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21:21:27

看图说话范文篇1

第一步,指导学生分想

分想指在看图说话、写话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观察、了解图的整体内容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从图中找出说话、写话的内容和线索的过程就是分想。分想阶段可以分为四个小的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提出教学目标,完成第一个教学要求,完成第二个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下面,以“宁宁的针线包”(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基础训练五的说话)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进行导入新课的教学设计的。教师说:“今天我们继续练习说话,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次训练的要求。”学生读后,教师再问:“看图说话、写话教学分哪几步进行?”学生回答:“看图说话、写话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联想;第三步,串想。”

2.提出教学目标。教师边提问边展示这一步的教学目标:看图,了解图的内容,以及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按分想四要素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从图中找出说话、写话的线索和内容。然后把这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两个教学要求:第一个教学要求,按分想四要素概括地说出图的意思;第二个教学要求,从图中找出需要联想的画面,也就是说话、写话的内容和线索。

3.完成第一个教学要求。按分想四要素概括地说出图的意思,分想四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谁、干什么。下面,以小学《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基础训练8的看图说话、写话《扫雪》为例予以说明(下同)。首先,提出教学要求:仔细看图,按分想四要素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也可以让学生一一回答下面四个问题:①图中画的是什么时间(或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②图中画的是什么地点(或地方),你从哪看出来的?③图中画的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请你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如果画中的人物多,也可在联想时再给他们起名字。④他们都在做什么?然后按分想四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简略地说出这几幅图的意思。在学生一一回答这四个问题以后,再让他们用一句话说出图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这句话要把四要素的内容都包括在内。如可以这样说(仅供参考):“大雪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到学校清扫积雪。有的用小车把雪运走,有的扫雪,有的把雪堆到树根旁,有的听老师指挥清扫哪的雪”。这个教学要求强调的是表象的概括性和语词的提炼性。也就是说,学生感知多幅图后在脑中留下了图的印象(表象),经过大脑的加工,这种印象要转换成一两句话叙述出来。因此,这一步只要求学生把图的意思十分简练地表述出来,不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词描述图的内容。

4.完成第二个教学要求。从图中找出需要联想的画面,也就是说话、写话的内容和线索。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想一想,图中哪些地方需要再详细说说。”如上例,可以选出运雪、堆雪和扫雪做为一下步联想的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两项做为下一步联想的内容。再如,“宁宁的针线包”是这样设计的,教师边提问,边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是什么意思。第一幅图的意思是:妈妈送给宁宁一个针线包;第二幅图的意思是:宁宁用它补袜子;第三幅图的意思是:宁宁给小弟弟钉扣子。最后引导学生说出这三幅的意思:妈妈给宁宁一个针线包,宁宁用它给自己补袜子,给小弟弟钉扣子。

在分想阶段要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一步,这样可把时间用在联想与串想上。

第二步,指导学生联想

在分想的基础上,根据看图说话、写话的教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联想与想象把应该详说(或详写)的内容说(或写)得比较具体、形象、生动。小学低中年级看图说话、写话常犯的毛病是看图后说(或写)得干瘪、简短。从表面上看是学生语词少,实质是学生看图后储存在脑中的表象模糊、暗淡、零散。怎样才能使学生看图后储存在脑中的表象变得丰富、细腻呢?这就需要通过联想与想象启动学生脑中的表象(以往储存在学生脑中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形象信息),使图在学生脑中的表象与以往储存在学生脑中的各种表象产生相互作用,即通过表象的深化、分解、组合等运动形式使图在学生脑中的表象丰富、细腻起来。由于学生脑中表象的丰富性、条理性、细腻性决定着他们语词的丰富性、条理性和细腻性。所以,通过联想与想象,学生就能在看图后说得(或写得)比较具体、形象、生动了。在联想阶段,教师边提问边展示教学目标:看图后,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把话说得具体、形象、生动。然后,根据教学要求和图提供的信息展开联想。一般来说,多幅图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教育性,联想时应围绕图中人物的思想言行进行。教师可通过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1.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和服饰;2.分析人物心里想些什么;3.猜想人物还说些什么;4.推测人物有哪些行动。

