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公司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8:16:27

金融公司

金融公司范文篇1

关键词:消费金融公司;成本优化;价值链分析

—、引言

自2009年7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来,消费金融的发展在我国逐渐成熟,至今已经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贷款佘额,从2015年初的15.7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9月的40.8万亿元,增幅达到159.9%。作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主要玩家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经历了一段爆发式的扩张之后,2019年以来的增长速度明显有所放缓,特别是行业头部企业。从披露的半年报来看,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总资产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6.10%和46.78%,远低于其他较小规模企业,如锦程消费金融176.66%、上海尚诚146.82%的增速。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规模发展“瓶颈”渐现,反映了消费场景挖掘趋于饱和、行业竞争加剧的现状。此外,由于缺乏商业银行具有的优质的客户和稳定、低成本的资金,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庞大客户群和大数据优势[1],消费金融公司存在着一些天然上的发展阻力。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获客成本、资金成本和贷后成本不断攀升,使得从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成本效益的角度推动企业利润稳健增长变得十分重要。目前,消费金融领域内的文献较多集中在消费金融创新、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上[2<,较少涉及专注于消费金融公司的成本控制领域。本研究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型,对于企业各个环节造成成本的关键因素进行了鉴别,并提出了相应优化措施,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节约资源、提升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企业价值链分析

全面的价值链分析包括基于竞争对手和行业环境的横向价值链分析、基于供应商和顾客需求的纵向价值链分析,以及基于业务流程、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内部价值链分析[5]。本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活动,着眼于企业活动中的价值创造环节,追求在不影响价值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或在实现价值增加的过程中管控成本的变动,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找到关键的企业价值驱动因素,改善整个组织的战略和业务决策[6]。根据价值链的环节构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活动可以分为:资金获取一贷款产品设计一产品交付一营销获客一贷后管理。

三、消费金融公司三个主要价值链环节的成本分析及优化建议

(一)资金获取环节。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获取来源主要有各商业银行、债券市场、证券承销市场、金融机构间构成的同业拆借市场。一般而言,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阶段限制着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其成立初期,主要通过股东注资或银行借款获取资金。随着经营状况的好转,在满足连续两年盈利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同业拆借来满足企业短期资金流动的要求。经营满三年、盈利情况进一步好转之后,在获得审批相应资格的条件下,消费金融公司便可以通过申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金融债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自身业务规模,全面开发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系[7]。消费金融公司为了降低资金成本,面临着如何选择自身融资组合的问题,需要考虑到每种资金的利息、数额以及时间期限,数额过大或者时间过长会造成资金供大于求而闲置,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要想实现最佳的融资组合,应考虑到以下两点:1.充分结合自身后端业务。在融资的过程中,充足的资金规模和利率髙低,对融资渠道的选择固然起着重要作用,但从客户需求来分析更为关键。根据客户的借款需求设计融资组合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髙融资环节的资源浪费。消费金融公司不仅需要了解现有客户选择的产品在短期和长期间的分布,还要加强潜在客户群体对不同消费贷需求的调研,将客户的长短期借贷和还款周期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以此规划长短期资金的融资。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融资渠道的利率高低及其变动趋势,选择出最优的融资方式。2.传达企业信用的正面信息。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的暴雷现象屡屡出现,多头借贷、资金违规使用、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商家跑路以及个别机构的风险事件使得行业的信用变得脆弱,推动了资金成本的升高。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选择市场认可度高的专业评级机构对公司进行评级'传达正面的信用信息,塑造良好的形象,同时做好风险控制工作,能够增强市场对于行业的信心,促进资金成本的降低。(二)产品设计环节。各市场参与方贷款产品的种类、模式和风险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主要分为现金贷、消费贷以及信用贷三大类,不同企业根据其自身授信流程、借款额度、客户人群、消费场景等的不同,将两大类产品细分成了更多的种类。减少产品设计环节的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把握以下两点十分重要:1.把握成本效益原则。在不断挖掘细分消费场景被众多企业视为扩展企业生存空间的当下,更需要冷静思考新产品带来的利润,是否能够覆盖其设计以及推广的成本。在对消费场景的挖掘中,关键要注重场景本身是否具有稳定性,以及是否有足够大的消费群体和增长空间。此外,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衡量收益与成本,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决策失败的概率。2.突破原有产品界限。消费金融公司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或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寻求业务跨界和转型,能给企业带来新的价值创造环节。如马上消费金融公司通过不断加强科技的创新研发和专利的开发,从单一的消费金融自营模式转变成了金融科技的输出商。据零壹财经统计,到2019年6月23日,我国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5家申请了专利,专利累计达到78个,超过64%的专利源于马上金融。其不仅利用科技极大地提高了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和竞争优势、降低坏账资金成本以及征信成本,还通过开展科技输出商的业务开拓了收入来源,将金融科技带来的价值向其他金融机构辐射,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三)销售环节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相较于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参与者,面临着缺少流量的天然劣势。近年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客户,往往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1.与线上电商平台合作。微信小程序、网站等打开用户线上申请渠道,再通过与商户合作的消费场景,让用户完成消费。4.银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依靠与银行的合作渠道获得客户。5.与机构方合作。如助贷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等,为其提供资金。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缺少的往往不是获取流量的渠道,而是真正具有高转化率的流量。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营销模式才是实现高效利用流量的关键。通过互联网平台上与用户相关的服务信息数据,构建用户消费领域偏好、价格偏好、消费频率与营销模式偏好的模型,据此定点定时投放与用户特征匹配的贷款产品,能实现不同利率、授信额度、还款周期和方式等贷款产品的精准营销,提高交易成功率。在消费金融产品的营销领域,消费者相关的大数据是营销的出发点,成熟与精确的大数据分析模型是实现髙效营销的核心。

四、金融科技为价值链优化赋能

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金融科技,对于加强企业价值链资源的整合,使各个环节的成本在降低的同时互相协同,最大程度地为企业和末端客户创造价值至关重要。(一)对标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风险管理,从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环节降低风险成本。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大多在线上展开,互联网环境下消费场景的多样化、业务的快速化及其定位的客群本身信用较弱,使企业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央行征信以及互联网平台合作方提供的征信渠道已经不再足够,构建适合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分期等业务的客户信用模型才是关键。以招联金融为例,其“实时流计算智能风控模型”,可以捕捉用户在移动终端的日常操作行为,经过多样化的特征工程算法,提取反映用户还款意图、行为偏好的风险特征向量,构建线上实时计算的特征向量库,构建申请评分模型,并可在线实现模型的迭代更新和一键化部署。碎片化用户行为的挖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用户的心理特征,构建出更加完善和个性化的用户信用画像,由此确定的授信额度、还款周期、还款方式与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还款能力更加匹配,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效果。(二)通过高效、适应消费场景、开放、综合的运营系统降低运营成本。消费金融公司以与众多的互联网平台合作,以及自己开发线上平台为主要获客方式,对企业的业务平台的开放性、与消费场景的对接能力与用户的体验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智能人工客服平台、自主催收平台、语音、人脸识别技术以及反欺诈技术等的研发,都能够极大地节约人工成本以及提升运营的效率。(三)完善多样化的用户信用样本,推进惠普金融,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通过对缺乏征信数据的客户群体行为的大数据分析,能够使得被传统商业银行信用要求挡在门外的用户有机会申请到消费贷款,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服务,提升生活的质量和满足自身的资金流需求。这本质上体现了企业在价值链活动中创造出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即将价值传递到了最终的客户端。科技让更多的末端用户得到了消费机会,增加市场有效需求量的同时,也使得价值的流动更加顺利和高效。金融科技的研发与应用,虽然对于降低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有显著的作用,但研发活动本身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包括研发成本、实施服务成本、硬件消耗成本等等,企业常常面临着研发成果的经济价值不能覆盖前期消耗的状况。高效地生产和利用科技,还需要通过多维度和科学的管理来实现。企业通过设置研发人员成本效益指标确定研发人员的薪酬和奖励,以此加强对不必要开支的管控,可以减少占研发成本绝大部分比例的人工成本。同时,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重视权力制衡机制和研发费用的证实流程,对于提高研发环节的成本效益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曹静.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方向研究[J].上海金融,2019(9):84-87.

[2]尹一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67-71.

[3]张杰.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展望与策略选择[J].经济纵横,2015(7):1〇9-112.

[4]王勇.通过发展消费金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J].经济学动态,2012(8):75-78.

[5]曹玉玲.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改进[J].财会通讯,2017(8):95-98.

[6]周松.成本管理新理念:价值链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3):42-43.

[7]吕彬彬.消费金融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与风险管理:基于发起机构视角[J].上海金融,2019(2):69-73.

金融公司范文篇2

1.主攻中低端年轻客户。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将目标客户群定位于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中低端消费者。据调查,截至2012年6月底,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在天津已经拥有将近8万客户,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客户占85%以上。客户群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年轻客户,如企业普通员工,个体工商户和在校学生等。据捷信针对目标消费者特征的进行一项调查显示,捷信的主力消费人群为年龄在20~29岁、工作年限1~5年(其中1~3年占比35%,3~5年占比27%)、月收入1000~5000元(其中1000~3000元占比75%)的中低稳定收入人群。

2.“速食”信贷产品。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为中低收入的消费者提供针对耐用消费品的店内分期付款业务和现金贷款(即一般耐用品贷款)。这种“速食”信贷产品简单快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授信额度小,期限短。据调查,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平均贷款额度为3000元,最高达2万元。贷款期限一般控制在3个月到2年不等,平均贷款期限为11个月。二是无需抵押和担保。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的消费信贷产品无抵押、无担保,大大降低了获得货款的门槛。三是申请方便快捷。客户从申请贷款到获知结果平均等候时间为30分钟,申请通过率达超过80%。

3.信贷业务拓展迅速。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以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为主营业务,信贷业务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12年6月底,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累计货款数量近10万笔,日贷款单均量160笔。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0%,比上年末高出近40个百分点,呈高速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其中,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货款比年初增长27%。针对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于2011年6月份推出现金交叉贷款,业务开展状况良好。

