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4:06:39

石油资源

石油资源范文篇1

(一)中国石油能源供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作为战略性资源,石油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中国作为石油生产与消费大国,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石油产量逐步提高,由1994年的1.461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1.808亿吨,石油的生产总量增加了23.75%。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石油生产的增长速度。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产品的进口国,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石油消费总量也由1994年的I.495亿吨增长到了2005年的3.273亿吨,增长幅度高达118.9%。(见表1)从图l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来说,我国石油的生产增长幅度较小,而石油的消费幅度增长就较大,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石油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石油供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短缺问题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

(二)中国石油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较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石油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加,石油能源的地位正迅速提高。我国石油消耗的总量也日益增大。与此同时,油产量年均增长量为2.04%,而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量高达11.99%,石油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则由石油进口解决。因此也使得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正逐年增高。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1994年的1.9%,增长到2005年的我国石油生产相对增长较慢,1994年至2005年间,中国石43.3%。已经超过了30%的国际警戒线。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石油的需求也会加速增长。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将持续增长。不仅如此,我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亚太。2004年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石油占到了进口总量的74.1%,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而中东和非洲地区长期以来战乱频发、政局动荡,这些使我国石油的风险加大,寻求稳定的国外石油来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二、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制约了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发展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国内经济增长缓慢,使得俄罗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石油工业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对石油工业的投资为5O亿美元,但到1999年投资额减少到25亿美元。资金不足使俄罗斯石油工业的现代化改造难以顺利进行,相对国外85%的采油率,俄罗斯的采油率只有40%。

(二)中国在投资问题上存在两难选择,阻碍了我国对俄罗斯石油领域的投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资金的需求巨大,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国内石油资源的开发,还是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资源,我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前者有力于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节约大量的“石油美元”。后者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世界油气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有利于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但是必然会使大量资金外流,给投资需求造成更大的压力,即使要把资金投向国外,依然面临着是把资金投向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还是投向中亚、北非等传统石油来源地的问题。

(三)中俄能源合作正面临日、关等其他能源消费国的剧烈竞争

日本和中国都是东北亚地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两国都把进口能源多元化的目光投向能源富国俄罗斯。而作为世界上第一能源消费国的美国,担心中国能源进口大幅度增长会对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美国的能源市场带来冲击。美国希望俄罗斯石油能够成为中东石油的战略性替代品,2004年9月,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购买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的一部分股权,进而实现俄美两国在能源方面的战略联盟。与此同时,英、法等其他西方国家也积极参与俄罗斯西伯利亚石油的争夺。这些大的石油公司不但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且有其国家的大力支持,这对我们拓展与俄罗斯的油气合作是非常不利的。

三、加强中俄石油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从战略高度加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为中俄石油能源合作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础

中俄能源合作,没有两国政治的互信是很难做到的。近几年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但仅有两国高层的交往是不够的,应扩大中俄两国非官方的、重视中俄间的民间交流。让俄罗斯各界人士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增加两国互信的民众基础。就两国能源合作来说,中俄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非常明显,而且两国地缘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俄能源合作将是双方共赢。

(二)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为中俄能源合作创造条件

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与我国相邻,开发成本较低,互补效益明显。目前,西方跨国公司正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对俄罗斯能源的渗透和控制,我国有实力的石油企业也应采取“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建立石油生产和供应基地,加紧进入俄罗斯资源产品生产领域,为两国的石油合作创造条件。我国国内石油经过多年开采,储量已经严重不足,资源分布也很不平衡,需要不断加大勘探和开发力度。我国加入WTO后,促使我国石油市场的对外开放,俄罗斯是世界石油大国,在石油开采、运输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我国应本着互惠、互利、平等竞争的原则,吸引俄罗斯石油企业“走进来”,参与中国的石油项目,为今后中俄两国更广阔的石油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石油资源范文篇2

关键词:中美石油战略博弈

全球石油供需环境及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概况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关于全球石油资源储量、产量及消费量的统计(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4,Oilsection),至2003年底,世界探明石油总储量为1567亿吨,主要分布在中东、南美、俄罗斯、北非及中亚等地,其中OPEC成员国储量为1204亿吨(约占总储量的79%)。在世界石油储量十强国家中,OPEC成员国就占了八席,其余两席为俄罗斯(95亿吨,居第七位)和美国(42亿吨,居第十位);前五名国家位于海湾地区,依次为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储量均在130亿吨以上,约占世界的54%。因此,世界原油市场的产量和价格由沙特、伊朗、伊拉克等为首的OPEC组织所控制也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的探明储量为32亿吨,约占总储量的2%,居第十一位。

