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0:15:55

企业知识

企业知识范文篇1

1.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所记载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不同部门所产生的档案,又都具有它各自不同的内容与特点。所以,档案工作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工作,涉及的知识门类很多,需要多学科的支持。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不单单要懂得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还要利用广博的知识、学识、做好档案的鉴定、分类、利用等工作。档案员还要精通所从事具体工作的专业知识。因为不同岗位的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是不同的,在知识“博”的基础上,精通专业要“专”。“博”、“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完善企业档案员知识结构的具体内容

2.1专业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己一套理论体系,档案工作也离不开档案专业理论的指导。档案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如果我们不学档案专业理论,就认识不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自然也就认识不到自己担负责任的重大及工作的意义;同时,学不好专业知识就会影响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的,一个环节做不好,将会影响整个工作。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学的专业知识,对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影响很大,一个胜任的档案员,必须系统地学习档案学的各门课程,只有在这方面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才能将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上升到理论,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2.2基础知识。

第一,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精髓。用这些知识武装头脑,可以提高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第二,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及地理常识。档案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和历史发展有直接联系。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和时间、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所以,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不但要学习历史,还要学习地理,特别要熟悉自己管理的那一时期档案的历史。不懂历史知识,不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无法开展收集工作,整理档案时也无法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也很难判断档案的历史价值。

第三,较为扎实的语文知识。档案材料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文字来表达的,档案工作人员有许多情况下,都是同文字打交道的,语文知识、写作知识是档案工作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档案整理、鉴定和档案的编目、编研等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像案卷标题的拟制,就要求有较好的文字修养。如果语文程度偏低,调查材料就综合不起来,典型经验就总结不出来,档案中许多宝贵的东西也编研不出来。

2.3参考性知识。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当前,新的技术不断发展,档案学也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网络普及的突飞猛进,电子信息的汹涌而至,预示着以纸质档案载体为主的传统档案,将受到计算机软盘、磁带、光盘等电子文件的挑战。作为档案工作人员来说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进行电子信息的制作、使用、维护和管理,否则就根本无法介入文件的形成和保管,也不可能参与电子文件管理、检索系统的规划、设计,当然更说不上充当电子文件的合格管理者。

第二,外语知识。电子文件时代是信息网络化时代、跨国数据交流时代。在国际间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并且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对外交流的基本工具—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于我国档案工作人员来说,没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就无法很好地在国际上交流,无法更好地让外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档案事业。

第三,市场经济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馆要与市场接轨,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以敏锐的眼光,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开发出来,提供给用户。

企业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1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

1.1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的基础与衡量指标又为知识产权,企业经过不断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对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开发,并使之产权化,然后再将其投入到生产领域,这样企业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就可以从这些新产品的开发而获得,从而还能将其转变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1.2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企业由于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这就使其产品具有“独创性”,真正实现所谓的“新产品”的目标,当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时,该企业就赢得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1.3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企业降耗、节能、减排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蕴涵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而成为可能,企业的运营成本的降低通过技术进步而实现,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被大大提升。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认识不到位

当前,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知识产权管理没有从战略高度上进行规划。有形资产及其管理是企业所重视的问题,而忽略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专利战略也缺乏研究和制定。多数企业由于对知识产权缺乏从战略高度的规划,致使其自主创新成果只在我国申请了专利,而到国外却没有申请,一些企业虽然申请了专利,但宣传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专利成果利用率低,从而无法提高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程度。

2.2知识产权管理缺乏资本化运作

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多数只注重对其表面的保护,而未进行资本化运作。模糊了对知识产权概念和价值的认识,尽管一些企业科技人员努力创造了智力成果,然而企业家对其重视不够,并没有将其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进行有效保护,并使之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2.3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的人才

只有拥有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据相关调查表明,当遇到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时,企业通常都是直接聘请律师来帮助解决,对于相关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专门机构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置,也没有相关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及开发的专门人员的配置,也缺乏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引导。

3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对策

3.1初期实施防御型战略

企业要以自身现状、发展战略以及外部环境等为依据,编制出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在企业研究开发、生产营销、资产运作、发展规划等环节纳入该战略,以促进战略得以有效实施。在企业实现防御型战略之后,就会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资源,并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此时企业就可以逐步向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过渡。待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也顺利完成后,企业再考虑进攻型战略的实施。

3.2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获胜与否。因此,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企业当前急需完成的工作之一,并要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归纳到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中。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同时,企业还要将人才市场中吸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尤其是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人才,组成一支分工合理、团结互助的队伍,此外,还要加大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得到有效保证。

