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资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2:53:28

集体资金

集体资金范文篇1

一、要完善村集体代管资金管理体系

一是采取代管资金“双管”模式。“双管”是每个村庄开设一个银行账户,村庄在银行开户时预留村民委员会公章、村主任名章和镇级农村财务委托中心会计名章,由镇级和村庄共同控制,相互监督,村庄和镇级单方均不能从银行取款,保证村集体货币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的一种管理模式。主要依据《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3〕6号)中“村级组织只可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用于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除土地补偿费专门账户外,一般不准开设其他专用或临时账户”规定,全部实行分村开设银行账户,达到对村集体代管资金进行有效管控的目的。二是完善银行账户设置。目前,对尚未实行“双管”模式的,可在镇级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中心分别设立“其他集体资金”“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土地征用补偿金”三个银行账户,并按村庄设置明细账分别进行核算。对已实行“双管”模式的,要在镇级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中心设立“村级转移支付资金”银行账户,村级应当在银行设立“土地征用补偿金”专户,“其他集体资金”应实行每村庄开设一基本账户。要采取“双印鉴控制”管理办法,应预留村民委员会公章、村主任名章和镇级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中心会计名章。三是规范银行账户的使用。“土地征用补偿金”专户核算土地征用时取得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属物及青苗补偿费等收入,按规定用于对农户的土地补偿、失地农民的生活补助和养老保险、集体公益事业和扩大再生产等支出。“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专户核算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收入和村“四职干部”(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计生主任)工资、误工补贴、办公经费、五保户供养等支出。“其他集体资金”专户核算除上述两项以外的其他资金收支业务。按规定,村庄日常开支,除误工补贴、日常零星支出等可以直接用现金支付外,其他开支业务应通过银行转账结算。禁止出租或者转借银行账户,禁止多头存款。四是规范账簿设置。镇级代管资金会计要分别设立“其他集体资金”“土地征用补偿金”“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总账和有关部门要求对某一项目需单独设立的总账,总账中要分别逐村设立明细,按月记账、结账和对账。每月将总页资金余额与各村明细页资金合计余额进行相互核对。镇级代管资金出纳员要对应总账分别设立“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账”等会计账簿。“日记账”要逐笔序时登记,日清月结;“明细账”要逐村设立明细,逐笔序时登记。每月将总页资金余额与各村明细页资金合计余额进行相互核对。

二、要强化对村集体代管资金的管理

一是落实好村集体代管资金收益权。要根据中纪委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财会〔2010〕4号)文件规定,必须严格按照村集体代管资金所有权、支配权和收益权“三权”不变的原则,确保村集体代管资金的利息归村集体所有。严禁平调、截留、挪用村集体资金,严禁从村集体代管资金利息中列支任何费用。二是科学计算和分配村集体代管资金利息。目前,对尚未实行“双管”模式的,要对各村集体代管资金利息按形成的时间逐村进行核实和量化,运用“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根据累计积数及日利率,计算出各村庄应得利息,并全额分配到相应村庄。要定期对代管资金利息进行分配,原则上要求每季度分配一次。三是保证村集体代管资金的保值增值。对代管资金数额较大的村庄,可提倡通过购买国债或进行定期存款等稳健的投资方式,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在决定投资方式前,要履行民主程序,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通过,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其存单和相关凭证要由镇级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中心统一保管,确保村集体代管资金的安全。

三、要加强对村集体代管资金的监管

集体资金范文篇2

各县(区)委组织部、选派办:

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是选派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选派干部的重要职责。省财政为每位到村任职的选派干部安排4万元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选派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以来,各县、区高度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用好专项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建设发展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既推动了选派工作的深化提高,又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既增强了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又推进了选派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个别县区、少数选派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向不合理、收益低、安全性差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选派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作,切实用好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巩固选派工作成果,结合我市实际,就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找准症结。规范管理使用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基本要求是“投向合理、产权清晰、安全可靠、效益明显”。“投向合理”,是指因地制宜,立足资源搞开发、选好项目办实体、围绕服务抓创收,将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产权清晰”,是指财产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权利归属清晰,即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资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清晰明确。“安全可靠”,是指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要结合本村实际、符合市场需要、效益分析明显、合作项目协议健全、项目责任人明确、制度健全、管理科学,确保专项资金保值增值。“效益明显”,是指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有较高的收益,是“投向合理、产权清晰、安全可靠”的最终体现,是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根本目标。一些选派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工作之所以不规范,达不到上述要求,归其原因,一是个别县区、少数乡村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领导不到位,工作指导不到位;二是部分选派干部摸不清村情,看不清市场,找不准方向,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不敢用、不会用,不能够结合村情实际,用活用好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三是少数选派干部存在惰性思想,寄希望于现有的个私项目,把专项资金投入到部分养殖户身上,造成效益低下,权责不清,经济合同等手续不健全。

二、对症下药,规范管理。规范管理使用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投向合理”是关键,“产权清晰”是保障,“安全高效”是目标。使用专项资金要因地制宜,一是用于开发村级集体拥有的滩、坡、地、水面等资源;二是用于盘活村级集体资产;三是用于兴办有助于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种植养殖型、中介服务型、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型等经济实体;四是用于需要扶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体制的现有村办企业流动资金及技改投入。凡是把专项资金用于发放村干部工资、归还债务、借贷给个人的,要立即收回;凡是把专项资金用于扶贫济困、修桥、铺路、建设村部等公益事业的,要立即用财政对村转移支付资金或村集体经济收入弥补,确保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对采取集资入股、合资、合作、合并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应当依法签定规范的经济合同,并办理公证手续,进一步明确责、权、利关系;对村集体经济项目进行发包时,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依法签订承包合同,明确承包、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按合同规定收取收益。对财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不明晰的,要立即依法签定相关合同,完善相关手续,并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办企业的资产与财务帐目中记录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和挤占、平调、挪用村级集体资产。选派村无论发展什么产业或项目,都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注重技术含量的提高,解决好生产、流通的衔接问题,促进集体经营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严格规范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安全高效。

