在众多领域如医疗、食品等都已开发出相应的专用设备[7]。上世纪中期,臭氧技术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市场中已经稳定使用,而应用的范围不大,加快臭氧技术的开发利用则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美国,臭氧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化工产品的氧化过程中。八十年代中期,由于美国环保局的法规,臭氧技术开始大量应用于水处理方面,使得臭氧技术迅速发展,大量的饮用水公司和水产养殖厂大规模使用臭氧技术。经过若干年发展,臭氧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9-10]。70年代后半期,美国Wedemeyer等学者开创了用臭氧对鱼类饲育水杀灭病例原体的研究。报告以虹鳟鱼为目标研究了臭氧对鱼的毒性浓度:0.008~0.028mg/L,而鱼只能在浓度低于0.003mg/L才能正常的生存繁育。而要使得口赤病原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等不活所需的臭氧浓度为0.01mg/L,处理的时间为60s。日本在静冈县水产试验场也作了同样的试验,主要以虹鳟鱼和银鲛鱼为主的养殖场,采用散气管直接将低浓度臭氧吹入饲育水中,用来杀菌以及改善水的品质。而饲育水中的臭氧浓度大概控制在0.005mg/L左右,这种浓度的臭氧杀菌效果不佳。然而,从饲育鱼的生存环境来看,由于氨氮含量减少,含氧量增加,水质改善,整个鱼类生存环境改善效果显著。这对稳定水质,减低水产养殖成本大为有利[11]。臭氧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从最早的臭氧发生器到各种臭氧产品,臭氧技术以及市场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当前,国内生产臭氧产品的企业。大概有近千家,具体的数字统计难度较大。而这些产业一般集中在拥有强劲实力,研究方向明确的科研院所所在的地区,如江苏、上海、北京、浙江等。这是由于臭氧产品中的科技含量较高。在这些科研院所的影响下,较大程度的影响了臭氧产业的发展。目前在江苏浙江一带逐渐出现臭氧产品的开发利用在水产养殖行业,随着国内居民餐饮消费市场和水产养殖的扩大,此类产品前途广阔[12]。

3结束语

水产技术范文篇4

水质是养殖行业发展与进步的前提,保持良好的水质不仅杜绝了过多排泄物的出现,而且有利于养殖生物的存活,促进养殖生物的更好成长。在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中,核心和关键就是水质的调控,有效且实时性的水质调控不仅利于优良水质的保持,而且对于水生物的健康也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说,水质调控通常涉及物理要素、化学要素以及生物要素。

(一)物理要素通常而言,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的透明度、水体温度以及水体的颜色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水体健康的重要物理要素,如果哪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对水产养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优良的水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它关系到水产的存活和成长。具体到养殖水生物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整个水质环境的变化,并实时的针对水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控,保证良好的水质要求。水生物的存活时限、生长能力以及其他要素本质上都是由物理要素决定的,因此,物理要素在影响水质的各种要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重点进行关注。对于养殖水产的养殖户而言,应当密切关注物理要素对水质的影响,并密切结合水生物的状态来调控物理因子,保证良好的水质,进而为水生物提供所需的良好环境,使其更好地生长。

(二)化学要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养殖涉及到的对象也比较多,相应的也存在着各不相同的生物类型。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水质调控过程中,应该区别对待,因为不同类型的水生物很可能表现为各异的水质需要。在一般情况下,6至9的酸碱度是正常的水体可以达到的。各种生物在这其中对酸碱度的需求不同,7.5至8.5是鱼类最适应的水体酸碱度,7.6至8.5是虾类最适应的水体酸碱度,而对于螃蟹而言,它对适应的水体酸碱度是7.5至8。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水体本身的酸碱度存在偏差的时候,整个的水产养殖就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继续发展下去的话,严重时可能会引发水生物的大面积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特别注意。在各种类型的化学因素中,要特别关注盐类与氧气的溶解量,因为它们构成了核心性的指标,对水质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三)生物要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生物要素是比较多涉及的内容,同时各种类型的生物因子包含于生物要素中,对水产养殖产生着比较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比较大规模的生物系统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得以形成,像鱼卵以及饵料等都包含在这个生物系统中。在一定的水体环境中,为了生存,野生鱼类很可能会争夺其他生物所需的养料,在争夺过程中,其他生物的成长就会受到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范围的水生物病害或者死亡就会发生,从而给水产养殖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全面调控水产养殖业涉及到的生物因子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整个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减少生物因子对水产养殖的影响,进而保证水质的优良。

