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20:35:06

三农服务

三农服务范文篇1

为“三农”发展提供交通先行保障

县交通局局长**

“要想繁荣,交通先行”。交通工作与“三农”工作密切相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交通主管部门,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抢抓机遇,把握政策,合理规划,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行作用。

一、认清形势,把握规律,以科学的眼光看待我县交通现状

综观**交通现状,全县公路总里程1878.16公里,其中省道两条,长101.7公里,县道404.6公里,油路300.6公里,砂石路104公里;乡道311.1公里,油路62.8公里,砂石路248.3公里;村道1060.76公里,油路74.76公里,砂石路986公里。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乡镇驻地及较大集镇为结点,乡村公路为环绕,辐射到每个行政村、自然村的四通八达公路网络,乡村公路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陆路运输:全县拥有货运车辆7737部(大机2235部,小机5502部),年货运量4000万吨,货运周转量1.2亿吨公里;客运车辆398部,6000座,年客运量95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9亿人公里。

水路运输:主要河流涡河、包河、北淝河、西淝河、武家河,境内全长120公里,全县客运渡口27座,渡船27艘,年客流量280万人次。

虽然我县的交通现状已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道路通行总量快速发展,运输能力显著提高,运输市场趋于规范。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农村公路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低、路况差,乡镇之间发展不均衡。缺乏科学规划指导,进展速度缓慢,管理薄弱,技术政策不尽合理,投资效率不高;另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建养不协调、法规不健全、人才缺乏等问题。二是运输市场管理力度不大,运输导向的针对性不强;四是水路运输安全设施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结合实际,以科学的发展思维,敲定我县交通工作战略取向

1、提高农村公路的运输能力和质量,推进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村公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改变交通面貌,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公路布局和服务,依靠科技,提高质量,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方略,促进乡镇协调进步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构建结构日趋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合理的水陆运输体系,加快陆路客货运站(场)建设,新改建部分港口、码头,提供不断满足社会需要的运输保证。

3、增强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开通绿色通道,免征部分农用车辆费用。

三、着眼长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交通现代化

(一)陆路交通。

1、公路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富不富,先看路”,加快交通发展是直接服务于“三农”的具体实事之一。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确定了本世纪前10年全县公路建设目标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05年,利用实施国债、通达工程机遇,改造主要县乡道及村道,使公路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为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第二步:到2007年,实现主要乡道路面黑色化,全县所有集镇通油路,全部自然村实现晴雨通车,提高技术等级,改善行车状况,完善沿线设施,全面增强乡道、村道的通达能力和抗灾能力,满足农村交通运输基本需求,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第三步:到2010年,使主要乡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路面实现高级、次高级化,完善桥涵配套及交通附属设施,使农村公路形成等级、结构、配置合理的公路网络,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按照发展规划2010年以前,全县将建立起水、陆并举,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新型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高县道公路等级,建立和完善县城连接全县27个乡镇和集镇的“七横七纵一循环”(七横:青李路、刘张路、张义路、宿涡路、涡青路、十临路、西高路;七纵:濉石路、青蒙路、丹史路、涡新路、涡五路、耿王路、标张路;一循环:以县城为中心,以义门、高炉两座大桥为控制点,沿途经高炉、林场、曹市、青町、马店集、大曹、牌坊、周桥、义门、花沟、标里、临湖、店集、楚店、双庙、西阳十五个乡镇,构成一个经济大循环)。争取到2010年末,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由基本缓解向总体适应跨越,计划每年投资4000万元用于公路建设,新建三级路218公里以上,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695公里,使全县每个地方,在30分钟之内能够到达县城。

2、站场建设:

到2010年以前,全县将建设和改造三个客运场站、二个货运市场、二个专业物流基地。实现场站建设花园化、站点建设景观化、货物运输专用化、货运产业物流化。将我县客货运场站建成具有鲜明的标志性、完善的功能性、适度的超前性的中心站。具体为将汽车站改造成为等级标准高、功能齐备的新型客运站,在八里桥和城西老子骑牛南建设两个大型货运服务中心站。形成具有运输组织、运输、多式联运、装卸存储、中转换装、通信信息六大功能的一条龙基地。

(二)水上交通。为适应今后煤矿开发带来的巨大运输压力,充分发挥水运载重量大,运输成本低的优势,拟新改建义门港、桥口港、建港、南园港、马寨港、程庄港、高港、西阳港8个货运港口,改造全县27个客运码头,完善与旅客上下相适应的附属设施。

四、立足当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做好服务“三农”排头兵。

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确立今年为基础设施建设年,并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基础建设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交通部门作为县政府的职能部门,服务“三农”将作为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我局将“抢抓基础设施建设年”机遇,修好乡村道,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畅通路。

(一)突出服务“三农”的重点任务。明确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交通建设步伐,突出支持和服务“三农”这个重点。

(二)强化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按客观规律办事,把握“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原则,把效益摆在首位,优先发展“经济路”、“出口路”,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

1、抓好国债、通达工程和通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实。依照《**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要求,想方设法筹措配套资金,明年上半年争取完成涡新路、青李路、西高路店集段工程建设任务。启动高楚路、楚西路、曹坛路等4条县乡公路建设。