企业知识范文篇3

一、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及分析

1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在分析了目前通行的6种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模式(建设专用小系统、利用传统系统引进知识管理、知识门户建设、信息系统知识化建设、知识社区建设、个性化知识管理应用建设)后,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地物所以“流程为纲,知识为体,技术为用”为原则,实施了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建设,以此推进地物所的知识管理。在构建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时,首先,结合企业知识管理的3个要素:人、技术和组织,以及涉及的4个方面:知识资产管理、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方式管理,对地物所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梳理,在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上规范固化了事务性管理工作流程,将企业管理制度内化到事务性工作流程中。这种方式使地物所的知识管理与管理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一方面,利用流程归档企业管理信息资料,提供查询回溯,进行企业知识资产管理,在提高事务性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员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的科研工作中,优化了员工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内嵌在事务性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使知识管理根植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知识管理得以与企业共同演变,保障了知识管理的长效性。历经4年建设,目前地物所共建立14类75个流程,每年归档流程9000多个。同时,业务流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其次,在利用编码化方法促进个人知识共享时,地物所各业务部门对所辖业务进行分析梳理,建立了以业务导向为主的部门文档目录,对各类信息资料进行归档。通过灵活多变的权限管理满足不同角色员工对信息资料的使用需求,促进了信息资料在地物所的流动,提高了知识共享效率。同时,通过对地物所各级业务部门运行一年后的文档目录进行梳理评估,完善优化地物所文档目录结构,努力使文档目录更为自然地与地物所业务运转紧密结合。目前,在线文档目录546个,累计文档38328篇,每年累计文档1万多篇。第三,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地图主要关注企业核心的战略重点性知识,是促进核心知识标准化传播的有力手段。知识地图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呈现方式对知识进行标准化和体系化,使其更好地传播。目前,地物所完成了QHSE管理体系的知识地图制作。第四,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知识交流互动平台,这是实现知识共享个人化方法的有效手段。专业交流社区摆脱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方便灵活地聚集了相关专业内的个体,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知识交流共享平台。目前,地物所活跃的交流社区有“物探处理系统运维群”和“综合解释系统运维群”。2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分析尽管综合管理协同平台为地物所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推进知识化管理的过程中,地物所也遇到了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将企业核心知识资产纳入管理,使知识管理成为可持续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加强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在地物所推进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在保持现有业务逻辑的原则下,从底层技术平台入手,通过优化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潜移默化地推行知识管理。这种从底层向上,从周边向核心的推进方式避免了对现有业务的冲击,着眼于业务粒度的细化控制实现,回避了基层单位无法开展核心业务逻辑优化设计的困难。但是,随着知识管理的深入推进,由于缺乏知识管理体系的支撑,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建设暴露出持续深入推进困难的弊端。由于在建设综合管理协同平台时,知识管理只是在推进流程管理过程中的附带功能,没有明确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理念和知识管理目标,仅着眼于利用综合管理协同平台进行触手可及的知识管理,使得地物所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知识———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游离于知识管理之外,无法对地物所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支持。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知识管理体系与企业整体战略进行整合,缺乏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具体而言,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是以物探、地质、钻井、测井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利用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创新协作的知识和数据生产活动。要对这一多学科协作的科研活动进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依据地物所的发展战略进行学科知识体系规划建设,明确核心知识体系,围绕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工作支撑环境;其次,更为重要和困难的是,要在科研活动中开展知识管理,必须对业务运行进行分析,消除现有业务逻辑中的不合理之处,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依据科研活动的本质规律设计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流程执行。这些都需要企业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知识管理体系。

二、结语

知识管理顺应知识经济时展而产生,是管理学科的思想和理念向纵深发展的结果,是随着人们对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开展知识管理,需要企业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利用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董玉敏张晋楠杨敏单位: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企业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华为;企业管理;知识管理

一、绪论

(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概况。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在深圳正式注册成立,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经过30余年的发展,华为在最近几年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在多项排名中名列前茅。(二)知识管理。20世纪下半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使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发展更多地依托于科技进步。知识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的必要助力。在经济不断向前跨越的今天,知识管理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虽然在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普遍来讲,可以将知识管理分为狭义知识管理和广义知识管理。狭义的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本文根据华为知识管理模式,主要选取知识的引进、研发、保护与传播这四个方面,对华为的知识管理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

二、华为企业知识管理的运用

(一)知识引进。华为公司成立于1987年,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是最早进入通信领域的企业,早在数十年前,西方公司就早已在此领域进行研发。单凭华为自身的研发水平,想要赶上甚至超过西方企业,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达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并没有盲目的追求自身创新,而是在学习其他公司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改进的产品。例如,华为的第一款产品BH01是一款24端口用户交换机,是一款低端机器。而之后华为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一些小的改进,推出BH03用户交换机,获得市场一致好评。华为勇于承认差距,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学习好的,摒弃差的,并加以创新,因此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弥补与其他企业的差距,并形成赶超的局面。因此,华为对于知识引进的态度和做法,为它后续的成长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二)知识研发。如今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企业的发展不能止步于简单的进行制作和复制。华为也是在逐渐消除和西方国家的差距的同时,重视创新,从而获得新生。2013年,华为主营业务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的投资额高达307亿元人民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2.8%。根据《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显示,上榜的企业中,美国有778家公司,欧盟有577家,日本有339家,名单上有438家中国公司,其中华为在中国排名第一,投资额为113亿欧元,在全球排名第五。大力度的研发投入,使华为近些年来在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所拥有的专利技术也名列前茅。可以这样说,没有知识的研发,就没有华为的今天。(三)知识保护。知识保护,也可称作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确保一个公司知识研发成果为己所用的天然屏障。华为的知识保护意识在1995年就已萌生,它成立知识产权部,并颁布“华为公司研究成果奖励条例”。公司的每个部门都配备了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职员,并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华为前期以来的知识保护教育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近些年华为取得了多项的专利权,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都名列前茅。由此可见,华为并没有止步于创新,同时也十分重视对创新成果的保护。研发与保护相辅相成,使华为真正成为了技术型企业。(四)知识传播。在知识的管理方面,华为非常重视知识的保护及传播。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查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接下来,本文将分析华为公司在这两方面的做法。在显性知识传播方面,相比于直接招到合适的人,华为更相信内部培养的作用。早在十多年前,华为公司就注册了华为大学,主要是为华为员工提供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华为这一做法将员工的培养变得更加系统化。华为大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其实质是为华为主要业务培育和输送人才的组织,根本使命在于“赋能”,用校长陈海燕的话说,华大要为公司孕育奋斗精神,提供作战能力。在隐形知识方面,华为会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其中包括请相关部门的优秀员工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这一环节。新老员工的交流,正是隐性知识进行传播的渠道,优秀的老员工通过讲解自己多年来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一步骤可以帮助新员工更快地熟悉公司内部以及工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华为对员工采取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华为的“全员导师制”与过去我们常见的师徒有相似之处。华为的这一做法,是全员性、全方位的。在华为公司内部,所有职工都有导师,不单单生产系统实施了这种方法,其他系统(如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管理和物流)也实施了这种方法。华为公司认为,新老员工均需要导师,这个导师可能比自己年长,也可能比自己年轻,导师能在某些方面对员工进行具体的指导,最终实现两个人都有所进步的双赢局面。导师制非常有利于隐形知识的传播,这有利于员工快速的学到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当然,除了知识的传播,一个企业的文化,对于员工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成立30余年的华为,就已经超越了爱立信等强势竞争对手,成为全球电信和网络领跑者。在这一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华为孕育出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和“狼性文化”的企业文化。在华为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员工的工作能力被最大化,对于工作有很高的热情,这很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三、启示

