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融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4:35:46

民间融资

民间融资范文篇1

关键词:民间融资;刑法规制;金融市场;研究

作为筹备资金的重要形式,民间融资在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虽然随着民间融资的不断发展,非法集资现象频发,给社会大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影响了社会经济及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民间融资行为,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用刑法规则来规范和惩治非法民间融资表现出来了很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民间融资的内涵

从不同的主体角度出发民间融资,具有不同的内涵。世界银行将民间融资定义为,由商人、典当行等非法人部门向需要集资的主体发放专业款项的金融活动,这种融资活动是脱离中央银行监管并处于法律规范的边缘地带,因此它并不是正式的金融活动。中央人民银行将民间融资自定义为,由未受国家批准的金融机构以企业、自然人或其他经济主体的形式开展的发放提供专业放款并收取一定利息的金融行为。我国学者对民间融资也各有定义,总结来说可概括为,民间融资是一种不受政府部门监管,并以收取一定利息为目的的非正式的金融行为。民间融资是一种资本民间流通且出资者可获得一定利息利润的私人资本交易活动。然而,由于某些民间融资行为的交易目的、交易对象、交易手段的特殊性,使得这些民间融资带有一定的违法、违规特性,从而给资金相关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及金融市场和整个国家经济体系带来严重的损失。

二、刑法在民间融资领域的重要性

(一)保护社会公众财产,促进社会稳定

一般而言,非法集资通常通过吸引社会大众用自己的存款来购买大量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和股票的形式来筹集资金,这种融资手段涉及人员比较多,融资额度大且跨地域范围广,一旦融资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则会为出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会引发出资者、集资者双方的家庭破裂、人生毁灭。此外,由于参加非法集资的人员大多数是低收入者,他们试图通过民间融资的高利润来获取一定的报酬,通常他们会将自己全部储蓄都发放出去,甚至劝说或通过其他手段将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带上民间融资的道路,一旦他们的资金无法收回,不但会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甚至会,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大量社会安全隐患。还有部分地区的当地政府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而鼓励民众参与和实施非法集资,而当这部分的非法集资出现问题之后,必然会导致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产生矛盾,而发生社会群体事件的隐患,使得当地政府不得不动用国家财政弥补社会公众,从而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非法集资者虽然可以在民间集资活动中获得大量的资金,然而通常民间集资的利息要远远高于银行贷款的利息,从而加大了集资者资本成本,使其合法财产受到损失。而刑法规则进入民间融资领域,通过对非法融资行为进行规范、打击和惩治,必然会有利于保护社会公众的财产、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维护社会正常金融秩序和正常金融机构业务的开展

一般而言,民间融资的利息要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进而导致手里有闲钱的社会公众更多的选择民间融资,而由于社会公众手中的钱是一定的,他们过多的选择民间融资必然会导致银行的存款来源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不利于银行正常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和发展。此外,部分国家正式讲机构为了和民间融资争夺社会公众手中的存款,而不惜做出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这种非法竞争必定会给我国的金融市场及社会正常经济秩序带来一定的破坏和影响。此外,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较而言,民间融资具有手续简单、资金到位快等一系列的特征,而使得借贷者在需要资金时更优先选择通过民间融资的方式,这也必定会给国家正式金融机构的借贷业务带来一定的冲击。而由于银行机构通常要靠放贷的利息来获得利润并维持正常经营,民间集对银行借贷业务的影响也必然会造成社会金融秩序的不稳定。从另一角度而言,由于民间放贷的利息要远远高于银行利息,使一些民间放贷者通过各种手段以低利息在银行借出大量资金,并以高利息放贷给民间集资者,从而在中间赚取高额的利润。还有部分既有民间借贷又有银行贷款的借贷人,当他们有偿还能力时他们往往会优先偿还高利润的民间集资,从而给银行的资金带来一定安全隐患,不利于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而刑法规则介入民间融资领域,则有利于通过打击非法集资的行为,从而维护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及金融秩序的稳定。

(三)减少其他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作为一种违法犯罪行为,非法集资必然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的社会犯罪活动。如,由于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使得一些贪污受贿来的赃款可以通过非法集资方式以达到洗钱的目的;还有一些掌握着权力的国家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领导为了通过非法融资活动获得高额利润,而不惜铤而走险,挪用大量公款用于民间放贷;还有一些专门为者提供资金的非法融资活动,也助涨了犯罪组织的壮大;此外还一些民间放贷者为了获得大量可以用于放贷的资金,而通过各种违法违规的手段向银行骗取大量资金;还有部分民间放贷者到资金无法收回时,由于他们的资金不受法律保护无法通过法律手段来要回,而不得不采用限制集资者自由、非法拘禁、殴打等违法违规的行为给集资者施压,从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严重冲击。因此,刑法规则进入民间融资领域,有利于减少社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民间融资刑法规则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金融效率和金融安全的刑法规则理念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融资机构的效率及安全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当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民间融资风险不断加大,甚至大量银行资金也被卷入到非法民间融资中、而影响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然而,我国对民间融资的相关刑法规则还不够完善,刑法立法准备不足,而无法达到有效规范民间融资的目的。特别是在保障民间融资安全及效率上难以发挥充分的法律效应。因此,必须加强刑法规制维护金融效率和金融安全的理念。一方面,要加大对非法集资、带有黑社会性质高利贷等行为的处罚力度,进而确保民间融资行为的安全进行;另外一方面,要在充分分析民间融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促进融资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构建分类管理的刑法规制模式

针对不同类型的民间融资及其对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的不同影响,我国民间融资的刑法规制也应该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例如,我国民间融资刑法规制应该设定合理的打击范围,要区别对待那些虽然没有受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并不具备明确融资对象的民间融资行为,以其对金融市场及社会经济是否产生影响来决定是否予以打击,而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刑法规制选择机制。

(三)构建“严而不厉”的刑法规制体系

当前,我国有关民间非法融资的刑法仍存在死刑的罪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法律漏洞,表面我国现行民间融资法制存在厉而不严的问题,而给我国的正常金融市场带来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我国构建一套严而不厉刑法规制体系,一方面,废除非法集资死刑,充分体现人的生命价值,另一方面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犯罪量刑标准,进而对非法民间融资行为予以严厉的处理,以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总而言之,民间融资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而非法集资却给社会公众的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促进民间融资刑法规制体系的完善,以为民间融资、金融市场、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作者:孙业礼 靳来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民间融资范文篇2

关键词:民间融资法律建议

一、目前农村民间融资的主要特点

从相关的调查报告来看,目前农村民间融资主要有以下特点:

1.覆盖面广。民间融资广泛分布于城镇、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过去借贷资金主要集中在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农牧业生产流通领域,现已扩大到农、工、贸和服务等行业,企业和个人通过民间融资的比例越来越高。

2.交易活跃。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权限上收,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对县级及县级一下机构进行撤并、降格,农村信用社的借贷门槛过高,手续繁琐,同时邮政储蓄所“只存不贷”的情况为农村民间融资提供了客观发展条件,部分经济相对发达且有经商传统的地区,民间融资活跃,借贷规模逐年上升,交易额逐步扩大。

3.利率高。民间融资的利率虽然各地略有不同,但是基本上企业借贷利率水平一般在10%~15%之间;个人借贷利率水平稍高于企业,一般在20%左右。

4.业务分散,期限短,季节性强。“早借早还,再借不难”是民间融资的信条。企业借贷一般为一年左右,两年以上不多见,个人借贷期限一般为3个月至1年。而且在冬春两季年末岁首,金融机构一般要收回贷款,这时候是民间融资活动最为活跃的时候。

5.隐蔽性强,真实情况难以掌控。民间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借贷双方均不太情愿向外界透露借贷信息,处于“保密”状态,因此很难掌握真实和全面的情况,相应的法律也很难做到监控和保障。

6.生产性借贷为民间融资的主要部分。民间借贷的主要是用于企业的生产性借贷,农户的扩大再生产借贷以及居民和农户的一般消费性借贷。

二、民间融资活动发展的必然性

1.正规金融服务不足是农村民间融资问题发展的诱因

首先,我国以农业银行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长期垄断和封闭的运行体系,其主要职能是从农村吸收资金向非农产业转移,因而造成了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不足。而且如上文所提及的,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都逐渐加大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力度,县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缩减,信贷审批权限普遍上收,大额贷款必须通过省级商业银行审批,基层行信贷权十分有限,大部分只有调查和申报权,可是一旦贷款出现风险,基层行又是第一责任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些举措削弱了基层行投放信贷的积极性。

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银行信贷政策和信用评价等级制度对于绝大多数的乡镇中小企业而言,缺乏现实有效的可行性。

