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施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1:50:07

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范文篇1

认识实践对于更好的掌握自身所学的东西的至关重要的因为他就在身边,身为一个造价专业的同学。就存在生活世界的各个角落。哪里有建筑,哪有就有工程造价相关的知识在里面。始终有一句话是这样对我说的;校一两年,不如在外认真走荡一两月。特别是对于学建筑专业的人来说,课堂上只能给你一个了解理论的平台,但真正的知识是要走出课程,面向实践。那么认识实习对我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学校特意布置我这个星期的实习活动,这必将为我更好的读懂了解本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各自工程监理的带领下一一学习和认识了工地上的点点滴滴。说到基础我不得不说一下基础的几种类型:墙下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而我首先观赏的就是一个墙下条形基础,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解基础施工。为此伍老师也特地选了一个正在大面积基础施工的工地。而且大多数是以浅基础为主。经过短暂的集合后。条形基础是承重墙基础的主要形式。所用材料一般为砖、毛石、三合土或灰土等,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或地基较差时可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一般做成无肋式,但若地基土质不均匀,为了增强基础整体性,减小不均匀沉降,也可做成有肋式的条形基础。现场基础似乎还没将地坪铺平来,施工监理告诉我基础应尽量浅埋,但不能低于500mm而地基土层的上层为软土,厚度在2M以内。

而我所看到一个即将为剪力墙做准备而搭建的一个结构框架以及模板。考虑到要满足抗震抗压的要求,随后监理又带我去了解一下首层的结构框架。所以这道工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搭接预置模板,钢筋的捆绑,砂浆混凝土的预浇。这些都是顺序中不可缺少的谈到绑钢筋,以前只是老师说钢筋在一个工程预算中占据的费用很大,现在亲眼所见,果不其然,工地正中心的一个巨大地下车库施工现场,放眼望去整个工地都被钢筋所覆盖了工人们正在忙碌的绑钢筋,分工明确,认真细心。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大的筏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所在地的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这时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式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接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便是筏式基础了筏形基础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之分。很明显这里将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高层建筑物,而且筏形基础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且对于均匀的较软地基较适合。但值得注意的这种筏形基础多用于南方部的高层建筑物,比较而言的南方来说,就不予适宜了原因是冻土深度较大为影响基础的稳定性。

那么一些设备上的要求就显得尤为关键。既能保证好质量又提高效率。施工灯塔、施工电梯、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搅拌机、加固钢筋、静打桩机、塔吊等,好的质量工程肯定需要良好的技术要求作保证。这些都是一个大的施工场地所常见的此次观赏的同时我也向监理询问了这些机械上一些常见的问题。想这对以后如果你想做好概预算还是有相当大的用途的就拿静桩机来说,移动上就必须考虑到来回的问题。因为体重大,所以在移动上相当困难。这些都是一个好的施工单位在工程进程当中能很好解决的先决条件吧!节省开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好的建筑物就是这样建成的如果你花了两倍的造价用了两倍的时间却建了个比我稍微好的一样的建筑,那么请问你会选哪个呢?

尔后下一个认识实习点便是一栋已经做好剪力墙部分的建筑物。剪力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接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所以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分平面剪力墙和筒体剪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为增加结构的刚度、强度及抗倒塌能力,前面施工监理们给我讲到一些关于剪力墙的知识。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整体性好。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高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这些只不过是书上的一些纯理论知识,联系实践我会发现其中要注意的施工问题。比方:结构布置上,应该防止出现独立的墙肢,并且要谨慎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而且单片剪力墙刚度不宜过大。当墙段长度较小时,墙体的钢筋能够充沛的发挥作用,因此,墙段的长度不宜大于8m而就墙肢长度和厚度的选取上我应该注意的:剪力墙墙肢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m对于住宅的建筑,填充墙厚一般为200m相应的剪力墙厚也取为200m这些都是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的

但却让我学习体会到最多。这是一个已经做好的桩基础,最后一个对我印象深刻的一块基础不大。并且电梯井已做好的外加基础下的排水系统。所谓的桩基础就是: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一般它具有以下特点;

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1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

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2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单桩刚度(端承桩)或群刚度(摩擦桩)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并确保建筑物的倾斜不逾越允许范围。

抵御由于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3凭借巨大的单桩侧向刚度(大直径桩)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基础施工范文篇2

2.地基检验的必要性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经常是复杂多变的,尤其处在两种不同的地貌交界处或是存在暗埋沟塘地段以及基岩破碎地带等工程场地,更是有着“咫尺天涯”般的差异。在这些场地内,有限的钻孔难以完整反映场地实际地质情况、或是由于部分现场技术人员的经验差别而出现判断偏差,但正是由于这些差别,有时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开裂、变形甚至倾斜、倒塌等质量事故。如何避免出现或有效地降低因场地地基土异常而造成的损失或浪费呢?其一是在经过前期的调查和现场踏勘后制订尽可能详细的勘察方案并严格执行;其二是认真做好地基基础施工时的验槽、验桩工作,并对所发现的地质异常做好补救工作。

3.不同场地条件下各种基础型式地基检验的重点地基基础检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基坑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后基底岩土层是否与勘察报告所提出的地基土岩层一致。在实际的地基检验过程中,由于勘察工作“以点带面”的特性,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勘察报告揭示不一致的异常情况。那么其异常情况一般会出现在哪种地质条件下呢?当遇到异常情况时又如何处理的呢?本人根据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基础检验经验,将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基础检验过程中遇到的异常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作一小结。

3.1天然地基基坑(基槽)检验。对于天然地基基坑(基槽)的检验,在地基土层比较简单的条件下,如勘察报告中对地基持力层的岩土分类、颜色、层面埋深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现场地基验槽时,只要将基底土层与勘察报告揭露的地层情况对比复核一下,一般基本无太大的差异。然而,当场地及地基条件复杂时,进行地基验槽就需要特别注意,以免出现意外。