2003年世界原油总产量约为36.97亿吨,其中欧佩克(OPEC)国家产量约为9.975亿吨(占27%),原油产量超过1亿吨的有:沙特阿拉伯(4.748亿)、伊朗(1.901亿)、委内瑞拉(1.534亿)、阿联酋(1.178亿)、科威特(1.102亿)、尼日利亚(1.072亿),伊拉克产量为0.659亿吨(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而大幅下降,2002年为1.015亿吨)。除了委内瑞拉(南美)和尼日利亚(非洲)外,其余都位于中东海湾地区,这与该地区富庶的石油资源储备极其相称。石油产量世界十强的非OPEC国家有:俄罗斯产量为4.214亿吨,美国3.411亿吨,墨西哥1.888亿吨,中国1.693亿吨,加拿大1.419亿吨。

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达2.752亿吨,仅次于美国的9.143亿吨。从原油贸易的供给方面看,现今石油净输出国前十名中,中东占了5席(沙特4.681,伊朗1.361,阿联酋1.028,科威特0.965,卡塔尔0.395亿吨),俄罗斯居第二位(2.967亿吨),拉美北美各占一席(墨西哥1.062,加拿大0.455亿吨),北非中亚亦各占一席(阿尔及利亚0.69,哈萨克斯坦0.427亿吨),这也从供给能力上解释了当前石油战略争夺的焦点地区的所在。从原油贸易的需求方面看,就石油消费缺口而言,2003年中国排在第四位,为1.059亿吨。美国以其庞大的经济总量,长期占据着石油消费量和消费缺口的榜首位置,这也是美国尤其重视其石油安全的主要原因。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8330万吨,原油外贸依存度高达30.3%。中国现在的原油进口结构为:中东原油占进口总量的56%,非洲占22.5%,亚太地区占14%。石油进口运输主要通过海路,且多集中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台湾海峡一线(占总进口量近80%)。

鉴于当前过于倚重海上运输的单一进口路线所隐藏的巨大风险,我国正加紧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即从进口的来源和运输途径上进行多元化的选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口风险。该战略目前主要通过地缘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开展积极主动的石油外交,改善中国现有的石油进口格局,避免对中东、非洲和海上线路的过分依赖。积极寻找更多的石油贸易伙伴国:如尽快推进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哈萨克→中国的陆上石油运输管网的建设。努力改善石油进口通道:如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中俄石油铁路运输贸易,积极推进中俄远东石油管线的建设;促进中巴在石油管线运输方面的合作,将进口自中东/非洲的石油,借道巴基斯坦敷设陆上石油管线进入中国新疆,既避开了海上咽喉要道马六甲,又降低了运输成本。多维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如加强同东北亚地区能源消费大国日本、韩国的能源合作,避免恶性石油竞争;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优势,努力开展同东盟各国的石油能源合作;加强同拉美地区石油输出国的能源合作等。通过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的构成为:中东45%~50%,非洲25%,亚太5%、俄罗斯和中亚20%~25%。当然,也存在同南美进行石油能源合作的可能性。

值得重视的是,在全球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惟一尚未建立起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国家。一旦发生能源危机,石油供应中断,后果将不堪设想。目前,美国石油储备可以维持150天的紧急状况,日本石油储备可供165天使用,德国储备规模达112天,韩国96天。

中美石油战略博弈分析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家,美国将其敏感的石油触角探触到了世界上任何一个石油输出国或潜在的输出国所在的地区,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手段拉拢或逼迫这些国家作为其全球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合作者或非对抗者,并积极遏制其所谓的非盟友石油消费大国的石油安全战略的实施。基于我国进口多元化战略的思想,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优势和强盛的经济发展势头,在这场牵动国人神经的石油“大博弈”中,抓住机遇,拓展在相邻地区的地缘经济影响,努力成为一支重要的地缘政治力量。为此,中美之间在石油问题上的博弈是一种遏制与反遏制的博弈,主要体现在中东、中亚/里海等资源国的石油输出及海湾、南亚等地区的石油运输通道上。

中东石油来源

在中东,美国屯兵海湾,以其强大的海军力量为其海上石油运输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为了控制该地区的石油资源,美国利用各种借口遏制两伊,极力阻止其他国家进入两伊能源区域,而伊朗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原油进口国,约占中国进口量的18%。美国在占领伊拉克后,已将目标瞄准了伊朗,并在积极寻找战争借口。一旦战事爆发,美国将切断伊朗经波斯湾的石油出口。这对于石油消费缺口日益扩大的中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哈石油管线

