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6:51:01

企业危机

企业危机范文篇1

[关键词]营销危机处理策略

市场竞争中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发生,营销危机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忽视危机或不能对危机采取有效的对策,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深刻理解企业营销危机的内涵,全面探讨处理危机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营销危机与处理原则

企业营销危机是由于企业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的突变或营销管理的异常,使企业产品销售或服务陷入极端窘困的状态。这种状态源于某些不确定性,既可能是当时不确定的环境和信息,也可能是将来不确定的发展趋势。研究营销危机就是使企业能够趋利避害,将损害降到最低,并把握机遇使企业持续发展。营销危机一旦发生,会很快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企业要迅速采取措施,减少危机的损失。那么,企业遇到危机时,应该有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即企业能够迅速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对危机情况迅速调查,及时分析和预测危机发展趋势;观察发现危机前兆,分析预计危机情境。

2.主动处理原则。即企业面对营销危机应主动处理,组织人员或委托独立的权威机构(如消协、技监、媒体等)调查事件,彻底弄清事件原委,以便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危机。

3.积极沟通原则。即危机发生后,企业必须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向社会公众、消费者和媒体客观地说明事件的原委。企业拒绝承认事件的发生和公布调查真相,无视公众言论、或暗中行事的“鸵鸟政策”,将会损害企业形象。

4.人道主义原则。即危机处理中,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危机在不少情况下会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而舆论界对造成危及人的生命的事故或事件尤为重视,甚至加以渲染。因此,危机造成损失时,应优先考虑公众的利益,凡有人员伤亡时,应主动采取救治和赔偿措施。

5.及时总结原则。即企业要认真总结、反思危机状态下企业营销活动的经验与教训,把成功有效的危机决策方法,转化为企业正常的营销管理规范,将危机营销中出现的现象或数据收集整理,组成营销危机预警中的监测工具,以加强对危机的预见力和应变力。

二、企业营销危机的处理策略

当危机事件发生时,企业要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那么,在危机发生时如何开展营销活动?

1.诚信策略——树立企业信誉。企业面对营销危机要采取果敢、正确的措施,先表达解决问题的诚意,以诚恳的态度面对公众。在危机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要着眼于整个市场和公司的整体形象,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名利得失。

2.转移性策略——重塑新品牌。营销环境变化或企业市场定位失误,企业产品遭受威胁甚至品牌形象严重受损时,可考虑实施转移性策略,重新塑造新品牌。通过产品用途转移,寻找产品的新用途,转移或扩大产品功能为顾客提供新产品;通过市场转移,市场重新定位使产品转入一个安全领域;通过资源转移,将企业的资源转移到生产其他行业或部门。

3.缩减性策略——集中优势重拳出击。企业陷入营销危机时,要考虑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在某些领域缩减企业的营销范围和规模,尽可能保存实力,全力维持能继续盈利的产品项目,逐渐积累资本,以期度过难关,东山再起。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财力、物力、人力的过多损失,也可以通过收缩后的资源调整配置,使企业更快进入新的具有竞争力的领域。

4.公关策略——沟通化解危机。一般来说,企业发生营销危机时,从发生到消除要经历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要实施不同的策略:

一是危机的准备期。危机出现时,企业要在最短时间内挑选最合适的人,建立有效的营销危机小组,对危机发生和蔓延进行监控,做好危机发生后的沟通工作,争取新闻界的理解与合作,这是妥善处理危机的关键。首先,应掌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通过召开新闻会,以及电话、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准确告知危机发生的具体情况、公司目前和未来的应对措施等内容;其次,统一信息传播的口径,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使用准确的语言,以避免出现猜忌和流言;再次,设立24小时开通的危机处理信息中心,随时接受媒体和公众的访问;最后,要慎重选择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可以安排总经理或厂长等主要负责人担任,但如果危机涉及技术问题,就由分管技术的负责人回答技术问题。而当危机涉及法律问题时,法律顾问就是最好的发言人。

二是危机的处理期。首先,面对危机事件,企业要勇于承担责任,以消费者的利益为第一,以积极坦诚的态度去赢得时间,争取消费者谅解,创造营销危机的良好气氛。而不应试图掩盖事件,或处理问题时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责任。其次,通过媒体平息、化解危机。许多企业在危机发生后,不善于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其结果是可能导致与实情有出入的错误和猜测性报导,使公司在营销危机中处于被动与不利状态。相反,如果企业能向媒体真实、客观、及时地提供其所需的信息,则可通过他们报道事情的真相,掌握报道的主动权。这样,既可控制危机,又可为企业树立坦率的形象,并借助媒体帮助公司进行相应的营销活动。

三是危机的恢复期。危机事件中企业遭受的硬损失只是一小部分而重大损失在于企业形象及与消费者和其他公众的良好关系的破坏。因此,对营销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一定要立足长远,及时采取科学的公关措施,尽快恢复企业或品牌形象,主动恢复消费者、社会、政府对企业的信任。

5.创新策略——让企业重焕生机。企业危机营销的创新策略有:一是挖掘产品的新卖点。当技术与产品的落后导致营销危机时,企业应尽快销售存货,避免现有产品的大量积压。同时应研究企业现有产品,以期发现潜在的卖点,如新功能、新用法、新包装等,加大营销力度,扩大销量。二是细分现有产品市场。企业推出新产品时,可对产品市场重新细分,并在新的细分市场上加强营销。三是改进市场销售方式。如果短时间内开发产品新卖点和重新细分市场难以完成,可针对产品市场的销售情况,通过改变产品外观、附加新功能、新用途等,采取改进销售方式的策略。

综上所述,企业在面临危机时,企业的举动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企业可以借助危机事件进行营销,使危机尽可能的转化为企业的契机,使企业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为企业创造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德胜:企业营销危机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1)

企业危机范文篇2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对策分析;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但是在社会机制运行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矛盾的增加,公共危机治理滞后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表明,安全突发事件及社会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因此,需要加大公共危机管理力度,在明确企业参与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达到公共危机治理有效性和及时性的目的。

一、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在面对公共危机时应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并在有效管理过程中,实现自身知名度和外在形象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讲,应注重公共危机的监测、决策和处理,尽可能减少公共危机带来的危害。首先,在公共危机准备阶段,当遇到公共危机时,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组成管理小组,调查并评定公共危机影响,制定可行性计划,避免公共危机的社会危害进一步扩大。在这一阶段,要求企业及时收集公共危机有关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参与到危机管理中。同时还要借鉴现有危机处理制度,根据危机事件影响程度,确定管理决策。其次,在公共危机处理阶段,要和政府部门保持良性沟通,优化公共危机管理方案,并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利用群众力量,保证公共危机的有效解决。最后,在公共危机处理成效评价环节,企业应对自身在危机管理中的应急能力、处理能力等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反馈确定管理发展方向。在上述管理措施有效实施下,能保证企业公共危机管理全面展开,针对具体问题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有助于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

从当前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企业参与度较低的问题,在管理实践中,政府管理范围及能力有限,需要发挥企业的危机治理功能,在和政府配合中应对各类公共危机。具体分析企业进行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时,可从以下方面来讨论:一是企业管理意愿不强。企业是重要的社会主体之一,在公共危机处理上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实际管理中,企业管理意识薄弱,不能主动进行危机治理。在公共危机处理中,企业单纯按照政府指示,被动完成有关任务,难以发挥其社会职能,不能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二是企业进行公共危机处理有关法律规定不完善。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参与社会危机处理时缺少相应的制度依据,出现管理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关于企业参与危机治理的法律规定只是分布在其他法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是造成企业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参与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同时现有法律制度的落实效果差,在企业公共危机治理法律规定执行中,缺少相应的监管作业,由此降低了法律制度实施效果。三是企业内部培训存在不足。对于一些管理模式较完善的企业来讲,会针对公共危机处理有关知识进行培训教育,但是由于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培训活动中,往往出现培训质量低下、缺少实践培训等问题,使得企业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时,表现出管理乏力等弊端。