最后,国有商业银行繁琐的贷款手续,也无法适应农村贷款急、频、小的特点。

2.充裕的民间金融资产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资金支持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了,我国的民间资本已经积累了相当规模,形成了稳定的民间资本来源。一方面,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农村闲置资金增多,一部分存入了国有商业银行,还有一部分则成为民间金融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快速增长,使私人资本的规模迅速膨胀,成为民间金融的重要来源。

3.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相对旺盛的资金需求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扩大再生产,乡镇企业短期资金周转、购建固定资产、投资新项目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三、规范、引导民间金融的法律建议

在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之下,民间金融的存在是不受体制因素制约的,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没有直接联系,它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融资安排,而是一种与正规金融并存的必要的融资方式,简单的打击和取缔并不是规范民间金融的正确方式。2005年5月25日央行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认可了民间融资的重要地位,2006年以来,银监会按照《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定价、分账核算、审批流程激励约束、人员培训、违约信息通报等“六项机制”,鼓励开展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定《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创新金融体制,通过流程改造和美化差别化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这些并不能从跟本上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状,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必须从体制入手,完善现有金融运行体制。因此,我们要在有效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度开放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各类资本按商业原则到农村投资,确立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引导民间金融有序成长。

我国目前对于民间金融的政策界限是模糊的,对于同一行为,不同部门往往有不同的规定。例如,1984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和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适当高于国家银行贷款利率,具体标准由各地人民法院根据本地区情况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但却没有规定什么范围的民间借贷属于合法,什么样的民间借贷属于非法。而国务院1998年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对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做出了明确界定,按照规定界定是否合法的基本标准主要就是看这种活动是否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而这一规定的假定前提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能正确无误且及时的做出批准,显然这一夹定是与现实情形相脱离,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抵触的。因而当务之急就是我们必须制定和完善《民间融资法》、《合同法》等法规体系,将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将民间金融纳入法律管理之中,为民间借贷提供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将一些合理的民间金融行为规范化,同时禁止违法的高利贷活动,以规范、约束和保护民间金融活动,促进正当的民间金融活动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其拾遗补缺的作用,促进我国民间金融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玲,贾丽博,詹漫丽.我国民间金融行为的影响分析[J].广西金融研究,2006,(9).

[2]杨新华.浅析农村民间信贷[J].安徽农学报,2004,(10).

民间融资范文篇3

(一)我国民间融资的现状及特点

民间融资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的日渐活跃,私营经济日益发展壮大,民间融资亦以各种形式发展起来。由于民间融资本身固有的隐蔽性特点,人们很难确切地了解它的实际规模。2005年7月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出席“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时说,根据央行调查统计司以民间融资的调查推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为9500亿元,占GDP的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

(二)民间融资形成的原因分析

1资金需求的因素分析:

(1)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快速加快,要保持这样的增长态势,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是很难持续的。

(2)中小企业自身制度上的缺陷,增加了企业规范运作与银行信贷管理之间的矛盾。财务制度不规范,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对其经营活动的风险、成果做出准确判断。抵押担保条件落实困难,无法达到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要求。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给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增加压力。

(3)正规的金融产品不够丰富,资本市场不景气,导致银行存款外流。除了低收益的银行存款,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有限,收益率偏低;资本市场不景气,股票、债券、租赁、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投资需要,尤其是大部分小城市和县城的金融市场仍然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在资金趋利性和民间金融市场信息相对透明的情况下,有投资能力的居民只能在民间金融市场上寻找出路,将银行存款转为民间融资。

2、银行制度因素分析:

(1)融资准入的门槛较高。从直接融资来看,主板上市的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标准。对中小企业板市场,证监会在高成长性方面做出了市场定位,对拟进入的中小企业上市资格审查更为严格,且相关费用比较高,使之不可能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服务。与股票市场类似,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没有向中小企业开放。在间接融资方面,大部分企业在遇到资金困难时首先想到“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或“通过正规金融市场融资”;但是,银行贷款条件基本要求高、贷款手续复杂、资金到位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因此,当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时,他们不得不寻找非正式融资渠道。

(2)信贷资源配置有较大限制。一是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向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项目倾斜,而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供给不足。政策性银行目前的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和大型项目上。由于政策性金融债券为其近年来主要筹资渠道,受还本付息的约束,该行难以在资金投放向上倾斜。二是金融机构设置缺位。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城的营业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县域贷款业务呈萎缩状态。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有限,资金供给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3)金融服务有较大限制。一是行业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有严格的限制。中小企业一般融资需求大多在200万元以下,频率一般是大型企业的3-5倍,贷款属于零售性质;由于贷款业务要严格按程序办手续比较烦琐,管理难度较大,从营销成本和效率考虑,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大都不愿意承办这类业务。二是商业银行没有把票据融资业务作为主要资产业务,发展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边贸结算服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形成了较大数额的现金在银行体外循环。

二、民间融资的经济影响

(一)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

1、支持了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例如温州地区,1999~2003年,民间资本投资总额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平均为61.9%,一般是国有投资额的2倍、外商投资额的20倍,民间资本已经成为温州最主要的投资主体。

2、遵循市场规则配置资源,客观上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积极作用。一是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拾遗补缺、方便生活、促进生产、扩大就业、迅速提高我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是促进了产业产品创新,推动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地转变了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趋同的趋势。

3、为民间资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投资渠道,拓展了经济增长的空间,提高了资金利用的效率。民间融资从某种意义上是填补了正规金融业的缺失,并向正规金融业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对于敦促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具有正面作用,同时民间借贷方便、快捷以及市场化利率的优势,也为银行、信用社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4、随行就市的民间融资利率,合乎利率市场化的变化趋势。灵活多样的民间融资利率均属市场利率,它们较真实地反映出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资金价格,发挥了利率的杠杆功能,调动了资金的组织者和供给者的积极性,有效地调节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使民间资金的经济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民间融资的利率水平,对国家利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对于处在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产品的市场定价,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民间融资的负面影响

由于体外循环资金所具有的隐蔽性、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和非规范性等特点,难于监管,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给社会经济政治带来不利的影响。

1、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体外循环资金的自发性、盲目性、逐利性以及民间融资主体生产经营和管理素质所限,使大部分资金的流向多为进入门槛低、短期内能看到收益的行业。这类行业的相当一部分是属于高能耗、高污染和技术水平低的行业和项目。2、体外循环资金积聚形成规模巨大的投机力量,有可能导致经济发展失衡。近些年来,民间资金的积聚已经形成不可忽视的投机力量,巨额投机资金兴风作浪已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如股票市场庞大的私募基金,背后都有体外循环资金的作用。又如已被大众所熟知的温州炒房团,使各地的房价都有明显的升高。

3、以高利贷形式存在的不规范民间融资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高利贷多盛行于贫困的农村,而农民借款多用于生活所需。有些地区,有的因讨债发生斗殴致伤,还有的与黑恶势力结合,暴力讨债,影响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多在亲友之间,常因利益关系导致亲友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再加上借贷手续不规范,违约情况发生时,纠纷难以解决,引发各种突发事件,不利于社会和谐。

4、体外循环资金的存在严重干扰了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场。自发的、无规则的民间金融行为,严重冲击了金融市场的秩序。民间自由利率的不完全性和逐利性,使金融市场反映失真,对正规金融体系的影响很大。

5、形成影响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经营的隐患。从前面的论述中可知,体外循环资金并不是完全脱离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相当一部分与正规金融体系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会给正规金融机构带来某种可能的损害。一部分企业或个人受利益驱使,利用银行贷款转贷民企或放高利贷套利,使银行资金游离到银行体外循环,潜在的风险更大。

三、对民间融资的管理对策及建议

虽然体外循环资金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起发展,但它毕竟缺少法律约束,它的存在和发展,不利于我国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其不利因素对稳定和谐的经济发展和宏观金融调控是一种冲击,甚至会导致经济和社会一定程度或一定区域的动荡。因此,必须将体外循环资金纳入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范围内。

1、完善政策供给,大力优化金融产业布局

我国目前缺乏对个体、私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金融产业布局不合理,使得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等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是资金体外循环形成和活跃的制度性原因。首先要实现金融服务的多层次和差异化,完善政策和制度供给,建立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需要的投融资渠道和制度,对个体、私营经济开放资本市场。其次要积极创新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工具,使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可以从债券市场上得到筹融资机会。再次要创建风险投资公司或产业、行业风险投资基金,并采取措施逐步使私募基金合法化。实行“高风险高收益”的民间金融服务,为敢担风险者提供投资渠道,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2、培育诚信法治的市场,改善金融环境