二、捷信消费金融公司运行模式

(一)营销模式消费金融公司的营销模式有两种方式,直接营销模式和间接营销模式。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直接营销模式是指消费金融公司自己寻找客户,直接与客户进行交易,潜在的风险因素由消费金融公司自己承担。以经销商为主体的间接营销模式是指由经销商负责调查和识别客户的风险,办理相关贷款手续,并承担贷款催收的责任等。经销商作为中间服务者收取的中介费,贷款潜在的违约风险由消费金融公司和经销商经过协商分担。而间接营销模式相对直接营销模式的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消费金融公司自身网点来支撑,便于拓展业务,不足之处是信贷中间环节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中介费。捷信消费金融公司采取的是以经销商为主体的间接营销模式,其母公司已经将这种营销模式在欧盟地区广泛运用并取得极大成功。不同于银行有固定的营业网点,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与零售商(如电器商场、超市等)合作,将其销售点直接设在零售商网点。客户在店面买手机或电视等产品时即可享受消费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公司和客户之间没有任何现金交易,而是把钱直接给零售商。截至2012年6月底,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在天津已经拥有近300余家合作商家,店内分期付款网点超过500家。公司合作商户涉及手机、数码产品、电动自行车等行业。捷信的这种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合作零售商提升销售业绩。在俄罗斯,捷信对合作的零售商销售量提升高达40%,在其本土捷克,对其合作的零售商比如乐购,销售的提升作用也高达35%。但这种提升作用在中国还相对较小,比如天津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对零售商销售的提升只有10%。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在中国仍是新生事物,消费者对其接纳度不高。

(二)业务运营模式凭借母公司PPF集团在国际消费金融领域的先进经验,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在业务运营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一是业务运营程序标准化。基于消费金融公司客户数量大,单笔授信额度小等特点,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对贷款申请、审批各个环节标准化,将合同审批流程分成很细致的步骤,每个步骤突出控制点。同时,针对客户群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不随单一客户变化。二是信贷业务审批集中化。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将数量庞大、复杂多样的信贷业务打包成业务群,运用先进的IT系统在后台服务中心对贷款合同进行集中批量处理。类似流水线的业务模式使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审批信贷审批效率极高,凸显其便捷性。据调查,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平均贷款审批时间为30分钟,信贷审批通过率超过80%。三是审批流程高度自动化。传统银行信贷业务主要依靠人力,而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整个业务运作依靠IT系统自动完成,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运营成本。

(三)风险控制模式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以小额消费贷款为主,业务数量多,面临的风险大,因此其信贷风险的控制成本较高,捷信消费金融公司通常将业务的风险管理贯穿到贷款的整个生命周期。事前风险防控的重点在于了解客户信用状况,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客户进行信用评分:一是利用后台数据模型对客户逾期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二是建立专业化评分卡系统,制定了相当精细信用考核标准。事中风险指标监控机制也是捷信消费金融公司风险控制的重要部分。捷信消费金融公司运用IT系统对所有网点的业务操作流程实施实时控制。系统对核心业务自动生成报告,从而实现对异常风控指标的实时监测。贷款发放后,风险防控主要体现在催收机制上,捷信消费金融公司采取内部还款提醒和外部催收两种策略双管齐下。捷信消费金融公司设立专门催收部门运用分层机制对客户进行还款提醒。逾期90日内,发送催收函。90日后,公司员工上门催收,或将部分不良贷款交予专业催收机构,按收回账款规模支付佣金。

三、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阻碍因素

(一)自有资本金支撑,资金结构单一据调查,捷信公司放贷资金完全依靠自有资本金,而目前消费金融公司运营成本、风险控制成本高,单纯依靠自有资本冲销所有风险将阻碍其长期发展。目前,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处于试点阶段,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有严格的法律限制,捷信公司目前信贷业务规模过小,这条融资渠道基本行不通。发行金融债券也由于其严格的审批条件而无法灵活使用。因此,多融资渠道开拓资金来源是捷信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公众认知度低,本地化进程亟待加强据调查,捷信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发展困境:一是消费者对消费信贷产品认知度低。捷信公司消费信贷产品投入市场较晚,对消费者而言尚属新兴金融产品,需要提高居民对消费信贷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而且我国消费者“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和传统的储蓄习惯制约着消费信贷业务规模的增长。二是零售商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认可度低。在俄罗斯,捷信公司提供的“POS”贷的消费信贷模式能使当地零售商的销售额增加40%。而天津很多零售商都质疑捷信公司信贷产品对销售额的推动作用,本地化进程和适应能力亟待加强。

(三)耐用消费品的行业周期性限制贷款规模增长目前,捷信公司业务领域聚焦于手机、数码产品、电动自行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行业。鉴于个人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周期性特征,给捷信公司的消费贷款增长造成了固定的季节性、趋势性因素影响,限制了整体贷款规模增长。例如,家电行业,家电经销商每逢年节的促销活动,使得节日期间销量大增,但其他时期就较为冷清;电动自行车销售受季节影响明显,每年秋末开始就进入销售淡季,一直持续到春末。这种行业周期性发展对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的连锁效应,增加了捷信公司业务增量的不稳定性,业务领域锁定限制了公司的整体性发展。

(四)与我国征信体系对接程度不高捷信公司目标客户集中在中低端消费者,这些客户往往没有信用记录,增加了不确定性,不利于控制信贷风险评估成本。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新区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2007年12月正式独立运行,主要与商业银行对接,与新兴金融业态联网程度低。据调查,捷信公司刚与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联网,对其熟悉程度不高,因此通过个人征信系统采集客户资信情况,仅作为辅助手段形式。

四、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战略

(一)优化资金结构,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应该采取措施向金融机构寻求资金支持。一方面,积极与境内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洽谈,增加金融机构对公司消费金融业务营运模式和风险防控机制等方面的了解,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与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合作,通过政府的介入,促使银行放宽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限制。同时,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可以考虑向境外母公司借款。PPF集团可以使用境外人民币对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注资,避免了汇兑风险。

(二)创新现有产品和服务,拓宽业务范围一是根据耐用消费品的行业走向不断创新现有产品和服务方式,可考虑在耐用消费品销售淡季推出促销产品,促进耐用消费品贷款增长。二是不断扩大公司消费金融服务可以覆盖的商业领域,拓宽合作商家的数量。横向区间从地板、空调、家具等耐用消费品至床上用品、眼镜、电子产品、服装等快速消费品,再纵向延伸到卫生保健、家居装修等服务领域,纵向拉动消费贷款增长。三是开发和完善公司的产品线,从单一产品逐步到较复杂的产品、从耐用消费品分期贷款到一般用途消费贷款、从一个账户一笔分期消费贷款到一个账户多笔不同贷款,延长客户对信贷产品的使用周期。另外,目前中国市场住房和汽车贷业务仍是主流,但这两大类还未纳入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范围,业务拓展尚存较大发展空间。

(三)加速本地化进程,引导和改善民生金融消费观一是制定阶段性的宣传计划,逐步进行市场营销与品牌宣传。一方面,可以选择公交或地铁投放品牌、产品宣传广告,电视广告,借助网络平台宣传产品信息等,提高公司知名度,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了解消费金融这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引导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其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在商户处驻点模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同时,不断探索无驻点代表的经营模式,利用商户现有平台,依赖商户人员代为宣传推广信贷产品。二是加强银行、企业集团合作渠道建设。如与中国移动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中国移动庞大的营业网点及营销渠道,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消费信贷产品。通过手机短信、客服热线、直邮等信息提示服务,满足客户的信息咨询需求。三是加强与政府合作。通过政府对零售商、供应商给予相关指导性政策,使更多的商家了解消费金融行业,这将大大减少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对合作商家营销阻力,扩大消费贷款可以触及的商家范围。

金融公司范文篇3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汽车生产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汽车市场上的相关主体生产商、经销商以及商业银行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应。2004年8月,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成立国内首家汽车金融合资公司,紧接着,福特、大众汽车金融公司相继成立,国内车贷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汽车金融服务的竞争热潮,国内汽车金融市场出现了合资汽车金融公司“逐鹿中原”的竞争局面。国内汽车生产商及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竞争激烈的车贷市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应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汽车金融服务的起源是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由汽车制造商向用户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款时开始出现的。它的出现引起了汽车消费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了消费者购车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转变。这一转变虽然促进了销售,但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资金。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消费市场的扩大和金融服务及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汽车制造商又开始利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这一位国家法律所认可的公司载体形式来解决在分期付款中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从社会筹集资金。这样,汽车金融服务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

按照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200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703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正在进入汽车消费时代,并且能够成为我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私家车消费市场逐渐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需求。2001年私车消费比例达到47.1%,2002年超过56%,2003年增至62%,2004年大幅增加为93.7%。汽车消费尤其是私车消费的持续走高,迫切需要完善的汽车金融服务。然而,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严重滞后,汽车消费信贷占汽车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足10%,而其他国家如美国的比例为93%,英国为80%,德国为75%,日本为44%。另外,国外成熟的汽车金融服务,不仅向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而且向汽车厂商、经销商等提供涉及汽车生产、流通、消费、租赁、维护、回收等多环节的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与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差距,不仅显示了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的滞后性,更说明了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与迫切性。以美国为例,福特信贷、通用融资、戴-克财务、丰田财务等4家专业汽车融资公司占新车贷款销售份额39%。

二、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难点

1.发育不成熟的信用环境

汽车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我国由于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社会征信体系还未发育成熟。消费者信用记录非常分散,企业难以掌握完整的客户收入以及信用情况,而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能为汽车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保障。由于国内还未形成完整的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导致整个社会个人信用评价成本较高。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消费者诚信意识缺乏,使我国个人车贷的账率居高不下。据统计,2003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贷款总量为1800亿元,其中坏账为945亿元;占车贷总额一半以上;2004年前9个月汽车贷款总量为1683亿元,其中坏账高达1000亿元。一度车贷的相关保险业务几乎陷入停滞,这在相当程度上成了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路障。

2.审慎的政策环境

首先,运营资金太少是导致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缺乏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单一。在国外,汽车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债券、购车储蓄、以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借款、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出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但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只能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三是信贷风险也使汽车金融公司不敢贸然开展大宗业务。

目前,鉴于国内金融环境,我国关于汽车金融公司的相关政策规定比较谨慎,2003年10月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11月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细则》,2004年8月17日又颁布了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为避免金融风险,目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办的业务比较有限,对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的开展有很多不利,具体表现在:

(1)具体业务的限制

《办法》规定,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可以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提供购车贷款业务,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为贷款购车提供担保,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业务及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贷款业务。

