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5:08:44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范文篇1

一、因材定题

在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都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措施要有力,反馈要及时,反思要深刻,整改要到位。这就要因“材”施教。

1.因“教材”定题这个教材就是我们用的物理课本,我们的物理课本是紧跟课程标准的,虽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材有好几个版本,如苏科版、人教版等,但是它们无论是知识板块的顺序,还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或是基本实验技能的要求,都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而且随着课改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更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进步的,先进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利用,并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行为的。这样,我们的课堂练习设计也要符合教材,根据教材的要求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题目,协助教材完成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如:人教版中对托里拆利实验是有演示的,而苏科版在这个环节中根本未曾提及。所以在作业设计时,对这个知识点我们要不同对待。

2.因“人材”定题这个人材其实就是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仅仅是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的差异,还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学习习惯、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所以我们在课堂练习设计时要考虑到这样一些因素,那就要求在设计时注重难易分层,有难有易,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会,有所思,有所升。

3.因“基础”定题这个基础是指学生的原有物理基础、学习习惯、解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在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把这个考虑进去,因为基础不一样,学生的解题速度和理解能力都会产生差异,而这差异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如:压强的计算中,学生的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能力到底如何,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基础来设计计算题的难度,这样的情况在初中物理中很多,难度太大不仅不能协调学生“练”与“学”的时间,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难度太小,会让学生产生吃不饱的感觉,达不到巩固发展提升的效果。

二、体现价值

课堂练习的价值在于能不能通过课堂的少而精的练习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能不能有效的反馈我们的教学效果;能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此,我们必须考虑到下面三个方面的价值。

1.反馈价值反馈价值就是我们设计的课堂练习必须能有效的反馈当堂课的学习情况,不仅是知识与技能上面的情况,还有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课堂练习给教师和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反馈,让老师和学生都能通过练习了解本节课的课堂效果。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练习直接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是否真正理解和吃透,理解达到什么样的深度和广度,没有理解的是哪些环节,是哪些同学,是什么原因等。再如物理实验课,就拿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为例,我们就要通过练习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是否会按要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巩固价值按照中学生的记忆遗忘规律,中学生的学习巩固最佳时间段分别是半小时后,一周后,一月后,半年后,这几个环节分别得到及时的巩固后,学生遗忘的内容只有记忆内容的20%,所以当场进行练习和巩固是记忆效果是最佳的时间段之一,我们通过课堂练习要促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充分巩固的效果,在练习中,学生对刚刚学习的内容在训练中再次呈现思维的火花,在思维碰撞中对学习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如学气压时,我们在课堂练习中呈现这样一道例题:

1.下列与气体或大气压有关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用吸管吸饮料,是靠人的吸力而不是大气压的作用。B.马德堡半球实验现象说明了大气压随空气的流动速度的改变而变化。C.通常情况下山顶上的大气压值比山脚处的大气压值大。D.通常在气体流动速度较大处的压强较小。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大气压、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与流速的关系都得到了一定的巩固,这样的例题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是有效的。

课堂练习范文篇2

一、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练习

数学教学是分单元进行的,每一单元可划分为几个“知识块”,同一“知识块”的几个教学课时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或叫“知识点”。课堂练习就是要围绕每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设计。

例如,教学“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前两课时,重点、难点是试商。新课前的练习应为学习试商方法作知识铺垫,可这样设计: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0×()〈206;2.在○里填上〉或〈:32×5○150;3.估算:78×8=□、206×3=□。讲授中的练习要为理解试商方法服务,可这样设计:1.说出试商过程:

附图{图}

2.如果把

附图{图}

中的27看作20来试商,要试几次?如果看作30来试商,要试几次?比较一下,怎样试商简便些。新课后的练习要起到强化试商方法的作用,可这样设计:1.说一说

附图{图}

等题该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2.不用竖式计算,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商几:

附图{图}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8……15,300÷□=7……20;4.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附图{图}

二、遵循认知规律设计课堂练习

每堂课的练习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

例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可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1)口算:1/3+1/3、5/7-2/7、5/11+4/11、3/4-1/4、5/9+2/9、3/8+7/8、b+a/+c/a、a/b-c/b(a、b〉0,a〉c)。(2)笔算:7/18+13/18、13/20-7/20。