三、强化指导,推动发展。各县(区)委组织部和选派办要立即组织对第二批选派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排查摸底,了解实际情况,做到对选派村的项目建设情况清楚,运转情况清楚,收益情况清楚,并加强分类指导。对已建成且符合“四句话”要求的村集体经济项目,要教育引导选派村干部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升管理水平;要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发展机制,健全符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和措施,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对专项资金投入不合理,使用效益低,安全性较差的村,要责令立即整改,按照“投向合理、产权清晰、安全可靠、效益明显”的原则,用好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至今未投入的选派村,各县(区)委组织部、选派办要严格审核把关,做到“五不批”,杜绝仓促上马,确保项目资金投向合理、安全高效。乡镇党委也要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对项目建设难度大、进展慢的、甚至至今未投入的选派村,乡镇要直接介入,班子成员要与选派干部一道,逐村分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帮助选派干部理清思路、确定项目、制定措施。各县(区)委组织部和选派办要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教育和引导广大选派干部澄清模糊认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着力在发挥资源优势、盘活集体资产、搞好生产和流通服务等方面动脑筋、做文章,努力在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增加集体收入。第二批选派干部任期还有四个多月,各县(区)要抓紧做好对已使用专项资金的预审工作,迎接全省对选派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对于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财政部门将立即收回扶持资金,并予以相应处罚。对违规违纪或知错不纠的,将依照党纪政纪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集体资金范文篇3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强化农村集体资金的监管力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监管,对有效防止村级债务增加,预防农村职务犯罪,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两区同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会计委托制切实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意见》等上级文件精神,借鉴其它县市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两区同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依法健全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资金监督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程序、规范运作实现对全县农村集体资金的监督管理。

二、村级集体资金监管的结构、范围和内容

(一)监管机构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以经管站为依托,成立农村集体资金监管中心,监管中心设主任一名,会计、出纳、审核各1名,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办理资金监管日常事务。从事资金监管的工作人员由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推荐,经县主管部门培训备案,并实行持证上岗。

(二)资金监管的范围和内容

凡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资金,涉及发生的一切收入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具体包括:县财政补助资金、“一事一议”筹集资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收入、集体经营收入、投资收益、国家征用土地补偿费、扶贫救灾款、上级部门专项拨款等所有村级集体收入。支出主要包括: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村级办公经费、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所有村集体支出。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对所辖村庄的集体资金实行监管,并按照规定的备付金限额办理备付金领用手续,村集体资金必须全部纳入村级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统一管理,不得设立账外账。

三、工作方法及程序

(一)核实资产资金

由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组织精干人员,对辖区内各村集体的财产物资、资金等逐一清理核实,登记造册,锁定资金总额,确保帐帐、帐证、帐实相符,为统一监管资金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二)规范工作程序

1.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在邮政储蓄银行县支行各营业网点开立单位对公结算账户,并为辖区内各村分别统一开立虚拟对公账户,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各村资金实行统一监管。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在邮政储蓄银行县支行开立单位存款结算账户,预留印鉴为乡镇(街道、开发区)农村经营管理站公章和负责人个人名章印模。

2.各村发生的经济业务,村会计要每月向监管中心报帐。各村要预留1000元的备用金,超过1000元的资金在三日内由村会计上交监管中心进行报帐,并存入开设的对公虚拟账户中。村集体收入要及时、足额存入经管站开设的监管专户。对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一经发现除追回私存资金外,对村集体及主要负责人依照相关法规给予经济处罚。

3.上级拨款时,首先拨到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的单位存款结算账户中,再由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按照规定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划拨到村级虚拟对公的账户中。

4.村级需支款时,先由村委会向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提出支款申请,填写《县农村集体代管资金领取申请表》(一式两份,并注明资金用途、金额、收款人等)。1000元以内的拨款由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批准;超过1000元的拨款由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审核后,报乡镇(街道、开发区)领导批准。拨款《申请表》上必须加盖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公章。各村会计持《县农村集体代管资金领取申请表》支取资金。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会计人员在收到《申请表》后留存一联,并从村虚拟帐户中通过网上银行将款项拨到以村负责人名义开设的个人活期存折上,凭折支取。另外,也可通过现金支票的方式,由乡镇(街道、开发区)经管站开具现金支票支取。

集体资金范文篇4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集体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资金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券等其他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园地、荒地、荒沟、水面、绿化地等自然资源。

第三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体,有依法保护、经营、管理集体“三资”的权利和义务。

农村集体“三资”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损坏、私分、哄抢或非法查封、抵押、冻结、变卖和没收。

第二章管理部门及职责

第四条镇经管站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二)负责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正常开展,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制度、有经费、有平台;

(三)组织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登记、评估、界定等工作,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四)接受有关业务部门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业务指导;

(五)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农村集体“三资”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

第五条镇财政、审计、民政、国土、林业、教育、科技、文体、卫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关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在保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制度。

依托镇经管站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的委托服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登记、评估、界定等工作,根据政府安排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三)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使用、经营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四)按照程序和协议,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财务公开等服务;

(五)指导督促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时记账报账,健全账簿设置,规范财务凭证,严格财务流程,搞好收支核算;

(六)组织搞好农村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考核。

第七条服务中心配备审计员、出纳员和按照每10个村配备一名记账员的标准配备记账员;审计员、出纳员、记账员应明确岗位职责,相互配合、各司其职。

村级设报账员(村会计),负责凭证的收集、整理、传递、报账记账、财务公开等事项。

第八条服务中心分村设账、分村核算。

第九条镇人民政府保证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所需经费。

第十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民主自愿和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基础上,与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签订委托协议,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与财务账目委托乡镇服务中心管理。

第十一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和执行本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

(二)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与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议,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三)搞好财务预决算和各项收入、支出的核算,及时向委托中心报账记账;

(四)定期公开集体“三资”使用、经营状况,随时公开集体“三资”重大事项;

(五)定期向本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报告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情况;

(六)建立村集体资产资源及合同管理台账,及时向服务中心报送集体“三资”变动的各类原始凭证和相关资料;

(七)听取村民对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三资”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八)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章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备用金制度。服务中心根据各村人口多少及收支规模,核定备用金数额。原则上2000人以下的村每月不超过2000元,2000人以上的村每月不超过5000元。备用金用完后,可以提前报账或报销。

第十三条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服务中心应按村设立明细账户,分村独立核算。

第十四条收入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发包、租赁、投资、处置等取得的收入,上级转移支付以及补助资金,征地补偿费,社会捐赠资金,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集资金等各项收入,都要纳入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严禁公款私存、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不得坐收坐支,不得白条抵库。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在收入实现后5个工作日内交服务中心代管。

第十五条开支审批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应严格开支审批手续和审批权限。

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真实、有效、合法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在原始凭证上签章,交负责人审批签字,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加盖专用章后,由服务中心按规定程序入账。

手续不全的,不得入账。原始凭证要素不全、不规范的不批;没有证明人、经办人的不批。

第十六条管理费用控制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购买办公用品,须取得正式票据并附详细清单。

取消村组招待费。招商引资等特殊情况确需招待的,须经乡镇领导批准就餐,应列出就餐人员姓名、职务、所在单位、事项,不得安排烟酒。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因公出差,本乡镇范围内无出差补助。市内参加培训、会议、办理公务等尽量当天返回,每人每天生活补助费50元,交通费、住宿费依据发票据实报销;召集单位安排食宿、支付交通费的,村里不得报销任何费用;市外出差,按照菏区财字〔2014〕4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票据管理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外部单位或个人、内部成员之间的往来结算事项,统一按规定使用省农业厅监制的“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票据”。