里海及其周边地区巨大的石油储量可缓解世界石油市场对中东的依赖。为此,美国联合欧美的大型石油公司挺进里海地区,同俄罗斯逐鹿中亚,展开激烈争夺,并对石油需求急剧膨胀的中国保持高度的戒备心理。在里海诸国中,哈萨克斯坦又是争夺的焦点。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陆上石油可采量为28.8亿吨,里海地区可采石油储量为36亿吨,里海大陆架远景储量高达70亿吨。根据哈政府的规划,2010年将达到1.18亿吨(可输出1.03亿吨),2015年约为1.8亿吨(可输出1.61亿吨)。目前哈通过俄罗斯出口的石油约占其石油出口总量的70%,可以说在石油出口方面完全受制于俄罗斯。为减轻对俄罗斯的依赖,哈一直在寻求石油出口的多元化。由美国、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和土耳其六国提出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设计过油能力5000万吨,计划于2005年完工。但是,哈原油经巴杰线的外运方案需要扩大发展油轮船队和港口设施建设,加上该管线途经四国,运输利益的协调也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中国而言,中亚/里海地区的石油资源是中国实现多元化进口战略、保障石油安全的关键来源,而中国日益膨胀的市场容量,也给中亚石油稳定低成本的输出带来了可预见的光明前景,中哈石油管线的筹建就明确地印证了这一点。该管线将成为中国联通里海、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甚至是海湾地区(如伊朗)石油资源的重要纽带。目前,中国仅通过铁路每年从哈萨克进口约150万吨原油。中哈管线一旦建成,可将运力迅速提升至5000万吨,除哈输出的2000万吨外,还可利用该管线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进口原油3000万吨,极大地改善中国的原油进口结构,并大大降低进口运输成本。这条线路很有可能促成中俄石油对美合作博弈。此外,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哈石油管线有可能逐步发展成为泛欧亚能源桥梁,东衔亚太、西接中东,在现代全球石油安全战略中,其作用可与古丝绸之路相媲美。

中巴石油运输系统

美国在插手里海石油的同时,积极倡导的南向通往印度洋的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也已签署协议,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出口里海/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使里海石油摆脱俄罗斯和伊朗的控制,并以此利诱巴国,影响修建中的中巴石油运输系统,后者用于中转从中东北非进口的石油,经巴基斯坦进入中国境内,以避开海盗猖獗、美军重兵把守的咽喉要塞马六甲海峡。

当然,美国在博弈中坚持突出“有效遏制”的特点,其目的是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以便为其对华战略调整提供一个缓冲。中美双方都强烈意识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其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对策建议

石油资源范文篇3

第一条为保障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石油资源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所有。

第四条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参加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合作开采活动及其投资、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接受中国政府有关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家对参加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投资和收益不实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外国企业在合作开采中应得石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六条国务院指定的部门负责在国务院批准的合作区域内,划分合作区块,确定合作方式,组织制定有关规划和政策,审批对外合作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

第七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方石油公司)负责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经营业务;负责与外国企业谈判、签订、执行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合同;在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享有与外国企业合作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专营权。

第八条中方石油公司在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按划分的合作区块,通过招标或者谈判,与外国企业签订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合同。该合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后,方为成立。

中方石油公司也可以在国务院批准的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与外国企业签订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合作合同。该合同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备案。

第九条对外合作区块公布后,除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外,其他企业不得进入该区块内进行石油勘查活动,也不得与外国企业签订在该区块内进行石油开采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对外合作区块公布前,已进入该区块进行石油勘查(尚处于区域评价勘查阶段)的企业,在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签订合同后,应当撤出。该企业所取得的勘查资料,由中方石油公司负责销售,以适当补偿其投资。该区块发现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后,从该区块撤出的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方式参与开发。

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应当根据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定期对所确定的对外合作区块进行调整。

第十条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应当遵循兼顾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原则,通过吸收油(气)田所在地的资金对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的开发进行投资等方式,适当照顾地方利益。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护合作区域内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土地使用、道路通行、生活服务等方面给予有效协助。

第十一条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应当依法纳税,并缴纳矿区使用费。

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企业的雇员,应当就其所得依法纳税。

第十二条为执行合同所进口的设备和材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减税、免税或者给予税收方面的其他优惠。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制定。

第二章外国合同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必须订立合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应当由签订合同的外国企业(以下简称外国合同者)单独投资进行勘探,负责勘探作业,并承担勘探风险;发现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后,由外国合同者与中方石油公司共同投资合作开发;外国合同者并应承担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直至中方石油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接替生产作业为止。

第十四条外国合同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从生产的石油中回收其投资和费用,并取得报酬。

第十五条外国合同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可以将其应得的石油和购买的石油运往国外,也可以依法将其回收的投资、利润和其他合法收益汇往国外。

外国合同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其应得的石油,一般由中方石油公司收购,也可以采取合同双方约定的其他方式销售,但是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石油产品的规定。

第十六条外国合同者开立外汇账户和办理其他外汇事宜,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其他规定。

外国合同者的投资,应当采用美元或者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

第十七条外国合同者应当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或者代表机构。

前款机构的设立地点由外国合同者与中方石油公司协商确定。

第十八条外国合同者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地、准确地向中方石油公司报告石油作业情况,完整地、准确地取得各项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并按规定向中方石油公司提交资料和样品以及技术、经济、财会、行政方面的各种报告。

第十九条外国合同者执行合同,除租用第三方的设备外,按照计划和预算所购置和建造的全部资产,在其投资按照合同约定得到补偿或者该油(气)田生产期期满后,所有权属于中方石油公司。在合同期内,外国合同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这些资产。

第三章石油作业

第二十条作业者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开采石油资源的规定,制订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并经国务院指定的部门批准后,实施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