以上业务界定对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内开展其他业务实质上设置了许多障碍,比如租赁业务。在国外,租赁业务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而国内发育不成熟的汽车市场导致汽车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租赁业务的开展。另外,汽车抵押融资涉及的相关政策也未做明确规定。

除此以外,《办法》还禁止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汽车金融公司。这就限制了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国内的扩展。

(2)融资方面的限制

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在融资方面的限制主要是融资渠道的限制,按照规定,汽车金融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这样巨额的资金需求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多方筹集。而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只允许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的存款,转让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并且同业拆借最长期限仅为7天,同时又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进入如企业债券这样的公开资本市场,这样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问题将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3)对贷款利率的限制

《细则》规定,发放汽车贷款的利率,可在央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10%~30%,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规定基本一致。鉴于目前我国尚未放开利率管制,这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在具体业务操作上无法发挥优势。

3.汽车产业本身的波动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成长期,而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波动特别大,这种波动除了体现在产销量方面,还反映在不断变化的价格方面。车价近几年迅速下跌,大幅压缩了厂家利润空间,也让消费者对国内汽车价格失去信心,这无疑增加了那些准备通过汽车金融公司融资买车的用户的还贷机会成本。

发育不成熟的国内汽车市场是汽车金融业务开展的一个最具有杀伤力的阻碍因素,也是未来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4.难以回避的金融风险

汽车金融公司是资产负债限制较多的一类专业化金融机构,它的风险分散机制不如商业银行灵活。因此,相对来说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集中度较高。《办法》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将5亿注册资金押在同一个地方风险太大。汽车金融公司并非专业金融机构,因此其主要目标并非盈利与金融安全,而是做好服务和促销。公司如果为了促进汽车销售向消费者和经销商过度让利,将造成高昂成本下的经营风险。汽车金融公司同时也向经销商发放贷款,这样风险可通过经销商来加成;公司并就贷款购车提供担保,形成了担保风险,可能形成风险集中放大效应。

三、我国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前景

1.市场广阔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面临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小汽车需求将保持20%到25%的年增长率,私家车增长速度将达到33%的水平。目前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大约为700万户,到2008年将增加到4200万户。预计到2010年中国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全球私人用车的销售中有70%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而我国目前贷款销售仅占汽车销售的20%,还远远未达到这个比例,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1500万辆,整个市场销售额至少会达到15000亿元,即使未来20年中国信贷购车比例只有国外平均水平一半,汽车金融业也将有5000多亿元市场容量。全球汽车销售中70%通过汽车信贷销售,而在中国目前不到20%。显然,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在此背景下,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2.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

相对于其它金融机构,无论在批发还是零售业务方面,汽车金融公司都有着天然优势。在零售方面,虽然汽车金融公司利率略高于银行(比银行高出20%左右),但是由于汽车金融公司不需要第三方担保,为消费者减免了一笔“担保费”,因此总体而言其利率并不高。另外,相对而言,通过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车贷业务,手续更方便,时间也更短,这是吸引客户的主要原因。在批发领域,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凭借雄厚资金实力为经销商提供资金服务,减缓了经销商资金压力。

汽车金融公司在个人车贷具体业务方面,也有较大的发挥余地,如2006年开办汽车金融业务的一汽大众推出弹性贷款,期限可放至5年,汽车金融公司还贷方式也更为灵活。有些公司甚至可以“旧车置换抵消首付”。这些灵活、优惠的贷款方式无疑使汽车金融公司在车贷市场赢得较大竞争优势。

同时,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汽车金融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涉及汽车消费过程的方方面面,如贷款担保、保险、理赔、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旧车处理、经销商的中短期融资等。

除此以外,汽车金融服务是汽车制造商价值链延伸的重要部分,汽车集团自己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其对母公司汽车销售有巨大支持作用,可以得到母公司强大的资金支撑。

四、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对策

1.大力发展汽车产业

汽车金融业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它的发展是以汽车产业为基础的,尤其是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可以说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前期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受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发展汽车产业本身,就是对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最大的支持,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以及市场环境上给与其发展的空间。只有汽车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汽车金融服务才有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2.创立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一是要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颁布工作,消除政策性瓶颈,尝试逐步有条件地放开对汽车金融机构融资的限制,让它们既可获得银行贷款,又可发行企业债券以及实现汽车信贷资产证券化来向社会筹集资金,真正扩宽汽车金融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汽车金融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减少系统性风险。发达国家汽车金融业务无不是建立在相当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基础上的,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几乎为零,汽车金融公司很难掌握储户的综合信用状况,这就造成了手续繁杂、担保限制过多等弊病,极大地制约了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所以必须建立权威性和统一性兼备的个人信用制度评估和查询系统,实现信用资源信息的共享。2003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人民银行信用管理局正式挂牌,表明信用管理在政府行政层面正式揭开了帷幕。2005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这将促进我国征信业稳定健康发展,对中国汽车消费信贷业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由于信用数据收集、评估流程复杂,所以信用体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第三,扶持汽车金融中介机构,促进银企合作。现阶段针对信用缺乏和银行门槛过高的弊病,应该出台相关措施促进银企携手合作,扶持一些担保中介机构,让汽车信贷担保公司站在公正立场上,协助银行有偿处理贷前审查、贷中担保、贷后监督的工作。

3.探索近期适合当前形势的汽车金融公司运作模式

从长远看,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主要地位,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快速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相关条件还不成熟,汽车金融公司当前的运作模式应尽量与市场上各种金融主体尤其是银行的合作,通过合理分工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根据《办法》,汽车金融公司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并且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的汽车金融公司,限制了汽车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而商业银行遍布的营业网点则弥补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地域上的不足。其次,当前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方面也需要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合作。

目前我国应适度发展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拓展其资金渠道,给汽车金融公司更宽的金融范围,将供给方培育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进一步规范发展商业银行汽车贷款业务的同时,应加快培育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研究汽车金融公司可能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同业借款或资产证券化等,从而使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专业优势和资金实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要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特约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以及二手车销售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全方位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做到联手规避风险、承担风险,这样就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也可以与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保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稳定健康地发展。

继上汽通用、大众、丰田、福特、戴-克集团、北京现代和沃尔沃在国内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后,国内银行首次参股汽车金融公司,由东风汽车、中国银行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2006年8月共同在京宣布,三方合资的东风标致雪铁龙金融公司正式开业。这些汽车金融公司的相继开业,无疑对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务的丰富和深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要:入世以来,随着汽车消费的持续走高,汽车金融产业日益得到重视。尤其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正式颁布实行,设立汽车金融公司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美国通用、福特和德国大众等国际著名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已在中国设立独资或合资财务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而国内金融机构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如何借鉴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摸索出一套符合国内汽车消费环境的汽车金融产业发展之路,是当前我国政府及汽车制造业亟待思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汽车金融公司的难点与市场前景,并对当前我国发展汽车金融公司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汽车金融公司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同峰.汽车金融服务与汽车产业发展[J].中国市场.2005,(19).

[2]王佃凯.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发展[J].经济纵横,2004,(10).

[3]志军.向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买车[J].沪港经济,2004,(3).

[4]喻平.汽车企业运用汽车金融的模式选择[J].上海汽车,2004,(1).

[5]丰琳.浅议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战略[J].北京汽车,2005,(2).

[6]王平,曹梦非.我国发展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金融,2004,(6).

金融公司范文篇4

关键词:汽车金融公司模式

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现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汽车生产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汽车市场上的相关主体生产商、经销商以及商业银行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应。2004年8月,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成立国内首家汽车金融合资公司,紧接着,福特、大众汽车金融公司相继成立,国内车贷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汽车金融服务的竞争热潮,国内汽车金融市场出现了合资汽车金融公司“逐鹿中原”的竞争局面。国内汽车生产商及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竞争激烈的车贷市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应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汽车金融服务的起源是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由汽车制造商向用户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款时开始出现的。它的出现引起了汽车消费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了消费者购车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转变。这一转变虽然促进了销售,但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资金。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消费市场的扩大和金融服务及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汽车制造商又开始利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这一位国家法律所认可的公司载体形式来解决在分期付款中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从社会筹集资金。这样,汽车金融服务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

按照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200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703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正在进入汽车消费时代,并且能够成为我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私家车消费市场逐渐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需求。2001年私车消费比例达到47.1%,2002年超过56%,2003年增至62%,2004年大幅增加为93.7%。汽车消费尤其是私车消费的持续走高,迫切需要完善的汽车金融服务。然而,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严重滞后,汽车消费信贷占汽车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足10%,而其他国家如美国的比例为93%,英国为80%,德国为75%,日本为44%。另外,国外成熟的汽车金融服务,不仅向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而且向汽车厂商、经销商等提供涉及汽车生产、流通、消费、租赁、维护、回收等多环节的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与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差距,不仅显示了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的滞后性,更说明了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与迫切性。以美国为例,福特信贷、通用融资、戴-克财务、丰田财务等4家专业汽车融资公司占新车贷款销售份额39%。

二、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难点

1.发育不成熟的信用环境

汽车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我国由于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社会征信体系还未发育成熟。消费者信用记录非常分散,企业难以掌握完整的客户收入以及信用情况,而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能为汽车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保障。由于国内还未形成完整的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导致整个社会个人信用评价成本较高。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消费者诚信意识缺乏,使我国个人车贷的账率居高不下。据统计,2003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贷款总量为1800亿元,其中坏账为945亿元;占车贷总额一半以上;2004年前9个月汽车贷款总量为1683亿元,其中坏账高达1000亿元。一度车贷的相关保险业务几乎陷入停滞,这在相当程度上成了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路障。

2.审慎的政策环境

首先,运营资金太少是导致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缺乏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单一。在国外,汽车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债券、购车储蓄、以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借款、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出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但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只能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三是信贷风险也使汽车金融公司不敢贸然开展大宗业务。

目前,鉴于国内金融环境,我国关于汽车金融公司的相关政策规定比较谨慎,2003年10月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11月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细则》,2004年8月17日又颁布了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为避免金融风险,目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办的业务比较有限,对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的开展有很多不利,具体表现在:

(1)具体业务的限制

《办法》规定,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可以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提供购车贷款业务,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为贷款购车提供担保,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业务及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贷款业务。

以上业务界定对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内开展其他业务实质上设置了许多障碍,比如租赁业务。在国外,租赁业务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而国内发育不成熟的汽车市场导致汽车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租赁业务的开展。另外,汽车抵押融资涉及的相关政策也未做明确规定。