(一)以人为本,知识创新与知识保护并行。在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当代,每个企业都应当有危机感,故步自封只能慢慢被时代淘汰。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应当只是一味地去模仿,应当以人为本,不断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加大企业的研发力度。当今社会是创新力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只有不断的创新和突破自我,在企业内外达成知识研发吸引知识人才、知识人才促进知识研发的良性循环,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保护,建立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防止企业花费巨大财力、物力、人力开发出来的科研成果受到侵犯。只有知识创新与保护并行,才能成为创新型的公司。(二)找准定位,客户需求与公司目标匹配。《华为基本法》明确规定,“以顾客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华为的产品改进均是依照顾客需求来进行,例如近些年来使用华为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这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手机功能的推陈出新都是在为了给顾客更好的用户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正是因为把公司产品与顾客需求相匹配,华为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占有率。因此,企业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且将自己的目标与战略与之匹配,才能占领更多的市场,进而发展壮大。(三)知识共享,内部合作与外部合作相结合。知识共享和团队合作能为一个公司带来不可小觑的价值。一个公司的发展,依赖于每一个团队的付出,同时,团队中也不可忽视每一个员工的辛勤工作。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公司内部团队彼此间的合作,也要注重团队中每一个员工之间的合作。公司间的竞争,终究是知识的竞争,如何让企业职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华为在公司内部注重员工的知识培训,重视员工间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了完善的学习与知识共享模式,有利于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不过,多年来华为的公司管理策略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有其弊端。例如,大家对于华为的“床垫”文化的质疑,对于其“缺乏人性化”的工作时间和规定的反感。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企业的治理更加人性化。

四、结语

从华为公司的发展与成长的历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科学的知识管理办法。企业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较量不再是单纯的制造技术过硬即可,而是“智造”技术要领先,所以企业只有制定符合自身的管理战略以及保持学习状态,才能在愈发严峻的商业竞争形势中崭露头角。

参考文献:

[1]马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3).

[2]黄金.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

[3]朱瑷怿.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以华为公司为例[J].求知导刊,2018(11).

[4]周亮.移动互联网下的隐形知识初探[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5(9).

企业知识范文篇5

关键词:知识营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目前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大大增多,而且网络的信息量也成爆炸式增长,只要网民有获取知识的需要,就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随着国民教育的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且网络的普及,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发展,智能设备的操作越来越简单,即时文化水平不高,也可以上网进行搜索。这一些变化都说明了人类已经入的知识时代,而目前市场的经济竞争也变成了知识经济的竞争。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企业的营销部门必须通过研究这些市场的变化以及消费者的新特点不断的调整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企业在展开知识营销的同时,也对企业营销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于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对于企业在知识营销方面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知识营销的定义以及特点

所谓知识营销,指的是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在推销、人员促销、广告等各个环节都注重产品相关知识含量的宣传,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者有意向购买产品在了解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并且通过对于知识的了解增进对于产品的了解,从而能够帮助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产品的知名度。知识营销是企业在知识经济到来之后的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在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知识水平大大的提高,原来因为消费者的知识水平有限,获得信息的途径有限,导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可能对于某些产品消费者仅仅能通过广告或者周围使用者进行选择,无法对产品有个全面的了解,因此当时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企业可以在产品的包装等表明上做文章,但是现在随着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不仅仅可以通过观看广告等获取,反而是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全面的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不仅可以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就连行业的信息也会有所了解,很多行业秘密已经不再是秘密,而且现在消费者不仅仅想知道结果,还想致其所以然,因此这都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也使得企业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营销策略。开始注重对于消费者进行知识营销。目前,知识营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知识营销可以帮助消费者获得新的知识。知识营销能够帮助消费者获得更多新鲜的知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例如我们原来不太知道牙膏,但是现在牙膏广告等都在不断向我们科普一些口腔知识,让我们在认识商品的时候也学到了知识,还有化妆品,现在化妆品都在强调美白、抗老等,化妆品会告诉你使用了什么样的抗老成分或者美白成分,以及如何使用该产品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有的产品配合网络营销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通过网络营销可以增大营销宣传的时间和信息含量,有些企业的营销帐号不仅仅是对与其产品进行宣传广告,还对与产品的技术性以及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二是知识营销能够帮助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看重的不再是产品的表面,而是产品的本质特点,以前化妆品找个年轻貌美的代言人,广告宣传该产品可以除皱,那么消费者就可能会相信,或者想买来试试。但是现在消费者根本不会对这样的营销策略感兴趣。原来我们熟悉的大宝广告的广告词是“要想皮肤好,天天用大宝”。那时候大宝的销量确实很高,几乎家家户户都用大宝。但是在物质不断丰富的今天,化妆品品牌层出不穷,再简单的强调这种功效已经没什么作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知识说话,让消费者从本质上去了解你的产品,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很多化妆品都通过知识营销做广告,例如胶原蛋白面膜,从产品名称上就告诉消费者这款产品之所以能够保湿,就是因为添加了胶原蛋白,还有氨基酸洗面奶,强调的就是氨基酸的温和功能,以及火山泥面膜等,这都是通过知识营销的手段告诉消费者产品为什么有效。产品通过知识营销的方式,能够帮助产品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也帮助产品进行成功的定位,有助于塑造产品的品牌形象。三是知识营销能够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有利于培养消费者,促进对产品进行购买。目前在冬季我国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天气就是雾霾,基本上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理措施。伴随着雾霾的产生也使得空气净化设备和空气检测设备开始有了很大的市场。对于雾霾天气,影响最大的就是过敏性鼻炎患者,每当到这个时候就会不舒服,其他人则没有明显的反映。那么空气净化设备就通过对于产品的知识营销,从雾霾中的含有的有害成分谈起,再告诉人们雾霾的危害,最后强调空气净化器的重要性,以引起消费者对于空气净化的重视,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进行购买。例如电动牙刷,曾经我们使用的牙刷都是手动的,从来没有用过电动的牙刷,那么电动牙刷的营销策略就是通过对于电动牙刷科技含量的解读帮助消费者认识电动牙刷的优越性,从而促进消费者进行购买。