二、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为有效推进水产养殖的发展,使其获得突显的规模效益,水质的调控措施是不可或缺的。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整个水体质量是由水质调控直接决定的,由此可见水质调控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水体的质量对生物本身的存活概率以及生长状态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通过对目前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对于水产养殖业而言,水质调控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调控水位对水位进行实时的调控对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对水位进行实施调控的做法,可以有效的保证养殖效率,进而保障水生物的顺利存活,使其更好的成长。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果水位保持适当,对于水生物来讲,它们就可以迅速吸收养分,有了养分的保障,水生物自身的成活率以及生长速度就会有效提升,进而为水产养殖带来比较大的收益。比如在研究鱼类的水位调控时,鱼类本身的习性以及进食方式是应当密切关注的内容,而不能一味的或者没有根据的去调控水位,鱼类属于变温生物的一种类型,当遇到外界的水温比较适当时,鱼类就可以顺利进行代谢,使自身保持良好的免疫力,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鱼类通常习惯于25摄氏度左右的水温,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鱼类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到了炎热的夏季,为了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水温,养殖户就要运用多样的措施来调控水温,以保持鱼类生活的水温舒适。除此之外,水位的全面调节在养殖鱼类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要。全面调节水位后要保持适当的换水量和水位,以保证鱼类的良好生长。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鱼类遭受的外在环境威胁就可以有效消除,同时养殖鱼类的水体环境也可以得到有效净化。

(二)调节各种因子各种较为复杂的因子是水质调控过程当中经常会涉及到的,化学因子是其中最典型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在具体的调控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酸碱度和水质,就应当综合运用多样的措施和手段,以达到从全面的角度入手来控制水体酸碱度,从而保证水体酸碱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如果有必要,养殖户可以将适量的生石灰加入水体中。与此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水体的含氧量,当水体含氧量较低时,要逐步提高水体的溶氧总量。目前,增氧机是很多养殖户调控溶氧量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预先将适量的沸石粉投入水中也是调控溶氧量的一种方式,它对改善水质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为了提升水质,选择在水中投入改良剂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三、植物净水

水产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应用

1简介水产生态养殖体系

生态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主要依据的是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补关系,利用养殖系统内的自然循环体系,能够做到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功能。与传统的人工养殖技术相比,生态养殖不需要进行肥料和药物的投放,可以生产出绿色、环保的水产品。水产生态养殖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在水产养殖中利用生态养殖技术,我国水产生态养殖的模式较多,如淡水生态养殖、海水生态养殖等。常见的稻田养殖与池塘养殖就是属于淡水生态养殖,是基于池塘生态系统与稻田生态系统进行的[2]。

2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特点分析

2.1为水产养殖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水产生态养殖系统较传统的生产模式拥有“无污染”、“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生态循环,藻类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微生物进行对排泄物的降解工作,大型生物吃小型生物,植物调节水中的氧含量,这些生物可以构建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链。2.2技术人员要优化水产养殖体系。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同温度与含氧量的水源对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生长的作用不同,调节合适的水温与水含氧浓度对生物的健康生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对水氧含量的控制中,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增氧设备的使用,保证氧气的含量,条件较差的可以通过改善水中植物的数量来控制水的氧含量,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自身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保证水产生态养殖体系的完善[3]。

3水产生态养殖的实例概述

3.1鱼稻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鱼稻式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是南方较为常见的水产养殖模式,将水稻使用面积与水产养殖面积进行科学化的分配,整体分为4份,养殖水产的水塘占其中之3,养殖稻米的区域为1/4,在进行水产类幼苗的放养过程中,需要分析水稻的生长规律,在进行饲料的喂养时,注重氮、磷肥料的施加。3.2修复生态环境技术。我国的生产养殖事业发展迅速,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是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的,这就造成了水产养殖区域附近出现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的情况,利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在治理工作的进行中,要对水生性植物进行科学选育,利用选育出的植物进行对生态环境的净化工作,我国目前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黄河沿岸的水生植物。

4总结

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高效、安全、绿色环保、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水平,既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因为在水产生态养殖模式中药物与饲料的投放较少,为水产养殖行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可知,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一门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技术。此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要注重研发技术的科学性与简洁性,在保证科技是水产生态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一些实用性的研究,适当降低水产养殖技术的操作难度,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做出贡献,并为规模化的养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天,MaxTroell.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1,29(1):168-176.