除此以外,《办法》还禁止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汽车金融公司。这就限制了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国内的扩展。

(2)融资方面的限制

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在融资方面的限制主要是融资渠道的限制,按照规定,汽车金融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这样巨额的资金需求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多方筹集。而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只允许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的存款,转让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并且同业拆借最长期限仅为7天,同时又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进入如企业债券这样的公开资本市场,这样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问题将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3)对贷款利率的限制

《细则》规定,发放汽车贷款的利率,可在央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10%~30%,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规定基本一致。鉴于目前我国尚未放开利率管制,这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在具体业务操作上无法发挥优势。

3.汽车产业本身的波动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成长期,而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波动特别大,这种波动除了体现在产销量方面,还反映在不断变化的价格方面。车价近几年迅速下跌,大幅压缩了厂家利润空间,也让消费者对国内汽车价格失去信心,这无疑增加了那些准备通过汽车金融公司融资买车的用户的还贷机会成本。

发育不成熟的国内汽车市场是汽车金融业务开展的一个最具有杀伤力的阻碍因素,也是未来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4.难以回避的金融风险

汽车金融公司是资产负债限制较多的一类专业化金融机构,它的风险分散机制不如商业银行灵活。因此,相对来说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集中度较高。《办法》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将5亿注册资金押在同一个地方风险太大。汽车金融公司并非专业金融机构,因此其主要目标并非盈利与金融安全,而是做好服务和促销。公司如果为了促进汽车销售向消费者和经销商过度让利,将造成高昂成本下的经营风险。汽车金融公司同时也向经销商发放贷款,这样风险可通过经销商来加成;公司并就贷款购车提供担保,形成了担保风险,可能形成风险集中放大效应。

三、我国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前景

1.市场广阔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面临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小汽车需求将保持20%到25%的年增长率,私家车增长速度将达到33%的水平。目前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大约为700万户,到2008年将增加到4200万户。预计到2010年中国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全球私人用车的销售中有70%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而我国目前贷款销售仅占汽车销售的20%,还远远未达到这个比例,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1500万辆,整个市场销售额至少会达到15000亿元,即使未来20年中国信贷购车比例只有国外平均水平一半,汽车金融业也将有5000多亿元市场容量。全球汽车销售中70%通过汽车信贷销售,而在中国目前不到20%。显然,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在此背景下,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2.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

相对于其它金融机构,无论在批发还是零售业务方面,汽车金融公司都有着天然优势。在零售方面,虽然汽车金融公司利率略高于银行(比银行高出20%左右),但是由于汽车金融公司不需要第三方担保,为消费者减免了一笔“担保费”,因此总体而言其利率并不高。另外,相对而言,通过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车贷业务,手续更方便,时间也更短,这是吸引客户的主要原因。在批发领域,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凭借雄厚资金实力为经销商提供资金服务,减缓了经销商资金压力。

汽车金融公司在个人车贷具体业务方面,也有较大的发挥余地,如2006年开办汽车金融业务的一汽大众推出弹性贷款,期限可放至5年,汽车金融公司还贷方式也更为灵活。有些公司甚至可以“旧车置换抵消首付”。这些灵活、优惠的贷款方式无疑使汽车金融公司在车贷市场赢得较大竞争优势。

同时,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汽车金融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涉及汽车消费过程的方方面面,如贷款担保、保险、理赔、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旧车处理、经销商的中短期融资等。

除此以外,汽车金融服务是汽车制造商价值链延伸的重要部分,汽车集团自己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其对母公司汽车销售有巨大支持作用,可以得到母公司强大的资金支撑。

四、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对策

1.大力发展汽车产业

汽车金融业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它的发展是以汽车产业为基础的,尤其是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可以说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前期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受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发展汽车产业本身,就是对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最大的支持,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以及市场环境上给与其发展的空间。只有汽车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汽车金融服务才有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2.创立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一是要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颁布工作,消除政策性瓶颈,尝试逐步有条件地放开对汽车金融机构融资的限制,让它们既可获得银行贷款,又可发行企业债券以及实现汽车信贷资产证券化来向社会筹集资金,真正扩宽汽车金融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汽车金融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减少系统性风险。发达国家汽车金融业务无不是建立在相当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基础上的,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几乎为零,汽车金融公司很难掌握储户的综合信用状况,这就造成了手续繁杂、担保限制过多等弊病,极大地制约了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所以必须建立权威性和统一性兼备的个人信用制度评估和查询系统,实现信用资源信息的共享。2003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人民银行信用管理局正式挂牌,表明信用管理在政府行政层面正式揭开了帷幕。2005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这将促进我国征信业稳定健康发展,对中国汽车消费信贷业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由于信用数据收集、评估流程复杂,所以信用体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第三,扶持汽车金融中介机构,促进银企合作。现阶段针对信用缺乏和银行门槛过高的弊病,应该出台相关措施促进银企携手合作,扶持一些担保中介机构,让汽车信贷担保公司站在公正立场上,协助银行有偿处理贷前审查、贷中担保、贷后监督的工作。

3.探索近期适合当前形势的汽车金融公司运作模式

从长远看,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主要地位,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快速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相关条件还不成熟,汽车金融公司当前的运作模式应尽量与市场上各种金融主体尤其是银行的合作,通过合理分工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根据《办法》,汽车金融公司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并且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的汽车金融公司,限制了汽车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而商业银行遍布的营业网点则弥补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地域上的不足。其次,当前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方面也需要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合作。

目前我国应适度发展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拓展其资金渠道,给汽车金融公司更宽的金融范围,将供给方培育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进一步规范发展商业银行汽车贷款业务的同时,应加快培育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研究汽车金融公司可能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同业借款或资产证券化等,从而使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专业优势和资金实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要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特约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以及二手车销售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全方位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做到联手规避风险、承担风险,这样就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也可以与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保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稳定健康地发展。

继上汽通用、大众、丰田、福特、戴-克集团、北京现代和沃尔沃在国内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后,国内银行首次参股汽车金融公司,由东风汽车、中国银行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2006年8月共同在京宣布,三方合资的东风标致雪铁龙金融公司正式开业。这些汽车金融公司的相继开业,无疑对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务的丰富和深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同峰.汽车金融服务与汽车产业发展[J].中国市场.2005,(19).

[2]王佃凯.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发展[J].经济纵横,2004,(10).

[3]志军.向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买车[J].沪港经济,2004,(3).

[4]喻平.汽车企业运用汽车金融的模式选择[J].上海汽车,2004,(1).

[5]丰琳.浅议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战略[J].北京汽车,2005,(2).

[6]王平,曹梦非.我国发展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金融,2004,(6).

金融公司范文篇5

关键词:汽车金融公司模式

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现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汽车生产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汽车市场上的相关主体生产商、经销商以及商业银行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应。2004年8月,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成立国内首家汽车金融合资公司,紧接着,福特、大众汽车金融公司相继成立,国内车贷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汽车金融服务的竞争热潮,国内汽车金融市场出现了合资汽车金融公司“逐鹿中原”的竞争局面。国内汽车生产商及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竞争激烈的车贷市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应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汽车金融服务的起源是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由汽车制造商向用户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款时开始出现的。它的出现引起了汽车消费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了消费者购车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转变。这一转变虽然促进了销售,但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资金。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消费市场的扩大和金融服务及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汽车制造商又开始利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这一位国家法律所认可的公司载体形式来解决在分期付款中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从社会筹集资金。这样,汽车金融服务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

按照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200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703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正在进入汽车消费时代,并且能够成为我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私家车消费市场逐渐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需求。2001年私车消费比例达到47.1%,2002年超过56%,2003年增至62%,2004年大幅增加为93.7%。汽车消费尤其是私车消费的持续走高,迫切需要完善的汽车金融服务。然而,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严重滞后,汽车消费信贷占汽车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足10%,而其他国家如美国的比例为93%,英国为80%,德国为75%,日本为44%。另外,国外成熟的汽车金融服务,不仅向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而且向汽车厂商、经销商等提供涉及汽车生产、流通、消费、租赁、维护、回收等多环节的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与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差距,不仅显示了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的滞后性,更说明了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与迫切性。以美国为例,福特信贷、通用融资、戴-克财务、丰田财务等4家专业汽车融资公司占新车贷款销售份额39%。

二、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难点

1.发育不成熟的信用环境

汽车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我国由于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社会征信体系还未发育成熟。消费者信用记录非常分散,企业难以掌握完整的客户收入以及信用情况,而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能为汽车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保障。由于国内还未形成完整的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导致整个社会个人信用评价成本较高。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消费者诚信意识缺乏,使我国个人车贷的账率居高不下。据统计,2003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贷款总量为1800亿元,其中坏账为945亿元;占车贷总额一半以上;2004年前9个月汽车贷款总量为1683亿元,其中坏账高达1000亿元。一度车贷的相关保险业务几乎陷入停滞,这在相当程度上成了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路障。

2.审慎的政策环境

首先,运营资金太少是导致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缺乏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单一。在国外,汽车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债券、购车储蓄、以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借款、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出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但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只能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三是信贷风险也使汽车金融公司不敢贸然开展大宗业务。

目前,鉴于国内金融环境,我国关于汽车金融公司的相关政策规定比较谨慎,2003年10月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11月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细则》,2004年8月17日又颁布了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为避免金融风险,目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办的业务比较有限,对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的开展有很多不利,具体表现在:

(1)具体业务的限制

《办法》规定,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可以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提供购车贷款业务,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为贷款购车提供担保,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业务及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贷款业务。

以上业务界定对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内开展其他业务实质上设置了许多障碍,比如租赁业务。在国外,租赁业务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而国内发育不成熟的汽车市场导致汽车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租赁业务的开展。另外,汽车抵押融资涉及的相关政策也未做明确规定。

除此以外,《办法》还禁止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汽车金融公司。这就限制了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国内的扩展。

(2)融资方面的限制

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在融资方面的限制主要是融资渠道的限制,按照规定,汽车金融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这样巨额的资金需求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多方筹集。而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只允许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的存款,转让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并且同业拆借最长期限仅为7天,同时又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进入如企业债券这样的公开资本市场,这样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问题将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3)对贷款利率的限制

《细则》规定,发放汽车贷款的利率,可在央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10%~30%,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规定基本一致。鉴于目前我国尚未放开利率管制,这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在具体业务操作上无法发挥优势。