3.1.1局部分布有软弱地基的场地。该类场地内一般地貌形态多样,如场地内发育有古冲沟、古河道或存在暗塘、暗浜等地貌单元时,最易遇到的异常情况大多是由于对软弱地层的分布及厚度变化情况了解不详细而造成的。因该地段浅部地基土主要是由古冲沟、古河道等新近沉积而成,相对于一般沉积土和老沉积土层来说其沉积时间短,尚未完全完成自重固结,因而其含水量较大、均匀性较差,呈软~流塑状,具高压缩性和低强度等特征,一般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使用。由于古冲沟、古河道等多呈线状或条带状分布,勘察过程中受勘探点距的限制,某两个勘探钻孔恰好位于古冲沟、古河道两侧而未揭露出软弱土层,或某一个钻孔只揭露很薄的软弱土层而被现场勘察人员所忽视,结果导致基坑开挖后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这类异常情况轻微的,可进行深挖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理;严重的,就必须重新设计基础。由于该类情况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在各类建设工程场地内均有可能出现,有的在勘察期间发现后,适当加密勘探点后在设计前期得到了解决;但有的在勘察期间未能探明,后来在验槽过程中发现有较大的出入,就只能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处理,必要时应进行补勘,并对验槽过程中揭露的异常情况提出尽量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

3.1.2半填半挖的场地。如场地位于丘陵区,由于建筑场地地形高低起伏,基础施工前须进行场地整平,在场地平整过程中为保持土方的平衡或为解决弃土的堆放问题,一般都采取有填有挖的平整措施,因而大都存在半填半挖区。由于其所填材料就是附近地势较高地段开挖的弃方,使得填土与原状土基本无明显的差别,对有经验的岩土工程师靠仅有的钻孔岩芯进行野外鉴别时也会受到迷惑而导致误判。在这类场地内,只有在基坑大面积开挖后,结合勘察报告,现场对填土与原状土在分界面处组成成分的均匀性、颜色的新鲜度、密实度的大小和堆填的痕迹上加以区别,再配合一定数量的动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可以较好的解决地基土层的分辨问题。

3.1.3土岩不均匀场地。如某住宅小区,在岩土工程详勘时按乙级勘察等级布孔,钻探揭露该工程场地南侧近山坡处基岩埋深较小,局部埋深较大,报告建议采用浅基础,以强风化岩为基础持力层,对局部基岩埋深较大地段进行砂石垫层进行处理。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地段无大的异常情况出现,但其中1栋在基槽开挖了一小块之后,发现与勘察报告明显不符,本人在现场验槽后发现,该基槽开挖揭露基岩面起伏极大,5米范围内强风化岩面高差达4~5米之多,最浅处埋深仅几十厘米,最深处已近5米,与勘探资料差异较大。经分析其原因,由于该地段原为岗地,后经开挖推填整平,其南侧推填过来的强风化岩石稍经压实后,与原岩极难区别,以致勘察时现场编录人员的误判。原因找到了,但据周边钻孔资料,再往北基岩面埋深更大,如还采用天然地基其施工难度很大,最后建议改变设计方案采用人工挖孔桩,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由此可见,在工程勘察工作中遇到土岩地基且基岩起伏较大时,只有地基基础检验才能全面分析问题的存在范围和复杂程度,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

3.2人工挖孔桩基础地基检验。一般来讲,能够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场地多是河流高阶地或丘陵山岗地区,桩端持力层一般为下伏的基岩。由于基岩与其上覆土层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对持力层的鉴别是相对较容易的,但在遇到砂泥岩交互或风化程度不均匀的岩层(如花岗岩、闪长岩、安山岩等岩浆岩出现的孤石现象)时,对桩端持力层的确定应慎重考虑。基岩中存在相对软弱夹层或存在中~微风化孤石现象时,人工挖孔桩桩端持力层检验的重点就是在何种情况下才算真正到达桩端持力层。一般来说,沉积岩的沉积规律是泥岩和砂岩常伴生出现,就是没有纯粹的泥岩,也没有纯粹的砂岩,且由于泥岩的特殊性,进行风化分带一般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而泥岩的遇水软化的性质对于建筑桩基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为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勘察工作中常按其不利情况处理,当勘察遇到泥岩软夹层时,钻探终孔要求揭穿泥岩软夹层并进入砂岩不少于4米,这样在验桩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在花岗岩等岩浆岩场地内验桩时,可大致根据不同风化带内岩石碎块断面的新鲜程度、破碎程度及裂隙发育程度、裂隙面填充物等特征确定桩端持力层,但由于这类岩石的风化一般是不均匀的,常在强风化层中存在中~微风化孤石,在验桩时极易给检验人员造成误判,这时可根据勘察揭露的情况进行详细判断,必要时在确定桩端开挖至持力层后,需对桩底岩层进行超前钻探,以确定桩底以下3d(d为桩身直径)或3m深度范围内有无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等。如存在上述不良地质条件,可采用深挖或灌浆等措施进行处理。

3.3复合地基的检验。对经地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的检验,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检验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中,对采用换土法和强夯法进行处理的复合地基,常采用动力触探试验进行检验。对采用深层搅拌桩、碎石桩、砂桩或CFG桩等方法处理的复合地基,应采用载荷试验确定其承载力。如进行检验后效果不能达到要求,则需重新进行处理,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4.结语由于岩土体的不确定性,在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要求岩土工程勘察一丝不漏地查清整个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是有较大难度的,需要以地基检验来验证和补充勘察成果;而地基检验的前提是真实、完整、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任何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不能只重视勘察而忽视基础施工中的地基检验工作,或不能对勘察轻描淡写而试图依靠地基检验来处理岩土工程工作中碰到的地质问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进行了细致的岩土工程勘察,又经过了认真的地基检验,并解决了检验发现或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才能使工程基础坚如磐石。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

[2]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

[3]建设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8

[4]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

[5]江苏省建设厅《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

[6]常士骠张苏民主编《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基础施工范文篇3

关键词:筏板基础;施工工艺;大体积混凝土

在实际施工中,筏板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给工程质量造成了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反应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过高的温度,使混凝土内外形成巨大的温差,导致混凝土开裂。为确保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必须提高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因此,必须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

1.工程概述

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探究。该工程为高层建筑,地下十二层,地上十二层,基础底板是平板式筏板基础,底板厚度140厘米,筏板基础宽3200厘米,长3300厘米,预计使用混凝土1264立方米,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强度等级为C40。地基持力层是砂质粘性混凝土,在进行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采取一次性连续浇筑的方法,并使用两台混凝土泵车运输[1]。

2.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要点

该工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要点主要有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裂缝控制、混凝土温度控制等。其中,该工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使用的混凝土主要是商品混凝土,由出厂商提供。下文主要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探究[2]。