二、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知识营销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产物,知识营销首先承认的是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在充分尊重消费者的基础上做出的营销策略。知识营销对于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产品营销产生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同类的产品和相关的品牌层出不穷,企业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跳出同质化竞争的局面,转而寻找有自身特色的产品竞争方式,目前来说,知识营销的在营销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份量越来越重,企业应该在产品营销上注重挖掘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强调产品对于高科技的追求,这不仅仅满足消费者的求知心理,也能够帮助企业寻找产品的卖点。当然,在对产品进行知识营销的时候,企业最好是能够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就应该对整个企业的产品做出营销规划。企业在确定自己的产品线的时候就需要考虑高端产品线、中端产品线和低端产品线的配置情况,以及挖掘产品的科技营销点。企业可以选择在高端产品中加入高科技含量,以增强产品的先进性和高端性,也能够为企业攫取更多的市场利润。二是市场营销策略中应该引导消费者。原来我们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时候常常考虑的是通过研究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但是现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从原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变为挖掘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或者说是引导消费者的购物需求,让没有需求的消费者或者仅仅有潜在需求的消费者变成拥有刚性需求的用户。不得不承认的是一般能够进行知识营销的产品都是具有一些科技含量的,而且这些产品能够帮助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现在除了空气净化器皿以外,还出现了水质净化的设备,原来人们都是饮用自来水,现在有了水质净化设备之后,通过对于净化水的知识营销,目前净化水质成为了人们的刚性需求,而且我们可以知道,下一个产品经济增长点必然是智能设备,原来我们使用的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等都不是智能的,但是就消费者的需求来看,这些不是传统的设备也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但是当这些设备都智能化了之后,消费者使用这些产品就变得更加方便,轻松。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和生活质量的重视,目前的企业也在充分挖掘消费者产品的科技含量。例如上面提到的热水器,不仅仅能够智能化,而且有的还增加了过滤净化功能。这些具有知识含量的营销增加了产品的卖点,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三是要求企业在知识营销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网络营销。目前对知识营销重要性的强调让企业更加重视网络营销。一般而言企业在进行知识营销的时候会注重挖掘几个关键词作为营销的卖点,一般而言广告、促销、人员推销这些传统的推销方式中能够针对消费者的知识营销是很短暂的,仅仅能够提供有限的营销信息,但是通过网络营销,不仅可以增加信息的覆盖面,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充分的展示产品的信息,消费者可以利用上网的时间随时实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增加和产品信息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对产品形成深刻而又良好的印象。

三、结束语

现在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社会,学习不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任务,人们对于学习的认识也不仅仅停留在求学的阶段,而是有了终生学习、随时学习的意识。这也影响了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面对消费者的变化,企业仅仅的进行知识营销,寻找产品的知识卖点,满足人们对于知识需求和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希望本文对于知识营销的研究能够帮助企业在营销管理上有所提高。

作者:姚丹 赵艺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道仁图雅.浅析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3,21:26-27.

[2]李璨,王峥.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管理产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0:49.

企业知识范文篇6

旅游业的强关联性、高乘数效应以及较低的市场准入度成为其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业竞争力弱,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较差。在知识经济浪潮和信息化的推动下,旅游企业必须尽快转变经营战略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内外部竞争环境。21世纪初,国内的学者开始探索旅游企业管理中的知识管理,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发展必要性、管理策略等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研究重点大部分都集中在企业内部支持机制的建设,缺乏具体的旅游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研究。本文将着力研究具体的管理模式,结合支持机制建设,努力构建全面的旅游企业知识管理。

2知识管理成为旅游企业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2.1外部环境促动: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渗透不可避免地使旅游企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导致的生产于服务成本的下降,使在线商务、在线消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我国的互联网普及度,国内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柔性化程度,高新技术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高度重视等等使传统的管理形式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2.2产业性质转变:传统的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产业性质也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现代旅游业是集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与一体的服务业。旅游产业性质的转变对旅游企业的战略定位、经营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在旅游业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尽快转变企业经营战略,在提高企业发展过程的知识含量(以高科技为代表)和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2.3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其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经济和产业转变的催化下,旅游产品和服务必将取胜于其知识性。一体化的服务设计需要科学地进行市场调研、判断预定目标、设计流程并进行市场开发和运营;旅游服务过程的一线供给者需要能够有足够的素质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断复杂的旅游消费动机和需求;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更明显地受到知识和技术的影响,比如复杂旅游设施的建设、高科技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设计等等。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将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和技术。

2.4可持续旅游的发展需要:旅游业是个资源依赖型产业,其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和矛盾,如何处理好旅游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首先,知识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投入少、产出多、资源可重复利用等特点符合可持续旅游的发展要求。其次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也需要对顾客需求、自然规律、环境承载力、管理方法等进行科学的研究和精确的判断。

3旅游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构建

旅游企业的知识管理是指建立在旅游业良好的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之上,对旅游企业生产和经营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管理,是为旅游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寻找新途径,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形态。知识管理的基础流程可以划分为紧密联系的9项活动,并形成螺旋上升的有机“PSCA”闭合环路。考虑到旅游企业的广泛性,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和体验性,产业内部的强关联性,以及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国内旅游企业竞争力较弱等特点本文采用“PSCA”闭环,分别对知识的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重点分析。

3.1知识的内部和外部生成并重:旅游企业知识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生成和外部生成。其中内部生成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工作实践、自主学习、企业内信息、培训等;外部生成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其一是通过人员招聘,其二是通过外部链接,建立与企业,与学校的知识联盟。旅游企业之间的强关联性使得合作成为其发展的做佳选择,当企业由于分工与合作形成了固定的、专一的生产经营模式,甚或按照知识流程的顺序被组建成“模块式”的产业内部网络结构,将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搜集知识工作完成之后要对知识的构成进行分析,要确定知识的主体和服务对象,区分知识的显隐特性,归类常规性知识和创新型知识[8],并针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媒介,确定不同的传播受众。

3.2双管齐下做好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知识交流和应用的基础,目标是将知识生成中所获得的知识进行保存和安全管理,同时为交流和应用创造系统、及时、高效的环境。

在知识的保存方面,传统的知识积累管理的方式是建立知识库和知识地图,这是基于显性知识的可编码特征。但是旅游企业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并且这些隐性知识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往往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对隐性知识的保存也显得尤为必要。隐性知识的保存可以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式,以编码的形式存档,也同样可以采用在企业内部建立专家系统(ES)的方式进行管理。专家化知识积累管理强调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