第十八条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定期清理核实债权债务,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不得举债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因发展集体经济需要,确需举债的,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按“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对擅自举债或擅自确定借款利率的,由责任人负责全额清偿。

第十九条档案管理制度。应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服务中心保管的各村会计档案三年后交各村管理,由各村继续保存至规定的会计资料保管年限。

第四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条资产清查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集体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实、账款相符。

第二十一条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应当制定相关方案,必要时对资产进行评估;方案经村民代表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组织招投标;招标结束后签订正式合同,并向全体成员公开。

第五章资源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资源登记簿制度。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园地、荒地、荒沟、水面、绿化地等资源性资产,应当建立集体资源登记簿,逐项记录资源的名称、类别、位置、面积等。

第二十三条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承包、租赁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

第六章监督机制

第二十四条民主理财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应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的民主监督,保证村民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二十五条财务公开制度。财务计划、各项收支、各项资产资源以及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等内容应全面公开;土地征用补偿费、各项补贴资金等应逐项逐笔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扶贫救济、农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拨付到村使用的财政资金应全程公开。

第二十六条审计制度。坚持账前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依据《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对农村集体“三资”实施审计。

审计工作应审计前有方案、有通知,审计中有记录,审计后有报告、有结论、有处理意见,审计事项必须建立审计档案。对审计出来的问题,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七条镇经管站、财政所、民政办、审计所等部门要切实抓好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对检查情况及问题及时通报,督促做好整改。

第二十八条镇党委、政府,每年通过党员、群众评议,征求包村干部和村民理财小组意见及专项核查等形式,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委托服务工作评价,加强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有关责任人,由有关机关、部门依照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轻重给予警示谈话、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依法罢免等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违反规定无据收支款,不按审批程序报销发票,或者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设立“小金库”,隐瞒、截留、坐支集体收入;

(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骗取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各项强农惠农补助资金、项目扶持资金;

(三)违反规定处置农村集体“三资”,或者擅自用集体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损害集体利益;

(四)在集体资金使用、经济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资产资源承包、租赁等经营活动中暗箱操作,没有实行公开招投标,为本人或他人谋取私利;

(五)不按规定实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阻挠、干扰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经济审计和监督检查;

(六)侵占、截留、挪用、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农村集体“三资”。

集体资金范文篇5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根据《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集体“三资”归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侵占、平调、挪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是指农村集体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资产、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及无形资产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是指农村集体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两大类。本办法主要指自然资源。

第三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应依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达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要求,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科学、保值增值,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第四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应坚持民主、公开、共同受益的原则,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农村集体“三资”占有、使用、处置、收益、抵押、担保、退出、继承和分配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

第五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行党委政府领导负责制,乡政府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有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农村集体“三资”日常监管指导。

二民主管理

第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涉及下列“三资”管理事项,集体经济组织应召开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并获得到会人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一)年度财务预算、决算及年终收益分配方案;

(二)对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发包、出租、转让;

(三)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和工程建设;

(四)大额资金借贷、重要资产借用以及对外捐赠;

(五)集体债权和应收款项的核销;

(六)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担保;

(七)其他应当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第七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须建立“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或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下同),实行财务监督和民主理财,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参与制定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计划、财务事项决策和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理财会议,开展民主理财活动;

(二)审核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审查集体经济组织开支并签字盖章,否决不合理开支,接受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委托查阅、审核财务账目;

(三)监督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监督、检查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及预算执行情况,向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报告民主理财情况;

(四)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集体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配合农业农村、审计部门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等工作。

第八条、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报账员管理。报账员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组成人员兼任,并保持相对稳定,报账员的更换应报乡“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由“三资”委托中心备案。

第九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执行情况,实行按季公开制度,每季末“三资”中心将各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和资产、资源明细情况在村财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开,接受成员监督。

三农村集体资金管理

第十条、集体收入主要包括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集体年经营性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资源性资产发包流转收入、资产租赁收入、上交收入、对外投资收入、生态补偿性收入、政策奖励收入、资产清理净收益和其它。

第十一条、集体收入主要用于再发展、扶贫救助、兴办公益事业、弥补办公经费不足等,并确保发展资金预留比例40%以上。严禁私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第十二条、各集体经济组织须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确保应收尽收。严禁违法违规收取农民、其他组织或个人的款物。所有集体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存入各村集体经济组织银行基本账户,实行票款同行,不得坐收坐支、白条抵库、公款私存和另设小金库。

第十三条、集体收入须使用乡级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监制

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严禁使用其它收据。有条件的地方可申请“三资”中心代开电子票据,确保收入全额、及时缴入银行账户。

第十四条、实行收支预决算制度。坚持“收入合规、支出有度、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编制收支预算,年初预算、预算调整、年终决算须经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三资”中心严格监督执行。预算调整须经规定的程序,先由集体经济组织书面报告说明事由,经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核,报“三资”中心备案后予以调整。

第十五条、规范村干部报酬和奖金。按照规定落实村干部报酬和奖金,村干部报酬和奖金与工作绩效、日常管理任务挂钩。超额完成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任务的,可以从增加收入部分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村干部的奖金,提取比例要履行报批手续。村干部报酬和奖金的发放标准需有乡级政府文件为依据。严禁违反规定临时新增或聘用人员,严禁巧立名目发放各类补贴、津贴、奖金和实物。

第十六条、规范管理交通差旅费。县内每人每天补助50元,县外每人每天100元,不得另外报销餐费。除突发性事件、突击性任务等特殊情况外,村级组织不得租用车辆。

第十七条、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村级行政性公务一律实行“零招待”。严禁用村集体资金宴请招待到村开展公务活动的上级工作人员,确需在当地用餐的,由用餐人自理费用。

第十八条、严格控制外出学习考察。确因工作需要组织村干部(党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外出学习考察的,须事先召开村班子会议研究,提交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乡备案后方可实施。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考察,凭通知按规定标准报销费用。

第十九条、限额订阅报刊。实行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费用审核制度和限额制度,并限于订阅党报党刊,杜绝订阅娱乐性杂志。根据集体组织需要和经济状况,每年订阅报刊费用最高不得突破2000元。超限额超范围的,“三资”中心不得报销入账。

第二十条、实行按时报账制。统一实行报账制,乡“三资”中心应根据业务量和区域远近,合理确定报账时间,原则上每月报账1次。

第二十一条、实行“签审”制度。各项日常开支须有事由说明、经手人、证明人、财务“一支笔”主管签字,并由“三资”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三资”中心审核后方可入账,大额支出必须经成员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同时履行审批程序。

