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政府政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7:29:16

企业政府政务

企业政府政务范文篇1

关键词: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能力;上级行政压力;企业服务倾向;服务供给

均衡化中国的电子政务历经2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务服务项目到近几年的“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各级政府开始尝试整合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新媒体(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政务服务平台等在内的电子政务服务渠道,甚至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资讯科技,以期提升公民的服务体验与满意度[1],电子政务服务在各地渐成扩散之势。然而,地方政府基于何种逻辑供给电子政务服务?或者说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尚不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电子政务公众采纳等议题的研究那么丰富[2]9。在有限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集中于资源条件、创新扩散、人因要素等视角的讨论[3−6],缺乏基于行政组织因素的经验分析。本研究提出的问题的是:其一,自2015年开始,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开展政府网站普查、抽查行动,对不合格政府网站予以公开曝光,并启动问责机制[7]。上级行政压力(国务院启动网站普查、抽查行动)是否会促进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提升?其二,有学者基于跨国数据分析认为,政府透明度对政务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1,这一结论是否适用于我国地方政府场景?其三,有研究指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群体差异”(郁建兴,2011)的问题,这一观点是否适用于电子政务服务领域?有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受公众服务需求因素的影响有限[8],那其他群体对其影响又如何呢?其四,有研究认为,声誉评价可能成为提升公务员绩效的动力[9]。以此类推,政府声誉是否会驱动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文献尚无法给出确定的回答,亟待验证,本文试图围绕“电子政务服务的供给逻辑”的主题通过经验研究对上述问题加以解答。

一、文献梳理与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将上级行政压力、政府透明度、政府服务倾向、政府声誉等行政因素,作为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的供给验证解释变量。(一)上级行政压力与电子政务服务。Chen等[10]基于中国县级政府网站的实验调查发现,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是地方政府提供电子政务服务的重要动因,此观点得到王军洋、胡洁人[11]的响应,两位学者进一步认为,地方政府的行动意愿主要来自于上级的晋升和考核压力。据此观点,上级行政压力可能是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的正向影响因素。马亮[4]56此前对该假设进行过经验验证,但其采用“省级政府网站绩效”操作化“上级行政压力”,该操作化并不贴切,可能导致解释偏误,原因在于省级政府网站服务绩效表现对下级政府的影响更多体现为示范效应而非行政压力。本研究采用“国务院开展的地方政府网站普查或抽查行动”操作化“上级行政压力”更具合理性,因为普查或抽查行动通常伴随着公开曝光和一定的公开问责,因而更有助于检验上级行政压力与电子政务服务之间的关系。故验证如下假设:H1:上级行政压力会对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产生显著影响(二)政府透明度与电子政务服务。有研究表明,政府透明度是促进政府提供一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12],其作用机理在于:政府透明度意味着政府将有更大程度的开放、问责和监督[13],给予公众检视政府行为是否符合其承诺的机会[14],进而促进公共服务的绩效产出[15];相反,低透明度难以激励公务人员有效率且干净利落的工作[16]。本研究预期政府透明度与公共服务质量的逻辑关系同样适用于电子政务服务场域。更有学者基于国际经验证据发现,透明度有助于减少公民在电子政务服务中的不确定性[17],对电子政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2,18]。不过,基于国际经验的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中国场景,有待验证,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H2:地方政府的透明度对其电子政务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三)服务倾向与电子政务服务。在电子政务发展初期,公共部门对电子政务的大量投资未能实现持续的效益,引发了关键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企业和公民)对于电子政务项目成效与期望差距的讨论[19],以及电子政务应从政府供给导向转为公众服务导向的呼吁[20],开发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的电子政务服务越来越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21]。本研究好奇的是:社会公众具有多样性,地方政府在提供电子政务服务时是否存在“群体差异”?鉴于目前电子政务主要服务对象为G2B(政府—企业)、G2C(政府—普通公众)两大类型,故本研究将社会公众区分为企业公众与普通公众两类。企业公众希望通过电子服务服务平台享受更多投资兴业的便利服务,普通公众则希望通过电子服务服务平台解决民生问题。虽然企业公众与普通公众均为政府的服务对象,但地方政府可能对两个群体的服务倾向(企业服务倾向、民生服务倾向)会有所不同。因为任太增[22]研究认为,经济增长凌驾于其它社会目标之上的政府具有企业服务倾向特质,导致公共资源分配失衡,普通公众所得份额较低,若政府坚持民生服务倾向则可能呈现另一种景象。这一论述揭示了政府不同的服务倾向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由此提出如下假设:H3a:企业服务倾向对地方电子政务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b:公众服务倾向对地方电子政务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c:企业服务倾向、公众服务倾向对地方电子政务服务具有不同影响力(四)政府声誉与电子政务服务。国内文献目前对这两者关系的讨论极少。政府声誉是指“公众基于直接经验和间接信息感知而形成的政府总体印象和评价”[23]。声誉管理目前在公共部门已极为普遍,常被作为对抗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负面形象的有效工具[24]。不仅如此,满足利害关系人期望而形成的“声誉阶梯”,可以让政府部门在同行中脱颖而出[9]。Kelley&Simmons[25]基于美国案例研究发现,政府官员在声誉评级不高时会感到非常羞耻并努力改变政策。就政府声誉与电子政务服务两者间关系,有学者认为,中国政府清楚认知到电子政务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其合法性方面的价值,因而将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塑造开放透明度形象、追赶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治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26]。按其逻辑,政府声誉将会对电子政务服务产生正向激励,但其分析仅为理论演绎。就地方政府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持续性放权改革”为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提供了充满弹性的自主性空间,激发了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与政绩竞争[27]。本研究预期,基于声誉阶梯对于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拉力效应,地方政府可能由此产生促进电子政务服务的动力,寻求在与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机会。因而,本研究假设:H4:政府声誉会对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资料来源与变量测量

(一)资料来源。本研究选取中国地级市作为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供给逻辑分析的研究对象,分析数据主要为二手资料,因变量的数据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中心的《中国地方政府2018年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其他自变量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统计报告或统计资料,资料来源的权威性可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二)变量测量。1.因变量与国内其他电子政务服务绩效评价相比,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中心[28]所作的“地级市政府电子政务服务能力”评价,打破了“以政府网站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单一评价模式”[29],将电子政务延伸至政府“多网、多微(如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多端(如政务客户端)”,因而其评价数据涵盖了全互联网整体服务效能与履职能力,评价结果由“服务供给能力”、“服务响应能力”、“服务智慧能力”三大主体指标整合而成,将结果端的服务效果与过程端的政府服务能力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准确反映地级市政府目前电子政务服务水平。2.自变量本研究用国务院组织的网站普查或抽查行动之后的公开曝光次数操作化“上级行政压力”,数据经中国政府网的“政府网站普查频道”整理所得。据整理分析,自2015至2017年,国务院先后对不合格政府网站进行8次公开曝光和一定程度的问责,采用顺序尺度对其进行度量,其意涵是被公开曝光的次数越多,表明其电子政务服务待改进问题越突出,其面临的上级行政压力越大;“政府透明度”的测量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城市政商关系健康指数》[30]分析报告,在该报告中,该变量由政府网站“行政信息公开”与“财政透明度”两大指标的加权而成;“政府的企业服务倾向”由地方政府“政商亲近指数”进行测量,也来自于《中国城市政商关系健康指数》,该变量由为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关心、服务程度以及企业税收负担等指标的综合加权;“政府的民生服务倾向”借鉴马亮[31]的做法,用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对其加以测量,相关统计数据源自《城市统计年鉴》;“政府声誉”则由外商投资企业数进行测量,原因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地方政府之间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吸引外商企业之间的竞争,地方政府所辖区域的外商企业数越多,地方政府越享有对外开放乃至服务能力的重要声誉。因而地方政府吸引外商企业情况是较好的“政府声誉”替代指标,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样源自《城市统计年鉴》,为解决分布偏态问题,对其进行对数化处理。3.控制变量为控制其他因素对电子政务服务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将人口规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区位因素、行政级别设置为控制变量,人口规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源于《城市统计年鉴》,对其进行对数化处理;区位因素方面,按照东部、中部、东北、西部进行划分,并以西部为参照组设置虚拟变量;行政级别方面,将地级市细分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普通省会城市(未列入副省级城市或计划单列市的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以普通地级市为参照组设置虚拟变量。

