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20:26:08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范文篇1

(l)启发式教学的起源关于启发性教学的言论与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非常早。春秋时期,在当时“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下,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代表孔子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不断影响后世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以说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最早论述,孔子也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人。“启发”一词正源出于这个论断。宋学家朱熹将孔子的这个论述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没有达到内心想要弄明白而思维却处于似懂非懂似通非通之际,老师就不去开启点拨其思考并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达到想要表达却言语晦涩不能准确论述难以表达之际,老师就不去帮助他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再用通畅的言语完整表述。对于有四个角的物体,如果学生由物体己知的一个角不能推知其它三个角,当老师的就不再告诉学生了。

(2)启发式教学的继承与逐步发展孔子之后,他提出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不断地得到了后儒的继承、弘扬与发展。《学记》的作者提到“君子之教,喻也”,“喻”就是启发、引导的含义。那么怎样才能算作是善喻呢?《学记》的作者又指出应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样,“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到了北宋,不少学者们又从“疑”的角度探讨了启发式教学思想。例如,朱熹提出“读书无疑,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指导者,师之功也”,张载也提出“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清代,王夫之更是从多方面发展补充了启发式教学,如从学思结合、补充方面提出“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从教、学结合方面提出“夫学以学夫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从学习动机和兴趣方面强调“本心乐为”,等等。到了近现代,随着“民主与科学”的潮流,大批学者人士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

比如蔡元培强调“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的,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陶行知指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所以应该把“教授法”改作“教学法”,教学中要“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还提出了“五个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在1929年提出的十项教授法,第一项就是提倡启发式,此后,他还曾多次强调并要求广泛推行启发式教学,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3)启发式教学在现代的深化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和国内外大量不同流派的教育理论的涌现传播,研究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对启发式教学从不同角度、层次进行了探讨、交流、争议、补充,使启发式教学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深化发展。讨论的主要问题有:启发式教学的属性本质内涵外延,衡量启发式教学的标准,启发式教学的因素、特征、原则、机制、实施手段等,东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比较。不少人在教学实践中展开了对启发式教学的实验和操作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

启发式教学范文篇2

一、明确主体

在幼儿教育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应当是明确教师与幼儿在教学中的地位。因为目前幼儿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幼儿教师为教学主体,幼儿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幼儿只需“听从”幼儿教师的“命令”即可;但是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以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思考,让幼儿主动学习,所以幼儿才是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运用启发式教学,需要幼儿园与幼儿教师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才能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优化教学内容,促使幼儿教师转变角色定位,将幼儿放在教学活动的第一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兴趣

受当前幼儿教学模式的影响,幼儿阶段的教学多以知识讲解为主,但是幼儿阶段的孩子心理、生理还不成熟,他们缺少坐在教室听教师“长篇大论”的定力,反而更乐于做游戏、唱歌、跳舞,所以对于课堂教学大多不感兴趣,具体表现便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幼儿教师需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幼儿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否则幼儿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也难以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幼儿教师不妨从兴趣着手,找寻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问幼儿空气是什么颜色的?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求知欲比较强烈,对万物存在一份好奇心,生活中的小事更容易引起他们探索的积极性,以这样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后,幼儿教师再针对幼儿的不同回答做出指导,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

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离不开创设情境。良好的情境能够辅助幼儿认知世界、感悟生活。如在学习有关树叶的故事时,幼儿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不同品种的树叶,在教学中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在哪里见过这些树叶?为什么树叶的颜色不同?以找寻树叶间的不同点为切入点,让幼儿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也可以让幼儿以树叶为模型,画一幅画;还可以让幼儿根据生活经历,编一段与树叶有关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情境,幼儿会逐渐加深对树叶的了解,此时幼儿教师再导入本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幼儿就比较容易接受,也会认真倾听,较之直接讲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问题驱动

