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出口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4:39:52

蔬菜出口

蔬菜出口范文篇1

关键词:山东省;蔬菜出口;现状

山东省蔬菜出口一直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省在蔬菜基地建设方面,在农业技术引进方面,积极投入,逐步提升了蔬菜产品质量与品牌声誉。

一、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国内地位分析

山东省蔬菜产业一直为外向型发展,并且山东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山东省蔬菜在行业整体规模、出口总额增长等方面都一直高居我国首位。正因为如此,对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情况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更能够为其蔬菜基地建设、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依照《2014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来看,我国蔬菜出口额超过l亿美元的地区共10个,即山东、福建、广东、河北、北京、江苏、浙江、辽宁、黑龙江及吉林。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额,山东省都位居榜首,是中国蔬菜出口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省”。

二、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国际地位分析

在国际贸易中,国际市场占有率是衡量某一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数。它主要是指某产业、产品出口总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大小。比例越大,表明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地位越高,竞争优势越明显,竞争能力越强。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我们可以看到山东省蔬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地位和整体竞争力。以2014年为例(见表2所示),山东省蔬菜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11%,虽然比例数值较小,但从其发展变化趋势上看,还是有明显好转,2009-2014年期间,山东省出口蔬菜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由2009年的1.66%提高到2014年的2.11%,表明山东省蔬菜出口与在国际市场上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贸易地位也在不断加强。山东省蔬菜出口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山东省蔬菜出口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山东省涌现出了如青岛万福、莱阳龙大、山东裕鲁、潍坊外贸等一大批国际型蔬菜产销企业,以品牌带动发展,以明确的目标定位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这些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辐射作用,带动了周边中小型蔬菜企业的整体发展。政府不断通过这些大公司来引进蔬菜加工技术,提升管理层次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带来的蔬菜出口冲击。

三、山东省蔬菜出口结构分析

从整体来看,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种类与总量在持续加增。以蔬菜种类为例,2004年山东省蔬菜相关出口种类为124个,而到了2014年,蔬菜及相关产品出口种类达到431个,增长率为248%。山东省主要种植蔬菜类别有大蒜(金乡大蒜、苍山大蒜)、生姜(莱芜大姜)、大葱(章丘大葱)、芋头(莱阳孤芋),以及洋葱、牛蒡、芦笋等名特优新蔬菜。这些蔬菜种类多,栽种面积广,其从种植到技术管理,再到营销出口等,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集中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是山东省蔬菜出口的主要产品和特色产品。其中,大蒜出口增长迅猛,属于山东省特色蔬菜品种,出口额占山东省蔬菜整体出口额的35%以上。占全国大蒜出口金额的比重在50%左右,极大地拉动了山东省蔬菜产业出口。从蔬菜制品出口结构来看,其主要种类有冷冻蔬菜、保藏蔬菜、干制蔬菜和盐渍蔬菜、加工调理蔬菜、蔬菜汁等。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山东省积极适应各国对蔬菜原产品及制成品的卫生检测、技术评价等条令,改善行业状态,提升科学蔬菜种养技术,加强监督管理和检验检疫,开发出一系列直接进入超市的各种蔬菜制品,满足了国际市场对蔬菜制成品的需求。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我国经济贸易出口的必然趋势,蔬菜出口也不例外,山东省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已经将目光投向深加工产品,其行业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都非常可观,因此,山东省蔬菜商品的多元化发展是重要趋势。

四、山东省蔬菜出口企业情况分析

从山东省目前蔬菜行业现状来看,其蔬菜加工出口企业呈现“数量剧增,规模缓慢增长”的势头。2014年,国家农业发展委员会专家刘洪在《山东省中小企业农业公司发展解构》中指出,截至2014年9月,山东省拥有蔬菜出口企业3513家。其中,在山东省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局注册登记的有442家企业,已通过商检认证的企业则为318家,占全国商检认证企业总数的34.6%。可以说,山东省蔬菜加工出口企业的发展趋向于“区域一体化”和“产业集群化”。长期的规划式发展逐渐形成了山东省四大加工出口集中区,分别是:以莱阳为中心的“鲁东蔬菜工业基地”、以安丘为中心的“鲁中蔬菜工业基地”、以苍山为中心的“鲁南蔬菜工业基地”及以菏泽为中心的“鲁西蔬菜工业基地”。与此同时,在这些加工出口企业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如莱阳龙大食品有限公司、牟平九发食用菌集团、苍山神大有限公司等。整体来说,山东省蔬菜出口加工企业发展相对平稳,且都在积极培养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品牌优势,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不过,一些蔬菜企业对不同出口国家的蔬菜检疫要求与限制性壁垒,难以作出针对性的“布防”与“自我改造”,这点对其发展限制较大。综上所述,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近年来稳步发展,无论是在出口总额上,还是出口结构以及市场分布上都在不断地完善,并且为山东省经济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山东省蔬菜出口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为山东省乃至全国蔬菜出口贸易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庆山.山东蔬菜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建议.山东省经济战略研究,2013,5(28)

[2]郑焕芹.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潜力分析[J].甘肃农业,2004(10):54.

[3]2014年中国山东蔬菜行业市场专项调研报告.

蔬菜出口范文篇2

一、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概况

(一)出口总量分析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蔬菜贸易量不断增加,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也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发展势头良好。中国作为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现已成为世界蔬菜出口大国,且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1995年至2005年,我国蔬菜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量由213.49万吨增加到680.19万吨,增加了2.19倍。中国的蔬菜贸易自2001年起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尤其入世几年来的几年增速迅速,2001年—2005年期间,出口量由394.02万吨增长到680.1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4.53%,出口额由23.42亿美元增长到44.8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68%。特别是2001年—2003年期间,蔬菜出口量的增长极为迅速,2004—2005年期间,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尽管如此,蔬菜出口额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说明2004—2005年期间,我国出口蔬菜的平均价格呈现上升趋势;进口量由1.86万吨增加到9.75万吨,增加了4.24倍;进口额由0.14亿美元增加到0.82亿美元,增加了4.86倍。虽然,蔬菜进口上升较快,但是其基数较小,所以在我国蔬菜贸易中的地位远远低于蔬菜出口贸易。