三、提高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有效性的措施

1.转变企业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观念。在好的思想观念引领下,能提高企业参与公共危机处理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将公共危机风险预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最终实现危机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往往注重经济效益,将追求自身利益提高看作是自身社会责任,忽视了其在公共危机处理上的作用。因此,需要企业尽快转变落后观念,明确自身在社会稳定发展上的重要责任。现代社会建设中,要想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应首先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和政府合作中,完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有效应对突发性安全卫生事件和群众事件等。对于企业来说,要意识到社会责任在提升自身竞争力上的实际意义,进行危机管理时,合理利用技术、人员和管理模式上的优势,对公共危机治理和企业发展间的关联性有着正确认识。同时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突出企业的危机治理主体地位,强化公共危机管理效果。2.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从目前企业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不足进行分析时,可发现主要体现在有关企业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上。针对这一现象,要以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为切入点,保障企业管理工作顺利展开。一方面,应加大对企业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专项法律条例的制定,加大制度保障力度,并引导企业在和政府协同中完成危机治理。通过规定各方管理内容,避免出现管理混乱和权责不明确的问题,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及科学性。之后法律体系构建中,应主要解决法律条例内容不具体和针对性强等问题,从法律规定角度出发,奠定企业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为非政府机构参与公共危机处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明确公共危机管理中,企业的权利及责任,赋予企业和其他管理主体共同协商的权利,并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调动企业进行公共危机治理的积极性。另外,需要根据公共危机类型,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为企业参与危机管理提供借鉴。如面对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公共危机时,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作用,要体现出法律制度借鉴价值,结合实际问题实行相应的解决方案。3.建立培训机制。为了提高企业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应注重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的建立及实施,将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和管理手段融入到企业培训内容中,以便在培训实践中提升管理人员责任感和管理水平,是发挥企业在公共危机管理上积极作用的关键。因此,需要尽快建立企业培训机制,考虑管理要求健全有关机制。如建议企业注重安全文化培训机制的建立,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是企业主动参加公共危机质量的前提条件,主要是由于企业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其更加注重社会稳定对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实际生产中,员工要严格控制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避免操作失误引起安全隐患。通过现场管理能保障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要注重员工行为规范性,打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确保生产作业有序展开。在安全生产培训机制作用下,明确了企业员工培训方向,并能形成企业安全文化,逐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这一文化理念影响下,企业管理层具有较高管理意识,能对公共危机治理工作有着正确认知。另外,政府部门应注重公共危机处理有关知识的宣传,如大力宣传基础处理方式和救护知识等,为企业培训机制不断完善提供借鉴。4.构建多元管理合作网络。为了保证企业和政府部门形成公共危机质量合力,需要构建多元管理合作网络,在危机发生、决策制定和落实各个环节,都需要多机构协调完成,在多元化组织管理中,构建快速响应、危害最小的管理机制。因此,有必要注重合作网络的构建,是保证多主体参与到公共危机质量的重要条件。政府是合作网络构建主体,要充分利用政府力量和企业力量,做到财力、物力、人力的整合,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企业作为网络中的一员,和政府部门间有着密切联系,要发挥企业在合作网络构建中的积极作用。5.设立企业参与危机管理规范制度及内部激励。机制为了提高企业公共危机管理参与度和管理水平,需要明确管理规范,发挥管理制度规范作用,是多元治理条件下不可或缺的保证。在制度建立上,主要考虑企业参与机制、准入机制和人才调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能为企业参与危机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在约束性制度作用下,可处理好各个治理主体间关系。另外,还应重视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在调动企业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尽管当前没有针对参与危机治理的企业提出明确的奖励方式,但从多元管理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可知,当企业和政府协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时,将获得长远利益,形成自身良好形象,并能对企业取得的荣誉进行肯定,对提高企业社会价值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从税收角度出发,适当减免企业的税负,是较为常见的激励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中面临较多公共危机,这些危机形成原因不同,还需要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力量,以及体制约束作用,降低危机风险隐患。因此,要注重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途径的分析,确保企业和政府部门协同作用下,有效防范公共危机,并结合管理实际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发挥企业在公共危机治理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翔.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17).

企业危机范文篇3

1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为了避免企业危机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危害,企业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危机管理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其核心是通过识别危机、制定全面的危机处理计划、妥善处理危机引发的后果、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企业危机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现代企业如想屹立不倒稳健发展,就要了解认识危机、学会剖析危机、增强危机意识并且把握应对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甚至能把潜在的危机转化为前进的机遇。1.1诚信形象原则。企业的诚信形象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当危机出现,企业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严重时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企业在面对危机时,通常会从维护其自身形象开始展开,而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需致力于将由自身诚信形象而引发的损失减到最小,从而不被公众所质疑以致放弃。当客户因为使用了该企业的产品之后受到了损失或者伤害,该企业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积极回应公众的质疑,主动为受到损害的客户提供物质赔偿。对于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客户受损的商品,应及时召回,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尽可能多的挽留客户,维持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以有效维护公司的诚信形象。1.2信息应用原则。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占地位逐步提高,高效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更是离不开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大多数危机检测活动工作量繁重,检测过程参数繁多,需要一套灵敏的危机检测系统辅助工作人员,及时更新可能存在的隐患,才能有机会防患于未然,即使无法做到未雨绸缪,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做出回应。1.3预防原则。处理危机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全面和规范的预防机制能将一部分有征兆的危机筛选出来,并针对这类危机制定解决方针,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此类危机包括企业产品缺陷、高层管理者流失、营业额缩水等。对于此类危机,企业应及早制定应对策略,当具体危机实际发生时,再依据策略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尽量缩短对危机的反应时间。1.4企业领导重视与参与原则。在危机实际发生时,公众经常把目光聚焦在该企业的高层身上。越高层的领导直接参与到危机的回应和处理环节,越能降低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如若没有高层领导就该企业的问题进行澄清或道歉,仅由公关部门出面处理,公众会认为该企业对其过失漠不关心,从而导致该企业的诚信形象受损。同时,若没有领导就企业面对的危机做出统一规划统筹,就会导致“群龙无首”的情况发生,各部门在行动和对外口径上可能很难统一。所以,当企业无法预防企业的发生,领导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对危机管理重视的企业,会设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并由高层领导担任组长。1.5快速反应原则。企业在应对危机时,越早制定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并采取措施,危机造成的损害就会越小。若能有效遏制危机的扩散,便能更好地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对于某些舆论危机,企业越及时对危机做出回应,越显得问心无愧;对于企业已犯下的错误造成的危机,越早进行道歉和补偿,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小,也对保有客户对企业的信心有积极的作用。