学生联想时,可以四个问题同时进行,也可以各个问题分着进行。如果图中画的是动物,可采用拟人方法,按上面四个问题进行联想。对于景物,可从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和触摸到的几方面进行联想。由于通过视觉通道获得的信息占所有感觉通道获得信息总量的83%,所以,通过看到的产生的联想就非常重要。联想时,景物联想的线索可从景物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状态、软硬、及质料等等方面进行。下面,以运雪为例说说怎样联想。运雪的学生有三个,推车的学生可叫小军,帮着推车的女学生可叫小莉,右手拿铁锨,左手帮着推车的学生可叫小亮。

小军的双手紧紧地攥住车把,使劲儿地推着车(动作)。满满一车雪,堆得像小山一样(形状)。小莉见了,心想:“这么多的雪、多重啊!”(心理活动)。于是,她也帮助推车。只见她双手紧紧地抓住车侧栏,用力地推着车(动作)。小亮见他俩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推车,车行得还这么慢,也跑过来帮助推车(动作)。只见他右手拿着铁锨,左手使劲儿推着车(动作)。他们一边推车,一边高声喊道:“一二三,加油干”(言语)。他们推了一车又一车,校园里的雪越来越少,他们虽然很累,但很高兴。

教师指导学生联想可依次让学生说:他(或她)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再把这些连起来说几遍。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下面的方法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1.前后联想法。图是静止的,有些内容无法表现。通过前后联想法可以把静态的图变成动态的图。这样,浮现在学生脑中的表象就不仅仅是几幅孤立的图了,而是连在一起变成活动的图了,立体的图了。学生脑中的表象也就丰富了,细腻了。转换成语句表达出来也就具体了,形象了。

2.画面猜想法。画面上有些内容是无法直接表现的,如人的心理活动、语言等,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如上例,宁宁和妈妈说了些什么,画面是无法表现的。只有通过画面猜想,才会使画面的内容生动、具体。

3.表象联系法。把图中某一局部画面在学生脑中形成的表象与以往储存在学生脑中的相类似的表象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多种色彩纷呈的新表象了。这样,转换成语句表达出来就形象生动多了。通过联想与想象,图在学生脑中已经由静止的变成了活动的,由平面的变成了立体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把丰富多彩的表象转换成形象、生动的语句表达出来,就可以克服看图后说得干瘪、简短的毛病了。为了使学生能学会用更多的语句和表现方法描绘表象,教师可以从课文或文学作品(包括优秀的学生作文)中给学生选择一些文章片断供学生学习。这样做,还有利于表象与语句建立紧密联系和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步,指导学生串想

在分想与联想的基础上,根据几幅图的内在联系进行取舍,有条理地把几幅图的内容按一定顺序组织成一段话或几段话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串想。也可以这样说,通过分想、联想使图在学生脑中形成了鲜明的、丰富的、生动的表象(或表象群),再把它们按某一思路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的表象群并转换成相应的语句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串想。通俗地说,串想就是把分想与联想阶段说的几段话串在一起表达出来的过程。串想阶段有两个要求:第一要有选择,不能把刚才说的话都说(或写)出来,而是要有取舍,做到详略得当;第二要有条理,按一定顺序(时间、空间或事情发展顺序)说(或写)出来。

看图说话范文篇2

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是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而他们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仅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且必须学会摆脱一切不相干的事物引诱,使之服从预定的教学目的。看图说话、写话教学,首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在课堂教学中,在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前,我总是先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例如:第二册《离群的小鸡》是看图说话写话相结合的综合练习课。我在揭题后,提出具体要求: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每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完整地、有顺序地说一段话,表达一个意思,再给每一幅图写一句话,最后明确一个道理。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一步步完成教学要求,逐步发展了他们有意注意的品质。

二、看图说话教学要遵循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的原则

小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是从无目的到有目的,从笼统到精细,由表面到内部的过程。所以,我开始教看图说话时,便从感知图的整体入手,步步深入。例如:在教《小白兔运南瓜》时,先让学生完整地观察图,理解图意。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差,掌握词语少,说话时往往词不达意或没有明确的中心。对此,我就设计了步步深入的问题,同时让学生用词语或几句话完整、连贯地把几幅图的大意讲清楚,从而培养学生概括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

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持续性和阶段性,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不断加深教育内容,避免间断性和跳跃性。从这一教学理论出发,分图练讲是训练学生讲话能力的好方法。

在分图训练说话中,我利用学生记忆发展中的无意识占主要地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记住过渡性图,以承上启下,发展故事的内容。比如,《离群的小鸡》中的第三图属过渡性图画,通过老师启发“妈妈听到孩子叫声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而让学生独立说出图意,顺理成章地引出故事的结局。