第二十一条石油合同可以约定石油作业所需的人员,作业者可以优先录用中国公民。

第二十二条作业者和承包者在实施石油作业中,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作业,保护农田、水产、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防止对大气、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陆地其他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第二十三条在实施石油作业中使用土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各项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所有权属于中方石油公司。

前款所列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的使用、转让、赠与、交换、出售、发表以及运出、传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争议的解决

第二十五条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合同的当事人因执行合同发生争议时,应当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

当事人未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中国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指定的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在限期内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其停止实施石油作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擅自进入对外合作区块进行石油勘查活动或者与外国企业签订在对外合作区块内进行石油开采合作协议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未向中方石油公司及时、准确地报告石油作业情况的,未按规定向中方石油公司提交资料和样品以及技术、经济、财会、行政方面的各种报告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未经批准,擅自实施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擅自使用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或者将其转让、赠与、交换、出售、发表以及运出、传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石油”,是指蕴藏在地下的、正在采出的和已经采出的原油和天然气。

(二)“陆上石油资源”,是指蕴藏在陆地全境(包括海滩、岛屿及向外延伸至5米水深处的海域)的范围内的地下石油资源。

(三)“开采”,是指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及其有关的活动。

(四)“石油作业”,是指为执行合同而进行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作业及其有关的活动。

(五)“勘探作业”,是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包括钻探井等各种方法寻找储藏石油圈闭所做的全部工作,以及在已发现石油的圈闭上为确定它有无商业价值所做的钻评价井、可行性研究和编制油(气)田的总体开发方案等全部工作。

(六)“开发作业”,是指自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被批准之日起,为实现石油生产所进行的设计、建造、安装、钻井工程等及其相应的研究工作,包括商业性生产开始之前的生产活动。

(七)“生产作业”,是指一个油(气)田从开始商业性生产之日起,为生产石油所进行的全部作业以及与其有关的活动。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第四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适用于外国承包者。

石油资源范文篇4

如何解决石油资源城市的金融锁定问题

从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手段和营销机制角度出发,应该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分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分支机构的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信贷资金审批权限,允许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资金营销。商业银行应实施“大、中、小”齐抓的信贷策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额度,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产品有市场、讲信誉的中小企业,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都要积极给以信贷支持。以提高资金使用率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并重为原则,健全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加有效信贷投入。

从石油资源城市培育良好的承贷主体、打破现有大企业对资源垄断的角度出发,应该加快发展接续产业。根据资源型城市现有基础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在选择发展接续产业时应重点考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具体到盘锦市,就是要依托辽河油田企业版块的资金、市场、技术等优势条件,重点发展石油机械、石油企业所需的化学产品和油田高技术采油工艺等石油企业服务行业,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后劲的民营企业,努力培育各类融资承贷主体。

石油资源范文篇5

1石油短缺是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中国对能源尤其是海外石油资源的需求呈迅猛增长之势。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影响因素。如果从总量和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能源的总需求略大于总供给,供求总量矛盾不太突出,但结构严重失衡。基于资源禀赋特点和建国初期所制订的经济建设路线,中国能源供应几十年来一直采取完全依靠国内资源的方针,从而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进入新世纪,中国的能源消费呈不断增长之势,并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份额中占有很大比重,导致中国能源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在现阶段,中国国内能源供求的突出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石油短缺是中国能源安全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国内石油供应不足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

2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石油市场

中国目前石油最终可采储量较低,人均占有量只有1Ot,居世界第41位;油气剩余可采储量多年没有较大的提高,占世界比重很低,而且储采比又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中国东部高产油田因开采难度增加,成本攀高,大都已进人开采中晚期,因此,中国的石油产量在未来10年左右不可能实现大幅度增长。而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中国国内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供求缺口越来越大,对外石油依存度不断提高,使得石油供应安全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

3国际环境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制约

全球油气资源的政治性博弈和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有利空间可能被挤压。中国在海外的石油资源产地大多分布在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地区。所有这些都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中国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所作的贡献不相称。中国必须依托大国外交、经济合作和一定优势的海权,在全球范围参与石油竞争,确保在海外石油市场份额及其石油运输的安全。中国处在亚太新的能源消费增长中心,面临着与周边油气资源消费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尽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赞赏中国一如既往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公共问题所作的巨大贡献,但中国对能源需求进口的正常商业行为常常被过分“政治化”。因此,不管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在全球化浪潮之中,中国别无选择,已经并将继续卷入世界油气资源领域的激烈竞争。全球石油供应链中断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难以避免。国内外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国际石油供求态势大体平衡,除非受到国际政治、地缘战略等非商业性的剧烈争夺而偏离正常运行轨道,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全球石油供应链应该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然而,全球石油供求总量能够平衡是一回事,能否以在合理的价格波幅内实现连续充分的供给则又是一回事。虽然发生石油危机的几率很小,但是因政治因素,特别是战争因素,会使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增大人们预测油价走势的难度,动摇石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进而扭曲世界石油市场格局,阻碍世界石油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石油威胁论”有所抬头,中国公平合理参与全球油气资源的竞争受到少数大国的误解。近年来,中国能源进口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增加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相一致的,也是大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某些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进口量和海外油气资源的拓展行为表示”高度关注”和”忧虑”,甚至明里暗里挤压中国的海外油气拓展空间,应该说不是什么正常的现象。这种论调和不负责任的推测,将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对外开放的环境,对开拓海外石油资源和建立资源保障体系极为不利。对此,必须给予高度警觉和重视,并通过一切必要手段,消除世人的误解和疑虑,为中国石油安全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4实现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战略