第二十二条、实行备用金管理制度。备用金的限额,由“三资”中心根据各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业务量大小、地理位置及支出状况,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决定。原则上备用金额度限制在3000元以内,特殊因素需要增加备用金额度的,须由成员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并经乡镇(街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备用金的领取由集体经济组织报账员申报,财务负责人审批。

第二十三条、严格日常支出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支出必须提供原始凭证。能够取得国家财税部门税务发票或财政票据的开支项目,不管金额大小,一律凭税务发票、财政票据入账。

第二十四条、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建立债权债务明细账,每年度要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进行核实清理,做到账账、账实相符,严格控制建设项目账外债务现象。负债的集体经济组织要制定实施债务偿还计划,严格控制举债项目风险。

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第二十五条、农村集体资产主要包括: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投劳以及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形成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以及农田水利等农业基本建设设施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公益性设施;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的企业股权及其权益,以及通过兼并、分立、有偿转让等方式形成的股权;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集资建设的项目中投资入股的,按照投资份额拥有的资产股权及其权益;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牲畜(禽)、林木等生物资产;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固定资产、库存物资等有形资产;

(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专利权、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

(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捐赠、资助等形成的资产;

(八)依法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其他资产。

第二十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资产,按资产的类别建立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已出让或报废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核销。

第二十七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公开招投标。工程完工后,依照合同严格组织验收,形成固定资产的,应落实监管责任人。

第二十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其中固定资产、产品物资每年进行一次盘点清查,做到账实相符。

第二十九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进行承包、租赁,或以参股、联营、合资、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的;

(二)对集体资产以拍卖、转让、产权交易等方式进行产权变更的;

(三)农村集体企业出现兼并、分立、破产清算情形的;

(四)在农村集体资产上设立抵押权及其他担保物权的;

(五)其它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

第三十条、农村集体资产评估由“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组织实施。可聘请涉及相关专业的单位或人员参与评估工作,数额较大的重要资产评估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实施。评估结果应按权属关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确认。

第三十一条、农村集体资产的购置、处置、租赁、承包或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其价格,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决定后,在乡“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由乡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并签订书面合同。

第三十二条、固定资产购置。价值较小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程序决定;价值较大的须经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购置;房屋、建筑物等较大投资项目实行招投标方式建设。购置或投资及接受捐赠、资助等所形成的固定资产,“三资”中心要进行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分类核算,并登录固定资产登记簿。

第三十三条、村集体资产的处置。原值较小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程序决定;原值较大的须经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处置,并在“三资”中心备案,处置方法实行公开拍卖方式,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处置所得要及时足额缴入集体经济组织银行账户,并进行财务核算。

第三十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定期对集体资产运营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第三十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是法律规定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的耕地、林地、园地、草场、荒山、荒地、荒坡、荒滩、水面、建设用地等。

第三十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资源登记簿,对集体所有的资源逐项记录。资源登记簿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四至、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还应当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人员)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的用途,承包费或租金以及履约情况,期限和起止日期等。

五农村集体资源管理

第三十七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权依法决定集体资源的经营方式,可由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或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也可以采取集体资产参股、联营和股份合作经营方式,保证集体资源的保值、增值。

第三十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的处置实行招投标管理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实行租赁、承包或出让的,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其价格,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决定后,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对于价值较大的资源处置必须聘请专业单位和人员参与。

第三十九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合同应当使用统一规范的文本。

第四十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用地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发展集体生产经营、兴办公益事业等,其分配方案应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六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乡政府是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责任主体,每年要通过组织自查、党员群众评议、征求包村干部和“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意见、专项核查等形式,依托乡纪委和乡“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工作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完善管理监督工作。

七违规行为处理

第四十二条、有关责任人员未按规定履行或者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农村集体“三资”损失,经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应追究其责任。

第四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无据收支款或者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设立“小金库”,隐瞒、截留、坐支集体收入的;

(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骗取集体资金资产的;

(三)违反规定处置集体“三资”,或擅自用集体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损害集体利益的;

(四)在集体资金使用、经济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立项以及资产资源承包、租赁等经营活动中暗箱操作,没有按制度公开招投标,为本人或他人谋取私利的;

(五)不按规定实行民主理财,阻挠、干扰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经济审计和监督检查的;

(六)侵占、截留、挪用、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

(七)其他违反集体“三资”管理有关规定和制度的。

第四十四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委托服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集体资金范文篇6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三资”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于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服务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源头治腐,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准确把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基本原则。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是民主管理的原则。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对集体“三资”占有、使用、收益和分配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二是公开透明的原则。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应当向全体成员公开,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应当实行招标投标或公开竞价,集体物资购置、工程项目建设应当实行公开集中采购。三是规范运作的原则。要不断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置于规范的操作程序之中,真正做到依法依规办事,从而实现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高效化营运、全程化监督。四是成员受益的原则。遵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律和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和保值增值,让农民群众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得到更多的方便和实惠。

(二)工作目标。通过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全县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自有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三)主要内容。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包括村集体原有积累、发包收入、经营收入、租赁收入、投资收益、国家征用土地补偿收入、变卖集体资产收入、国家及上级拨入的资金收入、其它收入和村级各项支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包括村集体拥有或以投资、借款和积累形成的,使用期限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库存物资、各项生产性设施和公益性设施,村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及其收益形成的资产,村集体接受捐赠、资助、奖励等形成的资产,以及依法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其它资产;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包括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三、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农村集体资金管理。

一是管理制度要健全。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在资金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收入解缴、支出审批、物资购置、票据使用、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制度,并张贴上墙,接受群众监督。村组内部结算必须统一使用县经管部门监制的结算票据,各乡镇财政(经管)部门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要实行申领核销制度。

二是监督审计要强化。对额度较大的资金使用、大宗物品采购和建设工程实行集中、公开采购方式,对决策、预算、招投标、价格、质量等重要环节严格审验,对上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现金和物资补贴兑现,优抚、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征地补偿费分配,集体资源发包收益,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项目进行严格审计。

三是账务处理要规范。各乡镇农村“三资”服务中心要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做到先理财、后审批、再入账。发生各项财务收支时,必须取得或填制有效的原始凭证,由经手人和证明人签字并注明用途,按规定程序审批后,由会计及时规范地进行账务处理。

四是财务公开要及时。各村财务收支情况每季至少公开一次,主要公开资金收支、物资采购、项目建设、资产经营、资源发包租赁等内容。财务公开后,要安排专人听取和解答村民提出的问题。公开的各种资料,要装订成册,归档保管。

(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一是资产台账要建立。要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理核实,并逐一登记造册,对账实不符,产权不清的,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台账,明确产权属性,同时对集体资产的变动情况及时进行变更登记,保证账实相符。