在分图训练说话时,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只能保持二十分钟左右,我就在每幅图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听老师讲后,学生学讲、独立讲、指图讲、背图讲等,以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三、带着问题,训练写话

看图说话范文篇3

作者单位:天津市东丽区教研室

三想法指看图说话、写话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三个步骤。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联想;第三步:串想。因每步都有“想”字,故称为三想法。经过我们几年的实验研究,证明它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第一步,指导学生分想

分想指在看图说话、写话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观察、了解图的整体内容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从图中找出说话、写话的内容和线索的过程就是分想。分想阶段可以分为四个小的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提出教学目标,完成第一个教学要求,完成第二个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下面,以“宁宁的针线包”(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基础训练五的说话)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进行导入新课的教学设计的。教师说:“今天我们继续练习说话,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次训练的要求。”学生读后,教师再问:“看图说话、写话教学分哪几步进行?”学生回答:“看图说话、写话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联想;第三步,串想。”

2.提出教学目标。教师边提问边展示这一步的教学目标:看图,了解图的内容,以及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按分想四要素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从图中找出说话、写话的线索和内容。然后把这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两个教学要求:第一个教学要求,按分想四要素概括地说出图的意思;第二个教学要求,从图中找出需要联想的画面,也就是说话、写话的内容和线索。

3.完成第一个教学要求。按分想四要素概括地说出图的意思,分想四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谁、干什么。下面,以小学《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基础训练8的看图说话、写话《扫雪》为例予以说明(下同)。首先,提出教学要求:仔细看图,按分想四要素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也可以让学生一一回答下面四个问题:①图中画的是什么时间(或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②图中画的是什么地点(或地方),你从哪看出来的?③图中画的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请你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如果画中的人物多,也可在联想时再给他们起名字。④他们都在做什么?然后按分想四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简略地说出这几幅图的意思。在学生一一回答这四个问题以后,再让他们用一句话说出图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这句话要把四要素的内容都包括在内。如可以这样说(仅供参考):“大雪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到学校清扫积雪。有的用小车把雪运走,有的扫雪,有的把雪堆到树根旁,有的听老师指挥清扫哪的雪”。这个教学要求强调的是表象的概括性和语词的提炼性。也就是说,学生感知多幅图后在脑中留下了图的印象(表象),经过大脑的加工,这种印象要转换成一两句话叙述出来。因此,这一步只要求学生把图的意思十分简练地表述出来,不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词描述图的内容。

4.完成第二个教学要求。从图中找出需要联想的画面,也就是说话、写话的内容和线索。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想一想,图中哪些地方需要再详细说说。”如上例,可以选出运雪、堆雪和扫雪做为一下步联想的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两项做为下一步联想的内容。再如,“宁宁的针线包”是这样设计的,教师边提问,边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是什么意思。第一幅图的意思是:妈妈送给宁宁一个针线包;第二幅图的意思是:宁宁用它补袜子;第三幅图的意思是:宁宁给小弟弟钉扣子。最后引导学生说出这三幅的意思:妈妈给宁宁一个针线包,宁宁用它给自己补袜子,给小弟弟钉扣子。

在分想阶段要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一步,这样可把时间用在联想与串想上。

第二步,指导学生联想

在分想的基础上,根据看图说话、写话的教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联想与想象把应该详说(或详写)的内容说(或写)得比较具体、形象、生动。小学低中年级看图说话、写话常犯的毛病是看图后说(或写)得干瘪、简短。从表面上看是学生语词少,实质是学生看图后储存在脑中的表象模糊、暗淡、零散。怎样才能使学生看图后储存在脑中的表象变得丰富、细腻呢?这就需要通过联想与想象启动学生脑中的表象(以往储存在学生脑中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形象信息),使图在学生脑中的表象与以往储存在学生脑中的各种表象产生相互作用,即通过表象的深化、分解、组合等运动形式使图在学生脑中的表象丰富、细腻起来。由于学生脑中表象的丰富性、条理性、细腻性决定着他们语词的丰富性、条理性和细腻性。所以,通过联想与想象,学生就能在看图后说得(或写得)比较具体、形象、生动了。在联想阶段,教师边提问边展示教学目标:看图后,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把话说得具体、形象、生动。然后,根据教学要求和图提供的信息展开联想。一般来说,多幅图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教育性,联想时应围绕图中人物的思想言行进行。教师可通过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1.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和服饰;2.分析人物心里想些什么;3.猜想人物还说些什么;4.推测人物有哪些行动。