3.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探讨

3.1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工艺。由上文所述可知,该工程使用的混凝土主要由出厂商提供,混凝土类型为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运输主要采用输送泵进行输送,在使用输送泵进行混凝土输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开始输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搅拌设备运转速度应尽量控制在低速,并仔细观察输送泵中的部件和压力,直到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的工作进行顺利时,可加速搅拌设备的运转速度,以加大输送行程,同时,将输送泵的工作状态转入为常规泵送,并且,因采用大型承运转的活塞;其次,泵送中,若输送泵输送混凝土非常困难,输送压力升高,或者是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时输送管线有异常推动,此时,必须避免高压力输送或者使用木槌敲击输送管线等方法,控制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的速度,控制搅拌设备运转速度,减少混凝土输送堵塞;再次,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时,最好是使用水泥浆和水泥砂浆,在进行湿润处理后,可使用输送管进行输送;最后,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时,最好是连续性输送,尽量避免泵送故障的发生,为此,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时,可以适当的减慢运送速度,以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性泵送。若混凝土输送施工中,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时,应用湿麻袋和草包包裹或覆盖送泵的受料斗和运输管线,并以冷水降温。3.2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工艺。在对筏板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和振捣施工时,有三种方案可以采用,分别是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浇筑和振捣,该工程主要采用斜面分层方案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施工。分段分层方案主要用于筏板基础体积不大但长度很大的混凝土结构;全面分层方案主要用于筏板基础浇筑面积平面尺寸不大的混凝土结构;斜面分成方案主要用于筏板基础的长度超过自身厚度三倍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在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振捣施工时,要做到快插慢拔,这样就能使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水分深入到混凝土内部结构中,降低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温度;在振捣时,每一次振捣都要延续大约三十秒的时间,直到混凝土出现灰浆、气泡为止,而且振捣棒应插入到混凝土内部深约五厘米到十厘米处,使混凝土能紧密的结合。3.3混凝土裂缝控制。混凝土主要是由砂石、砂浆、水泥等材料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而成的施工材料,混凝土本身的抗压强度非常高,且耐久性非常好,有很宽的强度等级范围,然而,混凝土材料本身也有一定的脆性,若施工不当会造成混凝土开裂等问题。就目前而言,大体积混凝土因为自身结构较大的原因,常出现开裂现象,这将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进行控制。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也是关键的施工技术,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主要以降低混凝土浇筑速度、减小内外温差、升高外部温度等方法进行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第一,降低水泥水化反应释放的热量。可以选用中水化热和低水化热得水泥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将混凝土的水泥含量降低;采用粉煤灰混凝土,并添加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需要注意的是,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龄期一般为六十天。通过降低水灰比,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第二,可在混凝土结构的边缘添加防裂钢筋,之后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第三,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和调配时,应加强温度控制。当周围环境温度较低时,可采用蒸汽养护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通过对混凝土内部输入蒸气,以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在对混凝土进行蒸汽输入时,应根据实际的监测情况;另外,还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中预埋水管管道或埋设制冷设施等,对混凝土进行保温降温处理,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3.4混凝土温度控制施工工艺。一般情况下,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都是用低温水进行混凝土搅拌,并采用冷水喷雾的方式将施工骨料预冷,并对混凝土的材料设置遮阳装置来避免太阳的直接照射,以降低混凝土材料的温度,保持混凝土材料强度。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满足混凝土入模温度的要求,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控制,在混凝土入模之后,也必须对其温度加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可采用蓄水养护法,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下;其次,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埋设循环水管来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循环水管的管径约为二厘米,并埋设在混凝土底板中线位置深度约四厘米的水平面上,将水管和底板的距离底板的距离设置为八十厘米,且循环水管和底板必须接触到混凝土的钢筋,利用钢筋具有的传热性能,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减小;最后,在进行混凝土配制时,尽可能地加入膨胀剂和减水剂,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急剧上升,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目的[3]。

4.结语

综上所述,要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输送时,应避免泵送管线的堵塞,且搅拌的运转速度应保持低速匀速转动,以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性浇筑;在振捣时,应注意快插慢拔,控制好每一次振捣的延长时间;同时,应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控制好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的现象,保证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作者:刘永武 单位: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彦斌.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探析.[J]建筑.2015(03)

基础施工范文篇4

水利工程基岩灌浆

基岩灌浆也属于水利工程的基础工程,基岩灌浆是提高基岩强度,加强基岩整体性和抗渗性的有效措施。基岩灌浆是将某种具有流动性和胶凝性的浆液,按一定的配比要求,通过钻孔用灌浆设备压入岩层的孔隙中,经过硬化胶结以后,形成结石,以达到改善基岩物理力学性能的目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大多采用水泥灌浆,因为水泥灌浆的效果比较可靠,成本比较低廉。在灌浆施工中的主要问题有钻孔、钻孔冲洗、压水实验、灌浆和灌浆质量的检查等。在水泥灌浆的过程中要注意进浆量和灌浆压力的变化,以防止赌馆等突然事故的发生,要及时做好现场记录。

水利工程岩基锚固

基础施工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工程;桩基础技术;应用状况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现场的岩土应力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同时,且基底下部在建筑荷载的影响下会出现严重变形情况。桩基础技术是深基础技术中的一种类型,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受力和平衡力,起到抑制深陷的效果。而且桩基础技术的适应性较强,即使在恶劣的地质环境和工程条件下,依旧可以发挥出不俗的功效。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过程中,部分岩土层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通过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建筑物的大部分压力集中到这部分岩土层上,从而促使承载能力在建筑物地基中也得以升高,降低坍塌以及沉陷现象在建筑物中发生的概率。为了能够提高整体工程施工的质量,必须要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保障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土建工程施工的质量。

1桩基础含义及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现场的岩土应力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同时,且基底下部在建筑荷载的影响下会出现严重变形情况。桩基础技术是深基础技术中的一种类型,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受力和平衡力,起到抑制深陷的效果。而且桩基础技术的适应性较强,即使在恶劣的地质环境和工程条件下,依旧可以发挥出不俗的功效。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过程中,部分岩土层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通过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建筑物的大部分压力集中到这部分岩土层上,从而促使承载能力在建筑物地基中也得以升高,降低坍塌以及沉陷现象在建筑物中发生的概率。在实际运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建筑物自身的压力逐渐转移到桩基础自身,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减少地质自身的压力,还能够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所以,建筑工程在实际运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自身的安全性,还能够提高整体工程施工的质量,从而突出桩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2桩基础技术对条件的要求

在土建工程中使用桩基础技术,其工程量是非常大的,因此一定要投入很大的成本作为资金支持,否则桩基础施工将无法进行。如果建筑结构和要求不同,也不能都可以使用桩基础技术,因此想要合理使用该技术,设计人员必须先了解桩基础技术对客观条件的要求。