2波音公司危机概况

2017年全球的航空航天制造业市场规模达到了8380亿美元,其中美国仍是航空航天产业的主导,约占全球的49%。在产业规模中,飞机制造业占比最高约为54%,其次是关于航空航天产业维修升级服务约占比27%。波音公司注册成立于1916年,是全球最主要的民用飞机制造商,同时也是军用飞机、卫星、导弹防御、人类太空飞行和运载火箭发射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先者。波音公司还提供众多军用和民用航线支持服务,其客户分布在全球90多个国家。[3]2.1触发事件。在2019年3月10日,一架波音737MAX飞机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迪斯亚贝巴附近坠毁,机上157名乘客及机组人员无一生还。在此之前,2018年10月29日,印尼狮航的一架载有189人的波音737Max客机坠毁。短短五个月内,发生了两起毁灭性的灾难对波音公司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此次事故之所以会对波音公司造成危机,是因为大部分的坠机事故的责任在于飞行员,而这两次事故的起因非常可能是波音制造的飞机本身出了技术故障。在埃塞尔比亚航空公司事件中,飞机在起飞后数分钟内坠毁。两架飞机都出现了突然停止并俯冲撞击地面的情况。一份初步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印尼狮航事件当中,飞行员曾努力去维持对故障设备的控制。而埃塞俄比亚航空集团首席执行官TewoldeGebreMariam声称,该公司坠毁的飞机在失事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而在4月5日,波音公司官方网站的声明中也承认,两次事故中都存在飞机MCAS(全称为“机动特性增强系统”,是一种应用于737MAX飞机的自动安全软件,其设计初衷是阻止飞机失速)功能被错误激活的情况。[4]2.2巨大损失。在短短不到五个月内发生了两起如此重大的事故,引起了全球的飞机制造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波音飞机安全问题的格外关注。中国监管部门是最先做出应对措施的,2019年3月11日,中国境内所有航线的波音737Max飞机都被禁飞,这一指令针对所有波音737Max机型而并不仅限于波音737Max8。次日,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德国当局在其领空禁飞了该机型,欧洲航空安全监管机构也下达了同样的指令。13日,联邦航空管理局也会在美国禁飞所有使用波音737Max8和Max9的航线。截至3月13日,几乎全球所有的波音737MAX8飞机都被航空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禁飞了。短短几天内,波音公司的市值下跌了将近300亿美元。[4]737是波音公司最重要的机型,波音公司30%的收入及35%的利润都是来自此机型。此次坠毁事件对波音的长期损害尚不明确。短期内,波音公司需要直接支付的事故赔偿费用和修复故障飞机的费用可能会低至一亿美元。如果是飞机软件问题导致了这两次坠机,那么将会很容易修复,波音已经承诺对疑似导致狮航坠机的代码进行更新。所以对于波音公司来说,最大的潜在利润损失将是由于Max8机型的安全问题,导致公司必须将该机型降价出售。如今,很多乘客在选择乘坐飞机的时候,都会留意乘坐的机型。由于这两次事故,为了避免顾客的流失,包括印尼狮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试图将原来由Max8机型执飞的航线更改为由其他机型进行执飞。2.3技术问题。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坠机事件将“人机交互”推到了风口浪尖。飞机起飞时,机头越高,造成迎角,也就是机轴对相对风流的夹角,的角度越大。而当迎角超出一定范围的时候,飞机会面临失速风险。MAX8配备的系统一旦判断飞机失速,可以自动操作并使机头朝下骤降,以化解失速。目击者称,该架飞机在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起飞后,先是向上攀升紧接着向下俯冲并且多次重复这个过程。而在2018年10月的坠机事件中,印尼狮航的飞行员也被同样的问题困扰,飞机起飞后不久,飞机的自动安全系统为了防止飞机失速错误地指挥飞机向下俯冲。最令外界担忧的莫过于感应器回馈了错误的数据给飞行控制系统导致空难的发生。在故障发生时,从自动控制转换到人工控制并非如我们所想那般直截了当。当飞行员手动控制飞机的时候,自动飞行系统仍将试图阻止危险操作以期辅助飞行员。而双方都无法掌握飞机的完全控制权让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5]

3波音公司危机管理分析

在危机发生时,通常会经历五个阶段:信号检测阶段,准备和预防阶段,损失控制阶段,恢复阶段和学习阶段。各个公司会循环往复地经历这五个阶段,并将上一次危机中在学习阶段的所得运用到下一个循环的起始阶段进行危机的探测和准备工作。公司的高管和普通员工都应该了解在每一个阶段,什么应该被重点监管,在这一阶段做出回应时是采用积极还是消极方案更为合适。在危机管理的五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要求公司有前瞻性地主动探测危机并为潜在危机制定预防方案,而在后三个阶段中则应根据前两个阶段做出相应的反应和措施以便于公司能高效管理危机并从中恢复。3.1信号检测阶段。危机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信号检测阶段,在这个时期,公司应确保自己了解所有的潜在危机。一个可以进行有效危机管理的公司可以利用信号检测机制对危机进行预测和预防。信号检测机制的标准工作流程可以由电脑自动完成,当遇到特殊任务时,这一机制可转由危机管理部门执行。信号检测机制有助用来检测更为广泛的潜在危机,并在过去数据的基础上更好地确定最有可能发生的危机。单单信号检测机制并不足以完成信号检测阶段,公司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文支撑,当数据分析给出可能的危机时,员工必须给予积极回应,更进一步地进行危机管理。飞机制造公司有关飞机安全的检查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安全。如果最终调查结果正如初步报告中所说,是因为飞机本身系统故障导致超过三百人丧生,那么波音公司在这个阶段所做努力还远远不够。虽说此次危机的触发点是由于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ET302航班的失事,但在2018年10月已经发生过一次疑似系统故障的飞机失事,也是由于连续的两次毁灭性的空难由同一个系统缺陷造成而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时隔四个多月,波音并未全面检测其飞机的防失速系统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并积极改正。如果波音公司能在第一次事故发生后,积极检测并升级所有737Max8飞机,那么第二次事故也许根本不会发生,波音也不会面临如此重大的危机。由此可见,波音公司对类似危机的信号检测并不灵敏,而且也没有严格遵守预防原则。3.2准备和预防阶段。危机管理的第二个阶段涉及到一套平衡检查机制来确保危机不会发生,并且保证一旦危机发生,公司有能力应对。在这个阶段中公司应对上一阶段中触发了信号检查机制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应对方案。公司应有专人对全局进行定期检查,并制定正式的程序和技术手册对危机管理工具进行说明。在此阶段的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应受到监管以防过多的工作时间让他们无法严格评估潜在危机。在此不得不再次提出,如果波音公司在狮航事故发生后,探测到了危机的信号,积极进行软件故障排查等工作,及时对防失速系统进行升级并更新飞机指导手册,那么此次危机可能会更容易化解甚至不会爆发。以此也能看出,波音公司对危机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从波音公司的表现来看,不管是在信号探测还是危机的准备和预防阶段,该公司并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3.3损失控制阶段。在此阶段,企业需要采取措施去防止该危机的蔓延并阻止其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2019年3月10日早上8点44分,埃塞尔比亚航空ET302航班坠毁。晚上8点57分,波音公司的官方微博就此次失事进行回应,对该遇难者表示悲痛并对遇难者亲友表示慰问,同时表明波音技术团队将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及协助。与此同时,波音公司官网上也了同样内容的声明。对于波音公司来说,花费12个小时去发表这样一份声明并不算遵守了快速反应原则。3月13日,波音公司在其官方网页上发表新闻稿,表明公司对737MAX的安全性具有完全的信心,但处于谨慎原则,建议建议美国联邦航空局暂停全球全部371架737MAX飞机的运营。在此声明中,波音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ennisMuilenburg对两次遇难者家属致以哀悼,同时重申波音的核心价值是安全,表态会积极配合调查了解事故原因并开展安全改进措施以确保事故不在发生。在此,波音应用了领导重视与参与原则并试图维护自己的企业形象。3月17日,波音再次更新关于埃塞俄比亚航空302航班的事故调查,并于3月20日了一封正式的公开信,承诺对产品进行升级和飞行员培训修正方案的开发,以处理MCAS飞行控制法则在遭遇传感器输入错误时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波音正极力维护其诚信形象,维持公众对波音的信任。在最近的一次声明中,波音CEO表示其亲身参与了了一架737MAX7飞机上进行的软件升级验证飞行,也是企业领导重视与参与的重要表现。由于波音公司还未真正渡过此次危机,我们尚不能得知该公司在此危机的恢复阶段和学习阶段将如何表现。但自公司成立以来的一百余年,波音曾遇到过各种危机,包括经济危机、政策危机和自然灾害危机,波音公司都没有被这些危机击败,而是一次又一次战胜了这些危机,并在不断战胜危机的过程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波音公司在恢复阶段和学习阶段的表现不会令人失望。

4对国内企业危机管理的启示

首先,国内企业应注意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并将危机意识渗透到企业文化当中去。危机意识有利于激励员工,并提高员工在危机发生时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员工对危机征兆的辨识能力,有机会在危机还未全面爆发之前进行有效扼制。从波音的此次危机可以看出,在第二次坠机发生后的一个月内,波音公司已成功安排了软件更新和手册升级的工作,如果相关人员能在第一次坠机事件发生之后对飞机故障有所警觉,那么根本不会发生第二次坠机。[6]其二,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危机资源库,把可能发生的危机和相关处理方法输入这个资源库。同时,需要一套危机检测系统,将资源库和系统配合使用。这样在繁重的危机检测过程中,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却能灵敏地检测到潜在的危机。像波音公司这样的企业,飞机系统安全与硬件安全应该是最先进入到危机资源库的。如果波音建立了完善的危机检测系统包括危机资源库和信息系统,那么第一次坠机就可以触发警报,而波音公司就可以提前进入到危机管理的下一阶段。[7]当然,事先可以预想到的危机形式相对有限,所以利用信息系统检测危机只能成为信号检测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企业需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对危机的检测、预防、处理进行全面管理。该队伍需要定期就企业潜在危机,给各个部门轮流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关危机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同时,企业需要在每个部门指定人员兼任该部门的危机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与危机管理部门进行对接,并为危机管理部门提供该部门的专业资料,以保证该企业的危机管理系统能及时更新。对于波音公司来说,如果危机管理部门都不知道在737MAX8飞机上装有MASC装置,那么他们无论如何无法预测到此危机。所以保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对于危机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对于可以预想到的危机类型,应提前制定危机处理策略,以缩短危机发生后的反应时间。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应注重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众一般对于形象良好的企业的一般过失不会太过苛责,所以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在无形中化解一部分的危机,从而降低危机的威胁程度和危害等级。而危机实际发生以后,企业需要勇于承担,切忌试图转移公众注意力和推诿责任。企业应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计划,对于利益受到损害的利益相关者,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的物质及精神赔偿;对于造成损害的产品,及时进行调查并公开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挽回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感。波音在处理此次危机的过程中,将所有调查进度都及时更新在其官方网页和社交媒体账号上。在及时更新调查进度的同时,波音公司的CEO多次录制视频对调查结果进行阐述和解释,让公众充分了解到波音公司对此次事件的重视,从而降低了对公司的不满程度。所以企业的高层领导应做好充分的危机处理准备,当企业遇到危机时,第一时间出面解决,可能对危机的化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琼洁.关于企业危机管理的若干思考[J].管理世界,2016(12):104