3.汽车产业本身的波动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成长期,而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波动特别大,这种波动除了体现在产销量方面,还反映在不断变化的价格方面。车价近几年迅速下跌,大幅压缩了厂家利润空间,也让消费者对国内汽车价格失去信心,这无疑增加了那些准备通过汽车金融公司融资买车的用户的还贷机会成本。

发育不成熟的国内汽车市场是汽车金融业务开展的一个最具有杀伤力的阻碍因素,也是未来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4.难以回避的金融风险

汽车金融公司是资产负债限制较多的一类专业化金融机构,它的风险分散机制不如商业银行灵活。因此,相对来说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集中度较高。《办法》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将5亿注册资金押在同一个地方风险太大。汽车金融公司并非专业金融机构,因此其主要目标并非盈利与金融安全,而是做好服务和促销。公司如果为了促进汽车销售向消费者和经销商过度让利,将造成高昂成本下的经营风险。汽车金融公司同时也向经销商发放贷款,这样风险可通过经销商来加成;公司并就贷款购车提供担保,形成了担保风险,可能形成风险集中放大效应。

三、我国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前景

1.市场广阔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面临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小汽车需求将保持20%到25%的年增长率,私家车增长速度将达到33%的水平。目前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大约为700万户,到2008年将增加到4200万户。预计到2010年中国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全球私人用车的销售中有70%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而我国目前贷款销售仅占汽车销售的20%,还远远未达到这个比例,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1500万辆,整个市场销售额至少会达到15000亿元,即使未来20年中国信贷购车比例只有国外平均水平一半,汽车金融业也将有5000多亿元市场容量。全球汽车销售中70%通过汽车信贷销售,而在中国目前不到20%。显然,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在此背景下,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2.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

相对于其它金融机构,无论在批发还是零售业务方面,汽车金融公司都有着天然优势。在零售方面,虽然汽车金融公司利率略高于银行(比银行高出20%左右),但是由于汽车金融公司不需要第三方担保,为消费者减免了一笔“担保费”,因此总体而言其利率并不高。另外,相对而言,通过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车贷业务,手续更方便,时间也更短,这是吸引客户的主要原因。在批发领域,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凭借雄厚资金实力为经销商提供资金服务,减缓了经销商资金压力。

汽车金融公司在个人车贷具体业务方面,也有较大的发挥余地,如2006年开办汽车金融业务的一汽大众推出弹性贷款,期限可放至5年,汽车金融公司还贷方式也更为灵活。有些公司甚至可以“旧车置换抵消首付”。这些灵活、优惠的贷款方式无疑使汽车金融公司在车贷市场赢得较大竞争优势。

同时,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汽车金融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涉及汽车消费过程的方方面面,如贷款担保、保险、理赔、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旧车处理、经销商的中短期融资等。

除此以外,汽车金融服务是汽车制造商价值链延伸的重要部分,汽车集团自己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其对母公司汽车销售有巨大支持作用,可以得到母公司强大的资金支撑。

四、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对策

1.大力发展汽车产业

汽车金融业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它的发展是以汽车产业为基础的,尤其是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可以说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前期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受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发展汽车产业本身,就是对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最大的支持,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以及市场环境上给与其发展的空间。只有汽车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汽车金融服务才有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2.创立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一是要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颁布工作,消除政策性瓶颈,尝试逐步有条件地放开对汽车金融机构融资的限制,让它们既可获得银行贷款,又可发行企业债券以及实现汽车信贷资产证券化来向社会筹集资金,真正扩宽汽车金融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汽车金融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减少系统性风险。发达国家汽车金融业务无不是建立在相当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基础上的,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几乎为零,汽车金融公司很难掌握储户的综合信用状况,这就造成了手续繁杂、担保限制过多等弊病,极大地制约了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所以必须建立权威性和统一性兼备的个人信用制度评估和查询系统,实现信用资源信息的共享。2003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人民银行信用管理局正式挂牌,表明信用管理在政府行政层面正式揭开了帷幕。2005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这将促进我国征信业稳定健康发展,对中国汽车消费信贷业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由于信用数据收集、评估流程复杂,所以信用体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第三,扶持汽车金融中介机构,促进银企合作。现阶段针对信用缺乏和银行门槛过高的弊病,应该出台相关措施促进银企携手合作,扶持一些担保中介机构,让汽车信贷担保公司站在公正立场上,协助银行有偿处理贷前审查、贷中担保、贷后监督的工作。

3.探索近期适合当前形势的汽车金融公司运作模式

从长远看,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主要地位,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快速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相关条件还不成熟,汽车金融公司当前的运作模式应尽量与市场上各种金融主体尤其是银行的合作,通过合理分工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根据《办法》,汽车金融公司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并且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的汽车金融公司,限制了汽车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而商业银行遍布的营业网点则弥补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地域上的不足。其次,当前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方面也需要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合作。

目前我国应适度发展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拓展其资金渠道,给汽车金融公司更宽的金融范围,将供给方培育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进一步规范发展商业银行汽车贷款业务的同时,应加快培育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研究汽车金融公司可能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同业借款或资产证券化等,从而使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专业优势和资金实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要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特约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以及二手车销售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全方位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做到联手规避风险、承担风险,这样就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也可以与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保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稳定健康地发展。

继上汽通用、大众、丰田、福特、戴-克集团、北京现代和沃尔沃在国内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后,国内银行首次参股汽车金融公司,由东风汽车、中国银行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2006年8月共同在京宣布,三方合资的东风标致雪铁龙金融公司正式开业。这些汽车金融公司的相继开业,无疑对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务的丰富和深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同峰.汽车金融服务与汽车产业发展[J].中国市场.2005,(19).

[2]王佃凯.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发展[J].经济纵横,2004,(10).

[3]志军.向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买车[J].沪港经济,2004,(3).

[4]喻平.汽车企业运用汽车金融的模式选择[J].上海汽车,2004,(1).

[5]丰琳.浅议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战略[J].北京汽车,2005,(2).

[6]王平,曹梦非.我国发展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金融,2004,(6).

金融公司范文篇6

关键词:汽车金融;融资渠道;资产支持证券;流动性

一、信贷ABS概念

所谓ABS,是英文"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的缩写,资产证券化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组建资产池,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特殊目的载体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发行证券的过程。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快速扩容、稳健运行、创新迭出的良好发展态势,信贷ABS市场参与主体日趋丰富,汽车金融公司以其合法拥有的汽车贷款及其抵押权和附属担保权益作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车贷ABS已成为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流品种之一。

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管理现状浅析

目前,中国银保监会已批准设立25家汽车金融公司,其主营业务以汽车经销商库存融资和零售消费贷款为主。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和《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落实国务院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释放多元化消费潜力,提升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供给,并对汽车贷款的相关政策做出调整,使得汽车金融机构的客户类型和来源得到了扩展,进一步促进汽车金融的良性发展。汽车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逐渐形成汽车金融公司、银行、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互联网汽车电商平台等竞相逐鹿的参与者体系。其中汽车金融公司依托整车厂渠道支持,以高效的审批业务模式和灵活的金融产品占据汽车金融市场过半份额。汽车金融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多渠道获取资金十分关键,是决定汽车金融公司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管理现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融资成本高,融资期限错配程度大。汽车金融公司在发展初期,除资本金以外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同业借款获得资金,往往具有融资额度低、期限短、融资成本高、批复时间长等局限性,而汽车金融公司发放的个人贷款平均贷款期限在27个月左右,造成融资周期与零售金融资产周转周期错配程度大。二是融资渠道受限,积极争取股东支持。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单位及个人活期存款,而仅能吸收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定期存款。故基于业务发展和资本充足率考核的要求,汽车金融公司积极争取股东以定期存款和增加资本金方式获取资金,据工商信息显示,2018年有8家汽车金融公司合计增资近110亿元,增幅超55%。三是稳定传统融资,拓展新兴融资途径。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扩大放开,汽车金融公司近年来依靠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6至2018年,共有9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26单共575亿元金融债,16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68单共2500亿元车贷ABS,有效降低了对传统融资方式的依赖。

三、信贷ABS在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管理的运用

(一)宏观环境及政策利好ABS发行。自2005年ABS业务试点开展以来,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有效解决了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市场准入、金融监管、发行和交易、会计核算、投资人保护等法律空白问题,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规范机制,为市场进一步扩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计算风险暴露时应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进行穿透管理,严厉禁止银行理财产品通过资金池投资非标准化产品,汽车抵押贷款资产因其天然的规范性及透明性将吸引更多投资资金。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份额及投资者数量的不断扩大,ABS二级市场的流动性逐步提高,流动性补偿成本不断降低,与一般信用债收益率的利差呈缩窄态势,将促进ABS业务更好的发展。(二)信贷ABS已成为汽车金融公司重要融资途径。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资产一般具有小额分散、期限较短的同质性。据《2017年度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17年末,汽车金融公司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25%,远低于同时期银行不良贷款率,且汽车金融公司平均拨备覆盖率为448.24%。因此,底层资产良好的信用水平、高分散性和标准化使得此类资产支持证券在投资者中更受欢迎。自2014年注册制推行以来,汽车金融公司的资产支持证券在发行量和发行规模增幅明显,从2014年的7单上升到2018年的23单,总发行规模也从2014年约78亿元增长到2018年突破1000亿元。较同业融资而言,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期限较长(通常加权平均期限27个月),造成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较高。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来说,通过发行ABS在满足相关条件下可实现会计出表,将未来的现金流提前变现,降低表内贷款余额,有效解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并为汽车金融公司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低成本长期资金来源,缓解了流动性压力,有助于防范流动性风险。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逐渐丰富,开放的投资渠道(如债券通)将吸引更多元的投资者。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未来汽车金融以及汽车金融ABS业务发展提供了推动力,在资产筛选、大数据风控及资质增信方面有望提供更多的支持方案。可以预见,未来资产支持证券的常态化是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管理的重要手段,突破单一融资来源瓶颈障碍,构建多元化、稳固化的融资渠道,对汽车金融公司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有着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S].2005.

[2]银监会.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S].2014.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汽车贷款管理办法[S].2017.