2.综合练习:(1)填空:5+7/()/()=1、()/()-2/5=2/5、3/11+()/()=7/11、()/()-1/6=5/6。(2)解方程:1/5+x=4/5、x-7/13=5/13。

3.发展练习:仿照7/11=()+()、7/11=()-(),分别编出5道加法和减法计算题。

通过上述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有收益。

三、根据智能目标设计课堂练习

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生个体素质的需要,是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依据。

1.设计联想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可从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等方面设计练习题。如看到“a是b的5/6”,要求学生联想到:(1)a与b的比是5∶6(横向);(2)b与a的比是6∶5(逆向);(3)b是a的11/5倍(横向、逆向);(4)a比b少它的1/6(纵向);(5)b比a多它的1/5(纵向、逆向);(6)a增加它的1/5与b相等(纵向);(7)b减少它的1/6与a相等(纵向)。

2.设计多解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后,教师可出示应用题:“一根长64米的铁丝,剪去总长的5/8做了20个周长相等的方框架,余下的还可以做同样的方框架多少个?”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

(1)用分数应用题解法求解:①20÷5/8-20=12;②64×(1-5/8)÷(64×5/8÷20)=12;③64÷(64×5/8÷20)-20=12;④20÷〔5/8÷(1-5/8)〕=12;⑤20÷(5/8÷1)-20=12;⑥20×〔(1-5/8)÷5/8〕=12;⑦20×(1÷5/8)-20=12。

(2)用比例方法求解:设还可以做x个方框架,得5/8∶20=(1-5/8)∶x。

(3)用工程问题解法求解:①(1-5/8)÷(5/8÷20)=12;②1÷(5/8÷20)-20=12。

课堂练习范文篇3

一、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作业单一、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使作业形式不拘于写,而是听、说、读、写有机融合,将演、评、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以“动”为主线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操作、游戏、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让作业练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作业的形式可以因文而异。教《乌鸦喝水》、《称象》等课文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散文诗、散文等可来一回“诗文配画”作业。比如,教《我是一条小河》、《我的家乡》等,都可让学生为课文画插图。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课后去找找、读读《安徒生童话》。学完《一粒种子》后,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课后去种种大豆。向日葵等,并注意观察,每天写写观察日记。如教学《长颈鹿请客》,可让学生三五成群,自由组合说说、演演、评评。

同一篇课文,同一个内容,练习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如,《荷花》一文描写荷花不同样子有这样几句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有的才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开展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学习这段时,出示如下作业练习:

(1)画:依据文中描述,画一画自荷花的样子。(2)说: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3)读:有感情地读出白荷花的美丽多姿。(4)写:仿写一组“总──分”结构的句子,用上

“……有的……有的……有的……”

这样的作业,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因此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变“苦作”为“乐作”,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出击”,教学效果好。

二、精心设计练习,强化重点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课文。如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安排了两次练习。一是学习新课时,出示练习题:孙膑向田忌献策时,显得(),田忌则表现得(),齐威王却非常()。这个练习降低了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二是为了落实并强化第一个目标,我精心地设计练习题:田忌和齐威王进行第一次比赛的时候,孙膑也在人群里。他看到(),还看到(),就对田忌说:“_________”。田忌照孙膑说的去做,果然转败为胜。

这个练习使学生将课文中潜在的语言外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拓展了语言训练的素材,还能促成学生积极思维,理解孙膑的妙策一是来自他仔细观察,二是来自他能在分析主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力量,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语言内涵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有位教师在教《梅花》这首诗的时候,在进行了朗读、抄写、背诵,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之后,对学生进行了这样一次语言训练。

教师先后出示四张卡片,让学生观看插图,回想诗意,按照卡片的提示进行口述。

1.第一次出示的卡片上写的是:

地点→什么→时间→怎么样→诗人感受

学生口述为:在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冬天的寒冷,独自开放了。我离得远远的,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飘过来。

2.第二次出示的卡片上写的是:

时间→地点→什么→怎么样→诗人感受

学生口述为:在寒冷的严冬,在墙角,有几枝梅花独自开放了。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清香飘来。

3.第三次出示的卡片上写的是:

时间→什么→地点→怎么样→诗人感受

学生口述为:在寒冷的冬天,有几枝梅花,在墙角独自开放了,像雪一样白,但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味远远地从那儿飘来。