学生联想时,可以四个问题同时进行,也可以各个问题分着进行。如果图中画的是动物,可采用拟人方法,按上面四个问题进行联想。对于景物,可从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和触摸到的几方面进行联想。由于通过视觉通道获得的信息占所有感觉通道获得信息总量的83%,所以,通过看到的产生的联想就非常重要。联想时,景物联想的线索可从景物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状态、软硬、及质料等等方面进行。下面,以运雪为例说说怎样联想。运雪的学生有三个,推车的学生可叫小军,帮着推车的女学生可叫小莉,右手拿铁锨,左手帮着推车的学生可叫小亮。

小军的双手紧紧地攥住车把,使劲儿地推着车(动作)。满满一车雪,堆得像小山一样(形状)。小莉见了,心想:“这么多的雪、多重啊!”(心理活动)。于是,她也帮助推车。只见她双手紧紧地抓住车侧栏,用力地推着车(动作)。小亮见他俩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推车,车行得还这么慢,也跑过来帮助推车(动作)。只见他右手拿着铁锨,左手使劲儿推着车(动作)。他们一边推车,一边高声喊道:“一二三,加油干”(言语)。他们推了一车又一车,校园里的雪越来越少,他们虽然很累,但很高兴。

教师指导学生联想可依次让学生说:他(或她)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再把这些连起来说几遍。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下面的方法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1.前后联想法。图是静止的,有些内容无法表现。通过前后联想法可以把静态的图变成动态的图。这样,浮现在学生脑中的表象就不仅仅是几幅孤立的图了,而是连在一起变成活动的图了,立体的图了。学生脑中的表象也就丰富了,细腻了。转换成语句表达出来也就具体了,形象了。

2.画面猜想法。画面上有些内容是无法直接表现的,如人的心理活动、语言等,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如上例,宁宁和妈妈说了些什么,画面是无法表现的。只有通过画面猜想,才会使画面的内容生动、具体。

3.表象联系法。把图中某一局部画面在学生脑中形成的表象与以往储存在学生脑中的相类似的表象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多种色彩纷呈的新表象了。这样,转换成语句表达出来就形象生动多了。通过联想与想象,图在学生脑中已经由静止的变成了活动的,由平面的变成了立体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把丰富多彩的表象转换成形象、生动的语句表达出来,就可以克服看图后说得干瘪、简短的毛病了。为了使学生能学会用更多的语句和表现方法描绘表象,教师可以从课文或文学作品(包括优秀的学生作文)中给学生选择一些文章片断供学生学习。这样做,还有利于表象与语句建立紧密联系和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步,指导学生串想

在分想与联想的基础上,根据几幅图的内在联系进行取舍,有条理地把几幅图的内容按一定顺序组织成一段话或几段话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串想。也可以这样说,通过分想、联想使图在学生脑中形成了鲜明的、丰富的、生动的表象(或表象群),再把它们按某一思路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的表象群并转换成相应的语句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串想。通俗地说,串想就是把分想与联想阶段说的几段话串在一起表达出来的过程。串想阶段有两个要求:第一要有选择,不能把刚才说的话都说(或写)出来,而是要有取舍,做到详略得当;第二要有条理,按一定顺序(时间、空间或事情发展顺序)说(或写)出来。

看图说话范文篇4

“看图说话”可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优美和丰富的表现力,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激发出热爱祖国的情感。

“看图说话”的题材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是直观形象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容易感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图画是教材内容的形象表现,易为学生接受。例如,画面中常出现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可爱的小动物等,学生一看见便跃跃欲试,有话要说。第二是趣味性。小学生求知欲强,有强烈的新鲜感,“看图说话”的题材富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图和说话。例如,在《大象为小熊洗澡》的画面中,大象的鼻子画得像喷泉一样,逗得学生指手划脚。第三是浅显性。针对低年级学生知识尚少的特点,图画的题材多是简单明了的,学生稍经思考就知其意,不必花太大气力就能说出主题。例如,学生在看图画《迷路的小白兔》时,很容易发现小白兔啼哭的原因是它迷了路。第四是启迪性,这是“看图说话”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体现。例如,图画《小白兔过河》的故事情节,向学生提出了要互相帮助的做人道理,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看图说话”课特点出发,善于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注重学生的听说训练实践,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内容具体、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色彩优美并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图画教材,作为听说训练的依据。然后,由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图画教材内容的背景和环境氛围,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和悬念,诱发学生仔细、认真观察图画内容的热情和兴趣。