[2]吴国庆.西方社会危机管理中的危机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20):77-78.

[3]杨雪娇,李占丞,秦蓁.波音公司2017年度经营状况分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19):44-48.

[4]Boeing:Acrisisofconfidence[J].TheEconomist,2019(11):63-64.

[5]Autonomoussystems:Thecomputerinthecockpit[J].TheEconomist,2019(11):64-65.

[6]佘锷桢.企业危机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方法与策略探究[J].经济管理,2017(25):71.

[7]黄明辉,杨顺颖,范晓慧.基于信息需求的企业公关危机管理的系统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07):241-242.

企业危机范文篇4

保险企业的危机种种

何渭“危机”?学术界说法众多。比较权威的定义是:“危机通常是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从动因的角度说,危机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性事件,以及社会冲突行为导致的社会失衡和混乱两大类。

任何一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财富》杂志所列的500强企业中,有80%企业的CEO都认为,现代企业面对的危机就如同人总要死亡一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

保险业本身就是承担着巨大风险的行业,这就决定了它对危机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可以说,保险业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应对危机和克服危机的历史。近年来,保险业面临的危机日益增多,从美国的“9·11”事件到韩国大邱的地铁纵火案,从频频发生的地震、海难等自然灾害到此次SARS的肆虐,无一不对保险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这次SARS疫情中,保险企业遇到了双重危机:一方面,与其他商业企业一样,疫情使企业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企业无法正常运营,特别是传统的面对面销售模式受到强烈冲击;另一方面,由于保险企业以风险为主要经营对象,危机在给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的同时,还给保险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赔款负担。凡此种种表明,如何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已成为保险业界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个关系到保险公司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前提是要弄清楚保险业有哪些经常遇到的风险和危机。从以往的情况看,保险业常见的风险和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经营性风险,又称内部危机。内部危机是指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或决策不当引发的危机,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存在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例如,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不当,就会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近几年,日本的股市一直低迷,甚至跌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导致投资股市的保险资金连连亏损。据统计,到今年3月底结束的2002财政年度,日本10大寿险公司持有的股票累计已出现了高达3800亿日元的亏损。近5年来,日本寿险业的保费收入连续下降。2002年,闩本10大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为19.52万亿日元,比上一年下降8.3%.许多公司于是被迫破产,日产生命保险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在历史上曾有过骄人的业绩,但前几年由于资金运作失算,当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公司投资的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一落千丈,结果产生了巨额的不良资产,最后不得不宣告破产。

管理不善还会导致声誉危机。在现代社会,无所不在的媒体对于各类事件的报道速度之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保险公司如果在应该赔付时没有及时赔付或拒赔,媒体就会抓住不放,大做文章,从而使保险公司的声誉一落千丈,进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

环境性风险,又称外部危机。主要指政治风险和巨灾风险等。国家政策的变化,特别是相关法律的调整,对于保险企业的经营具有深刻的影响。

我国寿险公司面临着利差损问题。1996年以来,我国银行利率多次下调,而寿险公司的费率调整却相对滞后,结果是各家寿险公司都积累了大量的利差风险。可以预见,一旦给付的高峰期到来,整个寿险业将面临一次重大危机的考验。“9·11”恐怖事件是政治风险的一个典型事例。世贸中心遭受恐怖袭击后,保险业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世界各地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都因此而蒙受巨大的损失,慕尼黑再保险和瑞士再保险公司的股价一度大幅下跌。另外,巨灾风险,如欧洲的洪水、美国的飓风、日本的地震,都导致了一定地域范围内大量保险标的严重受损,引发的高额保险索赔同样给世界保险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今年的SARS疫情也是如此,估计各保险公司今后都将会在原有的风险管理组合中加上“未知突发性疾病”这样一项新的内容。

保险企业的危机预防

不同的企业,对危机管理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危机发生前的预防和危机发生后的紧急处理。从很多企业的做法看,预防被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俗话说:“别等下雨才买伞”。对于危机,预防以及在危机发生后的初期控制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方法。跨国公司通常都会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海外实践,建立一套自己的危机预防机制。例如:东芝公司的全球国际行动准则中,就包含了危机预防的内容,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给予了明确的处理指示;米其林公司每年都要对高级主管进行有关危机预防和控制的培训;美国菲利普斯中国有限公司编印了厚厚的一本危机预防方案,并按季度进行修订。

正是由于做到了未雨绸缪,一些跨国公司在遭遇危机时才得以很快摆脱困境,维持正常运转。摩根斯坦利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9·11”事件后,许多公司陷入困境,很长时间难以复苏,而作为世贸中心最大主顾之一的摩根斯坦利,却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就宣布,公司已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究其原因,就在于该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制订了数据安全战略,斥巨资建设了一套远程数据防灾系统。灾难发生时,该公司所有重要的业务信息都在世贸大楼倒塌前的最后一秒钟,完好无损地传送到了几英里以外的另一个办事处,从而将突发危机对该公司的不利影响降至了最低程度。

那么,具体到保险业,应该如何预防和控制危机?笔者以为,大体上应包括三个方面:培养危机意识,加强危机预测,制定应急计划。

(一)培养危机意识

古语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这虽然是治国安邦之策,但对于企业管理同样适用。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总结其企业成功的经验时,特别强调这样一点: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保险公司面临的危机源比之普通商业企业要多,其不可预见性也更强。因此,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危机应变能力的培训也就更为重要。

培养危机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以企业自身经历的危机实践和其他保险公司的危机案例为教材,在员工中开展危机应对教育。危机意识的培养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这类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能使员工了解危机源的所在,增强对危机的警惕性,提高应对危机的自觉性,并掌握一定的预测危机的技能,而且可以鼓舞员工应对危机和战胜危机的信心,从而提高企业作为整体应对危机的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承受力。

(二)加强危机预测

危机预测应该被保险企业作为常规的工作内容之一。为此,保险企业需要建立并完善危机预测机制,并将预测危机作为市场调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做法:一是要保持有效的信息来源,这包括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保险市场状况以及保险业经营环境的信息的搜集,以及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进行动态监测等;二是要加强信息沟通渠道的建设,保证信息在公司系统内部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三是要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在及时、广泛收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卓有成效地进行风险预测。如果还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则效果会更好。

(三)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大体上包括三个要素:

建立危机预誓机制。预警机制的关键,在于设立预警等级或是明确危机预警线。预警等级主要根据危机的种类和危机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来确定。例如,将可能导致整个保险业全面亏损或疲软、甚至会使公司濒临破产的危机列为最高等级,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公司赔付能力或严重影响公司经营的危机列为第二类,将对某一地区业务或某一险种造成重大影响的危机列为第三类,如此等等。

一旦预测到公司面临的危机将达到某个预警等级时,公司应立刻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进入应对危机的紧急状态,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危机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根据预警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危机应急方案。在这方面,美国在“9.11”事件后实行的应对恐怖威胁的办法值得借鉴。美国联邦政府将国家面临的恐怖威胁分为五个等级,并对在各个等级下联邦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分别需要做什么事情作了详细的规定。当国家主管部门认定恐怖威胁处于某个等级时,只需告示,各级政府部门就会立即自动行动起来,按要求各司其职,各自为战,因而效率很高。从保险业界来看,国外各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都制定了危机应变方案(BCPBusinessContinuityPlan),以此作为危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对危机发生后必需的人员疏散、文件备份、联络方式、办公地点等问题都作了事前部署。