三、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图1、表1呈现了全体334个地级市电子政务服务水平的描述性统计资料,从总体上看,地级市之间的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差距极大,最大值为83.99,最小值为7.81,标准差达到11.39。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但与中部地区的差异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中部地区总体上显著高于东北地区、西部地区,虽无像东部地区的突出领先者,但其总体发展最为均衡(内部标准差7.77,低于其他三个地区相应值);东北地区显著落后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而与西部地区无显著差异,其上限值低于其他三个地区,且中位数低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显示其该地区整体发展动力不足;西部显著落后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最为悬殊,既有排名居前十的“能力标杆”,也有触底“掉队者”,内部标准差(12.84)为最大。整体而言,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就区域分布看,东部地级市扮演“引领者”,中部地级市扮演“追随者”,东北地级市缺乏活力,西部少数地级市(如成都、贵阳)异军突起,但相当多的西部地级市“掉队”严重。(二)模型分析。本研究运用地级市截面数据对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基于数据资料的完整性限制,此部分仅对287个地级市样本进行探讨。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下,因而不用担心共线性问题。使用OLS对7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见表2),模型1至模型7均在P<0.001水平上显著,表示本研究所有模型均具良好的解释力。具体而言,模型2、3、7显示,上级行政压力对因变量影响达到P<0.01的显著水平,显示其对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具有解释力,假设H1通过检验。但意外的是,标准化回归系数均为负,与马亮[4]59所得结论有所不同。结果表明:国务院2015年以来开展的政府网站普查和抽查扮演了“不良”电子政务服务的揭示者角色,向不合格地级市政府网站点名的行政压力,尚未展现出对电子政务服务的正向促进作用。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国务院开展的政府网站普查、抽查行为虽有公开曝光和一定程度的问责,但被问责的数量极少,且问责力度极弱,被问责者基本为地方政府基层工作人员。对于深谙“政治锦标赛”规则的地级市政府主要领导来说,若无严格的问责制度、严厉的问责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措施,带有宣导意味的普查抽查行为所产生的行政压力极其有限,难以激发其改进动力。纵使有不少地级市政府因电子政务服务能力不足而被普查抽查行动多次点名,但其仍无动于衷,“破罐破摔”现象突出。简言之,激励机制欠缺的上级压力信息难以发挥预想的正向促进功能。模型2、4、7显示,政府透明度对因变量仅具极弱的影响力,未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这与单玲玲Lee等学者基于跨国数据分析所得的结果有所不同,假设H2未通过检验。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政府透明度与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在学界本身存在争议[2]26;另一方面,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意识薄弱、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建设不完善[32],导致地方政府从政府透明视角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动力不足。在政府服务倾向方面,模型2、5、7显示,企业服务倾向对因变量的影响达到P<0.01的显著性水平,公众服务倾向对因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要求,假设H3a、H3c通过检验,假设H3b未通过检验。这一结论与汤志伟等[8]89“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受公众服务需求因素的影响有限”观点基本一致,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供给更体现为企业服务倾向而非公众服务倾向,这呼应了“权威政府特质明显的地方政府,通常将追求经济增长目标凌驾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之上,进而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偏向的制度环境”[22]的观点;同时也符合周黎安等人[33]“政治锦标赛”的理论脉络,鉴于经济增长与地方官员晋升的高度关联性[34],增进企业服务效能、吸引企业投资成为诸多地方政府官员的工作重心,电子政务服务偏向企业也就不足为奇。在实务上,这一结论显示出地方政府对近几年中央政府推出的、与地方政府“政治锦标赛”相容的优化营商关系政策的积极响应,进而表明,中央政策若能与地方政府行动之间能形成激励相容的机制,将可提升地方政府对其的顺服程度。不过,地方政府在民生服务倾向上的“疲软现象”值得警惕,毕竟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和“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35],更何况地方政府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服务倾向与中央近年来极力强调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在要求也极不相符。模型2、6显示,政府声誉对因变量具有显著影响力,但在模型7加入其他解释变量后,政府声誉对因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要求,假设H4部分得到检验。这意味着政府声誉特别是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国际声誉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产生影响力。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为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大量制作和投放城市形象广告,强化政府声誉的外在化塑造,但对“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才是塑造良好政府声誉的基本途径”[23]这一观念还缺乏深刻的认知,这可能是“政府声誉对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服务仅具有限影响力”的重要原因。回归分析结果还显示,东部地级市电子政务服务能力显著高于西部地区,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结论一致;人口规模、人均GDP仅在模型1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在行政级别上,副省级城市、一般省会城市与普通地级市的电子政务服务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这与马亮[4]60的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原因可能在于:马亮的分析是基于2010年的评价数据,而近几年来,在中央“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引导与效能督导下,地方政府都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的力度,因而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在城市政府各级别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而非继续呈现“行政级别越高,城市政府电子政务服务水平越高”的态势。

四、结论与建议

企业政府政务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政务;民营企业;信息化;政府

Abstract:e-governmentforprivateenterprisestoprovidee-commerc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supportforthedockingoftheenvironmentandwayofprivateenterpriseandgovernmentcaninteracton-linetocompleteatransactionprocess.Inthispaper,inordertolevelthecitytostudy,analysisofe-governmentconstructionandimplementation,andpromotedthedevelopmentofprivateenterprisesandthegrowthofprivateenterprisesinthee-governmentenvironment,thedevelopmentofmodelchangeshavetakenplace,furtherdevelopmentofitsadvancedelectroniccitiesChiefbuilding.

Keywords:E-Government;privateenterprises;informationtechnology;Government

前言

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包含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通过信息网络的在线信息交流与服务。电子政务所借助的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电子政务的五个领域分别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而这五个领域又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领域,即政府对政府、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居民、企业对政府、居民对政府。政府机构各部门实行电脑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政府从被动服务于经济转变为主动服务,企业、公民可以不受地点、时间限制,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的管理。地级市电子政务为民营企业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提供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民营企业与政府可在网上互动,完成一个事务处理的全过程。地级市政府要给企业提供服务,电子政务如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要求和发展水平,政府的服务也会成为一个障碍,如果满足了这些要求,政府的效率就会提高,城市的发展就会加快,城市信息化的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相反,如果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缓慢,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就会增加民营企业办事成本,并严重影响着地级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实施。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运作

笔者针对地级市电子政务与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选取浙江省某一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民营企业较为普遍的地级市,范围覆盖该地级城市所辖的城区和县六个区域,本次调查由于范围面广、地理位置较为分散、信息种类繁多,以问卷形式为主,辅以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它们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化工、医药等。各行业选取的样本分布状况如表1,这些行业占该地级市制造业总产值的很大比例,代表了目前该地级市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调查对象分布状况见表2,从调查对象看,本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参加,基本反映了民营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大幅降低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主要通过减少差旅费(许多事情通过电子政务就能解决)、减少行政及销售人员、减少广告费用等途径来实现。民营企业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计划,以便获得最佳效益。但是,民营企业实际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较小。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接入互联网的企业占84.4%,建立网站的企业占74.9%,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占35.4%,利用网络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管理的企业(含利用自己企业接入互联网或专网的计算机进行报关、报税的企业)占26.3%,从事网上采购业务的企业(含有采购)占9.2%,从事网上销售业务的企业占7.4%。调查结果表明,在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将近10%的企业能较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机关掌握的社会信息资源,各种电子化、网络化的证明文件和办事流程,增加了办事服务的渠道,改变了民营企业过去办事“跑腿”成本高、不方便、效率低的局面,减少了企业办事环节,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互联网应用水平较高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业务流程重组等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优化。

但是,调查中发现,不少民营企业对于电子政务的真正内涵还缺乏认识,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政府部门是为了赶时髦,是向上一级领导汇报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企业为了迎合政府部门领导,买几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或建立本企业网站就完事了,而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对当今本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冲击;第二种是对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缺乏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的产品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过程简单,用过去传统“跑腿”办事,企业照样能生产和经营,眼前企业运营状况也不错,用不着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第三种是企业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思想。另外,不少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低。主要体现在: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事务处理与商务活动的少;缺乏高层次的信息管理中心或知识管理中心,不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联系起来,没有充分了解政府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地利用政府网上提供的服务。当然,由于电子政务建设中遇到了诸如法律制度环境欠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保障体制、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存在矛盾等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些因素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推行,同样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民营企业外界环境力量相互加速或支持,或者削弱或延迟其他力量对于现有组织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组织总是处于这些力量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一种不连续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只有符合新环境的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对市场发展变化保持高度敏感,根据新的形势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策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发展起

来的电子化给自身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才能起到管理好企业的作用,否则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电子政务时代民营企业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政府部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模式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发展中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首先领导是关键,领导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其次,建好局域网与企业网站,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并将其完善,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转变观念,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第三,积极探索适合政府、民营企业情况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运用方式,切实发挥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以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企业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

企业在网上介绍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查询订单处理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调整客户服务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吸引新的客户,而且也会使客户更满意。另外,企业常常收集和存储有关客户和产品的信息,放入只有拥有一定权限的员工才能读取的数据库。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应用中,普遍存在对信息安全缺乏重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和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给信息安全留下许多隐患。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如防火、防盗、防病毒、加密、安全控制与监控、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等。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再造

信息化导致组织结构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如工作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的变化,为了保障企业的业务在新的企业环境中更加有效,必然要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由于实施风险巨大,因而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逐步推进,可以使企业尽早地看到成果,同时还可在企业中营造乐观、积极参与变革的气氛,减少员工的恐惧心理,以促进ERP在企业中的推广和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优化时,人力资源的管理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金字塔结构中,人员是按职能安排到位的,在扁平式结构中,被授权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组织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既懂IT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是民营企业信息化的保障。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的最大困难是缺少既懂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商务、政务等知识和应用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稳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民企发展对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的影响

目前,电子政务的优势日益明显,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实施提高了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科学化水平,使政府的经济决策、战略目标的实施与社会各部门的系统管理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政府在电子政务平台的情况下很多职能重新定义、分配和组合,电子政务为体制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民营企业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远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开拓创新的意识,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民营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应用平台上要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部门提出了的要求和建议,主要可概括为:

网络通信线路速度、带宽、费用方面进一步改善,解决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技术问题。