二是资产评估要准确。农村集体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1、集体资产拍卖、转让;2、集体所属企业兼并、出售、联营、破产清算;3、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实行股份合作制;4、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其他情况。进行集体资产评估必须委托经管部门或具有合法资格的其他社会中介组织办理,评估结果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定。

三是资产经营要民主。农村集体资产可以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有偿使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农村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经营者。集体资产经营方式的确定、变更和主要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集体资产经营要公开透明,经营收益及时纳入账内核算,要定期对集体资产经营情况进行审计。

(三)农村集体资源管理。

一是资源家底要摸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应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有关文件精神进行确认,在确认所有权的基础上,按照资源的类别、数量、坐落、四界等项目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管理台账。

二是土地承包要规范。农村家庭经营承包的土地、林地等集体资源的发包经营必须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进行,承包关系确立后应及时向承包者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在承包期内不得随意调整或变更。

三是土地流转要有序。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完善流转手续。

四是资源发包要公开。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及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机动地、荒山、荒地、荒水、荒滩等集体资源,都应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有偿转让其使用权。凡村组所签的资源发包合同必须报乡镇财政(经管)部门审查备案。

四、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活力和为农户服务的能力。

(一)不断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是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重要方面。村集体的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年度收益分配方案,集体“三资”经营方式的确定及变更,购置或者处分重要固定资产,重大投资项目或举债,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其他有关集体“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都要依法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履行民主议定程序。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向全体村民公布资金、资产、资源运营情况,听取本村全体村民对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应当对集体“三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集体“三资”规范、高效营运。

(二)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按照“资产存量清楚、产权主体清晰、股权量化合理、组织机构健全、监管体系完善、运营机制规范”的要求,在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和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稳步推进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与承包大户、技术能人、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进行联合和合作,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三)全面推行“三资”委托服务。在坚持民主自愿和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组建乡镇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结合我县实际,各乡镇以财政所(经管站)为依托,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下设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中心,科学设置机构岗位,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工作流程,积极推行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使村集体“三资”管理尽快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五、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稳步推进我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三资”监督管理的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管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织工作专班,扎实开展宣传发动、清查建档、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项工作。

集体资金范文篇7

1.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情况严重。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得农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多农村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集体资产。随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的扩大以及形式的多样化,给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很多地方的农村集体资产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流失情况。一些集体资产在管理过程中由于不规范,发生严重的损毁,贬值现象;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于集体资产的贪污、挪用、占用、浪费等情况时有发生;还有很多资产被低价转让,变卖,承包;这些都是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尤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一些村庄注册成立了有限公司等企业实体,村企业成为了独立的法人企业,导致农业监管部门无法对于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等。2.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产权制度的不断深化,农村集体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开始暴露出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使得农村因资产出现纠纷的事情时有发生。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纠纷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首先,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一些农村的土地由于缺乏相应的资产依据,导致土地的归属不清晰,造成了很大的纠纷和矛盾;其次,长期以来农村在集体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的不严格,很多集体资产的原始投资没有有效的凭据证明,导致集体资产在处置的时候产权归属无法认定;另外,一些农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村与村之间、农户之间的土地产权权属不清,界限不明,经常发生一些纠纷和矛盾。3.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滞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后,是造成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众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大多数农村都没有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的处理权完全集中在少数村干部手中,对于集体资产的处置、转让等重大决策很少经过公开的村民民主讨论,完全背离了国家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性等原则要求。一些农村的村干部由于自身管理能力的缺陷或者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经常会做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集体资产管理决策,造成了严重的集体资产流失、贬值以及损毁等现象。4.农村集体资产收支不平衡,非生产性开支过大。在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中往往存在重分配、轻积累的现象,造成了农村集体资产的收支不平衡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农村在集体资产的收益以及资金的使用方面多倾向于非生产性支出,农村的很多资金都被用于村干部的报酬、管理费用、福利费用以及一些应酬上面,而对于生产性的支出占有的比例非常小。这种集体资产的使用现状,使得农村的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下,甚至存在大量不必要的浪费,并导致村民对村干部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给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对策

1.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出现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的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科学,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农村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民主管理的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要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要让集体资产的管理能够公开化,透明化。在农村集体资产进行转让、处置等重大决策时,要经过农村全体村民代表大会等村民民主组织的讨论决定,从而保证所有农民利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其次,要建立民主决策制度。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要让农民都能参与到资产管理过程中来,让村民参与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保证管理工作民主化、透明化。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权交由村民选举出来的组织进行管理,在进行集体资产转让等重大决策时,要交由村民全体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且在事后予以张榜公示,接受村民的监督和建议。2.明晰集体资产产权,建立集体资产台账制度。要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效率,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是重要前提。首先,农村要对于集体资产的产权进行明晰,要对于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等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任何人或者单位不得侵犯。对于存在争议的资产权属,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各方都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对于产权进行明确的归属界定,从而保证资产权属的清晰。另外,农村要建立集体资产台账制度,组织资产清查小组,对于集体资产进行彻底的摸底、登记、审查及记录,从而记录进入集体资产台账,做到账实相符,对于资产的变动以及使用情况要进行详细的说明,防止资产的流失。例如,对于农村集体资产中的建筑物、机器设备、农业机械等固定资产,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分类记入台账,并定期的对于资产的折旧、减值等进行详细的登记。3.优化农村集体资产收益的支出结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集体资产收益资金使用的审查力度,优化资金支出结构,保证有限的资金能够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支出结构是指农村资金具体分配的领域,分配的形式以及分类资金在整个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这反应了农村集体资金使用的重点和政策导向,其结构是否优化意味着国家的农村政策是否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以及资金是否得到了最有效的使用。资金管理部门应该健全农村集体资产收益资金的审核和管理,有针对性的对于资金的使用进行调整,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在集体资产的使用分配中,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用于生产性支出,保障农村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机械设备等的购买。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将村干部的薪酬、福利以及招待费用等进行严格的控制。4.加强集体资产日常管理,健全资产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重视资产的日常管理,健全资产的管理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基础性工作的重视,重点要做好对资产的清查核算、产权界定、资产入账登记等基础性工作。其次,要做好集体资产的年末核对检查工作,与每年年末对农村集体资产相关变动情况进行详细的变更核查登记,确保集体资产的真实可靠;另外,要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乡镇管理结合起来,在保证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利的基础上,按照民主资源的原则将集体资产的财务核算管理工作委托乡镇经营管理机构进行记账、核算以及管理等工作,提高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结语

集体资金范文篇8

第一条村级集体闲置资金的定义

本意见所提村级集体闲置资金是指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经营收益结余资金,不包括非集体所有和个人资金,同时该资金的投资使用必须在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以下简称“闲置资金”)