幼儿阶段的孩子求知欲比较强烈,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这种心理,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在提问的时候,幼儿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将问题“分层”,根据幼儿的反应,加以适时、适当的引导。例如在做“乒乓球跳出漏斗”的游戏时[1],幼儿教师可以先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不用手也能让乒乓球从漏斗跳出来的方法吗?”此时幼儿多会根据教师的提问积极思考,有部分思维敏捷的孩子能很快的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也有部分孩子觉得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启发:“乒乓球比较轻,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将乒乓球吹起来?”一些原本无从下手的孩子,受到这一问题的启发,有多数幼儿都完成了任务,教师不妨加深启发程度,问幼儿“朝着乒乓球上吹气时乒乓球摆动的幅度大一些呢,还是朝着乒乓球旁吹气时乒乓球摆动的幅度大呢?”问题进行到此处,基本所有的幼儿到能完成教学任务,也就间接的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开发了幼儿的思维,帮助他们树立了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意识。

五、游戏辅助

基于幼儿活泼好动与爱玩游戏的特点,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时,还可以用游戏辅助教学的开展。如在学习《认识神奇的鸡蛋》时[2],幼儿教师不能直接讲解鸡蛋的组成与构造,而应采用一些小游戏,增进幼儿对鸡蛋“神奇性”的认识,击鼓传花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鸡蛋与花束,花束传到哪里,哪个孩子就使劲捏一捏鸡蛋,验证鸡蛋会不会被捏碎,毫无疑问,鸡蛋并不会碎,此时教师再在地面上把鸡蛋磕破,会引起幼儿的思考,“为什么鸡蛋能被磕破但却不会被捏碎?”这样的疑问,会促使幼儿从多方渠道找寻问题的答案,起到启发幼儿思考的初衷。

六、教师素养

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必然要用到启发式语言,因此,幼儿教师一方面需要具备极高的职业素养,能在面对幼儿懵懂无知的问题时,能够耐心且细心的回答幼儿的问题,给予幼儿应有的尊重,保持他们的童真;另一方面需要具备极强的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多元的教学手段等,有能力运用启发式教学。

结束语总之,基于启发式教学具有的“引”、“导”特点,幼儿园应当将其渗透在教学的每一环节,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让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有所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芳.启发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12).

启发式教学范文篇3

1、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1.1什么是开导

“开导”一词最早泉源于孔子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有开始、辅导之意,“发”则是产生、引导发出。“愤”是指非常必要,想要搞明白,搞明白而又搞不懂的一种学习心态,“悱”是颠末独立思索、想表达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样子。由此可见,开导的条件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等题目标急迫需求下,对问又有了肯定的积极、独立思索,颠末头脑说不清道不明的狐疑,即当学生出现“愤”和“悱”时,老师加以辅导、引导,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原理和纪律,让他们劳绩知识和进步技能。师生间的互动历程,是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联合。

1.2启发式教学的生理学原理

当代大学思政课教学理念提倡“问题倾向教学方式”。由于题目是知识、学问的先导,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题目泉源于培养目标和人才布局中的现实必要。启发式教学根据题目―必要―兴趣―动力―学习―知识技能―教学质量―人才的社会效应这一科学教诲实践历程实行。启发式教学不是单一的、详细的教学方法或本领,而是包罗着很多内容和要求的一种教学理论,是研究、运用教学方法的引导头脑和重要原则。它是由一系列教学运动根据肯定例矩和步伐开展的体系工程,不但仅是在教学中多加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有什么”那样简单。为实行启发式教学,老师起首按教诲学和生理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动机是发动和维持躯体和生理运动的内涵历程,它是决定人举动的内涵动力,而动机又由必要而引发,动机的外在体现是对事物的兴趣和引发的细致力(必要―动机―兴趣―细致)。因此,表明必要,引发动机,引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细致力是开睁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