2、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后勤服务。继续推出公路测量预约机制,在农村公路建设测量过程中,尽量满足乡镇的要求,只需一个电话,在技术人员能调度过来时,立即安排测量,在工作任务紧时,实行预约,既与要求测量的乡镇预约好时间,到时准时给予测量,避免了对方多次来回,浪费时间和经费。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我局将提供技术人员义务现场指导,免费提供修路机械等服务。

3、抓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三分建、七分管”,乡村公路建成后的重点在管理和养护上,建设乡村公路做到修一条、成一条、美一条、养护好一条。力争修一条乡村公路,美化一片乡村环境。对张义路、刘张路、耿王路等部分路段路面进行坑槽挖补,铺筑油层,延长现有公路通行年限;完成红旗桥、侯桥、母猪沟桥三座险桥的改建。在做好义门大桥设障和限载通行的同时,积极做好检测、维修加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在全县范围内免征核定标准在1吨及1吨以下或20马力及20马力以下拖拉机从事道路运输的养路费、运管费;免征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农用三轮车运管费;开通绿色通道,免征农产品运输车辆及各种收割机的通行费。

三农服务范文篇2

随着近几年拉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拉萨地区的农业经济结构也取得了极大的改变,农业生产的品种与布局发生了非常巨大的转变。因此,拉萨地区的农民对于三农气象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现阶段拉萨地区三农气象服务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1)缺乏针对性。拉萨三农气象服务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对城市气象服务形式的复制,从而导致三农气象服务与拉萨地区的农村环境不相适应。并且气象服务产品的种类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分类,导致拉萨地区的农民对三农气象信息一知半解,因此缺乏针对性。(2)缺乏多样性。现阶段针拉萨市气象局的气象要素有温度,空气湿度,风速风向等,对农村养殖产业以及农村品所需要的气象无法进行预警。气象服务形式过于单一,只注重农业服务,对村镇以及农民没有进行有效的气象服务,因此缺乏多样性。(3)缺乏准确性。拉萨市气象局在进行长期的天气预报时,往往缺乏准确的信息数据,难以使这些信息数据成为农民的气象参考,使拉萨地区的农民难以进行种植规划。现阶段拉萨地区的气象信息定时,只有在定期的时间之中才能了解到气象信息。但是大多数农民由于条件的限制,在长期的过程中很难定时收看气象信息。导致农民错过气象信息的预告,从而导致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时,农民无法提前预知。针对上述拉萨地区三农气象服务存在的不足,应当运用有效的策略激进型解决,提升拉萨三农气象服务能力,使拉萨地区农民的经济利益得到保障,从而有效的促进拉萨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提升拉萨三农气象服务能力的策略

近期以来,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重大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我国农业经济。因此,及时有效的气象信息能够对农民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只有使拉萨三农气象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及时的将预警信息传达给拉萨地区的农民,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农业经济损失。(1)转变以往的服务理念。拉萨农村气象服务在以往只对农业生产的天气预警予以重视。因此,拉萨气象气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各类气象服务工作的力度,实现拉萨气象服务的立体化与全方位化,使拉萨三农气象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2)对三农综合气象检测网进行构建。对三农综合气象监测网进行有效的构建,能够使拉萨三农气象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应当将综合性、立体性以及加密性作为综合气象监测网的构建理念。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气象监测网进行综合全面的构建。这样使全天候的气象信息监测得以有效的实现,从而使拉萨三农气象服务能力在根本上得到提升。(3)对三农气象服务产品进行有效开发。想要使拉萨地区农民的物质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应当加强拉萨三农气象服务工作,从而使拉萨地区农民的经济利益得到保障。因此,拉萨气象部门应当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建立新型的三农气象服务产品系统,该系统包括滚动播放、时效性强、专业指导等特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提升,分别是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与服务能力的提升。针对较为重要的气象预警,应当对频率进行加密预报,并且采取循环滚动的形式进行播报,对气象信息服务内容进行优化。针对开发专业的气象服务产品,应当本着精细化、自动化、动态化、网络化等原则来进行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系统的构建。应当结合拉萨地区农民的日常出行、交通运输以及养生保健等方面,增加生活服务类的气象产品,使拉萨地区的农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得到提升。(4)重视三农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想要有效提升拉萨三农气象服务能力,必须对三农气象服务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并且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进行相关信息的,并且确保三农信息服务能够入户入村。拉萨气象部门应当针对市场运营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索,通过政府与村镇的合作,不加重农民经济负担的前提条件下,运用多种媒体相结合,创设农村气象快速通道直播,从而有效提升农村了解气象信息与知识的效率,针对气象方面的灾害,能够及时的进行防护。(5)构建突发灾害应急系统。想要保证拉萨气象部门能够及时的对各项气象灾害做出准备工作,拉萨气象部门应当在农村地区成立突发灾害应急点,使农村气象灾害应急机制得到有效的完善。应当对气象预警系统与气象应急系统进行有效的建立,对气象应急服务的需要进行有效的考虑。尤其对于气象灾害较为频发的区域,更应当进行传输通道与应急监测站的建立,使拉萨地区的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气象应急服务。此外,还应当与地方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协商与沟通,使气象服务机制得以完善,从而使资源共享、信息互补得以实现,使拉萨三农气象服务能力得到额大幅度的提升,对促进拉萨地区农村经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对气象科技扶贫政策进行有效的普及。想要提升拉萨地区三农气象服务能力,还应当对气象科技扶贫政策进行有效的普及。对特色农业气象使用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对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有效的运用,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开创气象科普专栏,并且为拉萨地区的农民提供专家咨询热线。

针对气象农业科技的宣传,应当对其渠道进行有效的拓宽,使气象科技教育宣传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拉萨气象部门应当对相关培训课程进行有效的开展,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气象科普知识讲座,并且入户对农民的气象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使气象科技在拉萨地区的农村当中得到落实。加强农民对气象科技的充分了解,提升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使拉萨三农气象服务能力得到综合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璐.西藏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2]扎西央宗.探讨西藏气象服务提升西藏公共气象服务能力[A].中国气象学会.S16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中国气象学会,2017:9.