金融公司范文篇7

关键词:经贸实践;金融公司;内部薪酬差距

公司内部薪酬差距是公司管理主要议题,以往的经济体制中,还存在薪酬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没有与企业战略发展结合起来,对薪酬设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平均主义下的薪酬体系,使得不同劳动强度得到的薪酬相同,将严重打击员工工作热情,进而影响公司业务进展和经营效益的实现。而随着经济市场完善发展,使得金融公司薪酬设计更加合理化,不同岗位间员工薪酬差距逐渐拉大,还需要严格控制薪酬差距大小来促进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

一、金融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在进行金融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分析时,本文主要利用锦标赛理论及社会比较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其中锦标赛理论指出拉大薪酬差距的必要性,而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在特定情况下应缩小薪酬差距,突出薪酬设计公平性。实践表明,随着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扩大,能一定程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各项业务的开展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绩效水平,但是这种扩大不是无限制扩大,薪酬差距过大时会起到反作用。行业因素和控股形式是研究金融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其绩效产生的影响时要考虑到的因素。从行业因素来看,内部行业划分会使得员工获取的薪酬存在差异性,且不同行业下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不同。金融类企业由于其行业性质特点和服务性质的不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证券、银行、保险等多个类型。本文主要是将金融业细分成银行金融业与非银行金融业,其中银行金融业发展时间较长,薪酬管理体系相对完善,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业各类薪酬福利相较于银行业来讲要高。在进行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的行业对比分析时,可观察到银行金融业的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提高薪酬差距,有利于激励员工,从而提升公司绩效水平。而随着薪酬差距扩大,会使得其与公司绩效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一分析结果与银行金融业运营规律一致。相较于非银行金融业而言,银行金融业的薪酬激励效果更加明显,主要是因为在金融改革背景下,将建立起规范的市场管理系统,以免出现行业内薪酬差距过大现象。另外,在控股形式方面,控制形式不同则企业拥有的市场资源有所差异,可将金融公司控股形式分为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两类。企业通常选择晋升激励和薪酬激励等激励方式,对于不同控股形式来说,这些激励方式起到的作用有明显差异。以国有控股金融公司为例,国家对于公司有着严格薪酬标准,这就使得企业薪酬激励的实施受到一定限制。而非国有控股企业属于“体制外”一族,这类企业主要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制度。由此,我们认为非国有控股的金融类公司其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要比国有控制公司更显著。

二、政策建议

为了确保金融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大小的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上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合理建立薪酬体系。薪酬体系主要涉及基本薪酬、奖金、福利和津贴等内容。对于金融企业而言,要根据企业运营情况制定合理的薪酬方案,分析得出,薪酬差距将对公司绩效产生先正相关后负相关的影响,并且行业因素和控股形式会对这种相关关系显著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市场薪酬水平、员工能力等因素,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二是加大薪酬监督管理。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作用还是负面影响,关键在于薪酬差距合理与否。在对国有控股金融公司实施限薪令的同时,还要加大对非国有控股金融业的薪酬管理,以便加大对金融公司薪酬的监管。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完善,行业发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因此,政府应发挥其监管职能,做到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例如,提出在基本工资基础上实施工资增长机制的措施,并加大员工在薪酬设计上的参与度,以便保证薪酬设计合理性,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具体来说,金融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要想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应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在监督机制运行下,实现金融企业内部薪酬的合理设计,为金融业稳健发展提供保障并提高企业风险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金融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将对其绩效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程度主要与行业因素和控股形式有关,银行金融类公司绩效受到其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相较于非银行金融类公司来讲要大,需要在合理控制薪酬差距的基础上,促进金融公司稳健发展。本文针对金融公司薪酬制定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加强公司的薪酬监督管理以及健全绩效考核体系等,能保证企业薪酬管理满足其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郑玲.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研究[D].吉首大学,2016.

金融公司范文篇8

证券金融公司存设的法律价值。或者说设立证券金融公司的必要性和意义,是讨论证券金融公司制度构建的首要问题。从证券金融公司运行和发展的域外经验来看.证券金融公司有其制度需求和运行的现实空间。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利于防范和降低融资融券交易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融资融券交易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提供有效地价格发现机制,为投资者提供避险机制;另一方面,它又可能被滥用,作为操纵股价上涨或下跌的工具.引发结算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崩溃,诱发系统性风险。其二,有利于监管部门对融资融券交易进行监管调控。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为主,辅以自律监管的模式。政府监管固然可以在融资融券交易监管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政府监管的滞后性以及其参与市场监管的法律化和程序化,决定了其不能站在市场的第一线.无法即时了解市场的瞬息万变,可能导致监管决策的延误,不利于融资融券交易的监管。而设立证券金融公司,可以在融资融券交易中构筑一道防火墙,形成投资者——证券公司——证券金融公司的监管体系。其三,有利于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但在我国,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却相对较窄.可以利用的融资T具也相对较少。目前证券公司仅有的几种融资渠道,都由于自身的局限和政府管制行为不能有效地满足证券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而设立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凭借其具有垄断性质的制度定位,可以保证资金和利息的安全性,从而可以打消资金借出者的顾虑,增强银行乃至整个社会对证券公司融资业务安全性的信心,有力地拓宽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其四,有利于打破金融市场分业经营的隔阂。《证券法》第6条的规定,表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而法律规范的硬性规定人为地将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分离,割断了证券业与其他金融市场的沟通和联系。这种人为地将金融市场割裂将使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过度膨胀,进而危及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可以构建一座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沟通的桥梁,有效地连接证券公司与银行、保险等行业.在现有体制下间接实现混业经营,让资金在各市场之问流动,打破金融市场之间的隔阂和割裂状态,促进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

二、证券金融公司与其他相关金融组织:制度样态的差异性考察

(一)证券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

证券金融公司在融资融券交易中主要承担转融通的角色,即证券公司在资金或证券不足时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借人资金或证券,而此时的证券金融公司实际上具有了类似于商业银行的发放贷款的行为,这是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制度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其一,制度定位不同。证券金融公司制度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证券公司在资券不足时转融通之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如台湾地区《证券金融事业管理规则》第2条就规定,证券金融事业,是指对证券投资人、证券商或其他证券金融事业融通资金或证券之事业。而商业银行则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其二,资本金要求不同。证券金融公司,台湾地区规定实收资本额不得少于新台币40亿元。而韩国证券金融公司作为韩国唯一的证券金融公司,其资本额相当于2.84亿美元。而商业银行资本金,如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O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且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其三,业务范围不同。证券金融公司虽然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相似,但业务范围相差极大。其四,监管主体不同。从域外经验来看,证券金融公司的监管机关,在日本为大藏省证券局、在韩国为证券期货委员会、在台湾地区为“金融监管委员会的证期局”。而商业银行主要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地监督管理。

(二)证券金融公司与政策性银行

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是政策性银行和证券金融公司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而两者的不同点则体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设立目的不同。设立证券金融公司主要是为了满足证券公司在从事融资融券业务时,出现资金和证券不足时进行转融通及帮助证券公司融资和从事证券借贷事务。而政策性银行是为了实施国家的产业政策、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而设立的,其主要功能是为国家重点建设和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和行业提供资金支持。

其二,股东结构不同。证券金融公司较政策性银行来说,股东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如台湾地区的安泰证券金融公司,其主要股东就包括联邦商业银行股份公司、安泰商业银行股份公司、群益证券公司、和成欣业股份公司、大庆证券公司等。日本最大的日本证券金融公司.其股权结构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各类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是其最大的股东,占股东权益的32%:证券公司占27%;上市公司和个人所占比例分别为l8%和23%。而相比之下,政策性银行的股东主要是国家出资设立,是直属国务院{页导的,由政府出资拥有的国家政策性银行。

其三,从事的业务领域不同。政策性银行从事的业务领域是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而且资金需求大、周期长、回收效益慢的领域,如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就包括:办理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办理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贷款、提供对外担保、办理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筹集资金等业务。而证券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如上文所述,主要集中在融资融券交易顽域,包括转融通业务、证券借贷业务、证券公司营运资金贷款业务、对个人或企业法人的证券担保贷款业务等。(i)证券金融公司与财务公司财务公司,又称金融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代表性的财务公司有东风汽车T业财务公司、一汽财务有限公司等。财务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业务范围较为广泛,但须以服务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为限。其次,资金主要来源于集团内部成员,为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再次,接受企业集团和银监会的双重监管。而证券金融公司与财务公司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设立条件不同。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56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和解散由国务院决定。在日本,根据《证券交易法》第156条之四的规定,大藏大臣在收到设立证券金融公司的申请书后,必须参照其申请人员的组成,信用状况及资金周转的能力,以及有价证券市场的状况等,审查该申请人员是否具有作为证券金融公司开展业务的合格条件。此外,该申请人及人员没有法律规定的禁止条件。而设立财务公司,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应当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财务公司名称应当经工商登记机关核准,并标明“财务有限公司”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字样,名称中应包含其所属企业集团的全称或者简称。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在其名称中使用“财务公司”字样。

其二,资金来源不同。证券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证券公司、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个人投资者等。而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根据《管理办法》第11条规定,财务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应当主要从成员单位中募集,并可以吸收成员单位以外的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的股份。

其三,业务领域不同。证券金融公司可从事的业务领域相对比较狭窄,局限于证券公司和其他证券金融公司的转融通业务、证券担保借款业务.除此之外.未经主管机关批准.不得经营其他业务。而财务公司虽然只能以成员单位为服务对象,但其业务领域相对比较广泛,可以作为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和业务、交易款项的收付、保险业务、担保业务、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业务、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从事同业拆借、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等业务。而对于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经银监会批准还可以从事发行和承销债券等业务。其四,监管要求不同。从境外经验来看,证券金融公司的监管要求与条件并没有如财务公司这么具体明确。如台湾地区对证券金融公司及其人员的监管要求就比较简单,仅仅规定了证券金融公司应事先经主管机关批准的几种行为.比如,变更公司章程、停业或复业、解散或合并等。而相比之下,对于财务公司,相关法律规范规定的较为详细,如《管理办法》就财务公司经营业务应当遵守的资产负债比例作了详细的规定:要求财务公司应当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制定相关业务规定和程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等。

三、证券金融公司运行的进路选择与制度构建

所以,为了构建良好的证券金融公司制度、利益共享的规则和原则,必须对证券金融公司制度运行的进路和构建中的关键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探讨。