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实用性较强、分类更细、更新及时的信息数据库,丰富网络资源,促进信息交换,加强信息沟通。

组建企业信息化联盟,为各企业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技术咨询,规范各种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提高兼容性,组建行业标准。

精心策划业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整顿和规范地方政府现行的政务流程,对行政审批方式、行政执法和行政征收方式、行政组织形式以及行政决策机制等进行必要的改革,为进一步实施电子政务奠定较扎实的基础和搞好环境建设。尤其要克服“条块分割”、“系统封闭”等各自为政的陋习。

加强信息监管和安全防范,规范企业信息市场。

广泛推广本地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的管理模式,立足行业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的、适用的应用软件,推出行业有效的管理软件,以加快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供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供观摩、学习、借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提供对企业内信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和指导。

建立一支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队伍,扎扎实实地帮助民营企业逐步建立或升级信息系统,并建立专门机构,为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余醒.电子政务如何转型[J].中国电子商务杂志,2003,9

2.方美琪.电子商务概念(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政府政务范文篇3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务及运作管理的整个过程。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使交易双方面临的商业机会迅速扩大。实际上,网络就是一个规模无比庞大的虚拟市场,参与交易的成员可以覆盖全球。电子商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可定制的服务。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生产者可以迅速地对消费者的要求做出反应,还可以分析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是什么,进而主动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实现一对一的市场营销。开展电子商务可以为生产者提供可视化的供应链,减少产品库存积压,实现敏捷生产。

电子商务包括4个组成部分:一是企业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电子交易(B2C);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B2B);三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交易(B2G),如政府采购;四是消费者(公众)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电子交易(C2C)。类似地,电子政务也包括4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4类系统的有机结合。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为电子商务奠定了技术基础,广大企业对国际互联网抱以巨大的希望,电子商务一时间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词。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实际上,电子商务是电子政务的一个原动力之一。例如联想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做得很好,但是联想的电子商务体系与中国的金融体系、税收体系、海关体系无法很好地对接,因此发展电子商务要求政府行政改革与时俱进,发展电子政务。

新经济飞速发展的特征要求政府对新经济有敏锐的洞察力,政府不仅要及早介入电子商务,参与实践,而且要主动为电子商务营造安全、有序、合理的商务环境,新经济时代赋予了政府新的经济内涵。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开展电子政务的前提是政府实现信息化,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电子政务是政府对政府部门内部、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与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政务活动。同样,电子商务是企业对企业内部、其他相关企业、政府机构以及普通消费者(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交集就是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接口。电子政务的开展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持,反过来,电子商务的开展也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支持。因此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是相辅相成的。正是由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存在上述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认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的“同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务流程再造(GPR)与商务流程再造(BPR)。企业为了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运作,要求对以前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造,这就是商务流程再造;同样,政府为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办事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也要对传统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造,这就是政务流程再造。

(2)政府资源规划(GRP)与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求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所有可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加快对市场的反应,这就是企业资源规划;同样,政府为了节约运转成本,提高政务的处理效率,也要考虑如何对政府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就是政府资源规划。

(3)政府关系管理(GRM)与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为了在市场销售中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不断升级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就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与企业的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行维护、管理和更新,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虽然政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也要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这就是政府关系管理。

(4)政府供应链管理(GSCM)与企业供应链管理(ESCM)。企业为了有效满足客户需求,要联合企业上游和企业下游的合作伙伴,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材料、燃料等采购以及产品供货进行管理,这就是企业供应链管理。虽然政府没有必要像企业那样,但是政府部门作为一个实体单位,必然要求采购物资以满足政府部门正常运转的物资供应,如办公设备、燃料、电力等,并对物资采购进行信息化管理,这就是政府供应链管理。此外,如果我们把政府的文件流转看作一种特殊的供应链形式的话,那么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就可以变通地应用到政府业务流程管理当中。

(5)企业信息门户(EIP)与政府信息门户(GIP)。企业为了方便与外界的互动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获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要建立企业信息的门户网站,这就是企业信息门户;同样,政府为了方便与外界的互动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获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要建立政务信息的门户网站,这就是政府信息门户。

(6)协同商务(CC)与协同政务(CG)。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相关企业就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交流,联合起来开展电子商务,这就是协同商务。由于企业或个人要办理的许多事情要与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传统政务方式是让企业或个人串行式地跑腿,现在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协同办公,企业或个人只要在一个网络入口填写一份电子表格就行了,剩下的事情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同办公处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企业或个人的开销,这就是协同政务。协同商务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同样,协同政务也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企业政府政务范文篇4

关键词电子政务社会中介组织政府职能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步入了信息化社会。先进的信息技术,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日程上的主要内容。在信息化过程中,电子政务建设是其中的关键和重点,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事实证明,电子政务是时代进步对政府创新所提出的迫切要求,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背景。电子政务建设,不只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政府业务上的应用,还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环境的培育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的顺利进行,巩固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果,切实发挥电子政务的功能。这就需要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良好发展,缓解和承载建设电子政务所带来的社会变动,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特别是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所涉及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将在多个层面对电子政务起到促进作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重视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对于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政府职能转变顺利进行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社会中介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承载体,为电子政务的实施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首先,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政府改革结合的必然结果,它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因此,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这表明,电子政务本身是一种政府再造的方法,它是政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采取的一种自我改革法,它与政府职能转变紧密联系,为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为电子政务建设指明了方向,没有这个落脚点,电子政务建设就只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技术应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无论任何时候,科学技术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它不是万能的,现代信息技术无法自动地、自发地发展出有意义和价值的政府制度安排,先进的技术如果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承载,就无法正常运作和发挥其强大的功能而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国前期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的信息化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正是由于对电子政务缺乏正确地认识,没有把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联系起来的结果。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必须把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解决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政府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社会中介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基础和重要途径,政府职能的转变离不开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指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经济、社会活动提供服务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总称。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是资源控制权由政府部门高度集中向社会和市场分散转变的产物,同时促成多元化、社会化的资源控制体制和配置体制的形成。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是政府职能转变顺利实行的社会基础。这是因为,政府职能的变动,要求政府正确定位,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关系,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社会中介组织。这表明,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反过来,社会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能顺利承接政府的部分职能,成为政府职能社会化的基本途径,避免了政府不断精简,不断膨胀的不良现象,从而巩固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使政府职能转变落实到实处。社会中介组织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表现在:第一,随着信息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众和市场的需求多元化,社会需要多元化的服务体系。社会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能很好地满足多元化的要求;第二,社会中介组织对于政府公共行政组织的职能具有辅助性和替代性,社会中介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减少政府公共行政组织的职能;第三,社会中介组织能很好地承载部分政府职能,有助于缩小公共行政组织的规模;第四,社会中介组织在企业和政府之间起着桥梁作用,能更好地促进政企分开,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第五,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是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和完善,能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为政府职能转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社会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能顺利承接政府的部分职能,成为政府职能社会化的基本途径,避免了政府不断精简、不断膨胀的不良现象,从而巩固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使政府职能转变落实到实处。

2社会中介组织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首先,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社会中介组织的辅助。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非常广,不但涉及到先进的电子、通讯、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而且涉及到管理、监督、系统设计、政治等各方面。由于政府本身的缺陷,如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对电子政务意识的不足以及本身行政效率的低下等原因,仅靠政府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借助于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这是因为,电子政务是新生事物且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对建设者和承建者的要求很高。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还处于初始阶段,不论从建设者(各级政府)方面,还是从承建者(一般是企业)方面都远远没有达到要求,需要社会中介组织的辅助。在政府方面,由于缺乏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监督、评估、项目管理能力,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始终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地位。不但在与承建企业交往时花费巨大的成本,而且,不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以达到自己的要求。在企业方面,企业对电子政务的政治作用、对行政体制改革、对政府的需求以及对政府的业务流程都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企业更多的是从技术方面和自身利益方面考虑,从而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承建企业往往不能设计出满足政府需要的总体架构,按要求成功建设电子政务。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需要社会中介组织的辅助。

其次,社会中介组织对电子政务建设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这是因为:第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运作需要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具有不可避免的趋势;第二,社会中介组织既懂专业技术知识又懂项目管理,能辅助政府做出合乎适合自己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第三,社会中介组织产生于社会、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能辅助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使建成的电子政务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第四,社会中介组织与社会紧密相关,具有发掘和运用分散的社会资源的强大能力,能发动社会力量,为政府筹集电子政务建设的费用开拓途径;第五,社会中介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起着良好的沟通作用,帮助政府和企业互相沟通,更好地合作,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进行;第六,由于电子政务涉及到很强的专业性,特别是系统工程监督,政府没有能力监督,需要社会中介组织对电子政务建设监督、管理和验收,以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质量;第七,社会中介组织作为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第三方组织,起着维持公正、保护双方利益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影响电子政务的顺利建设;第八,社会中介组织在培养电子政务人才方面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能力,帮助培育电子政务人才,为电子政务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结语

总之,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和实行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建设电子政务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考虑其实施的社会基础。这就需要社会中介组织的辅助,社会中介组织是否发展得好,直接关系到电子政务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和政府职能转变能否巩固。

参考文献

1朱桂棋.关于发展电子政务的若干思考[J].中共浙江省党校学报,2001(5)

2徐友华.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报,2003(1)

3张勤.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J].甘肃社会科学,2001(1)

企业政府政务范文篇5

关键词:电子政务;民营企业;信息化;政府

Abstract:e-governmentforprivateenterprisestoprovidee-commerc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supportforthedockingoftheenvironmentandwayofprivateenterpriseandgovernmentcaninteracton-linetocompleteatransactionprocess.Inthispaper,inordertolevelthecitytostudy,analysisofe-governmentconstructionandimplementation,andpromotedthedevelopmentofprivateenterprisesandthegrowthofprivateenterprisesinthee-governmentenvironment,thedevelopmentofmodelchangeshavetakenplace,furtherdevelopmentofitsadvancedelectroniccitiesChiefbuilding.