三农服务范文篇3

农商银行应当始终贯彻并落实“普惠金融”这一战略理念,并与当地具体情况联系起来,注重加快金融普惠实施方案的制定进度,对有关措施进行灵活运用;注重将“支农支小”这一核心使命作为基础,立定“姓农、姓小、姓土”这一基本方向,扎根为“三农”与小微企业服务;大力依靠当地金融综合改革这一政治背景,将支农支小支实作为中心,开展有关战略架构建设工作,进而确保当地金融改革核心内容与农商银行经营方向的高度一致,在农商银行为“三农”与小微经济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将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突破与政策红利,提供给农商银行;为了避免遭遇民间借贷的侵蚀,农商银行应当坚持做小做散、支农支小的经营方向不动摇,只有全心全意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才能进一步将业务基础落实,针对有关风险进行良好控制。

2优化产品类型,强化服务理念

2.1强化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能力。第一,不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大力建设“普惠金融”工程则可以将农商银行作用发挥出来,近几年农商银行贷款服务覆盖面积占不断扩大,并且投放在“三农”与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中的贷款比例,也在不断提升都是因为信贷资源投入的重要结果。第二,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强化开展“整村授信”工程建设活动。为了能够对三农与实体经济的金融有效需求,进行高效掌握,农商银行应当注重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进村入企”送金融服务下基层、“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工程等,深入开展农户与小微企业的走访活动,并注重对客户档案进行建设,进而为客户授信与信贷支持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应当不断加大渠道资源投入,强化建设“金色细胞”工程。农商银行自身应当注重对网点功能进行提升,并不断对资源结构进行改进与优化,除了当前的营业网点之外,还应当分级别分类型进行助农点、便利店、丰收驿站建设活动;强化开展部分电子渠道建设活动,例如,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等,并不断对这些先进电子渠道进行推广。2.2提升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水平。2.2.1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开展产品创新活动第一,应当将地方性小法人机构的传统优势,高效发挥出来,注重对一次授信类信贷产品的研究与推广,进而使临时短用等多种问题得到顺利解决。比如泉州农商银行推出“数控易贷”设备抵押贷款;晋江农商银行在全省银行业首创网络司法拍卖“法院+银行+保险”模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石狮农商银行针对市场需求推出“和家贷”、回批地“办证贷”、智慧银行“质e贷”等金融产品;南安农商银行推出“税利贷”、“微保贷”、“光伏扶贫贷”等新产品都值得借鉴。第二,以客户需求为基础,注重对产品创新小组进行建设,并对差异化产品体系开展相关探索活动。2.2.2以价值为导向,强化开展担保创新活动第一,注重对农房抵押、股权质押等新型抵押方式进行推广,使融资资源配置不均衡这一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第二,应当对“随心贷”纯信用贷款进行推行,根据工资、社保、公积金等模型,对相关额度直接开展核定工作,进而对被职业固化的贷款准入问题,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2.2.3以效率为导向,强化开展流程创新活动第一,在确保风险可控性与服务便捷性的基础上,根据“小额贷款便捷化、大额贷款规范化”这一原则,对小微企业信贷流程进行简化,并对其开展相关优化活动,实现信贷服务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对“审批中心”集约化机制进行建构,大力建设专职审批队伍,利用有关平台系统,确保信贷资料实时传输工作的完成。第二,组织建设“微贷中心”,确保一站式小额贷款服务的完成;通过“流动银行”上门集中化服务,对目标客户贷款办理程序进行简化,并对时间到帐时间进行缩短。

3增强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质效

3.1全面升级,风险管控。第一,对风险判断机制进行建设,关于信贷客户的授权标准方面,应当将第一还款来源作为重要依据,主要从工资、水电费等生产数据中,对客户开展严格筛选活动。第二,对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建设,对可疑交易预警系统与贷款资金流向跟踪系统,进行大力研发,通过这些系统,来对贷款流向具体情况进行随时掌握,并将贷后管理数据自动发送至贷款责任人,进而实现贷后检查效率的提升。3.2优化升级,管理优化。第一,对FTP考核系统进行建设,利用该考核系统,对业务和产品的运行情况与盈利,开展相关分析活动,使小额、微贷逐渐成为基层网点的服务中心。第二,大力开展薪酬考核系统研发工作,使其能够将客户经理业绩反映出来,进一步提升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将办贷分离开来,促使客户经理能够由“坐商”转变为“行商”,将服务更多的延伸至优秀的三农与小微企业中来。

4结语

农商银行作为服务农业的重要金融机构,无论在“三农”产品还是服务上都需要予以强化。尤其在当前新时代环境下,更加需要从农业需要和需求方向予以综合考虑,做好“三农”产品研发,提升“三农”服务质量,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天航.打造服务三农的“定海神针”仁寿农商银行支农支小助推县域发展纪实[J].当代县域经济,2017,(12):65-68.