3桩基础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建筑土建工程在实际运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整体工程施工的质量,但在实际施工之前,必须要完善相关准备工作,保证能够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另外,建筑土建工程在实际施工之前,还需要采取先进化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保证能够对施工现场的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保证能够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从而保障土建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开展。3.1现场勘查工作。建筑土建工程在实际施工之前,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和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保证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自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建筑土建工程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在完成软土地基处理工作之后,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将设计方案中的内容与施工现场的状况进行对比,从而保障能够进一步提高软土地基自身的稳定性。3.2桩基位置的确定。建筑土建工程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桩基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还需要对地表自身的荷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人工挖孔灌注桩与冲孔灌注桩技术进行结合,确保能够为设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然后还需要依照施工现场的状况和特点,确保能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另外,在对灌注桩施工方案审核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避免出现盲目的现象和问题。3.3放线的定位。建筑土建工程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桩基础放线定位工作对其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工作水平与施工自身的准确性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对桩基的位置进行明确,但在实际开展定位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放线工作自身的独立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避免对土建工程施工的开展造成影响。另外,在实际开展水准点定位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依照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除此之外,在对桩位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桩基自身具备平整性的特点,从而保障能够为土建工程施工的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艳扬.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9):101+104.

[2]王世红.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45-46.

[3]姜泽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00-101.

[4]黄保运.浅谈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7):75+79.

基础施工范文篇6

【关键词】灌注桩;监理;基础

某商住楼工程,共12层,总建筑面积1.4万m2,其地质情况(淤泥地质)较差,属于软弱土地基。由于软弱土具有抗剪强度较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小等特性,极易出现局部剪切乃至整体滑动失稳的危险,不能作为持力层。因此,设计单位选择灌注桩基础并对其进行人工处理,以提高软弱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小基础的沉降。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软弱土地基处理方式,它能有效地把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深层的地层上。但由于桩基础是在地下施工,隐蔽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因此,必须更加严格地监理其施工过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结合监理实践,谈一些对灌注桩基础质量监理的体会和看法。

一、监理要点

根据“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的划分,灌注桩工程质量监理的全过程控制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前期工作阶段

前期工作阶段在监理工作中,事前控制是最有效的手段。灌注桩工序的不可逆转性和隐蔽性决定了其前期监控工作的必要性。

1.编制监理细则:根据工程验收规范和实际要求,编制可行的监理实施细则。

2.体系审查:开工前,应审查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审查承建单位的资格、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往的施工业绩、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书等。

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监理人员应重点审核施工方案、施工机械及打桩顺序,尤其是关键工序的工程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主要包括桩位控制、钻孔控制、钢筋笼制作及下放、混凝土灌注等。

4.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是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位图、施工图、复核桩设计承载力等;设计交底主要是设计人员讲明设计意图和施工技术要点、监理人员明确质量控制标准、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答疑等。

5.审查进场原材料:审核钢材、水泥等的出场日期、力学及化学性能、出厂合格证、复检报告等。

6.桩位放线及标高复核:根据施工图,对桩位轴线放样情况及标高进行复核。

(二)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监理是保证整个桩基础质量的关键。灌注桩施工阶段的监理要点如下:

1.原材料抽检:主要检查钢筋、水泥、石子、砂等主要原材料的质量。如水泥要进行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抗压和抗折强度试验;钢筋要进行拉力、冷弯等实验;砂石要检测其级配、含泥量等。如果采用商品混凝土,则需要认真核对水灰比,确保符合现场地质条件。

2.钻孔过程监督:在每次钻孔前应该重新复核该桩位及标高,确保无误;检测终孔的孔深、孔径、孔斜度及二次清孔后的沉浆密度、沉渣厚度。参照地质勘探报告,检查是否已经达到设计持力层以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施工中如果遇到地质变化,进入持力层深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深0.5m~1.5m,以保证达到设计承载力。沉浆密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

3.钢筋笼检查:主要检查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下笼、焊接质量、搭接长度。分段制作的钢筋笼的长度以钢筋的定长为宜,但不宜短于6m,连接时50%的钢筋接头应予错开焊接,且两钢筋轴心在一直线上。为避免灌注导管挂笼及钢筋笼上浮,笼底钢筋略成喇叭状。对非全长配筋的桩,钢筋笼顶标高低于地面时用吊筋将钢筋笼焊接牢固,防止下落。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是设置成混凝土滚轮,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均匀布置4个,穿在箍筋上,这样既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减少对孔壁的扰动。在夜间施工时要特别注意焊缝的饱满程度。

4.混凝土浇筑的旁站监理:根据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混凝土灌注桩的浇筑过程应进行旁站监理,主要应检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以及混凝土的搅拌、配比和浇注质量,对于导管的检查一定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查孔内的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出规定应进行二次清孔。混凝土应有较好的和易性即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只有这样才有良好的抗离析能力,才能真正保证桩身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不符合应进行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禁止使用。通过实践表明桩基浇筑过程中的堵管也与混凝土的离析有关。首批混凝土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长时间中断,防止坍孔情况发生,最好使用商品混凝土。钢筋笼上浮的预防: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导管口低于钢筋笼底部2m~3m,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下1m左右时,应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钢筋笼底部2m以上,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除上述方法外还应从钢筋笼自身加以考虑,将钢筋笼骨架中4根主筋伸长至桩底,实践证明,上述方法是有效的。混凝土桩身局部夹泥,灌注当中遇到不良地质,诸如流砂、淤泥层等应改变施工工艺,连续快速地浇筑,提高混凝土坍落度,防止夹泥情况的发生。例如有一项工程两根桩凿除桩头过程中发现桩身处有大小不等的夹泥情况发生。事后分析是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中断时间太长造成桩孔局部坍孔所致,通过采取预防措施,类似的情况以后没有发生。灌注即将结束时要预防短桩情况的发生,可采取加大侧锤的重量;加水稀释泥浆,使之达到泥浆参数规定的上限,以防坍孔;仔细核对混凝土方量,混凝土应超灌0.5m~1.0m,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避免短桩事故的发生。桩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质量。监理人员必须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现场取样,预留试块,并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存旁站监理原始资料。

5.报表:编制监理月报表,定期向业主汇报。

(三)工程验收阶段

在工程验收阶段,监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成桩检测和质量评价两个部分:

1.桩检测:包括桩位偏差、桩身质量、桩的承载力检测等。该工程采用了应力反射法检测桩体质量,未发现严重的缩颈、夹层和混凝土不密实等缺陷。桩的承载力检测包括静载试验、动力测试两项。规范要求:作静载试验的桩数不少于总桩的1%,且不少于3根;检验桩体竖向承载力的动力测试取桩总数的10%~15%。