Keywords:E-Government;privateenterprises;informationtechnology;Government

前言

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包含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通过信息网络的在线信息交流与服务。电子政务所借助的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电子政务的五个领域分别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而这五个领域又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领域,即政府对政府、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居民、企业对政府、居民对政府。政府机构各部门实行电脑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政府从被动服务于经济转变为主动服务,企业、公民可以不受地点、时间限制,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的管理。地级市电子政务为民营企业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提供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民营企业与政府可在网上互动,完成一个事务处理的全过程。地级市政府要给企业提供服务,电子政务如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要求和发展水平,政府的服务也会成为一个障碍,如果满足了这些要求,政府的效率就会提高,城市的发展就会加快,城市信息化的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相反,如果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缓慢,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就会增加民营企业办事成本,并严重影响着地级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实施。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运作

笔者针对地级市电子政务与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选取浙江省某一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民营企业较为普遍的地级市,范围覆盖该地级城市所辖的城区和县六个区域,本次调查由于范围面广、地理位置较为分散、信息种类繁多,以问卷形式为主,辅以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它们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化工、医药等。各行业选取的样本分布状况如表1,这些行业占该地级市制造业总产值的很大比例,代表了目前该地级市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调查对象分布状况见表2,从调查对象看,本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参加,基本反映了民营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大幅降低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主要通过减少差旅费(许多事情通过电子政务就能解决)、减少行政及销售人员、减少广告费用等途径来实现。民营企业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计划,以便获得最佳效益。但是,民营企业实际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较小。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接入互联网的企业占84.4%,建立网站的企业占74.9%,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占35.4%,利用网络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管理的企业(含利用自己企业接入互联网或专网的计算机进行报关、报税的企业)占26.3%,从事网上采购业务的企业(含有采购)占9.2%,从事网上销售业务的企业占7.4%。调查结果表明,在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将近10%的企业能较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机关掌握的社会信息资源,各种电子化、网络化的证明文件和办事流程,增加了办事服务的渠道,改变了民营企业过去办事“跑腿”成本高、不方便、效率低的局面,减少了企业办事环节,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互联网应用水平较高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业务流程重组等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优化。

但是,调查中发现,不少民营企业对于电子政务的真正内涵还缺乏认识,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政府部门是为了赶时髦,是向上一级领导汇报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企业为了迎合政府部门领导,买几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或建立本企业网站就完事了,而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对当今本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冲击;第二种是对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缺乏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的产品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过程简单,用过去传统“跑腿”办事,企业照样能生产和经营,眼前企业运营状况也不错,用不着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第三种是企业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思想。另外,不少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低。主要体现在: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事务处理与商务活动的少;缺乏高层次的信息管理中心或知识管理中心,不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联系起来,没有充分了解政府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地利用政府网上提供的服务。当然,由于电子政务建设中遇到了诸如法律制度环境欠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保障体制、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存在矛盾等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些因素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推行,同样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民营企业外界环境力量相互加速或支持,或者削弱或延迟其他力量对于现有组织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组织总是处于这些力量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一种不连续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只有符合新环境的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对市场发展变化保持高度敏感,根据新的形势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策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发展起

来的电子化给自身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才能起到管理好企业的作用,否则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电子政务时代民营企业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政府部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模式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发展中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首先领导是关键,领导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其次,建好局域网与企业网站,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并将其完善,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转变观念,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第三,积极探索适合政府、民营企业情况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运用方式,切实发挥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以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企业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

企业在网上介绍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查询订单处理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调整客户服务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吸引新的客户,而且也会使客户更满意。另外,企业常常收集和存储有关客户和产品的信息,放入只有拥有一定权限的员工才能读取的数据库。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应用中,普遍存在对信息安全缺乏重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和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给信息安全留下许多隐患。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如防火、防盗、防病毒、加密、安全控制与监控、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等。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再造

信息化导致组织结构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如工作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的变化,为了保障企业的业务在新的企业环境中更加有效,必然要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由于实施风险巨大,因而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逐步推进,可以使企业尽早地看到成果,同时还可在企业中营造乐观、积极参与变革的气氛,减少员工的恐惧心理,以促进ERP在企业中的推广和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优化时,人力资源的管理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金字塔结构中,人员是按职能安排到位的,在扁平式结构中,被授权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组织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既懂IT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是民营企业信息化的保障。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的最大困难是缺少既懂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商务、政务等知识和应用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稳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民企发展对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的影响

目前,电子政务的优势日益明显,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实施提高了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科学化水平,使政府的经济决策、战略目标的实施与社会各部门的系统管理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政府在电子政务平台的情况下很多职能重新定义、分配和组合,电子政务为体制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民营企业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远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开拓创新的意识,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民营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应用平台上要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部门提出了的要求和建议,主要可概括为:

网络通信线路速度、带宽、费用方面进一步改善,解决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技术问题。

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实用性较强、分类更细、更新及时的信息数据库,丰富网络资源,促进信息交换,加强信息沟通。

组建企业信息化联盟,为各企业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技术咨询,规范各种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提高兼容性,组建行业标准。

精心策划业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整顿和规范地方政府现行的政务流程,对行政审批方式、行政执法和行政征收方式、行政组织形式以及行政决策机制等进行必要的改革,为进一步实施电子政务奠定较扎实的基础和搞好环境建设。尤其要克服“条块分割”、“系统封闭”等各自为政的陋习。

加强信息监管和安全防范,规范企业信息市场。

广泛推广本地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的管理模式,立足行业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的、适用的应用软件,推出行业有效的管理软件,以加快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供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供观摩、学习、借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提供对企业内信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和指导。

建立一支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队伍,扎扎实实地帮助民营企业逐步建立或升级信息系统,并建立专门机构,为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余醒.电子政务如何转型[J].中国电子商务杂志,2003,9

2.方美琪.电子商务概念(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政府政务范文篇6

关键词:电子政务民营企业信息化政府

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包含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通过信息网络的在线信息交流与服务。电子政务所借助的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电子政务的五个领域分别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而这五个领域又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领域,即政府对政府、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居民、企业对政府、居民对政府。政府机构各部门实行电脑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政府从被动服务于经济转变为主动服务,企业、公民可以不受地点、时间限制,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的管理。地级市电子政务为民营企业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提供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民营企业与政府可在网上互动,完成一个事务处理的全过程。地级市政府要给企业提供服务,电子政务如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要求和发展水平,政府的服务也会成为一个障碍,如果满足了这些要求,政府的效率就会提高,城市的发展就会加快,城市信息化的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相反,如果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缓慢,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就会增加民营企业办事成本,并严重影响着地级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实施。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运作

笔者针对地级市电子政务与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选取浙江省某一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民营企业较为普遍的地级市,范围覆盖该地级城市所辖的城区和县六个区域,本次调查由于范围面广、地理位置较为分散、信息种类繁多,以问卷形式为主,辅以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它们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化工、医药等。各行业选取的样本分布状况如表1,这些行业占该地级市制造业总产值的很大比例,代表了目前该地级市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调查对象分布状况见表2,从调查对象看,本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参加,基本反映了民营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大幅降低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主要通过减少差旅费(许多事情通过电子政务就能解决)、减少行政及销售人员、减少广告费用等途径来实现。民营企业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计划,以便获得最佳效益。但是,民营企业实际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较小。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接入互联网的企业占84.4%,建立网站的企业占74.9%,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占35.4%,利用网络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管理的企业(含利用自己企业接入互联网或专网的计算机进行报关、报税的企业)占26.3%,从事网上采购业务的企业(含有采购)占9.2%,从事网上销售业务的企业占7.4%。调查结果表明,在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将近10%的企业能较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机关掌握的社会信息资源,各种电子化、网络化的证明文件和办事流程,增加了办事服务的渠道,改变了民营企业过去办事“跑腿”成本高、不方便、效率低的局面,减少了企业办事环节,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互联网应用水平较高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业务流程重组等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优化。

但是,调查中发现,不少民营企业对于电子政务的真正内涵还缺乏认识,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政府部门是为了赶时髦,是向上一级领导汇报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企业为了迎合政府部门领导,买几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或建立本企业网站就完事了,而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对当今本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冲击;第二种是对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缺乏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的产品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过程简单,用过去传统“跑腿”办事,企业照样能生产和经营,眼前企业运营状况也不错,用不着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第三种是企业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思想。另外,不少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低。主要体现在: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事务处理与商务活动的少;缺乏高层次的信息管理中心或知识管理中心,不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联系起来,没有充分了解政府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地利用政府网上提供的服务。当然,由于电子政务建设中遇到了诸如法律制度环境欠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保障体制、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存在矛盾等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些因素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推行,同样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民营企业外界环境力量相互加速或支持,或者削弱或延迟其他力量对于现有组织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组织总是处于这些力量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一种不连续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只有符合新环境的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对市场发展变化保持高度敏感,根据新的形势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策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发展起来的电子化给自身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才能起到管理好企业的作用,否则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电子政务时代民营企业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政府部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模式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发展中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首先领导是关键,领导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其次,建好局域网与企业网站,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并将其完善,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转变观念,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第三,积极探索适合政府、民营企业情况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运用方式,切实发挥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以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企业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