明确应对危机的领导和指挥机构及其权限。防治非典斗争的经验表明,强有力的领导是成功应对危机、迅速化险为夷的根本保证。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值得企业界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借鉴。制定了应急方案,还必须设立一个机构,负责在危机发生时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以便尽快建立起危机状态下的特殊管理秩序。这种机构可以是常设的,也可以是临时的,还可以两者结合。例如,国内某保险公司在《危机事件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危机管理事件的体系由董事长办公会、危机处理工作小组和危机事件责任部门或分公司组成,并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作了纲要性的阐述。

危机管理计划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特别是每次危机过去后,都应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计划进行补充或调整。

危机发生后的紧急处理

在危机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动员一切资源沉着应对,迅速化解危机,并不失时机地从中发现机遇,变坏事为好事,就成了头等大事。

(一)快速反应,及时传递信息,采取对策

当危机爆发时,企业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快的反应,才能掌握主动权。如果在紧急关头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就会功亏一篑。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大保险公司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例如:瑞士再保险公司在“9·11”事件发生的当日,就迅速对业务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估,大致估算出了可能发生的赔款金额;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SARS疫区后,欧洲一些保险公司立即取消了原计划在中国开展的一些业务活动,并迅速梳理本公司经营的有关业务,及时了解SARS风险是否属于赔付范围,还对可能的赔付情况作了估算。这样做,公司就能在危机的风暴中力挽狂澜,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快速反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及时向公众或媒体传递信息。一般的做法是公司确定危机事件新闻人,在第~时间公开危机事件的真相,表明公司的处理态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公众了解危机事态及相关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误解、错误诠释和以讹传讹,同时也可在公众面前展示公司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商机

“危机”是由“危”和“机”两个字组成。通常,危机发生后,往往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把风险转化为机遇,是危机处理中的上策。“9·11”事件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受到沉重打击,北美地区通用汽车的销售额一度下挫40%.在灾难发生地纽约,一段时间内竟无一人购车。但该公司慧眼独具,看到了“9·11”事件在美国民众中激发出来的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让美国继续转动起来”这样富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口号,并在媒体上大做广告。与此同时,该公司根据灾难后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制定了新的促销方案,对通用所有车型实施贷款购车零利息的优惠,从情感和实惠两方面感染和调动消费者。结果,销售量很快恢复增长,最终促使美国汽车工业在2001年第四季度增长了14.4%,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一个经典。

在SARS危机中,我国的旅游、商业、交通等行业受到了很大冲击,但医药保健、汀、无纺布、汽车等行业却在危机中大展拳脚,出尽风头。保险业也是这样。“远离非典,珍爱生命”,成为人们的座右铭,保险产品的市场需求迅速膨胀,保险意识似乎在一夜之间深入到了千家万户。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招揽客户,特别是医疗健康保险,着实“火”了一阵。

(三)在危机中创新

总理最近指出,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国家、民族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

企业危机范文篇5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裕民县委结合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应对危机,共度时艰。

一、组织调研,攻关克难。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带领企业主管党委、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深入全县各企业开展摸排调研,广泛征求企业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因原材料上涨、企业成本增加、销售渠道堵塞造成的资金短缺、职工情绪不稳定等问题,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贷款、调整产品结构、开展节能降耗,帮助企业增强信心,提高应对危机能力。全县各级党组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企业开展各类帮扶工作,共同努力为企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经贸委党委选派5名政治过硬、熟悉企业工作的党员干部联系进驻企业,协助企业解决难题。同时,组织党员尤其是党务干部加强学习,采取做形势报告、办班培训、结对帮扶等方式,多途径向企业经营管理层及广大员工,传达党和政府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应对措施,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全力应对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思想动员,坚定信心。各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独特的政治优势,将企业管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积极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稳定职工队伍的情绪。通过开展“党员传帮带”、“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党员学业务、钻技术、练技能的热情,让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任务中勇挑重担,做到关键时刻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周围的职工,自觉维护企业稳定,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针对企业生产活动减少的实际,充分利用职工的空闲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职工的情操,提高职工思想素质,使职工安心于本职工作。花园小区建筑公司在企业运转困难,资金跟不上的情况下,毅然邀请县文体局演员来工地为职工表演节目,通过演员与职工互动,提高了职工的奉献意识。同时,人事、劳动部门及社区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引导和督促企业党组织认真遵守执行《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员工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三、发挥作用,共度时艰。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对各类企业带来的不同影响,各企业党组织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与企业同甘共苦,共度时艰。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地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及时制定和转变经营策略,帮助企业强化管理措施。通过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对生产经营、成本控制、安全生产、现场管理、项目建设、制度建设、岗位职责、责任考核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向自身挖潜增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坚持从严管理、科学管理,注重管理创新,从内部基础管理入手,突出抓好执行力建设,改变过去制度不严、纪律松弛、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研究出台挖潜增效的硬措施,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严格控制活动规模、办公支出和非生产性费用支出,降低能耗,增加效益,努力实现管理挖潜和提质降耗“双管齐下”,确保企业经济的可持续、稳健发展。

企业危机范文篇6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理财活动空间的进一步扩大,理财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企业理财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日趋频繁,财务危机发生的频率也相应增加。决策风险可以说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决策风险防范应成为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的重点。企业财务危机防范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危机防范机制

一方面,应成立财务危机防范控制网络,除了可以成立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机构外,还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单位和业务区域划分情况,建立危机区域控制中心,各控制中心应配置控制人员,明确其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新疆石油管理局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危机防范机制,其有局财务处建立财务危机防范科,对个下属个企业进行防范危机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既防范了财务危机,又保证了国有资产不流失。另一方面,应制定财务危机控制制度,使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制度的核心是要根据各个控制对象,制订科学合理的控制标准和危机监测、信息反馈机制等,以便于将危机防范落实到实处。例如,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就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内部开展机制,将各种危机防范落到实处,企业那边财务管理实行院长负责制,各系部有自己的财务管理机制,再由财务处进行统筹控制,很好地防范了财务危机。

(二)实施有效的财务危机防范措施

财务危机防范措施主要是针对企业高风险经济活动领域或业务活动的特点,事先所作的一些财务危机防御性安排。一方面应建立企业决策制衡机制,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为了防范盲目或错误决策,企业应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决策层成员之间的制衡与约束,并建立决策负责制度,从而促使决策者谨慎而负责地行使决策权利。企业的财务决策按风险程度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决策,所以建立企业决策制衡机制,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另一方面应重视和借助企业外部独立机构的意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管理和各项决策中,听取和吸收外部专家的建议会有助于降低错误判断率,减少企业运行和决策中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控

财务危机预控是企业解决财务危机的关键环节,是对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危险性及其程度进行动态的分析与预测,并对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内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化解或阻碍财务危机不利的变动趋势,力求避免或延缓其发生。其主要作用有:可以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掌握企业财务安全状况和变动趋势,强化财务危机管理意识;即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趋势已不可避免,也可以起到预先警示作用,促使企业提前作好应对和处理财务危机的准备,以免当财务危机爆发时失去处理危机的主动权。企业财务危机预控应重点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工作。

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多角度分析判断,并及时发出危机警告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督促企业尽早作好预防和应对财务危机的准备。首先应从影响面广的经济危机、行业危机和重大事件的观察、分析与检测着手;其次,应时刻关注企业财务危机的早期信号,如企业出现财务状况不佳的征兆、财务报表的异常表现;最后,运用适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二)完善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激励机制

经营者是企业主要决策者,直接影响着对企业起全局和长远作用的各种决策,其内容主要包括:1.对经营者采取恰当的激励约束方式,激励与业绩挂钩,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即期激励与长远激励相结合;2.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包括考评标准、考评方式、考评期限和考评依据,通过考评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经营者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另外,企业还应建立相对独立的考评组织,防止出现经营者自己考评自己的不合理局面。