要将体民间融资纳入正常轨道,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促进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法制和诚信的市场。要建立健全个人和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促进个人和企业遵纪守法,注重信誉。建立和完善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担保体系、以金融机构出资为主的商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互助型担保体系。

3、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测和监督

当前,即使采取措施成立正式的民间金融组织,让中小企业贷款获得正规渠道,让各阶层的金融服务都得到覆盖,民间借贷形式因其主体为亲友的特点,仍然会存在,仍然可能发生各种纠纷。因此,亟须制定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同时将其纳入国家金融监管的范围。界定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的界限,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对非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以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4、商业银行要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中小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应将为中小企业服务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5、加强宏观调控,抑制过渡投机

国家在实施产业政策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市场投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破坏力,注意观察投机资金动向,遏制过度投机造成的经济动荡。

6、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保持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要建立一套体系监测民间融资资金,同时要求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切实的金融服务,关键之一是利率市场化。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借贷主体的成本收益,灵活确定利率,是体外民间融资发展的一个优势;正规金融机构只有借鉴民间融资的定价方式,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我国体外循环资金的基本状况及其管理对策.金融论坛2006年第3期

2.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体外循环资金及对区域经济金融的影响.金融论坛2006年第1期

民间融资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合法、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规范与发展相结合、稳定与创新相结合,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促进民间投资、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充满生机活力、可持续经营的市场主体,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科学高效、合理开放、松紧适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省民间融资规范管理工作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目标要求:争取用半年左右时间,完成辖区内民间融资公司的规范确认,初步建立民间融资有效管理体系,使国家、省、市关于促进民间融资发展的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确保民间融资公司经营合法规范,权益得到保护,资本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促进民间融资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二、规范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规范管理的范围:本方案前,已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区辖区内或主要业务在区辖区内,不吸收公众存款,以自有资金为主,向中小微企业、三农及个体经营业主、居民等提供小额资金借贷服务的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投资服务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经济实体,包括非区辖区内投资公司在区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和创业类、股权类等投资企业,以及已经确认的含“投资”字样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规范管理的内容:

(一)市场准入规范。主要包括民间融资公司注册资本金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股东及股权设置是否符合条件;是否有虚假出资和抽逃资金行为;公司组织机构和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

(二)业务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民间融资公司业务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从事非法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高利贷和暴力追债等行为。

(三)从业场所及队伍规范。主要包括民间融资公司是否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是否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从业人员是否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等。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规范管理工作从年12月份开始,至年6月底结束。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制定暂行办法。区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区民间融资规范管理暂行办法》,省、市金融办批准后,以区政府名义下发,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指导。

(二)制定工作方案。区金融办牵头,对辖区内已经登记注册的民间融资公司进行调查分类,提出规范管理的具体方案。

(三)动员部署。12月份召开专题会议,对民间融资公司的规范管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通过媒体等方式进行公告。

(四)规范整改。民间融资公司对照规范管理的内容进行自查自纠,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事项,落实整改措施,尽快完善。

1、对注册资本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引导其通过增资扩股或联合重组等方式,扩充其资本实力。

2、对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调整;对制度不健全的,要尽快修订完善。

3、对规模较大、经营规范,且符合《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要求的,引导其转制为小额贷款公司。

4、对存在问题比较严重、风险较大、整改措施难以落实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对问题特别严重、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影响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规范整改的截止时间为年3月31日。

(五)规范确认。民间融资公司规范整改结束后,向区金融办提出规范确认申请,初审符合规范管理要求的,经区金融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同意后,由区金融办下达经营民间融资业务的同意函。民间融资公司凭同意函,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设立手续。

规范确认的条件是:1、已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通过年年检;2、达到本方案有关规范管理工作要求;3、经确认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规范管理到位。

规范确认的最后截止时间为年5月31日。

未经确认或未经批准设立的民间融资公司,仍暗中从事放贷类业务的,由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六)试点总结。规范确认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于年6月30日前将结果报市金融办。

四、组织领导

(一)健全工作机制。区金融稳定工作联席会议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区金融办主任任召集人,负责全区民间融资规范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研究制定支持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政策措施,审核民间融资公司的资格,协调解决民间融资规范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育和提示公众防范各种形式的金融风险,组织做好民间融资风险处置、机构重组和市场退出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区金融稳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全力做好规范管理工作。

区法院:负责依法审判涉及非法金融活动的各类案件,为民间融资公司提供法律支持,维护民间融资公司正当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区发改局:贯彻落实好国家产业政策,把好项目投资审查关,避免民间融资公司出现不良投资。

区公安分局:负责打击各类涉嫌金融犯罪案件。

区财政局:落实区政府对民间融资的财政鼓励政策。

区商务局:协助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参与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区信访局:负责解决涉及民间融资的信访案件。

区金融办:负责起草有关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办法,审核同意民间融资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组织对民间融资公司进行监管检查。

民间融资范文篇5

一、民间借贷的现状与特点

(一)规模总量不断增长

据对湖南省益阳市50家企业、120户城镇居民和120户农村居民问卷抽样调查测算,至2008年末,全市民间借贷总量约为54亿元,比2004年增加9.52亿元,增幅为21.4%,分别占全市人民币存、贷款总额的8.6%、9.7%。样本企业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规模122.4万元,比2004年增加38万元,年均增长11.25%;样本城镇居民2008年末通过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3.94万元,比2004年增加1.33万元,年均增长9.8%;样本农村居民2008年末通过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3.42万元,比2004年增加1.06万元,年均增长7.4%。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全市中小企业民间借贷34.29亿元,约占民间借贷总额的63.5%,城乡居民约占36.5%;二是城市居民参与民间借贷的比例略高于农村居民;三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参与民间借贷的比例远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二)融资范围不断扩大

抽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约77%是用于解决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约23%用于固定资产投产;农户得到民间借贷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分配比例是58∶42;城镇居民民间借贷资金约74%用于投资经商。从益阳市民间借贷投向看,主要集中体现在三大领域。一是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需求。据调查的100家龙头企业资金需求达83亿元,较上年增加24亿元,增长13%,银行贷款满足率仅为50%,有三成的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资金缺口约38亿元。二是房地产开发领域的需求。据调查,在自筹资金中房地产开发商向民间借贷的资金所占比重下降了约12%。2008年农民住房支出较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了20%、18%和22%,使民间借贷由过去的生活急用转为居住借贷。三是新型工业领域的需求。

(三)交易活动由暗转向公开或半公开化

民间借贷虽不具有合法地位,但民间借贷对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逐步演变成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缓解资金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逐渐由“地下交易”变为半公开或公开化。

(四)借贷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随着民间资本规模扩大,专业放债人和中介人应运而生。有的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从中收取中介费;有的担保公司为民间借贷者提供担保,从中收取担保费;有的企业或个人一方面借入资金,另一方面从事放款活动,从中赚取利差,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或专业放债人。此外,随着人们市场意识的不断增强,相继出现了白条转借贷的形式。与此同时,在社会上涌现了一批食利群体。其中:包括在职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

二、当前民间融资动向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随着民营经济体不同形式的蓬勃兴起,人们市场意识的不断提高,民间借贷出现了新的动向。

(一)民间融资替代化

据样本点监测显示:民间融资与正规金融互为替代的特征较明显。据监测的10户企业(主要是当地重点企业)数据显示,在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今年1-6月获得银行贷款7345万元,同比增加1350万元,企业民间融资总额2532万元,同比减少了560万元。

(二)融资性质股权化

据样本监测点显示,近几年,股权性融资在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被广泛的运用,在民间融资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06-2008年分别上升了7.3%、10.2%、13.6%。如南县鑫欣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入股会员2358人,企业融资规模达680万元,比2006年增长26%,入股者不仅能保利分红,还得到了企业饲养技术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来的实惠。

(三)农村融资趋于产业化

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载体,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益阳市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56个,拥有资产39亿元,民间融资规模5.8亿元,入社会员26.5万人,带动农户39万户,占到了全市农户总数的39%。问卷调查显示,农信社基本上满足了农户小额信贷需求,资金供需矛盾主要集中于企业和专业大户的大额资金需求,有80%的企业和专业大户都有民间借贷,一些龙头企业或协会通过合股、入股和民间借贷的方式筹措资金,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地连在一起,缓解了企业大额的相对稳定的长期性资金需求。

(四)借贷行为趋于理性化

随着民间融资市场逐渐趋于成熟,辖区民间融资行为更具市场性和公开性,理性化特征也愈加明显。首先是融资价格随行就市,并依据信用、风险、期限等进行定价。二是融资方式更趋规范。据监测数据显示,以书面协议方式发生的融资额占86%,以担保或抵押方式发生的融资额占14%,同比分别增加了7%和4%。三是付息基本上参照银行的结息方式来执行。