(二)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2006年的研究报告表明,从我国蔬菜出口金额的区域分布来看,亚洲居支撑地位。2005年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30.0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6.91%,但是与1995年的77.08%相比下降了10.17个百分点,是我国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唯一下降的区域;其次是欧洲,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8.23亿美元,比1995年的2.99亿美元增加了175.25%,占总出口额的18.35%,比1995年的13.82%上升了4.53%,是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上升最高的区域;2005年,我国蔬菜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出口额分别为3.86亿美元和1.35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8.61%和3.01%,占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63%和1.72%;非洲是我国蔬菜出口金额上升最快的地区,从1995年的0.04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0.95亿美元,增加了2275%。然而,由于其起始金额较低,所以在我国蔬菜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依然较低,2005年为2.12%;大洋洲是我国蔬菜出口最少的区域,2005年的出口金额为0.45亿美元,仅占总额的1.00%。从国家和地区来看,1995~2005年我国蔬菜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由64个猛增到176个。上述数据说明中国出口多元化局面逐渐开始显现,这种出口区域分布的形成是大陆蔬菜出口企业多年来坚持充分发挥价格和地缘优势,优先占领周边蔬菜输入国和地区市场的重要成果。

(三)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蔬菜出口产品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制蔬菜。其中,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主要蔬菜出口种类。鲜冷冻蔬菜在我国蔬菜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2005年出口408.4万吨,同比增长12.63%,占蔬菜出口总量的60.06%。加工保藏蔬菜237.88万吨,同比增长15.38%,占蔬菜出口总量的34.98%。但是在2006年,由于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两者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尤其是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量为251.4万吨,同比增长仅为5.7%,比2005年降低近10个百分点。然而,干制蔬菜2006年的出口量为37.7万吨,同比增长11.89%,占蔬菜出口总量的5.15%,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在现有的发展阶段,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种类。与此同时,在国际蔬菜贸易壁垒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附加值高、生产效益好的干制蔬菜必将成为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市场需求分析

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的总产量减去出口量之差与国内供应量之比。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产品自给状况。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对农业的保护也逐渐减少,各国趋向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安排农业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加之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劳动力缺乏且昂贵的发达国家开始转向从事机械化程度高、规模效应高的农产品生产,蔬菜生产日渐弱化,自给率趋于下降。

另一方面,随着发达国家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国际上对蔬菜的需求将会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达国家的蔬菜进口量不断上升,使世界蔬菜需求量剧增。由此可以看出,蔬菜的国际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这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契机。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蔬菜出口范文篇3

一、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概况

(一)出口总量分析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蔬菜贸易量不断增加,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也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发展势头良好。中国作为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现已成为世界蔬菜出口大国,且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1995年至2005年,我国蔬菜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量由213.49万吨增加到680.19万吨,增加了2.19倍。中国的蔬菜贸易自2001年起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尤其入世几年来的几年增速迅速,2001年—2005年期间,出口量由394.02万吨增长到680.1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4.53%,出口额由23.42亿美元增长到44.8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68%。特别是2001年—2003年期间,蔬菜出口量的增长极为迅速,2004—2005年期间,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尽管如此,蔬菜出口额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说明2004—2005年期间,我国出口蔬菜的平均价格呈现上升趋势;进口量由1.86万吨增加到9.75万吨,增加了4.24倍;进口额由0.14亿美元增加到0.82亿美元,增加了4.86倍。虽然,蔬菜进口上升较快,但是其基数较小,所以在我国蔬菜贸易中的地位远远低于蔬菜出口贸易。

(二)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2006年的研究报告表明,从我国蔬菜出口金额的区域分布来看,亚洲居支撑地位。2005年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30.0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6.91%,但是与1995年的77.08%相比下降了10.17个百分点,是我国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唯一下降的区域;其次是欧洲,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8.23亿美元,比1995年的2.99亿美元增加了175.25%,占总出口额的18.35%,比1995年的13.82%上升了4.53%,是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上升最高的区域;2005年,我国蔬菜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出口额分别为3.86亿美元和1.35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8.61%和3.01%,占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63%和1.72%;非洲是我国蔬菜出口金额上升最快的地区,从1995年的0.04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0.95亿美元,增加了2275%。然而,由于其起始金额较低,所以在我国蔬菜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依然较低,2005年为2.12%;大洋洲是我国蔬菜出口最少的区域,2005年的出口金额为0.45亿美元,仅占总额的1.00%。从国家和地区来看,1995~2005年我国蔬菜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由64个猛增到176个。上述数据说明中国出口多元化局面逐渐开始显现,这种出口区域分布的形成是大陆蔬菜出口企业多年来坚持充分发挥价格和地缘优势,优先占领周边蔬菜输入国和地区市场的重要成果。

(三)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蔬菜出口产品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制蔬菜。其中,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主要蔬菜出口种类。鲜冷冻蔬菜在我国蔬菜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2005年出口408.4万吨,同比增长12.63%,占蔬菜出口总量的60.06%。加工保藏蔬菜237.88万吨,同比增长15.38%,占蔬菜出口总量的34.98%。但是在2006年,由于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两者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尤其是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量为251.4万吨,同比增长仅为5.7%,比2005年降低近10个百分点。然而,干制蔬菜2006年的出口量为37.7万吨,同比增长11.89%,占蔬菜出口总量的5.15%,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在现有的发展阶段,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种类。与此同时,在国际蔬菜贸易壁垒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附加值高、生产效益好的干制蔬菜必将成为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市场需求分析

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的总产量减去出口量之差与国内供应量之比。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产品自给状况。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对农业的保护也逐渐减少,各国趋向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安排农业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加之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劳动力缺乏且昂贵的发达国家开始转向从事机械化程度高、规模效应高的农产品生产,蔬菜生产日渐弱化,自给率趋于下降。

另一方面,随着发达国家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国际上对蔬菜的需求将会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达国家的蔬菜进口量不断上升,使世界蔬菜需求量剧增。由此可以看出,蔬菜的国际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这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契机。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虽然WTO框架下允许的绿色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保护,但受现有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所限,一方面我国对绿色贸易壁垒所提供的机会的利用能力较低,另一方面,部分出口产品因产品质量和包装达不到国际环保标准而被挤出国际市场,从而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形成重要障碍。目前,我国出口贸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呈逐渐扩大的趋势,据中国国际绿色化学高级研讨会的统计,1999年,我国对外出口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商品价值高达114亿美元。而这还仅仅是贸易自由化的开始,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初期,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减少,成交量明显下降。2006年6月我国对日出口食品企业数量为2392家,同比下降了11.5%;7月下降7.1%,8月和9月经营企业家数基本与去年持平。6-12月,对日食品出口企业共4336家,同比下降2.9%。此外,我国食品对日出口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从总体来说,已基本恢复到原有的增长水平。