[2]关晓玲.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04):156.

水产技术范文篇6

首先让我代表恒兴集团对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湛江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在这里召开水产饲料分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作为湛江的一份子,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无比的自豪。同时,水产饲料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恒兴集团,我们感到非常的荣幸。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社会同仁一直以来对恒兴集团工作的指导和关心,承蒙大家的信赖,让我们深受鼓舞,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才不会辜负大家的重托,领导的厚望。

恒兴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国家饲料协会的领导下,在省技术质量监督局指引下,在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们形成了以原料贸易、种苗养殖、饲料生产、水产加工、国际贸易为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格局。尤其是水产饲料,无论是规模和产品质量,我们在全国同行业中都居于领导地位。如果要说有什么经验的话,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制定产品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和质量检测,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产品质量在消费者当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工夫不负有心人,恒兴集团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年,*猪饲料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年,*水产饲料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但是,在此之前,由于水产饲料只有企业标准,还没有国家标准,水产饲料的标准在各个企业中自成一体,标准无法统一,因此严重制约了水产行业的发展。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水产饲料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了,水产业没有国家标准的时代不复存在了,这将为水产行业的发展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作为水产饲料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单位,在欣喜之余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将加大科研投入,重视产品研发,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为水产饲料形成更多的国家标准而不懈努力。同时,作为秘书单位,我们将严格遵守委员会的章程,承担委员会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在此,我们郑重承诺:

1、我们将制定水产饲料标准体系表,提出水产饲料制定、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建议。

2、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水产饲料标准制、修订计划,负责督促、检查项目计划进度和协调工作。定期向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3、负责对标准送审稿进行初审。

4、负责复审本专业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向水产饲料分委会提出修改、修订、废止或确认的建议。

5、负责标准文件管理、分发和归档。

6、我们将组织搜集、整理、翻译、复印、分发水产饲料有关的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技术文献,并向技术委员会提供技术信息与资料。

7、负责组织召开水产饲料分委会年会和工作会议,并负责提交水产饲料分委会讨论的各项规划、计划、方案、措施、报告、决议等草案和相应的上报材料。按水产饲料分委会通过的决议,完成水产饲料分委会指定的任务。

8、秘书处每年会向水产饲料分委会提出书面年度工作报告,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汇报。

9、全方位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服务。

10、负责组织完成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农业部、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上级部门临时下达的各项国家任务。

水产技术范文篇7

一、养殖水源

水源是水产养殖的基础条件,想要保证水产养殖的高效率,必须对水源的环境进行合理的控制,在选择水源的过程中,要严格的对其水质进行检验,将《GB11607》的标准要求作为水源选择的基础依据,保证选择养殖的水质健康清洁、适合养殖、无污染。最好就是选择没有受到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污染的水源,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养殖中所需要的用水量,而且还要确保水源周围的取水条件是否便利,与此同时还要保证交通便利、能源充足,所选择的水源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另外,选择水源之后要对养殖池塘设置给排水装置,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进水和排水不会产生水源交叉感染的现象。

二、调控水质

1.根据理化。指标进行水质调节理化指标是养殖用水的基础要求,所以相关人员要对水质中的理化指标进行合理的控制,采取定期检测的方式对水质中的指标进行掌握,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水质含量检测的全面性,要做到溶解氧、氨氮、pH值等方面的检测。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产种类和溶解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水质中的溶解氧越高,水质中有害物质的作用越小,能够促进水产种类的成长,对饵料利用率的提高有着良好的帮助。为此想要提高水产的效率,需要增加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可利用增氧机、增氧管道、增氧剂提高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就水质中的pH值而言,水质中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水产造成影响,所以为了保证水产的健康,需要对水质pH值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使其能够符合水产生物的生长要求。水产生物的成长需要觅食,水质中氨氮含量对生物的进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水质中剩余饵料,会再转化成氨氮,导致水质中氨氮含量超过规定的标准不利于水产生物的摄食,所以相关人员要对饵料的投放量进行合理的控制。为水产生物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2.控制好水质中的生物指标。在水产养殖之前,需要对水质情况进行调制,将其透明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为了保证苗种投放后的生长,保证水中的生物量,需要对水质进行施肥,保证浮游生物能够得到良好的繁殖,为苗种提供充足的食物。