第二条管理主体

村级集体闲置资金属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村集体闲置资金管理的主体,行使对闲置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权,并接受成员(代表)与村务监督小组的监管。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有保全集体闲置资金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条监管部门

由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行使对村级集体闲置资金盘活和使用的工作指导与监督职能。

第四条使用范围

村级集体闲置资金用于镇镇属集体全资公司购置有增值潜力的不动产或者投资稳定的、有较高收益的投资项目。

第五条使用方式

以合作方式同镇属集体全资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并确定固定收益率,年收益率不低于10%,期限为3~5年。

第六条操作程序

㈠集资办收集投资项目资料。

㈡集资办向有闲置资金的村信息。

㈢有意向的村必须经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讨论,做好投资项目评估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㈣向集资办提出申请,附讨论通过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在申请报告上盖章。

㈤集资办审核通过后,召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镇属集体全资公司双方协商,经双方讨论一致后签订投资合作协议,集资办为监管方,镇资产经营公司为担保方。

㈥在投资合作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因撤队撤村需进行资产处置时,村可以终止协议,收回本金,但需提前三个月通知使用方,使用方应无条件归还本金,收益则按实际使用的收益率计算并支付。

第七条收益处置

村每年应从投资收益中提留同期一年期银行集体存款利率作为公共积累,余额作为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村容环境等方面支出。

第八条加强审计

镇审计办每年组织对村级集体闲置资金投资项目收益的审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将集体闲置资金投资项目收益的使用情况纳入村务公开内容,并定期向村民代表会议汇报。

第九条本试行意见如与上级文件相抵触,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条本试行意见由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解释。

第十一条本试行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集体资金范文篇9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部分农村土地被征、占用,村级集体经济因征、占地补偿款入帐而迅速壮大,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区村级集体拥有货币资金9.8亿元。

农村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成为农村干群关注的焦点,也是群众上访最多的问题之一。来自信访方面的资料和对村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事实表明,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些村集体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金使用不公开、不合理等情况,甚至有的村存在挥霍、挪用、侵占等问题,严重侵害了征地农民的权益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何在保证村级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农村财务民主管理,保证集体资金的安全,最大限度的保护干部,成为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从马驹桥镇情况看,主要存在的现象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村级集体拥有的资金量越来越大。该镇是北京市政府确定的33个中心镇之一,紧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50个行政村,共有农户13478户,农业人口35452人。近几年,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村级集体收入大幅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村级集体资产拥有量总额3.1亿元;2004年度,全镇税收实现1.56亿元,村级集体总收入达到1600万元,年总支出额1400万元;同时,作为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和京东物流中心所在地,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截止到目前,已有12个村共计16047亩土地被征占,土地补偿款总额达9.46亿元,几年中,为解决6612位失地农民的安置,共动用资金4.14亿元。农村集体资金收入与支出的数额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2.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村集体掌握的资金量越来越大,如何有效使用和管理集体资金,干部群众态度很难完全统一。截止2004年底,该镇村集体拥有资金总量在五百万元以下的村30个,五百万元以上的村10个,一千万元以上的村10个。在集体资金的使用上,有些村干部受三年一换届的影响,存在只想当前,不顾长远,“有权不使,过期作废”、“我这任的钱,不能留给下任花”等不良心理和错误想法。在一些村出现了以提高村民福利为由,想方设法发钱、发物,而且村与村之间相互攀比等问题。有的村一次过节费就发给村民每人200元,有几个村每年以十万、几十万元的数额发放,结果几年下来,将集体资金,花得所剩无几。村民则普遍认为:“集体的钱是我们大家伙的钱,不能让村干部吃、喝、花都给扬光了”,说到底,村民的心理就是一个“分”字。虽然在以前该镇对村级集体资金的监管使用也有监督,但使用的随意性较大,监督不到位,出现了村级集体资金乱发、乱花等问题。

3.个别村出现挪用集体资金问题。马驹桥镇2004年8月初发现了一起村干部挪用集体资金问题。有一个原村党支部书记张某,与支部副书记兼村帐托管员刘某,于2003年11月,擅自将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原金桥工业区管委会)以支票的形式拨给该村好来公司占地款70万元,在没有让会计入帐,没有任何借款手续的情况下直接借给了其战友张某;又于2004年4月20日,张谋擅自以个人名义与北京市中南瑞成公司经理孙某订立借款协议,并和刘某一起用村内一张定期存款单400万元,通过信用社转帐即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借出。另据调查,有几个村不同程度的存在外借资金等问题。

马驹桥镇党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认真查找和分析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应汲取教训。认识到:张、刘二人原本都是不错的村干部,为何跌在了“钱眼”里,因何出现挪用、拆借资金等问题,问题虽出在个别人身上,却反映出对村级集体财务监管的乏力,从这些漏洞,可以透视出在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和管理制度上的欠缺。

二、实行大额资金专储帐户的具体运作方法

马驹桥镇实行的“村级集体大额资金专储帐户”,就是在不改变村级集体资金性质和归属的前提下,各村在现有的基本帐户的基础上,统一再单独开设一个“大额资金专储帐户”,对村级集体大额资金进行专户储存;“专储帐户”由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与村级共同管理,不作为对外结算帐户,不能支取现金,只能用于与本村基本帐户之间的资金解缴和资金划拨,其作用就是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批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目的在于关口前移。马驹桥镇实行此项制度基本的运作方法,简称为“十制推进法”,即:

1.建立村级集体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镇人大主席、镇党委副书记、主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纪委、镇财政科、镇统计审计科、镇经管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村级集体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对全镇村级大额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村级集体资金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2.实行村级基本帐户备用金制。镇村级集体资金监管领导小组,根据各村实际经济状况和规模的大小、人口的多少,以及历年实际开支情况,按照每个村日常开支的实际需要和实有资金总额,确定每个村基本帐户备用金的额度。各村备用金金额,根据其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原则定为5至20万元不等。

3.实行村级集体资金解缴备案制。专储帐户前期准备工作,各村以2004年8月底的实有存款余额为准,在9月30日前,将村内所有帐户的活期存款,全部解缴到本村的专储帐户中。定期存款、有价证券暂不解缴,待存款到期日和证券变现时进行解缴或继续转存定期存款,但要在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登记备案。

4.采用“基本帐户当月收入零余额解缴”制度。在平时的村级集体资金管理中,各村每月定期把本月所收到的全部资金由基本帐户解缴到“专储帐户”,进行专户储存,不准坐支。

5.实行“三方议审”制。对于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逐笔结算”原则,根据开支的性质,分别对生产性开支和非生产性开支,按照开支项目数额大小,明确审批权限,实行“三方议审”制度。“三方议审”即:一是由村主管财务领导与支出项目负责人议审;二是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议审;三是由村民代表会议议审。