2、怎样实行启发式教学

教学运动中,老师应用现实的、详细的、有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本身学习的目标、意义,了解担当教诲的社会、家庭责任,以及人本代价及终身生长的意义。通过每章、节、次教学内容的先容,使学生知道每个“知识点”,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职位地方和以后社会实践中的代价和意义,这是指明必要、引发动机、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包管茂盛的求知欲,变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有用的步伐。启发式教学开展的第二个重要关键便是使学生开展积极活泼的头脑。头脑是大脑对事物间的区别、接洽、归纳综合的加工情势,对信息的加工历程。头脑的历程是思索,是想象,而引发头脑的是“题目”,它是有目标的引导性头脑。老师从教学内容中研究、发掘、捕获、分析出题目,然后颠末经心计划,或正向或反向推理,制造牵挂,计划疑问,引发疑问,大概通过摆究竟、亮抵牾、隐埋题目等方法引发学生视察、寻求、发明题目,进而引发头脑。学问,有学和问两个方面。学生不但要高兴地学,更应该学会问。教会学生怎样发明、提出题目,要给学生发问的时机。学生提出的题目多、难、刁是学生积极头脑、自动学习的详细体现,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标记。学生的问便是题目。题目是研究、探索和思索的条件。提出题目后,师生配合头脑,通过遐想、比拟、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综合、逻辑推理等积极头脑历程,将抵牾化解,在分清主次、对错、先后、肯定、否认等历程中,生长智力与本领,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焦点。在积极科学的头脑历程中对知识理论有了新的了解,不但劳绩知识,还掌握学习方法。学生颠末自动积极的头脑,出现出“愤”和“悱”的生理状态,老师因势利导,辅导迷津,仇家脑历程举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理失事物的层次、纪律、特点和区别。同时,明白观点,交接学科知识、原理和理论的要点,并提出对学生的根本要求,完成授业。

3、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化学前馈启发对比启发实验直观启发想象启发感情启发

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最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它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是教师运用各种不同手段和方式,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勇于探索、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一、前馈启发

前苏联教育家赫穆托夫认为:“教学应当从原有知识的现实化开始…”。前馈启发就是再现学生有关的已知知识和生活现象,而影响推导未知知识。教学不仅要联系学生的直接经验,还要联系间接经验。例:在讲化学热反应注意事项时,可先启问学生“浓硫酸为什么在稀释时不能直接把水倒入浓硫酸中,而应当缓缓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在讲一氧化碳有毒害性质时,可启问“为什么冬季煤炉封火后放在密封屋内取暖容易煤气中毒”?通过生活实例,先把有关物质性质复习一下,再引出新知识。这样既能站在已知之上去窥探未知,培养了学生旧新知识之间的迁移能力,又能达到巩固、拓展科学知识服务于实践的运用能力。

二、对比启发

“有比较才有鉴别”,心理学认为,据大脑的对称规律,将两种性质不同或类似的事物同时或先后出现由大脑皮层的相互诱导规律可提高感知率。例:将元素与原子概念、分子与原子概念、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列表比较就可启发得出:

这样容易明确概念的异同,掌握知识间的联系。

三、实验直观启发

教师演示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启迪学生,去探索现象的本质。例如在讲电石属于遇湿易燃固体危险化学物品时,教师可演示以下实验:拿出一块香烟盒大小的冰,对大家说:“冰是不会燃烧的。可我却可以使它燃烧起来。”说完,可将右手在冰块上晃动一下,然后擦看一根火柴伸向冰面。这时当火柴杆还没烧完时,冰面就会燃烧起来。启问学生;“冰为什么会燃烧?”“原因是什么”?又如在讲置换反应时,教师演示以下实验:拿一支香烟,把它的一端叼在嘴里接着用镊子夹取一小块冰,触到香烟的另一端,嘴巴接连抽吸几下,香烟自然就点着了。启问学生,“冰块为什么能点燃香烟”?“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因是:老师表演前已经把这支香烟晒得十分干燥,并在它的一端插入两条细长的金属钾。表演时,当冰块触到钾条,钾马上跟水发生置换反应,释出水中的氢,同时产生大量热,使氢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起来,于是香烟就被点着了。由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实验现象的本质。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演示应放在知识传授之前做,作为学生发现真理的源泉,比作为验证学生获得结论的证明材料更好。