三农服务范文篇4

充分认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客观要求。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既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保持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农业局作为县委、县政府主管全县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职能部门,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战线广大党员干部,既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把党的农村政策变成群众自觉行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我们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如何,直接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的落实,关系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集中开展先进性教育,就是要把农业系统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新的机遇观、发展观和政绩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保证。农业部门广大党员,要有爱岗敬业的热情,发扬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甘于奉献、知足常乐、吃苦耐劳、贴近群众、奋发向上、勇争一流的行业精神。要充满强烈的爱民之心,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按照加强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把"服务三农、党员争先"的实践活动化作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觉行为,服务"三农"工作、奉献"三农"事业。

小陈老师工作室制作

三农服务范文篇5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识。农村档案理所应当为“三农”服务。但是,在以前我们这种观念不强,认识模糊,未顾及留下档案是向历史负责的表现,没有安排专人管理档案。随着农村工作的全面开展,农村社会的不断进步,“三农”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引起了我镇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镇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镇长任组长,镇党政办公室负责人任副组长,同时明确村会计为行政村档案员。我们强化了对档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知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农村档案工作既是“三农”的需求,也是我们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了从“要我抓”到“我要抓”的转变。我镇对档案工作进行专项整治,取得成效后,摆上议事日程,长抓不懈。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转变观念,提高档案意识的结果。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确保农村档案工作扎实开展。农村档案是农村工作的真实写照,做好农村档案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我镇着重从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提高职业道德和为民服务本领。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强化职业道德修养。二是认真组织学习《档案法》、《档案条例》和《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各村、企事业单位档案员集中培训,使他们熟悉专业知识,基本掌握档案接收、收集、整理、归档等实际操作。使全体档案员业务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努力抓好农村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档案立卷归档是我镇档案工作的重头戏。对此,我们下了一番功夫,健全制度,规范操作。一是组织制定《后溪镇党委、政府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镇两委及档案员职责和档案工作机制。二是组织制定了包括档案管理、归档、利用、保密和借阅在内的五项制度。三是调整充实镇村及企业单位档案员队伍。四是先镇机关后村、企,先领导后干部,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清理了镇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获得的帐外文件,清理了镇机关积存40多年的文书资料。清理中,我们面对的是镇机关各部门历年积存资料,大部分年度材料零散,纸张灰尘满面,有的甚至发酶、蛀虫。我们的档案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废寝忘食、任劳任怨,主动放弃午休和双休日,苦战三个月,对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和其他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归档,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还采取了分批集中和下村、下企业蹲点的办法,组织村企按照规定要求整理归档。完成了10个行政村和4个乡镇企业立卷归档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农服务范文篇6

关键词:农村;土地;“三农”;金融;创新

近年来,农村土地产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三农”金融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三农”金融服务的创新,对挖掘农村土地产权的金融价值、构建新时期农村土地产权管理运行模式,提升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与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农”金融服务的实践

我国在“三农”金融服务创新中进行过实践探索,并逐渐摸索出实践模式,如农用地抵押贷款、入股权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例如贵州湄潭采用“农民+政府+土地金融机构”的方式,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土地金融公司,可接受非耕地资源为押品,为农户发放贷款;山东寿光采用“农民+村委会+金融机构”的方式,村委会可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经管站对土地估值办理抵押手续,银行发放贷款;重庆市采用“农民+金融机构”的方式,可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证,农户可用其抵押申请贷款;四川成都采用“农民+担保公司+金融机构”的融资方式,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公司,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反担保物抵押给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担保,银行放款;辽宁法库采用“农民+合作社+金融机构”的方式,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以入股土地抵押申请贷款。上述贷款模式已在全国试点区域试行,但是否具有全国普遍性,仍需待考证与评估。

二、“三农”金融服务的挑战

(一)风险挑战。“三农”金融服务创新面临着新的风险挑战,如行业风险、抵押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随着农村产业集约化的迅速发展,金融风险类型不断发生变化,土地产权的流转可能会出现产权纠纷、物权价值波动、价值不公允、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等,需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二)政策挑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正处于改革阶段,因此“三农”金融服务仍缺少一定政策制度支持,如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给相关工作开展造成很大影响。如土地产权归属、土地价值评估、担保体系构建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土地产权变现。

三、“三农”金融服务的机遇

(一)农村土地产权交易蕴含金融需求。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大量的市场需求。金融机构可为“三农”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如交易组织、资金托管、账户开立、融资管理等,保证农村土地产权交易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在土地整改、土地经营上将产生大量的土地开发融资需求,因此需架构专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二)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催生金融新业务。农村经济模式逐渐向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转型,催生出更多金融新业务,相关金融单位,应当根据客户群的诉求,主动对金融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同时,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产业对接、电子商务、新能源等经济模式的发展,催生“三农”金融服务进行改革创新。