4.第四次出示的卡片上写的是:

地点→时间→什么→怎么样→诗人感受

学生口述为:在墙角,在寒冷的冬天,几枝梅花独自开放了。远远看去一片雪白,可那是梅花,因为远远地就能闻到它的幽香了。

第一次的卡片提示的前四项的顺序,同原诗的顺序一样,学生口述时难度较低,后几次的卡片揭示的顺序有了变化,学生口述就有一定难度。尽管因变化了原诗的顺序,学生说得不那么确切,但灵活地掌握了诗的意思,接受了组织语自的训练,这比让学生死记诗的解释要好得多。尤其是卡片揭示的最后一项“诗人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尽量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三、分层练习,发挥训练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这是素质教育内涵之所在。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达到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如教第二册《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针对“有………有……还有……”这一句式,教师设计了如下分层弹性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两题来完成。

1.海滩上有各种形状的贝壳,有(),有(),还有()。

2.儿童公园里有各种玩具,有(),有(),还有()。

3.(),有(),有(),还有()。

这样,通过分层次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此外,学生的作业还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选做题面向优等生,重在培养创新能力。如《月光曲》课后练习2: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景色,哪些是联想?摘录课文中联想的句子。这是全体必做题。选做:(1)自写1-2句联想句子。(2)模仿课文第9自然段,写一段由事或物引起的联想。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业不再是苦差事了,效果自然理想。

课堂练习范文篇4

练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堂环节,课堂练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质量,针对以上情况,我通过长时间教学发现,做出了如下总结:1.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价值,从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2.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是使学生更好地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使课堂练习丰富起来,活起来,开放起来,生活起来,生动有趣起来教师要结合教学设计贴近生活,富于思考灵活多样化的练习。3.课堂教学练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练习的生活化趣味化。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迷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课堂练习设计,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和兴奋剂,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科学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数学兴趣。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2)练习的多样化。比如在计算上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可以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做到教、学、做合一;在练习多样化上下功夫,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让多样化的练习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以前的“要我练”为现在的“我喜欢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我发现,我总结,我成功;把练习变成是小游戏,我游戏,我快乐,我喜欢。这样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来巩固计算技能,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练习的多样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计:1)准备性练习。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应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练习。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设计如下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16、93、42、29、24、39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学习前的良好准备,把学生引入最佳的认知状态,再稍加点拨、诱发,便会水到渠成了。2)探究要深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是直观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抽象的逻辑思维相对来说就比较的欠缺。所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且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在进行新课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一步步的进行引导、充分给学生思考、动脑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自我探究和自我解决问题,其中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和提醒学生,不要让学生偏离了学习的轨道,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慢慢就能够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突破。2)练习要得法。在设计练习时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①基本练习:基本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对新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某一项学习内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主要针对的是计算方面的练习。例如低年级的加、减、乘、除的运算以及中高年级的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等。这些有关算理方面的练习可采用基本练习进行,在进行练习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以进行辨别对错、争当学习的小榜样等形式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找到学生的不足以便及时有效的进行指正。②针对练习:主要是指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例如:在讲解人民币的认识之一部分的内容,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比较的抽象,孩子对于有实物的教学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在进行完教学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运用专项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练习的有效性。在专项练习中第一道题学生可能没有很好的理解,但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根据上面的经验和总结能够很顺利的突破重难点,实现练习的有效解决这一学习目标。③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④操作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很深的印象,为后面的面积公式的推出做了很好的实践基础。另外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动手探索能够比较牢固的掌握这个知识点,即使在以后出现了短时的遗忘,那么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操作慢慢理顺过程,重新推出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就不是单单的死记硬背了,而是能够灵活变通的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公式如果忘记了那么什么都不会了。学生在进行有关的操作练习是就不怕忘记什么公式或者是定理了,只要自己慢慢动手操作就能够自己总结出相对应的法则或者是公式。(3)练习的兴趣化。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是教育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学生一旦有了数学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练习要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练习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模仿到灵活运用的发展顺序去安排。由公式型到应用型,再到综合型。要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熟练掌握—创造性运用,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通过一年的研究和具体实施,学生在练习习惯和思维训练方面得到了提高,我们在研究中也明确了课堂练习多元化实施方向,引导学生正确参与课堂练习,精心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学生的多元化练习,提出了学生练习、思维训练、情感体验方面的各种建议,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同时,我们通过上研究课、讨论和设计课堂练习,并积极参与对课堂练习和学生的研究,撰写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或者发表。我们的老师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每一次的成功经历都是基于我们平时扎实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问题,如:练习与反馈的问题,学生作业量的问题等等,但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努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更要注意研究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合理安排每一次活动,让活动更有意义和价值,并积极总结和反各研究阶段的各种问题,以便我们更好地开展研究。