2.质量评价:监理人员在完工后应根据桩基施工过程记录、成桩检测及试块试验结果对施工质量做出评价报告,对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意见作详细说明。

基础施工范文篇7

预拌混凝土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外,还应满足现场实际施工的要求。由于预拌混凝土在施工中应满足从预拌站到工地现场的运输和现场泵送浇筑工艺的要求,其需要的坍落度比现场自拌混凝土传统施工工艺大得多,因而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施工中,如何有效防止和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结合浙江省妇保医院新病房大楼工程的基础地下室混凝土施工实例,介绍了在施工中通过控制配合比、浇筑、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止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出现变形裂缝的体会。

2工程实例

省妇保医院新病房大楼工程位于杭州学士路2号,现省妇保医院院内,周边原有建筑密集,场地狭小。主楼地上15层,裙房地上4层,均设2层地下室。建筑面积26570m2,框架剪力墙结构。

2.1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

工程采用上翻式承台、地梁的筏板基础,底板厚900mm,承台地梁高1800mm。平面形状近似为矩形,长54m×宽33m,主楼与裙房间设一条宽800mm后浇带。基础地下室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S8,基础底板混凝土约3000m3。

由于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大,基坑较深,为确保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考虑施工搭接和市区施工的困难,基础底板以后浇带为界分成A、B两段施工:A段为后浇带以西的裙房部分,混凝土量540m3;B段为后浇带以东的主楼部分,混凝土量1500m3。每段水平向不留施工缝,一次性浇筑;竖向在基础上翻梁以上500mm处设施工缝。

混凝土下料振捣时按“分层、分段、连续不断地薄层浇筑”的原则进行,由于基础为上翻式地梁,因此底板部分先浇筑并注意振捣密实,上翻梁部分在底板部分浇捣后2h再行浇筑,使底板混凝土有一定的沉落时间,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用长刮尺刮平,清除残余浮浆后用木蟹铁板打光,混凝土收水后用铁板反复压光,压闭混凝土表面毛细孔,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和表面观感。

2.2地下室外墙板混凝土施工

地下室外墙墙厚500mm,总延长米为200m,混凝土C40,抗渗等级S8。与基础施工相同,以后浇带为界,分成A、B两段施工。由于设2层地下室,竖向共设4条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止水。

为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连贯性,防止出现施工冷缝,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独立柱和内墙板混凝土预先浇完,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外墙混凝土的连续浇捣。

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2台混凝土泵车,其中1台固定泵停放在基坑北侧,用硬管接入,另一台置于基坑南侧,为汽车移动泵,软管摆布。混凝土浇筑从后浇带开始,按斜面分层法振捣,根据当时的气温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每浇筑一段长度,及时调整泵送管,循序循环推进,以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为避免外墙混凝土收缩裂缝(一般以竖向裂缝的方式出现)的产生,施工时要求在外墙外侧设水平温度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严禁超厚。

根据泵送工艺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在现场出料时严格控制为12±2cm,凡超出范围的,一律退场,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绝不允许在现场加水。

3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3.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

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3.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收缩裂缝。混凝土降温产生的收缩和硬化时的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4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

4.1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上述对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是至关重要的。经与商品混凝土厂家(华威商品混凝土公司)一起反复试配,选定的配合比中水泥∶黄砂∶石子∶水为1∶3.52∶4.86∶0.44,另DXH-B外加剂1.8%,UEA-H微膨胀剂0.23%,CF矿粉0.54%。

4.2原材料的选用

(1)水泥:选用钱潮水泥厂#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后贮存7d以上,使用前经复试,合格后方能使用。

(2)砂、石料:采用细度模数大于2.4的中砂,5~25mm碎石,级配良好。砂、石含泥量均要小于1%。

(3)掺合料:选用上海宝钢矿渣磨细的高性能磨细矿粉,比表面积400m2以上。

(4)外加剂:减水剂选用DXH-B型高效缓凝减水剂;微膨胀剂选用北京中岩特种工程材料公司生产的UEA-H高效混凝土膨胀剂。

4.3本配合比的特点和作用

本工程中选定的配合比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水泥用量仅为220kg/m3(一般C40、S8的混凝土,水泥用量为350~400kg/m3)。混凝土最高绝热温升Tmax与每m3混凝土内的水泥用量成线性正比关系。本工程通过降低水泥用量以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通过掺加高性能磨细矿粉,取代部分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磨细矿粉的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34%。

选择减少水泥用量而不是选用初凝时间长、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是因为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在浇筑层表面有大量水析出。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两浇筑层的表面,造成混凝土的水灰比改变,形成了一层含水量多的夹层,妨碍两层混凝土粘合,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这种混凝土的泌水性与用水量成正比。

目前用作混凝土掺合料的除磨细矿粉外,还有粉煤灰、硅灰和沸石粉等。由于粉煤灰的耐久性不如磨细矿粉,硅灰相对来源少、价格贵,沸石粉则需水量甚大,掺入后增加混凝土泌水性,故选用高性能磨细矿粉作为本工程混凝土的掺合料。

由于水泥砂浆和粗骨料的粘结强度即界面粘结力大小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选择与水泥适应性好、减水率高的优质外加剂也至关重要。同时,考虑到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计划浇筑时间为10月上旬,当时的白天气温仍在27℃以上,尚需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满足施工要求。掺用DXH-B型高效缓凝减水剂试配后,混凝土性能就完全满足了设计和施工要求。

鉴于市场上UEA微膨胀剂多而杂,经多方考证,慎重选用北京中岩特种工程材料公司的专利产品第五代UEA高效混凝土微膨胀剂(UEA-H)。

5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

5.1基础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值而产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内布置测温点,掌握基础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监视温差波动,以指导养护工作。

基础浇捣时气温较高,在混凝土表面用木夯紧压整平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两层麻袋布(草袋),并浇水湿润,此后根据温控数据确定覆盖材料的增减。

基础承台测温点共布置27点,另有薄膜下温度测点2个,大气温度和室内温度各1个测点,由于测温点数量不多,因此采用了CU50热电阻和余姚温度仪表厂的电子测温仪进行监测。

根据经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变化在1~72h内波动最大,因此在这段时间现场值班不间断测量,测试频率为每2h一次,测试时要求记录以下数据:①混凝土入模温度;②每次测温时间,各测点温度值;③各部位保温材料的覆盖和去除时间;④浇水养护或恢复保温时间;⑤异常情况如雨、风等发生的时间。