(三)加强企业资金流动性和成本费用的控制

一方面企业拥有充足的变现力、很强的营运资金,是其能够顺利履行到期偿还义务

的安全保障,企业在考虑财务运行安全性的同时,应该关注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成本费用失控是导致企业亏损的主要因素,必须重点加以控制。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处理

处理财务危机是一项系统工程,处理的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基本步骤和若干必要的环节,在危机处理中应认真对待每一个必经的步骤,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处理失败。企业应成立财务危机专门处理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判断形势,采取正确的指导方针,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财务危机处理的关键是要明确重点,注意策略,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抓住处理财务危机的重点。抓住重点,就是要明确找出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根源以及影响财务危机处理的全局问题。

(二)注意处理财务危机的战略和措施。企业在财务危机处理中,为达到处理目标应采取主动进攻的战略,在处理财务危机行动中,既要注意机会成本、社会期望值,又要兼顾企业的承受能力;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既要满足解决眼前矛盾的要求,又要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处理财务危机是转化危机的过程,如何抓住机遇、化险为夷,就必须十分注意具体策略的运用。

(三)调动相关利益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财务危机是企业全局性、深层性的危机,对其进行处理,不仅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而且涉及各方的利益。

企业危机范文篇7

关键词:滴滴出行;危机管理;新媒体策略

一、滴滴危机事件回顾

近期,滴滴出行平台又出女性乘客遇害事件,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等主流网站上掀起轩然大波,对滴滴出行的业务和公司形象产生极大冲击,迫使平台紧急启动危机公关手段。首先,对危机事件进行简单回顾。2018年5月6日凌晨,21岁年轻空姐在航空港区搭乘滴滴顺风车,在赶往市区途中被滴滴司机刘某杀害。随后,河南电视台把此事曝光,其他主流报刊媒体,例如新京报、环球时报等也相继报道事件。空姐滴滴遇害迅猛发酵成社会热点,引起民众的广泛讨论。滴滴平台问责和女性出行安全的相关内容成为主要话题。5月10日,滴滴平台正式回应此事,公开道歉信,表示将成立专项工作组,配合警方破案,并全线有偿(100万)征集顺风车司机罪犯。5月11日,滴滴公布自查进展,并对旗下顺风车业务进行一星期的停运整改。5月16日,滴滴宣布平台顺风车业务和全平台的整改措施:下线评论功能,接单前人脸识别,暂停22点到6点的顺风车业务等。此后,滴滴平台遇害事件逐渐平息,滴滴顺风车继续稳定运行。8月24日,温州乐清女性乘客赵某搭乘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被滴滴司机钟某强奸杀害。历史悲剧被复制,滴滴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成为网络上民众批评和担忧的问题。尤其是本次事件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在社交平台上曝出,让人对滴滴平台的安全体系充满怀疑。在温州女孩遇害前,该车主就受到另一位乘客的投诉,但是该车主仍然正常接单,平台并没有及时处理,导致惨案发生,滴滴平台有不可避免的责任。8月25日,滴滴平台就此事发表道歉和声明,对事件进行自省。政府交通部也纷纷与滴滴平台约谈。8月27日零点起,滴滴宣布顺风车在全国范围内下线。8月28日,滴滴总裁程维和柳青署名道歉信,表示将会对平台业务重新整改,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平台安全问题如若未得到用户认可,顺风车业务将无限期下线。不难看出,网络平台给这类舆情事件极大曝光率,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度大,企业若处理不佳,则会受到更大的损失。网络时代,一切被加速,企业回应危机的时限为4小时,甚至是“秒回”(邢雅博,2018)。这对企业危机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二、企业危机管理概述

(一)危机管理概念。危机,顾名思义,指现有或潜在的能造成破坏和损失的事件。企业危机管理则是指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针对未来可能面临或目前面临的危机事件,开展的一系列有秩序的管理活动。企业进行危机管理是希望能将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消除或降到最低,为企业以后的正常运行提供机会。企业危机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重要产业,拥有大量专业的危机管理从业人员和专业的危机管理咨询机构,许多高校也开设企业危机管理课程。整体上有一套完整而成熟的体系。相较之下,我国的危机管理缺乏相应研究,而且对新媒体的运用策略意识并不强。(二)危机管理过程划分。简单来说,危机管理有过程上的差别,目前,对于危机管理过程,西方学者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例如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型、米特罗夫的五阶段模型等。本文主要把危机管理过程简单分成三个阶段:危机前的预防期、危机时的控制期和危机后的恢复期。针对不同的危机管理阶段,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政策,以免危机四伏时束手无策,给公司带来不可挽回的致命威胁。譬如,危机前的预防期,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危机管理PlanA/B等;危机来临的控制期,如何借助新媒体工具,道歉文和相应对策的拟定等;危机后的恢复期,如何改进问题,挽回信誉等(吴琳,2017)。(三)危机公关5S原则。企业危机管理中常会运用到危机公关5S原则,对企业的危机应对有很大的帮助。5S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速度第一原则。这点要求企业在最高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进行回应,采取措施。只有企业通过官方渠道权威信息,才能让其他谣言留言传言和猜测的进一步发酵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及时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滴滴出行两起案件,官方回应都“姗姗来迟”,让民众感受到平台并不在意这些危机事件,“枉顾人命”,没有做到及时回应,速度第一的原则。民众无法释怀,政府也表示其道歉信中关键问题如何处理“只字未提”(中国交通新闻网,2018),让企业持续陷入失信危机。2.承担责任原则。这点要求企业从受害者角度出发,深刻反省过失,积极弥补受害者损失,而不是否认或规避应承担的责任。滴滴出行两起案件,虽然官方回应不及时,但是在其的道歉信中,表示对受害者及家属有不可避免的责任,同时也对旗下顺风车业务进行下线整改,展现了积极承担责任,不规避职责的企业形象。3.真诚沟通原则。这点要求企业通过诚恳真诚的态度面向大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换言之,企业应该尽可能“放低姿态”,承担过程,说明事情进展,通过各种渠道自纠自查,获得理解或支持。滴滴出行危机事件中,道歉信内容里均提到了顺风车业务下线整改内容,并提出了一些对应的安全措施,以期表示其诚恳的态度,但对关键问题有所回避,真诚是否,依然存疑。4.权威证实原则。这点要求企业在危机发生后,通过权威渠道相关消息和处理方案,维护企业声誉。滴滴出行平台的道歉信充斥全网,顺风车业务如期下线,政府部门的介入,也给公众传递一个信号,企业正在承担社会责任,所表示的内容属实。虽然,道歉信内容仍遭受诟病,显示其不真诚。但还是通过权威渠道在进行整改。5.系统运行原则。这点要求企业上下、危机事件前后的口径一致而且严谨,的各种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具有连贯和一致性。滴滴危机公关中就事件、致歉内容、安全整改等都分阶段完成。

三、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策略

(一)新媒体特点。新媒体对于网络时代的民众而言,是最熟悉的一种工具,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传播速度快。新媒体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加上其他报刊新媒体工具,让信息传播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热点问题和讨论能在第一时间被公众所知,如若发生谣言等不实报道,也能很快在公众号发酵。其次,互动性强。新媒体往往提供了用户和者的互动平台,例如评论功能。能及时看到用户回应,了解用户的见解和想法。最后,资讯丰富。新媒体借助其强大的技术功能,挖掘不同用户的需求,往往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例如,年轻新媒体平台更多的会关注这个群体的需求和问题,包括社会热点、娱乐热点等。(二)新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运用策略。新媒体的流行和普及是时代的特征,对企业管理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拿滴滴危机事件来说,新媒体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让企业应对社会声音时深感无力。总结滴滴此次危机事件处理的表现,希望对新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运用策略有所启示。1.了解新媒体特点,及时应对危机事件。此次滴滴出行3个月期间两次女性乘车遇害事件,都在新媒体平台得到了很高的曝光率,给企业形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了解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后。企业应及时止损,滴滴的道歉声明和整改措施可以更加迅速进入公众视线,及时化解公众疑惑,引导舆论走向。2.培养企业危机管理人才。此次滴滴出行遇害事件后,在猎聘(2018)上出现了危机公关职位的急招。说明企业在应对这一类新媒体助力发酵的危机事件,缺乏专业的应对人才,人才的缺口对公司危机管理会产生持续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尽快完善企业部门人才需求,建立相应培训机制。3.提前准备危机管理预案。危机预案的计划和预演,都是企业具有危机意识的表现。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不实信息影响大,群众很容易受到谣言“蛊惑”,人云亦云,扩大企业损失。滴滴出行此次危机的发生和应对,譬如,道歉信内容,整改措施等,整体来看,速度慢,不及时,而且,企业缺乏新媒体危机管理预案内容。让新闻持续膨胀,各种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又加剧危机事件,引发民众激愤。综上所述,企业危机管理在新媒体时代下更要注重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培养一系列专业人才,做好危机预案计划和演练,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及时对公司上下员工进行安全和危机管理知识培训。避免危机发生后,手足无措,错过处理危机事件的最佳时期。