在知识的安全管理方面,旅游企业要树立知识管理风险观念。通过信息浏览权限的设置来约束企业知识的流动,保证让不同级别的人接触适当的知识部分,以保证企业的核心机密不被泄露。而针对旅游企业人员流失率较高的特点,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知识管理风险机制,防止“知识流失”。

3.3多层面多形式的知识交流:知识交流包括知识传递和知识分享。旅游企业可以在工作任务分解的基础上组织团队,这样企业中便存在三种形式的知识传递:个体和个体之间,个体和团体之间,团体和团体之间的平等型传递;个体向团体的贡献型传递;团体向个体的渗透型传递。另外还可以采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交互型传递。通过个层面的知识交流可以增加知识的覆盖面。在每个层面都可以运用多种传递手段,如专题讨论、电子邮件、网络视频会议、培训、专利技术贡献等等。知识交流在各处的不断碰撞中被了解、更新和享用,推动了知识的创新。

3.4在知识应用中强调创新:应用是知识管理的实现手段。通过对各部门和人员对知识资源的需求分析,规划和设计知识分类体系,开发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知识管理部门和相应的运作机制。为了推动知识的应用,旅游企业还要从企业文化和环境入手,创造“知识拉动力”,在组织形式上建立跨职能的合作团队。

知识应用是知识生成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会不断形成新知识。旅游企业要重视新知识的生成和积累,积极总结来自知识交流环节的各个层面的反馈,并及时调整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变化和调整的意见,并最终反馈给企业的知识库,形成一种知识不断更新升级的态势。比如旅游企业中的一体化服务设计,就要随着知识的更新不断变化,不能将一体化服务固定为不变的范式,而应该成为不断更新的标杆。

4旅游企业知识管理内部支持机制建设

4.1设置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许多相关文献都提到在旅游企业中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及知识主管,这一方面是由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对知识管理工作的规范。知识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创新知识的管理,知识成果的申报和保护,企业环境和组织的再造促进等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都需要有统一的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需要由专一的部门负责。

4.2建设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知识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来自网络信息平台的支持,因此善用信息科技的协助是必要的。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在于将企业信息化,包括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和决策信息化三个环节。旅游企业要在功能完善和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上,使用相应的软件对知识进行编码和目录管理,建立知识门户。

4.3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是网络化、扁平化、弹性化、虚拟化、超文本模式的组织结构。旅游企业需要打破目前的传统式金字塔组织结构,突破单一至上而下的信息渠道,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加速知识传递的速度、效率和对外抗风险的应变能力。旅游企业的组织不应仅考虑纵向扁平化,还应该结合旅游企业的工作项目和自主灵活的工作特点,采用工作团队、技术创新组织、并行项目组织、流程再造等,打造变形虫式组织结构。

4.4培养认同共享的企业文化: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应重视以知识管理为组织战略,组织的学习和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成败的关键。当组织文化是助力时,知识管理的推动当顺势而为,反之则当以渐进改变的方式为之。目前绝大多数国内旅游企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文化的建设还需要向有利于知识管理的方向加强。可以采用奖励创意,文件化作业,竞业禁止等措施,促使祖师成员的个人知识尽量外化。

4.5实施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国内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现象严重,因此在其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当中应该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入,重点实施创新激励,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复杂特点又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注重有的放矢的量身培训。将企业员工的薪金与知识管理的绩效挂钩,直接对员工参与知识管理进行激励。总之,为更好地在旅游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其人力资源管理要有区分,动态化,与企业的知识管理随时保持一致。

企业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1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

1.1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的基础与衡量指标又为知识产权,企业经过不断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对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开发,并使之产权化,然后再将其投入到生产领域,这样企业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就可以从这些新产品的开发而获得,从而还能将其转变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1.2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企业由于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这就使其产品具有“独创性”,真正实现所谓的“新产品”的目标,当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时,该企业就赢得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1.3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企业降耗、节能、减排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蕴涵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而成为可能,企业的运营成本的降低通过技术进步而实现,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被大大提升。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认识不到位

当前,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知识产权管理没有从战略高度上进行规划。有形资产及其管理是企业所重视的问题,而忽略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专利战略也缺乏研究和制定。多数企业由于对知识产权缺乏从战略高度的规划,致使其自主创新成果只在我国申请了专利,而到国外却没有申请,一些企业虽然申请了专利,但宣传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专利成果利用率低,从而无法提高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程度。

2.2知识产权管理缺乏资本化运作

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多数只注重对其表面的保护,而未进行资本化运作。模糊了对知识产权概念和价值的认识,尽管一些企业科技人员努力创造了智力成果,然而企业家对其重视不够,并没有将其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进行有效保护,并使之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2.3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的人才

只有拥有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据相关调查表明,当遇到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时,企业通常都是直接聘请律师来帮助解决,对于相关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专门机构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置,也没有相关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及开发的专门人员的配置,也缺乏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引导。

3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对策

3.1初期实施防御型战略

企业要以自身现状、发展战略以及外部环境等为依据,编制出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在企业研究开发、生产营销、资产运作、发展规划等环节纳入该战略,以促进战略得以有效实施。在企业实现防御型战略之后,就会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资源,并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此时企业就可以逐步向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过渡。待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也顺利完成后,企业再考虑进攻型战略的实施。

3.2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获胜与否。因此,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企业当前急需完成的工作之一,并要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归纳到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中。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同时,企业还要将人才市场中吸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尤其是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人才,组成一支分工合理、团结互助的队伍,此外,还要加大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得到有效保证。