WTO规则中TBT/SPS协议是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盛行的法律依据,我国出口产品也经常由于受到TBT/SPS措施限制而被进口国扣留,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巨大损失: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各口岸卫生检疫所2004年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资料统计,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及食品中,由于受到TBT和SPS措施限制而被扣留的食品种类中,以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类产品扣留批次最多,分别占扣留总批次的32%和28%,其次是谷物类产品、油籽类产品和肉类产品,分别为11%,8%和7%。油籽、子仁类产品37批次,其中的花生及其制品29批次。另据美国FDA扣留农产品及食品记录统计,蔬菜水、果类产品和水产品占据出口受阻品种的榜首。2004年中国出口食品总扣留批次为816次,其中蔬菜、水果类产品被扣留次数高达440批次,排在第一位,占扣留批次总量的53%;其次为水产品155批次,占扣留总批次的18%;油籽和子仁类产品(其中豆类产品52次)81次,占扣留总批次的10%。

综上所述,蔬菜产品是我国遭遇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三、扩大中国蔬菜出口的具体对策

针对发达国家设置的趋于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在制定正确的发展蔬菜产业的战略的同时,应在上述战略思路的指导下,采取有效而具体的政策或措施促进我国的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健全完善技术标准法规

首先,要建立健全蔬菜产业标准体系。这是对农业理念、运行机制、生产手段、经营模式等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核心就是要形成一整套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一般来说,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原料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加工过程标准、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标准、食品储运体系标准化、产品召回制度。一方面,我国应努力提高技术标准的采标率;另一方面,应当慎重参照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标准和直接采用国际标准,以免掉入国外标准背后专利陷阱。

其次,要建立蔬菜技术法规体系。我国蔬菜的技术法规体系还没有建立,仍以强制性标准代替技术法规,这与国际惯例,特别是WTO/TBT协定要求不符。因此,应加快我国产品质量与管理体系方面的法制建设,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安全,改善我国蔬菜产业出口结构。不仅如此,我国还应加快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融合。日本和美国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正在加快融合,在技术法规中大量引用技术标准的内容,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更合理、更具有经济性的法规标准体系。

(二)规范完善认证制度

认证是由公正的第三方体系认证机构依据正式的标准体系,对企业生产产品和管理体系实施评定。在目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认证对消费者来说,是鉴别产品质量、确保自己购买到优质满意产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生产企业来说,体系认证的结果关系着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如何;对政府部门来说,认证既是引导企业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的依据,也具有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参考价值。因此,在国际市场上,认证已普遍成为顾客选择商品和合格供应商的依据,某些特定产品的认证已成为许多国家市场准入和政府采购的必要条件而被纳入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创新农民经济组织

我国蔬菜生产最显着的特点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这种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中,组织程度低、规模较小,从而带来农户的生产技术难以统一、成本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首先应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垂直组织系统,政府在提供支持的同时尽量减少国家干预,保持组织的独立自治。其次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国应注重发展以蔬菜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使其成为调整蔬菜产业结构、发展现代蔬菜、扩展蔬菜产业链、实现垂直一体化经营的重要的组织载体。此外,还应扶持大型龙头企业的建设。按照蔬菜产业化方向的要求选准龙头企业,从政策上进行扶持,形成产业开发型科技园区,使其真正起到带动生产的龙头作用。一般来说,主要龙头企业为种苗企业、加工企业、产后处理企业等。

(四)加大科技投入

蔬菜出口范文篇4

0引言

山东作为全国蔬菜出口第一大省,但近年来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缓慢,研究能否通过发展数字贸易来升级传统的蔬菜出口商品结构,不仅能为山东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途径,而且能够借助数字贸易发展优势增强山东蔬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对调整和优化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作为全球数字贸易大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等数字技术迎来快速发展,数字贸易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新的贸易方式,其产生与发展给各行业带来极大影响。以下主要从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测度和数字贸易与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关联度两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关于数字贸易发展的研究,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发现国内外对数字贸易的内涵、测度以及如何实现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研究居多。蓝庆新、窦凯(2019)[1]在美版“数字贸易”定义基础上将数字贸易内涵可定义为:依托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实现传统实体货物、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数字化知识和信息的高效交换的商业活动。李俊等(2020)[2]对数字贸易概念的理解是:数字贸易以数字平台为重要载体,高度依赖数据跨境流动,是以数字订购和数字交付为主要实现方式的数字货物贸易、数字服务贸易和跨境数据要素贸易的总和。以上两位学者赋予数字贸易广义内涵,而盛斌、高疆(2020)[3]对数字贸易的狭义理解是:在简单的货物和服务交易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是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内涵的拓展。关于数字贸易与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关联度研究,多数学者支持数字贸易能显著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方式结构、出口市场结构、出口主体结构升级。姚战琪(2021)[4]认为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能有效提升中国创新能力,而发展数字贸易是促进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途径。郭伟锋、贺静(2019)[5]分析了数字贸易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了数字贸易的发展将普遍降低农产品出口贸易成本、时间、准入门槛等。文章在数字贸易背景下,对山东省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研究,并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数字贸易与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内在关联,为数字化贸易对蔬菜产品出口影响的研究提供支持,这对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蔬菜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蔬菜出口贸易数量与额度持续上升,蔬菜产业转为外向型发展。自2004年以来,山东省蔬菜出口量和出口额连续16年位居全国首位,在我国蔬菜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山东蔬菜产品出口量持续递增,但蔬菜出口额增长率波动较大,2018年、2019和2020年分别为-17.8%、15.2%及4.9%,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争端激烈、进口国家贸易壁垒加严、蔬菜市场自身的变革等,导致蔬菜产业外贸市场价格极其不稳定。