企业在网上介绍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查询订单处理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调整客户服务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吸引新的客户,而且也会使客户更满意。另外,企业常常收集和存储有关客户和产品的信息,放入只有拥有一定权限的员工才能读取的数据库。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应用中,普遍存在对信息安全缺乏重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和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给信息安全留下许多隐患。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如防火、防盗、防病毒、加密、安全控制与监控、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等。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再造

信息化导致组织结构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如工作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的变化,为了保障企业的业务在新的企业环境中更加有效,必然要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由于实施风险巨大,因而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逐步推进,可以使企业尽早地看到成果,同时还可在企业中营造乐观、积极参与变革的气氛,减少员工的恐惧心理,以促进ERP在企业中的推广和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优化时,人力资源的管理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金字塔结构中,人员是按职能安排到位的,在扁平式结构中,被授权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组织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既懂IT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是民营企业信息化的保障。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的最大困难是缺少既懂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商务、政务等知识和应用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稳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民企发展对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的影响

目前,电子政务的优势日益明显,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实施提高了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科学化水平,使政府的经济决策、战略目标的实施与社会各部门的系统管理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政府在电子政务平台的情况下很多职能重新定义、分配和组合,电子政务为体制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民营企业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远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开拓创新的意识,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民营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应用平台上要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部门提出了的要求和建议,主要可概括为:

网络通信线路速度、带宽、费用方面进一步改善,解决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技术问题。

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实用性较强、分类更细、更新及时的信息数据库,丰富网络资源,促进信息交换,加强信息沟通。

组建企业信息化联盟,为各企业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技术咨询,规范各种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提高兼容性,组建行业标准。

精心策划业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整顿和规范地方政府现行的政务流程,对行政审批方式、行政执法和行政征收方式、行政组织形式以及行政决策机制等进行必要的改革,为进一步实施电子政务奠定较扎实的基础和搞好环境建设。尤其要克服“条块分割”、“系统封闭”等各自为政的陋习。

加强信息监管和安全防范,规范企业信息市场。

广泛推广本地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的管理模式,立足行业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的、适用的应用软件,推出行业有效的管理软件,以加快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供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供观摩、学习、借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提供对企业内信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和指导。

建立一支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队伍,扎扎实实地帮助民营企业逐步建立或升级信息系统,并建立专门机构,为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余醒.电子政务如何转型[J].中国电子商务杂志,2003,9

2.方美琪.电子商务概念(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政府政务范文篇7

什么是电子政务呢,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理解,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在履行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等。

一、电子政务的具体内容

电子政务的内容非常广泛,国内外也有不同的内容规范,根据国家政府所规划的项目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电子法规政策系统。对所有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现行有效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规范,使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电子公文系统。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政府上下级、部门之间传送有关的政府公文,如报告、请示、批复、公告、通知、通报等等,使政务信息十分快捷地在政府间和政府内流转,提高政府公文处理速度。

3.电子司法档案系统。在政府司法机关之间共享司法信息,如公安机关的刑事犯罪记录,审判机关的审判案例,检察机关检察案例等,通过共享信息改善司法工作效率和提高司法人员综合能力。

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向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审计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分级、分部门历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包括从明细到汇总的财政收入、开支、拨付款数据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和图表,便于有关领导和部门及时掌握和监控财政状况。

5.电子办公系统。通过电子网络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节约时间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如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申请出差、请假、文件复制、使用办公设施和设备、下载政府机关经常使用的各种表格,报销出差费用等。

6.电子培训系统。对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网络教育课程,特别是适应信息时代对政府的要求,加强对员工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专业培训,员工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注册参加培训课程、接受培训,参加考试等。

7.业绩评价系统。按照设定的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和完成情况对政府各部门业绩进行科学地测量和评估。

(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要包括:

1.电子采购与招标

通过网络公布政府采购与招标信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提供必要的帮助,向他们提供政府采购的有关政策和程序,使政府采购成为阳光作业,减少循私舞弊和暗箱操作,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节约政府采购支出。

2.电子税务

使企业通过政府税务网络系统,在家里或企业办公室就能完成税务登记、税务申报、税款划拨、查询税收公报、了解税收政策等业务,既方便了企业,也减少了政府的开支。

3.电子证照办理

让企业通过因特网申请办理各种证件和执照,缩短办证周期,减轻企业负担,如企业营业执照的申请、受理、审核、发放、年检、登记项目变更、核销,统计证、土地和房产证、建筑许可证、环境评估报告等证件、执照和审批事项的办理。

4.信息咨询服务

政府将拥有的各种数据库信息对企业开放,方便企业利用。如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数据库,政府经济白皮书,国际贸易统计资料等信息。

5.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政府利用宏观管理优势和集合优势,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各种帮助。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统一政府网站入口,帮助中小企业同电子商务供应商争取有利的能够负担的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等。

(三)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包括:

1.教育培训服务

建立全国性的教育平台,并资助所有的学校和图书馆接入互联网和政府教育平台;政府出资购买教育资源然后对学校和学生提供;重点加强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

2.就业服务

通过电话、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向公民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如开设网上人才市场或劳动市场,提供与就业有关的工作职位缺口数据库和求职数据库信息;在就业管理和劳动部门所在地或其他公共场所建立网站入口,为没有计算机的公民提供接入互联网寻找工作职位的机会;为求职者提供网上就业培训,就业形势分析,指导就业方向。

3.电子医疗服务

通过政府网站提供医疗保险政策信息、医药信息,执业医生信息,为公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公民可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和当地公共医疗账户的情况;查询国家新审批的药品的成分、功效、试验数据、使用方法及其他详细数据,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查询当地医院的级别和执业医生的资格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生和医院。

4.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通过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保险网络,使公民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账户的明细情况,有利于加深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普及;通过网络公布最低收入家庭补助,增加透明度;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理赔手续。

5.公民信息服务

使公民得以方便、容易、费用低廉地接入政府法律法规规章数据库;通过网络提供被选举人背景资料,促进公民对被选举人的了解;通过在线评论和意见反馈了解公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改进政府工作。

6.交通管理服务

通过建立电子交通网站提供对交通工具和司机的管理与服务。

7.公民电子税务

允许公民个人通过电子报税系统申报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个人税务。

8.电子证件服务

允许居民通过网络办理结婚证、离婚证、出生证、死亡证明等有关证书。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1993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首倡电子政务(E-Government);在当时电子政务主要有有两层含义:一为减少“橡皮图章”,加速政府对国民需要的回应,让美国人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一站式”满足公民向政府申请贷款、竞标合同、网上付税等服务;二为重塑美国的政府运行系统,使之更富效率,运作成本更低,并“彻底扫除美国政府的官僚作风”。2000年9月,美国建立了自己的综合政府网站firstgov.gov,该网站一方面完成了全美50个州以及各地县、市的有关材料及网站链接,另一方面又按经济与商业、农业和食品、艺术和文化等行业进行归类,各类行业介绍及网站也已能随点随通。布什政府在2001年4月9日公布的2002预算草案称,布什总统希望利用互联网帮助联邦政府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布什总统计划在未来五年中建立一个1亿美元的“电子政府基金”,希望建立一个“充满活力,但又有限的”政府,在推动各州和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公民有能力以一种更及时和更有效的方式和联邦政府机构进行交流。

英国从1994年开始着手于电子政务的建设,据权威的研究数据,英国在建设电子政务方面曾一度领先于美、法、加拿大等2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居世界前列。2000年6月英国政府开始建设“电子政府”。2001年1月英国电子商务大臣表示,英国的目标是到2005年所有的政府服务实现上网。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说,目前已有40%的政府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给公众。

日本政府从2000年3月开始启动“电子政府工程”。该工程计划在2003年前投入实际使用,按照工程计划,在2005年之前政府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将全部通过互联网进行,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阶段。日本前任首相森喜朗在2000年9月的国会会议上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描绘了一个“e-日本”的构想,拟在2003年建成日本的“电子政务”,并力争5年内在全球信息化潮流中“超越美国”。

2001年1月,巴西总统卡多佐签署了一项联邦政府的工作规则,要求各部委通过互联网向总统上呈文件,而总统和部长直接在电脑上签发文件。巴西政府已宣布,到2004年建立一个全新的“政府网络服务体系”。