三、苗种管理

1.对生产厂家苗种的情况进行掌握。为了保证水产的生产更加健康,相关单位要加强对苗种质量的管理,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苗种生产厂家的检查,保证生产企业符合苗种生产的要求。保证生产企业苗种生产的规范性,针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严格管理,以此实现对苗种情况的全面性掌握,为苗种的选择提供正确的引导。2.为苗种生产的厂家提供技术支持。想要实现水产的高效健康养殖,必须控制好苗种的质量,为此,技术部门要对生产企业提供苗种的培养技术,委派专业人员到苗种厂家进行技术服务,对苗种培养时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对苗种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比如,在进行虾类苗种生产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其具体来源进行详细的掌握,根据其来源的特点进行苗种质量的控制,以此提高水产的养殖产量,为养殖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苗种生产的监管,为苗种生产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同时为了提高苗种的质量,还要合理的控制药剂的使用,做到苗种生产全过程中的整体性管理和监控。3.提高检验的力度并加强对药物残留的检测。相关单位要对苗种的出厂进行严格的把控,无论是产品检验、药残检验还是检验方面都要确保合格之后,才能够准许苗种出厂,实现苗种质量源头上的控制,此外,苗种生产厂家要对自身提高要求,不管是生产制度还是服务制度,要保证制度的完善性,做好售后服务的同时为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提供养殖方面的指导,以此提高水产健康高效养殖的水平。

四、饵料管理

1.选择正规的产品进行购买。在养殖的过程中,水产生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高质量的饵料,因此,在饵料的选择和采购过程中,需要以得到质量认证的产品为主,并保证饵料的保质期在适用的范围之内,使其能够符合水产生物的生长要求,只有这样,在养殖的过程中才能够为水产生物提供生长的能量,促进水产产品成长速度的提高。另外,如果养殖需要利用到鲜活的饲料,养殖人员要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并控制好饲料的投放量,避免饲料对养殖水质造成影响。2.进行科学性的喂投。在养殖的过程中,饲料的投喂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分别是坚持投喂饲料质量合格的原则、坚持饲料投喂适量的原则、坚持定时投喂饲料的原则、坚持定点投喂饲料的原则。另外,在饲料投喂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对养殖情况、当下季节、气候、水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投喂数量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造成饲料浪费的现象发生,减少剩余饲料对水质的影响,促进水产生长率的提高,为养殖户提供更高的效益。

五、安全用药技术

水产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

水产养殖业的节能减排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水产养殖业要想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大突破、大发展就必须的大力推广水产养殖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产业结构转型。

一、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

(一)渔用膨化饲料运用技术。渔用膨化饲料运用技术是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渔用膨化饲料是指经过对饲料进行高温高压膨化处理后而形成的一种饲料,渔用膨化饲料具有很多的气孔,其相对于传统的颗粒性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较高、沉降速度慢的特点,使得减少对饲料的浪费量,达到水产养殖节能减排的效果。(二)鱼菜共存种养技术。在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中运用鱼菜共存种养技术可以降低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富营养化,鱼菜共存种养技术运用的主要原理是指在水产养殖的池塘中同时进行种植蔬菜与养鱼的工作,池塘中的蔬菜可以和鱼类进行优势互补,降低池塘水体的营养化,起到净化水体的功效。在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中运用鱼菜共存种养技术可以较少池塘污水对水产养殖户周遭环境的污染,并做到对池塘的高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三)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中运用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技术可以提高水产养殖池塘水的利用率,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技术是指将原有的池塘分为1/10的流水池与9/10的净化池,流水池负责对废杂物的收集,而净化池负责对池塘水的循环利用,使其提高池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二、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的现状