四、想象启发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教师启发学生使之表现再现,而摄取知识,使新知识在大脑中呈象。例如“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运动)”、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分子间有间隔)、加热氧化汞可以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都需要靠想象而形成整体认识,增强想象力就会加深记忆。

五、感情启发

启发式教学范文篇5

从根本上说,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依照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认知规律与知识水平,通过相关教学手段与启发等向学生传授知识,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激发学生自我批评、分析、判断、推理与归纳解答等,以此提高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不断扩展学生学习经验,使学生思想更具有灵活性。启发式教学对于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音乐学习方法,而非局限于知识本身,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于终生受用无穷。”

二、小学音乐教学对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

在音乐课的讲授过程中,我始终努力做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启发式教学。本文以《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为教学案例,分析音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课程目标设定

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村庄。我围绕这个主题设定三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学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学习歌曲中衬词的演唱方法,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明亮、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小乐器伴奏和模拟动物叫声一体的表演方式在歌曲中表现;过程与方法。运用模仿、交流、分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学唱歌曲,在听赏、演唱、伴奏、表演的多种实践活动中表现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价值和情感。对《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进行赏析,并通过对该曲目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该曲目欢快、活泼的情绪,领悟西班牙农村儿童的热情好客,能与同伴一起表演,分享音乐活动的快乐。我在设计安排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时,始终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理念基础,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享受音乐、发现音乐、体验音乐及表达音乐美的乐趣,对学生自主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予以积极引导,注重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创造与表演音乐,同时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深化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在每一环节都能将音乐课本身所具有的生动性与趣味性突出出来,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接受与表现音乐。所以,这节课我以音乐活动贯穿全过程,使整堂课都沉浸在音乐活动的愉快气氛中。学生通过听、唱、赏、演、创等教学环节,在音乐课堂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灵活、丰富地表现自己,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二)课程教学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我组织学生以欢快的律动舞蹈《邮递马车》作为前奏,再通过观看西班牙舞的相关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高涨的情绪下,抓住有利时机深入开展音乐教学。

2.应用多样化表演方式

舞蹈表演、器乐表演、歌唱表演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会西班牙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3.正确评价学生细微表现

采用他评、自评、师评及互评等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进步,将其音乐潜能发掘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对发展学生创造力与表现力提供土壤。音乐教学中,我一方面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结果,另一方面重视非正式评价,通过笑容、语言及眼神等鼓励学生,对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表现予以及时的评价。

4.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

这首歌曲的歌词中出现了八种动物,学生对动物较熟悉,于是我请一些学生上讲台对动物的叫声进行模仿。这种启发式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彼此探讨、学习,共同进步与提升。如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或让学生一边模仿动物,教师一边做相关动作……这些教学方式能够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进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及突出重难点的目的。

三、结语

启发式教学范文篇6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中心,仅依据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大纲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一方面是容易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启发式教学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学习中的难点知识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养成善于发问、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有积极帮助,对于学生今后各个学科的学习也大有裨益。2.坚持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高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将物理课堂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我们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启发式教学要求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步开展,在保证学生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引入实际问题,启发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而达到“知行合一”。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相比,固然有诸多应用优势,但是也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确保启发式教学能够真正发挥促学、导学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情感性原则。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从教师角度来说,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可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从学生角度来说,师生互信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个人见解,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也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应当注重将个人真情实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确保物理教学能够“以情动人”,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2.举一反三原则。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物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就是其中的要求之一。迁移能力是指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场景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了定势思维,习惯于用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学习,这就导致在换一个场景或是采用另一种考查方式,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得到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善于思考和创新,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物理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直观形象的实验启发。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开展物理实验,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材中的平面知识立体化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高中物理所涉及的各类实验,并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多种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猜想,然后再通过实验求证,从而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进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关系”的物理实验中,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影响弹簧伸长量的因素有哪些?”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不仅加深了实验印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善于探究的思维。2.创设情境的问题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提问,不仅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启发是启发式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为了避免问题过于突兀,教师还需要在引出问题之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当中,进而让学生以自然状态探究和解决问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保证问题的难易度适中,这样一来,通过启发式教学就能够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答案,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今后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积极作用。3.归纳演绎的推理启发。归纳推理启发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活动,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其步骤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获得形成正确归纳的条件,如教师通过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先行情况,通过这两次实验中有哪些不同、有哪些共同的地方等语言引导,由学生自己获得先行情况中的变化因素,不变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通过“这两次实验结果有变化吗”“这两种情景中结果有没有变化”等语言引导,由学生自己获取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四、结语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原则,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它的高效运用需要广大教师认真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的理论,掌握启发技能,不断探索最优启发式教学模式和启发方式,从而使启发式教学不断丰富、完善并达到创新。