提高对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认识要具有国际战略眼光。一方面,中国的能源安全绝不可能关起门来实现。石油作为中国清洁能源中需求增长最快而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的品种,它的短缺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瓶颈和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安全之路虽然不可能完全步欧美大量进口海外能源模式之后尘,但中国的能源安全绝不可能关起门来实现。另一方面,对于中国这样的对外石油依存度较高的大国来说,能源缺乏有利有力保障,尤其是缺乏海军对海上运输线安全的保障,其石油安全问题承受着较大的风险和压力。壮大中国海军力量,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以确保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正常的经济贸易手段而获得的正在不断增长的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经济利益。

石油资源范文篇6

关键词:石油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石油型县域是指主要依靠石油资源作为建城的基础或发展的依托,15%以上的劳动人口以直接或间接从事石油资源的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1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依靠石油资源获得的行政区域。

我国典型的石油型县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通常在一些大型石油型县域经济周边,例如黑龙江省大庆市所辖的肇州县、山东的东营市所辖县市、陕西吴旗、志丹等县市、新疆的库车县等,数量为460多个,占我国县级行政单位总数的21%。县域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县域经济发展的时代。

从石油资源储量以及开采加工的程度来划分,石油型县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准备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而目前中国约2/3的石油型县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因此,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目前石油型县域经济的客观要求。

石油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由两部分协调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系统要素本身固有的“内禀自然增长”和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要素的反馈制约作用。石油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理论轨迹可用S型Logistic曲线来表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主要受到石油型县域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石油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禀增长率(科技进步率)和人口、资源、环境限制容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主要的限制因素是逐渐枯竭的石油资源、县域环境容量和科学技术水平。

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直接制约着石油型县域经济的经济增长

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长期以来是本地区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而这种典型的资源型工业结构过于单一、布局分散、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很弱。石油资源的储量、品质和环境条件决定着县域主导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命周期。因此,石油产量的递减首先就影响到经济增长,自1997年以来,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的形势日趋严峻。例如,胜利油田近10年来原油产量以每年60万吨的速度递减,大庆油田每年减产幅度为150万至200万吨,仅2003年石油产量的下降就导致工业增加值减少79.8亿元,县域经济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受到威胁。

石油型县域经济的单一产业结构严重影响着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加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单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已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由于石油产业“一柱擎天”,长期忽视对关联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发展,导致经济多元化发展严重滞后,地方经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很小,城市化水平不高。例如盘锦市,其油气采掘业的GDP一直占全市总量的50%以上。对油气采掘业的高依赖程度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工业门类狭窄、加工深度低、产业链短,尽管油田以外的地方经济每年都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但全市经济增速也只能达到7%至8%左右,在全省14个市排名中已跌落至最后一位。

石油资源的粗放式经营造成石油型县域经济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到2020年,我国GDP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届时石油供需缺口约2.5亿吨。同时,年均9%左右的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促使石油需求量年均递增约12%。而近10年来,我国的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7%,同期石油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8%。面对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的巨大需求,必须加强油气勘探开发与加工的力度与广度。在目前粗放式经营和低效增长方式下,对石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加工,会更加恶化石油型县域生态环境。主要表现是草原植被大量破坏,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的面积日益扩大,城市地下水下降和水体污染等。例如大庆,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大量的油田植被,油田开采区草原荒漠化面积已达95%,地下水的漏斗区高达5500平方公里。

石油资源的特性越来越制约县域和谐社会的建设

石油型县域经济的区位偏离和分散布局直接导致了县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分散管理,社会化管理程度低。随着石油减产和企业减员增效,居民收入下降、城镇失业率增加,每年有数万新增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直接影响了这些县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例如大庆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之比为5.6:1。

石油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从Logistic曲线的微分方程可以看出,石油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扩大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容量。因此,本文提出石油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依靠科技创新,优化石油产业结构、做强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镇功能转型。其中,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以大庆肇州县为例,第一阶段应健全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将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体的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同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第二阶段应完成资源型县域向综合型县域、自我服务型县城向区域中心型城市、矿区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型,全面建设小康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模式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核心在于通过培育和发展新型支柱产业改变县域对石油资源的过高依存度,实现单体石油资源优势向多元整体经济优势的转变。其思路是立足石化产业、延伸和拓展产业链,加大高新技术对石化产业的改造,同时发展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体的产业。