6.坚持资金核准拨付支出制。村集体资金的使用,各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计划出在一定时间内所需资金的项目及数额,按资金审批程序,即“三方议审”民主决议后,填写资金使用报告单,上报到镇“村级集体资金监督管理办公室”,经镇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办理相关的财务手续,把备用金从本村的“专储帐户”划拨到基本帐户中,用于村里支付各项开支。

7.继续强化“双层审计”制度。每月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和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对收支票据进行双层审计,对合格票据,分别加盖村“民主理财专用章”和农村财务“复审专用章”,并予以入帐;对不合格票据加盖作废章并退回,不予记帐;对手续不全的开支,要求村里限期补齐相关手续。

8.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制度。镇审计部门将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列入年度专项审计,并进行全程跟踪,每半年对各村的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状况等进行一次审计,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大额资产的处置则进行不定期的审计。

9.完善建立村级民主公开制度。要求各村在便于村民阅览的地方设置财务公开栏,每季度进行一次财务公开,将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情况张榜公布;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对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解答村民提出的问题,接受村民的监督。

10.严格考核与惩处制度。镇里将各村执行集体资金监督管理的情况,列入其年度考核内容,对不按规定进行资金解缴和资金使用审批的村,取消其先进个人参评资格;同时,继续强化了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执行集体资金监督管理规定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对工作不力或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村,直接追究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对由于管理失误,给集体资产造成损失的,依法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实行大额资金专储帐户管理取得的效果

马驹桥镇“大额资金专储帐户”制度实施以来,于当年9月底前,将全镇50个村的集体资金(包括村内所有帐户的活期存款)全部解缴到本村的专储帐户中,同时完成了定期存款、有价证券在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登记备案工作。截止到2005年10月底统计,该镇共审核批准使用资金520起,累计审批资金总额17958万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提高了村级集体资金支出的计划性、合理性。制度实行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该镇实行的村级集体大额资金管理制度,不仅规范了大额资金的使用,而且顺应了新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提高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村集体资金乱花、乱发等盲目使用和短期行为,兼顾了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尽管在审批中增加了镇、村级干部的工作量,但有效地保证了每一笔资金合理的使用;有效地维护了村级集体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地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杜绝了村集体资金的挪用或外借;有效地控制了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帐户的现象;同时,也有效地预防了以各种借口套用村集体资金行为。

调查中村级主要领导干部对此项制度的制定与实行,普遍反映很好。例如小周易村党支部书记王茂喜称:这个制度既管住了财,又管主了人,的确实是个好办法。他深有感触地讲到,先前有四五个村出现大笔资金外借的问题,真出了事,要不回来,对村民就无法交代,定立这个制度本身,体现了维护老百姓根本利益,敢于负责的务实精神;好就好在,你要花钱首先要通过代表会、党员会,能不能花,怎么花,大家都知道;再就是上报镇里批,都同意了才能花。这样,背着花钱你花不了了,对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减少失误,保护干部起到了关键作用。后银子村党支部书记周升堂说:“我们村目前虽然没有大笔的征占地费,但镇里有了这项制度,减少了群众的猜疑,我们干事更踏实”。该村理财小组成员原镇企业老会计宋永安讲:“我们村财务管理,财务公开村领导做得算是不错的了,但以前总有个别人还不放心,要翻帐,有了这个制度,大家都没的可说了”。我们在该镇壮丁屯村召开座谈会时,村支书李瑞新谈到:“我们村有1148口人,因土地全部被开发区征占,征占费2.2亿,其中安置费1.1亿。这么多的钱,可是老百姓的保命钱,怎样用,怎样管,村民始终不放心。这项制度定得真是太及时了,有了这个民主理财办法,再花一分钱,让大家说了算,科学不科学,合理不合理,还有镇里把关,不但我们当干部的干事踏实,村上32名代表也都非常认可,村民就更加放心了”。

2.推动了村级民主化的进程。由于规定了大额资金的划拨、使用,必须由村级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并经过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一是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村政事务的积极性,村民的民主监督再也不是走形式走过场;二是充分体现了让村民确实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这就避免了村干部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全镇村级民主化的进程。例如:该镇房辛店村是个仅有591口人的小村,人均占有土地1.8亩。该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发展生产,依靠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谋求发展,到2004年底集体资产拥有2500万元,掌握的货币资金达1300万元,去年土地确权每人每亩445元,55岁以上老年人每月生活补贴100元。在保证村民基本生活费用的同时,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要用于发展工业建厂房,但征求群众意见,几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就是通不过,代表们全都担心,害怕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收不回来,僵持了多半年。恰在此时,镇里出台了“大额资金管理专储帐户”制度,如一颗定心丸,再交给代表合议此事,村民代表全都改变了原先反对的态度,认为有了镇里审批这一关就放心了,一致同意投资建厂。他们认真履行“三方议审”程序,报经镇审批后,共投资220万元,建起了3328平米的厂房,交给了合作方——哈尔滨飞云公司分公司使用,年租金50万元,按照村民意愿,将其中的60%分配给村民,40%留作集体再生产。该村党支部书记于世新深有体会地说:“开始还认为镇里定立这个制度,是对我们村干部不放心,设卡、约束、添麻烦,可真的实行起来,确实感到镇党委的这个改革新举措,真是为我们解了发展中的一个大难题,同时也为老百姓排了忧,解了难,再麻烦点,也不算事。”

3.规范了村级干部理财行为。制度实行以后,由于村级资金的使用,不光只是经过村里研究讨论决定,还要经过镇里审核批准,这就有效地促进了村级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建设,避免了群众因不知情,而对村集体资金运行的种种猜疑,提高了村干部的威信。从该镇审核批准使用资金的总体情况看,各村的非生产性开支大幅度下降,生产性开支稳中有升;杜绝了白条顶替现金和保留帐外公款,以及公款私存现象,以前各村借节假日发放福利的攀比之风也得到了有效遏制,避免了村级集体资金的乱发和乱花现象。同时有效地规范了“两委班子”主要成员的行为。例如:今年9月,马驹桥镇大额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一个村委主任报来的准备发放地上物补偿103万元的请示,镇主管领导在审验中发现,虽然有全村代表的签字,但缺少规定的“两委班子”集体研究这一重要环节,及时向镇党委书记薄立军作了汇报,薄立军同志给予高度重视,与镇长及主管副书记亲自找这个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谈话。了解到此事是因村委主任与支部书记工作上有矛盾,要发钱的事没有告知村支部书记,弄清了事实真相,对两位村干部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帮助其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并责成他们在村“两委班子”会上作了深刻检讨。通过审批环节,对及时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不仅化解了该村书记与主任两人之间的矛盾,而且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妥善处置了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补偿问题。这项制度的实行,得到了全镇村级干部和村民一致的拥护和好评。