测温前确定混凝土内中心温度与表面薄膜下温差达到27℃时,必须采取保温应急措施,实测温度显示大多数测试点温差值在25℃以下,仅有2点一度温差值超过29℃,现场采取停止浇水养护和覆盖双层干麻袋后在1h内即以提高表面温度来降低内外温差。

5.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的养护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除在配合比选定上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在施工中采取外侧加密横向钢筋、严格控制坍落度等措施外,后期的养护也至关重要。本工程采取以下措施:

长期的带模养护:由于采用木模,故保持模板的完全湿润可以使得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过程中,保持湿润环境,补充水源。浇水养护基本上采取连续循环的方式,浇水面为外墙的内外侧面。在混凝土获得一定强度后,松开对销螺栓,使得模板与混凝土界面可以蓄水,带模养护,规定20d拆模。

继续养护:模板拆除后,继续对外墙混凝土浇水养护15d。

6几点体会

省妇保新病房大楼地下室工程完成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和外墙混凝土表面均无明显裂缝出现,达到了预期目的。

1.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地下室外墙易出现收缩裂缝,但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避免或得以控制的。关键在于(a)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b)尽可能将墙板的水平钢筋置于混凝土外侧,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超厚,水平钢筋的间距尽可能小于150mm。(c)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绝不允许现场加水。(d)建议尽可能延长拆模时间,浇水养护时间应大于30d。

2.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表面温度裂缝的产生,首先应从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入手。只要对掺合料、缓凝减水剂等选择合适,通过试配完全可以大大降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最高绝热温升,从根本上解决升温阶段的裂缝产生。

3.掺加高性能磨细矿粉能有效地降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其性能优于粉煤灰。

基础施工范文篇8

【关键词】灌注桩;监理;基础

某商住楼工程,共12层,总建筑面积1.4万m2,其地质情况(淤泥地质)较差,属于软弱土地基。由于软弱土具有抗剪强度较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小等特性,极易出现局部剪切乃至整体滑动失稳的危险,不能作为持力层。因此,设计单位选择灌注桩基础并对其进行人工处理,以提高软弱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小基础的沉降。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软弱土地基处理方式,它能有效地把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深层的地层上。但由于桩基础是在地下施工,隐蔽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因此,必须更加严格地监理其施工过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结合监理实践,谈一些对灌注桩基础质量监理的体会和看法。

一、监理要点

根据“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的划分,灌注桩工程质量监理的全过程控制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前期工作阶段

前期工作阶段在监理工作中,事前控制是最有效的手段。灌注桩工序的不可逆转性和隐蔽性决定了其前期监控工作的必要性。

1.编制监理细则:根据工程验收规范和实际要求,编制可行的监理实施细则。

2.体系审查:开工前,应审查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审查承建单位的资格、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往的施工业绩、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书等。

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监理人员应重点审核施工方案、施工机械及打桩顺序,尤其是关键工序的工程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主要包括桩位控制、钻孔控制、钢筋笼制作及下放、混凝土灌注等。

4.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是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位图、施工图、复核桩设计承载力等;设计交底主要是设计人员讲明设计意图和施工技术要点、监理人员明确质量控制标准、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答疑等。

5.审查进场原材料:审核钢材、水泥等的出场日期、力学及化学性能、出厂合格证、复检报告等。

6.桩位放线及标高复核:根据施工图,对桩位轴线放样情况及标高进行复核。

(二)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监理是保证整个桩基础质量的关键。灌注桩施工阶段的监理要点如下:

1.原材料抽检:主要检查钢筋、水泥、石子、砂等主要原材料的质量。如水泥要进行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抗压和抗折强度试验;钢筋要进行拉力、冷弯等实验;砂石要检测其级配、含泥量等。如果采用商品混凝土,则需要认真核对水灰比,确保符合现场地质条件。

2.钻孔过程监督:在每次钻孔前应该重新复核该桩位及标高,确保无误;检测终孔的孔深、孔径、孔斜度及二次清孔后的沉浆密度、沉渣厚度。参照地质勘探报告,检查是否已经达到设计持力层以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施工中如果遇到地质变化,进入持力层深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深0.5m~1.5m,以保证达到设计承载力。沉浆密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

3.钢筋笼检查:主要检查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下笼、焊接质量、搭接长度。分段制作的钢筋笼的长度以钢筋的定长为宜,但不宜短于6m,连接时50%的钢筋接头应予错开焊接,且两钢筋轴心在一直线上。为避免灌注导管挂笼及钢筋笼上浮,笼底钢筋略成喇叭状。对非全长配筋的桩,钢筋笼顶标高低于地面时用吊筋将钢筋笼焊接牢固,防止下落。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是设置成混凝土滚轮,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均匀布置4个,穿在箍筋上,这样既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减少对孔壁的扰动。在夜间施工时要特别注意焊缝的饱满程度。

4.混凝土浇筑的旁站监理:根据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混凝土灌注桩的浇筑过程应进行旁站监理,主要应检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以及混凝土的搅拌、配比和浇注质量,对于导管的检查一定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查孔内的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出规定应进行二次清孔。混凝土应有较好的和易性即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只有这样才有良好的抗离析能力,才能真正保证桩身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不符合应进行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禁止使用。通过实践表明桩基浇筑过程中的堵管也与混凝土的离析有关。首批混凝土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长时间中断,防止坍孔情况发生,最好使用商品混凝土。钢筋笼上浮的预防: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导管口低于钢筋笼底部2m~3m,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下1m左右时,应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钢筋笼底部2m以上,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除上述方法外还应从钢筋笼自身加以考虑,将钢筋笼骨架中4根主筋伸长至桩底,实践证明,上述方法是有效的。混凝土桩身局部夹泥,灌注当中遇到不良地质,诸如流砂、淤泥层等应改变施工工艺,连续快速地浇筑,提高混凝土坍落度,防止夹泥情况的发生。例如有一项工程两根桩凿除桩头过程中发现桩身处有大小不等的夹泥情况发生。事后分析是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中断时间太长造成桩孔局部坍孔所致,通过采取预防措施,类似的情况以后没有发生。灌注即将结束时要预防短桩情况的发生,可采取加大侧锤的重量;加水稀释泥浆,使之达到泥浆参数规定的上限,以防坍孔;仔细核对混凝土方量,混凝土应超灌0.5m~1.0m,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避免短桩事故的发生。桩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质量。监理人员必须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现场取样,预留试块,并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存旁站监理原始资料。

5.报表:编制监理月报表,定期向业主汇报。

(三)工程验收阶段

在工程验收阶段,监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成桩检测和质量评价两个部分:

1.桩检测:包括桩位偏差、桩身质量、桩的承载力检测等。该工程采用了应力反射法检测桩体质量,未发现严重的缩颈、夹层和混凝土不密实等缺陷。桩的承载力检测包括静载试验、动力测试两项。规范要求:作静载试验的桩数不少于总桩的1%,且不少于3根;检验桩体竖向承载力的动力测试取桩总数的10%~15%。

2.质量评价:监理人员在完工后应根据桩基施工过程记录、成桩检测及试块试验结果对施工质量做出评价报告,对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意见作详细说明。

基础施工范文篇9

【灌注桩;监理;基础

某商住楼工程,共12层,总建筑面积1.4万m2,其地质情况(淤泥地质)较差,属于软弱土地基。由于软弱土具有抗剪强度较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小等特性,极易出现局部剪切乃至整体滑动失稳的危险,不能作为持力层。因此,设计单位选择灌注桩基础并对其进行人工处理,以提高软弱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小基础的沉降。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软弱土地基处理方式,它能有效地把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深层的地层上。但由于桩基础是在地下施工,隐蔽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因此,必须更加严格地监理其施工过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结合监理实践,谈一些对灌注桩基础质量监理的心得和看法。

一、监理要点

根据“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的划分,灌注桩工程质量监理的全过程控制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摘要:

(一)前期工作阶段

前期工作阶段在监理工作中,事前控制是最有效的手段。灌注桩工序的不可逆转性和隐蔽性决定了其前期监控工作的必要性。

1.编制监理细则摘要:根据工程验收规范和实际要求,编制可行的监理实施细则。

2.体系审查摘要:开工前,应审查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审查承建单位的资格、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往的施工业绩、非凡工种人员上岗证书等。

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摘要:监理人员应重点审核施工方案、施工机械及打桩顺序,尤其是关键工序的工程质量控制及保证办法,主要包括桩位控制、钻孔控制、钢筋笼制作及下放、混凝土灌注等。

4.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摘要:图纸会审主要是探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位图、施工图、复核桩设计承载力等;设计交底主要是设计人员讲明设计意图和施工技术要点、监理人员明确质量控制标准、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答疑等。

5.审查进场原材料摘要:审核钢材、水泥等的出场日期、力学及化学性能、出厂合格证、复检报告等。

6.桩位放线及标高复核摘要:根据施工图,对桩位轴线放样情况及标高进行复核。

(二)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监理是保证整个桩基础质量的关键。灌注桩施工阶段的监理要点如下摘要:

1.原材料抽检摘要:主要检查钢筋、水泥、石子、砂等主要原材料的质量。如水泥要进行标准稠度、凝聚时间、抗压和抗折强度试验;钢筋要进行拉力、冷弯等实验;砂石要检测其级配、含泥量等。假如采用商品混凝土,则需要认真核对水灰比,确保符合现场地质条件。

2.钻孔过程监督摘要:在每次钻孔前应该重新复核该桩位及标高,确保无误;检测终孔的孔深、孔径、孔斜度及二次清孔后的沉浆密度、沉渣厚度。参照地质勘探报告,检查是否已经达到设计持力层以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施工中假如碰到地质变化,进入持力层深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深0.5m~1.5m,以保证达到设计承载力。沉浆密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

3.钢筋笼检查摘要:主要检查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下笼、焊接质量、搭接长度。分段制作的钢筋笼的长度以钢筋的定长为宜,但不宜短于6m,连接时50%的钢筋接头应予错开焊接,且两钢筋轴心在一直线上。为避免灌注导管挂笼及钢筋笼上浮,笼底钢筋略成喇叭状。对非全长配筋的桩,钢筋笼顶标高低于地面时用吊筋将钢筋笼焊接牢固,防止下落。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是设置成混凝土滚轮,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均匀布置4个,穿在箍筋上,这样既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减少对孔壁的扰动。在夜间施工时要非凡注重焊缝的饱满程度。

4.混凝土浇筑的旁站监理摘要:根据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混凝土灌注桩的浇筑过程应进行旁站监理,主要应检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到岗、非凡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预备情况、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以及混凝土的搅拌、配比和浇注质量,对于导管的检查一定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灌注水下混凝土摘要:灌注前应检查孔内的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出规定应进行二次清孔。混凝土应有较好的和易性即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只有这样才有良好的抗离析能力,才能真正保证桩身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不符合应进行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禁止使用。通过实践表明桩基浇筑过程中的堵管也和混凝土的离析有关。首批混凝土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没有非凡原因,不得长时间中断,防止坍孔情况发生,最好使用商品混凝土。钢筋笼上浮的预防摘要: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导管口低于钢筋笼底部2m~3m,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下1m左右时,应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钢筋笼底部2m以上,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除上述方法外还应从钢筋笼自身加以考虑,将钢筋笼骨架中4根主筋伸长至桩底,实践证实,上述方法是有效的。混凝土桩身局部夹泥,灌注当中碰到不良地质,诸如流砂、淤泥层等应改变施工工艺,连续快速地浇筑,提高混凝土坍落度,防止夹泥情况的发生。例如有一项工程两根桩凿除桩头过程中发现桩身处有大小不等的夹泥情况发生。事后分析是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中断时间太长造成桩孔局部坍孔所致,通过采取预防办法,类似的情况以后没有发生。灌注即将结束时要预防短桩情况的发生,可采取加大侧锤的重量;加水稀释泥浆,使之达到泥浆参数规定的上限,以防坍孔;仔细核对混凝土方量,混凝土应超灌0.5m~1.0m,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避免短桩事故的发生。桩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质量。监理人员必须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现场取样,预留试块,并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存旁站监理原始资料。

5.报表摘要:编制监理月报表,定期向业主汇报。

(三)工程验收阶段

在工程验收阶段,监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成桩检测和质量评价两个部分摘要:

1.桩检测摘要:包括桩位偏差、桩身质量、桩的承载力检测等。该工程采用了应力反射法检测桩体质量,未发现严重的缩颈、夹层和混凝土不密实等缺陷。桩的承载力检测包括静载试验、动力测试两项。规范要求摘要:作静载试验的桩数不少于总桩的1%,且不少于3根;检验桩体竖向承载力的动力测试取桩总数的10%~15%。

2.质量评价摘要:监理人员在完工后应根据桩基施工过程记录、成桩检测及试块试验结果对施工质量做出评价报告,对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新问题及处理意见作具体说明。