加强石油资源勘探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可采储量三轮资源评价最终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北部石油资源储量为90.26亿吨,而目前只探明了57亿吨;预测天然气资源储量为1.17万亿立方米,而目前探明率不足5%。因此,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很大,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开发石油资源,能够为培育和发展新型支柱产业赢取充裕时间和资金支持。

依靠科技创新延长和拓展石化产业链遵循相关性原则和高级化原则,通过对单一石油资源开发产业进行产业纵向发展和技术改造,优化工艺路线、调整产品结构,延伸和拓展油气产业链,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石油资源加工的附加值,实现现有资源效益最大化,增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实力,从而带动本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接续替代产业遵循潜力性原则和主导性原则,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石油产业为手段,培育农牧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接续产业新的增长点和产业整体竞争能力,提高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层次。

稳步发展生产服务业,为油气及炼油化工业等提供保障从技术和装备上看,工程技术服务、生产服务长期形成的技术、装备等优势,为油田自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依托自身优势,努力提高钻探技术服务水平,同时积极进入城市建设和民用建筑市场,开拓国内外供电、供热及电、热工程建设服务市场,能够形成若干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强化县城作为县域经济中心的服务功能石油型县域的城镇功能都是为石油开采企业服务的,对周边地区没有辐射力、吸引力和带动力。通过加快发展交通、流通、通信、文化、体育、医疗、旅游、教育等新兴、高水平的第三产业,推进油区城市化和油区服务产业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逐步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使社会功能进一步健全。

生态环境保护模式

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在于对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综合防治。其思路是首先将生产经营方式由原来的资源—产品—排弃物—污染物的线性经济,逐步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同时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和水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其模式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加强污染综合防治。

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建设规模一流、生态一流、效益一流的石化工业基地。按照一体化理念,统筹区内的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和环境保护,实现上、中、下游企业间物质与能量逐级传递,资源循环使用,建立起完整的生态工业链。聚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骨干企业。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县域各类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全面贯彻推广HSE和ISO9002体系,加快形成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综合防治力度。通过改造、整合现有基础设施,努力在城区范围内构建完整的中水回用和废物再利用系统,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良好基础。开展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重点防治,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增大城市绿化面积,努力建成部级生态县。

县域科技创新模式

石油资源范文篇7

关键词:石油企业;会计核算;措施

一、由会计进行确认

(一)对各项权益的确认

石油企业是一种投资额比较大的企业,其投资额大主要体现在自身资产、固定资产、虚拟资产、矿产权益上,由于以上这些特性,所以石油企业具有资金流动频繁且数目大的特点。在石油企业的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必须建立在相关权益确认的基础之上。对资产的确认、对生产经营成本的确认、对各项权益损益的确认都是石油企业会计核算确认中的工作。

(二)对企业资产的确认

石油企业的主要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与企业所控制的的油气资产,这里所指的油气资产指的是在石油天然气中可以为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地下石油天然气。现在,非储量油气资产就是石油企业计量与确认的油气资产,其中主要包括油气生产设施、固定站、运输管线装置、储油装置、处理装置、环保装置这些主要设施,这些设施也属于油气资产中的一部分,同样也是会计资产核算的重要工作。

(三)无效益损耗有收益就一定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但在石油企业中,有时候即使有成本支出也不一定会带来收益,在前期工作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中,大部分的成本是属于无盈利

二、会计计量

(一)怎样进行会计计量

在进行会计计量的工作中,主要利用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来计算石油企业支出的成本,其计量内容包括四种,分别是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生产成本。石油企业的会计计量内容通常都会拥有高投资、高风险的特点,加上投资周期过长,有时候出现收益不断减少的状况。油气产量的下降是因为油区的资源不断减少,导致产量下降,最终导致成本增加,这样由油气量决定成本是否增加是否减少的特点也是石油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主要原因。

(二)油气资产的计量方法

要计算油气资产首先要依靠资产评估才能算出,目前,油气的计量方法有净现值法、勘探费用法、经验估算法三种,其中净现值法就是将实际资产作为评估对象,这样的方法主要在已有油气储量的资产上,对未来开发需要投入与收入进行评估。勘探费用法与净现值法恰恰相反,它主要对未知的油气储量进行成本与收益的评估。经验估算法经常被西方国家采用,其中包括三种方法,分别是油当量桶价格法、利润投资比法、回收期法。

(三)关于油汽资产的减值与折旧

1、油气资产的减值

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发时间的拉长,石油的储蓄量也会不断降低,这样的条件下,就会出现石油资产的减值现象。资源勘探、生产、销售等环节决定了石油资源是否减值,油气资源的减值包括固定资产减值与损耗减值两个方面。在开发的过程中,作为企业开发者应注重石油资源的节约,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与石油企业后期发展。

2、资产的损耗

在勘探石油资源的过程中的损耗都将在石油销售中得到补偿,在勘探与开采石油资源时所造成的开销属于成本开销,这就叫做折耗。石油资源被开采的过程中会出现石油资源递减的情况,这属于石油资源的固定损耗。