四、“三农”金融的运行体系

(一)“三农”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应进行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不断优化“三农”金融运行体系,发挥出金融市场的运行价值。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不同客群的特点,通过细分农业生产及特色产业链等服务场景,引入土地流转、农业生产补贴、农业保险、农业订单等特色数据,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二)“三农”金融体系风险管控。一是对国家政策进行深度解析。如国家法治建设过程中,关于“三农”金融服务的法律政策修改未及时开展,则会导致体系运行风险发生。为合理规避风险,相关金融服务工作人员,应对农村土地抵押担保业务进行全面追踪,保证“三农”金融服务体系的整体运行可控。二是遵循“试点”原则。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科学评估,依循不同地区的土地产权类型,制定科学严谨的试点工作标准,并指导相关银行积极支持试点工作。同时,相关管理部门需及时开展试点评估工作,依据评估结果,对试点地区与业务进行科学调整,防范风险发生。三是制定标准规范的操作细则,准确界定管理权责,真实、客观、准确开展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工作。严格执行土地产权价值评估要求,对土地产权的取得成本、市场价格、潜在价值综合考量,以保证农村土地产权价格评估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另外,应加强当地政府、担保机构、合作组织的有效衔接,保证农村土地产权金融抵押产品的有效流通。四是加强贷后管理,对贷款资金封闭管理,对其流向实时监测,有效管控资金风险。(三)“三农”金融信贷制度完善优化。在“三农”金融信贷制度方面,可对“三农”金融产品进行定价设计,即设定较低的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利率,保证农民的基本经济收益。鉴于农产品具有生长周期长、附加值低等特点,需对贷款期限与农产品的生长周期相匹配,可将贷款年限进行合理延长。根据行业的生产周期和贷款主体的经营形式,设定针对性的还款方案,例如可采用随借随还、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分期还息到期还本或按还款计划还款的还款方式,突出“三农”金融信贷服务的人性化与便利性。为保证“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开展长效性,需设定合适的信贷准入门槛。通过对授信模型、评分卡等进行合理调整,在源头上防范信用风险。与此同时,对客户的偿债能力、还款来源、发展前景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进而灵活调整客户评价指标,保证风险可控。此外,商业银行应基于国家试点地区的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对“三农”金融信贷产品进行授信额度管控,避免多头授信或超风险承受能力授信。

五、“三农”金融的政策设计

(一)“三农”金融支撑政策设计。“三农”金融政策设计需有效强化资源支撑机制,人民银行每年根据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政策,匹配专项信贷资金,以保证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工作有效推行,推动“三农”金融服务产品开发。与此同时,部分商业银行可发行专属的农村土地产权金融债券,便于推动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金融服务发展,为后续“三农”金融政策全面普及提供参考。(二)相关“三农”法律政策修订。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背景下,为有效推动“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发展,需对“三农”金融服务的相关法律政策进行修订,为“三农”金融服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如对《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进行合理修订,基于法律制度对,农村土地承包地、宅基地、金融贷款、抵押条件、评估程序、管理条例进行规范化处理。例如,在农村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权修订上,应当稳步推动试点工作,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理融入到用地管理条例当中,对其集体用地的流转、用途、交易、抵押、收益、管理等工作进行细化。(三)“三农”金融风险缓释机制。在建立“三农”金融风险缓释机制过程中,可尝试引进农业担保公司,并与农业保险相互结合。同时,在财政部门的补贴环境下,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扶持,进而弱化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背景下,为充分发挥出“三农”金融风险缓释机制运行优势,可建立农村土地产权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如部分地区可由地方政府进行出资补助,在财政部门、农业部门的联合工作开展下,避免企业经营不善,给农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基于不同地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金融机构的运行特征,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实现“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安全稳定运行,如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行业协会担保、基金担保、合作社担保等,积极与当地政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对接,联动各方优势资源。(四)金融服务流转平台设计。在金融服务流转平台设计时,主要进行确权平台、交易平台、处置平台的设计。金融服务确权平台设计时,需国家相关部门,依循权证文件与农村土地确权标准流程,进行确权系统的研发,并指导相关部门进行落实。通过确权进度考核工作开展,对确权工作实际开展效果与质量进行评估。金融服务流转平台设计时,需依据交易市场的范畴,建构不同等级的流转服务体系,并建立相关农村土地价值评估体系与管理机制,进而逐渐建构权威、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为后续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交易提供价值参考。金融服务处置平台设计时,相关政府单位需设定处置服务中心,将对应的不良债权细分,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经营主体。可接受担保机构、银行抵押资产的处置,解决农村土地产权抵押变现的实际问题。通过确权、流转、处置平台的实现流转、抵押交易的规范、高效、公开透明,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抵押,保证确权登记数据的完备、准确、及时、唯一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实现银行与相关农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解决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难,抵押难、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六、结束语

综上,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背景下,“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工作进行分析探讨,阐述当下“三农”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收获的实践经验、工作挑战及机遇,针对我国“三农”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现实路径进行思考探究。通过本文论述分析,为其他学者提供研究分析的参考,推动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聂勇,王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困境与路径优化——以广西为例[J].市场论坛,2019(06).

[2]郭金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特征、利益动因与制度改进——以江西为例[J].求实,2018(03).

[3]陈颖.银行业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检验[J].金融监管研究,2018(02).

[4]中国人民银行眉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李玉辉,李洋.金融创新视角下的农村产权融资法律制度研究——基于农村“两权”融资实践引出的法律问题研究[J].西南金融,2018(02).