作者:周佳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凤凰山小学

课堂练习范文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练习;设计;高效课堂

1引言

初中课堂练习作业优化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各不相同,所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也不一样。针对一年级新教材和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教学时,我从开拓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训练动机出发,减轻学生负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堂作业指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课堂内容的理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的需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其功能主要是通过当堂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双基”,而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体现对三维目标的考查。因此,布置课堂作业是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延伸。适当的课堂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教材保持记忆,并将课堂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在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探索的习惯,才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判断意识,形成自己的思想。

2初中历史课堂练习设计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民族地区的初中历史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历史课堂作业却成了被忽视的关键环节,没有发挥作业对于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简单来说,现阶段历史课堂作业主要表现为:第一,相对于语数外教师对作业的高度重视,初中历史教师对课堂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第二,课堂作业一般由教师统一布置,题量大且题型枯燥陈旧;第三吗,作业形式单一;第四,教师缺乏对作业的科学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工作强度大且难以实现专业发展,学生疲于应付且“高分低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历史课堂作业必须在形式上、内容上及作业评价等方面加以改革。

3案例研究

本文在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中以三维目标为依据,尝试着对历史课堂作业的设计进行了改革。以《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一课为例。该课的能力目标为:通过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变成简表,培养学生制作历史简表与寓史于图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的主权和领土,以及外国侵略势力到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一定的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激发学生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并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光荣传统。教学难点是:如何认识俄国“蚕食鲸吞”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过程以及如何认识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的方法、方式与追求目的的差异性。

4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设计历史课堂作业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课堂检测的难度,要有明显的梯度。习题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编排。题型应多样化,题目应以改编题或原创题为主,可选择时政、故事、漫画等作为背景材料。第二,课堂检测的题量应适中,一般以6—8题为宜,其中材料分析题一个(1-3个设问)即可。检测、反馈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第三,对课堂检测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让学生自己制定检测要达到的目标,目的是要让学生人人过关,获得成就感。课堂检测一定要批改、反馈、订正,有评价和记录。要建立档案,能显示学生进步的轨迹。对历史课堂作业设计在形式上、内容上、评价上加以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历史课堂作业的布置方法,建立科学的作业模式,有效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课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有力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科学的评价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作者:岑卫恳 单位:广西田林县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韩省.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途径[J].成功(教育).2012(07)

[2]张卫东,孙自胜.利用乡土历史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效果———以安徽乡土历史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3]李兴平.新课程背景下乡土历史资源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1(09)

[4]李剑云.乡土历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1(17)

课堂练习范文篇6

一、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练习

数学教学是分单元进行的,每一单元可划分为几个“知识块”,同一“知识块”的几个教学课时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或叫“知识点”。课堂练习就是要围绕每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设计。

例如,教学“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前两课时,重点、难点是试商。新课前的练习应为学习试商方法作知识铺垫,可这样设计: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0×()〈206;2.在○里填上〉或〈:32×5○150;3.估算:78×8=□、206×3=□。讲授中的练习要为理解试商方法服务,可这样设计:1.说出试商过程:

附图{图}

2.如果把

附图{图}

中的27看作20来试商,要试几次?如果看作30来试商,要试几次?比较一下,怎样试商简便些。新课后的练习要起到强化试商方法的作用,可这样设计:1.说一说

附图{图}

等题该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2.不用竖式计算,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商几:

附图{图}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8……15,300÷□=7……20;4.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附图{图}

二、遵循认知规律设计课堂练习

每堂课的练习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

例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可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1)口算:1/3+1/3、5/7-2/7、5/11+4/11、3/4-1/4、5/9+2/9、3/8+7/8、b+a/+c/a、a/b-c/b(a、b〉0,a〉c)。(2)笔算:7/18+13/18、13/20-7/20。