作者:田枢密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范文篇7

1启发式教学概念界定及在声乐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1.1启发式教学概念界定。启发式教学法就是通过启发学生的主动性来进行教学的。启发这个词其实是个心理学的术语,它是指从某个特定环境中的物或者是人去感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则是指情景式的教学模式。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一些事物,比如音乐等塑造一种真实的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情绪,让学生的精神状态可以完全的放松,在思想高度集中的一种状态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1.2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情况。当前,我国的音乐教师的队伍整体的素质比较高,音乐教学方面的目标也很明确,这些其实都为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声乐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展很多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想象力,所以课堂的气氛也会变的活跃起来。与此同时,学生们通过一些演唱、歌曲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因此使得学生获得更多音乐方面的体验,培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1.3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声乐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它是理论和实践兼具的综合性的课程,是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传授声乐演唱技巧。像是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实是更加适合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但是当前我国特殊的国情,受到了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的学校依然采取的是班级集体授课的这种模式,所以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性和创造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是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使用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声乐知识;三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路径

当前在我国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在上文中也分析了启发式教学法自身存在的优点,以及它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所以我们就需要来详细的分析一下启发式的教学法在声乐教学的哪些方面可以被运用。3.1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情感表达方面得以应用。我们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就需要从更加宽泛的角度去切入,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制定更加详细的方案。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是我们分内的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作能力的持续提高。正常情况下,我们是通过为学生创设一种假象的情境,然后再来激发他们的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们的情绪进行训练。但是在具体对学生情感的检测过程中,每个学生所具备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学生的情绪表现状况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控。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声乐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为了达到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能够对于不同的情感有着更加全面的体验,可以通过实物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情绪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心灵体验。声乐教师可以做到的就是把学生带到一种更加真实的情境中去,让他们自由的选择不同的场景,然后再进行仔细的对比,最后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们可以置身于一个更加真实的情景中去。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他们也需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3.2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咬文吐字方面得以应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也会被应用在咬文吐字方面。主要是可以通过体验和创造这两种方式来具体的进行落实的。但是我们在通过体验和创造基础上对于咬文吐字训练的时候,就应该明白这两种方式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彼此支持,相互协调的一种关系。我们一般会通过观看演出等来得到创意,然后再实际表现的过程中,调节自己的咬文和吐字方式。比如说在进行歌剧的演唱中,就可以不断的进行练习歌剧中的人物对白来练习自己的咬文和吐字,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再者,也可以通过观看和要学习的对白有关的影像或者是演出资料,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人物形象再一次对台词的咬文吐字进行相关方面的调整,这样最终就会达到最佳的演唱状态。3.3启发式教学法在歌唱气息连贯性方面得以应用。在正常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示范、观摩和和不停的练习这种方式来得以体现的。对声乐教师来说,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而且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也是需要不断的维持着,加强师生间的信任和了解程度,最终使得声乐教学更加的完美。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性,也可以让他们的演唱比之前更加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形成一种比较稳定和沉着的情绪。比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去看一些和划桨有关的资料,让他们深刻的意识到歌唱气息连贯性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然后再帮助学生做到正确的发生。当然声乐教师还需要注意自己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文化修养都需要不断的得到提高,帮助学生们练习好基本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表演更加的完美了。

4总结

在我国的声乐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少的问题。面对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声乐教学中需要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声乐,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的学习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作者:韩乌日汗 单位: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丽春.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通俗歌曲,2015(05):94-95.