2山东省数字贸易发展现状

文章参考葛和平和吴福象(2021)[6],从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数字产业化贸易、产业数字化贸易和贸易依赖程度四个维度展开对数字经济的测度。基于山东省2010-2020年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测度相关数据,首先采用熵权法,根据每个指标的变异程度与信息熵计算相应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熵值法所得权重和相对熵的TOPSIS法计算各年份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结果见表1。从总体看,2010-2020年山东省数字贸易发展呈上升趋势,综合评价指数由2010年的0.0249增加至2020年的0.2193,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达24.3%,实现较高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在2013年由较高速度增长转为低速度增长。基于熵值法测算数字贸易发展指数中电信业务总量指标权重占到了0.13,表明由于2013-2014年电信业务总量增长率减少6%,而数字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经济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制造、智慧物流、电子商务营销等都依赖电信技术发展水平,进而山东省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出现增长放缓趋势。从近年数据来看,2014-2016年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稳中有升,而2016-2020年实现快速发展,表明山东省政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业态。

3数字贸易对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数字贸易与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数字贸易与蔬菜出口存在关联效应,前向关联效应指人工智能、云计算、智慧物流等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善了蔬菜产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蔬菜产品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下游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后向关联效应表现在产业数字化发展对蔬菜产品销售渠道提出新的条件与要求,既要具备更加完善的物流体系和健全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又要培育新型高科技人才;其次,数字贸易与蔬菜出口存在成本效应,电子商务平台汇集买房需求信息和卖方供应信息可降低参与者进行贸易往来的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流成本,数字贸易在买卖谈判、合同签订和交易支付等过程中提供无纸化、数字化服务,降低了贸易的谈判成本、合同成本和支付成本;最后,数字贸易与蔬菜出口之间还存在竞争效应,数字贸易的发展降低了出口贸易准入门槛,卖方数量急剧上升,平台同类商品的数量也随之递增,国内贸易竞争愈发激烈。

3.1模型选择与数据说明

本文建立VAR模型,分析数字贸易对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影响。其数学表达式为:Vex=A1Vext-1+A2Vext-2+A3Vext-3+…+Aρ2Vext-ρ+BCit+εt其中Yt是内生变量向量,Cit是外生变量向量,ρ是滞后阶数,εt是干扰项。选择数字贸易综合评价指标作为解释变量Ci,计算山东省蔬菜出口量占生产量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Vex(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衡量指标。

3.2VAR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构建模型思路:首先对Ci、Vex取自然对数得到lnCi、lnVex,取消数据自身形成的异方差;然后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防止出现“伪回归”现象;其次进行协整检验,判断数字贸易与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而构建VAR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确定Ci的变化冲击对Vex的影响程度及持续时间;最后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

3.2.1稳定性检验

对lnCi、lnVex做单位根检验,若序列接受原假设则说明不稳定,若拒绝原假设则代表稳定。由表2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Ci、lnVex原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3.2.2协整检验

原假设为lnCi与lnVex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None*显示迹统计量与最大特征值均大于5%临界值,说明拒绝原假设,lnCi与lnVex之间有且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山东省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与其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2.3格兰杰因果检验

默认5%的显示性水平下探究山东省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与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表4结果显示,lnVex不是的格兰杰原因lnCi,但是lnCi是lnVex的格兰杰原因,山东省数字贸易与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3.2.4VAR模型滞后阶数确定

根据AIC与S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2。

3.2.5最小二乘法

在回归模型中常用最小二乘法读参数进行估计,根据输出结果可得到如下回归模型:lnVex=5.888901lnCi+4.169346t=(5.483253)(34.91428)R-squared=0.714252拟合优度R2=0.769621,拟合效果较好。lnVex的系数是5.888901,表示山东省数字贸易综合评价指数的自然对数每变化1%会引起其蔬菜出口商品出口结构对数平均增长5.888901%。

3.2.6实证结果分析

实证分析结果如上述所示,最终得出山东省数字贸易发展对其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的长期影响,数字贸易普及蔬菜产业的生产、销售、交易和流通等环节,实现蔬菜产业链的数字化生产、线上平台销售、数字化交易和智慧流通,同时提高山东蔬菜产品的出口数量和质量,达到山东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目的。当前山东数字贸易仍处在迅速发展阶段,还未达到成熟,而近几年山东蔬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缓慢,在数字经济的新形势、新技术下,数字贸易极大可能会对山东省蔬菜产业出口发挥更加突出的正向影响作用,进而促进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

4政策建议

通过构建山东省数字贸易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发现:山东省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且受到技术、组织、人才、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数字贸易对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对蔬菜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为了提升山东蔬菜出口竞争力,促进山东蔬菜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山东省数字贸易和蔬菜出口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当前新形势的政策措施。

4.1提高数字贸易发展水平

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影响蔬菜产业能否实现出口的结构升级。首先加强山东省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水平的发展:一方面,加强城镇数字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城镇网络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为数字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创新水平的发挥,为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物流和5G等核心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加大资源的投入与政府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强财政政策对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扶持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将农村电商融入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技术共享,从而惠利于小型出口企业、农户,使他们能够将农产品高效销售并顺利运输给消费者。另一方面加强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要关注数字贸易人才与产业需求的结合,还要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版权教育,培养在校学生、在职人员的数字版权意识,为数字贸易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

4.2推动蔬菜产品传统出口模式转型

传统的蔬菜出口模式是指产地收购者从农户手中买断蔬菜产品,并按照大小、形状、色泽和品质等进行初步分类,随后将合乎出口质检标准的蔬菜转卖给加工厂商,加工厂商按照各进口国的要求将产品进行深加工处理,再由出口公司转售给国外进口商,最终到达异国消费者手中。传统销售渠道过程繁琐,中间商和跨国物流等环节延长了贸易时间,增加了贸易成本,而数字贸易实现了买者与卖者的直接沟通,削减了中间商赚差价,缩短了出口产业链,节约了贸易的沟通成本与物流成本,因此要全力推动蔬菜产品传统出口模式转型。首先,加强农村电商平台建设,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加入到蔬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实现资源、信息和技术的共享;其次,加大农村电商的宣传力度,组织规模培训交流活动,让普通农村个体户善于运用电商进行农产品的宣传销售、物流配送、售后管理等,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当地政府应当根据农村电商的发展需求给予一定的补贴,并按照电商营业额排行榜给予优秀企业、农户荣誉称号和奖励。