2.综合练习:(1)填空:5+7/()/()=1、()/()-2/5=2/5、3/11+()/()=7/11、()/()-1/6=5/6。(2)解方程:1/5+x=4/5、x-7/13=5/13。

3.发展练习:仿照7/11=()+()、7/11=()-(),分别编出5道加法和减法计算题。

通过上述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有收益。

三、根据智能目标设计课堂练习

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生个体素质的需要,是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依据。

1.设计联想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可从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等方面设计练习题。如看到“a是b的5/6”,要求学生联想到:(1)a与b的比是5∶6(横向);(2)b与a的比是6∶5(逆向);(3)b是a的11/5倍(横向、逆向);(4)a比b少它的1/6(纵向);(5)b比a多它的1/5(纵向、逆向);(6)a增加它的1/5与b相等(纵向);(7)b减少它的1/6与a相等(纵向)。

2.设计多解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后,教师可出示应用题:“一根长64米的铁丝,剪去总长的5/8做了20个周长相等的方框架,余下的还可以做同样的方框架多少个?”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

(1)用分数应用题解法求解:①20÷5/8-20=12;②64×(1-5/8)÷(64×5/8÷20)=12;③64÷(64×5/8÷20)-20=12;④20÷〔5/8÷(1-5/8)〕=12;⑤20÷(5/8÷1)-20=12;⑥20×〔(1-5/8)÷5/8〕=12;⑦20×(1÷5/8)-20=12。

(2)用比例方法求解:设还可以做x个方框架,得5/8∶20=(1-5/8)∶x。

(3)用工程问题解法求解:①(1-5/8)÷(5/8÷20)=12;②1÷(5/8÷20)-20=12。

课堂练习范文篇7

在“三环导学教学”中提出了“引是前提,学是重点,练是保证”的思想。那么,应该怎样设计、组织练习呢?根据近两年来的实践,我认为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练习可按照引新练习、尝试练习、巩固练习和强化练习四种形式去实施。

一、引新练习

学习新知前的练习就是引新练习。它既是教师和学生上好课的知识、心理准备,又是学习新知识的坚实基础。其练习过程就是在新旧知识间架桥铺路的过程。这类练习一般要少而精,且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围绕重点设计,旨在分散难点,为实现旧知到新知的转化创造条件。因此,设计时要讲求艺术性。

比如:在教学“能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写出一些单数和双数。

2.什么是整除?并判断下列算式中哪些数能被2整除?

57÷260÷2

149÷2134÷2

3.一分钟比赛。看谁一分钟写出2的倍数多,看谁一分钟写出5的倍数多。(从最小数开始)

上面三道题的形式各异,目的分明。第一、二题为学习奇数、偶数巧设埋伏,只要教师稍加指点,就转化成了新知。第三题2和5的倍数,实际上就是能被2和5整除的数。这样,给学生潜伏了一个原型,提供了一些研究的对象,既为尝试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分析做好了物质准备,又给学生研究新知渗透了思想方法,也为启发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水平,去学习新知起到了引渡定向、打通思路的作用。

二、尝试练习

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要不断提出问题、指出目标,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完成旧知到新知的转化。这一系列的活动实质上是学生进行探究、摸索规律的尝试练习。实施练习时,教师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激疑设问、动手操作、引导观察、组织讨论等方法,启发学生手、口、脑并用,做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在堵塞处点拔,于岔道口引导,让学生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指导学生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进行操作尝试,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

1.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倍?

4.根据问题,适当填空。

因为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梯形的面积=()×()÷()

当学生完成这一系列活动之后,教师即趁热打铁,点拔推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为掌握公式和灵活运用公式打好了坚实基础。

三、巩固练习

在新知学完后,学生对新知要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进而形成技能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依纲扣本、把握重点、设计份量适中,层次分明,且螺旋式上升的巩固练习。这类练习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在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以反馈调节,并力争于课内补偿欠缺,纠正偏差。因此,教师要尽量当堂面批练习,提高作业效率。同时,还可以采用竞赛、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数的特征”后,我设计的练习题为:

1.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130.36.54.240.72.225.75这些数中,

①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最大两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6.用5.2.7三个数字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被2整除,有几种排法,再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5的倍数,有几种排法?