2002年9月是旬,联合国公布首份全球电子政务报告,指出,联合国对其所有成员190个国家,进行调查,排在前10名的是:第一个是美国,第二个是澳大利亚,第三个是新西兰,第四个是新加坡,第五个是挪威,第六个是加拿大,然后是英国,荷兰,丹麦,德国,中国目前排列的位置是中下,在亚洲地区范围内,中国也是中稍微偏下一点,亚洲做得比较好的主要是韩国,然后是日本,马来西亚当时排列也是在中国前面。为什么会是这么一种情况,联合国的官员也作了解释,因为评估的指数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一个是政府是否提供网上的网站,第二就是评估整个国家信息和通讯的基础设施到底是什么水平,第三个就是人力资本的水平。所以为什么中国排在后面,有一个原因值得提出来,中国的人口的基数是最高的,所以在我刚才说的第三个大的指数上,人力测量上,一是我们人口众多,另外一个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所以平均下来,指数就降。但是作为电子政务的服务方面,中国不能算最落后的。如果我们现在再继续进行调查,中国可能会(排名靠前),因为我知道中国在这一年发展非常快。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实状况和前景

※20世纪80年代,开始办公自动化(OA)工程;

※1993年12月,启动“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联合发起“政府上网工程”;

※1999年5月,下注册的政府域名猛增至1470个;

※2001年1月,以结尾的注册域名达到4722个,占域名总数的4%;

※2001年1月,政府网站达3200多个,占地市级政府的70%,办事指南、政策法规、表格下载基本上网;

※2002年5月底,北京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平台正式开通,服务包括补办居民身份证、企业在线工商注册等57项业务;2002年4月互联网实验室chinabyte发表的《电子政务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国内已建政府网站3000多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政府上网工程”成功启动。

2000年末,国务院《国家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2001年2005年规划纲要》,指出全国政府系统要用3至5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国政府系统信息化框架。实际上也就是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电子政务系统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各级政府机关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通过专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局域网之间的互联、信息的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与公众之间进行公共信息的与双向的信息交流,同时由政府职能部门为公众提供相应服务。为保证三个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组织机构信息交换,还要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构成信息交换中心,实现三网间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

“三网一库”就是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也就是我们说是局域网),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部门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也就是所说的局域网的集合广域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料库的简称。所以说《纲要》中虽然没有用电子政务的概念,但实际上所提出的一切工作任务就是要推进电子政务。

全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已经和正在按照“三网一库”的要求去做,有的部门“三网一库”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以我们省为例,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在逐步建设和完善本部门的局域网,省政府有自己的公众信息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也体现在省长公开信箱等方面。从全国情况来看,我们省的电子政务还是比较落后的。

国务院还专门指定了深圳(特区)、青岛(副省级)、绵阳(地级)、南海(县级)为电子政务试点城市。但是,目前在这方面上海还是搞得比较好的市民们已经体会到了电子政务带来的快速和便捷。上海的电子政务有着鲜明的海派特点,归纳起来是三名话:精明实用、视野广阔,决策开放。

以社区服务为例,上海社区服务网为以遍布全市的400多个社区服务网电脑服务亭为窗口,形成了15个区、100多个街道的网络节点,为市民提供实用快捷的网络电话资讯及服务。开通的6个民政服务专题网站,整合了民政系统专业服务,形成了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基本框架。社区服务的方式也由一门式的服务转变成一站式服务、一网式服务。

但是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无论是信息的实用性和完整性,还是实质性的电子政务功能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电子政务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在于为公众提供实用的信息和服务。

四、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几个问题

事务总是在矛盾中曲折前进的,作为新生事务的电子政务也不利外,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存在着矛盾。

一是电子政务工作形式与政府组织结构的矛盾.电子政务是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将政府各个部门封装起来,公众享受政府服务只需一个入口,不必再一个一个“衙门”去拜访的串行工作方式。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政府服务转移至网上实现,这种电子政务需要的后台协调一致的工作流程,这种协调一致与政府“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之间的矛盾将会愈发尖锐。究其实质,这种矛盾来源于不同时期的政府职能重心不同。旧有的政府组织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满足国家需要而采取的行政管理职能为主,公共服务职能为辅。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政府职能的重心已经转变为以公共服务为主,以行政管理为辅。朱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是将电子政务的实施问题置于政府职能转变之下,进一步反映了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换的关系。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是解决电子政务服务模式与陈旧的政府组织结构的唯一途径。

二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伴随政府上网工程的推进,人们对于电子政务的需求已经不只停留在浏览政府网页,知道一些政府法规的状态,而是希望可以通过政务平台可以进行交流。这时电子政务法规的不健全对于电子政务的制约就逐步显现出来。电子政务是新生事物,电子政务法规的建设问题确实是信息时代的新问题。但这一问题的出现也不是空穴来风,一方面由于未来形势发展存在大量不确定信息,所以政府决策需要缓冲期和灵活度,要求电子政务的立法要有一定弹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技术变化迅速,而电子政务受技术影响很大,涉及了人员观念、业务整合、设备资金投入等等系统环节,电子政务系统每一次升级后都需要有一段稳定期,以“阶段应用、交叉更新、逐渐升级”的方式才可实现社会资源与政府资源的最佳组合。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目前处于均处于无统一规范、不断修订的不成熟阶段,我国目前建立相关的法规确实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电子政务法规的制定不同于传统法律法规,要分轻重主次,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建设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电子签名的有效性、信息公开程度等方面。

三是政务活动的安全性要求与为公众服务的信息开放之间的矛盾。政务活动关系到党政部门、各大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这一点与商务活动明显不同。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政府是为公众服务的,政府的大多数部门和大多数公务员是承担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的大多数信息是为公众服务的,是需要为公众所知的。电子政务倡导的就是利用网络优势加速信息的流通,使公众更好的享受政府服务。

由此电子政务的安全要求与电子政务平台的开放性要求成为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最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如何把握安全与开放的平衡,一方面要把握住哪些信息是政府机密哪些是开放;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摆脱“安全绝对化”倾向。

除以上三对主要矛盾以外,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还在于以下几的方面:

来自于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电子政务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基础之上的,计算机软硬件的是否安全呢?客观上,鉴于目前我国相对落后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的大量基础设备仍然需要依靠从国外引进,引进设备中的核心芯片和系统内核逻辑编程都掌握在他人之手,这种状况在今后若不能彻底改变,将无法保证我们网络的安全利用和有效监控。"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要彻底解决我国的信息安全问题就必须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大家也许听说过,一些国家就INTELPIII处理器的存在的向被访问服务器提供IP地址的问题,和INTEL公司打官司,我们国家也因为这个问题,一些重要部门发文要求不得使用INTELPIII处理器。然而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这种安全隐患也许不仅限于提供IP地址的问题,不仅限于INTELPIII处理器,不仅限于INTEL一家公司的一种类型的处理器。谁又能保证PIV处理器不存在问题,AMD等其它公司的CPU没被做过手脚呢?再说一说软件,赫赫有名的WINDOWS98是微软公司的最成功的操作平台,不久前,微软公司被指控在WINDOWS98系统中为FBI提供了后门,美特工通过这个后门,可以进入任何一台他们想进入的装入WINDOWS98系统的计算机。微软对此事保持沉默,但不久前,微软称其已经制作一个补丁文件,用这个补丁可以将后门关闭。这些都只是技术上的表面上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所有的计算机上的高档CPU都是美国产的,最新的消息表明中国只能生产相当于486的cpu,性能如何我们谁也没见过,几乎所有的网络计算机(NC)用的都是美国掌握核心技术的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一心想称霸全球的美国,谁敢保证他不会在本国产的软硬件上安装定时炸弹,在必要的时候把它引爆,绝对不亚于在全球每一个角落都引爆了绿色环保的原子弹。

当然,我们还要解决例如黑客攻击等安全问题。

标准问题。发展电子政务亟须解决标准问题,也就是说,电子政务建立国标,(也是是国家标准)。一是中央和地方必须制定统一的包括人口信息系统(包括电子身份证和居民登记系统)、必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国家基础信息系统的标准;二是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化的电子政务横向业务模型中具有共性的应用模块,如人事、财务、文档、采购管理等等。这些系统应用模块由于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所共用,所以首先需要由获得国家授权的政府部门规范研究与应用模块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而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然后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企业,由政府与企业建立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出标准的系统软件,供全国的政府部门共同使用。三是要清理、确认和制订与电子政务有关的国家标准,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一批在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各类电子政务系统工程项目的国家标准,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此外还要尽快统一OA(officeautomation)软件的标准,开发研制通用的国家标准的OA。

地域差异问题。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信息基础结构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大,城市和农村经济状况差异更大,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地方财政状况也非常巨大,有的地方政府财政充裕,有的则靠中央政府财政支付转移,这也相应影响了他们对电子政务的投资。而且由于不同地区之间通讯基础设施差异也很大,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和政府本身信息基础结构差异悬殊,这些都会对电子政务的实施带来不同影响。

人的问题。电子政务的实施好坏,必然是通过人们的使用而产生的。但是中国人口素质的差异性非常大,对信息的接收和使用程度的差异也很大。例如既有数千万的知识分子,又有数千万的文盲;既有几千万网民,也有绝大多数非网民。由于自身素质、计算机技能、经济状况和当地信息技术设施等限制,我国在很长时间内还会有绝大多数人不能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好处。因此中国的电子政务,必须与传统政务进行无缝连接,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艺术。不能因为电子政务发展了,很多人就被排斥在政治外。更重要的是,我国未来必须使用网络办公的数百万公务员,他们目前的计算机水平和电子政务的应用意识也参差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我国电子政务的使用效率,因为他们是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者。

五、关于实施电子政务的几点建议

中国正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大前提下到底如何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呢?这里我提出几点思路,供大家参考:

电子政务对于中国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在中国发展电子政务,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经济问题,还要重视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从制度与社会成本的角度等来综合考虑。因此,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建设电子政务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对电子政务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掌握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兴利除弊,促进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把握、利用好这一新的历史机遇,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一)正确认识电子政务,及其发展过程

一些人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把现在的政府职能计算机化,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有的人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流程的改进。这些认识都错误的要予以纠正。在此基础上,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使政府服务方式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手工方式和电子政务方式并存,并逐步向“电子政府”过渡。

(二)制定统一的标准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整体规划与统一标准。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特性相冲突。电子政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整体规划、统一标准,才能保证各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互联互通,相互兼容,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降低建设成本,避免浪费,优化电子政务系统性能。

(三)整合资源

目前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网络、轻信息等现象。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

(四)健全制度,完善法规

应该建立一套完备的政府信息制度,实现政务透明化,办事效率化的目的。杜绝现在许多政府网站上,充斥着的表扬和自我表扬,只有成绩,没有问题,只有泛泛空谈,没有实务的现象。

还要搞好立法。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严重滞后。立法要从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电子政务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

(五)安全优先

首先,要大力发展我国计算机相关基础产业,提高综合实力,这是关键。其次,要建立一整套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特别是要将政府内部网和因特网从物理上隔绝开来,杜绝信息泄漏的可能性。最后,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备的网站构建和维护管理规范。

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安全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关系重大。应该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严格采用各项技术规范、标准,积极使用各种认证产品,以确保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开发、系统运行、日常维护、重要设备维护等都会涉及信息安全,因此,安全第一的思想应当贯穿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全过程。

(六)应用教育

发展电子政务,目的在于应用,通过它来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因此发展电子政务要立足应用,以“应用为本”,正确处理好应用与技术的关系。目前,我国国民包括各级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整体上还不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这将妨碍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因此,发展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必须先行。

企业政府政务范文篇8

摘要:在分析客户关系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指出电子政务的本质是政府的客户关系管理。分析了电子政务的客户关系管理评测指标的组成及含义,指出客户关系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电子政务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电子政务的规划、建设和运营要与客户关系管理相结合。最后,提出了体现客户关系管理思想的电子政务建设所应遵循的若干策略和原则。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电子政务

1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思想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核心的方法是“个性化”的营销管理和服务,核心技术是工作流管理、系统集成和个性化技术。这些理念、方法和技术都值得电子政务借鉴。把CRM的这些管理恩想应用到电子政务中,就是将政府类比为企业,将公众类比为客户,把政府工作看成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

2客户关系管理水平是衡量电子政务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可通过客户关系管理(CRM)来理解:一方面,可以把政府的服务对象——社会公众看成是政府的“客户”,改善政府的服务,就是改善政府对公众的关系;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在“以客户为中心、更好地提供服务”这个目标上与客户关系管理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并逐步进入到成熟阶段,CRM水平就显得越来越重要,CRM水平可以说是电子政务未来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在电子政务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同时,要充分运用CRM的指导思想。

3基于客户关系管理思想的电子政务策略

3.1要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

企业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传统的政府上作模式是以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为中心,企业和公众围绕政府部门转。基于CRM思想的电子政务运行模式,“以网络为工具,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灵魂,以便民为目的”。把企业和公众真正作为客户,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围着企业和公众的需求来提供服务。

3.2要了解客户并对窖户进行细分

电子政务要体现客户关系管理思想,首先要了解客户并进行客户细分。电子政务的客户可以分为政府上作人员、社会公众、企业单位、其他政府机构、非赢利组织等。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客户的细分也是具有阶段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细分的原则和标准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而调整另一方面,客户细分会增加服务的成本,不同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

3.3要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

这要求政府网站在完成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把信息和服务也进行细分,把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及时提供给需要的用户。这种个性化服务,目前采用的方式是让用户从一个预定的主题词表中选取,通过用户自选关键词任意指定,通过各种布尔逻辑进行组合,达到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山于网上用户填写的随意性,这种方法往往效果不佳。也有一些电子商务系统采用自适应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来提供个性化服务。

3.4要全面考虑客户的生命周期

如同企业的产品有生命周期一样,客户同样也有生命周期。比如,企业从新设立到经营,再到歇业,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政府的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是不同的。

所以,电子政务系统要考虑其用户的整个生命周期,要按照客户的“生活事件”来动态地组织信息和服务内容,并且按照用户所处的不同时期及时调整服务的内容。这就要求电子政务及时维护一个用户信息库,跟踪用户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个性化信息和服务。

3.5要创新与整合服务提供渠道

无论公众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网站还是面对面的交流,都要能保证得到一致、标准的服务。同一个客户通过不同渠道与政府交互,在政府看来应该是同一条客户记录。这就需要避免“信息孤岛”,实现渠道和服务后台的全面整合,从而提高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希望每个公民都通过互联网与政府打交道是不现实的。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渠道选择的现实性和科学性,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要制定渠道策略。

3.6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电子政务所提供的服务有两种形式,一是根据用户请求而提供的被动服务,另一种是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提供价值。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信息公开规定》就把政府信息分为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大类。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增值服务,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这也对政府和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7要消灭信息孤岛。实现系统整合

为了实现“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必须整合政府服务内容,实现政府从职能型组织到流程型组织的过渡。使用户只关注服务种类与提供服务流程,而不必了解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和各自职能。

具体就是实现“单点登录”的政府门户,用工作流管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对新建和已经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整合,同时对各政府部门分别提供的服务内容进行全面整合。

3.8要实现类似于商务智能的辅助政策决策功能

基于CRM的电子政务系统也要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分析广大用户的网上行为,获取用户深层次的信息和服务需求,及时把握用户偏好和需求的变化,调整服务的具体内容,从而达到为行政决策服务的目的。

3.9要采用市场营销的应用推广策略

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公众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其应用效果的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广泛使用。因此,电子政务也需要进行市场营销。另外,还可采用网络营销的方法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做宣传推广。如网络广告、电子邮件营销等。在电子政务的规划阶段就要确定应用的宣传推广策略。

3.10要充分考虑和妥善解决隐私保护问题

企业政府政务范文篇9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上网工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我国电子政务可以分为初期的缓慢发展和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初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1993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但是,这些都还只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初级阶段。

到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1998年4月,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1999年5月,下注册的政府域名猛增至1470个。截止到2001年1月底,以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3200多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最近一两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些地方政府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时间表,如北京市的具体目标是力争用两年时间,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在网上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在此基础上,再经过3年的时间,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公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其次,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中央与地方的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纷纷推出各种网上办公业务。开办了网上专项审批、网上注册与年检、网上经营者身份及经营行为合法性认证、经营性网站备案核准、域名备案登记等业务。2001年6月1日,海关总署、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12个部委共同参与的“中国电子口岸。在全国各口岸推广实施。“中国电子口岸”将上述部门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等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物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执法和管理需要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也可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相关手续。

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安全性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联想、北大方正、首信公司等国内主要IT企业都在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与各级政府和部门合作,积极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电子政务也为众多中小软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竞争力的中小软件企业脱颖而出。像北京美髯公科技发展公司(该公司是海淀园“数字园区”的技术开发单位)、书生公司(该公司开发的“书生电子公文系统”已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采用,国务院办公厅也已试用多时,并决定在近期正式开通使用)等。电子政务成为当前促进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

二、一个成功的电子政务系统:海淀园数字园区

2000年7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开通“海淀园数字园区”,并于2001年4月1日对园区所辖企业全面实施网上办公,从而实现了“一网式”电子政务(马林等,“海淀园‘数字园区’建设与政府管理模式转型”,200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鼓励申报推荐书。)。“海淀园数字园区”是我国第一个“数字园区”,真正体现了电子政务的基本原则,在技术的使用、内容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突破了现有电子政务系统的局限性,对我国当前建设电子政务具有参考价值。这里从建设原则、基本构成和管理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数字园区”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建设原则1.先进技术实用化。在政府管理中采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以使政府做到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倍增的效率、高度的透明、巨大的管理幅度、充分的管理授权等。

2.管理集成和系统开发的互动。即:按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要求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和业务重组,在进行管理集成时充分挖掘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潜力,使先进技术为管理集成服务。

3.需求与实现的互动。即技术开发人员懂得如何实现工作业务的电子化,而政府工作人员知道正确地提出实现业务电子化的需求。

4.建立“可视”政府。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四个“可视”,即流程可视、过程可视、状态可视和对象可视,可视功能对反腐倡廉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构成“数字园区”由网上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系统、三维地理信息查询系统、语音支持系统和创新资源网构成。

网上办公系统包括海淀园管委会所辖的12个职能管理部门6大类数十项管理与服务项目,同时开放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它政府部门的接口,实现了政府的网络化管理。

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是在对园区原有的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后,所实现的高效内部办公系统。

网络安全系统是园区正常工作的安全卫士,采用多层安全保护结构,并在国内首次把CA认证制度引入电子政务系统中。

三维地理信息查询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三维虚拟场景,办公人员除了能用文字查询和了解办事程序外,还可以形象方便地以仿真方式查询海淀园管委会各部门机构职能、办事程序、政策法规等信息。