4.3推进传统蔬菜产业向数字化转型

蔬菜出口范文篇5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共同庆祝**市蔬菜水果出口注册基地启动仪式,这是我们**果蔬经济区发展中的一件盛事,更是辽中县委、县政府重视调优农业结构的丰硕成果。借此机会,我代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向多年来给予我乡关心与支持的省市县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乡位于辽中县城北8公里,全乡有10个建制村,22个自然屯,版图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万亩。全乡有9个村是以日光温室果蔬生产为主导产业,共有高标准日光温室6500栋,棚菜面积达到1.9万亩。年产各种蔬菜水果12万吨,年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纯利润1.4亿元,仅日光温室生产一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70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5%。尤其是我乡被市政府确定为果蔬经济区以来,在日光温室建设上,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效益明显提高。按照农产品出口基地目标要求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严格操作程序,规范用药标准,实行“五统一”等办法,使我乡日光温室所生产的蔬菜水果达到绿色无公害和出口质量的要求,为我乡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抓好施肥关。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我们乡*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引进**树新畜禽有限公司,投入500万元,新建有机肥厂一处,将农家肥进行无公害处理,确保棚区全部用上绿色无公害的有机肥。

二是抓住种苗关。在种子引进和新品种试验推广方面,我们先后引进了荷兰瑞克施旺系列和百利系列,并与辽宁维生种苗公司合作,实行订单育苗的办法,实行统一供种供苗。同时,为提高种苗的繁育能力,基地又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一处占地15亩的种苗繁育中心,为农户生产提供合格种苗。

三是抓好技术指导关。在技术推广与技术服务方面,我们与**科技开发研究院和**农科院结成对子,聘请3名专家教授进行科技咨询与服务,对农户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基本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科技服务网络。同时,全乡还聘请了专兼职技术员和植保员37位,已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的农民达到3000多人。

四是抓好产品质量认证关。我们基地已有番茄、温室葡萄、芸豆、西芹四个品种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了绿色标识,注册了近海大宝牌果蔬商标,我们生产的蔬菜和水果在省内实现了免检,可直接进入市场销售。为加快果蔬经济区发展,我们又成立了三个专业经济合作社,现有社员3000多人,合作社成员与出口公司签订了生产销售合作协议,严格按规程组织生产,实现了公司和农户双赢的良好局面。

五是把好用药关。规范用药是保证果蔬产品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在用药方面,指定了3家农药商店,实行统一进药、统一销售、统一用药。以公示进药渠道,登记销售台帐,检查用户记录等办法,跟踪棚区用药,坚决杜绝国家禁止的药品上柜和施用。同时,与县执法大队配合,不定期进行检查抽查,保证药店上柜药品质量。

六是把好产品出口关。为做好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我们基地又投入300多万元,新建一处占地15亩的农产品检测中心,不定期对基地农产品实行免费检测,同时,自觉接受国家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飞行检测,确保为市场提供合格放心的农产品。

蔬菜出口范文篇6

一、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概况

(一)出口总量分析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蔬菜贸易量不断增加,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也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发展势头良好。中国作为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现已成为世界蔬菜出口大国,且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1995年至2005年,我国蔬菜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量由213.49万吨增加到680.19万吨,增加了2.19倍。中国的蔬菜贸易自2001年起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尤其入世几年来的几年增速迅速,2001年—2005年期间,出口量由394.02万吨增长到680.1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4.53%,出口额由23.42亿美元增长到44.8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68%。特别是2001年—2003年期间,蔬菜出口量的增长极为迅速,2004—2005年期间,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尽管如此,蔬菜出口额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说明2004—2005年期间,我国出口蔬菜的平均价格呈现上升趋势;进口量由1.86万吨增加到9.75万吨,增加了4.24倍;进口额由0.14亿美元增加到0.82亿美元,增加了4.86倍。虽然,蔬菜进口上升较快,但是其基数较小,所以在我国蔬菜贸易中的地位远远低于蔬菜出口贸易。

(二)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2006年的研究报告表明,从我国蔬菜出口金额的区域分布来看,亚洲居支撑地位。2005年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30.0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6.91%,但是与1995年的77.08%相比下降了10.17个百分点,是我国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唯一下降的区域;其次是欧洲,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8.23亿美元,比1995年的2.99亿美元增加了175.25%,占总出口额的18.35%,比1995年的13.82%上升了4.53%,是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上升最高的区域;2005年,我国蔬菜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出口额分别为3.86亿美元和1.35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8.61%和3.01%,占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63%和1.72%;非洲是我国蔬菜出口金额上升最快的地区,从1995年的0.04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0.95亿美元,增加了2275%。然而,由于其起始金额较低,所以在我国蔬菜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依然较低,2005年为2.12%;大洋洲是我国蔬菜出口最少的区域,2005年的出口金额为0.45亿美元,仅占总额的1.00%。从国家和地区来看,1995~2005年我国蔬菜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由64个猛增到176个。上述数据说明中国出口多元化局面逐渐开始显现,这种出口区域分布的形成是大陆蔬菜出口企业多年来坚持充分发挥价格和地缘优势,优先占领周边蔬菜输入国和地区市场的重要成果。

(三)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蔬菜出口产品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制蔬菜。其中,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主要蔬菜出口种类。鲜冷冻蔬菜在我国蔬菜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2005年出口408.4万吨,同比增长12.63%,占蔬菜出口总量的60.06%。加工保藏蔬菜237.88万吨,同比增长15.38%,占蔬菜出口总量的34.98%。但是在2006年,由于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两者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尤其是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量为251.4万吨,同比增长仅为5.7%,比2005年降低近10个百分点。然而,干制蔬菜2006年的出口量为37.7万吨,同比增长11.89%,占蔬菜出口总量的5.15%,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在现有的发展阶段,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种类。与此同时,在国际蔬菜贸易壁垒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附加值高、生产效益好的干制蔬菜必将成为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市场需求分析

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的总产量减去出口量之差与国内供应量之比。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产品自给状况。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对农业的保护也逐渐减少,各国趋向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安排农业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加之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劳动力缺乏且昂贵的发达国家开始转向从事机械化程度高、规模效应高的农产品生产,蔬菜生产日渐弱化,自给率趋于下降。

另一方面,随着发达国家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国际上对蔬菜的需求将会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达国家的蔬菜进口量不断上升,使世界蔬菜需求量剧增。由此可以看出,蔬菜的国际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这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契机。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蔬菜出口范文篇7

关键词蔬菜贸易竞争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6月18日,中国商务部长吕福源和泰国商务部长阿蒂赛分别代表中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泰王国政府关于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根据该《协议》,中泰两国将自2003年10月1日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提前实现中泰之间蔬菜和水果产品的零关税。其中,蔬菜产品包括实用蔬菜、木薯、甜菜根等植物块茎,共计108项。同时,此项安排向所有东盟成员开放,欢迎并鼓励其他东盟成员参加。

该协议的实施势必对中泰蔬菜贸易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中泰两国在蔬菜方面的竞争情况究竟如何?他们在相同的市场领域,以及相同的产品领域,竞争程度有多大呢?我国的蔬菜能与泰国在产品及共同的市场上抗衡吗?