三、区域比较民间借贷风险分析

(一)部分资金流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益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较薄弱,原计划经济下的许多小水泥、小钢铁、小纸厂以及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通过改制转为民营企业后,因长期得不到正规金融的支持,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以桃江县为例:全县16家立窖水泥生产企业,年产量普遍为8.8-16万吨,因不符合国家信贷政策而长期依赖于民间借贷维持经营;同样的情况还有桃江县金沙钢铁厂,长期在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狭缝中求生存,企业发展由小做大完全依赖于民间借贷,2008年末民间借贷余额达到5000多万元。

(二)进入成熟期后的民营企业仍达不到正规金融所需的信贷条件

据了解,为了适应民营企业贷款小、频、急的特点,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近几年工总行、农总行都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但基层行具体执行起来却十分困难。以益阳市为例:全市工业企业198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64家,规模以下小企业2566家,个体经营户16811家。调查显示:目前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满足率度不到40%,通过民间融资方式筹资的企业高达77.3%,占到了企业融资规模的50%左右。

(三)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定义模糊

目前,在我国《刑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合法的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定义模糊。《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有期徒刑或罚金。1998年7月国务院第247号令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取缔办法》中有关规定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该办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1999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上述法律对合法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存款行为的定义并不明确,也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

(四)民间借贷趋利性极易导致经济结构性风险

民间借贷具有隐匿性,使得地方政府对本地资本市场供求状况和资金投向难以把握,使民间借贷往往集中于热点行业。微观经济实体投资的非理性极易导致热点行业内部企业林立,难以形成适度竞争和合理联合,导致行业生产规模过剩,造成社会整体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当社会投资边际效益为负时,民间借贷的风险就会加大。

四、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相关法律,在法律上明确区别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和非法性

目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等几条司法解释虽在某种程序上承认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但都是从民法的角度出发为官司纠纷而做的解释,仅有几条“判案解释”已难以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一部适合国情的《民间借贷法》和《民间融资中介机构和中介业务管理办法》,从法律上明确界定民间借贷的形式、运行方式,在制度设计上为民间借贷双方构建法律保障。

(二)加强政策舆论导向,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各级政府应尽快明确相应的管理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改变目前民间借贷放任自流的状况。一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风险教育,提高广大群众风险防范意识;二是根据民间借贷的性质,区别对待,加强管理。对于数额小、参与人员少、不跨地区、用于互助解困等合法用途的,应允许其存在,并加以引导和规范。三是严厉打击民间高利贷行为。对于脱离实体经济的各类非法集资和民间高利贷行为要严厉打击;对于擅自设立非法金融机构和违法从事银行存贷款业务的要坚决取缔。

(三)建立科学监测体系,跟踪民间借贷变化

一是建立民间借贷业务登记备案制度。民间借贷主管部门要以民间借贷借款方为监管对象,建立民间借贷交易行为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特别是对融资规模较大企业要实行强制性登记备案,未经登记的可视同为非法行为。二是建立科学的民间借贷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内容应包括民间借贷规模、融资方式、用途、期限、利率和借款偿还情况等。对融资规模较大的企业或个体经营户,主管部门应时实定期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其动态变化,并实施有效地风险控制和管理。三是依托各级民间借贷监测登记部门建立全国性民间借贷监测体系。区(县、市)一级负责收集辖内民间借贷信息,定期汇总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全国、省(市)监测部门通过整理分析,为相关部门加强民间借贷管理和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信息支持。

(四)加强产业引导,优化民间投资结构

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民间借贷的引导和服务,选择具有市场前景、成长性好的项目为依托,优化民间投资结构。严禁民间资本投向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鼓励中小企业以入股方式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有关部门要创造政策条件,帮助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逐步减少民间借贷比重。

(五)培育征信市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一般具有先民间资本、再银行贷款的顺序。进入成熟期后的企业要得到银行信贷支持,首先,要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培育征信市场,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引导中小企业转变信用观念,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为银行信用评级创造条件。

民间融资范文篇6

一、民间投资的发展历程

民间投资是相对于国有、外商投资的一类投资。全部投资中减去国有投资为非国有投资,非国有经济投资中扣除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部分,即为民间投资,包括联营、股份制、集体、个体、私营和其他类型经济的投资。

从民间投资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民间投资发展经历了“高涨、低落、恢复、高涨”的波动过程(见图一)。1981—*年的24年间,我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由6.7亿元增加到980.64亿元,增长100多倍,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39.1%上升为53.9%,提高14.8个百分点。同期,国有投资比重由1981年的60.9%下降到*年的39.8%,降低了21.1个百分点。*年1-6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90.26亿元,其中民间投资303.27亿元,增长48.7%。

民间投资增长曲线和“表一”数据看,我省民间投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六五”时期(1981-1985年):恢复性增长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民间投资热情高涨,五年累计完成投资57.26亿元,年平均增长18.5%,超过全社会投资和国有投资增速2.8个和4.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1980年的35.5%提高到1985年的41.9%,“六五”时期我省民间投资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七五”时期(1986-1990年):调整波动阶段。这五年全社会投资年平均增长14.3%,比“六五”时期回落1.4个百分点。同期民间投资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44.54亿元,年平均增长15.4%,高于全社会投资和国有投资增速1.1和2.0个百分点,速度比“六五”时期回落3.1个百分点。同期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5.5%,比“六五”时期下降了7.7个百分点。1989-1990年,由于国家实施紧缩政策,民间投资再一次下滑,1989年比上年下降12.1%,1990年跌落谷低,下降了29.8%。

“八五”时期(1991-*年):高速增长阶段。这一时期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加快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特别是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联营、股份制等新的经济形式开始出现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八五”期间我省民间投资累计完成328.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6.5%,比“七五”时期升高了22.2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和国有投资增速分别提高了2.5个和5.3个百分点。尤其是1994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53%,达到一个高峰点。“八五”后期,国家实施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控制投资规模,民间投资增长有所放缓。

“九五”期间(*-*年):调整阶段。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明显放慢,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势头受到抑制,增速从*年的45.1%迅速下降到*年的11.3%,增速大幅回落。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10.51亿元,年均增长19.6%,比“八五”时期下降了16.9个百分点。

“十五”时期前四年(-*年):高速增长阶段。年下半年以来,全省上下在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推动下,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作为推动投资增长的着眼点,呈现出民间投资增长势头强劲、比重提高、投资规模攀升的势头。从民间投资增长速度看,年为22.2%、*年为43%、*年为57%,*年为42.2%。

二、民间投融资的运行特点

从我省民间投融资发展的过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逐年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民间投资将在全社会投资中的地位将不断增强。从(图二)可以看出,我省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中“七五”和“九五”受到政策调整而波动。但从“十五”时期前四年来看,我省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年为46.5%、*年为47.5%、*年为50%、*年为53.9%。四年民间投资累计完成2416.25亿元,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平均比重为50.5%,比“九五”时期的比重提高5.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民间投资已成为全社会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

2、民间投资涉及领域不断拓宽。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进入限制的逐渐放宽,民间投资涉及的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有关行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了启动民间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我省民间投资已涉及国民经济三大产业、19个行业(见附表二)。从*年全省民间投资(城镇范围)的产业分布看,民间投资主要投向第三产业,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为51.1%;其次为第二产业,占48.2%;第一产业的比重较低,仅占0.6%。在民间投资的行业分布中,制造业投入额最大,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高达41.9%,其次为房地产业,占37.9%。

3、民间投资资金来源以自筹为主。随着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民营经济强劲的实力逐步显现,民间投资的资金积累能力明显提高,自筹资金成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以*年为例,自筹资金占民间投资到位资金的59.9%。民间投资资金到位707.06亿元,与实际完成投资之比为1.13:1;而同期国有经济到位资金与实际投资的比值为1.01:1,民间投资资金到位优于国有经济。

4、企业民间融资方式呈多样性。从我省企业民间融资的方式看,形式多样,但向股东和企业职工集资是主要方式。据人行南昌中支在全省对417户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年末该417户企业民间融资余额为40562万元。其中:向其他企业、个人借入8315万元,占比为20.50%;向其他组织借入895万元,占比为2.21%;向股东集资18804万元,占比为46.36%;向职工集资10718万元,占比为26.42%;向社会集资1830万元,占比为4.51%。