语音支持系统是一个“数字语音信息平台”。它使得园区企业和个人通过拨打身边的电话机就能及时了解到所需要的政策和法制法规信息,上报企业数据;也使得园区

管理人员免去了不必要的内容重复的人工电话答复服务。

创新资源网实现了人才网、科技成果网、科研设备网和助新网的四网整合。(三)管理特征海淀园“数字园区”引起的管理变革具有五个突出特征。

1.开放式管理。即在互联网平台上直接面向社会用户,实现了开放式的政府网上办公,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登陆系统进行各项办公业务。

2.交互式管理。建立了分级管理模式,实现管理者和服务对象的在线交互工作。

3.一网式管理。对各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和具体的办公流程进行了重组和优化,实现了园区各职能部门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的协同工作。

4.一表式管理。对各职能部门的办公文档进行简化和合并,设计出已由各职能部门认可的办公文档,系统会自动识别企业所提交的文档;因此企业只需一次性上传统一的报表,即可自动实现统计、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报表上报,简化了办事流程和工作量。

5.自律式管理。系统内提供逐级汇报、红绿灯业绩审核、审批日志等子系统,使政府内部的办公和管理处于可视状态,各部门和各工作人员的工作始终受到政府内外的注视。

此外,在实现从传统的政府管理向电子政府的转换过程当中,海淀园管委会还对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转型辅导和培训,顺利地实现了价值层面(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观念)的管理模式转型和结构层面的管理模式转型(包括组织改造、资源优化和流程重组等),建立起了精干高效的扁平化、网络化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在一些纲领性文件中,虽然也提出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

念,而且还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与“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相区别。这表明,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实际上,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占总信息资源的80%;同时政府也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最大使用者。因此,信息化应该首先从政府开始,政府先要解决好自身的信息化问题。

其次,电子政务将带动企业、社会信息化。一方面,在政府实现信息化之后,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变,便享受不到政府所提供的快捷、透明的信息化服务;而如果放弃政府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或者缺乏与信息化政府交往的有利手段和渠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自然就会受损。这就迫使企业也不得不信息化,与政府保持同步。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相应的网络商、技术开发商的支持,这就为信息产业开辟了极大的商业市场,使得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找到了结合点,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促进全社会的信息化。

第三,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电子政务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在信息化意识不够主动的地方,政府更可以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刺激民间信息化的发展;或者藉由自身的特殊权力,强制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二)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例如,在某些省会城市,省工商局、市工商局甚至区工商局同时建立各自的网站,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混乱。即使是前面介绍的办得比较成功的“海淀园数字园区”,其职能范围也只仅限于中关村海淀园区区内的企业,出了这个地域范围就不灵了。电子政务是一种新事物,涉及技术、产品、标准、管理等众多领域。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在宏观层面上对各级政府及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

(三)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也严重滞后,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四)“政府上网工程”有待深入1999年开始的“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政府网站数量在短时间里成倍增长,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这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上网工程秘书处,2000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白皮书》。),从内容的组织、网页制作到服务应用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完善。由于缺乏预算来源和合理的经营机制,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网络。有些政府网站只重视了网页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未有动态的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群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

四、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一)加强宣传,突破误区。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二)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三)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

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

企业政府政务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上网工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我国电子政务可以分为初期的缓慢发展和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初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1993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但是,这些都还只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初级阶段。

到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1998年4月,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1999年5月,下注册的政府域名猛增至1470个。截止到2001年1月底,以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3200多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最近一两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些地方政府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时间表,如北京市的具体目标是力争用两年时间,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在网上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在此基础上,再经过3年的时间,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公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其次,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中央与地方的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纷纷推出各种网上办公业务。开办了网上专项审批、网上注册与年检、网上经营者身份及经营行为合法性认证、经营性网站备案核准、域名备案登记等业务。2001年6月1日,海关总署、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12个部委共同参与的“中国电子口岸。在全国各口岸推广实施。“中国电子口岸”将上述部门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等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物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执法和管理需要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也可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相关手续。

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安全性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联想、北大方正、首信公司等国内主要IT企业都在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与各级政府和部门合作,积极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电子政务也为众多中小软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竞争力的中小软件企业脱颖而出。像北京美髯公科技发展公司(该公司是海淀园“数字园区”的技术开发单位)、书生公司(该公司开发的“书生电子公文系统”已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采用,国务院办公厅也已试用多时,并决定在近期正式开通使用)等。电子政务成为当前促进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

二、一个成功的电子政务系统:海淀园数字园区

2000年7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开通“海淀园数字园区”,并于2001年4月1日对园区所辖企业全面实施网上办公,从而实现了“一网式”电子政务(马林等,“海淀园‘数字园区’建设与政府管理模式转型”,200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鼓励申报推荐书。)。“海淀园数字园区”是我国第一个“数字园区”,真正体现了电子政务的基本原则,在技术的使用、内容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突破了现有电子政务系统的局限性,对我国当前建设电子政务具有参考价值。这里从建设原则、基本构成和管理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数字园区”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建设原则1.先进技术实用化。在政府管理中采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以使政府做到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倍增的效率、高度的透明、巨大的管理幅度、充分的管理授权等。

2.管理集成和系统开发的互动。即:按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要求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和业务重组,在进行管理集成时充分挖掘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潜力,使先进技术为管理集成服务。

3.需求与实现的互动。即技术开发人员懂得如何实现工作业务的电子化,而政府工作人员知道正确地提出实现业务电子化的需求。

4.建立“可视”政府。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四个“可视”,即流程可视、过程可视、状态可视和对象可视,可视功能对反腐倡廉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构成“数字园区”由网上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系统、三维地理信息查询系统、语音支持系统和创新资源网构成。

网上办公系统包括海淀园管委会所辖的12个职能管理部门6大类数十项管理与服务项目,同时开放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它政府部门的接口,实现了政府的网络化管理。

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是在对园区原有的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后,所实现的高效内部办公系统。

网络安全系统是园区正常工作的安全卫士,采用多层安全保护结构,并在国内首次把CA认证制度引入电子政务系统中。

三维地理信息查询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三维虚拟场景,办公人员除了能用文字查询和了解办事程序外,还可以形象方便地以仿真方式查询海淀园管委会各部门机构职能、办事程序、政策法规等信息。

语音支持系统是一个“数字语音信息平台”。它使得园区企业和个人通过拨打身边的电话机就能及时了解到所需要的政策和法制法规信息,上报企业数据;也使得园区管理人员免去了不必要的内容重复的人工电话答复服务。

创新资源网实现了人才网、科技成果网、科研设备网和助新网的四网整合。

(三)管理特征海淀园“数字园区”引起的管理变革具有五个突出特征。

1.开放式管理。即在互联网平台上直接面向社会用户,实现了开放式的政府网上办公,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登陆系统进行各项办公业务。

2.交互式管理。建立了分级管理模式,实现管理者和服务对象的在线交互工作。

3.一网式管理。对各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和具体的办公流程进行了重组和优化,实现了园区各职能部门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的协同工作。

4.一表式管理。对各职能部门的办公文档进行简化和合并,设计出已由各职能部门认可的办公文档,系统会自动识别企业所提交的文档;因此企业只需一次性上传统一的报表,即可自动实现统计、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报表上报,简化了办事流程和工作量。

5.自律式管理。系统内提供逐级汇报、红绿灯业绩审核、审批日志等子系统,使政府内部的办公和管理处于可视状态,各部门和各工作人员的工作始终受到政府内外的注视。

此外,在实现从传统的政府管理向电子政府的转换过程当中,海淀园管委会还对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转型辅导和培训,顺利地实现了价值层面(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观念)的管理模式转型和结构层面的管理模式转型(包括组织改造、资源优化和流程重组等),建立起了精干高效的扁平化、网络化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在一些纲领性文件中,虽然也提出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而且还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与“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相区别。这表明,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实际上,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占总信息资源的80%;同时政府也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最大使用者。因此,信息化应该首先从政府开始,政府先要解决好自身的信息化问题。

其次,电子政务将带动企业、社会信息化。一方面,在政府实现信息化之后,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变,便享受不到政府所提供的快捷、透明的信息化服务;而如果放弃政府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或者缺乏与信息化政府交往的有利手段和渠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自然就会受损。这就迫使企业也不得不信息化,与政府保持同步。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相应的网络商、技术开发商的支持,这就为信息产业开辟了极大的商业市场,使得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找到了结合点,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促进全社会的信息化。

第三,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电子政务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在信息化意识不够主动的地方,政府更可以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刺激民间信息化的发展;或者藉由自身的特殊权力,强制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二)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例如,在某些省会城市,省工商局、市工商局甚至区工商局同时建立各自的网站,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混乱。即使是前面介绍的办得比较成功的“海淀园数字园区”,其职能范围也只仅限于中关村海淀园区区内的企业,出了这个地域范围就不灵了。电子政务是一种新事物,涉及技术、产品、标准、管理等众多领域。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在宏观层面上对各级政府及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

(三)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也严重滞后,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四)“政府上网工程”有待深入1999年开始的“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政府网站数量在短时间里成倍增长,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这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上网工程秘书处,2000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白皮书》。),从内容的组织、网页制作到服务应用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完善。由于缺乏预算来源和合理的经营机制,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网络。有些政府网站只重视了网页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未有动态的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群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

四、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宣传,突破误区。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二)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三)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务员之家:

(五)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