四、总结

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能为企业创造不可估量的附加价值,也可能成为企业危机的温床。因此,企业在危机管理时要注意结合新媒体特征,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和措施,及时止损。也要居安思危,提前建设好企业内部的危机管理体系。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新媒体势必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企业危机管理如果能趋利避害,巧妙运用新媒体策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将会是一个强大的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

[1]崔珏婷.新媒体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及运用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3)

[2]猎聘网.危机公关招聘.2018.https://www.liepin.com/job/1913535112.shtml

[3]吴琳.新媒体时代企业危机管理的策略研究[J].对外经贸,2017(01)

[4]邢雅博.基于危机公关5S原则的“空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3)

[5]中国交通新闻网.合法合规经营才是保障乘客安全的“护身符”.2018.www.mot.gov.cn/jiaotongyaowen/201809/t20180901_3080043.html

[6]中国交通新闻网.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单位约谈滴滴公司.2018.www.mot.gov.cn/jiaotongyaowen/201808/t20180826_3066550.html

企业危机范文篇8

第一,金融危机会导致市场需求总体下降,从而使得我国民营企业市场份额也在降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大,全球的经济都在经历着衰退和萎靡,这就使得整个市场的总体需求在呈现下滑和降低的趋势,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处于这种背景之中势必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诸如企业减产、销售降低等这些问题则是普遍存在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撞之中,我国民营企业受到最大影响的是那些对国外市场依赖性较强的企业们,它们即便是积极寻找国内市场,但是由于整体市场需求的影响,也会导致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和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

第二,金融危机会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上升,从而使得利润和利润空间都在降低和缩减。金融危机会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失去市场,从而使得很多留下来的企业为了保存自身的利润和利润空间而增加诸如原材料和人工等方面的费用,这样就会最终导致我国民营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和利润空间的降低。此外,随着新劳动法以及对于企业污染治理等要求的不断出台,这些也使得企业在支持成本中的花费增多,增加了企业的总体成本,最终会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制约。

第三,金融危机使得我国民营企业出现了融资不顺和信用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的民营企业多半是中小型企业,它们对于金融危机的抗压能力还是不足的,加之,由于金融危机而日益凸显的诸如企业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用人不合理、诚信较低等问题,这就使得企业在经营中会出现诸如融资不顺和信用风险增加等一系列后果,从而增大了企业经营的难度。面对金融危机,很多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会提高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放贷门槛,并且也对放贷金额降低很多,这就使得我国民营企业很难进行融资,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经营。

二、我国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第一,我国的民营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时一定要积极改变自身观念,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入手谋求企业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要通过树立品牌意识和品牌策略来实现的,即:只有不断优化企业产品和服务,才能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来赢得新老顾客的信任,进而占有市场份额,那么,该企业的品牌策略就给该给企业带了持久的竞争优势。当然,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也要树立创新意识,这样才以满足消费者们的不同需求,进而增加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未来的金融危机才会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第二,我国的民营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还要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性和管理规范化。一方面,我国的民营企业需要以技术为支柱来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和新科技,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使得本企业中的产品不断更新和产业不断升级,这是改变由于以往对技术创新不重视而出现的一些列问题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也可以使得企业形象和企业利润都可以得到最终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在管理规范化方面也是需要下大力的,尤其在金融危机时代和后金融危机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管理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人员管理规范化才能推动企业建立有效的制约和激励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存进和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三,我国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开拓国内外新市场,以此来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树立两个市场的观念,充分依托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为此,我国的民营企业就需要做到:(1)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将企业中的产品结构和产品服务做好做强,并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不断关注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是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的。(2)要积极关注国内市场的开拓,使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可以通过国内市场来进行消化,毕竟我国有着十几亿的消费群体,面对如此之大的市场,我国的民营企业是有着无限商机的,只要善于研究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企业发展规划和实际落实,相信国内市场并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的稳定大后方的。

第四,我国民营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冲撞时还需要积极获得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如前所述,我国的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它们出现困难时就,一方面都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企业的发展和腾飞。我国的政府即就需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民营经济融资体系,使得我国的民营企业其创业起始阶段可以实现无压力的零成本注册,然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给与诸如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等优惠;而在其发展阶段,又可以专门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来帮助其发展;而到了其成熟阶段,则可以鼓励其以市场化融资为主来发展和壮大,诸如发行企业股票、企业债券等,并对于上市民营企业给予财政奖励等等。政府作为纽带,可以积极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开展多方参与的遍及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各个方面的服务,为我国的民营企业真正服务和减轻企业负担和政府负担。

第五,我国民营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同行企业之间的合作,这也是抗击金融危机影响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全球经济需求大幅度下降的状况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它们应该积极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来度过难关。那么,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就不要盲目以价格战等为手段来谋求企业的暂时发展,这不是长远之计,甚至是有损企业长期发展的,从而导致恶性市场竞争。我国的民营企业就需要加强行业合作意识,积极拓展合作共识,共同开辟市场发展,实现共存共赢的局面。当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市场一元化。为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吸取经验和教训,在开拓市场和实现多元化市场发展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减少我国民营企业对于主要发达国家的过度依赖的风险,从而使得它们可以在市场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调转方向,有着对于金融危机的较强的抗压能力。

企业危机范文篇9

有关人士认为,地板企业起步低、管理粗放,老板大多不具备跨业经营的掌控能力,一旦离开地板主业做跨业经营,一着不慎就容易出现资金链危机,导致企业经营难以维继,为躲债务而“跑路”成为无奈之举。

这些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导致企业崩盘的现象,为什么会在地板行业频频上演?楼市调控、成本上升等负面因素影响下,家居圈中的哪些行业又岌岌可危?

据分析,相对于家具、橱柜、卫浴等对技术、设计、人工等因素要求较高的品类而言,地板行业准入门槛低,甚至只需几万元便可雇佣小工厂从事贴牌生产。

前些年家居行业高速发展,也促使众多人朝着地板行业蜂拥而上。与品牌积淀深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品牌相比,中小型地板企业在长期的价格战中厮杀,利润也不断被摊薄。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与中消协联合的《地板白皮书》中,将强化地板价格警戒线定位70元,然而市场上低至五六十元的产品比比皆是。这也导致了在销售业绩中刨除店面装修等成本,很多企业的毛利率不超过8%,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

目前全国地板企业数千家,真正盈利的不足30%,其中很多企业的毛利率仅为5%左右。金融危机以后,地板企业出口订单锐减,美国“双反”调查让地板出口进一步受阻;而在楼市调控的威力下,国内市场需求也在收缩;与此同时,原材料、人工价格攀升、渠道成本居高不下。“如此严峻形势下,地板行业率先掀起崩盘潮,并不在预料之外。”

家装、板式家具处境堪忧

地板之外,哪一个行业正处于危险之中?“事实上,所有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都面临着风险”,世友地板北京公司总经理范文坚表示,家居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率已经极低,很多企业都在维持生存,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崩盘的遇难者。胡中信表示,板式家具企业、家装公司受到冲击更为严重,或将成为下一个“高危群体”。

在今年年中召开的2011年中国板式家具发展论坛上,有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板式家具市场不断缩水。某资深业内人士曾统计,在板式家具生产、流通的各项成本支出中,板材成本占30%到40%,工人工资占10%至20%,此外还有企业运转成本、高昂的场租成本等。与实木、欧美家具比起来,板式家具价格低,利润薄,毛利润大概是26%,净利润只有7%。假如不尽快提升卖点、增加新的利润项,一些板式家具企业或将难逃转产、转型或关门的命运。