(一)专业技术人才力量较为薄弱。目前黑龙江省在推广水产养殖的节能减排技术时,其专业技术人才力量较为薄弱,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较低,致使其无法正常或有效的处理有关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的各项工作。其二,当前相关政府部门不注重对水产养殖作业户与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对于水产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疑难杂症,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较低,致使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处理。(二)推广渠道较为单一。目前黑龙江省在推广水产养殖的节能减排技术时,推广渠道较为单一,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推广范围较窄,当前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大多只是在内部进行宣传,宣传渠道较为单一,致使群众无法及时了解到与自身息息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第二,推广载体较为传统,现今大多数农村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仍以纸质文字作为主要推广手段,未抓住对网络科技的应用,现今网络信息文字的传播力度要优于纸质文字,仍然以纸质文字来推广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无疑是举措失当。(三)推广缺少持续性的资金投入。目前黑龙江省在推广水产养殖的节能减排技术时,缺少持续性的资金投入。黑龙江省水产养殖的基数相对较大,这就意味着对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投入与推广量也是庞大的,缺少持续性的资金投入是制约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的一项很大因素,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的相关工作缺少持续性资金的投入和资金的融资渠道都将会导致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的对策

水产技术范文篇9

一、规模化水产养殖的现状

1、集约化程度高水产养殖规模化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这种方式能够整合资源,共享便利,也就是可以使多家水产养殖商使用共同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技术及科学的管理方式,同时还会有共同的供应商和市场,这样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商家的利润。但是水产养殖要提高集约化程度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有政府的帮助。

2、环境污染严重在水产养殖中,水质是极为重要的一大因素,而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厂愈来愈多,给环境和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这对水产养殖业是一大重创。水质被污染将直接影响到水产物的生存环境,继而严重降低水产物的存活率,因此治理环境污染是当下的重点难题,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规模化养殖受到更加严重的影响,导致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着重加强对水体的防污治理。

二、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因素

1、技术要求和环境条件现今水产养殖规模化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也是各大水产养殖户急需实现的目标,但水产养殖规模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技术的要求和环境的条件。在水产养殖中环境尤为重要,水产养殖中养殖户最注重的就是养殖物的存活率,存活率达标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效益,因此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是水产养殖的环境条件。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够进一步实现水产养殖规模化。其次,水产养殖技术是否良好也是一大关键问题,这就需要种植户创造良好的条件,懂得必要的水产养殖技术,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到养殖物的存活率,继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水产养殖中一定要选择技术过关的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支持。

2、水质因素水产养殖顾名思义养殖物是存活在水中的,水则是它的必要生存条件,因此在水产养殖中对水的要求是十分高的。水质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比如水的温度、氧气的含量以及有机物的含量是否满足水产养殖物的生存条件。其中有任何一条不满足生产物的生存,都会严重影响到水产物的存活率继而带来效益的极大损失。这就需要符合标准的良好水质,如果浮游生物太多,水体就会被浮游生物大面积覆盖,不利于水产生物的生长。

3、自身疾病人类动物包括水产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因此不难理解,水产生物也是一样会有生老病死,而水产生物不同的一点是:水产生物的疾病传播速度极快,在一片水源中一旦有一个水产生物生病,其局面将会难以控制,病菌就会大面积传播,影响到整片水源中的水产生物。这就需要养殖人员的细心观察和仔细照顾。疾病一旦来临,需要分析病情,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极力阻止病情的蔓延。在这一问题上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建立良好的责任体系来预防水产生物发生疾病。并加强设施建设和条件的改善,对水产生物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更好地实现水产养殖规模化。

4、饲料的投放世上所有生命都需要空气、水和食物,水产生物也不例外。在水产养殖国城中,对饲料的投放也是有很大讲究的。饲料的投放是养殖水产生物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而大量投入饲料就会影响改变水质,水中的一些病毒细菌是肉眼很难看到的,而他们的繁衍率却是十分高。因此,对饲料的投放便有很高的要求。要保证饲料的纯正,且没有发霉变质。饲料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水质,影响到水产物的生长环境,所以投放量要适中。一旦水质恶化将会对水产物有一定的威胁,会影响到水产物的存活率,正确的饲料投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规模化水产养殖的技术效率

规模化水产养殖有多方面的技术效率,值得很多产业借鉴,此外,它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1、提高品牌建设,不论在任何一个领域当中,品牌的建设和树立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水产养殖业中也不例外,水产养殖业规模化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而规模化也将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水产养殖规模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品,从而成为一种特色的品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我们所熟知的阳澄湖大闸蟹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由于阳澄湖对大闸蟹的规模化养殖,使其成为了一个地方品牌,从而促进了更好地发展。