三、结束语

在石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中,必须规范会计核算,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利用精准的会计核算数据向石油企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会计核算是与企业财务部的相互渗透,在企业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统一的会计核算的原则,必须使用统一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采用统一的核算方法与统一的分配原则进行计算。

作者:张艳平 单位: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参考文献:

[1]刘舟波.关于我国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3

石油资源范文篇8

××,一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闪亮的名字,一个在革命时期无数有志青年向往的圣地,现在充满着城市发展的活力,让人感到现代化的气息,走在××市的街道上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经济发展很快(不过还是相对落后的),××的街头不乏一些名贵好车,××的物价也让人感觉相对较高,这让我心中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在经济还比较落后的××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尝试着去了解这一切,

解开自己的迷惑。

原来,××不仅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第一个炼油厂都在那里诞生。原创: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4.3亿吨,

储油面积达1325.5平方千米。建国以来,××石油工业利用国家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

石油企业原油年生产能力已突破500万吨,原油年加工能力达550万吨,石油工业对财政的贡献占市级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石油工业的发展壮大,

不仅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财政反哺农业的能力,而且为退耕还林还草,全面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然而,

在石油资源大规模、高强度、大面积开采的同时,也暴露出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滞后、科技力量薄弱、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私钻的小油井不仅盗取了国家资源,也扰乱了市场,使得一部分人利用这种机会攫取了巨额利润,这也造成了××人民贫富差距很大。在我回来翻找材料的时候,发现在两年前,也就是2002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省××市吴旗县个别干部违法参与非法采油问题进行了报道,当时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陕北石油开采秩序也开始全面整顿,可以说经过两年的整顿,开采秩序已逐步规范,但是私采的小油井仍然存在,这就不可避免有一部分人利用这个谋取利益。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加大取缔小油井的力度,绝对不允许有人挑战石油开采秩序。

另一方面,石油的开采还要注意避免环境污染,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经济发展必须利用资源。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人类社会的文明,

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资源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的过程,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现代化,

愈加显示出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制约作用。石油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全,而且石油资源具有不再生的特点,

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储量越来越少,最终枯竭,这就决定了石油资源难免由国家实行集权管理和控制,

不可能完全由市场竞争机制配置。国家增加对石油资源的开采利用,固然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增加了石油资源的消耗速度,间接地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

并伴随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产生。石油资源开发利用越多,留给后人的就越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越弱。因此,

石油资源利用不能只顾及到当代人的利益,还必须关注后代人发展的需要,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与发展速度的关系。环境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也是发展经济源泉。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消费自然资源的过程,但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限,如果人们从自然界中索取的资源超过环境的承载力,

使环境处于超负荷状况则可能降低自然系统的生产率,甚至使生态系统失去对经济发展的永续承载力。按照目前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及资源消耗程度,

倘若资源枯竭、退化了,原创: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就要停止,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面对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的供给之间出现的日益增大的供求矛盾,

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如怎样通过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如何通过技术进步与投资增加维持生态功能持续性的最低存量水平;如何有效地寻求替代资源,以保证后代自然资源的经济水平不至降低等。要从自然界取出资源,

就要给自然界投资。经济越要发展,对自然资源供给条件方面的投资就越为重要,否则就要受到环境失衡的惩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要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秩序,

石油资源范文篇9

国际承包商基本具备了利用项目融资方式进行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建设的条件

1.在石油项目工程建设中,可以采用ABS方式吸收更多的资金和其他分散的民营资本。ABS是一种将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这个方式是在融资项目已拥有的资产基础上,将项目未来的收益通过发行国际高档证券的方式而进行资金吸收和筹集的一种证券融资方式。利用证券方式进行项目融资也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创新发展。雷曼公司开创了以证券进行项目融资的先例。1992年雷曼公司在国际市场为美国California能源公司牵头发行了56亿美元的国际金融债券。在此之后,更多的大型建设项目都开始采用这种融资方式,利用证券融资一是方便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另外也可以方便投资设随时进入或者退出,这种方式的低风险特征,适合资金实力比较差的民营资本进行联合投资和融资。2.国家在融资方面的政策松动也是石油行业进行项目融资的一个契机,关于国际能源长期开发,国家发改委有相关规定。中国陆地油气资源可以由中石油与国外的公司进行联合开发,但是海上油气资源仅限于中海油开发。并且在国内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油气资源的开采权通过竞标方式由国内大型石油公司获得。这些措施将直接给国外的资金提供了一个进入国际石油市场的机会。3.在某些方面,国内的石油技术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国际石油资源有独特的储藏特点,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埋藏较浅,基本上是用浅层勘测技术来开采,而国内的浅层勘测开采技术在国际上是比较先进的,相比较分布在陆上的深层石油资源,中国的浅层勘测开采技术更为先进,所以国内的陆上石油资源可以与国外公司联合开发,而国外的石油开采则是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绝佳机遇,利用项目融资进行国际石油开采是中国石油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4.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有过一些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的基础,积累了大量的合作经验,这也是中国石油企业利用项目融资方式走向国际市场的必备因素。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内的三大石油公司在亚非美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项目建设。在北非和中东,中亚地区、拉丁美洲形成了一定的投资规模,而国际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包括了从勘测开采、配套设施建设,石油深加工和石油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本世纪初,中石油在中东地区为苏丹开发建设了年产量一千万吨级的大型油田。并进行了大约4亿吨的储量勘测,修建了1500多公里长的输油管道和大型炼油厂。整个合作项目涵盖了从开采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借鉴此经验,陆续开发了利比亚、阿曼、叙利亚等周围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市场。5.外交关系的稳定也是长期稳定投资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与世界各石油大国的外交关系都一直很好,世界石油产地的中东、中亚、北非和南美等地区和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外交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即使是处于政治动荡的中东地区的伊朗等国家也与我国一直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良好的政治背景和政治环境也是我国石油企业走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必备条件。