其次,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听说训练的实践活动。在让学生认真看图后,教师可先挑选一位敢于发言的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姿态,简单地介绍图画的内容,教师适时地给予鼓励,以调动其他学生说话的积极性。然后,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训练,敢说敢讲。对有口头表达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

再次,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训练。教好“看图说话”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教会学生独立看图的方法,指导学生识图。教师要启发学生细致地观察和了解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动作、神情等;启发学生准确地分清和辨认画面的景物、人物的主次关系;启发学生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有层次、按一定顺序地观察画面上的众多景物和人物,摸清图画的主题。

看图说话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写话;培养策略

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生抓起。小学生掌握的字词不多,对周围事物观察也不很仔细,要写出一定字数的作文确实有一定难度。看图写话是一种很好的组织语言、激发想象力的小学低年级写作练习形式。对于看图写话的训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会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学习看图写话,前提是要学会看图。通过观察,小学生认识并分析图片的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这是看图的第一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流畅的表达看到的内容。只有会看,才能够通过自己思考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情节,勾勒出一个有情节的完整故事。

2观察与想象有机结合

通过看图写话,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如果是多个图片,还要注意事情发生发展的前后顺序,以及图片上静态的人和物究竟是谁、他或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他们做的是否正确、你的看法。利用图片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把静态的事物转换成动态的想象情景,既发展了思维能力,又实现了写作训练的关键一步。

3看图说话侧重口头表达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一种语言实践形式。小学生的语言天赋虽然不是很发达,但是他们年龄小,心理顾虑不多,如果教师指导到位,一般来说小学生是可以有一定的提升。看图写话可以先从看图说话开始,通过审视图片内容,稍加思考,让小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再通过口语表述出来,让老师、同学能听懂。小学生很喜欢这种表现形式,他们觉得自己会说作文了,学会了看图说话,再进行看图写话就不会那么难了。

4看图写话侧重基础训练

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完成一些不成熟的所谓的写作。其实,对于小学生的写作,只要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等即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5以成功激励学生

看图说话范文篇6

1.听故事练说话

小学生特别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故事。教师可经常选择一些文明礼貌。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等内容的故事让学生听。如《山羊过桥》、《小熊做客》、《聪明的公鸡》、《诚实的孩子》、《狼和小羊》等。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缺乏条理性,要求他们把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教师必须把复述的内容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如板书、编写提纲),让学生沿着这条线索,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复述。这样做,有助于对学生加强听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看图画练说话

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较差。看图说话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低年级教材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便于儿童观察和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教材将看图说话训练内容编入课本练习之中,形式多样,内容生动,如看图回答问题,看单幅图说话,看多幅图说话等。这些练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而且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如第二册中《阿姨,对不起》、《蓝树叶》、《小猫钓鱼》,第三册中《买铅笔》、《礼貌待客》,第四册中《小马过河》、《看病》、《做客》等。这样的练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有问题提示,可引导学生先回答问题,然后联系实际想一想,再找同学表演。

3.感事物练说话

看图说话范文篇7

6至8岁是儿童语言、智力发展比较关键的时期,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这个年龄段,因此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敢说到会说,激励学生爱说,说得有条理。这要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说”的条件。

1.玩中说。玩是学生最有兴趣的事情,如果他们玩得有趣,说得也会有趣,训练沉重我口说我心,我口说我手。

2.学中说。从学第一个拼音字母“a”开始,便让一年级的沉重开口说话,说说教师的口形是怎样的。说的练习便从这里开始。讲读每一篇课文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预习情况;讲课时让生说说课文的分段,及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学到哪些知识。

3.做中说。让学生把在学校、家庭做的事,参加的活动说出来。

4.听中说。听得好,才能说得好。多听(听广播、听录音),并把听来的故事复述下来,借此提高表达能力。

看图说话范文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识图能力;新课标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基本上每节教学内容都配有各种各样的插图,合理运用这些插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形象地展示教学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升入初中后才开始接触生物学科,由于受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知识的限制,他们对课本插图的观察和理解无所适从,或者只看到图片表象,不理解课本插图的内容。所以,学生的识图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看图识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方面、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这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尤为重要。