4.促进了村级干部廉洁建设,保证了全镇的稳定。“专储帐户”制度实施以后,由于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民主、规范、公开和透明,这就有效地促进了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的建设,不仅为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搭建了一道良好的保护屏障,而且也消除了群众对村级集体资金运行的种种猜疑和对村干部的不信任,从而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实行大额资金专项管理至今,到镇纪委、信访办反映村级干部经济、财务问题的,比以前同期没有管理时减少了98%以上。

总结马驹桥镇试点经验的同时,我们感到“专储帐户”制度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村村干部,对“大额资金专储帐户”制度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对实行“大额资金专储帐户”制度目的的认识还不够强。二是对“大额资金”的审核标准和审批权限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三是对落实制度的监督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其一,对村级集体资金在使用程序上和合理性上的监督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其二,对镇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在审批上的再监督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四是镇村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业务水平需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四、思考与建议

马驹桥镇实行“大额资金专储帐户”制度的实践让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一是正确分配和使用村级集体积累起来的资金,特别是土地补偿安置等专用资金,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关键,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础。二是保证集体资金的使用既能够适当地满足村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需求,又能够有效地用于推进新农村集体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兼顾到农民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加强管理的主要目标。三是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群众的意愿为基础,监管好村级集体大额资金的使用,保证村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是各级党组织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以马驹桥镇为代表的乡镇探索和实践的这项管理制度及其成功做法,为我们探索农村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经验,但在全区推广时,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1.处理好乡镇监管和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这项制度本身是对农村旧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的改变,是在村民自治,充分行使民主权力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加强监管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是审查程序,而不是具体管钱管物,目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

集体资金范文篇10

关键词:经济薄弱村;精准脱贫;成功经验

促进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是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物质基础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江苏省响水县针对经济薄弱村靠自身实力一时难以脱贫的实际,通过采取社会多元筹资、合作社配备股权、公司统一经营、集体分红获益、政府监督管理等措施,为全县97个经济薄弱村每村配200万元股金,入股县政府投资平台——灌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确保每村每年不少20万元的分红收益,整体解决经济薄弱村脱贫问题,为经济薄弱村脱贫探索了一条新路。

一、响水县推动经济薄弱村精准脱贫的基本做法

响水县经济薄弱村精准脱贫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四化补四缺”。(一)多元化众筹,解决发展资金短缺。资金充足是经济薄弱村脱贫的关键。响水县坚持政府、扶贫、社会、集体的“四轮驱动”,多元化筹集经济薄弱村发展资金。去年以来,共筹集1.94亿元(97个村经济薄弱村每村200万元),其中,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渠北片区猪场建设省扶贫补助资金1000万元,城乡建设用地出让金中提取10000万元,县慈善总会组织27个企业定向捐赠资金3170万元,集体资产资源折现4230万元。目前,前四项已筹集到位,共筹集15675万元。(二)公司化经营,解决发展平台失缺。项目人才是经济薄弱村脱贫的保证。响水县以灌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城投公司)为统筹帮扶经济薄弱村转化的县级专项平台,落实好发展项目,实施专业化经营,使经济薄弱村脱贫有了可靠保证。响水县灌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响水县裕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专项运营海边30MW光伏发电项目,吸纳40个经济薄弱村的股东加入,每村配股200万元,合计8000万元,按10%收益,每村每年获得20万元投资收益;成立响水县兴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专项运营中小企业园屋面分布式16MW光伏发电项目,吸纳20个经济薄弱村的股东加入,每村配股200万元,合计4000万元,按10%收益,每村每年获得20万元投资收益;成立响成立响水县强民现代养殖股份有限公司,按县里规划,统一建60个万头猪场,对外招租经营。吸纳县内37个贫困行政村的股东加入,每村配股200万元,合计7400万元,按10%收益,每村每年获得20万元投资收益。(三)股份化合作,解决经营主体空缺。发展载体主体资格是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的前提。响水县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原来普遍是村民委员会代行,无法直接入股县级平台。为此,响水县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采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模式,引导各村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成立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不但可以投资入股县级平台经营,还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开展经营决策、民主管理、收益分配,激发内生活力。(四)规范化监管,解决监督管理欠缺。规范监管是经济薄弱村脱贫的保证。97个经济薄弱村向公司入股合同和公司向村发放的股权证书,全部由县农办鉴证;对村股金分红每季进行一次,由县农办负责监督;村红利收入使用,由县镇农经部门统一监管,确保股金分红到位、红利收益合规使用。同时,全面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监管,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意见》、《关于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响水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票据管理制度》、《响水县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方案》,建立监管制度体系,严密监管资金流向,严把资金审核关、支付关,切实解决支出票据不规范问题,确保从源头上杜绝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用好管好集体资金,充分发挥好集体经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二、响水县推动经济薄弱村精准脱贫取得的成效

响水县利用政府的力量,主动作为,创新帮扶机制,助力经济薄弱村脱贫,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果。(一)成功走出了经济薄弱村增收脱贫困境。响水县大胆转变支持经济薄弱村增收脱贫发展路径,由县政府主导,多方筹集资金,为每个经济薄弱村配股200万元,入股县政府投资平台,由公司统一资产经营,选择的光伏发电和猪场出租经营项目效益高且稳定,加上公司的强大实力担保,每村每年可获得稳定可靠的20万元投资分红收益,一下子解决了经济薄弱村脱贫达标的问题。(二)重新构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组织载体。为解决村配股向公司入股法人主体的问题,响水县村村成立了社区股份合作社,以村集体成员为合作社成员,以村集体净资产作为合作社出资,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取得了合法的经营资格,为村发展集体经济构建了一个合法的组织载体,初步形成了村党总支统领、村委会自治、村合作社经营,各方配合、协调运转的新型村级组织架构。(三)初步缓解了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长久生计问题。响水县通过为每个经济薄弱村增配200万元股金,为每个经济薄弱村每年带来20万元经济收入。县里统一要求,各村要拿出其中至少40%的资金,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为解决低收入农户脱贫提供了新的资金渠道。同时,为各村逐步化解债务、发展集体经济、改善民生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注入了新的活水源头。(四)进一步拓宽了低收入农户产业就业扶贫路子。响水县通过政府投资平台发展光伏发电和生猪养殖两大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不仅解决了全县97个18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实现整体脱贫,还吸收了一大批低收入农户就业和创业,促进了低收入农户脱贫。预计60个万头猪场项目可带动300多人就业创业,可为低收入年增加收入18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集体经济和农户“双脱贫”。

三、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