家装公司领域无疑也成为了2011年家居沙盘上的重灾区。胡中信指出,其中高端品牌抵御风险能力较强,档位极低的企业也可凭借价格优势赢得部分市场,而中端家装品牌由于知名度不足、定位模糊等原因,将面临残酷的市场考验。

崩盘诱因

1.经营不良资不抵债

一些企业考虑到家居产品的利润较低,而又无法拒绝民间借贷资本的诱惑,于是纷纷以公司实体作为担保,进行小额信贷融资。这样一来,当企业经营链条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整个资金链也随机断裂,公司无法抵债,老板只能跑路。此外,某些企业在从事家居产品生产或销售的同时,也在从事农产品或房地产等风险更大的行业,经营不良导致副业将主业拖垮。

2.人工、物流成本飙升

原材料、人工、运输成本的不断攀升也成为了家居企业无法承受之重。据悉,从年初至今,地板企业各项成本合计上涨25%至30%,其中以人工、物流两部分最为严重。无论是短途运输或是长途运输,折合每平方米地板的运输费用较往年翻倍,而工厂工人的工资也在上涨。

不仅地板如此,家具、卫浴、橱柜等品类也面临着成本的压力。同时,在各大卖场、建材城布局的家居企业,也承受着高昂的租金等渠道建设成本。家装公司的成本则主要体现在人工方面,甚至一名瓦工的月薪会高于普通白领。

3.价格战下长期内耗

以中小品牌的强化地板为例,每平米生产成本在四十余元,物流、安装成本在二十余元,商也要从中加价,但即使如此,市面上仍然有大量地板低于70元的警戒线。原因莫过于缺乏品牌知名度、产品附加值,只能靠价格战闯出一片天。当价格成为唯一的卖点时,家居企业便陷入了不打折卖不动,越打折越赔钱的恶性循环。长期的内耗,也将加剧部分企业的死亡速度。

4.国内、外市场交困

楼市调控导致国内家居需求增量减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建材品类更是由于精装房楼盘、家装公司大店等原因需求下滑、竞争加剧,而此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颇具知名度、美誉度、性价比较高的大品牌。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后海外市场需求萎靡,美国“双反调查”后所征收的高额税率也逼迫着外销型企业不得不放弃一些订单。内外交困的境遇下,企业支撑不住便唯有崩盘。

5.直营模式风险高于制

一线或二线城市建立直营店,在二三线、三四线市场依托商经营的模式,有助于帮助企业分担风险,减轻资金链紧绷的压力。相比之下,若单一采取直营模式,家居企业固然在产品组合、日常营销、定价、受众反馈等方面更为灵活和灵敏,然而市场兴旺时厂家独享利益,市场衰败时厂家也独自承担风险,自然不利于逆境下顺利过冬。

企业危机范文篇10

[关键词]营销危机处理策略

市场竞争中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发生,营销危机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忽视危机或不能对危机采取有效的对策,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深刻理解企业营销危机的内涵,全面探讨处理危机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营销危机与处理原则

企业营销危机是由于企业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的突变或营销管理的异常,使企业产品销售或服务陷入极端窘困的状态。这种状态源于某些不确定性,既可能是当时不确定的环境和信息,也可能是将来不确定的发展趋势。研究营销危机就是使企业能够趋利避害,将损害降到最低,并把握机遇使企业持续发展。营销危机一旦发生,会很快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企业要迅速采取措施,减少危机的损失。那么,企业遇到危机时,应该有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即企业能够迅速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对危机情况迅速调查,及时分析和预测危机发展趋势;观察发现危机前兆,分析预计危机情境。

2.主动处理原则。即企业面对营销危机应主动处理,组织人员或委托独立的权威机构(如消协、技监、媒体等)调查事件,彻底弄清事件原委,以便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危机。

3.积极沟通原则。即危机发生后,企业必须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向社会公众、消费者和媒体客观地说明事件的原委。企业拒绝承认事件的发生和公布调查真相,无视公众言论、或暗中行事的“鸵鸟政策”,将会损害企业形象。

4.人道主义原则。即危机处理中,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危机在不少情况下会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而舆论界对造成危及人的生命的事故或事件尤为重视,甚至加以渲染。因此,危机造成损失时,应优先考虑公众的利益,凡有人员伤亡时,应主动采取救治和赔偿措施。

5.及时总结原则。即企业要认真总结、反思危机状态下企业营销活动的经验与教训,把成功有效的危机决策方法,转化为企业正常的营销管理规范,将危机营销中出现的现象或数据收集整理,组成营销危机预警中的监测工具,以加强对危机的预见力和应变力。

二、企业营销危机的处理策略

当危机事件发生时,企业要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那么,在危机发生时如何开展营销活动?

1.诚信策略——树立企业信誉。企业面对营销危机要采取果敢、正确的措施,先表达解决问题的诚意,以诚恳的态度面对公众。在危机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要着眼于整个市场和公司的整体形象,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名利得失。

2.转移性策略——重塑新品牌。营销环境变化或企业市场定位失误,企业产品遭受威胁甚至品牌形象严重受损时,可考虑实施转移性策略,重新塑造新品牌。通过产品用途转移,寻找产品的新用途,转移或扩大产品功能为顾客提供新产品;通过市场转移,市场重新定位使产品转入一个安全领域;通过资源转移,将企业的资源转移到生产其他行业或部门。

3.缩减性策略——集中优势重拳出击。企业陷入营销危机时,要考虑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在某些领域缩减企业的营销范围和规模,尽可能保存实力,全力维持能继续盈利的产品项目,逐渐积累资本,以期度过难关,东山再起。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财力、物力、人力的过多损失,也可以通过收缩后的资源调整配置,使企业更快进入新的具有竞争力的领域。

4.公关策略——沟通化解危机。一般来说,企业发生营销危机时,从发生到消除要经历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要实施不同的策略:

一是危机的准备期。危机出现时,企业要在最短时间内挑选最合适的人,建立有效的营销危机小组,对危机发生和蔓延进行监控,做好危机发生后的沟通工作,争取新闻界的理解与合作,这是妥善处理危机的关键。首先,应掌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通过召开新闻会,以及电话、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准确告知危机发生的具体情况、公司目前和未来的应对措施等内容;其次,统一信息传播的口径,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使用准确的语言,以避免出现猜忌和流言;再次,设立24小时开通的危机处理信息中心,随时接受媒体和公众的访问;最后,要慎重选择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可以安排总经理或厂长等主要负责人担任,但如果危机涉及技术问题,就由分管技术的负责人回答技术问题。而当危机涉及法律问题时,法律顾问就是最好的发言人。二是危机的处理期。首先,面对危机事件,企业要勇于承担责任,以消费者的利益为第一,以积极坦诚的态度去赢得时间,争取消费者谅解,创造营销危机的良好气氛。而不应试图掩盖事件,或处理问题时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责任。其次,通过媒体平息、化解危机。许多企业在危机发生后,不善于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其结果是可能导致与实情有出入的错误和猜测性报导,使公司在营销危机中处于被动与不利状态。相反,如果企业能向媒体真实、客观、及时地提供其所需的信息,则可通过他们报道事情的真相,掌握报道的主动权。这样,既可控制危机,又可为企业树立坦率的形象,并借助媒体帮助公司进行相应的营销活动。

三是危机的恢复期。危机事件中企业遭受的硬损失只是一小部分而重大损失在于企业形象及与消费者和其他公众的良好关系的破坏。因此,对营销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一定要立足长远,及时采取科学的公关措施,尽快恢复企业或品牌形象,主动恢复消费者、社会、政府对企业的信任。

5.创新策略——让企业重焕生机。企业危机营销的创新策略有:一是挖掘产品的新卖点。当技术与产品的落后导致营销危机时,企业应尽快销售存货,避免现有产品的大量积压。同时应研究企业现有产品,以期发现潜在的卖点,如新功能、新用法、新包装等,加大营销力度,扩大销量。二是细分现有产品市场。企业推出新产品时,可对产品市场重新细分,并在新的细分市场上加强营销。三是改进市场销售方式。如果短时间内开发产品新卖点和重新细分市场难以完成,可针对产品市场的销售情况,通过改变产品外观、附加新功能、新用途等,采取改进销售方式的策略。

综上所述,企业在面临危机时,企业的举动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企业可以借助危机事件进行营销,使危机尽可能的转化为企业的契机,使企业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为企业创造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德胜:企业营销危机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