图二

三、民间投融资的积极作用及存在问题

民间投融资作为投融资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省推动全社会投资快速增长和拉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1、民间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壮大,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81年以来,全省民间投资总量不断扩张,比重持续上升,使得全社会投资对政府投资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增强了投资自主增长的能力。1981-*年的23年间,我省民间投资由1981年的6.7亿元增至*年的980.64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1981年的39.1%提高到*年的53.9%。民间投资对扩大投资增量、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之一,民间投资作为我省全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省经济增长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十五”前四年,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进一步提升,、*、*、*年民间投资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2.3%、48%、65.9%和43.7%,拉动全省经济增长2.8、5.0、8.6和5.8个百分点。

2、民间投资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成为创业富民的重要手段。由于民营经济的投资主要面向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在增加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各级各类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为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及科学配置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安置了大批的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提高了人民收入水平,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年的6年间,全省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由254.9万人减少到196.1万人,净减少58.8万人;同期非国有单位社会就业人数却由1839.4万人增加到1972.1万人,净增132.7万人。从工资总额比较看,全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由*年的173.93亿元提高到*年的271.09亿元,增长55.9%,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54.4%,非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62.1%,非国有单位工资增幅超过国有单位7.7个百分点,带动了收入总水平提高。实践表明,在近年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减少,民营经济为下岗分流人员提供了大量再就业机会,同时在提高人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3、民间投融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了内在动力。民间投融资的快速增长,其产生的巨大投融资需求,为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民间投资的利益主体明确,自主性强,相当程度上推动了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较好发挥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4、民间融资弥补了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目前,国有银行在县域经济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缺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条件严格,无法满足日益活跃的民间投资对资金的供给需求。据吉安市的调查,中小民营企业得到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5%,贷款申请拒绝率在96%以上,拒绝的理由依次是:缺乏抵押、缺乏担保、自身条件不足(财务管理等)、其它(产业限制)。而民间融资正好为不断增长的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资金供给的补充作用。

但是,民间投融资行为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并存在一些盲目性。一方面,民间投资的配套设施、市场准入、信息服务等软硬环境还存在一定缺陷,另一方面,民间投资的业主文化素质、管理水平不高。目前,第三产业除了房地产以外,以传统批发、零售和餐饮为主,容易出现供给过剩;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占比较高,但以资源导向型为主,科技含量较低,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不少。民间投资的跟风和趋同现象,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顺利落实。二是民间资金“体外循环”,对正规金融产生一定冲击。由于民间借贷的高利诱惑,不可避免地分流了银行机构存款,增加了银行机构组织资金的难度,并挤占了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市场。同时,由于民间借贷的硬预算约束和高利性,在还款困难时借款人大多尽可能优先归还民间资金借款,而对银行机构贷款则采取拖欠、逃废手法,有的甚至套取银行信用来偿还民间借贷,把风险转嫁给正规金融。特别是民间融资活跃导致大量资金游离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由于民间借贷的自发性和隐蔽性较强,监督和约束十分困难,对科学制定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增大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难度。三是民间融资行为不规范,对社会产生不稳定因素。民间借贷中存在高利贷现象,有一部分资金富裕者从零星放贷发展到专门从事放贷职业。而民间借贷一般采用信用放款方式,最多也只凭一张借据,并无其他抵押、担保、公证等措施。一旦资金受损失,必然产生法律纠纷,给借贷双方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同时,民间融资有预期高收益,容易使部分民众受蒙骗,从而诱发各种经济诈骗行为。

四、引导民间资金,促进民间投资的对策建议

民间投融资的发展,对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把民间资金的内力和政策的外力结合起来,有效引导民间资金,减少负面效应,充分挖掘民间投资的巨大潜力,使民间资金投入不仅有量的扩张,而且有质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1、加强民间融资立法和政策引导。实践证明,民间融资的适度、健康发展对于活跃民间投资,促进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国家应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使之合法化、公开化。一要尽快制定民间融资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赋予民间融资行为主体及其行为以应有的法律地位,明确其权利与义务。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和正常的民间融资的界限。对民间借贷借款方式、契约要件、利率管制、税务征收、违约责任和权益保障以及纠纷调处理等方面加以规范,引导民间借贷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二要明确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职责,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监管。一方面,要积极建立民间借贷监测体系,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个人作为监测对象,定期采集民间融资数据,以及时反映民间资金供求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有关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和咨询,对群众民间融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广大群众合法进行融资活动,借放心钱,贷放心款,放心大胆地理财,安心拿合法收益,并主动拒绝违法融资行为。同时,对高额暴利的高利贷者坚决予以打击、取缔,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引导和规范民间信用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2、不断改善正规金融系统的服务状况。一方面,银行机构要创新服务手段,积极发展投资咨询、金融租赁和信托融资等业务,增加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投资理财工具,把民间资金吸引过来,抑制过多民间融资行为。这实质上是银行发挥信用中介的职能为民间融资的双方牵线搭桥,使民间资本更大限度地参与到经济运行中,更加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另一方面,银行业机构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并借鉴民间融资“灵活便捷、方便群众”的长处,简化贷款手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范围,增加信贷品种,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和民间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中的“贷款难”问题。通过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不断扩大信贷市场来抑制民间融资方式的盲目扩张,使其趋利避害,尽快走上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轨道,促进经济、金融的健康协调发展。

民间融资范文篇7

关键词:民间;融资犯罪;刑法治理

近年来市场经济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这并未影响刑法在民间融资犯罪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刑法在打击民间融资等一系列经济犯罪,保障社会秩序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刑法作为最后保障人们权利和社会稳定的手段应该谨慎使用,因而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一、民间融资犯罪刑法谨慎介入的必要性

(一)刑法具有谦抑性

刑法的谦抑性指的是当能够通过其他法律进行规制的时候就不要使用刑法,如果通过较轻的法律就能够起到抑制犯罪和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就不要使用重法。我国当前金融体制的现状是大企业能够很容易的获得融资,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难通过银行正规途径获得融资,因而民间融资就成为普遍形式。民间融资在理论和现实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国家也予以积极的肯定。但是民间融资的定性以及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如果贸然的使用刑法进行治理是不合理的,因而笔者认为在民间融资犯罪的治理中应该谨慎使用刑法。

(二)由经济犯罪的性质决定

民间融资犯罪是典型的经济类犯罪,经济犯罪本身具有趋利性,但是通过观察我国的法律可以看出我国该方面制度缺乏体系性,如果仅仅依靠刑法无法遏制趋利性的趋势。此外,经济犯罪在很多时候不能靠单纯的伦理道德去进行评价,群众在某些时候缺乏对该方面的认识,并且认为有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应该受到处罚。

(三)刑法功能上存在局限性

刑法本身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刑法本身并不是为了实现刑法,而是以预防为主,这就导致必须经过其他法律的评判之后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才能使用刑法。但是民间融资犯罪却违反了这一原则,并不利于刑法的权威,甚至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第二,经济犯罪中的自由刑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如果仅仅单独适用自由性并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并且自由刑的时间较短。当犯罪分子回归社会后,发现已经不能适用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犯罪的成本仍然比较低,此时就会诱发再次犯罪的发生,从而更加不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

二、民间融资犯罪刑法治理制度的完善

(一)对个罪进行修正

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而言,我国法律将扰乱金融秩序作为其构成要件之一。而何为扰乱金融秩序,则是以犯罪的人数、达到的犯罪金额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作为判断标准的。对于该种判断标准笔者极其不赞同,笔者认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应该属于行为犯,当行为人实施了非法集资的行为,但是并没有应用于正常的经营行为时,并且在今后的处理中不能将相关资金返还给权利人,此时才能将其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此外,应该将直接经济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作为该犯罪的加重情节,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民间融资活动的保护。

(二)对资格刑制度进行适当的扩充

当前我国存在的资格刑主要是剥夺政治权利,但是相对金融犯罪而言该资格刑并不能起到相应的规制作用。因而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对该类犯罪进行控制,应该适当的扩充资格刑。比如说有些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中包含利用职务便利或身份便利实施某种行为,因而可以禁止该类犯罪人员今后禁止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此外,金融犯罪中往往涉及的数额巨大,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融资犯罪案件中,很多时候被骗的财产并不能追回,但是行为人仍然享受着较好的生活待遇,因而笔者认为当其犯罪行为达不到刑法的刑罚处罚时,应对其进行经济限制。比如限制行为人进行高额消费,一旦发现必然进行严惩;对行为人的高档住宅、首饰、用品等进行查封和拍卖,仅留能够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财产。

(三)增加非刑罚制度

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定罪免刑适用非刑罚的相关规定,但是该规定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非刑罚制度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其次,关于刑法和非刑罚应该如何进行合并使用同样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最后,有些犯罪虽然免刑但是也不适用于非刑罚的相关规定,那么此时应该如何做亦未规定。笔者认为针对上述问题必须要明确非刑罚与刑法并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适用标准,对于免刑又不适用非刑罚的犯罪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做出具体的规定。通过严格的责任制度以及明确的法律规定实现对犯罪分子的处罚。

三、结语

当前我国刑法在民间融资犯罪中的治理模式与传统的将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反而忽略了对人权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保障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民间融资犯罪的管理绝对不是越严格越好。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可以发现,以死刑进行威慑仍然有大量的经济犯罪案件发生,因而在民间融资犯罪的治理过程中除了刑法治理之外还应该注重其他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锦奕.民间融资中犯罪的刑法考察[J].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6-4-15.