企业知识范文篇8

在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方面,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是汉森和罗利亚提出的编码管理和人物化管理模式[1],以及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创造的螺旋上升模式(SECI模式)[2]。已有的研究多围绕知识和知识流程展开,缺乏将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整体与某种计算模式相结合的研究。在云计算研究方面,LuisM•Vaquero等阐述了云计算的特征[3]。AlexanderLenk等提出了云计算服务栈框架,归纳分析了云计算服务的不同层次[4]。陈康和郑纬民综合论述了云计算所采用的技术[5]。目前,学者对云计算的研究才刚起步,主要集中在云计算的特点、层次体系、关键技术和网络安全等方面。而在云计算与知识管理的交叉研究方面,虽然王雪媛已初步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模式[6],但其模式尚未能给出详细的结构框架。其它相关研究则仅集中于云环境下的数据处理、存储管理等单一方面。例如,RobertGrossman和YunhongGu分析了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提出了分布式数据处理的计算挖掘[7]等。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特征及问题,提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以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2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角度给出了其定义。Bassi[8]认为知识管理是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Karl-ErikSveiby[9]认为知识管理是从无形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则将知识管理定义为一种组织战略,它保证能在最需要的时间内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目的[10]。综合以上定义可以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为提高其竞争力,捕捉其内外的信息与知识,同时对知识流程进行管理控制,以达到及时将知识传递到所需的地方并转化为实际效益的过程。而关于云计算的概念,网格计算之父IanFos-ter[11]认为,它是一种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模式,它将一些抽象的、虚拟化的、可动态扩展和被管理的计算能力、存储、平台和服务汇聚成资源池,并通过互联网按需交付给外部用户。研究机构Gartner认为,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方式,它将大规模、可扩展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功能和信息通过互联网提供给众多外部客户,客户无需关心其所享受的信息服务的实现方式,而只需着眼于这些服务所带来的效用[12]。综合以上定义可以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信息服务的计算模式,在该模式下,大量服务器构成了“计算资源池”,使动态可扩展的IT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可快捷、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得其所需的服务,而无需关注服务的实现方式。根据以上定义,笔者将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定义为一种崭新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取大规模动态可扩展的知识资源,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其知识及知识流程进行优化和管理控制,最终实现企业知识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下3个显著特征:(1)知识共享的便捷性。企业知识存储在“云”中,用户可在任意时间及地点通过互联网共享知识,从而在不同设备之间轻松地实现知识数据的应用共享。(2)采用分布式的知识存储方式。该方式可有效地提高企业知识存储的可靠性,并大幅扩充其知识存储空间。(3)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易伸缩的,它可根据访问用户的多少而增减其相应的IT资源,而不影响系统的经济性。

3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能够为企业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IT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带来优势,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提出新的管理模式之前就必须先将问题梳理清楚。笔者在研究中将主要问题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1)公有云的安全风险。在公有云环境下,企业的知识均保存在云服务提供商的远程服务器上,使得企业无法在本地对其知识资源进行管控。由于云暴露在公开的网络中,易造成知识被外界窃取。例如,2011年,谷歌邮箱Gmail曾爆发大规模用户数据泄漏事件,造成15万用户的邮件和聊天记录被删除[13];而表1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了数据安全与隐私是企业选择云计算服务最担心的问题。此外,法律法规也会对公有云的知识存取安全产生影响。由于企业的知识可能存储在世界上任一方位的服务器上,而有些国家的法律对服务器所处的真实位置有着严格的限制。例如,因美国政府有权访问查看其境内服务器中的数据,故加拿大法律禁止与公共事业相关的项目保存在美国境内的服务器上[15]。因此,公有云的安全风险是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2)基于不同云计算平台的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系统之间知识转移的障碍。在云环境下,企业一般需使用多个不同的平台才能实现其所需的各种运营管理服务,其知识流程也需和其它管理流程交互,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增值。然而,不同的云计算平台却不利于知识在企业内部不同系统间的转移。因此,缺乏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将会给企业带来内部知识交流不畅等消极影响。(3)目前,行业内针对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发成果较少,且现有的系统在使用者身份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若恩科技设计的国内首个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平台[16],其使用者主要是企业员工,但没有和消费者、供应商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这不利于促进企业内外知识的有效循环。

4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构建

4.1模式的提出

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是在原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云技术,综合分析云计算特征以及云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后提出的。对于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应用和实施,通过构建基于私有云的企业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并将其和知识管理流程相结合,使该模式能够提高知识收集、共享和利用的效率,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这是本模式提出的重要思路之一。此外,云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在满足企业内部员工知识需求的同时,还须建立与客户、投资者等企业外界用户的信息网络,以实现企业内外知识的有效流通,促进相互协作。笔者所提出的模式如图1所示。构建企业私有云是本模式的基础,它可以避免公有云环境下的知识安全风险问题。在私有云中,企业完整拥有其云中的设施,其知识库也无需托管于远程服务器。将知识管理系统运行于私有云中可免除其在公有云中的诸多限制,同时,私有云还可为其提供更多的安全和私密专门属性的保证,这对于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知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建立企业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可以避免不同的云计算平台之间产生的知识交互摩擦,可实现包括知识管理系统在内的其它企业主要的管理系统在同一平台上运行,从而大大促进不同系统间的知识交流。该平台是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3个层次:IaaS层,主要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是实现整个云计算服务的物理基础;PaaS层,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分布式的应用运行环境,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和通信能力的封装等,PaaS层支持SaaS层各项应用服务的实现;SaaS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使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取相关服务。企业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其内部的积累和外部的知识引入。在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中都会产生知识的积累,包括尚未挖掘、整理的企业内部公共知识,以及员工的隐性知识等。而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还会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从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客户中获得与企业运营管理有关的重要知识。企业员工是该平台的主要使用者,但随着协同商务链的形成,消费者、供应商和经销商等企业利益相关者也应在相应权限许可范围内进入平台并进行其协同业务的操作。由于用户性质不同,这就涉及知识的安全控制问题,需要通过平台的权限设置来规范不同用户对知识的访问权限。本模式借助云计算平台将用户和内部知识管理流程联系起来,用户通过云计算平台来共享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创新和应用,而具体的运行过程则是在“云”中进行的,最后通过人机界面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4.2模式的运行机制