2、提高养殖质量,水产养殖规模化具有较多的的优势,其中最主要的是采用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在水产养殖中技术是一大重点,技术的先进将会使养殖出的水产物更优质,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以满足国民的更高的需求。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水产养殖商的传统养殖观念,为水产养殖规模化提供前提,为提高水产养殖质量提供根本保证。

3、提高经济效益,水产养殖规模化能够促进当地的产业全面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的健康持续发展。此外,水产养殖规模化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的需求,还能加强我国对水产养殖的出口,减少对于这方面的进口,从而带动国家经济腾飞,促进我国的贸易发展,使我国的水产养殖能够面向世界。水产养殖规模化是当前的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这种趋势必然会持续下去,应用将会更加广泛。虽然这种养殖方式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但现代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科学的养殖方式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乃至经济全球化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水产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水产养殖;应用优势;问题分析

引言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我国的水产养殖模式一直较为粗放,存在养殖密度高、疾病频发、滥用药物、污染环境等系列问题,养殖效能不高。物联网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可以实现智能管理的网络技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可以推动水产养殖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推动水产养殖业向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养殖效率[1]。

1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分析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物联网的基本核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延伸和拓展各种网络系统,了解用户实际需要,不断拓展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与客体之间的联系[2]。从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看,物联网技术融合多种信息技术的新技术,利用红外传感器和GPS分析技术,根据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将物体与物联网连接起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各种数据和信息的交换、管理,全面提高通信的整体水平。

1.1信息感知技术

信息感知技术是整个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项技术环节,涉及到的技术内容很多,包括基础GPS定位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信息感知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用来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通过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各种数据信息的视频识别,通过发射视频信号对被调查对象进行仔细的识别和研究,获得一定的数据[3]。信息感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GPS作为一种新型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的运行管理。GPS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后,能够及时观察和研究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模式,利用三维定位、精准定位等功能,全面掌握水产养殖的基本情况。水产养殖企业不仅要了解信息感知技术的基本功能,还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研究信息感知技术。深入了解和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应用模式,做好各类数据研究,真正把信息感知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

1.2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及时传递水产养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就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目前行业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制定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制定详细的组织网络结构和网络模式。各类结构系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明确的监控区域,将各种传感器节点连接起来,及时处理和收集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各种信息。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存储在一个特定的文件中,完成数据采集和研究之后,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做好水产养殖水环境监测,实现水产养殖及产品质量追溯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1.3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GIS技术、专家系统研究管理等,这些技术都基于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水产养殖中,应充分发挥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整合各种数据信息,了解当前水产养殖的主要模式,对相关工作内容进行系统化研究,了解其应用功能、应用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获取数据信息,为平台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存储空间。

1.4智能控制技术

当前的水产养殖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地规模不断扩大。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现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要了解当前各种控制理论的基本运行模式,发现传统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严格处理传统控制管理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在开展智能控制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明确智能控制信息处理的基本内容,从不同角度研究、应用人工智能,充分发挥智能机器人的作用,及时处理和优化海量信息,做好各类数据的研究与管理[4]。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管理人员与机械设备系统的融合,实现虚拟技术与媒体技术的融合,见表1。在应用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管理计划、管理体系,做好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升级,加强人与物之间的沟通和对话,充分利用信息识别数据,结合信息识别技术与数据融合技术,服务于水产养殖活动

2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各地的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养殖企业在开展水产养殖管理工作时,应注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明确水产养殖管理、水产品质量管理等问题,还要考虑水产品供应链的加工和海洋资源的监测。加强对海洋的全方位监测,掌握各种数据信息,收集渔船数据,及时引进现代化渔具辅助设备。

2.1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工作的多元化

水域环境与陆地生态环境不一样,应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工作的多元化。首先,要及时监测水质状况,防止由于气候的改变而导致的水产资源流失。应用网络设备监测水体周围的环境时,应密切关注本地气候、表面气温、地区风向、习俗等。水产养殖企业要长期对周围的气象资料进行采集和整理,运用网络技术对环境因子和渔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通过与新的实时数据进行比较,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来防止环境的改变[5]。其次,在水产养殖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传感器的作用,利用传感器对水体温度、pH、溶解氧、各种资源进行实时检测,分析水体环境对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及时收集各种参数,做好各类数据信息调查,及时分析水质参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根据数据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后,应深入分析当前各种现代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当前水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水产品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安全追溯体系,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结构和体系结构,重视各种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现代科技与传感技术相结合,有效地监控和跟踪水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