二中泰蔬菜贸易的竞争关系分析

中国和泰国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本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高,故两国在农产品,特别是蔬菜出口方面的竞争在所难免。

1.产品层面的出口相似程度

(1)表一为中泰两国自1990年到2001年蔬菜出口到世界市场的产品相似性指数。一方面,从总体上看,产品相似性指数普遍较高。这说明,在蔬菜贸易方面,我国与泰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比较激烈;另一方面,从时间序列上看,除了1993年以外,我国与泰国的蔬菜产品在1998年以前的出口相似性较弱,低于50%,但从1998年开始,出口的相似程度不断增强,均高出50%的水平,而且这种趋势很稳定。

表一1990至2000年中泰两国蔬菜出口到世界市场的产品相似性指数

时间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指数31.6241.0333.5973.3544.7448.1448.5549.5755.4952.6161.3957.74

(2)为了进一步说明中泰两国在蔬菜方面的出口产品相似程度,我们选取了中泰两国蔬菜出口最大的共同市场——日本和美国。

(A)表二为1990年到2001年中泰两国蔬菜出都到日本市场的产品相似性指数。在日本市场,两国的产品相似性指数均高于50%,平均达到70.34%,而且这种出口相似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稳定。这说明中泰两国的蔬菜出口在日本市场上是处于相互竞争的地位,而且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激烈。[1]

表二1990至2000年中泰两国蔬菜出口到日本市场的产品相似性指数

时间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指数55.2157.369.3174.0872.7374.9172.9472.1173.9872.6271.8976.98

(B)表三为1990年到2001年中泰两国蔬菜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产品相似性指数。在美国市场,两国的蔬菜出口相似性指数也普遍较高,但与前两市场不同的是相似程度不稳定,时起时伏。这体现出两国蔬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虽然激烈,但两国各自都难以把握市场对本国蔬菜的需求,不确定性较大。

表三1990至2000年中泰两国蔬菜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产品相似性指数

2.市场层面的出口相似程度

(1)表四为1990年到2001年中泰两国蔬菜出口金额排名前八位的市场。可见,中国蔬菜出口市场比较固定,而且出口量大的市场一直以来变化不大,基本上是日本、香港、德国、美国、韩国等占据统治地位。而泰国的情况与中国极为类似,蔬菜出口市场也比较稳定,其中,荷兰、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占据了主导地位。(从1990年到2001年,中泰两国蔬菜出口均排在前五位的市场只有日本和美国,我们选取这两个市场作为分析产品相似性指标的参照市场也依据于此。)

表四1990至2001中泰两国蔬菜出口金额排明前八位的市场

19901995199719992001

排名中国泰国中国泰国中国泰国中国泰国中国泰国

1香港荷兰日本荷兰日本荷兰日本荷兰日本荷兰

2日本日本香港日本香港日本香港日本香港日本

3德国西班牙美国西班牙美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德国美国

4意大利前苏联德国美国韩国韩国韩国美国美国西班牙

5墨西哥美国韩国亚洲其他德国西班牙美国英国韩国英国

6美国韩国新加坡英国荷兰葡萄牙荷兰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

7新加坡葡萄牙意大利葡萄牙意大利英国意大利德国荷兰韩国

8韩国亚洲其他印度尼西亚香港新加坡比利时\卢森堡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德国

[2]

(2)表五为1990年至2001年中泰两国蔬菜出口的市场相似性指数。可见,豆类蔬菜的市场相似性指数成稳步上升的趋势;新鲜蔬菜的出口市场相似性指数回升很高,这表明两国新鲜蔬菜出口的竞争逐渐激烈;马铃薯和番茄的市场相似性指数则呈现正太分布,这说明两国在这两种蔬菜产品方面的出口已经比较成熟,双方都看到了竞争的激烈将导致两败俱伤,性指数最好的选择是进行专业化生产,逐步降低市场的不明智争夺;腌制蔬菜和冷藏蔬菜的相似性指数极高(冷冻蔬菜平均达到83.44),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双方仍未摆脱这种局面;块茎类蔬菜的竞争相对于腌制和冷藏蔬菜来说,则要平缓得多,平均为10.6的水平。

综上分析,中泰两国的蔬菜出口明显呈现出激烈竞争态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强,这也体现出中泰两国蔬菜贸易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三.竞争原因分析

从产品层面看,由于两国都很重视蔬菜出口。泰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其出口创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其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的蔬菜而言,其重视程度无庸置疑。我国农产品出口虽不占统治地位,但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有余,发展蔬菜这一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完全符合我国的需要。因此,从资源禀赋的角度考虑,我国重视蔬菜国际贸易也在情理之中。基于对蔬菜出口贸易的重视,两国都从产品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发展特色蔬菜来占领海外市场,这就导致了出口产品相似性指数居高不下的局面。

从市场层面看,蔬菜进口的大国都集中于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或地区,例如日本、美国等。双方竞争虽然趋于增长,但幅度较小,有的蔬菜品种(马铃薯和番茄)还出现了正态分布的态势,这是中泰两国对海外蔬菜市场所作的明智选择。

四.扩大我国蔬菜出口的对策建议

中泰两国的蔬菜出口竞争十分激烈,面对这种形势,要扩大我国蔬菜的出口,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与竞争相对应的互补,加强蔬菜的专业化分工变竞争为互补,使我国的蔬菜出口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增强也取决于两个方面:

(1)产品层面的建议

第一,提高蔬菜质量。

l选育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蔬菜品种。

l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控制使用化学肥料,在加工过程中严禁滥用食品添加剂。

l要强化蔬菜质量检验,推广产品的绿色包装。

l规范蔬菜质量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第二,重视蔬菜行业的科技开发与创新。

l调整科技投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为科技转化和渗透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l逐步建立科技产业化运行机制,改变我国目前蔬菜生产、科研推广及农业教育相互割裂的状况,提高蔬菜也科技成果转化率。

l推广蔬菜规范化的生产栽培技术、贮运技术以及加工包装技术体系,提高蔬菜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