[2]姚万勤.民间融资刑法规制的具体面相与趋势前瞻[J].金陵法律评论,2016-5-31.

民间融资范文篇8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行为。当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时,可认定民间借贷有效,与借贷有关的抵押也相应有效,但民间借款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借贷利率。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融资是一种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中小企业与自然人之间的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向银行借贷则是一种间接融资渠道。民间借贷这一直接筹资方式的效率要高于间接筹资方式。中小企业需要资金的特点是时间紧,银行借贷的审批需要较长时间,且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因此,中小企业更多的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资金。虽然民间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中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但目前多地发生老板“跑路”现象,使得民间借贷面临更大的风险,这就给涉及民间借贷融资的中小企业敲响了警钟。因此,研究民间借贷融资风险问题,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全面认识和规避民间借贷融资风险。

二、中小企业的风险现状

(一)经营风险现状。企业由于经营中使用固定资产的原因,当企业的销售量降低时,单位产品占用的固定成本会增加,单位产品的利润降低,因为单位利润和销售量同时降低,就使息税前利润降低的幅度更大,这就是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用经营杠杆系数来反映经营风险的大小。DOL=(S-V)/(S-V-F),S代表销售收入,V代表总的变化成本,F代表总的固定成本。只要影响到单价和单位成本的因素都会影响经营风险。单价、产销量、固定成本与经营风险同方向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与经营风险是反方向变化。因此,产品需求、产品售价和产品成本越稳定,固定成本的比重越小,经营风险就越小;反之,经营风险就越大。民间借贷年利率通常是银行利率的4倍左右,是实业企业无法负担的。因此通过使用高成本的民间借贷资金的中小企业,把民间借贷的资金主要用于:第一,中小企业把民间借贷资金投资甚至是投机于具有更高投资收益的行业,比如房地产、煤矿、石油,这些行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企业家预期这些产品价格能够快速上涨,从而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高收益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该行业,使供给增加,价格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也会控制产品价格的过快增长,因此,相关产品价格增长速度降低,甚至下降,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此时,投资于该项目的收益便会低于预期收益,甚至出现巨大损失。第二,中小企业把民间借贷的资金用于转贷,以赚取利差。此时,若其债务人出现借贷危机,中小企业也会遭受相应的损失。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与债务企业的总风险正相关。借贷链条由后向前传递风险,并且债务企业很少是从事低风险的实体经营,高风险项目已占经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这就使得借贷链条上的这些企业经营风险很大。(二)财务风险现状。中小企业由于运用了债务筹资方式而产生的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是企业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最终由权益资金所有人承担。固定的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是形成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当息税前利润降低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利息成本就会增加,单位息税前利润可供股东分配的部分会减少,并且总的息税前利润在降低,使得归普通股的税后利润大幅度降低,这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用财务杠杆系数来反映财务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DFL=EBIT/(EBIT-I-D/(1-T)),EBIT代表息税前利润,I代表利息,D代表优先股股利,T代表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因为优先股的股利是税后支付的,所以把优先股的股利转变成税前的优先股股利。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越大。利息和优先股股利与财务杠杆系数同方向变化,息税前利润与财务杠杆系数反方向变化。只要影响要利息的因素都会影响财务风险。中小企业的资本规模,债务的比重和利率都会产生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在进行高收益项目的投资需要大量资金时,通常会进行负债筹资,而且中小企业因很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负债筹资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民间借贷获得的,利率通常很高,高达20%-30%以上,这就使中小企业要承担很高的债务利息。虽然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较高,但债务利息仍占息税前利润的很大比重,财务杠杆系数很高,财务风险很大。(三)总风险现状。企业总风险是指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共同作用,使权益资金收益大幅度波动而形成的风险。企业总风险是由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共同构成的。企业的理财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受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影响,所以一般的企业会控制企业的总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如果经营风险大,就适当控制负债的比重,降低财务风险;如果经营风险小就会增加财务杠杆系数,以期获得较高的财务杠杆利益。对于一个项目的投资与否,企业应根据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来决定是否取舍。采用民间借贷融资的中小企业通常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都很大,导致企业总风险过大。很多项目不但没有提高企业价值,反而降低了企业价值。总风险过大最终造成了中小企业的债务危机。

三、中小企业总风险过大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所有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中小企业所有者是企业的最终决策者,对企业筹资、运营和投资决策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所有者因为缺乏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管理水平较低,并且片面追求高收益,缺乏对风险的认识,甚至完全忽视民间借贷客观存在的高风险,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对风险缺少认识及控制。因此,所有者忽视风险势必造成中小企业总风险过大。(二)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后。首先,中小企业一般是家族型企业,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分离,管理决策中易出现领导者集权、个人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制度等现象。这些管理方式与现代公司治理方式相关甚远,管理方式落后。其次,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混乱,没有科学的决策制度,即使有一定的制度,管理者也常常不按制度办事,越权行事及不尽其职现象严重。最后,中小企业没有聘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对风险认识不足,很容易决策失误,忽视风险。(三)财务决策中忽视风险。由于所有者对风险认识不足,企业的管理水平又落后,使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常常只注重收益,忽视风险。体现在:一方面,企业缺乏明确的实体经营方向,不顾自身能力的不足,片面追求“热门”产业,投资于房地产、煤矿等产业,从而增加了企业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缺少可行性分析,或者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过于盲目乐观,忽视风险的存在,采用较低的折现率来计算净现值,使预测的收益过高。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在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增加。另外,项目投资中所需要的资金一般是通过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给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中小企业在建设期,不得不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资金的风险大,因此,增大了企业筹资风险。(四)无财务预警系统。中小企业所有者忽视风险,只关注企业的投资是否带来收益,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不知道所面临的风险是否已经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存。尤其当民间借贷存在的情况下,随时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导致中小企业破产。

四、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融资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增强所有者的风险意识。所有者应加强学习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充分认识影响企业风险的因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所有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充分考虑风险,避免投机行为,综合考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严格控制企业总风险。(二)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首先,把中小企业从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聘用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一步强化企业民主管理,不再由所有者进行经营管理决策,避免任人唯亲的现象出现。其次,建全财务管理机构,做到管理人员设置合理、职责分明、互相制约、保障机构的良好运行,使管理者按章程和制度办事,各司其职。最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选拔优秀的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并适时地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足够与风险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其业务水平。(三)加强财务决策中的风险控制。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有明确的企业经营发展方向,不仅仅追求“热门”产业。科学合理的确定项目的投资规模的大小、建设周期的长短以及资金来源的渠道,杜绝盲目性投资。当中小企业在资金充裕时,也须保持警惕,面对其他企业提出的高息诱惑时,要进行风险分析和判断,避免一味追逐高利率的收益而盲目地出借大量资金,防范无法收回债务的风险。中小企业应规范民间借贷资金的使用,根据自身状况制定资金使用计划,避免超出还贷能力,短期借入的资金要用于短期投资,不能冒风险将其投资于回收期较长的项目上,防范资金链的断裂。当然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资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众筹的方式,防范民间借贷融资的财务风险。(四)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中小企业应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实时监控企业潜在的风险,当风险过大时,发出预警,从而防止企业风险过大。中小企业还应建立风险应急机制,事先准备风险基金,以备风险发生时使用,从而控制企业总风险。

[参考文献]

[1]周康爽.中小微型企业民间借贷融资的财务风险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9):161-162.