(一)证券金融公司运行的进路选择

证券金融公司目前正在紧张的筹备和设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显现和暴露,但应有足够的预见和洞察。在相关进路选择上,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融资融券交易的模式选择。融资融券交易主要包括分散授信模式和集中授信模式,而证券金融公司作为集中授信模式的核心制度,是两种典型模式的最大区别。集中授信模式也可以分为单轨制(以日本为代表)和双轨制(以台湾地区为代表)。单轨制模式的特点在于证券金融公司只向证券公司授信,而不能向投资者直接授信;而在双轨制模式中,证券金融公司既可以向投资者也可以向证券公司授信。台湾地区实行双轨制模式的初衷在于促进市场竞争,形成证券金融公司与证券公司竞争的格局,提高市场效率。但事与愿违,目前的现状是证券金融公司对投资者的授信比例在逐渐萎缩,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证券公司对投资者的授信。所以,台湾地区很多学者都认为应该取消证券金融公司向投资者直接授信该项业务。转而学习日本的单轨制模式.并在未来建立完善的证券借贷制度.从而帮助证券金融公司的市场转型和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在证券金融公司的进路选择上,首先应明确融资融券交易的模式,这是一个前提性和基础性的问题。而就单轨制模式和双轨制模式的实际运行来看。单轨制模式的制度运行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更加符合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目的,有利于证券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提高证券行业的整体实力。

其二,证券金融公司设立中的放开和适度问题。证券金融公司在设立的初期还应考虑设立的数量问题。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设立情况来看,证券金融公司的数量都比较有限。日本目前有3家证券金融公司,分别是大阪证券金融公司、中部证券金融公司、日本证券金融公司。其中后者是日本规模最大的证券金融公司。台湾地区于1980年设立复华证券金融公司,后又根据市场需要,设立了环华、富邦、安泰证券金融公司。其中前者是台湾地区规模最大的证券金融公司。而韩国只有一家,即韩国证券金融公司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纵观设立证券金融公司的市场,证券金融公司的数量都寥寥无几。如果基于市场竞争的优势考虑,应主张放开证券金融公司的申请和设立。但问题在于,证券金融公司是融资融券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融资融券交易能否安全、稳健运行。同时,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的信用体系和市场的发育程度。笔者认为,在融资融券交易发展的初期,可以先设立一家作为试点.以后成熟后再成立1到2家,设置地点主要考虑北京、上海、深圳三地。

(二)证券金融公司运行的制度构建

证券金融公司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融资融券业务中的转融通交易.是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通道.因此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证券金融公司制度构建的重点在于明确其身份、规范其行为、控制其风险。

其一,明确其身份。即厘定证券金融公司的性质定位和监管主体。证券金融公司的性质定位涉及的主要问题为证券金融公司是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以及是否是银行类金融机构?上文中对证券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财务公司做了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证券金融公司不属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因为其并没有银行业所具有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等功能,所以,证券金融公司应归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但其与一般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又有所不同,其并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营范围横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所以可以将证券金融公司归为新型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金融公司这种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性质定位决定了其存设与监管应不同于一般的商事组织,应纳入金融监管的系统和范围内。而金融机构的监管不仅仅是市场准入、市场退出、资本充足率、业务活动审批,而且还涉及到风险控制、监管法律责任等方面,其设立和解散应实行严格的核准主义而非准则主义,正如《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的规定的,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和解散应有国务院决定。此外,由于证券金融公司的跨行业经营的特点,其经营的业务不同可能涉及不同的监管主体,所以建议未来在相关规则的制定中,应该明确证券金融公司的监管主体。在此方面,可行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由证监会作为主要监管机构,而涉及到融资融券额度、期限及融资比例等应由证监会拟定并经由中国人民银行核准。二是在证监会、银监会、央行之外在全国人大财经委或国务院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专门负责证券金融公司的监督管理。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一种做法,因为该做法符合我国现有的体制、制度,变革的成本较低。

金融公司范文篇9

从国际经验来看,汽车金融除为客户提供消费信贷服务外,还可为其提供融资租赁、购车储蓄、汽车保险业务、信用卡、维修、车辆处置、汽车应收账款保理、汽车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与汽车消费相关的多种服务。相比之下,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经营的产品和服务则显单一和趋同。依照新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经我国银监会批准,汽车金融公司可从事下列部分或全部人民币业务:提供购车贷款业务;提供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包括展示厅建设贷款和零配件贷款以及维修设备贷款等(八)提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售后回租业务除外);(九)向金融机构出售或回购汽车贷款应收款和汽车融资租赁应收款业务;(十)办理租赁汽车残值变卖及处理业务;(十一)从事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的咨询、业务;(十二)经批准,从事与汽车金融业务相关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业务;(十三)经我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但事实上,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市场的主体——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一般只提供消费信贷和少量信用卡购车业务,并且规定在首付20%~50%后在3~5年内分期付款。其中,汽车金融公司受政策所限其业务范围与商业银行基本雷同,只提供一般性分期付款业务,由于利率受限,只能对还款方式和期限稍作变通。依照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第1号令新《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可提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售后回租业务除外)。但实际投入进行融资租赁的汽车金融公司,目前还没有出现。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目前经营的业务主要有两方面:批发融资业务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首先,在批发融资业务方面,目前仅提供新车融资贷款和展厅建设贷款,并严格限定了融资车辆的停放地点、汽车经销商的远程展车、新车融资贷款的首付款资金筹措等。新车融资贷款是给予汽车经销商一个符合其实际采购需求的循环可使用额度,根据经销商的还款情况做适时补充,为其业务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汽车金融公司的新车融资贷款通常有一个免息期,因此有效降低了经销商的财务成本,减轻了资金负担。而作为汽车经销商批发融资贷款的另一大板块,展厅建设贷款属于项目贷款类,由于初始条件较苛刻,因此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发放该类贷款笔数不多、信贷资产占比很小。其次,在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方面,我国的汽车金融产品目前仅限于分期付款买车以及汽车融资租赁,且以前者为主,后者即汽车融资租赁方式所占份额极少,且面向消费者的“汽车租赁”只相当于租车,缺少信托租赁这种融资模式,同时国内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亦不得以分期付款合同的转让或再融资方式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此外,风险控制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现有法律对分期付款销售方式缺少规范,比如未对分期付款交易标的的所有权转移、分期付款交易的违约救济等作出明确说明,只能套用民商法、经济法的相关条款。无法确保交易当事方的毅力,致使担保权的实现在操作上有难度。其次,存在诸如地方车管所对于抵押手续的随意性大、制约全国性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经营,司法诉讼周期长、成本高、胜诉易,执行难等执法环境方面的问题。再次,各家汽车金融公司在具体的包括批发融资和零售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过程中还存在经营指导方针出现偏差、授信额度失准、评估体系更新速度较慢、对借款人资信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等问题。

二、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经营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扩大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

国外的汽车金融服务贯穿于一辆新车从下线到报废的始终,从产品咨询、签订购车合同、办理登记手续、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保修、索赔、报废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汽车金融服务链。因此,有关部门应在条件成熟后适度放松对汽车金融公司在融资、网络、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使其凭借专业化服务推动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具体如下:

1.扩大融资租赁业务许可范围。所谓汽车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汽车的特定要求和对汽车制造厂商的选择,出资向造车厂购买汽车并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分期支付租金的一种融资模式。在租赁期限内汽车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且承租人履行了融资租赁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以后,汽车所有权即转归承租人所有。该业务促进了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还可以刺激人们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如对高档车的购买或消费。新《汽车金融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汽车融资租赁基本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政策许可,待其他条件成熟,汽车金融公司应迅速和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融资租赁推广及管理经验,花大力气进行业务板块的培育,为后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汽车置换业务。所谓汽车置换即是车主在补足差价后能将自己的旧车换成新车,亦包括以旧换旧。在国外,一家品牌专卖店通常除了卖新车还负责买卖本公司品牌的二手车。此项业务不仅利润丰厚,而且有助于培养客户的品牌忠诚度。汽车金融公司往往与厂家熟稔,在估价、处置方面享有技术优势,所换回的旧车可再次租赁、出售,或直接送回厂家拆解利用。我国目前重复购车比例已达1/3,加上汽车普及率的提高、换车周期的缩短,重复购车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呈上升态势,因此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此业务很有必要。

3.其他业务。汽车金融公司应适度参与其他诸如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保险业务以及信用卡业务等,使我国的“汽车金融业”从汽车消费信贷业变成真正的汽车金融产业。具体来说,应收账款保理即汽车金融公司作为保理商,从汽车制造厂商处受让以汽车经销商为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并提供包括销售分户账管理、预付账款融资、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和坏账担保在内的综合服务;汽车金融公司可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如新车保险、二手车保险、担保业务等保险产品;汽车金融公司与银行合作发行汽车专属信用卡,为车主或潜在车主提供储蓄、购车、租车、维修、燃油等多重服务。

(二)加强业务经营中的风险控制

1.针对批发融资业务,汽车金融公司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风险规避:(1)授信评估标准的更新。汽车金融公司的授信评估标准应及时根据汽车市场变化和汽车经销商所经营品牌的市场状况更新各项指标和标准。(2)授信额度和担保条件准确化。汽车金融公司应充分和所属汽车制造商合作,适时获取汽车经销商所需采购车辆台数、金额和短中期资金需求量,以此为依据、兼顾经销商的财务状况,给予适度的授信额度,不紧不松。汽车金融公司给予汽车经销商适当的担保条件,要更多研究《担保法》和汽车金融行业的相关规定,根据汽车经销商的以往信用记录、投融资情况和收益率,做好实地考察和审计的前提下,才能做出可行的担保条件审批。囿于市场、法制等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诚信体制尚未健全完善,导致动担保目前在我国难以推行,因此有必要探索有附加条件的半浮动担保,从而激发汽车金融融资活力。即在汽车经销商信贷融资过程中,经销商可将自己的全部或部分由债权人选定的企业财产向债权人提供担保取得贷款,同时附加债权人审批的条件,使债权人与汽车经销商之间的风险和利益相平衡,有利于汽车经销商对财产尤其是库存车辆的销售,也有利于对经销商回收资金偿还贷款进行监督。半浮动担保是我国目前支持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现实选择。(3)贷款管理和还款违约风险管理汽车金融公司应加强不定期审计制度,同时定期进行汽车经销商重要管理人员如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的培训和制度灌输,从客观和主观上改变其违规意愿和想法。同时对有过贷款违规记录的汽车经销商,除提高授信担保条件、从紧授信额度外,还应加强市场监管部门的到店访谈,与汽车制造商一道进行制度检查和思想教育、财务检查,对该类经销商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出及时处理。