三农服务范文篇7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产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逐步减免农业税、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条件等重大政策举措。邮政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精神,充分履行服务职能,切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一、“三农”服务体系现状

目前,“三农”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服务机构缺位。如:1、在农资分销和农产品销售方面,由于计划经济下的供销社支农体系已不存在,优质农资没有可靠的分销渠道,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中间环节杂乱,导致农资价格上升,加重了农民负担,出现了不利于“三农”发展的态势。2、在粮食购销方面,市场全面放开后,农民得不到生产和销售的明确信息,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急剧下滑,导致全国范围内粮食产量下降。3、在农民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因得不到劳务信息,大量民工无序的流入城市,许多人找不到工作,生计无着,成为刑事案件的高发群体,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4、在金融支农方面,由于前期国有四大银行大规模撤除了农村营业网点,直接导致农村金融市场萧条,虽有农村信用社在近期改革力度,但由于重整旗鼓遗留总是太多,若在短期内服务好“三农”问题,尚需时日。5、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农民需要产前的市场预测、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产品销售,这些工作一些涉农龙头企业在做,但这些企业又多是单打独斗,很难解决“三农”问题,形成支撑。所以,这就需要一个既承担普遍服务义务,又有完善的服务体系的机构来加强服务“三农”,为“三农”发展提供物流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

二、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中的苗头性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邮政利用邮政网点扎要农村,接近农民,了解农业的独特优势,在服务“三农”方面做好大量有益的工作,在农村地区开办了邮件寄递、资金汇兑、邮政储蓄、农资配送、报刊订阅等业务,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称赞和欢迎。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主要有:

(一)强迫用户使用邮政业务

一些邮政企业利用自己在经营中的强势地位,违背用户意愿,强行要求用户使用某些邮政业务。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信件、包裹、汇兑等业务经营中,如平常信件要求用快件,普通包裹要求用快包,汇兑要求用回执等。用户如果不使用邮局要求的业务,就不能使用自己要求的业务,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二)邮件超长时限投递

我国邮政业务处理规则对于邮件传递时限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经济利益驱动等多种原因,邮政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收轻投”等问题。对投递工作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的邮件长期积压,不投或者投递逾时,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日报变周报、周报变月报等现象,用户对此很有意见。

(三)邮政服务双向收费

按照我国现行邮政资费制度,用户在交寄环节支付费用后,邮政部门即应将邮件按照用户要求传递到指定地点,后续环节用户不需要再另行付任何费用。但有些邮政部门却违背这个规定,在邮件投递环节向用户收取费用,被用户称为“双向收费”。这种双向收费问题,尤其在汇兑、包裹业务中颇多,它已成为用户投诉的重要问题之一。

上述这些问题,加重了农民负担,侵犯了农民利益,严惩损害了邮政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正。

三、提高邮政服务“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邮政服务“三农”是落实中央政策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三农”工作是中央基于对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分析判断做出的科学决策。邮政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站在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理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把服务“三农”工作落到实处,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广大农民解难。

(二)邮政服务“三农”是实践“人民邮政为人民”宗旨的要求。

中央国务院对近年来邮政部门坚持业务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开展农资邮购配送取得重大成绩充分肯定,展现了邮政尤其是农村邮政在服务“三农”问题中所具有优势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邮政搞农资下乡、连锁配送服务博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欢迎,博得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地方党政的领导同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倡导,由于多方良性互动,形成了社会舆论,终于水到渠成,使邮政的连锁配送业务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

(三)邮政服务“三农”是促进邮政发展的要求。

邮政有四通八达的实物传递网,邮政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邮政的投递网络延伸到千家万户,完全有能力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重点抓好邮政的延伸服务,特别是农村的邮政延伸服务工作,有些金融机构撤了、报刊社不愿在农村组建投递队伍,这说明服务“三农”工作有难度。其他单位不愿干的事情就是市场,邮政部门要发挥网络优势,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通过不断拓宽农村邮政业务范围,一定可以把别人认为服务“三农”的“难点”变为邮政部门服务“三农”的“亮点”。抓住中央重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加紧拓展农村市场,在邮政服务与农村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以农村经济发展促进邮政发展,以邮政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服务“三农”中拓展邮政市场,壮大企业实力。

四、加大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力度

中央关于扶持“三农”的主要政策可以概括为“多予、少取、放活”。邮政要围绕这一政策精神,结合邮政工作实际,针对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力度,在促进“三农”增收、减负、服务上做文章,为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关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实现邮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当前,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解决当前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当前中央重视和支持“三农”的政策背景条件下,农村邮政服务问题绝不能成为社会热点问题。1、正视问题。对当前农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讳疾忌医,要承认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不回避矛盾,不纵容姑息。2、提高认识。要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上来,认清当前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危害性,站在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从和执行中央政策的高度,认识解决这些存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加强监督。加大对农村邮政服务工作的视察监督力度,深入实际,增加频度,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治理于初发,同时还要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量,使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不敢懈怠。4、加大处罚力度。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对于用户投诉的问题,一经查实,加重处罚。5、改革制度。结合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改变目前过分强调业务收入而忽视服务质量的现象,加大服务质量考核力度。通过这些措施,端正农村邮政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对农民用邮不刁难、不强迫,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为广大农民提供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邮政服务,切实保障农民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改善农村邮政服务条件。由于历史、经济方面的原因,农村邮政服务设施条件普遍较差。农村邮政局所服务面积、服务人口都远远大于城市地区,建筑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全,业务种类不多。与邮政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的地位不相协调,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也给农民带来了不便。因此,改善农村邮政服务条件不仅仅是邮政部门的事情,当地政府也应该承担农村地区邮政设施的建设投入。邮政部门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政府部门对农村邮政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与投入。改善农村邮政服务条件必将对加强城乡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丰富农民生产生活信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起到积极作用。[出自-]