民间融资范文篇9

一.原则

1.一领导原则:**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单位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统一协调紧急情况下本单位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力量。

2.依法规范原则:依法明确各相关部门.个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情况下的组织.协调.指挥,保证紧急情况下本单位的稳定。

3.负责原则: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别负责其主管范围内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力量不足时可请求本单位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支援。

4.以人为本原则:在发生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时,做到以人为本,确保本单位人员安全,保持本单位稳定。

5.高速高效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部门应尽最大努力避免或减少对本单位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造成的影响。

6.工作方针

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以本单位力量为主,必要时,可请求上级领导部门予以支援。

7.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

8.制订依据

依据《**市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二.**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

1.组织体系

成立**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单位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全面整合本单位的各种资源,全力以赴应对我单位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人员组成,组长由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分别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3.办公机构

**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设在局XX楼,负责本单位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工作。值班电话:XXXXXXXX。

4.**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市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2)代表港务管理局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3)组织召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4)根据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分析,研究决定是否预警信息或启动应急预案。

三.预防机制

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通过建立预警预防机制,分析预警信息,判断危险程度,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1.信息来源

本单位有关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的所有信息

2.信息分析

**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分析,根据可能对本单位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应对方案和建议。

3.当各种渠道的信息显示事态的发展将可能威胁本单位稳定时,**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报请区政府批准后,向本单位所有部门和人员预警信息。

4.预警信息的渠道:通过发通知.打电话.口头告知等方式。

5.预警预防行动

预警后,**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应急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工作。

(1)**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关注形势的发展态势,及时作出反应;

(2)相关部门加强值守,采取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组织好应急保障队伍,随时待命;

四.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1.**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进行评估,分析事件对本单位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及紧迫程度,提出处置方案和建议。

2.发生突发事件时,按照预案组织实施,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上报。在必要时,报上级要求志愿。

3.当紧急情况消除,本单位稳定,解除应急预案。

五.后期处置

1.对在实施预案应急行动中造成的伤病人员进行医治。

2.对因在实施预案应急行动中造成财产损失,由预案应急行动实施单位负责恢复和补偿。

3.应急行动的总结在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港务管理局民间融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应急行动进行评估.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民间融资范文篇10

民间融资行为也存在效率边界问题。非组织化的民间融资行为一旦突破了熟人社会网络的界限,就会面临规模、范围和法律方面的劣势,产生极高的信息成本和交易风险。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企业倒闭潮、部分企业及民间资本因资金链断裂问题而出现关停或“跑路”现象,恶意逃债的行为出现,就是非组织化民间金融发展中面临的巨大风险的体现。2011年在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民间融资信用危机,其后果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在温州依然存在大量“融资难”问题,企业家跑路现象也不断发生,同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依然居高不下。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温州市不良贷款率为379%,个别银行甚至一度突破8%,远远高于全国银行业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在对效益与防风险的权衡中,天平往往会向后者倾斜。银行惜贷使得原先缺钱的企业更为步履维艰。温州危机所带来的损失不仅是伤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削弱了温州的信用体系。企业与融资机构之间的信用度越来越低,融资机构不相信企业,企业也同样不相信融资机构。②更为严重的是,就连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基础,也在不断削弱。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与高额回报的诱惑,在民间融资尤其是民间借贷无序发展,全民放贷的背景下,民间借贷俨然成了诸多投资者新的“投资渠道”。如果资信状况差且负债率较高的中小企业在融资后产生经营风险与信用风险,必将损害投资者利益与投资的积极性,并将民间融资领域的风险向正规金融部门渗透和传递,加之民间融资领域的风险具有隐蔽性,更加剧了对其监管的难度。③尽管民间资本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由于缺乏对其有效引导规范发展的制度约束,使其往往只能游离在非法集资和投机炒作的边缘地带。在民间融资隐藏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民间融资信用危机的成因

(一)针对民间融资的法律制度缺位

我国虽没有在国家法层面对民间融资活动一律规定为非法,但也没有对民间融资活动予以明确确认和保障。除了在《民法通则》、《贷款通则》、《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刑法》、《非法金融机构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中有一些调整民间融资的零散的法律规定,大量民间融资活动处于缺乏法律明文规范的模糊状态,凸显了我国民间借贷活动的制度性风险。即使是现有的零散的法律规定也并没有保护融资活动中各利益相关人的权利,而是倾向于保护所谓的社会秩序或金融稳定等抽象的公共法益。④这种以社会秩序和金融稳定为目标的保护倾向,忽视了在融资活动中应该受保护的利益相关人的合理融资需求,疏远了法律规范和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这一问题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刑事犯罪,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直接导致了公众的法律信任危机⑤。法律制度的缺位没有给民间资本一个合理合法的发展空间,不仅造成监管的真空,而且也难以有效解决民间金融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吴晓灵曾指出,出于对产权的尊重,国家应给资金拥有者以运用资金的自由。应在强化信息披露、严厉打击信息造假的同时放松直接融资的管制,让筹资人、投资人自主决策。这表明了民间融资是资金盈余者对自有资金行使选择权与处分权的结果,是符合宪法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立法精神的。尽管近年来国务院、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与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肯定了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但这些规定只是停留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一级,法律层级和效力较低,难以改变我国民间金融法律制度缺位的现状。因此,积极合理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对民间融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实现民间融资的正规化与合法化,逐步建立与完善民间融资机构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是规范民间融资发展的重要举措⑥。

(二)信用制度落后与缺失

正规金融机构基于其经营安全性的考虑,通常按照最佳的风险收益结构来配置其资源,因此,民间融资只是民营企业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无法获得融资的替代选择。长期以来,我国的民间融资行为一般局限于血缘、地缘与人缘的狭小范围,融资双方的信任主要依赖于社会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关系型融资。在亲戚朋友、乡里乡亲之间进行的民间借贷,其信息生产的成本几乎为零。随着民间融资活动空间范围的扩大,民间融资也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迅速上升的问题。而民间融资由于法律制度和人力资本的缺失,借贷规模也往往较小,对于融资的借方来说,其每次融资的信息生产成本必然上升,甚至高于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成本。在民间融资的效率边界之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和交易成本的上升,民间融资也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错配的严重后果。金融抑制说难以解释发达国家民间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信息说则可以较好地解释所有国家或地区民间金融产生的共性原因,这也是民间金融的内生性所在。⑦正是因为对民间融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法律制度缺位,缺乏一种能有效化解信用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有效监督和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制度;加之对民间融资行为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民间融资中信息不对称情况更加严重,恶意逃债行为不断出现,从而在民间金融市场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三)对民间融资主体的监管缺失

1.影子银行的发展加大了对民间融资的监管难度

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起源于民间借贷,发展于企业拆借市场。目前实务界与学界对于影子银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通常认为影子银行具有部分银行功能却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也包含民间借贷。由于资金使用成本的持续上升,部分应由商业银行承担的信贷功能转移到该体系之外。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甚至是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和个人都参与到了民间融资领域中,进而将民间借贷的利息不断推至更高,直至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风险已经开始绕过防火墙,渗透到正规金融体系。监管缺失不利于对影子银行机构风险的有效监控。尽管银监会出台对“影子银行”的监控措施,但证监会、保监会、地方政府等其他监管机构并没有明确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民间借贷,包括私人拆借,企业之间不以商业票据为基础的拆借,互助基金组织以及非政府小额信贷、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等非金融机构,都存在监管盲区。即使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的监管主体是地方政府,但哪个部门具体负责仍然没有明确,导致监管效率的低下。

2.对民间融资机构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放贷人条例》迟迟未出台,诸多条款存在较大的争议是重要原因,其中监管机构的确定又是争议焦点。目前我国对民间融资的监管主要是对有组织有机构的民间融资机构的监管,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银行借款业务的监管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小额贷款业务由地方政府监管;典当和融资租赁业务归属商务部;对民间借贷甚至尚未形成监管制度。上述情况导致资本市场上的各种融资平台,在包括利率执行、业务规范、风险防范等制度和管理上,政出多门,缺乏有效协调。因为小额贷款公司不是金融机构,所以《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并不适用。而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对小额贷款公司起规范和指导作用的仅仅是一些金融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不高,难以有效发挥规范作用。省级人民政府行使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但各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出台地方性政策法规,这直接导致了各地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所遵循的法规和标准不一,难以对全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实行统一的监管。⑧而典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上位法律的缺失和监管部门的混乱。《物权法》删去典权的相关内容,实践中更多使用《担保法》或参照抵押权、质权的操作。而对于典当行的规范管理,无需办理中国人民银行的“经营金融许可证”,而是由地方的商务部门进行管理。法律制度的缺失与监管不力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典当行超越经营范围而成为私人钱庄,或以超越法律所许可的利率发放质押贷款,增加了融资风险。⑨