如此,知识步步深入,难度层层加高,学生必能领悟出能被2.5.3整除数的特征及规律,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思维灵敏度品质的形成。

又如,学习“百分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填空:

据统计,今天全校的缺席率为5%,则出席率为()。

2.判断:

①某农民种植果树,96%的果树成活,未成活的是4棵。

②五年级有20人,期中测验中有16人优秀,4人优良,五年级这次测验优秀率为80%。

③某工厂有工人118人,全部出勤,则这个厂的出勤率为118%。

3.某厂制做零件2500个,合格率为90%,求不合格的零件有多少个?

这样练习,既可使学生对百分率形成比较正确的认识,又理解了百分率的实际意义,掌握了百分率的本质特征,也联系了百分数的应用,使所学知识得以系统巩固。

四、强化练习

在巩固新知的练习中,常有一部优等生感到吃不饱。所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业实际,设计一些有难度,有新度,有活度的强化练习。这类练习必须有思考性、趣味性,给优等生补充特殊养料,刺激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不仅加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

比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

1.按法则计算结果,然后找出规律。

1/2+1/31/3+1/41/4+1/5……

1/2-1/31/3-1/41/4-1/5……

2.根据规律,填空:

1/3+1/4=()/()1/7+1/8=()/()

1/6-1/7=()/()1/9-1/10=()/()

课堂练习范文篇8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大钢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学习教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那么,如何恰如其分地设计好每节新授课的练习呢?

首先是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深入领会大纲的精神。其次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求参与课堂练习设计的教师要把握大纲的尺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设计练习内容。规定练习设计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要有针对性。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和稍有变化的练习,也要有一些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但不能过于繁难。尽量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具有实用价值的练习,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

新授课的练习月的在于掌握知识,我们按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及学习的反馈几方面进行了练习设计。

一、按学习过程设计练习

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也需要有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性练习、获取新知识的形成练习和巩固新知识的练习。

l.准备性练习。

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应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练习。

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设计如下练习。

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13、36、16、93、42、29、24、39

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学习前的良好准备,把学生引入最佳的认知状态,再稍加点拨、诱发,便会水到渠成了。

2.形成性练习。

为了促使新知识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前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应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练习。

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应帮助学生认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的面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应用具体感知,经概括表象,到规则抽象。下面的练习设计可看到学生的知识是怎样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的操作和练习过程形成的。

(1)具体感知(学生动手操作)。

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面积。

②用12个(或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成一个长方形,说出它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

(2)概括表象。

①口答:一个长方形长里正好摆5个1平方厘米,宽里正好摆3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

②再现在现平面图形要求学生说出下图的面积各是多少?(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3)规则抽象。

在上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测量,说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并说出测量的方法,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巩固性练习。

为了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新知识,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设计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

例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针对其重难点设计下面题目。

(1)说出下列各算式来有几位小数?

4×0.3()6.5×0.03()

43.3×4.l()

(2)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12.6×2.3=28981.26×2.3=2898

1.26×0.23=2898

(3)l.21×26=()

0.121×2.6=()

12.1×2.6=()

在局部的专项练习或独立的模仿练习基础上,再根据新知识的特点适当进行一些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

二、按学习内容设计练习

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练习设计有其不同的要求。概念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法则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理解法则、掌握操作的过程;应用题的练习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由于篇幅关系,现在只讲应用题的练习。

一方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例如:在学习“玩具厂计划生产10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4天,每天生产210件,还要生产多少件才能完成计划?”这道应用题时,除了模仿练习外,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

自行车厂要装配6OO辆自行车,已经装配了9天,平均每天装配72辆,自行车厂完成装配情况如何?

使学生懂得要判断装配情况如何,就要用实际的装配产量与计划装配的产量进行比较。

实际产量-计划产量=超过产量

计划产量-实际产量=还要生产的数量

从而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正确思考方法。

另一方面要防止解题方法模式化,防止思维定势。

如为纠正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倾向。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小华有9张邮票,比小强多3张,小强有多少张邮票?

小华有9张邮票,比小强少3张,小强有多少张邮票?