一、学生识图能力对学习生物学知识重要性的分析

生物教材中插入的图片和图表是形象展示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图片和图表将复杂的生物规律和生命现象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将人类肉眼看不见的细小微生物具体化,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形象,能够丰富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引导学生读图、识图,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物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生物教学的能力目标之一[1]。但是,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教师更加注重对知识文字的讲授而极易忽略对课本图片的研究,以至于学生认识不到图片的重要性,其识图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此外,分析近几年的初中生物会考试卷可以看出,识图试题的分值在逐年提高,对待这类题型,学生不仅要看懂题目的文字要求,更要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这表明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几点心得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不仅要让学生“看”,更要求学生会“看”,具体表现为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图片的内容和教材编写的目的;具备把握图片重点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利用图像构建生物学概念的能力;从图片颜色准确把握图片信息的能力;收集、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呢?(一)善用多媒体白板等现代电子工具形象展示生物学知识。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倾向于利用文字与挂图相结合的方式讲授生物知识点,其实,生物挂图是教材中插图的放大版,要想完整地呈现图片,可以利用多媒体白板进行演示,而且多媒体硬件趋于完善,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果教师想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仅利用挂图是不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以及时制作符合情境的多媒体课件和图片,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进而营造活跃、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分层次、分环节地引导学生完成图文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筛选教学资源。(二)从看图入手,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预读课本内容时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文字上,没有形成看图的意识。针对这种学习现象,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要求学生从课本插图中获取与文字内容相关的知识,使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体会到看图对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关注课本插图的习惯[2]。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教学挂图或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片,然后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仔细读图后,从图片中获取问题的信息。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时,笔者利用课件展示心脏的结构,并讲解心脏相应的结构及其功能。有的学生能够根据血液循环模式图说出血液的循环过程,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如何在血液循环中相互转化。在学生观察图片的过程中,笔者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片中颜色的变化,培养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图片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识图能力。(三)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即便有生物挂图作为教学辅助,但知识点还要依靠教师总结,因此,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刻,不能主动地构建生物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内容时,教材中插入的三张图片说明呼吸作用会释放能量和二氧化碳,需要消耗氧气。图片中的信息很好把握,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和准确把握图片信息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看图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说话,整理学习思路。教师在聆听学生看图说话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进而总结出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要点。(四)通过绘图间接提高识图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比让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图片和所学的生物知识联系起来,以图的形式进行记忆,然后绘制出来。很多时候,语言描述不如利用图片进行讲解更直观、更形象,因此,笔者常常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图。例如,在讲到血液循环的时候,让学生在黑板上绘制血液循环过程,用红颜色的粉笔画出动脉血液,用蓝颜色的粉笔画出静脉血液,并让他们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化过程。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总之,《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除了掌握知识,还要具备一定能力,其中就包括识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师应紧紧围绕“看图”“画图”两种基本形式来展开训练。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能力,将大大有助于他们具体形象地认识到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现象。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便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复杂而又抽象的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看图说话范文篇9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音节,看图学习音节词,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读句子,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字。

(三)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读儿歌。

二、教学重点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三、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观察图、说图意。

四、教学方法

游戏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课件,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课件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看图说话范文篇10

首先,消除低年级学生胆怯的心理,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这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先决条件。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说话声音轻,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想说又说不清。针对这种情况,我努力消除他们胆怯的心理,鼓励其大胆说话。在课堂上,我尽量采取正面激励的方法。学生发言时,抓住其闪光点,少一点批评,多一些表扬,逐渐地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

其次,要多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学以致用,在运用中学习语言则事半功倍。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多地举行内容丰富的活动,如口头造句、看图说话、复述课文,举行讲故事比赛等,通过表演和竞争来更多地提供学生说话机会,诱导他们说话的兴趣。

再次,我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到繁,营造说话的气氛。低年级学生要先从一句话、几句话到一段话,特别注意由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逐步提高。小学语文教材有计划地编排许多看图回答问题,看多幅图和单幅图说话的内容,系统地培养了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图画内容设计一些连贯的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认真看图,通过思维,有层次有步骤地依次回答问题,逐渐由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几句话。如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看图,然后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列宁和表兄表妹一起在干什么?谁碰到了桌子?桌子上的什么东西掉到地上,摔破了?姑妈来时,为什么列宁低着头?……这些问题如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一下子在学生中讨论开来,把学生引入了思维的轨道,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准确地说出图意,并很快地将几个问题连起来说成一段话,说话气氛浓烈。

第四,要重视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创设说话的情境。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说”的训练。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方法,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我们要发挥小学生记忆力好的优势,把阅读课上成真正的读书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