三、对民间融资信用危机的规制路径

(一)国家法对民间融资的认可与规制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民间融资的“阳光化”进程。我国部分省市的县及县以下地区试点设立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这对于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加强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尤其是2008年5月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大大降低了民间融资的准入门槛,在提高闲散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用支持。⑩从国际范围来看,信贷机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完全靠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有效覆盖全部融资需求,而且风险也过于集中。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爱尔兰、南非、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体系。瑏瑡规制的对象大多是有正规组织形式的民间融资机构,如美国的信用社、英国的房屋贷款协会、日本的农林金库、德国的信用合作社、法国的农业信贷或合作信用机构,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埃及、肯尼亚的“合会”等。由此可见,各国法律调整的对象大多是对社会具有较大影响的具有全国性组织形式的民间金融,而大量的非组织影响甚微的民间融资形式或行为被排除在法律规定之外。因为社会生活作为自变量,从来都存在法律不能或不应进入的领域。瑏瑢对于我国来说,取消对非金融机构从事借贷活动的限制,对民间融资行为进行准确定位,在法律层面上承认资金互助组织和民间融资机构的合法地位对于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改善我国民间融资环境非常重要。民间融资的市场性决定了其对民间习俗和惯例的依赖,比如契约自由、诚实信用、互助济贫等理念,对民间融资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能力。因而,从民间融资习俗发展而来的具有现实合理性的民间金融规则或做法,可以通过将其纳入惯例的范畴,赋予其在司法裁判中得到遵循和适用的效力。瑏瑣同时出台《放贷人条例》,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开展借贷业务,这将最大限度的吸收民间资本,也是对民间融资合法性地位的进一步确认,有助于完善小额贷款的法律环境,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多层次发展。我国首部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已形成送审稿,其中规定借款人数和借款数量达到一定界限应当登记,以便政府掌握资金运行动态特别是风险状况。以自然人单笔借款金额200万或企业单笔借款金额500万为登记基点。个人或企业如规避登记责任,将由监管机构予以公示并警告,情节严重的将处以罚款。条例对民间借贷、私募债券和私募基金等都作出了规定,在民间借贷的基础上允许企业发私募债券、私募基金,是对传统金融渠道、金融形式、金融工具的一种扩展。

(二)政府监管对民间融资的接受与规范

在美国的金融体系中,除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和分散的民间借贷等非组织化的民间金融外,还存在一类高度规范化和组织化的民间金融组织,包括非吸收存款放贷人(NonDepositTakingLenders,NDTL)、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ity,PE)和风险投资公司(VentureCapital,VC)等。这些规范化、组织化的民间金融组织和正规金融机构一起,共同组成了富有活力的创新支持金融体系。瑏瑤而我国率先在温州开展金融改革,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防范与化解民间融资风险。2012年底,温州金融改革细则出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并将温州银行增资扩股作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突破口。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温州金融改革细则也提出,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引导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私募债券等。瑏瑥但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为降低民间融资市场风险与缓解民间融资市场的信用危机,监管机构加大了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法律文件。这些法律规则的出台由于涵盖面过于宽泛而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成本,实际上也反映了监管机构对民间融资行为监管的无能。因此,笔者认为,就我国的现实语境来看,对民间融资监管的逻辑是对民间融资主体进行分层监管,加强对“组织化”和“影响公众资金安全”等放贷主体的规范。瑏瑦因此,为提高监管效率,政府应对民间融资活动进行分类监管。对发生在民间的互助性借贷活动,政府不需要强行干预,仅需在法律上对此类借贷活动中形成的契约进行有效保护。而对于由金融中介机构组织、大量公众参与、借贷金额规模巨大的民间融资活动,政府要重点监控。另外,正如有学者提出的,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金融服务应该由整合了集合风险管理和监管的统一的金融市场来提供。对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或其他行业的分业监管导致监管套利,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瑏瑧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同样存在分业监管与监管不足的问题,对我国现行分业监管体制进行变革,进行统和监管也至关重要。

(三)民间融资征信法律制度的完善

1强化民间融资的金融伦理观念

正式规则的维持和执行,离不开有金融伦理观念的民间融资交易主体的认同与尊重。民间融资领域的正式规则实际上都是民间融资伦理规则如产权、正义、自由、公平、信用等原则的制度化确认和具体展开。正式市场法则的维持和执行有很大的道德依赖性,而金融伦理道德原则是制定正式市场法则的准则。瑏瑨金融伦理就是金融活动中的道义原则和精神,遵守合同、信守合约本是金融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由于企业契约精神的缺失、恶意拖欠随意造假便成为常事,极大地破坏了我国尚不成熟的信用制度,反过来就进一步冲击了人们的信用观念。民间融资中的道德缺失问题也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建立普遍的信用征信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让投资者面对的是真正诚实守信的企业,资源才会得到合理的配置,民间融资的风险才能真正降低。各类民间融资主体诚信运作、规范经营是民间融资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民间融资伦理观念对法律制度的渗透和影响,形成民间融资交易主体行为的外在约束和内在控制,确保民间融资交易主体行为的合法性与规范性。

2加强对民间融资征信法律制度的完善

现代信用制度依靠的是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除交易双方的重复博弈和征信机构对交易对手的信用评价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无形资本被交易双方所利用。瑏瑩将民间融资主体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有利于全面监测民间借贷发展情况,有利于增强民间融资机构的放贷积极性,也有助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瑐瑠笔者认为,基于我国民间融资的组织化程度,进行征信制度的分类构建对于缓解我国民间融资信用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将有组织有机构的民间融资主体纳入征信体系2008年4月,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具备条件的四类公司可以按规定申请加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根据先建立制度、先报送数据、后开通查询用户的原则,四类机构接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报送相关数据合规查询和使用查询结果,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201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征信系统接入、系统信息使用、征信业务管理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和明确规定,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人民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的高度重视。瑐瑡但中小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借贷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在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民间借贷监测管理系统,并与目前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相连接,为民间放贷人提供全面有效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进而增强征信系统的功能和影响力是关键。同时,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借贷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也至关重要。(2)建立非组织的民间融资的登记、监测制度将征信体系与服务对象由国家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延伸到公民个人,使征信服务社会化,让民间借贷主体及时掌握。要鼓励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发展,并鼓励公证机构和律师事务所为民间借贷提供法律中介服务。如根据我国各地不同的发展现状,按地域、参与人数、交易金额等标准设置民间融资交易的规模边界是较为可行的举措。对低于边界规模的民间融资交易活动,由于其规模较小、借贷双方的信息对称性较高,应实行自由登记制度,而超过一定边界规模的民间融资交易,由于交易规模较大,信息的不对称性也较强,应实行强制性登记制度,由国家相关机构承担监管职能。这种模式有利于降低对民间融资的监管成本,也有利于在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的同时降低系统性风险。瑐瑢如《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中规定为了将登记制度落到实处,进行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两方面的制度设计。激励措施有:处理民间融资纠纷时,经民间融资公共服务机构登记的材料,可以作为效力较高的证据;司法机关可将登记材料作为判断民间融资行为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避免被扣上非法吸存或集资诈骗的帽子。对此,我国温州金融改革已经采取了一些举措。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从2012年5月22日起,首次将人民银行控制的、一直仅在金融系统内部使用的企业与个人信贷信用信息通过温州金融改革的创新机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向社会公开,供借贷双方“定向查询”,为民间融资双方进行直接借贷交易提供登记、公证、评估等服务。同时,还建立了民间借贷的监测体系。民间融资双方向当地人民银行提交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借贷双方身份证件、以及借贷企业的基本信息资料等,由人民银行征信部门将民间借贷相关信息录入民间借贷监测管理系统。(3)推动我国动产融资登记制度的完善推动动产融资制度的完善也是破解民间融资信用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历史和部门立法的原因,目前我国仅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登记机构就有数十个,呈高度分散状态。如企业设备、原材料、产品或半成品的登记;船舶、航空器、机动车、起重机械、电梯、锅炉等交通和机械设备的注册登记;还有商标、发明专利权、著作权登记等等。这种状况已明显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原因在于:不同的登记部门有不同的登记规定和登记方式;各个登记机构之间信息不连通,授信机构难以了解同一家企业不同类型的动产进行融资的整体情况;落后的登记方式,无法真正起到公示预防物权冲突的作用;给融资活动的双方造成诸多不便,加大了社会交易成本,阻碍了这些动产融资业务的发展。建立统一的动产融资权属关系登记公示平台,可以将各类动产融资有关的权属关系登记公示置于同一平台,在改进各类动产融资登记服务的同时,也将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帮助授信机构全面了解授信对象的动产融资状态。此外,各地政府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民间融资的信用体系建设。如上海市政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首次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小微型企业提供审计年度财务报表等服务,对于缓解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有重要作用。此外,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库,非财务信息指标库、新型金融机构股东信息库等。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