从而使学生懂得审题的重要性,改变学生育目机械模仿的不良习惯。

三、按学习的反使设计练习

新授课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有效地调控,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l.对比练习

对表面相似的内容,学生学习时,容易彼此混淆,如带分数的加减法和带分数的乘法;求一倍数与求几倍数的应用题等,要通过题目对比练习,培养分化的能力。

2.判断练习

对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所产生的错误,可以通过辩错、改错的练习,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例如:学习平均数问题后,设计这样的选择题:某工人一、二月份生产零件350个,三月份生产210个零件,四月份生产220个零件。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个零件?

(1)(350-210+220)÷3

(2)(350×2+210+220)÷4

(3)(350+210+220)÷4

课堂练习范文篇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识水平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一个问题学生充分理解或者得到解决后,这时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已经转化为饱和信息,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模式,如果我们在此前提下提供一些平淡的问题给学生,即便是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会失去思考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在将问题呈现给学生之前必须对问题进行设计、改编,或者精选习题。另外,不搞“一刀切”,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充足的成功体验。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还要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设计练习题时常常把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使学生初步形成技能,练习是基本的、单一的、带有模仿性的;第二层次是拓展练习,使学生巩固技能,把掌握的新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中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第三层次是思维训练,使学生发展技能,启迪思维,开拓智力,练习的难度较大、较灵活、有一定的开放性。

这样的练习组合既能体现习题的层次与坡度,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其潜能;又能满足不同思维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思考循序渐进,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阶梯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

例如我在因式分解的习题课上设计如下的习题:

A组:(该组练习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

1、多项式a²+b²,a²-b²,-a²-b²,-a²+b²中,能因式分解的有__个。

2、若多项式a²+kab+9b²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的值为__。

3、如果多项式y²-my-15能分解因式,则m的值为__。

4、把多项式x²+x-y²-y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不同分组方法有__种。

5、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3mn³+15m³n2ax²-2ay²y²+2ay-3a²4n(1-m)³+2(m-1)²

B组:(该组练习是对基本题作较大变化(变式题),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目的是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对知识进行同化)。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6(m²+n²)²-49(m²-n²)²

(2)(y²-y)+2(y²-y)+1

(3)2(m-2n)²-2m+4n

(4)(m²-y²+n²-x²)-4(xy-mn)²

(5)(y²+y)²-14(y²+y)+24

C组:(该组练习是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习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1.求1996×5.2+1996×7.4-199.6×26

2.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求证:(a²+b²-c²)²-4a²b²的值一定是负数。

3.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分解因式,你编的三项式是________,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_______。

课堂练习范文篇10

1.教师的设计与教学实际情况脱节。练习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双边活动,需要在教学中多次进行,是成功教学的基础。但是,从当前的课堂练习设计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教师的设计与教学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因此,造成了学生做题负担重,教师设计练习压力大,教学效率低的结果。最终原因是在教师的设计理念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缺少具体教学的辅助,使课堂教学不受控制,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2.课堂设计的作用没能有效发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设计的作用没能有效发挥出来。由于近些年来新课改的深入,教师更多地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比如,如何设计适当的情境导入,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如何合理利用电子白板促进学生学习等方面,却忽视了对课堂练习的设计问题,导致练习的形式单一,学生练习时间不够,对学生练习要达到的要求全都一样,练习内容枯燥无味,对学生练习的评价单一等问题。有的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就是照搬例题后面的练习,这样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有的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难度过大,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使课堂气氛变得尴尬,且达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1.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学校经常会举办抽查或者调研考试,每次考试都会进行成绩大排名,如果合格率不能达到标准的,教师的工资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迫于这种情况,教师也只能机械地布置一些练习任务,使得学生通过反复的操练达到熟练的目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简单地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

2.教师不去深入研究。由于分数思想顽固,大多教师重视的都是学生的成绩,所以他们更加关心学生是否把知识点掌握牢固了,而不是去考虑如何将练习设计得更加合理,再加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使得教师没有精力去沉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

三、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原则

基于上面的分析,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创新原则。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把所掌握的知识能够进行再创造,因此学生不仅要理解很多结论,还要知道这些结论的由来。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把握这个原则,使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设计的练习内容必须要符合并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部分题要或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使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练习内容对学生提出的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心智发展的顺序协调统一起来,以确保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主体性原则。高效率的学习知识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地从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练习的内容更加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萌发解决问题的自我需要,主动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