在云环境下,企业知识库存放在“云”中,用户可通过终端及时获取知识管理的相关服务。对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流程进行规划,有助于优化云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目标和运行过程。企业获取知识后,需对知识进行选择和处理才能将其导入知识库中,其过程包括对知识的分类处理和知识挖掘。面对不断增长的知识资源,传统的存储架构由于扩展性差,当用户容量及性能需求增加时,只能不断添加高端存储设备,这给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备份造成了很大压力。云存储则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来保证知识存储的可靠性,它可为企业提供海量存储空间,并灵活地支持企业存储扩展的需求。为获取相应的服务,用户需通过互联网登入企业知识管理云计算平台,并对相关知识服务提出申请。当平台接收到应用层的申请后,会根据现有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状态对申请做出回应。知识转移和共享既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也是其与云计算紧密联系的部分。用户通过浏览器可方便地浏览其所需的知识。而在知识检索方面,当用户提出查询要求,并将其提交给检索时,检索会将检索要求发至云中的各个服务器上,并对各节点的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然后以并行分布式检索的方式将结果传递给用户,从而大大提高了知识检索的能力和速度。群件是知识共享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云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在提高知识共享效率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云邮件和云文档在线编辑处理等可满足企业知识共享交流与协同的要求。云邮件是基于庞大的服务器集群构建的企业电子邮件系统,它能提供大容量存储,可有效地避免硬件故障中断对用户造成的影响,在永久保存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往来邮件、文件和知识的长期共享。此外,用户通过云文档的在线编辑可从任一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编辑修改文档知识,并与不同位置的小组成员进行同步的文档处理,实现业务的协同和知识的共享。因此,云文档在线编辑具备了较强的多用户交互能力。

4.3案例分析

上海引跑信息科技公司是著名的云技术提供商。其中,云应用平台AppOne构建于云操作系统之上,主要包含云运行环境、云开发环境、行业定制套件及企业应用套件[17]。它可分别部署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中。客户端仅需通过浏览器和网络即可实现对AppOne平台的访问。其中,知识管理平台是Ap-pOne的高端应用套件,可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知识共享和提高知识管理效率。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平台能支持和提高企业的知识获取、创建、存取、共享和应用,缩减对员工的培训时间,并可有效地应对员工离职对企业知识完整性所造成的破坏。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企业相关知识的自助访问渠道,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上述云知识管理平台的功能基本满足了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要求。在知识获取方面,平台可方便地根据指定规则抓取来自互联网的信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知识,经分类处理后单个或批量地导入知识库,将知识分布式地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在重点模块的知识共享上,除了利用知识检索、电子邮件、Web浏览和在线文档编辑等常见的共享方式外,还包括构建社交网络。系统通过分析个人资料,可帮助企业内部员工快速找到有关的专家信息,从而提高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传播的效率。该平台的主要优势在于知识管理平台和其他相关平台均是AppOne云应用平台下的企业套件,因此,同一款云平台下的各个子平台之间的交互和不同云计算平台之间的交互就显得容易得多,知识流和信息流能在不同子平台之间流动。同时,社交网络的应用有利于企业内部员工获取稀缺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该知识管理平台主要面向企业内部员工,虽然它允许消费者在权限设置的范围内通过该平台来了解企业产品服务的基本信息,但它只局限于消费者范围,而未能将供应商、经销商等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纳入知识管理系统,这不利于本企业和上下游合作者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业务协同。因此,上述模式仍可借鉴本文提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5结论

(1)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从网络信息技术的角度,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企业在该模式下可通过互联网获取大规模动态可扩展的知识资源,从而更有效地组织企业知识、管理控制和优化知识流程,实现企业知识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其主要特征包括知识共享的便捷性、采用分布式知识存储方式以及知识资源的动态伸缩性3个方面。

(2)在目前的云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由公有云产生的安全风险、缺乏统一的云计算平台以及知识管理系统使用者局限性等主要问题。而构建基于私有云的企业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则有利于强化企业员工和企业利益相关者在知识管理各项环节中的交流互动,从而有助于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

企业知识范文篇9

一、我国OEM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附加值低。从制造业产品价值链的“微笑曲线”来看,知识产权与品牌价值位于曲线的两个最高端点,而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装配位于整个链条的最低端。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自有的知识产权与品牌,仅依靠简单的装配,产品价值附加值很低。同时,由于技术门槛低,同行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我国OEM企业整体利润空间变得日益微薄,这也是OEM企业的显著特点。(二)订单生产方式,依赖性强。OEM企业多为单纯的贴牌代工厂商,产品设计与工艺流程设计都主要依赖于订货商,其产品的标准制定与技术支持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产品设计与产品定价方面没有话语权,盈利空间被最大限度的压缩,主要依靠大量的订单与规模生产盈利。一旦订货商转变策略或减少订单,对OEM企业将造成重大损失。(三)生产成本日益增加,往日优势变劣势。最初OEM企业的起步于发展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材料,随着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知识员工数量的增加,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随着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原材料价格也日益攀升;同行业竞争的加剧,导致竞争成本的增加;由于地方政府产业升级的需要,使得生存成本增加;由于转移生产基地而引发的一系列费用的增加;国际竞争加剧而导致出口成本的增加。(四)风险加大,生存发展面临威胁。由于员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使企业不得不投入费用应对这些问题,使原本利润微薄的OEM企业资金更加匮乏;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猖獗,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不断遭遇反倾销,增加了企业的出口风险;因转移制造基地而造成核心员工的流失,运费、建厂费用等一系列搬迁费用增加了未来不确定风险。OEM-ODM-OBM的升级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操作失误,导致企业陷入多元化陷阱,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将是致命的威胁。

二、我国OEM企业转型期的知识管理方法

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过程中、在“鸭蛋型”重制造生产的传统企业向“哑铃型”重知识产权和品牌服务的现代企业转变的过程中,必然要有一部分企业担起产品生产制造的“重任”。OEM企业以贴牌代工的方式存在,虽然不掌握核心技术,无自主品牌,但也是整个制造业产品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根据“木桶原理”,只有该环节实现制造装配环节的技术突破与转型升级,才能真正推动整个制造业产品价值链的升级和价值提升。所以,OEM企业的转型需要价值链上所有相关环节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一)知识识别与获取。首先,OEM企业要明确自身定位,在此基础上,要分析与企业相关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以识别与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包括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专门的知识机构及其相关的知识,企业现有与潜在的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等。(二)知识的整合与规划。根据所获取的有价值的知识,将企业外部环境知识、企业内部知识、员工个人知识,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整合,并对企业发展做好规划。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工艺流程的改进、知识管理理念的树立、相应制度的安排、人员的选拔与配置、自动化办公基础设施的配置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等。要实现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互相转化与合理利用,确保知识管理模式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三)知识的传递、应用与共享。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使知识在“外部环境—OEM企业—企业员工”之间达到有效的传递,搭建合理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使知识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实现“知识链”同“价值链”的融合,使OEM企业因知识链与价值链而受惠,OEM企业的升级反过来也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升级与价值增值。(四)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具体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等。OEM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在与产品有关的生产技术上寻求突破,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转变粗放型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关注员工的成长,建立知识员工的培养、学习与知识激励体系等。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以优质的产品、规范的制度、优秀的员工、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属于OEM自身的品牌形象。