三农服务范文篇8

1、缺少多样性。农业气象要素包括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湿度、雨雪、蒸发量、光照、冰(霜)冻等,这些要素从不同的侧面、非线性地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对作物生长、发育来说,土壤温度、管层内气温要比大气候条件下的空气温度更重要。现如今气象台公开的气象预报信息只包含晴雨、空气温度和风等三各方面,这与越来越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要求极不相适应,更不能反映种植类气象信息产品和养殖类气象信息产品的不同特点。

2、缺乏准确性。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精准率低,无法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前的气象信息只着重定时,在特定时间内气象信息,而很多农民都不能长期定时坐在电视机前关注气象信息,很容易会错过气象信息,导致灾害信息农民无法及时获取。

3、缺乏及时性。建设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提高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完善公共气象服务通信网络系统,建立天气警报无线电台系统,扩大信息覆盖的范围,升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增加气象服务信息播报频率和内容。针对以上三农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以提升三农气象服务能力,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二、如何提升三农气象服务能力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由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气候变化造成气象灾害连续发生,给农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而有效的气象信息能帮助农民规避风险,因此,气象部门要全面加强为农服务建设,大力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及时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输给农民,充分利用准确、及时的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1、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各级气象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对农村和农民的现实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坚持把为农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点,加强“三农”气象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针对性地为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2、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专业化农业气象检测预报技术系统建设。在保持现有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格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继续深化农业气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气象部门长期为农服务的传统优势,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服务,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业气象科技研发,强化基层台站的业务能力,解决气象为三农服务的深层次科技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气象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建设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能力,增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组建优良的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定期开展气象业务培训、加强气象信息员的岗位职责、落实好气象信息员的各种待遇,确保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长期稳定。

3、构建三农综合气象监测网要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把建设“自动化、立体性、综合性”综合气象监测网作为建设指导思路,建立起一套综合全面的气象监测网,有效实现对基本气象信息的全天候检测,从根本上提升三农气象服务能力。

4、强化科技创新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及综合防御技术的研究,着力做好农业气象关键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应用,为气象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有效开发“精细化、可视化、专业化、网络化、动态化”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系统,以农民日常起居、交通出行、为出发点,不断开发生活类气象服务产品开发,逐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5、做好三农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工作以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网络、报刊、大喇叭等渠道及时相关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将服务信息传递到农户手中,积极推进三农信息服务。气象部门还应不断探索适应市场运营的长效机制,在不增加农民经济负担的基础上,通过街道办、镇、村与政府的通力合作,采用多种与媒体结合的形式,为农民构建气象信息的直播通道,有效提高农民对气象知识的认知,及时做好气象灾害的防护工作。

三农服务范文篇9

【关键词】农业气象;气象服务;三农工作;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作物量产的大国,农产品的稳定生产和输出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提升,已经让我国农业摆脱了看天吃饭的尴尬局面,但是气候对于农业的生产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起来。

1气象在服务三农中的特殊作用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改革创新,农业的生产力调整、农村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业信息化服务都需要气象部门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气象部门要把为三农服务作为服务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三农工作的建设。气象部门首先要落实公共气象服务理论,尤其要为农业的生产做好气象的预报预警工作,这样能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在最佳时机播种或收获粮食作物,从而得到更多的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气象部门也要落实安全气象理念,有关气象部门能够通过卫星、雷达图像技术来发现自然灾害。所以气象部门做好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能有效减少农业因自然灾害受到的损失。新疆地区是沙尘暴、冰雹、干旱、大风、冷害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气象部门如果能及时的对灾害发出预警,那么相关农业人员就能及时的采取措施来规避灾害,从而减少灾害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

2气象为三农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气象事业是一个公益性以及技术性为一体的国家扶持性事业,很多气象部门也按照国家的发展要求,将为三农服务作为首要工作目标。近几年随着农业以及气象部门的密切协作,农业的生产以及农民的收入有了普遍的增长。但是我国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抗灾能力还比较薄弱,我国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民对自然灾害抵抗的能力较差,而且农村的房屋较城市而言相对不稳固。所以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会造成很多农村人员伤亡事故。而且农村的农业、养殖业以及林业都是受天气影响最严重的几个行业。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相关部门能够及时的对灾害发出预警,但是我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已经超过了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20%,所以对于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预警和防护是十分重要的。虽然气象部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撑,但是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很多气象部门对生态环境的检测不够全面,监测的站点也相对较少,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监测上的疏漏。而且对于农业产品来说,有些农作物对于气候的要求特别苛刻,可能一次天气的变化就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产量及品质。而现阶段气象部门还不能对有些农业灾害提供及时的气象服务,从而导致了农产品的损失。而且现在气象部门监测能力不够完善,不能很准确的对天气以及自然灾害进行预测,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3气象为三农服务的思考