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策略

1.需要专业项目融资人员的指导。银行在进行贷款投资的时候不要依靠单纯的研究报告和分析进行风险评估,而要聘请专业的评估人员对融资项目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为项目融资提供信息和风险保障。专业的项目风险评估师可以在项目的债务承担能力,项目本身的风险和融资风险等方面提供比较准确的数据和建议。2.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贷款银行应该提高融资风险的判断力,首先可以从融资的管理流程上入手,通过细化操作流程,将项目融资的各种风险因素隔绝在前期的判断过程中,在每一个阶段都能详细地分析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针对可能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案和评估方案。银行还可以建立风险档案,银行可以根据过去的风险经验,将各种融资风险归档,并据此对新的融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3.贷款银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在风险评估领域,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但是没有一种评估办法是可以覆盖所有领域的,银行就是要讲定性和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银行要加强风险评估的数据积累,才有可能对受多个因素影响的复杂项目进行综合有效地评估,才能从跟上降低项目融资的风险。

本文作者:窦海鹏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石油资源范文篇10

近年来我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取得了较为显著进步,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水平还较为落后,因此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创新发展,以更好的满足我国石油开采的需要。当前,我国石油工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钻井技术。1)井下控测技术。我国石油工程钻井过程中所应用的井下控测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井下测量信息传输的效率和精度,同时也促进了钻井技术自动化水平的发展。2)井控技术。这种技术在主要应用于井下压力的检测,目前我国井控技术发展水平较高,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井控技术已经达到了四级井控施工的标准。3)深水钻井技术。我国深水区储藏了大量的石油资源,但是长期以来受到技术条件制约,深水区石油资源无法得到很好的开采利用。随着深水钻井技术的发展,我国石油工程钻井施工能够适应的深度达到了2500m深水区,并可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精度,无线传输的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4)海上钻井技术。我国海洋中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是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对钻井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目前我国海上钻井技术的种类较多,具体包括大位移井、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深水双梯度钻井技术、喷射下导管技术、动态压井钻井技术、随钻环空压力监测技术、随钻测井技术、深水钻井液和固井工艺等[1]。

2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目前我国石油工程钻井技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应用广泛、技术含量低、复制性强、创新水平较低等问题,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对钻井技术需求的增加,我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将会不断完善和创新,进而为石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1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及对策

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注重先进技术与自主技术的结合。现阶段我国石油钻井技术水平以及研发能力和西方国家还存在差异,但是石油工程对钻井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必须尽快提高石油钻井技术水平,以确保石油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为此我国应该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大对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研发投入,掌握钻井技术的核心,进而为提高我国石油资源开采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国还应该不断从国际上吸收先进的石油工程钻井技术,借鉴其优秀的科技成果,并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转化钻井技术成果,从而提升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整体水平。

2.2人才战略发展方向及对策

人才战略发展方向的确定,需要加大力度培养科研人员,并强化其创新理念。因为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石油行业,高素质的人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石油工程钻井技术无论是研发还是应用对人才的要求都较高,石油企业必须加大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投入,特别是对科研人员,这样可以提高石油企业整体科技实力,通过科技人员的持续创新,石油企业的钻井技术一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进而为石油工程施工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2.3切实做好现场监督工作,不断促进钻井技术的改进和完善

石油工程钻井施工的质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的监督工作,石油企业应该根据钻井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组织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并且重点关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应用过程,若发现钻井技术应用施工中存在问题应该第一时间向有关上级反映,并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有助于推进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因此现场监督人员须对钻井技术应用的各环节实施监督,进而为钻井技术的改进提供数据信息的支持,提高石油工程钻井技术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石油工程钻井技术还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而且随着石油工程钻井环境的变化,石油工程对钻井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需要石油企业在日常的钻井工作中,积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进而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分析石油工程钻井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不断提升钻井技术水平,保证石油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杨灵恒 单位: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钻井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