作者:梁亚娟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企业知识范文篇10

伴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把整个社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新的经济领域,网络技术正在使经济活动方式发生极大的变化,促使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经济”。由于网络经济形态中的产业之间高的渗透性与融合、组织反应的快捷性(快吃慢、新吃旧)、外部经济性、直接性(跳过中间环节)、边际报酬递增(高固定成本与低的边际成本、转移成本的存在与锁定、互补产品效应等)、消费规模的自我膨胀性等特征,给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基于知识产权的企业战略成为一种必然,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网络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

1、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产品之间的模仿、同质化现象异常严重;变革性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技术和产业的冲击;市场中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加剧企业的研发;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相关标准的改变;突发性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相应的机遇与威胁。这些不可控的不确定因素都迫使企业从长远来规划企业的知识产权,动态地与组织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将其纳入企业的战略范畴.

2、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经济的全球化和组织的无边界化使企业的内部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组织内、外部的虚拟协作;员工的多元化与多样化;跨文化管理与本土化运作;员工流动性的加剧;组织内部的竞争与合作等。这些都要求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将个人情结(研发人员的成功、市场人员的客户资料、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赢利模式等)转变为公司情结。

知识产权归入企业的战略范畴是完全可行的,企业知识产权的规划、竞争者分析、产业分析、风险评估等与其战略管理是统一同步的,谁拥有知识产权,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应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相协调。

二、基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分析

1、管理模式分析

综观国内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主要的有三种形式:

(1)集中管理。全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运作,最大限度地保护总公司的整体利益,在开发、制造、买卖产品的活动中能够工作顺畅,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转移、授权、再授权的管理方式上。也就是说研究开发的费用由总公司预付给子公司,专利权与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全部由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如IBM公司,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其职责是负责所有的与IBM公司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半导体芯片、布图设计保护、商业秘密、字型及其它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总部下设法务部和专利部,法务部负责相关的法律事务,专利部负责专利事务,下设五个技术领域,每一领域由一名专利律师担任专利经理,对于全球的知识产权,没有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要么由该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人负责管理,要么由邻近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各分公司的知识产权部门除向总部做业务报告外,还需执行总部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并接受总部极强的功能性管理。

(2)分散管理。在知识产权的管理过程中按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下充分授权,主要是针对各研究所和委员会的。各事业部及研究所根据产品特性和自身的现状限制专利件数,决定知识产权的预算,但取得专利后,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处理纠纷、对外谈判、提出异议等事务均由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如东芝公司,除设立国内知识产权体系外,还设有海外知识产权体系,海外知识产权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在华盛顿、西岸设立专利事务所;一是在欧美的子公司内设知识产权委员会,负责制定当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则,定期讨论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本部则通过各委员会、研究会协调各事业部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各事业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选有决定权。

(3)行列式知识产权管理。即按照技术类别、产品类别管理知识产权,实行按技术类别管理专利。这样,可避免组织内重复开发技术;配合各事业部的产品策略对专利进行管理。知识产权法务部集中管理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包括权利的运用、谈判、争诉等。法务部通过派本部门人员参加公司内各事业部组成的产品法务会,或根据各项问题组成的作业部会议,了解技术、产品的相关情况,使法务体制贯穿于产品开发至产品销售各个阶段,利用知识产权的法规,提高解决问题的效力。如佳能公司的知识产权法务部按产品类设有4个部门,按技术类设有7个专利部门。

2、管理制度分析

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关键是创造、保护与应用。其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

(1)知识产权的归属

企业的知识产权在遵守国际公约、各国专利法的基础上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签定协议:IBM公司与员工签署“有关信息、发明及著作物的同意书”;与各子公司签署“综合技术契约”。要求各员工只要从公司内部取得机密信息,或从前员工完成的发明、著作等创作物中采撷的信息,或因执行职务(业务)而产生的成果,应将这些成果的知识产权全部移交公司所有。社规规定:日立公司的社规规定,员工的职务发明和职务外发明,权利均归本公司所有,业务外发明也必须向本公司报告,根据需要决定需要与否。若员工在岗位期间完成职务发明,而在离职后一年内取得专利权,也应通知公司,由公司决定是否使用该专利;三菱公司规定员工的职务发明,其专利权一律归公司所有,职务外发明和业务外发明根据公司需要与员工协调让渡;富士通公司要求员工从事与公司业务有关的所有发明或研究计划时,产生的发明、与研究有关的专利或实用新型等权利,均应让渡给公司管辖。

(2)对发明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了营造相应的环境氛围,政府的导向政策对知识产权的产生是非常必须的,但作为运作主体,其激励机制对知识产权的产生更有效。如IBM公司的累计积分制:对不同的成果给予相应的点数,不同的点数赋予相应的现金折现;日本企业的多种表彰:如第一次申请奖,发明申请奖,申请补偿奖,特别功劳奖等。相对与激励来说,约束主要有道德约束,通过诚信、竞业禁止等进行规范;市场约束,通过市场信息公开、加强违约成本等使员工自我规范。

三、企业的生命周期与知识产权战略

随着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知识产权战略是不同的,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动态地与企业的发展现状相适应,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物质力量、竞争形势、政策环境等采取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如就其中的专利战略来说,企业可发展期运用的有基本专利战略,即抓住关键技术申请专利;文献公开战略,即以先行公开的方式破坏技术的新颖性,使竞争企业无法获得专利;共同开发战略,有利于系统化、大型化技术共同开发,联合开发;专利围网战略,围绕发展新型产品,开发专利;在成熟期采取继续开发已中断的基本专利战略,即对一些失效专利,重新组织开发;收买专利战略,即收买他人专利,保持独占市场优势;交叉许可战略,即与技术水平相当竞争企业进行相互取长补短,横向协作交易;专利与商标相结合战略,即利用专利与商品商标的不同作用,同时申请专利与产品商标;在萌芽期采取引进专利战略,适用于自己无开发基础的产品,引进他人专利,经营效率高、风险投资少。

四、对企业知识产权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