2.针对消费贷款业务,汽车金融公司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风险规避。(1)为适应汽车和金融市场时刻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情况,汽车金融公司应对整个业务调查、审查、审批和后续保障和服务流程做全面细致的监控,并定期(如按月)进行业务流程细节的调整。如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用于客户资质审查的评分表(Scorecard),会根据汽车销售市场变化情况以及上一监控期间信贷资产客户的违约情况,进行客户分行业、收入、居住区域等各个因素的综合评价,并调整评分表的相关项目条件和标准值。(2)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从贷款的申请、风险管理,审查和审批、客户资料提供以及贷后担保手续完善、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无一不体现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水准。抓好以上几个环节将有利于专业汽车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公司范文篇10

关键词:汽车金融公司模式

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现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汽车生产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汽车市场上的相关主体生产商、经销商以及商业银行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应。2004年8月,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成立国内首家汽车金融合资公司,紧接着,福特、大众汽车金融公司相继成立,国内车贷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汽车金融服务的竞争热潮,国内汽车金融市场出现了合资汽车金融公司“逐鹿中原”的竞争局面。国内汽车生产商及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竞争激烈的车贷市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应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汽车金融服务的起源是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由汽车制造商向用户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款时开始出现的。它的出现引起了汽车消费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了消费者购车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转变。这一转变虽然促进了销售,但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资金。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消费市场的扩大和金融服务及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汽车制造商又开始利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这一位国家法律所认可的公司载体形式来解决在分期付款中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从社会筹集资金。这样,汽车金融服务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

按照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200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703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正在进入汽车消费时代,并且能够成为我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私家车消费市场逐渐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需求。2001年私车消费比例达到47.1%,2002年超过56%,2003年增至62%,2004年大幅增加为93.7%。汽车消费尤其是私车消费的持续走高,迫切需要完善的汽车金融服务。然而,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严重滞后,汽车消费信贷占汽车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足10%,而其他国家如美国的比例为93%,英国为80%,德国为75%,日本为44%。另外,国外成熟的汽车金融服务,不仅向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而且向汽车厂商、经销商等提供涉及汽车生产、流通、消费、租赁、维护、回收等多环节的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与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差距,不仅显示了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的滞后性,更说明了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与迫切性。以美国为例,福特信贷、通用融资、戴-克财务、丰田财务等4家专业汽车融资公司占新车贷款销售份额39%。

二、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难点

1.发育不成熟的信用环境

汽车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我国由于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社会征信体系还未发育成熟。消费者信用记录非常分散,企业难以掌握完整的客户收入以及信用情况,而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能为汽车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保障。由于国内还未形成完整的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导致整个社会个人信用评价成本较高。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消费者诚信意识缺乏,使我国个人车贷的账率居高不下。据统计,2003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贷款总量为1800亿元,其中坏账为945亿元;占车贷总额一半以上;2004年前9个月汽车贷款总量为1683亿元,其中坏账高达1000亿元。一度车贷的相关保险业务几乎陷入停滞,这在相当程度上成了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路障。

2.审慎的政策环境

首先,运营资金太少是导致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缺乏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单一。在国外,汽车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债券、购车储蓄、以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借款、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出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但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只能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三是信贷风险也使汽车金融公司不敢贸然开展大宗业务。

目前,鉴于国内金融环境,我国关于汽车金融公司的相关政策规定比较谨慎,2003年10月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11月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细则》,2004年8月17日又颁布了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为避免金融风险,目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办的业务比较有限,对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的开展有很多不利,具体表现在:

(1)具体业务的限制

《办法》规定,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可以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提供购车贷款业务,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为贷款购车提供担保,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业务及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贷款业务。

以上业务界定对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内开展其他业务实质上设置了许多障碍,比如租赁业务。在国外,租赁业务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而国内发育不成熟的汽车市场导致汽车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租赁业务的开展。另外,汽车抵押融资涉及的相关政策也未做明确规定。

除此以外,《办法》还禁止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汽车金融公司。这就限制了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国内的扩展。

(2)融资方面的限制

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在融资方面的限制主要是融资渠道的限制,按照规定,汽车金融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这样巨额的资金需求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多方筹集。而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只允许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的存款,转让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并且同业拆借最长期限仅为7天,同时又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进入如企业债券这样的公开资本市场,这样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问题将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3)对贷款利率的限制

《细则》规定,发放汽车贷款的利率,可在央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10%~30%,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规定基本一致。鉴于目前我国尚未放开利率管制,这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在具体业务操作上无法发挥优势。

3.汽车产业本身的波动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成长期,而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波动特别大,这种波动除了体现在产销量方面,还反映在不断变化的价格方面。车价近几年迅速下跌,大幅压缩了厂家利润空间,也让消费者对国内汽车价格失去信心,这无疑增加了那些准备通过汽车金融公司融资买车的用户的还贷机会成本。

发育不成熟的国内汽车市场是汽车金融业务开展的一个最具有杀伤力的阻碍因素,也是未来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4.难以回避的金融风险

汽车金融公司是资产负债限制较多的一类专业化金融机构,它的风险分散机制不如商业银行灵活。因此,相对来说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集中度较高。《办法》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将5亿注册资金押在同一个地方风险太大。汽车金融公司并非专业金融机构,因此其主要目标并非盈利与金融安全,而是做好服务和促销。公司如果为了促进汽车销售向消费者和经销商过度让利,将造成高昂成本下的经营风险。汽车金融公司同时也向经销商发放贷款,这样风险可通过经销商来加成;公司并就贷款购车提供担保,形成了担保风险,可能形成风险集中放大效应。

三、我国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前景

1.市场广阔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面临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小汽车需求将保持20%到25%的年增长率,私家车增长速度将达到33%的水平。目前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大约为700万户,到2008年将增加到4200万户。预计到2010年中国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全球私人用车的销售中有70%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而我国目前贷款销售仅占汽车销售的20%,还远远未达到这个比例,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1500万辆,整个市场销售额至少会达到15000亿元,即使未来20年中国信贷购车比例只有国外平均水平一半,汽车金融业也将有5000多亿元市场容量。全球汽车销售中70%通过汽车信贷销售,而在中国目前不到20%。显然,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在此背景下,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2.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

相对于其它金融机构,无论在批发还是零售业务方面,汽车金融公司都有着天然优势。在零售方面,虽然汽车金融公司利率略高于银行(比银行高出20%左右),但是由于汽车金融公司不需要第三方担保,为消费者减免了一笔“担保费”,因此总体而言其利率并不高。另外,相对而言,通过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车贷业务,手续更方便,时间也更短,这是吸引客户的主要原因。在批发领域,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凭借雄厚资金实力为经销商提供资金服务,减缓了经销商资金压力。

汽车金融公司在个人车贷具体业务方面,也有较大的发挥余地,如2006年开办汽车金融业务的一汽大众推出弹性贷款,期限可放至5年,汽车金融公司还贷方式也更为灵活。有些公司甚至可以“旧车置换抵消首付”。这些灵活、优惠的贷款方式无疑使汽车金融公司在车贷市场赢得较大竞争优势。

同时,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汽车金融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涉及汽车消费过程的方方面面,如贷款担保、保险、理赔、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旧车处理、经销商的中短期融资等。

除此以外,汽车金融服务是汽车制造商价值链延伸的重要部分,汽车集团自己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其对母公司汽车销售有巨大支持作用,可以得到母公司强大的资金支撑。

四、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对策

1.大力发展汽车产业

汽车金融业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它的发展是以汽车产业为基础的,尤其是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可以说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前期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受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发展汽车产业本身,就是对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最大的支持,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以及市场环境上给与其发展的空间。只有汽车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汽车金融服务才有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2.创立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一是要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颁布工作,消除政策性瓶颈,尝试逐步有条件地放开对汽车金融机构融资的限制,让它们既可获得银行贷款,又可发行企业债券以及实现汽车信贷资产证券化来向社会筹集资金,真正扩宽汽车金融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汽车金融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减少系统性风险。发达国家汽车金融业务无不是建立在相当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基础上的,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几乎为零,汽车金融公司很难掌握储户的综合信用状况,这就造成了手续繁杂、担保限制过多等弊病,极大地制约了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所以必须建立权威性和统一性兼备的个人信用制度评估和查询系统,实现信用资源信息的共享。2003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人民银行信用管理局正式挂牌,表明信用管理在政府行政层面正式揭开了帷幕。2005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这将促进我国征信业稳定健康发展,对中国汽车消费信贷业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由于信用数据收集、评估流程复杂,所以信用体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第三,扶持汽车金融中介机构,促进银企合作。现阶段针对信用缺乏和银行门槛过高的弊病,应该出台相关措施促进银企携手合作,扶持一些担保中介机构,让汽车信贷担保公司站在公正立场上,协助银行有偿处理贷前审查、贷中担保、贷后监督的工作。

3.探索近期适合当前形势的汽车金融公司运作模式

从长远看,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主要地位,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快速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相关条件还不成熟,汽车金融公司当前的运作模式应尽量与市场上各种金融主体尤其是银行的合作,通过合理分工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根据《办法》,汽车金融公司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并且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的汽车金融公司,限制了汽车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而商业银行遍布的营业网点则弥补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地域上的不足。其次,当前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方面也需要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合作。

目前我国应适度发展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拓展其资金渠道,给汽车金融公司更宽的金融范围,将供给方培育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进一步规范发展商业银行汽车贷款业务的同时,应加快培育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研究汽车金融公司可能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同业借款或资产证券化等,从而使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专业优势和资金实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要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特约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以及二手车销售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全方位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做到联手规避风险、承担风险,这样就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也可以与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保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稳定健康地发展。

继上汽通用、大众、丰田、福特、戴-克集团、北京现代和沃尔沃在国内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后,国内银行首次参股汽车金融公司,由东风汽车、中国银行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2006年8月共同在京宣布,三方合资的东风标致雪铁龙金融公司正式开业。这些汽车金融公司的相继开业,无疑对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务的丰富和深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同峰.汽车金融服务与汽车产业发展[J].中国市场.2005,(19).

[2]王佃凯.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发展[J].经济纵横,2004,(10).

[3]志军.向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买车[J].沪港经济,2004,(3).

[4]喻平.汽车企业运用汽车金融的模式选择[J].上海汽车,2004,(1).

[5]丰琳.浅议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战略[J].北京汽车,2005,(2).

[6]王平,曹梦非.我国发展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金融,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