启发式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启”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这就要求老师给予指导、解释,使其清楚。《工程力学》、《机械基础》这样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理论教学学时在普遍减少,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那么对教师来讲,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论文。

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它是对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实践,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思维潜质,形成独立观点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这种启发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答案,然后通过启发式提问,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结果逼近,直到把这个结果问出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即教师向他提问他就会回答,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那么针对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弱点,应该怎样进行改进呢?启发式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问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教学生学会思考,因此,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

一、采用过程启发式教学

过程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

二、采用设疑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打破老师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产生疑问、思考疑问、解释疑问,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科学、进步、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堂管理模式、科学健康的课堂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有科学的授课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四、启发式教学要善于突破

传统教学落后于时展的主要弊端在于:施教者往往低估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只强调认真刻苦,不讲究方法,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没有灵活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教学的关键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并有所创新。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常查找缺漏,找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在课堂上,除了注重问题的创设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

五、学会把舞台交给学生

启发式教学要做到两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这样来做:(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5)总结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学习的效果。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隆友,张谦.对比启发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92-193.

启发式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启”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这就要求老师给予指导、解释,使其清楚。《工程力学》、《机械基础》这样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理论教学学时在普遍减少,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那么对教师来讲,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论文。

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它是对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实践,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思维潜质,形成独立观点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这种启发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答案,然后通过启发式提问,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结果逼近,直到把这个结果问出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即教师向他提问他就会回答,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那么针对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弱点,应该怎样进行改进呢?启发式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问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教学生学会思考,因此,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

一、采用过程启发式教学

过程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

二、采用设疑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打破老师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产生疑问、思考疑问、解释疑问,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科学、进步、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堂管理模式、科学健康的课堂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有科学的授课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公务员之家

四、启发式教学要善于突破

传统教学落后于时展的主要弊端在于:施教者往往低估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只强调认真刻苦,不讲究方法,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没有灵活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教学的关键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并有所创新。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常查找缺漏,找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在课堂上,除了注重问题的创设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

五、学会把舞台交给学生

启发式教学要做到两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这样来做:(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5)总结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学习的效果。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隆友,张谦.对比启发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92-193.

启发式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启发式自主学习问题情境思维探究激发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共鸣性原则

“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被看作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让学生走自主学习之路则是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研究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已成为摆在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指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不和谐时,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自主解决的心理状态。自主学习意识的产生依赖于问题的产生,也就是对于未知的事物,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以去理解和认识。正是学生的以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或新问题的这一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愿望。

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自主学习意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激发性原则

既然自主学习意识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那么应该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创设出恰当的启发式教学情境呢?进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呢?我认为,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积极反应,不应是被动行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2、渐进性原则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教师在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时,应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度,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要避免将问题设计的非常具体、琐碎,把系统内容分离的支离破碎。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思路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科学的、有层次的问题组,并且及时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3、共鸣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如果只有教师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既定的答案,即常说的“以教师的思路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这实际上是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思维的框架之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因此,教师在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时,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采用了以下做法:

1、运用化学实验“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

2、精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某些内容直接设疑提问,能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来思考新的问题,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是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苯酚”的教学中,我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苯酚和苯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苯酚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学生自然就会联系有关苯的结构知识,思考分析羟基的引入对分子极性及结构有着怎样的影响。

3、通过“意想不到”的错误编成习题,“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做练习时,往往受原有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学生已有知识难以正确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中,感到惊讶,激化矛盾,产生问题情境。

4、通过化学史实“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化学家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也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