第三,争创蔬菜品牌。

l提高蔬菜产品差异性,加快树立蔬菜品牌。

l充分发挥和利用媒体、广告、营业推广等多种促销手段,提高蔬菜品牌形象,促进蔬菜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份额。

(2)市场层面的建议

目前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蔬菜国际贸易关系,全球化、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而面对当前的局势,我国应该进一步扩展全球化、多元化蔬菜市场。

首先,我们应该面向进口大国和地区,积极跟踪并开发进口量在2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市场,逐步扩大我国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但在某个国家市场投放的总量和品种不宜过多。其次,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巩固发展对日本、韩国的蔬菜出口,最大限度地抢占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及以俄罗斯为重点的独联体国家的市场。第三,应该创办跨国公司,营造国际性运销网络,实现蔬菜国际化经营,打破区域性和集团性国际贸易的壁垒。此外,还应该开拓新的销售渠道,逐步提高市场的专业化分工程度。

五.结论:

从分析的结果看,无论是产品领域还是市场领域,中泰两国在蔬菜出口方面的竞争都是激烈的。面对这样的局势,我国用该从产品和市场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不断加强蔬菜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扩大蔬菜出口。

参考资料:

《世界蔬菜贸易特征的动态分析》,《世界农业》2002年3期

《农产品贸易争端及发展趋势分析——关于中日蔬菜贸易争端的个案分析》,《中国农恳经济》2002年12期

《浅析中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3期

蔬菜出口范文篇8

近几年来,全世界蔬菜年贸易额不断增加,亚、欧、美发达国家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以日本为例,近20年蔬菜进口逐年递增,1996年已达209.4万吨,其主要原因:

一是人们饮食结构改变。目前,经济发达国家都进入了以保健型食品为主的时期,美国和欧洲各国迅速改变饮食结构,由过去以肉食为主转变为以素食为主。据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主要食品,将是绿色食品。

二是发达国家蔬菜生产弱化。由于蔬菜品种繁多,其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田间作业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致使发达国家种菜的劳力不安心种菜,不少菜田荒芜,蔬菜生产严重弱化。另外,加入WTO后,各国将取消农产品补贴,实行世界农业贸易自由化,其结果必将促使各国按比较效益的原则重新安排农业生产,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必将减少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发展一些机械化程度高,规模效益高的作物如稻谷,而让出生产成本高的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我国是世界上蔬菜种类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例如去年我国蔬菜出口量是进口量的30多倍,出口金额是进口金额的50多倍,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优势。江苏省出口蔬菜1991年为2.78吨,1995年达到4万吨,1998年提高到14万吨。出口成倍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998年江苏省蔬菜等农副产品年出口约为6亿美元,而其他沿海地区,如福建省、山东省和广东省蔬菜出口规模更大,其创汇总额分别为江苏的2倍、2.5倍和3倍,存在着极大的出口潜力。

蔬菜是我国农产品中出口值最大、比较效益最高的产品,在价格方面存在着3个反差:

1、进出口价格的反差。据有关资料介绍,1996年,山东莱阳县出口蔬菜12万吨,创汇1.5亿美元,平均每吨创汇1250美元;当年度日本进口中国的蔬菜达81.81万吨,价值1420亿日元,折每吨价格1509.3美元。而同期泰国出口优质2号大米到岸价每吨仅为325美元,出口蔬菜是进口大米价格的3.85倍至4.65倍。

蔬菜出口范文篇9

2003年6月18日,中国商务部长吕福源和泰国商务部长阿蒂赛分别代表中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泰王国政府关于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根据该《协议》,中泰两国将自2003年10月1日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提前实现中泰之间蔬菜和水果产品的零关税。其中,蔬菜产品包括实用蔬菜、木薯、甜菜根等植物块茎,共计108项。同时,此项安排向所有东盟成员开放,欢迎并鼓励其他东盟成员参加。

该协议的实施势必对中泰蔬菜贸易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中泰两国在蔬菜方面的竞争情况究竟如何?他们在相同的市场领域,以及相同的产品领域,竞争程度有多大呢?我国的蔬菜能与泰国在产品及共同的市场上抗衡吗?

二中泰蔬菜贸易的竞争关系分析

中国和泰国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本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高,故两国在农产品,特别是蔬菜出口方面的竞争在所难免。

1.产品层面的出口相似程度

(1)表一为中泰两国自1990年到2001年蔬菜出口到世界市场的产品相似性指数。一方面,从总体上看,产品相似性指数普遍较高。这说明,在蔬菜贸易方面,我国与泰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比较激烈;另一方面,从时间序列上看,除了1993年以外,我国与泰国的蔬菜产品在1998年以前的出口相似性较弱,低于50%,但从1998年开始,出口的相似程度不断增强,均高出50%的水平,而且这种趋势很稳定。

明中泰两国在蔬菜方面的出口产品相似程度,我们选取了中泰两国蔬菜出口最大的共同市场——日本和美国。

(A)表二为1990年到2001年中泰两国蔬菜出都到日本市场的产品相似性指数。在日本市场,两国的产品相似性指数均高于50%,平均达到70.34%,而且这种出口相似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稳定。这说明中泰两国的蔬菜出口在日本市场上是处于相互竞争的地位,而且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激烈。[1]

(B)表三为1990年到2001年中泰两国蔬菜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产品相似性指数。在美国市场,两国的蔬菜出口相似性指数也普遍较高,但与前两市场不同的是相似程度不稳定,时起时伏。这体现出两国蔬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虽然激烈,但两国各自都难以把握市场对本国蔬菜的需求,不确定性较大。

2.市场层面的出口相似程度

(1)表四为1990年到2001年中泰两国蔬菜出口金额排名前八位的市场。可见,中国蔬菜出口市场比较固定,而且出口量大的市场一直以来变化不大,基本上是日本、香港、德国、美国、韩国等占据统治地位。而泰国的情况与中国极为类似,蔬菜出口市场也比较稳定,其中,荷兰、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占据了主导地位。(从1990年到2001年,中泰两国蔬菜出口均排在前五位的市场只有日本和美国,我们选取这两个市场作为分析产品相似性指标的参照市场也依据于此。)