基础施工范文篇10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施工图设计文件(含勘察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单位(以下简称审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的审查。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凡需领取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含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构筑物和涉及结构体系和荷载改变的装修等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道路、桥隧、给水、排水等工程)都应进行施工图审查。

前款规定工程施工图未经审查以及审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工程(如农民自建房等),业主自愿报审的,各审查单位应积极支持,认真做好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

第四条施工图审查单位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在认定的范围内开展施工图审查。

第五条建设单位可以自主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审查单位进行施工图审查,但审查单位不得与被审查项目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

施工图审查原则上应委托本市的审查单位,确需选择市外审查单位审查的,建设单位应向项目所在地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由项目所在地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后,方可委托市外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

第六条市外施工图审查单位在本市开展施工图审查业务的,须在本市设立常设机构,有满足开展业务的各专业审查人员、设备和场地,并通过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在本市从事施工图审查业务。该常设机构接受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并应按《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将施工图审查情况报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委托施工图审查时,应向审查单位提出审查要求,填写《送审表》,提供审查所需相关材料,并与审查单位签订《施工图审查专用合同书》。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查单位提供下列资料,并对送审文件、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责任:

(一)勘察、设计合同或委托协议书;

(二)勘察、设计单位相关资质证明(外市勘察、设计单位备案证明);

(三)批准的立项文件、规划审批文件、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及附件;

(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五)四套或四套以上施工图设计文件(一次性提供);

(六)各专业计算书、计算光盘;

(七)装修工程涉及使用功能更改、外观改变的,应附规划部门审批文件,涉及结构体系和荷载改变的,应由原设计单位或经原设计单位书面同意由具有与建设项目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安全复核;

(八)审查单位确认与审查工作相关的其它资料(例如复杂环境中周边建筑物、市政设施等资料)。

第九条施工图审查原则上不超过下列时限:

(一)一级以上建筑工程、大型市政工程为15个工作日,二级及以下建筑工程、中型及以下市政工程为10个工作日;

(二)工程勘察文件,甲级项目为7个工作日,乙级及以下项目为5个工作日。

第十条审查单位应当对施工图审查下列内容:

(一)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二)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三)勘察设计单位是否越级或超范围承接业务、勘察设计合同是否备案;

(四)勘察设计单位和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设计人员是否按照规定在施工图上加盖相应的图章和签字;

(五)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六)施工图是否符合规划和初步设计批准文件;

(七)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内容。

第十一条审查单位所审查的内容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审查内容重复或相交叉时,对人防、消防、防雷、抗震等工程均应根据国家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提出审查意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有关协调与衔接,确保审查成果质量。

第十二条审查工作应当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核对《送审表》和送审材料,签订审查合同,并填写《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项目登记表》(审查单位自制);

(二)分专业进行审查,填写《专业审查记录表》;

(三)汇总专业审查意见,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审查报告书》;

(四)确认“意见回复”是否满足审查要求并填写《审查报告书》中“审查人确认”栏,提出终审意见并填写“终审意见”栏,合格的向建设单位出具《审查合格书》;

(五)在《审查合格书》发出5个工作日内将《审查合格书》、《审查报告书》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审查合格书》和《专业审查记录表》应具有各专业的审查人员亲笔签字;《审查报告书》需进行意见汇总,各专业的审查人员签字可以打印,但必须与《专业审查记录表》上的签字一致;《审查报告书》经审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发、《审查合格书》经法定代表人确认,均须加盖审查单位公章。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收到《审查报告书》后,应联系勘察设计单位及时调整修改,书面回复审查单位,可采用修改联系单或直接更换施工图纸的方式,并在《审查报告书》的“意见回复”栏中注明“见***号修改联系单”或“已更换图纸,见***号”等字样。书面回复意见需加盖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的公章,待审查单位确认。

第十四条审查不合格的,审查单位应当将施工图退建设单位并书面说明不合格原因。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均属审查不合格,审查单位应在审查完毕之日起5日内向工程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

(二)施工图设计深度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施工需求的;

(三)施工图存在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重大安全隐患的;

(四)挂靠勘察设计或者违反资质、注册执业管理规定的;

(五)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生产厂、供应商的;

(六)其它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关情况。

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或规划审批文件的,经审查单位提出意见,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整改后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属审查合格。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收到审查单位退还的施工图后,应当要求原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施工图报原审查单位审查。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审查合格的施工图。

在项目审批条件内确需修改的,凡涉及本办法第十条内容的,建设单位应当将修改后的施工图送交原审查单位重新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且《审查合格书》、《审查报告书》重新备案后的施工图方可使用;未经原审查单位审查合格,竣工验收不得通过。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须将《审查合格书》、《审查报告书》复印件以及修改联系单连同施工图一并发放至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

勘察、设计单位在向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施工图交底时必须就施工图审查情况及相关修改联系单进行交底,且须有书面记录。

第十八条勘察、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对审查单位提出的施工图审查合格报告或审查意见书有重大分歧时,由建设单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审申请;复审工作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作出复审结论,复审费用由承担责任方支付。

第十九条审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审查人员学习、交流计划,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自律,认真履行审查职责。各专业审查人员应做好审查记录,认真统计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并定期汇总。审查中凡全省统一格式的有关文本和施工图等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第二十条审查单位应建立施工图审查季报及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审查单位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每季度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审查项目及审查中发现违法、违规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审查单位对施工图审查工作承担审查责任。审查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施工图审查应全面负责,审查人员对其审查质量负相应的审查责任。

审查人员在审查时玩忽职守,未能发现存在的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错误,造成工程重大质量事故的,不得继续从事审查工作,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审查单位超出认定范围从事审查的,所颁发的审查合格书无效,由属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审查单位收回审查合格书,并依法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审查单位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积极开展科研与技术攻关,做好典型工程案例、勘察设计质量通病总结、技术研讨与交流等方面工作,提高本地区勘察设计质量与水平。

第二十四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审查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督促相关审查人员确保完成每年40学时的培训,对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考核未通过的审查人员依法暂停或取消其个人的审查资格。

第二十五条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施工图审查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对审查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接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六条对审查单位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技术骨干、场地、装备等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

(二)是否超出认定的范围从事施工图审查;

(三)是否使用不符合条件的审查人员;

(四)是否按规定上报审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五)是否按规定在审查合格书和施工图上签字盖章;

(六)施工图审查质量;

(七)审查人员的执业道德、培训情况;

(八)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九)法律、法规、规章与本办法的执行情况。

审查单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查处并监督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问题或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报请认定机关取消其审查资格。

第二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施工图审查监督管理活动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