3.1与时俱进,做好农业气象工作。气象部门要时刻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不断引进先进的天气监测技术,不断发展自身的监测质量,要保证自身的监测水平要与农业需求实时接轨,而且气象部门在进行有效工作的同时,也要时刻将服务三农放在工作的首位,加强地区内的气象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监测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气象部门也可以构建自身的气象情报业务系统,并且加强管理与完善,能让天气变化情况及时的出现在系统上。我国的农业在不断地转型升级,从原本的单一形农业转变成为了多元化农业生产方式,所以传统的气象监测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的农业生产需要。因此气象部门要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面,为不同的农业种植提供更为科学和实际的研究基础。此外农业气象部门也要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以及受灾机理进行研究,更好地对农业部门进行预报服务,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3.2提高乡镇天气预报准确率。在我国很多乡镇地区天气的监测设备过于老旧,无法及时的对天气变化以及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所以气象部门要加强农业气象理论,扩大农业气象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气象部门也要对乡镇的居民进行气象知识教育,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以及对自然灾害的规避方法。气象部门也要不断完善和强化乡镇的气象监测设备和系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卫星、雷达监测技术来对自然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告诉农业人员如何避险。同时在乡镇使用更加先进的监测设备,有效地提高监测精确度,有效的提高农业的气象风险的管理力度。气象部门也要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员工的工作素质,从而更好地进行气象监测系统监测和维护工作。3.3构建农业产业化气象保障服务系统。我国的农业开始朝着产业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气象部门要配合我国农业的发展,积极构建良好的农业气象保障服务系统,要按照国家三农政策要求进行专业化服务。并且也要加强气象业务的管理水平,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形势。气象部门要对当地的农业情况作出调查和研究,不断深化和改革工作重心,有效地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控和预警。气象部门要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并且结合三农服务内容,根据农业实际情况建立预报模型库,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及服务。农业人员也要定期被组织起来对系统知识进行学习,增强工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保证气象部门对农业服务的有效性。

4结束语

气象部门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质量来迎合我国三农服务政策,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支撑,不断完善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让农业生产不断转型升级,更好的适应国家的发展和市场的要求,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农业,2019(12):102.

[2]郭锐,于楠,张全,张峻铖,刘婧婧.气象部门为“三农”服务体系建设思考[J].南方农机,2018,49(21):92.

[3]李船,周珍丹,梁智馨.新兴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68-270.

三农服务范文篇10

1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实践

1.1农业气象预报。在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系统之中,主要包含有数据管理、产量预报、结果分析跟输出等主要系统,并能够在结合不同模型的基础上来进行各种类型产量预报的有效制造,这样也就能够就各年度的产量预报起到良好的分析效果。为了弄明白各种作物的具体种植面积,还可以通过购置TM影像资料的模式来进行调查订正。在产量预报工作中借助于精细化遥感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使得预测信息得到进一步增加,从而促进预测的精细化跟准确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各级政府经济对策跟生产措施的制定也有着良好的决策价值。1.2卫星遥感监测系统。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卫星遥感实时监测系统在农业气象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农田土壤水分监测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的应用,还能够就不同季节的农业干旱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并且能够给予农业部门的抗旱以及减灾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除此之外,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其还能够起到良好的农田以及森林火灾检测效果,借此来促进我国的农业跟林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1.3农业气象情报。随着气象对“三农”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其在技术方法跟服务深度广度上面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气象信息的分析、加工跟处理等工作均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这一基础上,也就需要开发出一套功能强大、界面美观、操作方便的多用户环境下地理信息系统,这也是农业气象应用业务服务系统现实应用的迫切需求。在该系统之中能够在结合了农业实际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各种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并且能够及时将这些产品送至到政府领导跟相关决策部门中,从而为农业部门的农业生产安排以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足够多的信息查询。

2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几点思考

2.1与时俱进,做好农业气象工作。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气象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因为农业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服务系统跟现实需求之间依旧存在有比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就要求各气象部门能够不但与时俱进,并能够在结合实际农业需求的基础上,来对现有的农业气象情报业务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我国农业发展对于气象服务的具体需求。近年来我国的农业转型速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快,导致农作物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而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对于气候的需求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说只有农业气象部门在结合该区域实际农作物种植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农业气象服务的提供,才能够给予各种农作物的正常成长提供足够多的气象信息,对于该区域的农业发展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2.2进行3S技术的充分开发以及利用。在农业气象科研单位中,还需要积极进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购置跟应用工作(GIS),并需要培训专业的GIS技术人员来进行该系统的操作以及维护工作。此外还需要进行便携式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配置,并再次基础上来进行EOS/MODDIS资料处理系统(RS)的积极构建,借此来构建成一种比较完善的3S技术系统。只有在已经初步开展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基础上来对该工作进行深化跟细化处理,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服务效益跟经济效益。2.3进行农业产业化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构建。近年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高效生态农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气象要想获得良好的“三农”服务效果,也就需要充分适应这一变化跟要求,并需要在结合实际区域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产业化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的合理构建,该系统一般情况下还需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①农业产业化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覆盖范围内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服务的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网进行建设的模式,然后在对各类农业产业项目进行有效的监测处理。②农业产业化气象服务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与传输,并能够获得良好的气象资料,然后得出某一时间段中气象环境条件的利弊影响。此外农业产业化气象服务预报子系统还能够通过构建统计模型、农学模型等多种类型的预报模型库,就某一时间段中气象对于农业产业化项目中各种作物的影响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管理的相关建议。通过农业产业化气象服务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包含的项目生态学特性库、生长发育阶段气象影响指标库等数据库来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也能够促进农业气象的三农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