2.2建立完善的水产品供应链

在水产养殖中应重视供应链的研发与管理,重视供应链基本运行模式,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供应链。物联网技术的显著特点是指通过各种传输、感应设备与技术,将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连接起来,实时采集监控到的信息,按约定的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管理。物联网技术的介入可以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实现各部门间无缝衔接,全面提升个人对供应链整体信息的可见性,了解当前供应链信息物流状况,不断调整供应链管理模式,保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柔性。在设备运行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对各种数据信息的采集与优化,并建立完善的车头锁控制单元,监测车辆的速度、位置,建立完善的无线传感网络和传感系统。应注意设置环境温度,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水产品的损害。

2.3应用于水产品加工

当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生活质量、食品质量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应重视各种工艺、材料的应用。首先就是要对原材料进行系统的管理,将各种材料从生产基地运送到加工厂,在运输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活体水产品,这些活体上都会贴上电子标签,上面记录着这些水产品的基本生产信息和健康状况。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扫描电子标签上的信息,通过扫描了解水产品的主要信息,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产品进行筛选分析。对原材料的具体检测结果、数据信息进行认真记录,及时将采集到的各类信息及时传输至生产管理系统。在后续水产品加工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并建立明确的生产线,进行数据信息的开发与管理,保证生产线信息的自动识别与跟踪。了解当前生产工作的主要模式,完成水产品加工后,还要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冷藏产品,在冷藏期间仔细观察货架上的标签,利用数字化技术扫描标签。扫描完成后,找出系统中对应货架位置存放。通过扫描条形码,使员工了解到物联网生产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及具体位置,便于后续货物出库。在冷藏管理过程中,应配备专业温度传感器,建立完善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及时采集和采集冷库基本温度。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式,详细记录产品名称和条形码信息,保证温度符合基本要求。

2.4用于监控水生动物生长及饲养管理

通过实时采集养殖水体温度、室内光照时间、水质溶解氧、pH、氨氮含量、养殖密度、饲料投喂量、药物种类等参数,通过专业化的分析,探索出各种不同的养殖模式,不断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探索出更加科学的物联网参数设置,使物联网技术更加符合水产养殖实际,更加科学高效地为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服务[6]。

2.5海洋环境监测

养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各种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了解海洋渔业环境资源检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在不同区域布设专门的环境参数传感器,做好各类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图像的收集工作。将各类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开展全方位的海洋监测工作,组建完善的海洋监测站,形成专门的数据传输网络体系,严格把控和监测海洋水体温度,了解浮游生物种类的基本环境数据。做好各类数据的处理工作后要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为海洋渔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相关部门要开展多元化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了解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海水面积广阔,受监测的区域范围较广,在海上作业中受到人力的限制,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不到位。相关部门要以通讯卫星作为数据传输介质,打破传统海洋监测工作中的时空限制,做好各类数据信息的传递功能。将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设备融合在一起,对海洋的基本情况进行远程监控[5]。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及时记录监测数据,还能一并做好数据反馈工作,了解当前海洋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污染物的基本种类和污染状况,探讨具体的污染来源。从根本上改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探讨、研究海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污染事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真正保证水产养殖产业持续发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应充分利用GPS定位系统与渔港设施监控系统的功能,将各种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作用,整合各类数据信息,让员工了解当前渔港的基本情况,根据数据信息的交换与管理,做好全面监控与管理。

3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可以提高养殖行业物联网技术水平,实现养殖与当地水文环境和谐共存,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必须和物联网系统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能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养殖户提高物联网的使用频率,达到利用物联网系统改善水产养殖条件的目的。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必将在水产养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月红,陈爱华,吴杨平.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4,4(2):72-74.

[2] 汪文忠.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8(5):34-37.

[3] 郭玉环.物联网技术在水产生态养殖中的应用探究[J].河北渔业,2016(10):54-55.

[4] 杨宁生,袁永明,孙英泽.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57-61.

[5] 李翠云,高进辉.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