(2)表五为1990年至2001年中泰两国蔬菜出口的市场相似性指数。可见,豆类蔬菜的市场相似性指数成稳步上升的趋势;新鲜蔬菜的出口市场相似性指数回升很高,这表明两国新鲜蔬菜出口的竞争逐渐激烈;马铃薯和番茄的市场相似性指数则呈现正太分布,这说明两国在这两种蔬菜产品方面的出口已经比较成熟,双方都看到了竞争的激烈将导致两败俱伤,性指数最好的选择是进行专业化生产,逐步降低市场的不明智争夺;腌制蔬菜和冷藏蔬菜的相似性指数极高(冷冻蔬菜平均达到83.44),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双方仍未摆脱这种局面;块茎类蔬菜的竞争相对于腌制和冷藏蔬菜来说,则要平缓得多,平均为10.6的水平。

综上分析,中泰两国的蔬菜出口明显呈现出激烈竞争态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强,这也体现出中泰两国蔬菜贸易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三.竞争原因分析

从产品层面看,由于两国都很重视蔬菜出口。泰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其出口创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其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的蔬菜而言,其重视程度无庸置疑。我国农产品出口虽不占统治地位,但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有余,发展蔬菜这一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完全符合我国的需要。因此,从资源禀赋的角度考虑,我国重视蔬菜国际贸易也在情理之中。基于对蔬菜出口贸易的重视,两国都从产品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发展特色蔬菜来占领海外市场,这就导致了出口产品相似性指数居高不下的局面。

从市场层面看,蔬菜进口的大国都集中于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或地区,例如日本、美国等。双方竞争虽然趋于增长,但幅度较小,有的蔬菜品种(马铃薯和番茄)还出现了正态分布的态势,这是中泰两国对海外蔬菜市场所作的明智选择。

四.扩大我国蔬菜出口的对策建议

中泰两国的蔬菜出口竞争十分激烈,面对这种形势,要扩大我国蔬菜的出口,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与竞争相对应的互补,加强蔬菜的专业化分工变竞争为互补,使我国的蔬菜出口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增强也取决于两个方面:

(1)产品层面的建议

第一,提高蔬菜质量。

l选育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蔬菜品种。

l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控制使用化学肥料,在加工过程中严禁滥用食品添加剂。

l要强化蔬菜质量检验,推广产品的绿色包装。

l规范蔬菜质量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第二,重视蔬菜行业的科技开发与创新。

l调整科技投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为科技转化和渗透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l逐步建立科技产业化运行机制,改变我国目前蔬菜生产、科研推广及农业教育相互割裂的状况,提高蔬菜也科技成果转化率。

l推广蔬菜规范化的生产栽培技术、贮运技术以及加工包装技术体系,提高蔬菜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

第三,争创蔬菜品牌。

l提高蔬菜产品差异性,加快树立蔬菜品牌。

l充分发挥和利用媒体、广告、营业推广等多种促销手段,提高蔬菜品牌形象,促进蔬菜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份额。

(2)市场层面的建议

目前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蔬菜国际贸易关系,全球化、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而面对当前的局势,我国应该进一步扩展全球化、多元化蔬菜市场。

首先,我们应该面向进口大国和地区,积极跟踪并开发进口量在2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市场,逐步扩大我国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但在某个国家市场投放的总量和品种不宜过多。其次,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巩固发展对日本、韩国的蔬菜出口,最大限度地抢占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及以俄罗斯为重点的独联体国家的市场。第三,应该创办跨国公司,营造国际性运销网络,实现蔬菜国际化经营,打破区域性和集团性国际贸易的壁垒。此外,还应该开拓新的销售渠道,逐步提高市场的专业化分工程度。

五.结论:

从分析的结果看,无论是产品领域还是市场领域,中泰两国在蔬菜出口方面的竞争都是激烈的。面对这样的局势,我国用该从产品和市场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不断加强蔬菜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扩大蔬菜出口。

参考资料:

《世界蔬菜贸易特征的动态分析》,《世界农业》2002年3期

《农产品贸易争端及发展趋势分析——关于中日蔬菜贸易争端的个案分析》,《中国农恳经济》2002年12期

《浅析中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3期

《后过渡期我国农业履行入世承诺和提高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7期

《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2期

摘要:农产品贸易在中泰两国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早期收获”方案的实施,我国蔬菜的出口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借助联合国统计署的蔬菜贸易数据,对中泰农产品的竞争性做了实证性分析,并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对中泰两国的蔬菜竞争程度进行了预测,结论表明双方竞争十分激烈。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针对竞争产生的原因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扩大我国蔬菜出口的对策建议。

蔬菜出口范文篇10

近几年来,全世界蔬菜年贸易额不断增加,亚、欧、美发达国家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以日本为例,近20年蔬菜进口逐年递增,1996年已达209.4万吨,其主要原因:

一是人们饮食结构改变。目前,经济发达国家都进入了以保健型食品为主的时期,美国和欧洲各国迅速改变饮食结构,由过去以肉食为主转变为以素食为主。据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主要食品,将是绿色食品。

二是发达国家蔬菜生产弱化。由于蔬菜品种繁多,其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田间作业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致使发达国家种菜的劳力不安心种菜,不少菜田荒芜,蔬菜生产严重弱化。另外,加入WTO后,各国将取消农产品补贴,实行世界农业贸易自由化,其结果必将促使各国按比较效益的原则重新安排农业生产,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必将减少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发展一些机械化程度高,规模效益高的作物如稻谷,而让出生产成本高的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我国是世界上蔬菜种类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例如去年我国蔬菜出口量是进口量的30多倍,出口金额是进口金额的50多倍,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优势。江苏省出口蔬菜1991年为2.78吨,1995年达到4万吨,1998年提高到14万吨。出口成倍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998年江苏省蔬菜等农副产品年出口约为6亿美元,而其他沿海地区,如福建省、山东省和广东省蔬菜出口规模更大,其创汇总额分别为江苏的2倍、2.5倍和3倍,存在着极大的出口潜力。

蔬菜是我国农产品中出口值最大、比较效益最高的产品,在价格方面存在着3个反差:

1、进出口价格的反差。据有关资料介绍,1996年,山东莱阳县出口蔬菜12万吨,创汇1.5亿美元,平均每吨创汇1250美元;当年度日本进口中国的蔬菜达81.81万吨,价值1420亿日元,折每吨价格1509.3美元。而同期泰国出口优质2号大米到岸价每吨仅为325美元,出口蔬菜是进口大米价格的3.85倍至4.6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